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창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4237
  • 国内刊号: 50-11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连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肌腱修复术后肌腱粘连防治的研究现状

    作者:穆卫强;黄毛毛;淦常勤;杨威;翟建国

    近年来肌腱修复术后肌腱粘连的防治方法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随着人们对肌腱修复愈合理论认识的深入,预防肌腱粘连的药物也从用单一的药物发展到药物与屏障材料结合的复合式药膜,加之细胞增殖的调控、分子生物学产品以及中药的发展,使它们不但抑制了外源性愈合,还促进了内源性愈合。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肌腱修复术后肌腱粘连的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 信号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孙桂芳;张晓芬;陈亚峰;奉典旭

    病理性的创面愈合常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并伴随疼痛、瘙痒和挛缩,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肌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是增生性瘢痕的重要特征,其中 TGF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的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TGF-β1/Smads可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目前针对该信号通路抗增生性瘢痕形成的研究日益增多,为减少瘢痕的形成及减轻瘢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就肌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及TGF-β1/Smad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调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 快速成型技术在颌面头颈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何海涛;杨茂进

    快速成型技术( rapid prototyping,RP)是指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利用三维重建数据,短时间内通过材料的堆积制作出物体原型的一种数字化成型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多个领域开始应用并迅速发展,但在我国尚未推广,临床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模型制作过程以及在颌面头颈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方面作一评述。

  • 微创空心螺钉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李忠虎;舒晓鹏

    目的:比较微创空心螺钉髓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共42例(其中91.22A1型17例,91.22 A2型15例,91.22 B1型1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空心螺钉组(22例)和切开复位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一般情况、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空心螺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切开复位组( P<0.01);Constant-Murley评分总分及日常生活、疼痛、活动度和Neer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 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χ2=4.2667,P=0.0389<0.05)。两组术后畸形愈合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5818,P=0.4456>0.05)。结论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微创空心螺钉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创伤较少,患者术后恢复快,肩关节功能较佳,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 地塞米松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C 反应蛋白和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国胜;栾晓祖;朱铭;彭赛亮;赵志勇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11~76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8例,高处坠落伤25例,殴打伤12例,其他伤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每天一次,连用7d。测定两组患者第1、3、5、7、14天CRP和ET-1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相应时间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ET-1水平无明显变化( P>0.05),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第3、5、7、14天ET-1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3、5、7天GCS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RP和ET-1水平显著下降,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

  • 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江伟;陈俞涛;王剑飞;孙江燕

    目的:探讨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体会。方法笔者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对2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采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1~62岁,平均43岁。左侧14例,右侧10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11例。患者术前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CT平扫加三维重建,部分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6~29个月,平均16.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 HS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67%。全部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膝关节活动度100°~130°。结论采用后外侧倒“L”形切口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优良。

  • 自控静脉镇痛对胸部创伤早期呼吸循环影响的初步探讨

    作者:田君;刘明华

    目的:观察自控静脉镇痛( PCIA)对胸部创伤患者早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6月伤后12h急诊入住西南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的26例胸部闭合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无镇痛措施;镇痛组15例,入院后予以自控静脉镇痛3 d。对照组11例,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25~47岁,平均(36.65±8.40)岁;镇痛组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3~48岁,平均(35.28±9.73)岁。分别测定入院时(0h)、24、48、72、96h及120h的动脉血气分析中pH值、动脉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指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HR(心率)、肘部动脉收缩血压、心肌酶谱中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统计分析结果。结果两组在治疗24、48h时PO2和PaO2/FIO2无明显改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72、96、120h时两组PO2和PaO2/FIO2(对照组105.8±28.4/221.5±28.7,108.4±30.7/239.4±25.3,142.8±34.3/318.5±35.7;镇痛组131.8±27.5/285.5±32.7,153.4±32.4/328.1±30.6,170.8±20.7/350.2±34.9),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pH值、PCO2、SpO2行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镇痛后,心率在各时间点行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收缩压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镇痛对胸部创伤早期呼吸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稳定心率,对血压及异常变化的心肌酶谱无明显影响。

