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军;祖比亚;杨俊生;覃学勇;尹琦;廖明

    目的:前瞻性观察小剂量采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略去负荷剂量,每日剂量10mg维持),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5-2.0g/日.观察期6个月,观察指标为主要疗效指标: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主要疗效指标压痛、肿胀关节数改善及医师总体评价,来氟米特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p<0.05).在次要疗效指标方面,来氟米特组HAQ评分及C反应蛋白改善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1,<0.05),两组在关节晨僵改善无明显差异.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来氟米特组占5613%,柳氮磺胺吡啶组占57.1%(p>0.05);达到ACRS0标准分别为37.5%、35.7%(p>0.05).研究中,来氟米特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结论:小剂量采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与柳氮磺胺吡啶疗效相当,耐受性好.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合新;王建军;刘桂芹;崔国芹;张守云;张燕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尿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探讨改善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加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出院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CQOL-100)评分结果:治疗2周和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住院DM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难取性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

    作者:张昊;高黎黎;李泽信;薛会朝;武兆忠

    目的:探讨胆道难取性结石微创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采用腹腔镜、胆道镜、体内缀爆破碎石仪联合治疗难取性胆道结石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石成功率100%,结石取净率97.2%,无胆道大出血、穿孔及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道镜、体内微爆破碎石仪可显著提高胆道难取性结石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为临床治疗胆道结石提供了更多选择.

  • 心脏性猝死者心肌HO-1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威威;杨彦华;纪萍;韦孝铭;于建宪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心脏性猝死病人心室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Simple PCI图像分析系统观察33例心脏性猝死组和18例非心脏性猝死对照组尸检心肌组织中HO-1、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心脏性猝死组心肌组织HO-1(155.090±8.957)和VEGF蛋白表达(121.020±10.927)均显著高于非心脏性猝死对照组(116.200±6.355、84.207±4.402,均p<0.05).结论:HO-1和VEGF蛋白在心脏性猝死者心肌组织表达增强,可能与心脏性猝死有一定关系.

  • 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左蕾;刘丽文;张军;李军;朱永胜;周晓东;李红玲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Vivid7、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4MHz)对32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进行检查,采用二维、M型、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观察病变心肌及心内膜改变,重点观察心尖段.常规测量各腔室内径、左室壁正常段心肌厚度及动度,评价心室舒张功能、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EF及瓣膜反流等基本信息.结果:①受累的心室内膜面可见多发异常粗大的、呈蜂窝状的肌小梁和交错深陷的隐窝形成网状结构.②病变区域心室壁外层的致密心肌明显变薄,为中低回声,较正常心肌薄2~4mm,其心肌厚度<6mm,而内层心肌疏松增厚为强回声.③病变以近心尖部1/3室壁节段为明显,很少累及室问隔及基底段室壁.④彩色多普勒可示隐窝间隙之间有低速血流与心腔相通.⑤多数患者以渐进性的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体循环栓塞、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22例,心脏杂音3例,心律失常2例,5例无明显不适症状.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准确、无创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首选方法,能够时房室结构和心功能进行全面评价,有助于明确心力衰竭病因并协助治疗,同时也有助于筛查心肌致密化不全家族,对临床治疗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 成人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纤维瘤1例暨文献复习

    作者:唐俊伟;章素芬;金宇飚;戴雪明;王海权;刘俊

    原发性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纤维瘤在临床上是属于极少见的病例,通常患者就诊时无明显临床症状.本文报道1例43岁成年男性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纤维瘤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已有研究证实影像学检查可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重要依据,节细胞神经纤维瘤的影像学检查亦具有其特征性表现,但终本病的确诊仍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技术.影像学检查是确定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计划的必要措施.目前手术已成为治疗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纤维瘤的首选治疗.辅以血管外科技术,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通过手术治疗后尽管有二次复发可能,但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预后仍较好.

