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

天津医药杂志

Tianjin Medical Journal 천진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9896
  • 国内刊号: 12-111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天津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王贺胜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高良姜素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和机制

    作者:汪俊剑;黄少祥

    目的 探讨高良姜素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预铺于96孔板中,经过不同浓度高良姜素(0、5、10、20、40、60、100μmol/L)处理24 h,四氮唑蓝盐(MTT的改良方法,MTS)试验检测高良姜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采用无毒浓度(抑制率<5%)和低毒浓度(抑制率<15%)进行后续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高良姜素对细胞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高良姜素对细胞中生存素(Survivin)、p27、CD44、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PI3K)和AKT磷酸化(p-AKT)的影响.结果 随着高良姜素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增殖率呈逐渐降低趋势,IC50为44.7μmol/L.采用10、20μmol/L进行后续实验.0、10及20μmol/L高良姜素组的侵袭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0、10及20μmol/L高良姜素组除p27表达水平依次增高外,其他各蛋白表达水平均呈依次降低趋势(P<0.05).结论 高良姜素可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和侵袭,是潜在的肺癌治疗药物,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基因蛋白水平及抑制PI3K和AKT磷酸化有关.

  • 陈皮、藿香不同提取物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作者:何占坤;张国梁;唐方;杜进超;靳文杰

    目的 研究陈皮、藿香不同提取物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及相关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陈皮水提液组、橙皮苷组、藿香水提液组、藿香水提液+挥发油组、百秋李醇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方法建立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建模后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处理.观察不同提取物对大鼠胃体及小肠平滑肌条收缩振幅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动素(MOT)、血清胃泌素(GAS)及胃窦组织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SS)水平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胃体、小肠平滑肌条收缩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均P<0.05),同时伴随着血清GAS、血浆MOT水平的降低和胃窦组织CCK、SS水平的升高(均P<0.05).陈皮水提液、橙皮苷、藿香水提液、藿香水提液+挥发油均可显著提高LIR大鼠胃体、小肠平滑肌条收缩振幅及血清GAS水平,降低胃窦组织CCK、SS水平(均P<0.05);而对血浆MOT水平无影响(P>0.05).与模型组相比,百秋李醇对胃体、小肠平滑肌条收缩振幅及MOT、GAS、CCK、SS水平均无影响(P>0.05).在调节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及GAS、CCK、SS水平方面,陈皮水提液的药效优于橙皮苷(均P<0.05),藿香水提液加挥发油后优于单纯藿香水提液(均P<0.05).结论 陈皮、藿香有效提取物可不同程度调节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及血清GAS、胃窦组织CCK、SS水平.

  • 新生儿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一例

    作者:石武娟;麻庆荣;王丹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我院近期诊断和治疗1例新生儿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本文回顾了该例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了该病流行病学情况、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文献资料.

  • 乳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三例报告

    作者:王琼;顾林;郑红;赵妍蕊;张丽娜

    肾癌发生乳腺转移临床罕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2010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肾透明细胞癌乳腺转移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了肾癌来源的乳腺转移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疗情况及预后分析.

  •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弹性成像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作者:丁关保;俞秋雨;方开锋

    目的 测定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弹性评分(ES)和弹性系数(SR),并分析其与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甲状腺肿瘤患者106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n=56)和甲状腺腺瘤组(n=50);另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50).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3组ES和SR;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采用全自动型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测定血清半乳糖血凝素-3(Ga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结果 正常对照组、甲状腺腺瘤组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ES、SR,血清Gal-3、VEGF、Cyfra21.1水平均依次增高(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清TSH、TgAb、TpoAb高于甲状腺腺瘤组、正常对照组(P<0.05),但后2组间3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ES、SR与血清TSH、TgAb、TpoAb、Gal-3、VEGF、Cyfra21.1呈正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ES、SR升高,且与相关血清学指标存在相关,可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

