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钼靶X线摄片联合肿瘤相关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海岭;王妍;张明焕;李蕊;徐占彪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射线摄片与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和骨桥蛋白(OPN)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清CA15-3、CEA和OPN水平,并采用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比较X射与血清学检测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CA15-3、CEA及OP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5-3、CEA、OPN和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钼靶X射线摄片及肿瘤相关标志物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腹腔镜下行TME联合PANP手术治疗男性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占东;孔烨;姬社青;张斌;王金榜;马飞;马二民;刘洪兴;花亚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保留骨盆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PANP)手术治疗男性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技巧,为男性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1例男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41例采取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40例开腹下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相关指标、性功能、排尿功能障碍及术后局部复发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全程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随访患者1年,观察组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后局部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实施TME+PANP手术治疗男性直肠癌可在根治的基础上,降低对患者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新元;马龙斌;何津;张国顺;杨静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肝胆科2012年6月到2014年3月住院的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以及胆总管探查取石,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的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愈率为96.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有:结石残留、感染、十二指肠穿孔、恶性呕吐及伤口疼痛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总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好、恢复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红霞;贺晓燕;齐晓辉;张彦丽;戴剑峰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以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轻、中度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40 mg/d,降压未达疗效者,改为80 mg/d,疗程12周.期间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压波动情况、左心室舒张功能及疗效.结果:对高血压的控制,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压负荷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后的24h收缩压平均值(24hmSBP)、24 h舒张压平均值(24hmDBP)、日间收缩压平均值(dmSBP)、日间舒张压平均值(dmDBP)、夜间收缩压平均值(nmSBP)、夜间舒张压平均值(nm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控制其动态血压波动,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 ACE、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醛固酮脱逸的关系

    作者:赵莉芳;郑宏超;缪培智;徐亚伟;顾水明

    目的:研究CYP11B2-344C/T(醛固酮合成酶)及ACEI/D(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实施ACEI治疗后出现醛固酮脱逸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收治的252例CHF患者,全部患者应用ACEI治疗3月,醛固酮在基线以上为醛固酮脱逸,依据此标准将患者分为研究组(脱逸组,n=86)与对照组(非脱逸组,n=166),依据PCR(聚合酶链反应)及RFLP(片段长度限制多态性)等方法分别检测两组CYP11B2及ACE基因型,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结果:252例患者中,共86例出现醛固酮脱逸,发生率为34.1%.全部受试患者CYP11B2基因型及ACE基因型频率与Weinberg-Hardy平衡均相符(P均>0.05).研究组ACE I/D三种基因型的组间分布与对照组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YP11B2基因TT型的频率与对照组相较,呈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等位基因C/T频率的组间分布同对照组相较,亦呈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ACEI/D的基因多态性及CYP11B2-344C/T的多态性中,基因型联合组间分布与对照组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CHF患者ACEI治疗后出现醛固酮脱逸无关,CYP11 B2基因T等位基因及TT基因型多态性可能是CHF患者ACEI治疗后发生醛固酮脱逸的高危因素.醛固酮脱逸时,ACE、CYP11B2基因不具有协同效果.

  • 胎膜早破导致胎膜绒毛膜羊膜炎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刘柳柳;顾宁;王志群;戴毅敏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erane,PROM)所致孕妇绒毛膜羊膜炎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胎膜早破引起的绒毛膜羊膜炎主要致病菌的病原学特征,为围产期感染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597例破膜时间大于24小时的PROM孕妇的胎膜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597例破膜时间大于24小时的PROM孕妇的胎膜细菌培养中,86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4.41%;培养阳性病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3.26%(63/86),革兰氏阳性菌球菌占34.88%(30/86),培养多的菌种是大肠埃希菌,占60.47%(52/86).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PROM相关的绒毛膜羊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应用价值

