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白血病患者骨髓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向成;李佐青;苏丹;王波;王佳

    目的:通过检测各类型白血病骨髓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对白血病分型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抽选93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观察组)予以甲基化特异性PCP(MSP)方法进行骨髓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研究不同类型白血病甲基化状态差异,同期抽选93例非白血病者为对照研究(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有13例(13.98%)检测到RASSF1A基因甲基化,而对照组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为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类型白血病RASSF1A甲基化率比较:淋巴系显著高于髓系(P<0.05),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血病骨髓中MSP法检测存在RASSF1A甲基化;而RASSF1A基因在淋巴系白血病中的甲基化概率明显增高,因此,对RASSF1A进行甲基化检测有可能作为白血病临床诊断分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搭桥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分析

    作者:高峰;肖暖;李平;王绿娅;柳克晔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搭桥(CABG)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关系,为临床CABG围术期心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冠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210例,收集术前血常规及术后肌钙蛋白Ⅰ(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计算NLR;采用四分位法根据NLR水平将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各组cTnI及CK-MB峰值,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LR与cTnI及CK-MB峰值的相关性.结果:随着NLR水平升高,高血压病史和射血分数<50%患者比例逐渐增多;白细胞计数、术后CK-MB及cTnI峰值、术后血肌酐值均逐渐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LR、WBC分别与cTnI峰值呈正相关(r=0.526,r=0.186,P<0.05).结论:术前NLR、WBC与cTnI峰值呈正相关,NLR可能是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搭桥围术期心肌损伤的良好标志物.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策略

    作者:陈晓华;冯世龙;张友;李楠;刘峰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佳治疗方案,以便能够获取更好的功能康复.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1例,其中采用外支架撑开复位外固定5例,后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前路钢板固定17例,前后路联合固定6例,术后均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X片提示均已骨性愈合.采用Gar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其中外支架固定,优1例,良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40%;后路固定,优12例,良6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78.3%;前路固定,优9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8.2%;前后路联合,优2例,良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50%.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正确的手术策略能够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其中前路手术固定效果优于后路固定.

  • 布比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比较

    作者:胡雅娟;石海霞;于建设;都义日;杜雪江;杨雪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与布比卡因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手术中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 min和7min后MAP值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 min、7 min、10 min以及15minH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Bromage评分0分时间和麻醉后切口感觉疼痛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好于左旋布比卡因,临床上剖宫产等腹部手术应该选择布比卡因进行临床麻醉.

  • 全面质量管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蒋静;崔文敬;张翠柳;孟祥云;郭晓东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所起的积极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全面管理组.常规组采取基础护理模式,全面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饮食管理等.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面管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患者的心理功能、生活能力及社交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管理组患者对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健康教育及护患沟通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侯江红;张龙龙;李军农;王宇晖;郑燕

    目的:系统评价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2.3)、EMbase(1974~2012.3)、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3期)、CBM(1978~2012.3)、CNKI(1994~2012.3)、VIP(1989~2012.3).纳入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补充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包括共13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药物明显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18-1.31),P<0.01],提高了心电图的改善率[RR=1.35,95%CI(1.24-1.47),P<0.01].结论:目前研究表明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尚不确定,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实施临床路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的研究

    作者:吉米兰木·麦麦提明;热孜万古丽·乌斯曼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后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2011年前未实施临床路径和2011年实施临床路径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观察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再住院率、住院费用、药费、耗材费、检查费以及2型糖尿病治愈、好转、死亡等效果等指标有无差异.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再住院率、住院费用、药费、耗材费、检查费以及2型糖尿病治愈、好转、死亡等效果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人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可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药费、耗材费及检查费用,再住院率明显降低,实施临床路径后2型糖尿病治愈、好转、死亡等效果比实施临床路径前明显改善.临床路径的开展和应用,使患者在合适的时机得到合理的检测、诊断和治疗,大大优化医疗资源,改善治疗结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丽琴;邢昌赢;解林花;周惠;季晓琪

