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창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4237
  • 国内刊号: 50-11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连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电视胸腔镜在创伤性血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德昌;刘运仲;谭淑英

    血气胸是胸部创伤为常见的创伤之一,多见于锐器刀刺伤、高空坠落及道路交通伤.有资料显示,约2/3的胸部外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气胸.胸腔内大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经验积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手术设备的更新,电视胸腔镜下实施血气胸的诊断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成为未来胸外科发展的方向[1-2].本研究旨在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疗效.

  • 一体化损害控制救治模式在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德智;王磊

    骨盆骨折大部分是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占全身骨折的3%,患者病死率高,其中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病死率达到29%,而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的病死率则高达49%以上.多发伤合并严重骨盆骨折是所有骨盆骨折患者中发生率高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高达15分及以上,其并发症可引起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脏器衰竭.本研究是笔者医院在运用损害控制骨科原理治疗多发并骨盆骨折患者的基础上,初步建立的一套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害控制救治模式,笔者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严重骨盆骨折多发伤患者40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分析及疗效探究

    作者:赖英静;贾世青

    当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但受到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出现.为了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需要对相关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

  • 微创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体会

    作者:谢易;龚泰芳;李彬彬;孙晨;祝少博

    跟骨骨折常由垂直压缩暴力所致,且多为关节内骨折,伴跟骨高度丢失、宽度和长度增加及距下关节塌陷等.其治疗方法的不同亦决定了不同的预后,临床上对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多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该入路视野清楚,固定可靠,但是该入路对局部血供破坏明显,术后发生皮瓣缺血坏死的风险较高[1].笔者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跟骨外侧微创"八"字切口入路普通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骨水泥假体在老年TH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詹鹏;赵畅;张宇

    目的 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应用骨水泥假体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行THA手术治疗的25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组)、128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植入(非骨水泥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指标、凝血相关指标.结果 骨水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0.6 ±19.4)min长于非骨水泥组(103.2 ±15.8)min(P<0.05);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骨水泥组Harris 功能评分[(45.2 ±11.6)、(71.8 ±9.2)、(83.1 ±7.4)]分,非骨水泥组[(47.0 ±13.4)、(73.0 ±10.8)、(84.8 ±9.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功能评分均呈显著的升高趋势;术前,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的PTA、APTT、Fib、R值、k值、α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植入30min,骨水泥组患者的PTA(82.9 ±4.7)%、Fib(3.59 ±0.31)g/L、α角(73.0 ±12.1)°均显著高于非骨水泥组的PTA(79.4 ±4.4)%、Fib(3.10 ±0.28)g/L、α角(67.2 ±11.6)°(P<0.05),骨水泥组的APTT(33.3 ± 3.9)s、R值(4.04 ±0.69)min、k值(1.47 ±0.09)min小于非骨水泥组的APTT(36.8 ±4.1)s、R值(4.98 ± 0.87)min、k值(1.61 ±0.12)min(P<0.05);术后3h,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的PTA、APTT、Fib、R值、k值、α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THA手术患者应用骨水泥假体植入治疗,术后髋关节功能与非骨水泥假体无差别,但是骨水泥假体植入后3h内患者发生高凝的风险增加,需要密切监视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作者:王慧彪;王武超

    目的 探讨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8月获得随访的24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25~55岁,平均39.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5例,坠落伤6例,压砸伤3例.根据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3例,前柱伴后半部横行骨折6例,T形骨折5例.24例患者均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术中在后交叉韧带重建导向器辅助下用拉力螺钉固定后柱骨折.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tta影像学评分进行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改良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评价.结果 本组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h,平均2.5h;术中失血量700~1900mL,平均850.3mL.输血11例,输血量600~1000mL,平均700.4mL.术后第2天,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8例.24例患者均获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5周.末次随访时,本组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17.46 ±4.33)分,优15例、良7例、可2例.结论 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术中在后交叉韧带重建导向器辅助下可有效安全地置入螺钉固定后柱,损伤小,骨折固定好,有利于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但该术式对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要求较高.

