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

天津医药杂志

Tianjin Medical Journal 천진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9896
  • 国内刊号: 12-111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天津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王贺胜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再生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张智申;董贝贝;谢克亮;于泳浩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再生途径在血红素结合蛋白(HPX)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依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假手术(Sham)组31只、局灶性I/R(MCAO,0.9%生理盐水10μL)组30只、MCAO+叠氮钠(Vehicle,0.1%Vehicle 10μL)组30只、MCAO+HPX(1.86 g/L的HPX 10μL)组30只。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I/R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orris水迷宫(MWM)实验检测大鼠I/R后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变;流式细胞技术(FCM)结合CD34/CD133双抗体标记技术检测大鼠I/R后外周血中EPCs数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CD31/vWF免疫荧光显色技术检测大鼠I/R后缺血半暗带皮质区新生血管数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I/R后mNSS升高,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减少,外周血中EPCs数量增加,缺血半暗带皮质区血管数量增加(均P<0.05);MCAO+Vehicle组大鼠与MCAO组相比,I/R后mNSS、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外周血中EPCs数量和缺血半暗带皮质区血管数量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MCAO+HPX组大鼠与MCAO组、MCAO+Vehicle组相比,I/R后mNSS显著降低,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在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明显增加,外周血中EPCs计数显著增加,缺血半暗带皮质区血管数量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EPCs-血管再生机制在HPX改善大鼠局灶性I/R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钛表面人工肽抑制格登链球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勍;张溪;张旭;孙迎春;高平

    目的:检测自主设计合成的人工肽在钛表面的吸附情况及吸附后的抗菌效果,为种植体抗菌的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使用ExPASy ProtParam、ProtScale软件、圆二色光谱和Zeta电位仪等,分析或测定人工肽与抗菌肽的各项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利用常温孵育的方法将人工肽锚定于钛表面。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原子力显微镜检测人工肽在钛表面的吸附。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锚定于钛表面的人工肽对格登链球菌的抑菌作用。使用透射电镜检测游离人工肽与抗菌肽对格登链球菌结构的破坏作用。结果自主设计合成的人工肽仍具有抗菌肽发挥抗菌作用所需的各项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在孵育于5 g/L人工肽的PBS溶液中的钛片表面即可检测到人工肽的吸附,且该试件对格登链球菌的存活及黏附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结论自主设计合成的人工肽实现了在钛表面吸附并抑制格登链球菌生长的设想。

  • 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所致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与EBA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泊霖;孙熠;梁宾;金学隆

    目的:探究脑皮质内皮屏障抗原(EB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放射性血脑屏障损害条件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放射性脑损伤后7、14和28 d 4组,每组12只。采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制备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按照3 mL/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3%伊文思蓝(EB),开颅并暴露脑皮质血管,放于微循环显微镜下观察EB渗出情况,并借助微循环显微成像系统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使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来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EBA和VE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EB外渗量和VEGF的表达水平于伤后7、14、28 d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P<0.05),从伤后7 d至28 d逐渐降低,损伤各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者呈正相关(r=0.898,P<0.001);EBA表达水平于伤后各个时间点均下降(均P<0.05),从伤后7 d至28 d逐渐升高,损伤各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B外渗量呈负相关(r=-0.866,P<0.001)。结论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与EBA表达减少、VEGF表达增加具有重要关联性。

  • Foxp3+Tregs在慢性间歇低氧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白晓纯;王琳;赵忺;田建立

