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p16ink4a/hRb1对骨肉瘤细胞周期协同的调控作用

    作者:廖翔;杨述华;邵增务;李进;刘勇;熊小芊

    目的观察外源性p16ink4a/hRb1基因联合导入骨肉瘤细胞后,对其细胞周期的协同调控作用.方法利用本室构建的pIRES-p16ink4a-hRb1、pIRES-p16ink4a与pIRES-hRb1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p16缺失,hRb1表达阳性的骨肉瘤细胞株MG63,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外源基因表达;Sub G1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特异性和凋亡率,噻唑蓝(MTT)比色法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外源基因在靶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有独立表达.与对照组比,所有外源性基因导入组细胞周期均显著阻滞在G1期(P<0.01)并存在凋亡,且双基因导入组凋亡率分别比单基因组高4.04和6.94倍(P<0.01);所有外源性基因导入组各时间点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上升,且双基因导入组细胞高于单基因组(P<0.01).结论p16ink4a/hRb1联合导入骨肉瘤细胞后,干扰了p16ink4a-Cy-clinD1/CDK-hRb1负反馈循环,比单基因导入更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杀灭肿瘤细胞.

  • 大鼠胰腺癌细胞系R-PC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夏维;秦仁义

    目的建立1株大鼠源胰腺癌细胞系R-PC.方法利用胰腺包膜下埋二甲基苯并蒽(DMBA)致癌药物的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癌模型,用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研究细胞生长状态,测定细胞周期,计数染色体数目,组织化学染色和异种移植.结果经过11个月的体外培养,连续传代80余次;细胞生长迅速,倍增时间为34 h;染色体数目在42~76之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19和细胞角蛋白20阳性;异种移植成瘤率为100%.结论R-PC是高度恶性的大鼠胰腺癌细胞系,为体内和体外研究恶性细胞的增值和发展提供了优秀工具.

  • 高温对罗非鱼肝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

    作者:赵中辛;周主青

    目的观察温度对罗非鱼肝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方法胶原酶冷消化法分离罗非鱼肝细胞,以含多种辅助因子的培养基培养.台盼蓝拒染法测细胞活力.倒置光显微镜观察罗非鱼肝细胞的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按不同培养温度分为A(28℃)、B(37℃)和C(39℃)三组.比较各组不同时期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含量.结果新分离的罗非鱼肝细胞形态完整.37℃下与28℃下培养,生长良好、可存活2~3周.39℃下培养,可存活5~7 d.A组和B组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酶冷消化法是一种较好的鱼肝细胞分离方法.罗非鱼肝细胞体外培养可耐受37~39℃高温.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肿瘤抑制基因RECK在HepG2细胞中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郑启昌;张勇;秦涛;卢昕;熊俊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人肝癌细胞HepG2肿瘤抑制基因RECK表达的影响,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在RECK基因表达的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细胞分为3组,A组用4种浓度的TNF-α(1、5、50、100 μg/L)作用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6h,B组用浓度为50μg/L的TNF-α分别作用HepG2细胞1、6、12、24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ECK mRNA的表达;C组将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硌烷(PDTC,10mol/L)与TNF-α(50μg/L)同时作用以及TNF-α(50μg/L)单独作用于HepG2细胞6 h,凝胶滞留电泳实验(EMSA)DNA结合反应检测NF-κB的活性,RT-PCR和Westem blot分别检测RECK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胶酶谱试验检测细胞MMP-9的活性.结果HepG2细胞中RECK基因无表达,TNF-α作用后RECK的表达显著增高,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P<0.01),TNF-α能激活NF-κB并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MMP-9的活性(P<0.01),而PDTC能显著的抑制这种作用(P<0.01).结论TNF-α能上调RECK基因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MMP-9的活性,而NF-κB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 钠碘转运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云;陈森林;王晓熙;张晓莉;朱明华;周晓军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及病变中钠碘转运体(NIS)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55例甲状腺肿块的NIS mRNA和TPO mRNA丰度进行了检查.结果NIS mRNA在5种不同病理类型以及4种不同状态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POmRNA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TPO mRNA表达率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而接近于正常对照组.表达TPOmRNA病例的半定量观察结果,良、恶性病变组间TPO mRNA的光密度积分值(mRNA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病变组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结论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及病变中均存在着NIS的缺陷;TPO作为甲状腺良性肿瘤和病变的标志物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临床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如同位素扫描为冷结节,细针穿刺活检(FNAB)检查TPO阴性者应视为手术适应证.

