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中P53基因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作者:寇俊杰;贾魁;赵继义;洪小剑;王际鹏;李树云;柯雪莲;赵英玲;张越东

    目的:通过对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的动物模型观察,探讨细胞凋亡在其中的作用,以及p53基因对其进行的调控.方法:采用TUNEL标记技术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心肌细胞中细胞凋亡现象,并采用聚合酶连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法(PCR-SSCP)研究p5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I/R)相比,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NDLIP)凋亡率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NDLIP和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间差别不显著.RIP组p53基因突变率比I/R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NDLIP和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间差别不显著.结论: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野生型p53基因较少,突变型p53基因较多.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突变型p53基因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

  • 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3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荣欣;胡水清;秦俭;孙长怡;曹涛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诊治的36例已排除心源性及食管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胸痛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两次;吗叮林10mg,每日三次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并分别于2周,4周,8周记录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抗反流治疗8周后,30例(83.33%)胸痛完全消失,4例(11.11%)明显缓解,2例(5.56%)无效,总有效率达94.44%.胸痛症状在治疗2周后积分下降不明显,而治疗4周,8周后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胃镜检查结合24小时食管动态ph监测,必要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可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附141例报道)

    作者:梁琼鹤;张新荣;唐文伟;管红梅;徐化凤;邹月芬;蒋维维

    目的:总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经临床证实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例,怀疑或已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者在首次腹平片后,根据病情每6~24小时复查腹平片,动态观察病情发展及转归.结果:小肠胀气扩张72例,部分肠管狭窄变细、形态僵直38例,局部胃肠道见”泡沫征”者12例,肠壁囊样积气者25例,肠壁线样积气者6例,肠壁囊样积气及线样积气者13例,门静脉积气者8例,气腹者21例.结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X线表现为肠管僵直、狭窄;进展期典型X线表现为肠壁积气及门静脉积气.X线检查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酒石酸布托啡诺对全麻诱导期枸橼酸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影响

    作者:万路;贾佳;刘瑶;黄宁;王国年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对全麻诱导期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A Ⅰ-Ⅱ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预注布托啡诺(布托啡诺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5 min后由外周静脉快速注射芬太尼3μg/kg(2s内),观察2min内呛咳反应的发生率,随后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进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并观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布托啡诺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中度呛咳(5%),而对照组有27例(67.5%)出现不同程度的呛咳,其中轻度8例(20.0%),中度15例(37.5%),重度为4例(10.0%).与对照组相比,布托啡诺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结论:全麻诱导前5 min预注射布托啡诺可显著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且可减轻插管反应.

  • Halo-vest辅助下前路手术治疗严重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

    作者:杨成伟;屈涛;王世勇;张军华

    目的:探讨使用halo-vest支具牵引复位并通过前路手术治疗严重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通过对2004年10月至2010年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4例严重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患者中男8例,女6例,术前颈椎后凸Cobb角24-42°,平均34°.术前使用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通过Halo-vest支具牵引复位.纠正颈椎后凸畸形后,采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手术处理包括: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入、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24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者都能通过halo-vest支具牵引恢复基本的颈椎序列,并能很好地耐受手术.术后患者局部疼痛和全身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恢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及伤口并发症,无严重halo-vest支具相关并发症,无结核复发.结论:对于严重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通过halo-vest支具牵引复位,可矫正畸形,恢复颈椎正常生理序列,为后期手术治疗创造条件并降低术中复位可能引起的脊髓损伤风险.Halo-vest辅助下的前路手术是治疗严重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

  • E-cadher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郭世伟;李先鹏;吴义峰;胡先贵

    目的:探讨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二步法检测106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12例正常胰腺组织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表达部分缺失率为53.8 %(57/106),完全缺失率11.3%(12/106),正常组织中的缺失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106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E-cadherin表达完全缺失、部分缺失和完整表达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7个月、19个月和2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切缘情况和E-cadherin表达缺失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切缘情况和E-cadherin表达缺失水平与预后相关.结论:E-cadherin可以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 舒芬太尼复合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佳剂量配伍

