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多孔型种植体磷酸钙溶胶膜-骨界面的远期观察

    作者:杨成;孟丽娥;黄韬;李源莹;常婷

    目的 进一步探讨磷酸钙(CaP)溶胶薄膜对多孔型钛合金(Ti-6Al-4V)种植体表面骨生长的远期影响.方法 将表面涂有极薄CaP溶胶膜的多孔型钛合金种植体分别植入8只兔的胫骨.种植区愈合第2周、8周、12周、24周后,各取含种植体的骨组织标本,利用反向扫描电镜摄像技术进行形态观测研究.结果 术后第2周SEM显示骨组织直接沿磷酸钙溶胶膜表面生长,而且磷酸钙溶胶膜在种植体表面附着良好;术后第8周与第12周,SEM高倍镜下所见相似,在种植体表面磷酸钙溶胶膜与新生骨组织之间形成富含大量钙和磷酸盐的黏合线样层;术后第24周,种植体表面大部分金属颗粒上的磷酸钙溶胶膜已消失,新生骨组织直接附着在钛合金种植体表面.结论 远期观察多孔型种植体表面的磷酸钙溶胶膜,未见涂层界面分离现象.磷酸钙溶胶膜不仅有利于促进种植体早期骨结合,而且即使涂层被吸收后也不会影响种植体的稳固性.

  • 脱钙冻干异体骨移植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作者:熊卉;张伟;邓益辉

    目的 应用脱钙冻干异体骨(DFDBA)修复骨缺损,解决种植区的骨量不足问题.方法 在种植外科中,将脱钙冻干异体骨用于19例种植区骨缺损患者,观察种植体动度、牙齿指数(GI)及X线改变等临床指标,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9例植骨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结论 脱钙冻干异体骨既有一定的力学支持能力,又有骨诱导作用,且可塑性强.

    关键词: 冻干骨 种植 骨缺损
  • Omi/HtrA2短发夹siRNA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畦;陈大瑜;卢实;张红菱;胡晓勇;胡汉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中促凋亡因子Omi/HtrA2的表达,观察Omi/HtrA2的短发夹状小干扰RNA(shRNA-Omi/HtrA2)载体对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将shRNA-Omi/HtrA2载体转染至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Omi/HtrA2转录和表达的下调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Omi/HtrA2下调后A549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Omi/HtrA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shRNA-Omi/HtrA2载体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Omi/HtrA2基因的表达(88%).转基因组细胞经顺铂处理后凋亡率为(13.00±0.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凋亡率(24.00±1.08)%(P<0.05).结论 Omi/HtrA2的高表达参与肺癌的发展,Omi/HtrA2短发夹siRNA可抑制A549细胞的凋亡.

  • 神经肽对大鼠成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新;宋跃明;裴福兴

    目的 观察神经肽类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在鼠成骨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布,探讨神经肽对大鼠成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出生1 d的Wistar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体外培养的鼠成骨细胞表面神经肽受体的分布情况,用不同浓度的CGRP和SP分别对传代成骨细胞处理6、12和24 h,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观察成骨细胞二种目的 基因(IGF-1、IGF-1R)的mRNA表达强度变化以及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关系.结果 (1)大鼠成骨细胞表面有CGRP、SP受体表达.(2)CGRP可以刺激成骨细胞IGF-1 mRNA表达,以10-8 mol/L作用12 h为明显.CGRP亦能够上调成骨细胞IGF-1R mRNA表达,而且维持时间达24 h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3)SP可以刺激成骨细胞IGF-1 mRNA表达,以10-6 mol/L作用12 h为明显.SP亦能够上调成骨细胞IGF-1R mRNA表达,而且维持时间达24 h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 神经肽CGRP,SP通过增强IGF-1的自分泌作用即诱导内源性IGF基因表达来间接地调节成骨细胞活性,从而发挥成骨效应.

  • 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基因调控

    作者:李月白;曹亚伟;吴学建;王义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内成脂转录因子PPARγ mRNA和成骨基因Osteocalc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自愿者骨髓,通过梯度离心、贴壁分离培养获得hBMSCs.传代培养第2代hBMSCs 8 d,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10-7 mol/L地塞米松,对照组不给予地塞米松,5 d后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细胞中PPARγ mRNA和Osteocalcin mRNA的表达.结果 用地塞米松处理细胞5 d,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hBMSCs内PPARγmRNA呈高表达,对照组hBMSCs内PPARγ mRNA呈低表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hBMSCs内Osteocalcin mRNA呈低表达,对照组hBMSCs内Osteocalcin mRNA呈高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塞米松能够调控hBMSCs内成脂转录因子高表达,而抑制其成骨表达,这可能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生机制有关.

  • 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预处理对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继学;张海玉;杨志明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对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模型,以供、受体是否给予谷氨酰胺分为G-d组、C-d组,G-dr组、C-dr组,检测再灌注后血清肝生化酶、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水平,对肝组织进行光镜检查,并计算术后1周生存率.结果 再灌注1 h,G-d组和G-dr组的血清ALT、LDH的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C-d组和C-dr组(ALT:505.53±41.77比844.13±105.91和235.59±44.89比844.83±114.72;LDH:7 059.68±1 091.28比10 989.71±1 801.23和3 454.32±563.62比11 129.70±1 920.08,P<0.05),而G-dr组血清ALT和LDH的水平又均显著低于G-d组(P<0.05).再灌注1 h,G-d组和G-dr组的GSH的水平和SOD活性均分别明显高于C-d和C-dr组(GSH:1 204.47±153.61比847.44±59.44和1 189.86±146.82比851.74±81.74;SOD:167.24±16.10比136.17±9.68和171.59±9.87比141.57±15.79,P<0.05).而G-dr组和G-d组的GSH水平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和G-dr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55.56%(20/36)和77.78%(28/36),而C-d组和C-dr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25.0%(9/36)和27.78%(10/36).结论 Ala-Gln(Gln)对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部分与维持了供体肝脏组织中GSH 的含量和提高肝脏SOD的活性有关,同时也可能与减少了肠源性内毒素与细菌易位、细胞因子及活性氧群释放至门静脉血有关.

