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창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4237
  • 国内刊号: 50-11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连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21例下肢长骨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治疗分析

    作者:

    探讨21例下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第1次手术使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梅花针、Ending氏钉、交锁髓内钉;再次骨折手术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及自体骨/复合异体骨植骨.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内固定
  • 老年双额脑挫裂伤的救治体会

    作者:朱国;卞晓星;袁雪松;魏文峰;刘平;韩建波

    25例双额脑挫裂伤老年患者经积极手术和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15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老年人双额脑挫裂伤患者经密切动态观察血肿及脑水肿变化,病情较重者及早手术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关键词: 脑挫伤 手术 老年
  • 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下肢大(中)动脉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陈浩宇;高峻青;何斌;罗桦杰;何洁芸

    总结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下肢大(中)动脉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收治15例下肢大(中)动脉损伤,采用血管手术探查吻合或自体(人工)血管移植,结合VSD 治疗后,12例保肢成功.术后植皮及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

  •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策略

    作者:田丰

    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固定4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2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12例.术后固定优良率分别为93.7%、94.2%、94.7%,其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 小腿Gustilo ⅢB型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丰峰;周炎;瞿新丛;方祖怡;刘祥;潘晓辉

    28例小腿Gustilo ⅢB型骨折行急诊清创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术,Ⅱ期对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行皮(肌)瓣修复,随访18~32个月,25例骨折愈合.该术式治疗Gustilo ⅢB型骨折安全有效.

  • 髋关节镜清理与髓芯减压加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军;刘安民

    对2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髋关节镜清理、髓芯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并跟踪随访,观察疗效.术后3个月采用Harri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1年影像学评价,总有效率92%.

  • 26例距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黄方兴;聂文波;陈玉芳;陈涛

    探讨距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骨折类型和距骨坏死及预后的关系.认为距骨坏死率与骨折分类类型相关,但是选择良好的入路、准确复位、可靠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后路短节段固定加经椎弓根通道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作者:邵世坤;陈煜东;刘军;邢林卿;符孔龙

    采用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加椎弓根通道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共78例,经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片的测量,表明该手术方式能够重建椎体的高度,增加脊柱前柱稳定性,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作者:张奎;胡平;高劲谋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 1997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骨水泥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8~86岁,平均64.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20d,平均12.5d.按照Neer的3个阶段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有计划的功能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6~120个月,平均28个月.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及脱位并发症.按美国加州大学洛彬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Ellman法):优5例(34~35分),良11例(28~33分),中3例(21~27)分,差1例(<21分),优良率80%(16/20).结论 在恰当掌握适应证、正确安置假体、严格的肩袖保护修复技术及完善的康复训练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学及影像学对比研究

    作者:何飞宇;石磊;陈海;梅亮;陈效

    目的 对比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科接受后路腰椎手术的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采用Weishaup分级标准评估小关节退变程度;甲苯胺蓝染色法后镜下观察关节软骨组织学改变,采用Nicola提出的分级法对软骨的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对比影像学分级与软骨退变病理学分级,其中影像学0级时软骨退变1级1例,2级1例,3级1例;影像学1级时组织学软骨退变1级1例,3级1例,4级1例;影像学退变2、3级时组织学软骨退变均为3、4级.镜下观察到的病理改变与退变的软骨病变、坏死现象完全一致;在影像学检测小关节退变0级与1级时,个别软骨病理学分级较为严重,与影像学分级明显不符.而影像学退变2、3级时组织学软骨退变均为3、4级,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分级相符程度很高.结论 临床诊断上,CT与MRI在诊断早期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诊断中晚期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参考意义较大.

