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作者:孙政;曹杰;杨平;王辉;李旺林;谭明华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AP)-4在正常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转移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细胞凋亡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直肠、腺瘤组织标本各16例及结直肠癌80例中AP-4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VEGF、MMP-9 mRNA的转录水平,以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1)正常直肠组织、直肠良性腺瘤、结直肠癌组织AP-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0%(2/16),25.00%(4/16),56.25%(45/80),其中良性直肠组织18.75%(6/32),良性直肠组织AP-4的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组织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2.96,P<0.01);结直肠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的AP-4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转移、5年生存率的AP-4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直肠癌组织VEGF和MMP-9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直肠组织和腺瘤(P<0.05),结直肠癌组织AP-4结合活性增强与VEGF和MMP-9高表达显著相关(P<0.01);(3)结直肠癌AP-4基因表达程度不同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I)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76,P<0.01).结论 AP-4基因表达升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AP-4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

  • 骨髓基质细胞经不同移植途径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

    作者:范里;程邦昌;杜飞;陈家禄;彭昊;刘世清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不同移植途径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规律.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以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第3代BMSCs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后按不同途径移植.A组:脊髓损伤后行第四脑室注射移植;B组:脊髓损伤后行损伤区蛛网膜下注射移植;C组:脊髓损伤后行损伤区远端蛛网膜下注射移植;D组:脊髓损伤后行股静脉注射移植.分别于移植后24 h、1、2、3、4周取损伤脊髓段作冰冻切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移植的BMSCs在损伤脊髓中心的聚集情况.结果 移植后24 h:除B组外脊髓损伤区未发现红色荧光;移植后1周,A、C组移植的BMSCs开始向脊髓损伤区迁移;移植后2周,除D组外,各组BMSCs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移植后3-4周,脊髓损伤区BMSCs数量减少,B组减少速度更快.结论 经第4脑室、硬脊膜下移植的BMSCs能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经静脉移植的BMSCs极少迁移到损伤脊髓的中心.

  • 新型人骨形成蛋白2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活性检测

    作者:段有文;赤人杰;陈晓春;关景玉;白宏治;常洪涛

    目的 构建表达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对其在成骨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克隆BMP2基因,与pDNR-CMV连接构成pDNR-CMV-BMP2,然后将重组质粒pDNR-CMV-BMP2和逆转录病毒质粒pLP-LNCX以loxP位点进行同源重组,构成逆转录病毒载体pLP-LNCX-BMP2,转染包装细胞PT67进行病毒包装,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将逆转录病毒感染人成骨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MP2蛋白表达.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P-LNCX-BMP2经鉴定连接正确;病毒载体pLP-LNCX-BMP2转染PT67后,上清液中病毒滴度可达到5×108pfu;MTT检测见逆转录病毒组与对照组比,48和72h细胞抑制率(5.1%比5.3%,8.5%比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 h后Westernblot可见BMP2蛋白高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BMP2逆转录病毒,为BMP2基因治疗及其功能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 胰腺癌干细胞的体外增殖与鉴定

    作者:刘涛;万赤丹;勾善淼;吴河水;熊炯炘;王春友

    目的 建立胰腺癌干细胞体外增殖体系并鉴定所获细胞.方法 ASPC-1胰腺癌细胞以1000细胞/ml的密度培养于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转铁蛋白、硒及牛血清白蛋白的DMEM-F12培养基中.待培养10~14 d,部分ASPC-1细胞增殖为细胞球后,收集细胞球进行鉴定.鉴定方法包括克隆形成实验、Hoechst 33342染料染色、CD44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及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CD44 mRNA水平.结果 小部分ASPC-1细胞可在干细胞体外增值体系中增殖为细胞球.此体系增殖所获细胞中能够排出Hoechst 33342染料的细胞比例远高于普通培养体系中的细胞(>95%v8 2%~3%),且具更高的克隆形成能力[(10.92±3.38)%比(10.92±3.38)%,P<0.01].此外,此增值体系中所获细胞CD44表达率更高[(86.00 ±5.85)%比(18.71 ±3.64)%,P<0.01].结论 部分ASPC-1细胞可在本研究所建立的干细胞体外增殖体系中增殖,增殖所获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

  • 姜黄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邓刚;余建华;叶章群;胡志全;罗钰填;王志华

    目的 观察姜黄紊(Curcumin,Cur)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体外生长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应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RT-PCR法观察了6.25、12.5、25.0、50.0 μmol/L浓度姜黄素对PC3细胞生长及Notch1 mRNA和蛋白,Jagged1、Hes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PC3细胞的生长(F6.25=17.840,F12.5=20.479,F25=99.091,F50=8.40,F24=1081.70,F48=51.495,F72=155.24,P均<0.01);诱导G2/M期停滞(FS=1708.20,FG2/M=1580.40,P均<0.01);促进凋亡(F=208.23,P<0.01);随着Cur梯度浓度引起Notchl、Hesl mRNA分别增高(F=4.872,P<0.05;F=29.562,P<0.01),Notch1蛋白表达升高(F=4.579,P<0.05),JaggedlmRNA的表达下降(F=74.160,P<0.01).结论 姜黄素能上调Notch1、Hes1,下调Jaggnd1的表达,激活Notch信号通路,是其发挥抗前列腺癌的机制之一.

  • RNA干扰对膀胱癌T24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的影响

    作者:祖雄兵;叶章群;周四维;齐琳;张向阳

    目的 观察RNA干扰(RNAi)抑制膀胱癌T24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和提高化疗敏感性.方法 根据转染效率高时pEGFPN1质粒与脂质体的比例,转染T24细胞,实验分为3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C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转染后24 h,即有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Quantity one半定量:24 h 0.57±0.17,48 h 0.42±0.11,72 h0.33±0.09.VEGF-C抑制后,吉西他滨诱导的凋亡率明显升高,转染组为(41.38±1.54)%,明显高于未转染组(22.87±1.40)%与脂质体组(23.47±1.58)%(P<0.05).结论 RNAi可高效稳定抑制膀胱癌T24细胞中VEGF-C的表达,明显提高吉西他滨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药物敏感性.

