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창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4237
  • 国内刊号: 50-11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连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辅助下大网膜移植加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

    作者:张旭东

    应用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大网膜移植+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7例难愈性创面,分析总结此综合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

  • 82例颅脑创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疗效分析

    作者:张施远;石海平;曾春;蒋永明

    通过对82例进展性颅内创伤性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血肿灶的形态以及是否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等因素密切相关;动态复查CT、严密观察意识状态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首次CT扫描后4h内复查CT是早期发现进展性血肿的黄金时间。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出血 手术
  • 改进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范远俊;向阳;李正云;陈增刚

    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改进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认为PFNA-Ⅱ内固定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案,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等优点,而人工股骨头置换创伤较大,虽部分患者也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不提倡人工股骨头置换为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首选。

  • 微型螺钉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葛洪醒;徐立;胡锐;梁军

    采用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15例,其中MasonⅡ型8例,Mason Ⅲ型3例,Mason Ⅳ型4例,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采用Broberg 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判疗效。随访6~24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6分,优12例,良1例,差2例;优良率86.7%。

  • 分期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宏志;王晓宇;申海波

    对收治的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患者35例急诊行胫骨外固定架固定+伤口清创缝合/伤口清创负压封闭引流( VSD)覆盖创面,恢复胫骨长度及下肢基本力线,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伤口情况稳定后Ⅱ期拆除外固定,行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术后踝关节功能锻炼。随访15~27个月(平均20个月),伤口均无感染,6例伤口局部皮肤坏死,经清创VSD治疗均获得愈合。

  • 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结合抗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段文江;陈建民;贾小宝;张勇;吴宇

    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 DHS)螺旋刀片+抗旋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2例轻度髋内翻畸形,1例出现深静脉栓塞。髋关节Harris评分显示:优19例,良7例,差1例。应用DHS螺旋刀片结合抗旋螺钉具有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防旋功能佳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下颈椎损伤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早期外科治疗

    作者:刘加元;李业成;刘守正;张成亮;吴新铖

    回顾性分析36例下颈椎损伤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Allen分型指导手术治疗,其中前路11例,后路8例,前后路联合17例。患者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发生,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3级)。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 P<0.05)。完善术前检查、明确诊断、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尽早手术及重视综合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78例

    作者:张小敏

    分析78例股骨颈骨折采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术后18个月骨折功能恢复情况评价: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患者优良率分别为100%、91.3%、74.29%、54.55%。加压空心螺钉符合生物力学特点,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优点,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应注重适应证的选择。

  • 骨折断端间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朱海涛;朱余龙;王水;戴晓峰

    对13例胫骨骨折行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予骨折断端间富血小板血浆( PRP )注射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有效率92.31%。骨折断端间注射PRP能有效促进骨缺损修复,加快新骨形成,提高新生骨质量。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血浆 注射
  • 第10肋间隙切口在胸腰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邓万洪;张雄;江勇;崔宏;梁开心;杨薛筠

    对31例胸腰段骨折行经第10肋间隙手术治疗。术后2例胸膜破裂行修补,无肺部并发症;2例脑积液漏经加强引流、延迟拔管及激素治疗后恢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恢复1级以上,内固定位置满意,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正常。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手术
  • 损害控制外科在胸部创伤外科领域的应用

    作者:张卫东;史宏灿

    损害控制外科在创伤救治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救治成功率。胸部创伤的特殊性致使损害控制理念在胸部创伤的运用存在一定的滞后,近些年损害控制理念在救治胸部创伤患者的实践证实其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损害控制理念提高胸部创伤救治水平作一探讨。

  • 骨内输液及其在院前现场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赵云飞;黄淦;禹宝庆

    院前救治中,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对于外周静脉塌陷的患者及婴幼儿十分困难。作为替代途径,骨内输液技术由于建立所需时间短,安全可靠,容易掌握,在国外院前救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已被广泛应用。相比之下,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骨内输液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主要局限于儿科,因此有必要回顾近几十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以及创新,以引起国内对骨内输液技术的关注,发现其应用于国内现场救治的价值。本综述从原理、安全性、部位及效率方面详细介绍了骨内输液技术,列举了国外主流的骨内输液设备,探讨了骨内输液技术应用于国内院前救治的可行性。

