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WNT2B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杨昆;周栓虎;周蔚;沈龙祥

    目的 观察WNT2B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病毒载体在1例hBMSCs中过表达WNT2B基因,并将其进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软骨细胞标志基因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和Collagen Ⅱ的表达变化,在光镜下计数软骨岛的数目,定量检测软骨细胞分泌硫酸化糖胺聚糖的染色强度和肥大软骨细胞数目.结果 在hBMSCs成软骨诱导分化过程中,过表达WNT2B对Sox-9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564)、显著抑制CollagenⅡ基因的表达(P=0.009),显著减少软骨岛的数目[(78.833±8.796)个/孔比(32.333±4.844)个/孔,P=0.000],显著减少软骨细胞分泌硫酸化糖胺聚糖的染色强度[(80.247±4.806)个/孔比(53.165±4.723)个/孔,p=0.000],显著减少三维诱导培养形成的肥大软骨细胞数[(13.833±2.994)个/视野比(6.667±1.211)个/视野,P=0.000].结论 WNT2B可以抑制体外hBMSCs向软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 应用醋酸格拉替雷控制大鼠癫痫发作

    作者:李煜环;李晋;游宇

    目的 通过髓鞘保护药物醋酸格拉替雷(GA)对戊四氮(PTZ)诱发的大鼠癫痫发作进行干预,探讨髓鞘损伤在癫痫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反复隔日腹腔注射阈下剂量PTZ(35 mg/kg)制备癫痫点燃模型,随机分为醋酸格拉替雷(GA-PTZ)组、溶剂(CFA-PTZ)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PTZ),另设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PTZ给药,每组6只.记录各组大鼠在2、4、6周PTZ给药后30 min内的癫痫发作情况,监测大鼠第6周PTZ给药后脑电图(EEG),并以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水平.结果 行为学记录结果显示,CFA-PTZ和NS-PTZ对照组大鼠随着PTZ给药时间的延长,癫痫发作频率逐渐增加,而GA-PTZ组大鼠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CFA-PTZ和NS-PTZ对照组(P=0.047).EEG监测结果,GA-PTZ组大鼠癫痫样放电频率亦显著低于CFA-PTZ和NS-PTZ对照组(P=0.00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A-PTZ组大鼠海马和皮层的MB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FA-PTZ和NS-PTZ对照组(海马P=0.035,大脑皮层P=0.014),而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P=0.723,大脑皮层P=0.740).结论 GA对PTZ诱导癫痫发作过程中的髓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癫痫发作,提示髓鞘损伤很可能是癫痫发作的一个促进因子.

  • 表达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溶瘤腺病毒对B16/F1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张玉薇;刘广芝;韩双印;袁蒙蒙;杨广英;秦涛

    目的 构建表达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溶瘤腺病毒并研究其对B16/F10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及机制.方法 构建表达sPD1溶瘤腺病毒并感染B16/F10细胞株,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比分析病毒复制功能,噻唑蓝(MTT)法检测重组病毒抑制B16/F10生长;注射病毒于B16/F10皮下瘤小鼠模型中,观察肿瘤体积变化,EliSpot技术检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结果 病毒处理B16/F10细胞6、24、36、48、60、72 h后,Ad5处理组病毒拷贝数增加倍数分别是0.99±0.10、1.12±0.05、1.57±0.15、3.59±1.03、6.26±0.74、9.69±1.46;Ad5-sPD1处理组病毒拷贝增加倍数分别是1.00±0.104、0.99±0.08、1.05±0.03、3.56±1.04、6.04±0.38、11.05±1.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分别使用不同病毒量,感染复数(MOI)为0、5、10、15、20的病毒处理B16/F10细胞72 h后,Ad5处理组细胞活力为(100.00±6.39)%、(101.60±5.21)%、(98.66±7.31)%、(93.50±4.54)%、(73.16±2.45)%;Ad5-sPD1处理组细胞活力为(100.00±6.38)%、(97.10±6.37)%、(96.96±7.44)%、(95.67±7.46)%、(74.49±4.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Mock(无病毒感染)、Ad5和Ad5-sPD1病毒治疗B16/F10皮下瘤小鼠模型,实验终止时,肿瘤体积分别是(3 638±1.823)、(2603±336)、(1 097±532)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ck和Ad5:P=0.044,Mock和Ad5-sPD1:P=0.000,Ad5和Ad5-sPD1:P=0.000).Mock、Ad5和Ad5-sPD1病毒分别注射小鼠模型,5d后,γ-干扰素(IFN-γ)斑点数分别是19.4±7.75、149.8±25.18、314±32.3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ck和Ad5:P=0.000,Mock和Ad5-sPD1:P=0.000,Ad5和Ad5-sPD-1:P =0.000).结论 表达sPD1溶瘤腺病毒通过阻断免疫抑制通路,增加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浸润,提高溶瘤腺病毒的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

  • 利胆消黄汤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作者:苑伟;翟淑萍;颜勇;张北平;章小兵;王百林

    目的 观察利胆消黄汤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对照组(Control组)、HIRI利胆消黄汤组(TCM组),每组按再灌注后60、180、360 min分为3个时相.TCM组大鼠术前予中药灌胃,Control组及Sha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Sham组仅进行开关腹操作,TCM组和Control组进行HIRI处理.建立大鼠HIRI模型,于肝脏缺血再灌注60、180、360 min时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同时留取新鲜肝脏标本,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大鼠HIRI分别60、180、360 min后,TCM组中ALT、AST和LDH水平分别为(74.52±8.95) U/L、(89.48±16.87) U/L、(118.95±18.47) U/L,(225.94±49.76) U/L、(276.36±78.95) U/L、(329.85±79.59) U/L和(1467.44±295.46) U/L、(2 860.59±347.32) U/L、(3020.22±357.83) U/L.MDA含量和GSH-PX活力分别为(3.94±0.86)nmol/mg蛋白质、(7.33±3.12) nmol/mg蛋白质、(12.89±6.48) nmol/mg蛋白质和(1866.34±364.49) U/mg蛋白质、(1299.05±269.49) U/mg蛋白质、(780.77±185.03) U/mg蛋白质;Control组中的ALT、AST和LDH水平分别为(99.24±12.71) U/L、(182.37±21.62)U/L、(298.13±36.26) U/L,(356.87±57.36) U/L、(529.31±79.39) U/L、(875.69±83.61) U/L和(1937.59±279.55) U/L、(4207.43±654.87) U/L、(4 672.66±539.11) U/L.MDA含量和GSH-PX活力分别为(6.76±1.56) nmoL/mg蛋白质、(14.20±4.87) nmol/mg蛋白质、(25.82±9.86)nmol/mg蛋白质和(1689.33±339.73) U/mg蛋白质、(792.19±241.66) U/mg蛋白质、(429.80±126.07) U/mg蛋白质.与Control组比较,TCM组中ALT、AST、LDH、MDA的含量均明显较低,GSH-PX活性下降幅度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Sham组各时相血清ALT、AST、LDH水平、MDA含量及GSH-PX活力变化幅度较小(P =0.000).病理学观察,TCM组和Control组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结论 利胆消黄汤能够对大鼠HIRI具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其抗氧化机制有关.

  • 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余月明;周雷;张铁骑;王明海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AG)对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0、0.001、0.010、0.100和1.000 μmol/L浓度17-AAG处理C3H10T1/2,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C3H10T1/2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0、0.1和1.0 μmol/L浓度17-AAG作用下细胞的凋亡率;0、0.1、0.5、1.0 μmol/L 17-AAG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酶活性的变化;0、0.01 μmol/L17-AAG处理后,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检测两组成骨分化的强弱.结果 0、0.001、0.010、0.100和1.000 μmol/L 17-AAG处理细胞后,随着浓度增加,C3H10T1/2的生长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浓度依耐性.流式细胞术检测,0、0.1、1.0 μmol/L 3组凋亡率分别为(1.36±0.43)%、(5.37±1.10)%、(13.30±1.94)%,0.1、1.0 μmol/L组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11),0.1、1.0μmol/L两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17-AAG浓度的升高,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减少,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BH3结构域凋亡诱导蛋白(bid)表达增加.Caspase-3活性测定17-AAG浓度0.1、0.5、1.0 μmol/L组与对照组比值分别为1.84 ±0.11、2.19±0.13、2.79 ±0.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6,P=0.004,P=0.006).成骨诱导14d,0.01 μmol/L组ALP染色比未处理组颜色加深,0.01 μmol/L组ALP活力与对照组ALP活力比值为1.646 ±0.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高浓度17-AAG抑制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低浓度17-AAG能促进C3H10T1/2的成骨分化.

