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姜黄素增强结直肠癌细胞对伊立替康的敏感性

    作者:刘长春;陈小伍;朱达坚;王国新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与伊立替康(CPT-11)单独给药或不同时序联合给药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浓度为2.5、5.0、7.5、10.0、12.5、15.0、17.5、20.0μg/ml的Cur和浓度为2.5、5.0、10.0、20.0、40.0、60.0、80.0、100.0 μg/ml的CPT-11以及Cur、CPT-11单药和不同时序联合给药分别处理人结直肠癌LoVo、HCT116、RKO、SW480、HT-29和RKO-E6细胞(其中LoVo、HCT116和RKO细胞为p53野生型;SW480、HT-29为p53突变型;RKO-E6为p53缺失型),采川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48 h生长抑制率.Cur、CPT-11单药或不同时序联合给约作川LoVo细胞24h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片性蛋白酶(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ARP1)蛋白的表达及活化.结果 Cur和CPTM-1 1对LoVo、HCT116、RKO、SW480、HT-29和RKO-E6细胞的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63、4.02、6.57、11.32、8.40、7.97 μg/ml和6.25、7.51、5.12、63.88、12.08、10.37 μg/ml,Cur和CPT-11对野生型p53细胞的IC50值显著低于对突变型或缺失型p53细胞的IC50值(P<0.05).两药混合的抑制率高于Cur或CPT-11单约,Cur预处理2h后添加CPT-11单药或两药混合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显著高于CPT-11单药或两药混合处理(P<0.05).在LoVo细胞中,Cur和CPT-11不同时序联合给药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促进凋亡蛋白Caspase-3和PARP1的活化.结论 p53突变或缺失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细胞对Cur和CPT-11的敏感性,Cur可以增强不同p53状态的结直肠癌细胞对CPT-11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凋亡阈值有关.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炎性因子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姜炎;连亚军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炎性因子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只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NGF组,模型组以及NGF组建立脑梗死模型,NGF组使用鼠NGF 20 μg/(kg·d)进行干预,采用Longar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采集血清和脑组织并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含量.结果 建模后,模型组和NGF组的Longar和mN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1.634~17.894,P>0.05),干预后3、6、9、12、15 d时,NGF组的Longar和m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2.52±0.41比3.38±0.39,1.98±0.23比3.01 ±0.31,1.77 ±0.21比2.89±0.29,1.69 ±0.18比2.52±0.34,1.48±0.22比2.29±0.28),(7.69±1.02比10.74±1.48,6.82±0.89比9.44±1.36,6.21±0.77比9.12±1.27,5.84±0.62比7.99±0.94,4.91±0.55比7.13 ±0.88)](t=3.255~9.892,P>0.05);模型组和NGF组的血清和脑组织中TNF-α、IL-6、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345~15.160,P>0.05),NGF组的血清和脑组织中TNF-α、IL-6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19.51±2.77)比(28.75±3.22) pg/ml,(52.44 ±7.10) pg/ml比(80.49±11.38) pg/ml,(31.45±5.21) pg/ml比(51.47 ±7.82) pg/ml比(64.78±9.33)pg/ml比(86.41 ±7.54) pg/ml,(25.28±3.85) pg/ml比(15.52 ±2.15) pg/ml,(70.13 ±9.52)pg/ml比(40.33 ±6.95) pg/ml](t=5.702 ~8.571,P>0.05).结论 鼠NGF干预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抑制康复过程中的炎性反应.

  • 肝硬化大鼠巨脾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β、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邓木;吕云福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大鼠肝硬化巨脾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雄性健康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50)和对照组(n=12).模型组先用40%的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制成肝硬化脾亢动物模型,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组脾脏中M-CSF、TNF-β、IFN-γ和IL-10的表达,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M-CSF、TNF-β、IFN-γ和IL-10在模型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1%、78.57%、64.29%和87.71%,对照组中分别为25.00%、33.33%、16.67%和5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SF、TNF-β、IFN-γ和IL-10在模型组中的蛋白表达相对强度分别为0.63±0.58、1.06±0.49、0.99±0.38和1.12 ±0.42,对照组中分别为0.18±0.12、0.52±0.27、0.38±0.28和0.60±0.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SF、TNF-β、IFN-γ和IL-10在模型组中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06±0.11、4.07±0.19、2.98±0.11和7.94±0.27,对照组中分别为1.01±0.05、1.06±0.11、1.00±0.31和1.02±0.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脾亢大鼠的巨脾中M-CSF、TNF-β、IFN-γ和IL-10的表达异常增高,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比值及调控失常,它们可能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亢并发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过表达中枢特异性抑癌基因RRP22促胶质瘤凋亡机制

    作者:陈若琨;薛亚轲;杨凤东;魏新亭;宋来君;刘献志

    目的 探讨RRP22基因促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技术,使用RRP22过表达的慢病毒感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通过膜联蛋白V(Annexin V)-抗原提呈细胞(APC)/碘化丙锭(PI)双染法分析RRP22过表达对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方法分析RRP22过表达对细胞凋亡因子BAD、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和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U251细胞感染RRP22过表达的慢病毒后,细胞凋亡比例[(8.63±0.12)%]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6.00±0.17)%,P<0.01].RRP22过表达的U251细胞中,BAD蛋白和Cathepsin B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AIF蛋白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RRP22过表达促进BAD蛋白和Cathepsin B蛋白水平的升高,促进了胶质瘤细胞的凋亡.

  •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对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施琳;隋贵春;袁宏伟;韦玄;贾永峰;云芬;孙红;乌新林

    目的 观察人结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在体内对结肠癌LoVo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结肠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对第3代人结肠CAFs和NFs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进行鉴定;BALB/c裸鼠随机分3组,实验组将CAFs和NFs分别与结肠癌LoVo细胞按浓度为1×1010/L,以1:1比例混合,以单独注射LoVo细胞为对照组,通过皮下注射和脾脏注射的方法分别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和肝转移模型,比较3组间皮下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及肝转移率之间的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3组皮下移植瘤标本中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以探讨CAFs和NFs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CAFs较NFs特异表达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FSP),两种细胞结蛋白(Desmin)均为阴性表达;CAFs+ LoVo组(CAF干扰组)肿瘤生长速度和体积明显大于NFs+ LoVo组(NF干扰组)和LoVo组(未干扰组,P<0.05);皮下移植瘤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AFs+ LoVo组MVD计数为(11.16±2.44)个,NFs+ LoVo组为(7.36±1.52)个,LoVo组为(6.08±1.41)个,CAFs+ LoVo组MVD计数明显多于NFs+ LoVo组和LoVo组(P<0.05),NFs+ LoVo组MVD计数多于LoVo组(P<0.05);CAFs+ LoVo组肝转移率为80%,明显高于NFs+ LoVo组(40%)和LoVo组(20%,P<0.05).结论 人结肠CAFs能够促进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可能与CAFs促进结肠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脑出血小鼠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改变

    作者:蒋超;王月娟;左方芳;罗焕;朱丽;郭志松

    目的 观察脑出血小鼠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改变,探讨脑出血后免疫状态的改变及脑出血小鼠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与免疫抑制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采用胶原酶立体定位注射法制作脑出血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单核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并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评价小鼠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脑出血后1、3d后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6.58±1.47)%与(7.07±1.60)%]均高于假手术组[(4.8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1、3d外周血中TNF-α的水平[(110.23±11.59) pg/ml、(102.56±10.35) pg/ml]亦较假手术组[(30.01 ±5.59) pg/ml)明显升高,但IFN-γ的水平((2.62±0.45) pg/ml与2.09±0.60) pg/ml]较假手术组[(3.48±0.61) pg/ml]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NSS显示,脑出血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与Treg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脑出血后存在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比例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改变;Treg细胞的增多与免疫抑制有关,该变化提示脑出血后可能存在免疫状态的抑制.

  • 配对相关同源框-1基因过表达对人胰腺癌细胞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范钰;蒋孟林;满昌峰;臧晔;邹晨

    目的 观察配对相关同源框-1(Prrx-1)基因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和3株胰腺癌细胞AsPC-1、BxPC-3和CFPAC-1,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rrx-1蛋白表达.采用Prrx-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胰腺癌BxPC-3细胞,构建高表达Prrx-1基因过表达BxPC-3细胞(简称Prrx-1过表达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癌细胞Prrx-1蛋白水平;采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形态;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癌细胞中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间叶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采用Transwell方法观察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rrx-1蛋白在HPDE-C7细胞不表达,而在AsPC-1、BxPC-3和CFPAC-1均高表达.选取BxPC-1进一步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载对照组比较,Prrx-1过表达组细胞Prrx-1基因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Prrx-1基因过表达组细胞出现EMT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载对照组比较,Prrx-1过表达组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Transwell方法检测发现,空载对照组和Prrx-1过表达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89 ±5)个和(139±8)个(P<0.05).结论 Prrx-1过表达可促进人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MT有关.

