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小干扰RNA沉默Toll样受体2/4基因对成骨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明静;徐剑;刘郁东;李凡;胡涛

    目的 观察利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阻断Toll样受体2/4(TLR2/TLR4)对大鼠成骨细胞迁移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TLR2/TLR4的小干扰RNA (siRNA),转染成骨细胞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TLR4的mRNA及蛋白的含量.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及噻唑蓝(MTF)法检测转染组和非转染组成骨细胞的迁移能力以及增殖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核因子-κB (NF-κB)的含量.结果 针对TLR2及TLR4的siRNA可有效抑制其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达到了94%及84%,同时也抑制了受体蛋白的表达,使其降低至对照组的48%及65%.当TLR2及TLR4表达受到抑制后成骨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至对照组的76%及59%,但细胞增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细胞内NF-κB活性降低,细胞核内NF-κB p65的含量降至对照组的47%及75%.结论 siRNA能够有效沉默TLR2/TLR4基因的表达,减弱细胞内NF-κB的活化,抑制成骨细胞迁移,表明成骨细胞的迁移通过TLR2/TLR4及NF-κB途径.

  • 移植物重建前臂骨间膜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苏嘉;沈新升;季日旭;郭晓山

    目的 探讨3种移植物与正常前臂骨间膜比较限制桡骨向近端移位的能力.方法 12具新鲜冷冻尸体前臂标本制成生物力学模型,腕、肘关节中立位固定于生物材料实验机上加载恒定100 N的轴向负荷,测量桡骨相对于肱骨小头向近端移位的距离.首先测试桡骨头切除骨间膜完整的标本,然后切断骨间膜,分别利用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同种异体跟腱重建每具标本的骨间膜中央束.每种测试状态重复加载10次,第1次至第10次桡骨向近端位移的增加代表移植物被拉伸的长度.结果 桡骨向近端的平均位移分别为(3.02±3.56) mm(完整骨间膜)、(6.78 ±4.12) mm(掌长肌腱)、(5.08 ±6.78) mm(桡侧腕屈肌腱)、(4.13 ±4.73) mm(同种异体跟腱),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物被拉伸的平均长度分别为(0.31 ±2.12) mm(完整骨间膜)、(1.82±3.26) mm(掌长肌腱)、(1.72±4.37) mm(桡侧腕屈肌腱)、(0.36 ±2.89) mm(同种异体跟腱),其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同种异体跟腱与完整骨间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没有一种移植物重建可以像正常骨间膜一样有效地限制桡骨向近端移位.如果考虑通过骨间膜重建来治疗前臂Essex-Lopresti损伤,3种移植物中同种异体跟腱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 丹参酮ⅡA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进;李森;张友朋;曾汉青;朱朝辉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BALB/c裸鼠30只为研究对象,建立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塞替哌组、丹参酮ⅡA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塞替哌、丹参酮ⅡA干预,实验4周后处死,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血管新生情况、凋亡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4周后,丹参酮ⅡA组小鼠肿瘤重量、膀胱湿重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塞替哌组[(0.62±0.07)g比(0.91 ±0.09) g,(0.68±0.00) mg/g比(0.90±0.08) mg/g,53.38比31.58,t =4.243~8.981,P<0.05);丹参酮ⅡA组微血管密度(MV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8.45±0.75比13.06±1.65,35.52±4.29比65.14±7.21,41.39±4.77比68.32±7.24,t =7.601~15.732,P<0.05);丹参酮ⅡA组肿瘤组织促凋亡蛋白基因[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1.25±0.26比0.64 ±0.07,0.86±0.12比0.67 ±0.08),抗凋亡蛋白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生存素(Survivin)]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塞替哌组(0.41±0.04比0.70±0.09,0.38±0.04比0.85±0.09)(t=2.821 ~ 16.149,P<0.05).结论 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减少血管密度以及促血管新生分子的生成,诱导细胞凋亡.

  • 胃饥饿素/肽YY/刺鼠相关蛋白信号在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作者:高寅生;侯亚勃;杨晓军;高鹏;曹农

    目的 探讨胃饥饿素(Ghrelin)、肽YY(PYY)、刺鼠相关蛋白(AGRP)信号通路在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20只成年SD雄性大鼠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非手术对照组(NO组,n=10)和糖尿病Roux-en-Y胃旁路术(RYGB)组(RYGB组,n=10),另外再选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对手术组实施胃旁路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GLU)、总胆固醇(TCH)及三酰甘油(TG)、Ghrelin水平,每天定时监测大鼠饮水量、饮食量以及体重的变化,术后第4周取大鼠下丘脑,检测下丘脑中PYY、AGR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第4周,RYGB组大鼠血糖下降至(6.18 ±0.77) mmol/L、血脂下降至(2.45±0.23) mmol/L;TCH下降至(2.07 ±0.22) mmol/L,进食、水量已接近正常水平,Ghrelin下降至(410.60 ±58.33) ng/L、AGRPmRNA下降至0.80±0.13,较NO组明显降低,而PYYmRNA升高至1.60±0.25,较NO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胃旁路手术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GLU水平,Ghrelin可能通过PYY、AGRP信号调节2型糖尿病的能量代谢平衡,提示Ghrelin与下丘脑PYY、AGRP调节通路可能对胃旁路手术后2型糖尿病病情缓解起重要作用.

  • 依托孕烯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祁旦巳;王孝庆;王中苏;叶莉莎;王斌;曹红;李军

    目的 建立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观察背侧海马注射依托孕烯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α1亚基(GABAAα1)及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1(GAT-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30~270 g,双侧基底核各注射IBO 8 μg建立AD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4组(n=9):假手术组(Sham组)、溶剂对照组(Con组)、依托孕烯组(ENG组)、GABAA受体拮抗剂组(BIC组).术后1周行连续6d的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Con、ENG、BIC组在测试第1、2d后2h内背侧海马给予相应药物,BIC组在ENG海马给药前30 min腹腔注射8 mg/kg荷包牡丹碱.免疫组织化学法(n=6)和Western blot法(n=3)检测各组海马CA1/3区GABAAα1及GAT-1的表达.结果 分别与Sham组及Con组比较,ENG组及BIC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AEL)均明显缩短(P<0.05),海马CA1/3区GABAAα1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减少[CA1:(5.9±0.7)、(6.6±1.0)个比(3.7±0.8)、(3.1±0.4)个;CA3:(5.9 ±1.3)、(6.2±0.6)个比(3.8±0.6)、(2.8±0.6)个,P<0.01],CA3区GAT-1阳性细胞均显著减少[(23.7±2.3)、(23.0±1.7)个比(18.3±1.8)、(17.6±2.4)个,P<0.01],海马GABAAα1(P<0.05)和GAT-1(1.7±0.5、1.7±0.4比0.9±0.4、0.5±0.2,P<0.0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4组间CA1区GAT-1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G组和BI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孕烯可显著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调节GABA受体水平的表达有关,其中GABAAα1及GAT-1可能参与其中记忆功能的调节作用.

  • 鞘内注射U0126对紫杉醇诱导外周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肖昀;赵博;吴洋;侯家保;夏中元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通道抑制剂U0126对紫杉醇诱导外周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y1.7钠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n=18):紫杉醇组(P组)和对照组(vehicle组).采用腹腔注射法制备外周神经痛模型.第二部分:另取12只鞘内置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6):U0126组和抑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与腹腔注射前24h,注射后第7、14、21天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PWT);取L4~L6节段双侧背根神经节(DRG),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背根神经节磷酸化ERK1/2(p-ERK1/2)和Nav1.7蛋白表达.结果 第一部分:与vehicle组(60±5、59±4、65±4)比较,P组7、14、21 d(53±4、49±5、51±3)PWT值下降(P<0.05),p-ERK1/2(2.13±0.09、2.41±0.07、2.56±0.05比4.14±0.10、4.50±0.08、4.32±0.09)及Nav1.7(0.41±0.03、0.44±0.06、0.43±0.05比0.65±0.05、0.67±0.04、0.59±0.03)蛋白表达升高(P<0.05).第二部分:与DMSO组(48±3、3.81±0.08、0.81±0.04)比较,U0126组(54 ±4、1.94±0.09、0.56±0.04) PWT值增加,p-ERK1/2及Nav1.7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ERK1/2通路参与紫杉醇诱导外周神经痛的形成,可能与增加背根神经节Nav1.7钠通道蛋白表达有关.

  • 离体脊髓超薄切片生物活性的评定

    作者:范小平;郑丁文;蔡诗豪;何杰;Tatsuya Asai;彭继海

    目的 探讨离体脊髓超薄切片的生物活性以及具有生物活性脊髓片的生存时间窗.方法 选取Wister大鼠(6~7周)24只,用微型切片机制备胸段脊髓横切片(厚400 μm).脊髓片在自制双聚苯乙烯孵化箱内采用5% 02/5% C02持续灌注的克-林氏液(36℃)中进行孵化,采用正电子放射自显影法(dPAT),测量脊髓组织区域葡萄糖代谢率(MRglc)变化为参考指标,考察离体脊髓片的生物活性及具有生物活性脊髓片的生存时间窗.结果 在离体后6h内脊髓组织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吸收曲线具有很好的线性拟合(r=0.99),[18F] FDG的相对吸收值即MRglc保持恒定(K =7.49±1.27),缺氧、河豚毒素、高K+ (50 mmol/L)溶液等能明确诱发出与脊髓神经元的功能改变相关的MRglc变化,K值分别为:-0.09(45 min)、6.17、11.17,表明离体后6h内脊髓片具有的神经活动依赖性代谢.结论 脊髓片在离体后6h内仍保存了脊髓神经元的生理功能以及神经活动依赖性代谢,脊髓横切片(厚400 μm)是进行离体脊髓保护及电生理等实验可利用模型.

  • 微小RNA-10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脑钠肽的影响

    作者:牛少辉;张丽华;简立国;汪涛;李恩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基因(HDAC2) mRNA、脑钠肽(BNP)的表达,并用微小RNA(miRNA,miR)-10a激动剂(agomirs)对其干预,探讨其与心肌重塑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5)和缺血再灌注组(n=30),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制作成功24 h后,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n=15)和miR-10a agomirs干预组(C组,n=15).miR-10a agomirs干预组予以尾静脉注射miR-10a agomirs(80 mg/kg),A组和B组给以阴性对照试剂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持续4周.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区HDAC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BNP蛋白的含量.结果 miR-10a agomirs干预4周后,A、B、C3组心肌HDAC2mRNA相对表达量[HDAC2mRNA/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 mRNA]分别为6.58±0.23×10-5、14.29±2.16×10-5、10.11±1.55 ×10-5.左心重量指数分别为2.10±0.26、2.61±0.11、2.41±0.12.A组缺血再灌注区心肌中HDAC2 mRNA的表达,BNP蛋白含量,左心重量指数与B、C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区心肌中HDAC2 mRNA的表达,BNP蛋白含量,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0a可能通过抑制HDAC2 mRNA的表达来抑制BNP的产生,从而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重塑.