  •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闭合型胫骨中下段骨折分析

    作者:刘代祥;刘华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在治疗闭合型胫骨中下段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各自的优缺点。方法笔者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3年收治的符合胫骨中下段A421~3型及部分B421~3型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25例)采用切开复位(DCP或LCDCP)钢板固定手术方式,比较组(25例)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式,随访期限为16个月,比较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性愈合周期。结果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在治疗周期、术后疼痛指数、治疗费用上明显占优势。治疗效果:传统组2例出现伤口红肿,1例经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伤口感染、骨外露,后期采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后康复,1例骨折延迟愈合,二次手术植骨治疗后康复;比较组未出现伤口问题,1例因内固定位置不良,二次手术矫正后康复,并发症及骨折愈合周期均低于传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在治疗闭合型胫骨中下段骨折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费用相对较低,适于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 椎体成形术治疗不愈合的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蔡俊;冯新民;王静成;杨建东;张亮;张圣飞;陶玉平

    目的:评价靶向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不愈合的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4年6月,笔者将32例不愈合的陈旧性椎体骨折患者(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63~82岁,平均73.6岁)分为两组: A组14例,为卧床非手术治疗,B组18例,行靶向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1d,1个月及1年病椎前缘压缩率,同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靶向穿刺椎体成形手术组患者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的术后VAS和ODI评分优于非手术治疗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不愈合的陈旧性椎体骨折,通过定向穿刺,在骨折部位注射骨水泥,增强了骨折椎体的稳定性,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蒋超超;龙连圣;辛志成;李夏良;苏强;吴钟华;王伟;章元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8例;年龄18~74岁,平均51.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0例,高处坠落伤23例,殴打伤8例,硬物砸伤10例,其他伤7例。根据伤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0例)和无脑积水组(198例)。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去骨瓣、硬脑膜有无缝合、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情况、血肿位置及腰椎穿刺有无引流脑脊液等,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24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50例(20.2%)发生脑积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23,P=0.031)、去骨瓣(OR=1.136,P=0.000)、弥散性SAH(OR=2.288,P=0.018)、硬脑膜缝合(OR=1.711,P=0.037)、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0.449,P=0.002)。结论高龄患者、去骨瓣减压、硬脑膜开放以及弥散性SAH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采取硬脑膜缝合、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半髋关节置换与股骨髓内钉治疗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杨光毅;李越

    目的:观察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2011年3月~2013年8月使用半髋置换术及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70~93岁,平均(75.9±4.7)岁。患者经过长达1年以上的随访,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年内的髋关节功能、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内的髋关节功能方面均优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方面均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并发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髋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均适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两者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临床中应该按照个体化的原则进行治疗。

  • 126例急性跟腱断裂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刘金伟;何藻鹏;李卫;周琮镇;曾迪藩

    目的:调查并分析本地区跟腱损伤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就如何预防、提高治疗水平提出相应建议。方法对126例跟腱断裂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性98例,女性28例;年龄2~69岁,平均(31.4±12.0)岁。根据致伤原因、合并伤及处理、入院日期、入院时段、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该群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所有病例中,厕所瓷砖致伤占50.79%(64/126),工作意外损伤占33.33%(42/126);车轮绞伤占11.11%(14/126)。入院日期以每年7、9月居多,而厕所瓷砖致伤者则大多数发生在4、6月份。入院时段多集中在15∶00~次日1∶00,占71.43%(90/126);9∶00~11∶00,占9.52%(12/126)。本组成功随访112例,平均随访42个月(3~75个月)。根据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98例,良13例;优良率为99.11%。随访期内,跟腱再断裂率为5.36%(6/112);术后总感染率为6.25%(7/112),厕所瓷砖致伤感染率为10.71%(6/56)。结论厕所瓷砖致伤是跟腱断裂入院的主要致病因素,大多发生在潮湿、闷热月份沐浴时,而感染病例也多发生在此类患者。改善南方地区洗澡、厕所共室的传统布置格局,是减少此类损伤的根本、有效方法。