    目的:探讨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阳性调节性T细胞(Tregs)在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高脂饮食组(B组)、间歇低氧组(C组)和高脂饮食+间歇低氧组(D组)。实验暴露4周后留取血标本并分离出肝组织,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Foxp3蛋白表达。结果各组TC、LDL-C比较均是B组高于A、C、D组,D组高于A、C组(均P<0.05),而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AST、MDA、TNF-α、IL-1β水平比较均是C组高于A组,D组高于A、B、C组(均P<0.0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组肝组织Fox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Foxp3+Tregs参与在高脂饮食基础上慢性间歇低氧所致的肝损伤的调节,在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 右美托咪定对痛觉过敏大鼠脊髓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哲;王志芬;何颖;王国林;于泳浩;元元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蛋白激酶C(PKC)γ、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40~260 g,2~3月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空白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组(D+R+I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佛波醇酯+二甲基亚砜组(D+R+I+P+DMSO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二甲基亚砜组(D+R+I+DMSO组)。采用足底切口的方法制备切口痛模型。瑞芬太尼以1.2μg·kg-1·min-1的速度经尾静脉输注90 min;右美托咪定以50μg/kg的剂量于术前30 min皮下注射;佛波醇酯及二甲基亚砜均为鞘内注射10μL。分别于输注前24 h(T0)、输注后2、6、24和48 h(T1~4)时测定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和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后1次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背角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的表达。结果除T0外,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PWL缩短、PWT降低,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上调。与R+I组比较,D+R+I组、D+R+I+DMSO组PWL延长、PWT升高,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下调。与D+R+I组比较,D+R+I+P+DMSO组PWL缩短、PWT降低,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上调。与D+R+I+P+DMSO组比较,D+R+I+DMSO组PWL延长、PWT升高,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下调。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的表达。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在异烟肼致小鼠肝细胞坏死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赵宏宇;胡晓;沈海涛;郑强

    目的:研究异烟肼(INH)致小鼠肝细胞坏死是否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的表达和程序性坏死有关。方法成年雄性昆明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对照(C)组腹腔注射0.3 mL生理盐水每天1次;INH组以 INH 溶于生理盐水中,按100 mg/kg 每天1次腹腔注射;Nec-1+INH 组以 Nec-1溶于0.1%二甲基亚砜(DMSO),1 mg/kg腹腔每12 h注射1次,同时INH腹腔注射,剂量同INH组。所有动物均被干预7 d。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RIP1的表达。比色法检测各组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C组的肝细胞排列整齐,Nec-1+INH组肝细胞存在变性和坏死,但程度较INH组明显减轻。与C组比较,INH组肝细胞RIP1、ROS和MDA表达均增强,GSH和SOD表达下降(P<0.05)。与INH组比较,Nec-1+INH组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肝细胞RIP1、MDA和ROS的表达明显下降,GSH和SOD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INH致小鼠肝细胞坏死与程序性细胞坏死有关,与RIP1表达增强有关。阻断RIP1的表达,可能是一个预防INH致肝细胞坏死的策略。

  • 腹腔镜和开腹修补术对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PCT及细胞免疫影响的比较

    作者:王庚壮;赵志荣;潘立峰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手术的效果,及手术前后降钙素原(PCT)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44例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行修补手术患者,其中腹腔镜组20例,开腹组24例,分别于术前0.5 h和术后24 h、48 h、第7天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胶体免疫结合法测定PCT,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观察2组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0.5 h CD3+、CD4+、CD8+水平和NK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48 h腹腔镜组PCT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CD3+、CD4+、CD8+、NK细胞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2组CD3+、CD4+、CD8+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除CD8+外,开腹组均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腹腔镜组CD3+、CD4+、CD8+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患者CD3+术后第7天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24 h 2组NK细胞较术前降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腹腔镜组NK细胞恢复至术前水平,开腹组NK细胞与术前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手术对老年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在免疫功能保护上具有优势。

  • 高危小肾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吴育栋;李刚;王江;王勇;牛远杰

    目的:探讨影响小肾癌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5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例特殊小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B超、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分析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Fuhrman分级等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CT检查示18例患者肿瘤直径2.0~4.0 cm,平均(3.1±0.6)cm。术前诊断T1aN0M0分期患者5例、T1aN0M1患者4例(肺转移3例、脑转移1例)、T1aN1M0患者3例(CT检查均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T3aN0M0患者6例(均有肾静脉侵犯或肾静脉瘤栓)。术后病理示FuhrmanⅡ级12例、Ⅲ级5例、Ⅳ级1例;透明细胞癌15例、乳头状癌1例、混合细胞型1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伴肉瘤样变)、肾肉瘤样癌1例(FuhrmanⅣ级)。4例(T3a, FuhrmanⅡ级)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余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随访6~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死亡4例(2例初诊肿瘤直径分别为3.8 cm及4.0 cm、1例肾肉瘤样癌、1例脑转移),失访1例,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小肾癌伴肿瘤直径≥3.0 cm、FuhrmanⅢ/Ⅳ级、肉瘤样癌、转移等高危因素者为高危小肾癌。高危小肾癌具有异质性,可表现为侵袭性生长、早期侵犯肾周组织甚至转移。应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OPCAB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成蒙;王赞鑫;魏民新