  • 表达白细胞介素-18的溶瘤腺病毒对裸鼠肾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仁富;郑骏年;史震;李望;孙方浩;温儒民

    目的 观察表达IL-18的溶瘤腺病毒(ZD55-IL18)对裸鼠肾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荷肾癌裸鼠随机分4组,每组8只.瘤体内注射ZD55-IL18、溶瘤腺病毒ZD55-EGFP、表达IL-18的增殖缺陷腺病毒Ad-IL18及PBS,每次注射病毒7×108PFU/只,连续注射3 d.注射后第7天,每组处死3只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E1A、IL-18、CD34、VEGF表达及凋亡.第50天时处死动物测量肿瘤体积.结果 ZD55-IL18、ZD55-EGFP、Ad-IL18及生理盐水处理组肿瘤体积(mm3)分别为:299.7±52.9、536.8±90.3、570.3±99.0、766.1±145.8,ZD55-IL18与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IL18处理组肿瘤无E1A蛋白表达,ZD55-IL18处理组有大量E1A蛋白表达,表明病毒复制.ZD55-IL18处理组肿瘤IL-18表达及凋亡细胞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d-IL18处理组.ZD55-IL18处理组肿瘤CD34、VEGF表达均显著低于Ad-IL18处理组.结论 表达IL-18的溶瘤腺病毒ZD55-IL18比增殖缺陷腺病毒Ad-IL18具有更强的抑制肾癌生长及血管形成作用.

  • 红活麻有效部位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研究

    作者:余墨声;向明;黄凯;王欣

    目的 观察湖北民族药红活麻有效部位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通过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受体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测定及CD4+CD25+T细胞亚群分析研究红活麻有效部位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平均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14.4±0.9)d比较,红活麻有效部位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25.9±1.8)和(41.2±2.8)d,提示红活麻有效部位呈剂量依赖性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非特异性刺激(ConA)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强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同时高剂量组抑制脾细胞分泌IL-2、IFN-γ水平明显(P<0.01),刺激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P<0.01).结论 红活麻有效部位通过刺激淋巴细胞表面CD4+ CD25+分布,调节IL-2、IL-10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合成,抑制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诱导宿主细胞免疫耐受,从而有效抑制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 去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支配对大鼠良性增生前列腺的影响

    作者:蔡建良;辛殿祺;何群;汤秀琴;那彦群

    目的 探索去除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支配后大鼠良性增生前列腺的组织、细胞病理学变化.方法 30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65只,随机分配为手术组、手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手术组切断双侧盆腔主要神经节的交感腹下神经来源支,然后行膀胱造口术;手术对照组仅行膀胱造口术.分别于术后3、7、11、15、≥21 d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大体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大鼠实验模型均制作成功.手术组大鼠前列腺在后期(手术15 d后)出现轻微的质地变硬,颜色和形状变化不明显,前列腺湿重/大鼠体重比值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有下降趋势,前列腺组织干重/湿重比值在手术15 d后逐渐升高,但与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镜下观:手术组大鼠前列腺早期出现腺腔明显扩张、前列腺液积存和凝块形成,平滑肌拉长变薄,但后期病变逐步缓解,腺上皮层无变化.透射电镜:手术组大鼠前列腺腺细胞、基底膜无明显变化,但平滑肌术后3 d出现肌膜皱缩,肌丝、密体和密斑结构不清晰等改变,术后11 d后,病变逐步好转.手术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 彻底去除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支配后,大鼠良性增生前列腺的平滑肌出现短时间的结构受损和功能障碍,后期能自行部分恢复.

  • microRNA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振涛;蔡星;尚晓滨;殷媛;张燕;张辰宇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与对应正常结肠组织miRNA表达特征及其在结肠癌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了6对结肠癌及其远端正常结肠的手术标本中200种mi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PAM分析法探讨miRNA在预测结肠癌病变中的作用.结果 检测6对结肠癌及其远端正常结肠的手术标本中miRNA的表达情况发现在结肠癌组织/远端正常结肠组织中存在132种miRNA,并且有95种miRNA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表达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化倍数大于1.5),其中有48种表达增加应用PAM分析方法对9对结肠癌组织/远端正常结肠组织进行了定性判断,发现预测结果 与病理切片诊断结果 一致.结论 miRNA与结肠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其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肿瘤标志物以进行结肠癌的早期预测和诊断.

  • 尿道注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曾晓勇;袁启龙;李平;彭鄂军;庄乾元;叶章群

    目的 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微球在大鼠尿道的组织相容性以及对实验大鼠尿失禁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双相乳化法制备PLGA微球,电子显微镜及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分析其表征;将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接受尿道松解术形成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实验组接受微球尿道注射,对照组仅接受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在注射前1周和注射后2、4和8周,所有大鼠接受腹部漏点压(ALPP)的检测.此外,术后第2、4和8周,每组动物每个时间点处死3只,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检测微球在尿道组织的形态学演变,此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CD68在注射部位尿道组织的表达,以评价微球与尿道肌层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PLGA微球可成功地注射于大鼠尿道的肌层,并诱导局部炎症反应;CD68免疫染色证实浸润细胞以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以微球和增生细胞为主的混杂组织位于黏膜下肌层内,发挥尿道填充作用.在术后2周,炎症反应为明显,以后随着时间逐渐减退.全程未见变性、坏死等破坏性病理改变;实验组ALPP在微球注射后较注射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并可维持到注射后8周.结论 PLGA微球在尿道组织是安全的,可起到尿道填充作用增加尿道阻力,发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PLGA微球作为可注射的细胞支架可用于尿失禁的组织工程.