    作者:张先江;李茂琴;卢博;孙胜利;莫逊

    目的:研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重度脑出血患者,根据自愿原则,40例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进行抢救治疗为观察组,其余4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疤痕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短、颈部伤疤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抢救重症脑出血合并呼吸道梗阻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且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和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申严;卓宋明;庄虹;李娜;余海彬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和N-乙酰半胱氨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6例确诊为IPF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吸氧,戒烟,吸入布地奈德及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阿奇霉素片.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的疗效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完成2个疗程(6个月)治疗后,检测和比较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O2)、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 pred)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的有效率(20/26,76.9%)明显高于对照组(14/30,46.7%),且PO2 、VC、FEV 1%pred、MVV%pred及DLCO/VA% pred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IL-8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4、IL-10、IFN-γ浓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IL-8、IL-4、IL-10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IFN-γ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和N-乙酰半胱氨酸可能通过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FN-γ等炎症因子浓度有效改善IPF患者的肺功能.

  • 术前参观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的影响

    作者:关艳霞;金雁;朱学文;刘畅;谢然

    目的:探讨术前参观对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术患者心理焦虑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分为参观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参观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参观,熟悉环境,了解手术过程.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2日及术前1小时的焦虑值.结果:参观组与对照组术前2日焦虑值无明显差异,术前1小时参观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前参观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

  • 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割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侯颖;刘平;吕勇;李晓林;李志坚

    目的:玻璃体切割术是眼科手术中比较复杂精细显手术,主要应用于治疗眼外伤导致的玻璃体出血,玻璃体浑浊,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本文主要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总结作者所在科室多年来护理眼外伤患者的临床经验,对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入院的75例(75只眼)复杂性眼外伤患者进行悉心的术前心理护理,完善的用药指导,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特殊卧位的指导,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术后视力提高57例(76.0%),视力不变13(17.3%)例,视力下降5例(6.7%),28例眼内异物患者均经手术顺利取出异物.相关手术并发症经医护人员的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满意度达98%以上,医生满意度达100%.结论: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围手术期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对促进病人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肿瘤淋巴管入侵与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庆;王莉;杨树才;李鑫磊;马晶

    目的:分析肿瘤淋巴管入侵与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膀胱癌病例72例,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2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40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Cox比例危险度模型筛选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在72例膀胱癌组织中,淋巴管入侵的阳性率是48.6 %(35/72),淋巴管入侵的阳性率随肿瘤分期和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管入侵阳性率为68.8 %(22/3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32.5 %(13/40).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均显著相关(P<0.05).淋巴管入侵阴性的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淋巴管入侵阳性者,淋巴管入侵是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影响膀胱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可作为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的预测因素.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ICU院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常丽丽;巩义春;曹留霞;董丽娟;马朋林

    目的: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ICU院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筛选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ICU住院发生院内感染的224例患者,与同期在ICU住院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232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合并高血压、冠心痛史、慢性病(APACHE Ⅱ)评分、住院时间、预后]及RDW等实验室指标(连续收集入ICU前三天的实验指标取平均值),分析RDW与院内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RDW(12.18± 1.08)%相比,院内感染组RDW(13.52± 2.0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院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OR=4.75,95% CI:3.27~6.91,P<0.01).RDW界值为12.81%,RD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02)%,95% CI:0.71~0.80,诊断院内感染的敏感性为56.65%,特异性为85.75%.结论:RDW与ICU院内感染独立相关,是ICU院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

  • 卵巢上皮性癌中干扰素介导的跨膜蛋白1的表达意义

    作者:杨蓉;孙萍;宋芳霞;郝炯;王建

    目的:探讨干扰素介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FITM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例正常卵巢、21例卵巢良性肿瘤、1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8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FITM1的蛋白表达,同时分析IFITM1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卵巢上皮性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IFIT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免疫组化显示在正常卵巢组织中IFITM1阳性表达率为41.7 %(5/12),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71.4%(15/21),在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为72.2 %(13/18),在卵巢上皮性癌中为77.6 %(66/85),IFITM1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上皮性卵巢癌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TM1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FIGO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腹水无明显相关性.化疗敏感组和耐药组的IFITM1表达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IFITM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并与卵巢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耐药性产生有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IFITM1在卵巢癌诊治及化疗中的应用前景提供依据.

