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창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4237
  • 国内刊号: 50-11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连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皮肤反取皮回植联合VSD治疗儿童肢体大面积撕脱伤

    作者:梁尊鸿;潘云川;陈贻梆

    因交通伤等意外伤害导致的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儿童严重创伤之一. 这类损伤除了皮肤软组织创伤面积大外,还常合并失血性休克、骨折及神经血管等严重损伤,治疗棘手,目前仍是临床难题. 2011 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儿童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12 例,给予急诊手术清创,撕脱皮肤反取皮回植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撕脱伤 植皮 回植 儿童
  • 严重多发伤患者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策

    作者:刘果;张敏;刘明玲;叶茂

    严重创伤患者经过绿色通道抢救及损害控制手术,术后对复杂创面护理、各类管道管理、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方面是创伤护理工作的难点. 经过长期实践,产生了医护一体化创伤护理策略,从而降低患者伤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优化医护工作流程,使患者生理及心理得以顺利康复.

  • 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与钩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路露;刘晓宁;仝超;孔德明

    目的 通过应用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以及锁骨远端钩形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对比分析两种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58例,进行手术治疗,分别安放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n=25)、钩板(n=3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疗效(采用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评分)、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以及美国肩肘外科评分,发现无论采用哪种内固定方式,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组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以及美国肩肘外科评分分别为(30.5±1.4)分、(80.5±13.4)分,明显优于锁骨钩板组评分(25.7±2.1)、(65.4±12.1)分,P<0.05;但术后6个月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组(33.5±1.7)、(89.5±11.7)分和锁骨钩板组(32.9±1.9)、(88.9±10.9)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术后3个月时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组[(83.3±6.4)分]要明显优于锁骨钩板组[(71.5±5.9)分,P<0.05],但术后6个月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组[(91.3±4.2)分]和锁骨钩板组[(92.7±3.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和锁骨钩板都可以有效重建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但是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术后恢复更快.

  • 联合固定技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探讨

    作者:郑秋涛;苏立新;梁卫东;赵小明;李立东;曹晓强;宗双乐

    目的 探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可吸收丝线缝合联合固定技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并成功随访的3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5岁(19~65岁);左侧10例,右侧22例.致伤原因:摔伤10例,道路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可吸收丝线缝合联合固定技术治疗.结果 3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5个月,所有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照B?stman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12例,差4例;优良率87.5%.结论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可吸收丝线缝合联合固定技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固定牢固,简单实用,术后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 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荣;闵继康;黄曙峰;朱建祥;李强;马炬雷

    目的 比较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更为合理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SandersⅡ型单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坠落高度、伤后至手术时间,以及跟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B?hler角和Gissane角,并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年龄、坠落高度、伤后至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3.4±2.0)个月,均未出现相关切口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3±2.4)个月,早期出现皮缘坏死及切口红肿渗出各1例;两组末次随访时均获得临床骨性愈合.两组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同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Maryland评分、SF-36评分为(82.6±11.8)、(82.6±7.2)分,对照组为(81.1±12.9)、(79.7±8.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可以取得同外侧L型切口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其对切口软组织保护较好,且发生距下关节僵硬的概率较低.

  • 术中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与肾上腺素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影响

    作者:吴宏扬;樊艳梅;杨建祥;赵杰;郭焕来

    目的 观察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与肾上腺素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霸州市第二医院行初次单侧TKA手术的老年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每组56例.观察组在松止血带前关节腔内注射1g TXA和0.25mg肾上腺素,对照A组在松止血带前关节腔内注射1g TXA,对照B组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mL.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后3d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下降值,围术期总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出血量.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异体输血率、术后3个月内下肢静脉血栓(DVT),术后3d大腿、小腿周径变化率及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 Hb和Hct下降值以及围术期总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术后3d Hb和Hct下降值以及围术期总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术后3 d大腿、小腿周径变化率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超声检查和随访未发现症状性DVT发生.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TXA与肾上腺素可有效减少TKA术后出血,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Ⅲ级以上脾损伤临床经验

