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卡维地洛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对IL-6的影响

    作者:李娟;孙莉;肖玉娴;李晓端;吴娴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对血浆IL-6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平行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强心剂等基础用药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分级和血浆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4周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变化情况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状况都有所变化,症状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Ⅰ级患者数量明显增加,Ⅲ级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水平均下降,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指标水平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和厄贝沙坦,可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症状,降低IL-6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作者:韩繁龙;韩雪萍;张国来;吴生贵;周志武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l0.3±2.8)m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 3.0)m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 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慧平;屈永涛;赵冬华;李倩;郭明丽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鼓室组和静脉组,鼓室组采用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静脉组采用静脉滴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鼓室组的总有效率为75%,明显高于静脉组的55.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鼓室组和静脉组伴发全身疾病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5.56%和36.00%,比较具有显著差异(X2=5.5877,P=0.016).结论:鼓室注射给药较静脉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更好的疗效,特别对于伴有糖尿病、高血脂等的中老年患者具有显著优势.

  •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心衰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王海生;吴锋;李文冬;张进;温洁;刘华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活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心功能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好转率及1年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肾、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除Scr、E/A),而观察组的各项肾、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心衰较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更有效.

  •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丽鹏;李新伟;黄宽军;胡志良;谭新华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依据是否接受DC-CIK细胞免疫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65),分别给予一般化疗方案治疗和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淋巴细胞亚群,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安全性改变,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CE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CDY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RR、DCR和PFS分别为44.68%、65.96%、6.5个月,观察组治疗对应指标分别为46.15%、86.15%、9个月,观察组DCR和FP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达到Ⅳ级(P=0.023)和年龄超过60岁(P=0.006)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安全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临床疗效

    作者:闫玉洁;王海峰;张江华;温斌;魏静

    目的:探讨内镜与手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结肠大息肉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二次手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镜检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与手术均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有效方案,其中内镜治疗的效果更佳,创伤小,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有助于减少住院费用,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易为患者所接受.

  • 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秋霞;白治英;张莉;李莲;曹锦慧

    目的:探讨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15年2月诊治的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治疗组给予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2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HPV阳性状况、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经过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HPV阳性率分别为1.0%和7.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经过调查,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明显较高(P<0.05);治疗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9.0%,高于对照组91.8%的治疗依从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能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HPV转阴,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总体疗效的提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 胎儿重复肾畸形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李岗;闫娟;白志珍;王佳强;薛红红;常芬琴;李倩

    目的:探讨胎儿重复肾畸形的超声诊断的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0例经产前超声诊断为重复肾胎儿的超声图像及其临床资料.结果:30例重复肾胎儿中,出生后经手术或临床证实或终止妊娠后经解剖证实的共有27例,出生后经复查双肾正常的胎儿共有3例.27例重复肾胎儿中,单侧、双侧重复肾分别占22、5例,共32侧重复肾,其中合并输尿管扩张、合并输尿管囊肿的分别占14、4侧;合并其他系统气管畸形的胎儿共6侧,其中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的有4例;出现4例误诊;胎儿重复肾声像图特征:①呈囊肿样改变肾上极占4侧,类圆形无回声区,壁较薄、光滑,与输尿管相通;②肾窦区可见两个不相通的肾盂,分离肾盂占11侧,未与输尿管相通;③肾窦区可见两个不相通肾盂,分离肾盂占14侧,上肾盂或下肾盂相连于输尿管;④3侧肾窦区见两个不分离的肾盂,肾脏形态拉长,未与输尿管相通.结论:胎儿重复肾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为两个不相通的肾盂;加强在胎儿中晚孕期时做常规多切面扫查,有利于提高对重复肾胎儿的确诊精确率,为临床评估胎儿提供借鉴.

  • 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晓婧;乔梦婷;郝智莉;路阳;冯敏

    目的:研究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并评估患者的咀嚼功能,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残根残冠修复患者136例,161颗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8例,对照组80颗牙,应用可塑纤维桩修复;观察组81颗牙,应用预成纤维桩修复.观察两组患牙临床疗效,并评估咀嚼功能,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松动度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0、8.21,P<0.05);观察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分别为(10.97±1.16)kg和(87.56± 1.16)%,均高于对照组(9.38±1.04)kg和(83.38± 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6、9.70,P<0.05);观察组就诊次数为(2.31±0.38)次,低于对照组(3.63±0.42)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5);两组患牙不良反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6,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用于残根残冠临床修复效果好,有利于恢复患牙的咀嚼功能,减少患者的复诊次数.