  •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调节剂在颅脑损伤后的应用

    作者:朱星全;许民辉;王昊

    颅脑损伤(TBI)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以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社会危害性大等原因,一直备受创伤学界的关注。本文对继发性颅脑损伤的机制及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调节剂在伤后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作者:唐亚辉;邹士东;吾路汗·马汗;谢增如

    随着人口日渐老龄化,以及人们接触高能量伤害的机会增加,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对其周围组织损伤严重,治疗困难,尽管现在有诸多治疗手段,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近年来,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MIPPO)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应用广泛,临床效果也满意。本文对目前MIPPO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作一综述。

  • 先天性腰肋畸形在胸部创伤中的意义:附2例报告

    作者:梁书增;程辉

    腰肋不易被发现,对肢体功能无重要意义,胸部创伤合并肋骨骨折时,对于肋骨骨折的确切定位诊断很关键。作为剖胸切口选择的体表标志时,判断错误将给手术术野的暴露带来困难。

  • 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联合韧带重建治疗膝关节脱位1例

    作者:孙云;易成腊;赵鸿;杨帆;白祥军

    笔者对1例膝关节脱位伴前后交叉韧带断裂的病例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联合韧带重建治疗后,效果较好。手术治疗创伤导致的复杂膝关节脱位时,可于早期治疗阶段应用铰链式膝关节外固定支架。由于在该阶段保护移植物、骨及软组织,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允许行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分期重建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出现关节僵硬、纤维化等并发症的风险。

  • 腹部创伤感染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高劲谋

    感染并发症是腹部创伤患者后期主要死因,感染预防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之一。措施包括:早期诊断腹部创伤,及时手术以减少腹腔污染;手术操作规范化和按器官损伤分级正确选择手术方式;避免术中漏诊并对胃肠严重挫伤做预防性手术;彻底冲洗腹腔并合理使用腹腔引流;正确掌握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如腹腔开放时的暂时重建屏障,填塞物的适时移除和尽早行确定性手术;全身和局部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同时重视预防休克后肠道内源性感染,要点包括正确实施“损害控制性复苏”以避免器官长时低灌流;尽早肠内营养;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文;李俊杰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创伤后发生率较高且后果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高,较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诊断和积极处理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急诊创伤外科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创伤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就近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影响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与前臂游离静脉皮瓣疗效分析比较

    作者:罗锦辉;杨福周;朱伟荣;罗毅

    目的:比较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与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手部软组织缺损并进行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治疗的63例的病史资料,根据采用皮瓣的类型分为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组(35例)和前臂游离静脉皮瓣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远期恢复情况。结果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组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Ⅰ期愈合率均显著优于前臂游离静脉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年后,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组手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前臂游离静脉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具有“类生理性皮瓣”的特性,移植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 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手指动脉

    作者:刘建标;韩伟杰;马世辉;柴润千;崔冈;马增奎;刘志钢

    目的:探讨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手指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1月对18例手指皮肤缺损合并血运障碍患者,缺损面积为1cm ×2cm~1.5cm ×2.5cm,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指动脉。6例合并指固有神经缺损移植正中神经掌皮支桥接,腕部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质地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无需二次手术皮瓣整形。结论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合并指动脉断裂缺损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 皮肤缺损 皮瓣 修复
  • 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范志航;熊雁;杜全印;王子明;骆晓峰;高云;王爱民

    目的:研究应用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应用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46例49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17~88岁,平均51.5岁;股骨骨折16处,胫腓骨骨折14处,肱骨骨折11处,尺桡骨骨折8处。全部采用切开复位直视下置入接骨板,术后给予相应康复训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7~19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2~5个月,平均3个月。伤口Ⅰ期愈合。无钢板松动、感染、骨不连、成角畸形等病例。结论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满足骨折愈合所需要两大条件:满意的血供和良好的固定,是治疗长骨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辉;郭庆山;刘华渝;宗兆文;沈岳

