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중화심혈관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8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758
  • 国内刊号: 11-21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cv.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

    作者:唐新华;金宏义;蒋爱敏;周欢琴;许月珍

    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血管的结构及功能造成损害,导致心血管疾病,甚至发生严重事件.动脉受损的早期改变是动脉弹性功能降低.本研究对504例自然人群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的同时测定大、小动脉弹性功能,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 国产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俊杰;张智伟;曾国洪;李渝芬;钱明阳;王慧深;石继军;谢育梅

    近年来国产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装置已在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比较国产封堵装置与外科手术治疗进一步评价国产PDA封堵装置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塞来昔布治疗对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作者:赵水平;邓平;李江;许竹梅;吴洁;周宏年

    本研究通过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周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了解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冠动脉脉炎症的影响.

  • 国产与进口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及肺动脉高压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荆志成;孙海宁;徐希奇;邓可武;郑立志;袁新民;韩志岩

    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普通肝素经各种方法裂解而来,其平均分子量为4000~6500 Da.国外多中心荟萃分析表明,LMWH的抗凝疗效等同甚至优于普通肝素;且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APTT影响较小,无需常规监测等,安全性明显优于普通肝素.目前进口 LMWH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肺栓塞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目前尚无国产LMWH在上述疾病应用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国产与进口LMWH抗Ⅹa因子活性,评价国产LMWH在上述疾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闫晓蕾;于洋;张明;毛斌;姜春生;贾世杰

    我院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治疗15例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分子基础的临床研究

    作者:柯丹;许春萱;林亚洲;张建成;陈林;林立芳;胡锡衷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 MMP-2)及其内源性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持续中的作用.方法 73例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9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2、TIMP-1、TIMP-2、TIMP-3、TIMP-4的mRNA水平.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Ⅰ型胶原、MMP-2的mRNA在阵发性房颤患者(均为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均为P<0.01)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房颤患者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TIMP-1、TIMP-2、TIMP-3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均为P<0.01). TIMP-4的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336,P=0.004)、房颤持续时间(r=0.339,P=0.003)呈正相关; MMP-2的mRNA表达水平与TIMP-2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0.326,P=0.006),与Ⅰ型胶原(r=0.322,P=0.006)、左心房内径(r=0.300,P=0.011)、房颤持续时间(r=0.300,P=0.010)呈正相关.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MMP-2/TIMP-2转录水平调控失衡引起的Ⅰ型胶原分子重构,可能是房颤时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 紫杉醇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体外修复内皮及对血管平滑肌增生的影响

    作者:武晓静;黄岚;周骐;宋耀明;李爱民;晋军;于学军;覃军;赵刚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体外修复内皮的可行性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培养兔主动脉内皮、平滑肌和人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细胞共培养将内皮/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下室、平滑肌细胞接种于上室模拟血管内皮修复过程,分别用3H-TdR掺入和Western blot 检测紫杉醇(1,10,100 nmol/L)干预20 min后第10天平滑肌DNA合成和PCNA蛋白表达,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与紫杉醇干预内皮共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vWF和Flk-1蛋白表达.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组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和PCNA蛋白光密度相对值均高于融合内皮组(n=6,P<0.05),低于对数内皮组(n=6,P<0.05).共培养前骨髓基质干细胞不表达vWF和Flk-1蛋白,与紫杉醇干预内皮共培养10天时vWF染色阴性,但部分骨髓基质干细胞开始表达Flk-1蛋白.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能部分抑制紫杉醇引起的平滑肌细胞延迟增生,与紫杉醇干预内皮共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有向内皮分化的能力.

  • 老年缩窄性心包炎二例

    作者:李黎;谢玉才;吴立群;陈中元;陆国平

    例1 患者男,70岁,因"呼吸困难、咳嗽、浮肿2个月,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既往有Ⅱ型糖尿病史4~5年,有陈旧性结核史.体征: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双侧胸腔积液,肝脏肿大,少量腹水,下肢浮肿明显.辅助检查:血色素降低,胆红素升高,甲状腺功能正常,各种肿瘤指标(-),各种免疫指标正常.胸部B超:双侧大量胸腔积液.