  • 抑瘤细胞运动和侵袭的鼠FRNK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作者:曹俊;孙铁汉;丁铭佑;陈颖;刘超红;于皆平;于红刚

    目的 应用AdEasy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小鼠FRNK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在293HEK细胞中扩增制备重组病毒.方法 把小鼠FRNK基因克隆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构建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FRNK,经Pme I内切酶酶切成线性化后,采用电穿孔转化将其转化到含有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的感受态大肠杆菌BJ5183中,通过卡那霉素筛选获得阳性腺病毒重组质粒.再将获得的腺病毒重组质粒转染到293HEK细胞进行包装,获得FRNK重组腺病毒pAdFRNK.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荧光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和绿荧光表达证明了小鼠FRN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FRNK构建成功,并制备出高滴度的重组病毒.结论 成功构建携带小鼠FRN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FRNK,为研究FRNK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17β雌二醇、他莫昔芬和雷洛昔芬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研究

    作者:张宇曦;孔垂泽;李振华;崔军;安康;刘树民;张崇伦;刘鹏;王雪松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E2)、他莫昔芬(TAM)和雷洛昔芬(RAL)对前列腺癌PC3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不同浓度E2、TAM、RAL作用于PC3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和48 h后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及12 h后p21WAF1 mRNA表达.Hoechst染色和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E2、TAM、RAL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抑制PC3细胞增殖.10-4 mol/L E2、10-5 mol/L TAM和10-5 mol/L RAL作用48 h后检测到凋亡,凋亡率分别为(21.54±0.91)%、(38.28±1.16)%、(42.41±2.26)%(P<0.05),bcl-2和Caspase-3分别为对照组的0.5、0.4、0.35倍;1.4、1.6、1.6倍.细胞阻滞在G1期.对照组和处理组p21WAF1基因表达强度分别为1.12、3.31、5.24、4.48.结论 E2、TAM、RAL可以增强p21WAF1基因表达使PC3阻滞于G1期,通过下调bcl-2蛋白并上调Caspase-3蛋白诱导PC3凋亡.

  • 淋巴细胞凋亡在高容量血液滤过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杜成辉;方国恩;赵为国;姚宁;申晓军;袁伟杰

    目的 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防治家猪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对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9头猪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灌注+内毒素血症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HVHF组(n=10)和MODS组(n=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0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淋巴细胞膜表面Fas表达.结果 HVHF组治疗后IL-1β浓度明显下降;IL-10由治疗开始后即明显下降,至6 h达到低点,此后维持在稳定状态;淋巴细胞膜表面Fas表达明显下降,淋巴细胞凋亡率逐渐减少.HVHF组各主要器官功能均明显改善,动物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MODS组.结论 HVHF通过对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的调节,下调了淋巴细胞膜表面Fas表达,减少淋巴细胞凋亡,恢复其功能,从而对MODS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 异丙酚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钙离子移动的影响

    作者:李元涛;姚尚龙;陈立波;曾凡龙;王君;龚坚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氯化钾诱发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移动的影响,探讨其对听觉外周感受器(耳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Fluo-3AM荧光指示剂染色急性分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使用异丙酚前及异丙酚(50、250 μmol/L)预处理后,氯化钾诱发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异丙酚可使氯化钾诱发的外毛细胞内钙荧光染色强度的峰值下降,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异丙酚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部分与抑止细胞外钙内流有关.

  • 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双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联合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作者:姚航;黄宗海;厉周;苏国强;贺蓉;崔大祥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联合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将质粒pAdEasy-KDR-CDglyTK在293细胞内包装、扩增后,体外感染表达KDR的ECV304细胞株,同时用Survivin ASODN转染同一细胞株,应用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glyTK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两者联合应用对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和旁观者效应.结果 Survivin ASODN可转染重组腺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对两者的转染及感染效率无明显影响,CDglyTK可在ECV304细胞株高效表达,Survivin ASODN可明显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单独导入IC50的Survivin ASODN基因,细胞存活率为(55.90±3.61)%,与AdKDR-CDglyTK基因联用后,在GCV 60 mg/L、5-FC 500 mg/L时,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单用AdKDR-CDglyTK或Survivin ASODN(P<0.05),但在GCV 100 mg/L、5-FC 2 000 mg/L时,联合基因治疗组细胞存活率略低于单用AdKDR-CDglyTK,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基因较单一基因对ECV304细胞具有更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KDR启动子调控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和Survivin ASODN基因联合,较单一基因具有更强的特异性杀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 含内皮祖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体外构建及裸鼠移植研究

    作者:谢松涛;陈璧;陶克;韩军涛;王洪涛

    目的 构建含内皮祖细胞(EPC)和成纤维细胞的组织工程复合皮,初步研究EPC在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中促血管发生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以聚羟基乙酸(PGA)为真皮基质,接种EPC和成纤维细胞,其上覆盖表皮细胞膜片,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皮,覆盖裸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结果 EPC和成纤维细胞能均匀贴附于PGA支架纤维材料上,并逐渐伸展为梭形或多极状.裸鼠移植实验表明,实验组创面愈合早于对照组,可见EPC参与大量新生小血管形成,真皮支架5周完全降解.结论 EPC参与血管重建,具有促进血管新生,加速缺血组织血管化的作用.应用PGA+纤维蛋白凝胶,制备含EPC和成纤维细胞的活性真皮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特性.

  • Cariporide对离体鼠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柯俊;孙宗全;付平

    目的 探讨特异性Na+/H+交换抑制剂卡立泊来德(Cariporide)加入停搏液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停搏液为改良St.ThomasⅡ停搏液)和实验组(停搏液为加入Cariporide的改良St.ThomasⅡ停搏液).离体鼠心在改良Langendorff灌注模型上30 min预灌注,60 min停搏,30 min再灌注,监测心脏缺血前及复灌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肌酶CK-MB、LDH变化,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评价心肌保护效果.结果 再灌注后,实验组心功能、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肌酶CK-MB、LDH的漏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异性Na+/H+交换抑制剂Cariporide作为停搏液的辅剂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低温缺血心肌的功能恢复.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Tie2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张中林;刘志苏;孙权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及其受体Tie2在启动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中的调控机制及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新鲜HCC标本及癌旁肝组织38例,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Ang-1、Ang-2、Tie2和VEGF在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以CD34标记新生血管内皮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上述因子在HCC组织和非癌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相互作用及其与MVD、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Ang-1、Tie2在HCC和非癌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94 7±0.086 2比0.232 6±0.109 8,1.601 6±0.900 7比1.340 0±0.703 7,P均>0.05),而VEGF和Ang-2在HCC组织的表达高于非癌肝组织(1.038 0±0.572 0比0.832 3±0.182 4,0.621 3±0.417 6比0.442 9±0.330 1,P均<0.05);VEGF、Ang-2、Ang-2/1都与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1),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Ang-2/1的失衡表达及其与VEGF和Tie2的共同作用是启动肝组织血管生成并诱发HCC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因素在HCC中的持续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肿瘤血管生成和恶性生物学行为.