  • 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徐成振;杨文贵;韩雪昆;方玮;苏志惠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三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8月南京梅山医院骨科治疗的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Jensen Ⅰ~Ⅱ型)老年患者(年龄≥65岁,均为单侧骨折)336例,其中接受Gamma钉治疗108例,PFNA治疗137例,DHS治疗91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41 ±17.64)min和(120.07 ± 32.42)mL,明显低于Gamma钉组和DHS组(P<0.05);Gamma钉组术后引流量为(70.46 ±29.87)mL,明显低于PFNA组和DHS组(P<0.05);DHS组下地负重时间为(12.10 ±4.40)周,明显低于Gamma钉组和PF-NA组(P<0.05);Gamma钉组下地负重时间为(14.06 ±4.91)周,明显低于PFNA组(P<0.05);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8%,明显高于Gamma钉组和PFNA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Gamma钉、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疗效,PFNA和Gamma钉在缩短手术用时和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显著, DHS可使患者早期进行负重训练,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作者:韩珩;熊敏;何宁;王志勇;曾云;唐冰;张俊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诊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6.33 ±2.94)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6.13 ±3.24)岁;对照组选择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成形+后外侧植骨治疗,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已完成手术,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少.术后1个月,观察组切口感染、植入物断裂、肺部感染、植入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21.3%,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χ2=2.781,P<0.05),所有并发症均进行对症处理后好转.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6.13 ±0.78)分和(5.09 ±0.71)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2.87 ±0.67)分和(2.81 ±0.71)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伤椎体Cobb角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伤椎体Cobb角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比较常见,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成形+后外侧植骨治疗的应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神经功能与伤椎体Cobb角的恢复,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 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鑫;马光义;宋力;高治宇;张建华;刘本全;祝海峰;王亚珂

    目的 观察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10月周口手外科医院收治跟外侧、后侧、足底、或跨区皮肤缺损者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15~57岁,平均33.5岁.创伤所致皮肤跨区缺损14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致钢板外露3例,皮肤缺损范围2cm×4cm~7cm×10cm.合并跟骨骨折11例,其中跟骨骨质缺损6例,跟腱止点部位损伤5例;创面均采用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其中急诊修复9例,二期手术8例,对于伴有跟骨骨质缺损者通过取髂骨植骨方式修复、跟腱止点断裂损伤者重建修复.结果 1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下血肿形成,未及时清除导致血循环障碍,皮瓣边缘局部皮肤坏死,经拆线引流等对症治疗后创缘愈合.17例经术后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跟骨愈合及跟腱抗应力性能良好.根据Marti后足(hindfoot)评分标准与Mackinnon感觉功能标准进行评定,行走功能及感觉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外踝后上穿支皮瓣修复跟区皮肤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

  • 骨代谢生化指标对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作棒;沈皆亮;郝杰;胡侦明

    目的 探讨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风险方面的意义.方法收集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骨科住院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椎体骨折患者51例和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无椎体骨折患者59例,记录并观察腰椎、髋部骨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C末端肽特殊序列(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清钙磷值.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伴椎体骨折组与无骨折组的年龄、体重、身高、BMI、BMD、PTH、Ca2+、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INP、BGP、BALP、β-CTX、25-(OH)VitD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β-CTX、BALP呈正相关性(P<0.05,B值分别为3.952、0.482),与BGP呈负相关性(P<0.05,B=-0.223),与PINP、25-(OH)VitD无相关性(P>0.05).结论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β-CTX、BALP、BGP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其发生的风险因素,从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减少骨折发生.