  • 人胃癌组织中Smac和L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继红;魏少忠;陈健;罗和生

    目的 观察Smac和Livin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9例胃癌组织中Smac和Livin表达,分析Smac和Livin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预后及相互的关系.结果 Smac和Livin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4%和46.8%.Smac在低分化,Ⅲ、Ⅳ期和青年人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Livin在低分化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Smae表达阳性患者(40.7%)和Livin表达阴性者(45.2%)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Smac表达阴性者(16.0%)和Livin表达阳性者(18.9%,P<0.05).Smac和Livin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Smac和Livin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组织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关键词: 胃癌 SMAC Livin 病理特征
  • 重组arresten蛋白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作者:宋自芳;郑启昌;尚丹;舒晓刚;熊俊;胡青刚

    目的 观察原核表达人arresten重组蛋白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pRSET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人arresten重组蛋白.将Wistar大鼠颈外静脉移植于腹主动脉,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假手术组、移植对照组和移植实验组.自术后第3天起,皮下注射给予arresten重组蛋白(每日4 mg/kg体重)处理.4周后取移植静脉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移植组移植静脉均呈现典型的内膜增生、肥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新生内膜主要有过度增殖的α-SMA染色阳性平滑肌细胞组成.移植实验组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受到明显抑制,新生内膜面积(0.12±0.07)mm2及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0.373±0.0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38±0.11)mm2,1.621±0.086,P<0.01];并且实验组移植静脉新生内膜细胞PCNA标记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5.62±3.97)%比(56.36±3.49)%,P<0.01].结论 重组arresten蛋白通过抑制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能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在防治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p21WAF1与p27KIP1真核双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王海波;刘相萍;杨堃;隋爱华;刘春远;周岩冰

    目的 构建p21WAF1与p27KIP1真核双表达载体,体外转染胃癌7901细胞,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相关特性.方法 提取人全血总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p21WAF1和p27WAF1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到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中构建重组质粒pIPES-p27KIP1-p21WAF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plRES-p27KIP1.p21WAF1"转染胃癌7901细胞,收集并提取转染后12、24、48、72 h和5 d各细胞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各细胞中p21WAF1和p27KIP1在RNA水平的表达.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pIRES-EGFP作为对照.结果 RT-PCR扩增分别获得约500和600 bp大小的产物,重组质粒pIRES-p27KIP1.p21WAF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为p21WAF1和p27KIP1基因.转染胃癌7901细胞48 h时转染率为68%.与空质粒对照组比较,重组质粒转染胃癌7901细胞12、24、48、72 h和5 d后FQ-PCR证实p27KIP1的Ct值(cycle threshold,Ct)分别减少8.2、10、10、7.4和6.7,p21WAF1的Ct值分别减少7.4、8.2、8.2、6.3和5.70其中24 h和48 h的Ct值减少大.结论 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p27KIP1.p21WAF1构建成功并能在胃癌7901细胞内高效表达.

  • 新城疫病毒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的作用

    作者:王雪峰;马永峰;禹亮;张健;付凯;姜久仰

    目的 观察新城疫病毒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方法 应用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D90对体内、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进行抗癌实验,通过体外培养A549细胞观察D90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而建立14例A549肿瘤细胞裸鼠模型,对实验后裸鼠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光镜、电镜等方法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改变从而探讨新城疫病毒D90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结果 NDV强毒株D90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溶解、杀伤A549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织体积明显缩小(t'=4.753,P<0.01),光镜和电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内血管分布减少,肿瘤细胞坏死与凋亡.结论 新城疫病毒强毒株D90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并溶解、杀伤肿瘤细胞,能够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组织的生长和转移,对正常组织无影响.

  • Palomo和改良Palomo曲张精索内静脉结扎术对大鼠同侧睾丸的影响

    作者:张孝斌;郑轶群;程帆;周江桥;周本正

    目的 评估PMomo曲张精索内静脉结扎术(PV)和改良Palomo曲张精索内静脉结扎术(MPV)对大鼠同侧睾丸的影响.方法 检测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ELV)组(9只)、PV组(10只)、MPV组(8只)、和对照组(8只)大鼠左侧睾丸的Johnsen's评分、生精小管的超微结构、和生殖细胞凋亡指数(AJ).结果 对照组Johnsen's评分(9.46±0.52)显著高于ELV组(7.72±0.31,P<0.05)和PV组(2.86±0.31,P<0.01),与MPV组(9.42±0.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I(2.21±1.15)显著低于ELV组(5.32±1.23,P<0.05)和PV组(9.26±1.98,P<0.01),与MPV组(2.32±1.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V和PV组生精小管的超微结构明显异常.结论 MPV可以修复ELV所导致的同侧睾丸的损伤,PV则使损伤进一步加重.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

    作者:罗峻;朱尤庆;杨桂芳;龚玲玲;汪必成;刘欢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胃腺癌组织中HIF-1α、Cyclin D1和bcl-2的表达.结果 随着胃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增加及发生淋巴结转移,HIF-1α、Cycfin D1阳性表达率也增加(X2值分别为4.99、7.20、11.65、5.36、4.55、4.58;P<0.05或P<0.01);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及发生淋巴结转移,bcl-2的表达也明显升高(值分别为6.21、7.66;P<0.05或P<0.01).胃腺癌中Cyclin D1与bcl-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值为5.96,P<0.05).HIF一1α阳性表达者中Cyclin D1、bel-2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其阴性表达者,HIF-1α表达与CyclinD1、bcl-2的表达明显相关(X2值分别为5.94、6.14;P均<0.05).结论 三者的检测对判断胃腺癌的浸润转移能力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胃腺癌的浸润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是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和凋亡抑制的结果 ;HIF-1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而促进胃腺癌的发生发展.

  • 人DNA聚合酶β基因启动子碱基位点突变对萤光素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月白;张海风;于雅丽;赵国强;董子明;赵松

    目的 观察人DNA聚合酶β基因(DNA polymerase beta,polβ)启动子-37位C→A突变对萤光素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25例人正常食管黏膜及食管癌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及测序分析,获得野生型及含-37位C-A的突变型polβ启动子序列.分别构建含人野生型和突变型的polβ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W/M)polβ/promoter,转染食管癌细胞Eca9706及G418筛选,检测萤光素酶活性.结果 野生型及突变型的polβ启动子片段正确插入萤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neo-enhancer.对照组pGL3-neo-enhancer、野生组pGL3Wpolβ/pro-moter和突变组pGL3Mpolβ/promoter萤光素酶活性分别为2743.50±227.30、1 112976.00±82900.20和7 882 559.00±201 824.9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olβ基因启动子对萤光素酶基因表达具有较强的启动活性,polβ启动子区-37位C→A碱基突变可显著增强萤光素酶的表达.