  • 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挛缩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张会堂;杨崇志;柴玉兰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患者应用早期手术方法进行整形治疗对防治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及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笔者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进行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手术患者,其中研究组22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切除瘢痕组织,移植中厚皮并术后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36个烧伤关节部位进行早期手术方法进行整形治疗后,各部位平均植皮存活率均达到90%以上,手和肩关节部位的植皮存活率较高。术后第3、6个月,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布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研究组患者采用功能部位整形术的远期效果较好。术后第12个月研究组的疗效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患者应用早期手术方法进行整形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处瘢痕挛缩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

  • 关节镜下经皮微创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肖奕增;尤瑞金;周晓文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经皮穿刺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技术治疗单纯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单纯髌骨骨折69例,随机分为两组,处理微创组38例,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19~65岁,平均(31.4±0.3)岁。对照组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18~61岁,平均(30.3±0.2)岁。处理微创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穿刺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为传统手术开放复位,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经半年以上随访,处理微创组平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处理微创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经皮穿刺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治疗单纯髌骨骨折固定牢固,创伤小,恢复快,能同时探查和处理膝关节其他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 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沈皆亮;郝杰;胡侦明;蒲佳琪;张延松;徐林飞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笔者运用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 TLICS评分)和脊柱载荷评分系统(LSC评分),对纳入的35例成人[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6~45岁,平均(37.4±6.3)岁]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一期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撑开复位,伤椎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手术。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分级( ASIA)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和CT评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椎管占位情况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6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5.3±6.8)个月,除5例患者术前神经功能为A级外,余3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影像学显示减压及复位效果满意,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前中柱重建脊柱序列,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减压彻底,并发症少,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容积,是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 L 形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

    作者:周炎;刘世清;余铃;廖琦;赵奇;张春;黄涛;张锐;夏韶强;杨越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应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锁定加压接骨板(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1月共收治15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者。骨折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 AO/ASIF)分型:43A2型3例,43A3型10例,43B1型2例,均合并腓骨下端骨折;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线距踝关节面1.6~4.5cm,平均2.8cm;闭合性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7例( GustiloⅠ型2例,Ⅱ型3例,ⅢA型2例)。 GustiloⅢA型2例急诊行清创、腓骨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余患者术前行跟骨骨牵引。运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LCP内固定治疗,术中酌情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2例切口表皮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余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于术后16~24周(平均20周)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 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分为73~95分,平均89.5分,其中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随访期间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术中利用微创置板技术,并酌情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疗效。

  • 应用足背分叶皮瓣携带趾伸肌腱移植修复多手指皮肤合并肌腱组织缺损

    作者:甘干达;唐继全;扈克治;罗平;陶智刚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分叶皮瓣携带趾伸肌腱移植同期修复多手指皮肤合并肌腱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12例(27指)多手指皮肤合并伸、屈肌腱缺损患者。根据伤指创面大小、形状设计以足背血管为主干的跗内侧、第一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三叶或以第一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第1跖背、足外侧双叶皮瓣移植,切取皮瓣同时携带趾伸肌腱,一次性修复2~3指的皮肤合并1指或2指的屈、伸肌腱缺损。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发生动脉危象,2例经静脉使用抗血管痉挛药物后皮瓣成活,1例经血管探查,切除血栓段血管,重新吻合动脉后皮瓣成活。12例经8~19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18指屈伸功能正常,5指屈曲轻度受限,伸直正常,4指屈曲有较明显受限,伸直轻微受限。供皮瓣和肌腱足无明显瘢痕挛缩,行走正常。结论应用足背分叶皮瓣携带趾伸肌腱游离移植方法,一次手术能修复多个手指皮肤合并肌腱缺损,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手指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是修复多手指皮肤合并腱肌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手术时机探讨