  • 急性胰腺炎病因与其严重度的临床分析

    作者:龚福林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9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急性胰腺炎(MAP)459例、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68例、重度急性胰腺炎(SAP)63例,分析疾病严重程度与性别、年龄、病因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AP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P<0.05).590例患者中由胆源性疾病导致患病者共352例(59.7%),是主要的病因;高脂血症性次之(120例,20.3%).MSAP及SAP组高脂血症性AP患病比例高于MAP组,酒精性AP比例低于MAP组(P<0.05).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7例(1.2%),出院1个月后随访,未发现有因AP而二次住院患者.结论 胆源性疾病是导致AP的首要病因,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应尽早解除胆系梗阻,阻止病情进展;及早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可改善预后.

  • 颈椎后路减压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病因分析

    作者:荆峰;邓树才;马毅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全板减压术中行C4~5神经根孔扩大减压预防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有效性及其病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7例行颈后路全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男62例,女65例.其中,A组61例(男28例,女33例)行后路C3~7全椎板减压固定,B组66例(男34例,女32例)后路C3~7减压固定的同时行C4~5双侧椎间孔扩大减压术.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和脊髓功能改善率差异.结果 2组组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曲度指数(CCI)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A组11例(18.03%),B组3例(4.55%),2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颈椎后路全板减压能有效改善脊髓功能,C5神经根通道扩大减压能有效预防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

  • DRESS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样损害一例

    作者:廖海兵;徐琳;谢炳玓;鲍杰;宋毅军

    药疹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DRES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内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报告1例在肾功能不全后服用致敏药物而出现以肢体无力及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神经系统表现、以血管炎样影像学改变为特征的、且对激素治疗效果显著的DRESS综合征.

  • Pembrolizumab治疗十二指肠壶腹部癌过程中引发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王薇;邢舴;曹冉华;闫海成;苏乌云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通过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结合,阻断负向调控信号通路,恢复T细胞的功能活性,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激活的T细胞在抗肿瘤的过程中可能导致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本文报道1例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在治疗晚期十二指肠壶腹部肉瘤样癌过程中引发的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患者终因肝损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加、血小板数目下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系统损伤导致死亡.本文回顾了该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

  • 神经内镜经鼻治疗颅底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体会

    作者:刘雪涛;杨好喜;王虹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经鼻治疗颅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治疗经验.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我科治疗的眶区、鞍区、斜坡、翼腭窝、颞下窝的良、恶性肿瘤患者共8例,均采取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手术涉及视神经减压、颈内动脉、中颅底斜坡硬脑膜肿瘤的处理、翼腭窝颞下窝开放等,术后对硬脑膜颈内动脉暴露的抗感染、抗炎处理,针对复视、视力下降的眼科治疗,垂体激素的调整等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1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术后1周视力由无光感恢复至"指数/1m";2例垂体瘤患者术后出现一侧眼球外展受限,经治疗1周后恢复;1例侵袭性垂体瘤术后出现尿崩症,对症治疗半个月后尿量及比重趋于正常.2例腺样囊性癌患者在术后10 d、3个月、1年行增强磁共振检查均达到术中全切及术后无局部复发.1例鼻咽癌患者术后达到全切,随访半年未见局部复发.8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是处理颅底肿瘤的重要手段,需要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临床科室的共同协作.

  • 心电图改变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玮;杨鹏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其急性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18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并且进行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预后以及异常心电图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心电图改变与其急性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18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位于脑干44例、丘脑21例、基底节42例、小脑76例,其心电图异常者分别有35例(79.5%)、16例(76.2%)、21例(50.0%)、31例(40.8%),不同出血部位的心电图异常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38,P<0.05),病灶位于中线结构处,心电图异常者多.少量出血(幕上)组(出血量≤10 mL)20例,中等量出血(幕上)组(10 mL<出血量为<30 mL)25例,大量出血组(出血量≥30 mL)18例,各组心电图异常者分别有7例(35.0%)、18例(72.0%)、16例(88.9%),3组心电图异常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9,P<0.05),中等量以及大量出血组心电图异常者较少量出血组多(χ2分别为6.161和11.515,P<0.05),而中等量以及大量出血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4,P>0.05).死亡组69例中心电图异常者51例(73.9%),存活组114例中心电图异常者为52例(45.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0,P<0.05).通过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预后以及异常心电图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T-T改变、U波异常和长QT间期是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治疗脑部原发疾病的同时应密切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并及时处理,防止急性期死亡的发生.