  • 胎儿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对γδ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王凯;张艳华;徐强;程秀永

    目的 探讨胎儿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对γδ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或γδ T细胞在胎儿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下经2 μg/ml聚丙烯酰胺(PAM)和100 IU/ml白细胞介素-2(IL-2)活化后,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或γδ T细胞以不同比例与UC-MSCs共培养时对γδ 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和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C-MSCs对γδT细胞Fas-L和TRAIL表达的影响及γδ 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γδT细胞以不同比例与UC-MSCs共培养时,UC-MSCs以剂量依赖性抑制γδ T细胞增殖;PBMCs和UC-MSCs以3∶1及40∶1比例培养时,IFN-γ+细胞比例分别下降了为3∶1和40∶1 (P=0.001、0.021),颗粒酶B阳性细胞比例分别升高了79.7%、165.0%,与UC-MSCs共培养对TNF-α+、IL-10+γδ T细胞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62);细胞毒性作用检测结果表明,UC-MSCs抑制γδ T细胞对H1N1[H1N1具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第1型、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的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且PBMCs和UC-MSCs以3∶1及40∶1比例培养时,Fas-L+ γδ T细胞比例降低了87.6%、37.5% (P =0.000、0.009),TRIAL+γδ T细胞比例降低了43.2%、18.7% (P=0.037、0.042),但UC-MSCs不影响γδ T细胞凋亡(P =0.070、0.064).结论 UC-MSCs能抑制增殖和细胞凋亡并调控其细胞因子表达,Fas-L和TRIAL与上述调控效应有关.

  • 18β-甘草次酸通过抑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的激活能够增强人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

    作者:赵冬;刘秋梦;梁慧芳;陈劲;张必翔

    目的 观察18β-甘草次酸(GA)和索拉非尼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株7402的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从对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100μmol/L的GA和10 μmol/L的索拉非尼单独和联合应用于肝癌细胞株7402,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和平板克隆方法检测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STAT3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 CCK-8方法结果显示GA和索拉非尼单独处理7402后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4.3±3.3)%和(56.7±5.0)%,联合给药细胞生存率为(42.6±2.8)%.联合给药比单独给药对细胞杀伤作用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5.31±1.53)%的凋亡率比较,GA和索拉非尼单独给药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18±2.12)%和(19.18±1.30)%,联合给药细胞凋亡率为(28.29±2.58)%.与单独给药比较,联合给药能进一步增加细胞凋亡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机制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单独处理后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量变化不明显(t=2.449,P=0.070),而GA组p-STAT3表达量降低(t=34.080,P=0.000),联合给药组p-STAT3表达量显著降低(t=40.420,P=0.000).结论 GA能够通过抑制STAT3的激活增强人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

  • 经小鼠颌下腺导管逆行插管技术及其改进

    作者:李岩;卢麒宇;王培松;吕智;王硕;薛帅;陈光

    目的 介绍经小鼠颌下腺导管(Wharton's Duct)逆行插管技术并给予改进.方法 详细介绍该技术的操作过程,并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引入微量注射泵,显微外科器械等使得操作更加精细、精准,从而使得成功率更高.结果 前期训练每周3次,每次3~5只小鼠,起初插管成功率极低,出现插管位置不正确、插管部位出血、麻醉深度掌握不好导致小鼠死亡等情况.随着操作经验的积累,一个月后插管成功率迅速提高,后可达到100%.不同的注射药物对注射速度的要求不同,仅仅注射生理盐水,注射速度10μl/min或25 μl/min,体积为25μl或50μl对小鼠颌下腺均无明显的损伤.应用纳米颗粒+小干扰RNA(siRNA,特定靶基因的siRNA)注射时,25 μl/min注射速度对组织的损伤较10 μl/min注射速度严重.25 μl/min对雌性小鼠造成的组织损伤更重.结论 经小鼠Wharton's Duct逆行插管技术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熟悉解剖结构是关键,在解剖定位准确的前提下逐渐训练插管手法、力度以及插管角度,可不断提高操作成功率.

  • 骨形态发生蛋白-6在骨膜细胞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李威;袁峰;林强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对兔骨膜细胞(PD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兔胫骨骨膜为材料,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PDCs,培养至第3代用于实验.实验分3组:对照组、软骨诱导液组、BMP-6联合诱导液组,分别加入普通培养基、软骨诱导液和BMP-6加软骨诱导液.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PDCs的形态变化,14 d后分别用Ⅱ型胶原(COL2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PDCs的COL2A1和蛋白聚糖(ACAN)的合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OL2A1、ACAN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软骨诱导液组和BMP-6联合诱导液组PDCs逐渐变为类圆形软骨细胞形态,COL2A1免疫组织化学、甲苯胺蓝染色均为阳性,其中BMP-6联合诱导液组染色更深,对照组为阴性.(2) RT-PCR结果显示BMP-6联合诱导液组COL2A1、ACAN、Sox-9 mRNA表达量(0.813±0.042,1.621 ±0.156,0.927 ±0.218)明显高于软骨诱导液组(0.443±0.086,0.652 ±0.126,0.513±0.172)和对照组(0.181 ±0.042,0.272±0.062,0.214 ±0.062) (P =0.000).(3)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OL2A1、ACAN、Sox-9蛋白表达,其中BMP-6联合诱导液组(0.347±0.091,0.782±0.214,0.381±0.108)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软骨诱导液组(0.205±0.065,0.513±0.128,0.223±0.054)和对照组(0.105±0.036,0.268±0.072,0.125±0.041) (P =0.000).结论 骨膜细胞在软骨诱导液诱导条件下可以向软骨细胞分化,BMP-6具有显著促进骨膜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 Toll样受体4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诱导Hep3B肝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姚蓉蓉;王咪咪;王艳红

    目的 探讨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促进Hep3B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 将人白血病单核细胞株(THP-1)成功诱导为TAMs.用Western blot检测TAMs的Toll样受体(TLR4)表达水平.质粒瞬时转染短发卡RNA(shRNA)方法下调TAMs TLR4的表达水平.分别用TAMs上清液(TAM-CM组)以及转染了shRNATLR4的TAMs上清液(shRNA TLR4-CM组)干预Hep3B肝癌细胞.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ep3B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ep3B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成功将THP-1细胞诱导为TAMs,用TAM-CM干预Hep3B肝癌细胞后,Hep3B细胞的迁移距离增加,透膜细胞数为(21.670±1.764)个比(65.330±2.333)个,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下调TAMs的TLR4表达后重新干预Hep3B细胞,发现Hep3B细胞的迁移距离减少,透膜细胞数[(10.000±5.777)个比(4.333±0.333)个],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Ms促进Hep3B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其机制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面TLR4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

  • 膜联蛋白A3在骨肉瘤细胞株HOS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胜涛;曾新歆;刘瑞端;李朝旭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3(ANXA3)在骨肉瘤细胞株HO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NXA3在成骨细胞及骨肉瘤细胞株HOS和U2OS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小干扰RNA(siRNA)转染到HOS中下调HOS中ANXA3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凋亡.结果 与成骨细胞对照组比较,ANXA3在细胞株HOS及U2OS中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在RNA水平上,分别升高2.99倍和1.25倍;在蛋白水平上,分别升高3.25倍和2.33倍.siRNA下调ANXA3表达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与对照组比较si-651组下调为0.26倍,si-732组下调为0.31倍,si-1094组下调为0.31倍,阳性对照组下调为0.37倍,阴性对照组下调为0.87倍.对照组凋亡率为8.1%,si-651组凋亡率为21.5%,比较对照组增加15.2%;si-732组凋亡率为13.3%,比较对照组增加7.5%;si-1094组凋亡率为13.4%,比较对照组增加6.7%.结论 ANXA3在骨肉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提高,下调HOS细胞中ANXA3的表达可使其凋亡能力增加.

  • 结肠癌肿瘤干细胞富集方案的比较

    作者:李伟男;李勇;李利发;周何;杨刚;钟晓蓉;冷政伟;李敬东

    目的 比较3种富集结肠癌HCT116细胞肿瘤干细胞(CSC)培养方案的效率.方法 含不同浓度生长因子的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分为G1、G2、G3组)悬浮培养HCT116细胞14d获得细胞球,其中G1组方案:10 ng/ml上皮生长因子(EGF)+ 1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G2组:20 ng/ml EGF+ 10 ng/ml bFGF;G3组:20 ng/ml EGF+ 20 ng/mlbFGF.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球中CD133+ CD44+、CD133+、CD44+比例变化及细胞周期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球中CSC基因(CD133、CD44、CD166、CD66c)mRNA表达变化;Sphere-forming assay检测细胞球自我更新能力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体外成瘤能力变化;CC 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 FCM检测3组细胞中CD133+细胞比例分别为0.167±0.025、0.233±0.031和0.030±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020,P=0.000);3组细胞中CD133+ CD44细胞比例分别为0.033±0.006、0.097 ±0.031和0.023±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33,P=0.005);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3组细胞Go/G1期比例分别为52.533±0.929,66.893±1.057和57.377±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945,P=0.000);3组细胞S期比例分别为35.770±0.799、32.443±1.110和34.463±0.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71,P=0.007);3组细胞G2/M期比例分别为11.697±0.527、0.533±0.117和8.163±0.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685,P=0.000).Real-time PCR检测结果:3组CSC基因CD133、CD44、CD166、CD66c分别为G1组:2.222±0.830、26.858±3.084、22.556±2.493和14.737±2.105,G2组:6.034 ±0.978、66.149±2.643、64.514±5.823和54.670±2.052,G3组:2.208±0.898、23.591±4.995、23.377±1.821和6.877±0.449;各组上述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51、121.788、119.265、668.579).Sphere-forming assay检测结果:3组细胞形成细胞球分别为175.000±22.913、412.667±14.742和133.667±12.58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557,P=0.000).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结果:3组细胞形成克隆数分别为173.667±11.676、394.333±24.685和152.333±24.33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754,P=0.000).CCK-8检测结果显示,3组细胞在增殖24、48、72 h后吸光度(A)值分别为G1组:1.147±0.058、1.555±0.083、1.827±0.111,G2组:1.460±0.107、2.243±0.106、2.637±0.105,G3组:1.062±0.053、1.530±0.104、2.120±0.225,3组细胞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217、50.795、20.360,P=0.000).结论 G2组方案更能有效富集结肠癌HCT116细胞的肿瘤干细胞.

