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4-12
  • 曾用名: 生物磁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申宝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及Sna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作者:王悦菲;黄娟;余星;马丽;陈雄;席晓薇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和Sna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中的表达.方法:选取40例EMs患者(实验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同时获取20例非EMs患者(对照组)的正常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Snail、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间质标志物(vimentin)在各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其表达水平.结果: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5);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EMT间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5);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Snail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Snail、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β-catenin表达下调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 Leptin、TNF-α、FFA在肥胖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樊琳琳;于吉祥;吴君丽;卢颖;李园园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游离脂肪酸(FFA)在肥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我院体检的肥胖症患者30例(研究组),另选取非肥胖症者30例(对照组),测量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和Leptin、TNF-α、FFA等指标,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观察Leptin、TNF-α、FFA和肥胖相关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研究组甘油三脂(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Leptin、FINS、FPG、TNF-α、FFA以及HOM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1.98±0.31) mmol/L、(0.76± 0.02) mmol/L、(15.14± 0.04) μg/L、(20.56± 0.04) mmol/L、(5.93± 0.04) mmol/L、(43.98±0.14)ng/L、(0.17± 0.01)mmol/L和(5.37± 0.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23,8.979,9.074,10.082,9.089,9.562,9.065,10.083,均P<0.05);研究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为(0.011±0.002)显著低于对照组(0.021±0.0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28,P=0.012);FFA与TG、HOMA-IR、FINS呈正相关关系(r=0.842,0.796,0.879,P=0.017.0.019,0.023),与ISI呈负相关关系(r=-0.958,P=0.021);Leptin与BMI、HOMA-IR、FINS呈正相关关系(r=0.793,0.869,0.837,P=0.018,0.022,0.017),与ISI呈负相关关系(r=-0.905,P=0.011);TNF-α与ISI呈负相关关系(r=-0.807,P=0.013).结论:肥胖者血清中Leptin、TNF-α、FFA显著高于正常者,且和肥胖等项指标具有相关关系.

  • 糖类抗原153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明辉;张丽娜;郭丹丹;李强;刘聪;刘红鹰

    目的: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探讨糖类抗原153在不同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A153对80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价值,包括胰腺癌162例、结肠癌101例、胃癌139例、肺癌131例、乳腺癌101例、宫颈癌65例和前列腺癌108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类抗原153在7种肿瘤中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升高.与乳腺癌组相比,除肺癌组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CA153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和56.7%.结论:血清CA153水平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不高,证明单一标志物对于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 口温蜡在硬软腭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夏卓;冯志宏;王忠山;陈晞;赵铱民

    目的:评价口温蜡在软腭缺损修复中制取缺损腔功能印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硬软腭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口温蜡和藻酸盐制取缺损腔印模,制作阻塞器,使用两种阻塞器各1个月后,比较其戴口温蜡取模制作的阻塞器时(甲组)、戴藻酸盐取模制作的阻塞器时(乙组)和不戴阻塞器时(丙组)三种情况下,患者口鼻漏情况的主观满意度、语音清晰度(Speech Inteligibility,SI)以及单韵母频谱分析值,分别对其进行比较.结果:甲组的口鼻漏满意度、语音清晰度及单韵母[i]音F1、F2、[u]音F2、[ü]音F2的频率值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口温蜡取模制作的阻塞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因腭咽闭合功能不全造成的口鼻漏、言语障碍等状况.

  • 多模式磁共振指导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研究

    作者:贾麾;李严培;田沈;周环;高连波

    目的:评价多模式磁共振指导下超时间窗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A组、强化抗栓治疗组B组,各组按药物干预时间再分为<4.5小时亚组及4.5-6小时亚组.A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治疗,B组给予首剂氯吡格雷300毫克+阿司匹林100毫克和常规治疗.治疗前行急诊头多模式磁共振检查,治疗24小时后复查头CT,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进行NIHSS评分和3个月MRS评分,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两个亚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且A组<4.5小时亚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其4.5-6小时亚组,A组3个月预后良好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多模式头磁共振指导下超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远期疗效优于强化抗栓治疗,但颅内症状性出血风险略高于强化抗栓治疗.