  • 稳定过表达微小RNA-637的TPC-1细胞株建立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袁青领;刘洋;刘征;樊玉霞;王晓明;耿祖仕;卢秀波

    目的 构建人微小RNA(miRNA,miR)-637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miR-637的甲状腺乳头癌TPC-1细胞株,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miR-637前体的过表达基因片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GV369慢病毒载体中,进行PCR鉴定及DNA测序和比对分析,构建GV369-miR-637慢病毒表达载体.用慢病毒液感染TPC-1,建立稳定过表达miR-637的TPC-1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V369-miR-637慢病毒表达载体的转染效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V369-miR-637-TPC-1、GV369-NC-TPC-1和TPC-1 3组细胞中miR-637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DNA测序分析,成功构建GV369-miR-637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GV369-miR-637-TPC-1和GV369-NC-TPC-1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发出绿色荧光,并且转染效率高.GV369-miR-637-TPC-1组中miR-63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V369-NC-TPC-1细胞组(45.32±3.85比2.78±1.15,P<0.05),其增殖能力受到抑制.结论 成功构建过表达miR-637的TPC-1细胞株,其抑制细胞增殖.

  • OSI-027抑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增殖和增强顺铂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杀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薛飞;刘艳慧;张宏伟;闻愚;楚皓源;唐强;王玉柱;郭志松

    目的 观察OSI-027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株RBE和HCCC-9810增殖的影响和OSI-027与顺铂联用在肝内胆管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OSI-027、顺铂、OSI-027和顺铂联用处理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株RBE、HCCC-9810.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对照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RBE、HCCC-9810细胞.结果 OSI-027可以显著抑制RBE和HCCC-9810的细胞活力和增殖,表现为显著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单独使用OSI-027不能诱导RBE和HCCC-9810凋亡,而单独使用顺铂能够诱导RBE和HCCC-9810凋亡[RBE:(6.56±1.27)%,HCCC-9810:(9.25±1.49)%].OSI-027与顺铂联用显著增强顺铂诱导的RBE和HCCC-9810细胞凋亡[RBE:(16.78±2.23)%,HCCC-9810:(21.47±2.17)%].结论 OSI-027可以抑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增殖,其与顺铂联用后可增强顺铂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杀伤作用.

  •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对紫杉醇诱发神经痛大鼠海马核因子-κB通路的影响

    作者:李昭;赵爽;王秀丽;刘飞飞;杨淑红;石娜;郭跃先

    目的 利用y-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和核因子-κB (NF-κB)通路抑制剂(SN50),观察GABAB受体对紫杉醇诱发神经痛大鼠海马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160 ~ 180 g,采用腹腔注射紫杉醇的方法制备大鼠紫杉醇诱发神经痛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40只[机械缩足阈值(MWT) <6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鞘内给药(共20μl)的不同分为4组(n=10):紫杉醇对照组(D1组):生理盐水10μl+生理盐水10 μl;巴氯芬组(D2组):巴氯芬0.5μg/10μl+生理盐水10μl;SN50组(D3)组:SN50 200 ng/10μl+生理盐水10μl;SN50+巴氯芬组(D4)组:SN50 200 ng/10μl+巴氯芬0.5μg/10μl.另取10只同周龄正常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鞘内置管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生理盐水10 μl.5组大鼠于腹腔给药后第14天(T1)、鞘内给药前(T2)、鞘内给药后120 min(T3)分别测定大鼠50% MWT,然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GABAB1受体、NF-κB p65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D1、D2、D3、D4组MWT在T1[D1组:(5.73±0.89)g;D2组:(5.02 ±0.75) g;D3组:(5.35±1.04)g;D4组:(5.21±1.18)g]、T2时点[(D1组:(5.16±1.14) g;D2组:(5.56±1.26) g;D3组:(5.61±1.56) g;D4组:(5.05±1.35)g]降低(P<0.05),D1组GABAB1受体蛋白(0.58±0.12)表达下降,NF-κB p65(1.27±0.09)、炎性因子IL-1β(1.52 ±0.16)及TNF-α蛋白(1.33±0.07)表达上调(P<0.05);与T1时点比较,D2组、D3组及D4组MWT[D2组:(9.54±0.78) g;D3组:(8.11±0.75)g;D4组:(11.15±0.65)g]在T3时点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D3组及D4组MWT[D2组:(9.54±0.78) g;D3组:(8.11±0.75)g;D4组:(11.15±0.65) g]在T3时点升高(P<0.05),GABAB1受体蛋白(D2组:0.88±0.03;D3组:0.79±0.09;D4组:0.95±0.02)表达上调,而NF-κBp65(D2组:1.01±0.12;D3组:0.98 ±0.10;D4组:0.78±0.17)、炎性因子IL-1β(D2组:1.07±0.04;D3组:1.08±0.06;D4组:0.88±0.09)及TNF-α蛋白(D2组:0.98±0.07;D3组:1.00±0.04;D4组:0.71 ±0.08)表达下降(P<0.05).结论 紫杉醇可下调大鼠海马GABAB1受体、上调NF-κB及下游炎性因子IL-1β、TNF-α蛋白表达,诱发神经痛;激活GABAB受体可协同提高NF-κB通路抑制剂作用,改善大鼠疼痛状态.NF-κB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 微小RNA-126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王承正;袁鹏;杨晗昭;孙恒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26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miR-126的模拟物(minics)转染入MCF-7和MDA-MB-231细胞,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126的表达变化;运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126的潜在靶基因,然后,使miR-126的过度表达和通过拟表型实验加以证实.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MCF-7:0.31±0.06;MDA-MB-231:0.29±0.02)比较,转染miR-126 minics组miR-126表达水平(MCF-7:0.79±0.05;MDA-MB-231:0.71±0.03)明显升高(P<0.01).TransweU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MCF-7:102.0±6.2;MDA-MB-231:104.0±8.9),转染miR-126 minics组细胞侵袭能力降低(MCF-7:43.0±7.8;MDA-MB-231:63.0±5.8,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了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为miR-126的潜在靶基因;miR-126的过度表达明显降低ADAM9蛋白水平,进一步抑制体外乳腺癌细胞浸润,同时,小干扰RNA将ADAM9基因沉默也明显抑制乳腺癌浸润.结论 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miR-126可能通过使ADAM9表达下调对肿瘤起到抑制作用.

  • 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人良性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差异蛋白表达

    作者:方钱;蔡秀军;王卫军;梁霄;俞图南;方益锋

    目的 探讨人良性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收集15例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胆管瘢痕,用10例正常人胆管作为对照,进行体外组织培养,提取两种细胞总蛋白,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图像分析,获得差异表达蛋白点.结果 组织培养5d后可见梭形细胞移出、贴壁,14d细胞连接成片,传代后生长良好,电镜可见微丝,免疫荧光检测该细胞有Vimentin表达.检测出人良性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差异蛋白28种,上调蛋白9种,下调蛋白19种,其功能与细胞代谢、凋亡等相关.结论 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蛋白表达存在差异.

