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창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4237
  • 国内刊号: 50-11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连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作者:张雷;梁建;钱光平;敖小忠;罗正宝;黄焱光;高志

    对4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Harris髋关节评分:优35例,良6 例,可2 例,优良率95%.PFNA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 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抗生素在外固定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体会

    作者:刘光永

    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抗生素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34例,术后随访13~21个月,胫骨骨折均良好愈合,未见与骨水泥材料有关的不良反应,无复发感染.外固定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胫骨缺损长度和软组织缺损面积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踝关节Kofoed评分及膝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抗生素治疗的方法可控制胫骨骨缺损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 肩关节镜辅助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与常规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李亮

    选取因肱骨大结节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常规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短期随访3个月的关节功能.认为采取肩关节镜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常规内固定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骨折 关节镜 内固定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临床疗效体会

    作者:吴玉林;刘昌宝

    对52例Tossy Ⅱ型肩锁关节脱位及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5d发生1例脱钩,术后2个月发生1例锁骨钩钢板内侧端接触处骨折,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另选合适的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再次术后恢复好;49例获得随访,优良率95.9%.

  • 鼻唇沟螺旋桨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陈国威;胡发明;周国海;关志广

    目的 探讨鼻唇沟螺旋桨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因肿瘤、创伤等原因导致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3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29~67岁,平均47岁.平均面部缺损面积2.0cm×3.0cm;缺损部位包括面部、鼻部、唇部、脸颊部,采用鼻唇沟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重建.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及皮瓣成活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30 例患者肿瘤未见复发,皮瓣生存良好,成活率达97.1%;皮瓣色泽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无面瘫、鼻通气功能及咀嚼功能障碍,外观形态满意,总体满意度达到91.2%,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鼻唇沟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疗效好,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文军;徐智会;周先平;刘永富;代越;颜晓佳;杨敏

    目的 探究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5例,女性135例;年龄19~70岁,平均45.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60例,坠落伤75例,打击伤64例,其他伤21例.根据气管插管的时机将其分为早期插管组(指对受伤患者2h内实施的气管插管,191例,)和延迟插管组(指对受伤患者2h后或出现以下呼吸衰竭表现时给予的气管插管,229例),分析插管前、插管后1d及3d血气指标及颅内压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及6个月神经功能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情况.结果 与气管插管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1、3d 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升高(PaO2:P=0.038;SpO2:P=0.041),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颅内压明显降低(PaCO2:P=0.033;HR:P=0.036;RR:P=0.044);早期插管组插管后1d及3d的PaO2、SpO2较对应的延迟插管组升高(插管后1d的PaO2:P=0.027,SpO2:P=0.028;插管后3d的PaO2:P=0.017,SpO2:P=0.031),而PaCO2、HR、RR及颅内压降低(插管后1d的PaCO2:P=0.036,HR:P=0.034,RR:P=0.023;插管后3d的PaCO2:P=0.022,HR:P=0.030,RR:P=0.026).早期插管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延迟插管组(肺部感染发生率:P=0.038;死亡率:P=0.026).早期插管组ADL分级Ⅰ级和Ⅱ级比例明显高于延迟插管组,而Ⅲ级、Ⅳ级、Ⅴ级明显低于延迟插管组(P=0.024).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可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对于降低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 后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22例胸腰段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登均;李克俭;贺小兵;王明贵;殷浩;王海;李争艳

    目的 探讨一期经后路复位、椎体次全切加椎间支撑植骨术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共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2~53岁,平均38.3岁.比较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测量椎管容积率、伤椎高度以及随访神经功能分级变化.结果 所有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手术时间180~300min,术中出血量800~2800mL.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2个月.植骨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个月,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末次随访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恢复明显,Cobb角:术前(24.2±2.8)°,术后6个月为(5.8±0.6)°,P<0.01.椎管容积率:术前(47.05±5.47)%,术后6个月为(98.23±0.98)%,P<0.01.结论 经后路复位椎体次全切除可以很好恢复椎管容积及Cobb角,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椎间支撑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好,骨性融合率高,虽然术中出血相对较多,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但目前是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28例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治疗观察

