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창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4237
  • 国内刊号: 50-11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连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三种内固定的疗效比较

    作者:吕应文;任周奎;于金华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常累及椎体的前柱与中柱,为不稳定的脊柱损伤,伴或不伴有神经损伤表现. 有统计显示,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占整个胸腰椎骨折的33.7%[1] ,且对其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若胸腰椎骨折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即使无神经症状,均应尽早手术治疗,重建其稳定,矫正脊柱后凸,避免迟发性神经损害及尽早下地活动. 近年来出现多种后路内固定术式,包括短节段椎弓根钉、经伤椎植骨与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本文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采用三种后路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 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观察

    作者:杨海波;李连欣

    因老年人群多患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该病已经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1].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在影像设备监测引导下对病变椎体进行经皮穿刺,向内注入骨水泥的微创外科手术,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恢复患者的椎体高度,在临床上认可度较高[2]. 本次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 VSD预防急诊创伤患者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张丽静;赵鸳鸳;韩雄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 )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治疗方法,通过可控制的负压促进创面愈合,进而保持创面洁净,避免交叉感染,促进组织修复. 同时进行全面的引流,将点状或局部引流变为面状引流,保证能随时将创面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及时排出体外,在临床广泛应用[1]. 急诊创伤患者由于补液过多或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导致全身浮肿,创伤局部大量渗液,及时有效的引流有利于减少渗液,减轻组织水肿,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组织、神经缺血. VSD持续负压吸引促使创面组织的渗液不断向引流管方向流动,为创面的吸附提供了辅助动力. 此外,封闭的创面可隔绝与外界接触,防止外来细菌的入侵,预防感染,提供保护性的微环境,利于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促进创面愈合[2-3].

  • 远端锁定钢板与传统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

    作者:孙欢;李连生;刘中远;王迪;黄笑鹏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上海杨思医院收治的60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锁定钢板组32例,锁骨钩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并在术后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价患肩功能.定期X线复查肩关节,观察骨愈合和内固定物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组术后并发症4例(12.5%)明显少于锁骨钩组10例(35.7%),尤其是肩峰溶解和术后肩关节炎两项(P<0.05).术后3个月时VAS和Constant-Murley评分锁定钢板组明显优于锁骨钩组(P<0.05),但术后6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锁骨钩相比,使用锁定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并且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

  • 3D打印导向器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隧道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邱洪九;吴毅;王子明;朱纪峰;石岭;李帅锋;熊雁

    目的 依据膝关节影像学定制前交叉韧带重建3D打印定位导向器(专利号:201620246858.0),研究3D打印定制前交叉韧带重建导向器辅助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股骨、胫骨隧道定位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骨科诊断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中,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D打印组与传统手术组,两组患者均50例.3D打印组男性3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8.8±7.3)岁,采用自行研制的3D打印前交叉韧带重建定位导向器,辅助关节镜下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定位关节内股骨、胫骨隧道口位置;传统手术组男性4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0.0±7.8)岁,采用传统经胫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关节镜下定位关节内股骨、胫骨隧道口位置,胫骨隧道端采用羟基磷灰石挤压螺钉固定,股骨隧道端微孔钢板(Endobutton)悬吊固定.术后常规照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Klos测量法评估胫骨隧道,Amis测量法评估股骨隧道,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平均随访1年,少随访时间6个月,记录术前及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与术后Lachman试验,评估术前及术后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D打印组中Amis测量法评估股骨隧道位置测量平均值为(45.6±1.5)%,传统手术组测量平均值(41.4±1.4)%;Klos测量法对胫骨隧道位置测量评估,3D打印组测量平均值(62.7±3.3)%,传统手术组测量平均值(57% ±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3D打印组由术前(57.36±5.76)分提高至术后(96.42±1.39)分,传统手术组由术前(57.06±5.61)分提高至术后(96.12±1.39)分,Tegner评分3D打印组由术前(3.44±0.5)分提高至术后(5.96±0.8)分,传统手术组由术前(3.5±0.5)分提高至术后(6.1±0.78)分;膝关节活动范围3D打印组由(88.6±14.2)°提高至术后(117.3±5.7)°,传统手术组由(87.4±9.2)°提高至术后(119.3±5.3)°.结论 基于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分析设计的3 D打印前交叉韧带重建导向器辅助关节镜下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定位关节内股骨、胫骨隧道口位置比传统经胫骨隧道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隧道内口更接近前交叉韧带止点解剖位置,但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赵珂;韩兴文;张学良;王文己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局部使用氨甲环酸(TXA)在减少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分为TXA注射组及生理盐水注射组,每组36例.TXA注射组在关闭切口后向关节腔内注射30mL含有TXA 2g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注射组只向关节腔内注射30mL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两组均夹闭引流管4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形失血量,术后1、3d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减少值和两组输血率,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等切口及全身并发症和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TXA注射组术后1、3d血红蛋白降低值(28.39±8.69、22.86±6.22)g/L及红细胞压积减少值(9.34±1.85、7.05±2.22)%与生理盐水注射组相比(37.67±8.14、35.05±5.61)g/L、(14.25±2.15、10.79±2.01)% 明显减少.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形失血量和两组输血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无DVT、PE发生,术后TXA注射组4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生理盐水注射组6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未出现明显切口及全身并发症,术后半年两组Harris评分(84.94±2.93 vs.85.17±2.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内局部使用TXA可以明显降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率,且不会增加术后血栓形成风险.