  • 人参皂甙Rg1促进嗅鞘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

    作者:陆政峰;郭维潇;成茂华;沈忆新;张应子;唐胤尧;张鹏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g1对嗅鞘细胞(OE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 新生SD大鼠嗅球组织体外培养、纯化OECs,人参皂甙Rg1干预并设置对照,Allen打击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on组)、OECs移植组(OECs组)和Rg1干预OECs移植组(Rg1+OECs组),于移植后第1、3、7、14、28天分别进行肢体活动大鼠脊髓损伤[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并于第28天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测定OECs组和Rg1+ OECs组脊髓组织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结果 Rg1+ OECs组大鼠后肢运动恢复情况优于OECs组和对照组[(15.0 ±1.0)、(12.0±2.0)、(7.4±0.9)分,P<0.05],组织切片示Rg1+ OECs组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OECs组和对照组[(64±3)、(38±2)、(26±2)个,P<0.0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量(以GFAP染色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吸光度值作为检测指标)显著低于OECs组和对照组(8.65±0.32、4.93±0.25、2.21±0.17,P<0.01),苏木素-伊红(HE)染色示Rg1+ OECs组脊髓组织结构清晰,囊性病变及细胞水肿坏死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各组;RT-PCR结果显示人参皂甙Rg1显著上调OECs在移植宿主体内CNTF、VEGF mRNA表达(0.78±0.03、0.39±0.03;0.86±0.03、0.61±0.02,P<0.05).结论 人参皂甙Rg1能够通过上调OECs在宿主体内CNTF、VEGF的表达,提高OE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能力.

  • 鞣花酸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程浩;卢成林;潘一明;唐日波;包善华;仇毓东;谢敏

    目的 观察鞣花酸(EA)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鞣花酸诱导PANC-1凋亡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鞣花酸(0、2、4、6、8μg/ml)干预PANC-1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取0、2、4、6 μg/ml的鞣花酸干预PANC-1细胞48 h后,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和核因子-κB (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鞣花酸对PANC-1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组、不同时间组间增殖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加药组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不同浓度的鞣花酸干预PANC-1细胞48 h后,细胞形态发生典型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18 ±0.99)%、(20.70 ±2.32)%、(39.68 ±0.69)%,与对照组凋亡率[(0.62±0.23)%]比较,不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8.98±2.36)%、(60.80±1.40)%、(72.82 ±0.59)%,与对照组[(42.78±O.74)%]比较,不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提示COX-2和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鞣花酸可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下调COX-2和NF-κB的蛋白表达有关.

  • 细丝蛋白A对人胃癌细胞MKN28增殖及侵袭性的影响

    作者:马从乾;王雅;赵星

    目的 探讨细丝蛋白A(FLNa)基因对人胃癌细胞MKN28体外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式将重组质粒载体pcDNA3.1/VS-His-TOPO/FLNa转染到MKN28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MKN28细胞中FLNa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及对照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FLNa基因转染到MKN28细胞后,FLNa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验证转染成功.MTT结果显示,FLNa转染组在第3、4天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0.45±0.04比0.62 ±0.02、0.65±0.03比0.81±0.03,P<0.05).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FLNa转染组中穿透的细胞数明显少于空转组和对照组[(266±12)个比(405±16)个比(426±13)个,P<0.05].FLNa转染到细胞后,明显抑制了Cyclin D1和MMP-9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 FLNa基因具有抑制人胃癌MKN28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Cyclin D1和MMP-9的表达下调.

  •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通过调控肝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通路对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作者:姬汉书;刘雅刚;冯静

    目的 观察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对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凋亡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胃癌MGC-803细胞,将传代的细胞分为以下3组:A组:MACC-1-短发卡RNA (shRNA)和PSV2neo3共转染组,B组:shNC和PSV2neo共转染组,C组:未转染组,A组为实验组,B、C两组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ACC-1蛋白和mRNA在3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检测3组MGC-803细胞中酪氨酸激酶受体(c-Met)、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mRNA水平表达变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法和划痕实验观察比较转染MACC-1-shRNA的MGC-803细胞的的迁移能力和增殖凋亡情况.结果 (1)Westem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B、C组比较,MACC-1-shRNA组MACC-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c-Met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2)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B、C组比较,A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和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c-Met蛋白及其mRNA,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B、C两组间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结果表明,A组划痕间距较宽,愈合被抑制,MGC-803细胞迁移能力低于B、C细胞(P<0.01),B、C两组细胞的划痕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A、B和C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1.06±1.12)%、(2.18±0.14)%和(2.04±0.11)%,A组细胞的凋亡率较C组明显增加(P<0.01),B、C两组细胞凋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ACC-1基因转染对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作用,其可能是通过调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作用.

  • 氧自由基清除剂提高大鼠扩张皮瓣成活率的作用及血管保护机制

    作者:张栋益;康深松;张正文;吴蕊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提高大鼠扩张皮瓣成活率的作用及血管保护机制.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16只.于各组大鼠背部均埋入30 ml软组织扩张器1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32 ml.再次手术取出软组织扩张器,并于背部扩张区形成蒂部位于尾侧的2.0 cm ×6.0 cm的任意皮瓣.皮瓣形成后即刻开始,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维生素E注射液(100 mg/kg)、依达拉奉注射液(10 mg/kg)、生理盐水1ml;频率均为每12h注射1次,直至术后第3天.扩张皮瓣形成后24h各组分别随机选取8只大鼠对皮瓣进行取材,通过原位标记皮瓣中段、远端组织血管壁的凋亡细胞,计算2个区域皮瓣血管壁组成细胞的凋亡率.术后第7天计算各组大鼠皮瓣成活率,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皮瓣中段血管,计数皮瓣中段皮下平均血管数.结果 术后24h,皮瓣中段、远端的血管壁组成细胞凋亡比率在维生素E治疗组分别为(12.47±1.58)%、(23.35±2.46)%,在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为(11.01 ±1.67)%、(18.94±1.35)%;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2±2.25)%、(28.34±1.17)%(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远端的血管壁组成细胞凋亡比率显著低于维生素E治疗组(P<0.05).术后7d,皮瓣成活率、皮瓣中段皮下平均血管数目在维生素E治疗组分别为:(64.17±2.82)%、(11.52±1.09)个/高倍视野,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为(73.66±3.24)%、(13.63±1.78)个/高倍视野,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相应皮瓣成活率及皮下平均血管数目[(41.92±3.59)%、(4.30±0.86)个/高倍视野,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成活率、皮瓣皮下平均血管数目均显著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较维生素E更能有效提高扩张皮瓣的成活率;作用机制与保护循环血管结构与功能并终改善皮瓣远端血液循环有关.

  • 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坤;王锦权;陶晓根;张霖;刘海华;姚秀英;张兴荣;韦丽;黄业华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内膜水通道蛋白8(AQP8)表达对肝细胞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脓毒症组(S组),每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制模18h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水平,测定肝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线粒体膜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Ca2+ Mg2+-ATP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AQP8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与C组比较,S组血清ALT[(233.02±110.16) U/L]、AST[(742.56 ±441.41) U/L]和m-AST[(412.78 ±252.56) U/L]明显升高[C组对应值为(29.81±13.16)、(99.78±41.67)和(46.23±24.24) U/L,P< 0.01],肝细胞ATP含量[(19.27±8.76) nmoL/mg]明显减少[C组(94.65±17.79) nmol/mg,P<0.01],线粒体Na+-K+-ATP酶[(2.81±0.81) U/mg蛋白]、Mg2+-ATP酶[(2.59±1.03) U/mg蛋白]、Ca2-ATP酶[(1.63±1.26) U/mg蛋白]、Ca2+-Mg2+-ATP酶[(2.54±0.97) U/mg蛋白]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1.73±1.06)水平明显下降[C组对应值为(4.74±0.84)、(4.49±0.73)、(3.48±0.43)、(4.68±0.81) U/mg蛋白和7.65±3.54,P<0.01)],AQP8蛋白表达量(0.68±0.03)和AQP8 mRNA(0.34±0.19)转录量减少(C组对应值分别为1.24±0.05和1.00,P<0.01).结论 脓毒症时肝线粒体膜AQP8表达量减少、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导致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明显下降,肝组织ATP含量减少,终导致肝细胞急性损伤.

  • 复合型结节性硬化症2基因的表达产物马铃薯球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尚凯;李宗明;李晟磊;韩新巍

    目的 探讨复合型结节性硬化症2(TSC2)基因的表达产物马铃薯球蛋白(Tub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97例胃腺癌组织及6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ub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uberin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mRNA表达率分别为80.0%(52/65)及38.1% (75/1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01,P<0.05);正常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Tuber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7.7%(44/65)、34.5%(68/1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978,P<0.05);胃腺癌组织中Tub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与癌组织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此外,Tub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具有正相关(r=0.552,P<0.05).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Tuberin mRNA和蛋白均低表达,其低表达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

  • 微小RNA-146b-5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熠辰;卢秀波;刘洋;樊玉霞;郑建;朱梅菊

    目的 通过慢病毒实验观察miR-146b-5p过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慢病毒质粒LV3-绿色荧光蛋白(GFP)-miR-146b-5p稳定转染到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株中,通过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miR-146b-5p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转染miR-146b-5p基因组TPC-1细胞增殖能力升高为(134.80±0.56)%、凋亡率明显降低为(3.13±0.34)%、转染miR-146b-5p的TPC-1细胞G2~M期进程受到抑制,细胞停留在S期的比例增加,G2期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6b-5p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低氧培养对骨膜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张峻玮;陆海涛;杨宇明;袁峰;郭开今;邓斌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骨膜细胞,探讨低氧对其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胫骨骨膜为材料分离骨膜细胞,完全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成软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分化,根据培养环境氧浓度分为实验组(低氧组,3%O2)及对照组(常氧组,20%O2);诱导2周后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Ⅱ型胶原、蛋白聚糖的合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成软骨相关基因Ⅱ型胶原α1(Col2α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蛋白聚糖(Aggrecan)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 原代培养骨膜细胞生长良好,呈梭形旋涡状或平形状生长;诱导后实验组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强于对照组;成软骨指标Col2α1(1.00±0.17)、Sox9(0.77±0.13)、Aggrecan(1.12 ±0.10)及HIF-1α(1.45±0.28)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64 ±0.12、0.38±0.01、0.68±0.03、0.89±0.20),呈一致的上调趋势(P<0.05).结论 骨膜细胞体外生长良好,低氧具有明显促进骨膜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作用.