  •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朝阳;吴文艺;朱世泽;杨维群;蔡玉梅;潘明孟;周仙颖;林新恭

    目的 观察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下游黏着斑激酶(FA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Ⅰ型胶原α1链(COL1 A1)和Ⅲ型胶原α1链(COL3A1)表达的影响.方法 于体外培养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中FRNK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在脂质体介导下用含FRNK基因的质粒转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FRNK、FAK、磷酸化FAK(p-FAK)、ERK1/ERK2、磷酸化ERK1(p-ERK1)、磷酸化ERK2(p-ERK2)的蛋白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FAK、ERK、COL1A1、COL3A1的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FRN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0.14 ±0.08比0.33 ±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FRNK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0.30±0.04比1.0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于转染FRNK 48 h后,FRNK蛋白表达量达到高,72 h后下降.与空质粒组比较,转染FRNK组的FAK、ERK蛋白及mRNA水平均下降,p-FAK、p-ERK的表达水平也均下降(P<0.05);转染FRNK组与空质粒组比较,COL1A1、COL3A1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下降(0.23 ±0.10比0.85 ±0.24,0.60 ±0.02比1.06±0.10,P<0.01),而空质粒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FRNK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质粒组[(36.63 ±4.89)%比(14.70 ±0.70)%比(13.20±0.80)%,P<0.05],而对照组、空质粒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瘢痕疙瘩组织中FRNK蛋白的低表达导致其对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减弱;(2)瘢痕疙瘩中FRNK可能通过抑制FAK磷酸化或下调FAK活性,从而抑制FAK-ERK信号通路转导来促进细胞凋亡;(3)瘢痕疙瘩中FRNK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可能导致胶原的生成下降.通过调节FRNK的表达,可能促进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凋亡,胶原生成下降,有望为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抑制蛋白激酶C/核因子-κB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徐召溪;胡军民;徐国政;马廉亭

    目的 观察抑制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κB (NF-κB)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46只成年雌性SD大鼠(体重200 ~ 230 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n=4)、对照组(n=9)、二甲基亚砜(DMSO)组(n=9)、G66976(PKC抑制剂)组(n=9)、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NF-κB抑制剂)组(n=5)、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5)、G(o)6976+ PDTC组(n=5).采用自体坐骨神经移植模型和荧光金逆行标记技术评估再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数量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果 对照组再生RGC数量[(1 022±162)个/张视网膜]与DMSO组[(1 239±195)个/张视网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o)6976组再生RGC数量[(3 944 ±495)个/张视网膜]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MSO组(P<0.05).PBS组再生RGC数量[(1160±171)个/张视网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C组再生RGC数量[(2995 ±331)个/张视网膜]明显高于PBS组(P<0.05).G66976+ PDTC组再生RGC数量[(4 143 ±605)个/张视网膜]与G(o)697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高于PDTC组(P<0.05).对照组视网膜NF-κB p65磷酸化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G(o)6976组视网膜NF-κB p65磷酸化水平较DMSO组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但DMSO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PKC和抑制NF-κB均可促进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而NF-κB可能是PKC信号通路的下游信号分子.

  • 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与脑海马CA1区谷氨酸受体变化的关系

    作者:曲向东;徐诚实;曲智俊;周海滨;张丽娜

    目的 观察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中海马CA1区谷氨酸受体的动态变化,以探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73只老年大鼠(≥18月龄)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不接受迷宫训练,吸入空气但不接受异氟烷麻醉),空气吸入组(n=15,接受迷宫训练,吸入空气但不接受麻醉)以及异氟烷麻醉组(n =48,接受迷宫训练和异氟烷麻醉).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接受异氟烷麻醉的大鼠麻醉前后的迷宫成绩,并以此为依据将该组大鼠其进一步分为认知功能明显受损亚组(MIS)和认知功能无明显受损亚组(NMIS).兴奋性谷氨酸受体转运体1(GLAST)、兴奋性谷氨酸受体转运体2(EAAT2)、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A/B(NMDAR2A/B)、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受体(AMPAR)以及tau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测定.结果 接受异氟烷麻醉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的发生率为10.4% (5/48).认知功能明显受损的大鼠GLAST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3个亚组(P<0.05),而该组各亚组谷氨酸转运体(GLT)-1、NMDAR1、NMDAR2A/B、AMPAR以及tau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烷麻醉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大鼠模型中海马CA1区GLAST的表达增加,但EAAT2、NMDAR1、NMDAR2A/B、AMPAR和tau蛋白等无明显变化.

  • 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对急性高血脂小鼠模型血脂的影响

    作者:朱龙;许航;叶燕锐;谭文

    目的 观察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对急性高血脂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泰洛沙泊(400 mg/kg)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高血脂模型,并通过灌胃给药的方式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丁酰胆碱酯酶特异性抑制剂四异丙基焦磷酸亚胺(ISO-OMPA)(1mg/kg)和非特异性抑制剂新斯的明(0.5 mg/kg),分别分析丁酰胆碱酯酶被抑制的程度以及小鼠血浆中血脂的变化.结果 新斯的明对丁酰胆碱酯酶的体外抑制效果是ISO-OMPA的136倍,而ISO-OMPA体内抑制效果强于新斯的明;ISO-OMPA和新斯的明均可显著抑制小鼠血清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模型组小鼠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分别为(586.1±99.8)、(277.2±92.7)、(164.6 ±82.5)mg/dl,新斯的明组与之比较分别下降了19%、15%和6%.结论 丁酰胆碱酯酶与血脂明显相关.

  • 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胡畅;吴清玉;郭宝华;戴泽辉;李雷;阮英茆

    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本研究依据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规定的细胞毒性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植入实验方法评价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1)细胞毒性实验:不同比例(100%、50%、25%、10%)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浸提液的平均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88.7%、91.5%、95.2%和96.8%,达到国颁标准对生物材料细胞毒性所限定的要求;(2)急性全身毒性实验: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浸提液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实验动物的体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皮内刺激实验:材料侧注射点的刺激反应不大于阴性对照侧的刺激反应,平均原发刺激指数为0.17,说明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无皮内刺激作用;(4)植入实验:皮下植入2周复合膜组周围组织炎性反应3例均为Ⅱ级,纤维囊腔形成Ⅱ级2例、Ⅲ级1例,4周复合膜组炎性反应Ⅰ级2例、Ⅱ级1例,纤维囊腔形成Ⅰ级2例、Ⅱ级1例,12周复合膜组炎性反应0级2例、Ⅰ级1例,纤维囊腔形成0级2例、Ⅰ级1例.符合生物材料组织相容性要求.结论 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作为国产新型防粘连膜应用于心脏手术.

  • Notch-1和微小RNA-200家族在胰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李艳霞;廖艳;丁峰;沈磊;于红刚

    目的 观察Notch-1和微小RNA(miRNA,miR)-200家族在吉西他滨(Gem)诱导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PANC-1细胞并诱导细胞EMT,Western blot实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tch-1 、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相关转录因子及miR-200家族成员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具有EMT改变的PANC-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Gem诱导PANC-1细胞EMT适药物浓度为10 nmol/L,适时间为9 d.Western blot灰度分析显示未经Gem处理的亲代细胞(parental)组Notch-1、E-cadherin、V imentin、slug、snail、twist、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的表达分别为0.840±0.002、0.995±0.008、1.158 ±0.001、0.253 ±0.004、0.528 ±0.003、0.346 ±0.002,0.291 ±0.006,Gem(+)组分别为1.599±0.001、0.483 ±0.001、1.821 ±0.003、0.719 ±0.004、0.919 ±0.005、0.762 ±0.002、0.701±0.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parental组Notch-1、E-cadherin、Vimentin、slug、snail、twist、ZEB1 mRNA的表达分别为(2.200 ±0.010)×10-5、(1.540 ±0.002)×10-4、1.003 ±0.004、(8.580±0.003) ×10-4、(5.040±0.007) ×10-3、(6.930 ±0.001) ×10-5、(2.010 ±0.001)×10-4,Gem(+)组分别为(5.870±0.004)×10-5、(1.430±0.001)×10-5、1.660±0.007、(4.030±0.002)×10-3 、(8.980 ±0.005)×10-3 、(3.300 ±0.020)×10-4、(1.120 ±0.003)×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检测parental组miR-200a、miR-200b、miR-200c、miR-141和miR-429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340±0.002)×10-5、(4.280±0.001) ×10-6、(3.250 ±0.003) ×10-5、(2.470±0.004) ×10-5、(6.230±0.005) ×10-4,Gem(+)组分别为(0.801 ±0.000) ×10-5、(2.030±0.004)×10-6、(5.000 ±0.050)×10-6 、(3.670 ±0.003)×10-6、(1.310 ±0.002)×10-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NC-1细胞EMT改变后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arental组迁移和侵袭实验细胞计数分别为(25.70 ±3.67)个和(16.30±2.21)个,Gem(+)组分别为(77.40 ±3.01)个和(68.00 ±8.76)个,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m可诱导PANC-1细胞EMT,Notch-1可能是该过程的重要信号通路,并参与miR-200家族的调控.