    目的:研究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CAS)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择期行OPCAB治疗的3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CAS组71例(单侧或双侧狭窄≥50%)及对照组271例(狭窄<50%或无狭窄),比较2组基本资料,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的危险因素。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对术后死亡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OR=1.050,95%CI 1.014~1.086,P<0.01)、高血压病(OR=2.566,95%CI 1.299~5.071,P<0.01)、COPD(OR=7.573,95%CI 1.106~51.834,P<0.05)是OPCAB合并CAS的危险因素。有CAS(OR=4.530,95%CI 1.361~15.078,P<0.05)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OR=7.685,95%CI 2.289~25.800,P<0.01)是OPCAB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病、COPD是OPCAB术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CAS患者行OPCAB术后死亡风险较高。

  • 血清HE4、CA125联合检测对Ⅰ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安霞;滕飞;王颖梅;田文艳;高金萍;薛凤霞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CA125对Ⅰ期高危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预测价值并确立佳诊断临界值。方法收集231例Ⅰ期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术前血清HE4、CA125水平,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相关依据将231例EC患者分为高危组96例,低危组135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约登指数大时确立HE4、CA125诊断Ⅰ期高危EC的佳临界值。结果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情况、子宫下段受累情况、病灶直径及危险分组不同的Ⅰ期EC患者HE4和CA12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状态、合并高血压情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宫颈内膜腺体受累情况不同的Ⅰ期EC患者仅HE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血清HE4与CA125水平呈正相关(r=0.262,P<0.05)。HE4诊断Ⅰ期高危EC患者的AUC为0.794(95%CI:0.734~0.854),临界值为74 pmol/L,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为75.0%、83.0%、75.8%、82.4%、79.7%;CA125相应值为0.696(95%CI:0.624~0.767)、17 kU/L、56.3%、85.9%、74.0%、73.4%、73.6%;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47(95%CI:0.796~0.899),相应预测值为95.8%、77.0%、74.8%、96.3%、84.8%。结论 HE4、CA125诊断Ⅰ期高危EC的佳临界值分别为74 pmol/L、17 kU/L,联合检测预测Ⅰ期高危EC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优于单项检测。

  • 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手足搐搦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游道锋;乔秋阁;谢冰;姜相明;陈莹

    目的:探讨引起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出现手足搐搦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就诊于我院的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103例,根据其是否出现手足搐搦,分为手足搐搦组和非手足搐搦组。分析2组之间性别、年龄、电解质、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差异;将P<0.1的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并采用Logistic回归(Forward Wald法)分析患者出现手足搐搦的危险因素。结果103例患者中出现手足搐搦者70例(68%),未出现33例(32%),手足搐搦组血清K+、血清磷和p(CO2)均明显低于非手足搐搦组(P<0.01),而手足搐搦组pH值高于非手足搐搦组(P<0.01)。2组性别、年龄、血清Na+、血清Cl-、血清钙(结合钙和离子Ca2+)、离子Ca2+和血清Mg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血清K+降低、血清磷降低和p(CO2)降低是手足搐搦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血清K+水平降低、血清磷降低和p(CO2)降低是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出现手足搐搦的危险因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谢朝云;熊芸;孙静;胡阳;李耀福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5年5月814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发病年限、严重程度分级、加重频率、每次加重持续时间、糖尿病、并发症、糖皮质激素使用频率、每次使用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每次平均持续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种数、联用抗菌药物、血浆白蛋白浓度、血糖等,监测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14例COPD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857株,多重耐药菌感染者170例,检出多重耐药菌菌株175株(20.42%),其中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的检出率高,为55.38%(36/6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加重和抗菌药物持续时间长、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是COPD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PD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应重视社区与医院结合,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萍;徐环;徐烨华;徐清斌;熊爱琴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GDF)-15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患者100例(心衰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心衰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脏功能分级分为NYHAⅡ级组35例、Ⅲ级组32例、Ⅳ级组33例,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LVEF<0.4组52例和LVEF≥0.4组48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GDF-15、B型利钠肽(BNP)水平,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内径(LVDs)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分析GDF-15与NYHA分级、BNP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YHAⅡ~Ⅳ级组BNP、GDF-15、LVDd、LVDs基本呈升高趋势, LVEF、LVFS基本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LVEF≥0.4组和LVEF<0.4组BNP、GDF-15、LVDd、LVDs依次升高,LVFS依次降低,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GDF-15水平与BNP、NYHA分级、LVDd、LVDs呈正相关(r=0.524、0.286、0.453、0.531,均P<0.05),与LVEF、LVFS呈负相关(r=-0.592、-0.587,均P<0.05)。结论血浆GDF-15可作为CHF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的又一新指标。

