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微小RNA-135a通过Notch通路调控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机制

    作者:陈志平;潘群雄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135a通过Notch通路调控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传代的肝母细胞瘤细胞分为两组:A组:PEF miR-135a和PSV2neo共转染组,B组:PEE和PSV2neo共转染组,取正常小儿肝脏细胞作为C组.A组为实验组,B、C两组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135a在两组肝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过表达的miR-135a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噻唑蓝(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法检测观察两组细胞的增殖和增殖,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Jagged1和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Real-time PCR显示miR-135a在肝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小儿肝脏细胞明显下调(P=0.009);成功构建PEF-miR-135a真核表达载体,Real-time PCR显示:A组细胞miR-135a的表达明显上调(P =0.003).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检测显示miR-135a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肝母细胞瘤细胞的凋亡率(P=0.03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iR-135a过表达可以显著下调Jagged1和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135a过表达可能通过下调Notch通路的表达来抑制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

  • 金水鲜联合放疗对肺腺癌A549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低氧诱导因子-1仪表达的影响

    作者:曾建昌;曹德东;戈伟;杨张朔;习一清;徐利华;潘雪凯;谢伟;黄志明;王昕

    目的 观察金水鲜胶囊联合放疗对肺腺癌A549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低氧诱导因子-1 α(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A549细胞,应用简单随机化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金水鲜组、放疗组以及金水鲜联合放疗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FGF、HIF-1 α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bFGF及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 处理组细胞的增殖在不同时间点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48 h时金水鲜联合放疗组抑制率高(56.3%),金水鲜组低(15.8%).联合组抑制细胞增殖程度高于金水仙组、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凋亡实验结果表明,48 h时联合组凋亡细胞数多,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各处理组A549细胞bFGF和HIF-1α蛋白的表达有所下降,其中金水鲜联合放疗组在48 h时bFGF[(157.408 0±2.830 3)pg/ml、HIF-1 α(1.455 7±0.000 7)pg/ml]表达量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21).与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bFGF、HIF-1α mRNA的表达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在48 h时金水鲜联合放疗组表达低(0.285 4±0.057 9、0.277 1±0.022 1),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11).结论 金水鲜联合放疗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bFGF和HIF-1α的表达,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金水鲜可能通过抑制bFGF和HIF-1α的表达进而增强放疗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

  • XAV939对胃癌细胞株MKN45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王家兴;周俊峰;黄发昆;张琳;何庆良

    目的 探讨Wnt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对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噻唑蓝(MTT)法观察XAV939对MKN-45细胞增殖的影响;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细胞术、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XAV939作用不同时段后c-Myc、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l-2)、α-连环蛋白(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c-Myc、bcl-2、bcl-2相关X蛋白(bax)、Axin 1、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p-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等的表达变化.结果 XAV939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为(1.91 ±0.27)μmol/L.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法检测到早期凋亡细胞,作用12h后的MKN-4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8%、13.5%、21.5%和25.8%,不同浓度XAV-939作用MKN-45细胞48 h后,实验组c-Myc、bcl-2、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逐渐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yc、bcl-2、PARP(116 ×103)、β-catenin及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而bax、Axin 1、p-β-catenin和PARP(85×103)蛋白表达逐渐上升.结论 XAV-939可以有效抑制胃癌细胞株MKN-45的增殖,诱导其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促进MKN-45细胞凋亡有关.