  • 藏红花提取液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曹鹏冲;雷伟;高雁翎;颉强;程欢;刘帅

    目的:研究中药藏红花提取液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4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藏红花低、中、高剂量组.术后4周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制剂灌胃,术后12周处死,分别测定股骨骨密度、子宫指数、雌二醇、血钙、血磷、威性磷酸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藏红花各刺量组股骨骨密度明显井高(p<0.01),雌二醇测定值升高(p<0.01),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1),血钙及血磷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戊酸雌二醇组比较,藏红花各剂量组子宫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藏红花提取液有助于抑制去卵巢大鼠骨量的丢失,改善骨代谢,对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

  • 番茄红素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以及其机制

    作者:戴鸣翔;张荣庆;李聪叶;王海昌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8组:正常对照组,H/R组,H/R+番茄红素(1,2,4,8,16,32 μmol/L)剂量组.观察各组细胞经H/R损伤后,细胞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选择正常对照组,H/R组,佳番茄红素剂量组做MTT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检测TRL4以及NF-K B的表达.结果:番茄红素(16,8,4,2μ mol/L)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内AST、CK、LDH释放量及MDA的生成,并能提高SOD活性.此外番茄红素可减少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的心肌凋亡,减少TRL4受体以及NF-k B的表达.结论:番茄红素具有抗缺氧/复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RL4通路来实现的.

  • 氨磷汀对氧糖剥夺引起的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张蕾;李新;贾济;王世全;刘靓;王强;王百忍;熊利泽

    目的:研究氨磷汀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样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终用于临床脑缺血的治疗打下基础.方法: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氧糖剥夺4h后复氧复糖,给予不同浓度的氨磷汀处理,20h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TT和LDH检测细胞活力和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计数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高浓度氨磷汀对正常PC12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P<0.05),而低浓度则无.氨磷汀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活力(P<0.05),减少LDH释放(P<0.05),保护细胞正常形态,抑制细胞凋亡(P<0.05).结论:氨磷汀对氧糖剥夺引起的神经元样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耐辐射球菌转录因子DdrO的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杜邱;何淑雅;马云;李斌元;孙晓宇;廖端芳

    目的:克隆耐辐射球菌ddrO基因,并时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功能.方法:根据耐辐射球菌ddrO基因序列.由PrimerPremier5设计一对引物,以提取的耐辐射球菌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耐辐射球菌ddrO基因,序列测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ddrO基因的理化性质、高级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等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成功获得了ddlO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ddrO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396bp,编码一个131aa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93kD的预测的DdrO转录因子.核酸同源性搜索及比较分析仅在与耐辐射球菌同属的Deinococcusr geothermalis和Deinococcus deserti中发现高度相似的序列:蛋白同源性搜索发现一些与DdrO显著同源的蛋白,如Deide_20570(95%),Dgeo_0336(90%),Deide_3p02170(82%)等;结构域分析发现DdrO含有HTH (thelix-tnrn-henix)DNA结合结构域.结论:根据生物信息学结果预测DdrO蛋白可能具有转录调控作用.参与DNA修复和复制,在耐辐射球菌的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通过PI-3K/Akt途径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洁;周国兴;刘求梅;徐筱红;刘晓敏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通过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凋亡率的影响及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株,实验分成三组:未加IGF-I空白组、IGF-1刺激组、IGF-I+LY294002阻断组,检测阻断剂LY294002是否阻断PI-3K/Akt通路(Western Blot检测三组P-Akt表达情况):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三组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Y294002可抑制IGF-I诱导的p-Akt的表达(P<0.05);阻断IGF-I诱导的PI-3K/Akt通路后MTT显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Y294002可抑制IGF-I诱导的survivia的表达(P<0.05).结论:IGF-I可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survivin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凋亡.

  • 姜黄素对抗高脂饮食诱导SD大鼠血脂水平升高及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研究

    作者:朱红球;吴华振;王沛坚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SD大鼠血脂水平及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姜黄素对以上改变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分高脂饮食组(10只)、正常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姜黄素组(10只),大鼠行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及正常饮食;于实验开始时、10周及实验结束前测各组大鼠体重,20周后取血测定血清血脂浓度,取胸主动脉测定血管环舒张功能.结果:①高脂饮食喂养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大鼠,姜黄素可明显对抗高脂饮食导致的体重升高.②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TC、TG、LDL-C明显升高(P<0.01和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及姜黄素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胸主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P<0.05 o结论:①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后使大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胸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②姜黄素具有防治高脂饮食导致的血脂升高及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减退.

