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

天津医药杂志

Tianjin Medical Journal 천진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9896
  • 国内刊号: 12-111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天津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王贺胜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美满霉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损伤及海马BDNF、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缦利;邓海峰;李明华;刘国良;常全忠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满霉素对AD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侧脑室注射Aβ25-35建立AD大鼠模型。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kg·d),治疗组腹腔注射美满霉素50 mg/(kg·d),均持续14 d。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海马BDNF、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美满霉素可以明显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上调AD大鼠海马BDNF、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结论美满美素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元的生长、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 N-乙酰半胱氨酸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罗国帅;杨建立;司纪剑;王丽莉;王承展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各脑区单胺递质的影响,探讨NAC潜在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FLX)组、NAC组、对照组,每组8只;前3组单笼孤养,釆用连续6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S)的方法建立慢性抑郁大鼠模型,并于第3周末至第6周末对NAC组和FLX组分别给予NAC和FLX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CUS前、后及干预后以体质量测量、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对大鼠行为进行评估;以库仑阵列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前额叶(PFC)、纹状体(ST)、杏仁核(AM)和海马(HIP)单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结果(1)干预后对照组、NAC组、FLX组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多、糖水消耗量多、水平运动距离长、直立次数多、粪便粒数少(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纹状体、杏仁核、海马等脑区单胺神经递质NE、DA和5-HT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NAC组、FLX组前额叶、纹状体、杏仁核、海马等NE、DA、5-HT浓度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NAC和FLX均可有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并在总体上提高前额叶、纹状体、杏仁核、海马等脑区单胺神经递质的水平。

  • HO-1/CO信号通路对切口痛大鼠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

    作者:王云涛;单世民;刘晓智

    目的:观察脊髓血红素氧合酶-1(HO-1)/CO信号通路对切口痛大鼠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切口痛模型大鼠36只在实验即刻(0 h),术后1、4、8、12及24 h各处死6只,取患侧脊髓腰膨大处,Western blot法检测HO-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另外,对照(C)组36只大鼠不做切口痛模型;切口痛模型大鼠144只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切口痛(IP)组,切口痛+HO-1诱导剂(IP+hemin)组,术前给予腹腔注射大鼠100 mg/kg血红素(hemin);切口痛+HO-1抑制剂(IP+Znpp-IX)组,术前给予腹腔注射大鼠45μmoL/kg锌原卟啉(Znpp)-IX;切口痛+CO释放剂(IP+CORM-2)组,于术前经腹腔注射给予10 mg/kg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各组于实验即刻(0 h),术后1、4、8、12及24 h行机械缩足阈值(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WTL)的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TNF-α、IL-1β、IL-6和HMGB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0 h比较,术后1、4、8、12及24 h HO-1蛋白表达水平和TNF-α、IL-1β、IL-6和HMGB1均增高(P<0.05)。与C组比较,其余组大鼠各时间点PWMT值和PWTL值减少,TNF-α、IL-1β、IL-6和HMGB1表达增加(P<0.05);与IP组比较,IP+hemin组和IP+CORM-2组大鼠1、4、8、12及24 h时PWMT值和PWTL值均增高,而TNF-α、IL-1β、IL-6和HMGB1表达减少,IP+Znpp-IX组PWMT值和PWTL值降低,但TNF-α、IL-1β、IL-6和HMGB1表达增加(P<0.05)。结论切口痛可诱发大鼠HO-1表达增加,而HO-1/CO信号通路在调控切口痛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Rac1和WAVE2蛋白在高脂饮食C57BL/6J幼鼠肾小球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甄永煜;艾浩;李晓明

    目的:探讨Rac1和WAVE2蛋白在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幼鼠肾小球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2只3周龄雄性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16只。分别给予标准饲料(脂肪含量10%)与高脂饲料(脂肪含量60%)喂养4周。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Rac1和WAVE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喂养的C57BL/6J幼鼠出现了肾小球系膜基质轻度增生以及渗出等病理改变。同时高脂饮食组小鼠肾小球Rac1和WAVE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Rac1和WAVE2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幼鼠肾小球的损伤。