    目的:通过研究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为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0月本院住院且采用CRRT治疗的284例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APACHE Ⅱ评分、血液生化指标、伴随症状及肾功能预后情况,将预后情况和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284例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中,肾功能恢复有89例(31.33%);肾功能恢复组的年龄、衰竭器官数、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合并慢性肾脏病率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率均低于肾功能未恢复组,而平均动脉压和血小板计数高于肾功能未恢复组(P<0.05),两组间合并机械通气率和合并少/无尿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衰竭器官数、APAC-HE Ⅱ评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及AKI分期为CRRT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CRRT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衰竭器官数、APACHE Ⅱ评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及AKI分期.在临床治疗中,应正确评估病情,早期及时采取CRRT治疗,以提高生存率,促进肾脏功能恢复.

  • 对比不同静脉放血方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颖;李佳宁;杜天颀;祁冰玉;孙平

    目的:观察四种不同的静脉放血方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不同疗法所用的时间及管道填塞率,从而探讨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50名,随机采取密闭式放血袋法、注射器法、胃肠减压器法和球形负压引流袋法对上述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管道的填塞率及操作时间.结果:密闭式放血袋法在放血过程中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管道的填塞率低.结论:密闭式放血袋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无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微伏T波电交替对STEMI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家亮;夏宇希;曹威;陈凯;王召军

    目的:探讨微伏T波电交替增高与STEMI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STEMI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直接PCI,且阻塞远端血流均达到TIMI3级.所有患者于手术后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微伏T波电交替值.结果:36例发生NSVT患者较未发生32例患者大微伏T波电交替明显升高,(68.1± 6.4 vs 31.9± 3.8 μV,P< 0.05).大T波电交替值大于45 μV预测非持续性室速发生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2%;阳性预测值为70%,阴性预测值77% (AUC=0.84).经过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ST段抬高的程度与非持续室速的发生无关(AUC=0.61).结论:微伏T波电交替可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付英勇;徐学芹;杨微;付崇勇;刘芳婷;袁红斌

    目的:探讨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而形硬膜外剖宫产麻醉的产妇218例,根据硬膜外麻醉失败的定义将其划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产程中的平均动脉压、硬膜外分娩镇痛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组192例,失败组26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在转行剖宫产前成功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补救给药的次数上成功组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在镇痛持续时间上成功组显著少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是分娩镇痛时需要补救给药的次数增加以及镇痛所持续的时间延长,对于出现此类危险因素的产妇,应改变剖宫产麻醉方式,以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麻醉的失败率,这对于母婴并发症的减少起着积极的作用.

  • 超声造影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秋程;程文;张翠;孙一欣;邢长宏;毕玉美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方法:108例肝癌患者,共147个病灶经MWA治疗.根据患者在做常规超声检查时,是否有扫查不清晰的结节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提示可能存在多发结节等,分成CEUS族和对照组.CEUS组41名患者,年龄(57.9±7.8)岁,共57个病灶,平均直径(2.4± 1.5) cm,经超声造影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67名患者,年龄(55.5±8.9)岁,共90个病灶,平均直径(2.6± 1.7) cm,常规超声引导下同种条件行微波消融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结果:CEUS组的57个病灶均清晰显示其位置、数目、大小、边界、形态,完全消融的结节为55个,未完全消融的结节为2个.对照组67名患者的90个病灶,完全消融的病灶78个;未完全消融的结节12个.CEUS组完全消融率高于病例对照组(96.49%VS 86.67%;P< 0.05).随访6~12个月后发现,CEUS组完全消融率高于病例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能更好的显示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更精确显示病灶边界、范围,造影引导下MWA是一种有效提高完全消融效率的方法,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 针对性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阿吉古丽·吾布力卡斯木;王惠丽;李欣;王娜;张丽;姬秋和