  • 昆仑雪菊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淑鹏;李琳琳;木合布力·阿布力孜;王丽凤;景兆均;毛新民

    目的:探讨昆仑雪菊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将昆仑雪菊干燥花序粉碎,分别用水提法和乙醇法制备5种提取物.采用α-葡萄糖苷酶体外活性抑制模型,测定昆仑雪菊的5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这5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活性均高于阿卡波糖.其中提取物I的抑制活性强,IC50=28.2mg/L.结论:昆仑雪菊提取物具有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提示昆仑雪菊在抗糖尿病产品开发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大鼠脑损伤后非损伤区域缺氧诱导因子与乳酸的变化研究

    作者:刘垚炜;刘绍明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后非损伤区域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乳酸的表达变化.方法:取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00-300g,参照统计学随机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造模组(24只),3组,造模组分四个时间点12h、72h、1w、2w处死动物(每时间点6只).使用立体定位仪和液压打击装置,靶向打击大脑中动脉.造大鼠脑外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外伤后不同时间点损伤临近区域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及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神经细胞HIF-1α表达和乳酸含量无明显变化,而模型组损伤临近区域HIF-1α的表达及乳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2h时增多,72h时达到高峰,1w表达下降至2w时恢复正常.造模组12h、72h、1w3个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组2w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外伤后非损伤区域也有缺血、缺氧的改变,可能与脑外伤后的脑萎缩有相关性.

  • 小鼠Daintain/AIF-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作者:颜冬菁;盖文丽;赵燕英;黄欣媛;陈正望;陆婕

    目的:对Daintain/AIF-1(大炎肽/同种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基因启动子进行克隆并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进一步研究Daintain/AIF-1的转录调控作用提供了质粒资源.方法:提取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克隆出Daintain/AIF-1基因5'端UTR区1.6 kb DNA序列,将该序列同源重组到pGL3-Basic载体上,转化感受态DH5α并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PCR产物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Daintain/AIF-1 基因5'端UTR区1.6 kb DNA序列连接到pGL3-Basic载体上,构建成pGL3-Basic-Daintain/AIF-1(pGL3-Basic-DT)栽体,酶切结果与理论预测值一致,经测序证实无碱基突变.结论:Daintain/AIF-I基因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Daintain/AIF-1转录调控作用提供了载体资源.

  • 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浅层嚼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杜衍晓;杨竹丽;达雨;田臻;王梦佳;阎潇;郑如松;袁晓

    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大鼠下颌后浅层嚼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探讨功能矫形的肌肉改建机理.方法:选用50只5周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并打开咬合.利用RT-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浅层嚼肌Bcl-2和Bax基因表达情况,利用TUNEL方法检测浅层嚼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Bcl-2和Bax基因表达随大鼠戴用矫治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至第3周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时照组,但Bax的表达高于Bcl-2.Bax/Bcl-2比值随大鼠戴用矫治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至第4周开始下降.②TUNEL实验结果显示浅层嚼肌细胞在戴用矫治器1天后,开始出现凋亡,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至第3周达到顶峰,第4周开始下降.结论:①Bax/Bcl-2比值升高促进浅层嚼肌细胞凋亡.②功能矫形可引起浅层嚼肌细胞凋亡,导致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建.

