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组织E-钙粘附素变化对结直肠癌侵袭性的影响

    作者:石林祥;许洪卫

    E-钙粘附素 ( E-Cd)又称上皮钙粘附素,属钙粘附素超家族经典亚族成员,它的表达程度与功能活性状态直接影响着肿瘤细胞的脱离和再附着[1].本文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E-Cd浓度和组织E-Cd的mRNA水平,旨在探讨结直肠癌侵袭性和根治手术对E-Cd水平的影响.

  • 不同理化方法处理异种肌腱移植的动物实验

    作者:左新成;林子豪;黄昌林;刘麒

    异种肌腱移植的动物实验已在国外悄然兴起,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报告[1,2].为验证异种肌腱移植的可行性,我们选用山羊四肢肌腱为供移植肌腱,作不同处理后修复家兔跟腱缺损,进行生物力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学检查.

  • 大鼠肝再生期间两种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方法的比较

    作者:韦伟;龚建平;裘法祖

    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是细胞周期的主流和重要事件,两者数量上的比值是一项研究细胞周期调控下细胞增殖与凋亡关系的重要客观指标[1].我们以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为动物模型,以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检测和DNA含量分析作为细胞增殖的检测方法,以亚G1期峰(Sub-G1)方法来检测细胞凋亡,在所得不同凋亡细胞比例与增殖细胞比例的比值中,比较何者更接近于客观描述.

  • 胆囊结石患者手术前后与氧化及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金禄;朱友根;蒋国桢

    为探讨氧化、脂质过氧化与组囊结石的关系,我们检测58例胆囊结石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和红细胞中的氧化、脂质过氧化指标,并与对照组及手术前后的检测值进行比较.

  • 山莨菪碱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启龙;李国威

    我们以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观察山莨菪碱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脏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炎症介质的调节作用.

  • 一种应用RNAlater保存腹腔液中细胞RNA的新方法

    作者:王振宁;张学;徐惠绵;周欣;鲁翀

    RNAlater(Ambion,USA)是一种新的RNA稳定剂,能够快速进入细胞内保护RNA免遭降解.本研究通过比较RNAlater和常规保存方法对RNA质量及后续RT-PCR分析的影响,探讨其作为一种新的腹腔液细胞RNA保存方法的可行性.

  • 乌司他丁对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漆红;袁世荧;姚尚龙

    乌司他丁(UTI)是一种存在于人尿中的蛋白酶抑制剂.临床应用过程中,UTI显示了对胰腺炎、急性循环障碍等疾病良好的治疗效果[1,2].本研究旨在观察UTI用于大中型手术对机体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应用微矩阵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食管癌的基因改变

    作者:庄建良;明德松;许荣誉

    目的应用微矩阵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食管癌的基因变化.方法按一步法抽提三例食管癌及其对照癌旁组织的总RNA,分别逆转录成荧光分子掺入的探针,混合后杂交基因芯片(14 114种基因).经严格洗片后用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所检测的3例临床标本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31条,上调基因10条,下调基因21条, 有多类基因,有与信号转导有关、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与癌基因同源的基因等等.结论食管癌和对照癌旁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

  • 经颅多普勒评价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铭;马廉亭;张小征;余泽;秦尚振;徐国政;龚杰;姚国杰;张新元;胡军民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栓塞前后供血动脉搏动指数(PI)血流速度(Vm)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在栓塞治疗前后分别对52例患者134支主要供血动脉PI及血流进行检测.结果栓塞前供血动脉平均搏动指数和血流速度为(0.73±0.41)和(68.30±27.60) cm/s,栓塞后分别为(1.00±0.69)和(48.30±22.20) cm/s,经t检验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TCD可间接地了解DAVF瘘口闭塞程度及栓塞前后颅内血流分布变化,对判定DAVF栓塞效果具有较高价值,是一种简便、无创实用性较强的检查方法.