  • 血清及尿中Kim-1及CysC联合监测对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意义

    作者:陈朴;张立营;高鹏;彭宇生;王鹏;张鹤轩

    目的:探讨血清及尿中Kim-1及CysC联合监测在临床诊断急性肾衰竭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08例根据急性肾衰竭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两组:58例符合急性肾衰竭诊断标准为ARF组,50例非急性肾衰竭为非ARF组,另取正常体检的健康人5 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浓度、血清尿素氮、血清和尿KIM-1及Cys-C浓度,进而对血清和尿KIM-1及Cys-C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非ARF组相比,ARF组血清肌酐浓度、血清尿素氮、血清和尿KIMv-1及Cys-C水平较高(P<0.05).与血清和尿KIM-1及Cys-C水平的单独检测相比,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较高(P<0.05).结论:血清及尿中Kim-1及CysC水平升高可作为急性肾衰竭的评估指标,两者联合监测对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疾病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 肝癌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变化情况

    作者:杨晓霞;刘翔宁;刘明成;逯艳艳;宋秋花;李磊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日至2015年3月25日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肝癌患者和87名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A、IgG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组患者血清中IgA和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显著降低(P<0.05),CD8+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癌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了解肝癌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小儿慢性胃炎的消化道外表现(附864例报道)

    作者:于立君;李倩;王慧;张晶;姚笠;胡孟瑛

    目的:分析和总结小儿慢性胃炎的消化道外表现.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经腹部胃区叩诊法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儿864例,建立随访卡片,分析和总结其消化道内及消化道外的临床表现.结果:864例患儿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依次为腹痛、恶心呕吐、便秘、上腹压痛.消化道外表现依次为头痛、刀枪刺、鼻出血、胸痛、多动抽动、手足搐搦.消化道外表现的发病率并不低于消化道表现,特别是头痛的发病率高达58.54%.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缓解得快,其次是头痛、头晕、胸闷、胸痛,多动症状较晚缓解,腹部叩痛的消失时间晚.结论:小儿慢性胃炎的胃肠道外表现广泛存在,且极易与脑炎、心肌炎误诊,值得关注.头痛、胸痛的产生原因可能与内脏-内脏之间的牵涉痛有关.

  • 激素替代周期子宫内膜微创术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军梅;罗丹;刘洋;丁涛;杨磊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周期子宫内膜微创术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卵巢早衰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激素替代周期子宫内膜微创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中药抗衰复巢汤.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均降低,E2水平均升高;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较低,E2水平较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应用激素替代周期子宫内膜微创术可以减少卵巢早衰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 15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特征及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佳纹;刘敏龙;李静;邹四新;周静;陈曼曼

    目的:探讨15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采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改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发病类型、致敏药物及疗效,分析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与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5例患者中,中毒表皮坏死松解8例,占53.33%,药疹重型4例,占26.67%,中毒表皮坏死松解并支气管炎患者、史蒂文斯并支气管肺炎患者及重症药疹并重症肝炎患者各1例,占6.67%.致敏药物主要是中药、卡马西平、柳氮磺吡啶、头孢他啶、布洛芬、青霉素、别嘌呤醇、感冒药.治疗总有效率86.67%.白细胞、中性比、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胆碱酯酶、胱抑素、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重症药疹患者治愈预后有关(P<0.05).结论:重症药疹以中毒表皮坏死松解患者为主,对不同致敏药物引起的重症药疹患者应进行区别治疗,重症药疹患者的预后与患者内脏受累程度密切相关,临床采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持续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 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田梦;于从军;李凯;沈美华;王安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院内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院内收治的18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存在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1860例患者中共计65例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发生率为3.49%,感染类型主要为骨髓炎占35.38%,肺部感染伴血气胸占23.08%,颌面部创伤后发生颅内感染占18.46%;65株病原菌中包括38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8.46%,23株革兰氏阳性菌,占35.38%,4株真菌,占6.15%;病程、骨折部位、损伤程度及住院时间为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院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和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钱毅东;赵瑞平;杨岱青;韩瑞娟;李猛

    目的:探究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其对DHF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HF患者52例为研究组,同时选择50例心脏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NT-Pro BNP及CRP水平,对比组间差异及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T-Pro BNP、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NT-Pro BNP、CRP降低,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F患者血清NT-Pro BNP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临床可采用血清NT-Pro BNP和CRP作为DHF病情变化及临床疗效的评估指标.