  • 乌司他丁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荣媛;刘明华;邓朝霞;王娟;尹昌林;李晓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用于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其中,两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相当(P<0.05),但观察组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与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未见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乌司他丁用于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明显下调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尤为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三通道电刺激仪的研制及对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少珩;丛锐;赵睿;张航;史林

    目的:研制可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的三通道电刺激仪,并且将之应用于临床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观察该仪器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由主控模块、显示模块、键盘模块、三个通道的电刺激发生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组成系统,可以连续交替释放脉冲刺激,针对不同神经和肌肉,选择不同的刺激位点.将60例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术后第三周使用三通道电刺激仪治疗,对照组不做处理,患者术后随访6-12月后,观察患者上肢肩部、肘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上臂丛、全臂丛、下臂丛的肩部、肘部功能均好于治疗前,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上臂丛、全臂丛、下臂丛的肩部、肘部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通道电刺激仪可以有效地促进臂丛神经损伤后上肢功能的康复,可以对三组神经和肌肉交替进行电刺激,使用方便,并且便于携带,患者较为满意.

  • 药学角度探讨和分析不同来源卵泡刺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岳建宏;邢建峰;田莉;官清;郭萍

    目的:比较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及高纯度尿源性卵泡刺激素(HP-uFS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合临床表现从药学角度探讨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具IVF/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授精(ICSI)指诊并首次接受IVF/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235例,以给予的FSH药物种类不同分为2组:HP-uFSH组(n=135)和r-FSH组(n=100).主要研究指标为出生率,次要研究指标为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着床率.结果:HP-uFSH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总量和FSH量均多于r-FSH组(P<0.01),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较r-FSH组少(P<0.01),受精率较r-FSH组低(P<0.05).两组平均Gn刺激天数,妊娠结局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年龄<35岁和≥35岁分别进行分组发现,年龄<35岁患者中的HP-uFSH组较r-FSH组平均年龄更大,不孕年限更长,基础窦卵泡数(AFC)更少(P<0.01),≥ 35岁患者中的HP-uFSH组与r-FSH组的基本特征(年龄,不孕年限,AFC)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年龄<35岁或年龄≥35岁,HP-uFSH组的Gn量和FSH量较r-FSH组均更大,获卵数及可移植胚胎数更少(P<0.01).结论:在IVF/ICSI周期治疗中,国产HP-uFSH与r-FSH进行COS具有等同的IVF临床妊娠率及出生率.

  • 谷氨酰胺对脓毒症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丹;王学东;段钰萍;严海;黄昊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对脓毒症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本院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采用分光光度法监测其血清D-乳酸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对比两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及ARDS、MODS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RDS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24.1%,17.2%,均低于对照组的38.9%,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D-乳酸及尿L/M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IgG、IgM、CD4+和CD4+/CD8+水平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治疗脓毒性患能明显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提高,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

  • 椎弓根螺钉用于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研究

    作者:秦超;佘远举;熊健;李志浩;文文;熊晓纤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影像资料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Frankel 分级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脊柱结核,术中27例植入大块自体髂骨,23例植入自体肋骨捆绑植骨.24例采用椎体侧前方钉棒内固定,26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血管损伤及血气胸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红细胞沉降率获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明显获得矫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脊柱损伤程度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红细胞沉降率,而且可以矫正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舒曼;张幸平;甘露;李甲初;朱宇熹;赵斌;刘梅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7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例,27例患者均接受rh-ES联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rh-ES用药1周期后评价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3例可评价近期疗效的患者客观有效率30.4%,疾病控制率78.3%.1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5月,中位总生存期12.0月,1年生存率50.0%,2年生存率28.6%.全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或稳定23例(85.2%),Ⅲ~Ⅳ度不良反应8例次.结论:Rh-ES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或稳定患者生活质量.与其他单纯化疗研究结果比较,晚期NSCLC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定位与解剖定位对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雪兰;陈明光;安政庄;单兆亚;鲁晓红;何花丽;蔡贤护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对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上肢手术患儿5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解剖定位下进行麻醉,实验组在超声定位下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完成时间、用药剂量、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麻醉完成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用药剂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oner综合征、局麻药毒性反应以及气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行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明显改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起效时间,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丙戊酸钠协同硼替佐米对RPMI8226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作者:金玉龙;徐莉;唐海龙;卢晓琳;王伟娜;宋凡;陈协群