  •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患者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谢靖;高慧春;赵雯;耿玉荣;王宏

    目的:探讨E一选择素(E-selectin)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患者脑梗死(cebbreralinfarolion,CI)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 reacl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103例CI及110例对照组E-seleetin基因第4外显子A561C(S128R)、第10外显子C1839T(L554F)多态性.结果:E-se-1ectin基因S128R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I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SR基因型携带者患CI的风险是SS基因型的2.355倍(OR=2.355,95%CI:1.209~4.588);E-selectinL554F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5.463,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LF基因型患CI的风险是LL基因型的2.315倍(OR=2.315,95%CI:1.132~4.737).结论:E-seleetin S128R和L554F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有关;R等位基因和F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CI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 人参皂甙Rd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趋化因子CXCL1和γ-干扰素的蛋白表达

    作者:张云霞;赵钢;史明;周林甫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d(Cinsenoside-Rd,GS-Rd)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对炎症趋化因子CXCL1和Y-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5),假手术组(n=5),GS-Rd对照组(n=5),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组(n=20),MCAO+GS-Rd组(n=20).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进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手术,但不插入栓线;GS-Rd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10mg/KgGS-Rd,不进行手术;MCAO组(n=20)和MCAO+GS-Rd组(N=20)进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手术,术后2小时拔出栓线,MCAO+GS-Rd组在术前15分钟腹腔注射10mg/KgGS-Rd.在12小时、1天、3天、7天四个时间点分别提取脑组织蛋白,通过液相芯片技术检测CXCLI,IFN-γ含量.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和GS-Rd对照组组间CXCL1,IFN-γ 含量无统计学差异;与三个对照组相比,MCAO组和MCAO+GS-Rd组中CXCLI,IFN-γ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增加(P<0.05);而与MCAO组相比,MCAO+GS-Rd组CXCL1,IFN-γ的生成明显减少(P<0.05).结论:10 mg/KgGS-Rd预处理可有效抑制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后CXCLI,mN-γ的生成;通过抑制炎症反应,GS-Rd可能在神经保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骨髓瘤细胞中阿霉素诱导的ATP变化与自噬的关系

    作者:余芳;陈协群;陈娟娟;黄晓梅

    目的:检测用阿霉(doxorubicin DOXO)处理的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中ATP与自噬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分别以DOXO 2umol/124h、DOXO 2umol/1 联用自噬抑制剂3MA 10mmol/124h处理H-929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TP生物发光法检测ATP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靶细胞自噬标志分子LC3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相对未处理组存活率分别为54%、35%;相对未处理组%ATP分别为400%、150%;DOXO 24h LC3表达显著上调.结论:经DOXO处理H-929细胞系自噬形成,进而ATP上升以保护细胞.

  • 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翼外肌MyoD、myogenin的表达

    作者:达雨;杨竹丽;袁晓;杜衍晓;田臻;王梦佳

    目的:探讨"应力-生长(改建)"在细胞水平上的体现,为功能矫形治疗和矫治效果的保持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选用2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实验组大鼠经戊巴比妥麻醉后佩戴上颌斜面导板,对照组未佩用.依据时间不同又分为四组:ld,7d,14d,21d.采用RT-PCR技术分析各组大鼠翼外肌组织中肌分化相关基因MyoD、myogeni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未施加功能矫形力的大鼠翼外肌组织MyoD表达伴随其生长发育呈现递减趋势,实验组在第7d出现表达上调.同时,力学刺激后实验组动物myogenin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在14d组出现明显上调.结论:功能矫形力作用于翼外肌组织可以诱导MyoD和myogenin的表达上调进而诱导成肌细胞的分化.

  • 内皮抑素转基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方小玲;章婷婷;刚君

    目的:了解内皮抑素(ES)转基因治疗子宫内膜异住症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住症大鼠模型,选择建模成功的大鼠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S转染组(Ⅰ组 )24只、载体对照组(Ⅱ组 )20只和阴性对照组(Ⅲ组)20只.Ⅰ组病灶局部注射lipofectamine-endo-pBud复合物进行基因转染,Ⅱ组注射lipofectamine-pBud复合物,Ⅲ组注射PBS用于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异位病灶中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blot测定ES-HA融合蛋白及E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来判断转染成功与否.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ES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测定,用免疫组化SP法对E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进行测定,用游标卡尺对转染前后各组大鼠异住病灶的长、宽进行测量,计算体积,分析各指标实验前后的差异,观察内皮抑素转基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疗效.结果:注射相应试剂后2周,Ⅰ组异位病灶组织中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两对照组(P<0.05),有ES-HA融合蛋白表达,且E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Ⅰ组血清中ES水平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VEGF水平显著低于两对照组(P<0.01),三组ES与VEGF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05);Ⅰ组异位病灶组织中ES表达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1);MMP-2的表达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0.01);MVD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0.01);三组ES与MMP-2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00);Ⅰ组异位病灶体积明显小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的重组质粒endo-pBud病灶内直接注射法可以成功实现E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