  • 259例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分析

    作者:杨冬泉;王振威;寇玉辉;安帅;王志永;彭建平;荣绍远;张培训;王天兵;姜保国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死者性别、年龄、职业、事故发生时间、道路行为方式、肇事车型、死亡原因等相关参数,对2004~2009年北京市急救中心收集的道路交通致死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道路交通致死事故259例,死者男女性别比为2.45:1,21~50岁为高发人群(69.11%).以23:00~1:00时段致死车祸发生频率高(15.08%);7~8月和10~11月致死事故高发,分别为20.85%、23.17%;从一周分布上来看,星期三发生率低(11.97%),常发生于星期六(17.37%)、星期日(16.22%).死者的职业前两位为工人(39.00%)、农民(15.83%);受伤部位以颅脑损伤为主(81.85%).死者主要道路行为方式为步行(47.49%)、骑自行车(21.24%);肇事车辆多见于小型汽车(65.64%).2005年后致死事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需要加强对行人和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交管部门应严格执法,尤其应加强夜间及周末的执法力度,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重视轨道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 创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作者:熊思华;刘红梅;张炜;孙海晨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7例创伤患者入院后0h、24h、7d血清EpoR水平,并记录对应生理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糖),同时记录所有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及28d预后.根据损伤类型将患者分为脑损伤组和休克组,根据28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清EpoR浓度的动态变化及组间差异.同时分析患者各时间点血清EpoR浓度变化与入院后0h的ISS、APACHE Ⅱ评分及生理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脑损伤组与休克组血清EpoR浓度均为24h升至高峰,7d时仍维持在显著升高水平;休克组的血清EpoR浓度在24h、7d时间点均明显高于脑损伤组;中、重度脑损伤组血清EpoR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死亡组7d EpoR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死亡组血清EpoR浓度在0h、24h、7d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血清EpoR浓度在各时间点与ISS、APACHE Ⅱ评分、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在0、24h与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在7d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EpoR可作为评价创伤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可反映病情的变化趋势,对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骨锚在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骁;刘成;卡索;李丹;田勇;刘守应

    目的 探讨和总结微型带线骨锚钉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使用经验.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患者3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强生Fastin RC带线锚钉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本组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19~32岁,平均(24.1±6.4)岁.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13~25个月,平均(16.8±6.7)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均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关节功能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进行评估.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运用微型带线骨锚钉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有效恢复了踝关节外侧的稳定性,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合理想有效的方法.

  • 严重多发伤骨折确定性手术的时机选择

    作者:杨华清;何宏生;李玲;菅志飞;张坤;冯正中;喻伟;沈小辉

    目的 对一组严重创伤患者生命体征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活性、血糖(GLU)等指标的动态观察,探讨骨折确定性手术的时机.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评定ISS得分,将ISS≥16分(16~40分)者纳入观察对象,动态观察血压(BP)、呼吸(R)、体温(T)、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标,并于伤后1、3、7、14d分别检测外周血中CRP、CK、CKMB、GLU等指标浓度.于生命体征平稳、CRP、CK、CKMB、GLU等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1~2d后行确定性骨折手术.结果 本组29例均得到随访,其中8例电话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损害控制性手术控制了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和污染,纠正了休克.确定性手术后恢复良好.10例(12处)开放性和13例(24处)闭合性骨折行内固定肢体均无术后切口感染.结论 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CPR、CK、CKMB、GLU等指标持续下降或接近正常值可作为决定骨折确定性手术时机的客观指标.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肤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及静脉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作者:杨勇;王晓娟;刘德贵;薛刚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肤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效果及静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肤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时筋膜皮肤蒂保留3cm宽皮肤,其宽度尽量与皮瓣宽度一致;选择性在旋转轴点附近结扎小隐静脉远心端;明道转移;术后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结果 本组23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严重静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肤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理想术式,静脉并发症完全可预防或处理.

  •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不同血红蛋白监测方式的比较及意义

    作者:张秀平;王迪芬;刘怀清;卢建明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围术期不同血红蛋白(Hb)监测方式的差异和临床意义,为神经外科围术期输血指征及输血时机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全麻下平卧位行择期脑膜瘤切除术患者11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或Ⅱ级.于术前麻醉诱导并摆体位后、术中脉搏血氧血红蛋白变化(SpHb)20%时、输血前10min、输血后30min 4个时间点抽取血标本.每一份血标本分别用脉搏血氧测量仪法(脉搏血氧血红蛋白,SpHb)、HemoCue 201 Hb血红蛋白专用测定仪(HCue)两种方法与碳氧血氧仪(tHb)做比较,评估其准确性、相关性、一致性及时效性.结果 从114例患者中用SpHb、Hcue和tHb三种方式分别获取218组数据,在差值一致性界限范围内,84%的SpHb与tHb差值<1.5g/dL,97%的tHb与HCue差值<1.0g/d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SpHb、HCue与tHb测定值均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Bland-Altman分析显示:HCue与tHb测定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SpHb与tHb的差值具有临床意义,与tHb的一致性较差.结论 SpHb与tHb测定值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准确性不如HCue、tHb.随着技术的改进,这种无创监测所显示的灌注,Hb水平和Hb测定值的关系将会得到更好的诠释,它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监测来评估患者出血情况和指导输血治疗.

