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Girdin基因在肝癌细胞表达及抑制其表达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高志强;汪俊峰;陈德华;马雪松;唐哲

    目的 观察Girdin基因在肝癌细胞表达及抑制其表达对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及肝癌Huh7、HepG2、MHCC97H、HCCLM3细胞Girdin的蛋白表达;Girdin的小干扰RNA(siRNA)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HCCLM3细胞,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收集转染48 h的细胞,Westemblot检测Girdin、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家族含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家族促凋亡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及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磷酸化的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的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转染的24、48、72 h各组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Girdin在HepG2(0.355±0.043)、HCCLM3 (0.599±0.068)、MHCC97H (0.462±0.055)、Huh7 (0.378±0.049)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在正常肝细胞HL-7702(0.112±0.013)的表达(PHepG2 =0.001;PHCCLM3=0.000;PMHCC97H=0.000;PHuh7=0.001);Girdin-siRNA组在24 h(0.247±0.032)、48 h (0.477±0.043)和72 h (0.666±0.073)的细胞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385±0.045)、(0.711±0.068)、(0.936±0.096),在48 h的细胞凋亡率(16.18±1.3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87±0.39)%,Ki-67(0.162±0.019)、p-JAK2(0.096±0.011)、p-STAT3(0.057±0.009)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626±0.073)、(0.170±0.021)、(0.145 ±0.018),Caspase-3(0.257±0.032)和bax(0.279±0.032)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120±0.013、0.135±0.015)(PKi-67 =0.000;Pp-JAK2=0.006;Pp-STAT3=0.002;PCaspase-3 =0.002;Pbbax=0.002).结论 Girdin基因在肝癌细胞高表达,通过RNA干扰抑制其表达通过下调JAK2/STAT3信号降低癌细胞的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后大鼠肝储备功能的研究

    作者:顾向前;郑虹;贾莉莉;王菲;曹顺琪;王宏刚

    目的 采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价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后大鼠肝储备功能.方法 将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门静脉结扎组(PVL组)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组(ALPPS组),比较PVL组和ALPPS组术后ICG 15 min滞留率(ICGR15),比较各组术后肝再生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 PVL组和ALPPS组术后各时间右中叶重量均明显增大,且ALPPS组术后第3、7、10、14天明显高于PVL组,分别为[(135.05 ±6.75)%比(118.15±10.66)%,t=2.990,P=0.017、(164.00±6.52)%比(132.59±6.23)%,t=7.790,P=0.000、(171.56±9.34)%比(143.39±8.69)%,t=4.940,P=0.001、(181.36±14.34)%比(150.68±11.99)%,t=3.670,P=0.006];PVL组和ALPPS组术后第1天血清ALT、AST均急剧升高,且ALPPS组明显高于PVL组,分别为[(817.70±198.10) U/L比(405.60±112.40) U/L,t=4.050,P=0.004、(1472.00±406.20) U/L比(877.50±129.90) U/L,t=3.120,P=0.014].两组术后第1、3天ALB浓度均明显降低,且ALPPS组明显低于PVL组,为[(25.44±1.71)mol/L比(31.42±1.51) μmol/L,t=5.860,P=0.000、(25.00±1.96) μmol/L比(30.76±1.49) μmol/L,t=5.230,P=0.000].两组术后血清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10、14天,PVL组和ALPPS组ICGR15均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显著促进了肝脏再生,但肝储备功能并不伴随着相应地快速提升.

  • 沉默人高迁移率族蛋白A1抑制结肠癌干细胞自更新能力的作用

    作者:谢永铮;马万里;孟继明;任学群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1(HMGA1)在人结肠癌干细胞维持中的表达与功能.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GA1在结肠癌干细胞(CTSC)、普通结肠癌细胞株HCT116、HT29和对照结肠黏膜(NM)中的表达;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HMGA1的表达,进行干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分析,研究HMGA1在结肠癌干细胞自更新能力中的作用.结果 HMGA1 mRNA在NM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9,而在HCT1 16、HT29细胞中HMGA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56 ±0.13、1.62±0.10,显著高于NM组(t=5.949,P=0.005;t =8.124,P=0.001).在CTSC中,HMGA1 mRNA表达量为2.37±0.15,明显高于NM组(t=12.330,P=0.001);HMGA1沉默的CTSC细胞增殖显著削弱(3.60±0.14比2.71±0.30,t=4.649,P=0.010).HMGA1沉默的CTSC细胞克隆的个数和直径分别为55 710±11 007(t=5.957,P=0.004)和(0.50±0.04) mm(t=3.499,P=0.025),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靶向HMGA1的siRNA可抑制结肠癌干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提示HMGA1参与促进结肠癌干细胞的自更新能力.

  • 七叶皂苷对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5-氟尿嘧啶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杨冬野;焦洋;胡晓杰;杜志坚;董建涛;蔡建辉

    目的 检测七叶皂苷(Escin)对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5-氟尿嘧啶(5-Fu)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分子机制.方法 噻唑蓝(MTT)法检测Escin(80 μg/ml)、5-Fu(20 μg/ml)单独或联合干预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Escin对SGC7901/5-Fu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在20、40 μg/ml的5-Fu作用后细胞活性由强到弱分别为SGC7901/5-Fu、SGC7901、GES-1(P=0.033、0.000).随Escin剂量增高SGC7901/5-Fu细胞活性逐渐降低(P =0.000).将Escin与5-Fu联合作用后SGC790 1/5-Fu细胞活性在空白组[(104 38±22.83)%]、Escin组[(52.65±10.14)%]、5-Fu组[(76.26±12.84)%]、Escin+5-Fu组[(28.42±6.48)%]依次下降(P=0.000).与对照组比较,Escin作用后,SGC7901/5-Fu细胞的凋亡率[(28.44±4.64)%]比对照组[(10.46±2.04)%]明显升高(P=0.000).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scin作用后,SGC7901/5-Fu细胞中胸腺嘧啶合成酶(TS)、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il1)、生存素(Survivin)、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的表达均比对照组减弱,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比对照组增强.结论 Escin能通过调节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减弱胃癌细胞对5-Fu的耐药性.

  • 姜黄素通过核因子相关因子-2通路对脊髓损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程田;刘雯雯;刘宏建;寇红伟;张书豪;关方霞

    目的 探讨姜黄素(CCM)通过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对脊髓损伤(SCI)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击打法制备SCI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Vehicle组和CCM组.术后3d,干湿称重法测定SCI小鼠脊髓含水量,碘化丙锭(PI)染色检测损伤附近区域坏死细胞数量,二氢乙锭(HEt)染色检测活性氧(ROS)的积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的表达;术后28 d,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检测小鼠后肢运动功能,糖水偏好实验评价小鼠情绪状况,Western blot检测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苯醌氧化还原酶基因(NQ01)的表达.结果 (1)CCM治疗组小鼠脊髓含水量(75.540±1.564)与Veh组比较(85.500±1.297)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3,P=0.001).(2)BMS评分结果显示CCM治疗组第7、14、21和28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2.400 ±0.894)、(3.400±0.894)、(4.200±0.837)和(4.800±0.837)分]与Veh组比较[(1.000±0.707)、(1.800 ±0.447)、(2.200 ±0.837)、(3.000±0.707)分,P=0.004].(3)糖水偏嗜实验表明CMM治疗组和Ve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330±1.124)%和(45.740±1.965)%,=4.314,P=0.002].(4)对比Veh组,CCM组抑炎因子IL-10表达量(674.20±6.94)明显高于Veh组(525.00±6.43),而促炎因子TNF-α (763.20±16.24)明显低于Veh组(1 091.00±29.02),P=0.000、0.000.(5)CCM组ROS的荧光强度(1 377.00±27.06)明显低于Veh组(1 750.00 ±4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0,P=0.000).(6)对比Veh组(72.00 ±3.81),CCM组的坏死细胞数量显著减少(53.60 ±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0,P=0.006).(7)对比Veh组,CCM组Nrf2、SOD1和NQ01的表达量均上调(0.763±0.039、0.442±0.026、0.636±0.023和0.937 ±0.030、0.692±0.034、0.898±0.025,P=0.025、0.004、0.002).结论 CCM通过Nrf2通路对脊髓损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 微小RNA-297a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表达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郑守华;张华鹏;郭文治;朱长举;邱新光;张水军

    目的 通过前期维生素D3结合尼古丁法构建稳定的血管钙化动物模型,观察血管钙化过程中的微小NRA(miRNAs,miR)表达谱变化,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miRNA靶基因,探讨miRNA通过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7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采用维生素D3(300 kIU/kg)肌肉注射和尼古丁(5 mg/kg)灌胃建立大鼠血管钙化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处理.诱导4周后处死大鼠并分离主动脉组织.提取组织RNA,纯化获得miRNAs,采用Affemitrix miRNA芯片检测血管钙化模型组和对照组主动脉组织中miRNA表达谱变化(设2倍改变为阈值),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miRNA的靶基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杂交分析血管钙化过程中相关靶基因及信号通路中分子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通过前期构建稳定的血管钙化动物模型,选择变化倍数较大的mmu-miR-297a作为研究重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作为mmu-miR-297a的靶基因,在调节血管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模型组中,mmu-miR-297a的表达量明显下调,Real-time PCR也发现FGF23在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出现上调,而Klotho则明显下调(P =0.000);Western blot分析蛋白水平FGF23及Klotho的表达与mRNA水平结果一致,即FGF23在模型组中上调,Klotho则明显下调.结论 通过构建血管钙化动物模型,分离血管组织,利用miRNAs芯片,筛选血管钙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发现mmu-miR-297a在血管钙化模型中下调,减少对其靶基因FGF23的抑制,促进了血钙、血磷的异常积累.

  • 静脉注射硫氢化钠对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秦红波;费建国;宋政炜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硫氢化钠是否可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高脂饮食4周后形成脂肪肝,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硫氢化钠组(NaHS 1 ~3组).S组仅暴露肝门,不夹闭动、静脉;IR组采用夹闭左叶及中叶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1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模型;NaHS1~3组于再灌注前5 min分别经股静脉注射14、28、42 μmol/kg硫氢化钠,于再灌注6h时抽取下腔静脉血样并取左肝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S、IR、NaHS1~3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4±8)、(1 393±69)、(852 ±53)、(823 ±42)、(807±57) U/L;S、IR、NaHS 1 ~3组肝组织MDA水平分别为(2.15±0.24)、(7.97±0.42)、(5.26±0.34)、(4.95±0.42)、(4.77 ±0.40) nmol/mg蛋白;S、IR、NaHS 1 ~3组肝组织SOD活性分别为(421±20)、(201±32)、(517 ±27)、(601±23)、(607 ±30) U/mg蛋白;IR组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显著高于S组(t=44.194,P=0.000;t=42.068,P=0.000),SOD活力显著低于S组(t=-14.658,P=0.000);NaHS 1 ~3组ALT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t=-11.563,P=0.000;t-36.415,P=0.000;t=-13.372,P=0.000),NaHS 1 ~3组肝组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IR组(t=-10.375,P=0.000;t=-17.532,P=0.000;t-12.402,P=0.000),SOD活力显著高于IR组(t=24.087,P=0.000;=30.451,P=0.000;t =42.542,P=0.000);NaHS 1~3组(Suzuki's评分2.50、2.33、2.17分)肝病理学损伤较IR组(Suzuki's评分3.67分)明显减轻(t=3.873,P=0.012;t =6.325,P=0.001;t=11.608,P=0.000).结论 静脉注射硫氢化钠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而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 RNA干扰沉默RhoC基因抗炎性乳腺癌侵袭的研究

    作者:徐旭东;张万义;沈汉斌;罗智勇;吴亚群

    目的 观察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炎性乳腺癌(IBC)细胞SUM149和SUM190 RhoC基因对肿瘤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 人炎性乳腺癌细胞按均衡随机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脂质体组、RhoC-小干扰RNA (siRNA)转染组,人炎性乳腺癌细胞SUM149和SUM190中转染RhoC-siRNA,利用显微镜分析转染效率.转染后48 h,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hoC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RhoC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后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应用RhoC-siRNA转染人炎性乳腺癌细胞SUM149和SUM 190,转染效率可以达到80%.在SUM149细胞中,阴性脂质体组与RhoC-siRNA转染组RhoC蛋白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0.897±0.376、0.375 ±0.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4,P=0.045).在SUM190细胞中,阴性脂质体组与RhoC-siRNA转染组RhoC蛋白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0.902±0.386、0.381 ±0.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1,P=0.028).在侵袭实验中,SUM149细胞RhoC-siRNA转染组和阴性脂质体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85.6±12.7)、(340.5 ±43.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5,P=0.034).SUM190细胞RhoC-siRNA转染组和阴性脂质体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92.8±15.6)、(345.9 ±47.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9,P=0.022).结论 应用RhoC-siRNA转染人炎性乳腺癌细胞SUM149和SUM190,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

  • 低能激光照射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微小RNA-214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成山;余海彬;法宪恩;马超;刘晓燕

    目的 观察低能激光照射(LLLI)对大鼠心肌梗死区及其边缘组织中微小RNA(miRNA,miR)-214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同部位只穿线不结扎,3周后治疗组使用LLLI处理梗死区域,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照射同一区域但治疗仪不接通电源,各组分别于照射后1、24、48、72 h、7d时取梗死区域组织,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miR-214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梗死区miR-214的表达从LLLI处理后1h开始上升(36.15±1.21),48 h达到峰值(58.95±1.34),7d时表达量接近对照组(44.12±2.17),在1、24、48、72 h、7d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36.15±1.21比14.55±1.51,P=0.000)、(52.14±1.32比21.22±0.46,P=0.000)、(58.95±1.34比36.08±2.24,P=0.000)、(53.85±1.34比38.01±1.95,P=0.000)、(44.12±2.17比39.41±3.13,P=0.000).结论 LLLI处理梗死心肌能明显上调梗死区域组织中miR-214的表达,延缓心肌纤维化,减轻病理性重塑,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非预期性应激刺激造成的抑郁对大鼠术后切口痛的影响

    作者:茹靖涛;苏松雪;曹福祥;秦涛;曹靖;臧卫东

    目的 观察非预期性应激刺激造成的抑郁对术后切口痛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手术组、应激组、手术+应激组),利用von Frey丝测机械机械痛阈;利用热辐射测痛仪检测热痛阈;利用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检测应激和抑郁状态;利用Western blot检测4组脊髓Kappa阿片受体(KOR)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机械阈值(13.88±2.19)g、热痛阈值(11.79±1.02)s比较,非预期应激第5天出现机械痛阈(9.65±0.88)g、热痛阈(8.49±1.75)s降低;与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加非预期应激组术后第9天机械痛阈(9.01±1.84)g、热痛(8.49±1.75)s不能恢复到正常值.与对照组糖水偏爱(88.67±2.69)%比较,应激组和应激+手术组糖水偏爱(58.33±4.10)%减少,与对照组强迫游泳静止时间(66.50±4.79)s比较,应激组和应激+手术组延长到(106.67 ±6.24)s.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9天应激加手术组术侧脊髓KOR表达下降到0.45±0.06.结论 围手术期非预期应激可以延迟术后切口痛的恢复,或许与脊髓KOR表达减少有关.

