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창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4237
  • 国内刊号: 50-11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连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单纯动脉型(足母)趾趾腹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及存活机制探讨

    作者:刘勇;裴国献;张成进;王成琪;李忠;姚旺祥;梅良斌

    介绍应用单纯动脉型(足母)趾趾腹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并对其存活机制进行探讨.作者认为此法是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闭合性肝脾损伤非手术治疗36例分析

    作者:祖存;李波;霍永忠;邓志刚;范伟

    探讨闭合性肝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其效果.认为针对不同伤情、有选择地对肝脾损伤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 股骨动力髁螺钉在中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汪金荣;卢海霖;杨新文;杨树森;何家义

    对18例中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股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经15个月~3年随访,优良率为94.44%.

  • 锁骨下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胡义杰;范士志;李志平

    总结5例锁骨下动脉瘤外科治疗经验.认为锁骨下动脉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以保证生命安全、尽可能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为原则;手术在体外循环技术支持下,更安全、更有利于脑组织以及瘤体远端肢体功能的保护.

    关键词: 动脉瘤 体外循环
  • 锁骨粉碎性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比较

    作者:马骁;卡索;刘成;李丹;赵雨千

    比较重建钢板及记忆合金环抱式钢板治疗65例锁骨骨折的优缺点,认为记忆合金环抱式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较重建钢板安全可靠,效果优良.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内固定
  • 严重多发伤598例救治体会

    作者:柳荣军;张吉新;崔兆伟;钟琼标;沈建国;于昊

    探讨严重多发伤及并发症的救治方法.认为抓紧救治的黄金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多专科紧密协作配合,避免漏诊及并发症发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高温钢筋刺伤21例诊治体会

    作者:丛刚;李文俊;潘敏杰

    总结21例高温钢筋刺伤的治疗体会.高温钢筋刺伤合并深部组织热力烧伤伤情较为特殊,视伤情给予扩大清创、止血、清除异物、修复损伤组织器官、充分引流、止痛及预防感染等措施是治疗这类创伤的关键.

    关键词: 烧伤 刺伤
  • 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周海波;花光斌;霍洪波;赵国强;李立明

    总结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误诊率高,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

    作者:杨旭辉

    收治老年糖尿病伴骨折30例,经过合理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血糖控制,正确的内固定物选择等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成功,疗效满意.

    关键词: 糖尿病 骨折 内固定
  • 31例腹部交通伤的诊治

    作者:李鹰

    总结31例腹部交通伤的诊治情况,探讨如何提高腹部交通伤的诊治水平.

    关键词: 腹部损伤 交通事故
  • 不同术式治疗95例重型颅脑损伤效果分析

    作者:黄效东;周荣福;崔延国;马书明;陈明锐

    分析总结9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效果.认为对重型脑损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较传统开颅手术能显著降低死亡率,但同时致残率也相应增高.

  •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忠远;吴锦龙

    总结20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经验.本组采用手术治疗,作者认为高尔夫钢板固定效果较好.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
  • 前列腺素E2局部注射建立肌腱病动物模型及与凋亡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清波;李昭铸;韩福友

    本文建立肌腱病动物模型,探讨其与凋亡的关系.结果显示局部注射前列腺素(PGE2)可成功建立肌腱病动物模型; 退变肌腱中存在着过量凋亡.

  • 骨缺损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瞿向阳;蒋电明

    基因治疗是修复骨缺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当前对骨缺损基因治疗的研究热点主要在于对骨诱导因子目的基因、各种载体及靶细胞的研究,将目的基因通过体内或体外途径转入靶细胞,维持骨诱导因子在局部持续有效地表达,从而修复骨缺损.本文就骨缺损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穿透性心脏损伤临床救治进展

    作者:梁大昌;钟宏;冯毅

    探讨穿透性心脏损伤及时准确地定性、定位诊断以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熟练掌握穿透性心脏损伤的诊治原则、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雌激素与创面愈合