  • hrHPV在宫颈癌中的感染状况及对Caspase-1和IL-1β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罗远材;王宝晨;郭路;李静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及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0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6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及宫颈正常的患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PCR-反向点杂交法结合DNA芯片技术对各组hrHPV DNA进行感染和分型检测。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分析宫颈癌患者hrHPV感染者(阳性组)和阴性组、单一类型感染与多重感染中2指标的表达差异。考察Caspase-1和IL-1β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hrHPV感染(阳性组)75例(73.5%),检出hrHPV 11种,其中单一类型和多重hrHPV感染分别为61例(81.3%)和14例(18.7%)。宫颈癌组hrHPV感染率高于CIN组及对照组(36.7%和6.7%);Cas?pase-1和IL-1β阳性表达率(61.8%和51.0%)高于对照组(26.7%和23.3%),Caspase-1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40.0%,均P<0.01)。宫颈癌患者hrHPV DNA表达阴性组的Caspase-1和IL-1β阳性表达率(77.8%和74.1%)均高于相应阳性组(56.0%和42.7%)。Caspase-1和IL-1β在hrHPV单一感染组与多重感染组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的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表达与癌细胞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或P<0.01)。结论宫颈癌中存在hrHPV单一和多重感染,且感染率高;hrHPV可抑制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促进宫颈癌进展。

  • 肺泡样肺腺癌中端锚聚合酶的表达及其与WNT信号通路的关系

    作者:李翀;郑旭;韩燕燕;吕艳;兰福;赵杰

    目的:探讨肺泡样肺腺癌中端锚聚合酶(TNK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WN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单一亚型肺泡样肺腺癌组织(肺腺癌组)和6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癌旁组)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TNKS、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3种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TNKS在肺腺癌组和癌旁组中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TNKS蛋白主要于细胞质表达;β-catenin蛋白在肺腺癌组主要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表达,β-catenin在癌旁组主要于细胞质表达,少量于细胞核表达;c-myc蛋白主要于细胞核表达。TNKS、β-catenin和c-myc蛋白在肺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P<0.05)。β-catenin蛋白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与TNKS及c-myc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TNKS在肺腺癌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0.497±0.021 vs.0.237±0.015,t=13.00,P<0.01)。结论 TNKS在肺腺癌中异常高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肺腺癌的发生,抑制TNKS表达或可成为治疗肺腺癌的新靶点。

  • HIF-1α、VEGF在预测早期糖尿病肾脏病中的价值

    作者:宋秋艳;余玲;董瑞鸿

    目的:通过分析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探讨HIF-1α、VEGF在预测早期糖尿病肾脏病(DKD)中的价值。方法76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根据eGFR水平分为DKD1组[eGFR>90 mL(min·1.73 m2),48例]和DKD2组[60 mL/(min·1.73 m2)<eGFR≤90 mL/(min·1.73 m2),28例],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液相免疫沉淀透射比浊法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F-1α、VEGF。结果 DKD1组、DKD2组UAE、HIF-1α、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DKD2组UAE水平与DKD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F-1α、VEGF水平高于DKD1组(均P<0.05)。HIF-1α、VEGF与eGFR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51、-0.593,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HIF-1α和VEGF的ROC曲线均位于机会对角线以上;HIF-1α对DKD1和DKD2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2.1%、87.4%,特异度分别为91.7%、85.4%;VEGF的敏感性分别为96.1%、86.2%,特异度分别为93.3%、89.1%。结论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随糖尿病肾脏病进展的严重程度而发生变化,有可能作为糖尿病肾脏病的早期预测指标。

