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창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4237
  • 国内刊号: 50-11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连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5例

    作者:江龙海

    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适应证、术后康复措施及临床疗效.认为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的优点.

  • 点状接触钢板结合改良钢丝内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作者:陈传波;徐祥伟;张冰;余胜文

    对7例采用点状接触钢板结合改良钢丝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骨折均为Vancouver分型的B1型,骨折均恢复良好,认为采用点状接触钢板结合改良钢丝内固定术治疗此类骨折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 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4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军;唐大军;张建国;余建翔

    应用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45例,其中横断骨折30例,粉碎性骨折1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所有骨折均Ⅰ期愈合,患者膝关节功能均为优良.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内固定
  • 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27例

    作者:李春青;王强;洪云峰;杨荣华;解永林

    采用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27例,分析手术效果,评价髋动力带锁钢板.髋动力带锁钢板系统符合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固定要求,手术适应证广泛,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内固定
  • 30例不同类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

    作者:雷文忠;彭喆;唐世斌

    对30例不同类型髋臼骨折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其中K-L入路18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髂股延长入路4例,联合入路2例.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陈西民

    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2例,术后随访5~22个月,关节功能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34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90.4%.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外固定
  • 改良三维骨盆外固定架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疼痛的影响

    作者:孙鲁伟;任志富;李垂青;王景彦

    应用改良三维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18例,术前、术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7±0.8)分降至术后(1.0±0.2)分.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胸部创伤所致心肌挫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俊峰;段俊峰;邓睿华;黄颖雯;江俊伟;钟慧玲;李国鹏;张耀森

    临床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GH)对心肌挫伤的治疗作用.随机将60例胸部创伤所致心肌挫伤病人分为重组人GH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N=30).连续治疗10天,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型肌酸激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重组人GH对心肌挫伤具有治疗作用.

  • 三踝骨折治疗方法的比较:附86例报告

    作者:梁海群;冯浩伟;韩素花

    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固定顺序治疗86例三踝骨折,评价各种治疗的临床效果.三踝骨折外踝后外侧手术切口入路或内踝闭合及有限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难复性肱骨近端骨折脱位18例体会

    作者:沈爱东;孙惠清;杨惠光

    对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难复性肱骨近端骨折脱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经7~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现肱骨头坏死病例.

  • 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作者:何平;巩万均;岳小东;张成荣

    采用C臂X线机辅助微创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此方法减少了手术创伤出血以及局部循环的破坏,利于骨折的愈合.

  • 全面部骨折3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书军;韩小宪;计宁;林雪梅;陈宇轩;魏晓总

    目的 探讨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8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对致伤原因、伤情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致伤原因以交通伤为主,占全部骨折的86.8%,其中摩托车伤占交通伤比例的57.6%,骨折类型除上下颌骨骨折外,鼻骨是常见的骨折部位,多成粉碎性,其次为颧骨.下颌骨多呈线形骨折,单处多见,上颌骨以双侧骨折、颧上颌缝分离、上颌窦前壁粉碎性骨折、双侧上颌骨中缝分离为主要的骨折类型.手术方法遵循从下到上,从外到内的骨折复位固定顺序,重建咬合关系和恢复面部外形,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目前全面部骨折以上颌骨、鼻骨、颧骨、下颌骨多发骨折为主,遵循建议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面部骨折 手术
  • 后路单侧侧前方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椎体治疗高原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殷作明;林秀来;李素芝;熊国忠;汤建林;刘建伟

    目的 探索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术后脊柱三柱即刻稳定、患者可早期活动的治疗高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案.方法 42例高原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后柱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7小时;平均出血量740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的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除A级患者外,其它各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后路单侧椎体减压重建脊柱三柱稳定性手术具有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脊柱前中后柱即刻稳定等特点,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脊柱的生理曲度、椎管容积和脊柱即刻稳定性,是治疗高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 重庆市某区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胜;熊鸿燕;张路;饶中林;黄国容;邱俊;周继红;张良;李阳;李国灵;袁丹凤