  • 川芎嗪对急性髓性白血病KG-1a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张宇;田劭丹;侯丽;许亚梅;陈信义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急性髓性白血病KG-1a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利用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干预细胞生长,运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了经川芎嗪干预后的KG-1a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33、CD123与CD7、CD56、CD44表达.结果:川芎嗪干预KG-1a细胞48小时后,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33+、CD34+CD123+、CD33+CD123+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但是对于CD34+表达率无明显作用,同时,川芎嗪干预KG-1a细胞48小时后,KG-1a细胞表面标志物CD7、CD56、CD44荧光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是对KG-1a细胞表面标志物CD7、CD56、CD44表达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逆转白血病耐药作用,除能够降低MDR、P-gp高表达外,能够降低白血病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34+CD123+、CD34+CD33+、CD33+CD123+、CD7、CD56、CD44表达水平,从白血病干细胞水平逆转多药耐药.

  • 下丘脑腹内侧核损毁对大鼠nesfatin-1/NUCB2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婵;王巧玲;逄明杰;祝海;郭菲菲;孙向荣;公衍玲;徐珞

    目的:观察下丘脑腹内侧核(VMH)损毁对大鼠脂肪组织nesfatin-1/NUCB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电损毁VMH,观察大鼠体重和脂肪组织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中nesfatin-1/NUCB2表达改变.腹腔注射6-羟多巴胺(50 mg/kg)以阻断交感神经;持续外周注射卡巴胆碱(180 μg/kg)用以模拟VMH损毁,观察其对大鼠皮下脂肪nesfatin-1/NUCB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VMH损毁后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皮下脂肪(P<0.05)和肠系膜脂肪(P<0.05)也显著增多;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nesfatin-1/NUCB2在胰腺和肝脏中表达较多,但皮下、肠系膜脂肪和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iBAT)中表达较少,骨骼肌(腓肠肌)中鲜有表达;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VMH损毁组大鼠nesfatin-1/NUCB2在肝脏、胰腺、骨骼肌和iBAT中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皮下脂肪(P<0.05)和肠系膜脂肪(P<0.05)nesfatin-1/NUCB2表达显著增多与对照组相比,6-羟多巴胺组nesfatin-1/NUCB2表达显著升高(t=3.43,P<0.05),而卡巴胆碱组nesfatin-1/NUCB2表达无显著差异(t=0.37,P=0.72).结论:VMH损毁后大鼠脂肪组织nesfatin-1/NUCB2表达改变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动介导.

  • RNA特异腺苷脱氨酶1(p150亚型)抑制肝细胞脂质合成

    作者:丁美玲;冯文强;张松;曹海超;聂勇战

    目的:在油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模型中,检测RNA特异腺苷脱氨酶1 p150亚型(ADAR1-p150)高表达细胞系中脂肪合成的变化.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前期摸索的油酸刺激人胚胎肝细胞L-02细胞系脂肪变的条件,q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油酸刺激组和对照组ADAR1-p150表达变化;将构建成功的ADAR1-p150过表达慢病毒载体GV 166-ADAR1-p150及空载体病毒GV 166-control感染L-02细胞,检测感染细胞中ADAR1-pl5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油红O染色和BODIPY染色观察L-02 ADAR1-p 150和L-02 control细胞中脂滴形成,并进一步利用高内涵系统检测其荧光强度,对脂滴合成作定量分析.结果:L-02细胞在油酸刺激后ADAR1-p150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成功构建ADAR1-p 150过表达慢病毒载体GV166-ADAR1-p150及空载体病毒GV166-control,q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显示病毒转染GV166-ADAR1-p150后ADAR1-p150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油红O染色和BODIPY染色发现L-02 ADAR1-p150较L-02 control细胞胞质中脂滴数量减少.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提示L-02 ADAR 1-p 150组中脂滴的荧光强度明显较L-02 control组低.结论:成功构建ADAR 1-p 150过表达稳定转染L-02细胞系,并证实高表达ADAR1-p150能够抑制脂肪合成.