  • 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海亮;张瑞波;侯渊博;张超红;陈爱侠

    目的:比较简单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边支球囊保护技术与边支导丝保护技术的临床效果,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入选接受简单策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分叉病变分型为Duke D或Duke F型,边支血管直径>2.0 mm,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意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边支球囊保护组(48例)及边支导丝组(42例),观察2组手术成功率、边支受累及并发症情况,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病变血管再狭窄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组间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分叉病变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主支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97.6%,P>0.05),边支球囊保护组边支无复流发生率(1.0%vs.19.0%)、边支对吻率(4.2%vs.23.8%)、手术时间[(56.40±11.71)s vs.(72.60±10.62)s)]、曝光时间[(9.86±1.82)s vs.(12.24±2.32)s]、对比剂用量[(90.54±15.26)mL vs.(118.16±18.64)mL)]均低于边支导丝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边支球囊保护组MACE发生率低于边支导丝组(16.7%vs.38.1%)。2组主支血管再狭窄率(2.1%vs.4.8%)、大狭窄程度[(19.24±4.43)%vs.(21.46±5.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边支血管开口大狭窄程度小于边支导丝组[(51.20±4.52)%vs.(72.46±8.64)%,P<0.01]。结论简单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边支球囊保护技术较边支导丝技术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MACE发生率低及对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影响小等优点,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有效、可行的方法。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压迫型面肌痉挛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成龙;王延民;刁云峰;赵万勇;牛学刚;任吉滨;孙洪涛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压迫型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41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比较椎-基底动脉压迫型(28例)与非椎-基底动脉压迫型(113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状况。结果平均随访(13.81±1.57)个月,两类面肌痉挛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3%vs.98.23%,P=0.49),其术后延迟治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7.04%vs.20.72%,χ2=1.38,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压迫型面肌痉挛安全、有效。

  • IL-10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的关系

    作者:邵得明;邱虹;于向东;马向辉;李云超;王玉珏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G/A、-819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血清IL-10水平与颅内动脉瘤(IAs)发病的关系。方法运用PCR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206例IAs患者(IAs组)和187例非IAs患者(对照组)的IL-10基因启动子区SNP位点,-1082G/A、-819C/T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χ2检验分析IAs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0水平,t检验分析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G/A位点的GG基因型和GA+AA基因型,以及G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IAs组较对照组GA+AA基因型以及A等位基因频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A+AA基因型(OR值为4.137,95%CI 2.476~6.914)和A等位基因(OR值为3.368,95%CI 2.476~4.583)携带者有更高的IAs发病风险;IL-10基因启动子区-819C/T位点的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以及C等位基因和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IAs组较对照组CT+T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T+TT基因型(OR值为3.393,95%CI 1.952~5.900)和T等位基因(OR值为3.764,95%CI 2.730~5.192)携带者有更高的IAs发病风险。IAs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10基因启动子区SNP影响IL-10表达,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G/A、-819C/T多态性与IAs的发病有关。

  •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孔海芳;岳娜;刘刚;李妍淳;田彬;胡志东

    目的:评价全血γ干扰素(IFN-γ)释放试验(QFT-GIT)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109例(确诊病例45例,临床诊断病例64例)结核病患者(结核组)和70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非结核组)资料,同时采用QFT-GIT、胶体金抗结核抗体(TB-Ab)进行检测,绘制IFN-γ释放量受试者工作者特征(ROC)曲线,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价值及QFT-GIT试验在2组中的差异。结果QFT-GIT对结核病的诊断敏感度为93.58%,特异度为85.71%,其诊断阳性率高于TB-Ab(χ2=43.68,P<0.01)。2种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降至52.29%(57/109),但特异度增加至90.00%(63/70)。结核组IFN-γ释放量明显高于非结核组(U=330,P<0.05),IFN-γ释放量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64~0.963)。结论 QFT-GIT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TB-Ab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为临床结核病的诊断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 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断裂的临床效果评估