    作者:杨娇楠;张云安;叶红;崔敏;李晓红

    目的:观察腹式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镇痛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吗啡时两种药物不同剂量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寻找其佳剂量配伍.方法:选择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Ⅰ-Ⅱ级、年龄20-60岁拟行腹式子宫全切术的病人,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Ⅰ组:舒芬太尼10 μg+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十1%罗哌卡因20 mg; Ⅱ组:舒芬太尼15μg+吗啡1.5 mg+氟哌利多1mg+1%罗哌卡因20 mg; Ⅲ组:舒芬太尼20 μg+吗啡1 rag+氟哌利多1mg+1%罗哌卡因20mg.术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术后24小时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标准.结果:2组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1组(P<0.05),在术后6h,8h,12h,18h,24 h与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在2h,4h,6h的VAS评分低于1组(P<0.05);2组恶心评分与3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其他不良反应三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患者在术后24h内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15μg复合吗啡1.5 mg用于腹式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其他常用剂量配伍,镇痛效果平稳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分析

    作者:黄海芬;游咏;易善清;王红卫;叶青;彭琼;成名强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收集230例脑梗死急性期(1-14天)患者,包括额叶31例,颞叶27例,顶叶26例,枕叶21例,基底节47例,丘脑35例,小脑23例,脑干20例;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1)各病变部位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组及丘脑组认知障碍发生率高,达90%以上,其次为颞叶组,达到80%以上,小脑组及脑干组低,约30%左右.(2)额叶组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颞叶组在命名、延迟回忆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顶叶组及枕叶组MoCA总分分值低于基底节、小脑、脑干组(P<0.05);丘脑组不仅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得分低于顶叶、枕叶、基底节、小脑和脑干组,且其语言及定向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不同.

  •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至2011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韩新鹏;谭湘淑;葛淑华;陈丽展;宋文芳;吴昌归

    目的:对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R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RICU 2008年-2011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2008-2011年RICU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4.15%,每年分离的前3位病原菌均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2)大肠杆菌连续4年ESBLs检出率为100%,四年间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高达95.5%,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较高(>89.6%):(3)RICU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常见,其次为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位于第3位;(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住院时间>15天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R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1)连续4年RICU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ESBLs和MRSA检出率较高,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3)机械通气、住院时间>15天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R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腹腔镜切除与内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炎;郭晓东;吴仕和;刘刚;王育红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切除与内镜联合治疗的7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治疗34例,腹腔镜与肠镜联合治疗41例.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5例患者中有72例手术成功,3例患者因肿瘤位置不佳中转开腹,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平均手术时间(72.8± 12.7)min,出血量5~30mL,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5±0.5)d.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的特点,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海拔高原适应相关肝脏功能与脂代谢变化

    作者:郭丹丹;董矜;郭晓东;刘红鹰;田亚平

    目的:分析高原移居者肝脏功能及血脂水平.方法:选择不同海拔高原移居者(平均10年以上)男性80名,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痛史.按高原会议订立标准分组:低海拔组(<1500米)8例,中海拔组(1500-2500米)9例,高海拔组(2500-4500米)36例,特高海拔及以上组(>4500米)9例,运输组(2700-4600米)18例.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mL,Roche Modular PE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肝脏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高海拔移居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特高海拔及以上移居者(>4500米),直接胆红素升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降低.结论: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了,高原缺氧环境下,肝脏自身功能抗缺氧发生改变或高原饮食受限可引起肝脏功能变化,进而影响脂类代谢,是机体对长期乏氧状态的适应性改变.

  • 脑电双频指数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

    作者:刘畅;张延钧;梁秀清;郑鑫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可行性.方法:择期手术80例,随机均分为2组,A组尼卡地平联合瑞芬太尼组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组对照组.记录麻醉过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控制性降压效果.结果:A组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A组失血明显少于B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

  • 阿司匹林对大鼠心梗后心肌纤维化演进的干预效果

    作者:杨坤;万维;陆薇;郭晓东;李进

    目的:初步探讨阿司匹林对心梗后心肌纤维化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心梗模型,依随机化原则从模型组选出大鼠作为阿司匹林组(1mL/100g/d),其余入选模型组.4周后检测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处死大鼠取出心脏并记录心肌纤维化相关参数.结果:4周后阿司匹林组与模型组相比,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肌纤维化参数均有显著差异(LVSP:t=18.323,P=0.000;LVDP;t=11.516,P=0.000; LVMP:t=10.767,P=0.000;LVD;t=11.736,P=0.000;LVAW:t=8.734,P=0.000),可不同程度改善心肌机械功能,预防和推迟心肌纤维化发生.结论:阿司匹林可一定程度预防和推迟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演变进程.

