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浆细胞性乳腺炎组织中IL-1β及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小龙;刘兴;苏依图;张文谦;周敏;曹中伟

    目的:研究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1月到2016年4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PCM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上述观察组患者中距炎性肿物边缘>3cm且镜检为正常乳腺组织2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组织中IL-1β及TNF-α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和分型者IL-1β及TNF-α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组织中的IL-1β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的患者IL-1β及TNF-α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慢性期,且急性期明显高于亚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型者的IL-1β及TNF-α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观察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IL-1β及TNF-α呈正相关(r=0.860,P=0.000).结论:PCM组织中的IL-1β及TNF-α高表达,且两者对PCM的发展发挥了协同作用.

  • DC-CIK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月月;张立婷;张璨;朱克祥;李俊峰;陈青锋

    目的:研究DC-CIK细胞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甲胎蛋白、免疫功能及循环肿瘤细胞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26例肝细胞癌并伴有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免疫功能及循环肿瘤细胞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DC-CIK细胞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循环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根据细胞治疗次数分为1次组及>1次组,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DC-CIK细胞治疗前甲胎蛋白为(603.32± 155.78) ng/mL,细胞回输后为(571.24± 147.49)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CIK细胞治疗前及细胞回输后CT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8%、36.4%;治疗前及回输后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分别为(8.36± 10.642)、(1.55± 2.464),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治疗前1天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分别为(66.05± 15.31)%、(41.89:±:12.33)%、(23.15± 8.05)%、(2.10± 0.77),回输后分别为(69.69±12.91)%、(44.80± 11.11)%、(23.13±7.12)%、(2.29± 0.9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治疗次数1次组和>1次组免疫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减少肝细胞癌伴复发或转移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但对甲胎蛋白和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 等离子刀扁桃体部分切除术联合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的短期疗效研究

    作者:徐烨星;陈金辉;章薇;李芬;罗志宏;陶泽璋

    目的:探讨等离子刀扁桃体部分切除术(Tonsillotomy,TT)联合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的鼾症患儿7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即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TT组)和对照组即扁桃体全部切除术(Tonsillectomy,TE)组(TE组).选用儿童OSA-18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儿童鼾症患者术前1个月和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随访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采用VAS量表计量两组患儿术后1-7天的吞咽疼痛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出血、术后扁桃体发炎情况以及扁桃体增生情况.结果:TT组和TE组患儿术后6个月OSA-18量表的总评分及5个维度的总分较术前比较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等于0.000),但两组术后OSA-18量表的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TT组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7天的吞咽疼痛VAS评分均较TE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患儿出血、无扁桃体反复发炎以及扁桃体组织增生.结论:等离子刀扁桃体部分切除术联合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短期临床疗效明确,术后吞咽疼痛程度轻微、疼痛时间短,短期内无扁桃体增生及反复扁桃体发炎,可作为治疗儿童鼾症的首选术式之一.

  • 肾细胞癌组织中PTEN和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苗龙;刘洋;刘林;陈家存;朱海涛

    目的:探讨PTEN和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留样的90例肾细胞癌组织(肾癌组)、90例癌旁非癌组织(癌旁组),另选取30例非癌正常肾组织作为正常组,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TEN和HIF-1α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主要表达在细胞浆,HIF-1α主要表达在细胞核,PTEN、HIF-1α在三组间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TEN高表达阳性率与Robson分期、Fuhrman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HIF-1α高表达阳性率与Robson分期、病理分型、Fuhrman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PTEN表达与肾细胞癌Robson分期和Fuhrman分级均呈负相关(r=-0.581,-0.442,P<0.05);HIF-1α表达与肾细胞癌Robson分期和Fuhrman分级均呈正相关(r=0.597,0.489,P<0.05);PTEN与HIF-1α表达呈负相关(r=-0.435,P<0.05).结论:PTEN和HIF-1α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具有明显关联性,可作为提示肾细胞癌的进展的指标.