  • 异源树突状细胞融合瘤在抗人结肠转移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作者:许峰;王杉;叶颖江;崔志荣

    目的 探讨异源树突状细胞(DC)/结肠转移癌细胞融合瘤在诱导产生抗人结肠转移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50%聚乙二醇(PEG)将健康人外周血DC与结肠转移癌细胞融合,用其致敏T淋巴细胞,使用噻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测定T细胞增殖情况,使用51Cr释放法测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结肠转移癌细胞的作用.结果 融合瘤细胞能促进T细胞增殖,在第5天达到高峰(P<0.01);融合瘤细胞致敏的CTL能有效杀伤结肠转移癌细胞(P<0.01),其杀伤结肠转移癌细胞的作用强于对照靶细胞(P<0.01).结论 异源树突状细胞融合途径能诱导产生抗结肠转移癌细胞免疫应答.

  • 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的交通支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曾纳新;沈为栋;陈琳;陈德松

    目的 观察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之间的交通支,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2侧防腐固定尸体解剖,对正中神经、肌皮神经之间的交通支进行测量与观察,并对不同类型交通支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3人,16侧肢体存在18支交通支,出现率22.2%,男性与女性相比出现率高且差异显著,左右肢体的出现率无显著差异.其中肌皮神经从正中神经低位发出的有2支,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的交通支(Ⅰ型)与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交通支(Ⅱ型)相比起、止点低,交通支较长,但直径细(Ⅰ型14.2~23.0 cm,止点为11.0~21.5 cm,长度为2.5~10.7 cm,直径为0.55~2.15 mm;Ⅱ型起点为0~17.0 cm,止点为12.0~24.0 cm,长度为1.9~8.4 cm,直径为0.76~2.60 mm)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之间存在着交通支,并起着一定的功能,手术时应注意加以保护,避免损伤.

  • Rb在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对转录因子E2F1的影响

    作者:余墨声;赵月强;吴晓蔚

    目的 观察Rb基因及其产物在骨肉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对转录因子E2F1的影响.方法 转染pRb质粒进入骨肉瘤细胞系UMR-106,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前后E2F1 mRNA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E2F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转染pRb质粒的骨肉瘤细胞UMR-106与未转染pRb质粒者相比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转染pRb质粒的骨肉瘤细胞UMR-106与未转染者相比,转录因子E2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弱.结论 Rb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这种增殖抑制作用与Rb对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抑制有关.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增殖病变的影响

    作者:韩振;夏求明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增殖病变的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增殖病变的影响.方法 设立对照组、结扎组、ACEI+结扎组,观察2周后各组大鼠血液、心肌AngⅡ含量,心肌AngⅡ受体密度,及血管病理学结果.结果 各组血液Ang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扎组心肌AngⅡ含量明显增高(17.42±5.49) fmol/mg.蛋白P<0.001比对照组,ACEI+结扎组AngⅡ含量明显下降(5.35±1.95) fmol/mg.蛋白P<0.01比结扎组,结扎组AngⅡ受体密度增高(48.80±4.32) fmol/mg蛋白P<0.01比对照组,ACEI+结扎组内膜增生比结扎组明显减轻[内膜厚度(21.01±4.55) μm比(60.34±9.32) μm,P<0.01).结论 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ngⅡ及AngⅡ受体参与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变,ACEI明显抑制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增殖变.

  • p16INK4a与Fas对椎间盘细胞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周昊嵬;侯树勋;商卫林;梅芳

    目的 分析p16INK4a及Fas在椎间盘细胞中的功能作用,探讨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 利用p16INK4a及Fas特异性短链干扰RNA(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内破裂(IDD)及突出(LIDP)椎间盘细胞.观察p16INK4a及Fas表达的沉默情况.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磷酸化状态、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阳性率、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变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培养细胞,观察细胞合成氨基葡聚糖(GAG)及核心蛋白的变化.结果 p16INK4a及Fas特异性siRNA分别有效地沉默了椎间盘细胞内p16INK4a及Fas表达.p16INK4a表达沉默使退变椎间盘细胞衰老表型及合成能力得以明显改善;Fas特异性siRNA转染的LIDP椎间盘细胞的生理功能有所恢复,但未及正常水平,而转染的IDD椎间盘细胞的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p16INK4a基因介导的细胞衰老是椎间盘退变的一个关键启动因子.

    关键词: Fas siRNA 椎间盘
  • 人IκBα突变体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秦涛;申明媚;毕德琼;张宏伟;潘延凤

    目的 探讨人IκBαM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3组:组Ⅰ为对照组,组Ⅱ为PcDNA3.0组,组Ⅲ为PcDNA3.0-IκBαM组.观察生存时间、肝脏组织病理、肝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抗原递呈细胞(APC)表面CD80、CD8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2的表达.结果 Ⅲ组与Ⅰ、Ⅱ组相比较:(1)受体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6.5) d比(14.0±4.3) d;(23.0±6.5) d比(13.5±4.5) d,P<0.05];(2)移植后7 d汇管区轻、中度量淋巴细胞浸润;(3)肝功能指标术后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 d APC表面CD8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2.46±4.53)%比(37.29±4.15)%;(22.46±4.53)%比(35.82±3.92)%,P<0.05],术后7 d APC表面CD80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4.47±7.10)%比(45.70±5.22)%;(24.47±7.10)%比(43.27±6.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术后3、7 d血清IL-2明显降低,以7 d为显著[(578.65±85.50) ng/L比(973.24±102.47) ng/L;(578.65±85.50) ng/L比(1 021.10±125.32) ng/L,P<0.05].结论 IκBαM可通过抑制AP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保护作用.