    目的 探讨城市发展新区道路交通事故(简称事故)的分布特征,区域性事故预防和控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对重庆市道路交通管理局收集2000~2006年的事故登记信息,以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描述近年来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以某区为例)事故发生的现状及分布规律.结果 2000~2006年,重庆市某区共发生事故13685起,其中一般及轻微事故13170起,重大事故515起.7年间,从事故的时间分布特征看,一般及轻微事故年均发生1881起,其中2000年、2001年和2005年发生均在1600起以下,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发生均超过2000起,2004年事故高,为2102起,占总数的15.96%;月均事故发生为157起,其中1月、7月和11月为事故的高发期;每月的下旬事故有下降趋势;每周星期六发生事故次数多,周三低;单日事故发生高分别是每月的1号和14号;每日24小时事故中,一般从早上7点开始逐渐上升,11点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白天的事故发生案例明显高于晚上.重大事故的分布特点与一般及轻微事故有一定区别,主要体现在从2002年后发生开始下降,至2006年一直稳定在年60起左右;每年5月、9月和11月和每周的星期三和周四为高发时间;每日以上午10点左右高,下午在4点左右次高.结论 2000~2006年某区事故发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重大事故发生有降低趋势;事故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有明显的特征,但一般及轻微事故与重大事故的分布特征有一定的差别,相关分析信息可作为制定交通事故控制措施的参考依据.

  • 复合BMP2同种异体深冻骨联合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

    作者:蒋清;胡懿郃;魏利成;张轶群;扈应轩;尹建文

    目的 探求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同种异体深冻骨联合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8月~2008年12月应用复合BMP2同种异体深冻骨联合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02例.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随访7~29个月,均骨性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32周.结论 复合BMP2同种异体深冻骨联合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安全、低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 颅脑损伤患者NICU镇静处置策略

    作者:陈建江;胡晞;邓永兵

    目的 回顾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47例颅脑损伤患者焦虑和躁动情形下的临床处置过程,探讨适合颅脑损伤病情特点的镇静策略.方法 镇静/激动(SAS) 评分评判镇静效果.个体化镇静处置措施使其SAS评分稳定至2~4分.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镇静处置以非药物为首选;药物镇静须不得已而为之;动态定时评估镇静效果利于与脑伤恶化意识障碍区别.镇静药物宜选速效、短效药物个体化使用.结论 镇静处置对于NICU的颅脑损伤患者是重要的治疗策略.

  • C型肱骨髁间骨折32例治疗分析

    作者:杨峰

    目的 探讨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C型肱骨髁间骨折32例的临床资料,骨折类型按AO/ASIF分类为:C1型11例,C2型14例,C3型7例.全部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侧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结果 32例全部获得6~24个月随访,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尺神经损伤,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按照Gassebanm评定标准,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 C型肱骨髁间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关节功能恢复.

  • 交通事故致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分析

    作者:王树超;陈铮立;刘雪松;李建荣;李晨昊;叶世泰;施建国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致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患者的伤情特点及提高救治水平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自2001年6月~2008年5月采用综合治疗的资料完整的76例由交通事故导致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其中高速公路组24例,普通公路组52例,并对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发生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速公路组24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50%;生存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3例(12.5%),中残2例(8.3%),重残4例(16.7%),植物生存3例(12.5%).普通公路组52例,死亡39例,死亡率为75%;恢复良好6例(11.6%),中残4例(7.7%),重残2例(3.8%),植物生存1例(1.9%).结论 高速公路伤员多为男性青壮年,送院时间较长,多发伤比例高,休克发生率高,GCS评分3分患者极难生存.但只要积极救治,高速公路伤员也可以取得与普通公路相似的疗效.

  • 股骨单髁骨折微创外科术中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复位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明川;张殿英;杨新民;郝固磊;张海鹏

    目的 对股骨单髁骨折外科治疗的微创化进行观察探索.方法 68例股骨单髁闭合性骨折为微创组,采用小切口,钝性分离至膝关节囊,在C型臂X线透视下,将单臂外固定架的两固定针拧入断髁,之后把持架梁(臂)通过杠杆作用实现患髁复位,然后以加压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复位前和固定后冲洗关节腔,术后不放引流管.疗效通过回顾性、非随机性对比进行评价.将微创组与77例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组成的非微创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据临床标准、X线标准评定,微创组优良率分别为100%和97.10%,非微创组优良率分别为67.53%和70.13%,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5).结论 微创化的内固定方法对单髁新鲜骨折在保证良好复位的基础上,具有创伤小、显著减轻膝关节腔内外黏连因素、术后功能恢复快的特点,优于关节切开内固定术.