    作者:仇志学;单中书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 fracture,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邻近椎体骨折再行PKP、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2015年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行PK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再行PVP术患者(A组)16例,男性4例,女性12例;年龄58~89岁,平均69.8岁;同期收治的行PKP术后发生邻近脊椎骨折再行PKP术患者(B组)12例,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56~86岁,平均67.6岁.统计分析A、B组邻近椎体骨折行PKP、PVP术前、术后2d、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发生第二次邻近脊椎骨折个数.结果 A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9±1.6)分、(2.0±0.9)分、(2.9±1.1)分;B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8±1.7)分、(2.0±0.7)分、(2.2±0.8)分.两组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A组末次随访时VAS高于术后2d(P<0.05),B组随访时与术后2d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间术前以及术后2d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A组有4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而B组只有1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两组发生的邻近脊椎骨折均位于初发骨折邻近3个脊椎以内.结论 骨折邻近3个脊椎是PKP术后好发骨折的部位,PVP和PKP是治疗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有效手段;邻近椎体骨折行PKP发生再次邻近椎体骨折的几率比PVP低.

  • 唑来膦酸与降钙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对比观察

    作者:宋碧晖

    目的 对比观察唑来膦酸与降钙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患者260例.A组127例患者术后2周内每天皮下注射降钙素50IU,2周后使用降钙素鼻喷剂20μg/日喷鼻治疗;B组133例患者术后2周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mg,2周后每天服用阿仑膦酸钠70mg.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术后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VAS评分,以及A组和B组骨折术后1周和术后1年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结果 A组和B组骨折术后愈合时间分别为(103±28.7)d和(104±29.8)d,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68.87±4.78)和(69.21±4.67)、VAS评分(0.34±0.37)和(0.33±0.38),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1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77±0.06)和(0.76±0.05)g/cm2,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1年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78±0.05)和(0.80±0.05)g/cm2,有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年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77±0.06)、(0.78±0.05)g/cm2和(0.72±0.05)、(0.73±0.07)g/cm2,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分别为(0.76±0.05)、(0.79±0.05)g/cm2和(0.73±0.04)、(0.76±0.05)g/cm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术后1年B组患者的骨密度恢复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唑来膦酸与降钙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短时间内差异不明显,在术后较长时间恢复中唑来膦酸更有利于骨密度增加.

  • 颅脑损伤后血清中MMP-9、S-100B蛋白的表达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脑水肿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季林;盛罗平;陈仁辉;陆林其;陈华;丁建;肖建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中S-100B和MMP-9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TBI严重程度及脑水肿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120例TBI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18~ 80岁,平均40.2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 3~8分)60例,9~15分60例,同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测定伤后1、3、5、7d血中S-100B和MMP-9蛋白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清S-100B和MMP-9蛋白浓度水平与TBI入院时GCS评分、患者伤后3个月时GOS评分及头颅CT提示脑水肿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TBI组血清中S-100B和MMP-9蛋白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S-100B和MMP-9蛋白含量与TBI患者严重程度和脑水肿体积成正相关,与GCS和GOS评分成负相关.TBI组患者恢复不良组24例,恢复良好组96例,恢复不良组与恢复良好组血清S-100B和 MMP-9蛋白浓度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S-100B和MMP-9蛋白含量越高,TBI越严重,脑水肿越严重,预后越差.结论 血清中S-100B和MMP-9蛋白测定可作为判断TBI患者严重程度及脑水肿的重要指标,为TBI救治提供指导.

  • 2010~2014年中国粤东地区城乡结合部医院急诊颅脑CT检查应用趋势分析

    作者:赖昱丞;陈郁强;柯佳捷;陈岳峰;林常敏;卢任华;赵煜桢;蒋娇;何莎;周钊光;谢扬

    目的 回顾分析中国粤东地区城乡结合部医院急诊科颅脑CT检查应用的现状,探讨颅脑CT检查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和可能原因.方法 统计2010~2014年中国粤东地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患者40736例的CT检查资料,分析应用CT检查的患者性别、年龄、检查时间以及颅脑CT检查阳性结果的趋势.结果 2010~2014年,急诊科CT检查总例次呈逐步增长趋势;其中颅脑CT占比例多,其数量5年增长27.75%,每年平均增长5.56%.其中,男性较女性多,青壮年(18~45岁)多.但颅脑CT结果阳性率却持续在低水平,5年平均阳性率为13.58%,呈相对下降趋势,其阳性率具有差异性(P<0.001,α=0.05).阳性结果中,颅内血肿多,其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伤、颅骨骨折以及脑梗死.结论 急诊颅脑CT阳性率下降,给患者和医保系统增加了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患者辐射暴露的危害,该现象可能与医患关系、医保制度密切相关.