  • 诱导小鼠树突细胞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研究

    作者:戴向晨;刘彤;瞿紫微;朱理玮;王鹏志

    目的 观察吲哚胺2,3 双加氧酶(IDO)在小鼠树突细胞(DC)中的表达及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培养小鼠脾和骨髓DC并检测表型;γ-干扰素(IFN-γ)诱导IDO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Western blot及毛细管电泳法分析IDO表达水平及活性,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法测定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脾、骨髓DC的CD8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6±0.85)%、(1.68±0.16)%;两者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IDO表达量相似.脾DC上清液犬尿酸浓度(43.31±0.48) μmol/L高于骨髓DC(7.38±0.38) μmol/L,脾DC刺激指数(SI,2.41±0.18)低于骨髓DC(2.92±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1-甲基色氨酸后脾DC的SI增高而骨髓DC变化不明显,两者水平相当.结论 小鼠脾DC可表达活性IDO,活性IDO的表达可减弱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

  • 小剂量FK778对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作者:魏立新;郝博;詹林达;余学清

    目的 探讨小剂量FK778 对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大鼠模型,将肾移植大鼠分为两组.肾移植后第16周开始治疗组大鼠接受FK778每日5 mg/kg体重灌胃,对照组接受赋形剂.移植后每4周行24 h尿蛋白含量测定,第24周处死大鼠,对移植肾组织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 治疗组大鼠蛋白尿、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减轻,肾组织生长因子TGF-β基因的表达也减少.结论 小剂量FK778能预防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减轻,TGF-β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其预防同种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 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金洲;王文;陈文生;朱海龙;刘金成;刘维永;易定华

    目的 观察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内环氧合酶表达与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家兔胸部撞击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凋亡改变、肺组织环氧合酶表达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前列腺素E2浓度.结果 胸部撞击伤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82.3±7.2比65.5±8.4,P<0.05).伤后肺组织环氧合酶表达显著升高(5.8±2.5比95.7±12.4,P<0.01),与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MN凋亡比例呈负相关(r=-0.64,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前列腺素E2浓度明显高于伤前(2.6±1.7比8.9±3.1,P<0.01).结论 肺内环氧合酶2活性增加与支气管肺泡内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呈负相关,提示环氧合酶2可能参与了伤后中性粒细胞凋亡的调控.

  • 肿瘤靶向DNA载体转铁蛋白-多聚乙烯亚胺体外转染

    作者:刘国辉;叶树楠;杨述华

    目的 评价转铁蛋白-多聚乙烯亚胺(Tf-PEI)靶向性转染小鼠骨肉瘤细胞的可行性.以Tf-PEI为载体,将小鼠白细胞介素(IL)-12基因导入小鼠骨肉瘤细胞.方法 以Tf-PEI为载体,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小鼠IL-12基因分别导入小鼠骨肉瘤细胞,并检测其转染效率.以游离转铁蛋白竞争性拮抗Tf-PEI,并观察它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 Tf-PEI可以高效的、靶向性的转染小鼠骨肉瘤细胞.当N/P比值为5时,Tf-PEI的转染效率高.游离转铁蛋白能够显著的拮抗Tf-PEI的转染.Tf-PEI还可以成功的将小鼠IL-12基因导入小鼠骨肉瘤细胞.结论 Tf-PEI是一种高效率、低毒性、肿瘤靶向性的基因转染载体,可以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的试验.

  • 结直肠癌血管生成三维模型的体外构建

    作者:郑勇斌;陈道达;谭海燕;赫杰

    目的 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构建人体外结直肠癌三维血管生成模型.方法 原代培养HUVEC,通过Matrigel形成三维细胞培养系统,并在该系统内共培养HUVEC和结直肠癌LoVo细胞,观察HUVEC的血管生成.结果 HUVEC和结直肠癌LoVo细胞成功共培养,形成了不连续的三维类毛细血管样结构.结论 所构建的结直肠癌血管生成体外三维模型能为研究直结肠癌的血管生成过程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体外模型,也能为直结肠癌血管生成干预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个更接近体内生理状态的研究平台.

  • 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表皮细胞表型的转分化研究

    作者:雷永红;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董晓红;于勇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经诱导向表皮细胞转分化的可能性.方法 (1)切取12例SD大鼠脂肪组织,用酶消化法分离和培养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的CD49d、CD44和CD106的表达以鉴定ADSCs;(2)诱导大鼠ADSCs向表皮细胞转分化的实验分组和处理:①含30%大鼠皮肤匀浆液的条件培养基组;②条件培养基中加入EGF(20 μg/L)组;③含EGF(20 μg/L)的10%FBS DMEM组;④10%FBS DMEM为对照组,各组诱导3 d.(3)诱导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①各组ADSCs CK19、CK14的表达.②条件培养基组诱导前、3 d后ADSCs细胞周期.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CD49d、CD44和CD106阳性率分别为98.32%、90.38%和0.06%;各诱导组细胞CK19阳性率分别为10.44%、8.22%、4.49%,CK14阳性率分别为12.46%、8.19%、4.37%,均较对照组CK19阳性率1.38%、CK14阳性率1.7%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条件培养基诱导前ADSCs细胞周期:G1:67.25%、G2:2.46%、S:30.29%,诱导3 d后ADSCs细胞周期:G1:35.04%、G2:0.00%、S:64.96%,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加快.结论 ADSCs可以被诱导向表皮细胞表型转分化,提示ADSCs具有参与皮肤创面修复的潜能.

  • 磁共振灌注成像监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

    作者:王学明;裴国献;金丹;魏宽海;江汕;唐光辉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成年恒河猴体内制备胫骨20 mm的骨缺损,随机分为5组,A组:β-磷酸三钙(β-TC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血管束;B组:β-TCP+血管束;C组:β-TCP+BMSCs;D组:β-TCP;E组: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的大线性斜率(SSmax)和基线值(SIbaseline),拍摄恒河猴胫骨X线片并计算其透光度.结果 术后4、8、12周A组的SSmax值高,术后8周与4周相比SSmax有较大幅度的提高(P<0.01).术后12周A组5个样本的SSmax与X线片透光度呈负相关(r=-1.0,P<0.01).结论 SI-T曲线的SSmax能准确反映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情况,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高灵敏度和定量分析的优点.

  • 兔髂动脉再狭窄与NADPH氧化酶的关系

    作者:邓吉力;黄英;蒋米尔

    目的 研究NADPH氧化酶与血管壁活性氧(ROS)生成及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构建兔髂动脉2次损伤后再狭窄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次损伤后不同时段兔髂动脉 NADPH氧化酶催化亚基gp91phox和p22phox mRNA表达的变化;原位杂交观察gp91phox和p22phox mRNA表达在血管壁的定位.结果 gp91phox mRNA的表达在2次损伤后逐渐上升,在14 d(1.554±0.105)、28 d(1.444±0.360)达到峰值,与术后即刻组(0.572±0.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2phox mRNA的表达在2次损伤即刻(1.514±0.036)即处于高水平,术后1 d(0.832±0.059)略有下降后又逐渐升高,并在14 d(1.714±0.249)、28 d(1.564±0.151)达峰值.在2次损伤后,各时段血管壁gp91phox和p22phox mRNA均可见阳性表达,其表达主要位于新生内膜和外膜.结论 NADPH氧化酶各个亚基在再狭窄过程中可能行使不同功能;氧化酶主要在新生内膜与外膜发挥作用.