  •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极重度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一例

    作者:张维东;王爱琴;郭艾武;邵磊;杨玉荣;陈润祥

    患者女,54岁,"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多年,合并心房纤颤2年.始终未进行有效治疗.于2004年2月26日就诊时主诉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有时伴下肢浮肿.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径62 mm,收缩末径40 mm,射血分数73%;左房径54 mm,估测肺动脉压90 mm Hg,合并中度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PDA直径7.2 mm.因患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脏外科拒绝对其进行手术治疗,遂决定行介入封堵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后假性室壁瘤形成四年随访

    作者:姜朝晖;赵荣;孙晓鸥;杨向军

    患者女,79岁,因发作性胸闷15天,晕厥发作2 h于1999年9月30日入院 .患者入院前15天活动后出现阵发性胸骨后闷痛及剑突下饱胀感,持续1~3 min,向后背部放散,伴气促、冷汗,测定血清CK-MB35 IU/L,心电图胸导联T波普遍深度倒置,7天前行胃肠钡餐透视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异常,常规治疗后症状缓解,2天前出院.

  •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周浩;黄伟剑;孙成超;李海鹰;郑亮承;胡开宇;倪显达;张怀勤

    患者男,14岁,因"发现‘心脏病’7年,发热7天"于2004年1月27日入院.患者7年前因"黑矇"于当地医院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未予重视.7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时达39.8℃,伴畏寒、寒战,在外院输液、抗感染等处理,体温仍波动,遂入院.

  • 国产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亚急性血栓一例

    作者:陈练;盖鲁粤;李莉

    患者男,59岁.1994、1996年2次发生前间壁心肌梗死,2000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于前降支置入金属支架(种类不详),2001年因再次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于该处再次置入金属支架(AVE).2004年7月症状再次加重,造影显示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故于支架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一枚(TAXUS,3.0/28 mm).术后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第4天患者突感心前区疼痛,心电图示V2~V4导联ST段明显压低.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支架置入处血栓形成,远端血流为TIMI 0 级,插入导引钢丝与球囊至病变处行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术后血流立即得到改善,近端残余狭窄50%,但数分钟后血流明显减慢,支架近端再次出现血栓.1小时内先后球囊扩张治疗6次,冠脉内多次给予硝酸甘油,盐酸地尔硫NFDA3(商品名:合贝爽),仍不能改善冠脉血流.术中给予国产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以10 μg/kg的剂量静脉注射后以0.15 μg·kg-1·min-1的剂量维持静脉滴注.用药后5 min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处血栓消失.术后观察30 min,未见再次血栓形成,前降支血流恢复正常.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以0.15 μg·kg-1·min-1的速度维持静滴该药36 h,患者病情稳定,无胸痛发生,心电图恢复正常.

  • 组织工程学心肌移植研究进展

    作者:张平川;张浩;胡盛寿

    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是一个全球性的卫生问题.对于这些终末期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而言,心肌细胞大量死亡是导致其心脏功能恶化的首要原因.由于心肌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一旦死亡很难自行再生,所以如何增加心肌梗死区域的心肌细胞数目是近年来心血管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成熟以及组织工程概念的提出,再生医学为治疗终末期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 内皮脂肪酶与脂蛋白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景宏;黄岚

    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EL)是近几年被发现的一个脂肪酶家族新成员.1999年Hirata等[1]利用削减杂交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首次克隆到了EL,同年,Jaye等[2]利用其他方法也证实了EL.近,人们又克隆出了EL的两种异构体,它们存在于内皮细胞胞质内,但并没有脂肪酶活性[3].序列分析显示EL与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有44%的同源性,与肝脂肪酶(hepatic lipase,HL)有41%的同源性.因为这种脂肪酶由内皮细胞合成并在此发挥作用,所以被命名为内皮脂肪酶.研究发现EL是调节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代谢的关键酶,EL过量表达的动物会出现HDL胆固醇水平下降,而缺EL基因动物HDL胆固醇水平则显著升高[4].细胞因子和物理因素等均显著影响内皮细胞EL的表达.因此,EL可能在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的慢性炎症

    作者:冯宗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氧化LDL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被广泛接受,九十年代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S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二种假说相辅相成,基本阐明了AS发生、发展的过程.