  • AO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作者:陈学明;周忠;王万明

    目的 探讨应用AO双重建钛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8年3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2例,AO/ASIF分类:C1型7例,C2型19例,C3型6例.所有病例行后路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或经尺骨鹰嘴截骨,使用AO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后尽早行肘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32例随访6~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Cassebaum法评分,优17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84.4%.结论 AO双重建钛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有利于肘关节早期运动,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 钢制和钛制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王磊;王新;周路纲;刘洪智;倪建强

    目的 比较钢制和钛制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股骨干新鲜骨折108例,应用钢制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52例,与钛制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56例进行对照研究.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相同.结果 钢制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的52例均在术后4~6个月临床愈合,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6例出现锁定失败,其中2例发生远端锁钉松动;钛制髓内针组延迟愈合12例,不愈合4例,锁定失败10例,其中锁钉松动6例.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正确合理地使用钢制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可以明显减少锁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发生.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髓内针
  • 骨盆型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的限制性容量复苏

    作者:王子明;罗小波;杜全印;唐颖;吴思宇;王爱民

    目的 通过采集骨盆型严重多发伤的病例资料,总结和分析其病情特点,为临床上骨盆型严重多发伤应用损害控制提供初步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7月间的60例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21例伴有失血性休克患者通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早期复苏输液量、复苏时间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疗效评估.结果 21例伴有失血性休克,根据早期复苏方法分为限制性复苏组(11例)和常规复苏组(10例).限制性复苏组:ISS评分30.72,复苏输液量1009.09ml,复苏时间102.72分钟,复苏后血红蛋白(HGB)98.36g/L;常规复苏组:ISS评分30.90,复苏输液量3175ml,复苏时间246分钟,复苏后HGB 79.90g/L.限制性复苏组和常规复苏组I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输液量、复苏时间、复苏后HG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急救复苏过程中,对伴有失血性休克的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限制性复苏,能使输液量更少,控制出血更好,复苏效果更显著.

  •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第1趾毁损伤后组织缺损

    作者:王华明;张皓;孙齐昌;周文武

    探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在足第1趾毁损伤后趾及趾残端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治疗12例,疗效满意.

    关键词: 趾缺损 皮瓣
  • 空心拉力螺钉钢丝张力带法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陈军号;许楚才;陶凯

    采用空心拉力螺钉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25例,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愈合.认为应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空心拉力螺钉钢丝张力带法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内固定
  • 20例硬膜外血肿术后交通性脑积水临床分析

    作者:金东;董吉荣;蔡学见;王玉海;徐勤义

    回顾分析20例硬膜外血肿术后交通性脑积水临床资料,认为蛛网膜下腔的炎性反应与脑肿胀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能降低其发病率,对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脑积水 脑肿胀
  • 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程智涛;夏春明;何正华;徐明;陈刚

    分析38例胸腰椎骨折RF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前后椎体高度的变化、Cobb角的纠正程度及Frankel神经功能评价.认为其方法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可降低后期矫正度及椎体高度丢失,远期效果确切.

  • 老年颅脑损伤的特点及防治探讨

    作者:张建民;袁从华;孙宇;吕佳;武亚洲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等原因,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重视并掌握老年颅脑损伤的特点及防治原则,可有效的改变这一状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老年 治疗
  • 酶清创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维;王爱民;王建民

    酶清创是采用某些具有蛋白水解作用的外源性酶类进行伤口清创的非手术方法,在分解清除坏死或失活组织的同时,不损伤邻近正常组织,目前主要应用于烧伤、褥疮和慢性创面的治疗.作者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创伤 蛋白酶 清创 感染
  • 外伤性胰腺损伤的诊治进展

    作者:王建球;陈跃宇

    外伤性胰腺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淀粉酶的测定,B超、C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胆胰成像(MRCP)和腹腔镜等检查,各有其特点及应用价值.根据胰腺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术式,充分有效的引流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而主胰管断裂的识别和定位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对外伤性胰腺损伤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胰腺损伤 诊断 治疗
  • 嗅鞘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陈莉发;余华荣;李兵仓

    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神经胶质细胞,也是目前唯一应用到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嗅鞘细胞具有改善损伤微环境、促进轴突再生、穿越胶质瘢痕、亲和神经元和导向神经再生方面的作用,为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及病变治疗提供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大鼠肝脏撞击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作者:陆明;汤礼军;田伏洲;麻晓林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肝脏钝性撞击伤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健康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n=14).通过增加了T型二次打击头的改良型生物撞击机,用轻、中、重3种质量的钢球分别撞击1组大鼠,复制出3组损伤程度不同的大鼠肝脏钝性撞击伤模型,即轻度致伤组、中度致伤组、重度致伤组.各组再按观察指标不同,随机平分为A组和B组.测定大鼠A组致伤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自然存活数,B组致伤前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及致伤后腹腔内出血量.所有大鼠死亡后均进行损伤分级并进行评分.结果 各组平均股动脉压致伤后均低于致伤前(P<0.01),且致伤后平均股动脉压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或P<0.05);各组AST、ALT含量致伤后均明显高于致伤前(P<0.01或P<0.05),致伤后各组AST、ALT含量均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或P<0.05);各组腹腔出血量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多(P<0.01或P<0.05);各组肝脏损伤评分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结论 各组大鼠肝脏损伤程度随钢球质量的增加而加重,分级明显.该大鼠肝脏创伤模型建模过程简单,具有稳定的肝脏损伤的伤情特点,可重复性好,损伤程度均一并可分级调节,费效比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