  • 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性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韩杰;吕炳蓉;檀碧波;何春年;吕柏楠;赵建辉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性(MDR)的变化.方法 对55例胃癌、大肠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灶分别进行MDR相关蛋白(MRP)、P-糖蛋白(gp)、DNA拓扑异物酶(Topo)Ⅱɑ、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二病灶间诸指标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 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比较:(1)两者的MRP、P-gp、TopoⅡɑ、GST-л表达一致率分别为32.7%、40.0%、45.5%、50.9%;(2)P-gp、GST-л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高分化腺癌的MRP、TopoⅡɑ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低分化腺癌仅GST-л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比较:原发灶中TopoⅡɑ阳性表达、转移灶中MRP及TopoⅡɑ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存在MDR的异质性变化,肿瘤原发灶的耐药基因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不能预测淋巴结转移灶的MDR.

  • 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肝脏细胞周期检查点调控的基因表达分析

    作者:张劭;何晓顺;马毅;王东平;朱晓峰;黄洁夫

    目的 动态观察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对细胞周期检查点基因的表达影响,研究其分子机制帮助了解那些与热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疾病.方法 采用成组对照的实验设计,利用微阵列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分析技术,分析SD大鼠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其中芯片分析8只、RT-PCR定量分析16只);运用系统生物学分析方法对功能基因进行聚类.结果 分别得到了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后肝脏的细胞周期各检查点基因及早期即刻基因表达数据,将其中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的的功能基因(上调的223条、下调的62条变化幅度均大于3 倍)做进一步分析.结论 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基因影响细胞周期G1/S、G2/M的运行,抑制DNA的合成和染色体的分裂.推测可能影响受损的DNA双链自我修复和后期的组织细胞再生、凋亡.

  • 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

    作者:谢举临;利天增;祁少海;黄冰;陈系古;徐盈斌

    目的 探讨应用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黏附实验将人表皮干细胞分选出来后大量培养,将成纤维细胞和表皮干细胞转移到真皮底物上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并将之移植于裸鼠皮肤缺损模型,于术后第1、2、4周处死动物,收集标本,进行组织学、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4周具备完整的表皮层和真皮层,表皮层中具备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表皮细胞间还可以看到有桥粒、半桥粒、角质透明颗粒和粗张力微丝束.表、真皮层间有连续的、完整的基底膜.真皮网架破坏明显,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学形态和超微结构上已接近于正常的皮肤,从而为临床修复皮肤缺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复合膜包绕神经缝接部位促进神经再生

    作者:徐永年;黄继锋;阎玉华;李德中;王伟莉;程文俊;陈谦;刘曦明

    目的 探讨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复合膜包绕神经缝接部位是否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方法 雌性Wistar大白鼠16只,随机分为2组:A组(神经端端缝接)8只;B组(神经端端缝接并缝接部位包绕PDLLA/NGF复合膜)8只.显露每只动物的右侧坐骨神经,利刀横断.A组以外膜缝合法端端缝接;B组以外膜缝合法端端缝接后,在缝接部位包绕1层PDLLA/NGF(含量250 U)复合膜.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B组的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直径、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均优于A组.结论 PDLLA/NGF复合膜包绕神经缝接部位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

  • B超引导下建立裸鼠原位肝细胞癌多药耐药模型

    作者:丁磊;陈孝平;张志伟;靖凯;曹斌;王志辉;黎春蕾

    为更好地反映活体肿瘤的情况,我们利用已建立的耐药细胞系在B超引导下建立一种原位肝癌耐药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多药耐药(MDR)的逆转提供良好的动物平台.

  • 抗前列腺特异抗原/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四聚体的制备

    作者:王栋;武国军;王禾;吴卫真;杨顺良;谭建明

    本实验旨在构建人IgG3上游铰链区/p53四价功能域融合基因和抗前列腺特异抗原/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基础之上[1],进一步制备该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四聚体.

  • 丙酮酸乙酯调节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的研究

    作者:陈敏英;梁力建;欧阳彬;管向东;徐鸿绪;陈娟

    脓毒症时活性氧(ROS)可以激活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炎症反应传导通路,导致失控的炎症反应,终导致器官功能障碍[1].丙酮酸乙酯(EP)是有效的抗氧化剂,减轻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2].本研究旨在应用EP进行脓毒症的液体复苏,观察EP的抗氧化作用对体内炎症反应的影响.

  • 整合素β3在人脑星型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

    作者:陈谦学;刘刚;吴立权

    整合素在血管形成、肿瘤、瘢痕形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广泛影响肿瘤细胞的生存、生长、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1].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人脑星形细胞瘤中整合素β3(Int-β3)、PCNA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及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 门静脉回流的大鼠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韩曙光;虞俊波;张轩;徐泽宽

    联合移植被公认为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大鼠胰肾联合移植的基础研究却比较少.本研究旨在链脲霉素诱导的SD大鼠上建立一种稳定的、符合生理模式的大鼠胰肾联合移植模型,以用于进一步研究.

  • 低氧诱导因子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定量的关系

    作者:段建敏;陈小勇;秦大山;赵文永;谢永强;李朝明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2(EPAS1/HIF-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EPAS1/HIF-2α和VEGF表达与膀胱癌血管形成定量及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

  • 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Fas和FasL mRNA的表达及FK506对其的影响

    作者:詹曦;高立平;王建军

    Fas死亡蛋白途径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诱导靶细胞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FK506(tacrolimus)是一种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免疫抑制剂,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活性,并能逆转环孢素A治疗无效的急性排斥反应.我们通过测定大鼠心脏异位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中心肌组织Fas和FasL mRNA的表达规律,探讨FK506发挥免疫抑制活性时对其的影响.

  • 一种纯生理性尿动力学动物模型

    作者:关志忱;杨世欣;崔林

    由于动物不能耐受经尿道插管,尿动力学检查不得不在麻醉下进行,而麻醉后的动物则不能反应清醒自然状态下储尿与排尿期的尿动力学改变[1,2].本研究旨在制作一种非麻醉下动物尿动力学模型,可相对无创,并能重复的行尿动力学研究.

  • 白细胞介素-10抑制脊髓损伤后早期炎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方成;雷德强

    甲基强的松龙能有效的抑制脊髓损伤(SCI)后炎症反应已得到世人的公认,并被成功的运用于临床.近年来,有学者在研究脊髓伤后炎症递质时发现,白介素-10(IL-10)对脊髓损伤后早期炎性反应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但对IL-10的作用机理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IL-10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的影响探讨IL-10的抗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聚酸酐、聚乳酸氧氟沙星控释系统抗骨感染的研究

    作者:陈廖斌;陈曼;王钧;何道辉;商亮

    我们将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和聚癸二酸酐(PSA)共混作为氧氟沙星的释放载体,希望籍此结合两类材料的释药优点,满足治疗骨感染的需要.