  • 胃癌细胞MKN-45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的泛素化修饰及对其表达的影响

    作者:于快云;张好生;康丽华

    目的 观察胃癌细胞中转移相关基因1(MTA1)是否可被泛素化修饰及其对MTA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未转染的胃癌MKN-45细胞[Myc-MTA1(-)、HA-Ub(-)]设为对照组,3个实验组MKN-45细胞分别转染入带Myc标记的MTA1质粒[Myc-MTA1(+)、HA-Ub(-)]和带HA标记的泛素质粒[Myc-MTA1(-)、HA-U(+)]以及共同转染入该两种质粒的胃癌MKN-45细胞[Myc-MTA1(+)、HA-Ub(+)].向每个培养皿内转染2μg质粒,培养24h后即可收获转染细胞,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实验组胃癌细胞MKN-45,以免疫沉淀法、Western blot法等检测MTA1表达水平,并将带Myc标记的MTA1质粒和带HA标记的泛素(HA-Ub)质粒分别转入胃癌细胞MKN-45,设为实验组,未转染的胃癌细胞MKN-45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细胞中Myc-MTA1的表达.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MG-132诱导各组胃癌MKN-45细胞的凋亡.结果 (1)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胃癌细胞MKN-45后,MTA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2、6h分别为(0.78 ±0.15) μg/ml和(1.37±0.33)μg/ml,与对照组比较[(0.28 ±0.09)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4,5.562,P <0.05).(2)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6h后,实验组泛素化程度为(77.28±9.38)%,与对照组的(15.41±2.14)%比较,实验组泛素化程度明显增加(P<0.05).(3)在胃癌MKN-45细胞[Myc-MTA1(+)、HA-Ub(+)]中,可检测到Myc-MTA1可被强烈泛素化,泛素化程度为(64.59±7.61)%,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MKN-45细胞以siMTA1处理封闭MTA1的表达后,将Myc-MTA1质粒以及HA-Ub质粒转入该细胞,可见当后者存在时Myc-MTA1可被强烈泛素化.转染两种质粒的胃癌MKN-45细胞[Myc-MTA1(+)、HA-Ub(+)]凋亡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MKN-45 细胞(t =2.436,3.537,P<0.05).(4)c-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水平显示MKN-45细胞[Myc-MTA1(+)、HA-Ub(+)]凋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MKN-45细胞(t=1.845,2.374,P<0.05).结论 在胃癌细胞中,MTA1是可被泛素化途径修饰的蛋白,其泛素化途径在胃癌的发展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端粒酶抑制剂抑制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突变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作者:尹岳松;史博文;朱金芳;张华;高留伟;张彬;王长利

    目的 观察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对含有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表达KRAS第12外显子突变(所编码的氨基酸由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即G12D突变)的肺癌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G12D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噻唑蓝(MTTT)法、划痕实验检测端粒酶抑制剂对表达G12D的肺癌细胞增殖、药物敏感性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KRAS-G12D的CALU3和H1299细胞株;BIBR1532抑制了过表达KRAS-G12D的CALU3和H1299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率约为50%);BIBR1532对KRAS-G12D诱导的促肺癌细胞增殖能力、促肺癌细胞迁移能力和化疗抗性(细胞对顺铂和紫杉醇的敏感性提高了10% ~15%和5%~12%)都产生了明显抑制.结论 端粒酶抑制剂能够抑制KRAS-G12D突变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提高KRAS-G12D突变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红景天苷对骨折愈合Runt相关转录因子2调控机制研究

    作者:凌卓彦;吴蕾;史高龙;董启榕

    目的 观察红景天苷在骨折愈合的作用,探讨其在成骨作用中对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建立SD大鼠闭合骨折模型,检测血液碱性磷酸酶(ALP)和骨保护素(OPG)浓度,采用微焦点断层扫描(MicroCT)比较两组创伤骨折后的成骨改变;运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骨痂组织中Runx2、缺氧诱导因子2A(HIF2A)、Wnt4、Wnt10b、β-连环蛋白(β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β)、T细胞因子-1(TCF-1)mRNA表达.结果 骨折后第2、4周,治疗组血清ALP[2周:(335.34±9.23) IU/L,4周:(312.45±10.56) IU/L]和OPG[2周:(40.02±2.90) IU/L,4周:(45.56±3.20)pg/m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骨小梁生长显著增加(P<0.05);骨痂组织中Runx2(2周:1.83±0.11,4周:2.23 ±0.11)、HIF2A(2周:1.37 ±0.12,4周:1.50 ±0.12)、Wnt4(2周:1.78 ±0.10,4周:1.66±0.11)、Wnt10b(2周:1.89 ±0.12,4周:1.92±0.13)、ββ-catenin(2周:1.65 ±0.08,4周:1.72±0.10)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GSK-3ββ mRNA表达(2周:0.61 ±0.08,4周:0.56±0.09)显著降低(P<0.05).结论 红景天苷能促进成骨,对成骨调控通路Runx2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 食管癌细胞线粒体DNA编码区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楚阿兰;刘宗文;田薇薇;梁冰;宋锐;张钰浩;张艳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细胞线粒体DNA (mtDNA)编码区基因突变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分别培养3种食管癌细胞EC9706细胞、TE-1细胞、Eca109细胞以及正常食管黏膜细胞Het-1A细胞,分别提取其mt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纯化及直接测序,检测4种细胞中mtDNA全编码区基因突变.结果 3种食管癌细胞的mtDNA编码区中共发现39个突变位点,Het-1A细胞中共检测到11个碱基改变位点;4种细胞mtDNA编码区碱基置换大部分是A-G、C-T之间的碱基改变.3种食管癌细胞中发生在蛋白编码区的错义突变有11个,除A8860G、A15326G这两个位点同时出现在正常食管黏膜细胞,剩余9个仅在癌细胞中出现,分别为G6366A、A8701G、A10086G、A10398G、A12358G、A13105G、C14766T、A15311G、A15824G,分别位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三磷酸腺苷合成酶6(ATP6)、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3(ND3)、ND3、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5(ND5)、ND5、细胞色素B(CytB)、CytB、CytB.结论 食管癌细胞mtDNA编码区基因突变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关.

  • 微小RNA-339-5p通过靶向鼠双微体基因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p53肿瘤抑制通路的研究

    作者:扬帆;钟源;江学庆;戈文心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339-5p通过鼠双微体基因(MDM2)对乳腺癌MCF-7细胞p53肿瘤抑制通路调节的效果.方法 建立高通量筛选方法,将hsa-miR-339-5p前体miRNA、hsa-miR-192-5p前体miRNA、hsa-miR-605前体miRNA、小干扰RNA(siRNA) p53和siRNA MDM2转染至MCF-7、HEK293、ACNH和BJ-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细胞中,5-氟尿嘧啶(5-Fu)水溶液或雷公藤甲素处理转染细胞,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MDM2表达.结果 转染miR-339-5p后,MCF-7和HCT116细胞系中p53蛋白水平分别升高2.60倍及2.48倍;在无遗传毒性应激情况下,MDM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5-Fu处理后,p53蛋白及目标MDM2和p21水平均上调.miR-339-5p与siRNA MDM2可降低MDM2 mRNA水平.MCF-7细胞株中,与对照组比较,MDM2mRNA水平均由于转染siRNA MDM2或miR-339-5p而分别降低至0.48±0.15和0.47±0.08.雷公藤甲素处理后,MDM2 mRNA水平下降更加明显,分别为0.19±0.05和0.23 ±0.10.p53敲除试验则表明miR-339前体水平升高不依赖于p53.MDM2基因3'端非编码区域(3'-UTR)包含有能与miR-339-5p结合的功能位点,正是这些位点的存在介导了转录本抑制.结论 miR-339-5p通过靶向MDM2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p53肿瘤抑制通路.

  •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祁景;刘小军;刘英;卢艳秋;周明锴;祁绍艳

    目的 采用脑出血(ICH)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进行移植治疗ICH大鼠模型,探讨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入法制作ICH大鼠模型.将制作成功的ICH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及iPSCs组,观察iP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通过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及改良肢体放置试验(MLPT)评分来动态观察ICH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法监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 PSCs组的mNSS评分在14 d(2.60±0.70)和28 d(1.20±0.48)均较PBS组14 d(4.50±0.71)和28 d(3.00±0.52)明显改善(P<0.05).iPSCs组的MLPT评分在14 d(2.00±0.92)和28 d(1.20±0.85)均较PBS组14 d(2.60±0.91)和28 d(1.80±0.89)明显改善(P<0.05).iPSCs组血肿周围组织中的VEGF(140.76±1.58)与LN(140.22±0.67)的表达水平较PBS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iPSCs移植能促进ICH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肿周围组织中的VEGF和LN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 芦荟烧伤膏对小鼠烫伤创面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的影响

    作者:李建学;陈晓东;宋信福;江琼;李荣府;陈昭宏

    目的 观察芦荟烧伤膏对小鼠深Ⅱ°烫伤创面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每只背部造成直径为2 cm的深Ⅱ°烫伤创面,每组创面分别外敷生理盐水、磺胺嘧啶银乳膏、基质和芦荟烧伤膏的纱布;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烫伤后7、10、14 d创面组织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烫伤后3、7、10、14 d创面组织中TGF-β1和EGFL7含量.结果 烫伤后,芦荟烧伤膏组创面组织上皮覆盖加快,新生血管增多;芦荟烧伤膏组第3、7天创面组织中TGF-β1水平分别为(22.72±1.05)、(31.58±3.91)μg./g,EGFL7水平分别为(99.67±3.33)、(161.60±12.74) μg/g,与各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升高(P<0.05);烫伤后第10天,芦荟烧伤膏组创面组织中EGFL7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48.25±15.33) μg/g],显著高于磺胺组和基质组(P<0.05).结论 芦荟烧伤膏能增加创面组织中TGF-β1、EGFL7的表达,促进烫伤组织的修复.