    目的:以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为实验对象,观察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和硼替佐米(bortezomib,BZ)对此细胞株的增殖及凋亡的诱导情况.方法:实验分组如下:对照组,VPA单药组(1.0 mmol/L),BZ单药A组(10.O nmol/L),BZ单药B组(20.0 nmol/L),BZ单药C组(35.0 nmol/L),联合用药A组(VPAl.0 mmol/L+BZ10.0 nmol/L),联合用药B组(VPA l.0 mmol/L+BZ20.0 nmol/L),联合用药C组(VPA 1.0 mmol/L+BZ 35.0 nmol/L).用MTT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比例.结果:丙戊酸钠与硼替佐米单用对RPMI8226细胞株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有细胞凋亡,但丙戊酸钠与硼替佐米协同用药A组、B组、C组增殖抑制可达75.1%及凋亡情况可达68.9%(P<0.01).结论:丙戊酸钠与硼替佐米协同用药后对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更显著,丙戊酸钠对硼替佐米有增敏作用.

  • 痉挛型大鼠骨骼肌不同功能状态下表面肌电特征性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玉昌;庞伟;冯欢欢;李松;徐艳;贾清政

    目的:研究痉挛型瘫痪大鼠骨骼肌不同功能状态对其表面肌电特征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5日龄新生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痉挛型瘫痪大鼠模型组和正常饲养组.复制痉挛型瘫痪大鼠模型成功后饲养30天,根据肌肉三种功能状态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放松状态组、B向心性收缩状态组、C离心收缩状态组.每组包括痉挛型瘫痪大鼠10只,正常大鼠10只.检测工具采用BioTrace+Software进行表面肌电的测试和分析;检测肌肉为伸膝肌群;检测指标为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检测方式为电针刺激诱发不同收缩状态.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放松状态下痉挛大鼠RMS (2.76± 0.09)v,正常大鼠RMS (2.82± 0.07)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126>0.05;向心性收缩状态痉挛大鼠RMS (10.25±0.35)v,正常大鼠RMS(11.07±0.81)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12<0.05;离心性收缩状态痉挛大鼠RMS(3.32± 0.27)v,正常大鼠RMS(4.0±3.045)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01<0.05.结论:痉挛型骨骼肌收缩时肌纤维的募集异于正常骨骼肌,表面肌电对鉴别肌痉挛有效.

  • miR-217慢病毒表达载体及稳转胶质瘤细胞系的构建

    作者:赵保;苏国军;张淑霞;吴峰;苏陈;叶晶亮;韩瑞章;郑林丰

    目的:构建miR-217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表达miR-217的胶质瘤细胞系,为深入研究miR-217在胶质瘤细胞生长及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条件.方法:利用人基因组中miR-217前体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含miR-217前体的目的片段,酶切后连接至慢病毒表达载体pLVX-EGFP-Puro.将带有miR-217前体的慢病毒载体及辅助质粒用脂质体的方法转染293细胞,24小时后收集上清液测定病毒滴度.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17的表达水平,确定慢病毒载体的表达能力.将病毒感染胶质瘤细胞系U251,通过荧光观察和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获得稳定转染miR-217的胶质瘤细胞系.结果:克隆的miR-217前体目的片段经PCR检测和测序分析,序列完全正确、无突变.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后,miR-217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表明miR-217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嘌呤霉素筛选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均有稳定的绿色荧光表达,并且miR-21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是对照组的12.5倍.结论:成功构建了miR-127慢病毒表达载体和稳转胶质瘤细胞系,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 聚合酶链扩增技术用于药品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查

    作者:卜莹;武海萍;张心悦;朱逍遥;侯晶晶;周国华

    目的:由于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沙门菌检查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其操作繁琐、培养周期长,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快速定性检测沙门菌的方法以替代药典中繁琐耗时的微生物培养法.方法:取10mL含动物类药材的口服制剂,分别加入0.096~96 cfu的沙门菌,同时以大肠埃希菌作为干扰对照菌,设置沙门菌污染组、大肠埃希菌污染组、沙门菌及大肠埃希菌混合污染组及阴性对照组共4个实验组,采用多重聚合酶链扩增技术(PCR)对供试品溶液进行扩增检测,分别考察该方法对沙门菌检出的专属性、准确性、灵敏度以及适用性.结果:所建立的方法检验周期短,仅需30小时;专属性好,能准确区分沙门菌与干扰对照菌;结果准确,检测结果与药典方法检验结果一致;灵敏度高,低检测限为1 cfu.结论:本方法便捷高效、结果准确,可为药品检验中的沙门菌检查提供一种新手段.

