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硫氧还蛋白硝基化修饰在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作用

    作者:王磊;宋一民;张红新

    目的 观察硫氧还蛋白(Trx)硝基化修饰在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发病中作用.方法 应用博来霉素(BLM)构建大鼠肺纤维化模型.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以下4组:7d对照组、28 d对照组、BLM 7d模型组、BLM 28 d模型组.模型组经气管插管给予BLM(5.0mg/kg溶于1ml生理盐水中)制作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7d或28 d后,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进行组织染色,并测定肺组织中Trx的活性及表达量,应用免疫共沉淀法测定硝基化Trx含量.结果 大鼠纤维化肺组织中硝基化酪氨酸含量在7、28 d较对照组明显上升[7 d:(0.78±0.17)比(1.26±0.20) μg/mg蛋白,P<0.05;28 d:(0.82±0.25)比(2.42±0.32)μg/mg蛋白,P<0.01].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中Trx活性在7、28 d明显下降[7 d:(2.75±0.32)比(1.70±0.25)μmol/(min·mg蛋白),P<0.05;28 d:(2.82±0.25)比(0.92±0.14) μmol/(min·mg蛋白),P<0.01],然而硝基化Trx含量明显上升[7 d:(3.80±0.78)比(6.20±1.40),P<0.05;28 d:(3.82±0.62)比(8.92±2.11),P<0.01].结论 Trx的硝基化修饰在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 高频超声在主动脉弓缩窄术诱导小鼠心力衰竭模型中的早期应用评估

    作者:李柱锡;徐利军;贺行巍;左后娟;徐昶

    目的 利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早期检测主动脉弓缩窄程度,探讨小鼠主动脉弓缩窄诱导心力衰竭模型建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 C57/BL6小鼠经手术缩窄主动脉弓建立心力衰竭模型,通过术后早期检测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缩窄处血流速度评估主动脉弓缩窄程度,结合超声检测小鼠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终与分子生物学指标和病理学结果验证心力衰竭模型建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 主动脉弓缩窄小鼠术后8周的存活率为83.3%;主动脉弓缩窄程度平均为(75.8±1.3)%;与假手术组比较,主动脉弓缩窄小鼠在术后2周开始出现心功能下降,一直持续至术后8周,术后8周心脏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1),病理学检查发现心腔扩大,纤维化明显.反映心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心钠肽(ANP)、脑钠肽(B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显著升高(P<0.01).结论 高频多普勒超声早期检测小鼠主动脉弓缩窄处狭窄程度评估心力衰竭模型建立可靠性的方法,有助于早期判断心力衰竭建模成功与否和发展时程,有助于筛选合适样本进行相应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基因学检测.

  • 侧脑室置管对大鼠长时记忆提取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理金;崔辉;王乃田;王琳;向勇平;刘爱兵

    目的 观察侧脑室置管技术对大鼠长时记忆提取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34只,2只在侧脑室置管后用于观察定位是否准确,其余大鼠进行水迷宫训练后随机编入对照组(n=12)、未置管组(n=60)、置管组(n=60);未置管组及置管组术后分别于后6、12、24 h、3、7d再次进行水迷宫测试,记录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并绘制轨迹图;水迷宫测试后取脑组织,行尼氏染色以观察尼氏体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海马组织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 未置管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术后6h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37.84±24.32)s比(26.78±17.38)s,P<0.05],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2.83±1.34)次比(4.72±1.80)次、(23.74±8.30)s比(29.67±13.93)s,P<0.05],轨迹图较其余各组杂乱且分散;尼氏染色示置管组神经元尼氏体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与对照组的BDNF含量在置管后3、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64±11.16) pg/ml比(167,65±11.04) pg/ml、(162.33±9.14) pg/ml比(167.65±11.04) pg/ml,P>0.05].结论 置管后大鼠的长时记忆提取功能短暂下降后可很快恢复并维持在正常水平.

  • 流体切应力促永生化大鼠BRL-3A肝细胞增殖的研究

    作者:马心逸;喻智勇;韦嘉;马铎;邓;刘巧云;高则海;蔡强;支春平

    目的 观察不同大小流体切应力对永生化大鼠BRL-3A肝细胞株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构建流体切应力加载细胞培养装置,以永生化大鼠BRL-3A肝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未添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A组和添加HGF的B组,各组加载0、12、24 dyn/cm2大小的流体切应力,采用直接细胞计数和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的方法检测12、24、48、168 h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未加载流体切应力时,B组细胞增殖优于A组;加载流体切应力越大,A组和B组细胞均增殖更明显;在同一时间点加载同样大小切应力时,B组细胞增殖由于A组(P<0.05).加载大小为24 dyn/cm2的切应力培养细胞24h,A和B组的细胞计数和CCK-8分光光度计吸光度(A)值均达到高值,细胞计数分别为A组(10.73±2.54)×106个和B组(15.93±2.00)×106个(P<0.05),CCK-8分光光度计A值分别为A组(2.04±0.51)和B组(3.09±0.40,P<0.05);24~72 h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未加载应力组(P<0.05),168 h则接近或略高于未加载应力组.结论 流体切应力对永生化大鼠BRL-3A肝细胞株增殖有促进作用,而且,理化因素(流体切应力联合HGF)共同作用下肝细胞增殖更明显.

  • 人尿激肽原酶联合血小板抑制剂对高血压脑梗死大鼠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玉府;王利红

    目的 观察人尿激肽原酶联合血小板抑制剂对高血压脑梗死大鼠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SD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以及联合干预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以及联合干预组建立高血压脑梗死模型,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干预,联合干预组给予尤瑞克林、阿司匹林干预,干预7d比较4组观察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结果 炎性因子:模型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6.58±1.35)比(6.56±0.78)ng/ml,(1.14±0.28)比(0.38±0.08) ng/ml,(426.35±56.12)比(144.12±18.36) ng/ml,阿司匹林组、联合干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11.32±1.12)比(7.36±1.01)比(16.58±1.35) ng/ml,(0.62±0.12)比(0.47±0.06)比(1.14±0.28) ng/ml,(245.36±25.42)比(171.32±21.35)比(426.35±56.12) ng/ml],联合干预组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7.36±1.01)比(11.32±1.12) ng/ml,(0.47±0.06)比(0.62±0.12) ng/ml,(171.32±21.35)比(245.36±25.42)ng/ml] (P <0.05);神经功能: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84±0.31)分比(0.00±0.00)分],阿司匹林组和联合干预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2.07±0.22)分比(1.46 ±0.17)分比(2.84±0.31)分],联合干预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阿司匹林组[(1.46±0.17)分比(2.07±0.22)分,P<0.05];氧自由基: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丙二醛(MDA)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51.45 ±20.03)比(465.32±25.36) U/ml,226.25±16.45比330.21±20.32,(9.78±0.85)比(5.85±0.54) mmol/ml];阿司匹林组、联合干预组SOD、GSH-Px明显高于模型组,MDA明显低于模型组[(413.12±20.36)比(445.68±21.32)比(351.45±20.03)U/ml,278.36±22.45比325.64±21.45比226.25±16.45,(8.12±0.78)比(6.22±0.7)比(9.78±0.85) mmol/ml];联合干预组SOD、GSH-Px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MDA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445.68±21.32)比(413.12±20.36) U/ml,325.64±21.45比278.36±22.45,(6.22±0.74)比(8.12±0.78) mmol/ml] (P <0.05);凝血功能:模型组大鼠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65±0.21)比(0.36±0.12) mg/L,(183.25±34.25)比(121.32±18.32) mg/dl,(37.68±4.48)%比(19.58±2.24)%,(77.68±8.96)%比(28.68±3.48)%],阿司匹林组和联合干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52±0.24)比(0.43±0.18)比(0.65±0.21)mg/L,(145.32±16.25)比(128.56±14.32)比(183.25±34.25) mg/dl,(21.58±2.85)%比(14.85±1.76)%比(37.68±4.48)%,(35.67±3.86)%比(21.58±2.86)%比(77.68±8.96)%],联合干预组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0.52±0.24)比(0.43±0.18)mg/L,(145.32±16.25)比(128.56±14.32) mg/dl,(21.58±2.85)%比(14.85±1.76)%,35.67±3.86比21.58±2.86] (P <0.05).结论 人尿激肽原酶联合血小板抑制剂有助于缓解高血压脑梗死大鼠炎症状态,改善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

  • 皮下移植神经肽P物质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作用

    作者:吴炎;徐丹;袁凤易;王薇;黄冰;张庆梅;张睿;张秀珍;贾黎静

    目的 探讨移植神经肽P物质(SP)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腺病毒(Ad) SP病毒转染组(A组,n =20)、Ad空病毒转染组(B组,n=20)、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C组,n=15)、正常足溃疡对照组(D组,n=15).制备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模型,创面局部实施细胞移植.A、B组注射转染后的细胞,C、D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4周后观察各组创面愈合,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肉芽组织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再生,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溃疡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A组创面愈合率(79.46±10.26)%、肉芽组织厚度、微血管密度[(19.85±3.20)个/高倍视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细胞数[(124.85±19.31)个/高倍视野]、EGF及VEGF表达与B、C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但仍低于D组(P<0.05);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SP能够促进大鼠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其机制为SP上调创伤组织EGF和VEGF的表达.

  • 葡聚糖硫酸钠诱导BALB/c小鼠肠炎模型淋巴细胞功能状态研究

    作者:阎凯;宋京海;牛小娟;安琦;李尧;石文征;王建业

    目的 利用BALB/c小鼠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肠炎模型,分析其免疫特点.方法 对BALB/c小鼠连续应用4% DSS 9d,建立肠炎急性期模型.恢复饮用水7d,建立肠炎恢复期模型.定期称重,观察病理标本,测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外周血和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的数目、亚群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 DSS引起脾脏[(90.1±15.2)×106个比(49.8±17.1)×106个,P<0.01]和肠系膜淋巴结[MEN,(15.9±3.0)×106个比(5.5±2.2) ×106个,P<0.05]淋巴细胞数目下降,脾脏(1.7±0.2比2.8±0.7,P<0.01)和MLN(2.5±0.5比4.0±0.5,P<0.01)中CD4 +/CD8+比例上升,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2[脾脏:(3.9±0.7)ng/ml比(1.3±0.2)ng/m,P<0.01;肠黏膜固有层(CLP):(41.7±8.3) ng/ml比(2.0±0.2)ng/ml,P<0.01]和干扰素(IFN)-y[脾脏:(12.7±1.7) ng/ml比(6.8±0.8) ng/ml,P<0.01,CLP:(47.9±6.2) ng/ml比(17.2±3.3) ng/ml,P<0.01]分泌减少,而对IL-4和IL-10细胞因子分泌没有显著影响.DSS可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促进MLN淋巴细胞凋亡.结论 DSS能够引起BALB/c小鼠Th1/Th2失衡,改变肠道和全身的免疫状态.