    作者:王蒙;杜晓宏;吕国悦;张平;蒋超;王广义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治疗Ⅲ级以上外伤性脾破裂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为微创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适应证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8月—2016年6月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的32例Ⅲ级以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所有患者均为外伤性脾破裂,无其他严重的合并伤.其中Ⅲ级损伤19例(59.4%),Ⅳ级损伤10例(31.2%),Ⅴ级损伤3例(9.4%).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脾切除术,其中27例腹腔镜手术获成功,5例中转开腹.自体血回输24例(75.0%),输血31例(96.9%),术中出血量(1682±582)mL,手术时间(145.5±62.5)min,术后禁食时间(2.9±1.9)d,术后住院(8.6±5.4)d.并发症发生率12.5%(4/32),其中胰漏1例,胸腔积液1例,感染相关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Ⅲ级以上外伤性脾破裂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微创手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脾破裂 腹腔镜 切除
  • 肱三头肌肘肌翻转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熊福军;杨宏涛;贺西京;冯宏伟

    目的 评估肱三头肌肘肌翻转入路(TRAP)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6月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收治的180例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所有患者中99例采用TRAP治疗(男性54例,女性45例;年龄22~61岁,平均36.6岁);81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男性49例,女性32例;年龄26~57岁,平均35.4岁).使用AO/ASIF分型系统对骨折进行分型.记录和比较患者的术后Mayo肘关节评分(MEPS评分)和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分)对患侧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14~74个月随访,平均33.6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TRAP组患者的平均肘关节运动范围为(108.2±21.9)°,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患者的平均肘关节运动范围为(98.7±22.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平均MEPS评分与DASH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P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显著低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54.3%,P<0.05).结论 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相比,肱三头肌肘肌翻转入路能显著提高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的活动范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三踝骨折复位顺序选择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振;徐英杰;李百通;马超;尚剑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道路交通事故致踝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三踝骨折成为临床上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时,处理不好将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三踝骨折复位顺序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临床医师,成为临床医师为头痛的难题.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大力发展,三踝骨折的处理方法也呈多样化发展,而且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尤其是在三踝骨折复位顺序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争议.

  • 术中亚低温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后CD4+、CD8+及比值变化

    作者:王顺帆;尹常春;刘平

    目的 探讨术中亚低温对颅脑损伤者CD4+、CD8+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湖北随州市曾都医院实施开颅血肿清除的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1~60岁,平均45.2岁;入组GCS评分8~13分,平均10.3分.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5.3岁;入组GCS评分8~13分,平均10.4分.对照组行常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术中亚低温,比较干预后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欧洲脑卒中评分(ESS)、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CD4+、CD8+高于对照组[(35.1±2.0)%vs.(26.0±0.9)%,(30.6±1.3)%vs.(24.4±1.0)%,P<0.05],CD4+/CD8+高于对照组(1.9±0.3 vs.1.6±0.2,P<0.05),IgM、IgG、IgA高于对照组(1.60±0.03 vs.1.32±0.02,9.52±0.12 vs.8.84±0.10,3.91±0.20 vs.1.83±0.15,P<0.05),ESS、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亚低温能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

  • 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

    作者:陈西民;许洪涛

    目的 探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2月32例闭合或切开复位治疗的有移位的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3~14岁,平均9.4岁.摔伤26例,高处坠落伤3例,道路交通伤3例.术后按照Teeny功能评定标准、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4~15个月的随访,平均7.6个月.32例骨折均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1周,无一例出现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X线片示所有病例达骨性愈合,未出现骨骺早闭及骨骺停止生长,无胫骨短缩、成角畸形.踝关节功能Teeny评分显示:优29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水下爆炸致兔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前进;叶长青;邵先安;徐长江;黄奕江;马宏昊;郝建;齐晓林

    目的 构建水下爆炸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致伤机制,分析早期死亡原因,为临床诊治水下急性肺损伤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选择新西兰兔30只,雌雄不限,质量(2.04±0.3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15只.实验组爆炸源与致伤动物的距离为1.8m,对照组不做爆炸.伤后0、4、12、24h采集血液,24h放血处死,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标本,测定肺湿干重比(W/D),测量伤后0、4、12、24h呼吸频率,并行血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血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光镜下观察肺HE染色切片病理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伤后0、4h呼吸频率较对照组增快(P<0.05),伤后24h PaO2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液及BALF中IL-8、TNF-α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W/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见肺泡结构破坏,肺间质及肺泡腔水肿、出血,粒细胞浸润.结论 实验组能较好地模拟水下爆炸肺损伤特点,结果重复性好,能作为水下爆炸肺损伤的动物模型.