    目的:通过对1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诊断、治疗策略以及术后康复。方法我科2010年3月~2013年9月,共收治这类损伤13例,均采取手术内外固定治疗。其中桡骨头骨折按Mason和Hotchkiss分类法:Ⅰ型7例,Ⅱ型4例,Ⅲ型2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和Morry分类法: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3例。本组病例中均合并有肘内外侧副韧带的损伤。13例均采取了手术内外固定治疗,以2.0、2.7、3.0mm螺钉分别固定冠状突骨折和桡骨头骨折,其中2例因桡骨头粉碎骨折无法修复,行桡骨小头置换术,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均采用带线锚钉固定,13例病例均使用带铰链的外支架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固定,术后即在外固定支架保护下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4周后拆除外固定支架主动行肘关节屈伸和旋转功能锻炼。结果经3个月~3年随访,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幅度平均120°,前臂旋转幅度平均110°。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显示,优10例,良2例,差1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不仅有桡骨头及冠状突骨折,同时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肘关节稳定性差。只有通过对骨及韧带稳定结构的重建,配合及早正规的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胫骨平台伴髁间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炎;刘世清;瞿新丛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伴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1年6月对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伴髁间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同时行钢丝固定髁间嵴骨折36例,6例未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Ⅲ型8例,Ⅳ型18例,Ⅴ型10例,Ⅵ型6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按Meyers McKeever分型:Ⅰ型6例,Ⅱ型17例,Ⅲ型13例,Ⅳ型6例。结果术后1例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并感染,经清创、负压吸引及II期缝合后愈合,余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伸直均达到0°,屈膝80°~150°,平均122°;膝关节稳定性检查:3例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 ADT)为阳性;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19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7例发生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未愈合。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伴髁间嵴骨折应重视对髁间嵴骨折的固定,包括无移位的髁间嵴骨折,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维持膝关节稳定。

  • 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作者:孙志波;禹志宏;孙晨;江剑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2年5月,笔者手术治疗32例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2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9例。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 A级5例,B级12例,C级11例,D级3例,E级1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小关节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节段稳定性、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2例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复位效果满意,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除术前ASIA分级A级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其余29例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解剖型跟骨钛板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怀斌;袁志;裴国献;刘建;毕龙;王连军;孙克理;隋天棋

    目的:探讨解剖型跟骨钛板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25例(33足)Sandersl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性20例(26足),女性5例(7足);年龄15~65岁,平均(36.16±14.63)岁。单足17例,双足8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并植骨进行治疗,术中恢复跟骨解剖形态,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进行系统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5例(33足)术后均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19.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17足、良12足、可4足,差0足;优良率为87.88%。结论解剖型跟骨钛板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恢复跟骨距下关节面平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疗效可靠。

  • 髋臼双柱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黄进成;刘曦明;蔡贤华;王志华;雷建银;张继平

    目的:评估双柱钛板( A)、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 B)及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螺钉(C)3种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髋臼双柱骨折分别经3种不同方式内固定术后模型,并进行加载分析。结果分别在坐、站位下,在相同加载方式时3种内固定模型髋臼处的大应力、大位移及骨折线上节点位移均数比较,均为A>B>C。骨折线上节点位移在坐位时,A与B、C的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但B与C及站位时三者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 连枷胸的诊治进展

    作者:汪治臻;向小勇;都定元

    连枷胸是严重胸部伤的一种,多合并肺实质的损伤,容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衰竭。胸部X线片、多层螺旋CT是诊断连枷胸和肺挫伤的良好方法。连枷胸的治疗措施较复杂,合理采用保持气道通畅、控制浮动胸壁、呼吸机辅助治疗、镇痛、限制性液体复苏和胸壁手术内固定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胸壁内固定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比较,具有很多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

  • 问题1:创面清创一般在何时进行?