  • 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差异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转录水平的关系

    作者:陈绪刚;石新东;冯军;胡胜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XM)与甲基强的松龙(MP)对C6胶质瘤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后脑水肿程度的影响以及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rb-B1)基因转录水平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0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分别为接受照射并接受激素治疗的30 mg/kg甲基强的松龙组(A)、10 mg/kg甲基强的松龙组(B)、5 mg/kg地塞米松组(C),接受照射但未接受激素治疗的实验对照组(D),未接受照射和激素治疗的正常对照组(E).各组均颅内种植肿瘤,A、B、C、D组于种植15 d后均给予60Co照射,同时自照射前3d开始静脉注射激素或生理盐水,直至照射后6d,种植肿瘤后21d取大鼠脑组织测含水量和erb-B1转录水平.结果 脑组织含水率分别为A组:0.758 8±0.0159;B组:0.7669±0.017 4;C组:0.7965±0.0197;D组:0.828 3±0.021 6;E组:0.727 0±0.011 3.D、E组分别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b-B1转录水平:A组:0.739 1±0.041 5;B组:0.741 0±o.034 4;C组:0.775 4±0.0546;D组:0.802 1±0.0558;E组:0.7156±0.0592.D、E组分别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分别与A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均可通过抑制erb-B1基因的转录的方式减轻放射性脑水肿(RCE),而且甲基强的松龙效果更好.

  • 吴茱萸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作者:张晓萍;林清;林品珍;魏勇

    目的 观察吴茱萸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以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取手术切除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用含不同浓度(0.5、1.0、2.0、4.0μmol/L)吴茱萸碱培养液处理的实验组,给药24、48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吴茱萸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x43蛋白、Ⅰ和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在0.5、1.0、2.0、4.0 μmol/L实验组中24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6.2%、9.1%、12.5%、17.6%,48 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0.9%、21.7%、33.4%、43.3%,显示吴茱萸碱显著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且存在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ELISA结果显示:48 h后在0.5、1.0、2.0、4.0μmol/L实验组中Cx43蛋白吸光度(A)值分别为0.252、0.315、0.383、0.547;Ⅰ型胶原A值分别为0.507、0.412、0.336、0.226;Ⅲ型胶原A值分别为0.246、0.228、0.179、0.115;吴茱萸碱作用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缝隙连接Cx43蛋白表达增强,Ⅰ、Ⅲ型胶原表达减弱.结论 吴茱萸碱有效促进细胞缝隙连接Cx43蛋白表达,提高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水平,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Ⅲ型胶原合成.

  • 消退素D1减少活化小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王艳萍;郭慧玲;赵小娜;李新新;李明明;马民玉

    目的 观察消退素D1(RvD1)对活化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对PC12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BV-2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RvD1 +LPS组和RvD1组4组,分别采用含RvD1的培养基、100 ng/ml LPS、100 nmol/L RvD1+ 100 ng/ml LPS、100 nmol/L RvD1处理24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培养PC12细胞24 h,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PC12细胞凋亡,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PC12细胞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BV-2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PC12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凋亡形态学特征,细胞存活率(100.00%比84.93%)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5.12%比14.42%)显著升高(P<0.05),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的浓度[(45.68±4.80) pg/ml比(297.97±16.14) pg/ml、(26.97±4.44) pg/ml比(297.46±14.21)pg/ml、(80.12±9.34) pg/ml比(920.63±25.56) pg/ml]均显著升高(P<0.05);而RvDI+ LPS组与LPS组比较,PC12细胞较少表现出凋亡形态学特征,细胞存活率(91.60%比84.93%)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8.51%比14.42%)显著降低(P<0.05),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的浓度[(114.47±9.65) pg/ml比(297.97±16.14) pg/ml、(111.10±9.57)pg/ml比(297.46±14.21)pg/ml、(320.66±18.21)pg/ml比(920.63±25.56) pg/m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RvD1可减少LPS诱导活化的BV-2细胞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RvD1抑制活化BV-2细胞炎性介质表达有关.

  • 周期基因1过表达可增强胶质瘤细胞放疗的敏感性

    作者:李智强;王凡

    目的 评价周期基因1(Per1)基因转染后过表达对胶质瘤细胞(C6)X射线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Per1基因转染至C6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er1基因在C6细胞中的表达,并给予X射线单次照射后,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结果 X射线照射后,与转染空载体质粒组(20.8%)及空白组(19.5%)比较,转染Per1基因C6细胞(41.3%)凋亡率增加(P<0.01);与转染空载体质粒组[(75.90±3.87)个]及空白组[(79.60±1.50)个]比较,其细胞克隆集落形成数明显减少[(51.20±6.08)个,P<0.01].结论 节律基因Per1过表达使X射线照射的胶质瘤C6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增殖减弱,明显增强了放射对该细胞损伤的敏感性.

  • 组合磁场辅助治疗纳米羟基磷灰石/双相磷酸钙移植兔腰椎后外侧融合形态学研究

    作者:卓祥龙;胡建中;李兵;吕红斌;吴祖同;周京泳;徐大启;段春岳

    目的 探讨组合磁场(CMF)治疗及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涂层对双相磷酸钙(BCP)人工骨移植兔腰椎后外侧融合形态学.方法 48只兔根据骨移植物及CMF治疗随机分成6组(G1~G6)并进行腰椎后外侧融合(PEF).术后1周开始CMF治疗,30 min/d,治疗8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场发射透视电子显微镜(FESEM)、组织学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分析.结果 横突间形成连续骨桥,新生骨小梁长人生物支架内,形成骨性结合.G1 ~G6各组组织学融合评分分别为(7.25±1.16)、(5.00±0.76)、(5.88±1.64)、(5.87±1.25)、(6.50±1.60)和(5.25±1.91)分,CMF治疗和nano-HA涂层显著提高脊柱融合率、融合评分(P<0.05).G2、G3、G5和G6组人工骨内胶原矿化率评分分别为(3.125±0.640)、(3.625±0.520)、(2.875±0.830)和(3.375 ±0.520)分,nano-HA涂层显著提高人工骨内胶原矿化率,BMP-2在G2、G3、G5和G6组表达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177 ±0.057、0.169±0.030、0.088±0.049和0.109±0.038;TGF-β1在G2、G3、G5和G6组表达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155±0.023、0.144±0.031、0.097±0.027和0.100±0.037.CMF显著提高融合区BMP-2和TGF-β1表达(P<0.05).结论 CMF和nano-HA涂层都能够促进脊柱融合,改善融合效果.CMF联合nano-HA/BCPP移植PLF可作为一种新的脊柱融合方式.

  • 白藜芦醇抗人结直肠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鲁力;熊治国;谢敏;熊莉娜

    目的 探讨中药虎杖的主要药用成分白藜芦醇的抗直肠腺癌的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于人结直肠腺癌HCT-15细胞后,用显微镜观察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观察白藜芦醇的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结果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虎杖的药用成分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间距增大,细胞皱缩.0、50、100 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24h后,HCT-15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68%和39%.白藜芦醇作用能够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死亡的半数致死量为72μnol/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诱导人结直肠腺癌细胞凋亡主要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如细胞色素C释放及凋亡蛋白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剪切.裸鼠实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可有效缩小体内肿瘤的体积,0、50、100 μmol/L的白藜芦醇对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0.0%、43.6%、68.6%.结论 白藜芦醇在体外对人结直肠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白藜芦醇能有效的抑制体内肿瘤的增长.

  • 苦参碱延缓吗啡耐受与抑制P-糖蛋白过表达相关

    作者:李燕巍;谢广茹;李玲;姜战胜;岳振松;潘战宇

    目的 观察苦参碱(Mat)对吗啡耐受的干预作用,检测其对吗啡激活的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过表达的作用.方法 建立吗啡耐受大鼠模型,采用梯度浓度的Mat处理,疼痛行为学测试检测镇痛耐受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DRl) mRNA和P-gp的表达;并进一步体外合成含环腺苷酸(cAMP)反应元件序列,用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技术检测MDR1基因上游启动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结果 7d后吗啡耐受模型建立,吗啡+Mat 300 mg/kg组甩尾阳性总数降低[(6.71±0.27)s],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为42.1%、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比值为7.87及半数有效量(ED50)为(3.92±1.26) mg/kg效阈皆低于单纯吗啡组(P<0.05).单纯Mat组AUC为1.93,ED50为(4.15±0.54)mg/kg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及P-gp结果表明,吗啡+Mat 300 mg/kg组MDR1 mRNA及P-gp的表达与吗啡组比较下降(P<0.05),但各个样本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Mat并不能影响CREB的DNA结合活性.结论 Mat很可能在延缓吗啡耐受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被吗啡激活的MDR1基因mRNA和P-gp的表达.

  • 射频消融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协同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作者:戴夕超;石亮荣;孙明芬;徐斌;李晓东;陈陆俊;胡文蔚;朱一蓓;蒋敬庭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RFA)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建立小鼠双侧背部B16黑色素瘤与CT26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分4组,分别予以单独右侧肿瘤RFA、CIK治疗、两者联合治疗或未治疗对照,记录左侧肿瘤大小与小鼠生存时间.在B16移植瘤模型中分析各治疗组对侧肿瘤内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数量,并检测浸润至对侧肿瘤内的CIK细胞的数量与表型.结果 RFA与CIK单独治疗均可产生短暂的肿瘤抑制作用,而联合治疗能显著抑制对侧肿瘤生长;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2.0±3.3)d,显著长于未治疗对照组[(20.5±2.2)d]、RFA组[(26.0±2.2)d]与CIK单独治疗组[(31.5±2.2)d,P<0.01];联合治疗组小鼠对侧肿瘤内浸润淋巴细胞总数增加,其中每克肿瘤组织内CD8+T细胞、CD4+T细胞、自然杀伤(NK:CD3-NK1.1+)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KT:CD3+ NK1.1+)数量均显著增加,分别为(2.41 ±1.03)×106 cell/g、(4.52±1.63)×106 cell/g、(1.62±0.31)×106 cell/g、(0.42±0.08)×106 cell/g;CD8+/调节性T细胞[Treg:CD4+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比值增大为(3.85±0.63).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比例降低,为(8.92±3.05)%.RFA联合CIK组较外科切除联合CIK组小鼠对侧肿瘤内外源性CIK细胞聚集增加,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与颗粒酶B(Granzyme B)的表达水平上调,分别为(79.12±1.51)%、(56.13±2.12)%、(63.51±1.82)%.结论 RFA治疗可促进外源性的CIK细胞向消融区外肿瘤内迁移,并提高CIK细胞在肿瘤内增殖能力与活性,RFA联合CIK治疗可增强消融区外肿瘤微环境中抗肿瘤免疫效应,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

  • 低能激光照射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文如;刘超

    目的 观察低能激光照射对大鼠在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HIRI模型对照组(Control组)、低能激光照射预处理组(LLLI组).建立在体大鼠HIRI模型,于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90 min时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同时取肝脏缺血再灌注部位组织,测定部分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大鼠HIRI后,与Sham组比较,Control组和LLLI组中ALT[(577.98±134.65) U/L、(233.11 ±108.23) U/L]、AST[(1 213±314.8)U/L、(563.32±289.77) U/L]、LDH[(2 985.96±478.88) U/L、(1 086.24±1 068.31) U/L]、MDA[(106.87±30.34) U/L、(54.23±20.37) U/L]含量均显著升高,SOD[(33.15±3.51)、(59.11±7.01) U/L]活性降低(P<0.05);与Control组比较,LLLI组中ALT、AST、LDH、MDA含量水平均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能激光照射能够对大鼠HIRI具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机制有关.