  • 蛋白酶活化受体2促进结肠癌细胞与基质粘附

    作者:马怡茗;赵新华;包韩;乌云;韩文晓;汪红英

    目的:蛋白酶活化受体2激活对结肠癌细胞HT29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激活多肽活化细胞膜表面的蛋白酶活化受体2,检测对结肠癌细胞与FN和Matrigel粘附能力的影响.建立蛋白酶活化受2敲降的结肠癌细胞,检测对结肠癌细胞与基质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蛋白酶活化受体2激活,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与基质的粘附能力;而蛋白酶活化受体敲降则抑制粘附.结论:蛋白酶活化受体2参与对结肠癌细胞粘附能力的调控,其激活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与基质的粘附能力.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类许旺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祝加学;陆雄伟;沈尊理;秦金保;王洋;金晨

    目的:探讨通过化学诱导的方法,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许旺细胞,为组织工程神经寻找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3代(P3),以1× 103/cm2接种于培养瓶中,待细胞长至亚融合状态,吸弃培养液,加入含β-巯基乙醇的培养液预诱导24h.然后,加入含有全反式维甲酸的培养液进一步诱导72 h.后,加入合有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作用两周.对诱导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荧光及RT-PCR法,进行形态观察和表型鉴定.结果:经过上述诱导过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由开始时的扁平、片状、多极,类似成纤维细胞状,逐渐变为长梭形,双极或三极,类似许旺细胞.同时,表达许旺细胞特异性标志S-100、P75;而且S100,P75的mRNA水平也明显上调,并且可以观测到GFAP的mRNA条带.结论:化学诱导法,可以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类许旺细胞,有望为组织工程神经提供一种新的许旺细胞来源.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Babl/c乳鼠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蔡启茵;任广立;张卫云;马恒灏;黄定鹏

    目的:目前HBV感染动物模型各有局限,无法全面研究HBV.拟建立人HBV血清感染Babl/c乳鼠的动物模型,以便于研究HBV感染与乳鼠免疫力低下的相关性.方法:将20只Babl/c乳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PBS组及空白组,通过高压水动力尾静脉注射法将人HBV血清、正常人血清、PBS注入各组乳鼠体内,记录接种后乳鼠体温及体质量.于接种后第7、15、30 d采集血清标本,应用ELISA检测HBsAg、HBeAg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浓度.结果:接种后各组小鼠体温及体质量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中共4只乳鼠可检测到HBsAg为阳性且维持时间长达30 d,但HBeAg均为阴性,HBV DNA浓度均未达500IU/ml;余下各组检测HBsAg、HBeAg均为阴性.结论:通过高压水动力尾静脉注射法接种人HBV血清,可成功使Babl/c乳鼠感染HBV.本实验证实乳鼠免疫力低下,HBV血清进入体内未能有效清除,对HBV存在易感性,为建立HBV感染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可用于研究HBV对免疫状态的影响.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姚蓓;张引亮;陈旭昕;杨莉洁;高山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96例处于初治诱导缓解治疗阶段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患者在进行常规化疗的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1次/天,共28天;对照组48例患者仅接受常规化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治疗前后造血系统、T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89.6%,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14天及化疗结束后1周,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化疗结束后l周,治疗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CD3-CD19+含量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化疗所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抑制,而且能够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化疗后的恢复.