  • 不同镇痛麻醉药物在儿童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作者:黄小梅;陈超;张奉超;李立;施旭旭;王晨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芬太尼三种药物用于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接受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21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70例.瑞芬太尼组以瑞芬太尼1μg/kg诱导,术中以0.1μg·kg-1·min-1维持,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舒芬太尼组以舒芬太尼0.2μg/kg诱导,术中以0.1μg·kg-1·h-1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芬太尼组以芬太尼2μg/kg诱导,术中以1μg·kg-1·h-1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麻醉过程中记录3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指标;记录诱导后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对比分析3组患儿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瑞芬太尼组HR、MAP在麻醉诱导、麻醉5 min、麻醉10 min高于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P<0.05),而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时间点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的疼痛反应消失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长于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P<0.05),而后2组的疼痛反应消失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躁动发生率高于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P<0.01),而后2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麻醉中,舒芬太尼复合全麻效果优于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具有起效快、苏醒快、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躁动发生率低的优点.

  • Spry1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作者:岑运珠;刘颖;杨威利;王宝利

    目的 探讨利用siRNA下调骨髓基质细胞系ST2细胞中Spry1的内源性表达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设计Spry1的靶向siRNA作为实验组,以转染Control siRNA作为对照组.在ST2细胞中转染Spry1 siRNA和Control siRNA并进行成脂诱导,应用qRT-PCR检测2组细胞中的Spry1和成脂特异性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脂肪细胞表征因子FABP4、脂肪因子adipsin的mRNA表达水平.脂肪细胞分化成熟后,进行油红O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脂肪细胞的染色情况及Spry1 siRNA对ST2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运用异丙醇萃取染色的脂肪细胞中的油红O并测定波长在520 nm处的光密度(OD)值.结果 转染Spry1 siRNA于ST2细胞后,与转染Control siRNA的对照组相比,Spry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Spry1 siRNA可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油红O染色显示实验组的脂肪细胞明显减少且OD值低于对照组;转染Spry1 siRNA实验组的成脂特异性因子PPARγ、C/EBPα、FABP4、adipsin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ry1 siRNA可有效抑制前体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 重叠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毕虹;金志贤;周开华;和煦;陈敏;王清;黄照明

    重叠综合征(OS)患者病理生理、临床症状较单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更复杂,更易并发心血管疾病,使治疗更加困难,预后更差.临床上尚缺乏可明显减缓或阻止OS病程进展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药物.血管内皮受损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目前,COPD与OSAHS血管内皮损伤及治疗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OS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低氧损伤、炎症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及交感神经活性改变;并总结了针对血管内皮损伤的靶向治疗热点,主要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细胞移植及靶向药物治疗,进一步为临床OS患者的治疗、预后改善提供参考.

  •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张颖;张蕾蕾;马向浩;陈献韬;王会超;刘又文

    目的 评估3D打印金骨小梁钛棒的安全性、骨长入能力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ACROⅡ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合并有严重的髋部疼痛,需要手术保髋治疗的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钛棒组)30例和对照组(钽棒组)30例.术后6、12和24个月进行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前术后X线分期变化.24个月时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本研究无失访病例.仅6个月时钛棒组Harris评分低于钽棒组,其余时间点2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亦显示,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前术后X线分期发生变化,Ⅲ期、Ⅳ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2组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ONFH均有进展.2组未出现感染及排异,ⅡA期和ⅡB期改善率高,好转率和保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6个月时正、侧位X线片分区中透亮线均消失,未出现新的透亮线;2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1区均未出现骨质增强:2组各个分区均未出现应力遮挡和骨小梁骨质增强.结论 钛棒治疗操作简单,对于股骨头坏死早期ACROⅡB期之前治疗效果满意,而对于坏死面积相对较大的ACROⅡC期则不建议采用.