  • 非小细胞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拷贝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姜冠潮;杨帆;周足力;黄宇清;王俊

    目的 检测国人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高拷贝的发生率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236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制作成组织微阵列,使用Vysis公司的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测EGFR基因拷贝数.结果 193例标本得到结果 ,检测到EGFR基因高拷贝81例(占42.0%),其中42例(21.8%)为高多倍体,39例(20.2%)为基因扩增.其发生与病理、分期、性别、吸烟等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与患者的1-3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结论 国人肺癌中EGFR基因拷贝数的分布情况与西方人类似,与临床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

  • 肝肺撞击伤伴失血后CO2气腹对兔肺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李勇;张连阳;赵松

    目的 探讨肝肺撞击伤伴失血后CO22气腹对兔肺血流量(PBF)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创伤性失血兔模型,按不同失血量(6、12、22 ml/ks体重)及CO2腹压(5、10、15 mm Hg)将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分为9组(Ⅰ~Ⅸ,n=6).采用彩色微球法观察建立气腹前、气腹0.5、2 h及撤去气腹后0.5 h肺血流量的变化和死亡率.结果 未建立气腹时,随失血量的递增,肺血流量持续下降显著(P<0.05).建立15mm Hg气腹压下实验组PBF下降明显,5 mm Hg腹压下实验组PBF增加显著,而在10 mm Hg腹压下,6 ml/kg体重失血量时PBF增加,当失血量达12 ml/kg体重失血量时,PBF下降.随着气腹时间的延长,能存活组PBF均下降(P<0.05).撤除气腹后,6 ml/kg体重失血量组PBF与气腹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 ml/kg体重失血量组PBF低于气腹前水平(P<0.05).结论 一定气腹压力(<10mm Hg)对创伤伴失血性(<12ml/kg体重)自主呼吸兔的肺血流量的影响是可逆的;但过高气腹压力(15 mm Hg)以及重度失血(40%)建立气腹将导致致死性后果.

    关键词: 气腹 创伤 血流量
  • 热休克蛋白90α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吴文辉;肖隆斌;蔡世荣;詹文华;王昭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人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收集46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即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SP90α的表达情况,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HSP90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82.6%(38/46),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10/46,21.7%);在不同分化类型的胃癌组织中,各组间HSP90α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为N1期以后(不包括N1在内)的病例中HSP90α表达阳性率为96.2%(25/26),高于淋巴结转移为N和N1的病例;在TNM分期Ⅲ、Ⅳ期阳性表达率为92.9%(26/28),也要高于Ⅰ、Ⅱ期.结论 HSP90α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并且在淋巴结转移多和越晚期的胃癌组织中表达越高,提示HSP90α可作为胃癌预后判定监测指标.

  • 重复阻断人上臂血供对循环血中腺苷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浩;蒋丽丹;郭秒;吉训明;吕国蔚;田欣;凌锋

    目的 重复阻断人一侧上臂血液供应,监测循环血中腺苷含量变化,探讨局部缺血预适应对全身的保护效应.方法 选取5例健康成年自愿者制备人体重复上臂压迫模型,用袖带压迫肱动脉,加压至200 mm Hg(1 mm Hg=0.133 kPa),持续5 min、间隔5 min,重复5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方法,观察压迫前后血浆中腺苷(ADO)含量的变化,并记录受试者的主观感受.结果 HPLC结果 显示,重复上臂压迫前后ADO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在5次压迫结束后ADO含量升高,在压迫后15、30 min降低,在60 min达到高值(1069.622μg/L),达4.44±0.19倍于压迫前(P<0.01).在压迫后24 h血浆中ADO含量依然保持高水平.循环血腺苷含量升高的同时,受试者缺血侧上臂的不适感却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上臂血供重复阻断中,血浆腺苷含量显著提升,缺血肢对缺血的耐受显著增强,提示重复阻断一侧上臂血供可激发全身性远程异位低氧预适应的保护物质.

  • G250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在人肾癌细胞中的特异生物活性

    作者:薛松;郑骏年;温儒民;郝林;毛立军;孔德领

    目的 克隆G250启动子并插入pG3-Basic真核表达载体,探讨G250启动子在肾癌细胞中的特异生物活性.方法 提取宫颈癌Hela细胞总DNA作为模板,设计两对引物进行PCR,获取两段不同长度的G250启动子片段.测序后分别将获取的551 bp和218 bp启动子片段克隆到pGL3-Basic载体中,构建双荧光素酶检测质粒pGLB-G551和pGLB-G218.将pGL3-Basic、pGLB-G551、pGLB-G218各1μg转染G250阳性宫颈癌Hela细胞、肾癌Ketr-3细胞.运用双荧光素酶检测技术,确定G250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 电泳与测序结果 显示,两段G250启动子片段与报道序列一致.酶切与测序结果 显示,质粒pGLB-G551、pGLB-G218构建成功.转染pGLB-G551、pGLB-G218的Hela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pGL3-Basic的11.07倍、10.36倍.Ketr-3细胞分别为pGL3-Basic的5.17倍、4.13倍.与空载体pGL3-Basic比较,pGLB-G551和pGLB-G218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均明显增强(P<0.05).pGLB-G551和pGLB-G218比较,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克隆出肾癌特异性G250启动子,并证明具有良好转录活性,218bp的启动子片段已具有G250启动子的所有启动效果.

  • RhoA、RhoC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相萍;王海波;刘延军;隋爱华;杨堃

    目的 检测RhoA和RhoC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TaqMan探针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hoA和RhoC mRNA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探讨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3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RhoA和RhoC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织的4.516和3.8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oA、RhoC mRNA的表达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肝转移有关(P<0.05).FdaoA mRNA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Rhoc mRNA的表达与肠壁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RhoA和RhoC mRNA的表达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明显增高,RhoA和Rhoc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皮国富;徐宏辉;刘宏建;王义生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椎弓根穿刺前10 min、注入骨水泥后1、20 min、2 h分别抽血检测11例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实验),并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VP中骨水泥注入后20 min,PT缩短、FIB增高、3P实验阳性率升高(P<0.05),骨水泥注入2 h后基本恢复至注入前水平.除1例患者PTA术后2 h稍高于正常值(126%),其余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PVP术中注入骨水泥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基本安全,但在注入后会产生一过性轻微的高凝倾向.

