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艾塞那肽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曹卫娟;李青;周国艳;李桂彩;彭耀金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艾塞那肽在口服降糖药物和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既往使用的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行、开放平分成治疗组(BIAsp30+艾塞那肽治疗,早餐和晚餐前注射BIAsp30和艾塞那肽注射液)和对照组(睡前1次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两组均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8点血糖谱;比较两组日胰岛素用量、BMI、HbA1c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8周、16周后,两组8个点血糖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16周后,治疗组早餐前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午餐前和午餐后2小时血糖值分别与对照组的血糖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晚餐前和晚餐后2小时血糖、睡觉前血糖(晚上10点)和凌晨3点血糖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6周后,每天胰岛素类似物用量、BM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A1c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A1c与对照组治疗后HbA1c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事件次数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Asp30联合艾塞那肽可显著改善基础胰岛素联合OAD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效控制血糖,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非药物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作者:邵庆亮;赵霞霞;姜伟;吕莹;王志慧;姚笠

    目的:将非药物性干预措施与传统药物方法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出生的喂养不耐受极低出生体重儿11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MED)55例、非药物治疗组(NON-MED)55例.药物治疗组采用红霉素;非药物治疗组采用腹部按摩法与非营养性吸吮.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MED组腹胀消失天数(4.4±0.5)、呕吐天数(2.2±0.5)、每日呕吐次数(3.5±0.8)、胃潴留量占每日喂养量(18.3±0.8)、达全肠道喂养天数(8.2±0.7);NON-MED组腹胀消失天数(3.7±0.1)、呕吐天数(1.9±0.6)、每日呕吐次数(2.8±0.1)、胃潴留量占每日喂养量(12.6± 0.4)、达全肠道喂养天数(6.1± 0.3).各项治疗指标的对比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治疗有效率76.4%; NON-MED组治疗有效率83.6%.结论: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

  • 拉米夫定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文倩;杨晓筠;仲英娜;热比亚;玛依拉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辅助治疗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相关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HBV-DNA定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恶心、腹胀、乏力、肝区不适与肝功能损害,观察组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加用拉米夫定不仅可显著抑制患者肝功能的损害,且安全性性更高.

  •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案探讨

    作者:杨忠路;王辉山;吴海波;周姝;郭晓东

    目的:探讨适用于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为心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3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选病例分为二尖瓣成形术组和二尖瓣置换术组.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直径(LVEDD)、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返流面积.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为96.7%.30例成功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8.8%.二尖瓣成形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二尖瓣置换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左心房内径变小,左室舒张末直径和收缩末直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升高,二尖瓣反流面积缩少,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理特点选择佳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全昕;牛越;刘瑞峰;孙明丽;郭晓东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8例CH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干扰素,观察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和AST分别为(70.24±7.94)和(79.45±9.72),HA、PCⅢ、CⅣ和LN分别为(76.87±10.32)、(79.45± 9.72)、(79.76±8.00)和(118.41±16.97),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吴仕和;张炎;黄云;杨晓东;郭晓东;王育红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处理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微创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67.82± 9.57) min,术中出血量为(296.48± 33.24) 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1.12± 1.33)d,下床活动时间为(6.05± 1.85)d,住院时间为(8.44± 1.63)d,复发率为10.81%,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8.16± 8.94) min,术中出血量为(482.32± 24.21) 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8.18±1.09)d,下床活动时间为(8.47±1.23)d,住院时间为(11.28±1.91)d,复发率为19.44%,并发症发生率为30.55%;腹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血管活性物质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章洪英;朱立群;戴颖楠;李元十;韩颖;陈叶萍;富路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Ⅱ,U-Ⅱ)、内皮素(Endocilin,ET)、肾上腺素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正常人和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所有患者既往未服用过降压药物)患者血浆中尾加压素、内皮素、肾上腺素质素的血浆含量.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中U-Ⅱ、ET及ADM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275±1.257 pmol/L vs 1.802± 0.639 pmol/L,P<0.01),(65.884± 10.882 vs 51.831±6.488 pmol/L),(38.467± 10.496 vs21.319±5.646 pmol/L).患者血浆中U-Ⅱ水平与收缩压(r=0.371,P<0.01)及舒张压(r=0.262,P<0.01)水平呈正相关.血浆中U-Ⅱ水平与E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ET=0.08,P>0.05),血浆中U-Ⅱ水平与ADM水平正相关(rADM=0.253,P<0.05).结论: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共同参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U-Ⅱ、ET及ADM的含量变化可能作为高血压严重程度的指标.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