  • 前列腺癌根治术前MRI结果对术后生化复发的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闫旭新;张志宏;刘学军;韩洞民;李欢;马莉;李小东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根治术(RP)前行磁共振成像(MRI)预测术后生化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2013年115例行RP且未接受辅助放化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其影像资料将其分为MRI阳性组87例,MRI阴性组28例,比较2组的术前临床资料。以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数值连续2次上升超过0.2μg/L定义为生化复发(38例),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与生化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MRI阳性组生存时间短于MRI阴性组,术前PSA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阳性组术前PSA>20μg/L者的比例、临床分期为T3期的比例、病理Gleason评分≥8的比例、存在精囊侵犯(SVI)者的比例及内分泌治疗的比例均高于MRI阴性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MRI阳性、术前PSA水平、活检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病理Gleason评分、SVI和淋巴结侵犯(LNM)与患者术后生化复发有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Cox分析认为术前MRI阳性、活检Gleason评分高和临床分期高是RP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MRI影像诊断有助于更好地预测RP后生化复发,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 血清TPOAb水平对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影响

    作者:卢泽芬;于佳;任丽萍;郝杰;何庆

    目的:分析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对初发Graves病(GD)患者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应用ATD治疗满12个月的初发GD患者121例,将其分为TPOAb阴性组49例(TPOAb≤35 IU/mL)和阳性组72例(TPOAb>35 IU/mL),根据TPOAb滴度水平将阳性组分为阳性低组(35 IU/mL<TPOAb≤200 IU/mL,19例)、中组(200 IU/mL<TPOAb≤500 IU/mL,20例)、高组(500 IU/mL<TPOAb≤1000 IU/mL,13例)、极高组(TPOAb>1000 IU/mL,20例),比较治疗12个月各组ATD总用量以及治疗3、6、12个月时阴性组和阳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恢复正常的比例。结果 TPOAb阳性组ATD的总用药量为(1743.82±265.38)mg,低于阴性组(1889.18±125.51)mg;TPOAb阳性低、中、高、极高组总用药量分别为(1759.71±230.29)mg、(1793.75±299.02)mg、(1731.54±236.44)mg和(1710.00±290.73)mg。TPOAb阳性组在治疗3个月时TSH恢复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GD患者血清TPOAb阳性会导致ATD治疗的疗程缩短、总用药量减少。

  • 大蒜素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人肺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孟田甜;李新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诱导人肺上皮细胞A549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微量肉汤稀释法,通过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在不同时间点对P. gingivalis的抑制作用,测定大蒜素对P.gingivalis的低抑菌浓度(MIC)以及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于12 h及24 h时,以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64、96、128 mg/L)大蒜素对P.gingivalis感染后的A549存活率的影响,以流式细胞术FITC/PI染色法检测24 h时,P.gingivalis与大蒜素(128 mg/L)分别以及共同作用对A549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大蒜素对P.gingivalis的MIC为64 mg/L,MBC为128 mg/L。MTT检测结果显示,P.gingivalis感染后,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蒜素(128 mg/L)组的存活率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大蒜素对A549无明显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凋亡率由高到低为:P. gingivalis组>P.gingivalis+大蒜素组>大蒜素组>细胞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蒜素对P.gingivalis感染后A549的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大蒜素可有效抑制P.gingivalis对肺上皮细胞的感染,对于治疗牙周炎合并肺部感染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脂多糖对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曾勇;吕靖芳;郁龚杰;高伟伟;张建宁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是否能够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节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培养BV2小胶质细胞系,分为4组:对照组、LPS(100μg/L)刺激组、LRS干预组(LPS 100μg/L及脂多糖拮抗剂200μg/L),HIF-1α抑制剂干预组(LPS 100μg/L及FM19G1110 mmol/L)。分别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ELISA检测VEGF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可显著增加BV2细胞VEGF表达,脂多糖拮抗剂可明显抑制LPS的这一作用。HIF-1α的表达在LPS刺激8 h后明显增加。HIF-1α抑制剂FM19G11可减少LPS引起的BV2细胞VEGF表达增加。结论 LPS促进小胶质细胞VEGF的表达,HIF-1α参与这一调节过程。

