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肿瘤抑制基因N-myc下游调节基因2调节结肠癌细胞糖代谢

    作者:来伟;施景龙;林显敢;曾育杰;许鹤洋;蓝球生;褚忠华

    目的 观察肿瘤抑制因子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于结肠癌细胞葡萄糖代谢调节作用.方法 稳定转染NDRG2于结肠癌细胞HCT116,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1×106个)乳酸代谢的水平;葡萄糖试剂盒检测通过细胞(1 ×106个)消耗培养基葡萄糖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CT116细胞(1×106个)糖酵解中丙酮酸激(PKM)、乳酸脱氢酶(LDHA)、己糖激酶(HK)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NDRG2后,NDRG2可有效抑制HCT116细胞乳酸[(38.2 ±3.4) mol/L比(62.1±4.8)mol/L,P<0.05]的生成,培养基剩余葡萄糖量则明显增多[(137.0±3.6) mol/L比(88.2±2.2)mol/L,P<0.05].Western blot检测NDRG2转染的HCT116细胞显示PKM、LDHA、HK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HCT116细胞.结论 NDRG2作为肿瘤抑制基因,能够 调控结肠癌细胞糖代谢,抑制糖酵解关键酶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糖酵解.

  • 促红素衍生肽ARA290对内皮细胞低温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宏涛;阎磊;高素华;朱清;邵凤民

    目的 观察ARA290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低温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HUVEC细胞低温缺氧复氧模型;原代培养72 h后,并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Control):更换不含血清的1640培养液继续4℃培养10h;(2)缺氧/复氧组(H/R):更换不含血清的1640培养液4℃缺氧保存6h/复氧4 h;(3) ARA290组:更换经含10 nmol/ml ARA290的UW器官保存液4℃保存6h/复氧4 h;(4)UW器官保存液组(UW):更换UW器官保存液并4℃缺氧保存6h/复氧4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锭(Pl)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经过ARA290预处理的细胞存活率(89.5±7.1)%,显著高于UW组(76.3±6.0)%和H/R组(71.4±5.9)%(P<0.01),而略低于对照组的(97.3±6.8)%(P<0.05);(2)细胞凋亡率H/R组(13.13±0.94)%、对照组(1.15±0.18)%、ARA290组(5.34±0.61)%、UW组的(11.45±0.71)%,ARA290预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红素衍生肽ARA290可对HUVEC细胞的低温缺氧复氧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抑制其凋亡.

  • 甲磺酸盐及紫外线敏感性81号基因沉默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作者:吴帆;严伦;谭国钳;王百林

    目的 观察甲磺酸盐及紫外线敏感性81号基因(Mus81)沉默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 (siRNA)技术靶向沉默Mus81基因的表达,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us81基因的表达抑制率.采用噻唑蓝(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碘化丙锭(PI)及膜联蛋白V(Annexin V)-APC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以Real-time PCR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Mus81基因和蛋白的抑制率分别为84.64%和71.03% (P<0.01).Mus81沉默后HCT116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降低(P<0.01),凋亡率明显升高[(19.69±0.20)%比(8.74±0.11)%,P<0.01],G2/M期细胞比例轻微上升[(12.99±0.48)%比(11.69±0.41)%,P<0.05],其bax和p53的表达分别升高了71.73%和12.02% (P <0.05),bcl-2表达则降低了37.72% (P <0.01).结论 Mus81基因沉默可明显促进HCT116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ax、bcl-2及p53基因的表达有关.

  •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调节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蛋白对人肝细胞癌进展的研究

    作者:莽源祎;李立;冉江华;张升宁;刘静;李来邦;陈奕明;刘剑;高杨

    目的 通过RNA免疫共沉淀寻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相关的RNA结合蛋白,验证这些RNA结合蛋白参与NEAT1调节肝癌相关基因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hnRNPA2)表达的分子机制,观察NEAT1调节hnRNP A2的表达对人肝细胞癌的进展的影响.方法 查询Starbase 2.0数据,寻找与NEAT1相互作用密切的RNA结合蛋白,通过RNA免疫共沉淀明确能同时与NEAT1和NEAT1所调控基因mRNA相互作用的RNA结合蛋白,RNA pull-down明确RNA结合蛋白与NEAT1作用靶点片段,使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和siRNA NEAT1(终质量浓度100 nmol/L)敲低HepG2细胞NEAT1表达,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AT1对hnRNP A2蛋白的调节,使用逆转录病毒STP-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作为载体建立hnRNP A2过表达模型并应用于NEAT1低表达的HepG2细胞模型中,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增殖实验(10 μl/2 000个细胞)和Transwell小室研究NEAT1低表达的HepG2细胞(2×105个/孔)过表达hnRNP A2后与对照组的增殖、侵袭功能.HepG2经NEAT1敲低后2×106/0.2 ml腋下注射建立裸鼠皮下成瘤模型,与对照组(si-NC)比较肿瘤体积,hnRNP A2表达.结果 U2AF65能够与NEAT1和hnRNP A2 mRNA相互作用(富集度分别为IgG的82.659倍和53.527倍),NEAT1敲低降低了hnRNP A2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P<0.01),这种调控作用可能与NEAT1-U2AF65复合物相关,hnRNPA2过表达可以促进NEAT1敲低的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功能(P<0.01).结论 NEAT1通过调节hnRNP A2蛋白影响了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 前列地尔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之俊;孙艳;高健刚;朱磊一;孙小庆;侯四川;邱志磊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前列地尔组各10只,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缺血,前列地尔组缺血前静脉输注前列地尔(20μg/kg).分别于术前、再灌注48 h和再灌注7d,收集大鼠24 h尿量,并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计算Cr清除率.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48 h和再灌注7d,血BUN、Cr和Cr清除率分别为(32.75±6.19) mmol/L、(72.76±9.43) μmol/L、(0.26±0.07) ml/min和(19.49±5.15) mmol/L、(51.46±7.58) μmoL/L、(0.48±0.13) ml/min,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前列地尔组于再灌注48h和再灌注7d,血BUN、Cr和Cr清除率分别为(17.28±4.81) mmol/L、(56.93±8.44) μmol/L、(0.61±0.11) ml/min和(9.68±3.77) mmol/L、(32.73±6.37) μmol/L、(0.81±0.14) ml/min,高于手术前(P<0.05),且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相应时间点(P<0.05).结论 前列地尔预处理可改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功能损伤.

  • 微小RNA-34a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作者:冯刚;刘志苏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34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对乳腺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4a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乳腺癌细胞MDA-MB-453中转染miR-34a模拟物和miR-34a抑制物,RT-PCR法检测转染后的乳腺癌细胞株中miR-34a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活性,Transwell法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miR-34a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433±0.059和1.040 ±0.07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iR-34a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转染miR-34a模拟物后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活性显著降低,MDA-MB-231和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35.1±2.0)%、(28.7±1.8)%]和侵袭能力(41.6 ±3.9、39.4±4.3)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34a在乳腺癌中表达显著下调,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过表达miR-34a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

  • 微小RNA-93负性调控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逆转大鼠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

    作者:唐梅;邢云利;尤立蕊;杨悦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肥厚细胞中微小RNA(miRNA,miR)-93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相关性,分析miR-93对STAT3调控的分子机制,观察miR-93通过STAT3通路对大鼠肥厚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消化法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给予苯肾上腺素(PE,50 μmol/L)刺激48 h建立心肌肥厚模型,采用基因过表达转入miR-93(50 pmol/L),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同时检测细胞直径及蛋白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93与STAT3间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肌球蛋白链β(β-MHC)、活性T细胞核因子3(NFAT3)、心钠素(ANF)及STAT3通路相关蛋白.结果 转入miR-93组与PE对照组比较,细胞直径由(128±28) μm变为(72±21) μm(P<0.01),蛋白含量由(568.50±61.24) pg/细胞变为(465.60±48.40) pg/细胞(P<0.01),转入miR-93后,STAT3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下降(P<0.01),STAT3、β-MHC、NFAT3、ANF、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均下调.结论 miR-93在大鼠心肌细胞中通过负性调控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逆转心肌细胞肥厚.