  • DMBT1基因在上消化道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越英;唐槐静;邵康;周芳;熊美华;李体平;赫捷

    目的探讨DMBT1基因转录表达异常在人上消化道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8例食管癌、21例贲门癌、25例胃癌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DMBT1 mRNA的表达缺失情况.结果食管癌、贲门癌及胃癌组织中DMBT1 mRNA阳性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3.2%(24/38)、52.4%(11/21)及72.0%(18/2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DMBT1表达缺失率均显著高于相应淋巴结无转移的癌组织(P<0.025);肿瘤外侵越严重,DMBT1 mRNA表达缺失率越高(P<0.025).结论 DMBT1基因表达缺失与上消化道癌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该基因在上消化道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 肝癌组织中蛋白酶ICH-1的表达及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作者:鲍世韵;郭琳琅;米涌

    目的探讨蛋白酶ICH-1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发生中的作用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中蛋白酶ICH-1(ICH-1L和ICH-1S)、HBsAg及HCV非结构区5抗原(NS5抗原)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40例肝癌中15例ICH-1L阳性,阳性率为37.5%,21例ICH-1S阳性,阳性率为52.5%.癌细胞ICH-1表达较正常肝细胞增加,而又明显低于癌旁肝细胞(P<0.05).23例HBsAg和NS5阳性病例中(其中两者共同阳性3例),ICH-1L阳性10例,占ICH-1L阳性总例数的66.7%(10/15),ICH-1S阳性13例,占ICH-1S阳性总例数的61.9%.结论蛋白酶ICH-1表达异常与肝细胞癌变有关,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HBV和HCV感染可能是引起ICH-1表达异常的两种较重要的病因.

  • 有活性人类同种动脉瓣的制备及应用

    作者:王盛宇;杨俊峰;董培青;管玉龙;张宏家;胡晖

    目的制备有活性的同种动脉瓣,为临床心外科提供手术修补材料.方法取健康脑外伤死亡3 h内人类心脏,制备成有活性的同种动脉瓣,加入灭菌液,在37 ℃恒温灭菌24 h,加入冷冻保护液,采用程序降温仪降温从18~22 ℃降到-40 ℃,再将其放入-196 ℃的液氮中保存,待临床应用时快速37 ℃复温化解修剪.结果用该方法制备同种动脉瓣103例,临床应用83例,其中43例随访3~7年,超声心动检查5例发生了瓣膜变性,其余瓣膜功能良好.结论有活性的同种动脉瓣是心脏外科良好的修补材料.

  • 大肠癌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葛莲英;刘剑仑;张贵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0例大肠癌、癌旁组织、正常大肠组织及2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催化亚基蛋白(hTERT)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在癌组织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5);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之间关系密切,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端粒酶活性对临床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趋势、评价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兴鹏;徐选福;王冰娴;吴凯;谢传高;董育玮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正常胰腺组织、24例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PC-3及PANC-1中PPARα、δ、γ表达.结果 RT-PCR显示正常胰腺组织PPAR各亚型mRNA均无表达,而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PPARγ mRNA高表达,PPARα和PPARδ mRNA则无表达.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显示胰腺癌组织及细胞株PPAR(呈高表达,在胰腺癌组织表达总阳性率为79.17%.结论本文初步观察到核内受体PPARγ在人胰腺癌组织及人胰腺癌细胞株中表达上调.PPARα为今后胰腺癌化学预防一个新的靶点.

  •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移植与钛板固定一期修复下颌骨缺损

    作者:陈建钢;方伟;余国荣;姚锋;徐江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修复新途径.方法对22例因各种原因所致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同期移植修复.结果全部游离腓骨瓣均获成活,所有病例下颌骨形状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腓骨瓣血供良好,骨量充足,可塑性强,修复下颌骨缺损效果良好.