  • DNA损伤结合蛋白2抑制肝门部胆管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及转移的作用

    作者:胡明星;付强;王玉柱;秦涛

    目的 观察DNA损伤结合蛋白2(DDB2)在肝门部胆管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DDB2干扰质粒和高表达质粒,经反转录病毒稳定转染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细胞,建立DDB2沉默及高表达稳定转染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变化;经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QBC939细胞迁移能力改变;经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QBC939细胞侵袭能力改变.结果 在QBC939细胞中沉默DDB2能够明显抑制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而促进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在Transwell实验中可增强细胞的迁移能力[(100.00±5.37)%比(214.66±10.04)%,P<0.05],在Matrigel实验中可增强细胞的侵袭能力[(100.00±11.18)%比(238.02±32.46)%,P<0.05]同时增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在QBC939细胞中高表达DDB2能够明显促进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而抑制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在Transwell实验中可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100.00± 18.76)%比(49.31±10.21)%,P<0.05],在Matrigel实验中可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100.00± 12.81)%比(35.37±4.92)%,P<0.05].同时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DDB2能够抑制肝门部胆管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及转移.

  • 肝素外用对大鼠深Ⅱ°创面进行性加深及愈合的影响

    作者:龙忠恒;赵超莉;张祥明;王晖;徐培;谢卫国

    目的 观察肝素外用对深Ⅱ°创面进行性加深及愈合的影响.方法 48只Wistar大鼠,自动恒温电烫仪75 ℃烫伤10s,形成深Ⅱ°创面.随机分为肝素组(H组)及生理盐水组(Y组),每组18只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活杀用于伤后24、48、72h 3个时相点创面的组织损伤评分及创面周缘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每组6只大鼠不活杀,观察创面愈合进程.H组为2 500 IU/ml普通肝素钠溶液创面外用行包扎治疗,Y组生理盐水代替肝素.结果 (1)创面组织损伤评分:H组48、72 h时相点显著低于Y组.分别为:48 h H组(9.17 ±1.62)分,Y组(12.50±2.26)分(P <0.05);72 h H组(10.20±2.36)分,Y组(14.30±2.67)分(P<0.05).(2)创面周缘组织MPO[U/(mg·prot)]活性,H组各时相点显著低于Y组.分别为24h H组7.92±1.35,Y组25.87±0.20(P <0.01);48 h H组20.69±4.23,Y组43.43±9.83(P<0.01);72 h H组35.66±7.36,Y组75.17±18.09(P <0.01).创面周缘MDA[μmol/(mg· prot)]含量,H组各时相点显著低于Y组.分别为24 h H组5.40 ±0.89,Y组8.18±0.94(P <0.01);48 h H组5.83±0.69,Y组49.39±11.24(P <0.01);72h H组9.03±1.37,Y组73.72±18.14(P<0.01).(3)创面愈合进程,伤后14、16d,H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Y组.结论 肝素外用治疗大鼠深Ⅱ°烫伤,创面的组织损伤程度减轻,愈合加速.创面及周缘组织白细胞浸润减少,组织氧化性损伤减轻是其可能的原因.

  • 人血液中YKL-40浓度变化与膝关节退变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王小健;魏垒

    迄今数项研究报道了血液中YKL40浓度与膝关节退变程度间的关联,但结论不完全一致,我们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一、资料与方法利用Pubmed、CNKI等数据库,检索词为“膝关节骨关节炎”“YKL40”“OA”,时间:2000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Revman 5.0软件,数据采用加权均数差(WMD)、95%可信区间(CI)表示,检验水准α =0.05.

    关键词:
  • Rayback Ⅳ型桡骨远端骨折诊治分析

    作者:陈胜乐;董巍;张天一;吴建伟;路博;王一凤;樊国峰;乔金环;王增立

    RaybackⅣ型定义为累及腕关节面的完全骨折.其治疗方法有争议,我们选取RaybackⅣ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25例分别子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及德国WaldKrankenhaus医院诊断为RaybackⅣ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25例,其中男44例,女81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5.0±2.3)岁,65岁以上患者60例,其中手术治疗26例,保守治疗34例;65岁以下患者65例,其中手术治疗41例,保守治疗24例.

    关键词:
  • 空心螺钉联合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Hoffa骨折

    作者:苏振炎;栗磊

    股骨远端单髁或双髁后方的冠状位骨折于1904年由Hoffa率先报道,故而又称Hoffa骨折.北京积水潭医院报道其在住院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所占比例为8.7%[1],临床处理比较棘手,治疗不当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和创伤性关节炎等.为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我们于2009年2月至2014年10月采用空心螺钉联合T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offa骨折15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安石榴苷对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褚耿磊;李东亚;李洪伟;邓威;葛保健;郭开今

    破骨细胞(OC)活性改变是引起骨质疏松症、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各种代谢性骨病的主要原因[1].本研究旨在探讨安石榴苷对核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关键词:
  • 葛根素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在体内异位成骨的影响

    作者:郑伟伟;林程;杨民

    葛根素是一类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单体,属植物雌激素的一种,近年来不少学者证实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OB)增殖和分化以及矿化的特性[1].本研究旨在探讨葛根素促进OB增殖、分化的适浓度以及在体内对OB异位成骨的影响.

    关键词:
  • 低频电磁场对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韩福军;阴爽;杨兴辉;毕佳琦;李卫;曲志伟;孟庆刚

    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手部肌肉(大小鱼际肌群等)萎缩,严重影响手部正常功能,磁场对生命机体的活动有一定影响[1-2].本研究旨在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对成肌诱导因子(MyoD)表达的影响,为治疗神经肌肉萎缩提供基础研究,其中MyoD是肌肉形成特异基因转录调控中的“总开关”[3].

    关键词:
  • Toll样受体通过核因子-κB途径对干细胞迁徙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奇;吴巍;李锋;徐小峰;王晓光

    本研究旨在观察Toll样受体(TLR)-3和TLR-4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徙的影响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清洁级SD大鼠(1周龄)6只,雌雄不限,体重80~ 100 g.江苏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苏):2013-0036].2.材料: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美国Sigma公司);脂多糖(LPS,美国Sigma公司);Percoll分层液(美国Pharmacia公司);羊抗大鼠CD34、CD44、CD54、CD90抗体[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美国Santa Cruz公司];Transwell小室(12孔,8μm,美国Coming公司);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Beyotime公司);NF-κB抗体(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公司);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

    关键词:
  • 闭塞性支气管炎大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改良

    作者:雷成刚;吴维栋;朱勇;郑炜;郭朝辉;陈椿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是影响肺移植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1],研究其病理生理改变机制及可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气管原位移植模拟OB病理改变,通过组织病理检查初步分析其免疫排斥反应特点,旨在为OB的实验研究提供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
  • 基于静息态磁共振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小世界网络的研究

    作者:闫研;姚顺;曹成龙;宋健;徐国政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构建脑功能网络,分析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网络的小世界性.方法 搜集轻型颅脑损伤患者21例和健康对照16例,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预处理后用AAL90和Dosenbachl60模板标记脑区,在0.01∶0.01∶0.50范围内,分别两两计算脑区间相关系数,构建N×N的矩阵,计算其小世界网络参数,并评估其小世界性.用双样本t检验判别两组受试者脑网络参数的差异.结果 在给定阈值内,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和正常受试者的脑网络均符合小世界性,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全局效率(P90 <0.05,P160<0.05)、局部效率(P90< 0.01,P160<0.05)和平均连接度(P9o <0.05,P160 <0.05)显著增高.结论 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网络依然有小世界性,但脑网络的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和平均连接度均升高,可能为脑功能代偿所致.

  • 胃肠道肿瘤患者尿苷二磷酸葡苷酸转移酶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不良反应及疗效的关系

    作者:曲颜丽;王海峰;唐勇

    目的 观察尿苷二磷酸葡苷酸转移酶1A1(UGT1A1)* 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在新疆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其与伊立替康(CPT-11)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不良反应及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118例维族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外周血标本,检测其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对其中67例接受CPT-11化疗胃肠道肿瘤患者出现的化疗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记录,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118例患者中,UGT1A1* 28分布:野生型TA6/6者60例(50.8%),杂合突变型TA6/7者46例(39.0%),纯合突变型TA7/7者12例(10.2%);UGT1A1*6分布:野生型G/G者97例(82.2%),杂合突变型G/A者20例(16.9%),纯合突变型A/A者1例(0.8%).67例接受CPT-11化疗胃肠道肿瘤患者,UGT1A1* 28基因突变可增加3~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率(TA6/6者6.1%、TA6/7者17.9%、TA7/7者50.0%,P<0.05),而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UGT1 A1*6基因型患者3~4级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UGT1 A1*28和UGT1 A1*6基因,野生型患者发生3~4级迟发性腹泻的概率明显低于单点变异型和双点变异型(4.2%、12.1%、50.0%,P<0.01),而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UGT1A1* 28基因型是3~4级迟发性腹泻的影响因素.UGT1 A1* 28和UGT1A1 *6基因型对治疗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显著影响.结论 新疆维族人中的UGT1A1* 28突变基因型比UGT1A1*6突变更为多见.接受CPT-11化疗维族患者,UGT1A1* 28基因突变者显著增加严重迟发性腹泻发生的风险,但UGT1 Al基因多态性与疗效无明显相关.