    作者:裴力刚;李晓宏;谢峻;余洪松;徐伟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对常用的营养检测指标进行评估.方法:对48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营养状况的评估,并进行分组(营养正常组28例,营养不良组20例),同时对营养不良的常用检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1.7%,除运铁蛋白外,体重、中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肌酐/身高指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肌酐/身高指数、中上臂肌围、TSF、白蛋白及TLC五项指标在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营养评估时具重要的参考意义,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50%.

  • 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范公忍;李俊峡;姚璐;康蒙;曹建彪

    目的:探讨血清cTn Ⅰ、CK-MB、MYO及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ACS患者7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2例,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实验对照组;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cTn Ⅰ、CK-MB、MYO及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并分析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ACS组血清cTn Ⅰ、CK-MB、MYO及BNP水平分别为(9.27±7.25)μg/L、(239.50±213.27)ng/ml、(37.06± 21.60)ng/ml、(632.11± 293.20)pg/ml;AS组分别为(1.32± 0.57)μg/L、(63.34± 31.02)ng/ml、(19.48± 8.04)ng/ml、(125.20±6.57)pg/ml;对照组为(0.17± 0.06) μg/L、(30.02± 15.23)ng/ml、(14.06± 3.19)ng/ml、(47.52±21.30)pg/ml;ACS组患者血清cTn Ⅰ、CK-MB、MYO及BNP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SA组和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 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 0.025),高于BNP曲线下面积(0.823± 0.031)(P=0.037);4项指标联合检测ACS患者的敏感度(92.3%),高于单项检测86.0%(P<0.05).结论:检测血清cTn Ⅰ、CK-MB、MYO及BNP对于判定心肌缺血和损伤程度有重要价值,各项指标之间有互补作用,联合检测可为ACS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尿道等离子电切和弹道超声碎石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超;钱叶勇;柏宏伟;常京元;韩孟霞

    目的:探讨尿道等离子电切和弹道超声碎石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4例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患者,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IPSS评分、QOL、PVR、Qmax.结果:8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出血量(118.94±11.57)mL;平均手术时间(74.19± 5.68) min;平均导尿管拔除(7.38± 1.17)d;住院时间(18.65± 2.41)d.术后3个月,患者IPSS评分、QOL、PVR、Qmax分别为(7.18±1.40)分、(1.54±0.32)、(19.01±4.26)mL和(23.06± 4.19) mL/s,术前分别为(23.61± 3.24)分、(4.44± 0.81)、(108.52±9.37) mL和(5.82± 0.74)mL/s,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等离子电切和弹道超声碎石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安全、有效、手术彻底且术后恢复快.

  • 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

    作者:由军;许小红;范慧子;毛春梅;车艺兰;张志程;刘丽晓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成研究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退热、止咳、平喘与化痰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中预防下唇麻木和舌麻木的方法探讨

    作者:王玉凤;薛昌敖;刘炜;罗宁;张建华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导致下唇和舌麻木的有关因素.方法:按照三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组.第一种分组:以不同年龄段分成两组.第二种分组:以下颌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分成三组.第三种分组:以不同拔牙方法分为三组.结果:1.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引起下唇麻木和舌麻木与年龄无明显关系.2.460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出现下唇麻木31例(占6.74%),其中第二组和第三组占26例(占5.65%),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与第三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舌神经损伤17例(占3.70%),其中第二组和第三组占14例(占3.04%),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与第三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口腔全景片显示的66例下颌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重叠中,CBCT显示根尖多位于下颌神经管舌侧,而跨于下颌神经管少见.4.拔牙方法越复杂,引起下唇和舌麻木的几率就越大.结论:本组病例的方法评估对拟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安全指导拔牙以降低下唇和舌麻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神经传导测定技术对腕管综合征病情评估的价值