  • TGF-β1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浸润及转移的关系

    作者:张佳斌;任辉;纪旭;冯学会;李丽昕;于德磊;王洪波;刘振文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88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7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GF-β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检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GF-β1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转移呈正相关(P<0.01).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清TGF-β1与原发性肝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TGF-β1可能会改变肿瘤微环境,增加侵袭和转移的潜力.

  • TNF-α、IL-6及IL-8在不同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易蕊;常娟;刘晓艳;郝楠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7例,根据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TNF-α、IL-6及IL-8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变化有利于预测病情进展.

  • 氯雷他定固体自乳化制剂的体外溶出及体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谭永刚;李海燕;杨茜;高立军;全东琴

    目的:研究氯雷他定固体自乳化制剂的体外溶出行为及其在比格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氯雷他定固体自乳化制剂与市售片剂的体外溶出曲线;采用LC-MS/MS测定市售片剂和氯雷他定固体自乳化制剂在比格犬体内的血药浓度,考察氯雷他定固体自乳化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以0.1 mol· L-1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的体外溶出结果表明,氯雷他定固体自乳化胶囊与市售片剂30 min时均可以溶出80%以上;比格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固体自乳化制剂比市售片剂高血药浓度显著性增加(P<0.05),Cmax=1.79 μg·L-1,而市售片剂Cmax=0.67 μg· L-1;AUC(0~t)提高了149% (P<0.05).结论:固体自乳化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氯雷他定的体内吸收.

  • poly(dA∶dT)促进体外培养的人绒毛组织AIM2炎性体活化

    作者:周敏;李宁;付艳;杜崇涛;陈巍;杨勇军

    目的:在妊娠过程中,胎盘可能暴露于多种病原微生物,威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为探讨人胎盘绒毛组织是否表达AIM2炎性体成员基因以及人胎盘组织的AIM2炎性体的活化形式.方法:以THP-1细胞来源的RNA和蛋白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早孕期胎盘绒毛组织中AIM2炎性体两个相关基因AIM2和ASC的表达.分离和体外培养人胎盘绒毛膜组织,并用不同浓度的poly(dA∶dT)进行转染,处理24小时后,分别收集组织培养上清和蛋白裂解液,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裂解液中caspase-1的活化,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β的分泌.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人早孕期胎盘绒毛组织组成性表达AIM2炎性体相关基因AIM2和ASC.同时,体外培养的人胎盘绒毛组织在转染5μg/mL poly(dA∶dT)后,caspase-1剪切片段pl0显著增多,培养上清中IL-1β分泌也显著增多(P<0.01).结论:人胎盘绒毛组织存在功能性的AIM2炎性体,能够被胞内双链DNA活化.

  • 癌基因Src在骨肉瘤细胞侵袭伪足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张巍;韩磊;光洪德;刘国东;贺梁;周文平

    目的:探讨癌基因Src在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侵袭伪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Src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感染HT-1080骨肉瘤细胞,经嘌呤霉素加压筛选,获得稳定沉默Src基因的骨肉瘤细胞系HT-1080-shSrc;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沉默效率;采用原位明胶酶谱法检测侵袭伪足形成;采用侵袭小室实验检测下调Src基因表达对HT-1080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稳定沉默Src基因的骨肉瘤细胞系HT-1080-shSrc及对照细胞系HT-1080-shluc,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与对照细胞系相比,HT-1080-shSrc细胞中Src基因表达下调3倍以上;下调HT-1080细胞中Src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HT-1080细胞侵袭伪足形成及其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能力;下调Src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力.结论:癌基因Src参与调节骨肉瘤细胞HT-1080侵袭伪足形成,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 中枢注射Nesfatin-1与Exendin(9-39)对大鼠摄食和胃肠动力调节的影响