  • 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纵向残留移位与预后

    作者:李世梁;蔡贤华;刘曦明;夏平光;徐洲发;李明

    目的 探讨骶髂复合体损伤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后纵向残留移位程度与术后功能恢复相关性.方法 随访我院2007年10月~2011年6月39例骶髂复合体损伤前路钛板内固定患者,根据术前、终末随访X线片或CT平扫、三维重建资料,参照Tornetta和Matta评价纵向残留移位程度,Majeed评价功能情况,统计学分析纵向残留移位与术后功能相关性.结果 随访6个月~4年,平均16个月.术后2例出现切口不愈合,2例遗留L5神经根症状,末次随访骨折纵向残留移位<4mm(优)11例、4~10mm(良)19例、10~20mm(中)8例、>20mm(差)1例,优良率76.9%;功能恢复优18例、良10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71.8%;术后功能在纵向残留移位<10mm与>10mm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4mm与4~10mm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路钛板内固定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其抗纵向应力较弱,骶髂复合体纵向残留移位<10mm对术后功能恢复影响小.

  • 围手术期不同抗凝药物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和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作者:高天君;杨达宇

    目的 目的 分析比较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使用不同抗凝药物对隐性失血和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11年1月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按照抗凝药物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围手术期每天给予阿司匹林100mg口服,试验组(49例)围手术期每天给予低分子肝素4250U皮下注射.使用Gross方程,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隐性出血量分别为(153.12±7.18)ml、(109.19±10.81)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6.06%和6.1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隐性失血影响较小,合理选用抗凝药物有利于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

  • 液超妥与痊愈妥复合敷料对供皮区创面的促愈合作用

    作者:王配合;杨建民;张轶;李晓东;李建全;安亮恩;王鹏;沃贝贝;赵晓程

    目的 探讨液超妥与痊愈妥复合敷料对供皮区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 对60例全身烧伤面积在50%以下的烧伤患者的刃厚皮和中厚皮供皮区创面进行随机同体自身对照研究.研究组使用液超妥与痊愈妥复合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使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对比两组创面的愈合效果和愈合时间.结果 研究组51例显效,显效率85%;对照组18例显效,显效率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刃厚皮创面与中厚皮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其伤后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液超妥与痊愈妥复合敷料应用于供皮区创面能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并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创面感染,限制瘢痕形成.

  • 腹腔间隙综合征治疗进展

    作者:王正刚;张连阳

    在过去的10年中,腹内高压及腹腔间隔综合征由于其在多种重症疾病中较高的发病率、极高的死亡率而日益引起重视,致力于治疗该综合征的研究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其治疗理念及非手术、手术治疗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 创伤与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醇;梁华平

    树突状细胞(DC)功能异常是严重创伤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DC作为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在启动和调节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探讨创伤后DC免疫功能及其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旨在为创伤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文就DC的生物学特性、DC与创伤的关系以及DC在各系统损伤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 内皮祖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燕玲;杨智;杨自力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保护内皮细胞受损并逆转已形成的损伤成为ALI治疗发展的新趋势,受到广泛关注.一系列研究提示从骨髓动员至外周血的内皮祖细胞(EPCs)在受损的肺组织处可以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能调节失控的炎症反应、增强受损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和维持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内皮祖细胞的移植治疗将成为降低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的治疗新靶向.

  • 模拟不同海况船舶环境下对开展胸腹部急救手术的影响

    作者:姜福亭;钱阳明;陈永鹏;赵虎林;李海峰;林勇生;李军;卢英子;王大鹏

    目的 通过对在陆地和不同摇摆度模拟器内开展脾切除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对比研究,初步了解不同海况下卫生船舶内完成胸腹部手术情况及完成手术用时变化,为评估卫生船舶战时救治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Delphi法,咨询全军野战外科专业15名专家,通过3轮咨询,筛选出脾切除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做为胸腹部急救手术的代表术式.20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A组(陆基组)、B组(2级海况组)、C组(5级海况组)、D组(8级海况组),每组5只,行脾切除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记录手术完成情况及所用时间(s),同时记录实验过程中手术人员反应和影响手术完成的因素.结果 4组手术均顺利完成,B、C组完成脾切除术用时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完成脾切除术用时与B、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各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所用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过程中,手术人员轻度头晕,但对完成手术操作无明显影响.结论 卫生船舶在8级以下海况条件,手术人员可顺利完成胸腹部急救手术,当摇摆幅度较大时,完成复杂手术难度及手术用时相应增加,而对简单操作影响不大.