  • 大剂量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对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丽;何盛华;刘晓华;沈洁;杨国勇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对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孢子菌肺炎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4例予以小剂量新诺明治疗;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剂量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0.59%)显著低于研究组(9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短,治疗后PaO2、PaO2/FiO2、SaO2较高,血清IL-10、IFN-γ、IL-8、IL-23水平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恶性不良反应发生,存在轻微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两组间不良反映的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对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

  • 关节镜下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李志江;李兰;李振瑞;张威;唐佩福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缝合法和钢丝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年收治的87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组(40例),B组(37例),其中A组患者使用缝线法固定,B组患者使用钢丝固定,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后随访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两组患者骨折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包括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前Lysholm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Lysholm评分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第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A组患者显著优于B组患者,A组愈合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关节镜下缝合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稳固、利于关节早期的康复,可推广使用.

  • 儿童不明原因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婷;黄美容;傅立军;郭颖;刘廷亮;张玉奇;钟玉敏;吴兰平;朱俊学;徐欣怡;章旭;刘春晓;石琳;高伟;李奋;陈树宝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明原因DCM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随访16月后,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UCG)中LVEF值,分为LVEF恢复组、未恢复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之间各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入选194例患者,男性113例.恢复组45例(23.20%),未恢复组65例(33.51%),死亡组84例(43.29%).恢复组发病年龄≤2岁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恢复组与死亡组(P均<0.05).初诊时,恢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小于未恢复组与死亡组,LVEF明显高于未恢复组与死亡组(P均<0.05).恢复组二尖瓣轻度反流的患者明显多于未恢复组及死亡组(P均<0.05).恢复组室性心律失常者比例明显少于未恢复组及死亡组(P<0.05).恢复组患者无心肌延迟强化现象,未恢复组延迟强化占5.41%,死亡组占21.74%.恢复组LVEF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8.0月,同时有LVDD恢复正常者11例.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2.0岁(OR=17.064,95 %CI3.494-83.171,P=0.000)、心功能Ⅲ-Ⅳ级(OR=17.711,95%CI2.229-140.704,P=0.007)、MR中重度反流(OR=3.762,95%CI1.209-11.706,P=0.022)是LVEF不能恢复正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0岁、心功能Ⅲ-Ⅳ级、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是不利于儿童不明原因扩张型心肌病患儿LVEF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 9例盖氏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龙江;袁志;李岩;罗鸣;刘圣凯;党海峰;隋天琪;范书勇;王陶然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盖氏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例盖氏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骨不连愈合率、前臂旋转活动度,采用DASH问卷评估上肢功能,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随访13-78个月,平均45.4个月;所有骨不连在24周都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术后前臂旋转功能平均115.56±26.74°,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DASH评分从术前48.56±8.71分降至20.11±8.08分(P<0.05);根据Anderson前臂功能评分标准,优2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77.8%,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结论:尺骨头切除术联合桡骨切开植骨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有效,可显著改善盖氏骨折术后骨不连合并下尺桡关节炎患者的上肢功能.

  •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与经宫腔镜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远航;韩宇宁;刘佳;芦维园;卢美松;柳英兰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与经宫腔镜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确诊为外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切除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经阴道手术组),3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宫腔镜切除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经宫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经阴道手术组2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经宫腔镜手术组30例患者中22例手术成功,8例因术中子宫穿孔改行腹腔镜或经腹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及子宫修补,成功率为73.3%,显著低于经阴道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0.58±:6.1)mL]及住院费用((8833.04± 491.5)元)明显低于经宫腔镜手术组[(69.03± 7.8)mL](P<0.001)、(14908.79±325.5)元(P<0.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与经宫腔镜两种术式均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经阴道治疗外生型CSP可行性强于经宫腔镜手术,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单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睿;戴建峰;罗玉明;沈虹;徐俐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SBE)与胶囊内镜(C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100例OGIB患者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SBE组和CE组各50例.对两组的病灶检出率,病因诊断率以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SBE组病因诊断率为78.0%,CE组病因诊断率为60.0%,两组病因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E组病灶检出率为80.0 %(40/50),CE组病灶检出率为86.0 %(43/50),两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E组患者检查较顺利,CE组胶囊滞留率为4.0%.所有患者检查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息肉及粘膜糜烂溃疡病变的OGIB患者在SBE与CE检查方法中较为常见,CE病灶检出率与SBE相当,两种检查方法均较可靠,CE检查更为方便.