  • 改良单侧截石位及G形臂在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分析

    作者:刘继春;唐志红;王灿斌;孙琦;吕仁发

    目的 分析改良单侧截石位及G型臂在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解放军第184医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32例,干预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及C型臂,干预组采用改良单侧截石位及G型臂.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中人员流动情况.结果 干预组手术时间[(1.13 ±0.13)h]明显短于对照组[(1.67 ±0.24)h](P<0.05),患者放射暴露剂量[(27.14 ± 1.93)μSv]显著低于对照组[(38.19 ±2.40)μSv],术中出血量[(88.06 ±16.62)mL]明显少于对照组[(162.00 ±11.17)mL](P<0.05),干预组在手术过程中G型臂X线机无需移动位置,术中人员流动人次[(19.88 ±3.26)次]较对照组[(32.92 ±3.74)次]少,无效手术时间大大减少.结论 改良单侧截石位联合G型臂在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明显减少了无效透视次数、无效手术时间,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操作简捷、医务人员及患者射线暴露时间次数少剂量小、手术出血量减少的优势.

  • 不同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A3.1型疗效比较

    作者:于荣华;朱晓东;梁朝革;陈豪杰;王奕;徐瑞军

    目的 探讨比较不同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A3.1型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上海市同仁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中老年胸腰椎骨折且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4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50~65岁,平均58.6岁.受伤原因:跌倒伤38例,道路交通伤7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组(PVP组)、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组(PPSF组)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组(PVP+PPSF组),每组15例.观察3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术后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以及VAS评分.结果 PVP组、PPSF组、PVP+PPSF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1.5 ±6.4)、(62.2 ±10.6)、(66.5 ±8.5)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6 ±2.4)、(52.4 ±8.3)、(42.6 ±7.2)mL;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 ±0.9)、(10.8 ±1.6)、(9.8 ±1.7)d.PVP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其他两组.三组术后Cobb角、椎管占位率以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PVP组术后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改善低于PPS组和PVP+PPSF组.PVP组和PVP+PPSF组术后1周VAS评分优于PPSF组,但1年后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PPSF术创口小,脊柱减压效果好,而PPSF+PVP术同时具备PVP术和PPSF优点,且避免了PVP术和PPSF缺点,可能更适合于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A3.1型.

  • 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Ⅱ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述清;朱秋汶;朱明;张孝华;倪卫东

    目的 探讨静脉、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江津区中心医院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177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108例;年龄63~99岁,平均81.5岁.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静脉应用TXA组[59例,手术开始时将TXA1g(200mL)静脉滴注,在扩髓后将生理盐水100mL注入髓腔]、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组[59例,手术开始时将TXA0.5g(100mL)静脉滴注,在扩髓后将TXA0.5g(100mL)注入髓腔]和不使用TXA组[59例,术前予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在扩髓后将生理盐水100mL注入髓腔].计算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统计输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隐性失血量:静脉应用TXA组(617.18 ±184.93)mL,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组(555.62 ± 135.49)mL,不使用TXA组(679.63 ±165.75)mL;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静脉应用TXA组(699.32 ±188.94) mL,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组(636.58 ±134.41)mL,不使用TXA组(760.97 ±165.99)mL.隐性失血及总失血量静脉应用TXA组、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组均低于不使用TXA组,且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组的隐性失血、总失血量低于静脉应用TX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失血量3组相近(P>0.05).静脉应用TXA组3例术后第7天彩超发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5.08%,3/59);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组2例术后第7天彩超发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3.39%,2/59);不使用TXA组1例术后第7天彩超发现腘静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第10天突发脑梗死(3.39%,2/59),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Ⅱ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应用TXA能有效减少术后隐性失血,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较单纯静脉应用TXA效果更佳,且并不增加术后血栓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孙哲;刘绍灵;邓进