  • Polo样激酶1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毛永欢;李泉;蔡则灵;余翔;喻春钊

    目的 观察Polo样激酶1(Plk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3组:对照组(Control)、空载组[rAd-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实验组[rAd-短发卡RNA(shRNA)].RNA干扰(RNAi)技术靶向沉默Plk1基因,构建人类Plk1-shRNA,通过腺病毒感染的方式导入体外培养的PANC-1细胞.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lk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PANC-1细胞的凋亡变化;Transwell方法检测PANC-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Plk1 mRNA水平表达量:对照组:1.011±0.153;空载组:0.943±0.052;实验组:0.256±0.00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lk1蛋白水平表达量:对照组:0.920±0.029;空载组:0.883±0.029;实验组:0.013±0.005.实验组Plk1的表达量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下调Plk1,PANC-1细胞24 h后凋亡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侵袭能力,对照组:0.127±0.021;空载组:0.121±0.016;实验组:0.046±0.010;迁移能力,对照组:0.440±0.037;空载组:0.417±0.034;实验组:0.112±0.012;实验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lk1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凋亡、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且采用RNAi技术靶向沉默Plk1基因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侵袭和迁移.

  • 丙戊酸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祥荣;李亚松;骆良钦;胡伟鹏;庄丽明

    目的 观察丙戊酸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eeney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7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颅脑损伤组(TBI组)、TBI+丙戊酸处理组(TBI+ VPA组)和TBI+ 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组(TBI+ LY组).分别于伤后1、3、7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mNSS);采用干湿重法测损伤区脑组织脑水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脑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Westerrn blot检查脑组织HDAC1、MMP-9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Akt和p-Ak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建模后第1、3、7天,与Sham组比较,TBI、TBI+ VPA、TBI+ LY组的mNSS评分显著升高,脑水含量显著增高;TBI、TBI+ VPA、TBI+ LY组脑组织HDAC1、MMP-9和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模型建立后第3、7天,与TBI组比较,TBI+ VPA组和TBI+ LY组的mNSS评分显著低于TBI(TBI+ VPA组:10.83±0.48比12.04 ±0.51、P<0.05,8.55±0.29比10.73±0.42、P<0.05;TBI+ LY组:10.24±0.38比12.04±0.51,P<0.05,7.83±0.26比10.73±0.42,P<0.01);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TBI+VPA组:(80.01±0.61)%比(82.87±0.69)%,P <0.05,(75.88±0.52)%比(78.33±0.41)%,P <0.05;TBI+ LY组:(79.59±0.57)%比(82.87±0.69)%,P<0.05,(74.94±0.43)%比(78.33±0.41)%,P<0.01].模型建立后第3天,与TBI组比较,TBI+ VPA组和TBI+ LY组脑组织HDAC1和MMP-9蛋白,PI3K/Akt通路中p-PI3K和p-Akt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丙戊酸可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改善伤后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降低MMP-9的表达相关.

  •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沉默联合肿瘤抗原存活素及黏蛋白1负载的新型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前列腺癌免疫效应

    作者:肖家全;付贤;吴慧峰;余红

    目的 通过沉默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与负载肿瘤抗原存活素(Survivin)及黏蛋白1(MUC1)联合的方法构建新型树突状细胞(DC)疫苗,观察其体外抗前列腺癌(PCa)的免疫效应.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成DC,再以携有SOCS-1小干扰RNA(siRNA)及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载体去感染DC(感染复数=1000).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感染后DC中SOCS-1、Survivin及MUC1的表达;流式细胞学分析DC表型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83、CD1a、CD80和CD86;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然后将DC与T细胞按1∶10比例共培养诱导成细胞毒性T细胞(CTL),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CTL分别在5∶1、10∶1、25∶1、50∶1等效靶比(E/T)下对PCa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 腺病毒感染DC效率为80%,感染后DC中SOCS-1表达受到明显抑制,Survivin及MUC1呈显性表达;成熟DC的表型分子HLA-DR、CD83、CD1a、CD80和CD86阳性率分别为(96.20±3.16)%、(75.20±2.63)%、(96.00±2.89)%、(96.80±2.77)%、(92.70±3.03)%,与未成熟DC组比较,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病毒感染组、阴性对照感染组及未感染组DC培养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分别为:(124.59±9.56)、(62.30±11.01)、(50.00±8.36) ng/L,可见新型DC疫苗IL-12分泌能力明显增强(P<0.05);其诱导产生的CTL对PCa细胞DU-145的杀伤活性分别为:E/T=5∶1时为(22.56±1.23)%、E/T=10∶1时为(36.98±1.62)%、E/T =25∶1时为(55.40±2.96)%、E/T=50∶1时为(68.72±3.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沉默SOCS-1联合负载Survivin及MUC1的新型DC疫苗可有效诱导体外特异性抗PCa免疫效应.

  • F波在兔坐骨神经损伤急性期的变化

    作者:陈春美;赵伟;宋启民;张健;费昶;戴超

    目的 模仿经椎弓根置钉引起的急性腰骶部神经根损伤,探讨下肢胫后神经F波连续监测对发现兔急性神经根损伤敏感性及其对神经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 =4)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F波的影响,实验组(n=4)随机分为1个血管夹组和2个血管夹组,应用血管夹夹压坐骨神经后连续记录F波2h,分析F波的波幅变化与坐骨神经夹压后2d后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麻醉和手术后不同时间F波的波幅和潜伏期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管夹压损伤前后的F波波幅与基线波幅百分比分别稳定在(74.6±8.6)%、(2.7±3.7)%;潜伏期分别稳定在(11.6±1.0)、(12.6±0.3) ms,波幅与潜伏期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波的波幅变化与坐骨神经夹压2d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r =0.871,P<0.01).结论 F波对发现急性神经根损伤敏感,可以在神经根损伤的急性期(5 min内)发现神经根损伤,从而可以采取保护性措施预防不可逆性神经根损伤的发生.

  • 抑制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信号通路减少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作者:熊响清;王良荣;陈祥建;杨建平

    目的 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URLI)动物模型,运用鞘氨醇激酶-1(S1P)特异性抑制剂FTY720预处理,观察S1P/1-磷酸鞘氨醇(Sphk-1)信号通路在LIRL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300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A组:假手术组;B组:生理盐水灌胃7d预处理+缺血再灌注(L/R);C组:FTY720 3 mg[3 mg/(kg.d)]灌胃7d预处理+I/R;D组FTY720 5 mg[5 mg/(kg·d)]灌胃7d预处理+I/R;E组:FTY720 10 mg[10 mg/(kg.d)]灌胃7d预处理+I/R.采用大鼠双下肢缺血3h再灌注4h制备URLI模型.结果 血气分析结果:E组pH(7.35 ±0.15)、氧分压[PaO2(253±58) mmHg(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PaCO2(48±5) mmHg];B组pH(7.18 ±0.11)、PaO2[(148±44)mmHg]、PaCO2[(70±10) mmHg].A组肺组织匀浆S1P和Sphk-1 mRNA/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分别为0.17和0.19,而B组中S1P和Sphk-1 mRNA/GAPDH分别为0.63和0.68.A组湿/干重比(W/D)、中性粒细胞计数(PMN)分别为0.96和1.84;B组W/D、PMN计数分别为1.63和7.25;D组W/D、PMN计数分别为1.28和3.15;E组W/D、PMN计数分别为1.18和1.99.A组观察肺组织正常组织,而缺血再灌注组呈现严重的病变肺,表现为肺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破裂出血.B组肺损伤评分为7.25分,D、E两组肺损伤评分分别为3.85和1.52分.结论 通过S1P特异性抑制剂FTY720下调S1P/Sphk-1表达能减少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有效减轻肺间质水肿和肺泡破裂出血.