  • 血红素加氧酶-1增强间充质干细胞减轻小肠移植排斥反应

    作者:杨洋;沈中阳;尹明丽;郑卫萍;刘涛;董冲;宋红丽

    目的 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BN至Lewis的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实验组(A组)输注HO-1基因修饰的BMSCs 1×10 7个,对照组分别输注等量BMSCs(B组)及生理盐水(C组).分析受体生存率,检测移植肠病理学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移植肠中HO-1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结果 C组表现为逐渐加重的急性排斥反应,并大多于14 d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0d;B组受体生存率显著延长(P=0.037,MST:15 d),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急性排斥反应评分显著下降(5 d:P =0.035,7 d:P =0.045);A组HO-1蛋白表达显著提高,受体生存率较B组进一步提高(P =0.009,MST:24d),急性排斥反应评分进一步降低(7 d:P =0.027,10 d:P =0.041).结论 HO-1基因修饰BMSCs可提高BMSCs在体内的存活率,并增强BMSCs减轻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改善小肠移植大鼠的预后.

  • 姜黄素调节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道抑制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

    作者:肖跃军;安森博;韩斐;刘雨微;杨涛;胡懿郃;汪龙

    目的 建立颗粒诱导骨溶解体外模型,探讨姜黄素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道对骨溶解的作用.方法 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共培养,构建磨损颗粒诱导模型,加入姜黄素干预,分为4组:A:空白组;B:聚乙烯颗粒诱导组;C:聚乙烯颗粒诱导+低浓度姜黄素处理组;D:聚乙烯颗粒诱导+高浓度姜黄素处理组.提取每组细胞的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κBα)、磷酸化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p-IκBα)的表达.相同的分组方法处理细胞后,提取每组细胞的总RNA,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NF-κB通路中转录因子c-Fos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1蛋白(NFATc1)的表达.结果 (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B组IκBα与内参β-肌动蛋白(β-actin)灰度值之比IκBα/β-actin(0.029±0.004)低于其余3组(P=0.001)(A组:0.321 ±0.014,C组:0.352 ±0.019,D组:0.554 ±0.009),C组与D组比较(P=0.001);B组磷酸化IκBα/β-actin(1.450 ±0.081)高于其余3组(P=0.001)(A组:0.593±0.041,C组:0.480±0.023,D组:0.511 ±0.024),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2)Real-time PCR实验结果,B组中c-Fos (1.243 ±0.040)和NFATc1(1.255±0.009)的表达量高(P=0.000),C组中c-Fos(0.868 ±0.032)高于D组c-Fos(0.814 ±0.009,P=0.015),C组中NFATc1 (0.956 ±0.016)高于D组中NFATc1(0.624 ±0.009,P=0.001).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抑制NF-κB通道的激活抑制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

  •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逆转胶质瘤细胞株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

    作者:杜国良;赵宗茂;宋建抢;刘彬;杜凯旋;刘力强;南成睿

    目的 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的表达,逆转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对替莫唑胺(TMZ)抗药性,探讨TMZ耐药细胞株中NF-κB通路和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化酶(MGMT)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U251细胞株抗TMZ模型TR-U251,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两种细胞株中NF-κB亚结构p65和MGMT的表达,并且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观察细胞存活率及耐TMZ的水平变化,应用x2检验.结果 TR-U251细胞株模型构建成功,MGMT在TR-U251细胞中呈高表达,但是在亲代U251细胞中则几乎测不到或者很低,同样,磷酸化的p65呈现同样的表达趋势;与亲代U251细胞株比较,TR-U251细胞中NF-κB的亚结构p65的表达是亲代细胞的5.4倍,当暴露于80 μmol/L TMZ 24~96 h,TR-U251细胞存活率从(97.6±1.4)%缓慢下降到(78.3±3.6)%,而暴露于50 μmol/L bay1 1-7082,存活率从(97.9±4.4)%下降到(64.2±2.3)%.而当暴露在80 μmol/L TMZ联合50 μmol/L bay11-7082细胞存活率则从(91.6±1.9)%降至(27.8±5.7)%(P=0.004),TMZ与BAY11-7082联合治疗与单独应用TMZ或者BAY11-7082 TMZ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结论 脑胶质瘤中NF-κB的活化程度与MGMT的表达明显相关,NF-κB和MGMT参与脑胶质瘤细胞株TMZ抗药性的调节,抑制NF-κB可降低MGMT活性.

  • 叉头盒转录因子M1调控葡萄糖转运蛋白1影响胃癌细胞的糖代谢及生物学特性

    作者:袁甲翔;王群;司亚卿;王钊;王佳辰;沈新生;翟二涛

    目的 观察叉头盒转录因子M1(FOXM1)通过调控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的糖代谢、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胃癌细胞(AGS、SGC-7901)和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3株细胞中FoxM1、GLUT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转染FoxM1过表达载体和小干扰RNA(siRNA)感染序列至胃癌细胞,检测FoxM1和GLUT1表达及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凋亡检测分析细胞凋亡,并与阴性转染细胞比较.结果 AGS、SGC-7901细胞中Fox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2.624±0.167、3.023±0.159(t=16.686,P=0.004;=21.810,P=0.002),GLU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3.582±0.237、3.867±0.285(t=18.700,P=0.003;t=17.315,P=0.003),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FoxM1蛋白在AGS、SGC-7901的表达量2.852±0.271、2.533 ±0.243(t=11.814,P=0.007;t=10.900,P=0.008)较GES-1中1.000±0.017明显升高.GLUT1蛋白在AGS、SGC-7901的表达量3.716±0.316、3.367±0.335较GES-1中1.000±0.021明显升高(t=14.854,P=0.005;t 12.214,P=0.007).转染FoxM1过表达载体后AGS、SGC-7901两组胃癌细胞中GLUT1的表达明显升高,糖摄取量增加(t=3.242,P=0.048;t=3.964,P =0.029).AGS转染后48 h和72 h促进细胞增殖(t=10.062,P=0.002;t =6.466,P=0.008),抑制细胞凋亡[(1.36±0.29)%比(3.16±0.32)%,t=-7.219,P=0.006].转染FoxM1 siRNA感染序列后两组胃癌细胞中GLUT1的表达明显降低,糖摄取量减少(t=-4.217,P=0.024;t=-3.879,P =0.030).AGS转染后48 h和72 h抑制细胞增殖(t=-10.280,P=0.002;t=-12.530,P=0.001),促进细胞凋亡[(8.02±0.69)%比(3.03±0.26)%,t=11.722,P=0.007].结论 FoxM1调控GLUT1表达促进胃癌细胞葡萄糖摄取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 黑素瘤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调控机制及其促淋巴内皮细胞增殖

    作者:赵伟;赵斌;原杰;王智权;赵轶波;陆向东;王永峰

    目的 探讨B16黑素瘤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信号调控机制,以及该信号通路对淋巴内皮细胞(LE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B16细胞iNOS信号调控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处理组、VEGF-C +iNOS拮抗剂氨基胍(Ag)组、VEGF-C+VEGF受体-3(VEGFR-3)拮抗剂MAZ-51组.培养48 h后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中iNOS的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一氧化氮(NO)的生成量.LEC增殖实验中对小鼠LEC及B16细胞共培养,分为6组:A组(单纯LEC)、B组(LEC+ VEGF-C)、C组(LEC+B16)、D组(LEC+ B16+ VEGF-C)、E组(LEC+ B16+ VEGF-C+ Ag)、F组(LEC+ B16+ VEGF-C+MAZ-51).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LEC增殖.结果 iNOS信号调控实验中,VEGF-C组中B16细胞i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提高(1.10±0.03比0.69±0.02,P=0.008),而加有Ag或MAZ-51组中i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低于VEGF-C组(0.35±0.03比1.10±0.03,P=0.005;0.42 ±0.02比1.10 ±0.03,P=0.004),且低于空白对照组(0.35±0.03比0.69±0.02,P=0.028;0.42±0.02比0.69±0.02,P=0.025).对NO检测后发现VEGF-C组中NO的吸光度(A)值为0.25±0.0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19 ±0.03,P=0.008),且显著高于加有Ag(0.07 ±0.02,P=0.017)或MAZ-51 (0.07±0.02,P=0.015)组.对小鼠LEC增殖水平结果显示:各组增殖率分别为(0.45±0.02)%、(0.47±0.03)%、(0.48±0.05)%、(0.51±0.02)%、(0.24±0.01)%和(0.28±0.03)%,与空白对照组A组比较,B、C、D组中LEC的增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29,P=0.024,P=0.009),而E、F组显著降低(P=0.006,P=0.005).结论 抑制B16细胞中VEGF-C/VEGFR-3信号通路能够减少iNOS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减少LEC的增殖.