  • 腔隙性和非腔隙脑梗塞患者的血压差异研究

    作者:郝军;吴海琴;刘之荣;王晓成;井泉;王玉梅

    目的:比较腔隙性(LI)与非腔隙性(NLI)脑梗塞患者血压变化,评价血压与腔隙性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4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不同亚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塞组(LI组,n=187)与非腔隙性脑梗塞组(NLI组,n=62),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差异,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与cox相关分析评估血压与脑梗塞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LI组患者入院3天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NLI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3,P=0.009);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入院时收缩压、入院第3天收缩压、入院第3天舒张压与LI显著相关(均P<0.05);cox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表明,入院第3天收缩压与LI显著相关(分别P=0.009与P=0.006),与其他协变量不相关(均P>0.05).而患者出院时血压与mRS或NIHSS不相关(分别P=0.788和P=0.898).结论:与相同严重程度NLI患者比较,LI患者高血压与LI独立相关.LI患者血压显著高于NLI患者,二者差异虽与临床疾病严重程度无关,但很可能是患者发生急性脑梗塞的根本原因.

  •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的影响

    作者:周廷玉;喻爱喜;钟兵;陈金;郭双红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术前(均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例(3.3%),与对照组4例(13.3%)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较佳,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较优.

  • 局部注药联合口服康复新液辅助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疗效观察

    作者:牛建明;谭艳辉;张丹;赵芳;孙莹;杨慧卫;王晓洁;李润浦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药物联合口服康复新液辅助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口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及肌注链霉素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局部注射异烟肼、链霉素粉联合口服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症状缓解率,淋巴结吸收率,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症状缓解率、淋巴结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3%(P<0.05).观察组恶心、局部反应、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联合口服康复新液辅助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可提高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和淋巴结吸收率,且安全性高,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Nel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中的研究

    作者:高长路;沈伟东;吴迪;李萌;杨冬冬;孙凌宇;张岂凡

    目的:探讨N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与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度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2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院肿瘤外科25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资料,运用配对t检验及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分析N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因素.结果:N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的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第1号位点及第38号位点),简单线性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在第1号位点随着患者术后病理分期逐渐降低,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值会逐渐增大(负相关);而在第38号位点随着淋巴结转移度的逐渐增大,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值会逐渐增大(正相关).结论:胃癌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甲基化位点其甲基化率不同,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 mir-26a对子宫肌瘤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杨璐西;翟东霞;张丹英;俞超芹;蔡在龙

    目的:近年来许多报道表明,miRNA与一些肿瘤的发病息息相关,其其表达失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肿瘤的进展.检测mir-26a在子宫肌瘤组织和肌层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究其对子宫肌瘤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妇产科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肌瘤组织和成对肌层组织标本13例,Realtime PCR检测这13例成对组织中mir-26a的表达情况.建立可稳定传代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系后,将mir-26a转入肌瘤细胞中使其高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mir-26a后子宫肌瘤细胞周期的变化,同时用cck-8方法验证细胞增殖活性.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相应肌层组织相比,肌瘤组织mir-26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流式检测结果显示,24h时,与对照组相比,mir-26a高表达的肌瘤细胞G1期比例增高.增殖实验显示种植细胞第二天开始,mir-26a高表达的子宫肌瘤细胞增殖速度显著降低.结论: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相比,mir-26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下调,这种表达失调直接影响肌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和周期比例,提示mir-26a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 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rs4905A/G多态性分布特点