  • 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晓林;陆国海;祖晓水

    目的 对比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骨科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取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LCP组)固定,49例采取动力髋螺钉(DHS组)内固定,50例采取髓内钉(PFNA组)内固定.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PFN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LCP组及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FNA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高于LCP组76.19%及DHS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FN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2.00%,高于LCP组71.43%及DHS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LCP组19.05%及DHS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固定、DHS内固定及PFNA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但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更优,临床上值得推广.

  • 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关节突螺钉瞄准器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骨折

    作者:王中兴;王睿

    目的 分析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关节突螺钉瞄准器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9.5±6.7)岁.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70.4±5.9)岁.对照组选择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常规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选择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关节突螺钉瞄准器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引流量,术后48h的疼痛程度,术前、术后及随访12个月的椎间隙高度及螺钉位置、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6)cm vs.(4.7±0.9)cm,(124.6±35.7)min vs.(132.4±42.5)min,(215.9±42.3)mL vs.(242.3±52.7)mL,(352.8±76.5)mL vs.(389.6±85.7)mL].观察组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3.5±0.8)vs.(4.8±1.3),P=0.028].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明显增加,随访12个月椎间隙高度较术后减小,观察组术后和随访高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1.2±2.4)mm vs.(10.5±2.2)mm,P=0.036;(10.9±2.6)mm vs.(9.2±2.5)mm,P=0.031].观察组螺钉位置I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0.0%vs.75.7%,P=0.02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7%vs.17.1%,P=0.034),随访12个月椎间融合及椎体稳定性显著高于对照组(92.9%vs.80.0%,P=0.026),JOA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8±7.9)%vs.(56.9±13.2)%,P=0.000].结论 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关节突螺钉瞄准器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胸腰椎骨折患者双侧伤椎经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的疗效及预后

    作者:孟祥启;苏腾;李萍;孙成瞰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双侧伤椎经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接诊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4~55岁,平均38.45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6~53岁,平均38.51岁.观察组行后路经伤椎固定联合伤椎植骨并行后外侧植骨,对照组后路经伤椎固定术与观察组相同,常规外侧植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84±13.12)min vs.(78.31±14.94)min,(218.12±34.30)mL vs.(221.92±35.69)mL,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在术后1周、3个月时Cobb角均比对照组低[(10.23±1.55)°vs.(14.38±2.17)°,(4.12±0.52)°vs.(7.43±1.30)°],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78.23±12.35)%vs.(64.84±10.54)%,(84.98±15.42)%vs.(72.42±13.09)%,P<0.05];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DI指数在术后1周、3个月时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腰胸椎骨折患者中实施双侧伤椎经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SIANM评估法:一种新的糖尿病足评估方法

    作者:孙中洋;孙新娟;陈金安;王伟;柳岚;陈寅晨;杨慧;胡志为;王雷;姜东;张洁;王爱萍

    目的 建立一套新的糖尿病足评估方法,用以评价糖尿病足患者病情,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法 综合目前现行的糖尿病足评估方法,得出一种能够动态评估创面变化,同时适用于以感染为主的亚洲糖尿病足患者的评估方法——SIANM评估法(system of infection,arterial disease,neuropathy and mixed cau-ses,SIANM).结果 按照此方法评估的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足患者创面均得到较好的愈合.结论 SIANM评估法能够动态评估创面变化,可能更适用于亚洲糖尿病足.

  •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作者:黄晓楠;李美莲;范猛;沈明杰;郝磊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和并发症.方法 2009年5月—2015年5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患者51例(51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1例;年龄(38.7±12.4)岁;体重指数(23.7±8.1)kg/m2.记录并评估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 Score)、握力、捏力、关节面复位及内固定移位情况等.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8±9.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9±1.8)周;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为(9.8±0.2)分;握力为(46.7±4.2)kg;捏力为(8.7±2.4)kg.所有患者均恢复创伤前工作状态,随访期间1例(2.0%)患者出现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但不影响日常工作.术后即刻X线片检查,所有关节面均获得解剖复位,随访检查示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患者出现关节退变及内固定移位.结论 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能够获得解剖复位,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 第五掌骨远端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