  • 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赵庆丽;马骥;刘颖;蔡黔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分别检测二甲双胍、阿霉素和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对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和阿霉素分别对MDA-MB-231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应用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应用与单药相比能够明显降低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率,并且促进细胞凋亡.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应用与单药相比能够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值,促进其凋亡,可见两药联用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具有协同性.

  • 利用Site-Finding PCR克隆琼胶酶基因

    作者:刘丹;邢培川;于文功;路新枝

    目的:新型琼胶酶基因的筛选.方法:根据α-琼胶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设计了兼并引物,利用兼并PCR对所筛选到的琼胶酶产生菌株进行筛选,阳性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并构建了进化树.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Site-finding PCR获得目的基因的上下游序列,经过拼接获得全长的目的基因序列,并利用Blast对其进行分析.将目的基因插入pET 24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利用平板水解圈初步鉴定了重组酶的性质,并利用DNS法检测了重组酶发酵上清液的酶活.结果:获得了一株疑似α-琼胶酶产生菌株,16s rDNA序列鉴定显示为Thalassomonas sp.,命名为Thalassomonas sp.LD5.获得了一个新的基因,命名为agaD.agaD开放阅读框长4401 bp,编码146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58.8kDa.序列分析表明,agaD编码的蛋白AgaD与已有的两种α-琼胶酶的相似性分别为89%和77%.重组AgaD经诱导后可以直接降解琼胶平板产生水解圈,其发酵上清液酶活为0.2 U·ml-1,说明该蛋白为琼胶酶.结论: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新的琼胶酶基因,该基因的发现为活性寡糖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工具.

  • 模拟微重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其向脂肪方向分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南丁;张晓凤;陈艳秋;南亚昀;司静文;王宗仁;王文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SMG)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增殖及向脂肪方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将第三代的MSCs分为两组,分别在正常重力下(NG组)及微重力下(SMG组,采用回转模拟装置以30r/min回转模拟微重力),培养72h后,采用BrdU标记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标志物Oct4、SSEA4的表达情况,第二部分将第三代MSCs分为三组:第一组在NG条件下培养后,加入脂肪方向诱导剂在NG条件下诱导、第二组在SMG条件下培养,在NG条件下诱导,第三组在SMG条件下培养,在SMG条件下诱导.7天后,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方向的诱导率,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以及Oct4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流式细胞仪检测SMG组BrdU标记阳性率明显高于NG组,表明细胞增殖较快,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MG组细胞中Oct4、SSEA4的表达量明显高于NG组,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脂肪方向诱导后第一组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Western Blot显示PPARγ2呈阳性表达,Oct4仅有微量表达,第二组油红O染色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第一组,且PPARγ2表达较第一组增多,几乎未见Oct4的表达,第三组细胞油红O染色阴性,且几乎不表达PPARγ2,而Oct4表达较前两组升高.结论:模拟微重力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提高其向脂肪方向分化的能力可能与微重力保持其未分化状态相关.

  • DDR2基因缺失小鼠的繁育及子代基因型的鉴定

    作者:赵虎;卜歆;张淑雅;任婷婷;苏金

    目的:探讨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基因缺失小鼠的优化繁殖方法与子代小鼠DDR2基因型的鉴定方法,建立DDR2基因缺失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DDR2分子在肿瘤、肺纤维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复杂疾病中的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从美国JAX实验室引进的三对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交配繁殖,繁殖成功后其子代中将会出现野生型、杂合子以及纯合子3种基因型.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试剂盒提取子鼠鼠尾的基因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后,采用Taqman qPCR的方法准确鉴定出小鼠的基因型,同时观察子代小鼠各基因型的比例,并通过小鼠体态观察,进一步证实Taqman qPCR鉴定方法的可靠性.结果:DDR2基因杂合子小鼠互交繁殖可得到DDR2野生型小鼠、DDR2纯合子小鼠以及DDR2杂合子小鼠三种基因型小鼠,所得子代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雌性和雄性DDR2纯合子小鼠体长均较DDR2野生型小鼠和DDR2杂合子小鼠小,鼻子也较其它基因型小鼠明显变短,无繁殖能力.依据Taqman qPCR的结果所得出的纯合子小鼠体貌特征与文献报道一致,证实了Taqman qPCR结果的可靠性.结论:雌、雄性DDR2杂合子小鼠交配可有效获得DDR2基因缺失小鼠;实验所用Taqman qPCR方法能够准确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DDR2纯合子小鼠的获得为后续实验的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 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的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作者:卫牧娟;李铁军;许育;吴莉莉;宋建星