    目的:观察针对性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况、遵医态度、实际需求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3个月后观察患者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评定表(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后2hPG、FPG、HbAlc分别为(9.3± 1.4) mmol/L、(6.9± 2.1) mmol/L、(5.1±1.3)%,低于对照组的(11.3± 1.8) mmol/L、(8.4± 2.6) mmol/L、(6.9±1.5)%(P<0.05);观察组完全从医率为65.00%,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1);观察组护理后总体健康评分为(92.84± 7.19)分,高于对照组的(84.62± 6.91)分(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从医性,提高血糖控制效率,改善患者的身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E-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玉;孙迪;郭汝涛;尤庆山;李香兰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探讨E-cad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存档鼻咽低分化鳞癌石蜡标本40例,鼻炎标本20例.将每个标本的4长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PV二步法及阴性对照.HE确认病理类型,结合临床资病例料进行TNM分期,根据PV二步法染色结果检测E-cadherin的表达,所得结果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E-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对比中呈不同程度的降低(P=0.002),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与T分期(P=0.023)、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1:E-cadherin在鼻咽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有显著的差别,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2: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有相关性,但与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E-cadherin的表达缺失是肿瘤远处转移的重要指标.3:E-cadherin表达水平可能作为肿瘤侵袭,预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 5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作者:薛艳明;董秀帅;苗丽;关悦;王凯;王京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特征性临床表现.方法: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术、骨髓形态分析及R显带技术等对我院2002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5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如血细胞计数、骨髓形态、染色体及免疫表型等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LL多发于老年患者,男性多见,中位年龄65岁(45-82岁).大部分患者初诊时可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37例(68%)患者初诊时淋巴结大,49例(91%)初诊时白细胞≥10× 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5× 109/L.13例(24%)初诊时肝脾或者脾大,17例(31%)初诊时乏力、消瘦.34(63%)例患者可见典型的CLL免疫表型,CD5、CD19.CD23、CD20的阳性率分别为90%、87%、72%、67%.32例患者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13q-2例,17p-2例,11q-1例,+12有1例,6q-1例,t(14,16)1例.2例患者发生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例患者发生了Richter转化,肿大淋巴结活检显示部分区域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高表达CD20、CD19、CD22.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并且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前体质量指数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

    作者:许波;王凤玫;唐龙观;林琳;李文琳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前体质量(BMI)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GDM孕妇资料,共117例,按照BMI分级标准将所有产妇分为低体重组(18例)、正常体重组(65例)、超体重组(21例)、肥胖组(13例),比较四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顺产率分别为55.56%、61.54%,明显高于超体重组38.10%、肥胖组15.38%(x2=11.035,P=0.012);而肥胖组剖宫产率85.62%又高于超体重组61.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5.56%、9.23%,低于超体重组33.33%、肥胖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前BMI与孕妇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孕前积极检查,将BMI控制在25以下,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

  • 动物组织蛋白酶L-like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

    作者:张耀洋;王博;姚蜜蜜;蔡中华

    目的: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是在溶酶体中发现的一类非常重要的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其主要功能为催化各种蛋白质的水解,并通过水解蛋白质参与到许多的生理调节过程当中.根据序列比对分析和传统的功能分类,在动物中,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成员包括组织蛋白酶L、V、S、K、H和F.但是这些家族成员之间的进化关系仍然没有详细研究分析清楚.本课题主要研究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成员之间的进化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22个物种的177条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蛋白的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来分析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各成员之间的进化关系.结果:序列数据结果显示,串联重复在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的进化过程中发生.斑马鱼的组织蛋白酶L,爪蟾的组织蛋白酶S和K,大鼠和小鼠的组织蛋白酶L都发生过明显的串联重复事件.进化树结果显示了组织蛋白酶H、S和K、L和V之间的进化关系,组织蛋白酶S和K在脊椎动物出现的进化过程中,从组织蛋白酶L中分化出来,与他们在脊椎动物体内的特异性功能,以及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分化产生的特异性功能相对应.结论: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成员F、H、S和K、L和V按时间顺序分化,这表明组织蛋白酶L-like基因家族结构和功能的分化与新的物种和新的功能出现密切相关.