  • 大鼠二次脑损伤后脑组织SOD及MDA的变化研究

    作者:荆俊杰;陈锦华;魏梁锋;赵清爽;应建彬;王守森;王如密

    目的:观察大鼠二次脑损伤后脑组织SOD及MDA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过氧化反应在二次脑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弥漫性脑损伤组(B组)和二次脑损伤组(C组),建模成功后,分别于伤后1h、3h、6h、12h、24h、48h处死动物,取额叶组织匀浆,分别测定大鼠脑内SOD及MDA的含量.结果:伤后1h开始,B、C组中SOD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随时间呈持续下降趋势直至伤后24 h,C组较B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P<0.05);伤后3h,B、C组中SOD含量均增高,B组增高程度和速率均高于C组(P<0.05).伤后1h开始,B、C组MDA含量呈升高趋势,并于24小时达峰值,C组升高趋势较B组更显著,伤后6h、24 h、48 h,C组与B组之间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及二次脑损伤后,脑组织内过氧化反应明显加重,SOD及MDA均出现明显变化,二次脑损伤的过氧化反应较脑损伤组更加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且MDA较SOD的变化具有滞后性.

  • 慢病毒转染对鼻咽癌细胞5-8F增殖迁移的影响

    作者:钟昌桃;吴媛;周训钊;颜魁;姚孟薇;宁思思;朱玉平;韦正波;谢莹

    目的:探讨慢病毒转染对鼻咽癌细胞株5-8F增殖、迁移的影响,以验证慢病毒转染是否能有效的应用于鼻咽癌细胞的增值及迁移相关研究.方法:以红色荧光标记的慢病毒为转染载体,选定不同的MOI值转染鼻咽癌5-8F细胞株,扩大培养后筛选纯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以佳MOI值转染后的5-8F(RFP-5-8F)细胞为实验组,未转染的亲代5-8F为空白对照组,取对数生长期未转染的亲代5-8F和红色荧光标记的慢病毒转染的5-8F(RFP-5-8F)细胞进行MTT、划痕实验,观察细胞镜下形态,了解细胞转染前后生长曲线,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5-8F细胞慢病毒转染效率大于95%,转染佳MOI值为30,镜下荧光强度适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转染前后5-8F细胞光镜形态相似,生长曲线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划痕实验显示5-8F与RFP-5-8F细胞迁移能力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转染后鼻咽癌细胞能真实有效的的反应原细胞的增值及迁移能力,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鼻咽癌增殖及其转移机制的相关研究.

  • 不同场强下IRE的肿瘤消融作用及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

    作者:王猛;李楠;李晓祥;徐奎;李钊;董川;文艳华;马琼;刘云燕

    目的:探讨不同电场强度的不可逆电穿孔(IRE)对于肿瘤的消融效果以及其所引起的肿瘤免疫反应.方法:将B16黑色素瘤细胞接种于C57小鼠,制作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应用不可逆电穿孔仪对肿瘤进行消融,通过测量肿瘤生长大小研究不同场强下的消融效果.通过CD4、CD8a免疫组化染色初步了解不同场强激发的免疫反应的强弱,从而选择佳消融参数.结果:随着电场强度增加,肿瘤消融效果逐渐趋于理想,然而平板电极夹之间过高电场引发的热效应则不利于后续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激活.选择合适的电场,通过增加电击组数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IRE对肿瘤的消融优势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选择合适的电场增加电击组数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CTLA-4+49A>G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晓冬;赵磊;钟海;方太石;刘文生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 +49 A>G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关性,为早期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病例231例未实验组和正常健康体检者325例为对照组,取其空腹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CTLA-4基因第1外显子区+49位点DNA进行扩增,产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CTLA-4第1外显子区+49A>G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杂合子AG和纯合子AA、GG基因型发生的频率、A等位基因与G等位基因的分布,分析CTLA-4 +49 A>G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CTLA-4基因外显子1区+49A>G位点杂合子AG和纯合子从、GG基因型发生的频率以及A等位基因与G等位基因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LA-4基因外显子1区+49 A>G基因多态性与我省汉族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 hsa-miR-20a低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鉴定