    作者:任志鹏;辛景义;王贵忻;梁军

    目的:探讨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创伤骨科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断裂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标准手术入路,带线锚钉重建跟腱止点,Krachow缝合法编织缝合跟腱末端。术后随访19~35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包括术后切口愈合、足跟部疼痛及跟腱再断裂等情况,并于术后1年比较患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范围,应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标准(ATRS)及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等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35 min,平均(30.4±4.8)min。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的损伤。患者均得到随访,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感染及皮肤坏死,无足跟部疼痛和跟腱再断裂发生。术后1年跖屈患侧与健侧双侧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6°±3.33° vs.46.40°±4.53°,P>0.05),而背屈患侧活动范围小于健侧(16.88°±4.10° vs.20.12°±3.21°,P<0.05)。ATRS评分79~97分,平均(88.7±6.1)分;AOFAS评分76~100分,平均(92.4±5.6)分。优20例,良5例。结论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处断裂短期效果满意。

  • 27例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曼;赵阔;杨芳;张会来;邱立华;周世勇;钱正子;李兰芳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化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MCL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采用Cox回归分析MCL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7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8岁,男女比例为4.4∶1,Ann Arbor分期Ⅲ~Ⅳ者25例(92.6%),肝脾肿大者8例(29.6%),淋巴结外受累部位>2者7例(25.9%)、ECOG评分2~4分者4例(14.8%),MIPI评分0~3分者8例(29.6%)、4~5分者14例(51.9%)、6~11分者5例(18.5%),Ki-67≤30%者9例(33.3%),>30%者18例(67.7%),有B症状者10例(37.0%),乳酸脱氢酶(LDH)值升高者17例(63.0%),β2-微球蛋白值升高者8例(29.6%),骨髓浸润者7例(25.9%)。R-CHOP方案组总有效率(ORR)为81.8%,CHOP方案组ORR为68.8%。多因素分析示年龄、LDH、Ki-67为影响MCL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MCL以晚期多见,年龄>60岁、LDH值升高、Ki-67>30%的患者预后不佳。

  • 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田瑞民;刘国旺;魏巍;唐克诚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肝病患者185例,其中肝衰竭组45例、肝硬化组90例(Child A、B及C分别为16、26及48例)、急性肝炎组20例、慢性肝炎组(轻、中度)30例。比较各组的ICGR15表达水平差异。比较肝衰竭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ICGR15、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时间(PT)的变化。急性肝炎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TBIL及ICGR15水平的变化。结果肝衰竭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ICGR15(%)分别为56.3±14.7、28.9±9.6、22.4±6.8、13.7±2.3,呈逐渐下降趋势(F=125.317,P<0.05)。其中,肝硬化组 Child A 、B 及 C 级别组ICGR15(%)水平分别为17.3±5.4、25.7±7.5、34.5±7.3,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治疗后1个月时,肝衰竭组TBIL、PT及ICGR15均低于治疗前,急性肝炎组ALT、AST、TBIL及ICGR15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ICGR15可以反映肝功能储备情况,且不受ALB、鲜血浆应用的影响,弥补了ALB、PT检查的不足。

  • Vav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赵志华;陈可欣

    目的:研究胃癌中Vav1的表达情况,分析Vav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并比较胃癌细胞株(HGC-27、SGC7901、MGC803)及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中Vav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105例胃癌病理组织石蜡标本中Vav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Vav1蛋白阳性表达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Vav1 mRNA的表达在胃癌细胞株(HGC-27、SGC7901、MGC803)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胃癌组织标本中,Vav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预后生存分析中,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Vav1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深(HR=2.764,95%CI 1.316~5.817,P=0.007),淋巴结转移分级高(HR=1.298,95%CI 1.098~1.534,P=0.002)和Vav1阳性表达(HR=2.577,95%CI 1.066~3.946,P=0.006)是影响本组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Vav1在胃癌的侵袭和迁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