  • 共刺激分子B7-H3调节食管癌细胞Eca-109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王琦;陈陆俊;陆明洋;郑晓;刘检;周怡;蒋敬庭

    目的 观察共刺激分子B7-H3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慢病毒感染并经过流式分选,构建B7-H3稳定下调表达的Eca-109细胞(LV-B7-H3-siRNA)及对照组Eca-109细胞(LV-NC),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验证B7-H3干扰后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并分析LV-B7-H3-siRNA组及LV-NC组Eca-109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 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成功构建B7-H3稳定下调表达的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接种后第2天(0.31 ±0.03比0.36±0.02)、第4天(0.51±0.04比0.60±0.04)、第5天(0.60±0.02比0.70±0.03)、第6天(0.65±0.05比0.76±0.03),LV-B7-H3-siRNA组的增殖速率低于LV-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24);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在划痕后12 h[(38.0±28.1)比(467.7±30.3)像素]、20 h[(509.7±6.2)比(403.3±16.7)像素]、24 h[(454.7±19.9)比(355.0±32.1)像素],LV-B7-H3-siRNA组Eca-109细胞的相对迁移距离高于LV-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0.001、0.010);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细胞接种24h后,LV-B7-H3-siRNA组侵袭细胞数量[(258.8±29.1)个],少于LV-NC组[(474.0±85.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结论 成功构建B7-H3稳定下调表达的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并证实B7-H3下调表达可显著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提示共刺激分子B7-H3参与调节食管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并与肿瘤侵袭转移有关.

  • 苦参碱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凋亡因子的影响

    作者:周炳刚;魏昌晟;张颂;苏振明;张智;王健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只裸鼠皮下接种MCF-7/ADR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100、50 mg/kg苦参碱,阳性对照组口服MK2206 120 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21 d后,用体内抑瘤实验测定抑瘤率,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糖蛋白(P-gp)、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蛋白激酶B(Akt)、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等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0.7%、42.1%和37.9%.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48±0.054、0.869±0.058;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1.642±0.062、1.327±0.06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PTEN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高而Akt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低、高剂量苦参碱组PTE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上调,P-gp、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cl-2蛋白表达下调,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碱可能通过Akt基因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逆转耐药、抑制肿瘤的生长.

  • 微小RNA-124靶向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抑制乳腺癌增殖和侵袭的机制

    作者:张建祥;李建华;王芳;谷元廷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 iR)-124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探讨miR-124靶向STAT3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124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鲜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3的表达,分析STAT3与miR-124表达的关系.分别采用miR-124类似物和anti-miR-124转染MDA-MB-231乳腺癌细胞,通过噻唑蓝(MTT)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采用Westem blot法检测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TAT3表达阳性率和miR-12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5.12%和1.26±0.28、12.79%和2.84±0.42,两组STAT3表达阳性率和miR-124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49.510,P=0.000;t =29.027,P=0.000).转染anti-miR-124的MDA-MB-231细胞36 h时后的570 nm处吸光度(A570)值显著提高,转染miR-124类似物的MDA-MB-231细胞36 h时后的A570显著降低.未转染MDA-MB-231细胞、仅采用脂质体2000转染MDA-MB-231细胞、anti-miR-124转染细胞和miR-124类似物转染细胞侵袭细胞数分别为46、45、87、32个.miR-124类似物转染MDA-MB-231细胞后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未转染MDA-MB-231细胞和anti-miR-124转染MDA-MB-231细胞.结论 miR-124能够靶向抑制STAT3进而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刀豆球蛋白A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赵海潇;刘伟贤;周丽

    目的 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肝损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注射ConA于Saa转基因过表达小鼠(TG)和野生型小鼠(WT)建立肝损伤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TG小鼠肝脏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1α(MIP1α)、趋化因子1β(MIP1β)、趋化因子IP10(IP10)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基因表达;分别测定两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浓度;酶联免疫反应(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y(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肝脏组织中Saa、磷酸化核因子αα抑制蛋白[p-IκBα(Ser32/36)]和核因子α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运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小鼠肝脏、脾脏中CD4+T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TG小鼠肝脏组织中MCP1、MIPI仅、MIP1β、IP10、Eotaxin基因表达量(0.61±0.13、0.89±0.15、0.76 ±0.12、0.37±0.08、0.98±0.17)显著高于WT组(0.13±0.03、0.27±0.02、0.16±0.06、0.07±0.02、0.34±0.07)(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21、0.001);6 h时TG小鼠肝脏组织中ALT和AST浓度分别为(16.2±3.1) U/L和(18.8±4.2) U/L,显著高于WT组(6.1±1.3) U/L和(4.5±1.4) U/L(P值分别为0.002、0.001);血清中TNF-α、IFN-γ、IL-6和IL-8的浓度[(813.6±114.2)、(64.5±8.9)、(1045.8±138.6)、(43.4±5.5) pg/ml]显著高于WT组[(253.1±33.5)、(10.5±6.7)、(374.1±53.7)、(24.8±3.4) pg/ml](P值分别为0.011、0.006、0.005、0.014);流式细胞术显示,TG小鼠肝脏中CD4+T细胞和F4/80+CD11b+巨噬细胞比例分别为(60.72±3.65)%和(9.86±0.58)%,显著高于WT组小鼠(35.41±2.45)%和(2.73±0.51)%(P值分别为0.011、0.014).Westem blot显示TG小鼠肝脏组织中p-IκBα (Ser32/36)水平升高,而Toll样受体2抑制剂(CU-CPT22)作用后p-IκBα(Ser32/36)水平降低.结论 Saa过表达通过诱导趋化因子的表达促进肝损伤的发生,具有Toll样受体(TLR2)活性依赖关系,并通过增加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发挥作用.

  • 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抑制机械张力诱发小鼠增生性瘢痕

    作者:刘娜;张川;杨磊;柳磊;谢萌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IL-6 mAb)对机械张力诱发的小鼠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 50只雄性C57/BL6小鼠,采取随机和均衡原则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阳性组、建模组、IgG组、IL-6 mAb组,后3组小鼠予以机械张力处理,构建机械张力诱发的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张力持续2周后拆除装置,假阳性组无牵引张力.后2组于第3、4、5周分别予以免疫球蛋白G(IgG)和IL-6 mAb尾静脉注射,其他3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注射.所有小鼠5周后处死,取瘢痕组织,利用形态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gG对瘢痕增生无明显影响,IL-6 mAb组瘢痕面积明显缩小,组织学检测表明IL-6 mAb组胶原数量减少(均P=0.00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IL-6 mAb下调促炎因子的表达(均P=0.000);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进一步提示IL-6 mAb也能下调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Ⅲ)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00).结论 IL-6 mAb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分泌和抑制胶原的合成,抑制机械张力诱发的小鼠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 Smoothened基因靶向小干扰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对人胰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张波;易超;依马木买买提江·阿布拉;李海军

    目的 采用携带Smoothened (SMO)基因靶向小干扰RNA(si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胰腺癌细胞后体外观察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依据前期研究方法合成3条携带SMO 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滴度:5×108、6×108、5×108 TU/ml),分别转染Patu-8988细胞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SMO基因的表达并计算基因表达抑制率;筛选抑制率高干扰表达载体转染Patu-8988细胞72 h,采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靶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的3条SMO 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对Patu-8988细胞SMO基因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82.4%、93.1%及89.1%,选择抑制效率高的干扰载体转染Patu-8988细胞72 h后,细胞生长状况良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组Patu-8988细胞第1天至第5天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46±0.32)%、(25.41 ±0.28)%、(25.94±0.51)%、(26.01±0.94)%及(43.23±0.88)%.;细胞凋亡率为(1.35±0.11)%低于对照组但可视为未发生显著凋亡(t=-4.523,P=0.011);转染组侵袭小室与Transwell小室细胞数分别为(38.00±4.73)个/高倍视野与(78.00±3.71)个/高倍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0±10.91)个/高倍视野与(306.00±9.12)个/高倍视野;t=-22.808,P=0.000;t-69.256,P=0.000];转染后细胞内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24±0.01明显下调(t=-27.386,P=0.000).结论 SMO 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可有效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并显著抑制Patu-8988细胞的生长及其侵袭转移能力.

  • 微小RNA-127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吉文伟;郭德凯;宋展;刘蕾;贡海兵;王小军;王从俊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27在体外调节胰腺癌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各种胰腺癌细胞和胰腺癌临床样本中内源性miR-127的表达;利用慢病毒载体过表达miR-127,并将其作用于胰腺癌细胞Capan-1和PANC-1细胞中,利用细胞增殖检测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方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检测方法和RT-qPCR方法检测miR-127的下游靶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基因5 (BAG5);过表达BAG5在过表达miR-127的胰腺癌Capan-1和PANC-1细胞中,随后检测其效果.结果 与正常胰腺导管细胞比较,miR-127在多种胰腺癌细胞株的表达从(30.0±8.1)% ~(72.0±12.3)% (P=0.004),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肿瘤的表达为(48.0±18.2)% (P=0.003);通过慢病毒感染CAPAN-1和PANC-1细胞,过表达miR-127能抑制癌症增殖(P =0.002),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Canpan-1细胞从(49.0±6.2)%增加到(62.0±4.3)%(P=0.010),PANC-1细胞比例从(56.0±7.1)%增加到68±4.1% (P=0.015)和侵袭能力的下降(P=0.004);胰腺癌中miR-127的下游靶基因是BAG5;过表达BAG5在Capan-1和PANC-1细胞中能逆转miR-127对癌症发展的肿瘤抑制作用(P =0.000).结论 MiR-127可作为在胰腺癌中的肿瘤抑制因子,其功能调节的下游靶基因是BAG5.

  • 高温高湿环境对大鼠汗腺细胞的影响

    作者:朱璐璐;宣敏;程飚;刘坚

    目的 探讨高温高湿环境对汗腺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14只SD大鼠通过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常湿组和高温高湿组,每组7只,实验组大鼠在饲养3d后进行湿热应激处理:将大鼠置于40℃、相对湿度65%的湿热仓中,2h后取出,72 h后采集标本.对照组室温放置,不做任何处理,72 h后采集标本.结果 光镜下湿热应激组汗液分泌部的上皮细胞胞质中空泡减少,且伴有汗腺细胞凋亡增多,高温高湿组的凋亡指数为(70.7±14.0)%,显著高于对照组[(58.6±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8,P=0.02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温高湿组应激后M3受体的相对表达量为(1.21±0.16)%,显著高于对照组[(1.81±0.41)%,t=2.711,P=0.035];进一步检测到高温高湿组SD大鼠血清中乙酰胆碱的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并且高温高湿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13.65±5.14) U/mg,较常温常湿组[(25.89±11.05) U/mg]显著降低(t=2.633,P=0.023).结论 高温高湿对汗腺细胞的损伤主要是由于组织抗氧化能力减退导致.

  • 沙利度胺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凋亡及其低氧诱导因子-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海云;陈易;乔振国;朱红飞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THD)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O)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THD(0 ~ 200 μg/nl)处理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并收集处理后的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THD对SW1990细胞体外生长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THD对SW1990细胞周期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Westen blot法检测HIF-1α、MMPO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THD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对SW1990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率上升,呈剂量-效应关系(F=16.377,P=0.000)和时间-效应关系(F=25.445,P=0.000).经不同浓度的THD(50、100、200 μg/ml)作用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SW1990细胞G0/G1期比例增多(50.26±2.06、52.12±1.93、60.85±2.55比41.71±1.87,F=26.544,P=0.000),而GJM期(29.69±0.98、28.81±0.87、25.49±1.19比33.78±1.23,F=11.321,P=0.000)及S期细胞比例减少(20.05±1.03、19.07±0.79、13.66 ±0.71比24.51 ±0.94,F=61.409,P=0.000).同时,RT-PCR检测结果提示SW1990细胞的HIF-1α及MMP-9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01、19.765,P=0.000、0.000);Westen blot检测结果提示SW1990细胞的HIF-1 α 及MMP-9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80、13.791,P=0.000、0.000).结论 THD能够明显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细胞HIF-1 α、MMP-9的表达有关.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GCD0103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作用

    作者:廖铂;张莹莹;孙权;江平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GCD0103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加入不同浓度(0、0.1、1.0、5.0、10.0、50.0、100.0 μmol/L)的MGCD0103,运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其作用于BEL7402细胞24、48、72 h后细胞生长,计算存活率及半数抑制浓度.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GCD0103作用于BEL7402细胞48 h后的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周期试剂盒检测MGCD0103作用于BEL7402细胞48 h后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MGCD0103作用于BEL7402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MGCD0103对BEL7402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24、48、72 h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9.36 ±2.13)、(9.12 ±0.87)及(4.95 ± 0.45)μmol/L.MGCD0I03减弱BEL740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MGCD0103影响BEL7402的细胞周期分布,引起G2/M期阻滞;药物处理后GJM期细胞比例由(7.83±0.41)%增加至(15.84±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GCD0103可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凋亡率由(6.23±0.66)%增加至(9.02±1.03)%(1μmol/L) (P =0.017)、(15.93±1.77)%(5μmol/L)(P=0.001)及(35.30 ±2.68)% (20 μmol/L) (P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GCD0103对肝癌细胞BEL7402具有生长抑制作用.