  • 神经内分泌拮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几个热点问题

    作者:田颖;祝善俊;王江

    近年来,临床和体外实验已经明确,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心室重塑,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有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其他如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在心力衰竭患者均有循环水平或组织水平的升高.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室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后者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当代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室重塑.据此,心力衰竭治疗理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从短期血液动力学和药理学措施转变为长期修复性策略,目的是有利于改变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然而近期有些神经激素拮抗治疗的临床试验得出负面结论,可见"神经激素模型"学说对心力衰竭进展的解释尚有不完善之处,因而提出神经激素拮抗剂的有关剂量、用法和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有待重新认识,就此问题作以下简要阐述.

  • 本刊继续教育园地答题卡第5期幸运读者

    作者:

  • 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研究

    作者:尤士杰;杨跃进;陈可冀;高润霖;吴永健;张健;荆志诚;白东峰;王燕武;陈纪林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后患者心肌和微血管保护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机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成功实施PCI或溶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52例)和同时加服用通心络胶囊的治疗组(60例).于发病后不同时间连续观察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室壁异常节段恢复状态、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并于6个月时与同位素心肌显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后:(1)在通心络组中,1周、2周和1个月时异常室壁运动节段恢复率(分别为11.7%,18.1%和18.8%)较对照组明显高(分别为4.1%,8.3%和11.1%)(均P< 0.05);6个月时通心络组的总恢复率高达7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1周、2周和1个月时通心络组LVEDV与对照组容积增加比率相当(均P>0.05);3个月和6个月时通心络组LVEDV增加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 0.01).(3)治疗初,通心络组LVEF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月时和6个月时,通心络组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0.05).(4)2DE的左心室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WMSI):治疗初通心络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通心络组(1.376)较对照组(1.538)有显著性降低(P< 0.01);6个月时同位素心肌显像评分指数,通心络组(0.607)也较对照组(0.878)有显著降低(P< 0.05).(5)肱动脉超声检测,通心络组与对照组在静息状态时,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加压后,通心络组的血管内径较静息状态和对照组显著扩张(P均 <0.001);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血管内径较静息状态时均有显著扩张(P<0.001和<0.05),也较同组加压时扩张显著(P<0.05和<0.001),并通心络组较对照组扩张显著(P<0.05);(6)通心络组血中丙二醛(MDA)水平自第1周起至第4周有进行性下降(P均<0.05),NO有进行性升高(P均<0.05);对照组MDA于第4周有显著下降(P<0.05),NO于第2周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 (1)通心络胶囊组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2)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恢复时间和总恢复率明显优于照组;也可显著降低WMSI,改善幅度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3)改善和恢复LVEDV程度和时间也皆优于对照组.(4)改善LVEF时间和程度也对照组明显.(5)可显著降低血中MDA的浓度,提高NO水平,且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 冠状动脉重构的血管内超声研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

    作者:惠波;党群;王小飞;金喆;夏大胜;高陆;蔡林;张靖;徐芳;王佩显

    目的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比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remodeling)特点,探讨冠状动脉重构与临床表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IVUS研究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18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测量"罪犯"血管病变处及其近端、远端参考段的外弹力膜(EEM)面积、管腔面积,计算斑块面积和重构指数(RI),定义RI>1.05为正重构,RI<0.95为负重构.识别出高危斑块,检测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hs-CRP水平.结果 ACS组"罪犯"血管处的斑块面积大于SA组[(11.94±4.90)mm2比(9.17±3.36)mm2,P=0.035].ACS组RI明显大于SA组(0.972±0.222比0.796±0.130,P=0.003).两组正、负重构分布比率显著不同:正重构在ACS组比SA组更常见(34.2%比5.6%,P=0.047),而负重构在SA组更常见(负重构在ACS组和SA组分别为52.6%与88.9%,P=0.003).ACS组高危斑块发生率多于SA组(76.3%比50.0%,P=0.040).ACS组患者血清MMP-2高于SA组[(250.65±47.97) μg/L比(214.21±47.20) μg/L,P=0.029],前者的血浆MMP-9也高于后者[(84.26±9.78) μg/L比(68.46±22.82) μg/L,P=0.038],前者的血清hs-CRP亦高于后者[(3.62±3.37)mg/L比(1.48±1.52)mg/L,P=0.041].结论正重构、较大的病变处斑块面积和较高的高危斑块发生率常与ACS有密切联系,而负重构常见于SA.重构程度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正重构斑块有引起ACS的较大倾向.ACS患者血中MMP-2、MMP-9和hs-CRP的变化,有助于研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远期影响