  • 乌司他丁对肝部分切除术后小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周东民;贾启明;黄静;幸芳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肝部分切除术(PH)后小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PH组和UTI组,每组15只.UTI组小鼠术毕苏醒即刻经腹腔注射UTI 50 000 U/(kg·d),C组和PH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0 d.3组小鼠于末次给药后24h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完毕后处死小鼠,留取海马组织,检测海马组织湿/干重比(W/D)和总含水量(TWC),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m blot分别检测海马组织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 mRNA及蛋白表达,原位末端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C组[(17.39 ±7.72)、(12.59 ±6.69)s;(2 122.57± 543.48)、(1 123.69±369.32) mm]比较,PH组小鼠第3、4天的逃避潜伏期[(54.48±9.69)、(56.63 ±7.74)s]及游泳距离[(4 789.48±677.67)、(4987.72 ±884.53) mm]均延长(P<0.05),海马组织W/D(5.47 ±0.98比2.79 ±0.78)、TWC(4.43±0.97比1.79±0.72)及AI[(36.32 ±2.62)%比(2.69±0.75)%]均增加(P<0.05),海马组织CHOP mRNA(0.92 ±0.36比0.38 ±0.08)及蛋白表达(2.79 ±0.79比1.06±0.23)均增加(P<0.05).与PH组比较,UTI组小鼠第3、4天的逃避潜伏期[(23.56 ±7.47)s、(13.62±6.36)s]及游泳距离[(2 234.64 ±890.58) mm、(1 120.67 ±389.74) mm]均缩短(P<0.05),海马组织W/D(2.92 ±0.64比5.47 ±0.98)、TWC(1.86±0.84比4.43 ±0.97)及AI[(13.65±1.74)%比(36.32±2.62)%]均减少(P<0.05),海马组织CHOP mRNA(0.54 ±0.11比0.92±0.36)及蛋白表达(1.41±0.47比2.79±0.79)均降低(P<0.05).结论 UTI可提高PH后小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其与抑制海马组织中CHOP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 同源异型盒基因调控肝细胞肝癌的生物学机制

    作者:林志川;王飞;陈谭根

    目的 ()表达同(源异型盒基)因(HOXA13)的肝癌细胞株,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敲除HOXA13,观察敲除该(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筛选出高表达HOXA13的肝癌细胞株,利用质粒对目的细胞HOXA13进行转染使基因沉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Western blot法验证其表达,再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平板克隆、流式细胞实验验证其细胞功能.结果 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癌细胞株MHCC-97H中HOXA13的rnRNA及蛋白水平(14.010±0.431、0.702 ±0.062),明显高于HepG2、Huh-7、SMMC-7721(12.292±0.821、0.653±0.087;11.750±1.271、0.527±0.069;11.242±2.031、0.420±0.075,P<0.05).HOXA13-RNAi干扰组细胞(3.215±0.022、0.117±0.016)其HOXA13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9.426±1.006、0.364±0.025;10.517±1.412、0.426±0.047,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HOXA13-RNAi组的增殖能力(0.368±0.115)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0.688±0.352、0.684±0.322,P<0.001).体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47.302±5.410)个]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82.221±11.102)、(84.322±12.520)个]的细胞数(P<0.01).HOXA13基因在MHCC-97H细胞中沉默后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抑制肝癌的发生及发展.结论 HOXA13基因在MHCC-97H沉默后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

  • 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表达及其激动剂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作者:李靖;任君凯;田沛;冯超杰;何朝宏

    目的 观察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TRPM8)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表达及TRPM8激动剂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PM8和瞬时受体电位A1离子通道(TRPA1)在前列腺癌旁组织、癌组织和DU145细胞中的表达,使用噻唑蓝(MTT)和划痕试验检测TRPM8受体激动剂薄荷醇对DU145细胞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PM8对DU145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结果 TRPM8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呈明显高表达,TRPA1在DU145细胞中不表达;25、50、75、100 μmol/L浓度薄荷醇处理后,DU145相对细胞数量明显低于空白组[(90.01±8.52)%比(83.24±7.21)%比(71.23±6.45)%比(53.12±5.22)%比(100.00±3.26)%](P<0.05);100 μmol/L薄荷醇处理24、48和72 h后,DU145细胞中G0/G1期细胞明显高于未处理时[(60.98±7.21)%比(76.49±8.12)%比(72.03±7.65)%比(50.26±6.41)%] (P <0.05);100 μmol/L TRPM8激动剂处理24h和48 h后,DU145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58.59±5.24)%比(48.09±4.23)%]比(100.00±3.54)%](P <0.05).结论 TRPM8在DU145细胞中高表达,TRPM8激动剂能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 七氟烷预处理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幸芳;戎晓静;李佳;冯爱敏;卢锡华

    目的 观察七氟烷(Sev)预处理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IRI)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C57BL/6J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只开左胸不夹闭肺门,机械通气3.5h;缺血-再灌注(IR)组:左肺缺血30 min,再灌注3h;Sev组:吸入2.5%七氟烷30 min,15 min后开左胸不夹闭肺门,机械通气3.5h;Sev预处理+IR组(SIR组):吸入2.5%七氟烷30 min,15 min后制备PIRI模型.实验结束后留取左肺,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及电镜测定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进行肺组织损伤定量评估(IQA),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肺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原位末端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Sham组[(4.32±0.24)、(3.32±0.24);(5.71±1.98)%、(4.89±0.99)%]比较,IR组W/D (5.99 ±0.42)、TLW (4.99±0.42);IQA[(40.22±5.39)%]和AI[(35.19±5.94)%]均升高(P<0.05).SIR组W/D (5.25±0.15)、TLW (4.25 ±0.15)、IQA[(14.99±3.56)%]和AI[(16.47±2.69)%]均较IR组降低(P<0.05).与Sham组(1.16 ±0.37、0.96 ±0.27)比较,IR组肺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2.75±0.76)升高(P<0.05),而bcl-2蛋白表达(0.65±0.16)降低(P<0.05).SIR组肺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1.46±0.49)较IR组(2.75±0.76)降低(P<0.05).SIR组肺组织bcl-2蛋白表达(0.78±0.25)较IR组(0.65±0.16)升高(P<0.05).IR组肺组织形态结构均发生明显损伤,而SIR组肺组织形态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对IR所致急性肺损伤发生的小鼠肺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 阿曼托双黄酮对癫痫大鼠记忆损害的改善作用

    作者:袁聪聪;王峰;张震;杨征;兰彦平;孙涛

    目的 观察阿曼托双黄酮(AF)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癫痫组、AF干预组、空白对照组.建立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方法检测海马组织内氧化应激及胆碱能功能.结果 与癫痫组比较,AF干预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17.7±5.2)s,P<0.01],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增强[(30.66±5.79) U/L,P<0.01],抗氧化酶谷胱甘肽(GSH)水平提高[(6.08±0.54) mg/g蛋白,P<0.01].结论 AF可提高海马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致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 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缺失对移植后气道闭塞性疾病的影响

    作者:赵印敏;郑卉;唐亮;张颉;陈昶;王迪;张鹏;高文

    气道闭塞性疾病(OAD)是限制肺和气管移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显示,OAD是宿主抗移植物的终病理结局.免疫学认为活化T细胞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是OAD进程的重要决定因素,除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明显减轻OAD发生程度[1].其中,B7/CD28和CD40/CD154是已知的T细胞活化、增殖过程中重要的共刺激通路.因此,抑制此通路控制排斥反应,对临床器官移植意义重大.

    关键词:
  • 大体积肾肿瘤开放手术保留肾单位的研究

    作者:闫拥军;任选义;徐国良;焦志灵;江海波

    研究结果表明,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肿瘤学控制效果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相当,且NSS术后的总体生存率提高[1].NSS关键目标包括肿瘤切缘阴性、肾功能损伤小和无泌尿系统并发症[2].由于≥T1b期肾肿瘤的手术切除和重建难度大,并发症增多,此时腹腔镜NSS的技术应用受限,而开放手术具有重要地位[3].我们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20例大体积肾肿瘤在冷缺血条件下实施开放性NSS,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关键词:
  • LeFort Ⅰ型截骨同期上颌牵张成骨治疗面中部发育不全

    作者:王付勇;李华强

    面中部发育不全多表现以上颌骨为主的先天性面中部发育不良,如唇腭裂继发畸形、面中裂畸形、Binder综合征、Siemens综合征等,严重的口腔颌面畸形不但影响美观和咀嚼、发音功能,还导致患者自卑和自闭等,其外科治疗主要包括正颌及牵引成骨术[1].面中部发育不全正颌手术存在截骨块一次性移动距离过大,稳定性差的缺点[2].我们于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对29例面中部发育不全患者实施LeFort Ⅰ型截骨同期行上颌牵张成骨术,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睾丸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

    作者:景晓锐;郭志新;吴杰萍;闫旭红;王蕾;刘佳

    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结果显示,氧化应激是造成糖尿病患者睾丸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1].本研究旨在观察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睾丸组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和p47phox、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睾丸产生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45水平的研究

    作者:杨丹

    微小RNA(miRNA,miR)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短链非编码RNA,我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液miR-145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4.2±5.3)岁];肝硬化(LC)患者51例[男26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1±4.5)岁].所有患者均经我院病理检查确诊.随机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HV)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在采集血液标本前均未接受手术、放疗以及化疗.3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 脂肪来源干细胞对扩张皮肤组织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泽敏;阎贺;姚永明;吴彩风;牛常英;杨彪炳

    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是从脂肪组织分离出来的多能干细胞,可以向骨、软骨、脂肪等间充质细胞甚至上皮细胞分化[1].我们通过在兔皮下注射ADSCs观察其对扩张皮肤组织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新西兰大白兔(潍坊医学院动物中心);CD31、表皮生长因子(EGF)、鼠抗兔单克隆抗体、二抗羊抗鼠IgG(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0cc硅橡胶软组织皮肤扩张器(上海威宁整形制品有限公司).

    关键词:
  • 丙丁酚缓解自体肺移植肺损伤的研究

    作者:王中秋;张帅;贾辉;胡江文;冯纯伟;蒋峰;许林

    自体肺移植技术是对不能耐受全肺切除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大[1].本研究旨在建立猪自体肺移植实验模型基础上,观察丙丁酚对自体移植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杂种猪、丙丁酚、血红素加氧酶-1(HO-1)单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盒.