  • 大肠杆菌协同索拉非尼的抗肝癌作用

    作者:曾永联;钟娜;张艳群;袁观斗;何松青;徐庆;韦京辰

    目的 探讨利用大肠杆菌联合索拉非尼对Walker-256移植性肝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和索拉非尼协同处理构建好的Walker-256大鼠肝癌模型,观察经不同方式处理后,肝癌的发展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评估药物对肿瘤的作用效果,并研究大肠杆菌联合索拉非尼抗肝癌的机制.结果 大肠杆菌联合索拉非尼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0.015),且血培养结果显示未发现大肠杆菌残留.通过病理检查发现,索拉非尼和大肠杆菌联合组的癌旁存在较小的炎症,坏死也更加明显,肿瘤的重量更小,联合组无残癌率达100%,大肠杆菌组无残癌率达40%.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大肠杆菌组细胞角蛋白(CK)表达下调,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上调,这些结果表明,经大肠杆菌干预后肿瘤发生间充质转化,而联合索拉非尼处理可使CK表达上调,下调VEGF、Vimentin、MMP-9、PCNA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抑制该现象.结论 大肠杆菌联合索拉非尼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抑制肝癌的作用.

  • 羽扇豆醇增强胰腺癌细胞对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作者:毕亭亭;吕荣;李道鸿;朱敖;刘岩

    目的 观察羽扇豆醇(Lupeol)对人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胰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1细胞以15 μmol/L Lupeol处理24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其对5-氟尿嘧啶(5-Fu)处理24 h后的敏感性变化;经Lupeol联合5-Fu(12.5 mg/L)处理后的形态学观察进一步验证MTT结果;流式细胞术测Lupeol联合5-Fu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法测Lupeol联合5-Fu对细胞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经15 μmol/L Lupeol处理24 h后相关蛋白及mRNA的变化.结果 Lupeol预处理可明显增强5-Fu对PCN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o)由(14.05±2.03) mg/L降至(8.58±1.37) mg/L(t =14.355,P=0.005);且可增强5-Fu对PCNA-1细胞的凋亡诱导[凋亡率由(39.82 ±4.04)%升至(60.43±4.71)%;P=0.000]及侵袭抑制作用;Lupeol可明显降低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及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Lupeol可通过下调P-gp、MRP及p-Akt的活性,增强PCNA-1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其与化疗药物联用可能有助于提高抗肿瘤的治疗效果.

  • 3-甲基腺嘌呤联合化疗对食管癌原位移植瘤治疗作用及机制

    作者:郑天亮;何占锋;赵松

    目的 探讨3-甲基腺嘌呤(3-MA)联合紫杉醇及顺铂(TP方案)治疗食管癌原位移植瘤的效果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食管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3-MA组、TP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4组小鼠治疗30 d后,计算肿瘤体积;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自噬底物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变化,采用激酶反应分析VPS34激酶活性,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肿瘤细胞的凋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小鼠肿瘤细胞中化疗药物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P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减缓(P=0.002).与TP化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减缓更明显(P=0.010).与对照组比较,3-MA和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62蛋白明显积累(P=0.000).与对照组LC3-Ⅱ/β3-肌动蛋白(β-actin)比值比较,3-MA和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LC3-Ⅱ/β-actin比值明显下降(P=0.000).与对照组比较,3-MA和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PS34激酶活性显著下调(P=0.000).与TP化疗组VPS34激酶活性比较,3-MA和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PS34激酶活性显著下调(P =0.000).与对照组比较,TP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000).与TP化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 =0.000).结论 3-MA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自噬,与化疗药物联合可显著提高药物利用率,进而显著提高抗肿瘤效果.

  • 瑞格菲尼联合维替泊芬对肝癌细胞的影响

    作者:崔瑞文;朱曙光;袁泽南;郑啟发;李华

    目的 观察瑞格菲尼联合维替泊芬对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瑞格菲尼及瑞格菲尼联合维替泊芬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瑞格菲尼及瑞格菲尼联合维替泊芬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瑞格菲尼及瑞格菲尼联合维替泊芬对肝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瑞格菲尼及瑞格菲尼联合维替泊芬对肝癌细胞凋亡影响.结果 CCK-8实验结果表明瑞格菲尼联合维替泊芬(1 μmol/L)处理肝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629 μmol/L,低于单用瑞格菲尼处理肝癌细胞的IC50(3.576 μmol/L).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瑞格菲尼(4μmol/L)联合维替泊芬(2 μmol/L)组细胞迁移数为(147.00 ±9.54)个,低于瑞格菲尼(4μmol/L)组细胞迁移数[(336.00±27.31)个,t=-11.360,P=0.000],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531.67±29.54)个,t=-21.466,P=0.000].瑞格菲尼(2μmol/L)联合维替泊芬(1μmol/L)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0.20±1.06)%,高于瑞格菲尼组细胞(2 μmol/L)的凋亡率[(5.13 ±0.95)%;t=6.170,P=0.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1.13±0.35)%;t=14.080,P=0.000].结论 维替泊芬能增强瑞格菲尼对肝癌细胞的抑制增殖、迁移,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程序性死亡因子1免疫调控节点调控放疗耐受非小细胞肺癌对自然杀伤细胞的肿瘤免疫逃逸

    作者:沈明敬;徐中华;徐卫华;蒋堪秋;陈勇兵;徐忠恒

    目的 观察放疗耐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逃逸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免疫的现象并探讨机制.方法 累积放疗A549细胞在0、4、8、12 Gy时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 ±0.078、1.440 ±0.112、1.760 ±0.152、2.050 ±0.166;H157为1.000±0.055、1.370±0.094、1.530±0.132、1.890±0.146.直至诱导放疗耐受细胞株后并验证放疗耐受性.人外周血分离NK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检测各组免疫毒力指数.Western blot检测NK细胞分别与两组细胞共培养后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表达量.后,使用PD-L1、PD-1中和抗体分别作用两组细胞观察NK细胞免疫毒力指数变化.结果 放疗耐受A549、H157中高表达.A549中PD-L1相对表达量为1.000±0.078,放疗耐受A549中PD-L1相对表达量为4.150±0.292(t=-18.052,P=0.001).H157中PD-L1相对表达量为1.000±0.055,放疗耐受H157中PD-L1相对表达量为5.070 ±0.387(t=-18.034,P=0.001).不同比例下NK细胞对放疗耐受A549、H157的免疫毒力均弱于A549、H157.放疗耐受NSCLC与NK细胞共培养后诱导NK细胞PD-1表达升高.PD-L1、PD-1中和抗体作用放疗耐受A549、H157后可以增强免疫毒力,但对A549、H157无效.结论 放疗耐受NSCLC通过自身高表达PD-L1及诱导NK细胞PD-1表达增加逃逸NK细胞的肿瘤免疫.

  • PinX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海青;樊瑞智;宋虎;徐溢新;江涛;白津;徐为;郑骏年;宋军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1(PinX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使用PinX1干扰慢病毒(sh-PinX1)和阴性对照慢病毒(sh-con)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SW480;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慢病毒后PinX1蛋白表达量;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沉默PinX1基因对HCT116和SW480两种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沉默PinX1基因后两种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变化;明胶酶谱文验检测沉默PinX1基因后两种癌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改变.结果 同sh-con组比较,sh-PinX1组PinX1表达明显下调:HCT116:(40459±154)比(3135±24)(P=0.002);SW480:(54 709±202)比(6537-±55),(P=0.001).低表达PinX1可显著提高结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116-sh-con组与116-sh-PinX1组比较(100.0±5.8)个比(217.3±11.6)个,P=0.000;480-sh-con组与480-sh-PinX1组比较(193.0±6.6)个比(407.0 ±6.6)个,P=0.004;低表达PinX1可显著提高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116-sh-con组与116-sh-PinX1组比较(71.7±3.3)个比(170.0±5.8)个,P=0.000;480-sh-con组与480-sh-PinX1组比较为(58.3±4.4)个比(130.0±5.8)个,P=0.001;低表达PinX1可促进MMP-2的表达,116-sh-PinX1组(58 549±220)比116-sh-con组(3 819±31),P=0.000;480-sh-PinX1组(56 540±207)比480-sh-con组(2909±33),P=0.001;低表达PinX1对MMP-9的表达无显著性影响,116-sh-PinX1组(8 499±769)比116-sh-con组(8 499±769)(P=0.390)及480-sh-PinX1组(4008 ±290)比480-sh-con组(3 907±256),P=0.808;低表达PinX1可提高分泌的MMP-2的活性:116-sh-PinX1组(12 699±284)比116-sh-con组(5 571±91)(P=0.000);480-sh-PinX1组(14418±296)比480-sh-con组(8 704±55),P=0.000.结论 PinX1基因通过激活MMP-2信号通路增强结肠癌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臭氧气浴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超莉;叶子青;阮琼芳;陈斓;张卫东;谢卫国

    目的 观察臭氧气浴干预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及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臭氧气浴实验组和空气暴露对照组.建立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臭氧气浴实验组以臭氧气干预后,取材换药.空气暴露对照组常规换药.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分析图像数据,检测细胞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1)臭氧气浴实验组:创面平整,边缘清晰,炎性反应、肿胀、渗出程度均较空气暴露对照组轻;创面愈合率高于空气暴露对照组,伤后第3、7、14、21天,臭氧气浴实验组愈合率分别为(17.28±0.40)%、(38.74±0.60)%、(83.46±1.80)%、(99.11±0.70)%;空气暴露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3.12±0.30)%、(27.57±0.20)%、(68.01±0.60)%、(89.53±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时相点t值分别为20.788、40.793、20.144、13.219;P值分别为0.001、0.000、0.002、0.005).(2)臭氧气浴实验组炎性细胞少,组织增生优于空气暴露对照组;创缘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活跃,鳞状上皮完全覆盖创面愈合.(3)臭氧气浴实验组各时相点创面组织细胞因子PDGF、TGF-β3表达量均高于空气暴露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GF各时相点t值分别为3.978、28.081、8.573、16.839,P值分别为0.008、0.000、0.005、0.001;TGF-β3各时相点t值分别为22.092、15.368、19.221、17.255,P值分别为0.000、0.002、0.000、0.000).伤后14d,空气暴露对照组TNF-α阳性表达上调,臭氧气浴实验组表达下调;臭氧气浴实验组TNF-α表达量均低于空气暴露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6、-11.371、-7.353、-42.448,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0.003).结论 臭氧气浴干预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可改善局部病理变化,促进与创面愈合相关的细胞因子PDGF、TGF-β3表达,减轻炎性介质TNF-α的表达,促进创面抗炎愈合.

  • 核因子-κB激酶抑制剂ε在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中的作用

    作者:王一飞;王雷;陈文;陈鑫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激酶抑制剂ε(IKKε)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小鼠主动脉夹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C57BL/6品系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和ApoE和IKKε基因双敲除(ApoE-/-IKKε-/-)两组小鼠,ApoE-/-IKKε-/-组皮下泵入AngⅡ(DA组)和生理盐水(DN组)为实验组,ApoE-/-组皮下泵入AngⅡ(AA组)和生理盐水(AN组)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各组小鼠的血压变化,统计各组小鼠死亡率并观察各组小鼠血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AN、DN组小鼠血压值无明显异常改变,且小鼠无死亡.AN、DN组小鼠主动脉血管壁结构完整,未见异常的病理学改变.AA、DA组小鼠血压升高,且与DA组比较,AA组血压升高更明显(P=0.000);AA组小鼠无死亡,DA组4只小鼠于1周内死亡(P =0.000);AA、DA组小鼠血管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但与AA组比较,DA组小鼠血管壁明显增厚,中膜层平滑肌缺失增加(DA组小鼠血管壁肌肉缺失程度比AA组小鼠血管壁肌肉缺失程度:4.50±1.12比1.50 ±0.93,P=0.000),细胞外基质降解程度严重(DA组弹力蛋白降解程度比AA组弹力蛋白降解程度:2.25±0.66比0.63±0.74,P=0.000).结论 在AngⅡ诱导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中,IKKε的缺失促进实验小鼠主动脉夹层的形成.

  • 双基因重组载体转染乙醇诱导的兔干细胞对其成脂与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吕本浩;李劲峰;马源;李成;尚国伟;李月白;王义生

    目的 观察双基因重组载体转染乙醇诱导的兔干细胞对其成脂与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随机分为6组:(1)正常组:正常BMSCs,无特殊处理.以下5组均给予终质量浓度0.09 mol/L乙醇.(2)模型组:无基因转染BMSCs;(3)无关序列组:10μl无关序列载体转染BMSCs;(4)干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组(siPPARγ组):10μl siPPARγ基因载体转染BMSCs;(5)exCGRP组:10μ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基因载体转染BMSCs;(6)双基因组:10μl双基因重组载体转染BMSCs.实验第7、14天检测各组细胞中PPARγ、CGRP、Runt相关基因2(Runx2)、骨钙素mRNA与其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第7天,双基因组、siPPARγ组、正常组中PPARγ mRNA与蛋白均呈低表达(0.329±0.037与0.162 ±0.013、0.413 ±0.045与0.174±0.023、0.376±0.042与0.169±0.021),明显低于模型组(0.672±0.079与0.871±0.096)、无关序列组(0.674±0.083与0.823±0.089)、exCGRP组(0.683±0.079与0.839±0.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双基因组、exCGRP组中均明显表达CGRP mRNA与蛋白,显著高于模型组、无关序列组、siPPARγ组、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双基因组、exCGRP组、siPPARγ组、正常组中Runx2mRNA、骨钙素mRNA与蛋白均呈高表达,双基因组显著高于模型组、无关序列组,且明显高于exCGRP组、siPPARγ组、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实验第14天,各组表达量与第7天一致.结论 双基因重组载体转染乙醇诱导的兔干细胞,能够同时高效阻止细胞中成脂基因表达并上调成骨基因表达,显著优于单一基因的作用.