    作者:胡仁统;王俊利;韦叶生;陆潞;韦贵将;黄可;廖品琥;唐毓金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rs4905A/G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对168例广西壮族人群EBI3 rs6613 A/T和EBI3 rs4905A/G进行多态性检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apMap)公布的中国北京人、日本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的SNP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rs6613 A/T、rs4905A/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广西壮族人群中,EBI3基因rs6613 A/T位点AT基因型常见,约为49.4%;T等位基因频率高,约为52.1%;rs4905A/G多态性位点AC基因型常见,约为48.2%;C等位基因频率高,约为50.9%.EBI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3基因rs4905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和日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和意大利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I3基因rs6613 A/T和EB-13 rs4905A/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其他种族和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人群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 不同电针方法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TRH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瑞;肖珊;韩雷;樊勇;伊力多斯;朱筠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电针方法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CUMS)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正常喂养)、模型组(仅建立CUMS模型,不予治疗)、观察组A(建立CUMS模型后,脉冲电针治疗)、观察组B(建立CUMS模型后,音乐电针治疗)、氟西汀组(建立CUMS模型后,氟西汀治疗)各12只,对除对照组之外的其他各组大鼠进行1只/笼的孤养结合方式建造CUMS模型,利用开野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TRH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RH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刺激21d后,模型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下丘脑TRH mRNA、TRH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大鼠的大鼠的下丘脑TRH mRNA、TRH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实验组B、氟西汀组大鼠的大鼠的下丘脑TRH mRNA、TRH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UMS大鼠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达水平降低,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能有效逆转这一现象,效果相当.

  • 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制备和处方优化

    作者:张蓉;沈炎冰;苗晴晴;李程;尹芹;吴飞

    目的:考察分子量为4 kDa的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影响以及对药物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含有不同浓度透明质酸或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微针,利用显微镜观察微针的外观形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的体外释放,并用统计分析软件检测体外释放率的差异性.结果:含有透明质酸的微针出现相分离现象,体外释放24h,释放率为55%左右;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微针未出现相分离现象,体外释放24h,释放率能达到60%左右,两种微针在3h和24 h时体外释放率无显著性差异,在12h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透明质酸与聚乙烯醇混合易出现相分离现象,可应用于微针的浓度范围较窄,羧甲基纤维素钠微针不易出现相分离现象.在12h体外释放方面,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微针处方优于含有透明质酸的微针处方,但是哪一种辅料更优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 SOX6基因3'UTR区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郭燕;朱东丽;张燕;闫菡;杨铁林

    目的:构建含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65024的SOX6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与rs1065024位点区域相结合的miRNA,为进一步研究此SNP位点的功能及miRNA与SOX6基因3'UTR区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全血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含SNP位点在内的SOX6基因3’UTR片段,经过胶回收纯化后,将回收的目的片段插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MIR-REPORT中,再经DH5a转化扩增,挑单克隆进行菌落PCR并进行质粒提取,对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DNA测序鉴定.针对SNP进行定点突变,构建出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出与SNP位点相结合的miRNA.结果:经单菌落质粒测序验证显示带有T碱基的SOX6基因3’UTR重组质粒pMIR-REPORT-3'UTR-T构建成功;经定点突变,成功将pMIR-REPORT-3'UTR-T质粒转变为pMIR-REPORT-3'UTR-C,经比对未引入任何其他突变;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rs1065024位点位于miR-190b、miR-190a-5p、miR-451b、miR-4791与SOX6基因3'UTR的结合区域,其多态的改变可以影响miRNA与mRNA的结合效率.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SNP位点rs1065024的pMIR-REPORT-SOX6-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为今后SOX6基因3'UTR的SNP位点的功能及miRNA与SOX6基因3'UTR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 机械牵拉诱导人RPE细胞IL-8分泌及其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

    作者:叶巍;夏风杰;姚瑶;曹谦;闫峰;黄振平

    目的:视网膜脱离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研究机械应力牵拉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清中IL-8分泌量的变化以及人其对RPE细胞PI3K/AKT通路变化影响.方法:培养人RPE细胞,应用Flex-cell细胞应力加载系统牵拉人RPE细胞不同时间(0h、1h、3h、6h、9h)建立不同牵拉时间的模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牵拉1h组、牵拉3h组、牵拉6h组、牵拉9h组.随后用ELISA方法检测人RPE细胞不同实验组上清中IL-8分泌量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PI3K、PPI3K、T-AKT、P-AKT的表达.结果:随着牵拉时间的延长,ELISA方法检测人RPE细胞不同实验组上清中IL-8分泌量逐渐增加[924.79± 5.92 pg/mL、947.73± 5.34 pg/mL、974.53± 5.74 pg/mL、979.57± 1.12 pg/mL、1019.22± 4.2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p<0.01),各牵拉组与对照组分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中P-AKT蛋白表达增加[0.61±0.02、0.97±0.05、0.99± 0.04、1.21±0.11、1.20± 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4,p<0.01),各牵拉组与对照组分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机械应力牵拉人RPE细胞时,细胞上清中IL-8分泌量逐渐增加同时RPE细胞内PI3K/AKT通路明显激活,并与牵拉时间有关,为探究EMT原因和对防治PVR提供了理论基础.