  • 胃癌细胞DNA损伤后通过泛素连接酶干细胞因子调节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表达

    作者:江州华;董显文;沈迎春;钱海龙;俞仲辉;杨沔;贺海斌;王跃辉;裘丰

    目的 观察胃癌细胞株中泛素连接酶干细胞因子(SCF)对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ARID1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DNA损伤诱导剂处理胃癌细胞株,分别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CHX、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环氧甲酮四肽蛋白酶体抑制剂(epoxomicin)处理细胞,利用NAE酶抑制剂MLN4924干扰泛素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方法处理后ARID1A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Flag-ARID 1A和显性抑制Cullin,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泛素化的ARID1A以及内源性的S期激酶相关蛋白1(SKP1)和Cullin1蛋白表达.结果 在胃癌细胞系NCI-N87和AGS中,用0.5、1.0、2.0、4.0 μg/ml VP16处理24 h后ARID1A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03±0.037、0.717±0.056、0.271±0.072、0.301±0.034和0.741±0.023、0.657±0.048、0.235±0.044、0.278±0.041,提示DNA损伤后出现ARID1A表达下调是一种普遍现象(P<0.05).DNA损伤诱导剂VP16影响ARID1 A的表达稳定是由其导致的ARID1A降解所致,而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抑制VP16导致的蛋白降解并观察到泛素化的ARID1A.MLN4924可以有效地阻断VP16诱导的ARID1A降解,而用VP16诱导DNA损伤应答后,只有转染入DN-Cullin1组能够稳定表达ARID1A.293T细胞中转染入Flag-ARID1A后,在沉淀出的Flag-ARID1A复合物中可以检测出内源性SKP1和Cullin1蛋白的表达.结论 SCF连接酶是DNA损伤应答后ARID1A降解所必需的,胃癌细胞DNA损伤后ARID1A会被SCF连接酶迅速识别并降解.

  • 血小板因子4基因联合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对人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作者:吴成稳;马速佳;周志强

    目的 观察血小板因子4(PF4)基因联合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aHIF-1α)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肝细胞癌细胞株SMMD7721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4组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并分别注射质粒PcDNA3(100μl)、PF4/PcDNA3(100 μl)、aHIF-1α/PcDNA3B(100 μl)、PF4/PcDNA3+ aHIF-1α/PcDNA3B(100 μl),分别检测各组肝癌组织中PF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HIF-1α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分析原位细胞凋亡.结果 PF4基因联合aHIF-1α基因治疗组中裸鼠的人肝癌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肿瘤组织中HIF-1α蛋白局部低水平表达,MVD(13.8±2.7)明显低于PF4基因治疗组(23.6±2.6,P<0.05),VEGF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以及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细胞凋亡指数(6.12±0.51)分别明显高于aHIF-1α基因治疗组(2.82 ±0.51,P<0.05)、PF4基因治疗组(2.52 ±0.35,P<0.05)以及对照组(1.46±0.38,P<0.05).结论 PF4基因联合aHIF-1α基因治疗肝细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存在协同抑制作用,对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肝癌治疗过程中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高压氧对大鼠颅脑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杨永凯;张帆;陈春美;王春华;韦浩;周晓辉;刘春金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应用改良的自由落体方法制备脑损伤模型,运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损伤前1d、伤后1、7及14d的神经功能,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法观察伤后1、7及14 d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结果 在伤前1d和伤后1d时,颅脑损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和(10.00±1.58)分,高压氧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和(10.33±2.1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脑损伤后7d和14d时,高压氧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67±0.84)、(2.85±1.91)分]显著低于颅脑损伤组[(6.32±1.16)、(5.71±0.69)分,P<0.05];颅脑损伤组和高压氧治疗组海马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巢蛋白(Nestin)双标阳性细胞数,在颅脑损伤后1d为(1.0±0.3)个和(1.2±0.2)个,在伤后7 d[(14.2±1.2)、(22.3±1.5)个]和14 d[(9.6±0.7)、(13.8±1.4)个]均较伤后1d增多,在伤后7d较伤后14d明显增多(P<0.05);与颅脑损伤组比较,高压氧治疗组在伤后第7天及第14天双标阳性的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 高压氧能促进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对颅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

  • 肝硬化患者淤胆血清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研究

    作者:张贺云;王若梅;彭耀荣;李文滨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淤胆血清培养筛选体系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健康成年人MSC,培养至4~6代后,加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初步诱导1周,后置于总胆红素终质量浓度为5μmol/L的肝硬化患者淤胆血清培养体系中继续培养2周,然后对存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AFP、ALB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糖原染色及尿素合成功能分析.结果 经FGF-4和HGF初步诱导1周的MSC,置于总胆红素终质量浓度为5 μmol/L的肝硬化患者淤胆血清中培养,2周后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核大,呈现良好的均质性;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有AFP、ALB、CK18表达;RT-PCR结果显示有AFP、ALB的mRNA转录;细胞有糖原和尿素合成功能.结论 采用含肝硬化患者淤胆血清的培养体系能从经FGF-4和HGF初步诱导的MSC中有效筛选出具有功能的肝样细胞.

  • 黏着斑激酶表达水平对体外结肠癌SW116细胞增殖和侵袭功能的影响

    作者:倪世宇;孟凡岗;奚拥军;李双齐;何代玉;王忠臣;王鑫

    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分子转染技术调控结肠癌SW116细胞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观察FAK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试剂和仪器:山羊抗人FAK多克隆抗体、大鼠抗人FAK单克隆抗体、小鼠抗人β-肌动蛋白(β-actin)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Sigma公司;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噻唑蓝(MTT)粉末、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试剂盒、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公司.

    关键词:
  • 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与传统单双排缝合技术在肩袖大型撕裂修补中的生物力学比较

    作者:潘界恩;陈刚;黄成龙;蔡震海;龚遂良

    双排缝合技术(DR)增强了大型肩袖撕裂修补的生物力学强度[1],但新的修补方式尚需探究.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准备:取15具冰冻尸体肩关节标本,平均年龄50岁(21~ 59岁),检测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组间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大小据类似研究得出[1],标本模拟沙滩椅位放置.

    关键词:
  • 0.5 Gy X线照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骨折愈合

    作者:陈明;董启榕;黄群;徐炜;佘昶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剂量X射线辐照影响成骨细胞分化及骨折愈合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X线照射方法及分组:6 mV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X线单次照射,剂量率200 cGy.分对照组(0 Gy)、0.5Gy组、5.0Gy组.2.细胞实验: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照射时垫放厚1 cm组织模拟材料.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分化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

    关键词:
  • 丹参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聂琦;陶立轩;余承熙;李佳蓬

    我们以过氧化氢(H2O2)建立大鼠心肌H9C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探讨丹参抗氧化损伤作用与心肌细胞转录调控因子Myocardin及抗氧化应激转录调控因子Nrf2是否有关.一、资料与方法1.实验分组:(1)对照组:H9C2细胞;(2)H2 O2组:200 μmol/L H2O2培养24h;(3)丹参组:0.15 mg/ml丹参孵育1h后加入200 μmol/L H2O2培养24h.2.实验方法:检测Myocardin和Nrf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生存素在人退变髓核细胞中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刘风霞;林亚洲;岳斌;马学晓;相宏飞;陈伯华

    腰痛已成为影响运动功能的常见疾患[1].研究结果表明,60%~80%的人会受到腰痛的困扰[2].腰痛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40%是由于椎间盘(IVD)退变引起的.椎间盘退变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髓核(NP)细胞过度凋亡导致的细胞数量减少在椎间盘退变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3].生存素(Survivin)是一种独特的凋亡抑制蛋白(IAP).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表明Survivin在胎儿髓核组织中高表达且在退变髓核组织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髓核组织[4-5].本研究旨在观察Survivin在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关键词:
  • 巨结肠同源病中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

    作者:汪昕;杨俊;段栩飞;黄茂华;卞红强;杨虎

    巨结肠同源病(HAD)以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便秘[1].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类对水有高度通透性的通道蛋白,介导水分子的跨生物膜转运.AQPs在结肠主要表达AQP1、3、4和8[2],与HAD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一、材料与方法武汉市儿童医院普外科HAD行巨结肠根治手术患儿12例,取远端的病变肠管及近端的扩张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相关APQs的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PQ4的表达及定位.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过表达叉头框转录因子C2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作者:尤武林;黄桂成;张亚峰;马勇;王建伟

    本实验使用重组慢病毒Lenti-叉头框转录因子C2(FOXC2)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高表达外源性FOXC2对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方法慢病毒Lenti-FOXC2、Lenti-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BMSCs后1周,Western blot测定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基因表达;成骨诱导培养3周,1%茜素红染色10 min,倒置显微镜观察;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成骨因子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ALP)及活性鉴定;进行统计学分析.