  • 白藜芦醇对紫杉醇诱发神经痛的影响及其与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关系

    作者:陈欢;李昭;赵爽;刘朋;刘飞飞;李蕊;郭跃先;王秀丽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紫杉醇诱发大鼠神经痛的影响,并探讨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SD雄性大鼠50只(体重180 ~200 g),鞘内置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单纯紫杉醇组(P组);Res预处理+紫杉醇组(R+P组);LY294002(PDK抑制剂)+Res预处理+紫杉醇组(LY+R+P组);Res对照组(R组);正常对照组(C组).第1、3、5、7天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第2、4、6、8、10、12、14天的相同时点鞘内注射LY294002 2.5μg/10μl或腹腔注射Res 40 mg/kg,其中LY294002是在给予Res 1 h前完成.5组大鼠分别于腹腔给予紫杉醇给药前1天(T0)、给药后第8天(T1)、给药后第14天(T2)测定50%机械缩足阈值(PWT),第15天快速取纹状体,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纹状体内磷酸化Akt(p-Akt)、总Akt(t-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T1、T2时点,与C组比较,P组和LY+R+P组PWT降低(P=0.000、0.000);与P组比较,R+P组PWT升高(P =0.000).透射电镜下可见P组和LY+R+P组线粒体出现肿胀、空泡化等改变,而R+P组线粒体损伤减轻.与C组p-Akt蛋白表达量(0.42 ±0.03)比较,R组表达(0.53±0.05)上调(P=0.000),P组(0.28±0.01)、R+P组(0.36 ±0.04)和LY+R+P组(0.21±0.03)表达下调(P=0.000、0.019、0.000);与R组p-Akt蛋白表达量比较,P、R+P、LY+R+P组的表达均下调(P=0.000、0.000、0.000);与P组p-Akt蛋白表达比较,R+P组的表达上调(P=0.002),而LY+R+P组的表达下调(P=0.006),5组t-Akt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551).结论 Res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纹状体内线粒体损伤,预防紫杉醇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

  • 过表达Beclin1对小鼠肝癌化疗增敏的作用

    作者:吴伟;王亚奇;杨耀辉;武波;庞志刚

    目的 探讨过表达Beclin1蛋白对小鼠肝癌化疗增敏的效果.方法 对照细胞核Beclin1过表达细胞株分别建立移植瘤模型30只,待肿瘤生长后,每种细胞株模型取15只经腹腔注射吉西他滨50 mg/kg,每周2次,共4周,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Beclin1组、化疗组和实验组.分析4组小鼠肿瘤生长,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以及凋亡相关蛋白p53、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等因子的变化水平;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分析两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化疗组、Beclin1组和实验组大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8,P=0.023;F=2.019,P =0.031;F=3.140,P=0.005).与化疗组和Beclin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3,P =0.037,F=2.134,P=0.032).与对照组(5.12±1.12)比较,化疗组、Beclin1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10.33 ±3.12;9.43 ±2.98)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9,P=0.016;f=1.980,P=0.020);与化疗组和Beclin组比较,实验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指数(21.44±4.98)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09,P=0.000).结论 过表达BECN1可诱导自噬发生,过度自噬可使细胞发生凋亡,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肝癌可达到增强化疗疗效的作用.

  • 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小剂量衣霉素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周涛;李遂宁;杨列红;高鲁方;冯超;刘波

    目的 观察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在小剂量衣霉素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I/R+衣霉素组(TM组)及I/R+ TM+ LY294002组(TM+ LY组),每组各10只.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并再灌注的方法建立I/R模型,TM组、TM+ LY组在模型建立前30 min腹腔注射TM 0.6 mg/kg,TM+ LY组同时使用p-GSK-3β的上游信号分子蛋白激酶B(Akt)的抑制剂LY294002(10 mg/kg).分别于开胸后和再灌注2h取颈动脉血,比色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再灌注2h后处死大鼠摘取心脏,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磷酸化Akt (p-Akt)及p-GSK-3β3蛋白的表达.结果 再灌注2h时TM+ LY组CK-MB、LDH水平较TM组高[(987±103) U/L比(746±99) U/L,t =2.945,P-0.006;(4 761 ±636) U/L比(3681 ±518) U/L,t=2.789,P=0.008].TM+ LY组凋亡指数较T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7±2.9)%比(14.4±2.8)%,=2.864,P=0.007].再灌注2h心肌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TM组:0.613±0.068、0.717±0.086、TM+LY组:0.364±0.046、0.452±0.053、I/R组:0.251±0.032、0.232±0.031;TM+ LY组表达低于T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p-Akt比较:t=2.925,P =0.006;p-GSK-3β比较:t=2.858,P =0.007).结论 小剂量的衣霉素诱导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内质网应激预处理通过Akt-GSK3-β途径提高p-GSK-3β水平使GSK-3β活性得到部分抑制有关.

  • CT引导下18G穿刺针经家兔胃植入路径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底学敏;牛书雷;杜随;赵金鑫;刘泽洲;张宏涛;王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8 G125I粒子穿刺针经家兔胃植入路径的安全性.方法 将20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为3根针组:扫描CT,确定胃的体表投影,选择3个穿刺点,间距1 cm,平行排列,CT引导下逐渐穿透胃前壁及胃后壁.B组为6根针组:扫描CT,确定胃体表投影后,选择6个穿刺点,2×3平行排列,间距1 cm,CT引导下穿透胃前壁及胃后壁.术后即刻扫描CT,24 h测粪便潜血,0~7d观察家兔行为学变化,术后第7天抽取血常规并每组处死4只兔,观察腹腔有无积血、穿孔等.60 d时处死剩余兔,肉眼观察腹腔有无针孔痕迹、粘连等.结果 所有兔均可进行客观效果评价,无穿孔、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两组粪便潜血均为阴性,A组术后7d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水平分别为(5.75 ±1.56)×109/L、(22.7±3.37)%、(4.05 ±1.07)×1012/L、(92.8 ±21.86) g/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0.003、0.046、0.030),B组术后7 d WBC、NEUT、RBC、Hb的水平分别为(6.12±1.80)×109/L、(22.4±3.97)%、(3.84±1.37) ×1012/L、(95.4±16.2) g/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0.012、0.030、0.036),A、B组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74,P=0.076).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针经家兔胃植入安全、可行,增加穿刺针数可能会增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

  • 颅内支架置入比格犬和拉布拉多犬基底动脉的比较

    作者:周晓辉;张帆;杨永凯;韦浩;何祥中;吴彩松

    目的 通过脑血管造影和支架置入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观察比格犬和拉布拉多犬颅内血管直径的差异及神经功能,探讨拉布拉多犬基底动脉作为颅内支架置入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6条比格犬和6条拉布拉多犬全身麻醉下行脑血管造影,分别测量每条犬左侧颈内动脉颈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嘴侧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管直径,并比较两组犬颅内血管直径的差异;采用犬神经功能评分方法比较两组犬支架置入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犬的头颈部血管未见明显变异,两组犬左侧颈内动脉颈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嘴侧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管直径分别为:比格犬:(1.27±0.04)、(0.96±0.05)、(0.55±0.08)、(1.35±0.07) mm,拉布拉多犬:(1.87±0.06)、(1.34±0.07)、(0.86±0.06)、(1.65±0.04) mm.比格犬和拉布拉多犬支架置入后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5.50±0.73)分和(2.16±0.19)分.拉布拉多犬组左侧颈内动脉颈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嘴侧动脉及基底动脉血管直径明显大于比格犬组(t =7.367、5.485、4.872、4.328,P=0.000、0.000、0.001、0.001),拉布拉多犬组支架置入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小于比格犬组(t=9.579,P=0.000).结论 拉布拉多犬的颅内血管直径变异较小,与比格犬比较其基底动脉血管较粗,适合建立颅内支架置入的动物模型.

  • 体内质粒转染后轴突再生示踪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张伯寅;赵东旭;朱庆三;赵宝林;尹若峰

    近年来,再生相关基因(RAGs)以及表观遗传修饰对轴突再生的调控作用逐渐成为领域内的研究热点[1].我们在体内转染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绿色荧光蛋白(GFP)/目的基因质粒共转染的脊髓背根神经节(DRG)轴突示踪动物模型.一、材料与方法

    关键词:
  • 沉默含IQ结构域的三磷酸鸟苷激酶活化蛋白1可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作者:崔发财;陈瑜;裴学良;秦望森;邹杰

    研究发现具有IQ结构域的GTP激酶活化蛋白1(IQGAP1)过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IQ结构域的三磷酸鸟苷(GTP)激酶活化蛋白1(IQGA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沉默其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关键词:
  • 金属硫蛋白-2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华;高宇哲;魏娜;宿世琼;戴民;侯净;倪青

    血液中特异性的基因或蛋白能够作为癌症的分子生物学标志,对早期诊断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旨在探讨金属硫蛋白-2A(MT-2A)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住院治疗的252例患者,所有病例均有病理确诊支持.实验组分为乳腺癌组(BCG) 11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BFN)80例,乳腺增生症60例为正常对照组(Nor).术后组织学分级参照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2],其中高、中分化56例,低分化56例.肿瘤临床分期参照AJCC乳腺癌TNM分期系统第七版[3],Ⅰ、Ⅱ期59例,Ⅲ期53例.入组均为女性患者,BCG组年龄(45.00±1.76)岁,中位年龄48岁,BFN组年龄(21.00±1.07)岁,中位年龄23岁,Nor组年龄(38.00 ±2.17)岁,中位年龄40岁.Trizol购自Invitrogen 公司,UltraPure Agaros购自ABI-invitrogen公司,Sybr qpcrmix购自ABI-invitrogen公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内对照试剂盒,购自美国ABI生物公司;人MT-2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由中国台北亚诺法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Thermo的核酸浓度测定仪,Applied biosystems qPCR仪.

    关键词:
  • 他克莫司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作者:陈峰;王建;张雅敏

    本研究旨在探讨他克莫司(FK506)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 ~ 250 9,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术前1h经阴茎背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FK506组[FK组:术前1h经阴茎背静脉注射FK506 (0.3 mg/kg)].

    关键词:
  • 影响腹壁张力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回归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广坛;张学东

    我们利用手助腹腔镜专用器械-蓝蝶,通过检测腹壁张力,测算达到佳腹腔暴露的小腹腔压力,并利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一、材料与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就诊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手助腹腔镜腹部手术的患者183例为研究对象.术前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待手助腹腔镜手术操作完成后,量取气腹状态下前后腹壁的距离.撤离蓝碟封闭器,悬吊蓝碟牵开器,量取免气腹状态下前后腹壁的距离,并记录达到前腹壁大提升距离的小张力.关腹前,量取腹壁厚度.

    关键词:
  • 可回收滤器对犬下腔静脉的影响

    作者:明志兵;丁文彬;张忠新

    滤器可引起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甚至阻塞[1],我们通过观察滤器置入后的形态、镜下及血流的改变,探讨滤器对机体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选取成年Beagle犬24条,体重(11.3 ±1.8) kg,分对照组(n=4)、假手术组(n=4)、滤器组(n=16).用3%戊巴比妥钠行腹腔麻醉,置入OPTEASE滤器(Cordis公司)后检测腔静脉直径、流速、压力梯度,并行大体及镜下观察.二、结果滤器置入后腔静脉扩张、血流及压力梯度减弱,术后8周滤器附着血栓,腔静脉内腔面凹凸不平,光镜:滤器支撑柱周围胶原纤维明显增生,见大量裂隙形成;电镜:滤器表面条索状胶原纤维交错、堆积,血小板及红细胞黏附形成血栓.

    关键词:
  • 下胫腓前韧带修复在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作者:汤样华;曾林如;岳振双;辛大伟;胡中青;徐灿达

    本研究旨在探讨下胫腓前韧带修复在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术中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近期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78例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患者.A组(40例):下胫腓前韧带修复;B组(38例):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2.观察指标:记录术后踝关节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P90核糖体S6激酶2基因沉默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5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沈晓军;何大伟;何敖林;李莎莎;孙克康;钱海鑫

    我们通过转染P90核糖体S6激酶2(RSK2)小干扰RNA(siRNA)的方法,观察RSK2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5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细胞株、RSK2-siRNA、McCoy's 5A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LipofectaminTM2000、Trizol、RSK2抗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抗体、反转录试剂盒、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试剂盒、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试剂盒、细胞裂解液、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等.

    关键词:
  • 11R-VIVIT肽对钛颗粒诱导成骨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茂强;王雪鹏;朱六龙;边振宇;姚旺祥;田飞

    我们通过阻断钙调磷酸酶(C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信号通路,探讨是否能减少磨损颗粒诱导的成骨细胞炎性因子分泌.一、材料与方法取新生SD大鼠头颅骨,经消化法获取成骨细胞.钛颗粒组:成骨细胞培养皿中加入钛颗粒(0.1 mg/ml,浓度、性状与体内磨损颗粒相似)共培养;钛颗粒/VIVIT肽组:成骨细胞培养皿中加入钛颗粒(0.1 mg/ml)和11R-VIVIT肽(2μmol/L,氨基酸编码:RRRRRRRRRRR-GGG-MAGPHPVIVITGPHEE)共培养;对照组中仅加入等量溶剂.细胞培养96h后取细胞行Western blot检测NFATc1蛋白表达,于6、24、96h离心后取细胞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白细胞介素(IL)-6和前列腺素E2 (PGE2)的含量.

    关键词:
  • 微小RNA-122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艾宁;冀宏;李博;李智岗;杨光

    微小RNA(miRNA,miR)-122是肝脏表达较高并具有特异性的一种miRNA[1],原发性肝癌在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2].我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探讨miR-122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在我院介入放射科首次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9例,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32 ~76岁,平均52.1岁,无绝对介入禁忌证.正常对照组29例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3~64岁,中位年龄41.6岁.2.检测方法:提取血样标本总RNA,结果分析采用2-△△C1方法.PCR反应结束后,加入1μl(0.5μg/μl)引物(引物序列:5’-TGGAGTGTGACAATGGTGT-3’).所有反应试剂置于ABI7500荧光定量分析仪.