    关键词:
  • 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

    作者:孙发适;何满裕;孙早喜

    肺部小结节是胸外科常见又较难确诊的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治有一定的难度,易误诊和漏诊[1-2].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差异性.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对4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9.9±12.9)岁;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0.9±1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 逆行自体血预充联合改良超滤技术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付国伟;王振卿;孙微;赵阳超;黄明君;李军;赵文增

    目的 探讨逆行自体血预充(RAP)联合改良超滤(MUF)技术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心脏手术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实验组(n=27).实验组采用RAP联合MUF方法,对照组按体外循环常规预充.分别观察围术期多时间点的红细胞比容(Hct,T1、T2、T3、T4)及乳酸(Lac)、MUF滤液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术后2h的输血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围术期有9例用血,少于对照组的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T2、T3) Hct明显低于对照组[T2:(25.08 ±0.50)%比(26.81±0.52)%,(P<0.05],[T3:(26.04 ±0.36)%比(27.79±0.51)%,(P<0.05].其他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P联合MUF技术可有效减少婴幼儿血液稀释,满足术中灌注条件,减少围术期用血量.

  • 两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会明;夏刚;田融

    目的 探讨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至2013年采用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组)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1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各时间点,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分别为(12.94±3.82)、(13.95±3.19)、(4.12±3.95)、(14.06±3.85)分和B组(12.73±3.53)、(13.39±3.95)、(14.09±3.53)、(14.11±2.98)分,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生理曲度深度(弧弦距)分别为(9.11±2.34)、(9.36±1.88)、(9.89±2.46)、(9.61±1.62) mm和B组(7.57±0.78)、(7.76±0.91)、(7.21±0.33)、(7.36±0.79) mm,A组均大于B组,A组植骨融合率为96.3%,B组为89.0%,A组高于B组.结论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两组术后均能保持椎间隙高度;但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率较钛网椎间植骨融合率高,而且椎间融合器组与钛网组比较能较好的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 微小RNA-21通过调控肌球家族蛋白1对食管鳞癌迁移和侵袭的作用

    作者:徐夏;陈柏深;沈卓坚;谢绚;陈炬

    目的 观察微小RNA-21(miRNA-21)通过调控肌球家族蛋白1(TPM1)对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4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NA-21表达;随机抽取其中8例,PCR检测miRNA-2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PM1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株EC109转染,利用反义miRNA-21核苷酸下调miRNA-21、miRNA-21核苷酸前体上调miRNA-21,分别以无义核苷酸转染作为对照组,检测miRNA-21和TPM1表达水平变化,并进行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实验.利用反义miRNA-21核苷酸和TPM1小干扰RNA作共转染,反义miRNA-21核苷酸和TPM1对照双链无义RNA共转染作为对照组,检测miRNA-21和TPM1表达水平变化,并进行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实验.结果 4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iRNA-21相对表达量为4.02 ±0.12,癌旁组织为0.60±0.11;其中随机8例患者癌组织中TPM1相对表达量为0.09±0.06,癌旁组织为0.87±0.34,与其miRNA-21表达呈负相关.在EC109中miRNA-21表达量为2.55±0.11;与对照组比较,下调miRNA-21表达后(0.30±0.12/2.35±0.32,P<0.05),TPM1表达上调(0.74±0.21/0.14±0.05,P<0.05),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0.05);上调miRNA-21表达后(6.73±0.55/2.45±0.33,P<0.05),TPM1表达缺失(0.01 ±0.00/0.17±0.03,P<0.05),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5).共转染处理后,实验组较对照组TPM1 mRNA表达下降(0.15±0.03/3.55±1.25,P<0.05),miRNA-21表达被抑制(0.24±0.03/0.26±0.04,P>0.05),TPM1蛋白出现表达缺失(0.01 ±0.01/0.80 ±0.11,P<0.05),EC109侵袭、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 在食管鳞癌中,miRNA-21可能通过抑制TPM1表达介导肿瘤侵袭与转移.

  • 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陆增辉;崔新征;刘玉凤;刘凡昭;刘萍萍;胡桂明;张清勇;杜英

    目的 观察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NNA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取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组织,提取总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型(α1、α2、α3、α4、α5、α6、α7、α9、α10、β1、β2、β3、β4、γ)、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以及毒荨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亚型(m1、m2、m3、m4、m5)的表达;制作胸腺组织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了解nAChR、mAChR在胸腺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G患者胸腺组织α1、α9、m3的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52±1.38、13.39 ±0.69、14.40±1.5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 <0.05);α2、β2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5.45±1.32、13.99±3.32,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α3、α5、α6、α7、α10、β1、β3、β4、、ChAT、m1、m2、m4、m5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α1、α9、m3、α2、β2在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组织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胸腺组织的胞质与胞膜,偶尔也在胞核中表达.MG患者胸腺组织α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G患者胸腺组织α2、β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α9、m3在MG胸腺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患者胸腺组织NNAS发生改变,为探讨MG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 Cullin1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向阳;蔡威;王辉

    目的 探讨Cullin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21例结直肠癌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以及淋巴结病理切片中的Cullin1蛋白.结果 Cullin1的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100例)和转移淋巴结组织(高表达65例)明显高于正常黏膜(高表达22例),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高表达70例/30例)、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LNR)≥30/LNR< 30高表达61例/39例]、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高表达36例/64例)、临床Dukes分期(DukesA/B比DukesC/D高表达16例/84例)、癌胚抗原(CEA,≥5 ng/ml比<5 ng/ml高表达65例/35例)以及生存时间(高/低表达平均生存时间56.4月/45.6月)等密切相关(P<0.05),而且是结直肠癌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0.05).结论 Cullin1表达上调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并且影响预后.

    关键词: Cullin1 结直肠癌 预后
  • 人类白细胞抗原F介导转录因子10在甲状腺癌细胞TPC-1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李岩松;赵庆楠

    目的 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F介导转录因子10(FAT10)的碳末端双甘酸缺失突变体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甲状腺原位癌组织标本和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各10例,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FAT10蛋白的表达.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pcDNA3.0-flag-FAT10△GG质粒,分别将野生型FAT10、FAT10△GG及空载体(阴性对照)瞬时转染至TPC-1细胞中,以野生型TPC-1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转染24 h后,各组细胞经顺铂诱导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FAT10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过表达野生型FAT10对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但FAT10发生双甘酸突变之后,该作用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22.7±4.2)%]和阴性对照组[(24.1±3.8)%]比较,过表达野生型FAT10组的细胞凋亡率[(10.9±2.0)%]明显降低(P<0.05),而与FAT10△GG组的细胞凋亡率[(25.7±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T10可通过其碳末端双甘酸结构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减少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 前列腺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转录产物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党强;周小果;仝建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转录产物1(PCAT-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59例NSCLC的组织样本lncRNAPCAT-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PCAT-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7.10±1.93比2.13 ±0.28,P<0.05),PCAT-1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组织的大小、临床类型及临床分期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lncRNA PCAT-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

  • 单纯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卢绪宁;文平;刘启龙;赵烨;刘宇航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介入手术的使用受射线辐射、造影剂过敏及肾功能衰竭等因素的限制[1].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行PDA封堵术可避免以上诸多弊端,且无需开胸、股动脉穿刺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TEE引导下行PDA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一、资料与方法入选标准:体重≥7 kg,PDA直径>2 mm,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手术禁忌.共选取32例患儿,其中男14例,女18例.患儿在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全身麻醉TEE引导下行PDA封堵术.

    关键词: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及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张晓苹;赵宏军;马阿火;秦月花;孙爱静;王晓丽;王兴木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自发性腹膜炎(SBP)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D-二聚体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以低盐饮食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腹水中sTREM-1及D-二聚体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TREM-1、腹水sTREM-1及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sTREM-1:(217.28 ±87.65) pg/ml比(52.02±16.36) pg/ml;腹水sTREM-1:(218.76±69.38) pg/ml比(74.07±25.81)pg/ml;D-二聚体:(3.87±2.08) mg/L比(0.45±0.43) mg/L;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6%,对照组有效率为60.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降低SBP患者sTREM-1及D-二聚体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

  • 结直肠癌患者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RF抑癌基因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3基因甲基化标志物研究

    作者:孙然;陈丽波;李长锋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ARF抑癌基因(p14ARF)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用于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70例结肠癌患者及对应正常肠黏膜细胞中APAF1、p14ARF和RUNX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APAF1、p14ARF和RUNX3基因在结肠癌组织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78.5%、54.2%和47.1%;在病理分期为Ⅱ期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有RUNX3、APAF1,在病理分期为Ⅲ期高表达的基因有p14ARF和APAF1.结肠癌组织中APAF1、p14ARF和RUNX3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结肠息肉(P<0.05).结论 APAF1、p14ARF和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结肠癌发病密切相关.

  • 转移抑制因子1和Fascin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奚拥军;李双齐;倪世宇;修娜;何代玉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因子1(MTSS1)和Fascin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TSS1和Fascin表达水平.结果 MTSS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38.30%(36/94),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98.94%(93/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Fascin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2.77%(59/94),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25.53%(24/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SS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Fascin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MTSS1低表达及Fascin高表达可能预示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2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潘康明;邓量;许峰峰

    目的 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基因2(EGR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分析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50对肝癌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中EGR2的mRNA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8个患者的肝癌组织及配对癌旁非癌组织中EGR2的表达.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QCXIP-EGR2并转染HepG2肝癌细胞,构建稳定高表达EGR2的肝癌细胞株,并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稳定高表达EGR2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和FQ-PCR法检测稳定高表达EGR2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EGR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89.95±16.04)明显低于癌旁非癌组织(440.59±60.60,P<0.05).FQ-PCR结果也显示,与癌旁非癌组织比较,来自同一患者的肝癌组织中EGR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TT实验结果表明显示稳定高表达EGR2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细胞比较(177.00±8.18),高表达EGR2的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数量(86.00±5.51)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法和FQ-PCR实验结果表明,稳定高表达EGR2可降低肝癌细胞中Cyclin D1的表达.结论 EGR2在肝癌中表达下调,过表达EGR2可通过调控Cyclin D1的表达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及脂联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马陈;沈霖;杨艳萍;帅波;徐晓娟;李成刚;吕林;夏雪

    目的 检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的表达,探讨其与脂联素、脂联素受体1(AdipoR1)和脂联素受体2(AdipoR2)、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检测ONFH患者(ONFH组)和健康对照组(n=60)的血清CEACAM1、脂联素、NO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两组的血浆CEACAM1、脂联素、AdipoR1、AdipoR2、eNOS的表达.结果 ONFH组患者的血清CEACAM1、脂联素、NO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5±2.21) ng/ml比(21.57±5.38) ng/ml;(4.26±1.05) μg/ml比(12.21±4.89) μg/ml;(10.31±2.15) μmol/L比(35.13±5.07) μmol/L,P<0.05],两组CEACAM1、脂联素、AdipoR1、AdipoR2及eNOS 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3±1.31比7.35±1.05;10.26±2.57比20.13±3.54;11.23±1.52比19.28±2.37;10.19±1.18比21.72±2.19;15.19±2.01比31.12±3.18,P<0.05);CEACAM1的表达与ONFH呈负相关(r=-0.236,P<0.01).ONFH组患者血清CEACAM1的水平与脂联素及NO的水平呈正相关(r=O.179、0.237,P<0.01),CEACAM1 mRNA表达与脂联素及其受体、eNOS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157、0.372、0.253、0.154,P<0.01).结论 非创伤性ONFH患者的CEACAM1的表达与脂联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关系密切.