  • 翼点锁孔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李俊;李监松;牛光明;秦尚振;马廉亭;薛德麟

    目的研究翼点锁孔入路的入路操作方法,并经过该入路对颅内结构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了解其优势及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0具尸头,采用眉上切口,翼点骨窗,研究翼点锁孔入路的操作方法每一步骤的手术要点.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颅内结构,录相记载该入路的显露范围.结果应用锁孔概念,经眉上切口、翼点骨窗,可达到经典翼点入路的对骨窗的基本要求.观察颅内结构可得到与经典翼点入路相同的显露范围:间隙Ⅰ、Ⅱ、Ⅲ、Ⅳ及Willis'环的全部.结论翼点锁孔入路创伤小,减少了不必要的脑组织和颅外结构的显露,但对前、中颅窝底、鞍区、Willis'环的显露与经典翼点入路一致,是颅底外科和锁孔原则的巧妙结合.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解剖 操作
  • 肾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栋;苏泽轩;李颖;李文

    目的探讨肾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HPV16,18D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DNA RET)对90例成人肾恶性肿瘤组织(其中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癌、肾颗粒细胞癌各30例)的HPV16、18E7基因进行实验研究,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为正常对照,HPV16、18阳性克隆作为阳性对照,去离子三蒸水做实验体系阴性对照.对每一阳性标本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结果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癌、肾颗粒细胞癌中HPV16基因表达率分别为60.0%、86.7%、63.3%,总的基因表达率为70.0%.HPV18的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6.7%、66.7%、44.3%,总的基因表达率为52.2%.结论高危型HPV16、18DNA与肾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HPV16基因表达率明显高于HPV18型(P<0.05),其中肾乳头状癌的HPV16、18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肾透明细胞癌和肾颗粒癌(P<0.05),证实了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肾癌的重要致癌因素之一.

  • 尿凝血酶原片段1及其mRNA在人肾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少刚;刘继红;章咏裳

    目的了解人肾脏能否合成和分泌尿凝血酶原片段1(UPTF1),以及可能的合成和分泌部位.方法收集12例正常肾组织和4例结石肾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UPTF1及其mRNA在人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所有肾组织远曲小管和亨利氏袢升枝粗段的上皮细胞胞浆强阳性表达UPTF1,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浆染色为弱阳性,肾小球及间质组织未染色,正常人和结石患者肾组织的染色部位及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7例肾组织中4例明显表达UPTF1的mRNA.结论 UPTF1来源于人肾脏的合成和分泌,可能是一种保护自身免于结石形成的生理性抑制因子.

    关键词: 凝血酶原 肾脏 基因
  • 丙肝病毒核心蛋白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作者:陈汝福;李志花;陈积圣;邹声泉

    目的探讨丙肝病毒核心蛋白(HCV C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酶(PAP)法检测3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HCV C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技术(ISEL)和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技术(SLAB)分别检测肝门部胆管癌中的细胞凋亡指数(AI)和细胞增殖指数(PI).结果 3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HCV C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1.1%(22/36),AI和PI的平均值分别为(3.46±0.62)%和(46.43±12.59)%,HCV C蛋白阳性表达组中AI明显低于HCV C蛋白阴性表达组(P<0.01),而PI在HCV C蛋白阳性组中明显高于HCV C蛋白阴性组(P<0.01).结论 HCV C蛋白可能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率.

  • 家兔活体部分胰腺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蔡秀军;郑雪咏

    目的建立一种家兔活体部分胰腺移植的模型.方法供体手术:将带脾的胰体尾部游离下来,经原位灌注后取下胰体尾部并安置脾动静脉袖套.受体手术:将供胰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行端端吻合.结果 12只供体家兔术后1周均成活,空腹血糖处于正常范围.糖尿病受体家兔术后空腹血糖恢复正常大于3 d 9只.移植胰存活时间平均为11.4 d.结论建立了简单、稳定的家兔活体部分胰腺移植模型.

  • 膀胱癌的诊断和化学治疗

    作者:鲁功成

    一、膀胱癌的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简称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肿瘤.尿脱落细胞学是一种常规用来诊断膀胱癌的无创方法,它的阳性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敏感性只有18.4%~62.0%.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关键是正常细胞内基因组发生了改变.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突变、Bc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浩淼;朱朝辉;邢诗安;曾甫清;鲁功成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的膀胱癌标本中Bcl-2和p53这两种基因的表达,探讨在膀胱癌中Bcl-2和p53表达与细胞凋亡及病理参数的关系.