    作者:方跃华;沈卫峰;张瑞岩;张建盛

    目的分析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对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远期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1004例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84例糖尿病和250例非糖尿病患者置入SES;168例糖尿病和502例非糖尿病患者置入普通支架.记录并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情况、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和1年无心脏事件生存率. 结果随访期间(平均16.2个月),SES组中糖尿病亚组和非糖尿病亚组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8%比3.6%,P=0.744;1年无心脏事件生存率为95.0%比96.7%,P=0.602,两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MS组中,糖尿病亚组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31.0%比21.7%,P=0.015);两亚组的1年无心脏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4.2%比86.8%(P=0.001).结论SES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的远期疗效,降低靶病变再狭窄和远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1年无心脏事件生存率.

  •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析

    作者:汪海娅;高平进;姬开达;沈卫峰;陆林;朱鼎良

    目的观察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作病变严重程度及危险因素分析;以CD133/KDR作为EPCs标记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CD133/KDR双标记细胞数量.结果外周血EPCs数量与年龄、血清肌酐清除率(Ccr)、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呈负相关(P值分别=0.004,0.015,0.014);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较不伴高血压者EPCs数量显著减少(P=0.004).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EPCs数量较阴性者显著降低(P<0.01);EPCs数量与Gensini 评分呈负相关(n=49, r=-0.305, P=0.039).结论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循环EPCs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相关.

  • 腺苷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作者:赵京林;杨跃进;荆志成;吴永建;尤士杰;杨伟宪;孟亮;田毅;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目的评价腺苷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腺苷组(100 μg·kg-1·min-1持续静点)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前2组行冠状动脉结扎3 h , 松解1 h建立AMI再灌注模型.AMI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检查,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1)与AMI前相比,对照组AMI后3 h主动脉收缩和舒张压、左室收缩压、心排量和左室内压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均显著下降(P<0.05~0.01), 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左室舒张末压均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后1 h 仅左室舒张末压显著恢复(P<0.05)然而±dp/dtmax继续显著下降 (P<0.05);而腺苷组AMI后3 h各项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同;但再灌注后1 h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dp/dtmax和心排量均显著恢复(P均<0.05),且比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2)对照组心肌声学造影和病理染色所测的冠状动脉结扎区心肌范围高度一致,再灌注后无再流面积分别为67.5%和69.3%,心肌坏死面积(NA)占结扎区心肌面积(LA)的98.5%;而腺苷组LA均与对照组相当,但两方法所测无再流面积仅分别为21.5%和20.8%,NA仅为75.2%,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0.01).(3)对照组再灌注即刻和再灌注后1 h冠状动脉血流量仅占AMI前的45.8%和50.6%(P均<0.01),而腺苷组冠状动脉血流量分别提高到79.5%和79.9%,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腺苷能有效地防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改善心功能,缩小梗死面积.

  • 早期美托洛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炎症因子表达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程翔;廖玉华;李彬;杨亚利;张金盈;逯保军;葛洪霞;刘英;郭张强;张玲

    目的探讨早期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治疗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存活者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MI组)和美托洛尔治疗组(MI-B组),另设假手术组(S组).MI-B组参照中国心脏病研究(CCS-2)方案给予4周美托洛尔治疗,MI组和S组仅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4周后美托洛尔对心肌炎症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与S组相比,MI组心肌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表达明显升高.与MI组比较,MI-B组心肌细胞内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下降,IL-10表达升高,而IL-6和浸润心肌组织的淋巴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超声显示MI-B组左室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早期美托洛尔治疗AMI可以改善心肌炎症因子表达和心脏功能.美托洛尔有效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与其降低心肌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和升高抗炎因子的免疫药理学作用有关.

