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창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4237
  • 国内刊号: 50-11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连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外侧解剖型钢板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强

    采用外侧解剖型钢板治疗25例胫骨远端骨折,评价其在胫骨远端骨折的应用价值.随访6个月~3年,骨折均骨性愈合.对于胫骨远端骨折采用外侧解剖型钢板,手术简单有效,并发症少,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 无再植条件断指保留指骨肌腱管型皮瓣再造手指

    作者:张家俊;李守民;李茂林;熊元莎

    我院收治无再植条件的断指16例:其中拇指12例、食指4例,采用保留断指指骨、指间关节及肌腱再植后管型皮瓣再造手指,术后成活15例,1例拇指皮管部分坏死再次行皮瓣修复手术.随访6~24个月,外形及功能基本满意12例,功能欠佳2例,皮瓣臃肿3例.无再植条件手指保留断指指骨、指间关节及肌腱采用皮管再造手指,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能恢复手指一定的功能及外形.

    关键词: 断指 肌腱再植 皮瓣
  • 122例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

    作者:贺小兵;刘登均

    回顾性分析12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不同年龄组术后部分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对老年患者采取积极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控制和治疗合并疾病,才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皮肤移植应用于小儿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作者:李岩;张志华;周莉萍;孔祥红;张宏图;刘郭

    8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儿经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予简单清创,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1~3次后,行延期植皮,创面完全封闭,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减少换药次数,明显缩短病程.

  • 双向负压封闭引流在大面积组织脱套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雷林革;何如祥;袁重玺;闫宛春;张建磊

    应用改良双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大面积组织脱套,对其进行串联改装将其变为一整块双向吸引VSD,并进行双向灌洗,保持创面湿性环境及有效抗菌素浓度,扩大了VSD在大面积组织脱套、缺损中的应用范围.

  • 多发伤患者Morel-Lavalle'e损伤23例治疗体会

    作者:徐李钢;易成腊;白祥军

    对23例伴多发伤的Morel-Lavalle'e损伤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弹性绷带非手术治疗12例,微创切开引流治疗6例,开放清创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5例.综合分析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多发伤 脱套伤 治疗
  •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30例临床分析

    作者:丁盛;杨彦才;徐振;朱诚;林立;徐光伟;王松克

    30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行尺骨畸形进行截骨矫形,重建钢板固定,桡骨小头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补或重建,肱桡关节短期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4年,根据Mackay疗效评定标准:优20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90%.早期手术矫正畸形,可以较好地防止陈旧性盂氏骨折造成的屈肘和前臂旋后功能障碍.

  • 12Ga猪尾状导管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乾辉;曹加明

    应用12Ga猪尾导管闭式引流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40例,取得良好效果,认为该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但在导管堵塞及创伤性血胸治疗中的安全问题仍需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导管 引流
  • 自制可吸收网片脾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作者:万燕青;朱玉兵;黄欢;周建国

    采用自制可吸收网片对21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为医源性损伤)实施保脾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有临床适用价值..

  • 严重多发伤189例急诊救治体会

    作者:贾天旗;何仲清

    回顾分析1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急诊急救的治疗经过,治愈165例,死亡24例.我们认为建立以急诊科为中心的救治体系,及时复苏、抗休克,早期手术治疗,重视并发症的处理,可显著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者尿量和电解质的影响

    作者:王林;孙建宏;张转;张建友;倪飞;张荦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麻病人尿量和体内主要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择期颌面外科整形患者6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5组(n=12):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EX 0.2、0.5、0.8、1.1μg/kg 4组(D1~4组).术中监测尿量和血浆中Na+、K+、Ca2+浓度,比较各时段数据差异.结果 与C组相比,D1组尿量无明显变化(P>0.05),D2~4组明显增多(P<0.05),而D3与D4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各组中上述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DEX具有利尿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大剂量(0.8μg/kg)具有封顶效应,且对Na+、K+、Ca2+浓度无明显影响.

  • 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莹松;张劲松;刘家国;赵猛;严永祥

    目的 评价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骶髂螺钉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术中相关问题.方法 17例采用骶髂螺钉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按照AO骨盆骨折方法分型:B型骨折4例,其中B2型3例,B3型1例;C型骨折13例,C1型4例,C2型5例,C3型4例.术中根据骨盆后环损伤类型,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后参照Matta和Tornetta评分系统评价骨折复位情况,Majeed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2.5个月(6~42个月).手术时间82min(35~155min),术中失血量350ml(50~1100ml).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术后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Matta和Tornetta复位标准:优14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1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94.12%.结论 骶髂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能够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式.