  • 干扰素γ增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王平;顾昕;张娜;张红;师帅南;王玉亮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γ增强成人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亲体移植供体术中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并留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分离、培养ADSCs;将IFN-γ预刺激ADSCs(IFN-γ预刺激组)及未刺激ADSCs(未刺激组)分别与PBMCs在植物血凝素(PHA)+白细胞介素(IL)-2刺激条件下共培养5 d后,用MTT法检测活化T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ADSCs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mRNA水平;观察共培养细胞加入1-甲基色氨酸(1-MT;IDO阻断组)后活化T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分离的自体ADSCs高表达CD73、CD90、CD105;具有分化为成脂和成骨细胞的能力。IFN-γ预刺激组ADSCs显著增强活化T细胞增殖抑制率,呈剂量依赖关系,高于未刺激组;IFN-γ预刺激组CD4+CD25+Treg比例与未刺激组相比显著升高;IFN-γ预刺激组ADSCs内IDO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刺激组;IDO阻断组对活化T细胞增殖抑制率较IFN-γ预刺激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IFN-γ促进ADSCs对活化T细胞免疫抑制能力,IDO在ADSCs介导的免疫抑制中起重要免疫调节作用。

  •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弹性模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陈淼彬;李晓红;吴森;王景景;孙洪涛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受到损伤刺激后弹性模量的变化。方法分离、提取新生2 d 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损伤组为应用细胞损伤仪损伤后6h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照组不予损伤。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在液相下测试各组细胞的弹性模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纯化率达95%以上。损伤后6 h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紊乱,部分细胞胞体可见肿胀。获得了星形胶质细胞的力学地形图和力压痕曲线。损伤组星形胶质细胞弹性模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1689±693)Pa vs.(724±283)Pa,P<0.01]。结论损伤刺激会造成星形胶质细胞弹性模量增大,为进一步从细胞水平了解创伤性脑损伤后的颅内物理微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 一氧化碳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巨噬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刘伟;余剑波;王丹;史佳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巨噬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在37℃、5%CO2细胞培养孵箱内培养大鼠肺巨噬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C组)、CO组、LPS组、LPS+CO组。CO组加入体外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100μmol/L孵育,LPS组加入LPS 10 mg/L,LPS+CO组加入CORM-2100μmol/L预处理1 h后加入LPS 10 mg/L孵育,C组加入等量PBS液作为对照。每组细胞处理完毕后继续孵育24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ATP酶含量试剂盒测定细胞内ATP含量;RT-PCR法测定细胞中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Dr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LPS组和LPS+CO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凋亡率、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CO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PS组比较,LPS+CO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Drp1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 CO可减轻LPS诱导的大鼠肺巨噬细胞损伤,其机制与下调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和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 MLH1 R217C/BRAF V600E突变型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郝伟静;于洋;王青松;赵丽;叶艳;董莉;李健森;孟祥睿;运新伟;高明

    目的:建立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FPTC)永生化细胞系,为研究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NMTC)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取FPTC患者的肿瘤标本,采用消化法分离原代细胞。使用改良的DMEM/F12培养基,添加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及氢化可的松等进行培养。在原代细胞早期分2种方式导入外源基因SV40T/TERT用于诱导永生化。利用RT-PCR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甲状腺球蛋白(TG)、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钠/碘共同转运体(NIS)等基因的表达,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PO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蛋白的表达。提取该患者外周血DNA,进行突变基因的检测。提取细胞基因组PCR扩增后测序,进行突变基因的检测。结果分离的FPTC原代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多角形贴壁生长;细胞生长6个月,转染SV40T组(标记为FPTC-S)传代至p26,FPTC细胞传代至p23,转染SV40T+hTERT组(标记为FPTC-ST)传代至p19,细胞增殖能力较好;FPTC-S与FPTC-ST细胞均能够在基因水平稳定表达TPO、TG与TSHR;患者外周血中存在MLH1 R217C胚系突变;原代细胞存在BRAF V600E突变;原代细胞及永生化的细胞系中均存在MLH1 R217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FPTC永生化细胞系,且该细胞系中存在MLH1 R217C及BRAF V600E突变,该细胞系将为研究以上突变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研究模型。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磷酸鞘氨醇受体鉴定及其应用探讨

    作者:梁云;罗光华;刘宏;喻妙梅;王敏;刘洪尧;黄波;徐宁;张晓膺

    目的:鉴定人脐静脉内皮融合细胞株EA.hy926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RL-1730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R)亚型和胞浆中C-myc及His标签蛋白的表达情况,为研究载脂蛋白M(ApoM)-1-磷酸鞘氨醇轴(ApoM-S1P轴)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及CRL-1730至细胞密度达到60%~70%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内皮细胞标志凝血八因子(FⅧ)、ApoM、S1PR1~S1PR5、C-myc和His标签蛋白。结果(1)两种细胞均表达FⅧ和ApoM,FⅧ在CRL-1730中呈散在颗粒状分布,在EA.hy926中呈均匀分布。(2)两种细胞均主要表达S1PR1,少量表达S1PR2和S1PR3,不表达S1PR4和S1PR5。(3)两种细胞胞浆中均有C-myc和His标签蛋白的表达。结论两种细胞都具有内皮细胞的特性;因其自身表达ApoM、C-myc和His标签蛋白,在应用这两种细胞研究ApoM-S1P轴的功能时,不适合选用带有C-myc和(或)His标签的重组ApoM蛋白。