  •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文;王颖梅;刘国艳;闫晔;马学功;薛凤霞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0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2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为(50.59±16.90)岁。FIGO临床分期Ⅰ期102例(91.07%),Ⅱ期4例(3.57%),Ⅲ期6例(5.36%);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行CA125检查患者102例,其中指标升高者27例,占26.47%;112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年轻患者较年长患者更倾向于选择保守手术治疗;随访患者97例,其中5例复发,复发病例均行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复发的病例进行对比,病理提示微浸润患者复发率高于无微浸润患者[37.50%(3/8)vs.2.25%(2/89), P=0.004];在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中,微乳头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复发率高于非微乳头型[40.00%(2/5)vs.0(0/41),P=0.019];7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成功妊娠。结论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可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结局安全有效。对于存在间质微浸润及微乳头型患者要警惕复发的可能。

  • 炎症因子对非PCOS患者颗粒细胞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影响

    作者:张暄琳;李毅;刘丽;张文静;孟祥烔;徐凤琴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对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颗粒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及线粒体DNA (mtDNA)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非PCOS患者50例,提取卵泡液中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随机分为炎症因子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分别加入5 nmol/L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照组加入等量炎症因子稀释液,比较各组颗粒细胞ROS水平及mtDNA拷贝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IL-1、IL-6、TNF-α处理组颗粒细胞ROS水平及mtDNA拷贝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炎症因子IL-1、IL-6、TNF-α可导致颗粒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和线粒体受损。

  • 人参皂苷Rg3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作者:黎国栋;杨慧;陆颖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MCF-7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含有终浓度为10、20、50、100、150及300 mg/L的Rg3完全培养基;对照组加入含DMSO完全培养基。CCK-8法分析Rg3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实验组各浓度下的抑制率和Rg3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确定实验浓度。体外管道形成抑制实验观察Rg3对MCF-7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g3对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的表达水平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Rg3对细胞低氧诱导因子(HIF)-1α、VEGF-A和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Rg3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A、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3可以有效抑制MCF-7细胞增殖,其平均IC50为(115.34±8.50)mg/L;选取50、100和150 mg/L的Rg3作为实验浓度。50、100和150 mg/L组形成的管状结构数目分别为(19.0±1.0)、(15.0±1.5)、(10.0±1.7)个/视野,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均较对照组(22.0±1.8)减少(均P<0.05)。对照组、50 mg/L组、100 mg/L组及150 mg/L组细胞中的VEGF-A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50 mg/L组、100 mg/L组及150 mg/L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A蛋白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后3组的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但50 mg/L组与对照组的MMP9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参皂苷Rg3可以抑制MCF-7细胞体外血管形成拟态的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MCF-7细胞中HIF-1α、VEGF-A和MMP9的蛋白表达有关。

  •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影响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杨永旭;陈棣;张欣;王宝利

    目的探讨siRNA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BRⅠ)基因表达后对ST2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GFBRⅠ的靶向siRNA作为实验组,以转染Control siRNA作为对照组。应用qRT-PCR检测并比较转染ST2细胞后各组TGFBRⅠmRNA的表达和脂肪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脂肪细胞表征因子FABP4 mRNA的表达水平。诱导5 d后对2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检测TGFBRⅠsiRNA对ST2细胞分化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脂肪细胞的染色情况并对细胞进行拍照。另外,用异丙醇萃取出油红O,测定油红O在波长520 nm处的光密度(OD)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转染TGFBRⅠsiRNA后,ST2细胞TGFBRⅠ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TGFBRⅠsiRNA能够促进脂肪细胞生成,增强C/EBPα、PPARγ及FABP4 mRNA表达;经成脂诱导5 d后,转染TGFBRⅠsiRNA的细胞产生的脂滴明显较Control siRNA组多,且OD值高于Control siRNA组。结论 TGFBRⅠsiRNA能有效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提示TGFBRⅠ可能是前体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