  • 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用于构建四种无支架软骨的比较

    作者:韩絮;宿广昊;张亚;胡斌;王晓东

    目的 观察4组高数量细胞团无支架离心管内聚集培养体系生成软骨组织的大小和生物学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ACs).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ACs.免疫荧光法鉴定BMSCs表面分子标志CD34、CD44、CD45和CD105.BMSCs和ACs按1∶3和2:2的比例混合为共培养(CO)组,聚集共培养于15 ml离心管内.另取等量软骨细胞为AC组,等量BMSCs向ACs诱导转化的BMSCs诱导组(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软骨诱导液)作对比研究.4组高数量细胞团分别培养1、2、3、4周后制成石蜡组织切片,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后镜下观察.阿利新蓝比色法定量检测培养上清液糖胺聚糖(GA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上清液Ⅱ型胶原含量.结果 ACs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阳性,BMSCs免疫荧光染色CD34(-)、CD44(+)、CD45(-)、CD105(+);单纯AC组、2∶2和1∶3共培养组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阳性,BM诱导组3个染色弱阳性.HE可见AC组和1:3组软骨细胞逐渐融合成初期软骨组织.2∶2和BM诱导组细胞也逐渐整合,但4周后未见软骨雏形形成.4周后AC组[(179.43 ±59.19) ug/ml]与2∶2[(158.06 ±23.77) μg/ml]、1∶3组[(160.06±30.58),g/ml]的GA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0,P=0.812),4周后AC组[(185.13±35.96) ng/ml]与2:2[(169.72±32.56) ng/ml]、1∶3[(148.91±33.16) ng/ml]Ⅱ型胶原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0,P=0.515);AC组[(179.43±59.19) μg/ml]与BM诱导组[(70.74±40.17) μg/ml] GA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0,P=0.001),AC组[(185.13±35.96) ng/ml]与BM诱导组[(116.83±40.17) ng/ml]Ⅱ型胶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4,P=0.003).结论 BMSCs和ACs通过离心管内聚集共培养可诱导BMSCs分化为ACs,具有ACs的生物学特点.单纯AC组与1∶3共培养组4周后HE染色下形成软骨组织雏形;BM诱导和2∶2组未形成软骨组织雏形.

  • 低剂量X射线对大鼠缺血肢体血运重建的影响

    作者:顾军;邓晔坤;周震涛;周晓中;董启榕

    目的 观察低剂量X射线对远交系大鼠缺血肢体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以腹股沟区股动脉高位结扎切除法建立大鼠左后肢缺血模型,并给予缺血肢体低剂量X射线照射.利用经尾动脉下肢血管造影、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缺血肢体血运重建情况.结果 术后28 d,实验干预组大鼠缺血肢体功能评分为(0.65±0.46)分,动脉造影新生血管密度为0.74±0.05,损伤局部MVD值为525.00±17.80,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04).结论 低剂量X射线能够促进大鼠缺血肢体血运重建,恢复灌注,并能重建部分肢体功能.

  • 铁蓄积通过激活氧化应激抑制小鼠的骨形成

    作者:朱和平;张雷炎;蒋建农;周建刚;杨帆;徐又佳

    目的 通过小鼠卵巢切除观察铁蓄积对去势小鼠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7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E+F-)、卵巢切除组(E-F-)、卵巢切除合并枸橼酸铁铵干预组(E-F+).每周收集各组小鼠血清、股骨样本,连续收集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的铁蛋白(Fer)、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和氧化应激指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检测股骨骨密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在体外培养小鼠原代成骨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成骨细胞增殖(CV),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检测成骨细胞内活性氧(ROS).结果 与E-F-组比较,在E-F+组发现,小鼠血清OC和ALP在第4周显著下降(OC:(88.6±8.2)比(55.3±9.2)ng/ml;ALP:(18.1±1.6)比(12.0±1.8) U/100 ml,E-F-比E-F+),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在各个时间点均升高,除了第1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骨密度(BMD)进一步下降[(0.13±0.03)比(0.07±0.02) mg/mm3,E-F-比E-F+](第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E-F+组骨组织中的Runx2、SP7和Bglap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E-F-组的76%、72%、74%(第3周)和46%、49%、36%(第4周).体外实验中在E-F+组发现: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在第4周下降至E-F-组的45%.ROS不断升高,从第2周到第4周分别为E-F-组的1.43、1.48、1.85倍.结论 铁蓄积通过激活氧化应激抑制小鼠的骨形成.

  • 沉默周期蛋白G1基因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诱导其凋亡的研究

    作者:王功臣;付兆媛;杨斌锋;王鑫;张志明

    目的 观察沉默周期蛋白G1(Cyclin G1)基因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yclin G1 siRNA至A549细胞中,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549细胞中Cyclin G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549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Cyclin G1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转染48 h后A549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转染48 h后干扰组中细胞的吸光度(A)值、Cyclin G1 mRNA和β-catenin、c-Myc、Cyclin G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50,P=0.000;t=10.739,P=0.000);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组中Go/G1期细胞所占比例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074,P=0.007;t=4.634,P=0.010;t =3.099,P=0.000).结论 沉默Cyclin G1基因能够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Go/G1期和下调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c-Myc蛋白有关.

  • 微小RNA-494通过调节生存素表达对骨肉瘤凋亡和侵袭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翼;张岩;刘宏建;卢新昌;吴学建;李甲振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494通过调节生存素(Survivin)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miR-494体外模拟物(mimic)转染,构建miR-494上调表达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验证转染效果;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细胞体外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494 mimic转染后,MG-63细胞中miR-494表达水平(4.38±0.53)较对照组(1.02±0.02)明显升高(t=6.312,P=0.003),miR-494 mimic转染后24h及48 h后细胞相对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mimic组细胞凋亡率[(8.76±0.82)%]较对照组[(5.43±0.63)%]明显提高(t=3.199,P =0.032),体外侵袭实验证实mimic组每视野下平均细胞数[(60.40±11.28)个]明显少于NC组[(109.51±7.46)个,t=3.628,P=0.022],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证实miR-494mimic转染后,Survivin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抑制.结论 miR-494表达上调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这些作用与下调Survivin表达有关.

  • 微小RNA-29b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47缓解白细胞介素-10敲除小鼠回结肠吻合口纤维化

    作者:侯洪伟;王栋;王晶敏;吴茸;嵇振岭

    目的 通过建立白细胞介素-10基因敲除(IL-10KO)小鼠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ICA)模型,探讨微小RNA-29b(miRNA-29b,miR-29b)及热休克蛋白47(HSP47)与克罗恩病(CD)术后吻合口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同龄野生型(WT)和IL-10KO小鼠平均分为WT、WT-ICA、IL-10KO及IL-10KO-ICA组,记录小鼠一般状态并行CD疾病活动度评分(CDAI),术后8周处死,取肠道组织行Masson染色及纤维化评分,腹腔注射agomiR-29b上调小鼠肠道miR-29b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miR-29b及HSP47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SP47、胶原蛋白I(Col-Ⅰ)、胶原蛋白Ⅲ(Col-Ⅲ)表达.结果 术后8周,IL-10KO-ICA组小鼠CDAI评分较其他组均明显升高(WT组:0.833±0.753、WT-ICA组:3.167±1.169、IL-10KO组:2.333±1.033、IL-10KO-ICA组:8.833±1.471,IL-10KO-ICA组与其他组比较P值均为0.000),肠道吻合口部位形成明显纤维化,纤维化评分显著升高(WT组:0.333±0.516、WT-ICA组:0.833±0.408、IL-10KO组:1.667±0.817、IL-10KO-ICA组:4.000±0.632,IL-10KO-ICA组与其他组比较P值均为0.000).Western blot提示过表达miR-29b显著抑制IL-10KO-ICA小鼠HSP47表达[吸光度(A)值:agomiR-NC组:0.631±0.084、agomiR-29b组:0.268±0.069,P=0.000],小鼠吻合口纤维化明显改善,Western blot提示Col-Ⅰ、Ⅲ合成均明显减少(A值:agomiR-NC与agomiR-29b组Col-Ⅰ、Ⅲ比较分别为0.588±0.900比0.380±0.150和0.610±0.130比0.412±0.094,P值分别为0.037和0.017).结论 过表达miR-29b可通过抑制HSP47有效缓解CD模型小鼠术后吻合口纤维化.

  • 脂多糖对HepG2细胞白细胞介素-35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海明;王建华;李为民;刘浩润;崔洪涛;赵洪强

    目的 观察体外条件下脂多糖(LPS)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及凋亡的效应及其对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IL-35两亚基(Ebi3和p35)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3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各浓度LPS实验组(10、100、1 000 μg/L)刺激24h后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66 ±0.07、0.67±0.05、0.68±0.09,对照组为0.60±0.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0.017、0.007);100 μg/L LPS处理组细胞上清液中IL-35表达水平为(77.06±35.15) ng/L,对照组中IL-35的水平为(34.13±19.9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对照组和LPS组IL-35两亚基p35和EBI3的蛋白表达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9).相关性分析表明LPS条件下HepG2细胞中p35和EBI3两亚基百分比呈正相关(r2 =0.353,P=0.032).结论 LPS可以促进HepG2的增殖,并且LPS可以促进HepG2细胞IL-35的表达.