  • 普伐他汀、福辛普利及合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魏盟;顾水明;张昀昀;吴韵华;吴宗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福辛普利及合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等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后24 h存活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AMI组,福辛普利组(10 mg·kg-1·d-1),普伐他汀组(20 mg·kg-1·d-1),普伐他汀(20 mg·kg-1·d-1)加福辛普利组(10 mg·kg-1·d-1),每组12只.另设假手术组(n=8).术后24 h开始直接灌胃给药,AMI及假手术组大鼠灌等量生理盐水.用药42天后,测定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TNF-α mRNA的表达,酶谱法测定左室心肌MMPs活性,并测定心室重量/体重.结果梗死面积在AMI 及各治疗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AMI组比较,福辛普利、普伐他汀、联合用药均使AMI组增加的左室舒张末压、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相对重量下降(P<0.05~0.01),使下降的左室压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左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不同程度增加(P<0.05~0.01).福辛普利、普伐他汀、联合用药分别使AMI组表达增加的TNF-α降低29%、26%、33%( P<0.01);使MMP-2活性水平降低25%、30%、35%(P<0.01);使MMP-9活性水平降低20%、18%、24%(P<0.01).联合用药较单用福辛普利或普伐他汀,对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压大上升速率增加更明显(P<0.05).上述其他指标在3个用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伐他汀、福辛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均能缓解大鼠AMI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且以联合应用改善收缩功能效果更优.这些有益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TNF-α表达及MMP-2、 MMP-9活性有关.

  •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郭永和;张维君;周玉杰;赵冬;周志明;张红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病例920例,其中确诊冠心病患者728例(占79.13%),排除冠心病患者192例(占20.87%).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经造影是否诊断冠心病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 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各组中存在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随之增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显示,高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2.816,95%可信区间1.903,4.167 ,P= 0.001),其他危险因素依次为男性、吸烟、2型糖尿病、低HDL-C、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和增龄.性别分组后分别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前进法)分析显示,男性组中高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OR=2.965,95%可信区间1.880,4.676,P= 0.009).女性分组中吸烟(OR=2.840,95%可信区间0.553,5.378,P=0.001)和高尿酸血症(OR=2.132,95%可信区间1.048,3.641,P=0.017)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高LDL-C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在男性组中更为突出,但其他危险因素如男性、吸烟、2型糖尿病、低HDL-C、高血压病、高尿酸和增龄亦不可忽视,并且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危险程度有所不同,应该加以区别对待和重视.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观察

    作者:刘幼文;刘强;潘楚梅;金光临;罗剑峰;夏志奇;艾淑智;王凤山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商品名:Cypher支架,强生公司产品)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7例支架内再狭窄且有临床缺血症状的患者接受了Cypher支架治疗,其中23例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为弥漫、复杂病变,有5例同时置入了2个Cypher支架.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置入,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未见任何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8.9±2.1(5~14)年,临床随访率96.3%,造影随访率92.6%.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有1例支架近端边缘节段血管发生了再狭窄导致临床心绞痛复发,2例支架近端边缘节段有轻微的新生内膜增殖,但狭窄程度<25%,其余24例均无明显的晚期管腔丢失.本组支架内平均晚期管腔丢失(0.09±0.02)mm、支架远端边缘节段(0.10±0.03)mm、支架近端边缘节段(0.20±0.06)mm.靶血管血运重建率3.8%.结论 Cypher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安全、可行,它能有效防止这类病变的新生内膜增殖和再次再狭窄.

  • 定量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士遵;舒先红;潘翠珍;李延林;葛均波;陈灏珠

    目的评价定量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侧支循环对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2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常规超声心动图、基础状态下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的心肌声学造影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图像采用QLab软件对微泡再充盈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求出各节段的A值、β值及其乘积A×β值.对各节段心肌灌注参数和其供血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础状态下,β值和A×β值随着供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在负荷状态下,A值、β值和A×β值随着供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且其储备值呈现出相同的趋势(P<0.01);侧支循环的存在与否显著影响各节段的心肌灌注参数及其储备值,且在严重狭窄节段中尤为明显(P<0.01).结论定量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可以作为一种敏感的手段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及其危险性评估.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基因转移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作者:王长谦;王顺;汤大鸣;林旭;丁弘毅;谢秀兰;徐依敏;王彬尧;黄定九

    目的探讨局部转染金属蛋白酶抑制物(pcDNA3-TIMP-2)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内皮剥脱加高脂饮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基因球囊局部转染pcDNA3-TIMP-2,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外源基因转移效果,Zymography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病变股动脉组织行HE和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全自动图像分析仪行图像处理,测量血管腔面积、胶原成分含量.结果基因转染组术后2周动脉粥样硬化局部TIMP-2基因表达即明显高于空白载体对照组(P<0.01),术后4周达高峰;术后2、4、8周TIMP-2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空白载体对照组(P<0.01),MMP-2和MMP-9活性低于对照组.局部转染TIMP-2基因组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和病变局部胶原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病变血管腔面积与对照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局部转移TIMP-2基因可明显抑制病变局部MMP-2和MMP-9活性,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和病变局部胶原含量,但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腔狭窄程度无明显影响.