  • 红花多糖联合环杷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丁斌;李建华;王芳;喻继锋

    目的 观察红花多糖联合环杷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分别加入0.05、0.10、0.20、0.40、0.80 mg/ml红花多糖及2.5、5.0、10.0、20.0、40.0 μmol/L的环杷明培养24、48、72 h的细胞增殖情况,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选择佳的红花多糖及环杷明作用浓度;将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红花多糖组、环杷明组、红花多糖+环杷明组,CCK-8实验检测4组细胞的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4组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Fas、Gli蛋白表达.结果 按照上述浓度处理后,红花多糖作用于细胞24、48、72 h后的IC50分别为(0.89±0.04)、(0.35±0.03)、(0.14 ±0.02) mg/ml,环靶明作用于细胞24、48、72 h后的IC50分别为(56.30±1.23)、(28.85±1.02)、(15.26±0.87) μmol/L,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红花多糖组和环靶明组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选择0.8 mg/ml红花多糖和20 μmol/L的环杷明进行后续研究;红花多糖组、环杷明组、红花多糖+环杷明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8.76%、56.67%、24.29%,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红花多糖组(P =0.003)、环杷明组(P =0.003)及红花多糖+环靶明组(P=0.000);而红花多糖+环杷明组细胞存活率低于红花多糖组(P =0.005)和环杷明组(P =0.005).红花多糖组、环杷明组、红花多糖+环杷明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26%、16.24%、26.76%,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红花多糖组(P =0.001)、环杷明组(P=0.001)及红花多糖+环靶明组(P =0.000);而红花多糖+环杷明组细胞凋亡率低于红花多糖组(P =0.005)和环杷明组(P =0.004).红花多糖组、环杷明组、红花多糖+环杷明组bcl-2、Glil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x、Fas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红花多糖+环杷明组bcl-2、Glil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红花多糖组和环杷明组,而bax、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红花多糖组和环杷明组.结论 红花多糖及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环杷明均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红花多糖及环杷明联用对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强于单独用红花多糖和环杷明.

  • 微小RNA-30a靶向调控Snail影响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作者:樊瑞智;李海青;曹允友;徐溢新;宋虎;白津;徐为;郑骏年;宋军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30a影响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Snail 3'端非编码区(3'-UTR)野生型及突变型载体与miR-30a模拟物或miR-30a阴性对照共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Snail是否为miR-30a下游的靶基因.实验分miR-30a组(转染miR-30a mimics)、miR-30a-Snail组(转染miR-30a mimics及Snail过表达质粒)、空白对照组(转染空白质粒NC)3组;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共转染miR-30a和Snail基因3'-UTR质粒后,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miR-30a能与Snail的3,-UTR结合,并抑制其表达.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iR-30a组穿过细胞数分别为[(100.0±5.8)、(56.8±3.7)],较空白对照组[(197.3±11.6)、(151.3±10.6)个]、miR-30a-Snail 组[(183.0±7.4)、(163.0±7.4)个]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0.000).Western blot 实验结果显示,E-cadherin蛋白水平,miR-30a组(38 954±173)较空白对照组(3416±20)及miR-30a-Snail组(4097 ±27)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Fibronectin、Vimentin、N-cadherin蛋白水平,miR-30a组(8 793±314、5 473±97、5 911±144)较空白对照组(19 273±324、11 046±117、13 116±239)及miR-30a-Snail组(17 463±290、12 781±177、14 103±21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30).结论 miR-30a可能通过靶向调控Snail影响胃癌EMT进程,进而影响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增强胰腺癌PanC1细胞E3泛素连接酶对p16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辉星;陈实;李小燕;陈明源;严茂林;黄龙

    目的 观察胰腺癌PanC1细胞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对E3泛素连接酶(Ring1B)抑制抑癌基因p16转录及表达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采用短发夹RNA(shRNA)分别在PanC1细胞中敲除Ring1B(重复2组为shRing1 B#1、#2)和LSD1基因(shLSD1#1、#2),未敲除组为shLuc,分别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anC1细胞LSD1、Ring1B和p16基因的表达;而后通过质粒转染过表达Ring1B,再敲除LSD1基因,检测PanC1细胞p16的表达.结果 Ring1B基因敲除后RT-qPCR结果显示p16 mRNA转录增加,shRing1 B#1、shRing1 B#2(4.613±0.416、4.615±0.224)高于shLuc(1.010 ±0.032)(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ing1B基因敲除组p16蛋白表达增加;LSD1基因敲除后p16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也增加,shLSD1#1、shLSD1 #2组和shLuc组对应数值分别为4.704±0.503、3.885 ±0.011和1.008±0.027(P =0.005).Ring1B过表达的PanC1细胞中(Ring1B组),LSD1敲除组shLSD1+vector组(5.893±0.986)高于对照组shLuc+ vector组(1.010 ±0.201);shLSD1+ Ring1B组(0.695±0.031)高于shLuc+ Ring1B组(0.156 ±0.016) (P =0.001).结论 LSD1与Ring1B协同作用,共同参与抑制胰腺癌p16的转录表达;LSD1能够增强Ring1B抑制p16转录的作用.