    作者:刘滨;杨涛;杨波;张义;刘世强;苗露

    目的: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佳手术时机,以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方法将148例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根据其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4例)及对照组(74例)。男性79例,女性69例;年龄11~79岁,平均(44.6±8.7)岁。道路交通伤88例,暴力重击伤43例,高处坠落伤17例。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至受伤时间<24h,对照组手术时间至受伤时间>24h,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79.7%),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14.9%),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伤后及时复查颅脑CT,并在24h内实施开颅手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治

    作者:沈岩

    创伤性凝血病是严重创伤诱发的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其增加创伤后出血救治难度和创伤后死亡率。依据创伤后临床表现,结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等实验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创伤性凝血病。采取有效止血、损害控制性策略、恢复机体内环境和合理补充血制品等综合性措施,将有利于创伤性凝血病的防治和改善创伤预后。

  • 常见急危重症评分与颅脑创伤死亡预测分析

    作者:唐华平;方海云;蒲云学

    对42例颅脑创伤患者分成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均在第2周的第1天进行格拉斯哥预后昏迷评分( GC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 GPC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EWS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MODS)评分、器官功能障碍逻辑性评价系统( LODS),根据各评分系统对危重病患评判的截断分值,判断其预测死亡的准确性。认为GPCS简便快捷,直观易得,适合床旁快速脑评估; APACHEⅡ与LODS在临床资料充分、时间充裕时可以作为全身性评价指标。

  •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肖杏玲;杨晓东;樊仕才;熊日波

    对28例单一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前后骨折的患者术前、术后给予抗休克、牵引固定、心理、疼痛、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等护理。随访6~18个月评价功能康复情况,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加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

  • 莫匹罗星联合康惠尔溃疡贴在创伤性伤口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罗梅;沈世琴;李霞;向勤;胡艳红

    对60例创伤性伤口分别使用莫匹罗星联合康惠尔溃疡贴换药(观察组,30例)和油纱换药(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患者疼痛度、愈合后瘢痕大小及有无瘢痕疙瘩。随访6个月,观察组局部瘢痕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莫匹罗星联合康惠尔溃疡贴,可减轻换药时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减少瘢痕形成。

    关键词: 创伤 伤口 敷料 愈合
  • Segond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合并伤的诊治

    作者:王振堂;焦顺成;申海波

    探讨12例Segond骨折及其合并伤的诊断及治疗。8例合并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者行自体腱重建术,2例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行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固定术,半月板损伤行成形术(修补术),胫骨平台外侧撕脱性骨折行非手术治疗。10例手术患者末次随访时Lysholm术后评分为86。

  • 6例创伤性肺血肿早期治疗体会

    作者:孙子瑞;连鸿凯;李凯;魏文学;陈亚君

    2013年7月~2014年6月笔者收治6例创伤性肺血肿,1例手术治疗,5例非手术治疗;痊愈5例,死亡1例。早期合理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创伤 肺血肿 治疗
  • 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探讨

    作者:张道虎

    将13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锁定钢板组各66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Dienst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活动度情况。认为外固定支架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闭合性阴囊损伤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王晓芬;祝清清

    回顾分析30例闭合性阴囊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围手术期护理是闭合性阴囊损伤患者能够顺利恢复的重要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后病情观察、疼痛护理等是关键因素。

    关键词: 阴囊损伤 治疗 护理
  • 6例气管、支气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罗富超;陶永忠;吕兵;钟斌

    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6例气管、支气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行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1例行非手术治疗,因感染、衰竭而死亡。 CT气道重建及纤支镜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一经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预后良好。

  • 改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王存平;王洪波

    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4例,采用改良手术治疗30例(研究组)、传统手术治疗24例(对照组),对两组手术定位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注射量、疼痛缓解情况、治疗效果、手术治疗费用、手术整体时间、透视次数、不良例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两组无差别,但研究组手术治疗费用、整体时间、透视次数及安全性优于对照组。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 可吸收线双荷包缝合结合髌骨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粉碎骨折