    作者:徐士军;李智琳;杨建国;孙玉会;董晓柳;袁苑

    目的:近年来腕管综合征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其慢性、隐匿性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发现时往往已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探讨腕管综合征的神经传导测定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旨在为患者腕管综合征早期发现和后续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24例确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无大鱼际肌萎缩者有64例,并选取平均年龄相近的6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A);有大鱼际肌畏缩者60例,并选取平均年龄相近的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B).A、B组均经行神经电图检查,握力测定和两点辨别觉测定,分析神经传导速度改变与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程度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传导改变:在A组患者神经传导改变中,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MCV和SCV)轻度下降,运动和感觉电位波幅(CMAP和SNAP)轻度下降,潜伏期(ML)轻度延长;在B组患者神经传导中,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MCV和SCV)明显下降,运动和感觉电位波幅(CMAP和SNAP)明显下降,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腕管综合征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电图表现,因此神经电图对神经传导的测定结果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情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百乐眠胶囊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夜尿症

    作者:胡志元;孙秀艳;孙博;王辉;宋燕;刘德忠;张晓毅

    目的:观察百乐眠胶囊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夜尿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采用α-受体阻滞剂单药治疗,夜尿仍大于等于2次的患者20例,在继续服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乐眠胶囊,每日2次,每次4粒.加用百乐眠胶囊前和用药1个月后,分别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oL),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袁(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进行评估.结果:加用百乐眠胶囊1月后,IPSS评分表中夜尿评分从2.88降至2.41 (P=0.03),OABSS评分表总分从6.31降至5.38(P=0.03),夜尿评分从2.63降至2.13(P=0.01),QoL评分无显著变化.结论:百乐眠胶囊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夜尿症有较好的疗效.

  • 广东湛江地区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检测及临床治疗

    作者:彭家银;陈勇伟;陈晓君;李尧章;王坚

    目的:对广东湛江地区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湛江市两间大三甲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间共308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学和药敏试验.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采用K-B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308例前列腺液标本中,共17例(17/308,5.52%)分离出致病菌.这些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共13株(13/17,76.47%),其中溶血葡萄球菌检测出6株(6/13,46.15%),全部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4例(4/17,23.53%),包括大肠埃希菌2株(其中一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粘膜炎莫拉氏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亚种1株.结论:绝大多数前列腺炎患者属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症,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致病菌感染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对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是临床合理用药、制定佳治疗方案的基础.

  • 骨涎蛋白在大鼠磨牙第三期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谢晓华;赵芳;王丽杰;刘培红;王海侠;马肃;王秀梅

    目的:观察大鼠牙髓修复第三期牙本质形成过程中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0只,建立实验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第三期牙本质中骨涎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盖髓2周后,在盖髓处下方有第三期牙本质形成.与原发性牙本质(PD)相比,第三期牙本质小管数目少且形态不规则.BSP在原发性牙本质中没有表达,但在盖髓下方和髓角下第三期牙本质中都有表达.结论:BSP可能通过参与羟基磷灰石(HA)的形成以及调节新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向新形成的牙本质基质的粘附来参与早期的第三期牙本质的生成.

  • 改进茎环引物RT-PCR法实时定量检测microRNA

    作者:薛慧慧;马骁骁;朱长保;晁天柱;肖君华;周宇荀

    目的:为检测不同组织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量,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改进的qRT-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技术.方法:采用具有高特异性的茎环引物逆转录,结合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技术,建立了以延伸茎环引物RT-PCR为基础的实时定量检测microRNA的方法.结果:本研究建立的microRNA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熔解曲线的单一峰型和电泳检测到的单一条带都证明了扩增的特异性.对标准品的检测跨越了7个数量级的浓度范围,低拷贝数为103,效率高达98%.结论:利用该技术检测了120个组织样本,说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高效的获取不同组织中miRNA的表达量,为进一步探讨miRNA对性发育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 新型N-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殷昌青;詹晓平;兰岚;覃维曦;刘增路;毛振民

    目的:研究37个新型N-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探讨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方法:运用MTT法来测试37个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和1种正常细胞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化合物3f活性高,其对MGC80-3的IC50值为61.29 μM.同时成功地总结了新型N-取代吡咯化合物的构效关系:(1)对于吡咯母核的3位,取代苯环上对位氯取代和对位叔丁基取代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差不多,并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对于吡咯母核的4位,取代基团的电子云密度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也没有明显的规律.(3)对于吡咯母核的1位,当3位为对叔丁基苯基取代时,其整体活性顺序为:(苄基,溴乙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乙烯基;当3位为对氯苯基取代时,其整体活性顺序为:(乙烯基,苄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结论:为了得到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吡咯母核的1号位置上应该接入苄基等大空间位阻基团、容易形成氢键的基团或者不接入任何取代基,从而为吡咯美化合物的进一步结构修饰以开发更高活性的抗肿瘤化合物提供指导.