  • 覆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颗粒状壳聚糖支架制备的组织工程学研究

    作者:聂德康;施炜;郭俊;夏亮;赵龙祥;陈建

    目的 构建通过京尼平(GP)交联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并携带有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复合壳聚糖支架,检测该复合支架对hUC-MSCs的影响,以及hUC-MSCs在复合支架上分化,为创伤性脑外伤(TBI)后利用hUC-MSCs移植进行相关神经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通过低温冻干技术制备颗粒状壳聚糖多孔支架,并通过GP在支架上交联BDNF,从而构建出复合壳聚糖支架(简称CGB支架).检测CGB支架的孔径、孔隙率等理化特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CGB支架上30 d经GP交联的BDNF的释放规律;通过Transwell实验系统研究支架释放的BDNF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结果 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与CGB复合支架共培养的1、3、7、10 d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活性分别为(87.3±6.1)%、(85.9±5.7)%、(86.1±7.5)%、(85.4±3.8)%,与阴性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52.4±6.3)%、(38.O±2.1)%、(24.6±11.0)%、(11.9±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hUC-MSCs与CGB支架共培养后第1天的细胞黏附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支架通过GP交联BDNF后BDNF呈可控的稳定释放,可以持续30 d以上,然而无GP交联剂的支架(CB支架)仅在前3d释放BDNF;同时,研究证实CGB支架上所释放的BDNF体外能促进NSCs的向神经元的分化.结论 CGB与覆盖在其上的hUC-M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为TBI后通过CGB复合支架移植hUC-MSCs提供了可能.

  • 黄芪甲苷对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肺损伤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刁敏锐;高兰姣;左文忠;李元涛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肺损伤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HS-R组)、黄芪甲苷+失血性休克-复苏组(AGS+ HS-R组).Sham组接受所有外科操作但不行股动脉抽血和液体复苏;HS-R组仅制备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AGS+ HS-R组制备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并于液体复苏开始时腹腔注射20 mg/kg黄芪甲苷.取肺组织,观察肺病理变化并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浆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总蛋白Toll样因子受体4(TLR4)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GS+ HS-R组肺组织镜下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肺间质增厚及肺泡塌陷表现亦明显改善.AGS+ HS-R组[(5.2±0.9)U/g]肺组织MPO活性较HS-R组[(8.2±1.6) U/g]下降36.6% (P<0.01).AGS+HS-R组肺组织浆蛋白HMGB1、总蛋白TLR4及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较HS-R组分别降低24.9%、27.5%、23.7%(P<0.01或P<0.05).AGS+ HS-R组肺组织TNF-α和IL-13蛋白表达水平较HS-R组分别降低66.3%、44.3% (P <0.01).结论 黄芪甲苷可缓解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肺损伤及炎性反应,其机制与抑制HMGB1/TLR4信号通路相关.

  • 新型无毒交联明胶微球的制备及性状研究

    作者:李启洋;曾延华;李明;何凡;陈旭东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无毒交联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方法 通过无毒交联技术和纳米微通道切割技术制备明胶微球,随机取100个明胶微球为实验组和100个Embosphere微球为对照组,显微镜评价微球的形态和粒径.结果 实验组明胶微球呈圆球状形态,粒径范围:30~1 000 μm,抽样粒径为(197.90±5.39) μm,粒径分布呈正态分布.对照组Embosphere微球粒径大小不均,粒径范围:100 ~700 μm,抽样粒径为(200.40±12.73) μm,粒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结论 自主研发的纳米微通道切割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无毒交联明胶微球粒径均一.

  • 肿瘤易感基因101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胡明星;付强;张旭;王玉柱;刘传江;何冬梅

    目的 观察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对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建立稳定表达TSG101的肝癌细胞株,将细胞分为转染组、空质粒组、空白对照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增殖实验观察各组细胞增殖;通过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各组细胞侵袭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转移能力.结果 (1)CCK-8增殖实验可见TSG101组36 h后细胞增殖比例(1.93±0.4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28±0.51)与空质粒组(1.31±0.2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空质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TSG101组[(125.0±10.3)个]细胞穿透个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83.0±8.7)个]与空质粒组[(85.0±9.2)个],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空质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TSG101组[(88.0±7.0)个]穿透细胞个数高于空白对照组[(59.0±6.8)个]与空质粒组[(53.0±7.7)个],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空质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表达TSG101蛋白的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均增强.

  • 软骨细胞在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中的表现

    作者:姚志涛;努尔比亚·艾比布拉;王玲;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对软骨细胞表现的影响.方法 取3个月龄的山羊,分别造下颌骨髁状突纵行和横断骨折模型,分别于术后的l、3、6周对山羊进行颈椎脱臼处死,取两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及空白对照组的髁状突的软骨,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细胞数,以了解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细胞的增殖,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剂以了解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软骨细胞的凋亡,探讨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之后髁突软骨内成骨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 空白对照组与两种骨折类型的细胞凋亡与增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种骨折类型的PCNA对比,横型骨折组(A组)为42.31%,纵型组(B组)91.30%,对照组(C组)95.74%,术后3、6周髁状突纵行和横断骨折两组的PCNA为A组51.61%、48.57%,B组82.93%、63.16%,C组93.02%、75.00%,TUNEL结果为术后1周A组66.67%、B组91.30%、C组77.27%;术后3周和6周A组69.77%、69.36%,B组86.67%、91.49%,C组77.27%、81.25%,关节髁状突纵行骨折细胞凋亡数要高于横断骨折,而细胞增殖数要低于横断骨折类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在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及软骨内成骨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骨折类型康复评估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缺氧对泡球蚴原头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琪;吴何兴;蔡飞;金亮;吴向未;张示杰

    目的 观察缺氧对泡球蚴原头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CD34、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泡球蚴原头节与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1周后取原头节平均分为3组,即正常培养组(A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组(B组)、去铁敏诱导组(C组),继续培养24h后伊红染色检测头节的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VEGF、CD34的表达,可见光光度比色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 继续培养24h后,3组原头节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泡球蚴原头节的HIF-1α的表达量分别为(852.00±124.41)、(806.20±118.51)、(1 168.20±93.59) ng/L;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8.28 ±29.24)、(157.49 ±26.88)、(222.36±18.87) ng/L;CD34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05.40±49.95)、(592.20±51.91)、(873.60±61.15) ng/L;Caspase-3的释放量分别为(14.90±1.06)、(15.54±1.17)、(20.54±2.25) mmol/L;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体内缺氧微环境,可上调泡球蚴原头节VEGF、CD34、Caspase-3表达,血管新生可能是泡球蚴侵袭性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作者:郭丽;宋国强;赵宗茂;马树成;冯钰珉;王广杰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体外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和条件.方法 取足月妊娠剖宫产健康胎儿的脐带,应用酶消化法分离hUCMSCs,传代培养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包括CD73、CD90和CD105、CD19、CD34、CD45、CD11和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HLA-DR)[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以抗鼠IgG1-藻红蛋白(PE)和IgG1-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作为同型对照.分别以浓度为25、50、100 ng/ml的IGF-1的无血清低糖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DMEM)/F12培养基进行体外诱导,加入诱导液后,每2h在高倍显微镜视野(100倍)下进行动态观察细胞生长、分化情况,随机选取10个视野,拍照并计数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诱导后8h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标志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拍照记录计数阳性细胞.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P3、P5和P10代hUCMSCs,结果显示各代均表达CD73、CD90和CD105,而不表达CD34、CD45、CD19、CD11b和HLA-DR.不同浓度IGF-1诱导后8h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50 ng/ml组的阳性率高,GFAP、NSE和Nes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2.3)%、(18.2±1.6)%和(21.3±3.5)%.结论 IGF-1在体外可诱导hUCMSCs分化成神经样细胞,并表达GFAP、NSE和Nestin.

  •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董真真;魏巍;董铁立;袁峰;付红光;张清勇

    目的 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线拴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2h,再灌注24h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4 mg/kg),对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并检测大鼠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面积:与模型组[(2.78±0.93)分,(39.96±15.12)%]比较,酮咯酸氨丁三醇组[(1.59±0.61)分,(25.04±8.14)%]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面积降低(P<0.05);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与假手术组[(0.128±0.006)、(0.105±0.312)、(1.498±0.701) μg/L]比较,模型组[(0.371±0.026)、(0.217±0.056)、(2.762±0.141)μg/L]含量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酮咯酸氨丁三醇组[(0.164±0.005)、(0.147±0.028)、(1.873 ±0.207) g/L]含量降低(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 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黏附作用的影响

    作者:林嘉宝;吴起;王甲汉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溶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 C)增殖、凋亡、迁移、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HUVEC培养至第4代,分为对照组(U)和实验组A、B、C、D(浓度分别为625、2 500、5 000、10 000 U/ml),分别用CellTrace实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实验、划痕实验、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黏附功能.结果 划痕实验:U、A、B、C、D组细胞6h的迁移率分别为4.08%、2.61%、5.24%、3.99%、2.27%,24h迁移率分别为12.53%、13.04%、20.65%、21.37%、30.10%,48 h的迁移率分别为20.18%、25.00%、37.92%、49.22%、49.01%;增殖实验:5组细胞增殖至第4代的百分数分别为60.1%、70.3%、77.2%、82.1%、88.5%;凋亡实验:5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2.5%、2.1%、2.3%、35.3%;黏附实验:5组细胞的贴壁率分别为:牛血清白蛋白组细胞贴壁率分别为38.0%、39.0%、41.0%、43.0%、43.0%,基质胶组细胞贴壁率分别为50.0%、51.0%、54.0%、61.0%、66.0%,纤维粘连蛋白组细胞贴壁率分别为60.0%、61.0%、64.0%、73.0%、81.0%.结论 乌司他丁能促进HUVEC的增殖、迁移和黏附作用,而高浓度的乌司他丁可导致HUVEC的凋亡.