  • 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敲除Ku80基因提高HEK293T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作者:赖永平;曾金华;谭雄红;柯坤;赵必星

    目的 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技术将293T细胞中的Ku80基因敲除,建立Ku80敲除的293T细胞株,并验证Ku80缺失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以及对293T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首先,设计识别针对靶位点的1对DNAOligos,利用pSpCas9 (BB)-2A-Puro (PX459)质粒构建表达导向RNA (sgRNA)载体.载体转染293T细胞.通过定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T7E1内切酶酶切鉴定,确认所设计的sgRNA的有效性.进一步通过细胞有限稀释法和嘌呤霉素筛选,挑选单细胞克隆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筛选出稳定敲除Ku80基因的293T细胞株.后通过定点测序确认Ku80编码基因是否发生突变.使用阿霉素处理诱导DNA损伤,以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为指标检测DNA损伤,同时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Ku80敲除的293T细胞对阿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成功构建Ku80基因敲除的293T细胞,用阿霉素处理诱导DNA损伤并经过修复之后,对照组和Ku80敲除组γ-H2AX染色的阳性率分别为(30.67±2.49)%和(88.00±1.63)% (P=0.000),表明Ku80敲除的293T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功能显著受到抑制.同时Ku80敲除显著提高293T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阿霉素对Ku80敲除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3.99±1.29)%和(32.42±1.20)%(P=0.000).结论 293T细胞中敲除Ku80抑制了DNA损伤的修复和提高了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 完全微型腹腔镜隐睾手术与开放隐睾手术的对比

    作者:林洋;于文涛;殷伟红;苏海龙;穆林松;姜志娥;周致红;王云慧;隋武

    我们采用3 mm腔镜器械,对隐睾患者采用完全微型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1],探讨微型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在儿童隐睾中的应用的意义.一、资料与方法选取隐睾患儿98例,术前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腹腔镜手术组50例,开放手术组48例.采用微型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及开放手术.术前1d、术后1、3d早晨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经离心后取血清,保存于-80℃冰箱,应用双抗体夹心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定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表面麻醉联合清醒镇静用于气管内支架植入术

    作者:李凯;时景伟;李冬梅;李龙云;赵国庆;张乐宁

    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重度气道狭窄的主要方式,可有效改善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表面麻醉下,患者难以平卧,极度焦虑、严重呛咳,可引发心肌梗死,气道痉挛,支架置入困难或移位[2].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清醒镇静后,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

    关键词:
  • 翼点入路夹闭不同分型前交通动脉瘤91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宁;万大海;王宏勤;赵学明;郝解贺;冯欣;王璐瑶;刘爱华

    前交通动脉瘤(ACoA aneurysm)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37%,是颅内常见的动脉瘤[1].翼点入路是临床上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评价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9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探讨不同分型下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57例,女34例,年龄29~72岁,平均51.8岁.91例患者中88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有癫痫发作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3例为偶然发现的未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34例,Ⅱ级32例,Ⅲ级14例,Ⅳ级8例.

    关键词:
  •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固定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熊圣仁;林焱斌;余光书;熊国胜;李仁斌

    由于胫骨远端髓腔宽大且软组织覆盖少,交锁髓内钉和钢板是常用的固定方式,但是这两者固定方式的优劣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述二种不同内固定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的生物力学特性.一、材料与方法选取18根成人防腐胫骨标本,制作成A2型胫骨中下段骨折模型,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海瑞隅仪器设备有限公司,WDW-30M)上行轴向压缩、扭转及轴向压缩破坏以测试二种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万古霉素局部应用预防脊柱侧弯矫形术感染

    作者:李宁;刘宏建;李军伟;申明奎;夏磊

    脊柱侧弯患者通常消瘦、贫血、心肺功能差,又因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多为高感染风险人群.切口内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因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及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点,受到骨科医生青睐[1-2].我们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科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140例患者,探讨万古霉素局部应用预防脊柱侧弯矫形术感染.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科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140例患者.2.分组情况:常规组:围手术期采用头孢呋辛钠2.0g(n=70);万古霉素组:常规预防感染方案联合切口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粉末1.0 g(n =70).

    关键词:
  • 一种兔慢性硬膜下血肿模型的制作

    作者:范小璇;李陇平;赵晓平;李崇楠;张艳婷;胡靖;冯照群;陈杰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相关实验因受动物模型的限制而进展缓慢,目前还没有发现一种动物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人类CSDH的过程[1],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兔慢性硬膜下血肿模型的制作方法.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清洁级新西兰家兔24只,雌雄不限,兔龄7~10个月,体重(2 5±0.5)k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军2012-0007.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每组4只.

    关键词:
  • 循环微小R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玉柱;付强;张旭;秦涛

    目的 筛选出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差异性表达的微小RNA(miRNA,miR),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 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HBV相关性HCC、HBV相关性肝硬化和健康者3组miRNA差异的表达谱,并进行GO分析和KEGG pathway生物学分析.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HBV相关性HCC血液样品中有17个差异表达的miRNA,HBV相关性肝硬化中有20个显著差异的miRNA;与肝硬化比较,HCC中有4个下调的和6个上调的miRNA.3组比较,hsa-miR-6127、hsa-miR-6879-Sp和hsa-miR-6510-5p在HCC中表达显著升高,而在健康组和肝硬化组处于低水平,生物学分析证实miRNA参与HBV相关性HCC血管生成、宿主免疫及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结论 HBV相关性HCC在成癌过程中与健康者和肝硬化患者有miRNA明显差异的表达谱,涉及靶基因的功能分类和信号传导途径.

  • Nampt在结直肠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皮亚平;李志红;赵娟娟;冯茂辉;刘黎明

    目的 观察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探讨Nampt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并评价其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Oncomine数据库探讨Nampt mRNA在CRC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特点.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3例CRC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Nampt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Nampt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在CRC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00).Nampt蛋白的高表达与较高级别的N分期(x2=3.908,P=0.048)、M分期(x2=5.316,P=0.021)和TNM分期(x2=11.930,P=0.001)明显相关.生存分析表明Nampt蛋白高表达的CRC患者总体生存期(OS)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26.02个月比45.37个月,P=0.017),而Nampt蛋白的表达与无病生存期(DFS)无明显相关(13.72个月比14.29个月,P=0.564).Cox回归分析表明Nampt蛋白高表达是CR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风险比(HR)=1.963,95%可信区间(CI):1.080 ~3.652)].结论 Nampt在CRC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Nampt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分期相关,CRC患者Nampt高表达可能预示着预后差.

  •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敏感性与环氧化酶-2表达的关系

    作者:刘英强;陈淅涓;韩广森;张永磊;刘明阁;冯稳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 (COX-2)的表达与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4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新辅助放化疗前活检组织标本中COX-2的表达水平,复阅术后病理组织切片,评估放化疗后肿瘤退缩等级[0~4级,病理完全缓解(pCR)为4级].分析COX-2表达程度与pCR是否相关.结果 COX-2表达程度与pCR呈负相关(r=-0.762,P=0.019).COX-2高表达者中pCR占36.3% (4/11),非pCR占87.1%(27/31);而COX-2低表达者中pCR占63.6%(7/11),非pCR占12.9%(4/31).肿瘤组织中COX-2表达程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呈正相关(r =0.531,P=0.028).肿瘤组织中COX-2高表达者中VEGF高表达占64.0%(16/25),VEGF低表达占29.4%(5/17);肿瘤组织中COX-2低表达者中VEGF低表达占70.6%(12/17),而VEGF高表达占36.0%(9/25).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侵犯范围、临床分期、T分期等临床资料与患者的COX-2表达程度无相关.结论 直肠癌组织中COX-2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 椎弓根螺钉经伤锥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

    作者:刘成;杨文玖;王志杰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经伤锥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椎弓根螺钉经伤锥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患者48例,随机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经伤锥置普通椎弓根螺钉,实验组经伤锥置万向椎弓根螺钉.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后伤椎椎体前高压缩比、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上述4个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后伤椎椎体前高压缩比、VAS、Cobb角及ODI 4个指标,实验组:术前分别为:(47.79±12.71)%、(7.67±1.34)、(13.16±17.48)°、(96.29±2.69)%,术后分别为:(20.49±9.44)%、(1.38±1.01)、(6.63±10.59)°、(49.83±8.19)%;对照组:术前分别为:(47.23±11.93)%、(7.46±1.44)、(15.42±17.90)°、(96.29±2.63)%,术后分别为:(20.72±9.06)%、(1.13±1.51)、(7.65±11.12)°、(51.67±11.70)%,两组患者Cobb角较术前下降不明显(P=O.130、0.080),其他指标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0).术后上述4个指标两组之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向和万向椎弓根螺钉经伤锥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两者临床效果相似.