  • 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岗勤;李天晓;王子亮;薛绛宇;朱良付;白卫星;冯光;李立;汪勇锋

    目的 探讨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策略和技巧,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25例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25例患者(26枚动脉瘤)使用25枚支架,均顺利到位,成功率为100%;5例患者出现支架打开不良;15例患者释放支架时使用“支架压缩”技术;21枚动脉瘤6~12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19枚(90%)完全闭塞,1例瘤颈残留,1例动脉瘤复发,1例支架内狭窄.结论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及支架内狭窄等问题需长期随访观察.

  • 核糖核酸腺苷脱氨酶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慧峰;秦秉玉;余海波

    目的 探讨核糖核酸腺苷脱氨酶1(ADAR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ADAR1在癌旁组织及肝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门脉癌栓、肝背膜受侵、分化程度、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了解ADAR1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DAR1在癌旁组织中ADAR1表达率为29.32%,而在肝癌肿瘤组织中表达率为64.50%,肿瘤组织ADAR1阳性率远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癌组织ADAR1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的ADAR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门脉癌栓及肝背膜受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分化程度、血清AFP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ADAR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ADAR1在肝癌中表达增加,且与肝癌分化程度和血管生成基因相关,提示ADAR1可能通过诱导肝癌分化及血管生成而促进肝癌发生侵袭转移.

  • 线粒体转录因子A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张良荣;李欣遥;吴斌;崔颢;张墨;殷波;王鹏;韩斌;李志杰

    目的 检测线粒体转录因子A (TFAM)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肾细胞癌手术患者9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方法对肾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TFAM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TFAM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FAM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3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FAM蛋白异常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即肾细胞癌临床分期越高、病理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时,TFAM表达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FAM的表达异常可能是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

  • CYP2W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胃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黄天臣;肖建安;王青兵;王雁军;张勇;白东晓;邱新光

    目的 观察CYP2W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6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YP2W1蛋白的表达;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验检测随机选取1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YP2W1 mRNA的表达;构建4组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细胞株,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株中CYP2W1蛋白的表达;使用平板克隆、划痕愈合实验研究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徙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胃癌组织中CYP2W1蛋白(26.7%比0.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X2=100.396,P<0.05).胃癌组织中CYP2W1 mRNA(0.413±0.026比0.074±0.005)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t =28.115,P<0.05).胃癌细胞中CYP2W1蛋白的表达(0.481±0.024比0.00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t=49.097,P<0.05).CYP2W1阳性胃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的数量明显高于CYP2W1阴性细胞(P<0.05).24 h/48 h CYP2W1阳性胃癌细胞划痕修复速率明显高于CYP2W1阴性胃癌细胞,CYP2W1阳性胃癌细胞划痕愈合面积明显高于CYP2W1阴性胃癌细胞(P<0.05).结论 CYP2W1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不表达;CYP2W1与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迁徙侵袭能力明显相关.

    关键词: 胃癌 CYP2W1 增殖 侵袭
  • KISS-1在早期结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勇超;任莹坤;张占东;唐礼恭;李星;刘英俊;郭智博

    目的 观察KISS-1在早期结肠癌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KISS-1在结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切除且病理检查证实的65例结肠癌病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肿瘤性质、浸润程度、淋巴结微转移及Dukes分期等各项临床相关资料.将切除的肿瘤标本和清扫的淋巴结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提取肿瘤和淋巴结组织的DNA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测序,观察KISS-1在结肠癌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各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关系.结果 KISS-1 mRNA在65例结肠癌病例的原发灶均表达阳性(100.00%),327站淋巴结中49站(14.98%)表达阳性,196站肠系膜淋巴结中24站(12.24%)表达阳性.影响术后生存和无病生存率的因素包括:Dukes分期(P<0.01)、肠系膜淋巴结微转移(P<0.01)、清扫淋巴结总站数(P<0.01)、清扫肠系膜淋巴结站数(P<0.05)、病理分级(P<0.05).结论 检测结肠癌原发肿瘤病灶KISS-1 mRNA蛋白表达有助于预测早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 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研究

    作者:景年财;郭环宇;王军;肖宏宇;杨吉利

    目的 探讨中国恶性肿瘤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 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CPT-11)化疗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UGT1 A1基因多态性,检测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39例恶性肿瘤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对接受CPT-11治疗的128例患者毒性反应进行观察,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接受CPT-11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3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UGT1 A1基因纯合野生型TA6/6野生基因型343例(78.1%);TA6/7杂合基因型84例(19.1%),TA7/7纯合基因型12例(2.8%).128例接受CPT-11治疗的患者总体出现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12例(9.3%);3~4度迟发性腹泻20例(15.6%);基因型TA6/6、TA6/7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7/7发生3~4级粒细胞减少及腹泻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中国患者UGT1 A1* 28多态性频率低,TA7/7纯合变异型患者应用CPT-11化疗发生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的风险增加,而TA6/7杂合子与TA6/6野生型相似,并不增加患者发生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的风险.

  • 量子点技术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作者:叶春梅;熊斌;胡俊波;高丹;魏刚

    目的 探讨量子点(QDs)免疫荧光组织化学(QDs-IHC)方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癌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SLN活检.SLN病理切片同时应用QDs-IHC双标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以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CK19的表达,检测结果与SLN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应用x2检验.结果 45例患者发现有阳性SLN者18例,阳性率为40.0%(18/45例),其中包括3例SLN微转移.基于病例数,IHC检出率88.9%(16/18例),QDs双标法(CK19+ Her-2)检出率为94.4%(17/18例),两检测方法比较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获得SLN 121枚,共检出SLN转移36枚,包括微转移8枚,IHC检出率为72.2% (26/36),QDs双标(CK19+ Her-2)检出91.6% (33/36),两者比较QDs-IHC双标检出率显著高于IHC法(P<0.05).SLN转移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及有无脉管侵犯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QDs-IHC与IHC比较,两者应用价值等同,但前者可同时两种蛋白共定位以及低表达蛋白的检测,提高乳腺癌SLN转移及微转移的检出率.

  •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对合并远处转移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黄成良;李舒明;曹钧;陈世勇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合并远处转移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按照连续采样的方法,收集自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合并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力状态评分(PS)、原发肿瘤部位(结肠、直肠)、分化程度(低/中、高)、受累器官(单/多器官)、原发灶是否切除(是/否)、对化疗反应性(完全反应/部分反应/无反应/肿瘤进展)、是否接受分子靶向治疗(是/否)、治疗开始时LMR水平、生存时间(月)、临床结局(生存/死亡)等临床资料,自患者接受治疗开始每2个月随访1次,根据随访结束时患者生存情况判定LMR预测患者死亡的临界LMR值,并据此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组间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LMR预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的约登指数为3.38.据此将患者分为高LMR(LMR >3.38)组66例和低LMR(LMR< 3.38)组38例.结果显示,高LMR组患者对化疗反应性相对较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低LMR组比较,高LMR组患者生存时间相对较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6,P<0.05).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LMR水平、PS评分、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性及是否接受分子靶向治疗与患者死亡有关,可作为随访期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 >1.0,P<0.05].结论 合并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开始前LMR值与患者对化疗的反应性和死亡风险有关,低LMR水平患者对化疗反应性相对较差,死亡风险相对较高.

  • 双向倒刺自缝线无瘢痕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效果比较

    作者:黄珍林;顾朝辉;贾占奎;丁映辉;丁亚飞;金志波;杨锦建

    目的 探讨双向倒刺自缝线无瘢痕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46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无瘢痕包皮环切术治疗组129例(A组)和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组117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明显低于B组的16.4%,满意度为97.6%明显高于B组的78.4%,术后愈合时间为(7±3)d,明显低于B组的(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瘢痕包皮环切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愈合时间,提高满意度.