  •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在重症破伤风患者镇静中效果比较

    作者:李旭忠;吴德龙;姜龙;林凤琴;许香香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重症破伤风患者镇静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重症破伤风患者7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与咪达唑仑组,各36例,给予右美托咪啶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μg/kg,持续时间为10 min,之后以0.3~0.6 μg/kg进行维持,咪达唑仑组静脉泵入咪达唑仑0.05 mg/kg,持续时间为1 min,之后以0.02~0.1/kg,h进行维持.监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12h后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R);采用Ramas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R、RR、MAP水平明显降低,而SpO2明显上升,且右美托咪啶组HR、RR、及SpO2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4h、8h、12h时Ramasy评分在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低于咪达唑仑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重症破伤风患者心动过速、心率增快、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腾;钟仁佳;孙婧菡;刘铮;刘志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实验组患者给予超选择动脉溶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水平均下显著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NIHSS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低,而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较静脉溶栓更好.

  • US-FNAB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师晓娟;王晶;段世玲;张昕;刘学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US-FNAB)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例已做过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患者,入院后先行常规超声(US)检查,后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US-FNAB),通过观察并记录良恶性结节诊断结果,诊断结果符合率及诊断结果符合率与结节大小的关系,评价US-FNAB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诊断出恶性结节4例,良性结节33例;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出恶性结节8例,良性结节40例.US组中,15例误诊,8例漏诊中,诊断符合率为61.7%.US-FNAB组中,4例误诊,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80.0%.经统计学分析,US-FNAB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US组(P<0.05),US组与US-FNAB组在各结节直径的患者分布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结节直径的患者分布上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US-FNAB组中,随着结节直径增大,诊断符合率略有降低.对直径<10mm的甲状腺结节诊断率达100%.结论:US-FNBA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诊断准确性受结节大小影响较小,对直径较小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

  • 西甲硅油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少鑫;崔立红;弓三东;李超;于兰;罗哲

    目的:探讨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美常安)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治疗组92例和单药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治疗对照组88例,治疗4周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同胃肠症状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同型IBS患者的胃肠症状评分.结果:IBS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0.5 %(P<0.05).治疗4周后腹胀和排便次数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4.6%和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和60.2 %(P<0.05),但两组在腹痛和排便性状改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不同胃肠症状评分结果显示,同组同型IBS治疗4周后胃肠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有效.但两组同型IBS患者的治疗后胃肠症状评分比较时,仅在便秘型IBS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治疗有效,对缓解腹胀和改善排便次数上治疗效果尤为明显,对IBS便秘型患者的胃肠症状恢复疗效佳.

  • 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宋敏;赵静;陈丽艳;李景;昂冰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收取2010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多西紫杉醇以3周为1个周期,连续用药4个周期,曲妥珠单抗连续使用8周~52周.对照组39例患者只给予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0.47%)高于对照组(43.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患者临床受益高.

  • 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

    作者:冯阳阳;常宝生;刘向栋;武政;周煜虎;赵程锦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的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10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侧柱支撑重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其中A组患者48例,均接受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解剖复位以重建内侧柱支持;B组患者20例,均使用1枚支撑螺钉置入肱骨头内下方的软骨下骨;C组患者14例,均使用2枚或2枚以上支撑螺钉置入肱骨头内下方的软骨下骨;D组患者25例,均未进行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解剖复位,亦未使用锁定螺钉固定.比较各组患者术后Constant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丢失值、肱骨头内翻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次手术率.结果:与无支撑重建组相比,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以及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的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丢失值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均明显降低,而Constant评分明显升高,其中骨皮质解剖复位组的变化幅度大,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次之,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变化幅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00,22.130,7.267,68.440,47.900,均P<0.001);与无支撑重建组相比,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以及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均明显降低,其中骨皮质解剖复位组的降低幅度大,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次之,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降低幅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938,11.904,P=0.005,0.008).结论:锁骨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的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异型解剖钢板患者预后相关,内侧柱支撑能力的越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肩关节恢复越佳,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二次手术率越低.

