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尿动力学评估

    作者:王升晗;陈晓松;吴江涛;李进;许建军;欧彤文

    目的:存在阻塞性尿路疾患的老年男性在发生脑血管意外后,是否可通过早期症状或排尿症状类型(梗阻性还是刺激性)来预判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方法:选择57例脑率中后主诉排尿障碍的老年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有继发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膀胱出口梗阻(BOO)症状.采集病史并行体检,57位患者均实行尿动力学检查,检查结果行A-G图分析并分类为:有梗阻,无梗阻及可疑梗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0岁(54-87),按排尿障碍的主诉类型分组(纯刺激症状42%,纯梗阻症状34%,两者混合24%),其中51例(89%)在脑卒中发生后即出现排尿症状,47(82%)例患者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DH),在三组患者中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压力流率分析显示,36(63%)位患者有出口梗阻,无梗阻14( 24%)例,可疑梗阻7(13%)例.在3组患者中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所有老年男性患者呈现的症状不能预测膀胱出口梗阻或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尿动力学结果.中风发生后排尿功能障碍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表明由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合并前期具有膀胱出口梗阻疾病时,可能会使后者的症状恶化,反之亦然.

  • 37例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围手术期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金疆山;窦蕾;严恺;刘斌;季江;段伯焕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围手术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老年胃癌患者间的差异,优化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治疗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前来我院治疗的37名年龄>65岁的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相同年龄胃癌无胰腺受侵患者37例作为对照,收集详细临床资料,对两组间围手术期合并症发生情况进行卡方(x2)检验,通过采取不同临床治疗护理手段进一步施行干预(包括不同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监测管理模式),再次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后通过随访实现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组(组Ⅰ)与老年胃癌无胰腺受侵组(组Ⅱ)术前总体合并症发生率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各项合并症中仅有血红蛋白降低(<100g/L)、白蛋白降低(<35g/L)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存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32,P=0.013);根据两组患病情况不同采取不同手术方式,两组死亡人数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0.27%,低于组Ⅱ的86.49%,但两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功能性、心血管类并发症,两者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6,P=0.013);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308).结论:需加强对老年晚期胃癌合并胰腺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治疗护理策略,采取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和分析

    作者:黄承乐;黄红华;丁凯宏;班副植;黎荣能

    目的:检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对疗效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计算CD4+/CD8+值.并检测了34例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用血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例无明显疗效者,各亚群比例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28例有明显疗效者,治疗后各亚群比例恢复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 炎患者外周血CD4+CD8+ T 细胞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疗效及预后.

  • 磷酸二酯酶5(PDE5)在人增生前列腺移行带中的表达及分布

    作者:忻志祥;王大伟;盛畅;徐晨;鲁军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在人前列腺移行带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选择前列腺增生患者34例,检测PDE5表达及分布.结果:34例标本中PDE5均呈阳性表达.PDE5在前列腺移行带的腺组织上皮普遍呈中等表达,间质部分弱表达.结论:PDE5在人增生前列腺组织中分布,但分布不均,表明不同PDE5可能行使不同的功能.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渊铭;陈德;黄晴;王蕊;姚建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8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各69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静脉溶栓、抗凝及降脂等常规治疗,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600 mg、300 mg,之后两组患者给予维持量75 mg/d.结果:治疗30d后,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1.0%,常规剂量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36h及30d的MACE发生率为3.4%和6.7%,常规剂量组为12.4%和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600 mg)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EMI疗效优于常规剂量(300 mg),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邹华兰;谢才德;王琼英;张艺娟

    目的:系统评价氨溴索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及TNF-α的影响.方法:①按照诊断标准共纳入60例患者,按入院或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氨溴索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另设30名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稳定期对照组.②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待测CRP及TFF-α水平;③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抗菌药物及解痉平喘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每天分2次静滴,10天为1疗程:④治疗1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合并疾病的分布等基线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AECOPD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较COPD稳定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氨溴索治疗组无论在临床疗效抑或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AECOP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HDL/LDL比值、LP(a)及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余小林;高洁;李国庆;郭自同