  • 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云飞;王育才;李国臣;冯毅;郑联合

    目的 探讨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为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20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采用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肘关节术后功能恢复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随访3~24个月,平均12.4个月.患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即伸屈活动度术后较术前平均增加45°;术后平均大伸展度为11.6°,平均大屈曲度为108.6°.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皮肤坏死、术后肘关节不稳、活动性疼痛等并发症,符合美容学标准.依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术前关节功能良4例,中10例,差6例;术后关节功能优15例,良3例,差2例.结论 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应对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创伤 肘关节 手术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闫柏刚;任小宝;赵晓东;李华;刘薇;赵文凤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在强化治疗前、治疗开始后1、3、7、14、21、28d晨起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AL)、转铁蛋白(T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留取当日24h尿液,检测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值和24h尿总氮含量.结果 严重创伤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均出现下降、逐渐回升恢复过程.2组比较,强化组蛋白回升时间早于对照组,血清中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每日尿总氮、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值伤后出现上升,但强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减轻伤后增强的蛋白质分解代谢,一定程度上逆转负氮平衡状态.

  • 多发伤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

    作者:李仁杰;白祥军;李占飞;杨帆;薛晨晨

    目的 分析多发伤患者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多发伤5074例患者临床资料,有25例在创伤后继发FES.结合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25例均为多发伤,损伤严重程度(ISS)≥16,FES发生率0.49%,脂肪栓塞症状伤后平均43.68h.所有患者给与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治愈12例,明显好转后转当地医院治疗7例,植物状态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6%.结论 在多发伤中,FES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关键是对FES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创伤后长骨骨折.选择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改善创伤后FES患者的预后.

  • 截肢患者治疗期间适应行为模式的护理研究

    作者:魏桂菊;夏翠兰;魏秋玲;胡芳

    目的 探讨适应行为模式在截肢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60例截肢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期间试验组采用适应行为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 60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布为18.3%(11/60)、23.3%(14/60),试验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多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适应行为模式可明显改善截肢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更快适应社会生活.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儿童跟腱部轮辐伤

    作者:徐向阳;周炎;瞿新丛

    目的 探讨儿童跟腱部轮辐伤的临床特点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运用.方法 我院2007年3月~2010年6月收治因摩托车轮致跟腱部轮辐伤患儿15例,软组织缺损范围2cm×2cm~7cm×5.5cm,根据朱跃良标准分型:Ⅰ型1例,Ⅱ12例,Ⅲ型2例.跟腱及骨骺早期清创后带线锚钉或可吸收线修复,跟腱缺损者选择跟腱翻转筋膜条重建,并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4.5cm×4.0cm~10.5cm×7.5cm,供区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治疗.结果 术后14例皮瓣存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治愈;2例术后早期创缘渗出,经换药后愈合;后期1例出现供区上缘麻胀感.15例获随访12~15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皮瓣臃肿,经Ⅱ期修整削薄后外观改善.结论 摩托车轮致儿童跟腱部轮辐伤大多污染严重,同时存在跟腱、跟骨骨骺损伤及足跟部皮肤缺损,尽可能早期手术修复,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 应用微型钢板治疗三部分Rolando骨折

    作者:方磊;蔡俊丰;袁锋;周炜;李立钧;杨明杰;尹峰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钢板治疗三部分Rolando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2011年3月应用微型钢板治疗12例Rolando骨折,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均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3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每月复诊至骨折愈合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记录指间活动、掌指和掌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满意度、疼痛水平和关节炎改变,以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法(TAM)和上肢功能调查量表(DASH)标准评价术后手指功能.结果 12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畸形愈合和骨关节炎表现.TAM功能评分优8例,良4例;优良率100%.DASH评分是3.4分.结论 对掌骨基底部有2个大骨折块没有非常粉碎的三部分Rolando骨折应用微型钢板治疗,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短节段固定融合结合人工骨椎体增强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作者:黄宇峰;沈彬;赵卫东;吴德升