  • GDNF的生物学效应对脂筏中胞膜蛋白定位的重要性研究

    作者:徐夏红;陈静;李俐;王萌;史子啸;高殿帅

    目的:探讨GDNF的生物学效应对胞膜蛋白在脂筏的定位的影响.方法:首先以PBS或GDNF预处理体外培养的真核细胞,提取脂筏,以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三种胞膜蛋白(RET,NCAM140及integrinβ1)在脂筏的含量变化.结果:GDNF预处理组RET和NCAM140蛋白在脂筏的含量增加,而integrinβ1蛋白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在脂筏中也可检测到integrinβ1蛋白.结论:GDNF可影响某些胞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定位,使其招募到脂筏,这可能是GDNF的一种重要生物学效应.

    关键词: 脂筏 GDNF 胞膜蛋白
  • DPC4/Smad4基因RNA干扰靶点设计和慢病毒载体制备

    作者:仲丽丽;周忠光;白云;李洋;张维嘉

    目的:DPC4/Smad4基因RNA干扰靶点的设计和RNA干扰靶点慢病毒载体制备.方法:针对DPC4/Smad4基因序列,并利用网站设计程序,依据RNA干扰序列设计的原则,设计多个RNA干扰靶点序列.根据设计经验和设计软件将其进行评估测定,选择佳动力学参数靶点进入其后续的实验流程;生工生物合成含干扰序列的DNA oligo,具有严格的检测体系(PAGE纯化体系),其两端含酶切位点粘端,直接连入酶切后的RNA干扰载体上.将连接好的产物转入制备好的细菌感受态细胞,并且对长出的克隆进行酶切鉴定.然后挑选出阳性克隆测序,进行测序比对后,鉴定阳性的克隆即为构建成功的目的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将构建的慢病毒载体以及辅助包装载体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收获含有病毒的细胞培养上清,浓缩后进行滴度测定,并检测其感染性.另外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在感染的293T细胞中敲减效果.结果:成功构建DPC4/Smad4 shRNA的慢病毒载体LVshSmad4,并成功制备DPC4/Smad4 shRNA慢病毒,三株病毒感染细胞后均具有有效的敲减效应,其中SH1为显著.结论:DPC4/Smad4基因RNA干扰靶点的成功设计和RNA干扰靶点慢病毒制备,为以后探讨DPC4/Smad4基因与肿瘤的相关性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 利用eQTL构建基因-基因网络挖掘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基因

    作者:张卓然;毕小慢;李晋;王丽美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的慢性炎症型疾病,可能影响许多组织和器官,主要发作于灵活的关节.全世界人群中大约有1%会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已经证实了一些基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但是这些基因只能解释一小部分遗传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新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QTL)是指能够调控基因或蛋白质表达的基因组位点,本文采用了eQTL数据构建基因-基因网络并挖掘候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基因.结果:首先,利用eQTL数据,基于基因之间的共调控系数,建立基因-基因网络,我们建立了5个不同阈值(0、0.2、0.4、0.6和0.8)的基因-基因网络;然后,在OMIM和GAD数据库中搜索已经证实的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186个基因;后我们将已证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186个基因分别投入到这5个网络中,利用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关性来挖掘到一些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候选风险基因.结论:本文基于eQTL构建了基因-基因网络,结合已知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基因,挖掘未知风险基因,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且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外,本方法还可推广到其它复杂疾病中,因此本方法对人类复杂疾病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雍志军;贾帅军;韩林章;周翔;户刚;郝赋;刘建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兔心脏采血制备PRF,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分离培养兔BMSCs,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分为PRF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诱导培养21d后,对三组细胞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成软骨鉴定染色(甲苯胺蓝、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软骨相关基因表达检测(Ⅱ型胶原、Aggrecan、SOX9).结果:PRF组和阳性对照组中BMSCs经诱导后,细胞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多角形、圆形;甲苯胺蓝、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Ⅱ型胶原、Aggrecan、SOX9基因表达水平均较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未见相关分化现象.结论:PRF在体外可促进兔BMSCs成软骨分化,可作为自体生物材料,在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 胚胎与成人三叉神经节细胞形态对比观察