  • FK866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新明;胡胜;袁又能;董明明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抑制剂FK866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R)致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4只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I/R组和FK866+ I/R组.FK866+ I/R组小鼠于缺血前30 min腹腔给予10 mg/kg FK866.以血管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90 min、再灌注4h制备肠I/R损伤模型.观察小肠黏膜及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血生化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visfa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肾脏组织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visfatin、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核因子(NF)-κB蛋白、NF-κB抑制因子(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I/R组肾脏和血清visfatin蛋白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0.79±0.23比0.41±0.12;120.79±37.45比82.61±18.17,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小肠和肾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4.35±0.74)分比(0.12±0.35)分;(154.61±42.74)分比(13.46±2.53)分,P<0.01],血清BUN和Cr水平显著升高[(20.62±5.14) mmol/L比(8.67±2.75)mmol/L;(40.25±8.91)μmol/L比(24.62±5.14) μmol/L,P<0.01],血清TNF-α、IL-6含量[(214.94±42.72) pg/L比(32.62±8.51) pg/L;(3.45±0.91) ng/L比(0.21±0.12) ng/L]及肾组织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12.75±4.87比1.00±0.16;51.28±7.68比1.00±0.21)明显上调(P<0.01),胞质IκB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0.79±0.13比0.23±0.03,P<0.01),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上调(0.12±0.03比1.22±0.23,P<0.01),凋亡指数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13.26±3.74比3.35±1.13;0.69±0.12比0.25±0.01,P<0.01).经FK866预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 visfatin抑制剂FK866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肠I/R所致肾损伤.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朱洁芳;董铁立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各组均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测定各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干湿重比(W/D)、氧化应激分子、炎性介质的含量及凋亡分子的表达量.结果 I/R组、预处理组及后处理组中肺组织W/D、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量均依次降低[5.97 ±0.74、4.42±0.62、3.88±0.44;(20.35±2.65、15.54±1.73、11.21±1.36) nmol/L;(7.21±0.89、4.14±0.54、3.56±0.44) mg/L;(66.51±7.38、49.59±5.27、44.25±4.63) ng/L;(38.28±4.76、25.39 ±3.49、21.24±3.12) ng/L;236.75±28.48、176.59±18.39、155.35±14.68;194.78±20.35、148.54±15.86、130.15±12.45];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含量及bcl-2表达量均依次升高[(68.73±7.13、80.53± 7.35、88.65±7.75) mmHg(1 mmHg =0.133 kPa);(24.48±3.25、32.65±3.24、36.42±3.36) U/L;(30.45±3.51、45.97±5.13、53.12 ±5.45) U/L;36.65±4.12、66.76±7.38、74.65 ±7.24].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效应,能够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以及炎性反应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凋亡,且右美托咪定后处理保护效果更好.

  • γ-氨基丁酸抑制胆管癌细胞生长的机制

    作者:王成;黄强;朱成林;刘臣海;谢放;黄朝君;王伟

    目的 探讨γ-氨基丁酸(GABA)通过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通路抑制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以GABA、GABA+环磷酸腺苷(cAMP)激动剂(8Br)、GABA+蛋白激酶A(PKA)拮抗剂(H89)孵育胆管癌细胞株QBC939 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及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Annexin Ⅴ-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AMP、PK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AⅠ(PKAⅠ)、蛋白激酶AⅡ(PKAⅡ)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构建人胆管癌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ABA治疗组,用药5周后观察肿瘤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种植瘤PKA Ⅰ、PKAⅡ及ERK的表达.结果 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8Br协同GABA所导致的增殖抑制和凋亡效应,而H89拮抗此效应;ELISA检测结果显示GABA明显上调cAMP及PKA的含量,8Br协同GABA增加cAMP含量,H89拮抗GABA所导致PK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GABA较对照组能明显下调PKA Ⅰ(0.087 8±0.003 0比0.152 1±0.0030,t=29.687,P<0.05),上调PKAⅡ(0.2042±0.0120比0.146 1±0.0720,t=8.152,P<0.05)蛋白的表达,且下调ERK蛋白的表达(0.368 3±0.007 0比0.4687±0.0100,t=13.647,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种植瘤体积明显缩小[(0.500±0.020) cm3比(0.320±0.030) cm3,t=15.354,P<0.05],PAK Ⅰ、ERK蛋白表达下降,PKAⅡ表达上升.结论 GABA抑制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生长可能由cAMP/PKA信号通路介导,通过下调PKA Ⅰ及上调PKAⅡ的表达发挥调控作用,而下调ERK蛋白的表达可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 小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显微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孟柠;潘志坚;李杭;沈吉良;沈波

    目的 建立稳定的原位小肠移植小鼠模型.方法 应用C57BL/6小鼠进行同基因系原位小肠移植.显微手术获取供体小鼠带血管蒂(包括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以及动脉附着处腹主动脉瓣)的小肠作为移植肠;将移植肠的动静脉分别与受体小鼠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受体小鼠的小肠,将残留肠管的远、近断端分别与移植肠两断端行端端吻合.优化显微手术技巧和围手术处理措施.结果 进行小鼠原位小肠移植70次.初期移植成功率为38.1%,技术成熟后移植成功率为73.5%.技术成熟后供体手术时间为(46.3±3.8) min,移植肠冷缺血时间为(35.2±4.2)min,受体手术时间为(98.0±5.5) min,血管吻合时间为(30.6±3.2) min,肠管吻合时间为(28.6±2.8) min.结论 通过优化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可构建稳定的原位小肠移植小鼠模型,为小肠移植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 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突变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研究

    作者:寿记新;高海东;刘菲菲;付旭东;王酩;管海博;王建业;周少龙;郭利刚

    目的 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性和相关性.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序IDH1基因在胶质瘤中的序列变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分析50例原发性脑胶质瘤和10例对照组中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1)经基因直接测序IDH1基因在M及M1组共50例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突变率较10例正常脑组织明显上升(总体上升率为56.35%,P<0.05),序列变化位点多为R132,IDH1基因片段变异性与其恶性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2)M及M1组共50例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MMP-2表达比10例正常脑组织显著增强(总体增强率为57.95%,P<0.05),MMP-2表达率与胶质瘤恶性分级呈正相关(r=0.712,P<0.01);(3)所有10例脑室造瘘患者即对照组标本中均未见明显IDH1基因突变及MMP-2过表达.结论 (1)IDH1基因突变与胶质瘤进展关系密切,对于评判预后有积极意义;(2) MMP-2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分级关系密切,呈正相关;(3)IDH1基因、MMP-2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分析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

  • 维生素E、依达拉奉对转移术后扩张皮瓣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作者:张栋益;康深松;张正文;吴蕊

    目的 观察维生素E、依达拉奉对大鼠转移术后扩张皮瓣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8只.于各组大鼠背部均埋入30 ml软组织扩张器1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32 ml.再次手术取出软组织扩张器,并于背部扩张区形成蒂部位于尾侧的2.0 cm ×6.0 cm的任意皮瓣.皮瓣形成后即刻,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维生素E注射液(100 mg/kg)、依达拉奉注射液(10 mg/kg)、生理盐水1ml;术后24h分别取材检测各组大鼠皮瓣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皮瓣组织结构变化及炎性细胞浸润,计数多核炎性细胞数.结果 皮瓣的MDA含量、MPO活性、多核炎性细胞数在维生素E治疗组分别为:(9.25±0.33) nmol/mg prot、(0.47±0.05) U/mg prot、(5.36 ±0.29)个/高倍视野,在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为:(6.12±0.53) nmol/mg prot、(0.35±0.03) U/mg prot、(3.71±0.33)个/高倍视野,结果均显著低于IR组[(11.74±0.29) nmol/mg prot、(0.61±0.02) U/mg prot、(7.43±0.62)个/高倍视野,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的MDA含量、MPO活性、多核炎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维生素E治疗组.皮瓣的SOD活性在维生素E治疗组为(23.36±2.01) U/mg prot,在依达拉奉治疗组为(28.23±1.82) U/mg prot,结果均显著高于IR组[(18.61±1.32) U/mg prot,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的SOD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维生素E均能清除转移后扩张皮瓣组织内的氧自由基并减轻炎性反应,且依达拉奉的作用效果优于维生素E.

  • 体外循环中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病患儿应激的影响

    作者:邱永升;贾英萍;徐庆

    体外循环常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强烈的应激反应[1],右美托咪定具有抑制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及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平稳后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术中0.2μg/(kg·h)静脉泵入,直至手术结束.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注速度、麻醉处理和A组一致.分别于输注右美托咪定前、给药后10 min、劈胸骨后、体外循环结束时、手术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检测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糖浓度.

    关键词:
  • 青蒿素抑制小鼠移植乳腺癌MT40及下调CD71表达

    作者:余和平;崔乐;王必蓉;潘跃进

    青蒿素是由我国研制的抗疟药,近年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抗多种肿瘤作用,本研究结果旨在探讨青蒿素抑制小鼠移植乳腺癌MT40及下调CD71表达.一、材料与方法建立小鼠荷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青蒿素实验组(青蒿素悬液150 mg/kg,灌胃,每天2次,连续给药10d)、阴性对照组(喂服相同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丝裂霉素3.0 mg/kg,灌胃,每天2次,连续给药10 d).检测各组量瘤体质量、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及CD71表达率.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组间t检验.

    关键词:
  • 颈髓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唐辉;李良业;周旭;王凤英;杨铁柱;何冬梅;常晖;徐道志

    我们分析了286例颈髓损伤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气管切开的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分析颈髓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的相关危险因素.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颈椎外伤致不同程度颈髓损伤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的患者286例,其中男167例,女119例;年龄18 ~ 75岁,平均年龄39.7岁.颈髓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均为外伤性.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MRI检查,由此确定颈髓损伤的节段和脊髓损伤程度.

    关键词: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骶尾部压疮

    作者:王付勇;李华强

    骶尾部压疮是多种原因导致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差且易反复.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常用于修复骶尾部褥疮,但因压疮常伴严重感染,若术前控制不当则导致手术失败[1].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能有效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是处理感染创面的有效手段[2].我们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对来院就诊的骶尾部压疮患者在VSD的基础上实施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并与单纯皮瓣修复术进行疗效比较.

    关键词:
  • 右美托咪啶预先给药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肾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庆亮;刘萃;胡志向

    本研究旨在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肾损伤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 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肾损伤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PC组).I/R组和RPC组采用无创微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股动静脉2h,再灌注24h制备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Sham组暴露股动静脉,不阻断.DPC组缺血前30 min尾静脉输注25 μg/kg右美托咪定,Sham组和I/R组输等容量生理盐水.

    关键词:
  • 酪氨酸激酶受体RON表达下调对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马琪;陈俊丰;虞碧霞;蒋军辉;吕秀依;程跃

    酪氨酸激酶受体(RON)是Met原癌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其在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和迁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RON对膀胱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调节能力尚不清楚,我们通过转染RON小干扰RNA(siRNA)的方法,观察RON对膀胱癌5637细胞生长、侵袭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 兔肝动脉插管及静脉取血的方法

    作者:刘文贵;汪有锦;马坤;戴国梁;司海鹏;沈湘蕾;汪维;高歌军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经兔耳动脉或股动脉行肝动脉插管的应用优势及经颈静脉取血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6 ~3.2 kg)随机等分为5组.9只兔采用经耳动脉入路,方法[1]:实验兔麻醉后固定,以泰尔茂穿刺套件经皮穿刺兔耳动脉后用2.7F微导管行肝动脉插管;9只兔经股动脉入路,方法[2]:钝性分离股动脉1.5~2.0 cm,用显微剪剪开一小口,以与耳动脉相同的穿刺插管套件完成操作.经兔耳缘静脉18G留置针抽取给药后多时段的静脉血.

