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중화심혈관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8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758
  • 国内刊号: 11-21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cv.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心脏病理学特征

    作者:柴坷;王华;李莹莹;罗瑶;方芳;刘东戈;杨杰孚

    目的 分析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心脏病理学特征,并比较其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9年4月至2013年10月北京医院病理科资料库的系统解剖资料,共纳入60 ~ 99岁的老年HFpEF病例154例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病例49例,比较二者心脏病理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HFpEF患者冠心病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入选的HFpEF病例平均年龄大于HFrEF病例[(85.7±7.4)岁比(82.9±7.8)岁,P =0.017].HFpEF病例冠心病的检出率为68.2% (105/154),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检出率低于HFrEF病例[12.3%(19/154)比59.2% (29/49),P<0.01],慢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于HFrEF病例[18.2%(28/154)比6.1% (3/49),P=0.041].两类心力衰竭均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出现Ⅲ级及以上狭窄为常见[51.9% (80/154)比71.4% (35/49),P=0.017],但HFpEF检出Ⅳ级狭窄和多支病变的比例较低[20.1%(31/154)比51.0% (25/49),P<0.01;33.8%(52/154)比55.1%(27/49),P=0.008].HFpEF病例冠心病临床诊断的误诊率为63.3% (31/49),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漏诊率分别为57.9% (11/19)和57.7%(45/78).结论 老年HFpEF患者合并冠心病和慢性心肌缺血的比例较高,同时发现冠心病临床误诊率较高,而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漏诊率较高.应加强对老年HFpEF患者心肌血供状态的评估.

  • 地市级医院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行性探讨

    作者:赵阳;梁仪;徐良洁;王中群;刘培晶;严金川

    目的 探讨在我国地市级医院建立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方法 以实时心电图远程传输系统为核心,“120”急救为纽带,以地市级镇江地区为中心,建立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所辖的8个二级医院区域化协同救治STEMI网络,总结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建立前(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180例)及建立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74例)STEMI救治时间节点、治疗效果及经济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实施后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转诊时间及获得知情同意时间[分别为(93±19)、(53±18)、(7±5)min]均短于实施前[分别为(191±41)、(94±18)、(25±9)rain,P均<0.05],实施前、后的FMC-to-B时间随年龄增大有延长的趋势(趋势检验P均<0.05);实施后患者心功能较实施前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55.3±10.7)%比(48.8±12.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9.1-10.8)mm比(51.8 ±9.2) mm;P均<0.05],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实施前[2.14%(8/374)比3.89% (7/180),P<0.05].实施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1±4.5)d比(15.3±4.8)d]、住院费用[42 017(25 069,75 148)元比51 030(28 137,105 861)元]、医疗收入中耗材占用比例(42.7%比49.6%)及药品占用比例(9.1%比12.3%)均低于实施前(P均<0.05).结论 地市级医院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STEMI网络可行性强,可明显缩短患者FMC-to-B时间,改善预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提升STEMI救治能力的有效方法.

  • 法洛四联症外科根治术后患者的肺动脉瓣功能分析

    作者:龙愉良;潘文志;詹智;金沁纯;周达新

    目的 了解法洛四联症外科根治术后存活患者的肺动脉瓣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随访的263例外科根治术后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44例;患者年龄(33.2±11.5)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14~17岁组(14例)、18 ~29岁组(100例)、30 ~ 39岁组(61例)和≥40岁组(87例);根据有无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将患者分为肺动脉瓣反流组(87例)和对照组(176例).对纳入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行二次手术的法洛四联症患者共83例,其接受首次外科根治术的年龄中位数为9(5,13)岁,首次外科根治术至超声心动图随访的时间中位数为5(1,13)年.在263例外科根治术后患者中,肺动脉瓣反流95例(36.1%),残余肺动脉瓣狭窄28例(10.6%).14~17岁组、18 ~ 29岁组、30 ~ 39岁组和≥40岁组术后发生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比率分别为14.3%(2/14)、27.0% (27/100)、32.8% (20/61)和37.9%(3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各组之间的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跨瓣压差>40 mmHg(1 mmHg =0.133 kPa)、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动脉瓣反流组的中重度三尖瓣反流和右心室增大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2%(35/87)比27.3%(48/176)和96.6%(84/87)比87.5%(154/176),P均<0.05];两组之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房增大和右心室肥厚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肺动脉瓣反流是法洛四联症外科根治术后存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增加三尖瓣反流及右心室扩大的风险.