  • FK506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侧枝生长的影响

    作者:杨家辉;洪光祥;王发斌;陈振兵

    目的探讨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侧枝生长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26只,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左侧作正常对照.术后动物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于术后当天开始,实验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FK506(每日2 mg/kg体重),连续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及运动终板检查.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腓总神经均有一定程度的再神经化,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及着色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侧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 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与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的关系

    作者:周毅;罗学来;杨传永;吴在德;裘法祖;龚建平

    目的通过对比一组胃肠道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和一系列传统的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与人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连续观察一组经胃肠道手术患者.手术前至手术后一段时间内连续检测患者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同时在术前、术后第3、7天测定总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结果术后首先观察到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约在术后7 d后口腔黏膜凋亡率逐渐上升(P<0.01),这变化同我们测量的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结果证明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同淋巴细胞计数、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传统的营养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随着机体营养状况的改变而变化.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评价,监测甚至预测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

  • 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卢秀波;王利;王家祥;娄卫华;余捷凯;郑树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正常人血清中蛋白质组图谱,筛选特异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用于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108例血清标本的蛋白质质谱,其中甲状腺癌40例(Ⅰ~Ⅱ期26例,Ⅲ~Ⅳ期14例),甲状腺良性结节36例,正常人32例.随机抽取87例标本(甲状腺癌32例,甲状腺良性结节30例,正常人25例)作为训练组,应用支持向量机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分析质谱数据,建立甲状腺癌诊断模型,留一法交叉验证.结果区分甲状腺癌和正常人的诊断模型交叉检验敏感性87.5%,特异性80.0%,用15例未知血清盲法测试敏感性100%,特异性86%.区分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诊断模型交叉检验敏感性81%,特异性87%,用14例未知血清盲法测试敏感性88%,特异性83%.结论SELDI-TOF-MS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检测甲状腺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是早期诊断甲状腺癌的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Ki67基因短发夹状RNA表达载体对肾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郑骏年;陈家存;孙晓青;郑典宝;曹敬毅;温儒民;王军起;刘俊杰;史启铎;韩瑞发;马腾骧

    目的研究针对Ki67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Ki67对人肾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pSilencer-Ki67转染人肾癌786-0细胞,24、48、72、120、144 h后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Ki67 mRNA、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Silencer-Ki67转染后48 h786-0细胞Ki67 mRNA表达(34.1±1.7)%、蛋白表达(42.6±1.7)%降低明显,与空质粒对照组[(97.7±0.9)%、(97.3±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ilencer-Ki67处理后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76.7±3.2)%高,72 h凋亡细胞阳性率(74.3±5.9)%高,与空质粒对照组[(7.0±0.5)%、(8.4±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ilencer-Ki67的这些作用可持续144 h.结论pSilencer-Ki67能有效、持续抑制人肾癌786-0细胞生长,有望成为肾癌基因治疗的有效工具.

  • 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细胞Fas基因蛋白表达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

    作者:石凤梧;蔡文清;陈子英;刘苏;张文立;韩建民;刘志军;王浩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细胞Fas基因蛋白表达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24只小型约克猪(体重35~40kg)被随机分为4组.组1(ACC组,n=6):于CPB开始后并行循环45 min,阻断主动脉90 min,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再灌注120 min;组2(pre-con组,n=6):升主动脉阻断前进行心脏缺血预处理(阻断升主动脉5 min、开放10 min,重复3次),余处理与组1相同;组3(post-con组,n=6):并行循环45 min,阻断主动脉90 min,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开始进行缺血后处理(阻断升主动脉30 s后开放30 s,重复3次,共3 min);组4(pre-con+post-con组,n=6):升主动脉阻断前进行心脏缺血预处理(阻断升主动脉5 min、开放10 min,重复3次),阻断主动脉90 min,开放主动脉心脏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开始进行心肌缺血后处理(阻断升主动脉30 s、开放30 s,重复3次共3 min).在再灌注结束后取左心室全层心肌适量并固定.用原位化学法(TUNEL)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法检测Fas基因蛋白表达及Caspase-3的活性.在CPB前、缺血90 min、再灌注30、60、120 min采静脉血检测血MDA、SOD水平.结果原位化学法测得心肌细胞凋亡率组2(10.46±0.91)%、组3(9.68±0.59)%和组4(11.35±1.37)%显著低于组1(19.75±1.81)%(P<0.05);流式细胞法测得Fas,Caspase-3荧光表达指数(FI),组2(1.24±0.13和1.32±0.13)、组3(1.27±0.07和1.33±0.08)和组4(1.27±0.14和1.31±0.12)显著低于组1(1.74±0.11和1.99±0.12)(P<0.05);与组1相比,MDA血浆浓度组2、组3和组4显著低于组1,而SOD浓度却显著高于组1(P<0.05).组2、组3和组4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Caspase-3表达改变参与了心肌细胞凋亡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缺血后处理可以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减少与Fas基因蛋白的下调、抑制Caspase-3活性及氧化应激有关;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相比可以同等程度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本实验未观察到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的叠加作用.

  • 肾静脉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川芎嗪对其的影响

    作者:郭学利;黄秀珍;邱新光

    目的探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及应用川芎嗪后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及川芎嗪治疗,术后1、6、24、48 h检测心率、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鼠尾动脉压等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单纯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后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但至术后48 h可完全代偿,动物全部存活.结扎下腔静脉并川芎嗪治疗术后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但术后24 h即可完全代偿,动物全部存活.结论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可使回心血量急骤减少而影响心功能,但术后48 h即可完全代偿.若结扎下腔静脉同时加用川芎嗪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状况.建议当腹膜后肿瘤侵及肾静脉平面以上的下腔静脉时,切除肿瘤及其累及下腔静脉段后,可直接结扎下腔静脉,同时加用川芎嗪治疗,无需附加健康右肾切除.术后早期应注意经上肢浅静脉补充液体以增加回心血量.