  • 铁碳复合磁性载体体内特征的研究

    作者:武春涛;甘军;胡承恩;黄广建

    目的 通过吸附阿霉素的纳米铁碳复合磁性载体经猪肝动脉插管介入,观察靶区肝组织、非靶区肝组织及血清中阿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香猪2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经肝左动脉内注入阿霉素水溶液、外加磁场的高中低剂量载药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及不加用磁场的高剂量载药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取靶区肝组织、非靶区肝组织及静脉血,质谱法测定阿霉素浓度.结果 外加磁场载药铁碳复合磁性载体组靶区肝组织内阿霉索浓度明显高于非靶区肝组织内阿霉素浓度,高达101.4倍;也高于阿霉素水溶液组及未加用磁场组,高达23.8倍及28.3倍.在不同剂量磁靶向治疗组中靶区肝组织内阿霉素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增高,持续时间延长.结论 载药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在外加磁场引导下易聚集于靶区,在局部释放药物,对周围组织器官影响较小.

  • 大鼠肝卵圆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肝衰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毅军;邹奇;吴尘轩;朱争艳;高英堂;杜智

    我们从大鼠肝卵圆细胞(HOC)增殖模型肝脏分离纯化标记HOC,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大鼠进行同种异体移植.

  • 重症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31例临床分析

    作者:欧阳林;郭志敏

    脑损伤后GCS在7分以下并相继出现2个以上的器官功能衰竭,就可认定为脑损害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sor)"[1].其救治困难,是重型脑损伤患者主要死因.我们自1998年至2006年收治该类患者31例,现报道如下.

  • 小鼠内毒素肝损伤中TLR4及SOCS1/3 mRNA的表达变化

    作者:王琳;徐建波;吴河水;张进祥;田元;刘亚兰;张景辉

    脂多糖(LPS)信号的转导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Toll样受体4(TLR4)是LPS识别与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受体[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可抑制多种信号通路,可能发挥负性调控作用[2].我们通过观察野生型小鼠(C3h/Heouj)内毒素肝损伤中TLR4及SOCS1/3 mRNA表达变化,并以TLR4缺损小鼠(C3h/Hej)为对照,探讨LPS肝损伤的信号通路及调控机制.

  • Pokemon与p5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丁月超;张水军;吴阳;张弓;赵永福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过程,其中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在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Pokemon(POK erythroid ontogenic fac-tor)基因于2005年被确定为原癌基因,Pokemon蛋白在致癌转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能,并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2].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研究Pokemon和突变型p53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男性尿毒症患者生育力的改变

    作者:许龙根;徐惠明;金丽明;朱晓峰;徐标

    我们随机选择从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HD)治疗的35例尿毒症患者的精液,并与35例不育患者和35例正常生育者的精液作对照,参照Harvey[1]报道的应用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这三个参数计算出生育力指数,探讨尿毒症对男性患者的生育力的影响.

  • 脑胶质瘤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IASPP、p53的表达

    作者:景世元;孔世奇;吴建梁;侯凯

    我们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检测胶质瘤中细胞凋亡、增殖活性及其p53凋亡抑制蛋白(IASPP)、p53的表达,探讨IASPP蛋白在脑胶质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丁磊;马玉林;刘秉锐;殷刚;罗小军;马国强;李永宁;马宗军

    脊髓损伤(SCI)呈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低死亡率的新特点[1].SCI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后所引起神经元凋亡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SCII动物模型[2],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作用,探讨DG保护SCII的可行性.

  • 胸腔镜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

    作者:陈仕林;朱成楚;王东进;林仙方;王峥;唐礼江;朱广球;包卫光;周文娟;周仪林;杜丛文

    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是冠状动脉渐进性阻塞或狭窄,由此形成的缺血性心肌病变,更加符合临床病理生理过程,因而备受关注[1].我们应用胸腔镜技术建立的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取得良好的效果.

  • 小干扰RNA干扰生存素基因靶向治疗大肠癌

    作者:邢春根;王勇;蒋银芬;陈正荣;吕孝东;吴永友;危少华;赵奎

    鉴于Survivin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化学合成靶向人Survivin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抑制大肠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于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上,观察RNA干扰Survivin基因靶向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对大鼠腹腔内异种移植猪肝细胞bcl-2、bax、Fas和p53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钟;汤飞;蔡鸿宇;官伟军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对腹腔内异种移植猪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pax、Fas和p53表达的影响.

  • 经皮肾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81例分析

    作者:奉友刚;高振利;石磊;刘庆祚;王建明;姜仁慧

    我们在应用经皮肾镜联合超声及气压弹道碎石技术处理肾结石的基础上,运用该技术处理嵌顿的近端输尿管结石81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自制红药膏对豚鼠皮肤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吴风云;朱佳芹

    我院自制红药膏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复合型软膏,西药主药为SD-Ag、SD-Zn和环丙沙星.中药主药为丹参、紫草、野菊花、冰片等.赋形剂(又称基质)为凡士林、羊毛脂、16醇、18醇、硬脂酸等不下数十种药物所组成.我们通过豚鼠皮肤敷贴实验,观察红药膏对豚鼠皮肤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 生物蛋白胶混合丝裂霉素治疗进展期胃癌

    作者:伍衡;褚忠华;刘璐;来伟;王捷

    目的 观察胃癌手术中用生物胶蛋白混合丝裂霉素喷涂手术野联合口服化疗的疗效.方法 将64例确诊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行D2胃癌根治术,术中用生物胶蛋白混合丝裂霉素喷涂手术刨面进行术中淋巴化疗,术后口服希罗达化疗,服用3周停1周为1个疗程,共做6个疗程;对照组:32例进展期胃癌同样行D2胃癌根治术,术后口服希罗达化疗6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0%和37.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中应用生物胶蛋白混合丝裂霉素能提高胃癌术后化疗疗效.