    关键词:
  • 白细胞介素-6诱导Wistar大鼠雪旺细胞中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表达的研究

    作者:郭巍;李岩;段会全;孙超;徐云强;冯世庆

    白细胞介素(IL)-6参与周围神经系统(PNS)中许多病理生理过程[1].研究结果显示,PNS轴突损伤后可以观察到背跟神经节中IL-6和其受体表达上调[2].但是IL-6在干细胞(SCs)中的生物学功能并没有完全明确.为进一步阐明IL-6对PNS髓鞘的影响,我们在体外培养的SCs中加入IL-6并检测其对髓鞘蛋白的表达及相关通路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取大鼠坐骨神经,酶消化法制备SCs.大致步骤为:仔细剥除神经外膜,将神经剪碎.加入0.1%的Ⅱ型胶原酶,消化70~90 min至无明显组织块.1 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重悬细胞,接种于层黏连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瓶中.采用差速消化法提纯SCs.

    关键词:
  • 低剂量X线照射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寅;石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充斥着低剂量 射线,低剂量射线照射(LDI)却可以诱发修复促进作用,包括兴奋效应和适应性效应[1];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引起细胞生物学反应(如细胞增殖、凋亡等)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剂量X线照射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细胞周期变化及其增殖活性与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关系.

    关键词:
  • 二噁英抑制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导致腭裂

    作者:胡晓;李叶扬;汪锦伦;孙敬恩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率为1‰~2‰.我们探讨了二噁英致腭裂的作用时间点、作用靶细胞和作用形式.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8~10周龄的野生型C57小鼠按雌雄3:1的比例合笼,阴道栓阳性者记为E0.5,随机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只.2.二噁英诱导腭裂模型的构建:取E12的孕母鼠,实验组灌胃二噁英64 μg/(kg·d),对照组灌以等量玉米油,分别取E13.5、E14.5、E15.5和E17.5的子鼠头部制成石蜡切片.

    关键词:
  • 膝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与关节退变程度关联性的Meta分析

    作者:王小健;张志华;魏垒

    目前对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早期诊断成为研究热点.资料显示炎性细胞因子是参与OA发生发展的重要介质,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软骨损伤密切相关.数项研究报道了膝关节液中TNF-α浓度与关节退变程度间的关联性,但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我们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00年1月至2015年8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检测膝关节液中TNF-α浓度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分为正常人群组和OA组.

    关键词:
  • 动态压力对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定向分化的作用

    作者:杨自权;赵永亮;冯军宇;王刚;姬健钧;门亚勋;谭利

    间充质干细胞(MSCs)被认为是软骨组织工程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在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力学刺激参与对其的调控.我们通过在分化过程中施以周期性动态压缩力,观察软骨细胞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周期性压力在软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健康4周龄昆明小鼠16只,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雌雄不限.主要试剂: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美国Thermo公司);胎牛血清(中国四季青公司);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美国Cyagen公司);海藻酸钠干粉(美国Sigma公司);小鼠二型胶原抗体(羊抗鼠,美国Santa Cruz公司);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标记荧光二抗(鼠抗羊,美国Jackson公司);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试剂盒(日本TaKaRa公司);Flexcell 5000基底压缩加载系统(美国Flexcell公司).

    关键词:
  • 停经后骨质疏松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武志兰;张海波;高莺;王璨

    我们通过双侧卵巢摘除术建立停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考察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骨分化情况.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小必需培养基(α-MEM)购自美国Gibco公司;成骨诱导剂购自美国Sigma公司;兔抗-核心结合因子(Cbfa1)多克隆抗体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2.BMMSCs体外培养:3月龄雌性SD大鼠(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12只,分为两组行双侧卵巢摘除术(OVX组)及假手术(Sham组).3个月后取其胫骨、股骨,冲洗出骨髓,在α-MEM培养基中贴壁培养.将第3代BMMSCs置于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观察细胞生长.

    关键词:
  • 载抗痨药缓释材料在脊柱结核模型体内缓释性能的研究

    作者:施建党;王骞;丛晓明;耿广起;刘海涛;宋向伟;王自立

    我们将载抗痨药缓释材料植入兔脊柱中,应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各组织中抗痨药物的浓度.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新西兰兔36只,其中已制作的兔脊柱结核模型[1]分为A、B组各12只;C组为空白对照组为12只健康新西兰兔.2.人工材料植入:A组椎体内植入载药缓释材料;B、C组植入未载药材料.3.药物浓度测定:3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随机处死实验兔各3只,取静脉血、病灶椎体骨质、椎体表面腰大肌,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组织中3种药物的浓度.

    关键词:
  •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同工酶3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杨鹏;黄义勤;王杰

    目的 检测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同工酶3(PFKFB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FKFB3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87例胃癌患者癌和癌旁组织中PFKFB3 mRNA表达水平,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FKFB3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小干扰RNA (siRNA)干扰胃癌细胞MGC803中PFKFB3的表达,并用噻唑蓝(MTT)法比较干扰后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Transwell法比较干扰后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87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FKFB3的mRNA水平平均是癌旁组织的2.1倍.胃癌组织中PFKFB3的高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siRNA干扰胃癌细胞中PFKFB3的表达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明显下降.结论 PFKFB3在胃癌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并D2淋巴清扫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安全性的研究

    作者:林琳;许庆文;徐飞鹏;黄哲;周才进;王玮尉;朱文劲;黄先进;全祯豪

    目的 比较中上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LATG)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OTG)并D2淋巴清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90例中上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辅助手术组(腹腔镜组,n =45)及开腹手术组(开腹组,n=45),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出血量[(146.42±64.38) ml]、切口长度[(7.64±1.96) cm]、住院时间[(9.20±0.63)d]及术后排气时间[(4.23±0.62)d]等指标均优于开腹组[(240.28 ±68.44) ml、(17.49±1.50) cm、(13.48±0.92)d、(5.13±0.7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上部进展期胃癌,与开腹比较,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并D2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导航联合内镜技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作者:阮航;杨国平;罗明;段发亮;张严国;闵强

    目的 比较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技术(简称:导航内镜)和小骨窗开颅(简称:小骨窗)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需手术治疗病例共67例,随机分成导航内镜组35例和小骨窗组32例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皮层切口长度、血肿清除率及术后死残率.结果 导航内镜组手术时间为(82±25) min、皮层切口为(1.5±0.2) cm、血肿清除率为(86±13)%、死亡率为2.9%(1/35),残疾比例为19/35,死残率为57.14%;小骨窗开颅组手术时间为(125±33) min、皮层切口为(3.5±0.5)cm、血肿清除率为(72±18)%、死亡率为3.1% (1/32),残疾比例为18/32,死残率为59.38%;除死亡和重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导航内镜组的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小骨窗组(P<0.05).结论 采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提高血肿清除率,该手术方法定位准、微创、安全、有效.

  • 非融合内固定技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刘成;王志杰;杨文玖;张官锋;褚言琛;侯庆先

    目的 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应用非融合内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4例因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非融合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骨折术后10~18个月取出内固定,随访患者至少12个月,通过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内固定取出后及后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评估患者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的恢复程度和胸腰段脊柱的稳定性及活动度,另外临床方面,患者主观感受及满意度也被评估.结果 术前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率为(52.24±0.13)%,Cobb角为(13.19±17.66)°,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7.33 ±1.37)分.在后的随访中,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率为(27.31±0.10)%,Cobb角为(8.21±9.92)°,VAS评分为(0±0)分.3个指标后随访的结果都比内固定术前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融合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可以获得较满意疗效.