  • 静电纺丝微米/纳米纤维材料在硬膜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亮;许运

    硬膜替代材料种类繁多,但仍存在缺点与限制.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级纤维的简便、高效的方法,静电纺丝纤维支架已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在硬膜组织修复及粘连预防中的应用也颇受关注.现就静电纺丝微/纳米纤维材料在硬膜组织缺损修复及预防硬膜外瘢痕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硬膜 修复
  • 炎性因子对脊髓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超;李波;郭巍;姚雪;冯世庆

    脊髓损伤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炎性反应介导的继发性损伤会加重机体的损害.炎性因子在炎性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因而有必要探明脊髓损伤后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对脊髓损伤的作用,并寻求潜在的治疗途径.

  • 骨关节结核模型的动物选择研究进展

    作者:乔永杰;张吕丹;李杜鹏;曹雪飞;甄平

    结核病目前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自从抗结核药物的发展及规范应用以来,人类结核曾降到有史以来低发病率及死亡率,甚至有人说结核会像天花一样被灭绝.随着耐药结核杆菌的不断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本在结核疫情较低的发达国家和原结核疫情较重的发展中国家,均出现明显回升且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尤其是多重耐药(MDR)结核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伴结核感染病例的增多,使抗结核治疗又重新遇上了难题.骨关节结核是除淋巴结核发病率高的肺外结核,其中脊柱结核已超过骨关节结核总数的50%,并且会造成严重的残疾及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纵观历史,国内外学者对肺结核的研究甚多,而骨与关节结核的研究相对较少,骨关节结核主要通过局部血管注射及局部钻孔接种结核杆菌来建立,但结核杆菌主要在需氧环境中生长良好,骨关节结核的构建主要在少氧甚至无氧的环境中建立,很大一部分实验动物在种植结核杆菌后通过血液循环形成肺结核,而不是骨关节结核,动物的死亡率很高,成功率较低.鉴于骨关节结核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及动物模型成功率低等问题,目前急需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及方法成功建立模型,以便对骨关节结核的治疗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选择不同动物建立骨关节结核模型的优缺点作一概述.

  • 糖皮质激素诱导骨细胞分化、自噬及中药干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样华;李国松;曾林如;岳振双;辛大伟;徐灿达

    关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分子生物学及干预作用研究,近年来已得到较大发展和深入.自噬作为一种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自我保护机制,在细胞发育、细胞免疫、组织重塑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尝试从细胞自噬、凋亡的分子机制着手进行中药干预研究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将进一步为中医药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

    作者:左威;朱睿;程黎明

    3D打印技术作为工业4.0的代表,是一种新兴的增材制造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人体脊柱形态多变,结构毗邻较为复杂,该部位手术往往是骨科领域难点之一.随着近年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大量的涌现出来.本文介绍了其在脊柱外科中应用现状,从3D打印技术制作脊柱实物模型、个性化导航模板以及设计个体化内植物等方面做一综述,对该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固定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杨阳;马信龙;马剑雄;徐卫国;王杰

    目的 对比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和动力髁螺钉(DCS)固定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选取13对福马林防腐尸体股骨,制作AO/OTA 33-C2型骨折模型,每对股骨左右侧随机使用HSS或DCS固定.然后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扭转实验及循环压缩实验,分别测量股骨的轴向位移、扭转角度以及循环载荷下的可逆和不可逆位移,并记录轴向载荷、扭转载荷以及循环载荷.结果 HSS的轴向抗压刚度为(303.93±75.81)N/mm,优于DCS[(282.59±71.99) 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SS的抗扭转刚度为(1.59±0.56) Nm/deg,DCS为(1.28±0.48) Nm/de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股骨的可逆位移[(2.71 ±1.26) mm]以及不可逆位移[(2.43±2.19) mm]均小于DCS组[(3.29 ±2.30) mm和(3.20 ±2.3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固定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方面,HSS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DCS,但是两者的抗扭转刚度相当.

  • 小干扰RNA阻断激素导致兔股骨头细胞内成脂基因表达的作用

    作者:赵辉;金国平;刘鸣;李劲峰;赵国强;王义生;李月白

    目的 观察靶向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小干扰RNA(siRNA)阻断激素导致活体兔股骨头细胞内成脂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48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组(N):臀肌注射生理盐水2 ml.模型组(M):每次臀肌注射地塞米松20 mg/kg,连续注射3d.干扰组(S):同M组给予地塞米松,并于1、3、6周穿刺注入一侧股骨头内siRNA腺病毒滴液25μl.无关序列组(Con):同M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入家兔股骨头内无关序列siRNA病毒滴液.实验第4、8周末分批处死家兔,观察兔股骨头细胞内成脂基因与成骨基因的表达.结果 实验4周和8周时,S、Con、M、N组中的PPARγ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0±0.05、0.69±0.09、0.71±0.08、0.38±0.06和0.43±0.05、0.71±0.08、0.71±0.08、0.42±0.08;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35±0.0006、0.0019±0.0008、0.0019±0.0007、0.0036±0.0007和0.0034±0.0006、0.0017±0.0005、0.0020±0.0004、0.0035±0.0006;骨钙素(Osteocalc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34±0.006、0.015±0.006、0.014±0.005、0.035±0.005和0.032±0.007、0.016±0.006、0.015±0.005、0.033±0.005.PPARγ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8±0.02、0.85±0.14、0.87±0.18、0.24±0.02和0.17±0.02、0.90±0.15、0.90±0.18、0.22±0.02;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2±0.19、0.22±0.03、0.19±0.03、0.84±0.17和0.83±0.19、0.21 ±0.03、0.20±0.03、0.86±0.15;Osteocalci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3±0.17、0.19±0.02、0.20±0.02、0.83±0.15和0.82±0.17、0.18±0.02、0.20±0.03、0.80±0.14.S组中PPARγmRNA与其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M、Con组(P<0.05),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中Runx2、OsteocalcinmRNA与其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M、Con组(P<0.05),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PPARγ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小干扰RNA能够有效阻断激素诱导的活体兔股骨头细胞内成脂基因PPARγ表达,保持其成骨基因Runx2与Osteocalcin表达.

  • 低强度复合振动联合阿仑膦酸钠预防去势大鼠骨质疏松

    作者:陈国仙;郑帅;陈建庭;黄文华;林宗锦;李国山;曾清东;陈伟义;林卫挺

    目的 观察低强度全身复合振动(WBV)联合阿仑膦酸钠(ALE)预防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情况,探讨复合振动能否增加ALE改善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能力.方法 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卵巢摘除术(OVX)+注射生理盐水组(OVX +VEH组)、卵巢摘除术+全身复合振动组(OVX+ WBV组)、卵巢摘除术+阿仑膦酸钠组(OVX+ ALE)和OVX+ WBV+ ALE组.OVX+VEH组是单纯卵巢切除后给予生理盐水(1 mg/kg,每周灌胃1次);OVX+ WBV组是切除卵巢后给予全身复合振动(振动强度为0.3g,频率为45 ~ 55 Hz,每次振动2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休息间隔不大于2d,共3个月);OVX +ALE组是切除卵巢后给予ALE(1 mg/kg,每周灌胃1次);OVX+ WBV+ ALE组是切除卵巢后给予全身复合振动及ALE干预,定期收集标本,测定血清中骨钙素(OC)和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水平,micro-CT检查分析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在实验12周时,血清中OC和CTX含量在卵巢切除后均显著升高(OC,+25.6%,P<0.05;CTX,+53.1%,P<0.05),WBV和ALE治疗组对OC影响不大,但ALE能够显著抑制血清CTX的增加(-29.6%,P<0.05).在实验12周时,相对于WBV治疗组来说,ALE治疗组更能够显著提高胫骨近端松质骨的骨微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BV/TV)(+25.3%,P<0.05),组织容积(TV apparent)(+60.3%,P<0.05),骨体积(BV material)(+28.4%,P<0.05),骨小梁数量(Tb.N)(+15.6%,P<0.05),骨小梁厚度(Tb.Th)(+16.9%,P<0.05)].同样在实验12周时,相对于ALE治疗组来说,WBV+ ALE治疗组更能够显著提高胫骨近端的骨微结构参数[BV/TV(+25%,P<0.05),TVapparent(+ 30.4%,P<0.05),Tb.N(+10%,P<0.05)和连接密度(Conn.D.)(+44.5%,P<0.05)].在实验12周时,相对于对照治疗组(OVX+VEH组),WBV+ ALE治疗组能够显著提高胫骨近端骨的大应力(+28.7%,P<0.05)和胫骨近端骨破坏的吸收能量(+47.6%,P<0.05).结论 相对于低强度WBV,ALE能够更好的预防去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和改善骨的微结构;WBV联合ALE能够很好地预防去势大鼠骨质疏松,而且低强度WBV能够增强ALE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