    股骨转子下区域是一个应力高度集中的部位,后内侧骨质重建是此处骨折治疗的关键.髓内固定是股骨转子下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常发生髋内翻、畸形愈合、不愈合及各种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尽管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治疗中仍然存在难点.本文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 高分辨率CT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侯学健;王秀敏;王欢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4月确诊为鼻骨骨折的患者4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18~61岁,平均27.2岁.道路交通伤20例,钝器伤17例,摔伤8例.同时选取正常志愿者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9~60岁,平均28.2岁.分别行鼻骨X线侧位和HR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结果 45例患者中,X线检查确诊鼻骨骨折31例(68.89%),HRCT 确诊鼻骨骨折43例(95.56%);40例正常者中,X线检查误诊为鼻骨骨折2例(5.00%),HRCT误诊为鼻骨骨折1例(2.50%).HRCT的灵敏度为95.56%,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CT与X线检查特异度分别为95.00%和9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鼻骨骨折诊断中,HR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病例的诊断,减少漏诊.

  •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Fernandez Ⅰ型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何和与;吴开弟;黄泽晓;万海山;王日兴

    目的 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Fernandez Ⅰ型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提供进一步的支持.方法 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4例Fernandez Ⅰ型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手术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16~66岁,平均39.73岁.中医手法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9.13岁.手术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中医手法组则采取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消除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所有94例患者得到6~18个月随访,平均11.6个月,中医手法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腕关节功能和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手法组关节肿胀消除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手法组并发症和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Fernan-dez Ⅰ型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加速疼痛肿胀消退和愈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多指离断再植的体会

    作者:欧昌良;邹永根;罗旭超;周鑫;陈龙峰;黄宇;彭忠毅

    目的 总结手部多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经验.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成功再植多指离断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63岁,平均32.5岁.单手多指离断26例,其中2指离断10例,3指离断9例,4指离断5例,5指离断2例.双手各1指离断2例,各3指离断2例.应用显微技术,按照先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克氏针贯穿或交叉内固定)-修复指伸肌腱-修复指屈肌腱-吻合指固有动脉及指固有神经-吻合指腹部静脉-吻合指背部静脉-缝合皮肤关闭创面的顺序完成所有断指的再植.术后进行科学康复训练并坚持随访3~18个月,结合文献分析多指离断再植成活和功能恢复的经验.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个月回访,再植手指愈合良好,外形美观;术后12个月回访,再植手指皮肤感觉恢复正常,再植手指握、捏及对掌功能部分恢复.末次回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85.3 ±2.5)分,优21例、良6例、差3例.除坏死3指外,均未出现指体创面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发生动脉危像3指,经手术探查后解除.并发肌腱粘连5指,术后6个月后行肌腱松解术后手指屈伸功能恢复.结论 多指离断再植成功不仅需要周密的计划安排和团队的合作,而且关键在于高超的血管吻合技术.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NGF、IL-6水平及Harris、VAS评分的影响分析

    作者:许庆利;范勇;王兴元;李玉军;张燕鹏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9月上海宝山仁和医院骨科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髓内钉组50例,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非手术组30例.分别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治疗前后NGF、IL-6水平及Harris、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分别为(14.2 ±2.3)周、(20.4 ±3.5)d、(2.1 ±0.5)万元,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的(22.4 ±3.1)周、(29.3 ±3.8)d、(3.3 ±0.7)万元,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髓内钉组与非手术组血清NGF水平分别为(957.4 ±112.5)、(762.9 ±87.5),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髓内钉组又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IL-6水平比较不明显(P>0.05).治疗后髓内钉组Harris评分为(83.5 ±10.4)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70.8 ±8.7)分,而VAS评分为(3.1 ±0.5)分,明显低于非手术组的(4.0 ±0.7)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医疗负担,同时可提高NGF水平,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能有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期外伤性癫(痫)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和caspase-10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文;乔伟;杜陈;黄其军;石全红;谢延风;冯爱平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早期外伤性癫(post-traumatic epilepsy, PTE)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caspase-10在皮层脑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30只成年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原则分成实验组、模型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大鼠仅予左侧感觉-运动皮层注射5μL生理盐水;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在相同位置注射等量的100mmol/L FeCl3,30min后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rHuEPO 5000U/kg,模型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行为学变化.24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伤侧皮层脑组织中bcl-2、caspase-1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行为学:对照组未出现,实验组大鼠频率及发作时间均较模型组减少(P<0.05).(2)RT-PCR检测:模型组和实验组bcl-2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组较模型组增高(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caspase-10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实验组较模型组下降(P<0.05).(3)Western blotting 检测:模型组和实验组bcl-2的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实验组bcl-2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高(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caspase-10的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实验组caspase-10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 铁离子致(痫) 大鼠皮层脑组织中的bcl-2表达下降、caspase-10表达升高;EPO可上调bcl-2的表达水平、下调caspase-10的表达水平,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铁离子致伤大鼠(痫)性发作,对早期PTE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关注细节,提高胫骨干骨折救治质量