  • 紫杉醇抑制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

    作者:谭长军;樊嘉;周俭;荚卫东;王征

    目的探讨紫杉醇抑制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Lewis-BN),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紫杉醇低剂量干预组(B组),高剂量干预组(C组)检测病理组织学改变,细胞免疫学指标.结果紫杉醇明显延长术后生存(A组与B组,Log Rank=9.06,B组与C组,Log Rank=7.81,P均<0.05),减轻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特异的Th前体细胞的比率(t=8.9和11.8,P均<0.05),促进脾CD4+的淋巴细胞凋亡(x2=27.49和93.4,P均<0.05),同时使Th1/Th2细胞平衡向Th2移动(t=4.93和5.92,P值均<0.05).结论紫杉醇能够有效减轻肝移植大鼠的急性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诱导活化的CD4+ Th细胞凋亡,从而降低受体对供体细胞的反应,并促使Th1/Th2细胞平衡向Th2移动有关.

  • 肿瘤坏死因子及中性粒细胞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段有文;吕刚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Allen法挫伤大鼠T10节段脊髓,于术后1、8 h和1、2、3、7 d取材.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与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与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及TNF-α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并可能是触发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 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高转移亚系的建立

    作者:周晋生;吴小鹏

    目的利用肝门部胆管癌原发病灶建立的细胞系接种裸鼠脾脏,筛选出高转移亚系.方法将FRH-0201制成细胞悬液,接种7只BALB/C裸鼠脾脏.将转移的肿瘤行组织块培养,筛选出细胞亚系.FRH-A再次接种裸鼠,将转移瘤再次培养,筛选出细胞亚系FRH-B.观察细胞形态学、核型变化、肿瘤标志物、角蛋白染色及细胞生长曲线.结果FRH-A及FRH-B细胞系为梭形和圆形细胞,生长旺盛.电镜显示典型恶性细胞特征.细胞倍增时间为21.8 h,染色体众数19条,主流范围18~44条.细胞上清液CA125显著增高.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FRH-A细胞再次接种裸小鼠,转移发生率100%,肿瘤生长迅速,转移发生快.结论FRH-A及FRH-B细胞系来源于FRH-0201的高转移的亚系.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转移
  • 大黄素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念平;戴维;缪辉来;林木生;陈明

    目的探讨大黄素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1)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O+NS组);(2)单纯胆总管结扎+生理盐水组(BDL+NS组);(3)胆总管结扎+大黄素组(BDL+ED组),每组40只.BDL+NS组作胆总管结扎、生理盐水灌胃;BDL+ED组行胆总管结扎、大黄素混悬液灌胃.分别于14、21 d各处死每组大鼠的50%,观察肝纤维化情况和检测肝功能、小肠细菌移位.结果结扎胆总管大鼠的肠黏膜、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受损随结扎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但用大黄素组有显著减轻,结扎后21 d BDL+NS组与BDL+ED组比较,细菌移位率为(85%比50%,P<0.05);肝纤维化程度(按0~4级计)为[0、4、6、8、2比4、10、3、3、0只,(P<0.01)];肝功能:ALT[(212.4±19.2)U/L比(146.5±16.2)U/L(P<0.01)];AST[(709.6±39.9)U/L比(612.2±30.8)U/L(P<0.05)];TB[(174.4±32.2)μmol/L比(159.8±27.2)μmol/L P<0.05)].结论大黄素能降低阻塞性黄疸时的肠道细菌移位率,对肝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有效减轻梗阻性黄疸时的肝纤维化.

  • 肝移植后供肝和宿主免疫学状态的变化

    作者:古维立;翁杰锋;夏金堂;山口淳三;兼松隆之

    目的观察供肝免疫原性和宿主对供体抗原反应能力的动态改变.方法利用近交系LEW到WF的大鼠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取出不同时期的供肝,分别刺激长期生存的WF宿主,观察能否诱导出肝损害;另外对LEW→WF肝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再次给予供体抗原刺激.结果(1)移植后第1、2天的同种移植肝,可激起长期生存的宿主出现暂时性肝损害(121±33、83±21),但第3天以后的则不能(28±9).(2)给予供体同源的脾细胞刺激后,移植后7、14、28d的宿主均未能诱导肝损害(56±17、66±11、61±35),但第56、84或112天的宿主均可被诱导出暂时性肝损害(98±25、158±43、330±82).结论(1)肝移植后供肝的免疫原性在术后3 d基本消失.(2)移植术后1个月内宿主对供体抗原的刺激是处于低(无)反应状态的.

  • Survivin在紫杉醇介导MCF-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熊慧华;于世英;庄亮;熊华;龚建平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凋亡诱导作用,探讨Survivin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于MCF-7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紫杉醇作用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用光镜、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凋亡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观察在紫杉醇作用过程中Survivin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较高浓度的紫杉醇处理MCF-7细胞48 h后可观察到凋亡.而在各种浓度紫杉醇作用过程的早期(6 h内),Survivin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一过性升高.结论紫杉醇可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而紫杉醇作用过程的早期Survivin表达的增加,极可能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避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耐药的机会.