  • 高压氧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原标;王国忠;陈大志;高春锦

    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I/R)可致远隔器官如心、肺、肾、消化道和血液系统的组织学及功能损伤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危及生命[1].高压氧(HBO)对治疗I/R损伤有益,但其对急性下肢I/R致远隔器官损伤的作用迄今尚无报道.有鉴于此,我们对大鼠肢体I/R模型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HBO对急性下肢I/R致远隔器官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 AKT2短发夹状RNA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作者:杨鹏;王春友;黄文广;刘胜洪;魏海燕;徐建波;杨明

    蛋白激酶B(PKB/AKT)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蛋白分子,AKT蛋白与细胞生长代谢密切相关.AKT2是AKT蛋白3种主要亚型之一,有研究证实AKT2在胰腺癌中表达增高,且AKT2对胰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1],本实验旨在研究AKT2短发夹状RNA表达载体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一种新的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

    作者:王电军;章庆春;刘建新;袁运长;尹邦良

    我们在建立大鼠左肺移植模型的实验中,经过连续1年的比较与探索,在原有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模型制作方法.

  • 自体带乳头肌三尖瓣后瓣矫治主动脉单瓣关闭不全的研究

    作者:王志维;刘亚州;陶卫平;吴智勇;吴红兵;程栋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多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但瓣膜置换后破坏了心脏的整体形态结构,术后须长期抗凝,尤其不适用于儿童[1].相比之下,主动脉瓣成形术式保留了自体瓣膜的完整、左室功能恢复较好、手术死亡率低,无须终生抗凝,但存在术后瓣膜残存返流和再手术率较高等问题.我们以健康猪离体心脏为研究对象,观察用自体带乳头肌三尖瓣后瓣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后瓣膜的闭合情况,为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细胞毒T淋巴细胞A4Ig抑制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作者:虞俊波;徐泽宽;韩曙光;苗毅

    B7/CTLA4-CD28是其中两大经典途径之一,我们试图利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A4Ig竞争性阻断B7/CD28通路,探讨其对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 逆行灌注心不停跳手术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世康;何巍;李逢昌;周华富;陈铭伍;覃家锦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手术心肌细胞凋亡情况Caspase-3的活性.

  • IκBα突变体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祝恒成;陈江华;何强;刘修恒;程洪涛

    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C)低表达共刺激分子,通过T细胞凋亡、无能及调节性T细胞增多等多种机制诱导免疫耐受[1].如何有效抑制DC成熟从而诱导免疫耐受是移植免疫的重要课题.不成熟DC发育为成熟DC主要由NF-κB信号通路控制[2].我们利用IκBα突变体(IκBαM)阻断NF-κB活化,观察它对DC成熟的影响.

  • 蛋白酶体抑制剂和肿瘤相关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协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作者:俞鸣;郝继辉;史玉荣;李强;郝希山

    肿瘤相关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高选择性的化疗药物[1],然而并非所有肿瘤细胞对TRAIL均表现出显著敏感性.本研究旨在探讨TRAIL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存在的抵抗机制,及其与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协同作用.

  • 渥曼青霉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生存的影响

    作者:赵闻雨;徐泽宽;朱毅;吕京寰;喻春钊;苗毅

    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是一种霉菌代谢产物,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本研究旨在通过Wortmannin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观察胰腺癌细胞株增殖能力和凋亡抗性改变,阐明PI3K/Akt途径在胰腺癌细胞增殖和生存中的重要性,探寻治疗胰腺癌的新途径.

  • 利用组织芯片检测肝细胞癌γ-连环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云建;黄淑红;陈连周;薛玲;张红卫;汪谦

    我们运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HRP法)对100例肝细胞癌(HCC)手术切除标本中的γ-连环蛋白(γ-Catenin)表达进行了检测,研究γ-Catenin与HCC临床病理因素表达的关系,探讨其在HCC的转移、复发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 短发夹状RNA对胃癌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亚华;侯晓华;李冬青;史火喜;陈维进;章晓联

    RNA干扰已成为当前肿瘤基因治疗的新策略[1],我们设计了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短发夹RNA(shRNA),观察其对人胃癌细胞血管VEGF表达的影响.

  • 足叶乙甙诱导胃癌细胞蛋白激酶B表达的研究

    作者:徐细明;戈伟;于红刚;于皆平

    蛋白激酶B(PKB)是1991年发现的1种分子量大约为60kD的蛋白激酶,近年来,因PKB参与由生长因子激活的经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调节着细胞的代谢、增殖和凋亡而日益受到关注[1].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观察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PKB基础活性的表达情况,然后用足叶乙甙作用胃癌细胞不同时间后,检测细胞生存率和凋亡率以及PKB活性的改变,探讨PKB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足叶乙甙敏感性的关系,为选择合适胃癌类型行药物化疗提供依据.

  • 胃癌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长友;陈海龙;贺雪梅;王朝晖;毕敬涛

    本研究旨在探讨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Survivin基因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胃癌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

  • 热休克蛋白糖蛋白96的量子点荧光标记检测及意义

    作者:吕蔡;张杰;赵薇;庞代文;杨欢;李又空

    热休克蛋白(HSP)糖蛋白(gp)96可作为肿瘤抗原肽的分子载体,在呈递肿瘤抗原和激活CD8+T淋巴细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量子点(QDs)是一种能够接受激发光产生荧光的半导体纳米颗粒.本研究尝试采用量子点荧光这一新型标记技术,检测体外培养人肾癌细胞株(ACHN)和人成纤维细胞中HSP gp96的表达,证实量子点荧光标记检测技术的可行性.

  • 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大雄;钟德君;宋跃明

    细胞移植已成为目前脊髓损伤(SCI)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1],本试验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

  • 腺苷预适应对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丁家望;扬俊;李松;陈勇;李莉

    我们通过观察外源性腺苷(ADO)对再灌注诱导家兔心肌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ADO参与缺血预适应的作用机制.