    关键词:
  • 更多脂肪干细胞更强抑制移植排斥反应作用

    作者:胡志斌;严志焜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排斥反应的作用[1-2],但其细胞使用数量对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其输注剂量对其抑制作用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

    关键词:
  • 不同程度门静脉结扎术后大鼠肝再生的研究

    作者:顾向前;贾莉莉;王菲;张迪;纪赓;李罗珠

    目前部分肝癌切除患者术后剩余肝体积不足已成为制约手术预后的主要障碍[1].临床实践过程中已发现门静脉阻断可显著促进剩余肝体积再生[2],并提出了“门静脉血液分流理论”[3],因而推测门静脉结扎的程度将影响未结扎叶的再生程度.因此本研究探讨不同程度门静脉结扎术对门静脉压力及非结扎侧肝再生的影响.

    关键词: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局部镇痛装置的早期镇痛疗效

    作者:袁媛;程文俊;左伟;周蓓

    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常用方法有局部浸润镇痛、神经阻滞、自控静脉镇痛(PCIA)等[1-2],各有其优缺点.局部镇痛技术(LIA)的发展,使伤口局部持续性镇痛简易可控.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部镇痛泵在TKA术后早期的镇痛疗效.一、资料与方法

    关键词:
  • 小鼠肿瘤引流淋巴结模型的建立

    作者:汪礼坤;徐阿曼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是肿瘤抗原首先进入的二级淋巴器官,是决定机体免疫激活抑或免疫耐受的关键初始部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小鼠TDLN的可行性.一、材料与方法将悬浮于2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的体外培养Hepa1-6细胞(6×105个)应用1 ml注射器(注射胰岛素用)注射于6~8周龄C57BL/6J小鼠右后肢足掌皮下,每隔3d测量肿瘤长径.第12天处死小鼠,自足踝向上剪开皮肤后予剥脱后肢皮肤,髌骨后方可见局部有脂肪堆积的腘窝,用小弯眼科镊纵向钝性分离,辨别[1],再轻柔取出足掌肿瘤侧腘淋巴结(TDLN)(勿夹挤淋巴结,以免破碎).自踝关节剪断双足并称重,每只小鼠肿瘤足重量减去对侧正常足重量测得肿瘤重量.剖检观察肺、肝及腹腔有无转移.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关键词:
  • 膀胱癌组织RON蛋白与CXC趋化因子受体4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琪;虞碧霞;陈俊丰;杨育生;吕秀依;蒋军辉;程跃

    酪氨酸激酶受体RON在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趋化因子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属趋化因子家族,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2].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3]检测RON蛋白、CXCR4蛋白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ON和CXCR4在膀胱癌中的临床病理相关性.

    关键词:
  •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东旭;王涛

    我们探讨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7.8±16.4)岁.结肠癌25例、直肠癌35例,高中分化腺癌18例,低或未分化腺癌42例.所有患者术前未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及生物治疗.2.EZH2蛋白表达检测:60例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配对的远癌正常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进行检测,具体方法按试剂盒说明进行.细胞染色后在400倍显微镜下选取5个视野,计数每个视野中细胞总数及EZH2阳性的细胞数.根据染色强度和染色面积综合计分.

    关键词:
  • 基质金属蛋白酶-9rs391824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关系

    作者:陈达伟;汤晓东;陈胜;赵振国;邓志成;贾竞超;周标;刘双海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rs391824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关系.方法 纳入15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MMP-9 rs3918242多态性在内的21个因素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关系,并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术后血浆MMP-9浓度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胰管直径≥3 mm[比值比(OR)=0.378,95%可信区间(CI):0.163,0.874,P=0.023]、胰腺质地软(OR=3.414,95% CI:1.353,8.612,P=0.009)、手术时间≥6 h(OR=3.018,95%CI:1.302,6.991,P=0.010)、胰瘘(OR=6.615,95% CI:2.708,16.161,P=0.000)、术后腹腔出血(OR=8.768,95% CI:1.958,39.264,P=0.005)和rs3918242多态性(CT/TF基因型,OR=0.211,95%CI:0.060,0.737,P=0.015)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手术时间≥6 h(OR =4.181,95%CI:1.535,11.384,P=0.005),胰瘘(OR =9.713,95%CI:3.507,26.900,P=0.000)和m3918242多态性(CT/TT基因型,OR =0.166,95% CI:0.042,0.646,P=0.010)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相关.rs3918242 CT/TT基因型患者术后血浆MMP-9浓度为(275.2±103.9) ng/ml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240.1±85.2) ng/ml,P=0.005],腹腔感染患者术后血浆MMPO浓度为(205.6±83.1) ng/ml显著低于未腹腔感染患者[(258.5±82.4) ng/ml,P=0.000].结论 手术时间、胰瘘和MMP-9m3918242多态性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较低血浆MMP-9浓度易造成腹腔感染.

  • 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路建;肖旺频;周红梅;朱志鹏;周清河;沈颖彦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股骨粗隆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标准(ASA)Ⅱ或Ⅲ级,年龄65-80岁,体重50 ~ 76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32):对照组(C组)、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PD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同时经15 min静脉输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然后以0.5μg/(kg·h)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于麻醉诱导前15 min(T1)、术毕(T2)、术后6h(T3)和术后24 h(T4)时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浓度,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血浆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 mRNA的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浆中的色氨酸(TRP)、犬尿氨酸(KYN)浓度,计算IDO的比活性;记录术后3d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T2~T4时,P组IL-1β浓度[(10.5±2.1)、(12.9±2.8)、(9.7±1.8) pg/ml]和IL-6浓度[(44.7±5.6)、(61.1±6.8)、(34.9±5.2) pg/ml],D组IL-1β浓度[(11.5±2.3)、(14.6±3.2)、(10.4±2.2)pg/ml]和IL-6浓度[(46.2±6.3)、(60.8±7.3)、(36.3±4.8) pg/ml],PD组IL-1β浓度[(8.1±1.4)、(9.5±2.1)、(7.2±1.6) pg/ml]和IL-6浓度[(32.5±5.4)、(42.4±6.5)、(25.7±5.2) pg/ml]低于C组IL-1β浓度[(16.4±3.7)、(20.2±4.8)、(15.6±3.5) pg/ml]和IL--6浓度[(63.2±7.8)、(81.5±8.2)、(50.4±6.5)pg,/ml](P=0.000);在T4时,P组IDO mRNA的表达[(2.011±0.612)×103]和IDO比活性[(82.75±9.32) μmol/mmol],D组IDO mRNA的表达[(1.982±0.568)×103]和IDO比活性[(84.75±8.91) μmol/mmol],PD组IDO mRNA的表达[(0.893±0.339) ×1o3]和IDO比活性[(40.54±5.58) μmol/mmol]低于C组IDO mRNA的表达[(3.426±0.581) ×103]和IDO比活性[(201.41±33.74) μmol/mmol](P=0.000);与P和D组比较,PD组上述各指标降低明显(P =0.000);术后3d内C、P、D和PD组的POCD发生率分别为59%、34%、31%和9%,与C组比较,P、D和PD组POCD发生率均降低,且PD组降低更踢显(P=0.000);P和D组上述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联合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和IDO mRNA的表达及降低IDO比活性有关.

  • 细胞黏附分子4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凋亡、自噬、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张卓奇;问明;郭剑;史建伟;王志宇;檀碧波;张爱民

    目的 观察细胞黏附分子4(CADM4)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自噬、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6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ADM4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检测CADM4在7种胃癌细胞株(HGC-27、BGC-823、MKN-45、MGC-803、SGC-7901、NCL-N87、AGS)及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的表达.以CADM4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V-CADM4)瞬时转染BGC-823细胞,Real-time PCR检测CADM4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自噬、侵袭转移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CADM4 mRNA表达水平为0.29 ±0.03,较癌旁组织(1.20±0.15)显著降低(P =0.000),且其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00).BGC-823细胞中CADM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GC-27、MKN45、MGC-803、SGC-7901、NCL-N87、AGS及GES-1细胞(P=0.000).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病毒组比较,转染LV-CADM4能够明显提高BGC-823细胞的凋亡率(均P=0.000),同时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明显降低(P =0.000);且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p6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表达明显下调,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9、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均P=0.000).结论 CADM4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下调,上调CADM4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和自噬,并降低细胞侵袭转移能力.

  • 趋化因子受体7表达与肺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沈小艳;韦晓璇;任衍琛;胡卫东

    目的 系统评价趋化因子受体7(CCR7)表达与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相关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效应量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采用Cochrane Q检验法检验异质性(α=0.10).结果 终纳入16个研究,其中肺癌1 18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130例;正常肺组织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肺癌CCR7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OR=13.80,95%CI(7.68,24.80),P=0.000]和正常肺组织[OR=86.13,95%CI(11.29,657.11),P=0.000];肺癌CCR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OR=5.08,95% CI(2.75,9.37),P=0.000]及临床分期[OR=0.43,95% CI(0.22,0.81),P=0.009]有关.结论 CCR7表达与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

  •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评估食管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王岩;刘俊峰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食管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影响.方法 收集114例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内血常规结果,计算术前外周血NLR.分析术前外周血NLR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腺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住院时间和NLR水平相关(P=0.000、0.000、0.000、0.038、0.000).高NLR组和低NLR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22.9%、3.1%和92.4%、69.7%和31.2% (P=0.088、0.000、0.00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病理分期外[风险比(HR)=4.450,95%可信区间(CI):2.990 ~6.623,P=0.000],术前外周血NLR也是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2.739,95% CI:1.687~4.446,P =0.000).根据患者肿瘤位置分层分析的结果显示,病理分期和NLR水平是影响中上段和下段食管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HR=6.983,95% CI:3.311 ~ 14.729,P=0.000;HR=2.319,95% CI:1.015 ~5.299,P =0.046;HR=4.241,95% CI:2.557 ~7.035,P=0.000;HR=3.192,95% CI:1.726 ~5.903,P =0.000).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能较好地评估食管腺癌患者的手术风险.

  • 术中肌电刺激对肘管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朱旭;吴学建

    目的 观察术中肌电刺激(EMG)对肘管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288例确认为肘管综合征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分成术中肌电刺激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4例.所有病例在术中松解前进行1次术中电生理监测,记录小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松解后再次进行1次相同的术中电生理监测;实验组在松解完毕后对神经卡压严重处进行肌电刺激,刺激参数为100 mA,2 Hz,10 min,然后再进行电生理监测;对比术中松解前后的CMAP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术后每隔2个月随访1次,所有病例完成至少8个月随访,统计每次随访达到不同评价标准的病例数,对比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实验组波幅的差值为(3.4±0.4)mV,潜伏期的差值为(10.1±0.2)ms,对照组波幅的差值为(2.5 ±0.4) mV,潜伏期的差值为(14.4±0.6)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和P=0.001).在术后2个月时实验组达到痊愈标准和好转标准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这种优势在术后4个月时更加明显,在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和好转病例比率基本相同(P =0.054),但是在术后8个月时,差异再次出现,实验组无效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结论 肘管综合征术中松解后给予肌电刺激,对小指展肌的CMAP波幅和潜伏期有快速的改善;实验组术后恢复速度更快,有更多的病例达到痊愈和好转标准.

  • 钙通道激活蛋白43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汪景坤;付晓霞;宋鑫;张东娇;王爱民

    目的 检测钙通道激活蛋白43(Cap4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不同病理类型的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ap43在预示结直肠腺瘤恶变的作用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Cap43在80例结直肠腺瘤、60例结直肠癌以及6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ap43在正常肠黏膜组、结直肠腺瘤组、结直肠癌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7%、63.8%、91.7%;而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中亦明显增高,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60.0%、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FQ-PCR结果显示Cap43特异性扩增,Cap4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管状腺瘤、结直肠混合性腺瘤、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119±0.871、3.660±1.309、7.323±2.131、13.018±2.417、19.552±6.338(F=25.943,P =0.028).结论 Cap43与结直肠腺瘤的恶变及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

  • 微小RNA-148a-3p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细胞自噬及炎症应答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王亚寒;罗建平;王小刚;杨彬;崔力扬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48a-3p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细胞白噬及炎症应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T细胞中miR-148a-3p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分子[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和自噬相关基因5(ATG5)]的蛋白表达量.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RT-qPCR及Western blot法验证miR-148a-3p与DNMT1的靶向作用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患者T细胞中miR-148a-3高表达,而DNMT1表达水平较低.miR-148a-3p过表达显著增加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4.23±0.34比1.06±0.15,P=0.000;2.87 ±0.29比1.02±0.17,P=0.000;3.12 ±0.32比1.07±0.21,P=0.000);反之,抑制miR-148a-3p的表达,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0.41 ±0.14比0.97±0.13,0.52±0.10比0.95 ±0.14,0.45 ±0.12比0.98 ±0.18;P =0.008).此外,过表达miR-148a-3p明显降低自噬标志基因LC3Ⅱ/LC3 Ⅰ、ATG5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0.44±0.13比1.06±0.16,P=0.003;0.38 ±0.11比1.07 ±0.16,P=0.002;0.42 ±0.12比1.03±0.14,P=0.003);相反,下调miR-148a-3p则增加自噬水平(2.89±0.28比1.03±0.17,P=0.000;3.31 ±0.29比0.98 ±0.18,P =0.000;3.68 ±0.31比1.02 ±0.15,P=0.000).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148a-3p与DNMT1存在直接的靶标关系(0.44±0.07比1.00±0.12,P=0.002;1.68±0.17比1.00±0.11,P =0.004);且miR-148a-3p过表达抑制DNMT1的mRNA(0.38 ±0.17比0.98±0.23,P=0.011)和蛋白(0.41 ±0.17比0.97±0.25,P=0.014)表达水平,反之则促进DNMT1的mRNA(3.83±0.29比1.04±0.21,P=0.000)和蛋白(3.46±0.28比1.02±0.20,P=0.000)表达.结论 miR-148a-3p其可以通过靶向调控DNMT1的表达来调节成T细胞自噬及炎症应答.