  • 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

    作者:何敏;刘燕;帕提姑丽·吾斯曼;阿地力·莫明

    目的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案是头颈部外科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研究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提供佳治疗选择.方法 以"锁定钢板"、"非锁定钢板"为检索词,根据系统评价和元分析的报告项目流程行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分别为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英语数据库为PubMed、Embase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月,搜集国内外有关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研究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2.6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PRISMA原则检索到3549篇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筛选9篇文献包括380例患者和551个骨折部位,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结论 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使用锁定钢板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对比分析

    作者:陈鑫磊;许超;谢兵;薛鹏;王树相

    目的 通过对锁骨中段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加压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1月间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23~61岁.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1)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桥接组):共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9~61岁,平均44.67岁.(2)锁定加压钢板组(锁定钢板组):共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3~60岁,平均45.19岁.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肩关节Constant评分,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85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伤口均无感染及不愈合等并发症,均为一期愈合.桥接组中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锁定钢板组中有2例男性患者分别在术后28 d及36 d出现钢板断裂.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0.60±2.41)周,显著短于锁定钢板组的(24.07±3.8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锁骨中段骨折,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效果比锁定钢板更好,能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破坏,利于骨折愈合.

  • 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术不同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何国云;张友忠;杜暠;王思成;刘迎曦;杨国庆

    目的 探讨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术不同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上海中冶医院确诊并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的腕舟骨骨折患者50例,依据入路方法分为背侧入路组和掌侧入路组,每组25例.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法(Mayo)得分评估腕功能,电话和复诊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和术后6、12个月腕功能情况.结果 掌侧入路组与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16.47±3.01)mL vs.(22.87±3.11)mL、并发症发生率(6.00%vs.32.00%)、骨性愈合时间(8.97±0.95)个月vs.(9.74±1.04)个月,掌侧入路组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掌侧入路组与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35.87±6.54)min vs.(30.48±5.98)min、术后6个月Mayo得分(85.76±8.24)分vs.(76.24±7.94)分、腕功能优良率(84.00%vs.56.00%),掌侧入路组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背侧入路组和掌侧入路组术后12个月Mayo得分(96.65±6.21)分vs.(95.94±6.17)分、腕功能优良率(96.00%vs.92.00%)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背侧入路比较,掌侧入路可有效提高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骨性愈合和近期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急性髌骨脱位MRI表现

    作者:黄山;李祥志

    目的 探讨急性髌骨脱位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四川省隆昌市人民医院诊治的56例急性髌骨脱位患者(APD组)的MRI资料,并选取同期MRI诊断为膝关节正常的52例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髌骨关节的MRI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测量指标包括:髌骨高度(patellar height,PH)、股骨滑车沟角(sulcus angle,SA)、滑车沟深度(sulcus depth,SD)、滑车外侧面比例以及胫骨结节-股骨滑车凹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olear distance,TT-TG).结果 通过MRI图像分析发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D组的髌骨高度[(1.21±0.15)cm vs.(1.09±0.13)cm]、股骨滑车沟角[(152.68±8.29)°vs.(139.15±7.48)°]、胫骨结节-股骨滑车凹间距(TT-TG)距离[(1.57±0.28)cm vs.(1.26±0.19)cm]明显增加,而滑车沟深度[(0.45±0.06)cm vs.(0.56±0.04)cm]、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0.52±0.09)%vs.(0.64±0.07)%]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滑车发育不良Dejour分型结果中,APD组A、B、C、D型所占比重(32.14%、16.07%、8.93%、5.3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38%、3.85%、0、0,P<0.05).结论 髌骨高位、TT-TG增大、股骨滑车沟角增大及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滑车沟深度减少是引发急性髌骨脱位的重要危险因素.MRI技术能够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方式选择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肢体骨折牵引技术的发展

    作者:赵泽雨;吕乾;朱跃良

    牵引术是创伤骨科治疗肢体骨折常用的技术手段,常用的牵引方法有皮牵引和骨牵引,且有许多与之相匹配使用的牵引装置.从18世纪以来,骨科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肢体骨折牵引装置.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些牵引装置为肢体骨折患者带来了福祉,使其治疗得到了本质上的改善.但随着内固定装置以及手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牵引术作为治疗骨折的方法已很少应用,大多时候仅作为手术的辅助手段.曾经在骨折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牵引术逐渐退出了骨折治疗的舞台,现如今临床工作中已很少使用牵引术,患者也不愿忍受牵引过程中长时间卧床以及牵引的各种并发症.虽然目前肢体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牵引的优点和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就肢体骨折牵引技术历史作一综述,旨在更清晰地认识牵引术的优点及其重要性,让牵引术再次发挥其作用优势,更好地治疗患者.