  • 人子宫内膜细胞中miRNAs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作者:陈诚;李天杰;袁鹏;赵越;于洋;李蓉

    目的:探索微小RNAs(miRNAs,miR)-125b、miR-30b和miR-424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收集自然周期患者(增殖期和分泌期)和促排卵周期患者(高孕组和非高孕组)的子宫内膜标本,体外分离培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并用免疫荧光验证。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25b、miR-30b和miR-424的表达。结果增殖期,间质细胞中miR-125b、miR-30b和miR-424的表达高于上皮细胞;分泌期,间质细胞中miR-125b和miR-424的表达仍高于上皮细胞,而miR-30b的表达低于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分泌期miR-125b、miR-30b和miR-424的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而间质细胞中3种miRNAs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G日高孕组上皮细胞中miR-125b的表达高于非高孕组,间质细胞中miR-30b的表达高于非高孕组。miR-125b、miR-30b和miR-424的靶基因功能分析发现,其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有细胞迁移、运动、细胞间黏附连接等,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包括胰岛素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焦点黏附和Wnt信号通路。结论 miR-125b、miR-30b和miR-424在子宫内膜不同细胞类型、不同时期和HCG日高孕酮患者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

  • Nfic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其与miR-20a靶向关系的验证

    作者:王珊;李晓霞;周杰;王宝利

    目的:构建核因子C(nuclear factor I-C,Nfic)基因3′非编码区(3′UTR)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croRNA-20a(miR-20a)与其潜在靶基因Nfic的靶向关系。方法通过microRNA靶基因预测软件Targetscan获取miR-20a与Nfic基因3′UTR潜在的互补结合位点;PCR扩增出Nfic基因3′UTR序列,将此序列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MIR-Report Luciferase;将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miR-20a mimics(实验组)或NC mimics(对照组)共同转染293-AD细胞,收集细胞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2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从而对Nfic与miR-20a的靶向调节关系进行鉴定。将miR-20a mimics和NC mimics分别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系ST2,裂解细胞提取蛋白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FI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构建的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20a可以抑制Nfic 3′UTR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2细胞转染miR-20a mimics后NFI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成功构建了Nfic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而miR-20a可以直接作用于Nfic基因3′UTR,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

  • 唑来膦酸在乳腺癌中抗肿瘤差别化效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谷振坤;任媛媛;杜晓琅;王晨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唑来膦酸(ZOL)具有潜在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的特性,既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启动肿瘤细胞凋亡,又可干扰肿瘤细胞与骨基质的黏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一些临床前研究已经证实ZOL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且在对绝经前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上有差异。本文就ZOL在乳腺癌中抗肿瘤差别化效应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陈启鸿;徐浩;吴磊

    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由于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BCS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检查在BC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超声、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于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的评估均有较大的帮助,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各种检查的特点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介入治疗已经成为BCS治疗的首选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BCS影像学表现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BCS的认识,以便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

  • 混合型肝癌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刘东明;陈璐;田垚;张希昊;李强

    混合型肝癌是一类兼具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分化特点的原发性肝肿瘤。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混合型肝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射频消融(RFA)、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及综合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混合型肝癌的发病率较低,且其症状、体征不典型,常与另外2种原发性肝癌发生混淆。因此,对于混合型肝癌新进展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目前混合型肝癌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和预后及基因分子生物学前沿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黄连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建功;赵永萍;刘莹;仇玉莹;李美娟;贾琼;张静;李洁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利培酮单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利培酮单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并黄连素治疗)31例和对照组(合并安慰剂治疗)33例,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FBG、Fins、HOMA-IR、IL-1β、IL-6、TNF-α水平较自身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BG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P<0.01), Fins、HOMA-IR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患者HOMA-IR与血清IL-1β、IL-6、TNF-α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6、0.351及0.401,P<0.01)。结论黄连素能显著降低利培酮单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FBG、Fins、HOMA-IR、IL-1β、IL-6、TNF-α水平,且HOMA-IR水平与IL-1β、IL-6、TNF-α密切相关。