  • 缺血后处理对后肢挤压伤兔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

    作者:丁俊涛;张连阳

    目的 探讨两种缺血后处理方式(IP)对后肢挤压伤兔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兔后肢挤压伤模型,分别采用交替夹闭-开放挤压伤侧髂总动静脉及交替捆绑-松弛挤压伤肢体近端两种IP方式处理后肢挤压伤兔,检测处理前、处理后2、6、12、24小时后血浆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种处理方式组及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IP组在上述处理后4个时相点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后2、6、12小时血浆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种IP模式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 IP对后肢挤压伤早期兔全身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 西维来司钠对高原颅脑损伤大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影响及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铁军;周其全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对大鼠高原颅脑损伤的影响及NE抑制剂西维来司钠对高原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即平原对照组,平原颅脑创伤组,平原颅脑创伤+西维来司钠治疗组,高原对照组,高原颅脑创伤组,高原颅脑创伤+西维来司钠治疗组.创伤组按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大鼠高原与平原颅脑损伤模型,对比观察高原与平原颅脑创伤前后以及给予西维来司钠治疗后血清NE浓度变化,并通过病理学观察西维来司钠治疗对高原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大鼠高原颅脑创伤前后NE浓度均明显高于平原颅脑创伤前后(P<0.05),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果显示,高原大鼠颅脑创伤后立即给予NE抑制剂西维来司钠治疗,颅脑损伤程度较未治疗组明显减轻.结论 NE是加重大鼠高原颅脑损伤后神经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西维来司钠治疗对高原颅脑损伤的神经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海水中肢体枪击伤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基础救治研究

    作者:孟辉;申洪;李乃斌;刘高望;张鋆歆;吴正蓉;卜海激

    目的 探讨自然海水中火器伤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为海水中火器伤救治措施的制定提供模拟实际海战的实验依据.方法 普通级毕格犬17只随机分为海水中致伤组(n=14)和地面致伤组(n=3).海水组于海水中枪伤后救出,连续监测早期(53.62±12.19)分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肛温,并采用基础救治;地面组为观察对照.结果 海水中枪击伤伤后70分钟内:呼吸(R)和心率(HR)的变化趋势一致,30分钟R[(22.75±2.48)bpm]和HR[(151.00±49.93)bpm]较慢,伤后50分钟时R[(40.67±3.59)bpm]和HR[(204.03±14.08)bpm]较快,二者整体呈跳跃式加快;30分钟时收缩压(SBP)[(138.68±17.93)mmHg]、舒张压(DBP)[(97.60±18.82)mmHg]、平均动脉压(MAP)[(111.33±14.57)mmHg]较低,40~55分钟时变化幅度和波动范围比较大,60~70分钟虽有变化但波动范围小;中心静脉压(CVP)于伤后35~45分钟持续升高并达峰值,之后波动范围不大.海水中枪击伤机体体温下降比地面伤快.结论 海水中枪击伤后应尽快补充容量,尽早监测血流动力学、体温,注意保温.

  • 半月板后角止点撕脱骨折误诊为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例

    作者:任亚军;孙惠清

    1例交通事故伤,外院诊断为右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右胫腓骨骨折,行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5天转院.经检查确诊为半月板后角止点撕脱骨折.

  • 多发伤的紧急伤情评估策略

    作者:张连阳

    多发伤诊断包括损伤诊断、损伤并发症诊断和并存疾病诊断,其中损伤诊断遗漏指入院24小时后发现并导致不良后果的损伤,发生率2%~40%[1].导致漏诊的因素主要有医师缺乏整体观念、影像学误导、忽视隐蔽损伤、缺乏损伤机制认识,以及伤情危重、意识障碍、致伤机制和病史不详等因素.多发伤紧急伤情评估策略包括根据致伤机制评估,合理应用影像学技术精确评估,按照CRASH PLAN程序系统(C=circulation循环,R=respiratory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H=head头颅,P=pelvis骨盆,L=limbs四肢,A=arteries and veins动静脉,N=nerves神经)评估,复苏无效时重点评估,以及动态、反复评估.