    关键词:
  • 肝癌患者血浆中微小RNA-37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永健;谭雪莹;史光军

    微小RNA(miRNA,miR)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异常[1,2],血浆miRNA由于不易被核糖核酸酶降解,稳定性好,被视为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肿瘤标志物.本研究旨在观察miR-375在肝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浆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样及本院体检中心40例健康者的血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375及内参U6的表达,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8基因沉默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增殖转移

    作者:徐金升;王静;张俊霞;白亚玲;崔立文;张慧然;张胜雷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8在多种肿瘤细胞和组织中异常表达[1].SET8参与调控多种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其中包括Wnt通路靶基因体轴发育抑制因子2(AXIN2)、原癌基因c-myc、裸角质膜同源蛋白(NKD1)、转录因子淋巴增强因子1(LEF1)[2].本研究旨在观察SET8基因表达下调对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SET8在Wnt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关键词:
  • 125I粒子植入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夏洪刚;王冬滨;孙忠义;邓利民;朱德清;朱鹏志

    目前有研究结果显示,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实体肿瘤后局部控制率高,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肺癌与化疗已经被证实系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单独危险因素[2],我们通过分析160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肺癌粒子植入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粒子植入联合化疗1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处方剂量为120 Gy,粒子活度0.6~0.8 mCi.植入粒子数目根据肿瘤体积大小决定.

    关键词:
  • Fascin和转录因子SP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利敏;潘升华;孙广正;张亮

    目的 探讨Fascin和转录因子S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ascin和SP1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Fascin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1.27%比9.52%,P<0.01),Fascin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SP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7.14%比12.70%,P<0.01),SP1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检测Fascin和SP1有助于评估胃癌恶性程度.

  •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调控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机制

    作者:姚坤厚;魏伦收;马万里;胡军红;孟继明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l)在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及其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功能表型与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ALAT1在配对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RNA干扰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W620细胞中MALAT1本底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MALAT1下调后对SW620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化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MALAT1在46.7% (14/30)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瞬时抑制MALAT1表达后显著抑制SW620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抑制MALAT1表达后,上皮间质化标志物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结直肠癌中异常高表达的MALAT1促进细胞迁移侵袭,该功能可能是通过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实现的.

  • 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在多发性骨髓瘤FVAD方案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作者:杨华;朱宇;孟祥瑞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Survivin)在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 FVAD(氟达拉滨、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MM患者83例,其中初治MM(初治组)43例,采用VAD方案(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疗,难治MM(难治组)40例,采用FVAD方案化疗,骨髓穿刺采集骨髓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比较两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分析Survivin表达与FVAD化疗近远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难治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72.09%)明显高于初治组(4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阳性组完全缓解率(4.20%)和治疗有效率(22.92%)均明显低于Survivin阴性组完全缓解率(14.20%)和治疗有效率(5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阳性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明显低于Survivin阴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在难治性MM组织中显著增高,并预示FVAD方案化疗近远期疗效更差.

  • 脂肪酸合成酶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慧宇;魏燕;高剑波;于湛;周燕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表达与其生长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5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术前精准医学评估乳腺癌特征,采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机显示病灶的特征.探讨乳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与其生长特征的关系,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对于单纯肿块(19例)、肿块并钙化(16例)、单纯钙化(9例)、局限致密(4例)及结构扭曲(4例),FA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7%、93.75%、88.89%、75.00%、100.00%,FAS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x2=5.556,P>0.05).肿块组(35例)与非肿块组(17例)FA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43%、88.24%,FAS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x2=1.645,P>0.05).肿块大小(长径)小于2 cm组(10例)、2~5 cm组(14例)及大于5 cm组(11例),FA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92.86%、100.00%,FAS的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65,P<0.05),且随着肿块长径的增大,FAS表达强度越高.肿块有毛刺组(21例)与无毛刺组(14例)FA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78.57%,FAS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93,P<0.05),有毛刺组FAS表达强度高于无毛刺组.有钙化组(25例)与无钙化组(27例)FA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00%、88.89%,FAS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x2 =0.791,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与肿块的大小、毛刺密切相关,可初步推断与其相应生物学行为.

  • 心脏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慧敏;张化;李新峰;李丽伟;曹艳丽;年春苗;张卫

    目的 观察心脏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麻醉诱导完成后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同等量和速度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术毕开放主动脉后复跳、用药期间生命体征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手术完毕开放主动脉后自动复跳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前至手术结束即刻收缩压(SBP)水平试验组[(97.26±11.18)、(106.93± 11.75)、(104.35±11.09) mmHg(1 mmHg=0.133 kPa)]显著高于对照组[(83.17±10.69)、(95.16±13.33)、(97.03±7.08) mmHg],注射负荷量后、劈胸骨后、体外循环停止后、手术结束即刻舒张压(DBP)水平试验组为[(70.06±11.43)、(60.44±9.47)、(61.40±8.66)、(63.63±7.61)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22±12.43)、(56.45±9.06)、(55.23±6.59)、(56.62±6.88) mmHg,切皮后、劈胸骨后心率(HR)水平试验组[(66.37±9.59)、(68.62±10.08)次/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5.52±12.08)、(81.64±8.79)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停止后至术后24h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试验组为(0.49±0.09)、(1.74±0.13)、(1.97±0.11)、(1.41±0.13) 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58±0.14)、(1.97±0.26)、(2.35±0.41)、(1.57±0.21)μg/ml,术后24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试验组[(89.69±15.88) U/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6.85±18.27) U/ml],术后6h至术后24h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试验组[(1.43±0.18)、(1.20±0.21) 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9±0.21)、(1.47±0.1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试验组[(28.23±1.52)、(24.25±1.3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6.22±1.43)、(22.03±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 Runt相关转录因子3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何艳新;刘超;庞志刚;申东方

    目的 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3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RUNK3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所有的53例肝细胞肝癌病例中,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率(47.2%)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7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49,P<0.05);而Caspase-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9.1%,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27,P<0.05);RUNX3和Caspase-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呈正相关(x2=6.840,r=0.359,P<0.05).结论 RUNX3蛋白及Caspase-3蛋白的异常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其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有助于提示患者预后.

  • 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使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效果

    作者:侯颖周;王少华;魏瑄;宋树春;王爱国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R)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切皮前15 min均使用氨甲环酸0.5g静脉滴注,术后氨甲环酸组在松止血带前给予氨甲环酸0.5g静脉滴注,同时在关闭切口后由引流管逆行灌入2%氨甲环酸25 ml,而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和灌入.术后2d分别计算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率.结果 氨甲环酸组的总失血量、置换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分别为(0.326±0.221)L、(0.048±0.018)L、(0.210±0.113)L、(0.231±0.176)L、19%,低于对照组的(1.012±0.520)L、(0.056±0.012)L、(0.402±0.231)L、(0.532±0.514)L、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在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方面效果显著.

  •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肠黏膜中胶原纤维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

    作者:蓝亚珊;毛华;黄丽韫;卢敏;金少琴;厉周

    目的 分析肠结核(ITB)与克罗恩病(CD)肠镜活检标本胶原纤维及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差异,探讨其在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在我院确诊为ITB、CD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肠镜活检标本,分别行Masson染色、免疫荧光双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使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总胶原、Ⅰ、Ⅲ型胶原及TGF-β、Vimentin的表达强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这些指标对鉴别两病的价值.结果 总胶原纤维量、Ⅰ型及Ⅲ型胶原纤维量、TGF-β、Vimentin在3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B组总胶原纤维量、Ⅰ型及Ⅲ型胶原纤维量显著高于CD组(P<0.05),CD组Vimentin的表达显著高于ITB组(P<0.05),TGF-β表达在IT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总胶原纤维量、Ⅰ型及Ⅲ型胶原纤维量对鉴别两病有一定价值,其对ITB与CD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86.7%、73.3%,特异度分别为78.9%、52.6%、73.7%.而Vimentin表达水平对鉴别两病意义不大.结论 总胶原纤维、Ⅰ、Ⅲ型胶原纤维量对鉴别ITB与CD有一定价值.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再发骨折

    作者:孙凯;彭昊;刘洋;谭俊峰;张觅;郑先念;陈方舟;李明辉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GIO)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之后的再发骨折:与原发性骨折疏松症骨折患者比较,GIO患者是否具有更高的椎体再发骨折率,PVP是否可以作为治疗GIO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案.方法 完整随访资料的212例椎体骨折患者,其中GIO患者34例(GIO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78例(对照组),随访期为1年.初发骨折和PVP术后1年内再发骨折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示为比值比(OR)和相对危险度(RR).随访期内发生的再骨折平均值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t检验用于分析在总的椎体节段(T3~L5)以及T3 ~T11、T12~ L1和L2 ~L5各节段GIO组和对照组的再骨折数量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初发骨折并行PVP后1年内,21.9%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发生再骨折,而GIO患者的再骨折发生率为52.9%,GIO患者再骨折发生的RR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再骨折发生率的1.926倍.在术后1年内,GIO患者比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更容易发生再骨折.结论 PVP后1年随访期内,GIO患者比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更高的椎体再发骨折率.

  •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

    作者:申学明;何超;张天祥;梁洪磊;许红旗;闫长祥

    目的 观察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CMV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运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35例神经胶质瘤组织样本和17例脑外伤脑组织样本中HCMV DNA序列,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胶质瘤样本与正常脑组织标本中HCMV抗原的表达.结果 巢氏PCR方法检测显示,脑胶质瘤组织中HCMV DNA阳性率为51.4% (18/35),正常脑组织未检测到该基因片段,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CMV p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 (21/35),正常脑组织未见该蛋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V感染在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MV感染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 B细胞淋巴瘤基因-2、Twist家族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1转录因子在舌鳞癌中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研究

    作者:何清华;段远胜;岳恺;司海山;王佳鑫;王旭东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Twist家族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1(Twist1)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调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bcl-2、Twist1及EMT相关因子在82例舌鳞癌及24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bcl-2、Twist1及EMT相关因子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舌鳞癌细胞株Tb3.1中bcl-2、Twist1及EMT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证明bcl-2、Twist1的相互作用.结果 bcl-2、Twist1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2例癌组织中48例(58.64%) bcl-2、46例(56.10%) Twist1表达呈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cl-2:6例(25.00%),P<0.05,Twist1:4例(16.67%),P<0.05];bcl-2、Twist1、神经钙黏素、波形蛋白在中低分化组及淋巴转移组中阳性表达高于在高分化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在中低分化组中的表达分别为28例(70.00%)、28例(70.00%)、30例(75.00%)、30例(75.00%),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分别为29例(72.50%)、29例(72.50%)、29例(72.50%)、31例(77.50%),钙黏着蛋白则与之相反,分别为15例(37.50%)、16例(40.00%).且Twist1与bcl-2、神经钙黏素、波形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3、0.249、0.348,P<0.05),与钙黏着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47,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bcl-2、Twist1间可互相作用.结论 bcl-2和Twist1在舌鳞癌中高表达,两者形成复合体可能参与调控舌鳞癌EMT过程.