    目的:研究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值( HDL/LDL比值)、脂蛋白a(LP(a))及超敏C反应蛋白(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名初发急性STEMI行急诊冠脉造影术并支架植入术患者(<12小时),并于次日晨检测空腹生化血脂分析,测得HDL/LDL比值、LP(a)及s-CRP等相关指标,冠脉造影结果根据Gensini积分系统分轻、中、重度三组,比较三组之间上述三项指标有无差异,并选取冠脉造影正常2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心梗组HDL/LDL比值明显降低(P<0.05),各组间HDL/LDL比值亦存在差异(P<0.05),LP(a)及s-CRP在不同冠脉分级上亦存在着差异(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三项指标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哮喘急性发作的对比研究

    作者:丁春梅;胡承平;熊翔凤;刘荣辉;秦勇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老年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108例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8例)和C组(36例),分别吸入布地奈德200 μg/d、400μg/d、800 μg/d;治疗3个月后再随机分为低剂量组(200μg/d,n=)和高剂量组(400μg/d)进行维持治疗,并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三组的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而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9%,10.5%,显著低于C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期间,低剂量组复发率为21.2%,高剂量组为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给予ICS 400μg/d治疗剂量及200 μg/d维持剂量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 Neuronatin在人体常见肿瘤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邬朝平;李惠明;韦芳;刘阳;祝峰;傅强;王煜非;王慧萍

    目的:研究印记基因Neuronatin( NNAT)在人体常见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两种编码产物NNATα和NNATβ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对一些人体常见肿瘤及其对应正常组织中NNAT的表达进行系统检测;同时利用腺病毒载体技术,将NNATα和NNATβ分别导入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并用实时细胞分析仪和平板克隆实验分析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NAT在食道鳞癌,结肠腺癌,直肠腺癌,胰腺腺癌,乳腺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宫颈鳞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移行上皮癌,肺鳞癌,皮肤鳞癌以及前列腺腺癌11种肿瘤组织,肾上腺,皮肤,睾丸,脑,骨骼肌,胰腺6种正常人体组织,以及慢性结肠黏膜炎与慢性肝炎2种炎性组织中呈阳性.②体外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NNATα对人结肠癌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NNAT基因在多种人体肿瘤组织中表达,其α片段的表达对于结肠癌细胞系SW620增殖具有轻微抑制作用.

  • 籼型稻V20B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研究初报

    作者:刘桃李;刘清;童建华;彭琼

    目的:建立籼型杂交稻亲本V20B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V20B的成熟胚作为外植体,研究比较不同培养基、不同生长物质类型及浓度、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的影响.结果:诱导培养基以N6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5 mg·L-1 2,4-D和0.2 mg·L-1 6-BA,光照条件下诱导,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3.44%;继代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0 mg·L-1 2,4-D,黑暗条件下培养;分化培养基以DL为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为2.0 mg·L-1 KT、2.0 mg· L-1 6-BA、0.2mg·L-1 NAA、0.2 mg·L-1 IAA;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该体系获得的愈伤组织侵染后能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经PCR检测潮霉素基因转化率为53.89%.结论:建立了适宜于籼型稻V20B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

  • 京尼平或紫外线交联制备的壳聚糖/藻酸盐复合支架材料比较

    作者:史林;文益民;李含;魏祥科;张涛

    目的:比较京尼平或紫外线交联的壳聚糖/藻酸盐复合支架材料的降解率、孔隙率、含水量、细胞毒性以及生物力学等特性.方法:①按照交联方法不同分为:京尼平组、紫外线组.②扫描电镜下观察材料的表面结构以及检测材料的降解率、孔隙率、含水量、细胞毒性以及生物力学.结果:①紫外线组与京尼平组均表现为多孔隙结构,无明显差异.②紫外线组降解率高于京尼平组.③京尼平组与紫外线组的孔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含水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④两组均表现为较低的细胞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⑤京尼平交联组的生物力学特性较紫外线组显著提高.结论:京尼平交联的壳聚糖/藻酸盐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脊髓领域提供了非常具有潜力的材料.