  • 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对重症肺炎炎症因子及临床疗效影响

    作者:陈军;芮晓艳;张艳喜;丁婷婷;范洪峰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0(IL-10)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亚胺培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血清PCT、IL-10水平以及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WBC、PCT、IL-10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WBC、PCT、IL-10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能够降低重症肺炎患者WBC、PCT、IL-10水平,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治疗效果.

  • 普米克都保联合沙丁胺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海燕;侯伟;李静;帖迎春;钟波;王玲

    目的:探讨普米克都保联合沙丁胺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100例CVA患者,沙丁胺醇组(48例)给予沙丁胺醇,联合用药组(52例)给予沙丁胺醇和普米克都保,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W1)、呼气峰流速(PEF)及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等肺功能指标及随访1个月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普米克都保联合沙丁胺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沙丁胺醇组(P<0.05),联合用药组中有92.3%患者,沙丁胺醇组有72.9%患者咳嗽症状在2周内消失,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咳嗽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明显短于沙丁胺醇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FVC,FEV1,PEF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MEF水平均明显低于体检健康者(P<0.05),其他肺功能指标与体检健康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MMEF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沙丁胺醇组(P<0.05).沙丁胺醇组治疗前后MMEF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随访1个月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都保联合沙丁胺醇能对CV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缩短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手术前后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脑膜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评价

    作者:冀晋杰;孙绪德;王会东;赵建奎;牛江涛;张小平

    目的:比较手术前后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脑膜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20例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组、术后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术前组在麻醉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所有患者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异丙酚+罗库溴铵+舒芬太尼)静脉注射,维持麻醉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行脑膜瘤切除术,术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停用异丙酚、瑞芬太尼,术后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生理盐水2mL.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血清皮质醇(cortisol)水平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术后组患者术后1h的VA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术后1h的VA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术后1h、术后24h MMSE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术后组患者术后1h以及术后24h的皮质醇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皮质醇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注射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较术后注射更好,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

  • 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李玲;马燕玲;马华玲;张文娟;郑明军

    目的:研究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标本,并将其分为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及宫颈癌组,用免疫组化法对E-cadhe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于术前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cadherin在CIN Ⅰ级、CIN Ⅱ-Ⅲ级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0(80.0%)、24/50(48.0%)、17/50(34.0%),随疾病的进展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危型HPV在CINⅠ级、CINⅡ-Ⅲ级及宫颈癌中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1/50(42.0%)、38/50(76.0%)、48/50(96.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CIN和宫颈癌中,HR-HPV阳性组中E-cadherin阳性率39.3%(42/107)低于HR-HPV阴性组中E-cadherin阳性率90.7 %(39/43)(P<0.05).结论:E-cadherin的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HR-HPV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CK-MB、hs-CRP、IL-35及cTnⅠ水平的表达

    作者:顾熙东;章晓鹰;徐金龙;陈君灏;杨森

    目的:研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35(IL-35)和肌钙蛋白(cTnⅠ)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接受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病人63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同时期健康体检人60例为对照组.对照两组血清CK-MB、hs-CRP、IL-35及cTnⅠ的检测水平.结果:实验组CK-MB、hs-CRP及cTnⅠ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清CK-MB、hs-CRP、IL35及cTnⅠ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Ⅰ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是高的,hs-CRP特异度高于CK-MB,但敏感度较低.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CK-MB、hs-CRP、IL-35及cTnⅠ可作为诊断的重要指标.