    目的 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结合人工骨椎体增强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3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融合结合人工骨椎体增强术治疗,术后获完整随访,从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s角等情况观察手术效果,腰背痛采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评价.结果 术前与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丢失率、Cobb's角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丢失率、Cobb's角与术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VAS评分由术前(8.2±1.3)分降至末次随访(2.3±1.0)分(P<0.05).结论 短节段固定融合结合人工骨椎体增强术可重建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椎体高度丢失,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一种可行的方法.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结合骨水泥注入治疗股骨粗隆间转移癌性病理性骨折

    作者:郑继会;胡思斌;苑娜;邓海峰;王景双;孙宏辉;刘道阔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结合骨水泥注入治疗股骨粗隆间转移癌性病理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科应用PFNA结合骨水泥注入治疗股骨粗隆间转移癌性病理性骨折12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3例.均使用牵引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同时股骨粗隆部病灶注入骨水泥治疗.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0~75min,平均55min,术中失血量80~300ml,平均失血量180ml,住院时间3~13d,平均9d.其中1例术后因血压不稳定转入ICU病房,2d后死于多器官衰竭.11例获随访3个月~1年,平均8个月,3例死于术后3~6个月,4例死于术后6个月~1年,4例术后1年随访时健康状况较好.所有11例术后患肢疼痛减轻,便于护理,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 应用PFNA固定结合骨水泥注入治疗股骨粗隆间转移癌性病理性骨折,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痛苦,改善了生活质量,使癌症中晚期患者坚定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

  • 胸部护板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64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齐东海;王锐;寇峰;张顺军;雷尚昆

    采用胸部护板固定胸壁治疗64例多发伤肋骨骨折,应用后4~6小时评估疼痛明显缓解,反常呼吸消失,缺氧状况有所改善.该方法操作简单、无创,临床效果显著.

  • 急性伤口处置的研究进展

    作者:舒勤

    近年来急性伤口的处置进展颇多,许多新理念及新方法的提出,为急性伤口的正规、标准处置提供了依据.本文回顾了急性伤口的清洁递质及使用方法;并从湿性愈合、感染控制、伤口闭合等方面,阐述了促进急性伤口愈合的环境营造;后,对促进急性伤口愈合的辅助方法选择及护理等方面的研究热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国内临床医护人员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伤口 护理 进展
  • 骺板损伤及后遗畸形的诊疗现状

    作者:黄长智;杨效宁

    骺板损伤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在肢体出现成角畸形和(或)短缩时才被发现.此时在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已经形成骨性连接即骨桥,若不去除骨桥将使正常的骺板全部或部分提前闭合,加重肢体短缩和(或)成角畸形.骺板早闭的治疗是一个既复杂又棘手的问题,包括骺板损伤早闭的早期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和骺板损伤早闭的晚期手术治疗(即各种后遗畸形的矫形术),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骺板损伤后遗畸形的诊疗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其前景作一展望.

  • 氢气生理盐水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骆助林;汤礼军;汪涛;罗浩;黄竹;王华;田伏洲

    目的 研究氢气生理盐水(Hydrogen-rich saline,HS)抑制氧化应激,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方法 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肝缺血再灌注组(IR)、生理盐水处理组(IR+NS)和氢气生理盐水处理组(IR+HS),制作70%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12h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IR)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取肝组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并观察肝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变化.结果 与IR+NS组相比较,术后IR+HS组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明显改善,血清AIR及AST值较低(P<0.05),肝组织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SOD活性和GSH含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 HS能减轻大鼠肝IR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人β防御素-3在人工关节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实验研究

    作者:倪卫东;罗羲;费军;黄显凯;杜顺华

    目的 观察人β防御素-3(human beta-defensin-3,HBD-3)在人工关节感染患者松质骨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 按临床诊断收集术中切取的假体周围的松质骨和正常髂骨,并分为以下4组:人工关节感染组13例,假体无菌性松动组8例,占位器治疗后组9例,正常组7例.采用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阳性细胞数目及强度并采用Image-pro plus(IPP)7.0C软件测量平均光密度值.收集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 HE染色4组无明显差别,免疫荧光染色以人工关节感染组阳性细胞多、阳性程度及平均光密度值高,依次为假体无细菌性松动组,占位器后组及正常组.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ESR和CRP感染组高,其余3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HBD3在人工关节感染及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的假体周围组织和松质骨中存在高表达,且在感染与松动间存在差异.