  • 外源性内皮祖细胞参与裸鼠肝癌新生血管的研究

    作者:邓正明;蒋日磊;葛少华;孔凡萍;张士虎;曹仕兵

    目的 探讨外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在裸鼠肝癌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序列差速贴壁方法分离、纯化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EPCs,并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及成管实验对移植前的细胞进行鉴定.再将体外扩增的晚期EPC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由尾静脉输注肝脏荷瘤的裸鼠和正常裸鼠(每组4只).于输注细胞两周后处死裸鼠,取肝脏、肺脏、心脏、肾脏、脾脏、胰腺、胃肠器官做快速冰冻切片,观察GFP标记的EPCs移植后在肝癌新生血管中的募集、整合作用以及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分析募集到荷瘤肝脏组织中EPCs与新生血管的关系.结果 外源性GFP标记EPCs在植入荷瘤裸鼠2周后被募集、整合到肝脏肿瘤组织中,在实验组各脏器的100倍显微镜下的细胞数分别为:肝脏(169.40±10.87)个、心脏(15.40 ±2.87)个、肺脏(14.70 ±2.02)个、肾脏(1.70±0.50)个、脾脏(28.30±4.20)个、胰腺(6.90±1.31)个、肠(4.60±1.22)个;对照组分别为:肝脏(76.50 ±4.20)个、心脏(16.70 ±1.32)个、肺脏(76.00± 3.31)个、肾脏(24.70±1.70)个、脾脏(77.90±4.50)个、胰腺(18.60 ±2.00)个、肠(12.70±1.70)个.募集到荷瘤肝脏组织中的细胞数量多于肺脏(P=0.001)、心脏(P=0.032)、肾脏(P =0.002)、脾脏(P=0.036)、胰腺(P=0.001)、肠(P=0.001),在肺脏和脾脏募集的细胞数量高于心脏(P=0.036)、胰腺(P=0.010)、肾脏(P =0.030)和肠(P=0.008).而在正常的小鼠中肝脏、脾脏、肺脏募集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心脏(P =0.032)、肾脏(P =0.006)、胰腺(P =0.002)、肠(P=0.001)募集的细胞数.荷瘤裸鼠的肝脏募集的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裸鼠肝脏募集的细胞数(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募集到肝脏肿瘤的EPCs分化为内皮细胞,并参与构建部分肿瘤的新生血管.结论 外源性EPCs可被特异性募集到肿瘤组织器官中,并参与构成裸鼠肝癌的新生血管.

  • BAG-1基因的小干扰RNA转染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高志强;汪俊峰;陈德华;马雪松;唐哲

    目的 观察RNA干扰BAG-1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以人正常肝癌细胞L02作为对照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AG-1在无转移能力的HepG2、Huh7人肝癌细胞株及转染潜能依次增高的MHCC97L、MHCC97H、HCCLM3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将阴性小干扰RNA(siRNA)和BAG-1-siRNA转染HCCLM3细胞,不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后检测转染效果;分别于转染后的24、48、72 h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48 h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catenin、生存素(Survivin)、c-Myc的蛋白表达.结果 BAG-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细胞L02(mRNA表达:PHepG2=0.000;PHuh7=0.000;PMHCC97L=0.000;PMHCC97H=0.000;PHCCLM3=0.000;蛋白表达:PHepG2=0.030;PHuh7=0.001;PMHCC97L=0.000;PMHCC97H=0.000;PHCCLM3=0.000);BAG-1-siRNA转染HCCLM3细胞后BAG-1的蛋白表达(0.097 ±0.010)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489±0.039)(P=0.000);BAG-1-siRNA转染HCCLM3细胞48 h(0.312±0.024)和72 h(0.398±0.036)后细胞的增殖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448 ±0.032)、(0.673±0.051)(P48h=0.004;P72 h=0.002);与空白对照组(2.13±0.11)%、(0.512 ±0.048)、(0.349±0.032)、(0.166 ±0.015)比较,BAG-1-siRNA组细胞凋亡率[(13.47±1.05)%]显著升高,β-catenin(0.247 ±0.028)、Survivin(0.153 ±0.017)、c-Myc(0.089±0.009)蛋白显著下调表达(Pβ-catenin=0.001;PSurvivin=0.001;Pc-MyC=0.002).结论 抑制BAG-1表达可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肝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一种改良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分离方法

    作者:李君;周蕊;张健;王进海;陈海燕;李可;杨军;李宗芳

    目的 探索一种更为理想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分离方法.方法 采用含有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NB8胶原酶溶液作为细胞分离液,胰腺实质多点注射至膨胀,将剪碎至2~4 mm的胰腺组织置于细胞分离液中消化3次,每次15 min,经过过滤、离心,分离得到含有2~4个细胞簇的胰腺腺泡细胞.结果 每只SD大鼠可获得(7.3±0.5)×107个细胞,细胞活性率为(95±3)%,纯度可达(97±1)%.结论 本方法简便、高效,且对细胞活力及功能影响较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分离方法.