    目的:观察比较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纳米银敷料、碳纤维敷料和普通敷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为临床创面合理应用敷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抑菌圈法 将敷料剪成直径为10mm的圆片,灭菌后贴于接菌的培养皿上,置37℃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16~24小时,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大小.2)、振荡烧瓶实验称取被剪成10mm×10mm大小的敷料样品0.75g,灭菌后加于含70mL PBS和5mL浓度为1× 104cfu/mL菌悬液的250 mL烧瓶,封口固定于振荡器上以300r/h分别振荡2min和1h,各取20μL样液作为振荡前和振荡后,均匀涂于MH培养皿,37℃电热恒温培养箱孵育16~24小时后计数,测定抑菌率.结果:与其他三组敷料相比,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的抑菌圈和抑菌率大(P<0.05).结论: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创面抗感染敷料.

  • LAMR1与PER1蛋白作用位点的筛选

    作者:常莉;李文辉;汪宇辉;刘延友;江舟;肖静;郭慧玲;王正荣

    目的:筛选出与PER1蛋白相互作用的LAMR1的核心位点.方法:采用盒式定点突变法,对重组目的质粒pGADT7-Rec/Lamr1201-295的插入片段Lamr1201-295羧基末端的205-216氨基酸序列RDPEEIEKEEQA进行定点突变,并以hPER1蛋白的bHLH-PAS结构域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确定这4种不同的突变LAMR 1201-295片段与hPER1的相互作用.结果:营养缺陷培养基筛选显示4种转化菌在二缺SD/-Leu/-Trp、三缺SD/-His/-Leu/-Trp和四缺SD/-Ade/-His/-Leu/-Trp固体培养基上都可以生长;β-半乳糖苷酶印膜法检测结果显示4种转化菌均可显色.结论:突变片段LAMR1-RDP,LAMR1-EEI,LAMR1-EKE和LAMR1-EQA都能够与hPER1的bHLH-PAS结构域在酵母中发生相互作用.提示LAMR1的205-216Aa可能不是其与hPER1相互作用的核心氨基酸序列.

  •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ICAM-1在缬沙坦作用后表达的变化研究

    作者:汪晶华;薛静;吴广礼;张益民;李英;刘宇;杨新军

    目的: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RAS)观察其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任取其中3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A组,15只,缬沙坦10mg· kg-1/d灌胃);糖尿病对照组(B组,15只);其余15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于实验第4、6周末各组任取7或8只测定大鼠血糖、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尿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肾小球面积、平均肾小球体积.并于第6周末取各组大鼠肾皮质提取RNA,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肾皮质ICAM-1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第4周及第6周末,A组血糖、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低于同时期的B组,B组则较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A、C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始终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期三组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6周,A、B组的肾小球平均面积、平均体积均明显高于同期的C组(P<0.01),但A组又低于同期的B组.RT-PCR半定量结果分析显示,B组ICAM-1 mRNA表达较A、C组显著增高(P<0.01),A组表达较C组为高(P<0.01),但仍较B组为低(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的尿白蛋白排泄,下调肾皮质ICAM-1mRNA表达,减轻肾脏肥大及延缓肾小球硬化,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 Oct4介导小鼠原代肝细胞直接重编程为Pdx-1阳性细胞

    作者:郭恩凯;李冰;申晶;程愈;郝好杰;韩庆旺;伍志强;韩为东;母义明

    目的:Oct4介导小鼠原代肝细胞直接重编程为Pdx-1阳性细胞的研究.方法:利用小鼠慢病毒载体pWPT-Oct4联合包装质粒包装病毒,含有PEG6000的病毒浓缩液对病毒原液进行浓缩;慢病毒浓缩液感染利用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培养的小鼠肝细胞;RT-PCR检测肝脏、胰腺谱系及多能性转录因子表达.结果:含有Oct4慢病毒感染小鼠原代肝细胞后,Oct4出现表达,肝细胞相关转录因子(Alb、Afp)表达逐渐下降,内胚层早期标志物Foxa2的表达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弱,Soxl7在感染后12d、18d出现表达,并表达胰腺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性基因-胰十二指肠同源异盒蛋白-1 (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不表达Nanog及Sox2等多能性基因.结论:在Oct4介导下成功去分化小鼠原代肝细胞,出现Pdx-1阳性细胞.