    作者:廖礼彬;姚雪萍;吐尔逊江·达地汗;古丽尼沙·克力木

    目的:探讨胚胎与成人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运用电子显微超微结构技术及特殊染色,对比观察二者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胚胎与成人三叉神经节细胞大体分布及形态一致,与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相比,成人突出的特点是节细胞大,核仁清晰,居中.电镜下节细胞的细胞器较丰富,发育完善.且成人三叉神经节神细胞明暗区别明显.结论:三叉神经节细胞结构与功能完善是在成年之后,成人三叉神经节细胞存在明暗两类细胞.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熙琳;梁辉;陆英;黄耀;陈永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59例,根据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25例,Ⅳ级15例;另选心功能正常的老年人36例.所有入选者予以血清BNP、TNF-α测定,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随心功能分级加重而增加.血TNF-α水平与BNP呈正相关(r=0.57,P<0.05).CHF患者中血清TNF-α和BNP水平与LVEF比较均呈负相关(r=-0.48,r=-0.64,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TNF-α显著升高,并与BNP及LVEF关系密切,是反应CHF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重要预测指标.

  • 白藜芦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刘宣;王海嵘;刘佳福;陈向军;卢孔渺;潘曙明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组,OGD/R组及OGD/R+白藜芦醇组.以改良的噻唑蓝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双氢罗丹明(DHR)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SIRT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OGD/R损伤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而在OGD/R的同时给予10 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0 μmol/L的白藜芦醇可以显著地减少OGD/R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内的ROS产生.westem blot的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可提高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ROS的产生和上调SIRT1的表达等机制而发挥其对抗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性作用.

  • 黄芪甲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彭小娟;白海;王存邦;葸瑞;晁二涛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纯化hBMSC;流式细胞术检测hBMSC表面标志;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干预72 h后hBMSC的增殖情况;Real-timePCR法检测经黄芪甲苷干预后hBMSC对SCF、VEGF、SDF-1、GM-CS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hBMSC;不同浓度(20、40、80、160、320 mg/mL)的黄芪甲苷可促进hBMSC增殖(P<0.05),其中160 mg/mL组促增殖明显;黄芪甲苷可促进hBMSC对SCF、VEGF、SDF-1 mRNA的表达,而GM-CSF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芪甲苷可促进hBMSC体外增殖,可能与其促进hBMSC对SCF、VEGF、SDF-1 mRNA表达有关.

  • 高脂培养抑制LPS诱导的HSC-T6细胞活化

    作者:胡彬;王赫;晏贤春;蒋芳;王清明;杨俊涛

    目的:鉴定高脂培养对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培养HSC-T6细胞系,加入含有游离脂肪酸的高脂培养基处理,利用LPS处理活化,通过检测α-SMA的表达分析星形细胞的活化程度,通过Q-PCR分析HSCs细胞胶原的表达,通过Q-PCR实验分析LPS相关通路靶基因表达情况情况.结果:高脂培养能够抑制LPS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降低HSC-T6细胞α-SMA和胶原Ⅰ和TIMP-1表达的水平,Q-PCR的分析表明,高脂培养能够抑制HSCs活化后的NF-κB通路下游靶基因MCP-1和IL-6的表达.结论:在体外培养实验中,高脂培养能够抑制LPS诱导的HSC-T6细胞活化.