  • 三套管法建立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模型

    作者:周慧江;尹路;张明钧;陈春球;周光文;李宏为

    对于那些不能耐受肠外营养的终末期肠功能衰竭患者来说,小肠移植是佳治疗方法[1].但是,由于肠道独特的生理特点使得小肠移植术后出现急慢性排斥、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及感染等问题较其他实质脏器移植更为突出[2].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制备,为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良机.以往报道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3,4]由于显微外科操作复杂、手术成功率低等因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我们利用三袖套法吻合血管,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胰岛移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岳嘉宁;田志杰;陈大伟;全志伟

    在人类找到某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前,胰岛素替代仅是一种维持患者生命的方法.使用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T1DM),并不能阻止其并发症[1].相比之下,β细胞替代治疗(包括胰腺移植和胰岛移植)能够为T1DM患者提供健康的胰腺组织,达到生理性调控胰岛素分泌,维持正常血糖.而胰腺移植手术的复杂性和围手术期的致残率以及高额费用,使人们难以接受其作为T1DM的常规治疗方法.自2000年加拿大Edmonton的Shapiro实验室的胰岛移植方案获得成功之后,胰岛移植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受到广泛的灌注.

  • 抗酿酒酵母抗体在克罗恩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晓生;兰平

    克罗恩病(CD)是一个原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使肠组织进行性不可逆性地破坏而致肠管狭窄、瘘管形成等.目前CD诊断没有统一金标准,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X线、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结果等各项临床资料的综合评价.

  • 裸鼠胰腺癌动物模型及其应用进展

    作者:孟令新;李强;郭仁德;张毓青

    胰腺癌恶性度较高,预后差,死亡率列癌症死亡第4位,平均5年生存率<5%[1],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困难.临床上很难获得新鲜的、不同时期的胰腺癌组织标本,更不可能在临床上观察其发生发展过程.随着裸鼠移植瘤细胞系的建立,通过建立胰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为深入探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机制及治疗奠定基础.

  • 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胶质瘤发生的分子关系

    作者:王爱东;黄强

    我们对人脑胶质瘤分子病因研究看好于从基因芯片入手,分析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1],再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认定目标基因后作进一步研究,其基本原理是目标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然而,新近崛起的表观遗传学认为,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也可能与其表观遗传学改变有关,而这种改变有可能发生在染色体结构改变之前的诸如相关DNA甲基化异常等等.这是从另外一个视角观察胶质瘤发生分子病因的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

  • 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学拥;李金清;陈绍宗;李望舟;李跃军

    目的 建立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动物模型.方法 分别在6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臀部和双侧肩胛部,采用Φ3.6×12电雷管距皮肤不同距离引爆致伤.伤后测量创面面积和深度,并对创伤部位进行X线检查.结果 距猪皮肤0、1、2和3 cm各致伤6个创面,伤后6 h创面平均面积分别为(13.08±0.86)、(7.33±0.77)、(2.25±0.47)和(0.00±0.00) cm2;创面平均深度分别为(2.53±0.28)、(1.10±0.13)、(0.45±0.11)和(0.00±0.00) cm;0 cm组6个创面中有3个发生骨折,1 cm组、2 cm组和3 cm组均无骨折发生.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模型造成的创面面积和深度较均一,调整致伤距离可以造成轻、中和重度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创面,适合实验研究.

  • 改良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

    作者:吴浩;吉训明;赵喜庆;苏万东;凌锋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 对传统的Zea Longa模型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只,分别进行改良模型制作和传统模型制作,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两组分别比较模型制作成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模型稳定性.结果 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在制作成功率为80.00%;神经功能缺失评分3-4级占82.76%;脑梗死体积为(46.4±7.4)%.上述各指标与传统的Zea Longa线栓法模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模型稳定性相近,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为15.94%,对照组变异系数为16.21%.结论 改良的大鼠MCA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研究

    作者:张健;杨扬;朱树干;迟令懿;李峰;王旭平;刘春喜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多能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3~5代神经干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上,在含有或无IGF-1的培养基条件下贴壁培养7~10 d,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免疫荧光显色,观察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及星形细胞的数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神经干细胞在不含IGF-1培养基的条件下分化7~10 d,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较少,而在含有IGF-1的培养基的条件下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IGF-1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 利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筛选人脑创伤的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雷平;杨树源;张建宁;杨新宇;朱涛;雪亮;刘辉

    目的 检测人创伤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利用含325个人凋亡相关类基因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分别检测6例创伤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6例创伤脑组织共同差异表达的凋亡相关类基因数为5个,均表达上调.结论 基因芯片筛选出在以前的脑创伤文献中未曾报道过的凋亡相关类基因2个,对其干预有望成为脑创伤防治的新的分子生物学策略.

  •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olo样激酶1短发夹环RNA对胶质瘤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姜晓兵;刘如恩;张方成;赵洪洋;朱贤立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olo样激酶1(PLK1) 短发夹环RNA(shRNA)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在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PLK1的shRNA,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H1上,再将H1启动子和shRNA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上,通过在携带有pAdeasy-1质粒的BJ5183细菌内同源重组,生成针对PLK1的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pAD-H1/PLK1,经293细胞包装产生重组腺病毒AD-H1/PLK1,感染U251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U251细胞PLK1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细胞G2/M期转变情况,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制备裸鼠U251细胞移植瘤模型并注射重组腺病毒,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针对PLK1基因的RNA干扰腺病毒表达载体,与AD-H1组比较AD-H1/PLK1组在转染24 h和48 h U251细胞PLK1 mRNA表达水平分别降低50.4%(P<0.01)和71.9%(P<0.01).且感染AD-H1/PLK1病毒48 h后的U251细胞凋亡率从8.3%升至65.6%(P<0.01),而G2/M期的细胞从21.5%增至51.4%(P<0.01),细胞的增殖能力则下降50%(P<0.01).体内实验表明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LK1 shRNA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P<0.01).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可有效降低PLK1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活性.

  • 白细胞介素6、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谦学;张化明;杨海;吴立权;王军民;邹志鹏;张华

    目的 研究人脑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白细胞介素(IL)-6,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IL-6、STAT3和VEGF与肿瘤病理级别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人脑胶质瘤,10例脑膜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中IL-6、STAT3和VEGF的表达.结果 胶质瘤中IL-6、STAT3和VEGF的表达水平在高级别组(Ⅲ、Ⅳ级 )明显高于低级别组(Ⅰ、Ⅱ级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3的表达与IL-6和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6、STAT3和VEGF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且三者协同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三者的相关性证实VEGF基因由STAT3蛋白调节,而STAT3又由IL-6刺激活化.