  • 通道下弹性棒系统与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的对比

    作者:嵇翔;皮国富;孙建广;段笑宗;刘宏建

    目的 比较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术与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治疗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影响.方法 采用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单节段LDH患者26例,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术29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比较两组近期治疗效果,给予复查磁共振成像(MRI)观察邻近阶段退变,并运用Woodend评分系统比较两组对于近期邻近节段的影响.结果 弹性棒组JOA、ODI术前评分为(11.77 ±4.36)分、(44.84±10.42)%,术后评分为(27.92 ±0.97)分、(8.12±2.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JOA、ODI术前评分为(11.20±4.10)分、(45.52±13.12)%,术后评分为(27.70±1.50)分、(8.21±2.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弹性棒组为(93.73±2.78)%,融合组为(92.69 ±0.5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及组间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Wooden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术与融合术对于单节段LDH同样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对增加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发生率的风险并无明显意义.

  • 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与双向调节因子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吴肖;王爱军;王红钰;徐晋珩;郑宝军;程健;张超;施华;冯俊伟

    目的 检测双向调节因子(AREG)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其参与肿瘤侵袭迁移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55例结直肠癌与配对癌旁组织中AREG蛋白的表达,分析该蛋白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病理特征的关系.合成抑制内源性AREG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HT-29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活性;应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侵袭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AREG的表达阳性率(81.8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25.45%,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AREG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关(P<0.05).AREG-siRNA有效抑制HT-29细胞中内源性AREG表达;MTT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AREG-siRNA转染组细胞活性为0.41±0.04,明显低于非特异性siRNA转染组(Non-siRNA,0.68 ±0.03)和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0.71 ±0.03,P< 0.05).AREG-siRNA转染后HT-29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与Non-siRNA组、Blank control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AREG-siRNA转染后HT-29细胞MMP-2、MMP-9表达明显降低,TIMP-1表达升高(P<0.05),而ICAM-1在转染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EG基因可能通过调节部分MMP-TIMPs家族基因而促进了结直肠癌侵袭转移.

  •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在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阮文枫;冯帆;赵星;金祺;谢江涛

    目的 比较椎弓根植骨与后外侧植骨两种植骨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重庆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椎弓根植骨与后外侧植骨两种植骨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6月.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6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后外侧植骨比较,椎弓根植骨术后Cobb角丢失更少[加权均数差值(WMD)=-3.11,95%可信区间(CI):-5.00,-1.62,P<0.05]、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维持更好(WMD=1.72,95% CI:0.62,2.81,P<0.05)、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小[比值比(OR)=0.25,95% CI:0.10,0.73,P<0.05]、术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16,95% CI:-1.78,4.09,P>0.05)、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33,95% CI:-4.45,3.79,P>0.05).结论 在治疗胸腰段骨折,椎弓根植骨组术后Cobb角丢失更少,伤椎前缘高度维持更好,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小,这都表明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更加有效;但因原始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建议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审慎选择使用;还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论证.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基因多态性与尿道下裂的相关研究

    作者:肖跃海;田源;唐开发;张洋;王鹏飞;单玉喜;石家齐;薛波新;谷江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 T1基因多态性与尿道下裂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择尿道下裂患儿和正常健康男性各116例,对尿道下裂患儿采用Duckett法进行分型,采用Donnahoo法评估阴茎弯曲程度.对所有研究对象详细了解胎儿出生时情况及其母亲妊娠期被动吸烟、农药/化工试剂毒物接触暴露情况;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和血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GST活力;提取细胞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GSTT1基因型,并分析各基因型与尿道下裂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尿道下裂组出生低体重儿的发生率(7.8%)较对照组(1.7%)升高(x2 =4.676,P<0.05);尿道下裂组早产儿的发生率(4.2%)与对照组(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15,P>0.05).尿道下裂组患儿母亲妊娠期被动吸烟率(23.3%)高于对照组(10.3%,x2=6.330,P<0.05);尿道下裂组患儿母亲妊娠期对农药或化工类毒物接触率(31.9%)高于对照组(12.9%,x2=11.997,P<0.01).血清GST酶活力尿道下裂组[(3.89±1.13) ng/ml]低于对照组[(4.232±1.370) ng/ml,t=2.088,P<0.05].尿道下裂组GSTT1(-)基因型分布(59.5%)高于正常对照组(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77,P<0.05),GSTT1(-)基因型增加了患尿道下裂的风险性[比值比(OR)=1.712,P<0.05].结论 出生低体重、母亲妊娠期被动吸烟和对农药、化工类毒物的环境暴露可能是尿道下裂的易感因素;GSTT1基因多态性与尿道下裂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GSTT1基因可能是尿道下裂发生的候选基因.

  •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毛建英;冯建中;盛陈卓娅;潘建强;平金良;马志红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法分别检测64例NSCLC手术患者配对癌组织和远端正常组织中EpCAM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癌组织中EpCAM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远端正常组织(P<0.01),64例配对癌组织中,44例EpCAM mRNA表达水平上调,上调表达的EpCAMmRNA表达与NSCLC的肿瘤大小和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pCAM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为59.38% (38/64),与远端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5.63%,10/64)比较有显著的相关性.且EpCAM蛋白表达与NSCLC的肿瘤大小和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EpCAM在NSCLC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抗NSCLC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 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星华;梁贵友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临床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心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心肌胰岛素抵抗(IR)可能是MIRI的又一重要机制,涉及心肌能量底物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紊乱.近来的研究结果显示,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PDHA1)作为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PDC)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缺血缺氧及再灌注心肌细胞糖、脂及能量代谢稳态中扮演关键的角色.通过研究PDHA1的相关分子机制,可进一步阐明体外循环心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对MIRI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生物发光成像在细菌感染实验的研究

    作者:余宽宽;梁向党;孙赓;房卓群;王歆淏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第二大死因,约四分之一的死亡人数与感染相关.作为常见的感染病原体,细菌的感染实验研究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生物发光成像成为临床前研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能够连续无创观察同一活体动物各组织器官感染发生和发展的全部过程,避免动物之间个体差异的影响,同时大幅度减少实验动物使用量.本文对细菌生物发光成像原理、在细菌感染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等简要阐述,旨在提高生物发光成像在细菌感染实验研究上的应用价值和认识.

    关键词: 生物发光 细菌 感染
  • 表面标志影响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文帅;阎作勤

    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再生医学领域的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的希望.但是,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这些表面标志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和分化方向.因此,研究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选择表面标志的合理搭配,有利于促进组织的修复.

  • 两种建立兔桡骨感染性骨缺损动物模型方法的比较

    作者:朱彦丞;郑欣;王晓波;邱旭升;桂雪洋;郭遐;施鸿飞;陈一心

    目的 比较兔桡骨感染性骨缺损模型两种制作方法的差异,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6月龄新西兰兔50只,分A0~A4组和B0~B4组,A组先行桡骨钻孔注入不同量[1×106~1 ×109菌落形成单位(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造骨感染,术后4周清创并制造1 cm长度的骨缺损,B组先制作1 cm长度的桡骨骨缺损,再注入不同量金黄色葡萄球菌,A0及B0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术后当日及其术后2、4、6、8周行X线检查,术后8周处死取桡骨作肉眼观察评分、组织学评分及细菌学检查.结果 术后A4组1只、B3组2只、B4组3只死于严重感染;A3、A4组二次手术术中各死亡1只;A3、A4组和B2、B3、B4组实验兔术后体重明显减轻;A4、B3、B4组术后8周X线片示骨缺损部位未见修复.肉眼观察评分方面,在同等细菌量的情况下,B组较A组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在同等细菌量的情况下,B组评分较A组高,其中A2与B2、A3与B3、A4与B4组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学检查除A1及空白组,其余各组均培养出细菌.结论 采用骨缺损同时感染的方法制作感染性骨缺损模型所需细菌用量较少,具有较高的感染率、感染症状典型且较为接近临床感染性骨缺损的发病机制,适合感染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 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术模型对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唐玉彬;井丽君;苏楠;杜晓兰;陈林

    目的 对原有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模型进行改良,使其操作更简便,重复性和一致性更好.方法 用小鼠盲肠分支血管位置作为盲肠结扎位置的标准,将CLP模型分为轻、中、重3组,对比观察不同严重程度组别小鼠生存率.增加液体复苏和广谱抗生素处理因素,观察对重度CLP模型生存率影响.结果 对照组和轻度组72 h生存率为100%,中度组72 h生存率为70%,重度组40h生存率为0.复苏组和抗生素组的全部死亡时间分别为44h和46h,与重度CL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方法改良CLP模型,可获得不同严重程度表现,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和一致性好.液体复苏和广谱抗生素不能明显改变重度CLP模型小鼠生存率.