  • 丹参酮ⅡA调节microRNA-1保护缺氧心肌细胞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雪连;关会林;王璐;郭瑞;赵丹丹;郭振丰;张佳琳;单宏丽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 A(TanshinoneⅡA)通过调节microRNA-1抗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模型.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TUNEL、流式细胞术测心肌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检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对缺氧心肌细胞及过表达miR-1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丹参酮ⅡA增加了缺氧心肌细胞的存活率(P<0.05),同时给予丹参酮ⅡA和miR-1组与单独miR-1损伤组相比较,存活率也明显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TUNEL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丹参酮ⅡA可以明显降低由缺氧导致的细胞凋亡率(P<0.05).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内[Ca2+]i显著升高1322.72±5.16(vs正常对照组,P<0.05),丹参酮ⅡA则有效抑制由缺氧引起过高的[Ca2+]i.miR-1诱导的细胞内[Ca2+]i升高至1349.33±62.63,约为正常对照组的1.96倍,而丹参酮ⅡA则有效抑制胞内过高的[Ca2+]i,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是通过抑制胞内miR-1的表达,参与对钙离子浓度的调控,发挥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野黄芩苷含量

    作者:黎奔;麦葭沂;钟玲;廖康生;刘博;郭建文

    目的:建立LC-MS/MS的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野黄芩苷,研究灯盏生脉胶囊中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以噻氯匹定为内标,血浆样品经1%甲酸乙腈沉淀蛋白处理后,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的野黄芩苷浓度.结果:野黄芩苷线性范围为1.31~670.00 ng· mL1(γ>0.999),低定量浓度为1.31 ng·mL-1,回收率、日内、日间考察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实验结果显示,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出现多峰现象.结论:建立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大鼠血浆中野黄芩苷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 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残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

    作者:马艳艳;刘颖;张璟卓;王健琳;范秋阳;邱天爽

    目的:探讨兔肝脏VX2肿瘤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残余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方法:超声引导下将VX2肿瘤组织块接种于23只新西兰大白兔肝脏中,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n=3),不行RFA治疗;余20只为实验组行RFA治疗,在超声引导下射频针插入肿瘤偏心位置,展开电极致损毁范围大为肿瘤总体积的2/3,人为造成残存肿瘤组织.根据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点分为4组:0小时组(B组,n=5)、术后1周组(C组,n=5)、术后2周组(D组,n=5)、术后4周组(E组,n=5),行超声检查结束后处死大白兔,取肿瘤组织采取免疫组化法观察残存肿瘤组织中及未治疗肿瘤组中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RFA术后0小时、1周、2周、4周残存肿瘤组织中MMP-9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RFA治疗后残存肿瘤细胞中MMP-9水平表达减低.

  • 新城疫病毒(NDV)D90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作者:张春晓;袁杰;叶珑伟;李天侠;宋纯

    目的:证明NDV D90是否具有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90对细胞微管和微丝形态的改变;Transwell法检测D90对HN-6细胞迁移和侵袭率的抑制作用;蛋白印迹法检测D90对于SP1、RECK、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明胶酶谱法用于检测MMP-2和MMP-9活性的改变.结果:实验结果表明,D90通过改变细胞的微管和微丝形态来抑制细胞的能动性;D90具有抑制HN-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功能.同时,D90通过下调SP1和上调RECK的表达来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和活性.结论:NDV Dg0能够有效地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系HN-6的迁移和侵袭,为一种新的抗肿瘤制剂提供了临床试验基础.