  • 脂肪储存小滴蛋白5重组腺病毒的制备

    作者:薛玲;李航;张静;王净;吴雅岚;姬秋和;叶菁

    目的:利用AdEasy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含有小鼠脂肪储存小滴蛋白5(LSDP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方法:从小鼠肝脏cDNA克隆出LSDP5基因全长,克隆至pMDl8-T载体中,酶切测序.回收酶切产物,连接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构建pShuttle-CMV-LSDP5重组质粒,经PmeI酶切线性化后转化至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中.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质粒,PacI酶切线性化并转染AD293细胞进行包装,提取病毒DNA,鉴定重组病毒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LSDP5基因克隆经测序证实与Genebank公布一致,双酶切重组pMDl8-T载体得到1400 bp左右的片段.重组穿梭载体经Kpn I和Sal I双酶切后得到预期片段.PacI酶切得到30 Kb大片段和4.5 Kb小片段.转染AD293细胞后收集病毒,经PCR鉴定,获得理想的目的片段.取病毒上清反复感染AD293细胞以扩增病毒,后所得病毒滴度为2.5x 10<'9>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脂肪储存小滴蛋白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LSDP5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 螺内酯对单肾切除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李庆;陈城;谢利平;刘晓燕;施辉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单肾切除糖尿病SD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肾切除对照组C组、单肾切除糖尿病模型组D组、单肾切除糖尿病螺内酯干预组S组(50mg/kg/day灌胃).给药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改变,肾组织形态学改变,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中HGF水平的变化.结果:给药6周后,D组与C组相比,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和肾重/体重显著增高(P<0.05),螺内酯治疗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肾重/体重,但对其它指标无明显影响;形态学显示,D组与C组相比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多及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螺内酯治疗后上述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RT-PCT、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组和S组HGF表达均增加(P<0.05),而D组HGF表达明显低于螺内酯治疗组.结论:螺内酯可能通过上调HGF的水平从而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作用.

  • 立氏立克次体外膜蛋白H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

    作者:吴德平;焦留宏;王加林;杨文娟;陈金拳;王猛;王颖

    目的:克隆表达立克立克次体(Rickettsia rickettsii)外膜蛋白H基因(ompH)片段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采用PCR技术从立氏立克次体基因组中扩增ompH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ompH;将pET32a/ompH转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用IPTG诱导转化大肠杆菌表达目的基因.结果:获得长为327bp的ompH基因片段,SDS-PAGE分析发现pET32a/ompH转化菌表达了大小约27kDa蛋白,该蛋白与立氏立克次体免疫豚鼠血清及斑点热患者血清在免疫印迹分析中呈阳性反应,经该重组蛋白免疫血清中和后的立氏立克次体感染VERO活力减低.结论:pET32a/ompH转化的大肠杆菌表达了ompH基因片段,所产生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及保护性.

  • 天然属性抗LDL及oxLDL IgM亚类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袁媛;徐瑞芬;何争;李成祥;李静霞;王海昌;冯旭阳

    目的:制备天然属性抗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IgM亚类抗体.方法:给予BabFl/c小鼠高胆固醇饮食,4周后取脾细胞直接与SP2/0细胞融合,以纯化的LDL及oxLDL为抗原,对阳性杂交瘤细胞生长孔进行间接ELISA筛选.鉴定杂交瘤上清的免疫球蛋白亚类,进而采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对获得的抗体进行免疫学反应性鉴定.结果: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LDL及抗oxLDL的天然抗体通过ELISA法被筛选出来.可以与LDL或oxLDL发生高亲和力结合,经过4次克隆化.终获得2株稳定分泌天然抗LDL的抗体,命名为5G8和2H7,及1株稳定抗oxLDL的抗体,命名为3A6,3株抗体均属于lgM亚类,无交叉反应,可以满足免疫印迹、免疫沉淀等实验要求.结论:成功制备了抗LDL及抗oxLDLtgM亚类抗体.为研究天然抗体在体内脂质代谢和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