  • 犬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引流内皮素、一氧化氮变化及其与经颅彩色多美勒超声相关性研究

    作者:于耀宇;马廉亭;秦尚振;张小征;徐国正;龚杰;杨铭;余泽;张新元;潘力

    目的探讨犬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与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腰大池持续引流后两者变化及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相关性.方法采用犬SAH模型,测定SAH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前后不同时期,血浆和脑脊液中ET和NO含量,观察ET和NO动态变化,同时应用TCCD检查SAH模型不同时期脑动脉血流形态与流速.结果SAH后引流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含量增加和NO含量下降不明显(P>0.05),非引流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含量增加和NO含量下降明显(P<0.01).TCCD显示:血浆和脑脊液中ET含量变化与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呈正相关,NO含量变化与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呈负相关.结论SAH后脑血管痉挛与ET含量增加和NO含量下降有关,腰大池持续引流有效清除引起脑血管痉挛因子ET,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根据动脉血的流速和血流形态判断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及其预后.

  • 一氧化碳吸入对内毒素诱导大鼠多器官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刘少华;马可;许兵;徐鑫荣

    目的观察一氧化碳(CO)吸入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多器官(肺、肠)损伤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损伤组静脉注入LPS 5 mg/kg体重,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CO吸入组在LPS诱导损伤后持续吸入CO.观察3 h后取回肠和肺叶,制作组织匀浆,离心后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光镜观察并盲法评分比较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LPS诱导损伤组肺TNF-α、IL-6、MDA、MPO及细胞凋亡分别增加3.15、2.37、6.10、1.36和26.50倍(P均<0.05),肠PAF、ICAM-1、MDA、MPO及细胞凋亡分别增加2.42、2.05、4.43、2.10和5.17倍(P均<0.05),器官损伤均较严重;CO吸入使损伤大鼠肺TNF-α、IL-6、MDA、MPO和凋亡指数分别下降39.5%、44.8%、19.7%、12.1%和81.1%(P均<0.05),亦使肠PAF、ICAM-1、MDA、MPO和凋亡指数分别下降142.1%、105.6%、343.6%、110.4%和20.5%(P均<0.05),器官损伤减轻.结论吸入一氧化碳通过拮抗过氧化损伤、减少促炎介质释放、抑制细胞凋亡而减轻LPS诱导的多器官损伤.

  • 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的扩增和鉴定

    作者:叶炯贤;潘雪娜;贾少微;高凤彤;李翀

    目的制备纯化的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方法给BALB/C小鼠腹腔注射BDI-1杂交瘤细胞,收集的腹水过Protein G-agaros亲和层析柱即得到人膀胱癌BDI-1单克隆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点印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结果腹水可以得到1.0~1.5 g/L的高效价(106)的纯化抗体.结论该方法可以扩增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关键词: 膀胱癌 单克隆抗体
  • 差速贴壁法分选人毛囊干细胞的研究

    作者:张群;杨光辉;丛笑倩;崔磊;张文杰;刘伟;曹谊林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在分选人毛囊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将人毛囊ORS细胞接种在Ⅳ型胶原涂被的培养皿上进行黏附分选,实验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分别进行K15、β1-整合素和外皮蛋白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查.检测细胞超微结构并测定克隆形成率.结果黏附率约为22%.实验组K15和β1整合素的表达分别为(70.1±6.7)%和(82.4±9.3)%,对照组相应为(32.1±8.9)%和(30.3±1.3)%,外皮蛋白两组间的表达为(26.7±8.6)%和(79.2±15.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示实验组细胞小,核浆比例大,细胞器不成熟.实验组和对照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66.0±7.1)%和(30.3±2.3)%(P<0.05).结论利用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可初步分选、纯化人毛囊干细胞.

  • 大鼠缺血后肢骨骼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梁卫;张纪蔚;张皓;周兆熊;赵意平;张柏根

    目的研究大鼠缺血后肢侧枝代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动态变化,为外源性VEGF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切除SD大白鼠右后肢全长股动脉,随机分为9个时间组:造模后1、3 d、1、2、3、4、6、8及12周,各组5只动物.分别于造模前后和观察期末检测双后肢大、小腿肌肉Flt-1、Flk-1蛋白及mRNA表达,各组观察期末实验动物后肢动脉DSA检查.结果(1)缺血后3 d,5只大鼠右后肢出现溃疡(11.11%);2周后,4只大鼠后肢溃疡愈合,而1只趾端坏疽(2.22%).(2)缺血后2周,患肢侧枝形成达到高峰,12周时仍可见侧支血管显影.(3)缺血早期(3周内),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均较健侧显著增强(P<0.05);缺血中期(3~8周),VEGF和Flt-1表达迅速下降,Flk-1仍表达;缺血后期(8周后),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均低至极低水平,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肢体缺血后自身的血管新生不能完全满足缺血组织的需要.(2)缺血早期外源性的VEGF补充是不必要的;缺血中期补充VEGF是适宜的;缺血后期在应用VEGF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干预受体的表达.