  • 肿瘤抑制基因5在人低分化胃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及其分子水平差异的研究

    作者:华应刚;李茵;易梦婷;李剑;蔡良良;蒙明慧;曾骥孟;刘国彦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5(ST5)在低分化胃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芯片技术来建立人低分化胃腺癌甲基化谱,分析ST5基因在人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人低分化胃腺癌样本和正常胃组织样本,以及胃相关细胞株中ST5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在表观遗传学水平,ST5基因在人低分化胃腺癌组织中显著高甲基化;在mRNA水平,ST5基因在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中表达量低(倍数变化为0.61,P<0.01);在蛋白质水平,ST5基因在人低分化胃腺癌组织中表达较低,且在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BGC-823、MGC-803和SGC-7901细胞株中表达量亦较低.结论 ST5基因在人低分化胃腺癌中发挥其抑癌基因的作用,而该作用由于高甲基化被抑制.

  • 三阴性乳腺癌中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标记分子的研究

    作者:胡波;李文环;郭哲;姚鹏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分子标志物如钙黏蛋白、波形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D和核因子-κB(NF-κB),讨论它们与EMT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浸润性导管腺癌患者钙黏蛋白、波形蛋白、EGFR、NF-κB和PDGF-D的表达.患者分为3组:A[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 ˉ]、B(ER+和/或PR+,Her-2/neu+)、C(三阴性:ERˉ、PRˉ、Her-2/neu ˉ).免疫组织化学镜下阅片记录染色强度(0、+、++和+++)和阳性细胞百分比,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膜钙黏蛋白在所有57例中均表现为阳性(100%),然而,与A组比较,胞质钙黏蛋白在B组和C组有表达(B组:21%,C组:7%,A组:0%).所有A组病例波形蛋白和EGFR均为阴性.三阴性乳腺癌病例中波形蛋白、EGFR和NF-κB的表达上调,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形蛋白、EGFR和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明显上调,与这一类型肿瘤细胞的高侵袭特性一致.

  • 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胰岛素降脂治疗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玉柱;秦涛;张宏伟;胡明星;付强;刘传江;薛焕洲

    目的 探讨胰岛素在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中的降脂作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入院时甘油三酯水平均> 5.65 mmol/L.根据入院血糖是否大于10 mmol/L分为胰岛素治疗组(22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观察两组甘油三酯下降水平、腹痛消失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胰岛素治疗组在三酰甘油水平下降低于5.65 mmol/L、腹痛消失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41±1.74)、(3.64±1.43)、(8.09±2.81)d,较常规治疗组(5.89±1.37)、(5.28±1.36)、(10.00±2.72)d显著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胰岛素治疗组为(31.1±28.2)d,较常规治疗组[(19.7±6.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胰岛素治疗组1例死于继发真菌血症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两组在并发症和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胰岛素降脂治疗能迅速降低三酰甘油水平、缓解腹痛、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但不能缩短住院时间和改善预后.

  • 半乳糖凝集素-1在结肠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卉;杨德生;马许辉;赵江海;索智敏

    目的 观察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结肠腺癌组织、4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75例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组织中Galectin-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原位杂交的结果表明,结肠腺癌组织中Galectin-1 mRNA表达的阳性率(84.00%)明显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34.88%)和正常结肠上皮组织(22.67%),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结肠腺癌组织中Galectin-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80.00%)明显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30.23%)和正常结肠上皮组织(21.33%),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1 mRNA和Galectin-1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结肠腺癌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是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Galectin-1 mRNA和蛋白表达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Galectin-1 mRNA及蛋白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现出正相关(r=0.600,P<O.01).结论 Galectin-1 mRNA和蛋白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其高表达可能在结肠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Galectin-1可能是一种判定结肠腺癌恶性程度极其重要的分子标记.Galectin-1 mRNA和蛋白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 B细胞转位基因-1在胃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冯盼盼;李风鸽;王恒;王峰

    目的 探讨B细胞转位基因-1(BT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97例胃腺癌组织及6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BT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TG-1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mRNA表达率分别为81.5%(53/65)及23.9%(47/1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901,P<0.05);正常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BTG-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4.6%(55/65)、29.4%(58/1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0.657,P<0.05);胃腺癌组织中BTG-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BTG-1 mRNA和蛋白均低表达,其过表达可能与胃发生有关.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腺垂体机能的变化

    作者:王玉社;史锡文;马媛媛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甲状腺功能三项、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刺激因子-1(IGF-1)、性激素检测;在感染确诊后第3天和感染治愈后1个月,分别检测ACTH、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GH、IGF-1、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观察感染发生前和感染发生后上述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感染急性期出现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者18例(40.00%),其中ACTH、皮质醇水平下降4例(8.89%);FT3、FT4水平下降5例(11.11%);GH水平下降7例(15.56%),5例(11.11%)伴有IGF-1水平下降;PRL水平下降2例(4.44%),其中1例(2.22%)伴有FSH、LH水平下降.感染治愈后1个月,18例患者中激素水平恢复正常16例(88.89%);2例(4.44%)皮质醇水平较感染急性期无明显变化.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期可继发垂体机能减退,感染治愈后多数患者可逆转.

  • 膝关节粘连的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冯贵喜;刘军

    近年来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开展,膝关节粘连的发病率呈现了逐渐升高的趋势.笔者通过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进行分析总结.目前膝关节粘连的预防仍在研究初期,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治疗方面,尚未有满意的治疗方式.随着高分子材料技术和药物拓展的研究,以生物材料为载体,以药物为治疗手段,两者结合将有望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 非侵入性实验室检查在结直肠癌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媛媛;魏少忠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合理的术前筛查早期发现和严密的术后监控防止复发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非侵入性实验室检查因其简单、安全、无创和可重复,在结直肠癌的筛查和监控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重点就各种筛查与监控结直肠癌的实验室手段的技术特点、临床应用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 大鼠脊髓横断后不同时期膀胱顺应性和形态学变化

    作者:赵耀瑞;郜海涛;刘奔;杨宇明;杨福江;杨宪法;李航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横断致神经源性膀胱不同时间点膀胱顺应性和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7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6周组(A组)、脊髓横断6周组(B组)、假手术12周组(C组)和脊髓横断12周组(D组).两脊髓横断组行脊髓胸10水平完全横断,假手术组只暴露不横断脊髓.分别于术后6周和12周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Verhoeff-Van Gieson染色,分别观察膀胱壁平滑肌、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比例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脊髓横断组大鼠出现运动和排尿功能障碍,B组膀胱顺应性较对照组升高,D组顺应性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横断组肌纤维走行紊乱与胶原纤维比例增加均随损伤时间延长逐渐加重;D组与B组比较,膀胱顺应性降低[(0.046 ±0.023) ml/cmH2O比(0.146±0.107) ml/cmH20(1 cmH2O=0.098 kPa),P<0.01],膀胱壁肌纤维横截面积比例降低[(46.137±4.085)%比(55.260±6.873)%,P<0.01]而胶原纤维比例增加[(19.757±2.071)%比(11.104±1.125)%,P<0.01].结论 大鼠脊髓横断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膀胱顺应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膀胱壁纤维化尤其是胶原纤维的比例增加可能是造成膀胱顺应性减低的病理基础.

  •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对家兔阴茎组织损伤的研究

    作者:刘增钦;张忠;刘南新;杨江根

    目的 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对家兔阴茎组织的损伤及修复,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安全性.方法 成年雄性家兔35只,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5组,对照组1组),采用E100型体外冲击波治疗阴茎组织,E=0.09 mJ/m2,频率为60击/分.观察实验动物阴茎组织是否存在相应宏观上的损伤.阴茎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电镜观察.阴茎组织匀浆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含量(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家兔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宏观损伤.HE染色镜下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外无红细胞溢出,所有实验组阴茎海绵体内毛细血管扩张,实验组间无明显异常.Masson染色镜下未见明显胶原纤维改变.电镜:D组平滑肌细胞肿胀,细胞间胶原明显增多,毛细血管结构少许不完整.阴茎组织匀浆MDA含量分别为(5.63±2.48)、(5.46±0.99)、(4.25±0.89)、(7.63±1.10)、(6.73±1.51)、(4.24 ±0.54) U/mg prot;SOD含量分别为(310.12±18.95)、(321.26±32.58)、(336.17 ±39.65)、(287.13±35.56)、(309.56±19.50)、(358.43 ±45.80) U/mg prot.D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MDA含量明显高于F组,D组SOD含量明显低于F组,A、B、C、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能促进阴茎组织血管内皮扩张,无明显胶原纤维沉积,冲击波对阴茎组织间隔1周连续治疗对阴茎组织无明显损伤,间隔3d连续治疗对阴茎组织的损伤不能完全修复.

  • 纤维连接蛋白1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子坚;陈明坤;黄仲曦;李欣;秦自科;温伟杰;杨建昆;卞军;周俊豪

    目的 检测纤维连接蛋白1(FNl)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4套膀胱癌基因芯片数据集,共有132例肌层浸润性和55例表浅性膀胱癌组织的基因芯片数据纳入实验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FN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验证FN1在59例膀胱癌和23例癌旁组织(第1数据组)中的表达.分析FN1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级、分期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FN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学和临床标本验证结果显示FN1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显著高于表浅性膀胱癌(P<0.01).临床样本验证还发现FN1 RNA在膀胱癌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FN1在第1数据组和GSE31684数据组中表浅性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1.0%比67.0%和6.7%比57.7%,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的高表达率分别为27.8%比71.4%和27.7%比64.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GSE31684数据组中,FN1在复发组和无复发组高表达率为63.9%和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FN1高表达比低表达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缩短(P<0.05)并且总生存时间显著减少(P<0.01);多因数分析结果显示FN1是预测膀胱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1.724,95%可信区间:1.00 ~2.96,P<0.05).结论 FN1在膀胱癌中高表达,FN1高表达预示预后不良,提示FN1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内皮祖细胞联合脂肪干细胞促进糖尿病模型中泌尿系组织工程移植物的血流重建

    作者:袁敬东;刘双林;章传华

    目的 评估蚕丝蛋白(SFSs)体外负载兔内皮祖细胞(EPCs)和脂肪干细胞(ADSCs)构建复合移植物后,植入糖尿病兔模型体内评估移植物新生血管的形成,探讨其促进糖尿病环境下血流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EPCs,通过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T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FITC-UEA-1)染色的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体外获取和扩增ADSCs,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利用SFSs负载扩增的EPCs和ADSCs作为实验组(n=24),复合物进行7d的培养后植入糖尿病兔模型体内,以单纯SFSs负载ADSCs为对照组(n=24).分别于8、16周处死兔并获取上述移植物,通过组织学方法对血管的再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成功获取并扩增种子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和流式细胞术证实为EPCs和ADSCs.兔ADSCs表达间叶干细胞特异性抗原CD105 (96.39%)、CD44(94.73%)和CD73 (97.19%),而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0.97%)和CD45 (2.91%).SFSs负载种子细胞后,种子细胞增殖良好,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种子细胞广泛的附着于SFSs表面,提示SFSs未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在8周和16周时间点,所有兔均存活,组织学切片镜下显示实验组移植物可见显著的新生血管形成,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论 SFSs负载EPCs和ADSCs为促进糖尿病环境下的泌尿系组织工程移植物的血流重建提供了实验基础.