  •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及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白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玉峰;黄涛;叶天宝;成硕;胡春吉;柴利鹏

    目的 观察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及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用50、100、200、400 μmol/L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分别作用于骨肉瘤MG-63细胞,在24、48、72 h后,噻唑蓝(MTT)法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作用于骨肉瘤MG-63细胞24h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L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PDTC浓度增加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活性呈下降趋势,作用时间越长细胞的增殖活性越低,而细胞的凋亡率呈上升趋势(P<0.05).作用24h后,随PDTC浓度增加各组细胞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为1.384±0.009、0.912±0.007、1.501±0.011、0.751 ±0.008,对照组为1.834±0.006,呈下降趋势,而Caspase-3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PDTC可诱导入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DTC抑制核因子(NF)-κB传导通路,下调Livin表达继而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 β-连环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膝骨关节炎滑膜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魏国;梁杰;许维亚;胡爱心;严超

    目的 探讨不同病变程度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68例OA患者和17例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的非OA患者的膝关节滑膜组织,根据关节镜下软骨Outerbridge分级标准将实验组分为轻度OA组和重度OA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MMP-3 mRNA及蛋白在各组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轻度和重度OA组β-catenin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1±0.83、1.63±1.47、2.70±2.37和0.22 ±0.18、0.57±0.36、0.77±0.35,MMP-3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4±1.28、9.47 ±7.26、12.69±10.01和0.52±0.37、0.87±0.37、1.02 ±0.31;OA患者滑膜组织中β-catenin和MMP-3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加重有着递增的趋势.在OA组滑膜组织中,两者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呈正相关(r =0.587,P<0.05).结论 β-catenin和MMP-3mRNA及蛋白在OA滑膜组织中呈高表达,β-catenin过表达提示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OA滑膜组织中处于激活状态,可能上调了MMP-3的表达,与OA病变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转染干细胞移植在兔股骨头坏死模型中的成骨基因表达

    作者:王义生;王亚寒;李劲峰;王秀利;荆凯;李月白

    目的 观察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α(hCGRPα)转染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SCs)联合自体骨移植在兔股骨头坏死(ONFH)模型中成骨基因的表达.方法 采用液氮冷冻法成功制作出家兔股骨头坏死兔.将72只ONFH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hCGRPα基因转染BMSCs组(A组):将hCGRPα基因转染BMSCs移植于股骨头内;BMSCs组(B组):植入BMSCs;无关序列组(C组):植入干细胞为无关基因BMSCs.3组中均同时将自体骨植入股骨头.于实验第1个月末观察兔股骨头的细胞内hCGRPα和成骨基因骨钙素的表达.结果 将hCGRPα基因转染BMSCs植入股骨头1个月时,A、B、C组中hCGRPα mRNA与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0.06、0.31±0.02、0.29±0.02与0.76±0.07、0.21±0.02、0.18±0.02.3组中骨钙素mRNA与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07、0.39±0.04、0.29±0.04与0.68±0.06、0.33±0.03、0.31±0.03.A组股骨头细胞中hCGRPα基因和骨钙素基因均呈高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GRPα修饰BMSCs植入ONFH动物模型股骨头中,可促进细胞中成骨因子hCGRPα和骨钙素基因的表达.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靶向移植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脊髓损伤.

    作者:郑竑;张韬;林振恩;涂少臣;陈学生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靶向移植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纽约大学(NYU)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器建立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BMSCs组、EPO组、BMSCs+ EPO组.BMSCs组在在模型组基础上向脊髓损伤处注射10μl(5×106个)BMSCs;EPO组连续5d腹腔注射5 IU/kg EPO;BMSCs+ EPO组在BMSCs组的基础上连续5d腹腔注射5 IU/kg EPO.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标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术后第0、8周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BBB评分[(20.8±0.4)分]比较,模型组[(6.9±1.3)分]、BMSCs组[(12.9±2.1)分]、EPO组[(14.2±1.9)分]和BMSCs+EPO组[(17.9±2.8)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EPO组和BMSCs+ EPO组BBB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Cs组、EPO组比较,BMSCs+ EPO组BBB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MSCs组、EPO组和BMSCs+ EPO组NGF、NT-3、BDNF、GDNF、CNTF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EPO组和BMSCs+ EPO组NGF、NT-3、BDNF、GDNF、CNTF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Cs组和EPO组比较,BMSCs+ EPO组NGF、NT-3、BDNF、GDNF、CNTF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BMSCs组、EPO组和BMSCs+ EPO组脊髓组织都得到较好修复,BMSCs+ EPO组效果好.结论 采用BMSCs靶向移植和EPO联合治疗脊髓损伤可以有效地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再生和修复.

  • 电针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和背根神经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鑫;朱忠强;王珂;冯煜

    目的 观察电针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背根神经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下游效应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神经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Ⅰ组)、电针组(EA组).除C组外,其余两组行切口痛模型造模.各组大鼠于术前1h、术后6、24、48 h,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值.Western blot法检测背根神经节TRPV1和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1.7(Nav1.7)和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1.8(Nav1.8)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Ⅰ组行切口痛模型造模后术后各时间点的MWT阈值均明显降低[术前和术后6、24、48 h的MWT值分别为(23.71±2.02)、(4.59±1.15)、(7.37±1.36)、(9.58±1.32)g,与同组术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行切口痛模型造模后与术前基础值比较,MWT阈值也均明显降低(P<0.05)[术前和术后6、24、48 h的MWT值分别为(23.58±1.96)、(6.17±1.91)、(10.88±1.79)、(12.27±1.68)g].但与Ⅰ组比较,经EA处理后,EA组术后6、24、48 h的MWT阈值明显升高(P<0.05).同样,与C组比较,Ⅰ组和EA组大鼠术后48 h脊髓背根神经节TRPV1、Nav1.7和Nav1.8表达增加(P<0.05);但EA处理后,脊髓背根神经节TRPV1、Nav1.7和Nav1.8表达水平下调,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可抑制大鼠切口痛模型所致的术后疼痛,可能与抑制TRPV1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 新型可缓释万古霉素脱蛋白松质骨支架的研究

    作者:高建廷;黄国锋;刘国浚;任磊;陈长青;丁真奇

    目的 制备新型的缓释万古霉素脱蛋白松质骨支架并研究其性能.方法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载万古霉素的纳米纤维膜贴附于牛脱蛋白松质骨支架表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前后骨支架的表面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载药支架的万古霉素释放速率、抑菌实验观察载药支架的体外抗菌效率,支架与兔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载万古霉素纳米纤维膜紧密贴附于脱蛋白松质骨支架表面,纤维直径约100 ~1 200 nm,表面孔径大小约1~5 μm.体外万古霉素释放实验结果显示洗脱液中第1天的药物浓度高,随后逐渐缓慢降低,但维持在小抑菌浓度以上的时间超过4周.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证实了活性万古霉素的存在,并且有效抑菌圈可以维持至4周.兔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载药、非载药支架和空白组在1、3、6、9、14d时,相对细胞生存系数先降低,在第6天达到低约93.8%,以后观察时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各组间的细胞增殖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缓释万古霉素脱蛋白松质骨支架可以缓慢释放活性万古霉素,有效抑菌时间长,且细胞相容性好,是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理想支架材料.