  • 强迫振荡肺功能预测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

    作者:师宏词;卢喜科

    目的分析术前肺功能及强迫振荡肺功能(FOT)检查在预测术后呼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73例肺切除患者术前除常规肺功能检查外均进行强迫振荡肺功能检测,以术后是否发生呼衰分为两个观察组,对患者详细资料的34个项目观察分析,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术后呼衰的术前危险因素,并对其参数估计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评价FOT在预测术后呼衰的临床价值.结果34个观察项目中,有21项提示与术后呼衰有密切关系.根据二项logistic回归筛选,只有8个因素作为术后呼衰的危险因素被筛选出.FOT检查中的5 Hz时的阻抗\即弹性阻力(X5)预测呼衰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相接近,而20Hz时的黏性阻力占预计值百分比(R20%)与大通气量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MVV%)相接近.结论强迫振荡肺功能(FOT)检查在预测术后呼衰方面与常规肺通气功能一样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甚至优于部分传统指标.

  • 双足鼠直立姿势相关因素及促直立的措施

    作者:邱贵兴;肖军;吴志宏;王以朋;翁习生

    目的分析双足鼠直立姿势的相关因素,探索可提高双足鼠模拟人类直立姿势效能的有效措施.方法将双足鼠术后直立姿势相关事件与相应直立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寻双足鼠直立相关因素.据此拟定可促进双足鼠站立的措施,设定措施组双足鼠,对比术后4、6周该组与普通双足鼠日均累计站立时间的差异,评估该措施对提高双足鼠模拟人类直立姿势效能的价值.结果双足鼠直立姿势与食物紧密相关,这种相关性随增龄逐渐减弱.采取间断提高食物悬空高度的措施后,措施组日均累计站立时间长于普通双足鼠.结论双足鼠适应直立姿势是一个被动过程,悬空食物是其早期站立的主要诱因.通过间断提高食物悬空高度,可提高双足鼠模拟人类直立姿势的效能.

  • 环孢菌素-A对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

    作者:孙世波;孙景武;王峰;朱冠宇;姚志发

    目的研究环孢菌素-A(Cs 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树突状细胞前体(DCp)的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大鼠骨髓来源的DC前体培养过程中加入CsA(1 mg/L),并设对照组,培养期间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CsA显著抑制了DCp的成熟过程,抑制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并显著抑制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CsA可抑制DC成熟,使DC处于未成熟状态,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 全反式维甲酸对脑胶质瘤细胞Cyclin E、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綦斌;罗毅男;田宇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素Cyclin E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不同浓度(1、2、4、8、16μmol/L)、不同作用时间(24、48、72 h)处理大鼠胶质瘤C6细胞系后,对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素Cyclin E和Caspase-3 mRNA在24、48、72 h不同时间点表达变化.结果ATRA对C6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药物作用组与无药物作用组之间及药物作用各组之间的OD值和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ATRA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周期素Cyclin E mRNA表达逐渐下降,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逐渐增高(P<0.01).结论ATRA抑制C6脑胶质瘤细胞发生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素Cyclin E表达下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上调有关.

  • Snail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叶转化的关系

    作者:殷涛;王春友;赵刚;刘涛

    目的观察上皮-间叶转化(EMT)的标记分子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6例胰腺癌组织中Snail、上皮源性标记物E-cadherin、间叶源性标记物Vimentin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56例胰腺癌组织中Snail阳性表达率为36%(20/56),26例中观察到E-cadherin表达的降低,同时6例观察到Vimentin表达上调.Snail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P<0.05)、远处转移(P<0.01)、E-cadherin的表达降低(P<0.05)、Vimentin的高表达(P<0.05)都存在着相关性.而E-cadherin表达的降低和Vimentin的高表达都与胰腺癌的转移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Snail在胰腺癌组织中存在着重新表达的现象,Snail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叶转化从而在胰腺癌的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胰段的巨微结构与移植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群;刘景丰;陈少强;陈瑞华

    目的通过观察胰段的应用解剖和大鼠增龄中胰腺各段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阳性染色面积、胰尾B细胞的超微结构等组织学的变化,为胰段移植提供参考.方法观测成人尸体各胰段的毗邻关系和血供;取不同月龄组SD大鼠的胰头、体、尾做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定量分析方法,观察各段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阳性染色面积.另取胰尾组织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胰头毗邻关系及血供极其复杂,而胰体、胰尾的主要供血血管为胰背、胰大动脉;胰腺各段胰岛数目和胰岛B细胞的分布以胰尾密度高(15.29±0.822;121.65±22.65);增龄中胰岛B细胞的分泌颗粒和胰岛素阳性面积随鼠龄增大而减少;幼年组胰尾B细胞高尔基复合体发达,胞质内分泌颗粒数量多.结论胰体、尾可做为胰段移植的首选部位;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以幼年佳,供体年龄以幼、青年为佳.

  • 大鼠肝肾联合移植供体DC细胞迁移诱导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马毅;胡安斌;熊俊

    目的探讨供体DC细胞迁移对肝肾联合移植免疫保护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大鼠肝肾联合移植免疫排斥模型(选择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随机分为3组:A组:白细胞介素(IL)-10处理的DC细胞干预组;B组:未经IL-10处理的DC细胞干预组;C组:空白对照组.利用所建立的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结合成熟前期DC细胞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供体大鼠DC细胞的预先分离、培养和IL-10处理,然后输入肝肾联合移植后的受体大鼠体内,分析其对肝、肾移植物的免疫保护以及其对移植物和受体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A组肝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受到明显的抑制,平均存活(20.0±2.6)d;B组和C组均表现为典型的重度急性排斥反应,存活时间分别为(6.7±0.8)和(7.5±0.5)d;A组与B、C两组受体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预处理的DC细胞可以对大鼠肝肾联合移植中的移植物起到免疫保护作用;供体的成熟前期DC细胞迁移到受体组织内,能够抑制肝肾联合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并延长肝、肾移植物和受体大鼠存活时间.