  • 大鼠不同程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的应激性变化

    作者:郎宇璜;陈凤媛;缪京丰;席晨辉

    目的 探讨大鼠不同程度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黏膜屏障(IMB)的应激性变化.方法 健康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78只,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对照组(n=6)和轻、中、重度TBI组,再分别按伤后3、12、24、72h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n=6).参照Feeney's方法建立轻、中、重度TBI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肠黏膜组织形态变化并检测血浆D-乳酸(D-LAC)、门静脉血内毒素(ET)水平、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TBI组伤后24h肠黏膜损伤指数(MDI)、D-LAC、ET水平、DAO活性均升高(P<0.05),伤后72h均回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重度TBI组伤后3h MDI、D-LAC、ET水平、DAO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至伤后72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度TBI组上述指标介于轻、重度TBI组之间.结论 大鼠不同程度TBI后发生不同程度肠黏膜结构损伤和屏障功能障碍.轻度TBI伤后24h出现一过性肠黏膜结构损伤和屏障功能障碍.中、重度TBI肠黏膜结构损伤和屏障功能障碍发生早并持续至伤后72h.

  • 心脏等多脏器刀刺伤1例诊治体会

    作者:陈隽鹏;耿国军;杜好信;杜凤藻;陈敏;宋娟

    报告1例刀刺伤致患者心、左肺、肝、右侧膈肌破裂的成功诊治经验,讨论心脏刀刺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诊断、救治方法及注意事项.

  • 做好严重创伤早期救治的几个关键环节

    作者:黄显凯

    做好严重创伤早期救治的各个环节对提高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尽量缩短院前时间,做好院前急救的各项措施;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处理好检诊和早期手术的关系;掌握多发伤的伤情特点和救治程序,做好多专业的合作;救治过程中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合理应用损害控制技术.

  • 积极有序规范地救治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

    作者:夏佐中

    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占小儿颅脑损伤的50%以上,准确诊断、及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小儿颅脑的解剖特点和临床重危病例入院抢救、各种类型颅骨骨折、颅内血肿及脑损伤等常见疾病,为积极、有序、规范地救治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提出初步意见.

  • 结直肠损伤

    作者:张连阳

    近年来结直肠损伤的救治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腹膜外结直肠损伤漏诊率高、转流造口手术率高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结直肠损伤的2种分类方法:穿透伤和钝性伤,毁损伤和非毁损伤.在分析结直肠损伤漏诊有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诊断策略和剖腹术中探查要点,全面阐述了结肠和腹膜内段直肠、腹膜外段直肠的手术策略和手术方式.

  • 儿童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影像学表现1例

    作者:朱昆;陈欣;何玲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儿童中罕见,本文介绍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讨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儿童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 小儿胰腺损伤诊治分析

    作者:李英存;蒲从伦;张明满;郭春宝;康权;戴小科;熊强;邓玉华

    目的 探讨小儿胰腺损伤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我院自2004年8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胰腺损伤患儿13例,其中Ⅰ度胰腺损伤3例,Ⅱ度7例,Ⅲ度2例,Ⅳ度1例;淀粉酶升高4例.13例患儿均经病史、腹部查体、淀粉酶检测、B超及CT明确诊断,4例经手术探查证实.结果 3例Ⅰ度及6例Ⅱ度经非手术治疗;1例Ⅱ度行腹腔广泛引流;1例Ⅲ度胰腺损伤因膜膜炎行剖探查术,术中见腹腔中等量积液,胰腺中部断裂,胰管未断裂,行断裂修补,局部引流;1例Ⅲ度因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行胰腺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Ⅳ度行胰腺断裂近端缝合、远端胰腺空肠Roux-Y吻合术.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 小儿胰腺损伤因其症状往往较为隐匿,诊断较为困难,了解胰腺损伤的机制及高度警戒心理有利于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恰当治疗.胰淀粉酶及脂肪酶升高在胰腺损伤诊断中并不可靠;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应作为胰腺损伤首选检查方法;轻度胰腺损伤多可非手术治愈,重型胰腺损伤合并腹膜炎表现需行剖腹探查并相应处理.

    关键词: 胰腺损伤 诊治 儿童
  • 改良French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临床观察

    作者:田世双;冯晓娜

    目的 探讨改良French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儿童肘内翻畸形37例均行髁上楔形截骨术治疗,采用改良French内固定(A组)13例,单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B组)12例和钢板内固定(C组)12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肘关节活动度、提携角的变化及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3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年~ 5年3个月.术后截骨处均在3个月左右骨性愈合,无一例再次出现肘内翻畸形,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改良French内固定组优良率92.3%,显著优于单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术后2年肘关节活动度(162.8 ± 8.6)°,提携角(10.2 ± 1.5)°,分别优于单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 改良French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手术操作简单,局部创伤小,并发症少,取出内固定简单,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和提携角增加,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较理想的肘内翻矫形方法.