  • 巨噬细胞在小鼠肾纤维化恢复期的研究

    作者:王媛媛;孙世仁;姜亚丽;刘宜蓉;刘晓渭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在小鼠肾纤维化进展期和恢复期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纤维化模型和输尿管再通模型(RUUO)进行试验研究;用Masson染色和HE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程度和炎症变化趋势;流式分析肾脏中巨噬细胞细胞群的比例变化.结果:Masson染色显示肾脏纤维化程度在梗阻解除后胶原沉积面积减轻从80%降到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梗阻解除后肾间质炎症减轻,且有新生小管形成.流式结果显示梗阻解除后巨噬细胞细胞群比例由19%降到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噬细胞可能在肾纤维化恢复期发挥一定作用.

  • 双峰驼重链抗体组库的基本特征研究

    作者:张长江;张伟;李新洋;卢汝学;刘晓;段小波;谭文

    目的: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了解双峰骆驼循环B细胞重链抗体(HCAbs)组库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方法:通过分离骆驼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提取mRNA,利用多重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三头双峰骆驼的重链抗体可变区进行深度测序,分析了重链抗体组库V、J基因组成、重排时末端基因删除数和V-J基因配对率,以及CDR3的长度、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氨基酸组成分布等基本特征.结果:鉴定出平均每头骆驼130000条有效数据和67561条独特CDR3序列,HCAbs含量较高的V基因为IGHV1 S45、IGHV1S50和IGHV1S52,J基因为IGHJ4和IGHJ6,所对应的V-J基因配对含量大于40%;CDR3的长度主要分布在10-30个氨基酸之间,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为丙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CDR3区域70%以上的平均长度为20个氨基酸长度,其中V基因长度为3bp,J基因长度分布在1-18 bp.结论:双峰骆驼B细胞重链抗体组库由巨大的、不均匀分布(以少数VJ基因克隆占大多数)的和具有高度多样性的多克隆抗体构成,较长CDR3和富含丙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是HCAbs的重要特征.

  • 绞股蓝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杜小燕;覃华;田雯;张志武;侯颖

    目的:探讨绞股蓝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高脂高糖饲料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灌胃给予绞股蓝多糖8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h尿量及尿蛋白等指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肾形态,肾小球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NF-κ B的表达.结果:绞股蓝多糖(GPS)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DN组的FBG、血肌酐、24 h尿量和尿蛋白;但血尿素氮模型组与GPS组无统计学差异;中、高剂量GPS治疗后,肾脏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149.8±12.2%)比较,高剂量GPS可抑制肾小球体积肥大至108.9±9.6%.进一步研究发现,GPS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DN组肾脏NF-κB蛋白的表达,高、中剂量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绞股蓝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炎症相关通路NF-κB的表达有关.

  • 厄贝沙坦对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修彬华;魏敏;邢国祥;马迎辉;闫志强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Ⅰ受体(AT1)抑制剂厄贝沙坦对侧位液压脑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的侧位液压损伤装置建立大鼠颅脑损伤(TBI)模型,术前及术后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用激光多普勒测定局部脑区血流(rCBF)的变化,术前及术后1、3、5和7d利用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利用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损伤周围区域活性caspase 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值相比,TBI手术后损伤局部脑区rCBF下降至30 %(P<0.05),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损伤区周围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活性caspase 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厄贝沙坦治疗组大鼠rCBF显著高于单纯TBI组,梗死区面积显著缩小,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损伤区周围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和活性caspase 3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低强度振动载荷刺激对于三维多孔钛合金内成骨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高贺奇;曹璐;唐振宏;翟明明;刘娟;罗二平;景达