  • 红细胞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作者:梁辉;张建文;胡七一;植凡;张圣平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人红细胞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ETS)相关基因(ERG)以及蛋白的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参与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GenBank搜索ERG基因序列(NM_ 001136154)及蛋白序列(NP_001230357),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差异,分析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功能域以及相互作用蛋白.结果 该基因编码一个长度为46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具有2个PNT和ETS两个功能域.ERG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53 837.51,理论等电点为7.29.二级结构中α螺旋(H)占比12.35%,β折叠(E)占比3.50%,无规卷曲占比84.16%.ERG蛋白含有4个可能的N连接糖基化位点,11个潜在的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5个豆蔻酰基化位点,7个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并进一步利用STRING分析了该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出的结构和功能信息,为ERG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信息基础.

  • 丛生蛋白在草酸钙溶液处理后犬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刘俊江;张蕴霞;李守宾;李瑾宜;于春红;冯启红;王刚;魏东;孙福振

    目的 探讨丛生蛋白表达与肾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Western blot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草酸钙溶液处理后的犬肾小管上皮细胞(MDCK)及上清液中丛生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对照组细胞及草酸钙溶液处理后的细胞中均可检测到丛生蛋白的表达,在处理过的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浓度为300、500、900 μg/ml草酸钙溶液处理后的细胞上清液中丛生蛋白的浓度分别为(241.33±59.28)、(247.67±22.48)、(270.67±43.50)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7 ±39.8) pg/ml(P<0.01);而各处理组间丛生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丛生蛋白在草酸钙溶液处理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肾结石的形成.

  • 微小RNA-335靶向特异蛋白一员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

    作者:王浦;车梓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335靶向特异蛋白一员(Sp1)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的调控.方法 选取LNCaP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iR-335对Sp1的靶向作用;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miR-335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p1蛋白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LNCaP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与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BPH-1比较,LNCaP中miR-335表达(0.83±0.22)显著低于BPH-1 (2.97±0.51);LNCaP中Sp1蛋白表达(0.92±0.18)显著高于BPH-1 (0.31 ±0.07).miR-335可与Sp1 3'-非编码区(UTR)特异性结合,降低荧光值.转染miR-335可使LNCaP中miR-335高表达,降低Sp1蛋白表达,并抑制LNCaP细胞增殖活性.同时转染miR-335及Sp1表达质粒可增加LNCaP中Sp1蛋白表达,并部分逆转miR-335对LNCaP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335可通过靶向Sp1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

  • 血管活性肠肽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王鹏;张延伦;邓军;李墨农;赵海军;张钢;王新生;孙立江

    目的 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lP)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中机制.方法 用浓度分别为0、25、50、100 μmol/L的VIP处理DU145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4h时DU145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48 h时DU145细胞运动、迁移、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随着VIP浓度的增加,在2Ah时,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Snail mRNA表达增加(0.897±0.053、0.715±0.041、0.521±0.036、0.343±0.029;0.586±0.061、0.827±0.089、1.329±0.107、1.764±0.135;0.645±0.055、0.917±0.074、1.383±0.097、1.725±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 h,划痕实验显示DU145运动能力逐渐增加,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显示穿越小室的细胞个数也增多[(76.7±5.8)、(104.5±6.7)、(128.3 ±10.4)、(147.7±12.6)个;(84.2±6.4)、(118.3±10.3)、(142.1±13.7)、(173.6±15.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P可通过EMT促使前列腺癌DU145细胞运动、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加.

  • 前列腺癌细胞中微小RNA-129靶基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的鉴定与机制

    作者:张平;廖陈曾;肖建华;董自强;颜克钧

    目的 验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是否为前列腺癌细胞中微小RNA(miRNA,miR)-129的靶基因,并探讨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筛选靶基因;构建靶基因3'端非编码区域(3'-UTR)双荧光素酶野生型载体及结合位点突变型载体,分别与miR-129模拟物片段(has-miR-129 mimic)和无关序列(scramble)对照共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48 h后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转染48 h后PC-3细胞中靶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及其下游调控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筛选MAPK1为miR-129可能的靶基因;过表达miR-129后,野生型pMIR_ MAPK1_WT的荧光素酶活性值(0.495±0.070)明显低于scramble对照组(1.000±0.128,P<0.01),突变型各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miR-129后MAPK1 mRNA相对表达量(0.720±0.041)低于scramble对照组(1.000±0.056,P<0.01);过表达miR-129后MAPK1、磷酸化转录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 (p-STAT3)与bcl-xL的蛋白表达量下降(P<0.01),总STAT3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PK1可能是miR-129直接作用的靶基因,前列腺癌细胞中miR-129可通过抑制MAPK1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抑癌作用.

  • 存活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闫拥军;任选义;江海波;徐国良

    目的 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胱膀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Survivin和VEGF在146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和23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urvivin和VEGF蛋白在BT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9% (102/146)和74.7% (109/146),均高于其在膀胱黏膜的阳性表达(P<0.05).Survivin和VEGF在BTCC组织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且与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和VEGF在膀胱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 选择性肾段动脉钳夹阻断对孤肾猪肝脏的影响

    作者:储铸钢;徐述雄;彭都;徐元高;赵朝祥;赵海;王转;王元林

    目的 观察选择性肾段动脉钳夹阻断(SSRAC)对孤肾猪肝脏的影响.方法 18头猪随机分成两组,即肾动脉主干钳夹阻断(MRAC)组和SSRAC组,每组9头.先切除右肾,MRAC组钳夹左肾动脉主干,SSRAC组钳夹左肾动脉下极支,两组均钳夹60 min后去除血管夹.术前当天及术后第1、7、14、21、28、90天抽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术后第1天和第90天,取肝脏行病理观察.结果 术后第1天,MRAC组ALT和AST分别为(79.00±9.30) U/L和(264.00±59.85) U/L,明显高于SSRAC组[(52.80±5.81)U/L和(143.20±29.22) U/L,P<0.05];术后第7、14、21、28、90天两组ALT和AST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C组在术后第1天,肝脏见广泛的肝细胞水样变性并部分肝细胞气球样变,多灶性点状坏死;术后第90天,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而SSRAC组在对应的时间点,肝脏病理改变均较MRAC组轻.结论 与MRAC比较,SSRAC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在肾部分切除术(PN)中要尽可能选用SSRAC.

  • 候选转移抑制基因通过调控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信号通路影响膀胱癌BIU87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作者:牛卫星;李岗;赵宇峰

    目的 观察候选转移抑制基因(MTSS1)通过调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信号通路对膀胱癌BIU87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膀胱癌BIU87细胞,将传代的细胞分为以下3组:A组:PEF MTSS1和PSV2neo共转染组;B组:阴性对照小干扰RNA (shNC)和PSV2neo共转染组;C组:未转染组,A组为实验组,B、C两组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TSS1蛋白和mRNA在3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检测3组BIU87细胞中c-Met、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变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法和划痕实验观察比较转染PEF MTSS1的BIU87细胞的的迁移能力和增殖凋亡情况.结果 (1) 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B、C组比较,PEF MTSS1组MTSS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c-Met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2) 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B、C组比较,A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和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c-Met蛋白及其mRNA,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B、C两组间E-cadhefin和N-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结果表明,A组划痕间距较宽,愈合被抑制,BIU87细胞迁移能力低于B、C组细胞(P<0.01),B、C两组细胞的划痕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A、B和C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6.73±3.72)%、(4.28±0.68)%和(2.73±0.41)%,A组细胞的凋亡率较C组明显增加(P<0.01),B、C两组细胞凋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SS1基因转染对体外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作用,其可能是通过调控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作用.

  • 血清铁蛋白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

    作者:薛冬;周萃星;陆皓;季云;史伟峰;许贤林;徐仁芳;何小舟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血清铁蛋白(SF)的表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指标的变化,分析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SF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25例、前列腺癌无骨转移患者30例和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0例,年龄55~ 75岁,平均67岁.前列腺癌骨转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基线大于20 μg/L,范围20.0~1 500.0 μg/L,中位数138.0 μg/L.无骨转移PSA 3.5 ~ 28.2 μg/L,中位数10.2 μg/L.BPH组PSA 0.3~14.2 μg/L,中位数3.7 μg/L.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真空管,4℃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清,置-80℃冰箱保存.采用竞争性同相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别测定SF、IL-6、sTfR的表达.结果 SF表达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组为(330.0 ±61.9) μg/L,前列腺癌无骨转移组为(140.1±17.1)μg/L,BPH组为(128.3±12.7) μg/L,前列腺癌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和BP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骨转移组SF与IL-6[(22.5±22.1)μg/L]、sTfR[(5.7±2.6) μg/L]的表达有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87、0.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SF表达增高,有助于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以及预后判断.