  • 股骨头骺滑脱的股骨近端生长板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作者:傅刚;郭源;周达飞;姜宇;边臻

    目的 观察股骨头骺滑脱的股骨近端生长板的病理改变.方法 我们自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外科髋关节脱位(SHD)入路改良Dunn截骨治疗重度股骨头骺滑脱8例,其中7例在术中取材留取标本,取材部位为股骨近端生长板和髋关节内滑膜组织,取材后常规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结果 通过在显微镜下对生长板软骨细胞的观察,发现有3种形态学改变同时存在,分别是软骨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再生;滑膜组织出现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变性和坏死.结论 采用外科髋关节脱位入路可方便股骨头骺滑脱的病理取材.通过对生长板软骨细胞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可以对探索其病因病理发挥重要作用.

  • 超氧化物歧化酶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小俊;刘友东;季承博;顾琦晟;于亮;李继坤

    目的 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以及沉默SOD2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生长和活性氧产生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SOD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6株胃癌细胞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SOD2蛋白表达及转染小分子干扰RNA siSOD2后胃癌细胞株MKN1、NUGC4中的SOD2表达;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和细胞活性氧(ROS)检测实验分别检测沉默SOD2基因的两株胃癌细胞株增殖以及ROS产生.结果 胃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SOD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 (48/66)和40.9%(27/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17,P=0.000).6株胃癌细胞株的SOD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KN1=23.062,PMKN1=0.002;tMKN45=5.648,PMKN45=0.030;tNUGc3=26.613,PNUGC3=0.001;tNUGC4=17.103,PNUGC4=0.003;tAGs=39.475,PAGS =0.001;tN87=37.677,PN87=0.001).MKN1、NUGC4胃癌细胞沉默SOD2基因72 h和96 h后,增殖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MKN1,t72h=6.329,P72h=0.001;t96h=10.487,P96h=0.000)、(NUGC4,t72h =5.551,P72 h=0.003;t96h=6.304,P96h=0.001).同时MKN1、NUGC4胃癌细胞沉默SOD2基因后的ROS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分别为195.341±10.71、99.439±9.311(t=11.295,P=0.001)和181.561±14.502、97.876±12.867(t =23.476,P=0.000).结论 SOD2在胃癌中高表达,同时沉默SOD2基因表达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且产生过量ROS.

  • 人类快速延迟整流性钾通道基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吕清;王莉霞;卢晓明;王国斌;陶凯雄;牛彦锋

    目的 观察人类快速延迟整流性钾通道基因(HERG1)表达的HERG1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探讨两者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标本及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HERG1蛋白和MMP-9的表达,并进行回顾性随访.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RT-qPCR、Western blot分析HERG1、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0%;HERG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关系密切;MMP-9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程度、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 =0.000),而与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无明显相关.结论 HERG1蛋白和MMP-9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肝内胆管细胞癌中K-ras基因突变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何鑫;游建;肖定;金鑫

    目的 检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K-ras基因突变状况,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提取3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及12例肝内胆管良性病变石蜡组织切片中基因组DNA,PCR扩增K-ras第2外显子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其突变状况.结果 3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有24例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12例良性病变组织均未发现突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570,P=0.000).其中22例12密码子突变(91.7%),1例6密码子突变,1例23密码子突变.结论 K-ras基因突变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明显相关.

  • 肠道菌群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解萧宇;陈保祥;黄志浩;周燕;张亦超;曹永磊;刘韦成;江从庆;钱群

    目的 检测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的粪便菌群改变,探讨STC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同疾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法对14例STC患者、18例正常组粪便菌群进行16SrDNAV4区进行分析测序检测.结果 STC组同对照组在粪便菌群多样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TC组及对照组粪便菌群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丰度高,拟杆菌门占相对丰度的50.84%和48.22%,厚壁菌门占相对丰度的35.68%和37.63%.同对照组比较,STC组梭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09),而放线菌门显著升高(P=0.020),在对照组中未检出的广古菌门在STC组检出.菌门以下水平,放线菌门中双歧杆菌属在STC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25);厚壁菌门中梭杆菌科在STC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 =0.005).结论 STC组与对照组粪便菌群多样性上具有一致性但菌群物种丰度存在差异.

  • 半乳糖凝集素-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娟;孙冉冉;何玉婷;梁红霞;郭文治;余祖江

    目的 观察半乳糖凝集素-1(GAL-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424例样本和肝癌组织芯片84例样本分别分析GLA-1 mRNA和蛋白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与HC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总体生存率(OS)时间的关系.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GLA-1在LO2细胞和Huh7细胞系中的表达,应用小干扰RNA(siRNA)下调GLA-1 mRNA后,噻唑蓝(MTT)、Transwell、克隆成形实验分别检测不同分组Huh7细胞系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和克隆成形能力.结果 在TCGA数据库中,GLA-1 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癌旁中的表达(11.930±0.056比11.600 ±0.081,t=2.112,P=0.035);GLA-1 mRNA高表达患者的OS时间低于低表达者[(4.757±0.410)年比(6.207±0.485)年,Log Rank值=8.368,P=0.004];临床特征分析表明,GLA-1 mRNA与患者的TNM分期呈正相关(x2=3.859,P=0.049);GLA-1 mRNA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r=1.644,P=0.012).在84例组织芯片中,存在转移和复发患者的GLA-1蛋白评分高于无转移和复发者(2.391±0.114比0.895±0.155,t=45.260,P=0.000),(2.375±0.128比1.114 ±0.160,t=39.930,P=0.000),且GLA-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OS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者[(2.801±0.393)年比(3.291 ±0.479)年,Log Rank值=4.125,P=0.018],GLA-1蛋白也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r=1.857,P=0.009).GLA-1 mRNA和蛋白在Huh7细胞中表达较L02细胞高4倍,GLA-1下调组增殖在72 h[(69.580±2.341)%,t=12.990,P=0.006]和96 h[(70.390±3.782)%,t=7.830,P=0.016]时较阴性对照组明显抑制,侵袭细胞数(20.670±0.882比47.000±1.155,t=18.120,P=0.000)和克隆成形数(33.330±0.882比73.000±1.155,t=27.300,P=0.000)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GLA-1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提示肝癌患者更短的总生存期,有助于监测肝癌发病及转移,是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包刚;李兴;潘卫;黄建军;周恬;樊秀月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相关基因1 (T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TC-1的表达水平.以乳腺癌细胞转染TC-1小干扰RNA(TC-1 siRNA)和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RNA control),命名为干扰组和阴性组,同时以不做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Wnt下游靶基因(c-Myc)、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结果 TC-1在乳腺癌组织中水平高于癌旁组织(t=17.746,P=0.000;t=12.705,P=0.000).对照组和阴性组细胞凋亡率、存活率、TC-1、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Cleaved Caspase-3比较无明显变化.干扰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β-catenin、c-Myc水平低于对照组,Cleaved Caspase-3水平高于对照组(t=13.986、7.015、10.457、27.886、7.426,P=0.000、0.002、0.001、0.000、0.002).结论 TC-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干扰TC-1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Wnt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蛋白表达

    作者:池闽辉;刘景丰;高运臻;邢晓华;林敏捷;蔡志雄;黎蕴通

    目的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标志物.方法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2DLC-MS/MS)分析6个月内复发组(R≤6m组,n=9)、6~12个月复发组(R6-12m组,n=9)、2年内未复发组(R>24m,n=6)组肝癌标本,筛选不同复发时间的肝癌组织差异表达蛋白.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和Western blot对验证组患者(新鲜冰冻标本,n=30)进行差异蛋白验证;同时对验证的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肝癌石蜡切片标本,n =201)并将结果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筛选出10个随复发时间不同而变化较大的差异蛋白质,其中5个上调:钙结合蛋白A9(S100A9)、髓过氧化物酶(MPO)、载脂蛋白A4(APOA4)、跨膜蛋白97(TMEM97)、人核受体hblf(NR5A2);5个下调:脱氢酶/还原酶2(DHRS2)、三四氨基酸重复结构域4(TTC4)、染色质重构因子(CHD2)、4-羟苯丙酮酸双氧酶(HPD)、亚甲胺转移酶-环化脱氨酶(FTCD).F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TMEM97在组织中的表达与质谱结果一致.免疫组织化学及Cox分析显示,TMEM97高表达、术前高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多发、肿瘤直径较大、有肉眼癌栓、有微血管癌栓、包膜不完整、术中输血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肝癌术后复发与多蛋白相关,TMEM97可能作为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相关的预警蛋白.