    关键词: OCT4 肝细胞 重编程 PDX-1
  • 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彬;梁兆光;韩金霞;杨岸霖;王峰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IL-8和Y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高脂饮食组:喂以高脂饮食(含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的饲料)6周,后给予10 ml/d生理盐水4周;药物干预组:喂以高脂饮食6周,后给予缬沙坦(10 mg/kg/d)治疗4周.饲养6周和10周时分别经兔耳缘静脉取血,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兔血清中IL-8和TNF-α的水平.结果:饲养第6周时,高脂饮食组和药物干预组兔血清YNF-α和IL-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脂饮食组与药物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饲养第10周时,即缬沙坦干预4周后,药物干预组与建模6周时比较,血清TNF-α及IL-8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高脂饮食组比较,血清TNF-α及IL-8水平亦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清IL-8和YNF-α升高,缬沙坦能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中IL-8和TNF-α水平,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Nucleostemin基因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作者:王晶;韩世愈;毛东伟;柳芳;薛丽

    目的:研究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 (NS)基因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36例卵巢癌组织手术标本,32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织手术标本,12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Nucleostemin基因及相应蛋白的表达,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对比3组样本中NS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对定量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检测NS基因的表达是否与临床病理分级及血清CA125存在关联.结果:①卵巢癌组织中NS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②卵巢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NS的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③临床分期Ⅲ期组的表达水平高于ⅠB期组;④中、低分化组的表达水平高于高分化组.结论:卵巢癌组织中存在NS基因的高表达,其表达量与组织类型无关,而与临床TNM分期及组织分级正相关.

  • 脊髓细胞外调节激酶1/2在大鼠后足切割痛中的表达和作用

    作者:李顺元;施旭丹;陈英勒;杨玉欣;张燕玲;戴茹萍

    目的:探讨大鼠后足切割后脊髓ERK的表达情况.方法:以大鼠右后足切割作为急性疼痛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试脊髓磷酸化ERK(pERK)表达情况.ERK抑制剂U0126(1μg)在切割前20min或切割后20min鞘内注射.用von Frey纤维测试大鼠机械性痛敏.结果:大鼠后足切割后1min,在切割侧L4-L5脊髓浅层背侧角(板层Ⅰ和板层Ⅱ)ERK被迅速地激活,并在5min达到峰值,随后恢复到基础值.切割前鞘内给予U0126能显著减轻机械性痛敏,然而,切割后鞘内给予U0126对机械性痛敏的作用并不明显.结论:脊髓ERK在大鼠后足切割痛中产生机械性痛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紫红笛鲷MHC Ⅱα和MHC Ⅱβ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作者:王天燕;常虹;余时琛;陈璐;蔡中华

    目的:制备紫红笛鲷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HC Ⅱα和MHC Ⅱβ多克隆抗体,为蛋白水平研究紫红笛鲷MHCⅡ分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从已有的紫红笛鲷cDNA文库菌中分别克隆其MHC Ⅱα和MHC Ⅱ3分子的部分开放阅读框,与PQE-30构建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E.coli M15以IPTG诱导表达;纯化得到的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后注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再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所获抗血清的效价及效果.结果:①重组表达和纯化得到紫红笛鲷MHC Ⅱα和MHC Ⅱβ部分肽链.②制备的紫红笛鲷MHC Ⅱα和MHC Ⅱβ兔抗血清效价都大于1:25600,达到预期水平.③以获得的紫红笛鲷MHC Hα和MHC Ⅱβ兔抗血清分别与紫红笛鲷头肾巨噬细胞蛋白进行免疫印迹,显示两种抗血清能分别杂合出各自的目标蛋白,说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结论:紫红笛鲷MHC Ⅱα和MHC Ⅱβ多克隆抗血清制备成功.