  • 肺炎衣原体感染增强C57BL/6J小鼠氧化应激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作者:李永强;马虹;董吁钢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感染对C57BL/6J小鼠氧化应激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48只C57BL/6J小鼠分为感染-高脂组、高脂组、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喂养40周,作血清抗CP抗体和血脂水平检测,取主动脉根部标本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主动脉弓部标本检测超氧阴离子的产生.结果所有接种CP的小鼠,抗CP 抗体IgG滴度均大于1∶ 128,未接种CP者抗CP抗体阴性,感染-高脂组和高脂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高脂组、高脂组和感染组超氧阴离子的产生明显高于对照组 [(1974.25±650.49)、(701.00±105.16)、(455.62±77.54 )counts·mg-1·min-1比( 142.25±31.82) counts·mg-1·min-1,P<0.001],氧化荧光染料定位分析发现感染-高脂组、高脂组和感染组小鼠主动脉超氧阴离子产生明显增多,且感染-高脂组小鼠平均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于高脂组[(135 249 ± 43 748)μm2比( 96 378 ±30 945)μm2,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可加速高脂饮食C57BL/6J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并引起C57BL/6J小鼠主动脉超氧阴离子产生增多,提示活性氧产生增多、氧化应激增强可能是肺炎衣原体感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机制之一.

  • 罗格列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赵全明;颜东;宋爱丽;王伟;时强;王绿娅;陈冬;方薇;武迎;许金鹏;陈欣;陈铁军;米树华;吕树铮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方法 32只6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18只)和对照组(14只),两组均饲喂普通饮食,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17 mg·kg-1·d-1, 14周后获取静脉血和主动脉全长标本作生化和病理分析.主动脉根部1 cm标本进行切片(横切面):HE染色,观察横切面动脉硬化病变的面积及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半定量观察横切面斑块内TNF-α和巨噬细胞的阳性率.其余大部分主动脉沿长轴剖开,苏丹Ⅳ染色,分析纵剖面斑块面积占主动脉的面积比.结果罗格列酮组脂纹病变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斑块总数目、纤维病变和粥样病变的数目无明显差异.横切面,主动脉根部的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纵剖面,罗格列酮组斑块面积占纵剖面主动脉面积之比明显小于对照组.罗格列酮组斑块内炎性因子TNF-α水平和巨噬细胞的含量明显减少.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下调炎性因子TNF-α的水平,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

  • L-4F和SC-4F在细胞培养中预防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功能失调的比较

    作者:欧志君;区景松;马虹;苏诚坚;Kirkwood A;Pritchard Jr

    目的探讨 L-4F(一个载脂蛋白A-I类似物)结构特殊性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重要性,比较L-4F和一个氨基酸成分与其完全相同但序列不同的4F-Scramble 4F( SC-4F)在预防低密度脂蛋白(LDL)诱导的内皮功能失调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作细胞培养,用LDL 6.2 mmol/L和L-4F10 μg/ml或SC-4F10 μg/ml处理细胞24 h,然后用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抑制的铁化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BAEC的氧自由基(superoxide,O·-2)产量;用氯化钒Ⅲ臭氧化学发光法测定BAEC的一氧化氮的产量.结果 L-4F和 SC-4F本身不影响BAEC O·-2的产生; LDL可明显诱导BAEC O·-2产生增加,而L-4F可以抑制LDL导致的BAEC O·-2产生,但SC-4F对LDL导致的BAEC O·-2的产生无抑制作用; LDL可明显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经L-4F预处理的LDL对一氧化氮产生的抑制作用消失,但SC-4F预处理的LDL仍能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结论 L-4F可以预防LDL诱导的内皮功能失调,维持正常的一氧化氮和O·-2平衡,而SC-4F无此作用,表明L-4F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殊性,为将来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提供线索.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作者:

    关键词: 心血管病
  • 第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ACC论坛: 2005 心血管病学进展通知

    作者:

  • 关于启动"卫生行业离退休专家才智再发挥" 项目的通知

    作者:

中华心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