  •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H-FAB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杨琴;张建起;张梅;石蕊;张娟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PCI)术前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组患者104例,于发病12 h内行p PCI术,术前检测H-FABP浓度.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按Gensini积分系统计算积分,分为3组:A组(8分≤Gensini积分<41分)34例,B组(41分≤Gensini积分<64分)34例,C组(Gensini积分≥64分)36例.对各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史、H-FABP、左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合并糖尿病(DM)比例、合并高血压病比例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随访12个月,按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对2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EMI患者p 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B组及C组TC呈依次增高趋势(P<0.05);B、C组LVEF值低于A组(P<0.05).3组间的SBP、DBP、吸烟史、H-FABP、TG、HDL-C、LDL-C、空腹血糖、合并DM比例、合并高血压病比例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MACE组合并DM比例、发病至p PCI时间、TC、术前H-FABP水平、Gensini积分均高于非MACE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DM,术前较高的血清H-FABP水平是术后12个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合并DM、术前血清H-FABP水平升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 PCI术后12个月内要警惕MACE的发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介入时机选择

    作者:张文娟;张云盛

    近些年来,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STEMI早期再灌注治疗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患者发病时间、转运方式及医院救治条件等可以选择不同的PCI方式,主要包括直接PCI、补救PCI和易化PCI.如何选择佳介入治疗的时机、缩短患者症状发作到再灌注治疗的时间、挽救存活心肌,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关键所在.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血运重建策略进展

    作者:戴宇翔;钱菊英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严重的临床类型,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25%~40%,其治疗的关键是恢复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大约41%~67%的STEMI患者同时存在有临床缺血意义的多支血管病变(MVD),与单支血管病变相比,MVD患者临床预后更差,对于该类患者,选择何种血运重建策略,是单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PCI),还是同时对多支血管完全血运重建(MV-PCI),以及血运重建的时机如何选择,一直是急诊介入治疗领域存在争议的一个话题.目前,针对合并MVD的STEMI血运重建策略的研究不断进行,临床研究结果的相继公布亦推动了指南和治疗策略的不断更新.

  •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优化治疗

    作者:葛均波;戴宇翔

    近年来,得益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早期诊断和早期再灌注治疗等方面的众多研究进展,欧洲和美国的指南及中国学界关于AMI的指南得到不断更新,指导着临床实践的不断进步.但我们需看到,AMI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近十年来,我国AMI发病率快速上升,死亡率居高不下.对于AMI的规范化救治依然任重而道远,在AMI患者中应用心脏肌钙蛋白早期诊断、非梗死相关血管处理优化再灌注治疗策略、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优化药物治疗、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和胸痛中心建设优化救治流程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AMI完成早期诊断和优化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血运重建策略

    作者:赵冠棋;师树田;王晓;聂绍平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较为常见,且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在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直接PCI(PPCI)时是否应同期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与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相比,对非梗死相关血管同期进行血运重建的患者预后较好.然而,有关非梗死相关血管的选择和处理时机仍然颇具争议.本文回顾了新的临床证据,旨在为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的诊治提供思路.

  • 尼可地尔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中慢血流的疗效观察

    作者:黎文婷;姚朱华;庞志华;蔡洪滨;程立松;曹明英;宋敏

    目的 观察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于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情况.方法 选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59例,根据PCI术后靶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为2组,TIMI≤2级为慢血流/无复流组(31例),TIMI血流3级为复流正常(reflow)组(12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CI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CTFC)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血栓征象、病变血管数目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给予慢血流/无复流组的患者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观察用药前后血流改善情况.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慢血流/无复流组吸烟史、糖尿病史、患高脂血症、术中发生低血压、多支架(≥3个)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者的比例,CTFC、有血栓征象的比例明显高于复流正常组患者(P<0.05);2组患者术中心率、IRA分布、病变血管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MACE发生率、术后7 d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血流/无复流组应用尼可地尔后,患者TIMI血流3级比例,术后cTFC、TMPG 3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应用尼可地尔前(P<0.05).有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多支架(≥3个)、术中低血压、血栓征象是冠脉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论 尼可地尔可显著改善NSTEMI患者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刘泽;王乐丰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呈现上升趋势,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缩短介入治疗时间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可控性,对限制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救治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新进展及挑战