  • 生长抑素类似物基因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

    作者:郑春宁;孙少川;李海;孙中伟

    目的利用携带SSTR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eno-X-SSTR2转染裸鼠胰腺癌皮下模型,使用SSTR2特异激动剂NC-8-12,观察其在体内实验中是否能取得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效果.方法构建重组携带SSTR2基因的肿瘤增殖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eno-X-SSTR2,建立裸鼠胰腺癌皮下模型,分为转染和未转染SSTR2基因的两组,皮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NC-8-12,观察肿瘤体积和重量的变化.结果在裸鼠皮下模型实验中,NC-8-12对未转染SSTR2基因的胰腺癌细胞无抑制作用(P>0.05);在转染了SSTR2基因的胰腺癌细胞中,NC-8-12在每日200μg/kg体重剂量下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结论(1)携带SSTR2基因的肿瘤增殖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eno-X-SSTR2可以高效转染胰腺癌细胞株.(2)一定剂量的NC-8-12(每日200μg/kg体重)对裸鼠体内转染了SSTR2基因的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2893对大鼠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劲松;龚勇泉;王建军

    目的探讨PD142893对大鼠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行原位左肺移植,随机分成两组,移植前实验组尾静脉注入PD142893(0.1 mg/kg·ml-1)1 ml,移植后0、1、2、6、12及24 h,采集标本,各5只大鼠.检测动脉血气、血浆内皮素(ET)-1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左肺常规病理切片并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并计数,检测肺湿/干重比.结果两组对比,肺静脉血氧分压,除0、24 h外各时间点实验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L-6水平,除0 h外各时间点对照组较高(P<0.05);ET-1水平实验组较高(P<0.05).光镜下对照组肺组织严重的白细胞浸润及肺间质高度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渗出明显,实验组病变程度轻微,细胞凋亡指数和肺湿/干重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142893能减轻大鼠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减轻肺间质水肿及炎症反应有关.

  • 乙酰半胱氨酸对脓毒症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永福;翟文龙;宋燕;张水军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脓毒症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即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模型组(B组),NAC治疗组(C组).A组除不结扎盲肠,不刺穿盲肠外,余操作同B组;B组成功后不做任何处理;C组NAC治疗组,盲肠结扎穿孔后大鼠立即经尾静脉给予NAC 150 mg/kg体重.各组大鼠在术后6、12、24 h分次处死,每次10只,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取肝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血清ALT、AST水平B组、C组二组12 h后明显上升,ALT水平在12 h以后B组显著高于C组[(132.80±12.36)U/L比(87.40±10.22)U/L;(284.60±26.47)U/L比(156.60±13.56)U/L],AST水平24 h B组显著高于C组[(308.60±30.42)U/L比(175.60±17.67)U/L];B组大鼠血中炎性细胞介质水平显著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为165.41±20.14,325.36±42.20,578.40±61.70;白细胞介素(IL)-1β为(128.24±17.21),(298.24±32.02),(302.36±46.26)肝功能与形态出现损伤性变化;C组血中炎性介质水平明显降低,TNF-α为(142.25±18.72)、(232.32±30.24)、(342.20±44.55)ng/L;IL-1β(96.41±16.3)、(164.30±26.18)、(201.47±40.56)ng/L肝功能与形态损伤减轻.结论 NAC对大鼠脓毒症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机体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

  • 外磁场协同表阿霉素-羧甲基磁性纳米颗粒对膀胱癌体内外的杀伤作用

    作者:曹正国;诸禹平;亓林;周四维;刘继红;叶章群;贾涛

    目的探讨脉冲外电磁场协同表阿霉素(EPI)-羧甲基葡聚糖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CDMN)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和裸鼠皮下移植膀胱癌生长及其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共沉淀和氧化还原法制备EPI-CDMN并检测其理化性质,建立膀胱癌BIU-8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并设立空白对照组、磁场组、EPI组和EPI-CDMN组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双标流式细胞术、DNA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脉冲外电磁场联合EPI-CDMN对BIU-87细胞生长增殖活性和裸鼠皮下瘤生长状况及凋亡的影响.结果EPI-CDMN的直径、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8~10 nm、0.22 emu/g.外磁场协同EPI-CDMN可以显著抑制BIU-87细胞增殖,抑制率达(21.82±3.18)%,并诱导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凋亡率为(16.8±3.4)%,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裸鼠皮下瘤体积(1.57±0.42)cm3和重量(2.00±0.21)g,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抑瘤率51.69%和细胞凋亡指数(60.45±6.93)%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外磁场可以显著增强EPI-CDMN对膀胱肿瘤的杀伤作用,为抗膀胱肿瘤的磁靶向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丝裂霉素C和5-氟尿嘧啶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比较

    作者:曹晓建;张宁;金正帅;王立新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5-氟尿嘧啶(5-Fu)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手术切除30只SD大鼠第1腰椎椎板,造成0.2 cm×0.5 cm硬脊膜裸露区,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MMC组以棉片浸透0.1 g/L MMC,5-Fu组以棉片浸透25 g/L 5-Fu,对照组以棉片浸透生理盐水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5 min.术后第4周处死动物,测定其硬膜外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记数,同时根据Rydell分级标准评价粘连程度.结果MMC组无明显硬膜外粘连,5-Fu组和对照组均形成紧密的硬膜外粘连.MMC组羟脯氨酸的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记数较5-Fu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而5-Fu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可有效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形成,而5-Fu无明显效果.