  • 食管鳞状细胞癌血浆外泌体肿瘤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筛选

    作者:张浩亮;吴恺;侯智亮;赵松

    目的 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与健康对照血浆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组,筛选潜在的与ESCC诊断密切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取ESCC患者与健康人空腹血浆标本各46例,利用超速离心方法提取血浆外泌体,并且用外泌体特异性抗体CD9抗原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然后分别随机抽取ESCC组和健康对照组4例外泌体标本,裂解后等量混合,利用荧光差异双向电泳(DIGE)进行分离,经软件分析后,选择上调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接着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进行蛋白质鉴定,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中1种差异蛋白的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成功提取血浆外泌体,ESCC患者与健康人血浆外泌体比较,筛选出12个表达量上调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质谱分析后显示,差异蛋白分别是血清白蛋白(ALB)、α2-HS-糖蛋白(AHSG)、免疫球蛋白α2链C结构域(IGHA2)、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结合珠蛋白(HP)和CD9.ELISA结果表明,AHSG在ESCC组血浆与健康对照组血浆比较,外泌体表达上调[(107.1±4.9) ng/ml比(44.7±2.7)ng/ml,P<0.05].结论 血浆外泌体差异蛋白质组有可能会成为用于ESCC早期诊断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 微小RNA-101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蒋志强;李亚兰;韩广森;张健;王道海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0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择期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37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01和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基因表达,根据结肠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的四分位数间距,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表达量≥上四分位数(P25)]和低表达祖(表达量< P25),所有患者随访至2015年7月31日,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而EZH-2 mRNA表达量则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101和EZH-2 mRNA表达量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与EZH-2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348,P<0.05);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51.5个月,显著高于低表达组的30.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3,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miR-101[风险比(HR)=0.492,95%可信区间(CI):0.334 ~0.795,P<0.05]和TNM分期(HR=2.576,95%CI:1.572~3.874,P<0.05)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miR-101呈低表达,可能与结肠癌发生及转移过程有关,可作为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预测指标,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ZH2表达有关.

  • 绿茶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使胃癌细胞周期S期阻滞抑制DNA甲基转移酶表达

    作者:潘文泉;侯海金;张振华;闫慧明

    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异常甲基化与胃癌的形成密切相关[1].我们使用绿茶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干预胃癌细胞,探讨EGCG对AGS细胞周期和DNA甲基转移酶(DNMTs)表达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方法:采用EGCG浓度25、50、100 μg/ml刺激人胃腺癌AGS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在400倍显微镜下扫描拍照并进行各组DNMT1、DNMT3a、DNMT3b灰度值记录,每张片子取6个视野.

    关键词:
  •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的转录活性差异与乳房肥大的关系

    作者:李静怡;王亭亭;李冲;王志芳;栾杰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的转录活性差异与乳房肥大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房肥大女性患者28例为乳房肥大组,以乳房大小形态正常的健康女性6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报告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对基因突变进行转录调节能力研究.结果 (1)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乳房肥大组(3.13±1.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66±1.41,P<0.05).(2)结合ERα XbaⅠ多态性的基因型,xx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低于Xx和XX基因型(P<0.01);乳房肥大组XX基因型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Xx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合ERαPvuⅡ多态性的基因型,PP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低于Pp和PP基因型(P<0.05或P<0.01);乳房肥大组PP基因型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P和Pp基因型启动转录表达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肥大组ERα基因1号内含子的调节序列显著提高ERα基因转录表达的启动水平,可能与乳房肥大发生有关.本研究虽然观察到乳房肥大组中XX、PP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升高,但结合ERα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它们可能不是乳房肥大形成的主要原因.

  • 云南白族人群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rs2228570和rs1544410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李颢;李康健;罗钰辉;申吉泓;刘孝东;莫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28570和rs1544410与云南白族人群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云南白族160例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患者和96例尿枸橼酸含量正常者为对照组,通过Sanger测序法检测VDR基因SNP位点rs2228570和rs1544410,并分析其与云南白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60例云南白族含钙肾结石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患者的尿枸橼酸含量平均为(239.48±39.66) mg/24 h,96例云南白族尿枸橼酸值正常者的尿枸橼酸含量平均为(591.75±128.33) mg/24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DR基因SNP位点的基因型哈迪温伯格平衡检测中,两个位点的实际频数与预计频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云南白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VDR基因SNP位点rs2228570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s2228570的TT型较对照组多见.在两组受检者的24h尿枸橼酸含量中,rs2228570的TT者为(375.91±205.03)mg/24 h,明显低于rs2228570的CC、CT基因型者[(516.67 ±203.02)、(494.55±200.95) 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白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与VDR基因位点rs2228570的SNP间存在遗传相关性,VDR基因位点rs2228570的TT的基因型有望成为云南白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的遗传标志基因.

  • 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及胆碱酯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振宇;李丁;徐闻欢;高翔;茆勇;华东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和胆碱酯酶(CHE)水平对于肿瘤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151例结直肠患者术前RBP、TRF和CHE水平,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总生存期(O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BP水平低龄组为(36.42±11.12) mg/L,明显高于高龄组的(28.38±13.61) mg/L(P<0.01);CHE水平在原发结肠者为(6 545.95±2 315.54) U/L,明显低于原发直肠者的(7525.78±2407.31) U/L(P <0.05).术前RBP水平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出现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术前CHE水平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术前TRF水平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CHE高水平组的OS为50.7个月,明显高于CHE低水平组的40.4个月(P<0.05);RBP高水平组的OS为55.2个月,明显高于RBP低水平组的34.9个月(P<0.01);TRF低水平组的OS有低于高水平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TRF水平可作为结直肠癌进展较为有价值的指标,RBP、CHE对结直肠癌进展和预后均有参考价值.

  • 预置导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治疗股-腘-胫腓干动脉及其三分支动脉长段闭塞

    作者:郑江华;陈开;陈志龙;汪海飞;雍熙;朱彦斌

    我们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对15例股-腘-胫腓干动脉及其三分支动脉长段硬化闭塞先预置导管接触性溶栓(CDT),48 h后再次造影,对残余狭窄或闭塞行球囊扩张或/和支架置入.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共15条下肢),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54~75岁,平均62岁.左下肢9例,右下肢6例.术前按照下肢缺血的严重程度分级:Ⅱ级12例,Ⅲ级3例.合并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例,脑梗死2例.

    关键词:
  • 垂体瘤转化基因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冯盼盼;李风鸽;王恒;王峰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1(PTT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97例胃腺癌组织及6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T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FG1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mRNA表达率分别为18.5%(12/65)及53.3%(105/1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01,P<0.05);正常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PTTG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2.3%(8/65)、50.3%(99/1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27,P<0.05);胃腺癌组织中PTTG1 mRNA和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PTTG1 mRNA和蛋白均过表达,其过表达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

  • 圆盘状受体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韩文豪;侯国欣;刘磊

    目的 探讨圆盘状受体2(DDR2)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DDR2的表达;Kendall's tau法进行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DDR2在肝癌组织中呈阳性高表达.肝癌组织中DDR2表达水平高低与肝癌肿瘤数量、分化程度、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TNM分期、有无静脉浸润和有无卫星结节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R2高表达是肝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HR)=2.524;95%可信区间(CI):1.520-7.176;P <0.01],也是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 =3.001;95% CI:1.724~ 10.280;P <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与DDR2低表达的患者比较,DDR2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P<0.05)和无复发生存均较差(P<0.05).结论 DDR2高表达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是原发性肝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胸苷激酶1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郝鸿泽;刘言;陆平;刘景波;李达敏

    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TK1)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K1和Snail表达水平.结果 TK1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1.26%比21.84%,P<0.01),Snail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5.06%比18.39%,P<0.01);TK1表达水平与NSCLC的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Snail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TK1和Snail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可能是NSCLC预后相关指标.

  • 雌激素受体β可能为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性激素依赖性患者的筛选因素

    作者:卢珠明;王正;伍硕允;李民;叶敏;林志潮;沈涛

    目的 检测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雌激素受体(ER)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筛选女性NSCLC性激素依赖性患者的可能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5例女性NSCLC患者肿瘤标本中ERα和ERβ表达,分析其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生存率.结果 125例NSCLC患者ERα阳性0例,所有肺癌肿瘤细胞未发现ERα阳性.125例NSCLC患者ERβ阳性58例,阳性率为46.4%.ERβ阳性表达与年龄大小、绝经前后状态、肺癌的病理类型、分期明显相关,其中腺癌的阳性率高,鳞癌的阳性率低.随着分期增高,ERβ阳性表达也增高(P<0.05).ERβ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吸烟史不相关(P>0.05).绝经前ERβ阴性女性NSCLC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绝经前ERβ阳性患者(P<0.05);绝经后ERβ阳性女性NSCLC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绝经后ERβ阴性患者(P<0.05).结论 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β水平可以影响女性NSCLC生长和术后生存,可能是女性性激素依赖NSCLC筛选的1个重要因素.

  •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李文生;刘伟峰;宋俊鑫;杨延辉;孙君军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垂体腺苷酸环化酶(PACA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26例胃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样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其表达,比较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ACAP在胃腺癌中表达降低,低表达率为50.79%(64/126),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3,P<0.05).胃癌组织中PACAP的低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型别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5年生存期和分化类型明显相关(P<0.05).结论 PACAP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A型主动脉夹层中不同脑灌注方式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昌金星;吴智勇;任伟;李博文;刘化刚;王志维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行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不同脑灌注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125例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在DHCA下行全弓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灌注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107例,改良双侧顺行脑灌注组;B组:11例,选择性单侧顺行脑灌注组;C组:7例,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组.分析患者术后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ND)、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PND)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发生情况及预后转归.结果 TND发生率在C组(n=3,42.9%)明显高于A组(n=10,9.3%)、B组(n=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均数的标准差(SDANN)、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24h内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 50 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分析心率变异性,A组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D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脑灌注较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降低短暂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心率变异性,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改良双侧顺行脑灌注在降温时间、脑保护作用上明显优于单侧顺行脑灌注.