  • 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王云鹏;张云;孙一荣;孙泽刚;左兆凯;冯泽瑞;常方圆;许迎春;陈保增;叶岩岩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术前尼可地尔组服用尼可地尔10 mg,对照组则服用安慰剂.术后尼可地尔组患者继续服用尼可地尔5 mg/次、3次/d,对照组继续服用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的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尼可地尔组术后6、24、48和72 h的QTd分别为(70.6±4.4)、(67.2±5.3)、(55.7±8.5)和(48.2±8.2) ms,均低于对照组的(77.1±7.1)、(71.3±6.5)、(65.1 ±8.1)和(57.2±5.4) ms(t=13.523、15.376、17.318、20.315,均P <0.05);尼可地尔组术后6、24、48和72 h的QTcd分别为(77.5±7.7)、(67.7±8.6)、(61.2±7.5)和(52.9±8.4) ms,均低于对照组的(88.6±8.1)、(79.2±7.8)、(74.4±7.4)和(69.6±8.6) ms(t=15.397、18.582、20.342、27.352,均P<0.05);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内尼可地尔组室性早搏发生率为41.7%(25/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45/60,x2=6.52,P<0.01);尼可地尔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发生率为1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18/60,x2=7.42,P<0.01).结论 尼可地尔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QTd及QTcd较低有关.

  •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凤石;刘勇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高脂饮食的摄入是导致全世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人群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环境与宿主自身因素结合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比例及多样性[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作为重要的串联因素调节了环境及宿主自身变化对MS发生发展的影响,直接的证据就是在肥胖者中菌群组成随患者体重变化而变化.同时宿主自身基因也参与调控肠道菌群的组成并影响其功能,肠道菌群与MS的关系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 心力衰竭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作者:杨杰孚;王华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是21世纪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对心衰的认识与描述可追述到2 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的有关记载,《素问·逆调论》日:“人有逆气不得卧而喘……”.发达国家资料显示,心衰患病率为1.5% ~2.0%,70岁及以上人群≥10%.200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疾病患者生存期延长,终发展为心衰,使得我国心衰患病率持续升高.

    关键词:
  • 心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作者:葛均波;戴宇翔

    心血管影像技术作为心脏病学科发展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并指导和优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2].我国的心血管影像技术从无到有,从早期单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发展到目前不断创新并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心血管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我国心血管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 高血压的发展历史、进展现状及未来预测

    作者:雷寒;黄玮

    一、通过观察性研究对高血压形成初步认识1896年一位意大利儿科医生Scipione Riva Rocci,发明了上臂血压测量的方法.1905年俄国医生Nicolai Korotkoff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事实证明,这是一种简单且相对可靠的血压测量方法,时至今日仍在沿用.但是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死于未治疗的高血压,苏联斯大林元帅也死于高血压并发症,当时并不知道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认为血压升高可能是老化的表现.

    关键词:
  •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作者:王建安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结构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脏血液动力学异常,终导致心力衰竭.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在≥75岁老年人中其发病率高达13.3% [1].传统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虽然可以延缓心脏重构,但无法阻止病变瓣膜本身引起的机械性功能障碍,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的远期预后.外科换瓣或修复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经典方法,也是目前指南推荐的首选方案,但需开胸、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等,部分高龄、有开胸病史和心肺功能严重低下患者手术风险过高,甚至失去了手术机会.而且,虽然外科手术技术成熟,但一些严重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病死率并没有下降,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例,研究显示1978至2009年美国主动脉瓣狭窄病死率平均每年增加1.6%[2].因此,以心导管为基础的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为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带来了重大突破.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Inoue等[3]就开展了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意义重大.而近年来,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二尖瓣关闭不全介入治疗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进行,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也在逐步成熟.