  • 硫化砷和三氧化二砷对胰腺癌细胞系体外效应的比较

    作者:倪晓凌;靳大勇;楼文晖;王单松;许雪峰;匡天涛;戎叶飞

    实体肿瘤研究中段德宇等[5]也发现硫化砷可有效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硫化砷对胰腺癌细胞系的体外效应及其机制并与As2O3比较.

  •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胰腺癌细胞PC-3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

    作者:骆霞岗;苗毅

    维甲酸类药物是一类细胞诱导分化剂,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调节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为维甲酸类药物的代表,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1,2].我们用ATRA诱导人胰腺癌细胞PC-3,观察细胞周期的改变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ATRA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维甲酸类药物临床应用于胰腺癌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高压氧对肝动脉结扎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英祥;周宁新;陈明易;段伟东;王雪石

    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0%~20%左右,死亡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高压氧(HBO)对缺氧损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1,2],我们通过大鼠肝动脉结扎模型观察HBO对肝脏缺氧损伤的防护作用.

  • RNA干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缝隙连接Cx43介导的细胞间通讯

    作者:洪涛;冯九庚;蒋丽萍;段剑;汪阳;江志群

    RNA干扰技术的效应分子是小分子短链RNA(siRNA).本实验拟通过转染Cx43特异性siRNA检测平滑肌细胞Cx43基因表达和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探讨RNA干扰技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Survivin、Ki67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平;董德平;陈莉;张剑平;曹斌

    目前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抑制和增殖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凋亡抑制蛋白(IAP)是一类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调节分子,其成员生存素(Survivin)是近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凋亡抑制蛋白.本研究旨在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增殖指标Ki67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转酪氨酸激酶C基因神经干细胞在损伤脊髓内的分化和迁移

    作者:梁日生;周良辅;张荣;毛颖;杨卫忠

    在缺乏外源性营养支持的情况下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很差.神经营养素(NT)-3能促进NSCs生存、迁移和分化,而酪氨酸激酶C(TrkC)是NT-3的高亲合力受体.本研究先将TrkC基因转染到NSCs内,然后观察转TrkC基因NSCs在损伤脊髓内的生存、分化和迁移等情况.

  • 医用生物胶黏合食管胃吻合术应用研究

    作者:李庆祥;齐赛

    快速医用生物胶508系列产品是合成型高功能黏合剂可直接用于人体内外,快速医用生物吻合胶为508系列产品之一,医用生物胶在胸心外科作消化道和血管的吻合尚在初始阶段,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快速医用生物胶(广州白云医用生物胶公司生产,规格1 ml/支)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食管胃套入式吻合20例,收到满意治疗效果,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bcl-2在初发性及复发性膀胱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鹏;罗志刚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作为重要的凋亡过程调控基因的表达失控,可能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多种化疗药物的引起的杀伤,从而导致疾病的不良预后.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通过研究bcl-2在正常膀胱黏膜(NBT)、初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PBTCC)、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RBT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cl-2在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 胃外科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

    作者:秦新裕;刘凤林

    进入21世纪以来,微创外科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干细胞技术、胃肠激素的功能和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领域都推动胃外科实验的发展.胃外科实验研究也在飞速发展,研究范围不断深入,研究热点不断涌现.

  • 胃癌组织中Survivin、C-erbB-2及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叶超平;许天文;邱成志;黄种心;吴瑞兰

    目的观察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C-erbB-2、Ki-67增殖指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C-erbB-2、Ki-67的表达,分析Surv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预后、C-erbB-2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7%,正常胃组织中未见表达.Survivin表达与胃癌细胞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的5年生存率(26.5%)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51.7%,P<0.05).C-erbB-2表达率为47.8%,C-erbB-2在Survivin阳性表达组的表达率(76.5%)明显高于在Survivin阴性表达组(31.0%,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Ki-67增殖指数(43.74±19.32)%明显高于Survivin阴性表达的胃癌组织增殖指数(21.87±19.40)%(P<0.05).结论Survivin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与C-erbB-2表达正相关,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 p53对胃癌细胞BGC823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益红;左青松;汪学非;蔡旭;马端

    目的探讨p53基因对胃癌细胞株BGC823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中Survivin和p53基因表达情况;利用质粒pcDNA 3.0-rp53转染该细胞株,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在培养后不同时间点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确认了胃癌细胞株BGC823中Survivin和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受野生型p53质粒转染的胃癌细胞在培养16和24 h后,Survivin mRNA和蛋白质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野生型p53在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后可显著抑制后者Survivin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 4-1BBL基因转染对小鼠体内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宋振川;李勇;李巧霞;王贵英;赵群;焦志凯;张志栋