  •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bFGF治疗儿童深Ⅱ度烫伤创面疗效分析

    作者:杨晓津;方涛;高秀清

    目的:观察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儿童深Ⅱ度烫伤创面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深Ⅱ度烫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bFGF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及bFGF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烫伤创面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生成情况。结果伤后7、10、15和20 d,联合治疗组创面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1.53±1.33)d vs.(25.76±1.50)d,t=13.345,P<0.01)];瘢痕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U=5.077,P<0.05)。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bFGF治疗儿童深Ⅱ度烫伤创面具有抗感染、加速创面愈合及预防瘢痕生成等优点,临床疗效显著。

  • 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内皮功能及炎症的影响

    作者:黄敏;夏中华;谢福生;周天天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内皮功能和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0例CS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他汀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 mg/d),他汀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瑞舒伐他汀10 mg/d,联合组在他汀组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 mg/d。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同时评价患者心绞痛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联合组和他汀组患者较治疗前NO水平升高,ET-1、hs-CRP、IL-6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他汀组和联合组NO水平依次升高,ET-1、hs-CRP、IL-6水平均依次降低,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心绞痛的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56.7%),但与他汀组(8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改善CS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具有抗炎特性。

  • 滨海新区儿童口腔氟牙症和龋齿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孙莲莲;李长春

    目的:调查滨海新区适龄儿童氟斑牙与窝沟龋的患病情况,探讨氟斑牙与窝沟龋的关系,为氟斑牙与窝沟龋的防治提出指导意见。方法参考《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四版),并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3778名7~9岁教育水平相近的儿童进行氟斑牙与窝沟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样本中氟牙症发生率<10%,社区氟牙症指数(CFI)为0.075。男学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是15.57%、0.46,而女学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是17.41%、0.58。男女间第一恒磨牙患龋率(χ2=2.345,P>0.05)和龋均无差异。不同年级组患龋率(χ2=172.576,P<0.05)和龋均有差异,两者均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结论天津市经过多年改水降氟工程之后,在本地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及氟斑牙指数已经呈现下降趋势;患龋率可能与第一恒磨牙的萌出率存在相关性。

  • 天津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Saffold病毒的检出和临床流行特征

    作者:王维;黄敬孚;林书祥;司萍;李胜英;祝益民;杨洪江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中是否存在Saffold病毒(SAFV)感染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360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抽吸物和384份消化道感染患儿粪便标本,以针对SAFV 5′-UTR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随机取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计算呼吸道和消化道SAFV感染阳性者的阳性率,不同年龄段及季节的SAFV阳性构成比和阳性检出率。同时考察SAFV与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况。结果呼吸道和消化道检测SAFV阳性率分别为11.9%(43/360)和16.4%(63/384)。不同性别的呼吸道SAFV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分别为11.5%(28/243)和12.8%(15/117),χ2=0.13,P>0.05],年龄6 d~12岁,<1岁者占79.0%(34/43);消化道检测SAFV阳性患儿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分别为13.4%(33/246)和21.7%(30/138),χ2=4.47,P<0.05],年龄5 h~11岁。不同年龄段的呼吸道和消化道SAFV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呼吸道SAF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冬季和夏季为主(P<0.01),而消化道SAFV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道和消化道SAF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率分别为7.0%(3/43)和12.7%(8/63)。结论天津地区儿童存在SAFV感染,在急性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患儿中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在1岁以内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天津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