  • 盐霉素对乳腺癌MCF-7球囊细胞增殖与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马赫遥;付婴子;何苗;颜媛媛;江茜;孙也之;魏敏杰

    目的:探讨盐霉素(Salinomycin)对MCF-7球囊(MCF-7 MS)细胞的增殖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通过乳腺癌MCF-7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富集乳腺癌干细胞(BCSCs)得到MCF-7 MS;CCK-8 assay检测0、10、30、100、300、1000、3000及10000 nmol/L浓度的盐霉素处理24 h对MCF-7 M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值。Western blot检测30、60 nmol/L终浓度的盐霉素对MCF-7 MS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间质化标志物Snail表达的影响,以等体积DMSO处理的MCF-7 MS细胞作为对照组。BALB/c裸鼠皮下接种MCF-7 MS细胞制备荷瘤鼠模型并分为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和盐霉素给药组(5 mg/kg盐霉素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瘤组织E-cadherin和Snail的表达。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加,MCF-7 MS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5),24 h的IC50值为989 nmol/L。与对照组比较,30和60 nmol/L的盐霉素均可增加E-cadherin的表达,而降低Snail的表达,且后者作用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盐霉素给药组荷瘤鼠瘤组织内E-cadherin的表达升高,而Snail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盐霉素能够抑制具有BCSCs特性的MCF-7 MS细胞的增殖,且可抑制MCF-7 MS细胞的EMT,是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潜在药物。

  • RNAi靶向沉默CDX2基因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孙维梅;李建厂;贾秀红;李有杰;唐慎华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靶向沉默CDX2基因后对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检测BCR-ABL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前期实验结果,成功筛选出能够特异性有效靶向沉默CDX2基因的siRNA序列(CDX2-siRNA)和相应的阴性对照序列(CDX2-siRNA-NC),应用罗氏X-tremeGENE HP DNA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K56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X2沉默表达后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BCR-ABL、Caspase-9、Bax mRNA和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 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X2沉默表达后,K562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明显增加;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细胞组和CDX2-siRNA-NC组相比,CDX2沉默表达后,CDX2-siRNA组的BCR-ABL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Caspase-9、Bax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CDX2-siRNA能够明显促进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BCR-ABL表达,增强Caspase-9、Bax的活性有关。

  •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测序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天杰;曹延祥;赵红翠;于洋;乔杰

    线粒体是具有独特DNA分子和完整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系统的一类细胞器,参与能量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许多生命活动。线粒体DNA突变与线粒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法医学鉴定等各个方面。因此,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对于其结构功能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基因组测序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是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以及滚环扩增技术和线粒体间接测序,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归纳了线粒体假基因对线粒体基因组分析过程中的干扰和处理策略。

  • Perimount牛心包瓣在二尖瓣置换术后的短期疗效研究

    作者:田彦超;陈庆良;陈彤云;姜楠;王联群

    目的:评价Perimount牛心包瓣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短期疗效情况。方法选取88例行Perimount牛心包瓣置换术患者,记录患者1年病死率、脑出血等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房直径(LA)、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肺动脉压力(PAP)情况;术后1周、3个月及1年的大跨瓣压差(PG)、平均跨瓣压差(MG)、大跨瓣流速(PV)及有效瓣口面积(EOA)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1年内有2例(2.3%)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血栓栓塞;瓣周漏1例(1.2%),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结构性瓣膜衰败发生。术后3个月及1年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3个月及1年LA、LVDD、PAP均降低(P<0.05);术后1周LVSD、LVEF均降低(P<0.05);术后3个月及1年LVEF均升高(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3个月及1年LA、LVEF均升高(P<0.05)。患者术后1周、3个月与1年的PG、MG、PV及EO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rimount牛心包瓣应用于二尖瓣膜置换术后3个月和1年患者心功能恢复较好。