  • 黏蛋白1基因调控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机制

    作者:李红光;赵利红;张振华;高腾;苏自杰

    目的 探讨黏蛋白1(MUC1)基因调控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UC1表达,将MUC1小干扰RNA (MUC1-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NC)转染人甲状腺癌细胞SW579,以空脂质体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细胞转染后培养48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细胞中加入15 μmol/L的JAK/STAT3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AG490,记为抑制剂组,不加抑制剂的设为未处理组,CCK-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MUC1在甲状腺癌组织(0.434±0.034)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53±0.018;t=12.651,P=0.000);MUC1-siRNA组细胞存活率[(55.38±7.12)%]、bcl-2(0.237±0.031)、p-STAT3 (0.045±0.01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4.32±5.21)%、0.425±0.034、0.122±0.025],细胞凋亡率[(16.29±1.23)%]及bax(0.248±0.02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06±0.78)%、0.109±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存活率=7.645,P存活率=0.002;tbcl-2=7.077,Pbcl-2=0.002;tp-STAT3=4.733,Pp-STAT3=0.009;t凋亡率=15.733,P凋亡率=0.000;tbax=7.476,Pbax=0.002).细胞中加入抑制剂后的增殖与凋亡结果与转染MUC1-siRNA的结果一致.结论 沉默MUC1的表达能显著抑制人甲状腺癌细胞SW579增殖,并通过调节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JAK/STAT3信号通路有关.

  • 实验用小型猪主要外周动脉造影及腔内实验方法

    作者:肖耀文;陈忠;杨耀国;寇镭;刘博文;郑焕勤;王艳阳;张腾飞;周游;刘硕

    目的 探讨实验用小型猪主要外周动脉造影及腔内实验方法.方法 对8头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用小型猪麻醉后,右侧股动脉穿刺,外周动脉造影并测量血管径线,并在双侧髂动脉植入支架后,观察血化验指标变化,总结实验方法.结果 8头小型猪均成功穿刺造影并植入支架,没有动物死亡及穿刺点并发症,其动脉结构与人体相近似,除双侧无名动脉外,主动脉沿途各一级、二级分支,其左右侧直径分别为:颈动脉:(3.66±0.44)、(3.91 ±0.41) mm;无名动脉:(6.57 ±2.10)、(7.19±1.47) mm;锁骨下动脉:(4.46 ±0.82)、(4.62 ±0.95) mm;肾动脉:(4.65 ±0.65)、(4.29±0.39) mm;股总动脉:(3.15 ±0.46)、(3.38 ±0.54) mm.但与健康成年人的动脉直径比较仍相对较小,实验操作前后的化验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谷丙转氨酶[(48.26±22.27)、(51.0l±27.84) U/L,P=0.231],肌酐[(108.78±20.71)、(110.06±22.89) mmol/L,P=0.400],镁离子[(0.85 ±0.08)、(0.84 ±0.10) mmol/L,P=0.540].结论 小型猪腔内操作方法安全高效,动脉造影及化验数据可对临床前期研究及血管耗材的实验研究设计提供参考及指导.

  • 蛇毒因子对异种肝移植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柳严;曾聪;刘延;刘江伟;赵鹏伟;黄建钊

    目的 观察高纯度蛇毒因子(CVF)等多因素处理对异位辅助肝移植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猪→猴异位辅助肝脏移植模型,观察高纯度CVF等多因素处理后,异位辅助肝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AR)和延迟性异种排斥反应(DXR)发生的状况,比较免疫吸附后的移植肝组织和受体死亡时移植肝组织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补体C3蛋白的沉积情况,了解CVF及免疫吸附等多因素处理对猪→猴异种肝移植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用于吸附的供体肝脏均发生HAR,HAR发生的时间分别为10、12、11、9、13 min,平均(11.00±1.41) min;病理表现为镜下见组织内缺血性坏死和血栓形成.经CVF等多因素处理后,受体猴的移植肝均存活到受体死亡时,所有受体猴移植肝经过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生HAR和DXR,受体死亡后移植肝组织内IgG、IgM和C3蛋白的沉积均低于免疫吸附后的供体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0.047、0.032).结论 CVF等多因素处理能有效克服猪→猴异种移植HAR的发生,并有可能阻止或延缓DXR的发生.