  • 靶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曼;郭保凤;吴金娜;孙小慧;刘胜

    本文对双磷酸盐、狄诺塞麦、Sagopilone等特异性靶向药物在乳腺癌骨转移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要阐述.双磷酸盐在抑制骨转移和非骨转移中发挥作用,狄诺塞麦可能成为双磷酸盐的合理替代物,尤其在双磷酸盐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中,而新型抗癌药物Sagopilone、骨唾液酸蛋白抑制剂亦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乳腺癌转移过程,具有抑制骨转移的巨大潜力.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缺血动物模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华威;钟华;戚基萍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促进红系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为促进红细胞增殖,应用于临床各种贫血治疗.随着研究进展,学者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为一种多功能营养因子及神经保护因子,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作用.脑缺血性卒中实验研究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本文主要概述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所经由的分子机制.相信随着实验研究进展,其在脑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方面将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 HIF-1α与BMSCs治疗SCⅡ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田丽颖;张振;王君;张玉明;蔡承魁;高昌俊;张贵和;孙绪德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Ⅱ)是一种不可逆性脊髓损伤,其临床治疗效果差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负担.因缺血而导致的局部组织低氧进而造成细胞受损是发生SCII的主要原因,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细胞的低氧应答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其功能主要为增强缺氧细胞的代谢,从而对抗低氧对细胞的破坏.另外,采用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这给截瘫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还可接受外源性基因并稳定表达基因产物,且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因此,它在组织工程创伤修复、细胞替代治疗、基因治疗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HIF-1α联合BMSCs治疗SCⅡ,有望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Wt1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作者:王璐璐;袁栎

    Wt1初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现在发现其在器官形成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它不仅影响肾脏而且影响心脏的发育.心外膜细胞在经历了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后成为心血管前体细胞,之后继续分化为心肌细胞、冠状动脉血管细胞等,该过程在心脏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而Wt1调控了这一重要的转化过程.本综述主要阐述Wt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维甲酸信号通路调控EMT,影响心脏发育的机制.充分理解Wt1调控EMT产生心血管前体细胞的过程与分子机制,对于研究正常心脏发育及心脏再生有很大帮助.

  • 多维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在复杂蛋白质组学样品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张罗敷;胡晓芳;徐学敏

    目的:随着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联用技术(液质联用)逐渐成为蛋白组学的主流技术.方法:通过结合各种不同原理的色谱分离类型,多维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分离系统的峰容量,达到有效分离复杂程度很高的蛋白质组学样品的目的.结果:广泛使用的多维液相色谱分离系统是离子交换色谱(IEX)和反相色谱(RP)的二维结合,近年来又发展出了分离能力更强的三维液相色谱分离系统,并且已经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得到了应用.结论:本文综述了多种多维液相色谱分离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不同的分离原理的色谱类型被用于肽段或蛋白混合物的预分离中,有效促进了样品的充分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复杂样品的蛋白组学鉴定能力.

  • 丰富环境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段娟;王雪琴;张建一;李昌琪

    哺乳动物大脑伴随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衰老、死亡处于动态发展中,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其中遗传因素相对易于作为共性或特征进行研究,但是后天环境复杂多变.环境因素影响大脑对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行为的调控,其影响程度和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丰富环境对大鼠社会行为影响研究进展做概要介绍.

  • 血栓素A2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作者:鲁娜;巫冠中

    心血管疾病是现今导致病人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因素,很多因素在血管性疾病发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栓形成是参与脑中风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首要因素.血栓素A2(TXA2)是一种强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合成显著增加,并通过作用于血栓素受体诱导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血栓形成参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以TXA2为靶点开发抗血栓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起着预防及治疗作用.本文对TXA2介导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以此为靶点开发的抗血栓药物进行综述,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及新型低副作用抗血栓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靶点.

  • 肺炎链球菌粘附和毒力因子A研究进展

    作者:郭旭光;冀天星;夏勇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普遍定植于呼吸道,是人类重要的侵袭性病原菌之一,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菌血症、鼻窦炎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粘附和毒力因子A (pneumococcal adherence and virulence factor A,PavA)是肺炎链球菌早期感染和侵袭过程中关键的毒力因子.体外试验表明,缺失PavA的肺炎链球菌的突变株其粘附和侵入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能力明显下降.作为一种保护性抗原,其诱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可以有效的抵抗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是肺炎链球菌新一代疫苗的候选蛋白.但是,PavA在肺炎链球菌与人肺上皮细胞交互对话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就肺炎链球菌粘附和毒力因子A得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肝胆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探讨

    作者:宋文杰;何勇;李霄;金成;李小磊;窦科峰

    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关键.因此,如何探索科学、合理的住院医师培养方案,已成为临床医学教育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肝胆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对提高肝胆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八年制学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作者:李立新;张顺科;孙科柱;霍治;田伟