  • PRP与CPC应用于拔牙后种植位点保存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屹博;史久慧;丁超;郭盛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与富血小板血浆(PRP)混合物应用于拔牙后种植位点保存的可行性.方法:拔除6只犬下颌双侧第三切牙与一侧第一切牙,并于每只犬的3个拔牙窝颊舌侧骨壁分别制造2mm× 2mm× 3mm缺损,随机在两个牙槽窝内分别植入CPC或CPC与PRP的混合物,第三个不加处置作对照,在术后4、8、12周各处死两只动物,行大体、X线、显微镜观察,比较各组的新骨生成情况.结果:术后4周时CPC/PRP混合物组骨形成早于其他组,8、12周时CPC/PRP混合物组新骨生成明显优于CPC组和对照组.结论:CPC混合PRP可促牙槽窝新骨生成并能保证成骨的高度和颊舌向宽度,从而为后期种植义齿修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次声作用对大鼠血浆SOD、MDA、NO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歆薇;刘海强;徐胜龙;周艳;郭国祯;王晋;丁桂荣

    目的:通过观察16 Hz/130 dB次声作用大鼠不同时间其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揭示次声作用对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特点.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1、7、14、21和28d组及对应的假暴露组,每组8只大鼠.次声暴露组每日定时在次声舱内接受16 Hz/130 dB次声作用2h,连续1、7、14、21和28 d,假暴露组除不施加次声作用外,其在次声舱中放置的时间、次数、采样时间点均和次声暴露组相同.次声暴露后即刻测定大鼠血浆SOD、MDA、NC水平,测得的结果与假暴露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暴露组相比,大鼠血浆SOD活力在次声作用后显著降低(P<0.05),且随次声作用时间延长,SOD活力逐渐降低;大鼠血浆MDA含量在次声作用后显著升高(P<0.05),且随次声作用时间延长,MDA含量逐渐升高;大鼠血浆NO含量在次声作用7、14d时显著降低(P<0.05),1、21和28d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次声作用可引起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损伤的程度与次声暴露时间有关.

  • 宫颈癌中端粒酶的表达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作者:孙怀美;林伟;王翔宇;董艳;王蓁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官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以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及官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官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1)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和官颈癌组分别为10.00%、16.67%、40.00%、70.00%、95.00%,宫颈癌组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CIN Ⅱ高于CIN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29,P =0.037;x2=4.327,P=0.038; x2=4.022,P=0.045).(2)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病毒负荷量均增高.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在官颈癌和CIN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INⅠ及CIN Ⅱ(x2=29.501~7.414,P<0.01).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在对照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分别与CIN Ⅱ、CINⅢ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官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3,P<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官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监测指标.

  • 触觉剥夺后豚鼠桶状皮质DCX阳性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俊彦;李明;薛志琴;贺旭;杨燕;严小新;熊鲲

    目的:观察豚鼠单侧触觉剥夺后豚鼠两侧桶状皮质的DCX阳性细胞数量的差别,探讨触觉剥夺对豚鼠桶状皮质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12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制作豚鼠单侧(右侧)触觉(胡须)剥夺模型,之后常规饲养1月和2月灌注取材,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同一只豚鼠两侧桶状皮质的DCX阳性细胞情况并比较其数量差异.结果:DC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两实验组大脑皮层barrel区DCX阳性细胞数实验侧均明显多于对照侧;Neu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两实验组动物大脑皮层barrel区两侧NeuN阳性细胞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CX和NeuN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两实验组大脑皮层barrel 区均可见双标细胞存在.结论:触觉剥夺后豚鼠两侧桶状皮质的DCX阳性细胞数具有明显差异性,可能是神经再生的表现.

  • 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hBax和hHGF双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构建

    作者:李珂;常青;徐平;高洪波;李贞福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hBax和hHGF双基因共表达的重组慢病毒并鉴定.方法:通过重叠PCR技术构建attBl-K-hBAX/T2A/eGFP/P2A/hHGF-attB2基因片段,利用gateway technology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pLV.EX2d.null-EF1A>hBAX/T2A/eGFP/P2A/hHGF和阴性对照质粒pLV.EX2d.null-EF1A>eGFP并测序,上述两种质粒分别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病毒,荧光显微镜检测病毒滴度.结果:经鉴定慢病毒载体质粒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检测hBax和hHGF共表达慢病毒滴度为7.8× 107 TU/mL,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阴性病毒滴度为9× 107 TU/mL.结论: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hBax和hHGF 双基因的慢病毒构建成功并获得高滴度的病毒感染液.