  •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文强

    目的 比较髋关节置换(HR)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6月汾阳市人民医院收治老年IFF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60~80岁,平均71.2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1例,高处坠落伤46例,摔伤2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R组和PFNA组,每组50例.HR组给予HR术治疗,PFNA组给予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负重锻炼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优良率.结果 PFNA组下床、住院、负重锻炼时间明显高于HR组,PFN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髋内翻、骨不愈等严重并发症;HR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组和PFNA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HR术有利于老年IFF患者早期活动和髋关节功能恢复,PFNA内固定术有利于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两种术式均具有良好的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 LCP结合克氏针治疗MayoⅡB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

    作者:李立东;苏立新;宫中平;张书利;齐威;苏铁柱;宗双乐

    目的 探讨解剖锁定接骨板(LCP)结合克氏针治疗MayoⅡB型尺骨鹰嘴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并成功随访的19例MayoⅡB尺骨鹰嘴粉碎骨折患者资料,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0~65岁,平均40.5岁.左侧10例,右侧9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均无神经及血管损伤,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脱位等损伤.均采用切开复位LCP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并采用Broberg-Morrey肘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随访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未发生克氏针针尾退出,无螺钉松脱、内固定失效、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术后发现尺骨鹰嘴关节面复位部分丢失1例,但未引起明显功能障碍.术后1年按照Broberg-Morrey肘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 LCP结合克氏针治疗MayoⅡB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可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纯性下胸椎及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梁波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单纯性下胸椎及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4月太和医院武当山分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无神经损伤下胸椎及腰椎骨折患者98例,其中50例患者接受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组),48例患者接受开放后路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开放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影像学指标(术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比、Cobb氏角、伤椎worter指数)、炎症状态(血清肌酸激酶水平、MRI扫描炎性水肿区域体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患者(P>0.05).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Worter指数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微创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而术后6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基本一致(P>0.05).术后1d、3d、1周后,微创组患者肌酸激酶水平以及MRI扫描炎性水肿区域体积低于开放组(P<0.05).另外,开放组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微创内固定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均可改善单纯性下胸椎及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改善炎症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损害控制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全身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传寅;梁钟鸣;王兴元;周建伟;马台;胡玉平;王史正;张燕鹏;李玉军;张亮;蒋毅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全身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华山北院宝山分院(仁和医院)骨科、华山医院骨科及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全身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按照治疗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损害控制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8~50岁,平均43.2岁;常规手术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8~50岁,平均43.3岁.常规手术组行常规手术治疗,损害控制组在损害控制理论指导下行相关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损害控制组手术耗时(4.1±0.2)h短于常规手术组(5.6±0.4)h(P<0.05),术中出血(1005.6±135.3)mL少于常规手术组(1286.9±203.5)mL(P<0.05),总住院时间(30.1±1.8)d短于常规手术组(30.1±1.8)d(P<0.05),损害控制组治疗效果中优良率87.5%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42.5%(P<0.05),损害控制组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呼吸衰竭及静脉血栓的比例5.0%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40.0%(P<0.05).结论 在损害控制理论指导下对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宇;郑佳状;汪凡栋;刘元彬;廖伟;张娜;张智

    目的 比较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22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49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开放组(61例)和微创组(61例),开放组患者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组患者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组均采用经伤椎及伤椎上下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微创组:在C型臂透视下,经皮植入椎弓根钉;开放组:采用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显露横突与上关节突基底部中上1/3处植入椎弓根钉.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影像学参数、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 微创组的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0.13±2.15)cm、(87.23±21.22)mL、(96.81±18.38)mL,明显少于开放组的(17.32±4.56)cm、(257.15±41.17)mL、(146.78±32.3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均优于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躯体疼痛程度得分、情绪角色评估得分、精神健康评估得分、总体健康评估得分高于同期开放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钟传礼;周维;周锋;朱世卿;王野

    目的 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2016年12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PFNA组(52例)、FHR组(3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8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PFNA组(54.4±12.2)min,FHR组(63.1±1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PFNA组(124±36)mL明显少于FHR组(232±63)mL,隐性失血量PFNA组(523±264)mL明显少于FHR组(668±28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FHR组(术后1个月64.78±7.14,术后3个月76.36±8.35)均优于PFNA组(术后1个月47.25±10.24,术后3个月64.43±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FHR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结论 PFNA是近年来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式,人工股骨头置换也是一种良好的补充治疗手段.