    作者:林冻冰;魏良洲;田字彬;王利华;王文兰;何宝国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注射GLP-1R拮抗剂Exendin(9-39)对Nesfatin-1所致大鼠摄食和胃肠动力改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Nesfatin-1组(NS组)、Exendin(9-39)组(ES组)、Nesfatin-1联合Exendin(9-39)组(NE组).采用下丘脑室旁核(PVN)埋置套管并分别给予以上药物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12小时、24小时记录和比较各组大鼠的摄食、饮水及体重变化.2天后,采用甲基纤维素-酚红溶液灌胃法测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检测下丘脑及胃组织GLP-1RmRNA的表达.结果:与基础摄食量比较,NS组大鼠给药后12h、24 h的摄食量减少(P<0.05),NE组大鼠给药后12h、24 h的摄食量减少(P<0.05),但较NS组增加(P<0.05);与基础饮水量比较,NS组、NE组给药后12h饮水量减少(P<0.05);与基础体重比较,NS组大鼠给药后12h、24 h的体重降低(P<0.05),NE组大鼠给药后12h的体重降低(P<0.05),但较NS组增加(P<0.05);NS组大鼠给药后胃排空率较NC、NE组大鼠显著下降(P<0.05),NS组大鼠下丘脑G LP-1RmRNA的表达量较NC组增加(P<0.05).结论:中枢给予GLP-1R拮抗剂能减弱Nesfatin-1引起的摄食抑制、胃排空延迟及体重下降效应,Nesfatin-1可能通过与GLP-1的协同作用参与摄食及胃肠动力的调节.

  • 生地黄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叶永山;汤明杰;曹春琪;苏浬;张旗;李健;李强

    目的: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研究生地黄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生地黄预防组、生地黄治疗组,通过气管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大鼠ALI/ARDS模型,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变化,考马斯亮蓝法测定BALF中总蛋白含量,BALF细胞悬浮液离心涂片Giemsa染色后光镜下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肺部组织并通过光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分析生地黄水提物对ALI的保护作用.结果:生地黄干预组BALF中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P<0.0),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中性粒细胞数(Polymorphonuclear cells,PMN)和炎症细胞总数明显降低(P<0.0),肺部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生地黄对ALI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对ALI/ARDS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 Orexin-A介导histamine能神经系统促进氯胺酮麻醉觉醒

    作者:王志华;邹丽丽;张巧梅;吴畏;李健楠;张丽娜;孟尽海

    目的:探索氯胺酮麻醉下,Orexin神经信号是否激活结节乳头体核(Tuberomammillary Nucleus,TMN)促进大鼠氯胺酮麻醉觉醒.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30-280 g),在10%水合氯醛麻醉下(1 ml/kg,i.p.)进行以下实验:①TMN核团埋置微注射外套管,回笼单独饲养7天后,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NS)、orexin-A组与orexin-B组.TMN核团分别双侧微注射NS(0.3 μL)、orexin-A(100 pmol/0.3 μL)及orexin-B(100 pmol/0.3 μL)观察氯胺酮麻醉下(100 mg/kg,腹腔注射)大鼠诱导时间与觉醒时间;②上述实验7天后,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溶剂DMSO组、SB334867组与TCS-OX2-29组,TMN核团分别双侧微注射DMSO(0.3 μL)、orexin 1型受体(the orexin type l receptor,OXlR)的拮抗剂SB334867(20μg/0.3 μL)和orexin 2型受体(the orexin type 2 receptor,OX2R)的拮抗剂TCS-OX2-29(20 μg/0.3 μL)观察氯胺酮麻醉下大鼠诱导时间与觉醒时间.结果:①各组大鼠的诱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②在TMN核团微注射orexin-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了大鼠的觉醒时间(43.17±6.31min vs51.17± 4.45 min,P<0.05),而微注射orexin-B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明显影响大鼠的觉醒时间(50.33± 3.50 min vs 51.17± 4.45min,P>0.05).③TMN核团微注射OXlR拮抗剂SB334867较溶剂DMSO组延长了麻醉觉醒时间(60.83± 8.84 min vs 49.00±5.73 min,P<0.05),OX2R拮抗剂TCS-OX2-29与溶剂DMSO组相比并没有明显影响大鼠的觉醒时间(50.83±4.79min vs 49.00±5.73 min,P>0.05).结论:本研究实验证据证实在氯胺酮麻醉下,orexin神经信号可能通过激活TMN区组胺能神经系统促进麻醉向觉醒的转换.