  • Gilbert综合征肝活检的超微结构特征

    作者:任东青;黄晓峰;尹文;韩英;王瑞安;李增山;王爽;朱疆依;李永强;亢君君

    目的:确定Gilbert综合征患者肝组织的超微结构特征,为Gilbert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按电镜常规进行标本制备,应用透射电镜对20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肝穿刺活检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细胞可出现巨大线粒体,常含有副晶格样包涵体、较明显的基质致密颗粒.肝细胞常见脂褐素颗粒增多,多分布于毛细胆管周围肝细胞内.可出现较有特征性的色素颗粒,大小不等,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含有电子致密块状颗粒,与电子密度略低的聚集物以及脂滴互相混杂.这些溶酶体颗粒的基质由细小的、弱嗜锇性的颗粒组成.少数颗粒类似Dubin-JohnSon综合征的颗粒.但颗粒较小,缺少致密核芯结构.结论:特征性的含粗大电子致密物的溶酶体对Gilbert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 骨诱导无机材料BAM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新风;王鹏来;刘超;刘宗响;程庆涛;袁晟

    目的:评价骨诱导磷酸钙生物陶瓷( BAMOICPC)与可吸收胶原膜(BME-10X医用胶原膜)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修复能力.方法:在兔股骨上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BLB种植体,然后在其侧壁制造高4mm、宽3mm、深2mm的骨缺损.对照组为单纯侧壁骨缺损,实验A组骨缺损区仅覆盖BME-10X膜,B组骨缺损区植入BAMOICPC,C组骨缺损区植入BAMOICPC并加盖BME-10X膜.于术后6个月取带种植体的骨段,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对照组骨缺损区种植体表面见纤维包襄,实验A组骨缺损边界区少许骨质移行覆盖,实验B组下半部分缺损区新生骨覆盖.C组新生骨完全覆盖骨缺损区,且较B组硬度高,扫描电镜见与种植体结合更紧密.组织学观察B、C两实验组新生骨均可见比较成熟的哈弗氏管系统.结论:骨诱导磷酸钙生物陶瓷BAMOICPC是一种较理想的骨替代材料,联合运用胶原膜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效果佳.

  • 银杏叶提取物对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

    作者:闵宁斌;唐治国;黎璞;王丽萍;党亚茹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缺氧状态下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新生1天SD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并利用氮气培养箱模拟低氧构建乳鼠心肌缺氧体外模型.分为3组处理:对照组,缺氧组,缺氧+药物拮抗组.缺氧时间为12h,通过免疫组化等检测方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及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缺氧可以造成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hypoxia:75.21%± 1.21%,control:1.38 %:1±0.45%,P<0.05,n=20),并导致其表达凋亡抑制因子Bcl-2蛋白水平的显著降低(0.125 fold VS control group,P<0.05),促细胞凋亡因子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3.011 fold VS control group,P<0.05);而银杏叶提取物作用后可明显逆转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EGb761:23.17%±0.43%,hypoxia:73.13%±1.22%,P<0.05,n=20),并明显逆转Bcl-2 (5.716 fold VS hypoxia group,P<0.05)、Bax (0.273fold VS hypoxia group,P<0.05)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等参与缺氧致心肌损伤过程,导致心肌细胞凋亡,银杏叶提取物能降低心肌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凋亡.

  • 肿瘤血管靶向隐形纳米粒对HCT-15和HUVEC的细胞毒性评价

    作者:白帆;於得红;王超;管滢芸;陆琴;方超

    目的:优化制备K237多肽修饰的紫杉醇隐形纳米粒(K237-PTX-NP),并评价其对HCT-15和HUVEC两种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优化制备K237-PTX-NP;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CBQCA试剂盒测定纳米粒表面多肽密度.以Taxol和PTX-NP为对照,采用CCK-8方法研究比较K237-PTX-NP对HCT-15和HUVEC细胞的细胞毒性差异.结果:优化制备的K237-PTX NP粒径为约150nm,Zeta电位为-20 mv,包封率为33.5%,载药量为2.8%,多肽连接效率为24.5%,平均每个纳米粒表面连接的K237数目约为474个.作用24h时,K237-PTX-NP抑制HUVEC活性的IC50为0.01 nM,而抑制HCT-15活性的IC50大于1μM.结论:与HCT-15相比,HUVEC对K237-PTX-NP高度敏感,提示K237-PTX-NP具有潜在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治疗以HCT-15为代表的、P-gp等膜转运蛋白高表达的耐药肿瘤的能力.