  • Luminex技术筛选胃癌复发外周血微小RNA指纹图谱

    作者:徐志远;程向东;刘翔;陈香浏;王久利;洪莲莲;凌志强

    目的 应用Luminex技术筛选胃癌复发外周血微小RNA(miRNA,miR)指纹图谱.方法 选取胃癌复发和未复发患者各100例及对照健康人100例,应用Luminex技术筛选外周血中5种miRNAs表达,另外选择50例胃癌患者动态观察血清miRNAs表达变化,筛选胃癌复发外周血microRNAs分子组合.结果 miR-10b、miR-21、miR-183、miR-371-5p、miR-378 5种miRNAs在胃癌患者术前血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在胃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表达中位数分别为:miR-10b(8.25比3.25)、miR-21(11.18比3.25)、miR-183(22.86比4.13)、miR-371-5p(13.57比3.37)、miR-378(18.19比3.99),均P=0.000.术后血清miR-10b在早期胃癌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上调不明显(7.41比7.33,P=0.336).50例动态观察的患者中,复发组术后血清miR-21、miR-371-5p、miR-378、miR-183均显著下调,复发后,血清miR-21、miR-3716p、miR-378显著上调,但miR-183上调不显著(复发组比未复发组中位数分别为1.99、1.14),提示miR-183可以从组合中剔除.结论 筛选出miR-21、miR-371-5p、miR-378 3种miRNAs分子组合作为胃癌复发外周血microRNAs指纹图谱,能够早期预测胃癌复发.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V600E位点突变及半乳糖凝集素-3、间皮表面微绒毛抗原、细胞角蛋白19表达特征研究

    作者:朱子鹏;张爱龙;肖雪明;王瑞娟;陈兴;游振辉

    目的 观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组织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3)、间皮表面微绒毛抗原(MC)、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特征,探讨Gal-3、MC、CK19表达与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48例PTMC、74例甲状腺良性疾病(4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甲状腺腺瘤)中Gal-3、MC、CK19蛋白表达,分析这些蛋白与PTM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MC组织中BRAF突变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67.6%比4.1%,P=0.000);Gal-3、MC、CK19在PTM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91.2%比8.1%、83.8%比13.5%、95.9%比4.1%,P=0.000);Gal-3、MC、CK19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7、0.000、0.036);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包膜侵犯、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 =0.000、0.005);联合检测BRAF+ Gal-3、BRAF+ MC、BRAF+ CK19诊断PTMC的灵敏度分别为93.2%、85.1%、96.6%,并以BRAF+ CK19组合检测诊断PTMC的灵敏度高.结论 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及Gal-3、MC、CK19蛋白表达有助于PTMC的诊断;联合检测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及Gal-3、MC、CK19蛋白表达有助于提高PTMC的诊断;Gal-3、MC、CK19蛋白的表达可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BRAF基因的突变可能使肿瘤更具有侵袭性,更容易发现淋巴结转移.

  •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检测诊断胆管癌

    作者:王文斌;刘兵;武海波;何伟;王天阳

    目的 探讨特定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胆管癌患者70例和胆管炎对照者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各组患者血清CEACAM6水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高点为参考,制定CEACAM6的截点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根据肿瘤标志物诊断效率评估表评价各个肿瘤标志物对胆管癌诊断效率.结果 在胆管癌癌患者中,CEACAM6的血清值和阳性率[(0.189±0.134) ng/ml和84%]与胆管炎组比较显著升高[(0.109±0.023) ng/ml和37%;t=3.238,P=0.016];根据ROC曲线,CEACAM6在本次实验中血清中含量测定的截点值为0.185 1 ng/ml,CEACAM6、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70、0.828,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758~0.912、0.803~0.936、0.749~0.906.胆管癌诊断敏感性CEACAM6>CA19-9> CEA(t=2.046,P=0.012);特异性CA19-9> CEACAM6> CEA(t=1.833,P=0.001).结论 CEACAM6与CA19-9联合检测有助于胆管癌早期诊断.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RhoE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胡宝利;张海峰;王晓龙;王豪杰;韦海涛;王作培

    目的 探讨RhoE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月10日至2016年7月10日我院收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hoE和EGFR基因在配对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利用采集的患者生存时间,分析RhoE基因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食管组织比较,食管癌组织中RhoE基因表达呈显著下降趋势,63.3%的组织呈RhoE表达下降大于2倍.EGFR表达在癌组织中上调,两者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50,P=0.0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RhoE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期显著短于阳性表达者[风险比(HR)=0.210,P=0.038].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异常低表达的RhoE基因与EGFR表达负相关,且与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提示RhoE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可能的抑癌作用.

  • 333例pT1a和pT1b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分子分型的研究

    作者:薛慧琴;申红红;赵霖;牛昀

    目的 探讨pT1a和pT1b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pT1a(n=82)和pT1b(n=251)期的乳腺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分子分型、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结果 333例肿瘤中腺腔A型、腺腔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的比例分别为30.6% (n=102)、46.6% (n=155)、12.0% (n =40)和10.8% (n =36).pT1a和pT1b期肿瘤的分子分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不同分子分型的肿瘤之间无病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1.659,P=0.002];pT1a期的肿瘤相对于pT1b期的肿瘤预后较好(HR =2.756,P=0.046).分子分型[HR=1.424,95%可信区间(CI):1.018 ~ 1.992,P=0.039]、肿瘤T分期(HR=3.278,95%CI:1.151~9.336,P=0.026)及组织学分级(HR=3.609,95%CI:1.981~6.573,P=0.001)为影响pT1a和pT1b期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T1a和pT1b期的肿瘤由于发现较早,往往术后无病生存率较高,分子分型、肿瘤T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当肿瘤为三阴性型或组织学分级较高时,预后相对不佳,应给予重视.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卷曲螺旋结构域6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殷德涛;张乐乐;马润声;李红强;王勇飞;柳桢;雷梦园;余坤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腺体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1(MTA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卷曲螺旋结构域67蛋白(CCDC67)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1例PT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MTA1、MMP-2及CCDC67蛋白的表达.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CCDC67过表达的TPC-1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TC细胞株中MTA1、MMP-2及CCDC67 mRNA的表达.结果 MTA1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3.9%(39/6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8.0%(11/61);MMP-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2.3%(38/6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4.8% (9/61);CCDC67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9.1% (30/6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6.7% (59/61).CCDC67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11、7.289、10.353、8.826,P=0.048、0.007、0.001、0.003),MTA1和MMP-2的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13、12.752、4.665,P=0.013、0.000、0.031;x2=5.026、5.026、6.036,P=0.025、0.025、0.014).TPC-1细胞株中,MTA1和MMP-2 mRNA均有表达,未检测到CCDC67 mRNA表达.在构建的CCDC67高表达的TPC-1细胞株(OE组)中,MTA1与MMP-2 mRNA水平较正常TPC-1细胞株(CON组)及转染了空载体的TPC-1细胞株(NC组)中均呈现相对低表达.结论 MTA1、MMP-2、CCDC67蛋白与PTC的转移和侵袭密切相关,CCDC67基因的抑癌功能可能与其抑制细胞转、移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 膜髓帆入路在四脑室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尤万春;王中

    目的 探讨膜髓帆入路在四脑室肿瘤切除中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经膜髓帆入路切除四脑室肿瘤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2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5分]24例;轻残(GOS 4分)4例,术后有面部麻木、口角歪斜症状;重残(GOS 3分)1例,术后发生一侧肢体偏瘫;死亡(GOS1分)l例.所有幸存患者均无术后缄默改变,术后随访时间2 ~ 40个月不等,磁共振(MR)复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复发.术后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2例,蛛网膜囊肿2例,星形细胞瘤5例,髓母细胞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转移性癌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论 四脑室肿瘤手术难度极大,膜髓帆入路可充分暴露四脑室肿瘤,避免切开小脑蚓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韩京军;张艳炜;张晶;伍德强;张磊;姚尖平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两个独立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包括29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和487例健康对照,2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46例健康对照.利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NOSrs2779248 C/T、rs1137933 C/T的基因型分布.结果 rs2779248和rS1137933 T等位基因可以不同程度增加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合并2个独立的病例-对照研究后,这种风险关系仍然存在.rs2779248 T等位基因可以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比值比(OR)值为1.33[95%可信区间(CI):1.09 ~ 1.61];rs1137933 T等位基因OR值为1.42(95% CI:1.16~1.73).经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rs2779248TT基因型仍然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OR值为2.75(95%CI:1.38 ~5.49);rs1137933 CT +TT基因型可以增加发病风险1.37倍(95% CI:0.03~ 1.82).结论 iNOS基因rs2779248和rs1137933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明显相关,突变等位基因和突变基因型可以明显增加发病风险.

  • 不同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V600E突变研究

    作者:张玲娜;符鸿俊;李玉晶;王秋鹏;曹飞麟;吴丽娜;甘梅富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BRAF)基因V600E突变.方法 分析41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BRAF基因V600E突变.结果 41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普通型BRAF基因V600E突变率为88.4% (321/363),滤泡亚型突变率为41.7% (5/12),高细胞亚型突变率为100.0% (23/23),嗜酸细胞亚型突变率为80.0% (4/5),x2检验结果显示普通型与滤泡亚型BRAF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35,P=0.001),普通型与高细胞亚型在肿瘤大小和是否侵犯包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63,P=0.000;x2 =4.115,P=0.04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普通型与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V600E是否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等无明显相关(P值分别为0.530、0.683、0.274、0.623、0.551,0.921、1.000、0.560、0.560、0.999).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高危亚型的BRAF基因突变率大体上高于低危亚型;高细胞亚型总体比普通型乳头状癌肿瘤大小更大,侵犯包膜更多.普通型、高细胞亚型、滤泡亚型中BRAF是否突变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等无明显相关.

  • Runt相关转录因子2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璇;谢潭;王志强;刘霞

    目的 探讨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分析RUNX2在食管癌组织中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RUNX2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及RUNX2的表达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意义.结果 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RUNX2mRNA在食管癌、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0、P=0.002.食管鳞癌组织中RUNX2mRNA(P=0.000)及蛋白(16.942,P=0.00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RUNX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的侵袭程度(6.138,P=0.013)、分化程度(6.277,P=0.014)、TNM分期(3.903,P=0.048)显著相关.RUNX2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P=0.048)和无进展生存率(P =0.025)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RUNX2的表达水平是患者总生存率(P=0.000)和无进展生存率(P =0.002)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RUNX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溴结构域结合蛋白4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铮;朱金玉;胡述提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溴结构域结合蛋白4(BRD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10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RI4的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检测7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例癌旁组织中BRD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103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BRD4 mRNA表达水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RD4 mRNA表达水平比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明显增高(P =0.002),并且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BRD4 mRNA水平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P=0.001)和浸润深度(P=0.012)明显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RD4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52例,低表达51例,在癌旁组织中多为不表达或低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RD4高表达组生存期明显比低表达组短(P=0.01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RD4表达水平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P=0.042).结论 BRD4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相关.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峰;肖群根;王宝峰;郭东生

    胶质瘤是源于神经上皮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具有无限制增殖及向周边正常脑组织广泛侵袭的特点.异常表达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膜受体(PDGFR)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影响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但分子机制仍不清楚.PDGF、PDGFR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DGF诱导胶质瘤动物模型为研究PDGF信号通路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现综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小窝蛋白-1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进月;马志强;刘冬

    小窝蛋白是膜结合的脚手架蛋白家族成员之一,能够负性调控小窝区域内的信号转导.在人类肿瘤发病过程中伴随间质小窝蛋白-1(Cav-1)表达缺失,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中Cav-1表达缺失能够激活肿瘤微环境,促进前列腺癌、乳腺癌的早期复发、转移,肿瘤间质Cav-1表达缺失与临床不良预后相关.间质中Cav-1表达缺失促肿瘤进展的机制可能与Cav-1表达减少后其负性调控的多种致癌基因(如c-Myc、v-Src、H-Ras等)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激活有关,进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向CAF转化、细胞外基质重塑和间质纤维化,促进肿瘤演进.

  • 肝再生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朱磊;鲁才杰;贺翊峰;李明意

    肝脏再生是一个多细胞增殖、分化,非常复杂和精确调控的过程,因受肝脏组织受损的程度影响,参与再生的细胞种类也有所不同.研究肝再生有助于临床解决肝损伤后肝组织的修复和肝功能恢复等问题.目前有研究证实多种信号通路在肝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参与肝再生的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做一综述.

  • 逼尿肌功能综合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关宇鹏;左亚丽;白志明

    下尿路症状(LUTS)除泌尿系统疾病外,全身多器官因素均可诱发.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仍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金标准”.过去,人们对TURP的疗效评估习惯关注主观排尿症状的改善和客观检查结果,而很少从逼尿肌自身功能及人体全身状态上分析.本文拟就逼尿肌功能与各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综合评估进行综述.

  • 泌尿系结石研究中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江弘炀;唐哲;刘卓;刘继红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和实验室里根据不同的研究类型采用不同的动物模型研究结石形成机制与治疗效果.目前常用于研究泌尿系结石的动物模型有大鼠模型、小鼠模型、果蝇模型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如猪)模型.本文就泌尿系结石研究里国内外使用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简要介绍.

  • 微小RNA-93靶向大型肿瘤抑制因子2对肾癌细胞GRC-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冯子煜;顾朝辉;李帅;张学冲;兰东阳;刘秉乾;王义昆;贾占奎;杨锦建;武玉东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93靶向大型肿瘤抑制因子2(LATS2)对肾癌细胞GRC-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肾癌细胞GRC-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3与LATS2的靶向关系.分别转染Neg-miR、pre-miR-93、anti-miR-93至肾癌细胞GRC-1,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iR-9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ATS2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iR-93与LATS2存在结合位点.与转染Neg-miR比较,共转染pre-miR-93与LATS2-wt可使GRC-1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00).与Neg-miR组比较,pre-miR-93组miR-93表达上调,LATS2蛋白表达降低(P=0.000);anti-miR-93组miR-93表达降低,LATS2蛋白表达增高(P =0.000).与Neg-miR组比较,pre-miR-93组细胞增殖活性增高,同时凋亡率降低(P=0.000);anti-miR-93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同时凋亡率增高(P=0.000).结论 miR-93可通过靶向LATS2调控肾癌细胞增殖及凋亡.