    作者:程飚;付小兵;盛志勇

    皮肤的愈合过程十分复杂,包括炎症细胞的聚集、基质沉积、再上皮化以及成熟瘢痕形成等过程.年龄常常影响着上皮愈合,其造成的急、慢性创面愈合难题加重了社会的负担.皮肤是雌激素作用的终末靶器官,它能够在很多方面与皮肤的功能相关,包括表皮、真皮、血管、毛囊和皮脂腺等.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老年男性或女性创面愈合局部应用雌激素能加速愈合过程.因此,雌激素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回顾了雌激素在创面愈合多个阶段--炎症、增殖和塑形期的作用.但目前对雌激素在创面愈合中作用的系统研究仍然很少.进一步了解雌激素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改善创面修复的能力.

    关键词: 创面 愈合 激素 皮肤
  • 补体受体1型的结构功能及sCR1基因克隆表达的策略

    作者:罗雪;汪正清

    补体受体1型(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 具有外源性及内源性活性,既可灭活组装于非自身细胞膜上的C3/C5转化酶,也可灭活自身细胞膜上形成的C3/C5转化酶.CR1是唯一既对经典、替代及植物凝集素(MBL)3个补体激活途径的,对C3/C5转化酶拥有衰变加速活性,又有辅助1因子裂解C3b和C4b作用的补体调节蛋白.对补体分子的过度活化具有抑制和调节作用,在防治补体介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等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CR1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活性,sCR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在创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脓毒症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文爱清;蒋建新

    脓毒症是机体对严重感染的全身反应,其预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及机体的遗传背景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背景因素在脓毒症产生和转归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对与脓毒症相关的基因多态性进行以下综述.

  • 闭合伤所致胸导管损伤1例

    作者:姚元章;孙士锦

    本文报道1例胸导管损伤的诊治体会.患者因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左侧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并血气胸,作者结合病例讨论了胸导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 创伤性关节炎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杨述华;梁袁昕

    创伤性关节炎是骨关节炎中的一种,本文就创伤性关节炎中的炎症及其与临床症状和其他病理变化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现状以及创伤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进展做一探讨,并加以展望.

    关键词: 创伤 关节炎 实验 临床
  • 充分利用骨外固定器在创伤救治中的作用

    作者:侯树勋

    外固定器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创伤的治疗中,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骨科治疗技术.本文作者进行了外固定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阐述了外固定器在骨创伤中的应用,同时对如何充分利用外固定器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器 创伤
  • 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

    作者:蒋电明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矿业的发展,急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目前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存在重视手术治疗(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手术),而忽视脊髓功能保护药物应用的趋势.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脊髓损伤的病人在早期并非完全性损伤,而是由于处理不当导致的继发性损伤造成的.因此,早期应用减轻水肿、对抗有害因子的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在保护脊髓功能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药物治疗
  • 骨盆骨折常见合并症与治疗原则?

    作者:阮默;徐永清

    解答: 骨盆是身体力量传递的枢纽,盆腔血液供应丰富,内容纳人体重要脏器,解剖结构复杂.骨盆骨折常伴有严重合并症,而且常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常见合并症: (1) 失血性休克及腹膜后血肿; (2) 尿道或膀胱损伤; (3) 直肠损伤; (4) 神经损伤等.其治疗应首先考虑全身情况,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症.

  • 现代康复支具的概念、功能及其特点

    作者:阮默;徐永清

    解答: 现代康复支具,为伤残病人的良好康复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支具又称矫形器,是一种以减轻四肢、脊柱、骨髂肌系统的功能障碍为目的的体外支撑装置.现代康复支具的应用,使骨与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成为可能.主要功能: (1) 稳定与支撑; (2) 固定功能; (3) 保护功能; (4)助动(行)功能; (5) 预防矫正畸形; (6) 承重功能.利用支架上的附加装置,患者还可以进行主动性及被动性锻炼,从而使伤后功能恢复得又快又好,达到伤而不残.其基本要求和特点; (1) 必须适合伤残病人的肢体功能水平,保证他们能够很自然地、比较省力地使用,保证安全可靠,便于清洗保洁,易于储藏和维修; (2) 康复支具的使用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伤残病人功能情况的基础之上,尤其对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测定一定要精确,以便较准确评定治疗效果; (3) 使用的康复支具必须尽量采用轻质材料,保证使用轻便灵活.