  • 胰腺星状细胞在胰腺癌微环境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马龙飞;胡嘉芮;万朝霞;张可睿;李泉旺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随着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迅速升高,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死亡率极高,5年总体生存率仍低于5%.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胰腺,导致癌前病变-胰腺上皮内瘤变的发生,损伤和修复反复发生,癌基因突变激活,终导致胰腺癌的发生.在胰腺癌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为显著的特点是胰腺纤维化和粘连形成,在此过程中,癌细胞激活并募集胰腺星状细胞(PSC),提供了特殊的丰富基质、低灌注、缺氧、免疫屏蔽的微环境,由此给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胰腺癌微环境及PSC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治疗靶点.现将胰腺癌微环境及PSC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CD8+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殷瀚霖;吴文川

    CD8+调节性T细胞(CD8+ Treg)是机体内的一类重要负向免疫调节细胞,在机体免疫调节、维持免疫稳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肿瘤患者体内CD8+Treg细胞可以协同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细胞共同形成免疫赦免区,阻止效应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目前研究表明CD8+ Treg细胞存在多种诱导途径,且尚未发现CD8+ Treg特征性免疫表型,这些问题阻碍了对此类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旨在阐明目前对CD8+ Treg的起源及其功能的研究,为进一步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何维阳;王彦峰;熊艳;叶啟发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由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具有介导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TXNIP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通路、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性体等相关.本文将就TXNIP的结构及生理功能以及TXNIP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 胰腺癌转移与中性粒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陶连元;修典荣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在国内已跃居全部肿瘤第7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胰腺癌诊断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其手术切除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术后转移率仍较高,尤其是术后肝转移,为术后死亡常见的原因.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群体,是人体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观念认为中性粒细胞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对于抵抗力较低的胰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不仅不能很好的发挥抗肿瘤作用,而且还在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近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现就中性粒细胞在胰腺癌中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化修饰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郁凯;杨忠;张殿英

    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SUMO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蛋白,类泛素化修饰(Sumoylation)在人体多种生物学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常见,损伤后修复再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本文拟对SUMO化修饰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作用的新研究作一综述.

  • 大鼠颈动脉迂曲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金洲;王文;谭延振;王晓武;俞世强

    目的 通过大鼠自体颈动脉移植建立动脉迂曲模型.方法 24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迂曲组和阴性对照组.动脉迂曲组大鼠将自体左侧颈总动脉段(1 cm)端端吻合移植至右侧颈总动脉.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分别测量大鼠血压、颈动脉血流、动脉张力和迂曲指数(TI).结果 本实验大鼠总死亡率7.7%.动脉迂曲组大鼠术后1周发现,右侧颈总动脉出现明显迂曲形态,颈动脉张力由术前(43±13)%降至术后(2±9)%(P=0.000),术后1周增加至(13±8)%.术后大鼠颈动脉迂曲指数(TI)明显增加,由术前接近1,明显增加至移植后的1.22±0.15(P =0.031),1周后进一步增加至1.28±0.34(P =0.027).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迂曲指数在不同时间点的离体和在体状态下无明显改变(1.01 ±0.004比1.04±0.01).各组血压、血流速度在术前、术后和术后1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颈动脉自体移植手术可行,成功率高,术后可成功复制动脉迂曲模型.

  •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

    作者:范忠诚;曾智谋;林佳;刘亦恒;吴多庆;张寿

    目的 构建稳定的SD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为SCI新治疗措施提供标准的疾病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和假手术组(B组),每组30只,模型组采用Hatteras Instruments PCI3000精密打击器建立T10节段的SD大鼠SCI模型.于术后1、3、7、14、28 d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采用运动功能评分及脚印分析(BBB)评分标准评价双后肢运动功能后进行脊髓组织学检测,观察细胞凋亡率和NF-200的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BBB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 =0.000);假手术组凋亡指数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0),而NF-200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0).结论 Hatteras Instruments PCI3000精密打击器撞击力度客观准确,打击精准,重复性好,是较为理想的SCI模型制备仪器.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模型
  • 纳米药物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杜冲;田孝东;杨尹默

    胰腺癌发病率呈升高态势,手术切除率低、化放疗敏感性差,是预后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纳米药物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其增效减毒的抗肿瘤作用大大提高了传统化疗药物的疗效,而针对胰腺肿瘤微环境设计的具有靶向功能的纳米药物可有效克服胰腺癌的间质屏障,实现更为精准的治疗.本文结合文献,综述纳米药物在胰腺癌治疗方面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 微小RNA-19b在胰腺导管腺癌增殖及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胡明星;付强;张旭;禹鹏飞;秦涛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RNA,miR)-19b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株中的表达量,探讨miR-19b在PDA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人胰腺导管正常上皮细胞HPDE、人PDAC细胞株PANC1、MiaPaCa2、BxPC3及人PDAC转移细胞株COLO357、FG中miR-19b的表达水平;构建miR-19b稳定高表达及低表达细胞株.通过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和Matrigel细胞侵袭实验验证miR-19b沉默和高表达的PDA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改变;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19b沉默及高表达后PDAC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PDAC细胞增殖标志物p21及p27在miR-19b沉默及高表达后表达量改变.结果 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人胰腺导管正常上皮细胞HPDE中miR-19b表达量(98.21±14.54)比较,人PDAC细胞株PANC1、MiaPaCa2、BxPC3及转移细胞株COLO357、FG中miR-19b的表达量(198.45±21.22、221.37±18.59、182.51±13.48、317.64±15.20、331.34±17.18)明显升高(P=0.003、0.005、0.021、0.0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和Matrige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miR-19b沉默后FG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22.54±2.87)%、(28.87±5.62)%]与对照组[(99.65±3.07)%、(98.73±4.38)%]比较明显下降(P =0.005、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反BxPC3细胞过表达miR-19b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317.53±10.21)%、(286.77±12.83)%]与对照组[(97.89±5.31)%、(98.25±7.57)%]比较明显升高(P=0.003、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克隆形成实验和MTT实验检测发现miR-19b沉默后PDAC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 =0.003、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9b过表达后PDAC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P =0.002、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m blot结果显示miR-19b沉默后PDAC细胞增殖标志物p21及p27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升高(3.25 ±0.27、5.38±0.33)倍(P =0.003、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9b高表达后p21及p27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2.68 ±0.15、3.27±0.27)倍(P =0.006、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19b可促进PDAC细胞迁移和侵袭,可增强PDAC细胞增殖能力.

  • 和厚朴酚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及其机制

    作者:杨庆龙;李春亮;刘瑶;许春芳

    目的 观察和厚朴酚(HNK)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HNK处理SW1990细胞,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NK对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mRNA及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HNK对SW1990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10±0.44)%、(15.25±1.39)%、(25.75±1.00)%、(60.19 ±3.14)% (F =572.336,P=0.000).穿过Transwell小室基底膜的细胞数量分别为(170.40±12.20)、(95.20 ±6.98)、(54.80 ±5.63)、(21.40±4.93)个(F=321.703,P =0.000).RT-PCR及Westem blot结果显示,β-catenin、原癌基因(c-Myc)、B淋巴细胞/白血病-xl(bcl-xl)、生存素(Survivin)、波形蛋白(Vimentin)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bcl-2相关X蛋白(bax)、E-cadherin、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和厚朴酚可以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增殖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HNK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短链脱氢还原酶16C成员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殷佩;赵炎;何睿智;余海锋;郭通;王璐;王敏;郭兴军;李旭;秦仁义;丁志强;俞亚红

    目的 探讨短链脱氢还原酶16C成员5(SDR16C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DR16C5在100例人胰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SDR16C5在人胰腺癌细胞株及人永生化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株中的表达.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SDR16C5表达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的影响.结果 SDR16C5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有无门脉侵犯无关.SDR16C5在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永生化胰腺导管上皮细胞(x2=78.87,P=0.001).低分化胰腺癌患者组织中SDR16C5的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胰腺癌(x2=42.46,P=0.001),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SDR16C5表达显著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x2=8.94,P=0.003),TNM分期Ⅲ期患者SDR16C5表达显著高于TNM Ⅰ、Ⅱ期患者(x2 =8.94,P=0.003),SDR16C5中、高表达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x2=39.02,P=0.001).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SDR16C5中、高表达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累计无病生存率(x2=6.29,P=0.012)及总体生存率(x2=11.63,P=0.001)明显低于低表达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DR16C5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DR16C5在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上调,检测SDR16C5有助于判断预后.

  • 姜黄素与吉西他滨联用对胰腺癌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诱导作用

    作者:罗长江;俞泽元;曹宏泰;李龙;罗瑞英;焦作义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胰腺癌细胞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后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不同恶性程度的胰腺癌细胞株BxPC3、PANC-1进行细胞培养,将两种细胞分为对照组(A组)、吉西他滨治疗组(B组)、姜黄素治疗组(C组)、姜黄素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组(D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明确药物阻滞细胞周期.结果 BxPC3细胞单独应用吉西他滨化疗与联合姜黄素治疗比较,细胞活力由(83.27±4.13)%下降至(8.12±0.37)% (P =0.007),细胞凋亡率由(6.73±2.19)%增加至(26.33±3.71)% (P=0.006);PANC-1细胞单独应用吉西他滨化疗与联合姜黄素治疗比较,细胞活力由(83.77±6.03)%下降至(7.58±1.13)% (P=0.008),细胞凋亡率由(6.21±1.23)%增加至(25.08±3.24)% (P =0.005).结论 姜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可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 不同食物对肠旁路术后2型糖尿病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作者:张斌;翁山耕;杨亚鹏;罗兵来

    目的 观察不同食物对十二指肠旁路术(DJB)及改良胆胰转流术(NBPD)后2型糖尿病模型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探讨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方法 将33只结合高脂高糖饮食和小剂量(35 mg/kg)链脲霉素腹腔注射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十二指肠旁路术、改良胆胰转流术及假手术.检测术前1周、术后1、4、10周大鼠空腹体重、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变化.术后3~5周分别以脂肪乳、花生油、安素、葡萄糖、淀粉灌胃,检测大鼠血脂、血糖变化.结果 术后1周,DJB组大鼠餐后2h血糖降至(19.87±4.07)mmol/L,NBPB组降至(20.34±5.76) mmol/L,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0周,DJB组餐后2h血糖(17.15 ±3.75) mmol/L,NBPD组餐后2h血糖(20.16±4.73) moL/L,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4周脂肪乳灌胃后DJB组大鼠游离脂肪酸升至(1 082.83±259.67) μEq/L,NBPD组升至(1 258.67±204.18)μEq/L,与假手术组的(1 866.00±715.15)μEq/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DJB和NBPD术后餐后血糖、血脂降低,其机制可能是术后消化吸收功能改变.