  • 丹皮酚对TNF-α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高菊荣;张春光;晁洋;宋扬;王慧媛

    目的:研究丹皮酚(Paeonol,Pae)对TNF-α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50 ng/mL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诱导刺激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后分别加入浓度为0、50、100、200 mmol/L的Pae孵育培养2、4、6天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黏附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TNF-α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ICAM-1和V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可显著降低TNF-α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ICAM-1和V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且随Pae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少.当Pae浓度达到100 mmol/L,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效果达到稳定程度(P>0.05),当Pae浓度达到200 mmol/L时,ICAM-1和VCAM-1 mRNA抑制效果达到诱导前的水平(P>0.05).诱导时间的长短对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抑制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丹皮酚可显著降低TNF-α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水平.

  • DDR2基因缺失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隋珂;丁寅;卜歆;赵虎;季海宁;苏金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再生工程中重要的种子细胞,它对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是是由细胞外因子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DDR2(DiscoidinDomain Receptor2)作为Ⅰ型胶原的特异性受体在成骨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对于其在BMSCs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的所起到的作用还鲜有研究,对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分离、培养并鉴定比较DDR2基因缺失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的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型的全骨髓贴壁细胞分离方法分离培养两种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并利用诱导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结果:分离培养的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一致,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强,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物CD29,Sca-1均表达阳性,CD105,CD45表达为阴性,分离得到的两种细胞均有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但可以明显观察到DDR2基因缺失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减弱.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于DDR2基因缺失小鼠B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初步探索DDR2基因缺失在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高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奠定理论基础.经实验证明,DDR2基因缺失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仍具备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但其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能力明显减弱,说明DDR2基因缺失对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 FXR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及其对神经节苷脂浓度的影响

    作者:马云;王昌博;李斌元;秦凌雪;付亮;董晓;何淑雅

    目的:构建脆性X相关基因1(FXR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对神经节苷脂(GM1)浓度的影响.方法:以pYESTrp3-FXR1为模板,利用PCR扩增FXR1基因,PCR产物经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获得的阳性克隆进一步酶切及测序鉴定;将构建成功的pcDNA3.1 (-)-FXR1转染SH-SY5Y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XR1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M1的浓度.结果:PCR扩增产物为1.9 Kb的片段,与FXR1基因大小相符,阳性克隆经双酶切后获得两条分别为5.4 Kb和1.9 Kb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序列相同.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cDNA3.1 (-)-FXR1转染SH-SY5Y细胞后,细胞中FXR1的表达增加,同时有效提高了细胞内GM1的浓度(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FXR1,FXR1的表达增加可以提高SH-SY5Y细胞中的GM1浓度,这些为后续深入研究FXR1基因在神经组织发育中的调控功能及其在脆性X综合征(FXS)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液法电纺纤维膜的体外研究

    作者:卢映蓉;牟颖;李丽云;蔡婷;吴飞

    目的:研究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乳液法电纺纤维膜的亲水性能、外观形态和机械性能,纤维膜中VEGF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动力学,为评价其能否应用于血管再生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VEGF水溶液通过W/O乳液法制备成缓释VEGF的生物可降解的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静电纺丝纤维膜,对该纤维膜的接触角、外观形态、机械性能进行表征,Elisa法测定该纤维膜的体外14天的释放行为,分别观察纤维膜释放0天、7天、14天后的电镜图.结果:加入VEGF后,纤维膜的接触角由140.0°减小到136.1°,亲水性增强,具有类似细胞外基质(ECMs)网状结构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纤维膜第1天的突释不超过载药量的50%,电镜图下显示纤维膜释放1周时纤维发生断裂.结论:通过乳液法制备的担载VEGF的电纺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能够持续缓释VEGF,可作为血管再生的组织工程支架进行深入研究.

  • MMP-16与骨巨细胞瘤临床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喻盛杰;倪海菜;卜欣欣;田田;石仁华