  • 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作者:熊志刚;吴欣乐;杜香平;熊斌;王保利;易申德

    目的 探讨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固定方式,提高对儿童骨折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2009年8月~2010年6月6例有手术指征的儿童股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治疗,并对其随访.结果 6例术后随访10个月~2年,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后2~3周摄X线片可见骨痂形成,约8~10周可达到骨性愈合,患肢无畸形,无跛行步态,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对不稳定或移位型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由于其解剖特点,建议尽可能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术中选择斯氏针内固定即可获得良好结果.斯氏针固定较钢板等固定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对儿童骨骺影响小、愈后取出方便等优势,值得在儿童骨折治疗中推广.

  • 儿童胫骨上段骨折后并发膝外翻畸形的微创治疗

    作者:李进元;王波;党红胜;吴五洲;牛聚伟;崔操

    目的 探讨儿童胫骨上段骨折后并发膝外翻畸形的形成原因及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胫骨上端骨折并发膝外翻畸形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组患儿共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均采用"8"字钢板于胫骨上段内侧骺板行骨骺阻滞术.结果 8例随访2年.1例(11岁)单侧肢体外伤后膝外翻畸形患儿矫正术后1年不满意,后行胫骨近端截骨矫形手术;1例(6岁)单膝外翻,因钢板安置不理想,矫正不满意,1.5年后重新调整钢板;其余6例术后2年测踝间距均减少至2cm以下,已拆除"8"字钢板,膝外翻完全纠正,效果满意.4例随访1年,均按预期矫正观察中.结论 应用"8"字钢板进行暂时性骨骺阻滞纠正儿童胫骨上段骨折并发膝外翻畸形是一种微创、安全、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为保证矫形术后效果满意,应在术后行患肢石膏固定2~3周.此类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和防范研究

    作者:姜伟;鄢涛;邓艳华;谭鸿;王森;胡壮俐;刘辉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和儿童创伤的防范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0年1~12月收治的2198例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致伤原因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伤情特点和防范措施.结果 2198例受伤学龄前患儿中,易发生伤害年龄在1~3岁年龄组(53.2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坠落、跌倒及交通事故所致创伤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主要在家中(42.32%)和幼儿园(35.17%)发生;暑期发生率高于其它月份(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征,加强看护和安全教育,政府立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是预防儿童创伤发生的重要措施.

  • 应用4种皮瓣修复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作者:甘干达;扈克治;唐继全;陶智刚;罗平

    目的 探讨应用4种皮瓣修复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9月采用小腿外侧皮瓣、外踝上动脉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33例,年龄3~12岁.缺损面积:4cm×3cm~18cm×11cm;8例伴有跟腱缺损.切取皮瓣面积:5cm×4cm~20cm×13cm;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10例、股前外侧皮瓣9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8例、外踝上动脉皮瓣6例.结果 33例经8~19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股前外侧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重新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3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发生远端边缘坏死,大1.5cm×1cm,经伤口换药后痊愈.8例合并跟腱缺损者,5例用股前外侧皮瓣和深筋膜(髂胫束)重建后屈踝功能恢复近于正常,3例屈踝肌力减弱,有较明显的跛行.结论 小腿外侧皮瓣、外踝上动脉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具有切取简便,损伤小,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是修复小儿足跟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而股前外侧皮瓣则是修复小儿足跟部大面积缺损或合并跟腱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腓骨远端骨折

    作者:彭祖佩;韦小雨;覃佳强;南国新;刘星;王忠良;宿玉玺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器固定在儿童胫腓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高对儿童该类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单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儿童胫骨或胫腓骨远端骨折2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岁7个月.开放性骨折8例.结果 随访2~4年.23例均未见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按照Paley骨折愈合标准评分:优13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87%.其中发生延迟愈合5例,6例有针道感染征象,5例有螺钉部分松动,4例行超踝关节固定患儿术后踝关节功能受限,恢复较差.结论 采用单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安全、简便的固定方法,软组织损伤轻,骨折端血运破坏少,骨折临床愈合快,并允许早期关节活动及负重练习,减少了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儿童胫腓骨骨折,尤其是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修复后需长期换药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但对于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广泛皮肤病变,及因为年龄或其他因素不能配合术后管理的患儿应慎用.

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