  • 大鼠耳蜗雪旺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纯化

    作者:张心怡;何亚;王娟;米文娟;邱建华

    目的:探讨利用免疫磁珠从新生SD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分离培养获得大量、高纯度雪旺细胞的方法.方法:选用1-3d SD大鼠,无菌条件下暴露双侧听泡,在高倍镜下仔细剥离蜗壳,开放耳蜗,完整取出耳蜗组织,分离并且除去膜蜗管外侧壁的血管纹和基底膜组织,然后剪碎.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用胎牛血清中止消化,离心以后加入DMEM/F12培养液培养.3-5天后对细胞应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方法进行纯化,培养2天后进行传代接种,培养过程中对提纯后的大鼠耳蜗雪旺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绘制其生长曲线,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S-100免疫荧光鉴定并且计算细胞纯度.结果:分离培养后所得的细胞即为雪旺细胞;利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法对培养所得的细胞进行纯化,纯化后的大鼠耳蜗雪旺细胞纯度为97%±1.2%.结论:免疫磁殊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纯化新生大鼠仔鼠耳蜗螺旋神经节雪旺细胞的方法.所得耳蜗雪旺细胞活力强、纯度高,可以用于耳蜗雪旺细胞与螺旋神经节轴突的生长和再生等相关研究.

  •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致病蛋白的挖掘

    作者:崔丹;闫玉清;李琬;陈丽娜;李为国;太京燮;张良才;宿滨;李心玲

    目的:鉴定疾病蛋白对深入理解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致病机制至关重要.可以采用计算生物学的方法,在ARVC疾病相关网络中挖掘新的潜在的致病蛋白.方法:本文整合HPRD和BioGRID的蛋白质互作数据,获得了较为全面且真实可靠的蛋白质互作数据;通过结合文本挖掘和统计学检验筛选出ARVC种子蛋白,应用近邻居扩增的方法,构建ARVC蛋白质互作网络(PPIN),并采用PRINCESS法则对网络中每对互作蛋白加权;后,基于ARVC关联得分策略对网络中的每个蛋白质打分并排秩.结果:分析发现排秩前50的候选蛋白大都与ARVC关系密切,如PRKCA,CDH1,SMAD4,SMAD2,CDH5,CTNNA1,DSC1等在调节心肌收缩、细胞程序性死亡、心脏的发育过程及维持桥粒的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结论:我们提出的方法为鉴定与ARVC致病机制相关的新致病蛋白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大鼠胚胎发育期NBC1在胰腺的表达与定位

    作者:曹丽华;刘莉洁;程梅;德伟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载体(NBC1)在大鼠胰腺胚胎发育期不同阶段核酸、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在腺泡和β细胞的定位表达.方法: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芯片对孕125d (E12.5)、E15.5、E18.5、新生和成年胰腺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验证了NBC1核酸和蛋白在E15.5、E18.5、新生和成年时期胰腺中的表达情况,用Double fluores-cence immunohistochemistry分析了NBC1在E18.5、新生和成年时期胰腺腺泡和β细胞的定位表达.结果:在大鼠胰腺胚胎发育过程中,NBC1核酸、蛋白在E18.5时特异高表达,新生下降直至成年低;在腺泡基底侧膜和β细胞膜有强烈的阳性信号,且在成年胰腺中8细胞膜阳性信号较腺泡基底侧膜强.NBC1的表达变化与其功能近似基因的表达趋势相反,而与其协同发挥作用的基因及胰腺特异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结论:NBC1在胰腺发育过程中不仅与结构形成而且与功能发挥相关.

  • 靶向survivin的siRNA联合5-FU转染抑制肝细胞株HepG2增殖的研究

    作者:冯晶晶;雷炜;姚如永;赵园园;阎超

    目的:研究靶向survivin的(小分子干扰RNA )siRNA和(氟尿嘧啶)5-FU联用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5-FU处理组、siRNA转染组、5-FU+siRNA转染组.转染采用脂质体法.RT-PCR法检测HepG2细胞survivin mRNA转录水平;MTT法检测靶向survivin的siRNA和5-FU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5-FU处理组survivin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siRNA转染组、5-FU+siRNA转染组survivin mRNA表达明显下降(F=280.326,q=4.72~7.34,P<0.05).5 -FU+siRNA转染组增殖抑制率为51.58%±1.35%,与其它各组相比抑制率明显增高(F=280.326,q=5.27~9.84,P<0.05).5-FU+siRNA组与其它各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F=13568.68,q=110.47~327.16,P<0.01).结论:将靶向survivin的siRNA和5-FU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并协同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共同发挥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关键词: siRNA survivin 肝癌 5-FU
  • 肿瘤病毒的发现历程及在肿瘤发生机制中的研究意义