  • 磁共振成像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术前再分期的评估价值

    作者:刘英强;陈淅涓;姬社青;曲金荣;吴越;杜峰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新辅助放化疗后完成MRI检查并分期,终经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切除肿瘤,并进行病理分期,比较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分析MRI检查对TN分期、T分期及N分期判断的准确率.结果 MRI的T分期总准确率为78.6% (44/56),其中对T0、T1、T2、T3和T4各期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6.7%、60.0%、78.9%、81.8%和85.7%.MRI对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3.2%(41/56),对N0和N+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0.0%和65.3%,T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9.6%.结论 MRI对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及N分期的判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直肠癌术前分期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戚诚;赵晓东;刘三光;闫常青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以及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42例胆管癌组织、38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VEGF-C和Cyclin A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9%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织中VEGF-CmRNA相对表达量、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分别为0.69±0.11、0.63±0.09、530.2±27.8;癌旁组织为0.62±0.06、0.58±0.05、497.4±38.0;正常组织为0.58±0.06、0.56±0.06、455.5±34.9.3组的VEGF-C和Cyclin D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或淋巴结转移组织的VEGF-C mRNA水平更高(P<0.05);低分化组织的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 VEGF-C蛋白表达和Cyclin D1基因转录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负压环境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成熟的研究

    作者:马战军;漆白文;喻爱喜

    目的 观察负压环境对创面血管生成和血管成熟的影响,并探讨血管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2信号通路在负压环境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和血管成熟中的作用机制,并且分析成熟微血管增加创面血流灌注的潜在机制.方法 58例软组织缺损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负压和凡士林纱布治疗,并在1、3、7、15 d检测血流量,同时取新鲜肉芽组织使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的磷酸化(pTie-2)、血管生成素-2(Ang-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胶原蛋白Ⅳ(Col Ⅳ)的蛋白表达.结果 负压环境在创面愈合的早期阶段(1~3 d)和晚期阶段(7~15 d)能够改变相关因子的表达,促使实验组第3天Ang-2相对值为1.87±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0.23(P <0.05)、pTie-2相对值为0.36±0.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87±0.04(P <0.05)、Ang-1的相对值为0.34±0.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8 ±0.07(P<0.05)、Ang-1/Ang-2的比值为0.34±0.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8±0.07(P <0.05).能够促使实验组第15天Ang-1的相对值为1.89 ±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5±0.22(P <0.05)、α-SMA的相对值为2.56±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8±0.31 (P <0.05)、ColⅣ的相对值为2.32±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6±0.24(P <0.05)、pTie-2的相对值为2.1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3±0.31(P<0.05)、Ang-1/Ang-2的比值为4.86±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0.54(P <0.05)、Ang-2的相对值为0.36±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1±0.06(P <0.05).结论 负压环境在创面愈合的早期阶段能够优先促进血管失稳定微环境的产生,并由此促进创面血管生成数量的增加;在后期阶段,负压环境能够优先促使血管稳定微环境的产生,并且通过血管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2信号通路加速创面血管成熟;同时成熟血管由于周细胞的增加可显著增加创面血流灌注量.

  • 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智辉;张涛

    目的 检测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比较其与传统的CD117 (KIT)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上的差异,探讨DOG1的表达与GIST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441例,标本蜡块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IST肿瘤标本中KIT和DOG1的表达,计算KIT和DOG1在GIST中表达的阳性率,分析DOG1和KIT在GIST中表达的敏感性;分析DOG1的表达强度与GIST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的部位、肿瘤的大小以及危险程度的关系.结果 441例GIST患者中,DOG1表达的阳性率为98.2% (433/441),KIT表达的阳性率为86.8% (383/441);DOG1的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的部位、肿瘤的大小及危险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DOG1在GIST中表达的敏感性要高于KIT;DOG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的部位、肿瘤的大小及危险程度无明显相关.

    关键词: DOG1 胃肠道间质瘤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岳大成;胡仕祥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LC联合术前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POEST)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随机分为LC+ LCBDE组(n=106)和POEST组(n=108).记录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结石数目、胆总管直径、住院时间、结石一期清除率、残余结石率、近期并发症等.并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得到远期并发症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数目、胆总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果:LC +LCBDE组较POEST组住院时间缩短[(10.6±4.7)d比(13.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 LCBDE组在结石一期治愈率方面高于POEST组,在残余结石率方面低于PO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期并发症方面LC+ LCBDE组胆瘘并发症高于POEST组,但急性胰腺炎并发症低于PO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腹腔感染和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中LC+LCBDE组结石复发率低于PO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流性胆管炎、乳头狭窄及胆管狭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组较PO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骨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宋宣克;冯怡锟;苏彦河;杨鲲鹏;黄壮士;张灿宇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以及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在NSCLC术后骨转移患者和未发生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EGFR、CA125、CA199在NSCLC术后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16例NSCLC术后骨转移患者(转移组)与16例NSCLC术后未发生骨转移患者(未转移组)进行对照研究,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EGFR表达量,同时检测两组血清CA125、CA199的浓度.结果 转移组EGFR强阳性表达率为81.2%,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43.8%,联合检测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为81.3%;未转移组EGFR强阳性表达率为6.2%,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联合检测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亦为0.转移组血清CA125、CA199的浓度分别为(138.05 ± 141.06) Ku/L、(78.06±112.86) U/ml,未转移组血清CA125、CA199的浓度分别为(9.94±6.50) Ku/L、(9.40±4.66) U/ml.结论 NSCLC中EGFR表达量高的患者,术后联合检测CA125、CA199有助于NSCLC术后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 肌动蛋白凝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解燕川;刘琼琼;任利群;李武威;孙宗立

    目的 探讨肌动蛋白凝胶蛋白(Transgelin)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ansgeli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ransgelin在胃腺癌中高表达率为55.56% (70/126),高于癌旁组织的44.44% (56/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64,P<0.01).胃腺癌组织中Transgelin的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远处转移、分化类型、浸润深度及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5年生存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Transgelin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婆罗双树样基因4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轲;王雅;马从乾;赵星

    目的 探讨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ALL4在60例甲状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SALL4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85%的SALL4 mRNA表达和80%的SALL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甲状腺癌组织中SALL4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SALL4蛋白表达大多伴随SALL4基因mRNA转录,两者显著相关(P<0.05).结论 SALL4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进展和转移.

  •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对铁过载肝癌组织中Kupffer细胞的调控机制

    作者:邓小荣;余俐敏;刘朝霞;李强;肖群;姚少华;谢有志;刘立;喻军

    目的 观察出血性铁过载肝癌微环境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及其对Kupffer细胞(KC)过氧化应激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合并癌灶出血肝癌患者的标本(铁过载组,n=15)以及癌灶未合并出血患者的标本(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肝癌组织中HO-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C中活性氧(ROS)的含量,并结合研究病例出血性铁过载特点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铁过载组HO-1阳性表达(0.41 ±0.05)明显高于对照组(0.18 ±0.03,P<0.01).铁过载组肝癌组织中KC的ROS含量[(46.37±12.94)%]明显高于对照组[(28.25±11.65)%,P<0.05].HO-1的表达升高与铁过载所致的KC过氧化应激呈正相关(r=0.835,P<0.01).结论 肝癌出血性铁过载微环境中KC的ROS含量增加,氧化应激增强,HO-1在出血性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对Kupffer细胞过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HO-1/一氧化碳(CO)系统参与调节Kupffer细胞的抗癌作用.

  • 肝癌组织的清道夫受体A类5型蛋白表达与其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

    作者:程志祥;江平;孙权;袁玉峰;刘志苏;钱群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中清道夫受体A类5型(SCARA5)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12例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中SCARA5的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HCC中低或无SCARA5蛋白表达率为77.7%(87/112),而癌旁组织为25.0% (2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其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肿瘤包膜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等因素间明显相关(P<0.05);HCC中SCARA5基因甲基化率为60.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1.6%,P<0.05),并且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196,P <0.05).结论 SCARA5低表达可能对HCC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低表达的原因之一.

  •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魏杰;吴龙;袁玉峰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具有更强的靶向性并能打破宿主免疫耐受状态.近年来,在白血病、淋巴瘤及部分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无疑给HCC的CAR-T治疗带来希望.本文将CAR-T的原理、结构、发展、HCC相关肿瘤抗原及HCC的CAR-T治疗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 免疫细胞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轶魁;魏民新

    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免疫炎性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众多免疫炎性细胞通过何种机制参与心肌再灌注损伤称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将分别阐述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肥大细胞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目前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 侧脑室注射星形胶质细胞建立大鼠梗阻性脑积水模型

    作者:洪顺明;卢昊;王鹏飞;黎文汉;张春智

    目的 探讨经侧脑室注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建立成年大鼠梗阻性脑积水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立体定向穿刺A、B、C实验组大鼠右侧侧脑室并注射20μl浓度为5×107/ml、5×108/ml和5×109/ml星形胶质细胞悬液,对照组侧脑室注射20μ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后7、14、21、28、35 d对大鼠头颅行磁共振扫描,冠状位测量侧脑室大横径,并确定脑积水程度.结果 侧脑室注射后第35天,对照组及A、B、C组侧脑室大横径分别为(0.11±0.01)、(1.01±0.78)、(1.83 ±0.23)、(1.89±0.21) mm,对照组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脑室注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成功建立成年大鼠梗阻性脑积水模型.