    作者:孙海晨

    解答:清创应在伤后尽早进行。通常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伤后6~8h可能出现感染。在夏季、伤口污染重、伤员有慢性病、体质差等情况下感染较易发生;而在冬季、伤口污染轻、伤员体质较好等情况下感染不易发生,清创的时机可依情况相应调整。四肢严重毁损需截肢者,截肢手术应尽早进行,延迟截肢促进感染发生。

  • 问题4:颅脑创伤患者有哪些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海晨

    解答:颅内感染是颅脑创伤的严重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致死致残率,显著影响预后。文献报道发生率7.9%。颅脑创伤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1)创伤的严重程度;(2)脑脊液漏:头皮、颅骨和脑膜的三重保护作用均已破坏,脑组织或脑室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直接相通,为病原菌提供重要的感染途径;(3)外引流:引流管的存在导致颅内与外界环境相通,细菌可经头皮切口处逆行而上,引流液返流也可能成为重要的感染源和细菌培养基;(4)多次开颅手术。

  • 问题3: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

    作者:孙海晨

    解答:呼吸机相关肺炎是重症创伤伤员主要的院内感染,不仅延长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也是严重创伤的重要致死因素。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呼吸机和呼吸管路的管理,包括呼吸机的清洗消毒,呼吸管路的定期更换、湿化器的使用等;(2)做好排痰和吸痰,做好口腔护理和声门下吸引;(3)定时更换体位和物理治疗;(4)尽量缩短呼吸机治疗和气道开放的时间。

  • 问题2:创伤感染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作者:孙海晨

    解答:创伤感染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手段。创伤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尽早开始经验治疗,应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菌药物;(2)根据检出细菌敏感度及临床反应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3)严重创伤感染发展急骤,一旦发现有全身感染迹象时,应及时应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切勿观望等待,同时要注意一旦全身感染基本控制,要敢于及时停用抗生素;长期无明确适应证地应用抗生素,不但无助于防治创伤感染,反而会产生许多并发症与不良反应;(4)严重创伤感染,特别是较长时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可伴真菌感染,应酌情应用抗真菌药物。

  • 急救白金理论和技术研讨会暨白金十分钟急救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

  • 第三届全国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

  • 第八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创伤外科杂志》编辑部

  • COX-2在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瑞;谢志;刘江伟;钱建辉;钱若筠;张琼;杨向新;杨帆

    目的:研究沙漠干热环境中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继发性肺损伤病理改变与肺组织丙二醛(MDA)浓度、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环氧化物酶-2(COX-2)mRNA表达量的关系。方法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组和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组,每组又分别设对照组、休克后0h、0.5h、1h、1.5h、2h、3h 7个亚组,每组10只,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后,留取肺灌洗液和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灌洗液总蛋白量和肺组织匀浆MDA浓度、T-SOD活力及COX-2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病理观察可见干热组各时间点肺病理损伤较常温组病理损伤严重,肺损伤病理学评分较高;干热组肺脏灌洗液总蛋白量高于常温组,峰值出现较早。干热组休克后各时间点MDA浓度较常温组高,而T-SOD活力均较常温组低; COX-2 mRNA表达量干热组休克后各时间点均高于常温组,干热组1.5h时峰值出现,常温组则在2h达到峰值,COX-2 mRNA表达与肺损伤病理学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沙漠干热环境中创伤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肺损伤时,肺脏损伤较常温环境下严重且损伤提前; MDA浓度和T-SOD活力的变化是反映继发性肺损伤的重要指标; COX-2在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肺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药物干预治疗的有效靶点。

  • 10 mm 布袋弹的生物损伤效应特点研究

    作者:蒲利森;黄宇宏;李绪强;徐鹏;林健

    目的:了解10mm布袋弹对生物体打击时的致伤效应特点,为布袋弹的使用与致伤后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两种生物皮下组织结构特点,主要采用瘦肉型猪进行局部组织创伤研究,采用山羊来进行内脏损伤研究。采用猪、羊各15只,按0.1m、1m、3m、5m和10m射击距离分为5组,每组分别对胸腹部和臀部进行射击,射击后解剖检测致伤情况。根据两种生物皮下组织结构特点,主要采用瘦肉型猪进行局部组织创伤研究,采用山羊来进行内脏损伤研究。结果解剖表明:>5m距离时,未出现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情况;<5m距离时,羊胸部伤有血气胸表现,实质性脏器伤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呼吸浅快,脉搏心率加快,血压先高后下降,但未出现现场死亡。结论10 mm布袋弹伤在5 m距离外以局部软组织挫裂伤为主,一般无需医疗处置;5m距离内击中要害部位时,应及时进行彩超、X线检查,局部伤采取清创处理,进入体腔的按照火器伤救治原则进行开胸、开腹检查处理和救治,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