  • 针对OX40小于扰RNA供体转染抗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

    作者:夏仁品;卢实春;赖威;戴军;娄金丽;李宁

    目的 观察RNA干扰阻断OX40-OX40L共刺激通路对大鼠移植肝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制作DA大鼠到Lewis大鼠的原位肝脏移植模型,移植前取预先制备的5 ml含5×109pfu的pLVTHM-OX40-siRNA重组慢病毒,灌注感染移植供肝30 min,术后观察受者存活时间,移植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2,IFN-γ,的水平,并进行受者大鼠脾细胞对供者大鼠脾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 转染组受者肝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74.00±3.79)d,明显长于对照组和未转染组;转染组移植肝组织炎细胞侵润、间质水肿、肝组织坏死程度较对照组和未转染组减轻,实验组大鼠脾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降低(P<0.01);移植术后的第7天,转染组血清IL-2浓度为(46.0±8.4)ng/L,IFN-γ浓度为(202.7±14.6)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未转染组(P<0.05).结论 转染靶向OX40的siRNA,在体内可通过阻断OX40-OX40L共刺激通路,抑制大鼠肝脏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延长大鼠移植肝的存活时间.

  • 去胆管及去门静脉肝叶肝细胞功能分化的研究

    作者:焦华波;黄志强;李成刚;肖敏;梁斌;王燕生

    目的 观察胆管结扎及门静脉结扎后肝细胞形态及功能分化现象,探讨去胆管及去门静脉肝叶的保留价值.方法 应用氰基丙烯酸酯对仅保留两个肝叶的大鼠行一叶胆道栓塞并结扎,另一肝叶行门静脉结扎,进行分肝静脉血化验检查、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去胆管肝叶形态及糖原染色变化不大,分肝静脉血白蛋白(30.9±1.8)g/L与对照组(31.9±2.0)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门脉肝叶萎缩明显,但血胆红素指标维持正常,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7.7±3.2)比(8.7±2.3)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胆管肝叶在观察期内无明显萎缩,仍保留有蛋白质合成分泌等功能;去门脉肝叶肝细胞能够承担胆汁代谢功能.

  • 门静脉动脉化对梗阻性黄疸时肝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

    作者:陈文斌;黄志强;陈永亮;吴晓彤;杨杰;杨立

    目的 观察慢性、梗阻性黄疸小型猪肝-胆切除术中限流性部分门静脉动脉化(PP-VA)对术后残肝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梗阻性黄疸小型猪模型,模拟进行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性手术.实验分组:无黄疸对照组(A组)、门静脉动脉化组(B组)及非门静脉动脉化组(C组).对照观察根治术中应用限流性PPVA在术后30 d内对残肝再生的作用.结果 术后即刻及第30天门静脉PO2:B组高于C组[(47.33±2.43)比(35.38土4.06)mm Hg(1 mm Hg=0.133 kPa)、(48.50±4.44)比(35.55±2.55)mm Hg,P<0.01、P<0.01].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术后第14及21天B组高于C组[(12.55±2.85)%比(6.85±2.10)%、(15.25±1.99)%比(11.88±1.15)%,P<0.05、P<0.05].术后第14、21天肝脏体积再生率B组分别高于C组[(24.56±6.15)%比(11.96±5.43)%、(70.63±9.83)比(44.92±7.42)%,P<0.05、P<0.01].结论 限流性PPVA可促进慢性梗黄小型猪肝-胆切除术后残肝再生,从而预防肝功能衰竭.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国才;武金才;孙冰生;刘道永;钦伦秀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25%和50%MSC的条件培养基(MSC-CM),采用CyQUANT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吸光度A值变化.在MHCC97-H细胞培养液中添加50%MSC-CM,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抗原的变化.16只裸鼠皮下接种MHCC97-H细胞后,实验组经静脉注射MSC,1×106个/次,每周3次,对照组静脉注射PBS;比较肿瘤体积.结果 培养液中加入MSC-CM后A值依次为211.65±54.72、236.24±57.15和283.59±62.16(P<0.05).PCNA和Ki-67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8和7.0倍.实验组肿瘤体积(1745±455)mm3m大于对照组(972±568)mm3(P<0.05),肿瘤体积平均增加速度(56.0±26.1)mm3/d高于对照组(32.4±14.5)mm3/d(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肝癌细胞系MHCC97-H的增殖.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范文涛;钟德玝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TSA)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 blot检测经TSA处理后肝癌细胞的乙酰化水平;运用流式细胞计数(FCM)分析TSA对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TSA处理BEL-7402细胞16 h后细胞乙酰化水平到达高峰;用TSA处理BEL-7402细胞16 h后,肝癌细胞G0/G1细胞从43.39%升高到53.82%,统计学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细胞从26.62%降到20.85%,G2/M细胞从27.86%降到22.07%,细胞凋亡由0.93%降到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A能够阻滞HCC细胞周期C1~S期进程,抑制细胞生长,而对HCC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念平;姜雨刚;缪辉来;周军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探讨SOCS-1和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OCS-1蛋白在41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根据HCC患者术后复发时间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SOCS-1蛋白在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58%、65.85%和81.82%(P<0.01).SOCS-1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低分化为17.39%,高分化为61.11%;转移组为12.50%,未转移组为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CS-1蛋白表达阳、阴性组患者12月内复发率为分别为14.3%和48.1%(P<0.01).结论 SOCS-1在HCC中表达下调,SOCS-1的低表达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OCS-1可作为一种新的判断HCC患者术后复发和预后的指标.

  • T-cadherin分子在人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关系

    作者:张志发;黄志勇;严群;陈孝平

    目的 观察黏附分子T-cadherin在人肝细胞癌及癌周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cad-herin表达水平与肝癌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40例人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T-cadherin蛋白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T-cadherin mRAN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T-cadhefin表达与肝细胞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T-cadherin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评分为1.43±0.14,在癌旁组织中为2.65±0.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aclherin蛋白在中、高度分化的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在低分化的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评分分别1.70±0.19和1.15±0.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adherin在伴有门静脉分支癌栓的肝细胞癌和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评分分别为0.50±0.19和1.63±0.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adherin蛋白在人肝细胞癌中表达下调与肝细胞癌的发生、肝内转移密切相关.