    目的:研究复发与未复发骨细胞瘤细胞中MMP-16的变化,初步探索MMP-16与骨巨细胞瘤复发之间的联系,进而讨论MMP-16对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中复发和未复发共5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切除的骨巨细胞瘤组织进行标本采集.首先应用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直观观察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MP-16的表达情况,再运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MP-16 mRNA的表达情况,后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MMP-16的含量.从形态、基因表达和蛋白三个方面全面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MP-16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复发组中MMP-16的表达要明显高于未复发组;real-timePCR结果显示复发组中的MMP-16 mRNA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未复发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复发组中MMP-16蛋白的表达量要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MMP-16与骨巨细胞瘤存在密切联系,MMP-16的表达增强是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的重要标志,通过对MMP-16的测定对骨巨细胞瘤的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PCR在HBV核酸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张佳瑞;巩丽;朱少君;韩秀娟;姚丽;王姝妹;张伟;李艳红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定量分析系统,通过检测HBV携带者血清中的HBVX区DNA,fRNA和trRNA拷贝数,为提高隐匿性感染期低复制状态HBV检测效果提供可能.方法:从血清中提取HBV DNA和RNA,对Core区、X区DNA进行PCR扩增,使用半巢式PCR法对fRNA 、trRNA在同一离心管中进行反转录并扩增,选取大小相近的质粒作为竞争模板对其进行定量.并对拉米夫定干预治疗14周前后的患者血清中HBV XDNA、Core DNA、fRNA和trRNA拷贝数进行检测与比较.所有检测结果均通过southern杂交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针对DNA的定量分析系统及针对RNA的RT-PCR定量分析系统,并且阐明了阿米夫定治疗前后HBV DNA和X区RNA结构和数量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DNA和RNA的拷贝数均下降.Core DNA下降显著,为103-104倍,而XDNA拷贝数下降102倍.而fRNA和trRNA仅有小幅下降,为10倍左右.结论:可以通过竞争性PCR方法对血清中HBV DNA和RNA进行定量检测,以期为HBV病毒的诊断提供更充足依据.

  • 229例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两种长期培养方法比较

    作者:刘海波;王慧慧;郑育红;王鼎;孙筱放

    目的:探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自然流产病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两种长期培养方法的差别.方法:选择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229例,在无菌条件下,从宫腔内取出绒毛,同时或单独经胰酶消化法与切碎贴壁法进行细胞培养,传代之后常规进行G显带,在显微镜下做核型分析.结果:229例流产胎儿绒毛,培养成功206例,成功率为89.96%.异常核型105例,异常率为50.97%,数目异常者101例,占异常核型的96.19%,以16三体为多见.胰酶消化法的培养成功率及收获时间都显著优于直接贴壁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流产查因具有实用价值.胰酶消化法较切碎贴壁法对流产绒毛长期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更具实用性.

  • 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昆明小鼠肠道感染模型的建立

    作者:姚营;李晓宇;徐永平;金礼吉;宗颖;王妮;王林会

    目的: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昆明小鼠肠道感染模型.方法:先用5 mg/mL链霉素预处理2d,提高小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敏感性,然后正常饲养1d,攻毒前禁水禁食4h,再分别以不同剂量灌胃攻毒2次,间隔24 h.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并通过组织病理切片、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小鼠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肠道淋巴细胞增殖状况.结果:攻毒后昆明小鼠会出现昏睡、食欲不振、寒颤,甚至死亡的现象,解剖后发现小鼠肠道充血膨胀.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肠粘膜受损,小肠绒毛肿胀,排列杂乱,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显示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化,嵴和膜发生融合消失,粗面内质网发生扩张;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显示肠道感染后,淋巴结肿大,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结论:该模型对探索鼠伤寒沙门氏菌引发肠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免疫等方面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特异性卵黄抗体被动免疫保护效果的后续评价奠定基础.

  • 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及CT的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常燃;纪凤颖;张琳焓;林祥腾;赵雪珂;许英浩;赵旭

    自发性颅内出血是卒中中严重但却缺乏治疗方案的类型,其预测及预后均取决于血肿的体积及血肿扩张的范围,降压治疗对于限制血肿增长及改善临床结果是可信的.影响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因此对于继续出血的预测很重要,临床通过观察各个临床指征及相关检查结果帮助诊断.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检查的诊断作用日益提高,CT三维重建技术已显示其诊断的优越性.及早预防脑出血、控制继续出血极为必要,目前的治疗方案致力于解决继续出血以改善预后,而在治疗脑出血后应长期、规律地抗高血压治疗,防止再出血,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本文从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发生机制、相关分子信号、CT三维重建在颅内血肿的应用及预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 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柏春;徐学敏;冀晋杰;麻瑞晨;姚立农

    单肺通气技术广泛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处理,低氧血症是其主要并发症.低氧血症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尽可能地预测,预防和处理低氧血症非常重要.术前肺功能、哪侧手术、肺血流灌注是其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使用合理的通气方式,麻醉方法及药物会降低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发生.本文综合分析了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预防进展,以期减少其发生率.