  • 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斌;金林;张冬子;行治国;郝璞珩;闫志丰;张滟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情况,并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1年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变血管Vs、V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1年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脑梗塞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降低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刘瑞;刘光金;刘艳芬;冯四平;任竞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沙格列汀组(102例)口服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阿卡波糖组(98例)口服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糖代谢情况与体重指数水平,SF-36量表各项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HbA1c,BMI,FBG,2 hPB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沙格列汀组患者HbA1c,BMI,FBG,2 hPBG水平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SF-36表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明显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轻患者体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用药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乳腺化生性癌的病理特征、复发和生存情况分析

    作者:宁佩芳;刘君;任路;孙丽丽;李奕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病理特征、复发和生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例乳腺化生性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乳腺化生性癌的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组织起源以及治疗预后等.结果:7例乳腺化生性癌PR、ER和HER-2均显示为阴性,广谱CK则显示为阳性;所有入选患者均显示EGFR阳性,其中有3例患者显示p53阳性,4例患者显示CK5/6阳性.此外,3例患者经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显示有2例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经前哨淋巴结活检后结果显示无癌转移.结论:乳腺化生性癌在临床上属于乳腺癌中较为罕见的亚型,其生物学行为和生存预后均不佳,HER-2和PR、ER等多显示为阴性,容易复发,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放射治疗.

  • 敲除NDRG2基因的AD模型小鼠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陶亮;唐海利;张伟东;李燕;熊利泽

    目的:构建与鉴定NDRG2基因全身敲除的阿尔茨海默症(AD)小鼠模型.方法:将NDRG2-/-、APP/PS1进行饲养杂交繁殖,将通过PCR技术鉴定基因型为NDRG2+/-APP/PS1的子一代小鼠再与NDRG2-/-小鼠回交获得子二代小鼠,提取子二代小鼠的基因组DNA,再利用PCR方法扩增NDRG2和APP/PS1基因片段,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获得4种基因型的小鼠.结果:选取基因型为NDRG2-/-APP/PS1的小鼠即为全身NDRG2敲除且淀粉样蛋白基因过表达的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应用PCR方法鉴定NDRG2基因全身敲除的AD小鼠模型.成功获得NDRG2基因全身敲除的AD小鼠,该基因型小鼠有繁殖能力,其繁殖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成功构建NDRG2基因敲除的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为进一步研究NDRG2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症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模型基础.

  • 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提取与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王彩;高培鑫;许竞男;于文功;路新枝

    目的:建立小鼠粪便中三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方法:使用水提法和乙醚萃取法提取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评价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并建立短链脂肪酸的HPLC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利用上述建立的体系评价新琼寡糖对小鼠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结果:确定了SCFA的乙醚萃取方法和基于HPLC的定量检测方法,被测组分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各组分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31%~2.61%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6%~105.8%之间;对喂饲新琼寡糖小鼠粪便中的SCFA检测显示,较对照组乙酸和丙酸含量提高了1倍,丁酸含量提高了0.45倍.结论:建立了小鼠粪便中SCFA的提取和定量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证明了新琼寡糖能促进小鼠短链脂肪酸的合成.

  • 靶向FoxM1多肽P201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关键氨基酸分析

    作者:邬怡然;毕振飞;黄家明;崔健;茆灿泉

    目的:初步探究靶向FoxM1多肽P201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死亡途径以及寻找多肽序列中关键的氨基酸残基.方法:本研究选取人肝癌HepG2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MTT法、AO-EB双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201多肽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死亡途径;结合模体序列搜索、反义肽氨基酸、虚拟丙氨酸突变和分子对接等方法确定P201多肽的关键氨基酸.结果:MTT法检测60.0 μg/mL P201多肽对HepG2细胞作用48 h抑制率高达96%,形态观察和定量测定显示细胞早期凋亡的发生与P201多肽作用时间和剂量呈一定依赖关系;共确定5个氨基酸(第1、2、4、7、9位残基)为P201多肽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论:初步揭示P201多肽对HepG2细胞的强杀伤作用与细胞凋亡相关,并确定关键氨基酸,为多肽分子的优化和多肽抗癌靶向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 脂肪干细胞与放射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和lncRNA高通量测序

    作者:栗颖利;邢新;杨超;戴海英;方硕;唐炜雅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放射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ADSCs和真皮Fb,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Fb辐照后两种细胞建立共培养模型.将Fb分为3组,对其进行lncRNA和mRNA转录本高通量测序.结果:ADSCs高表达CD29和CD44,低表达CD31和CD45.大鼠Fb高表达波形蛋白.Fb单纯辐照和干细胞干预后转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结论:ADSCs能使辐射后的Fb细胞lncRNA和mRNA转录水平明显的改变,提示多项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作用.