    作者:刘寅;高静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急性事件(慢病急性期)具有高发病、高致死致残、高花费的特点,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也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关键控制点.近些年,AMI治疗策略的不断优化以及新型治疗手段的应用,依据近期的大型临床试验,国内外不断更新AMI的治疗指南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本文分享了AMI救治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展望新的学术前沿,对国内外新治疗指南和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析.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

    作者:舒雯;刘映川;张梅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探讨甲状腺功能减低与AM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1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4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亚甲减组,67例),低T3综合征组(低T3组,52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对照组,352例).比较4组的一般情况、生化检查指标、冠脉病变情况及心脏超声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影响因素.结果 相比对照组,甲减组和低T3组患者年龄偏大,高血压患病比例和Gensini评分均较高,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偏低(P<0.05).亚甲减组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左房内径(LAD)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38)、患有高血压(OR=1.992)和高水平的LDL-C(OR=1.649)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危险因素,而高水平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OR=0.550)、HDL-C(OR=0.172)和LVEF(OR=0.953)可能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AMI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冠脉狭窄加重、心功能不全及低水平FT3则甲减情况越严重;在临床的早期,可以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尤其是FT3水平,来预测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

  • 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明明;马向红

    目的 分析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AMI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296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老年组(≥80岁,54例)、老年组(60~79岁,148例)和中青年组(<60岁,94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梗死部位、影像学资料、院内用药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老老年组患者吸烟比例较低、入院舒张压、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偏低.心电图示3组患者均以前壁梗死为主,老老年组和老年组多个部位梗死比例高于中青年组(31.5%vs.31.8 vs.17.0,χ2=6.994,P<0.0167).冠脉造影显示老老年组患者病变血管以右冠居多(61.1%),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则以前降支为主(分别为50.7%和43.6%);与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相比,老老年组患者高血栓负荷比例、临时起搏比例、无复流发生率较高,而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2组.心脏彩超显示老老年组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明显大于中青年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中青年组降低,同时室壁瘤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住院期间老老年组利尿剂、正性肌力药、术中替罗非班使用率均高于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同时全因死亡、新发房颤、房室阻滞的发生率也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P<0.0167).结论 老老年AMI患者病变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应结合具体病情,尽可能早地行血管再通化治疗,同时评估患者术后出血及血栓等相关风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降低老老年AMI患者的死亡率和院内并发症风险.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特点及治疗进展

    作者:邵滢;刘寅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代,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发生率越来越低,但病死率仍然很高.及时的诊断和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的首选.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来说,延迟手术可能效果更好.内科保守治疗通常是无效的,使用机械支持来为延迟手术提供手术时机是很好的选择,但是缺少循证医学的证据.对于急性期且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VSR的介入封堵可作为减少分流的另一种措施.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热点问题的探讨

    作者:陈妍;刘寅

    心源性休克(CS)被定义为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导致重要器官低灌注的一种状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CS主要的原因.AMI合并CS患者死亡率高,接受早期血运重建可以降低死亡率,使患者受益.AMI治疗指南提出,合并CS患者无论发病时间长短,建议急诊血管再灌注治疗,可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血管活性药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机械循环辅助装置也广泛应用于CS患者.

  • 基于快速现场评价的常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

    作者:冯靖;李彩丽;曹洁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是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具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常规TBNA(C-TBNA)技术,局部麻醉下以常规支气管镜即可操作;而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快速现场评价(ROSE)技术可提高C-TBNA的效率.本文全面阐述了基于ROSE的C-TBNA操作技术要领.

天津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