  • 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作者:刘泽法;汤华;宋飞雪;曾鹏云;岳玲玲;张连生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集本科室初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瘸(DIJICL)肿大淋巴结分离单个核细胞(MNC)进行体外DC的诱导培养,分为实验组A(rAd-p53-DC)、对照组A(rAd-DC)、空白对照组A(N-DC),同时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MNC),进行体外DC的诱导培养,分为实验组B(rAd-p53-DC)、对照组B(rAd-DC)、空白对照组B(N-DC),用重组人p53腺病毒(tAd-p53)染2种来源的DCS,流式检测Des免疫表型.用Western-blotling鉴定P5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的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leac-lion,MLR)测定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释放法检测经rAd-p53转染的两种来源DCS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CTL).结果:DC的表型(CDla除外)CD83、CDS0、CD86和HLA-DR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Western-blotting可检测到实验组P53蛋白的表达.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具有明显的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刺激能力随rAd-p53-DC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也能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但较实验组差(p<0.05).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TL效应)结果显示,实验组介导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A的CTL效应明显高于实验组B,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d-p53-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有可能在解决淋巴瘤的MRD、DC免疫耐受等问题上发挥强大的治疗作用.

  • 结核分枝杆菌Rv1759c结构域与IL-2融合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作者:师长宏;江鹰;毛峰峰;赵勇;张彩勤;赵善民;白冰;陈涛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TB)Rv1759c结构域(Rv1759cD domain,Rv1759cD)于人IL-2(hIL-2)融合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重组的融合蛋白Rv1759cD-IL-2.方法:用PCR方法从MTB H37Rv基因组扩增Rv1759cD基因片段,测序后与hIL-2基因构建融合基因,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 HTa.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DH5α中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后,分别与HismAb、IL-2mAb和结核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blot鉴定,采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结果:获得的Rv1759cD基因经测序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与hlL-2基因连接后,构建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表达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0KDAa,与预测值相符;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量30KDAa处分别与His mAb和鼠抗IL-2mAb形成结合带,并与结核病人血清出现特异性结合.通过Ni-NTA亲和层析,可得到纯化的目的蛋白.结论:成功表达、纯化和鉴定了Rv1759cD-IL-2融合蛋白,并有可能作为新型结核病疫苗的靶抗原.

  • 褪黑素对小鼠2-细胞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吴珊珊;赵海波;武雁;张建芳;陈必良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小鼠2-细胞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褪黑素,在不同的作用时间点,观察并记录小鼠胚胎囊胚率、孵出率,研究其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褪黑素对小鼠2-细胞期胚胎存在双向作用,在10<'-13>-10<'-5>M之间促进细胞囊胚形成和孵出,在10<'-9>M时促进效应达到高,而在10<'3>M时则呈现出一定的毒性作用.结论:褪黑素对小鼠胚胎发育影响与褪黑素浓度密切相关.

  • 大豆异黄酮激活PPARγ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

    作者:戎嵘;韦红梅;周静;朱俊东

    目的:探讨两种大豆异黄酮主要成分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和大豆苷元(daidzein,DAI)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Y(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Rγ,PPARγ)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MCF-7细胞的PPARγ表达情况,PPARγ介导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大豆异黄酮和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对MCF-7细胞PPARγ的激活作用,MCF-7细胞分别经8x 10<'-5>mol/LGEN、DAI和1x 10<'-5>mol/L的ROS单独或联合1x 10<'-5>mol/L的PPARγ 特异性抑制剂GW9662联合处理24、48和72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MCF-7细胞存在有PPARγ表达,GEN、DAI呈剂量依赖性增强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且这种作用可被GW9662明显阻断;GEN、DAI和ROS呈时同依赖性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5),而GW9662可以显著削弱GEN、DAI和ROS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通过激活乳腺癌MCF-7细胞的PPARγ信号途径抑制其增殖.