    作者:郭庆山

    胫骨干骨折常见,治疗失误或认识不足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为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需要更新理念,不断学习、总结多种外科安全技术.本文重点关注创伤评估与救治顺序,强调挽救生命优先于保存肢体,强调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优先于骨折复位固定.并就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补救措施、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几个常被忽视的细节问题做一简单阐述.

  • 现代战争中颅脑创伤的流行病学变化特点和救治需求

    作者:宗兆文;杨磊

    同既往战争相比,"持久自由行动"和"自由伊拉克行动"两次战争中爆炸冲击伤成为主要的致伤机制,导致颅脑创伤(TBI)的发生率显著上升.中、重型颅脑创伤虽然占比下降,但仍是伤亡的首要原因,轻型TBI占比明显增加且后遗症多.应针对这些特点分析现代战争中颅脑战伤的救治需求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清单,以提高救治效果.笔者建议,在现场和紧急救治阶段重点进行气道管理和积极的液体复苏,早期救治期间重点进行预防癫85399、防治颅内高压并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以减少TBI的继发性损伤,同时应加大对轻型TBI的筛选和诊治.

  • 外侧扩大"L"形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培源;陈辉;华祥;陈国邹;陈泽装;冯林伟;张连阳

    目的 评价外侧扩大"L"形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DIACF)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DIACF患者临床资料97例121足,其中男性89例,女性8例;年龄19~63岁,平均37.0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0例,道路交通伤27例;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Ⅱ型43足(35.5%),Ⅲ型54足(44.6%),Ⅳ型24足(19.8%);受伤至手术时间4~13d,平均7.3d.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扩大"L"形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记录切口愈合情况并对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随访采用末次X线B?hler角,功能评价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有22足发生切口并发症,其中15足皮缘发黑,4足皮瓣坏死,3足切口感染,予抗感染、切口换药、负压封闭引流或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后治愈.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Sanders分型Ⅲ、Ⅳ型及手术时间≥1.5h为危险因素(OR值>1,P<0.05);术后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7个月),术后B?hler角较术前改善(28.1°±4.1°vs.3.1°±4.5°,P=0.000),Maryland评分总优良率为79.3%,不同Sanders分型的术后功能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7,P=0.009).结论 外侧扩大"L"形入路治疗DIACF依然切实可行,有助于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袁功武;聂宇;刘曦明;兰生辉;蔡贤华

    目的 比较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2013年12月-2016年9月治疗5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chatzker V型骨折33例,Ⅵ型18例.根据术前是否行3D打印骨折模型分为3D打印辅助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3D打印辅助手术组19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65岁,平均44.7岁.传统手术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9~62岁,平均47.1岁.记录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 评分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结果 术后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D打印辅助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97.7 ±1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7.4 ±41.7)mL,术中透视次数(4.6 ±1.5)次;术后6个月影像学Rasmussen评分(16.8 ±1.8)分, HSS评分(90.1 ±5.9)分.传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10.5 ±17.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1.1 ±5.2)mL,术中透视次数(6.4 ±1.7)次;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16.5 ±2.6)分,HSS评分(88.3 ±6.3)分.3D打印辅助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及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但对术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未能明显改善.

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