  • 单双侧穿刺入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斌;汪海滨;史法见;赵晓龙;丁志勇;王炎

    目的 比较单、双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东南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单号次序入院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均为48例.对照组采用双侧PKP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单侧PKP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骨质疏松对症治疗.对比两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体重、骨折部位等,观察并记录手术起始时间、术中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数、透视次数等相关数据,分析两种入路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及骨折部位等入院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及Cobb角测量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上述总体观察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各数据的比较仍无明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手术过程中记录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42.2±10.3)min、(18.6±5.4)次、(4.5±0.5)mL,观察组依次为(68.8±12.5)min,(48.9±6.2)次,(6.1±0.6)mL,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数为6例,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与双侧穿刺入路相比,单侧穿刺入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取得相同疗效的情况下简便有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蒙泰辉;刘战立;刘云;徐小平;许泽川

    目的 观察采用微创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使用长臂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单个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5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每组30例.微创实验组选用经椎旁肌间隙(长肌和多裂肌间隙)入路,并使用长臂万向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固定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单个胸腰段骨折;传统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切口手术,比较两组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伤椎Cobb's角恢复百分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结果 两组病例通过术后复查X线片,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的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分别为(48.0±9.5)%、(50.2±9.4)%,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的伤椎椎体Cobb's角恢复百分比分别为(78.8±10.8)%、(80.2±8.9)%,上述两指标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1.5)min、(131.2±45.1)min,住院时间分别为(12.7±2.4)d、(20.5±5.3)d,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2±12.5)mL、(227.6±56.4)mL,术后伤口的引流量分别为(31.9±10.4)mL、(247.4±48.4)mL,术中需要透视的次数分别为(4.0±0.5)次、(7.5±2.0)次,微创实验组均优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技术不但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而且具有术中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单个胸腰椎椎体骨折是一种实用的外科手术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 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作者:徐振东;刘曦明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微动、血供和应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微动在骨折愈合机制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临床及科研人员对微动可促进骨折愈合的认识不断深入,并对其进行一系列临床及基础研究,其作用机制逐渐明朗.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及应用相关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折 微动 愈合
  • 创伤数据库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利冰;张茂

    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创伤患者的预后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基于创伤数据库的创伤救治质量提高计划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然而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本文对如何利用创伤数据库实施创伤救治质量提高和控制进行了阐述.

  •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效果分析

    作者:罗学辉;曾文磊;谢学文;林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闭合复位内定术的疗效及可行性,为临床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的手段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周及术后半年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的差异,对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40例均随访6周~6个月.术后6周,观察组只有1例骨折移位,对照组有5例出现骨折移位.观察组无伤口感染,对照组有1例伤口感染.术后6周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70.32±2.97)分,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70.12±1.51)分;术后半年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5.68±3.11)分,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72.16±2.51)分.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闭合复位手术能明显提高手术6周后骨折愈合情况,半年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升高,是一种对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比较成熟的手术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建文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给予所有入选患者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手术治疗,并对其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后缘压缩高度及Cobb's角、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入选患者术后30min、1个月的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椎体后缘压缩高度、椎管占位率、Cobb's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30min、1个月的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椎体后缘压缩高度、椎管占位率、Cobb's角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1个月的Frankel分级中A、B、C、D级比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E级比例显著高于术前(P<0.05).80例患者中,优37例,良35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90.00%(72/80).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脊柱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石勇;陈子健

    目的 探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4年5月武汉市新华医院收治的严重Plion骨折患者144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55例;年龄21~58岁,平均35.6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实施延期(伤后7d左右)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式治疗,对照组实施早期(伤后3d内)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整体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各时期的Baird踝关节评分以及术后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踝关节僵硬、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负重下地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2.16±8.23)min、(50.65±6.32)mL、(5.42±1.26)d、(160.73±23.24)d、(115.92±15.33)d、(8.46±1.57)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8.94±9.17)min、(74.76±10.17)mL、(8.43±1.19)d、(232.56±30.18)d、(187.49±24.30)d、(13.24±2.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Baird踝关节评分分别为(85.13±13.46)、(89.50±12.63)、(96.15±13.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10.89)、(78.14±9.87)、(80.46±1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延期切开复位的内固定术式治疗严重Pilon骨折,有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适合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1例陈旧性骶骨骨折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经前路探查松解术后随访15个月报告

    作者:杨晓东;黄伟奇;谷城;樊仕才;夏广

    1例38岁患者因高处坠落致S1、S2椎体粉碎性骨折并骶丛神经损伤,外院行非手术治疗,左下肢麻木及足下垂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伤后2个月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诊断为:左骶骨陈旧性骨折(Denis Ⅱ型)合并左侧骶丛神经损伤.入院后经前路腹直肌外侧切口对患者骶丛神经进行松解,术后随访15个月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前路伤口一期愈合,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即感左足麻木疼痛症状减轻,2周下地行走,4周感觉完全恢复,术后6个月左下肢神经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恢复正常工作.随访15个月患者诉下肢功能基本恢复至伤前.