  • 腹腔注射法制备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

    作者:廖秋菊;王晶;秦俭;王长远;田欣

    目的:建立可靠的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分次腹腔注射CO染毒制备模型,动态监测尾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1-5w逃避潜伏期;尼氏染色及TUNEL原位末端凋亡染色检测大脑皮质及海马细胞损伤及凋亡.结果:染毒后,大鼠出现典型的CO重度中毒症状,体内血液HbCO浓度迅速升高,使用分次腹腔注射法,大鼠可维持长时间(>12h)高HbCO状态(HbCO>48%);中毒组大鼠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较对照组下降,病理学检查显示大鼠出现脑细胞损伤、凋亡明显.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较为符合迟发性脑病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具有简单、可靠、重复性好的特点,为深入研究急性CO中毒致迟发性脑损伤的机制提供可靠基础.

  • 胸腰段骨折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正;蒋赞利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胸腰段骨折往往伴发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把握其分型,并制定恰当、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伤员进行救治,恢复椎体的高度、序列与由度,解除神经压迫,重建眷柱稳定性,减少近远期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胸腰段骨折的分类、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不同类型骨折的治疗等四个方面的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微核糖核酸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于潇华;郭小芳;田智;粟敏;周锋;刘立鹏

    微核糖核酸(microRNAs,migNAs)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短小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家族.由18-25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RNA.研究表明microRNA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是实体瘤侵袭转移的关键步骤,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已有研究表明,microRNAs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通过对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调控,影响肿瘤生成.

  • NSE和NGF在颅脑损伤后血清中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樊新建;雷鹏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外周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呈动态变化,在颅脑损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表达增加,其中NSE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而NGF在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再生和神经元保护等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在血清中舍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明显不同.两者在血清中含量变化对于颅脑损伤后病情、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作用,是颅脑损伤后评估病情、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因此监测血清中NSE及NGF的变化,可以为更准确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就其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作以简要综述.

  • 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作者:张振服;刘启德;杨蕾

    正常血压具有典型的昼夜节律特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明显相关关系,是独立于血压水平的重要致病因素.血压昼夜节律的产生和维持与时钟基因的周期性表达有关.时钟基因bmall、pcr2是体内生物钟系统运行的关键基因,其表达水平和节律变化直接调节血压的昼夜节律.

  • 环境因子诱导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作者:高赟;琴英玉;李绍波

    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生物用以消除多余的或有害的细胞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植物个体来说,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CD)是抵抗逆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因此,揭示环境因子诱导的植物PCD现象的分子本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十年来,有关环境因子诱导的植物PCD研究报道逐年增加.本文重点综述了环境因子与植物PCD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PCD的主要生物学意义和研究展望进行了讨论.

  • 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张延霞;张桂青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严重精神疾患.在过去10年中,抗抑郁药物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在临床上仍约有20%的抑郁症患者终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病例.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策略.现对有关难治性抑郁症的病因学现状进行文献回顾与总结,了解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便于从临床治疗角度早期识别该类患者,尽可能及早地给予积极的抗抑郁治疗,以提高临床缓解率.

  • 植物富含半胱氨酸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昕;李玉花;蓝兴国

    富舍丰胱氨酸蛋白(cystein proteins)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小的分泌性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如防御、蛋白酶抑制、重金属解毒等.人们在深入研究植物CRPs防御功能的同时,发现CRPs还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等.本文综述了植物CRPs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生殖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不同支付方式住院费用分析

    作者:易莉萍;黄泽阳;刘绍明;侯世方;龙娉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不同支付方式下住院费用差异,为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控制体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院2007~009年的住院患者的住院天数、年龄、住院费用、性别及支付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和支付方式是影响住院费用的重要因素.至2009年医保患者人群多于自费患者人群,医保患者人数涨幅明显;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住院费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继续推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60岁以上人群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

    关键词: 医疗保险 住院费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