    目的观察共刺激分子4-1BBL基因导入小鼠胃癌MFC细胞后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肿瘤效应以及对小鼠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法把pMKITneo/4-1BBL和pMKITneo质粒导入615小鼠胃癌细胞MFC内,再用MFC、MFC/pMKITneo和MFC/4-1BBL细胞分别接种615小鼠,观察其成瘤情况,并测定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及外周血的CD4+、CD8+T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结果4-1BBL基因转染后的胃癌MFC细胞在615小鼠体内成瘤所需的时间长、瘤体的重量轻;且MFC/4-1BBL组的癌细胞凋亡率(22.45±4.11)%明显高于MFC组(18.47±3.34)%及MFC/pMKITneo组(17.87±4.04)%(P<0.05);MFC、MFC/pMKITneo组小鼠外周血CD8+T、NK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MFC/4-1BBL组(P<0.05),且MFC、MFC/pMKITneo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1BBL基因导入胃癌MFC细胞后能够提高荷瘤机体的免疫能力、延缓肿瘤的发生、抑制肿瘤的发展、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 靶向环氧合酶-2的RNA干扰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

    作者:李玉明;詹文华;蔡世荣;韩方海;马晋平;何裕隆;彭俊生

    目的探讨靶向环氧合酶-2(COX-2)的RNA干扰(RNAi)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6条COX-2小分子干扰RNA(siRNA)和1条阴性对照siRNA,用TOPtranfection介导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中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凋亡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OPtranfection能够有效介导COX-2 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TOPtranfection介导的COX-2 siRNA有效抑制了胃癌细胞COX-2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抑制效率90.0%以上,高达98.3%,同时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COX-2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相比,COX-2蛋白抑制率分别为72.0%和72.1%.试验组、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胃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28±3.62、1.23±0.27和1.03±0.14.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t=14.214,P<0.01)和对照组(t=14.378,P<0.0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阴性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t=1.63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向COX2的RNA干扰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中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同时能明显增加胃癌细胞凋亡、抑制胃癌细胞增生.

  • Cyclin G在胃癌组织中对p53-鼠双微基因2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作者:邹小明;李明琦;闫朝岐;宋茂力;杨大成;吴涛;邓洪滨

    目的探讨Cyclin G在胃癌组织中对p53-鼠双微基因2(Mdm2)负反馈调节循环中的作用及可能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Cyclin G、Mdm2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 G高表达于胃癌细胞核.Cyclin G,Mdm2和p53阳性率分别为64-6%、47.9%、29.1%,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Cyclin G与Mdm2呈高相关性(Kappa=0.506),与p53呈低相关性(Kappa=-0.364),并且和胃癌组织学分类和Borrmann分型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yclin G、Mdm2和p53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Cyclin G通过Mdm2调节p53及其通路,可以作为胃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关键词: 细胞周期素 P53 胃癌
  • 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马秀梅;左连富;刘颖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Surviv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Survivin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增殖、凋亡.Hoechst33342染色观察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PPARγ mRNA和蛋白在MGC803细胞均表达,15d-PGJ2(5、10、20、30和40μmol/L)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MGC803细胞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随15d-PGJ2作用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15d-PGJ2可能通过诱导凋亡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15d-PGJ2可能对治疗胃癌有效.

  • 转化生长因子-β1小干扰RNA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吴涛;徐惠绵;苏忠;贾兰玲;于淼;姜成钢

    目的探讨载体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小干扰RNA(siRNA)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TGF-β1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72 h后,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细胞附壁试验和Miliicell小室测定细胞增殖、周期、体外黏附和侵袭力,并观察裸鼠体内成瘤性.结果与未处理组比较,TGF-β1-siRNA载体能明显下调TGF-β1 mRNA[(0.910±0.066)与(0.617±0.025)比较,P<0.01]和蛋白[(120.00±8.72)与(41.00±5.57)比较,P<0.0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细胞抑制率达30.18%,体外黏附、侵袭力下降,裸鼠体内成瘤性受到抑制.结论载体介导的TGF-β1 siRNA可显著下调TGF-β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恶性生物学行为.

  • 整复外科的实验研究和创新发展观

    作者:张涤生

    整形外科又名整复外科,是一门以临床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外科专业,在国内外莫不如此.在18世纪西方医学家Ollier、Reverdin、Thiersh以及Wolfe等先后发明了各种厚度的皮肤移植方法,从而促进了伤口的更快愈合.带蒂皮瓣的移植又进一步开拓了整形外科修残补缺的广度和深度.20世纪第2次世界大战(1914~1919、1937~1945)造成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伤员,都需要进行晚期整形修复性手术.在我国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3次战争中产生了较多战伤病员,我国老一代的少数外科专家从师于美国整形外科前辈专家,归国后为广大伤员进行修复重建手术,以恢复伤员的外貌和肢体功能,从而使我国整形外科脱颖而出,得到发展.一位西方专家曾说:"整形外科是第2次世界大战中飞出来的金凤凰!"此话具有深意!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