  • 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桡骨远端创伤性骨缺损1例报告

    作者:徐立;金涛;梁军;周峰

    收治1例桡骨远端创伤性骨缺损的病例,采用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质缺损,术后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为桡骨远端创伤性骨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 骨缺损 桡骨 髂骨
  • 外踝骨折合并的内侧副韧带损伤:是否修复?

    作者:宗兆文

    外踝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时是否修复内侧副韧带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在复位固定外踝后内踝间隙仍不佳,提示损伤内侧副韧带嵌顿影响内侧复位时,才需修复内侧副韧带.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分为深层和浅层两层.近年的研究发现,外踝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深层损伤时不修复韧带会导致本体感觉障碍、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早期关节炎等,需要修复损伤的深层韧带.同时在运动员中,即使合并浅层内侧副韧带损伤时也应给予修复.

  • 战创伤损害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王新宇;潘铁文

    近年来战创伤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创伤患者生理功能紊乱,病情不稳定,死亡率较高,如何提高救治成功率成当务之急.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损害控制这一理论,并得到丰富与发展,众多经验和数据表明,损害控制理论可以显著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生存率.本文就损害控制理论的概念、应用指征、机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阐述.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侯勇;李经坤;司萌;赵华;潘新;聂林

    目的 探讨比较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板(AP)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39例;年龄70~85岁,平均75.7岁.采用PFNA治疗27例,Gamma钉24例,解剖板治疗17例,对三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Gamma钉组、解剖板组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FNA组与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3.00±14.00)min、(70.00±16.00)min,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解剖板(91.00±11.00)min;PFN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9.11±24.58)mL,明显少于Gamma钉组(188.38±16.53)mL和解剖板组(233.74±11.06)mL.结论 PFNA、Gamma钉和解剖板三者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PFNA和Gamma钉较解剖板手术时间短,PFNA手术方式较另外两种术中出血量较少.

  • 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黄晓波;唐述森;武德旺;朱顺文;张美玲;张汉宽;韩桂全

    目的 对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方法 将60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并随机分成A、B、C、D、E五组,每组各12具标本.采取前柱锁定重建板对A组标本进行固定,后柱锁定重建板对B组标本进行固定,前柱锁定重建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对C组标本进行固定,前柱拉力螺钉联合后柱锁定重建板对D组标本进行固定,双柱拉力螺钉对E组标本进行固定.各组标本在生物力学试验机的作用下分别接受600、1200、1800N载荷,测定各组标本骨折端水平位移及纵向位移距离,计算轴向刚度.结果 C、D、E组标本水平位移、纵向位移距离均显著小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轴向刚度均显著大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标本水平位移、纵向位移距离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刚度显著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横行骨折采取双柱固定所获得的稳定性高于单柱固定方式,而不同双柱固定方法所获得的稳定性接近.

  • 两种股骨近端固定方案治疗Russell-Taylor Ⅱ型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田显杨;彭正刚;廖落星;何双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LPFP)与抗旋髓内钉(PFNA)两种股骨近端固定方案治疗Russell-Taylor Ⅱ型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近远期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南岸区人民医院、南岸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Russell-Taylor Ⅱ型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分为LPFP组(55例)和PFNA组(55例),分别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抗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PFNA组患者切口长度(6.55±1.34)cm、手术时间(68.41±7.50)min、术中X线透视剂量(11.53±2.93)mSv、术中失血量(163.30±24.79)mL均显著优于LPFP组(10.93±2.24)cm、(77.80±9.35)min、(19.10±4.63)mSv、(220.14±35.62)m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3.76±1.05)个月和(3.38±0.9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髋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与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固定治疗Russell-Taylor Ⅱ型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在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接近,但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固定方案在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手术创伤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方面优于锁定钢板.

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