    作者:张熠;杨靖;吕运成;钟警;文格波

    目的:构建hsa-miR-20a低表达慢病毒载体,检测其在HL-60中表达.方法:采用In-fusion重组交换克隆法设计并合成hsa-miR-20a前体序列的扩增引物,扩增获得目的片段插入慢病毒GV159中,得到重组的LV-hsa-miR-20a表达载体,通过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携带hsa-miR-20a的重组慢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取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根据病毒滴度及细胞MOI值感染慢病毒,感染后24h、48 h、72 h、96h镜下观察荧光表达情况,判断感染效率,qRT-PCR检测HL-60细胞hsa-miR-20a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LV-hsa-miR-20a低表达慢病毒载体,其病毒滴度为(8E+8)TU/mL.该病毒感染HL-60细胞的效率可高达到80%,并可有效降低HL-60细胞hsa-miR-20a表达水平.结论:成功构建了hsa-miR-20a低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被的慢病毒可以在HL-60细胞中实现低表达效果,为后续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京秀;刘璟璐;鱼龙浩;戴颖楠;闫述钧;朱晓龙;李馨;董玉梅;金恩泽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尿酸生成增多和/或排出减少时,均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当血尿酸水平男性大于7.0 mg/dl,女性大于6.0 mg/dl称为高尿酸血症.作为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疾病,高尿酸血症以往仅侧重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和肾尿酸结石形成等的诊断与治疗.目前新近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痛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尿酸水平增高通常早于高血压的发生与进展,干预尿酸水平有望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随着高血压研究的全球化深入,对于尿酸及尿酸水平增高的流行病学、基础学与临床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对尿酸的合成与代谢;高尿酸血症成因及其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高尿酸血症通过引发一氧化氮合成水平减低、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机体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方面所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干预治疗对于高血压痛的转归进行简要综述.

  • 核因子-κB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芯;邢露茗;杨建飞;陈松柏;周亚滨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而AS的慢性炎症性特征已被广泛认可,从早期内皮功能紊乱到终的斑块破裂,炎性进程伴随于AS形成的各个阶段.核因子-κB(NF-κB)作为调控炎症信号的重要转录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免疫受体、氧化应激相关酶等一系列特异基因的表达而参与AS的病理过程,并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AS形成及防治相关研究中的重要靶点.本文通过概述近年来关于NF-κB通路的信号传导在AS形成中的作用,回顾本通路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以NF-κB为靶点的抗AS药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PGS支架的合成、特性及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蔺会春;熊金升;刘清;元亮亮;梁鹏

    聚癸二酸甘油酯(PGS)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弹性体,因其良好的性能,在许多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广泛.PGS支架的机械性能与机体软组织相似,依从性好,降解时以表面侵蚀的方式降解,不伴有膨胀或变形,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纤维变性轻,与多种细胞相容性好.基于PGS良好的性能,主要应用于软组织替代和软组织工程,比如心肌、血管、神经、软骨、视网膜、鼓膜,另外也有用于药物转运载体、组织粘附材料的研究.

  • 戊型肝炎治疗的进展

    作者:顾红霞;杨颖卓;刘文娟;陶蕾;吴霞

    戊型肝炎(HepatitisE,HE)是常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之一,它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 virus,HEV)感染引起.患者以中青年以及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孕妇和肝脏疾病患者若感染HEV可能引发重症肝炎且病死率高.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病死率可高达20 %-30%[1,2].戊型肝炎呈全球性分布,以散发多见,流行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发展中国家.1986-1988年新疆南部地区发生的戊型肝炎水型流行是迄今世界上大一次流行,共计发病119 280例,死亡707例[3].近些年来包括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一些发达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戊型肝炎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重型肝炎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控制该病已刻不容缓,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戊型肝炎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戊型肝炎治疗方面进行介绍.