    作者:韦健;洪定钢

    目的 对比分析第五掌骨远端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4月—2015年4月手第五掌骨远端骨折4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17~50岁,平均27.4岁;致伤原因:拳击伤30例,摔伤4例,道路交通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h~6d.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采取髓内针固定14例(A组),第四、五掌骨改良克氏针外固定架固定12例(B组),钢板螺钉内固定14例(C组),比较3组内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程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个月第五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A组在手术时间[(36±4)min]、骨折愈合时间[(11±2)周]、掌指关节功能[(86.2±4.4)°]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优于B组[(34±6)min,(12±2)周,(83.8±3.5)°]及C组[(43±3)min,(14±3)周,(80.1±4.8)°].结论 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远端骨折,可以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骨骺损伤后踝内翻畸形

    作者:郑学建;杨华清;朱跃良;石磊

    儿童踝骨骺损伤后容易遗留踝内翻畸形,导致疼痛、肢体不等长、创伤性关节炎发生.通过微创截骨,根据旋转成角中心(CORA)原则使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矫正,能够获得满意的力线和肢体长度,同时能处理其邻近骨、关节和软组织的病变,治疗后踝的外形和功能都非常满意.使用Ilizarov技术矫正此类畸形,可控性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 Ilizarov外固定行复杂踝融合

    作者:朱跃良;彭爱民

    踝关节损伤的终末期修复重建主要是融合和置换.踝置换的远期效果不肯定,踝融合是解决的主要手段.复杂情况下的踝融合如果使用常规内固定方法,则其成功率低,同时不能解决缺损、畸形、感染等问题.使用Ilizarov技术则可以一并解决这些问题.

  • 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

    作者:王建华;肖容;徐家余;周亮贤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23例,年龄18~67岁,平均39.4岁.软组织缺损部位:足背部14例,足踝部40例(内踝15例、外踝20例、后踝5例),足跟部26例.创伤缺损面积8.2cm×4.9cm~11.6cm×11.7 cm,合并创面感染30例.所有患者均在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皮瓣存活率、足踝部功能、移植皮瓣的感觉功能.结果 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72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存活,创面达到I级愈合标准;8例患者出现皮瓣移植术后青紫、皮温过低(<26℃),其中7例经手术医生及时处理静脉危象后皮瓣存活,1例移植失败,出现皮瓣广泛性坏死.79例存活皮瓣中有76例获得随访,3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3个月感觉功能评价:S1级11例(14.47%),S2级18例(23.69%),S3级40例(52.63%),S4级7例(9.21%);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67~92分,其中优23例(30.26%),良37例(48.69%),可11例(14.47%),差5例(6.58%).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瓣存活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在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中的应用

    作者:段家章;何晓清;徐永清;王腾;余开富;冯凡哲;罗浩天;杨曦;李国栋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在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应用万古霉素或妥布霉素骨水泥联合腓动脉穿支或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5~63岁,平均53.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例,重物压砸伤2例,机器伤1例,摔伤1例.其中7例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阳性,创面缺损范围:4.5cm×4.0cm~8.0cm×6.5cm.术前将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7mmol/L,餐后2h<11mmol/L,使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待创面周围水肿基本消退,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进行穿支点定位并完成螺旋桨皮瓣设计.术中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按术前设计切取皮瓣,皮瓣旋转修复创面,在皮瓣下方感染严重的区域放置抗生素骨水泥条1~2根,术后2~3周拔出.皮瓣切取范围13.0cm×5.0cm~23.0cm×9.0cm,4例供区直接缝合,5例供区植皮修复.结果 术中顺利完成皮瓣切取及创面修复,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1.1个月,所有皮瓣外形良好.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是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的有效方法.

  • 游离胸脐皮瓣治疗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胡锐;任义军;严立;易新成;黄振峰;韩琼

    目的 探讨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采用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的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病例共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9~64岁,平均38.3岁.创面缺损部位:足内侧+内踝4例,足背+踝关节10例,足外侧+外踝6例,足底+足内侧5例;创面缺损面积:16cm×12cm~36cm×14cm;所有病例均在骨折固定、创面无明显感染下进行.所有病例均于术后4周在支具保护下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半年依据情况行皮瓣修整术,进一步改善患肢外观及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9~22个月,平均14.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2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清创、植皮等治疗后完全愈合;创面愈合时间12~34d,平均17.1d;术后皮瓣面积无明显回缩,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瘢痕挛缩不明显;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22例,良3例.结论 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可切取面积大且易于切取,能够大限度地保存足部残余功能,降低截肢率.

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