  • 活性甾体分子Icarii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程成;黄增发;杨述华;刘先哲;王晶

    目的 观察活性甾体分子Icariin (IC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HUVEC并采用10-9 ~ 10-3 mol/L的ICA分别干预细胞12、24、36 h以确定佳干预条件.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CA干预后成血管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体外成血管实验验证ICA对HUVEC成血管能力的影响.利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MEK抑制剂PD98059与ICA同时干预细胞,观察可否逆转ICA对HUVEC功能的影响,探讨ICA调控HUVEC功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ICA对HUVEC具有促增殖作用,10-4 mol/L的ICA干预36 h后细胞增殖活性达到峰值[(179.90±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干预后VEGF、MEK、ERK、PI3K、Akt基因的mRNA相对扩增倍数(分别为4.01 ±0.03、3.35 ±0.05、4.07±0.03、3.99±0.05、2.64±0.02)及VEGF、磷酸化Akt (p-Akt)、磷酸化ERK(p-ERK)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CA干预后的管腔形成数为(15.60±0.06)个,较对照组的(7.20±0.03)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294002、PD98059可逆转ICA对HUVEC功能的影响.结论 ICA通过VEGF介导激活PI3K/Akt、MEK/ERK通路促进HUVEC的增殖与血管形成能力.

  • 胶原/二氧化硅纳米微粒构建神经支架物理特性研究

    作者:景尚斐;温树正;蒋电明;王继宏;许鹏成;郭文;冀云涛;杨晨瑗

    目的 观察胶原复合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在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支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冻干技术掺入不同浓度分别为5、10、25、50、100 μg/ml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制作多孔胶原支架,相同方法制备单一的不含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胶原支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湿度、表面化学、孔隙率、溶胀率、降解行为进行了评价,并且通过复合支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在生物学方面的特性.结果 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呈球形,平均直径分布在150 nm~190 nm,所有样品接触角排序为:单胶原支架<(5μg/ml)复合支架<(10μg/ml)复合支架<(25 μg/ml)复合支架≈(50、100 μg/ml)复合支架,FHR谱表明纳米微粒在胶原支架内成功添加;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胶原支架虽然添加纳米微粒仍然保持相似的多孔微结构,包括孔尺寸、形状和网状结构.将复合支架的纳米微粒浓度增加,孔隙率却呈减小趋势,溶胀率也随微粒的浓度增加而降低,纳米微粒可明显抑制单胶原支架的快速降解;支架内BMSCs的活性和增殖度先升高,后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5 μg/ml时细胞增殖活性好(P<0.05).结论 25 μg/ml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掺入可以提高支架疏水性,降低孔隙率、膨胀率和降解速率,细胞在此种浓度下生长较好.

  • 人参皂苷Rg1促进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与成骨分化

    作者:黄敏红;梁至洁;梁一丹;彭契六;邓国雄;黄海;池刚毅;徐房添;黎洪棉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正常人乳腺脂肪来源干细胞(HBA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BASCs传至第3代后,按2×104个/孔接种至96孔板,分别加入含10-8、10-7、10-6、10-5和10-4 mol/L Rg1的成骨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分别记为B、C、D、E和F组;另设立对照组,仅加入等量标准成骨诱导培养基,记为A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Rg1促进HBASCs的增殖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增殖曲线.通过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测定细胞ALP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OCN)和骨桥蛋白(OPN)的含量,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钙化结节形成能力.结果 10-8 mol/L Rg1可有效促进HBASCs增殖;随着Rg1浓度的增加,促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强,Rg1浓度为10-6 mol/L时细胞增殖活性强,当Rg1浓度增加至10-4 mol/L,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Rg1呈剂量依赖性促进HBASCs中ALP活性、OCN和OPN的表达.培养7d后,A组的ALP活性的表达分别为0.13 ±0.02,其余5组(B、C、D、E和F组)依次为0.32±0.03、0.58±0.06、0.82±0.09、1.04±0.10、1.12±0.11,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培养14d后活性进一步提高,A组为0.27±0.03,其余5组依次为0.51±0.05、0.69±0.07、0.95±0.11、1.13±0.13、1.18±0.14,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A组在第14天时的OCN及OPN表达量分别为(0.16±0.02) ng/ml和(0.21 ±0.03) ng/ml,其余5组依次为(0.25±0.03) ng/ml及(0.35±0.04) ng/ml、(0.55±0.06) ng/ml及(0.59±0.06) ng/ml、(0.71±0.08) ng/ml及(0.84±0.09) ng/ml、(0.94±0.10) ng/ml及(1.16±0.12) ng/ml、(0.98±0.11) ng/ml及(1.19±0.12) ng/ml;在第21天时A组OCN及OPN表达量分别为(0.21 ±0.03) ng/ml和(0.33±0.04) ng/ml,其余5组依次为(0.44±0.04) ng/ml及(0.57±0.06) ng/ml、(0.73±0.08) ng/ml及(0.76±0.08) ng/ml、(0.92±0.10) ng/ml及(0.97±0.11) ng/ml、(1.05±0.12) ng/ml及(1.28±0.14) ng/ml、(1.07±0.13) ng/ml及(1.32±0.14) ng/ml.较高浓度的Rg1诱导HBASCs钙化结节形成能力较低浓度组更为明显,对照组HBASCs钙化结节形成少.结论 HBASCs具有成骨分化的能力,可作为组织工程骨构建及骨缺损修复与再生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Rg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HBASCs具有促生长增殖作用,但在高浓度时Rg1对HBASCs的成骨分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成骨诱导因子.

  • 持续激活β-连环蛋白对骨量及骨生长的影响

    作者:鲍全伟;李昂;刘华渝;李俊峰;沈岳;宗兆文

    目的 观察在成骨细胞中持续激活β-连环蛋白(β-catenin)对小鼠骨量及骨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出生后3d基因型为3.2 kb Cre;β-catenin exon 3 FX+/+的基因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各10只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他莫昔芬(TM)以持续激活β-catenin(CA-β-catenin).持续激活1个月后收集胫骨行X线、微焦点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μCT)检查、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染色(TNAP)、Runt相关基因2(Run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增殖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凋亡染色、X-gal染色.结果 CA-β-catenin小鼠与对照组小鼠比较体长变短[(4.1±0.1)cm,P<0.01],胫骨生长板肥厚但主要表现为肥大层百分比增宽[(77±5)%,P<0.01]而增殖层变窄[(18 ±3)%,P<0.01];μCT上表现为CA-β-catenin小鼠皮质骨体积(BV)/组织总体积(TV)[(39±2)%]较对照组小鼠[(9±1)%,P<0.01]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NAP阳性细胞数[(22±2)个]及Runx2阳性细胞数增多[(32±4)个,P<0.01],而TRAP染色阳性结果减少[(3±1)个,P<0.01];X-gal染色显示3.2 kb-Cre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松质骨和皮质骨成骨细胞内而生长板软骨内无表达,BrdU染色结果显示增殖层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减少[(9±1)个,P <0.01];TUNEL法凋亡染色显示生长板肥大层染色阳性数量减少[(3±1)个,P<0.01].结论 成骨细胞中持续激活β-catenin导致小鼠骨量增多,但同时出现明显的生长受限.

  • 改良脱细胞神经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裸鼠皮下异位构建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的研究

    作者:赵斌;马信龙;孙晓雷;李艳军;郭悦;张扬;杨强

    目的 探讨改良脱细胞神经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ADSCs)在裸鼠体内异位构建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的可行性,并采用PKH26荧光染料标记及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无创性地评估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方法 将标记PKH26荧光染料的ADSCs接种于课题组改良制备的脱细胞神经支架中,体外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4周后利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对其进行观察;之后处死裸鼠,取材并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及组织学检测;分析制备的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情况.结果 植入物在裸鼠体内培养4周后,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显示裸鼠背部植入部位可见条状强荧光,表明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在裸鼠体内生长情况良好.处死裸鼠后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中细胞均呈红色荧光,表明细胞存活情况良好;组织学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可见神经样组织形成,且其周围有血管包绕.结论 改良脱细胞神经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能够在裸鼠皮下异位构建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PKH26荧光染料标记及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能够无创性地评估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在体内的生长.