  • 闭合性颈段气管破裂伤1例

    作者:罗经文;成俊玲;刘志新;杨琼;彭七华;陈开林;潘中芹

    外伤性闭合性颈部气管破裂少见,易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及时诊断、有效的治疗十分关键,现将本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17岁. 因摔伤致喉部疼痛伴咯血、失语、呼吸困难3h入院,患者于3h前骑自行车时摔倒,颈前喉部撞及自行车把手,当即出现咯血、疼痛、失语、咳嗽及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初步诊断气管破裂后转入笔者医院.

    关键词: 气管破裂 气道 手术
  •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合并全腕掌关节脱位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作者:朱清华;韩庚奋;张成生;张旭

    腕掌关节脱位占手创伤的1%,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常见于摩托车驾驶员和拳击手. 交通事故常合并致命的颅脑创伤、胸腹脏器伤. 外力作用于腕掌关节,掌骨头过度屈伸而导致脱位[1]. 损伤后,手部肿胀严重,容易掩盖脱位畸形,若临床上对腕部解剖结构不熟悉,容易导致误诊. 临床上必须详细查体,对于疑似掌指关节脱位者必须以合适的辅助检查如X线、CT扫描,进行排除确诊,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2]. 如漏诊或诊断延迟,则可能导致腕掌关节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 关注三个能力建设,提升严重创伤救治水平

    作者:赵小纲

    医院急诊医学科和/或创伤外科早期主要应对的是伤后1~3h可能大出血死亡的创伤患者.严重创伤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救治是改善创伤预后的流程保证,着重关注时间窗内全流程推进能力、关键时刻关键技术落地能力以及多学科团队体现医院高救治水平的能力建设,可以改善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效果.

  • 综合性医院创伤救治多学科团队的建设和维护

    作者:胡培阳;张连阳

    国家卫健委于2018年6月2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477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加强以创伤中心为核心的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建立多学科创伤救治团队.由于创伤救治涉及技术范围宽泛,人才培训周期长,如何构建多学科团队是当前建设创伤中心首先要面对的难题和挑战.基于笔者所在单位建设创伤外科的经验,结合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或创伤急救巡讲、会议交流、调研和国内外文献,本文系统阐述了创伤中心多学科团队建设的必要性、能力要求、医师组成、团队形式和技能维护等.

  • 多学科联合治疗多发伤合并坏死性筋膜炎7例体会

    作者:李大伟;赵刚;唐宇峰;张颖;张众惠;崔萌;杨明宇

    目的 探讨多学科联合治疗多发伤合并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7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以创伤骨科为主体,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模式,快速评估伤情,在行损害控制性手术的同时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涉及会阴部及肛周感染患者早期行结肠造瘘术,局部的彻底清创、引流,持续氧灌注下负压封闭引流(VSD),加强生命支持等积极诊疗措施.结果 坏死性筋膜炎引起的重症感染被有效控制,创面经过拉拢缝合或二期植皮、皮瓣修复后,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只有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发挥各自专业特长,遵循损害控制的原则,在积极治疗多发伤的同时,早期评估、早期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早期造瘘、早期积极清创、充分引流,给予负压引流协助,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对多发伤是否增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王润佳;王公明;张孟元

    目的 研究多发伤对全麻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多发伤及非创伤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各60例,年龄18~70岁.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3、5d用简明智力状况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并收集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结果 排除术中长时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5例)、术后无法配合问卷(2例)及信息不完整病例(2例)后共111例患者参与统计分析.术后3d非创伤组11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异常[20.37%(95%CI 15.14~26.83)],多发伤组19例[33.33%(95%CI 20.85~48.03)];术后5d,非创伤组5例患者异常[9.26%(95%CI 3.71~15.62)],多发伤组9例[15.79%(95%CI 8.93~22.30)].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合并多发伤(OR 3.01,95%CI 2.08~5.12,P=0.001)、年龄(OR 4.60,95%CI 1.92~8.11,P=0.010)、舒芬太尼用量(OR 1.39,95%CI 1.05~1.97,P=0.027)为术后3d认知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年数(OR 0.63,95%CI 0.52~0.74,P=0.041)为保护因素;合并多发伤(OR 2.84,95%CI 1.35~4.18,P=0.002)、年龄(OR 3.89,95%CI 2.51~7.87,P=0.013)为术后5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年数(OR 0.57,95%CI 0.44~0.80,P=0.036)为保护因素.结论 合并多发伤为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有年龄、舒芬太尼用量,受教育年数为保护因素.

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