  • 蛋白亲环素D在索拉非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

    作者:胡威;李浩勇;梁培育;程帆;李杏;阮远;余伟民;饶婷;祝恒成

    目的 探讨蛋白亲环素D(CypD)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同时探讨CypD在索拉非尼治疗ccRCC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人ccRCC标本53例和癌旁组织标本3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其CypD蛋白表达差异;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比较人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人肾癌细胞株A498、人ccRCC细胞株786-O中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用索拉非尼作用于786-O细胞株,观察索拉非尼对CypD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癌旁组织标本中CypD免疫反应评分为(7.1±0.2)分,显著高于ccRCC标本评分[(1.6±0.4)分,P <0.01];A498及786-O细胞株中mRNA和蛋白表达较HK-2细胞株分别下降了75%和69% (mRNA);77%和65%(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 μmol/L索拉非尼24h能上调786-O细胞株中CypD基因蛋白的表达的63%.结论 CypD与ccRCC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

  • 肾癌患者外周血斯钙素1的表达及其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曾金敏;周家杰;杨光华;丁坤;廖义翔;苏小康;刘涛

    目的 观察肾癌患者外周血中斯钙素1(STC1)的表达及STC1在体外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5例肾癌患者及35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中STC1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5个STC1浓度组(0.0、0.4、0.8、1.2、1.6、2.0 nmol/L)体外对肾癌细胞GRC-1增殖的影响.结果 35例肾癌患者中外周血STC1基因表达阳性例数为17例,阳性率为48.57%,而35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中无1例阳性.STC1基因的表达在性别及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4、0.8、1.2、1.6、2.0 nmol/L STC1浓度组增殖率分别增加8.4%、15.9%、34.3%、23.7%、8.0%.结论 STC1与肾癌细胞的增殖明显相关,并可能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肾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关键词: 斯钙素1 肾癌 增殖
  • Septin-9在人肾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庄伟;陈家璧;李毅宁;何清柳;陈东

    目的 观察Septin-9在人肾细胞癌(RCC)组织中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探讨Septin-9在RCC肿瘤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我院60例手术切除的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定量分析Septin-9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行CD105标志RCC的微血管密度(MVD),研究Septin-9在RCC中的表达及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1) RCC组织与癌旁组织均有Septin-9基因和蛋白表达,在不同病理级别的RCC组织中Septin-9基因表达量为1.258±0.372、1.339±0.408、1.502±0.476和1.689 ±0.511,蛋白表达量为1.325 ±0.315、1.597±0.376、1.634±0.513和1.805±0.572,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随着RCC病理级别的增加,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增强;(2)RCC组织中CD105阳性表达率为76.67%(46/60),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3.33% (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中MVD值为12.38±2.05,在不同病理级别的RCC组织中MVD值分别为21.59±4.39、29.84±7.43、38.61 ±6.27、52.18 ±6.22,MVD值随肿瘤级别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Septin-9的表达同RCC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干预肿瘤微血管形成参与RCC的临床进展.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种移植途径在急性肾梗阻模型中的归巢研究

    作者:李金东;刘振湘;邓湘东;杨振;曹卉;程庆;金宏庭;左亚丽;李东辉

    目的 对肾动脉、尾静脉、包膜下3种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方式的归巢率.方法 比较通过可复性左侧输尿管梗阻的大鼠模型(R-UUO)模拟临床急性肾梗阻的病变.4周龄雌性SD大鼠,无特定病原体(SPF)级,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每个时间点各5只,采用经肾动脉、尾静脉、包膜下3种方式移植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羰花青碘化物(DiR)-BMSCs],结合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对移植后1、48 h细胞在体内的归巢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 MSCs不同移植方式在梗阻侧肾脏的早期归巢率分别为:肾动脉组为(9.59×105±5.26×105)/g,包膜下组为(17.65×105±4.77×105)/g,尾静脉组为(2.18×105±0.45×105)/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移植途径的早期移植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包膜下移植、肾动脉移植、尾静脉移植.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移植方式.

  • 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修复膀胱功能的比较

    作者:董传江;谢宗兰;张路生;范哲奇;吴朝;董自强

    目的 比较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修复膀胱功能的效果及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对供体神经及其功能影响.方法 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230~250 g)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10)、端侧吻合组(n=10)和端端吻合组(n=10).正常对照组:仅行L3~L6椎板切除术;端侧吻合组:左侧腰6前根(L6VR)与腰4前根(L4VR)行端侧吻合;端端吻合组:L6VR与L4VR行端端吻合.术后16周行膀胱测压、腰4神经支配肌肉胫骨前肌肌电图检测,肌肉湿重测量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肌肉形态.腰6神经前根甲苯胺蓝染色计数神经纤维.结果 正常对照组、端侧吻合组、端端吻合组大膀胱压力分别为(61.7±2.7)、(28.3±3.2)、(44.5±4.3) cmH2O(1 cmH2O =0.098 kPa).仅端端吻合组下肢肌电图提示肌肉失神经改变.3组大鼠左侧L6VR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分别为(1 375±183)、(669±164)、(892±175)个,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湿重分别为(0.688 ±0.061)、(0.694±0.059)、(0.394 ±0.119)g,端端吻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肌肉湿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脏神经和体神经通过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后均能成功修复膀胱功能,端侧吻合较端端吻合对供体神经及其功能影响小.

  • 大鼠急性高糖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敏;汪华新;赵博;肖业达;刘康;夏中元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高糖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右美托咪定(Dex)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NG-Sham)、缺血再灌注组(NG-I/R)、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NG-Dex)、高糖假手术组(HG-Sham)、高糖缺血再灌注组(HG-I/R)、高糖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HG-Dex).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Dex预处理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Dex 50 μg/kg.血标本测定各组血糖水平、肾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形态学改变、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肾脏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 (p-Akt).结果 与NG-Sham组比较,NG-I/R组尿素氮[BUN:(7.41 ±0.16) mmol/L比(20.24±2.94) mmol/L],肌酐[Cr:(31.25±2.44) μmol/L比(76.50±3.59)μmol/L]、TUNEL(1.88 ±0.64比35.88±2.70)、bax(0.21±0.03比0.62±0.01)、p-Akt(0.11±0.01比0.31±0.03)表达升高,而bcl-2(0.52±0.03比0.20±0.01)表达降低(P<0.05).NG-Dex组BUN[(13.98±1.23) mmol/L比(20.24±2.94) mmol/L]、Cr[(49.13 ±6.96) μ,mol/L比(76.50±3.59) μmol/L]、TUNEL(23.38±2.33比35.88±2.70)、bax(0.37±0.02比0.62±0.01)低于NG-I/R组,而p-Akt(0.41±0.03比0.31±0.03)、bcl-2(0.33±0.01比0.20±0.01)高于NG-I/R组(P<0.05);HG-I/R组、HG-Dex组的BUN[(24.90±2.31)、(23.54±2.40) mmol/L比(20.24±2.94)、(13.98±1.23) mmol/L]、Cr[(81.13±3.48)、(79.38±1.69) μmol/L比(76.50±3.59)、(49.13±6.96) μmol/L]、TUNEL(41.63±3.38、39.25±3.20比35.88±2.70、23.38±2.33)、bax (0.70±0.02、0.66±0.04比0.62±0.01、0.37±0.02)、p-Akt(0.43±0.03、0.42±0.04比0.31±0.03、0.41±0.03)均高于正常对应组,而bcl-2(0.16±0.03、0.21±0.02比0.20±0.01、0.33±0.01)低于对应组(P<0.05).结论 Dex对正常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这种作用在高糖环境中被抑制.可能与通过抑制p-Akt的表达,调控bcl-2与bax的表达,进而增加肾I/R损伤有关.

  •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顺铂对荷膀胱癌T24细胞裸鼠免疫功能及血管生长作用的影响

    作者:王进;李森;张友朋;曾汉青;朱朝辉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联合顺铂对荷膀胱癌T24细胞裸鼠免疫功能及血管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 建立荷膀胱癌T24细胞小鼠模型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联合组各6只,分别腹腔注射5 d0.9%氯化钠溶液、顺铂、雷公藤内酯醇+顺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异硫氰酸荧光素(FTTC)-右旋糖酐(dexran)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荷瘤裸鼠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 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联合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ITC-dexran、CD11b-FITC、CD68-FTTC阳性率明显高于顺铂组[(11.74±1.25)%比(7.24±0.84)%,(33.33±3.46)%比(21.84±2.45)%,(33.89±4.12)%比(20.52±2.32)%,=9.639 ~7.319,P<0.05];免疫功能:联合组IL-1、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顺铂组[(40.92±3.86比26.05±3.01)pg/ml,(55.78±6.25比38.42±5.26)pg/ml(t=5.201 ~7.441,P<0.05];血管生长因子:联合组VEGF、bFGF、MVD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顺铂组(1.24±0.48比1.88 ±0.52,0.88 ±0.43比1.51±0.56,3.11 ±1.49比8.15 ±3.00,t =2.186 ~3.686,P <0.05).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顺铂能够提高荷膀胱癌T24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免疫功能,下调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 检测前列腺癌细胞PC3溶酶体膜通透化模型的构建

    作者:邢晨;孙岩;王文龙;高靖达;沙楠;徐浩;吴长利;胡海龙

    目的 利用串联红绿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溶酶体膜蛋白来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溶酶体的变化,构建靶向溶酶体膜通透化(LMP)的筛选模型,为后续靶向溶酶体膜通透化的药物筛选奠定基础.方法 (1)设计构建串联红绿荧光报告基因标记溶酶体膜蛋白(Lamp2C)的真核表达载体pLamp2C-红色荧光蛋白(mR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2)荧光显微镜观察pLamp2C-mRFP-EGFP质粒转染入PC3细胞表达情况;(3)用LysoTracker Blue浓度为55 nmol/L的培养基孵育转染后的PC3细胞,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Lamp2C-mRFP-EGFP与溶酶体共定位;(4)用40 μmol/L鞘氨醇的培养基处理转染pLamp2C-mRFP-EGFP的PC3细胞,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加入鞘氨醇前后红绿荧光的变化.利用Image J软件定量分析共定位和红绿荧光变化.结果 (1)pLamp2C-mRFP-EGFP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2) pLamp2C-mRFP-EGFP瞬时转染至PC3细胞,EGFP及mRFP均正常表达;(3) pLamp2C-mRFP-EGFP与溶酶体共定位结果:Pearson's相关系数为0.8362±0.051 8;(4)经鞘氨醇处理前后,PC3细胞绿色荧光强度为0.1190±0.0223比0.0639±0.0156,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6,P<0.05),红色荧光强度为0.104 9±0.010 1比0.1038±0.0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6,P>0.05).结论 成功转染pLamp2C-mRFP-EGFP至PC3细胞溶酶体,鞘氨醇处理后绿色荧光明显减弱,红色荧光无明显变化,指示PC3细胞溶酶体膜通透化.

  •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调节肾透明细胞癌增殖和凋亡的功能研究

    作者:程鹤鹏;李扬;李晓东;刘骞;张广伟;朱朝阳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在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过表达MEG3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EG3在32对配对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症状组织及6株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在786-0细胞中稳定转染MEG3过表达质粒,分别利用噻唑蓝(MTT)实验和流式细胞实验分析MEG3过表达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增殖与凋亡相关分子标志物.结果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细胞株中MEG3的表达明显低于对应的正常组织和细胞株;空载pcDNA3.1细胞与稳定转染MEG3的pcDNA3.1-MEG3细胞MEG3表达水平分别为0.51 ±0.02和11.26±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MEG3过表达后786-O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空载pcDNA3.1细胞与稳定转染MEG3的pcDNA3.1-MEG3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7.02±1.21)%和(13.95±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株细胞株中MEG3的过表达均可导致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下降和促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上升.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中MEG3表达降低;MEG3可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 膀胱肿瘤实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胡嘏;王少刚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导致16 000人死亡.到目前为止,对于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仍不规范,缺乏精准、个体化治疗.本文以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免疫学的发展为基础,围绕膀胱癌的分子分型、早期诊断、预后监测、化疗敏感性及免疫靶向治疗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 肾癌实验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作者:程帆

    肾癌在肾脏肿瘤中所占比例高,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早期无症状且缺乏可靠的分子诊断标志物而危害大.肾癌是多基因相关肿瘤,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实验技术方法的发展并被运用于研究肾脏肿瘤,人们对其发生发展机制有了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同时在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就肾癌实验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肾细胞癌 治疗策略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