  • 食管切除胃食管颈部单层吻合术320例研究

    作者:史芳涛;赵路保;王宏涛

    1992年3月~2002年3月,我们对食管癌进行改进的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单层吻合术,效果较满意.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组患者男188例,女132例,年龄26~80岁,320例中,食管上段13例,中段癌182例,下段癌125例,肿瘤分期Ⅰ期5例,Ⅱ期177例,Ⅲ期138例.

  • ER、PR和pS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元杰;汪圣毅;钱结胜;肖蔚

    本研究旨在探讨pS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和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大肠癌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6~82岁,中位年龄58.2岁.按组织学类型分为:管状腺癌41例,粘液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3例,乳头状腺癌1例.按大体类型分:隆起型20例,溃疡型24例,浸润型4例,胶样型2例.按中国抗癌协会分期,A期10例,B期16例,C期19例,D期5例.按部位分:升结肠10例,横结肠6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7例,直肠26例.

  • 桡神经内移在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远金;肖进;卢杰

    由于桡神经的解剖特点[1],在肱骨中下段施行开放整复术中特别是术后取钢板时极易损伤桡神经.我们在尸体解剖的基础上对23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在施行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中采用桡神经内移技术,获得较满意效果.

  • 膀胱癌复发与p53、p21WAF1/CIP1和细胞周期素E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新;杨春明;孙志熙;孔垂泽

    目的探讨膀胱癌p53、p21WAF1/CIP1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E)基因的表达、相互间的调控及其与膀胱肿瘤复发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检测64例有随访资料的膀胱癌患者p53、p21WAF1/CIP1、CyclinE基因和Ki-67抗原表达,并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Kaplan-Meier分析及Cox regression多因素分析.结果 p53与p21WAF1/CIP1之间有明显相关(rs=-0.630,P=0.000).p21WAF1/CIP1与CyclinE之间无明显相关(rs=-0.160,P=0.206),p53、Ki-67阳性表达患者有较高的肿瘤复发率.结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p53、Ki-67可作为评估膀胱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转染及表达

    作者:秦卫军;陈宝琦;王禾;邵国兴;仇凯;陈志南

    目的探讨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转染及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带βG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在体外将βG基因导入人膀胱癌T24细胞,利用mRNA打点杂交、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βG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出含人βG基因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βG,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为载体将βG基因转染T24细胞后,经400 mg/L的G418筛选后可形成抗性克隆;βG基因打点杂交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转基因细胞中有βG mRNA的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ing证实转基因细胞中有βG蛋白的强阳性高表达.结论βG基因可被成功转染入人膀胱癌细胞并能有效表达.

  • p53重组腺病毒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治疗膀胱癌的研究

    作者:朱朝辉;邢诗安;林晨;曾甫清;张雪艳;付明;梁萧;鲁功成;吴旻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p53(Ad-p5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联合应用对膀胱癌的抑瘤效应.方法用腺病毒将p53[感染强度(MOI)100]导入细胞,PCNA-ASO(1.6 μmol/L)在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下转染细胞,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克隆形成、建立移植瘤模型,探讨其体内外抗瘤活性.结果 Ad-p53与PCNA-ASO联合应用明显抑制膀胱癌胞EJ(89.3%)和BIU-87(78.6%)生长,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分别下降74.8%和67.5%,S期比率(EJ细胞11.4%,BIU-87细胞14.6%)明显降低,细胞生长受阻于G1期(EJ细胞62.2%,BIU-87细胞56.8%); 联合应用7 d后,肿瘤体积较初始分别下降47.6%和36.4%.结论 Ad-p53联合PCNA-ASO可抑制膀胱癌细胞体内外生长,产生协同效应.