    目的:探究低强度振动载荷刺激对于三维多孔钛合金(porous titanium,pTi)内兔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粘附和增殖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振动载荷协同pTi治疗骨缺损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方法:原代分离培养1日龄新生新西兰兔颅盖骨OB,待传至第3~6代以5× 104/mL密度植入pTi中,随机分为振动组和对照组.振动组在5%CO2、37℃温度环境下进行3天低强度振动载荷(0.5 g,30Hz)刺激,每天1h;对照组放置在无载荷的振动平台上,分别采用DAPI核染色法和MTT法评价OB在pTi中的粘附和增殖情况.结果:在振动载荷刺激下,每个视野下OB细胞在pTi上的粘附数量14±3个,对照组粘附数量6±2个,粘附能力显著增强(P<0.05);在振动载荷刺激下,pTi上的OB细胞增殖吸光度为36.5%±0.8%,对照组吸光度为34%±1%,细胞增殖能力得到了显著促进(P<0.05).结论:低强度振动载荷刺激对于提高pTi中的OB细胞生物学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为下一步系统探索振动载荷协同pTi对于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奠定了基础.

  •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明政;李钊;胡海洋;熊丽纹;林强

    三维重建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比传统的二维CT对于相关图像参数的测量更准确,更完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三维重建下GGO影像学变量包括结节平均直径、体积及CT值等在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原位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及ⅠA期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的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样化.对作为早期肺癌病灶的GGO,三维重建测量可从其体积-倍增时间、CT值的峰度和偏度、平均CT值及CT值分布的方差等参数来进行术前良恶性评估.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三维重建处理技术在GGO诊断中的研究予以回顾和总结,旨在对GGO临床诊治予以提示.

  • Aβ的外周清除与阿尔茨海默病

    作者:张云莎;郭茂娟;李虎虎;姜希娟;杜欢

    脑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核心问题.Aβ的沉积与其生成和清除失衡有关,尤其是清除障碍是导致Aβ沉积的主要原因.Aβ经RAGE,LRP1及P-gp介导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转运至外周和经血管旁淋巴引流途径到达局部淋巴结是脑Aβ转运至外周进而发挥外周清除效应的两条途径,亦是Aβ清除的主要途径.RAGE,LRP1及P-gp表达异常、血管旁淋巴引流途径受阻及外周清除组织功能障碍均会影响Aβ外周清除,促进AD病程的进展.因此干预BBB上转运体的功能及血管旁淋巴引流通路,实现外周组织的清除效应,有利于Aβ外周清除.随着外周Aβ清除,脑Aβ则会源源不断转运至外周,发挥外周降解效应,即外周Sink效应.基于外周Sink效应,将AD治疗重点由促进Aβ脑内清除转为外周清除将是一条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途径.

  •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三钱;钟晶敏;李晶;刘志红;曾亮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女性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个体化的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广泛使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检测也因此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使用.2013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上重新定义了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标准,使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的比例有所改变,导致原本分类为Luminal A型的部分患者重新分类为Luminal B型而使LuminalB型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与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及不同时间应用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认为可用于常规评估三阴性乳腺癌,除此之外,三阴性乳腺癌的小亚型的分型也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乳腺癌分子分型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并获得国际同行间的认可,给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复发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目前所有的分子标记物仍不能够满足治疗需求使其临床实用性仍旧具有局限性,因此还期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 熊果酸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澄玥;戚荣鑫;张茜;余茂虎;金问森

    熊果酸(ursolic acid)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主要经肝脏代谢.传统临床治疗中熊果酸多用于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以及保肝治疗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熊果酸能够对不同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抑制恶性肿瘤组织的生长,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此外,熊果酸联合放化疗能够提高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产生辅助增强放化疗疗效的作用,并且在放疗中可保护受照射机体的正常组织,促进免疫机能的恢复.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与下调促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相关基因的水平,增强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并且能够通过调节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杀灭肿瘤细胞,延缓肿瘤组织生长.同时,熊果酸可影响肿瘤细胞周期的分布,导致细胞的G1/S期阻滞,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诱导细胞凋亡.因此,熊果酸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天然抗肿瘤药物.本文对熊果酸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阐述了熊果酸的抗肿瘤分子机制及其疗效,为熊果酸今后在临床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指导思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