    为了适应我国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提高本科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本研究对我校八年制医学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系列探索与实践.经过5年的实践表明,我校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优化了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建立了适合本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综合训练的技术平台、建立并完善了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建立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多导联在线阻抗检测的实现与分析

    作者:卫毅;郭建平;姚宇华;殷学民;张喆;陈浩

    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导联生理信号采集装置平台的快速、稳定、低功耗的在线阻抗测量方法.方法:在线阻抗测量的实现主要有两个关键技术:正弦信号恒流源和数字带通滤波器,都主要是采用软件的方式实现的.结果:单极性和双极性两种模式四组测量阻值的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0%,测量值的稳定性较高,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修正测量误差,修正后的误差明显优于修正之前的误差.结论:由单极性和双极性两种模式实际阻抗测量值可知,测量值能够准确反映电极与人体表皮的接触情况,此种方法稳定可靠.

  • 多重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血液中常见病原体

    作者:梁超;成思佳;王聪;初亚男;奚涛;周国华

    背景:血液安全性筛查是输血前必要检测项目.目前临床采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存在较长的检测窗口期,易产生假阴性检测结果,造成输血交叉感染.目的:建立多重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实现在一管反应体系内同时检测四种病原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方法:通过限制性酶切处理多重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产物,利用酶切产物的长度分析扩增产物的种类,从而分析待测样本中含有何种血液病原体.结果:检测164例临床样本,其检测结果可以通过琼脂糖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芯片电泳分析,且均可实现对多重扩增产物的酶切片段进行区分和鉴别.结论:多重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以同时单管检测多种待测血液病原体,可以为临床提高简单、快速、高灵敏和高特异的检测技术.

  • 综合性传染病医院运行机制新尝试

    作者:李进;郭晓东;王菲;吕宏宇

    目的:对综合性传染病医院运行机制进行新的尝试,旨在探讨传染病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与综合发展方向.方法:对我院近五年(2008-2012年)进行改革前后的一系列相应指标采取回顾性对比分析,对新的运行机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新的运行机制明显加强了医院内部的现代化建设、激发了医院活力,满足了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结论:综合性传染病医院的新的运行机制不断趋于完善,取得的成效显著,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使传染病医院告别原有模式而走向现代化、人性化、综合化之路.

  • 新时期提升传染病区医院管理的有效策略

    作者:王传礼;郭晓东;王菲;唐彦;张昕

    目的:探讨新时期提升传染病区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方法:通过对传染病区医院感染因素进行探究,制定出适用于医院实际的感染预防策略.结果:制定和落实医院预防感染的规章制度,实施严格的职业防护培训,完善传染病区医院管理的诸项策略,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传染病区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地带,加强对传染病区的规范化管理,能起到良好的传染病预防效果.

  • 绩效考核在传染病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施建飞;郭晓东;张昕;刘翀;庄英杰

    目的:探讨医院绩效质量考核在专科性传染病医院的效果.方法:自2011年来,我院积极开展绩效考核制度:组建质量绩效考核管理小组、制定质量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制度.结果:自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以来,我院临床医疗服务水平、医护人员个人服务水平、业务实施能力均得到了稳步提升.结论: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医院整体水平提高,专科性传染病医院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

  • 恒磁场增强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脏功能改善

    作者:陈晨;王晋;谢学军;穆士杰;张献清;安群星

    目的:研究恒磁场对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取180g,9-12周龄雄性SD大鼠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s),于体外培养并传代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1.5× 106 BMSCs注射入梗死梗死区周围,分为磁场照射+BMSCs植入组、BMSCs植入组及空白对照组.4周后处死动物,每组5只大鼠.磁场照射组用0.4 T恒磁场置于心前区30 min,每日1次,共7天.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心脏功能,Masson三色染色测定梗死面积,VWF Ⅷ染色计算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SCs组以及磁场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左心室收缩压(LVSP),dp/dtmax以及-dp/dtmax,减少LVEDP (P<0.05).但是,磁场组与BMSCs组相比LVSP,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以及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增高,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BMSCs组以及磁场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减少心梗面积(P<0.05).磁场组与BMSCs组相比心梗面积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BMSCs组以及磁场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增加血管密度(P<0.05).磁场组与BMSCs组相比血管密度增加(P<0.05).结论:恒磁场具有加强移植BMSCs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