  • 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坐位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吴咏德;蔡贤华;刘曦明;张红喜

    目的 探讨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早期取坐位的可能性.方法 取成年防腐保湿处理的全骨盆标本6具,保留韧带及髋关节囊,制作单侧髋臼高位双柱骨折模型,随机先后采用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B组)或常规钛板加1/3管型钛板(C组)内固定,固定标本于ZWICKZ10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模拟坐立位以400~700N加载,采用循环多次测量的方法,每组含标本6具,先后测定完整骨盆(A组)、B组及C组后柱内壁横向位移、骨盆轴向位移,计算骨盆轴向刚度.结果 随着载荷增加,位移:A组0.05),骨盆轴向位移及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B组)与常规钛板加1/3管型钛板(C组)固定髋臼双柱骨折术后均可取坐位,但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固定后骨盆髋关节稳定性更强,与完整骨盆接近,早期取坐位是更安全和可靠的.

  • 脊髓损伤后急性期醛糖还原酶的表达变化

    作者:蒋猛;刘振辉;易成腊;白祥军

    目的 研究醛糖还原酶(AR)在脊髓损伤(SCI)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探索其与SCI的相关性,以期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及治疗途径.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50只,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50只),脊髓损伤组(SCI组,n=50只),脊髓损伤+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唐林,即依帕司他)干预组(ARI组,n=50只).sham组只做T9、T10椎板切除术,SCI组和ARI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分别于术后第3、12、24、48、72h处死切取以受伤节段为中心约8mm长的脊髓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局部炎症反应,并用免疫组化、双抗体夹心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AR表达.结果 在各组术后的相应时间点,SCI组和ARI组可见到醛糖还原酶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内均有较明显分布;SCI组AR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和ARI组(P<0.05);SCI组醛糖还原酶mRNA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和ARI组(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AR表达增高,其含量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 籽骨嵌入致拇指掌指关节脱位5例诊疗体会

    作者:段骏;段萍

    对5例籽骨嵌入致拇指掌指关节脱位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2年.拇指功能全部得到恢复,无疼痛不适.该类病例容易漏诊,需早诊断,早手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Kocher入路治疗肘部损伤"三联征"

    作者:滕范文;张史飞;屠永刚

    收治2例肘部损伤"三联征".采用单一肘关节外侧Kocher入路,由深至浅依次修复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或肱骨外髁骨折、外侧副韧带、伸肌总腱起点.随访8~12周,骨折已骨性愈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94分(优).

  • 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时效性与时效值

    作者:何忠杰

    创伤性休克往往伴随着创伤救治的整个过程,科学的救治可以避免休克的发生,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纠正休克状态.提高创伤处置的时效性既是对休克的预防也是对休克的治疗.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时效值是指创伤性休克发生后的单位时间内的救治效果,其计算方法:时效值= 一定时间内的救治成功率/一定时间.控制出血、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应该在"白金10min"内完成;休克应该在30min内有效地干预并控制;胸、腹、盆腔的内脏损伤出血、严重的颅脑损伤应该在"黄金1h"内进行确定性或(和)损害控制性手术.我们应该把提高救治时效值当做创伤救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研发大众可以使用的器械、采用口服复苏液方法、服用细胞保护剂;组建专业的创伤科等.

    关键词: 创伤 休克 时效
  • 战创伤休克早期救治研究进展

    作者:刘良明

    战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一大公害,其死亡率已跃居疾病谱的第3位,创伤失血休克为战创伤的重要并发症,占战创伤早期死亡的近50%.近年来针对战创伤早期救治提出了许多新治疗理念和措施,包括损害控制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以及血管低反应性的防治等,本文就战创伤休克的这些新的治疗概念和措施做一阐述.

    关键词: 战伤 创伤 休克
  • 创伤性休克复苏研究的挑战与机遇:大数据分析、计算机科学、系统生物学与创伤科学的融合

    作者:曾俊;杨浩;江华

    传统临床科研格局下的创伤休克救治研究,面临仅靠自身难以突破的障碍.但随着近年来大数据挖掘、计算机科学以及系统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创伤休克救治水平的多学科研究方向已经确立,整个创伤科学研究的未来必然是向融合多学科技术工具和平台的道路前进,尤其是引入计算机辅助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omputerized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CSS).CDCSS是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临床诊疗新工具.作为融合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崭新技术,CDCSS目前已经成为帮助临床医学各个学科提高诊疗水平的利器,并正在成为下一代个性化医疗技术发展的基础平台.在创伤休克诊疗上,已有的CDCSS聚焦于帮助临床医师对不同预后类型的患者进行预判,并决定适当的复苏终点.从提高研究水平的角度,创伤复苏研究的未来发展,应当遵循转化医学的要求,建立多学科的医生科学家团队及相应研究机构,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临床技术转化.