  • 创伤性呼吸心跳骤停:院前急救不予复苏或终止复苏指南

    作者:都定元

    创伤已是44岁以下美国人首位死因,一些创伤患者由于创伤范围广泛、严重而无法救治.为了维护尊严,节约宝贵的人力和财政资源,并尽量减少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的风险,对无法救治的创伤患者不应转运到急诊部或创伤中心.然而,在现场决定不予复苏或终止复苏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本文介绍美国急救医疗服务医师协会(NAEMSP)和美国外科医师协会创伤委员会(ACS-COT)关于"创伤性呼吸心跳骤停:院前急救不予复苏或终止复苏指南"的联合立场声明,以指导院前创伤急救实践.

  • 多发伤病历与诊断:专家共识意见

    作者: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

    多发伤病历书写争议颇多,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不能满足其诊断要求.本文系统阐述多发伤病历书写要点,提出其诊断包括损伤诊断、损伤并发症诊断和并存疾病诊断3部分,损伤诊断排列应遵循由上而下、从内向外和先重后轻原则.

    关键词: 多发伤 病历 诊断 意见
  • MHIPS评分在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王宁;白祥军;易成腊;高伟;杨帆;陈驾君

    目的 评价MHIPS评分系统(The Madras Head Injury Prognostic Scale)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96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和MHIPS评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大小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比较3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GCS、ISS和MHIP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770、0.854,MHIPS与GCS评分间AUC有统计学差异,与ISS评分AUC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HIPS评分系统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颅脑损伤评分系统,但仍需要更多临床资料去证实.

  • 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规范探讨

    作者:程晓斌;赵先柱;张连阳;姚元章

    目的 探讨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对于多发伤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年来收治的1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制定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前2年内的46例为对照组,规范制定后的4年内的132例为绿色通道组.分析两组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院内各救治环节时间、死亡率.结果 两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绿色通道组在急诊科处理、放射影像科检查和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绿色通道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4.55%;对照组46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0.70%(P<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外科医师组成的多发伤急救团队制定的多发伤院内救治规范可显著缩短院内救治时间,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创伤 多发伤 急救 规范
  • 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体会

    作者:谭浩;何奇元;姚元章;张连阳

    目的 探讨死亡率高、治疗棘手的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中心2007年收治的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病历资料及其救治方法,并总结其救治经验.结果 32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0~34分(平均17.4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 4例,5~8分10例,9~12分 18例;所有伤者在早期行简单固定、止血、包扎后进行全身CT扫描,24例伤者接受了紧急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手术(其中去骨瓣减压术单侧8例,双侧12例),同时进行骨折外支架固定术10例,胸腔闭式引流术8例,剖腹探查、脾切除术1例,伤口清创术20例.术后ICU监护治疗,Ⅱ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痊愈18例,占56.25%;轻残6例,占18.75%;重残2例,占6.25%;植物生存2例,占6.25%;死亡4例,占12.50%.结论 在维持全身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优先处理颅脑损伤,及早手术控制颅内高压,防止由于低氧、低血压和高热引起的继发性颅脑损伤,是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的救治策略.

  • 多发伤早期诊疗中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杨帆;胡耑;白祥军;高伟;杨朝晖;李波

    目的 分析多发伤患者漏诊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对策,以降低漏诊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12例多发伤患者的漏诊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多发伤患者漏诊率为16.19%,漏诊原因以意识障碍、休克和镇静治疗(149例次,19.68%)、影像学检查不完善(77例次,10.17%)、患者、家属不遵从医嘱(76例次,10.04%)为主,漏诊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3.59±7.26)天,死亡率为2.93%,显著高于整体水平(P<0.01).结论 多发伤患者早期诊疗中应优先抢救生命,允许出现非致命伤的漏诊,应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次进行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提高救治质量.

    关键词: 多发伤 漏诊
  • 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延迟诊断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作者:陈驾君;李占飞;白祥军;邹声泉;刘开俊

    目的 分析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延迟诊断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ACS)9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并提出预防方法.方法 收集2002年10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9例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延迟诊断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延迟诊断的可能原因、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 9例均为多发伤,均于伤后3~11天转来我院就诊后腹部损伤得到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常见致伤原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其次为高处坠落.9例中,2例为胰腺损伤,3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腹膜后结肠损伤,3例小肠损伤.9例中4例死亡,死亡率44.4%.存活患者术后均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结论 提高对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的警惕、动态监测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诊断和处理腹部创伤有助于减少创伤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生.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选择恰当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有助于降低创伤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