    作者:彭学勤;甘润良

    1911年Peyton Rous发现禽肉瘤病毒,从而建立了肿瘤病毒学这一学科领域.20世纪30年代,Richard发现哺乳动物肿瘤病毒,60年代发现第一个人类肿瘤病毒-EB病毒,随后相继鉴定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乳头状瘤病毒(HPV).肿瘤病毒的深入研究带动了癌基因概念的确立和抑癌基因功能的发现,促进癌症疫苗的研究,后者可以抑制病毒的传染性并降低肿瘤的发病率.20世纪80-90年代发现了人T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HTLV-1),丙型肝炎病毒(HVC)及卡波西肉瘤病毒(KSHV).目前已知6种病毒( EBV、HBV、HPV、HTLV-1、HCV、KSHV)引起世界范围10%-15%的癌症,因此,病毒不仅是许多人类癌症的病原体,还可以作为揭示人类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工具.

  • 基于蛋白质序列的泛素化位点预测研究进展

    作者:何冰;宋晓峰

    泛素化是目前广受关注的一种翻译后修饰过程,对蛋白质降解、DNA修复等多种细胞过程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外蛋白质泛素化位点预测的研究,分析了预测泛素化位点的特征属性,总结了对这些特征进行优化的特征选择方法,并对预测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器学习分类器进行了概述.

  • GABA能系统与失眠

    作者:刘晶;李峰;宋月晗;刘燕;马捷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众多研究表明,GABA能系统功能异常与失眠以及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关系密切.焦虑,抑郁等神经心理异常可能是引发失眠的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GABA能系统与失眠及情感障碍关系,为治疗失眠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GABA 失眠 情感障碍
  • 前体蛋白转化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弗林蛋白酶

    作者:韩明;杨允;林宏宇;黄艺娜

    弗林蛋白酶(Furin)是前体蛋白转化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细胞系中.Furin经过两次自剪切去掉前肽后具有生理活性,能够识别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并在TGN中对多种前体蛋白进行加工.Furin的作用底物不仅包括神经肽和肽类激素,还包括许多生长因子、受体、血浆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细菌外毒素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细胞凋亡抑制蛋白cIAP与卵巢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晨星;刘忠宇;赵恩锋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占第三位,而死亡率却高居首位.目前对于晚期卵巢癌(Ⅲ或Ⅳ期)多倾向于用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周期性化疗的治疗方法.但是,尽管多数患者在初对化疗药物较敏感,但仍有60 %~80%终死于卵巢癌,这些患者大部分都对化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在更换新的化疗方案初期是有效的,但终仍会耐药.近年来,有关细胞凋亡抑制蛋白(cIAP,cellular 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s)在卵巢癌复发耐药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证实,cIAP在耐药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并与多种因子共同参与形成了上皮性卵巢癌的耐药机制,抑制了化疗药物引起的肿瘤细胞的凋亡.这些发现为攻克卵巢癌的耐药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卵巢癌化疗药物的应用指出了新的方向.

  • mi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胡晓薇;吴瑾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提出的关于基研研究与临床密切结合的新概念,强调实现基础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临床实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先进而有效的方法.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microRNA (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约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它的发现揭示了一种新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为胃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miRNA能够通过与靶基因特异性的结合使其降解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对靶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现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都密切相关,此文从转化医学角度综述了miRNA在胃癌中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侵袭、转移、放化疗敏感性等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胃癌 miRNA 转化医学
  • 中分子尿毒症毒素及其清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旭;张东亮;刘文虎

    尿毒症毒素是一大组体内代谢的产物,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体液中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尿毒症毒素代谢紊乱或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的分子量在500D-5000D之间.此类物质蓄积可促进尿毒症性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等.研究发现,通过高通量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等方法增加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的清除,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获益.