    作者:葛欣昌;苏立新;李春江;李冀

    应用可吸收线双荷包缝合结合髌骨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粉碎骨折38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97%。该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原则,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创伤小、并发症少,利于术后早期功能练习。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探讨

    作者:杨火发;郭应林;黄敬东;黄方兴

    对30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腓骨外侧纵行切口,复位后重建钢板或1/3管形固定。胫骨则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将加压钢板及螺钉锁定进行固定。随访10~24个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7.1周。23例患者踝关节可正常活动,其余患者轻微活动受限。锁定加压钢板( LCP)内固定在粉碎性Pilon骨折中有显著疗效。

  • 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复杂骨折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明光;吴雪兰;杨宁;窦群立;李引刚;杨进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复杂骨折的作用和效果。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18例四肢管状骨复杂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而观察组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的方法。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情况较少,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结果对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唇颏部损伤的急诊美容修复

    作者:刘毅;肖斌;刘萍;宋玫;陈黎明;徐承新;孙晓晨

    目的:总结唇颏部损伤急诊处理与美容修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7例185处唇颏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9例,女性48例,年龄1~52岁,平均12.2岁。遵照医学美学和整形美容外科原则,不刻意强调清创时机,采用高压冲洗技术彻底清创;若无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新的缝合技术分层严密缝合,针距和边距0.2cm;若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按照“宁近勿远,宁简勿繁”的修复原则,分别选择各种皮瓣修复;注重康复治疗。结果本组137例185处伤口,139处不伴组织缺损的伤口美容缝合后伤口一期愈合;38处伴组织缺损的伤口,以29个局部皮瓣、9个皮下蒂皮瓣和3个黏膜瓣修复,各组织瓣均100%成活,伤口一期愈合;5处延期修复的伤口,2处直接缝合,3处伴组织缺损者以局部皮瓣修复,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伤口外形均良好,患者满意。术后3~12个月随访121例167处伤口,绝大多数瘢痕较轻,效果良好。结论在唇颏部损伤急诊处理中,遵照"创伤美容修复"理念,充分运用美学理论和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实施及时准确的治疗,即能实现美容修复的目标。

  • 眼铁质沉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小璠;杨州权;袁容娣

    目的:探讨眼铁质沉着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例(7眼)因眼内铁质异物所致的铁质沉着症患者临床资料,7例均为男性,年龄24~52岁,平均37.86岁。7例患者术前均行眼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眼眶CT及电生理检查,其中3例(3眼)异物位于视网膜,3例(3眼)位于睫状体平坦部,1例(1眼)位于前房角。1例(1眼)行前房角异物取出术,6例(6眼)行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手术摘除异物,其中3例(3眼)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后注入硅油,2例(2眼)合并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取出异物,其中术后视力提高2例(2眼),占28.6%;无变化3例(3眼),占42.8%;视力下降2例(2眼),占28.6%。结论眼内铁质异物所致的眼铁质沉着症会造成严重的视功能障碍,眼创伤患者及时仔细的检查将减少眼铁质沉着症的发生,如若确诊,需尽早手术取出铁质异物,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 3D 打印技术在颌面部多发骨折术前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丁琳琳;柴鉴深;杨茂进;何海涛;杜文俊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对颌面部多发骨折术前预测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8名颌面部多发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5~58岁,平均43岁。术前行颌面部三维重建CT,将数据输入3D打印机,制成与患者颌面部1∶1的快速成型模型,在模型上模拟骨折手术及骨折固定材料预成型,并在实际手术中对比模型与真实骨折状况的符合程度。结果3D打印模型可以准确复制面部骨折状况,所有患者实际骨折情况与术前预测对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面部外形、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3D打印技术具有较高精确性,利用其进行骨折术前预测,可以提高手术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并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