  • 严重创伤救治若干新进展

    作者:赵小纲

    随着创伤事件日渐增多,形成有效的救治策略以提高对严重创伤的综合反应能力越来越受重视.在不影响结局的前提下,遵循标准化的评估策略对创伤进行评估能高效率的实现早期的明确诊断.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建议损伤控制限制性液体复苏,同时应早期识别和重视创伤凝血病的发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处理,应能实现有效的止血,且重视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其中的作用.各创伤机构应能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终提高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

    关键词: 创伤 救治 进展
  • 钢筋束致颈胸部穿透伤并高位截瘫影像学诊断1例

    作者:蒋守银;赵小纲

    本文报道由钢筋束多方向贯穿颈胸部造成两侧严重气胸、胸椎骨折伴高位截瘫但无大血管损伤者1例,经电视胸腔镜术逐一取出钢筋及放置闭式胸腔引流后患者恢复良好.作者结合国内外文献进展讨论了影像学诊断在复杂性穿透性躯体损伤的诊断与应用价值.

  • 不同年龄大鼠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理想复苏压力

    作者:吴跃;朱娱;田昆仑;彭小勇;蓝丹;刘良明;李涛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6周、14周和1年)大鼠在失血性休克时的理想复苏压力.方法 通过横断脾实质和切断1根脾动脉分支复制非控制性出血性大鼠休克模型,用乳酸林格液(LR)和羟乙基淀粉(HS)(体积比2:1)进行复苏,将复苏血压分别维持在40、50、60、70和80mmHg 1h,彻底止血后用全血(由供血鼠提供)和乳酸林格氏液1:2进行复苏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90mmHg 2h.观察不同年龄大鼠的出血量、输液量、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动物存活、组织血流量和器官功能.结果 6周龄大鼠,非控制性出血期间失血性休克复苏的允许性低血压是40~50mmHg.14周龄鼠和1年鼠在非控制性出血期间的允许性复苏血压力分别是50~60mmHg和70mmHg.6周和14周大鼠,雌性大鼠低压复苏比雄性大鼠有更好的效果,但是1年龄大鼠低压复苏影响无性别差异.结论 不同年龄段失血性休克大鼠在活动性出血期间(非控出血期间)具有不同允许性低压复苏血压.6周、14周和1年龄大鼠允许性低血压分别为40~50mmHg,50~60mmHg和70mmHg.

  • 紧急大量输血程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影响的治疗体会

    作者:金平;李子龙;张德峰;杨建科;朱舰艇;裴正芬

    目的 探讨紧急大量输血程序(MTP)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本院制定的紧急大量输血程序,对有完整大量输血记录的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动态监测大量输血程序前、MTP后1h、24h和7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统计MTP前后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结果 死亡9例,死亡率11.8%,死亡原因主要为无法控制的出血;21例(27.6%)患者MTP前PT和APTT均大于正常的1.5倍,凝血功能指标PT和APTT以及血常规指标Hb和PLT的变化与MTP前和MTP后1h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MTP后1h和24h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MTP后7d和MTP后24h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MTP终止后,46例(86.7%)患者继续输注血制品,平均输注浓缩红细胞(PRBC)3.6U,新鲜冰冻血浆(FFP)5.5U.结论 紧急大量输血程序能够早期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患者的输血量,提高创伤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 创伤 出血 休克 输血
  •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早期低体温并不直接与死亡相关

    作者:陈述;吴天山;石劲松;杨新文;肖开提·依不拉音;帕尔哈提·拜合提 

    目的 探讨在排除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因素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早期低体温与死亡是否还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 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抢救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70例临床资料.定义早期低体温为创伤患者送达急救中心8h内低体温<35℃.应用组间比较分析低体温对MODS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低体温在该研究中相当常见,占病例总数的31.8%,低体温患者发生MODS的概率和死亡率均是未发生低体温患者的2倍,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但在MODS的分层分析中,无论在未发生MODS层还是发生MODS层中,低体温组与正常体温组的死亡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创伤后发生早期低体温并不与死亡率直接相关,而是因为低体温与MODS相关,而MODS与死亡相关.在不发生MODS的创伤患者中,即使发生低体温也不会导致死亡率增加.

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