  • Scleraxis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联合修饰对单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韧带成纤维细胞特异性分化的影响

    作者:吴术红;刘毅;熊华章;桑鹏

    目的 探讨共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韧带成纤维细胞(LFs)经Scleraxis和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bFGF-1)联合修饰后,细胞活性、增殖能力和韧带特异性基因及蛋白表达和合成情况.方法 取3个月龄SD大鼠12只,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胶原酶消化法获得LFs.取第3代BMSCs和LFs,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未诱导单纯BMSCs组(A组)、未诱导单纯LFs组(B组)、未诱导单层共培养组(C组)和诱导后单纯BMSCs组(D组)、诱导后单纯LFs组(E组)、诱导后单层共培养组(F组).倒置相差显微镜及噻唑蓝(MTT)法观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蛋白浓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韧带特异性蛋白(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细胞黏合素C、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表达.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细胞可形成一单细胞层生长,F组快融合至90%以上.MTT检测结果显示,培养9d时,F组吸光度(A)值高,D组次之,B组低,与其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81,1.593,P<0.05);A、C、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82,0.529,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蛋白浓度中,F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F=2.282,P<0.05);比较Ⅰ型胶原蛋白浓度,B、C组间及D、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82,0.529,P>0.05).比较Ⅲ型胶原蛋白浓度,C组显著高于B组,E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30,1.938,P<0.05).A~F组Ⅰ、Ⅲ型胶原蛋白浓度比值分别为1.17、1.19、1.10、1.25、1.17、1.18,D组明显高于其余组.FQ-PCR检测结果显示,Ⅰ、Ⅲ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F组高,细胞黏合素CD组高,基质金属蛋白酶2E组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89,P<0.05).结论 单层共培养BMSCs和LFs经Scleraxis和bFGF-1诱导后,细胞活性、增殖能力、韧带特异性基因及蛋白均增高,可作为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之一.

  • 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5对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树威;周逸驰;查圆瑜;杨阳;金伟

    目的 观察骨囊肿与骨肉瘤组织中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5(SOX-5)的表达,探讨SOX-5对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囊肿与骨肉瘤组织中的SOX-5表达,进而通过RNA干扰降低SOX-5在骨肉瘤细胞MG63中的表达,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分别检测干扰后0、24、48、72 h的细胞增殖率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流式细胞分析评估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组和对照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CDC25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骨囊肿组织比较,SOX-5 mRNA在骨肉瘤组织显著上升(P <0.001).RNA干扰后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明显降低(P<0.01),SOX-5干扰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从(52.80±1.43)%增加至(66.71 ±0.62)% (P<0.01),而S期细胞比例从(30.72±1.72)%下降至(17.27±3.15)%(P<0.01).SOX-5干扰组的CDK2和CDC25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SOX-5的低表达降低了G1/S期的细胞周期过渡.结论 SOX-5在骨肉瘤细胞中高表达,它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调控髓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机制

    作者:李帅;郜勇;王琨;刘伟;宋雨;陈松峰;杨操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髓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应用SDF-1进行干预,以CXC趋化因子受体4、7(CXCR4、CXCR7)中和抗体阻抑SDF-1/CXCR4、7轴,检测MMP-13和活性的改变,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验证SDF-1与MMP-13作用关系.结果 SDF-1促进髓核细胞MMP-13表达,CXCR4中和抗体抑制MMP-13的表达和活性改变(P<0.05).SDF-1增加MMP-13启动子的活性2.7倍,CXCR4抑制剂可降低MMP-13启动子活性3.8倍(P<0.05).结论 SDF-1结合CXCR4后,激活MMP-13启动子并上调其表达水平.

  • 小干扰RNA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作者:马源;张善锋;刘鸣;李劲峰;王义生;李月白;赵国强

    目的 观察靶向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小干扰RNA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将48只兔随机分为4组.股骨头坏死模型组(M):给予地塞米松20 mg/kg,连续肌肉注射3d.干扰组(S):同样给予地塞米松,并于实验1、3、6周给予siRNA腺病毒滴液25μl注入一侧股骨头内.无关序列组(Con):同样给予地塞米松,注入兔股骨头内无关序列siRNA病毒滴液.正常组(N):无特殊处理.实验第4、8周末分批处死兔,观察兔殷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实验8周时,干扰组、模型组、无关序列组、正常组中,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分别为(41.21 ±2.33)、(49.61 ±1.13)、(49.22±2.18)、(40.94 ±2.09) μm;骨小梁面积分数分别为(40.93±1.96)、(31.51 ±4.26)、(30.79±1.85)、(41.64 ±2.34)%;空骨陷窝计数分别为(12.07±1.38)、(21.54±1.38)、(21.76±1.46)、(11.67±1.28)%.模型组和无关序列组中发生明显的早期ONFH组织病理学变化,股骨头软骨下骨区造血组织大大减少、骨髓坏死、脂肪细胞增殖肥大、平均直径明显增大、骨小梁变细稀疏或断裂、骨小梁面积分数明显降低、空骨陷窝显著增多.而正常组中无这些病理学改变(P<0.05).干扰组股骨头病理学改变较少,接近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和无关序列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无关序列组中ONFH发生率为83%、83%,干扰组、正常组中为33%、0%(P<0.05).结论 靶向PPARγ基因小于扰RNA能够有效阻止激素导致兔ONFH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预防激素性ONFH的发生.

  • 低剂量X线对钛颗粒干预成骨样细胞后的影响

    作者:余昶;徐炜;周晓中;任培根;史高龙;李涧;田野;董启榕

    目的 观察低剂量电离辐射(LDI)对钛(Ti)颗粒干预成骨样细胞MC3T3-E1后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Ti颗粒与MC3T3-E1细胞共同培养后,接受LDI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茜素红染色法检测MC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矿化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 照射后24h,Ti颗粒各组细胞活性(0.78±0.03、0.61 ±0.04、0.63 ±0.07)与对照组(1.00±0.10)比较显著下降(P<0.01),但LDI对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LDI对MC3T3-E1细胞的活性在照射48 h和72 h表现出抑制效应(P<0.01).照射后7d,照射各组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的浓度[(3.97±1.00)、(3.70±2.00)、(3.78±0.39)、(2.22 ±1.53) ng/g]与假照射各组[(3.32±0.84)、(2.47±0.94)、(2.51±0.50)、(1.39 ±0.40) ng/g]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结果显示照射后14 d,各个Ti颗粒浓度组ALP活性[(0.0123±0.0002)、(0.011 7 ±0.0006)、(0.011 5 ±0.0006)、(0.0120±0.0002)μmol/(min· μg)]均高于假照射组[(0.0108 ±0.0005)、(0.0091±0.0005)、(0.0095±0.0006)、(0.010 1±0.000 2)μmol/(min·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DI可有效降低Ti颗粒刺激后MC3T3-E1细胞IL-6的表达(0.86 ±0.12,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在Ti颗粒存在的情况下LDI仍具有促进矿化的效应.结论 LDI早期会加重Ti颗粒对成骨样细胞增殖的影响,但在Ti颗粒存在的情况下仍具有促进成骨样细胞分化、矿化的作用,同时可下调Ti颗粒刺激后成骨样细胞IL-6的表达.

  • 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1亚单位表达的改变

    作者:王晓峰;武文婷;常延超;武涛涛;王飞;孙然;师晨霞

    目的 观察兔膝骨关节炎(KOA)软骨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Cav)α1亚单位的表达变化.方法 8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KOA组.膝关节软骨细胞原代培养,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软骨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提取软骨细胞的m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观察软骨细胞9种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1亚单位和软骨细胞基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两组软骨细胞膜电位分别为(-38.3 ±2.0)mV和(-27.4±2.1)mV.与对照组比较,KOA细胞呈去极化表现,膜电位值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软骨细胞仅有Cav1.2、Cav1.3、Cav1.4、Cav2.1、Cav2.2和Cav2.3的mRNA表达,未见存在Cav1.1、Cav3.1和Cav3.3的mRNA表达.KOA时,软骨细胞Cav1.2、Cav1.3、Cav1.4和Cav2.1的mRNA表达增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2、2.3、7.6(P<0.01)和3.0倍(P<0.05),Cav2.2和Cav2.3的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KOA时,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Sox)-9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分别是对照组的0.2、0.4、0.6和0.2倍(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1和MMP-13、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4和ADAMTS-5显著增多,分别是对照组的4.1、8.0(P<0.01)、81.3和2.0倍(P<0.05).结论 KOA时,软骨细胞膜电位去极化,使高电压激活型钙通道开放,而L型和P/Q型钙通道的mRNA表达增高,进一步增加钙的进入.通过钙通道增加的钙可能是软骨细胞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的原因之一.