  •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蛋白酶激活受体-1的表达及其机制

    作者:关景霞;叶应湖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表达的情况及其与凝血酶的关系.方法 胶原酶Ⅶ型、凝血酶(TM)、水蛭素分别脑内立体定向注射制作动物模型,应用RT-PCR技术检测PAR-1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AR-1蛋白表达.结果 脑出血后6 h PAR-1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0.802±0.143和19.65±1.1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24 h分别为1.825±0.214和33.34±1.09(P<0.01),持续至72 h(P<0.01),然后逐渐减少,96 h时已恢复正常.凝血酶脑内注射后PAR-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与脑出血组相似,凝血酶组PAR-1 mRNA及蛋白表达在各个时间点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蛭素组PAR-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PAR-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可能是凝血酶直接作用的结果.PAR-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凝血酶神经毒性损伤过程.

  • 颅内动脉瘤内涡流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赵丛海;李淼;史万超;王捷;赵军伟;殷文毅;丁光宏;杨新健

    目的 利用计算机模拟颅内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的血液流动,并对宽、窄颈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 选取颈内-后交通动脉瘤中典型宽、窄颈动脉瘤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DSA)图像,联合应用Photoshop、Matlab、Ansys以及Fluent软件,对动脉瘤进行血液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成功模拟出在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中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内血流的动态变化.宽颈动脉瘤内可见涡流现象,流速在0.057~0.156 m/s.窄颈动脉瘤内无涡流现象,流速在0.001~0.014 m/s.结论 宽颈动脉瘤与窄颈动脉瘤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应先设法降低动脉瘤中涡流的流速或使涡流消失后,再进行栓塞治疗.

  • 大鼠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其抑制物的表达变化

    作者:孙晓枫;乔桂荣;扈玉华;兰海涛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及其抑制物的表达变化在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模型,系统动态观察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MMP-2、MMP-9及其特异性抑制物(TIMP-1)表达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1周脑动脉壁即可见MMP-2、MMP-9、TIMP-1表达增加,随着血压的升高,其表达也迅速增加,术后1个月基本达高峰并一直持续至4个月,其中MMP-9增加为显著,约是正常状态的10倍,而MMP-2和TIMP-1的表达约是正常状态的2倍.对照组脑动脉壁MMP-2、MMP-9、TIMP-1也有微弱表达,且MMP-2表达较MMP-9略强.结论 脑动脉壁MMP-2、MMP-9特别是MMP-9的过度表达是导致动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 AxC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基因表达的检测

    作者:李培建;李兵仓

    目的 观察携带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cDNA表达片段的非依赖辅助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坐骨神经后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成年大鼠随机分成A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AxCA-BDNF原液8 μl);B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BDNF溶液8 μl);C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空白病毒稀释液8 μl)三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从BDNF 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坐骨神经损伤后BDNF基因表达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测定.结果 伤后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转移组,在3、7、14 d、1个月,4个时相点,近、远端神经干和脊髓(L3-6)中BDNF mRNA水平均远远高于其他两组,BDNF的水平也远远高于作为对照的单纯硅胶管套接组.结论 通过腺病毒介导转染的BDNF基因在大鼠坐骨神经SCs内得到了有效表达,并通过轴突逆行转运到了相应的脊髓神经元.

  • 高浓度谷氨酸对原代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姜政;江玉泉;李新钢;李冰;周伟

    目的 探讨高浓度谷氨酸对人脑胶质瘤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在体外对新鲜的人脑胶质瘤标本进行原代培养;不同浓度的谷氨酸作用不同时间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噻唑蓝(MTT)法检测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凋亡率.结果 原代人脑胶质瘤细胞短期培养成功.高浓度谷氨酸对培养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当谷氨酸的浓度为25~50 mmol/L时,可明显诱导培养细胞凋亡,并且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增高;当谷氨酸浓度达100 mmol/L以上时,细胞则主要以坏死为主.结论 以酶消化法可成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高浓度谷氨酸能明显的抑制原代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 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病理学演变及其意义

    作者:孙国柱;张庆俊;李建峰;赵宗茂;王浩

    目的 探讨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的演变过程及其指导意义.方法 制作动物模型,术后1、3、7、14、21 d处死,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含水量,并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脊髓空洞前状态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Kaolin组动物于术后第1天脊髓含水量即有明显增加(68.35±0.70)%,第7天达到高峰(72.92±0.86)%,持续到第14天,至21 d时稍有缓解(70.03±0.77)%.组织学发现术后1~7 d上颈髓主要为细胞毒性水肿,无亚细胞结构损害;术后第14天出现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的混合性水肿,亚细胞结构出现损害.第21天出现前角细胞数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髓鞘板层状结构断裂,呈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破坏.结论 脊髓空洞前状态是防治空洞形成佳时期,及时逆转缺血水肿将有助于预防脊髓空洞的形成.

  • 立体定向下黑质毁损偏侧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的制作与评价

    作者:张力;江澄川;徐斌;涂汉军;李新建;黄宽明

    目的 建立立体定向手术下6-OHDA黑质毁损的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并建立客观评估体系.方法 实验用恒河猴5只,在立体定向技术下以6-OHDA对恒河猴右侧黑质进行7个靶点的毁损,术后2周、2、4、6个月进行行为学评分量化,于术后7个月以SPECT检测恒河猴双侧纹状体DAT的代谢来判断毁损侧DA代谢减少程度,术后8个月以TH免疫荧光法检测恒河猴双侧黑质的DA能神经元改变,以此来证实黑质的毁损程度.结果 术后7个月SPECT检测显示毁损侧纹状体区DA代谢仅为对侧的10%~25%左右,术后8个月双侧黑质的TH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毁损侧黑质DA能神经元减少70%以上.结论 立体定向技术下6-OHDA单侧恒河猴黑质毁损方法能够成功的制作符合人类病理特征的帕金森病模型.SPECT是评价模型制作成功与否的客观手段.

  • 关注神经科学暨神经外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吴承远;朱树干;刘玉光

    21世纪是脑研究迅速发展的世纪,神经外科是学术气氛十分活跃的飞速发展的临床学科之一.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使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微神经外科、分子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及微侵袭神经外科等深入发展,引入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同时亦改变了许多传统的概念.

  • 脓毒症动物模型制作方略及应用

    作者:汤耀卿;李磊

    建立标准化的脓毒症动物模型是探索严重全身性感染(severe sepsis)、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防治措施的需要.在以往的研究中,曾有多项有关脓毒症防治的动物实验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在Ⅱ、Ⅲ期临床实验中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出现如此不一致结果的原因可能很多,其中采用的动物模型不合要求显然是可以明确的因素.因此,寻求符合脓毒症发病和病理生理过程的稳定的动物模型极其重要.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