  • 骨髓细胞移植改善宿主肝细胞功能研究

    作者:张彪;姜波健;夏焱;郑元超;稻恒光裕;葛西真一

    目的 观察骨髓问充质细胞(BMCs)移植能否提高严重肝功能损害合并再生障碍的同种先天性无白蛋白大鼠(F344alb)肝再生和修复能力.方法 F344大鼠为供体,F344alb受体鼠接受Retrorsine(RS)1次/2周腹腔注射2次后4周行2/3肝切除(PH).正常F344alb为组Ⅰ(n=5);BMCs移植为组Ⅱ(n=8);RS/PH预处理为组Ⅲ(n=8);RS/PH预处理后BMCs移植为组Ⅳ(n=8);RS/PH预处理后肝实质细胞移植为组V(n=8).4周后行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学和组化染色研究,检测肝功能,及肝组织和骨髓基因检测.结果 (1)生存率:组Ⅳ75%,组Ⅴ 50%,组Ⅲ37.5%,组Ⅰ和组Ⅱ 100%.(2)4周后组肝再生率(67.38±8.66)%显著高于组Ⅳ、Ⅲ[(55.31±8.69)%,(44.27±6.51)%].(3)PH后1 d,组Ⅲ、Ⅳ、V血清TB、ALT显著升高;PH后2 d,组Ⅳ血清,rB、ALT显著下降.(4)组Ⅳ、Ⅴ肝组织切片白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白蛋白染色阳性肝细胞呈簇状分布.(5)F344来源白蛋白基因片段出现在组Ⅳ、Ⅴ大鼠肝组织内.(6)PH后2、4周,组Ⅳ、Ⅴ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结论 BMCs移植可提高严重肝损合并再生障碍受体鼠肝再生能力,保护肝功能,促进肝修复.

  • 非接触状态下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小鼠肝癌细胞H22诱导下分化的动态观察

    作者:李军良;马毅

    目的 观察小鼠源性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 cells)的诱导分化.方法 将 ES细胞形成的拟胚体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在加入小鼠肝癌细胞H22上清液制成的条件培养基中生长,对照组在去除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ES细胞培养液中生长.于诱导分化的第7、9、12、15天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两组分化情况,并分别测量上清液中AFP的含量.结果 诱导分化的第7天观察到诱导组拟胚体细胞群落的中心和周边有较为典型的小鼠肝癌样细胞形成,第9、12、15天肝癌样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对照组拟胚体向三胚层细胞分化,未见肝癌细胞形成.第9,12,15天诱导组和对照组AFP含量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小鼠肝癌细胞H22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分化为肝癌细胞.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化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作者:陆清;徐泱;周俭;樊嘉;纪元;汤钊猷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化内皮生长因子(PD-ECGF)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tissue mi-croarray)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研究200例AFP阴性肝癌患者肿瘤中VEGF及PD-ECGF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 V EGF及PD-ECGF表达阳性组与相应阴性组患者之间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及PD-ECGF表达阳性组的术后复发率比相应阴性组显著增高(P<0.05).VEGF和PD.ECGF同时阳性表达组其复发率更显著高于同时阴性组(P<0.01),其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于甲胎蛋白阴性肝癌患者,VEGF和PD-ECGF同时表达阳性提示术后易发生复发,预后不佳.

  • 肝细胞癌SMC7721体内外多药耐药模型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

    作者:何若冲;赵浩亮;赵瑛

    目的 建立肝细胞癌SMC7721体内外多药耐药细胞株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阿霉素浓度递增筛选出SMC7721/ADM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并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噻唑蓝(MTr)检测各组移植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R1和BCRP在各组移植瘤中的表达.结果 SMC7721/ADM对阿霉素,丝裂霉素,5-Fu的耐药性均较亲本细胞明显降低(P<0.01);其移植瘤对3种化疗药物的IC50.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P<0.05);SMC7721/ADM细胞中MDR1 mRNA表达是亲本细胞的40.13倍(P<0.01);BCRP mRNA表达与亲本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移植瘤中BCRP mRNA表达是亲本细胞移植瘤的3.69倍(P<0.01);而MDR1 mRNA表达与亲本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C7721/ADM细胞株中两种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亲本细胞株(P<0.01);SMC7721/ADM移植瘤中BCRP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亲本移植瘤(P<0.01),而两者中MD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MDR1和BCRP在SMC7721/ADM多药耐药的不同阶段起作用并介导肝细胞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

  • 重组质粒pEGFP-N2-GPC3的构建及GPC3对生长因子FGF2、IGF2促进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冰;林山;王烈

    目的 构建GPC3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观察GPC3对生长因子FGF2、IGF2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自行设计引物从GPC3原核扩增重组质粒pDNR-LIB.GPC3中获得编码GPC3的基因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GPC3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2中,然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SK-Hep-1,并通过C418(600 mg/L)筛选出抗性克隆,应用荧光显微镜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法对转染细胞内pEGFP-GPC3的表达进行鉴定,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研究GPC3对生长因子FGF2、IGF2促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重组质粒测序鉴定表明为正确重组子,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的SK-Hep-1胞膜区发出强绿色荧光,RT-PCR表明GPC3在SK-Hep-1中成功表达,生长因子实验中,GPC3明显抑制FGF2促细胞增殖效应,与空质粒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2实验组与空质粒转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序表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GPC3完全一致;构建完成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2-GPC3;GPC3基因在SK-Hep-1中成功表达;GPC3在FGF2信号通路中可能发挥负性调控因子的作用.

  • 雷帕霉素对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蔡常洁;陈颖华;陆敏强;陈规划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大鼠肝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雷帕霉素组、对照组,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经门静脉播散的肝脏复发肿瘤复发率和生存情况影响.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其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增殖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周期影响;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其对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影响.结果 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为(12.5±0.2)g,较对照组(14.4±0.3)g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比为(61.3±0.6)x 10-3,较对照组(70.8±1.3)×10-3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0%,对照组为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生存时间为(26.5±2.5)d,对照组为(14.8±2.3)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法示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为9.60μg/L;细胞周期检测示雷帕霉素组G1/G0期比例为(55.2±0.1)%,较对照组(45.2±0.4)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VEGF mRNA表达(4.50±0.13)×10-2较对照组(70.8±1.3)×10-2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倍增和减少促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来延长宿主荷瘤生存时间.