  • 建立犬肺渐次萎陷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毅;张涛;马永富;柳曦;田晓东;陈雷

    目的:术中定位是微小肺癌手术面临的主要难题,而原因则是肺在术中萎陷造成的巨大形变.我们从研究肺的术中萎陷着手,建立肺渐次萎陷动物模型,模拟肺在术中发生的萎陷,用以研究肺萎陷的过程、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微小肺癌的术中定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用渐进的人工气胸模拟肺在术中的渐次萎陷过程,探讨简便、有效的肺渐次萎陷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健康成年犬12只,随机等分入左、右侧手术组,麻醉后移至CT扫描床,采用切小口置管和胸腔穿刺两种方式制作人工气胸.向胸膜腔内分次、定量地注射气体,使肺逐渐萎陷,直至完全萎陷.通过夹闲气管插管协助稳定肺的萎陷状态.将各萎陷状态分别进行CT扫描.结果:所有实验犬均顺利完成实验,麻醉良好,无意外情况发生.9只犬给予气管插管,3只未给予气管插管;4只犬采用切小口置管方式制作气胸,8只采用胸腔穿刺方式.气管插管增加了模型制作难度,但有利于稳定肺的萎陷状态;胸腔穿刺方式相对操作更为简便.随着向胸膜腔内注射气体,肺缓慢而均匀地向肺门方向集中,萎陷进程满意.CT扫描记录了肺从膨胀到萎陷的各阶段,经过后期重建再现了肺的萎陷过程.5只犬出现并发症,均通过改变操作得以纠正,未影响实验进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肺渐次萎陷动物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肺在术中的萎陷过程,是研究术中肺萎陷的理想动物模型.

  • 口服苯肼致小鼠慢性贫血模型的建立

    作者:侯亚颖;李瑶瑶;吴凡;韩琳琳;郁多男

    目的:应用苯肼建立小鼠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已经成熟,但用苯肼建立慢性溶血性贫血模型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试图应用苯肼口服法建立慢性溶血性贫血动物模型并探索适建模的苯肼浓度.方法:4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通过口服不同浓度的苯肼溶液,于口服后的第0,1,2,3,4,5,6周目内眦采集小鼠外周血检测,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筛选出佳慢性溶血效果的给药浓度.结果:口服苯肼溶液浓度在250 mg/L以下时C57BL/6小鼠没有出现明显的贫血状态,当浓度调至250 mg/L-350 mg/L时可使C57BL/6小鼠在5-7周内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各组小鼠的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外周血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降低,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但是当浓度达到350 mg/L时小鼠贫血情况过重且达不到慢性贫血的要求.当浓度为300 mg/L时小鼠各项血液指标平稳下降.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新的小鼠慢性贫血模型,且通过实验发现小鼠口服苯肼致慢性贫血的佳浓度为300 mg/L.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使用苯肼建立慢性贫血的动物模型,此模型对研究人类慢性贫血具有重要价值.

  • 新型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Bis(9)-(-)-Meptazinol的小鼠和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史玉欢;赵恒毅;葛新星;郑兆浠;王宇;谢琼;仇缀百;王昊

    目的:研究新型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抑制剂Bis(9)-(-)-Meptazinol(B9M)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和排泄过程.方法:应用本课题组前期报道的大鼠血浆中B9M的LC-MS/MS定量方法检测B9M皮下和静脉给药后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含量,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B9M小鼠(1.5 mg/kg)和大鼠(1.0 mg/kg)皮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组织分布和粪便、尿液中排泄量.结果:小鼠经皮下注射后,B9M可迅速进入血液(Tmax=0.25 h),血液中消除速度较慢(T1/2=18.09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15.95%.皮下注射后,B9M在脑内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分别是8h和18.75 h,生物利用度为44.67%.小鼠和大鼠皮下给药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以脾、肺、肾等血流量大的组织中分布多.B9M从体内排泄迅速,原型药物在小鼠和大鼠尿液和粪便中的排泄量低于3%.结论:皮下给药B9M在小鼠和大鼠体内具有易吸收、分布广泛、易排泄的特点,药代动力学特征优良,是极具研发潜力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新药.