  • Notch3对胰腺导管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调控

    作者:周进学;展翔宇;周亮;李庆军;王征征;陈勋;韩风

    目的 观察Notch3在胰腺导管腺癌细胞(PDAC)中的表达和对PDAC侵袭和转移的调控.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Notch3在PDAC中的表达.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高表达PDAC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转染组中黏附蛋白CD44v6、钙离子依赖的黏附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环氧化酶(COX-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的表达.采用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显示:BXPC-3和PANC-1细胞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86.2 ±3.2)个和(252.5±2.6)个,与对照组HPDE6c7细胞株[(25.6±1.7)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BXPC-3和PANC-1细胞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71.1 ±2.3)个和(224.7±2.4)个,与对照组HPDE6c7细胞株[(24.4±1.5)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在BXPC-3和PANC-1细胞株中抑制Notch3表达后,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BXPC-3和PANC-1穿膜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siRNA转染组的细胞[(230.3±2.2)个比(120.5±1.7)个;(380.4±2.6)个比(165.3±1.8)个,P =0.032];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BXPC-3和PANC-1穿膜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siRNA转染组的细胞[(140.6±1.2)个比(45.4±1.5)个;(245.4±1.6)个比(70.3±1.1)个,P=0.02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抑制BXPC-3和PANC-1细胞株中Notch3的表达,能够促进E-cadherin蛋白表达,同时抑制CD44v6、MMP-2、MMP-9、VEGF和uPA相关蛋白的表达,并且使COX-2和p-ERK1/2的表达降低.结论 Notch3具有促进人胰腺导管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

  • 雌激素受体α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3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汤晓燕;张宇华;吴嘉;姚伟锋;成剑;卢毅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肿瘤转移相关基因3(MTA3)在胰腺癌(PDAC)组织的表达以及其与胰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在人胰腺癌组织中检测ERα、MTA3以及EMT的关键因子:Snail、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在人胰腺癌细胞株中进行验证.结果 ERα大部分表达在胞质中,ERα的表达强度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分化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的胰腺癌患者中发现MTA3阳性,60%的胰腺癌患者中发现Snail阳性,E-cadherin在80%的胰腺癌病例中表达.MTA3但淋巴结阴性组的MTA3表达[阳性着色细胞数的百分比(PP):1.39分、免疫组织化学得分(IRS):2.67分]要高于淋巴结阳性组(PP:0.81分、IRS:2.06分),Snail表达在低分化组中的表达(PP:1.61分、IRS:3.50分)高于中-低分化(PP:1.54分、IRS:2.69分)和中分化组(PP:1.40分、IRS:2.67分).E-cadherin则随着分化差而表达越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MTA3表达阳性的患者中,仅有32%的病例Snail表达,低于Snail的平均表达;而在Snail表达阳性的病例中,E-cadherin表达的只有52%,也低于E-cadherin的平均表达.胰腺癌细胞株中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结果.结论 ERα、MTA3、Snail、E-cadherin信号通路各相关因子在人胰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ERα可以作为一个靶点对此通路进行干预.ERα→MTA3→Snail→E-cadherin信号通路在部分PDAC细胞中存在.MTA3是EMT的抑制因子,MTA3高表达,EMT被抑制,肿瘤侵袭性低,分化较好.

  • 胰腺脱细胞支架内胰岛素分泌细胞循环灌注培养

    作者:郭青松;万建;黄龑;王鹏;朱铭岩;王志伟;钱海鑫

    目的 观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诱导的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在大鼠胰腺脱细胞支架上的生长及功能发挥.方法 经脾动脉持续灌注洗脱剂制备胰腺脱细胞支架,对其进行组织染色,DNA、糖胺多糖(GAG)含量,生物相容性检测.含小鼠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MafA)、胰腺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1(PDX-1)和神经源性分化因子-1(NeuroD1)的腺病毒联合导入mBMSCs,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胰岛素(Insulin)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情况.IPCs再种植于脱细胞支架内,培养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荧光、FQ-PCR检测细胞生长及功能发挥.结果 经灌注后未见细胞残留,可见细胞外基质(ECM)保留,DNA定量提示细胞含量为(44.92±3.89) ng/mg(t=15.160,P=0.001),GAG含量为(30.27±2.70) ng/mg,(t=2.862,P=0.046),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胶原Ⅰ、纤连蛋白保留.三基因修饰的mBMSCs Insulin表达阳性,葡萄糖刺激试验显示其对不同浓度葡萄糖有反应.将IPCs在胰腺脱细胞支架内循环灌注培养,HE染色显示细胞在支架内生长良好,免疫荧光和FQ-PCR显示Insulin表达阳性,与二维培养比较,Insulin表达提高(t=15.030,P=0.004).结论 制备的大鼠胰腺脱细胞支架保存了基本的脉管结构及ECM,生物相容性良好.PDX-1、NeuroD1和MafA协同促进mBMSCs分化并获得Insulin合成和分泌能力.经三维循环灌注培养,IPCs能够在支架内生长及发挥功能,且细胞功能得到促进.

  • Aurora-A inhibitor 1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作者:蔡则灵;王盛;毛永欢;王进;吴凯;周稼;骆霞岗;喻春钊

    目的 检测Aurora-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特异性抑制剂Aurora-A inhibitor 1在胰腺癌增殖、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人类正常胰腺上皮细胞(HPNE)和胰腺癌细胞(PANC-1)中Aurora-A、p-Aurora-A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技术检测Aurora-Ainhibitor 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及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Aurora-A、Aurora-A、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示较HPNE细胞,PANC-1细胞中Aurora-A蛋白表达量上调22.067倍,p-Aurora-A蛋白表达量上调8.962倍.CCK-8结果示:Aurora-A inhibitor 1可明显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P=0.019).流式细胞周期检测显示:PANC-1细胞经过Aurora-A inhibitor 1处理后,G1/S期细胞明显减少,G2/M细胞明显增加[空白组(9.6±2.3)%、对照组(7.5±4.8)%、实验组(61.2±4.0)%];同时,p2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空白组:1.000 ±0.000、对照组:1.671±0.111、实验组:3.208±0.284).凋亡分析:实验组较其他两组PANC-1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空白组:1.000±0.000、对照组1.053±0.108、实验组1.902±0.276),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空白组:1.000±0.000、对照组:1.274±0.112、实验组:1.754±0.062).结论 Aurora-A、p-Aurora-A在胰腺癌中明显高表达,特异性抑制剂Aurora-A inhibitor 1通过抑制p-Aurora-A将胰腺癌细胞明显阻滞于G2/M期,并可抑制胰腺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胰腺星状细胞促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机制

    作者:曹锋;李嘉;孙海晨;崔叶青;刘爽;李非

    目的 探讨胰腺星状细胞(PSC)促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机制.方法 将PSC与胰腺癌PANC-1直接共培养,通过向共培养体系中加入信号通路抑制剂及转染Notch-3小干扰RNA(siRNA),观察共培养后PANC-1细胞形态的变化,双层小室迁移实验观察PANC-1运动能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otch-3、E-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变化,以判断细胞是否发生EMT.结果 PSC可诱导PANC-1细胞发生EMT;促进细胞迁移[单独培养比共培养,(16.4±2.6)/HP比(51.6±4.5)/HP,P=0.001];L1790(5μmol/L,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能显著抑制PSC导致PANC-1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加,并抑制EMT现象的发生;Notch-3 siRNA可成功抑制Notch-3基因的表达,并阻断由PSC导致的PANC-1细胞迁移能力增加,扭转EMT现象.结论 Notch-3在PSC诱导的PANC-1EMT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胰腺癌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研究进展

    作者:卢军;刘乔飞;周立;郭俊超

    癌症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第四大治疗手段,在多种肿瘤中已取得一定疗效,但胰腺癌免疫治疗收效甚微.胰腺癌肿瘤微环境是高度免疫抑制的,是免疫治疗的关键壁垒.其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包括抑制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s)等抑制性免疫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1/PD-L1)、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等抑制性免疫检查点以及大量浸润的抑制性细胞因子.本文将对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的机制以及靶向抑制性成分的免疫治疗前沿进展作一综述.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