    关键词:
  •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作者:张运;陈文强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研究在我国已有92年的历史,以“atherosclerosis,China”作为关键词检索美国PubMed网站刊载的文献,截至本文拟稿时,共有7 063篇,其中仅1篇发表在1962年,其余均发表在1977年至今,表明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AS研究基本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本文将简要回顾我国AS研究的历史、展示重大研究亮点并展望今后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 中国心脏康复的历史回顾及专业化发展战略

    作者:高炜;徐顺霖

    随着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巨大进步及其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明显[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的持续攀升,以及吸烟、不良饮食习惯、职业紧张和运动参与度低,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改善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完整干预链,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专业协会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心血管医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关键词:
  • 先天性心脏病预防管理体系的建立及介入治疗的发展

    作者:于波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我国出生人口质量和生存状态[1].先心病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有所不同,每年有15万~ 20万的先心病患儿出生.2012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止报道》指出,2000至2011年围产期先心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11年全国先心病发生率为2000年的3.56倍,其中城市为4.41倍,农村为2.97倍.

    关键词:
  • 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历程

    作者:韩雅玲;李洋

    1977年9月16日在瑞士苏黎世,德国医生Grüentzig应用一种顶端带有可膨胀球囊的导管,首次为一位38岁男性心绞痛患者的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近端狭窄病变进行了扩张[1],从而缓解了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这就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第一例经皮球囊导管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由此,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

    关键词:
  • 心律失常40年:发展和展望

    作者:马长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的发展、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以及经验的积累,心律失常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手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临床试验的开展和研究证据的积累,使心律失常治疗从单纯的经验式治疗,进入了循证医学时代.心律失常的治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改善患者症状,而更多关注患者的预后,使患者获益大化.

    关键词:
  • 中国心血管40年

    作者:葛均波

    40年前,中国“文革”刚刚结束不久,如同各行各业一样,我国心血管专科经历了浩劫之后,逐步重建,随着各项心血管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逐渐恢复,1978年8月由心血管内科、心胸血管外科、心血管流行病学等相关专业专家为骨干的新专科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成立,成为中华医学会庞大学术组织阵容中一个重要的新成员.从1978至2017年的40年发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已经成为中国心血管界拥有会员多、学术影响力大、具活力的专业学术组织,肩负着中国心血管病诊疗指南和共识的制定和修订、国际性学术交流、基层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医师定级考核和专科医师准入培训等重任,并与其他兄弟学术组织齐心协力,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和心血管专业的快速、稳步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有力的组织保障.

    关键词:
  • “R on T”现象的发生机制

    作者:丁绍祥;王智杰;王青;卞妮娜;张永利

    “R onT”现象被认为是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标志,易致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1].而该现象只是源于对心电图的理解,其致心律失常电生理基础却鲜有报道.“R on T”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心脏异质性关系如何,室性早搏真的能发生于相邻心肌细胞易损期而触发心律失常吗?如何去认识这种心电图现象并做好有效防治,阐述其背后的机制,本文将从心肌电生理角度分别探讨.

    关键词: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成立过程回顾

    作者:顾复生

    我是耄耋之年的人,所幸大脑记忆功能尚可,受命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命题为“回顾心血管病学分会的成立过程”.接此任务后,我立刻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40年前的往事,如烟如雾地出现在脑海中.历史是珍贵的,也应该记录并供现在的医师们参阅.

    关键词:
  • 世纪之交的心血管病学分会

    作者:高润霖

    1998年10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吴宁当选主任委员,刘力生任名誉主任委员,高润霖、胡大一、戚文航、冯建章当选副主任委员,刘国树为学术秘书.随着心血管病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学术交流的需求不断增加.

    关键词:
  • 继往开来开创心血管病预防康复新局面

    作者:胡大一

    2009年6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成立,胡大一当选为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霍勇,副主任委员韩雅玲、马长生、葛均波、张运、林曙光、杨跃进,马长生任秘书长.第八届委员会坚持高举“公益、预防、规范、创新”四面旗帜,推动心血管医学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关键词: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三和第四届委员会工作回顾

    作者:刘力生

    1988年11月12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武汉召开第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换届产生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陶寿淇任名誉主任委员,刘力生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方圻、顾复生、陈灏珠,汪丽蕙为常务委员兼秘书;共设常委13名,委员39名.顾复生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关键词:
  • 不忘初心传承创新:全面推进心血管学科发展

    作者:霍勇;葛均波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历经4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心血管界拥有会员多、学术影响大、具活力的专业学术组织.第九届和第十届心血管病学分会,在第九届主任委员霍勇和第十届主任委员葛均波的领导下,在所有委员的支持下,秉承推进中国心血管病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的理念,在政府、分会、国际、公众等层面的各项工作中均取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中华心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