  •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住院和门诊模式效果比较

    作者:任丽平;刘佩佩

    目的:评价采用住院和门诊模式使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72例抑郁症患者中住院治疗36例(住院组),同期门诊治疗36例(门诊组),分别使用文拉法辛(商品名:怡诺思)对其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及8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对2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结束时,住院组无脱落,门诊组脱落2例;住院组从第2周开始直到第8周末HAMD24评分明显下降,显著低于门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比较,住院组总有效率80.6%,门诊组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住院模式比门诊模式具有更高的治疗价值并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 Akin截骨术联合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外翻

    作者:李晓东;江汉;江毅;肖联平;郑金鑫

    目的:评价Akin截骨术联合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的效果。方法选取中重度外翻患者39例(58足),其中12例(16足)中度外翻患者采用单独Scarf截骨术,27例(42足)中重度外翻患者采用Scarf联合Akin截骨术。手术前、后均行患足X线片检查,测量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和胫侧籽骨位置,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每足手术时间45~78 min,平均(55.0±6.8)min,术中出血3~20 mL,平均(11.0±5.4)mL。除1例(1足)重度外翻患者Akin截骨处愈合较慢以外,其余患者Scarf及Akin截骨处均愈合良好。手术切口2例(2足)出现红肿,后自行消退。2例(2足)出现趾背内侧麻木,考虑为神经损伤,经3~5个月好转。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未见外翻复发病例。术后HVA(14.1°±5.3°)、IMA(7.7°±3.8°)和胫侧籽骨位置[(2.58±0.61)级]均低于术前[分别是(39.6°±6.8°)、(18.7°±5.4°)和(4.87±0.59)级],AOFAS评分高于术前(分:84.4±8.7 vs.37.3±9.5,P<0.05)。结论 Akin截骨术联合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疗效肯定,矫形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外翻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邵义泽;张艳秋;卢向丽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手术后发生谵妄者54例为观察组,同期外科手术资料完整无谵妄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年龄、性别、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术后机械通气、术后低氧血症、重症感染以及术后疼痛程度和合并基础疾病的差异,二分类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记录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术后低氧血症、重症感染构成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术后有低氧血症、重症感染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观察组1例死于肺感染,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余52例患者出院3个月后均好转。结论高龄、术后有低氧血症、重症感染为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术前与术后需要多加注意。

  • 左西孟旦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吴淑彬;丁力平;靳志涛;张丽娟;张铮;康凤池;张连;胡桃红

    目的:对比左西孟旦(Levo)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ADHF患者,随机均分入实验组(Levo组、rhBNP组)及对照组(多巴酚丁胺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用药72 h后心率、呼吸频率、24 h尿量、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情况及用药1周后血浆脑利钠肽(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用药72 h后各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均降低、24 h尿量及6分钟步行距离均增加(P<0.05);用药1周后各组NT-proBNP均下降、LVEF均上升(P<0.05),但治疗前后LVEDD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Levo组与rhBNP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较多巴酚丁胺组更明显(P<0.05),但Levo组与rhBN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室性早搏,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多巴酚丁胺相比,Levo与rhBNP治疗ADHF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白斑颗粒剂Ⅰ号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詹庆霞;古昕平;顾安康;张峻岭

    目的:通过应用皮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动态观察中药白斑颗粒剂Ⅰ号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皮损色素恢复情况及效果。方法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9例予口服白斑颗粒剂Ⅰ号方3 g,每日2次;转移因子胶囊每次6 mg,每日3次;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或0.1%他克莫司软膏(面部),每日2次。对照组43例仅单纯口服转移因子胶囊每次6 mg,每日3次;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面部除外),每日1次,或0.1%他克莫司软膏(面部),每日2次,治疗3个月,观察2组疗效。应用CLSM监测皮损处复色情况和色素恢复等级,以及树枝状黑素细胞数目和炎症细胞浸润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复色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1.63%vs.69.77%,χ2=3.947,P<0.05)。CLSM示试验组白癜风皮损色素恢复等级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树枝状黑素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炎症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斑颗粒Ⅰ号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效果较为明显。

  • 感谢2015年为《天津医药》审稿的各位专家

    作者:

    关键词: 天津 医药 审稿
  • 作者声明

    作者:刘涛

    关键词:
天津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