  • 过表达微小RNA-223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作者:许子星;许卫红;张立群;李伟;孙炜俊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223是否通过靶基因RhoB调控脊髓继发炎症性损伤,观察过表达miR-223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佳感染复数(MOI)为10的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NSCs并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为过表达miR-223-NSCs移植组(实验Ⅰ组)、空白载体NSCs移植组(实验Ⅱ组)和对照组(仅造模).移植后12、24h、3d及7d,分别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原位杂交检测miR-223和RhoB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表达水平.结果 慢病毒转染后,NSCs表达miR-223倍数上升至6.9±1.9.FQ-PCR结果显示:移植治疗后,实验Ⅰ组在脊髓损伤部位表达miR-223逐渐上升,3d出现表达高峰(11.64±1.82).各时间点实验Ⅱ组及对照组表达均较低,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oB在各时间点的表达趋势与miR-223相反:移植治疗后3d,表达下降至低(0.31 ±0.08).原位杂交直观地印证了FQ-PCR结果.ELISA结果显示:移植后12h,TNF-α和IL-6表达均达到高峰.TNF-α随着时间表达下降,各时间点均以实验Ⅰ组的表达低.IL-6的表达在对照组及实验Ⅱ组损伤后3d出现第2个高峰,而在实验Ⅰ组则持续下降.结论 miR-223通过靶基因RhoB调控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过表达miR-223-NSCs移植可能具备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 微小RNA-133/30C在周围神经纤维化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胡锐;喻爱喜;任义军;严立;易新成;丁凡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后其卡压神经段内微小RNA(miRNA,miR)-133及miR-30C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坐骨神经;B组(卡压组):采用Mackinnon建立的坐骨神经卡压模型方法对大鼠右侧后腿坐骨神经行硅胶管卡压术.于卡压术后2、4、6、8、10周时间点随机取A、B组大鼠各5只,取其卡压段坐骨神经行组织形态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测定miR-133及miR-30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含量.结果 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后,卡压段神经组织胶原纤维增生,CTGF及COL-Ⅰ表达升高的同时,伴有miR-133及miR-30C表达下降;A组和B组神经中miR-133表达分别为:2周组:7.025 8±0.0062、4.645 7±0.145 3;4周组:6.2849±0.0048、3.1259±0.014 8;6周组:7.7253±0.008 1、4.5846±0.2148;8周组:6.562 6±0.0048、5.254 3±0.158 9;10周组:7.384 1±0.0018、5.014 5±0.348 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卡压损伤可致周围神经发生纤维化病变,CTGF表达升高,miR-133及miR-30C在此过程中表达下调,提示miR-133及miR-30C可一定程度调控CTGF,其在周围神经纤维化过程起重要作用.

  • 慢病毒介导的环氧合酶-2核糖核酸干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海宁;李晓飞;张钊;杜清峰;冷萍;王英振

    目的 体外筛选设计并合成的抑制效率佳的短发夹核糖核酸(shRNA)序列,并观察慢病毒介导的环氧合酶-2(COX-2) shRNA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细胞的影响.方法 首先根据人COX-2 mRNA序列自行设计4对不同的COX-2shRNA序列,然后包装合成分别含有各对序列的慢病毒载体,并将各组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RA患者滑膜细胞,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基因水平及蛋白质水平的变化,从而筛选佳抑制序列.结果 以慢病毒为载体介导的COX-2 shRNA基因转染滑膜细胞后,未观察到对细胞生长速度及细胞形态有明显负面影响,转染后COX-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从0.83±0.09、0.84±0.06降到0.15 ±0.01、0.15 ±0.01 (P<0.05),相应组别的前列腺素E2(PGE2)[从(160.96±0.23) ng/L降到(84.44±1.02) n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从(93.10±0.84) ng/L降到(57.35±1.04) ng/L]、白细胞介素(IL)-1β[从(19.69 ±0.57) ng/L降到(10.60±0.53) 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从(31.52 ±0.33) ng/L降到(14.55 ±0.59) ng/L]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可以显著抑制RA患者滑膜细胞COX-2的表达,从而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量.

  • 复合富血小板血浆成骨微环境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程文俊;左伟;肖志宏;李涛;黄若昆;严立;王俊文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髓组织液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PRP促进骨修复的机制.方法 将兔MSCs分别经复合RPR的骨髓组织液和单纯血清培养,取培养后3代MSCs,分为单纯血清培养(FCS)组和PRP组(PRP骨髓组织液复合物),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第2、4、6、8天时细胞增殖活性;测定培养后第3、7、10天碱性磷酸酶(ALP)活性;ALP染色、矿化结节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活性.结果 MTT法显示PRP组2、4、6、8d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193 ±0.041、0.476±0.050、0.786±0.122、1.216 ±0.139;对照组为0.169±0.054、0.448±0.061、0.835±0.104、1.165±0.162;各个时间点PR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测定PRP组3、7、10d分别为2.233±0.276、4.528 ±0.516、3.922±0.603;对照组为1.648±0.340、2.457±0.541、2.140±0.269;各个时间点PRP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P组ALP阳性细胞数为(54.71±11.48)%、钙结节为(110.5±20.9)个/孔,对照组分别为(6.25±2.41)%、(9.2±3.7)个/孔;与对照组相比,PRP组ALP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矿盐沉积增多(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合PRP骨髓组织液诱导的MSCs能恢复正常的细胞增殖速率,能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这有利于PRP促进骨组织修复.

  • Wnt经典信号通路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

    作者:刘刚;罗高斌;梁晓南;黄捷;李东辉;薄占东

    目的 观察Wnt经典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基因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7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36只.模型组采用内毒素(10 μg/kg)联合甲基强的松龙(20mg/kg)造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兔于造模后2、4、8周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模型建立成功;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ALP原位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变化.结果 MRI检查和HE染色结果证实模型建立成功.造模后2、4、8周,模型组兔股骨头内ALP、Runx2和β-catenin表达较对照组降低,而DKK-1较对照组表达增加:模型组ALP和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为0.73±0.12、0.48±0.12、0.34 ±0.12和0.60±0.10、0.42 ±0.10、0.28±0.11;对照组为1.00 ±0.10、1.00±0.13、1.00±0.10和1.00±0.10、1.00 ±0.11、1.00 ±0.17.模型组ALP和Runx2蛋白表达量为79.80±5.42、68.47±3.90、52.27±4.76和0.58±0.06、0.35±0.04、0.24±0.05;对照组为88.67±6.03、86.67±4.93、93.33±8.50和0.85±0.02、0.81±0.03、0.90±0.07;模型组β-catenin和DKK-1mRNA相对表达量为0.79±0.11、0.44±0.13、0.29±0.10和4.85±0.91、8.08±1.02、12.28±1.51;对照组为1.00±0.07、1.00±0.11、1.00±0.11和1.00±0.10、1.00±0.11、1.00±0.17.模型组β-catenin和DKK-1蛋白表达量为0.18±0.03、0.13±0.03、0.06±0.02和0.12±0.03、0.18±0.02、0.28±0.05;对照组为0.26±0.03、0.25±0.07、0.27±0.05和0.02±0.01、0.02±0.01、0.01 ±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低表达导致成骨分化障碍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强

    由于创伤、炎症、肿瘤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是临床骨科常见的难题之一,往往导致患者部分或者全部的功能缺失,影响生活质量.目前,自体骨移植仍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但其固有的局限性包括:来源与数量的限制、供区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等.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技术、材料学、生物力学的快速发展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目前,对骨缺损的组织工程骨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中运动束与感觉束鉴别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眭涛;曹晓建

    随着工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神经损伤后修复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在手术中快速准确地鉴别神经干内运动束和感觉束.目前国内外主要有解剖法、电刺激法、同位素法、酶组织化学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光谱法及压电免疫传感器法等方法鉴别周围神经运动束与感觉束.但是受限于实验设备、实验条件及检测时间等因素,目前尚无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临床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周围神经外科会不断借鉴、吸收更好的检测方法,使神经束性质的鉴别更加准确、快速、简单、经济,以满足临床需要.

  • 胆管癌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史秀慧;秦仁义

    胆管癌(CCA)是一种胆管上皮来源具有高度致死性的恶性肿瘤,这种具有高度致死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加趋势,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诊断与治疗情况不容乐观.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大量应用,人们逐渐意识到癌症的发生是由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共同改变所致,这也为胆管癌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CCA相关表观遗传学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