  • CD4+CD25+Treg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艳宁;杨帆;彭静;范雪梅;李月;元绍苓;李洋

    调节性T细胞(Treg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如Th3、Tr1细胞等.因其能够产生多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而发挥其免疫负调节作用,不但在维持机体自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也占据重要位置.其中CD4+CD25+Treg因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及功能特征,而被学者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CD4+CD25+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RA治疗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认为其数目减少或功能失调与RA发病密切相关.RA是一种以关节破坏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理早期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生成,滑膜增生,后期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软骨以及骨的破坏,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本文现将CD4+CD25+Treg与RA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广凤;李琳;王凯;孙夕林;申宝忠

    乳腺癌是危及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目前临床对乳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很多,既往检查主要包括钼靶、超声等,因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已成为常规的乳腺疾病检查方法,但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并有自身的局限性.CT软组织分辨率较高,但检查过程中的X线剂量较大,并且动态增强时间较长,故作为乳腺钼靶的补充检查手段.这些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均有不同的诊断意义,在当前众多诊断乳腺疾病方法中,具有无辐射,较高软组织分辨力及可多方位多层面成像的乳腺磁共振(MRI)成像有其独到的优势,某些方面能弥补超声和钼靶检查的局限性,乳腺磁共振可提供病灶形态学和增强血流动力学表现,可用于常规检查方法不能确诊病灶的鉴别诊断.乳腺肿瘤MRI成像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乳腺MRI影像技术、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予以综述,探讨MRI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脱细胞真皮基质再生过程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薛松;刘昶;纪艳超;万会魁;崔磊;姜龙

    较大的腹壁缺损需要应用补片修复来缓解腹横筋膜的张力,人工合成补片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张力修补的目的,但它在腹壁外科应用中有诸多的并发症,诸如复发率高,腹腔黏连,肠穿孔导致腹膜炎,侵袭性肠瘘等影响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而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应用在腹壁外科中能解决上述人工合成补片所带来的并发症发挥强大作用且能与周围组织较好的融合,后改建成宿主自身组织已并在多学科领域中广泛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能参与组织自我修复,并能分化成为多种功能细胞,分泌各种生长因子,在ADM内源性转归过程中可发挥作用.本文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ADM生物补片应用于临床疝修补术中转归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 Muller细胞与视网膜病变

    作者:高丽园;张丽琼;刘子睿;周媛;曹磊

    视网膜是一薄而半透明的、具有多层结构的神经组织,位于眼球后2/3部的内侧面.向前延伸达睫状体,止于不规则边界.Muller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内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它贯穿整个视网膜.Muller细胞对于维持神经元的完整性、代谢、内环境稳态以及信号转导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视网膜病变时,Muller细胞参与整个过程,并且在视网膜的各种疾病中都发现伴有Muller细胞的神经胶质增生反应.Muller细胞同时也调控视网膜病变的整个过程.Muller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谷氨酸受体、门控电压通道、所合成分泌的营养因子及自的身增殖分化都发生改变.近年来人们对Muller细胞的认识越来越多,研究的方向也从细胞的微观结构、主要功能转变成Muller细胞对不同视网膜病变过程的参与调控.本文对视网膜Muller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病理状况下Muller细胞发生的改变作一综述.

  •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周勇旭;陆朝阳;潘博;牟晓峰;刘连新

    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到目前为止,肝癌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仍为肝癌患者能获得较好生存率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很多患者发现肝癌时,晚期患者较多,很多肝功能较差剩余肝组织不能代偿,或全身情况较差,已不适合手术治疗.基于此种情况,现很多非手术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有着微创,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可反复应用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常用手段.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可分为开腹射频,腔镜下射频,影像学引导下经皮射频等.治疗方式可单独射频治疗,也可与介入治疗,酒精注射,静脉全身化疗等联合应用.现从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原理,适应症,方式,并发症,及预后几方面回顾总结该技术.

  • 骨肉瘤相关基因的研究

    作者:于洪文;麦威;宋春雨;魏天犁;包俊杰;曲国蕃

    骨肉瘤为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发于10-25岁青少年,恶性程度高,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高.虽然骨肉瘤化学治疗的开展明显提高了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但效果并不很令人满意.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认识到,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往往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包括致癌基因的表达及活化,抑癌基因的丢失及失活.本文通过查询近年大量国内外关于骨肉瘤癌基因方面的文献,分析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的致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希望通过对这些基因深入的探讨,为骨肉瘤的治疗寻找新的方向及新的潜在的治疗新靶点奠定理论基础.