  •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现状

    作者:马海燕;刘红玲;傅少颖;孙冰;张春梅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又称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囊袋的大小,囊口的连续性,血房水屏障破坏释放的炎症介质,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晶状体皮质的多少,以及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材质等.研究者对手术方式的改进及人工晶体材料设计进行研究,以降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但它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没有解决的难题.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目前治疗PCO常用的有效方法,但仍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并且治疗费用较高.研究者进一步改进手术技术,人工晶体材料设计和在使用药物治疗方面,选择即安全有效和较少的费用消除PCO.

  •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袁晓静;沈丕安;戴琪萍;裘敏蕾;陈永强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造成尿酸盐结晶沉淀在皮下组织、关节周围、骨骼及尿路而引发的病变.发作时以足拇趾及踝关节红、肿、热、痛多见,呈间歇性反复发作.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性关节炎患病率有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高.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病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并不能改变其病理性质,且毒副作用较大、效果不持续,临床多以排尿酸药、糖皮质激素及秋水仙碱等一些口服药物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了较大的进展,临床上取得令人乐观的成果.本文着重从中药内治及中医外治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 MicroRNA-126(miR-126)对血管调节的分子机制

    作者:齐东华;葛红岩;罗鑫;薛大喜;王朝;刘平

    脉管系统的结构,维护及重塑的精确调节对于血管的正常发育,组织损伤的应答和肿瘤的生长都是必不可少的.近,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非编码的RNAs,又叫做microRNAs调节内皮细胞对血管原刺激的应答反应.在体内,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的完整性方面miR-126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信号调节因子.miR-126通过负性调控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发生反应,这些血管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因此,miR-126表达的靶向作用也许对于血管过多或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这些发现也证实了单一miRNA能够调节血管的完整性及血管生成,为调整血管的形态和功能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本文就当前miR-126对血管的调节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应用

    作者:秦雁;李敏;邱权;皮静婷;陈鸿雁

    当今世界,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肿瘤疾病中,化疗可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增强放疗的疗效,是治疗肿瘤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肿瘤多药耐药是影响化疗药物疗效、引起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影响肿瘤患者的治愈效果,降低生存率.如何提高化疗的疗效,延长肿瘤患者的寿命成为医学界的难题.纳米载药系统是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相对于单一药物,纳米载药体现了许多优越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纳米级颗粒更有利于药代动力学,这些纳米载药颗粒通过被动和主动的机制表现出在全身血液循环寿命延长,持续的药物释放动力,使其能更好的在肿瘤细胞中积累而发挥作用,提高化疗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肿瘤多药耐药研究中主要的纳米载体以及它们在逆转多药耐药方面的应用,并展望载药系统的有更多更好的发展趋势.

  • 青年教师如何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阿孜尔古丽·阿布都克日木;阿布都哈巴尔·阿布都克日木;陈锋;王红英;德力夏提·依米提

    青年教师是高等院校未来的主力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大学青年教师在专业技能、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掌握阅读专业书刊能力、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但在教育学、心理学、一般教学方法、学习情况分析等方面不够深入了解,因此需要对大学青年教师进行严格系统性培养,本文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导师制专业技能培训、观摩教学、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青年教师早日进入角色,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 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者:笪宇威;王敏;卢岩;张新卿;贾建平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阶段是培养临床和科研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生和医疗生涯的关键时期.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临床工作能力培养包括临床基本功的培训,基本理论的加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科研能力包括文献阅读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等.这样,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不仅能够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会思考临床工作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想办法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本质区别.因此,研究生阶段是医学生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部队医院文职人员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孙浩;杨美;陈茜;崔慧丹;马艳琴;刘阳;张蓉蓉;郭晓东

    随着部队医疗机构人事编制的调整,军队医院及疗养院为缓解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通过公开考核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专业资格的非现役文职人员.文职人员作为军队疗养院的聘用制人员已成为医护工作的主要力量.因此,完善文职人员的管理工作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文职人员聘用、教育、生活福利待遇及公务事业、社会保险等文职人员管理制度,探讨各项管理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提出适合我院推行的文职人员管理制度,即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建立健全文职人员管理评价体系,提高文职人员献身部队、服务军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