  • Yes相关蛋白1短发卡RNA质粒构建及其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董锐;王行环

    目的 用RNA干扰技术阻断人膀胱癌T24细胞中Yes相关蛋白1(YAP1)基因的表达,观察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 检测人膀胱癌T24细胞中YAP1表达水平;采用真核转录质粒pGreenPuro构建针对YAP1基因的重组转染质粒.将4种不同序列的YAP1短发卡RNA(shRNA)质粒以及含与YAP1无关序列的对照质粒(YAP1 shRNA NC)分别转染T24细胞,48 h后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其YAP1表达水平,筛选YAP1基因沉默效果好的shRNA质粒干扰T24细胞;使用噻唑蓝(MTT)检测shRNA质粒对T24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其对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T-qPCR检测T24细胞阳性表达YAP1基因,用Lipofectamine 2000成功将不同YAP1 shRNA质粒转染入T24细胞;RT-qPCR检测发现YAP1 shRNA3质粒沉默T24细胞YAP1表达效果显著(抑制率为75.5%),随后用YAP1 shRNA3质粒干扰T24细胞,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YAP1 shRNA3质粒组T24细胞增殖能力小于空白对照组(干扰组增殖率为空白对照组的85.9%,P=0.000);转染YAP1 shRNA3的T24细胞迁移能力较空白对照组低[24h平均划痕宽度分别为(218.50±3.50) μm和(86.5±4.50) μm,P=0.003];转染YAP1 shRNA3的T24细胞侵袭能力较空白对照组弱(穿透Transwell小室的平均细胞数62∶ 345,P=0.000).结论 用RNA靶向干扰能明显降低人膀胱癌T24细胞内的YAP1基因表达,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丙酮酸激酶M2亚型在肾癌迁移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王新君;白培明;赵晓昆;罗广承

    目的 探讨敲低丙酮酸激酶M2亚型(PKM2)对肾癌细胞株ACHN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靶向PKM2基因的pLV载体,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敲低PKM2对ACHN细胞增殖的影响.在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和下室之间不放置基质胶测定细胞的迁移能力,在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和下室之放置基质胶测定细胞的侵袭能力.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变化.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KM2抑制了ACHN的增殖.对照组的葡萄糖消耗率和乳酸生成率分别为(3.493 ±0.179)和(3.553±0.185) nmol/106 cells/min,而shPKM2组的葡萄糖消耗率和乳酸生成率分别为(1.457 ±0.081)和(5.820±0.352) nmol/106 cells/min(P =0.001,P=0.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shPKM2组和对照组到达下室的细胞数分别为(62±6)个和(39±5)个(P=0.001).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hPKM2组和对照组到达下室的细胞数分别为(40±7)个和(26±6)个(P =0.009).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shPKM2组中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60±0.110和2.534±0.342,而对照组中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33 ±0.070和1.312±0.284(P =0.001,P =0.009),shPKM2组中Vimentin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0 ±0.110和1.631±0.123,而对照组中Vimentin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653±0.100和3.530 ±0.511(P=0.022,P=0.003).结论 敲低PKM2表达显著抑制了肾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影响了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

  • 调控自噬对二氢青蒿素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凯旋;李法平;郭辉;刘树坤;刘二鹏;侯宇川

    目的 观察二氢青蒿素(DHA)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联合用药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μmol/L)的DHA及加入自噬抑制剂3-MA(5 mmol/L)分别处理膀胱癌T24细胞24、48、72 h后,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分析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标记蛋白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酶原(procaspase-3)、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t-PARP)和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降解产物(cleaved-PARP)的表达水平.50.0 tμmol/L DHA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24 h后,丹酰戊二胺(MDC)染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对自噬进行形态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白噬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和p62的表达.结果 DHA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2.5 μmol/L的DHA 24、48、72 h抑制率依次是5.79%、6.61%、11.09%;25.0 μmol/L的DHA 24、48、72 h抑制率依次是11.25%、15.32%、21.35%;50.0 μmol/L的DHA 24、48、72 h抑制率依次是27.16%、30.66%、47.58%;100.0μmol/L的DHA 24、48、72 h抑制率依次是41.52%、57.52%、74.29%;12.5 μmol/L的DHA 24、48、72 h死亡率依次是3.66% 、6.44% 、9.78%;25.0 μmol/L的DHA 24、48、72 h死亡率依次是7.02%、13.40%、17.55%;50.0 μmol/L的DHA 24、48、72 h死亡率依次是20.53%、26.97%、38.69%;100.0 μ.mol/L的DHA 24、48、72 h死亡率依次是29.82%、39.26%、44.9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与空白对照组、3-MA和DHA单药组比较,自噬抑制剂3-MA和DHA联合用药可增加膀胱癌细胞的凋亡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MDC荧光染色阳性的自噬泡呈点状结构分布在细胞核的胞质内.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多个双层膜包裹胞质形成的自噬体.DHA处理膀胱癌T24细胞后,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及凋亡标记蛋白cleaved-PARP的表达量增加,而自噬相关蛋白p62和凋亡标记蛋白procaspase-3、t-PARP表达水平降低;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与对照组比较,cleaved-PARP的表达量增加及procaspase-3、t-PARP表达水平降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论 DHA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及产生自噬现象,且自噬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对癌细胞起保护性作用.

  •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八例自然杀伤细胞治疗

    作者:高鹏;单玉喜;薛波新

    目的 探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自体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输注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的8例mCRPC患者,签署书面的知情同意并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和评估.抽取50 ml外周血,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扩增后进行细胞纯度和杀伤能力检测.患者每周接受1次自体NK细胞回输,后一次回输后第3天进行临床检测.比较治疗前后的NK细胞扩增情况、对肿瘤细胞杀伤情况、外周血细胞因子等指标变化以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经过(18±3)d细胞因子诱导的体外扩增,NK细胞平均可达4.39×109个,CD3-CD56+ NK细胞纯度平均达84.3%.NK细胞对K562及PC-3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在效靶比10∶1时,对K562和PC-3的杀伤作用分别为82%和78%.7/8例患者外周血出现CD3-CD56+ NK细胞的比例升高;6/8例患者外周血出现CD8+T细胞的比例升高(P=0.078);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2、干扰素(IFN)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未见明显变化(P =0.235);生活质量改善(P=0.012);骨痛有一定缓解(P=0.013);未观察到相关的不良反应与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NK细胞回输可能一定程度唤醒mCRPC患者的免疫应答.

  • 羟基磷灰石诱导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及凋亡

    作者:刘权;陶芝伟;关晓峰;吴基华;刘云龙;何子奇;邓耀良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HAP)对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HAP用无血清1640培养基稀释至50、100、200、400 μg/ml,空白对照组为0μg/ml,分别加入巨噬细胞中,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微量酶标仪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荧光酶标仪法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活化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巨噬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HAP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活力逐渐降低,LDH活性逐渐升高,HAP浓度为400 μg/ml显著(P =0.000、P=0.001).TNF-α、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均逐渐上升[(1.49±0.07、1.77±0.12、1.92±0.53、2.20±0.49)、(1.51±0.06、2.70±0.17、3.19±0.12、4.32±0.59)],HAP浓度为400 μg/ml显著(P =0.000、P=0.000).凋亡率逐渐增加[(3.68±1.16)%、(4.69±1.61)%、(8.14±1.08)%、(15.20±0.88)%、(22.90±0.99)%],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逐渐下降,bcl-2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Cleave 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增加,HAP浓度为400μg/ml时均显著(P=0.000).结论 HAP可诱导巨噬细胞经线粒体途径凋亡并上调炎症基因TNF-α、IL-1β mRNA的表达.

  • 大鼠脊髓横断后不同时期膀胱Cajal间质细胞变化与膀胱顺应性的关系

    作者:赵耀瑞;李航;郜海涛;刘奔;杨宇明;谢锋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横断后不同时期膀胱顺应性和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s)的变化以及甲磺酸伊马替尼对长期脊髓损伤致大鼠神经源性膀胱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102只雌性Wa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6周组(A组)、脊髓横断6周组(B组)、假手术12周组(C组和E组)、脊髓横断12周组(D组和F组).A~D组用于观察大鼠脊髓横断后不同时期膀胱顺应性和膀胱ICCs的变化,E组和F组用于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对长期脊髓横断后膀胱顺应性的影响.脊髓横断组行脊髓胸10节段完全横断,假手术组只暴露不横断脊髓.分别于术后6周和12周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标本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CCs数量的变化.E组和F组于术后12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甲磺酸伊马替尼,分别于注药前、后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组膀胱顺应性升高[(0.146±0.107) ml/cmH2O比(0.066±0.019) ml/cmH2O,P=0.017],膀胱ICCs数量减少[(3.180±1.976)比(4.920±1.564),P=0.014];D组膀胱顺应性降低[(0.046±0.023) ml/cmH2O比(0.063±0.013) ml/cmH2O],膀胱ICCs数量增加[(7.710±2.024)比(4.750±1.138),P=0.000].大剂量(20μmol)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以显著升高对照组大鼠膀胱顺应性[从(0.070±0.029) ml/cmH2O升至(0.096±0.036) ml/cmH2O];不同剂量(5、20 μmol)甲磺酸伊马替尼均可升高F组膀胱顺应性[从(0.047 ±0.021) ml/cmH2O分别升至(0.065±0.019) ml/cmH2O和(0.077±0.019) ml/cmH2O,P=0.000],且剂量越大作用越强.结论 大鼠脊髓横断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膀胱顺应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应的膀胱ICCs数量则呈先减少后增多的变化趋势.阻断膀胱ICCs功能可以显著改善长期脊髓高位横断大鼠的膀胱顺应性.脊髓高位横断导致膀胱顺应性减低的病理基础不仅是膀胱纤维化,而且是膀胱ICCs数量增多.

  • 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变化特征及临床研究

    作者:魏雪栋;何军;袁晓妮;潘芝娟;浦金贤;侯建全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预存及新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变化特征.方法 通过免疫磁珠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各随访点血清中的抗HLA抗体,结合供者的HLA基因分型及临床资料,分析移植术后预存或新生HLA抗体变化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前供受者HLA基因错配对术后新生抗供者HLA特异性抗体(HLA DSA)的影响.结果 术前共9例受者(8.0%,9/113)预存HLA抗体,以HLA-Ⅰ类为主(88.9%,8/9),其中仅1例含DSA(11.1%,1/9),其余均为非抗供者特异性抗体(NDSA),且所有预存HLA抗体术后6个月(1~36)内全部消失,术后受者在1、6、12、36、60个月肌酐水平分别为125.0(82 ~ 591)、102.0(84 ~ 105)、98.0(76~ 131)、111.5(75 ~137)和89.0(68~ 125) mmol/L.术后共有20例受者(19.2%,20/104)新生HLA抗体,其中6例为非持续性(Ⅰ类3例,Ⅱ类3例)、14例为持续性(Ⅰ类2例,Ⅱ类10例,Ⅰ+Ⅱ类2例).非持续性受者中1例含DSA,持续性受者中12例含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新生的25种DSA中以HLA-Ⅱ类为主(80.0%,20/25),尤其以DQ(80.0%,16/20)抗体为主.与HLA其他位点(A、B、C、DR)相比,HLA-DQ位点错配更易导致DSA产生(P=0.019、0.000、0.000、0.015),且2个等位基因错配产生DSA的概率大于1个等位基因(P=0.084).持续存在的新生DSA在初始滴度和峰值滴度上均高于非持续DSA(P=0.059,P=0.027),且呈逐渐增高趋势(P=0.017),并以HLA-Ⅱ类抗体为主(P =0.016),但两者术后新生时间的早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结论 术后新生HLA-Ⅱ类、高滴度及滴度持续升高的抗体都是DSA持续存在的危险相关因素.因此,术前进行供受者HLA基因分型,尤其重视DQ位点配型是预防术后主要新生HLA DSA的重要手段.

  • 沉默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吴鼎;时湛;汤润;孙晓青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iRNA)沉默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TDGF-1)基因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过Silintfect分别将阴性对照siRNA、TDGF-1 siRNA转染到PC3细胞,空白(Blank)组无需特殊处理.分别纯化各组所提取的总RNA和蛋白;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DGF-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变化.Transwell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阴性对照(0.988±0.011)、空白组(1.000±0.000)比较,实验干扰组(0.250±0.046)的TDGF-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 =0.007,P=0.006).干扰组的TDGF-1、N-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空白组明显降低,E-cadherin蛋白则显著升高.Transwell实验结果示实验组[(84.667±7.572)个]细胞的迁移能力较空白组[(174.333±10.017)个]、阴性对照组[(168.333±4.041)个]明显减弱(P =0.022,P=0.025).结论 下调TDGF-1基因的表达能够减弱细胞的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MT有关.