  • 乳酸杆菌培养上清抑制慢性酒精大鼠小肠上皮TLR4-TBK1通路

    作者:周超;高采平;黄燚;周洲;胡晓;李良平

    目的:探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培养上清(supematant recovered from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culture MRS broth,LBG-s)对慢性酒精摄入大鼠小肠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1,TBK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2月龄,体重250~300g)分为三组:2月龄对照组(即基线对照组),顺应1周后即处死;9月龄对照组,自由取食标准鼠粮及饮用双蒸水7月;慢性酒精组,9月龄,饮用含25%乙醇的双蒸水连续6月.处死大鼠后,分离培养并计数各组大鼠小肠黏膜中的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分离并培养各组大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在有或无LBG-s(10μg/mL)预处理的情况下,给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0 EU/mL)刺激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小肠分离上皮细胞中的TLR4及TBK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分离小肠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结果:慢性饮酒后,大鼠肠腔内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数量无明显增加.LPS能明显升高各组分离大鼠小肠上皮细胞TLR4、TBK1以及生成TNF-α和IFN-γ的水平(P<0.05),且慢性酒精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2月龄及9月龄对照组(P<0.05).LBG-S的预处理能明显抑制LPS对各组分离大鼠小肠上皮细胞TLR4、TBK1以及生成TNF-α和IFN-γ水平的上调作用(P<0.05).结论:慢性酒精摄入导致大鼠小肠上皮TLR4-TBK1通路对LPS的高敏感性,LBG.s能明显抑制这一高敏感性.

  • 血浆HOTAI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作者:杨渝佳;蔡越;张小群;胡佳勇;周林;曾春雨

    目的:检测血浆HOX转录反义RNA (HOTAIR)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血浆HOTAIR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CAD患者和非CAD患者分别作为本研究的疾病组和对照组,血标本来自重庆大坪医院心内科介入室(2013年1月-9月).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别检测疾病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血浆HOTAIR水平,同时对上述血浆HOTAIR的表达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与对照组(0.25± 0.10)相比,HOTAIR在CAD患者血浆(0.80± 0.30)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AUC为0.776,Cut-off值为0.55时,诊断CAD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80%.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HOTAIR水平升高,血浆HOTAIR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生物标志物.

  • 胃肠激素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晓宇;郭汝涛;张洪涛;谢宏宇;葛晓峰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是一类性质不同的具有激素或类激素功能的多肽,这些肽可将胃肠道的信号传递到食欲相关的脑区进行整合,然后沿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末梢进行释放,从而调节细胞活动.胃肠激素在机体的能量稳态平衡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膳食中三种产能营养素的比例失调或不良的饮食行为会导致机体能量稳态调节失衡.目前研究认为,胃肠激素可能是有效治疗肥胖的新型潜在靶点,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对ghrelin、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peptide-1,GLP-1)三种胃肠激素与肥胖的发生及发展之间关系进行综述.

  • 时辰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邬麟;蒲兴祥;曹军

    时辰化疗是利用时辰原理给予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降低药物毒性,增高药物抗瘤作用,并有效提高肿瘤组织的敏感性,从而患者的耐受性也大大提高.目前,临床开始使用一种多通道编程输液泵(Melodie泵)严格控制药物的达峰时间,以正弦曲线形式在电脑程控下给予患者药物,对癌细胞进行精确打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时辰化疗.本文将就时辰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氧化应激介导的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作者:梁鹤;董双海;夏天;江民波;田纪伟

    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在脊柱中发挥着连接、减震和固定作用,其发生退变可以引起一系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多数脊柱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探索椎间盘的退变机制是寻找其治疗措施的前提.椎间盘退变机制十分复杂,其主要的病理基础是椎间盘活性细胞减少以及其引起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减少和成分的改变,而NF-κB作为一种普遍存在在真核细胞中的多向性转录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在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可以有效的缓解椎间盘退变;而引起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的因素很多,其中氧化应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研究证实在椎间盘退变中存在着氧化损伤.因此,当年龄、营养、外伤等因素引起的椎间盘细胞中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导致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使其转录活性增高,触发凋亡信号,引起髓核细胞的大量凋亡,使其参与到椎间盘退变中.