  • 大鼠门静脉分支残端置管模型构建及细胞移植途径的评价

    作者:刘广欣;党立力;黄启科;周亮;张福琴;陶开山

    目的:大鼠肝部分切除模型被广泛的应用于肝脏疾病的研究,随着干细胞治疗肝损伤及护肝药物研究的发展,对大鼠肝损伤模型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本实验拟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的基础上改进以建立大鼠肝断面门静脉分支残端的静脉置管模型,并进行细胞移植实验,对比分析新模型的优劣.方法:60只F344大鼠分为三组.A、B组行行85%肝切除术;C组行85%肝切除术+肝断面门静脉分支残端置管术.术中B组经门静脉注入4×105个表达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的胎肝干细胞(fetal liver stem/progenitor cells,FLSPCs).C组经留置导管注射入同等量的FLSPCs,A组注射同等剂量的培养液.72小时取血清,测定肝功能ALT、AST,统计死亡率;取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其修复情况.统计学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B、C组F344大鼠72小时肝功指标(ALT、AST)均明显优于A组;B组、C组肝脏组织学的病理损伤的恢复分别较A组快.B、C组间肝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门静脉分支残端置管途径移植FLSPCs效果等同于经门静脉穿刺途径,且该模型具有可反复、可选时、减少创伤等优点.

  • TGF-β1诱导人牙周膜细胞细胞骨架重排的机制

    作者:王莉;汪廷乐;欧学平;宋萌;潘劲松

    目的:牙周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特别是人牙周膜细胞的缺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治疗牙周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很少有人清楚地研究TGF-β1对人牙周膜细胞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GF-β1诱导人牙周膜细胞细胞骨架重排的信号通路.方法:人牙周膜细胞取自健康的前磨牙,并向同步化处理的细胞中加入10ng/ml的TGF-β1,并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它们的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肌动蛋白重排.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我们发现TGF-β1诱导人牙周膜细胞细胞骨架重排,激活ROCK蛋白的表达,并增加p-lIMK和p-cofilin的蛋白表达.ROCK抑制剂Y-27632使ROCK,p-lIMK和p-cofilin的蛋白表达下降.结论:TGF-β1可以诱导人牙周膜细胞细胞骨架重排,并且是通过上凋ROCK,p-lIMK和p-cofilin的活性完成的.本研究可以增强对TGF-β1在治疗牙周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的了解.

  • DADS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系增殖抑制的研究

    作者:刘德勇;张庆丽;王海伦;彭和人;谢海龙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I-H446细胞,采用MTT、细胞计数实验方法检测DADS抑制NCI-H446细胞增殖;通过HE染色和AO-EB荧光染色方法,观察DADS处理后NCI-H446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MTT结果显示:DADS作用于NCI-H446细胞48 h后,代谢MTT的能力明显降低,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性反应,IC50值介于20~40 μg/ml之间.细胞计数结果表明:DADS作用于NCI-H446细胞后,随DADS浓度增加NCI-H446细胞倍增时间延长.HE染色显示:NCI-H446细胞经DADS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体积变小,胞浆丰富,细胞核变小,染色变淡.AO-EB荧光染色显示:NCI-H446细胞经DADS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皱缩、呈圆形,胞质黄色或橘红色,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或橘红色荧光,并可见橘红色碎片且随DADS浓度增加,随DADS浓度增加细胞密度逐渐减少.结论:DADS能抑制体外培养的NCI-H446细胞增殖,作用效果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相关.

  • 熊果苷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张永刚;蒋淑丽;任志明;赵剑波;邵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熊果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的影响,为中药熊果苷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药物预防组和药物治疗组.根据缺血时脑损伤原理制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TTC染色、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预防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TTC染色缺血区域都不如模型组坏死明显,HE染色显示细胞损伤程度减轻,SOD、GSH-Px活性提高有显著性差异,MDA含量减少(均P<0.05).结论:药物熊果苷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保护脑细胞损伤.

  • hBMP-7基因转染对原代培养兔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庆锋;马宁;温鹏;马涛;王真

    目的:探讨原代培养的兔髓核细胞转染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后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兔髓核细胞转染方式的不同,分为hBMP7组、LacZ组、未转染组三组,hBMP7组采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hBMP7进行转染,LacZ组转染LacZ基因,未转染组不转染任何基因.比较三组细胞增殖、硫酸糖胺多糖(GAG)产量、Ⅱ型胶原产量有无差异.结果:处理方式和转染后时间对细胞增殖、GAG产量、Ⅱ型胶原产量有交互作用(P<0.05),hBMP7组细胞增殖、GAG产量、Ⅱ型胶原产量高于LacZ组、未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Z组和未转染组细胞增殖、GAG产量、Ⅱ型胶原产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MP-7基因转染可提高髓核细胞增殖能力,促进其产生细胞外基质.