  • 携带白细胞介素-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对裸鼠神经母细胞瘤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李圆;朱孝宇;冯东川;禚保彪;龚金超;韩涛;张旭;郑骏年

    目的 探讨携带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对裸鼠神经母细胞瘤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取LA1-55N细胞2×106个接种于BALB/c裸鼠腋下组织内,建立裸鼠神经母细胞瘤模型,当移植瘤体积达100~ 150 mm3时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瘤体内注射ZD55-IL-24、ZD55-EGFP、Ad-IL-24和磷酸盐缓冲液(PBS),通过定期测量肿瘤体积观察肿瘤生长抑制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EIA、IL-24、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结果 肿瘤生长曲线表明,ZD55-IL-24处理组肿瘤生长速度较PBS组明显减慢,接种6周后ZD55-IL-24组肿瘤平均体积为(91.20±39.31)mm3,Ad-IL-24组为(997.89±51.65)mm3,ZD55-EGFP组为(943.46±69.62) mm3,PBS组为(1 980.24±98.78) mm3,ZD55-IL-24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ZD55-IL-24能在裸鼠神经母细胞瘤移植瘤表达EIA并高效介导IL-24基因的表达,活化Caspase-3;TUNEL法检测凋亡显示ZD55-IL-24能诱导裸鼠神经母细胞瘤移植瘤的凋亡,ZD55-IL-24、Ad-IL-24、ZD55-EGFP处理的裸鼠神经母细胞瘤移植瘤凋亡率分别为(52.10±6.21)%、(21.30±3.62)%、(20.60 ±2.01)%.结论 携带IL-24基因的ZD55-IL-24能够对裸鼠神经母细胞瘤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与Caspase-3活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区域温度的变化

    作者:梁慧;俞寅;梁晓中;朱章国;王超国;黄斌;梁利健

    目的 利用体外模型模拟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观察对术中区域温度变化.方法 (1)体外试管模型:测量功率为30 W的钬激光在1 ml生理盐水[初始温度均为(22.6±0.5)℃]中连续工作15s(A组)、功率为20 W的钬激光在1 ml生理盐水中连续工作15s(B组)、功率为20 W的钬激光在1 ml生理盐水中连续工作10 s(C组)后生理盐水的温度.每组实验重复10次.(2)体外橡胶管模拟输尿管模型:将结石置入20 Fr橡胶管上端并模拟输尿管梗阻性结石,运用输尿管镜进行碎石,测量功率分别为30 W的钬激光连续工作5s(D组)、30 W的钬激光连续工作3s(E组)、20 W的钬激光连续工作5s(F组)和20W的钬激光连续工作3s(G组)后工作区域水温.每组实验重复10次.结果 A、B、C组分别使1 ml生理盐水温度升高至(69.80±3.23)、(63.20±2.26)、(57.10±2.31)℃,证明了钬激光工作功率越低,水温升高的幅度越小;钬激光单次连续工作时间越短,水温升高的幅度越小(P=0.000).D、E、F、G组分别可使工作区域水温度升高至(82.30±4.33)、(75.50±2.41)、(67.40±1.36)、(58.20 ±3.43)℃,证明了钬激光工作可使水温迅速升高,并且高于60C;钬激光单次连续工作时间越短,水温升高的幅度越小;钬激光工作功率越低,水温升高的幅度越小(P =0.000).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工作功率的钬激光可以迅速使水温升高至60℃以上,达到了组织蛋白热凝固变性温度.钬激光功率越低,单次连续工作时间越短,其使工作区域水温升高的幅度越小.

  • 下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及其机制

    作者:马渊;汤磊;冯连成;耿进成;李纪夫

    目的 探讨下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家族成员HDAC1和HDAC2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脂质体2000转染试剂将siHDAC转染或HDAC1抑制剂MHY219作用LNCaP和DU145细胞,命名为LNCaP-siHDAC、DU145-siHDAC细胞和阴性对照LNCaP-NC小干扰RNA(siRNA)、DU145-NCsiRN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DAC1、HDAC2、HDAC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 、MMP-2 、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蛋白表达,Real time RT-PCR检测MMP-1 、MMP-2、MMP-9、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法检测细胞活性、克隆形成能力和迁移率.结果 LNCaP-siHDAC和DU145-siHDAC细胞中HDAC1和HDAC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 ±0.01、0.25 ±0.02和0.15±0.01、0.30±0.03,显著低于NCsiRNA组1.00±0.05和1.00±0.03(FLNCaP=289.440,P=0.008,FDu145=336.125,P=0.002);MHY219处理的LNCaP和DU145细胞中HDAC1和HDAC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3±0.04、0.60 ±0.02和0.58 ±0.04、0.66 ±0.05,显著低于Untreated组(1.00±0.03)(FLNCaP=147.158,P=0.022;FDU145=134.573,P=0.035).LNCaP-siHDAC和DU145-siHDAC细胞活性分别为(40.38±4.16)%和(21.42±5.26)%,与NCsiRNA组(98.47 ±6.70)%和(99.15 ±7.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NCaP=125.627,P=0.004;FDu145=137.560,P=0.000);MHY219处理的LNCaP和DU145细胞活性分别为(61.75 ±7.12)%和(45.00 ±5.53)%,显著低于Untreated组(99.34±7.12)%和(98.58±8.05)%(FLNCaPH=88.392,P=0.032;FDU145=103.10,P=0.017).LNCaP-siHDAC和DU145-siHDAC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6.37±3.50)%和(19.48±2.33)%,与NCsiRNA组(97.20 ±7.88)%和(99.23 ±9.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NCaP=287.653,P=0.000;FDU145=315.042,P =0.000);MHY219处理的LNCaP和DU145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3.88 ±4.12)%和(38.05 ±6.11)%,显著低于未处理组(100.00±5.24)%和(97.70±8.74)%(FLNCaP=203.540,P=0.018;FDU145=264.1 10,P=0.010).Transwell结果显示,LNCaP-siHDAC和DU145-siHDAC细胞分别为(102.5±7.5)和(95.2±4.7)个,显著低于NCsiRNA组(236.8±12.7)和(278.5±18.6)个(FLNCaP=316.047,P=0.00;FDU145=357.052,P=0.00).下调HDAC1和HDAC2的表达能降低MMP-1和MMP-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促进TIMP-1表达.结论 下调HDAC1和HDAC2表达能抑制LNCaPH和DU145细胞的恶性表型,其机制至少部分通过调控MMP-1 、MMP-2和TIMP-1的表达而实现.

  • 微小RNA-21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天;孙祥宙;江先汉;黄奕桥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21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DCD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LNCap、PC-3、DU145及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中miR-21表达,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miR-21 inhibitor和miR-21 NC转入PC-3细胞中,48 h后,RT-PCR检测miR-21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DCD4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细胞LNCap、DU145及PC-3(0.36±0.03、0.85±0.08、1.09±0.10)中miR-21的表达量高于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中的表达量(0.17±0.02,P=0.013,P=0.007,P=0.001).与miR-21 NC组比较,miR-21 inhibitor组miR-21表达量(0.20±0.02比1.07 ±0.10)显著降低(P=0.006),PC-3细胞活力(0.37±0.04比0.75±0.07)下降(P =0.006),细胞早期凋亡率[(20.40±1.97)%比(2.53±0.24)%]及晚期凋亡[(16.56±1.65)%比(2.53±0.24)%]均提高(P =0.002,P=0.003),细胞周期G1期延长[(59.58±3.26)%比(47.33±4.35)%](P=0.000),同时PDCD4蛋白(1.67 ±0.16比0.25 ±0.02)及mRNA(1.02±0.10比0.24±0.02)表达量显著提高(P=0.005,P=0.007).结论 降低miR-21表达能通过上调PDCD4表达抑制PC-3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进展.

  • 转化生长因子-β1抑制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2表达及意义

    作者:金志波;顾朝辉;贾占奎;黄珍林;丁映辉;杨锦建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照是否孵育TGF-β1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取两组细胞分别提取蛋白及RNA行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验两组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蛋白的表达差异.然后根据孵育TGF-β1的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不同组别,分别取各组细胞提取蛋白及RNA行Western blot及RT-qPCR以检验NDRG2在TGF-β1作用后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的表达.结果 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蛋白水平相关表达量分别为E-cadherin(1.0±0.2比0.3±0.2)(t=4.850,P=0.008),α-SMA(1.0±0.1比2.6±0.4)(t=6.721,P=0.003),Vimentin(1.0±0.1比2.6±0.4)(t=6.721,P=0.003),Snail(1.0±0.1比2.5±0.2)(t=11.620,P=0.000),以上标志物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实验组在mRNA水平相关表达量分别为E-cadherin(1.0±0.2比0.2±0.1)(t=7.686,P=0.002),α-SMA(1.0±0.3比2.4±0.3)(t=5.715,P=0.005),Vimentin(1.1±0.2比2.6±0.5) (t=4.977,P=0.008),Snail(0.9±0.2比1.9 ±0.2)(t=6.124,P=0.004),以上标志物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TGF-β1孵育后,HK-2细胞中NDRG2在蛋白和RNA水平都明显下调,各组在蛋白水平相关表达量分别为1.00±0.04比0.80±0.03比0.50±0.05比0.30±0.03比0.20±0.02(P =0.019),在mRNA水平相关表达量分别为1.00±0.05比0.70±0.03比0.50±0.04比0.30±0.02比0.20±0.05(P=0.021).尤其当孵育TGF-β1浓度大于10 ng/ml时这种作用为显著,各组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GF-β1可以促进HK-2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同时TGF-β1可以下调HK-2细胞中NDRG2在蛋白和RNA水平的表达量.

  • 小鼠白细胞介素-15基因联合RM-1前列腺癌细胞裂解产物上清共同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制备

    作者:田子农;温端改;何小舟;徐仁芳;许贤林;侯建全

    目的 探讨制备小鼠白细胞介素-15(mTL-15)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联合RM-1前列腺癌细胞裂解产物上清共同修饰的树突状细胞(mTL-15/lysate-DC)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mIL-1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联合RM-1前列腺癌细胞裂解产物上清共同修饰树突状细胞(DC).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及DC表型.结果 mIL-15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有效感染DC,感染效率达(77.43±1.96)%;流式细胞术结果证实mTL-1 5/lysate-DC组与对照组比较,其CD40[(52.50 ±2.36)%]、CD80[(46.53±0.91)%]、CD86[(47.10±2.59)%]、CD11c[(32.07±1.72)%]和MHC-Ⅱ[(53.57±2.72)%]等表面标志显著提高,具有更强的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成功制备mIL-15/lysate-DC疫苗.

  • B细胞活化因子信号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

    作者:宋丹;马旭怡;徐海燕;薛冬;何小舟;徐仁方;陆皓;张学光

    目的 观察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其受体在原代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的表达及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小鼠RTECs;以500 U/ml干扰素(IFN)-γ刺激原代小鼠RTECs,48 h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TECs细胞膜上BAFF及BAFF受体(BAFF-R)的表达;以重组BAFF蛋白和/或阻断性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BAFF-R-Fc)刺激RTECs,48 h后以荧光素钠转运实验检测RTECs离子转运功能、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蛋白-18(CK-18)的表达、四唑氮化合物(MTS)法检测RTECs增殖、FCM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小鼠RTECs经IFN-γ作用后,BAFF-R表达水平较未受IFN-γ刺激组显著上调(4 166.250±913.914比3 602.750±875.584,t=4.124,P=0.026);荧光素钠转运实验结果显示,BAFF刺激组的平均吸光度(A)值为0.011±0.003,显著低于BAFF-R-Fc± BAFF组(0.020 ±0.007)和对照组(0.016±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7,P=0.041;t=-3.572,P=0.038);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AFF刺激组平均A值为0.032±0.005,显著低于BAFF-R-Fc+BAFF组(0.043±0.007)和对照组(0.041±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06,P =0.015;t=-4.603,P=0.044);5、20 ng/ml BAFF刺激组细胞增殖A值分别为(1.532±0.058)、(1.509±0.056)显著高于对照组(1.473±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36,P=0.030;t=5.765,P=0.029)且5 ng/ml BAFF刺激组显著高于BAFF-R-Fc+ BAFF组(1.477±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5,P=0.037);BAFF刺激组细胞凋亡率为(39.850±8.544)%,显著低于BAFF-R-Fc+ BAFF组[(42.950±8.330)%]和对照组[(44.467±7.6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9,P=0.019;t=-3.020,P=0.029).结论 BAFF/BAFF-R信号增强能促进RTECs增殖,但使其上皮细胞特性和离子转运功能显著下降.

  • 盐霉素对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赵旭;胡卫列;朱沂;王敏捷

    目的 探讨盐霉素在体外对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浓度为30.000、20.000、10.000、5.000、2.500、1.250、0.625、0μmol/L的盐霉素处理SW13细胞,分别在24、48、72、96 h时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其对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盐霉素处理后SW13细胞的周期及凋亡.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盐霉素对SW13细胞侵袭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0~30 μmol/L的盐霉素对SW13细胞的抑制呈明显的时间-计量依赖效应,24、48、72、96 h对应的IC50依次为25.65、7.97、2.89、0.40 μmol/L.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盐霉素处理SW13细胞后处于G1期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6.250±1.162)%、(71.693±0.849)%,与对照组[(59.837±3.0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03);凋亡率分别为9.9%、30.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ranswell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侵袭数分别为(66.800±5.263)、(30.400±2.881)、(17.600±3.05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及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调.结论 盐霉素在体外可抑制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的增殖,阻滞其G1/S期,减弱侵袭力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干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有关.

  • 大鼠脊神经离断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云龙;何翔飞;高宛生;文一博;李延伟;韩中将;吴军卫;冯锦锦;闫少华;文建国

    目的 建立大鼠脊神经离断神经源性膀胱(NB)模型并对其进行影像尿动力学评估.方法 25只8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体重200 ~ 22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B组(n=15)和假手术(Sham)组(n=10).NB组大鼠行椎管内双侧腰6(IL6)和骶1(S1)脊神经离断,Sham组只行椎板切除,不离断脊神经.术后1个月,两组大鼠行影像尿动力学评估.结果 NB组大鼠术后出现排尿障碍,表现为下腹部饱满,可触及因尿潴留而增大的膀胱,按摩下腹部有较多尿液排出,Sham组大鼠无上述排尿障碍表现.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示:与Sham组比较,NB组大鼠逼尿肌无明显收缩,大膀胱测压容量[(3.97±0.90) ml比(1.03±0.21) ml]和膀胱顺应性[(0.203±0.068) ml/cmH2O比(0.037 ±0.010) ml/cmH2O(1 cmH2O =0.098 kPa)]明显增加(t=10.070,P=0.000;t=7.616,P=0.000),逼尿肌漏尿点压[(20.64±5.03) cmiH2O比(27.88 ± 3.94) cmiH2O]明显降低(t=3.746,P=0.001);同步影像检查结果显示与Sham组大鼠比较,NB组大鼠膀胱容积增大,呈“橄榄球”状.结论 采用脊神经离断法能建立大鼠逼尿肌无收缩NB模型.

  • 前列腺癌基础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彭炜;刘继红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随着对前列腺癌分子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在前列腺癌的分子分型、非编码RNA以及肿瘤免疫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本文也将从这3个方面,就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转移、耐药中的机制进行综述,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