  • 端粒酶活性与膀胱肿瘤T24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

    作者:高兴成;黄伟佳;汪中扬;周四维;叶章群;章咏裳

    目的探讨人膀胱肿瘤T24细胞诱导分化治疗与端粒酶活性改变的关系.方法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人膀胱肿瘤T24细胞,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法检测T24细胞诱导分化后端粒酶活性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动力学改变.结果 T24细胞经ATRA诱导分化后,细胞周期动力学发生改变:S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降低,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端粒酶活性被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ATRA处理后1、3、5、7 d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0.9%、34.7%、81.2%、92.5%;端粒酶活性的高低与细胞所处的分化状态有关.结论人膀胱肿瘤T24细胞诱导分化后,其细胞周期动力学发生改变,端粒酶活性被抑制,这可能为膀胱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膀胱癌患者血浆和尿液中p53基因突变的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刘屹立;袁媛;李刚;孔垂泽;王平;王侠;孙志熙

    目的探讨体液中检测膀胱癌肿瘤细胞DNA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30例膀胱癌患者血浆和尿液中p53基因第5、6、7和8外显子片断,应用单链构象多态分析(SSCP)法检测变异,并对变异片断测序.对照组织中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结果组织中可以检测到p53基因8种改变,血浆中检测到4种,与组织相比符合率为50.0%.尿液中检测到5种符合率62.5%.体液检测突变性质与相应组织是一致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阳性细胞占20%为阳性界值时,结果与测序法接近.结论体液中检测实体肿瘤细胞的突变基因片段用来诊断肿瘤或提供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信息,是一种有前途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 基因 突变 体液 膀胱
  • 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光动力学治疗

    作者:方杰;王翔;方祖军;张元芳

    目的验证采用新型光敏剂的光动力学治疗方法对于SD大鼠膀胱癌动物模型的有效性.方法使用0.05%N-丁基-N(4-羟丁基)亚硝胺(BBN)诱导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20只和对照组7只.实验组大鼠用剂量为50 mg/kg体重光敏剂溶液灌胃,24 h后打开膀胱进行激光照射,能量为50 J/cm2,72 h后取肿瘤标本送病理分析和DNA含量测定,对照组术前不灌药物.结果光动力学治疗法(PDT)治疗后试验组的肿瘤坏死发生率和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样本的平均DNA质量均数:实验组9.505 pg,对照组14.269 pg,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CDHS801作为光敏剂的光动力学治疗对于SD大鼠膀胱癌模型是有效的.

  •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和更昔洛韦对膀胱癌细胞的旁观杀伤效应

    作者:侯建全;温端改;潘浩;严春寅;郭震华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和更昔洛韦(GCV)对膀胱癌细胞的旁观者效应和机制.方法将转染 HSV-tk基因的膀胱癌细胞HTB9与HTB9细胞混合培养,在GCV作用下,观测细胞的存活率.HTB9-tk细胞条件培养基,经不同孔径的滤膜过滤,将滤液及0.22 μm滤膜上的物质重新加入HTB9细胞,观察细胞存活率.结果当 HTB9-tk细胞 50%时,共培养细胞对GCV的敏感性近100%,表明每个表达HSV-tk基因的细胞至少杀死1个不含HSV-tk基因的膀胱癌细胞.HTB9-tk细胞的条件培养液过滤后直径大于 0.22 μm的某种物质对 HTB9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结论 HSV-tk/GCV对膀胱癌细胞具有明显旁观者效应的毒性作用,直径大于0.22 μm的某种物质对HTB9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其旁观杀伤效应机理可能是HTB9对HTB9-tk细胞凋亡囊泡的吞噬.

    关键词: 肿瘤 膀胱 基因 治疗
  • 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下调

    作者:刘晓琼;秦杨;付捷;吕任奇;杨林;王瑾雯;龙綮新;王珣章

    目的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肿瘤行为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筛选有效的肿瘤标记.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方法构建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序列的消减文库,用差异筛选技术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从消减文库中共获得了9个在正常膀胱组织中高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基因,分别属于细胞外基质成分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体系.结论细胞外基质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体系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反映了肿瘤细胞在细胞粘附、细胞间相互作用、迁移及运动等诸多过程中的异常,可能与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对发展成为膀胱癌的分子标记物具有潜在价值;gelsolin、tropomyosin等抑癌基因在膀胱癌形成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 生物技术在实验外科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迎新

    现代外科学的发展与实验外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而实验外科学的发展历来是与同时代整体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紧密联系.二十世纪末,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给实验外科带来巨大推运作用.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