  • 硫酸镁在产科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艳;刘娜;于洪志;吕传宝;邵贵骞

    镁离子是人体内丰富的阳离子之一,在机体许多的细胞功能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物合成过程.硫酸镁是一种传统药物,在预防和治疗母亲与胎儿相关的各种疾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子痫发作及先兆早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能够降低产妇及胎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其在麻醉领域中的作用愈加突出,能够与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麻醉镇痛药等产生协同作用,可作为术中安全的麻醉辅助用药.本文阐述了硫酸镁对于产科麻醉医生的重要性,硫酸镁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并查找其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儿的神经保护、麻醉辅助镇痛、预防应激反应以及稳定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应用的新证据.

  • 脉冲电场在医学中的基础研究及电穿孔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小曼;万利杰;王晓娟;谢红梅;兰建;刘晓云

    脉冲电场利用方波直流脉冲发生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在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细孔,其被称为电穿孔,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分为可逆电穿孔(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及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在过去的四十年,电穿孔大量的实验研究及其自身的优点及先进性,使电穿孔相关的技术已被允许应用与临床.目前临床和实验中应用电穿孔的化疗药物已有十余种,通过电穿孔进行基因转染及DNA疫苗的研发已取得巨大成功.尤其近几年发展的非热能的不可逆电穿孔对实体肿瘤的消融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因其比其他局部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时间短,减少间接热损伤,对毗邻主要血管的肿瘤组织有消融能力等优点引起了对不可逆电穿孔巨大的临床研究兴趣.本文就电穿孔的基本理论,电化学治疗,基因电转染及不可逆电穿孔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作者:朱振华;嵇进康;徐春;陈基炜;浦志强

    现代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更需要高精尖的医疗设备进行辅助.医院医疗设备主要包括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及辅助设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仅为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是医院实力的体现.近年来医疗机构改革不断深入,大部分医院均加大了在先进医疗设备上的投资,但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中,医疗设备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稀缺、配置不均衡、重用轻管、制度监管不严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设备仪器诊疗结果不准确,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损害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2011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装备管理实行机构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进行了规范.本文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以期为医院医疗设备实现科学化管理,及长期、安全、有效使用提供参考,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增加医院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 传统结肠镜检查法的应用现状

    作者:李姗姗;张慧超;徐丹;张广鑫;杨幼林

    自20世纪六十年代末结肠镜检查术问世以来,无论是其操作手法还是器械改革均得到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直视病灶、实现活检及治疗成为可能.虽然,结肠镜检查为结直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并成为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局限性也日渐明显.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结肠镜检查无法避免的腹部疼痛、难以预知的并发症、无法保证的成功率以及可能存在的漏诊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增加了操作的困难度,且使一部分具有操作指征的患者错失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佳时机.本文简要阐述了传统注气式结肠镜检查法的一般特点,并总结了其应用现状,以期为今后传统注气式结肠镜检查法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环形RNA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绪宁;黄亮;张悦;贾宝庆;刘洪一;栗世铀;郑伟

    环形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由前体RNA的3'末端和5'末端首尾相连形成的环状非编码RNA,可竞争内源性RNA,调节基因的表达.环形RNA在发现之初,被认为是由于错误剪接产生的,未引起重视,随着RNA测序和生物信息等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环形RNA被发现,并逐渐成为非编码RNA的研究热点.虽然目前对其功能了解甚少,但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形RNA可以对基因转录后进行调控.本文将从环形RNA的发现过程、形成机制、生物学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心法则,同时为疾病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