  • 全脑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胶质瘤模型裸鼠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王麒龙;王爱东;芮琴;代兴亮;陈金生;沈艳华;董军;黄强

    目的 以同源导入法建立近交系增强型绿色荧光(EGFP)裸小鼠并分析脑组织各部位EGFP的表达,旨在为建立稳定表达EGFP示踪的脑肿瘤原位移植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杂交-回交的方法将EGFP基因导入BALB/c背景裸小鼠,并通过基因及表型分步筛选子代,繁育新的同源导入近交系.以免疫荧光法检测模型鼠不同区域脑组织及神经干细胞EGFP表达情况.颅内接种U87-红色荧光蛋白(RFP)细胞并建立胶质瘤模型.结果 在杂交-回交第10代及其以后各代,模型鼠T淋巴细胞比例低下(小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0.3%),14个生化位点皆为纯合型,H-2表型为单倍型(d型),交替植皮成功率是100%,表明已达到EGFP基因同源导入法建立近交系BALB/c荧光裸小鼠标准.模型鼠在荧光激发下全身均可见到明亮的绿色荧光,各脏器组织细胞(红细胞除外)均表达EGFP,但表达强度有差异,脑组织中EGFP呈中度表达,显著高于肝组织(肝组织中EGFP呈低度表达).原位移植U87-RFP胶质瘤细胞株的移植瘤组织中可清晰显示其中存在的红色、绿色等颜色的荧光细胞.结论 利用同源导入法建立的新品系近交稳定表达EGFP的胶质瘤模型荧光裸小鼠,为人胶质瘤原位移植示踪研究胶质瘤及其肿瘤微环境奠定基础.

  • 创新科技和信息化时代血管外科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蒋米尔;黄英

    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在血管外科的发展中起重要推动作用,随着创新科技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血管外科研究领域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概述了临床医学相关研究模式的推进,并从转化医学、比较效益研究、精准医学和大数据角度,阐述近几年血管外科研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内容涵盖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严重缺血的转化和临床研究;新材料、新器械及三维打印技术的应用;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比较效益研究包括腹主动脉瘤及颈动脉疾病的开放手术和微创的腔内血管外科手术比较;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中不同球囊支架材料的比较;基因多型性和药物动力学;基因异常与血管病变及有意义的使用数据.各类研究的根本目的都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对人动脉硬化平滑肌细胞增殖、表型标志蛋白及微小RNA-31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远起;吴永康;张智;黄胜超;黄水传;李建文;陈小东

    目的 探讨阻断人动脉硬化平滑肌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进一步明确ERK、微小RNA(miR)-31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介导的平滑肌增殖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 收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下肢截肢标本,用贴壁法原代培养平滑肌细胞.相同代数的第3~6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加入PDGF-BB或PDGF-BB+ PD98059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Transwell法、Western blo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SMCs增殖、迁移能力、表型标志性蛋白表达以及miR-31表达水平.结果 经组织贴壁法成功培养出原代平滑肌细胞.PDGF-BB诱导动脉硬化细胞的增殖率上调102% (P<0.05)和迁移率上调246% (P<0.05),ERK阻断剂PD98059能阻滞PDGF-BB诱导的诱导作用,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53%(P<0.05)和迁移抑制19% (P <0.05).与空白组比较PDGF-BB处理后,收缩表型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下调38% (P <0.05),增殖型蛋白骨桥蛋白(OPN)和miR-31含量分别上调116% (P <0.05)和386% (P <0.05).与PDGF-BB组比较,PD98059+PDGF-BB处理后,α-SMA含量显著上调41% (P <0.05),增殖型蛋白OPN和miR-31含量分别下调33% (P <0.05)和46%(P<0.05).结论 阻断ERK通路可促进VSMCs由增殖型向收缩型转变,同时下调miR-31的表达水平,ERK-miR-31通路可能是调控人动脉硬化平滑肌细胞功能及表型的重要通路.

  • 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炎性小体的关系

    作者:汪青园;刘忠;陀泳华;王进山;石忠松

    目的 观察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斑块组织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方法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联合部分结扎颈动脉方法,在6头小猪建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个月后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 12根小猪颈动脉片段中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改变.早期斑块中,NLRP3主要表达在新生内膜的内皮细胞;进展期斑块中,NLRP3主要分布在斑块的内皮细胞、斑块基底部和脂质核心周围.NLRP3的阳性表达评分与斑块破裂[(6.65±4.32)分比(1.77±3.15)分,P<O.01]、斑块内出血[(6.18±4.31)分比(1.83±3.30)分,P<0.05]和血管新生[(6.10±4.56)分比(3.69±3.57)分,P <0.05]密切相关.结论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LRP3蛋白的高表达反映了斑块易损性特征.

  •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鼠后肢缺血

    作者:张金池;吴霖;刘翔;黄聪;纪仕萍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hbFGF)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12只SD大鼠均切除右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形成后肢缺血模型鼠.成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MSCs组,缺血后肢肌内多点注射经过bFGF基因修饰的BMSCs;绿色荧光蛋白(GFP)-BMSCs组,缺血后肢肌内多点注射携带GFP空载病毒转染的BMSCs.术后2周,取内收肌和腓肠肌组织,一部分用于冰冻切片,计数微血管密度并观察移植细胞的改变;另一部分用于Western blot,检测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在大鼠体内的表达.结果接受基因转染的细胞高强度表达GFP.细胞移植2周后,受体大鼠体内可见绿色荧光阳性细胞,其中GFP-BMSCs组,GFP+细胞数(15.40±3.85)个/视野低于bFGF-BMSCs组(26.60±3.51)个/视野(t=4.811,P< 0.01).干细胞在体内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是GFP-BMSCs组的GFP+CD31+细胞数[(7.00±2.12)个/视野]低于bFGF-BMSCs组(14.00±1.53)个/视野(t=5.916,P< 0.01).微血管密度bFGF-BMSCs组[(55.0±16.5)个/视野]高于GFP-BMSCs组[(28.6±4.2)个/视野,t=5.4,P< 0.01].结论 bFGF能够提高BMSCs在体内的存活率和分化率,过表达bFGF的BMSCs能更有效地促进缺血后肢的血管新生.

  • 白细胞介素-8在乳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孔舒欣;邵楠;胡紫叶;李李;李松奇;林颖

    我们通过构建稳定去表达和过表达白细胞介素(IL)-8的乳腺癌细胞株,探讨IL-8对乳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稳定株的构建及鉴定:将白细胞介素-8短发卡RNA(IL-8 shRNA)真核表达载体及空载载体分别转染入MDA-MB-231细胞,构建稳定去表达IL-8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ASIL-8)及其空载对照;将IL-8 cDNA表达质粒转染入MCF-7细胞,构建稳定过表达IL-8的乳腺癌细胞(MCF-7/IL-8)及其空载对照.2.蛋白表达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稳定株细胞中IL-8及EMT相关蛋白[上皮表型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间质表型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E盒结合锌指蛋白转录因子ZEB2]表达.

    关键词:
  • 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原位检测

    作者:姜隽;常能彬;杨悠;刘星;何延政

    目的 观察原位检测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重构过程中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 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手术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达到稳定高血压状态后取新鲜胸主动脉进行原位增殖和凋亡检测.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术后2~3d大鼠达到稳定的高血压状态.8周后胸主动脉出现血管重构,表现为壁厚增加,内径壁厚比缩小.溴化去氧尿苷(BrdU)渗入法提示血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水平上调[正常组(10.0±2.1)个/视野,高血压(18.O±3.0)个/视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脱氧尿苷三磷酸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提示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内膜内皮细胞凋亡水平上升[正常组(14±3)个/视野,高血压(50 ±8)个/视野].使用芝加哥蓝(Chicago蓝)染料能显著降低血管组织自发荧光,使荧光标记的增殖细胞或凋亡细胞清晰可见.结论 通过选择适当的染料和荧光标记,能够在不受血管自发荧光的干扰下原位检测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水平.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静脉性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帆;李金朋;王勇

    目的 观察静脉性溃疡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探讨静脉性溃疡血管再生障碍机制.方法 采集我院64例静脉性溃疡患者溃疡创面标本,其中男52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27±5.12)岁,按病程分为2周组、3周组、4周组、5周组,以创伤性溃疡5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42±6.87)岁,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溃疡创面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趋势;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检测MMP-9/CD31在溃疡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静脉性溃疡MMP-9、VEGFR2变化趋势一致,MMP-9在病程4周、5周组与病程2周、3周组比较(0.181±0.031、0.007±0.014比0.512±0.113、0.685±0.174),VEGFR2在病程4周、5周组与病程3周组比较(0.614±0.143、0.497±0.262比1.465±0.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免疫荧光双染色显示静脉性溃疡组织中MMP-9/CD31的表达下调显著相关.结论 MMP-9调控VEGFR2的表达降低,可能与静脉性溃疡组织局部血管新生障碍有关.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祁景;刘小军;王艮卫;尹先印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从我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中,依据其血浆Hcy水平选取Hcy≤10 μmol/L(H1组)和Hcy> 10 μmol/L(H2组)的患者各70例,并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70例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进行相关血生化指标及Hcy水平检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受试者颈动脉IM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1组和H2组血浆Hcy水平升高[(8.73±1.63)、(23.71±3.27) μmol/L],且H2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3组颈动脉IMT厚度比较,H1和H2组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且H2组较H1组升高更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是颈动脉IMT厚度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004,P<0.01).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影响因素.

  • 髂静脉支架植入覆盖对侧髂静脉开口的支架形态病理学研究

    作者:张喜成;陈兆雷;孙元;徐淼;李晓强

    目的 观察髂静脉支架植入后覆盖对侧髂静脉开口,局部区域的形态和病理学变化,探讨对另一侧髂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12条犬左髂静脉植入裸支架,支架上缘进入下腔静脉(IVC)并覆盖对侧髂静脉开口.术后4、8、1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取出血管支架及静脉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支架表面的新生内膜.结果 12条犬术后无支架闭塞或髂静脉血栓形成.覆盖对侧髂静脉开口的裸支架边缘有明显的新生内膜,并向支架中央爬行,以对侧髂静脉开口的下缘明显.术后4、8和12周的右髂静脉开口部裸支架的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9.33±1.54)%、(10.65±1.01)%和(10.92±1.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示中央支架网丝表面有内膜覆盖,术后4、8周中间支架网丝表面内膜覆盖率分别为(63.58±12.39)%、(97.13±2.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内膜覆盖率为(99.63±0.60)%,与8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静脉支架植入后覆盖对侧髂静脉开口,彩色超声检查对另侧髂静脉血液回流无明显影响,对侧裸支架边缘有一定程度的内膜增生,中央的支架网丝表面也有胶原纤维沉积、内皮细胞覆盖,并随时间延长明显.但并未观察到在支架网丝间形成桥接.

  • 精准医学时代我国实验外科发展的新趋势

    作者:杨镇

    精准医学的概念是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中国版的精准医学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这种概念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近期已经被用于发展外科疾病的个性化治疗,并改善临床的预后,特别是它促进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中国版的精准医学将是我国实验外科发展的新趋势.目前需要的是广泛的研究项目,鼓励针对精准医疗发现创造性方法,严格的测试,以及终使用它们来构建证据基础以指导临床实践.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