  • 白念珠菌基因分型的相关研究

    作者:明迪;黄云丽;公丽红;许雪;李红宾

    白色念珠菌定植于大多数人群的口腔中,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优势菌种而导致感染.基因分型是近年来白念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深部真菌感染比例不断增加,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真菌病的研究中,从而为控制白念感染及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基础.本文综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ITS区域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白念珠菌基因分型方面的相关研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并且讨论了将基因分型研究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及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发展趋势和广阔前景.认为目前更倾向于多种分型方法联合应用,并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但是仍需进一步探索.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秉暄;李金存;王慧;李乐;袁媛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浆总胆固醇(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明显升高,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浓度可降低或不变,但HDL的亚型分布异常,即HDL3增加而HDL2减少.这提示我们HDL3转变为富含CH的HDL2成熟障碍.不过,关于高脂血症在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还不十分清楚.但是目前有关该机制的观点主要集中在(1)低白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增加,(2)外周脂蛋白的清除障碍,(3)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成熟障碍,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心肺脑复苏后如何进行早期氧疗

    作者:韩瑛;周琛;曹艳;党燕;汪凤;郝冬梅;石力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抢救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患者的重要手段,而早期氧疗(Acute Oxygen Therapy)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辅助措施.以往人们一直认为CPCR后应尽早给予患者高浓度氧疗;然而,近年认为早期氧疗不当非但达不到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之目的,反而会降低复苏成功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示,与暴露于正常空气或低浓度氧气组相比,大脑缺氧后早期暴露于高浓度氧气中的动物或患者,脑组织损伤更加严重.其可能机制主要有高浓度氧含量引起的氧化应激和乳酸堆积造成的脑组织损伤.此外,复苏后高浓度氧疗还可造成心肌损伤,其主要机制有大量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造成心脏的继发性损伤、Ca2+通道激活,引起血管收缩加重心肌缺血、K+ATP通道关闭,造成心肌受损、血管紧张素Ⅱ释放增多和缩血管物质20-HETE生成增多,加重心肌缺血等.因此,在对复苏后病人进行氧疗过程中,目前主张限制复苏后早期氧疗.

  • 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的对比探讨

    作者:王鑫;周宁新;段伟宏

    原发性肝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全球每年新增的病例数约为50万,其中54%发生在我国,且患者在3年内复发率高于60%,可见诊治形势十分严峻.肝癌的临床分期系统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估以及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内外虽有此类研究的相关内容,但将各种分期的评价及适用范围、发展趋势相结合进行分析的较少.本文对国际上多种常用的分期方案(TNM分期、Child-Pugh分期、Okuda分期、CLIP评分、JIS分期、CUPI指标、CIS记分)进行探讨,论述各种方案间的差异及相互关系,并对未来可能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经本文分析多项研究发现:TNM分期更适用于外科病人,Child-Pugh对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价值,而Okuda、CLIP、JIS分期适用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进展期病人,CUPI指数则对慢性乙肝患者有疗效,CIS适用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肝癌分期有可能上升到分子病理学的水平,肝癌切除的根治程度将划分得更为细致,以反映患者肝癌切除后所处状态的多种可能性,分子指标也将更加客观、敏感,有利于患者早期的诊断与治疗.

  • 军队医院医务工作者潜在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易蕊;郝楠;王娟;程齐波;郭晓东

    目的:近年来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过重而引起的心理疾病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针对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及工作满意度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影响该群体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改善心理环境的有效方法,为提升军队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312名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心理应激及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敏感和偏执,工作中普遍不满的是工资福利、工作负荷、晋升及人际关系.医务人员所处的岗位和职称等级不同,其心理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也不同.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均较高,医技与行政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较高(P<0.05);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较高,副高级职称与高级职称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较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军队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完善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改善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环境,促进医院的发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