  • 改构型aFGF减轻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肠道细胞凋亡

    作者:赵京禹;付小兵;陈伟;郑曙云;孙同柱

    目的研究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maFGF治疗组.假手术组大鼠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不夹闭.生理盐水对照组和maFGF治疗组大鼠以SMA夹闭造成肠缺血45分钟,松夹形成缺血再灌注,于再灌注即刻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ml和maFGF 4μg,缺血再灌注2、6、12、24小时,取小肠组织观察组织学改变,用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肠道细胞凋亡率.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缺血再灌注2~24小时肠道损伤严重,maFGF治疗组肠道损伤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所减轻.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假手术组肠道细胞凋亡率很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maFGF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12小时,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达(62.8±1.7)%,而maFGF治疗组为(42.5±2.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aFGF能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肠道细胞凋亡.

  • 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bFGF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李新志;郑之和;卢国强;韩庆斌;李霏霰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fetal spinal cord,FSC)移植联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应用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8~T11)脊髓左侧半横切损伤模型.移植供体为同种异体妊娠14天的孕鼠,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 A组为损伤+FSC移植组; B组为损伤+FSC移植+bFGF组; C组为单纯损伤组.术后l~8周每周行综合行为评分(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CBS),评定大鼠功能,并取术后8周损伤区脊髓组织0.5cm作嗜银染色及NF2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标记轴突和胶质细胞,进行定量分析,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胚胎脊髓移植和外源性bFGF可以防止成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萎缩,图像分析发现其作用A、B组优于C组,可以较好地恢复神经元形态.CBS评分提示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同样趋势,治疗组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术后8周A、B组神经中丝(neurofilament,NF)着色点较C组密集,且没有明显的胶质增生.结论脊髓损伤后联合应用胚胎脊髓移植和bFGF可以防止神经元的萎缩,并且对神经纤维再生及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 严重钝性肝损伤后血浆TNFα、TXB2及PGI2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升旺;麻晓林

    目的探讨兔钝性肝损伤(blunt hepatic injury,BHI)后血浆某些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新西兰兔12只,雌雄不限.采用BIM-Ⅳ型生物撞击机撞击剑突部致伤,分别在伤前、伤后0.5、1、2小时采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栓烷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 BHI后2小时,血浆TNFα含量增高(P<0.05); TXB2含量进行性升高(P<0.01); 6-Keto-PGF1α含量在伤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兔BHI后,血浆部分细胞因子发生明显改变,这可能是BHI后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 兔胸部高速撞击伤后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环氧合酶2的关系

    作者:张金洲;刘维永;易定华;王文

    目的观察家兔高速胸部撞击伤后肺内环氧合酶(COX)表达与中性粒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兔胸部高速撞击伤动物模型,检测伤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凋亡、肺组织环氧合酶表达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前列腺素E2浓度.观察肺干湿重比值、肺通透指数及肺组织HE染色.结果胸部高速撞击伤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82.3±12.6与62.5±9.5,P<0.05),与肺通透指数、肺干湿重比值分别相关(r=-0.79或r=0.91).伤后肺组织环氧合酶表达显著升高(5.8±1.2与95.7±12.4,P<0.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前列腺素E2浓度明显高于伤前(2.6±1.7与8.9±3.1,P<0.01),PMN凋亡与肺组织COX-2蛋白活性相关系数r=-0.64.结论家兔高速胸部撞击伤后肺内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和环氧合酶活性增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参与了伤后肺损伤加重的过程.