  • 子宫内膜息肉研究进展

    作者:孙雪竹;卢美松;李萌;邹丽红;邓锁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由子宫内膜腺体和含有厚壁血管的纤维化内膜间质构成,是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形成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或月经量增多、不孕、绝经后出血等,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多数属良性病变,但其可恶变性已经被证实.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传统观点认为其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症有关,属慢性炎症范畴,即为生物致炎因子及长期反复机械性刺激所致的反应性增生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可能与激素调控下增殖与凋亡失衡相关.近来随着宫腔镜检查技术的推广及激素补充治疗人数的增多,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及检出率逐渐增加,加之经刮宫或电切治疗后复发率非常高,因此,子宫内膜息肉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作者:白宁;臧凤莉;朱孟华;刘爱国;史立军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消化内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是急性胰腺炎中常见的类型,占急性胰腺炎每年发病人数的40%-60%,病死率较高,常规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因,易导致复发,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创伤较大,费用较高,住院时间较长,易引起其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恢复.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一种内镜与放射技术相结合的诊断治疗方法,对胆管内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是高的,诊断结石的敏感性大于95%.在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禁忌症,近年来随着ERCP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ERCP已成为治疗胆胰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ERCP可清除胆管结石,从而达到通畅胆道,减少胆汁向胰管反流,迅速改善患者病情,阻断病情进展的目的,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发和改善总体预后,为广大ABP患者带来了福音,此外,还能减少患者住院费用,节省医疗资源,对于个人及社会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医学生循证医学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估研究

    作者:肖丹;李海涛;张磊;李端;苏海霞

    目的:分析医学生循证医学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第四军医大学2008、2009和2010级五年制、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696人,统一组织填写“教学效果评估调查问卷”.分别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分,采用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年级学生的各指标得分是否存在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各指标得分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问题设置、自学过程、学习效果、教学方式四个一级指标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6、3.2、3.7和3.8.2010级学生各指标的得分高于2008和2009级学生,其中自学过程(Q2)、学习效果(Q3)得分存在显著差异(Q2:F=3.28;Q3:F=4.25;P值均<0.05).八年制学生各指标的得分高于五年制学生,其中Q2、Q3得分存在显著差异(Q2:t=2.33;Q3:t=2.08;P值均<0.05).结论:PB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PBL教学的认可度和学习效果均有提高;PBL教学在八年制学生中的教学效果优于五年制学生.

  • 医学高校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探讨

    作者:任丽丽;王蓓;张朝慧;杨黎明;张丹丹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型人才的实验平台.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要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在重视设备投入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同步建设,除此之外合理的实验室结构和资源配置、高水平的实验教学质量和高效率的管理工作等软件条件也不可或缺.只有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才能更好应对医学教育领域呈现的综合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形成利于实验教学效益发挥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 抗肿瘤药物临床药师培训及其参与合理用药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璇;郑晓媛;顾鹏;姚瑶;张蓉

    临床药学是药学的重要分支,临床药师为病人提供药学监护,优化了使用药物治疗,促进康复,加强了保健和疾病的预防.开展临床药师教育,有利于临床用药审查,并将为培养临床药师的工作提供参考.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药师及抗肿瘤药物专业临床药师的培训经验和合理用药的进展情况,分别对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理论课程设置、药学查房带教、临床记录书写和业务学习等方面作了总结.本文通过系统性的回顾了和对比了国内外的临床药师的培养方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临床药师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 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李献红;张莉;陈默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幸福感状况,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调查表,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对149户农村留守老人和149户农村非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测量调查.结果:①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得分低于非留守老人;②不同年龄的老人在激越,对自己年龄的态度和孤独与不满三个因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老人在激越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前者P<0.05,后者P<0.01);④老人的配偶状况(P<0.01),他们子女打工的年限(P<0.05)在孤独与不满因子中的差异显著;⑤老人的子女数量在老人对自己年龄的态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性别、配偶状况、受教育程度、老人的子女数量及其子女打工的年限,都是影响老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