  • 四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崔军军;刘文陆;傅磊

    目的: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合成四氮唑类化合物,寻找温和的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四氮唑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以期发现抑菌活性化合物并初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方法:以氰基类化合物和叠氮钠为原料,溴化锌为催化剂,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合成一类四氮唑结构化合物并研究其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利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对合成的四氮唑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利用所得到的优化点击化学反应条件合成了11个四氮唑类化合物,并发现化合物2h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结论:优化后的点击化学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方便,产率较高.抑菌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为后续的四氮唑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userelin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吕睿;谢云;杨灵红;于烽;陈五岭

    目的:研究Buserelin原料药的性质在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该原料药的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及有效期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XIXC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及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强光照射、高温(60℃、40℃)、高湿(RH92.5%±5%、RH75 %±5%)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40℃±2℃、RH75%±5%;25℃±2℃、RH60%±10%);按Buserelin原料药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及相关的检验方法对产品在试验条件下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强光照射、高温、高湿等影响因素对Buserelin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故应密封、于干燥、阴凉处保存.在加速试验中,Buserelin原料药的各项质量指标发生了小的变化,但均在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结论:强光照射、高温、高湿等影响因素对Buserelin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应在阴凉干燥处避光密封保存和运输.加速试验结果证明:在此条件下,它的各项质量指标变化均在质量标准范围内,符合Buserelin原料药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故将其保质期暂定为两年.

  • 正交试验优化梓醇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作者:张秀丽;于德红;刘德胜;张静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地黄中梓醇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以地黄粗提液中梓醇含量为指标,HPLC为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选取乙醇浓度(A)、料液比(B)、提取时间(C)和提取次数(D)4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实验,确定了佳提取工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4,微波提取3次,每次3min为梓醇的佳提取工艺.结论:微波辅助提取地黄中梓醇效率高,提取完全,方法可行.

  • 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徐芳;刘颖;刘巍;王蔚琛;胡业佳;蔡虹静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是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采用的两种新型教学方法.但二者从教学论方面来看,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教学目的上都存在着差别.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和临床各学科间的桥梁学科,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引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符合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观念上更易于被医学生所接受,因而适应对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 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乔晓红;谢晓恬;石苇;唐晋清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粒系或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M-CSF)对接受免疫抑制治疗(IST)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相关检索词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及CBM数据库,检索 时间1990年1月~2011年12月.纳入G-CSF或GM-CSF治疗SAA的随机对照研究.用Review Manager4.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共466例SA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IST疗效:G-CSF/GM-CSF组与对照组的SAA患者对比,近远期疗效与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总体生存率[OR=1.15,95%CI(0.73,1.82),P=.54]、完全缓解率[OR=1.20,95%CI(0.71,2.02),P=0.50]、早期总体有效率[OR=1.61,95%CI(0.85,3.03),P=0.14]、远期总体有效率[OR=1.17,95%CI(0.78,1.74),P=0.45];②IST相关感染:IST治疗早期感染发生率、严重感染发生率、感染相关死亡率方面均未优于对照组;③G-CSF/GM-CSF 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OR=0.57,95%CI(0.35,0.93),P=0.02];④G-CSF/GM-CSF组远期随访发生克隆性病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恶性肿瘤( MDS/AML)发生率[OR=0.90,95%CI(0.41,1.99),P=0.79]、PNH发生率[OR=1.48.95%CI(0.65,3.33),P=0.35].结论:G-CSF/GM-CSF应用于接受IST治疗的SAA患者,尚不能证明具有提高总体生存率、完全缓解率、总体有效率、减少感染和感染相关死亡率等优势.虽然有可能降低复发率,也不增加远期克隆性病变发生率,但还需要更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更为长期的随访研究.

  • 生物芯片技术专利计量研究

    作者:李永嘉;傅俊英;程如烟

    生物芯片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是现代生物学技术与计算机等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基因、蛋白质等生命领域研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Derwent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生物芯片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从多个专利计量指标入手,分析生物芯片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通过计量研究发现生物芯片技术领域自21世纪以来发展迅猛,发达国家占据主动,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

  • 180例自杀死亡者自杀方式及其自杀环境的法医学回顾性研究

    作者:陈军;王润;杨汝鹏;何瑞;俞健梅;李桢;尹建华;金涛;王旭;马卫民;普卫东

    目的:调查自杀死亡者对自杀方式和自杀环境的选择是否因性别、年龄和社会经济阶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方法:运用自编调查表,调查了昆明市公安局及其四个分区(五华区、西山区、盘龙区、官渡区)公安局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备案登记的180例自杀案例,将这些案例分为三组:性别组、年龄组和社会经济阶层组,分组后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和不同社会经济阶层对自杀方式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对自杀方式的选择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对自杀环境的选择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社会经济阶层对自杀环境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杀事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虽然它的发生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不同的自杀人群对自杀方式和自杀环境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法医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自杀死亡事件的鉴定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