  • 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 COX Ⅰ基因突变与其编码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伟文;陆松敏;柏干荣;刘建仓;李萍;郭素清;程凤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导致线粒体DNA(mtDNA)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基因损伤(突变)对其编码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运用计算机同源模建的方法模拟牛天然COX亚单位和要研究的突变体的空间结构,并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结合模建的结果进行了结构、功能的分析、研究.结果 COX Ⅰ突变区30-32肽段吻合程度比其它肽段降低,使COX Ⅰ的三维结构发生了改变; 同时COX Ⅰ突变位点是残基101Arg突变成Leu,和362Val突变为侧链体积较大的Met,使突变部位附近残基的侧链结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附近的电荷性质、亲疏水性质和空间特性出现变化,这导致COX全酶三维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和整个酶复合物的形成受到了影响.结论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导致mtDNA编码COX基因损伤(突变)后使其编码的COX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其功能改变(如酶蛋白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 关节镜下钮扣钢板固定四股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作者:王洪;孟春庆;段德宇;刘勇;杨述华;郑启新;邵增务;杨操;杜靖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钮扣钢板固定四股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方法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20例.术前MRI证实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术中关节镜下均证实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四股半腱肌重建者用钮扣钢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7个月,无1例打软腿,假交锁症状消失,关节痛消失.X线见内固定物与术后一致,无移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术前平均54.5,随访评分95.6.结论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

  • 开放性胫骨骨折的3种固定方法比较

    作者:成有军;李强;蔡浩;辛长海;王剑军

    目的通过比较3种固定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从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方法.方法将收治的228例分为3组: 分别用扩髓交锁髓内钉(A组)、非扩髓带锁髓内钉(B组)、分阶段多功能外固定架和石膏外固定(C组)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本组随访4~58个月,术后深部感染方面无明显差别; 术后患肢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发生率A、B组较C组明显少; C组的关节活动优良率略低于A、B组.结论两种髓内钉固定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效果均佳,分阶段多功能外固定架和石膏外固定次之.

  • 不同体位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比较研究

    作者:程昀;邓忠良;陈亮;陈富;柯珍勇

    目的评估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前瞻性分组方法.全组5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单、多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俯卧位组29例(A组14例,Am组15例)和侧卧位组26例(B组14例,Bm组12例).术前将俯卧位组不能耐受俯卧位时间测试的患者转入侧卧位组.各组均在局部麻醉下、经单"C"型臂引导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并发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组2例,Am组3例合并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肥胖患者分别转入B组和Bm组.各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侧卧位或俯卧位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侧卧位有利于对俯卧耐受能力差的患者.

  • ISOLA钉棒系统后路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胸腰段脊柱骨折

    作者:周强;许建中;谭祖键;代飞

    目的观察采用ISOLA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不稳定及畸形较重而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接受后路ISOLA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取髂骨行椎板及横突间植骨.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内固定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手术7天后均逐渐恢复穿衣、起卧床、步行、大小便及洗漱等生活自理能力,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非弯腰的轻体力工作.所有病例骨折复位良好,后凸及侧凸畸形均获得满意的矫正,缩小的椎管管径完全得到恢复.随访11例,均无畸形矫正丢失和伤椎及椎间高度下降,且未出现钉棒松动及断裂.结论 ISOLA钉棒系统后路复位胸腰椎骨折的性能良好,并具有稳定固定强度,对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复位固定融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单侧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

    作者:李文锋;侯树勋;张伟佳;章亚东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外固定器结合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复杂性骨折21例; 所有病例均为高能量创伤和高处坠落伤所致C1~C3型骨折(AO/ASIF).结果本组21例全部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4~7.5个月).去除外固定器康复2个月后,膝关节功能活动平均100°(40~135°),16例膝关节功能恢复达到120°以上,1例因创伤严重致膝关节黏连,关节活动<50°,手术松解后达到100°以上.结论单侧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复杂性股骨髁部骨折是安全、可靠、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外固定器
  • CT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颈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哲伟;杨述华;周均清;许伟华;杨操;李进