  • 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在颈椎病大鼠模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尹健健;黄永静;高共鸣;农鲁明;徐南伟

    目的 动态观察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0在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退变模型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60只标准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5只),再随机分为术后1个月(10只)、术后3个月(15只)、术后6个月(20只)3个时间点;对照组(15只),随机分为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实验组手术逐层切除全层颈背部肌肉、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同一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1、3和6个月采取腹腔静脉血,离心后收集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IL-10的含量,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对照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在造模后1、3、6个月分别为(97.76±13.33)、(112.69 ±33.35)、(99.78 ±13.44) pg/ml;实验组为(266.69±85.33)、(211.22±49.23)、(143.71±38.58) pg/ml;对照组大鼠血清IL-6含量在造模后1、3、6个月分别为(261.05±14.69)、(257.84±7.87)、(254.80±21.13) pg/ml;实验组为(269.99±13.87)、(262.61±12.20)、(266.40±16.59) pg/ml;对照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在造模后1、3、6个月分别为(59.81±3.68)、(64.60 ±0.96)、(59.82±13.11) pg/ml;实验组为(94.65±9.37)、(111.73±10.42)、(69.93±9.69) pg/ml.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血清IL-1β、IL-10含量分别在造模后1、3个月显著升高(P <0.05,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中IL-6含量在造模后1、3和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退变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血清IL-1β、IL-10的改变,而血清中IL-6却无明显改变.

  • 人羊膜缓释支架联合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

    作者:王沛;祁全;王挽涛;张铮

    目的 探讨去上皮细胞羊膜(DMAM)构建药物缓释组织工程支架联合神经于细胞(NSCs)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出生24h内的SD大鼠8只,剥离双侧海马分离、培养、纯化、鉴定NSCs备用.获取健康产妇羊膜,制备成DHAM.裁取两块DHAM4 cm×4 cm大小,吸取含5×109/L NSCs的细胞悬液分别种植其上.一块用2.5ml纤维蛋白黏合剂与18μg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混合剂喷洒于其无细胞面,另一块单纯用18μg鼠神经生长因子喷洒于其无细胞面,卷成圆柱形支架后,分别制成DHAM药物缓释组织工程支架和无缓释功能的DHAM药物组织工程支架.将36只实验大鼠制作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为DHAM药物缓释组织工程支架移植组;B组为无缓释功能的DHAM药物组织工程支架移植组;C组为旷置缺损组.术后分别在1、2、4、8周对各组运动功能用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在第8周处死各组大鼠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镀银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形态学结果.结果 术后8周,A组BBB评分达(11.63 ±0.58)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见A组大部分DHAM支架呈规则平行排列,DHAM支架内可见较多细胞存活生长.部分细胞发出丝状纤维沿DHAM支架间隙生长.B组DHAM支架不能保持平行排列的状态,呈波浪状或网状,细胞发出的丝状纤维混乱生长,缺乏方向.C组脊髓断端可见空洞形成.新长出的轴突杂乱交织在一起.神经元核抗原(Neun)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部分存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镀银染色和神经丝蛋白-200(NF-200)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支架内存活的细胞发出的丝状纤维为神经轴突.结论 DHAM药物缓释支架联合NSCs组建的组织上程支架对大鼠脊髓缺损有良好的治疗潜力.

  • 消退素D1对大鼠烧伤后疼痛和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作者:王艳萍;赵小娜;郭慧玲;冉菊红;李新新;李明明;马民玉

    目的 观察消退素D1(RvD1)对大鼠烧伤后疼痛及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140~150 g幼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烧伤组(B组)、RvD1低剂量治疗组[R(S)组]、RvD1高剂量治疗组[R(L)组].制备烧伤模型,R(S)组和R(L)组于烧伤前30 min及烧伤后1~7d分别腹腔注射100、300 ng RvD1 50μl,2次/d.分别于烧伤前1d和烧伤后1、3、5、7、14 d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于烧伤后7dMWT测定结束后处死3只大鼠,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和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表达.结果 与对侧比较,B组烧伤侧烧伤后各时点MWT[(4.4 ±2.6)、(2.9±1.7)、(3.0±1.8)、(2.4±1.5)、(4.0±2.4)g]降低(P<0.05),脊髓Iba-1 (24.7±2.8)和GFAP表达(324±27)上调(P<0.05);与B组比较,R(S)组[(8.9±2.1)、(7.6±2.5)、(7.5±3.0)、(7.6±3.1)、(6.6±3.0)g]、R(L)组[(13.4±2.3)、(12.0±1.8)、(12.9±2.1)、(11.9±2.3)、(11.1±2.7)g]烧伤侧烧伤后各时点MWT升高(P<0.05),R(L)组脊髓Iba-1(6.7±2.2)和GFAP表达(210 ±25)下调(P<0.05).结论 RvD1可通过抑制烧伤引起的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大鼠烧伤后疼痛.

  •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皮质骨和松质骨表达的差异

    作者:李俊峰;陈思旭;鲍全伟;刘华渝;李昂;秦昊;赵玉峰;沈岳;钟孝政

    目的 探讨皮质骨和松质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差异.方法 通过小鼠在体和离体实验,观察皮质骨和松质骨Wnt/β-catenin通路及相关因子β-catenin、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成骨相关转录因子抗体(Osterix)等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鼠皮质骨β-catenin、Runx2、Osterix阳性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松质骨[(20.30±1.21)%比(25.80±1.10)%、(10.20±3.05)%比(19.51±2.03)%、(13.90±2.06)%比(23.74±3.33)%,P<0.05].细胞免疫荧光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的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 皮质骨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相关分子表达明显低于松质骨.

  • 微小RNA-496靶向β-链蛋白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

    作者:彭健;李梅;侯春燕;肖勋刚;谭潭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中微小RNA(miRNA,miR)-496靶向β-链蛋白(β-catenin)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可见miR-496与β-catenin结合特异性好、稳定性强.在骨肉瘤组织和瘤旁骨纤维化组织中,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496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的表达;在不同转移潜能的骨肉瘤细胞株中RT-qPCR检测miR-49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l)、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合成miR-496模拟子(mimics)、点突变序列(PM)、阴性对照组(Scramble),分别转染MG63骨肉瘤细胞,RT-qPCR检测miR-496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及Cyclin D1、MMP-7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miR-496转染前后骨肉瘤细胞转移能力变化.结果 10个软件当中有5个以上的软件同时预测到与β-catenin基因结合的靶miRNAs有20个,其中,miR-496的热力学稳定性得分低,说明miR-496与β-catenin结合的稳定性高,特异性好;骨肉瘤组织中miR-496低表达(0.41±0.03),而瘤旁骨纤维化组织中miR-496高表达(0.83±0.06),两者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肉瘤组织中β-catenin高表达(0.43±0.04),瘤旁骨纤维化组织中β-catenin低表达(0.90±0.05),两者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转移细胞株SOSP-9607中miR-496低表达,低转移细胞株U-2OS中miR-496高表达,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catenin、Cyclin D1、MMP-7在高转移细胞株SOSP-9607中均呈高表达,低转移细胞株U-2OS中呈低表达,3个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不同转移细胞株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G63-miR-496 mimics细胞株中miR-496表达增高(0.91±0.05),而β-catenin表达下调(P<0.05);而MG63-miR-Scramble、MG63-miR-496-PM、MG63细胞株中,miR-496表达水平无变化,β-catenin表达水平也没有明显变化;miR-496高表达细胞株MG63-miR-496 mimics中侵袭细胞计数[(75±8)个/高倍镜视野]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MG63、MG63-miR-Scramble、MG63-miR-496-PM这3组之间侵袭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496通过靶向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Cyclin D1、MMP-7表达,抑制骨肉瘤侵袭转移.

  • 脊髓损伤中坏死性凋亡的发生与调控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郑启新;田青;郭晓东;邓享誉

    脊髓损伤(SCI)的修复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难题,病理变化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其中SCI后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神经元大面积死亡是造成病变加重的重要原因.目前,继发性神经元死亡的机制仍不明确.坏死性凋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坏死形式,在SCI导致的继发性神经细胞死亡和损伤后组织内炎性反应的激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对坏死性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其高效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的发现,有望为SCI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SCI中坏死性凋亡的发生、调控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作一述评.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