  • 肝癌患者血清中聚糖蛋白3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芳;王红阳;吴秀菊;周赟

    目的 探讨血清聚糖蛋白3(GPC3)在肝癌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亲和力高的特点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681份不同人群血清中的GPC3.结果 (1)肝硬化组(42.9%)、肝癌组(41.4%)、肝癌复发组(61.1%)患者血清GPC3阳性率与正常人组(4.1%)及乙肝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细胞型肝癌组(HCC)血清GPC3阳性率(45.9%)高于胆管细胞型肝癌组(ICC)(20.9%)(P<0.05);HCC组中直径≤3 cm的小肝癌及AFP≤20μg/L的肝癌血清中GPC3阳性率分别为36.0%、41.9%;AFP≤<20μgs/L且直径≤3 cm的小肝癌患者血清GPC3阳性率为44.4%(4/9).(2)联合血清AFP及GPC3,可将单独应用AFP时提示肝癌复发从77.7%提高到88.9%.(3)结肠癌肝转移病例血清中GPC3的阳性率为28.6%.(4)手术切除术前及术后2~16 d内HCC患者血清中GPC3的变化多样.(5)24例HCC组织GPC3阳性20例,其中血清GPC3阳性率为50%.结论 血清中GPC3的测定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肝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提示复发、转移及评价手术治疗效果中可能均有一定的意义.

  • 肝细胞癌中马赛克血管的瘤内分布与结构特征

    作者:周凡;梁力建;彭宝岗;华赟鹏;沈顺利

    目的 观察肝癌中马赛克血管(MV)的分布和结构特征,探讨MV形成的基础.方法 以携绿色荧光蛋白的肝癌细胞建立裸鼠原位和皮下瘤模型(各10只),通过血管内皮细胞(EC)和基底膜组分的荧光标识,对瘤样中2325例血管(原位瘤1002例,皮下瘤1323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缺乏基底膜的肝窦EC和普通的EC所形成的血管中,MV发生频率为(29.20±2.49)%比(15.33±3.46)%,分布广度为(33.75±5.15)%比(19.20±5.7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V发生频率和瘤内距离均呈正相关(r=0.456,P<0.Ol;r=0.726,P<0.01).马赛克区域有80.18%~91.01%存在基底膜的缺失.结论 肝癌中存在由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共同构成的MV,基底膜的缺失提示是MV形成的结构基础.

  • 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联合CD自杀基因靶向杀伤人肝癌细胞研究

    作者:杨建青;潘光栋;褚光平;刘强;肖亿;袁林

    目的 利用肿瘤特异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介导自杀基因CD表达,检测其促进5-FC对肝癌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获得hTERT基因的启动子片段,将其连至SV40增强子序列后,并克隆到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报告质粒上,检测hTERT基因启动子在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人成纤维细胞HDF中的转录活性,同时将CD自杀基因连至该调控序列后,转染肝癌细胞Bel-7402,通过逆转录(RT)-PCR、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作为肝癌基因治疗中肿瘤特异性靶向杀伤载体的可行性.结果 成功构建pGL3-SV40-hTERT载体和SV40-hTERT-CD-GFP质粒载体,转染ST-CD载体后Bel-7402细胞表达CD基因,转染PGL3-SV40-hTERT质粒后Bel-7402细胞中hTERT启动子高表达,相对活性为354%.与未转染组比较,5-Fc对转染SV40-hTERT-CD-GFP质粒载体的肝癌细胞Bel-7402的杀伤效应明显增强(F=27.831,P<0.01).结论 hTERT启动子在肝癌细胞系中具有较强的转录活性,能有效地诱导CD自杀基因的表达.

  • 半离体肝切自体余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研究

    作者:叶启发;陈晚平;明英姿;任祖海;余兴国;李珂

    目的 观察半离体肝切自体余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规律及其代偿能力.方法 通过CT计算5例半离体肝切自体余肝移植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肝再生并监测术后肝脏功能变化.结果 病例1、4的谷丙转氨酶(GPT)在术后第6、4天降至正常;病例2、3、5的GPT在术后10天左右降至正常水平.病例1术后2个月、1年肝体积再生率分别为21.62%、42.85%;病例2术后2个月、1年肝体积再生率分别为12.50%、61.84%;病例3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11.32%;病例4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25.98%;病例5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9.32%.结论 该技术为难以常规肝切除的患者提供了可行性技术径路;术后残肝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尽量缩短肝脏冷缺血时间是减轻术后肝损伤,保护肝再生能力的关键.

  • 菲立磁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小伍;封静;戎祯祥;剧永乐;朱达坚

    目的 观察菲立磁(Feridex)标记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及向肝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探讨Feridex标记大鼠BMSCs的佳标记方案.方法 SD大鼠BMSCs按Fefi-dex浓度11.2、14.0、16.8、19.6mg/L分组并进行标记,设空白对照组(无Feridex标记的BMSCs).采用普鲁士兰染色和透射电镜鉴定Feridex标记后各组BMSCs的标记效率.噻唑蓝(MTY)比色法检测Feridex标记后各组BMSCs的增殖水平.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eridex标记后各组BMSCs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共同诱导后ALB和AF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11.2、14.0、16.8、19.6 mg/L组的标记率分别为71%、83%、91%、96%.16.8 ms/L和19.6 mg/L组的标记率显著高于11.2 ms/L和14 mg/L组(P<0.05).11.2、14.0、16.8 mg/L组的细胞增殖水平及诱导后ALB、AFP基因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9.6 mg/L组的细胞增殖水平及诱导后ALB、AF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Fefidex浓度16.8mg/L可能是Feridex标记BMSCs适标记浓度,该浓度既能使Fefidex对BMSCs的标记达到较理想效果,同时不影响BMSCs的增殖及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

  • 肝脏外科相关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窦科峰;周景师

    纵观肝脏外科的发展史,从大体解剖到第Ⅷ解剖肝段的提出和右半肝活体肝移植,从胆红素代谢到生物人工肝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从肝小叶结构的发现到肝脏干细胞研究,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药物和新的技术带来了一个接一个手术禁区的突破和各种肝脏疾病疗效的显著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肝脏外科疾病谱中重要的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的治疗现状距离医生的理想,人民群众的要求仍然相去甚远.现在,阻碍突破的瓶颈是目前对肝脏生理、病理机制的认识不足,唯有在相关基础研究中积极进取和不懈努力才能改变这种矛盾.现将以基因组和干细胞这两个当今生物学科技的发展趋势为视角对肝脏外科实验研究的现状和前景进行评述.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