  • 腔内隔绝治疗外伤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例

    作者:王康;李百强;孙磊;吴海卫;李德闽

    本文报道1例创伤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病历资料。患者男性,33岁,道路交通伤后6d转入,严重多发伤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入院后3d行CT下胸主动脉造影检查诊断明确,腔内隔绝治疗创伤小、恢复好,未影响其他损伤救治。

    关键词: 创伤 腔内隔绝 治疗
  • 腹部创伤后严重腹腔感染37例的诊治分析

    作者:王建柏;高劲谋;胡平;周伦上;赵山红;梁绍勇;刘朝普;何平;向江侠;项震;徐炎安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后严重腹腔感染的原因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37例腹部创伤后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资料,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17~73岁,平均37.25岁。分析损伤部位、致伤原因、腹腔感染原因、治疗方法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37例病例经体格检查、腹腔穿刺、超声或CT等确诊。腹腔感染主要原因:剖腹探查漏诊13例,手术方式不当9例,胃肠延迟破裂7例。分别行胃肠修补或吻合7例,膈下引流8例次,脓肿穿刺置管引流5例次,结肠单腔造口4例,坏死肝组织清除和胆囊切除各1例,负压封闭引流2例。35例腹腔液作药物敏感鉴定,全部病例使用抗生素。并发脓毒性休克17例。死亡1例(2.7%),死于严重腹腔感染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其余痊愈出院。结论漏诊胃肠道损伤、手术方式不当及胃肠延迟破裂是腹部创伤后严重腹腔感染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控制感染源和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关键。

  • 颅脑创伤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超;唐勇;茅磊;赵鑫;孙海晨;王汉东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 TBI)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从而提高临床预见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20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8例,女性212例;年龄14~85岁,平均(40.22±8.46)岁。分析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2例(6.15%)出现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好发于损伤后4~10d。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漏、外引流、多次开颅手术(≥2次)与颅内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脑脊液漏(P=0.0091,OR=2.071)、外引流(P=0.0165,OR=1.923)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感染是颅脑创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脊液漏或外引流患者更易出现颅内感染,临床上应予以足够重视,争取患者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 老年创伤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薛晨晨;何方军;赵建立;尹燕华;白祥军;李占飞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 MDSCs )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6例青年创伤患者(18~30岁)和21例老年创伤患者(>60岁),以CD14-/CD11b+/CD33+作为MD-SCs标志物,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DSCs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MDSCs比例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伤后1d,老年组和青年组创伤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伤后3d和7d,老年组创伤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均高于青年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 MDSCs比例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介素-10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相关性。结论老年创伤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较青年组显著增高,可能是老年创伤患者更容易发生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创伤 细胞 感染 免疫
  • 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蒋超超;龙连圣;辛志成;张建忠;李夏良;苏强;吴钟华;程赟;王伟

    目的:研究分析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集我院治疗的1121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其中男性642例,女性479例;年龄19~72岁,平均(43.2±15.4)岁。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年龄、肺基础疾病、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急性肺损伤、昏迷时间、卧床时间等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肺基础疾病、GCS评分、急性肺损伤、昏迷时间、卧床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抗生素、抑酸剂、脱水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应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提高认识,从而减少其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和改善预后。

  • 磺达肝癸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创伤感染患者高凝状态的比较研究

    作者:孙海晨;李百强;王康;赵鑫;林超

    目的:比较磺达肝癸钠与低分子肝素对于创伤感染患者高凝状态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治疗中心收治创伤感染合并高凝状态者36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患者采用磺达肝癸钠进行抗凝治疗(F组,18例),剂量为2.5mg,1次/d;另一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L组,18例),剂量为4100U/次,1次/12h,两组疗程均为11d。采用血凝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以及抗凝血酶III( AT-Ⅲ)活性;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抗凝治疗后两组患者AT-Ⅲ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第5d和11d F组数值较L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步上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自抗凝治疗后第5d出现明显下降(P<0.01),且第5d和第7d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1d数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MODS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F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L组(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和磺达肝癸钠均可有效改善创伤感染患者合并的高凝状态。与低分子量肝素相比,磺达肝癸钠可降低创伤感染合并高凝状态患者出血风险。

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