  • 启动子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秋岩;何淑雅;马云;李俐娟;李斌元

    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顺式元件,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对启动子与DNA结合蛋白的研究能从转录水平上阐明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从而为更好地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奠定基础,而且启动子与结合蛋白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寻找新的蛋白质.近年来,启动子的研究方法日益增多,大多是借助于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本文从原核和真核启动子的基本结构、分类入手,对常用的和改进的几种启动子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如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酵母单杂交(Y1H)技术、瞬时转染法(Transient Transfection)、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凝胶阻滞分析(EMSA)试验和DNA足纹(DNase I footprinting)分析法等,从原理、优缺点和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为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借鉴.

  •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Transgelin-2)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管楠;王文倩;徐玉东;王宇;尹磊淼;杨永清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是指能与肌动蛋白的单体、多聚体等结合的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Transgelin-2)作为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广泛分布在平滑肌细胞及非平滑肌细胞.Transgelin-2基因可广泛表达在全身各组织器官,其在亚细胞层面上有多种定位,且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可能存在定位转移.Transgelin-2蛋白被认为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疾病,可能是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本文对Transgelin-2蛋白的特性、亚细胞定位和相应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可能的判断依据.

  • 维生素D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作者:范晓雪;王乐;王春燕;吕政;毕胜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老年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老年人血清中维生素D普遍缺乏,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也普遍缺乏,这可能是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前体的能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导致接受日光照射减少,进而影响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近年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具有保护神经元的潜在功能和调节多种大脑靶组织,如提高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神经保护作用、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抗氧化及水平、降低自由基含量、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及影响APOE基因多态性等,这些功能与AD的病理生理改变相关.这些研究为AD的发病机制及其早期预防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 CBL联合PBL教学方法在创伤外科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究

    作者:邹鑫;李小飞;卢强;韩勇;王居正;周勇安

    目的:研究以案例为中心教学法(CBL)联合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学法(LBL)在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创伤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校临床医学五年制四年级的学员80人,随机分为CBL联合PBL教学组及LBL教学组各40人.在课程结束以后,采用记名试卷考核联合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掌握程度评价.结果:实验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学员,有统计学差异.CBL联合PBL教学法支持率高于传统LBL教学法,并且在激发学员兴趣,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合作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BL联合PBL教学法可以在创伤外科学中实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廷;易军;赵戈;徐昕;黄亚渝;赵京霞;凌瑞

    目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级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的普外科学生120名(研究组),另选取2009级之前的传统教学法普外科学生120名(对照组),分析两组的成绩,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两种教学的评价.结果:研究组平均分为(79.8±2.3)分,高于对照组的(77.6±2.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数≥ 80分者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对授课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应用于普外科临床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 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研究

    作者:燕明;杨旻;张振宇;王春辉;郭忠尚;第五维龙;韩一生

    目的:通过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F4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达到筛选佳极低频电磁场参数的目的.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按不同频率5Hz、15Hz、30 Hz、40 Hz、50 Hz,不同磁场强度0.1 mT、1 mT、5 mT、10 mT分组进行干预,每天辐照1次,每次3小时,连续3天,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OD值),并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初步筛选出两组佳的电磁场参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V-FITC和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采用Transwell小室并通过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侵袭情况.结果: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OD值),将磁场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磁场干预组组间OD值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场组较对照组OD值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磁场组间骨肉瘤细胞凋亡比例存在差异,且高于正常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电磁场组15Hz,0.1 mT骨肉瘤细胞G1期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电磁场组50 Hz,1 mT,S期百分比则降低;侵袭实验中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通过筛选得出极低频电磁场15Hz,0.1 mT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或促使骨肉瘤细胞凋亡,减缓其侵袭能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