    目的直观立体地显示复杂颈椎骨折的图像,探讨螺旋CT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颈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13例颈椎骨折采用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CT扫描全部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型多排高速螺旋CT机,1.0mm 层厚.扫描所得断层资料,通过网络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处理.采用Window.NT 3.51平合上Insight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CT图像能够围绕X轴和Z轴任意旋转、切割,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能够清晰显示复杂的颈椎骨折和狭窄椎管的解剖形态特点.结论三维CT重建在颈椎骨折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颈椎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并对患者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

  • 浮膝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救治分析

    作者:杨润功;张伟佳;侯树勋;吴克俭;郑晓勇;王富

    目的探讨浮膝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临床救治特点.方法收治浮膝合并血管神经损伤15例,骨折按张伯勋分类方法分成3型: Ⅰ型7例、Ⅱ型4例、Ⅲ型4例,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钢板和外固定架固定.血管神经损伤包括: 股动静脉4例,腘动静脉6例,胫前、胫后动脉同时损伤2例; 坐骨神经损伤5例,胫神经2例,腓总神经3例; 血管神经同时损伤8例.血管损伤采用血管端-端吻合、静脉移植桥接、血管修补或解除血管压迫.神经损伤采用神经松解、端-端吻合、神经移植.结果 15例中,合并脏器损伤死亡1例,多发骨折、术后严重感染行截肢1例,肢体成活13例.13例得到随访,随访6~45个月,骨折在6个月内获得愈合12例.膝关节功能采用Merchan标准评定,优11例,可1例,差1例,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5%.结论浮膝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只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并尽早手术,选择合适的骨折固定方案,熟练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处理血管神经损伤,伤肢能够得以保全并恢复良好的功能.浮膝的分型中应增加伴发血管神经损伤的分型.

  • 加长型PFN或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作者:蒋雷生;王伟;戴力扬

    目的评价股骨转子下骨折应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或伽码(gamma)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49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加长型PFN或gamma钉内固定治疗,C臂机透视下牵引复位,必要时骨折断端小切口切开复位,钢丝环扎或钢缆捆绑.结果除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外, 其余48例骨折全部无障碍愈合.术后半年随访时所有病例功能恢复良好,闭合复位成功32例,小切口钢丝环扎或钢缆捆绑复位固定17例.手术时间平均46分钟.18例Seinsheimer Ⅱ型骨折未作远端交锁,其余病例全部在远端用1枚螺栓做静力交锁固定.无螺钉切割移位或内植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加长型PFN或gamma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其技术要求高,应避免并发症发生.

  • 《创伤外科杂志》简介

    作者:

    关键词: 创伤外科
  • 《创伤外科杂志》2006年第8卷重点栏目

    作者:

    关键词: 创伤外科
  • 《创伤外科杂志》2005年第7卷主题索引

    作者:

    关键词: 创伤外科
  • 防日晒伤新方法

    作者:陆松敏

    日晒伤又称日光性红斑、日光性水肿、晒斑或日光性皮炎,是皮肤因紫外线过度照射引起的一种急性损伤性反应.晒后24~48小时即可出现皮肤红斑、水肿、热痛,72小时后可出现水泡、脱屑,严重者可出现糜烂、肿胀、眼睑水肿、结膜充血以及寒战、发热、恶心、心动过速、中署、休克等.

  • 战伤诊断数字化方法研究

    作者:何毅刚;周世伟;郑然

    目的研究战伤诊断数字化方法,以提高战伤救治的时效性.方法将战伤诊断编码定为28位,第1~8序位: 战伤伤部; 第9~16序位: 解剖结构类别; 第17~20序位: 战伤伤型; 第21~26序位: 战伤伤类; 第27~28序位: 战伤严重性分级.结果参照临床疾病诊断名称,对2 000余种不同类型战伤进行了细化并予以编码.结论本方法可操作性强,稳定可靠,符合编码规律和信息化要求.

    关键词: 战伤 诊断 数字化
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