  • 肾动脉内膜、外膜射频消融对犬血压影响的比较

    作者:刘敏;张培;李辉东;袁帅芳;赵子牛

    目的 比较肾动脉内膜、外膜射频消融对犬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25条比格犬随机分为内膜射频消融组(10条)、外膜射频消融组(10条)和对照组(5条),均通过经颈动脉方式制作成神经源性高血压模型,检测建模后血压及肾交感活性物质变化.内膜射频消融组进行内膜射频消融术,同时行假手术操作;外膜射频消融组经腹手术下行肾动脉外膜射频消融阻断交感神经;对照组仅进行假手术操作.术后2、4、8周监测血压变化及手术前后交感神经活性物质变化.术后第8周行肾动脉造影观察并发症,处理比格犬后行肾动脉病理检测.结果 建模术后,3组犬血压均较前升高,其中内膜组[(107.56 ±4.37) mmHg(1 mmHg =0.133 kPa)比(125.16 ±7.86) mmHg,P=0.003],外膜组[(105.66±5.43) mmHg比(124.08±8.98) mmHg,P=0.012],对照组[(106.34±6.45) mmHg比(125.89±9.54) mmHg,P=0.007];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均升高(P =0.005);(2)射频消融术后,内膜组动脉压在2、4、8周时分别降至(117.45±7.98) mmHg(P=0.001);(114.35±7.89) mmHg(P =0.008);(110.32±7.54) mmHg(P=0.003),同一时间点外膜组血压分别降至(111.23±8.34) mmHg(P=0.004);(108.34±8.65) mmHg(P=0.002);(103.06±8.56) mmHg(P=0.001);且术后第8周时外膜组血压下降较内膜组明显[(103.06±8.56) mmHg比(110.32±7.54) mmHg,P=0.013];3组犬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下降趋势同血压变化(P=0.015);对照组血压无明显变化,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3)术后8周肾动脉造影未见明显肾动脉狭窄、夹层;病理检查可见射频消融术后肾动脉交感神经束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增厚.结论 肾动脉内膜、外膜射频消融均能对高血压比格犬产生持久的降压作用,并降低血液中肾交感活性物质;而肾动脉外膜射频消融的降压作用更强.

  • 骨桥蛋白及骨桥蛋白拮抗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大脑皮质神经、血管再生的影响

    作者:余斌;刘家刚;李进;刘翼;贺民;游潮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及骨桥蛋白拮抗剂(GRGDS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神经功能及脑血管痉挛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SAH+生理盐水组12只,SAH+ OPN组12只,SAH+ OPN+ GRGDSP组12只,评估神经功能,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 OPN脑室注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6.320,P=0.003).OPN脑室注射组在SAH后5d脑组织中VEGF、BDNF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上调(VEGF:t=8.054,P=0.001;BDNF:t=8.133,P=0.001).结论 OPN脑室注射治疗SAH大鼠能有效的改善其神经功能评分和减轻脑血管痉挛程度,并且能上调大鼠脑组织中VEGF、BDNF的表达,有促进神经血管再生的作用.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在人肺癌细胞株A549中的表达及其对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郭佳;何彬;黄际远;宋文忠;张明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基因在人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构建裸鼠移植瘤检测其对裸鼠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HDAC1小干扰RNA(siRNA)和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HDAC1分别转染肺癌A549细胞后,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HDA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上调和下调HDAC1表达对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上调和下调HDAC1表达联合X射线照射对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HDAC1下调组肺癌A549细胞内HDAC1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别降低为1.86 ±0.09和2.41±0.10(P=0.015、0.006),HDAC1上调组明显升高至3.65±0.14和5.41±0.12(P=0.012、0.008);HDAC1下调组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升高(P =0.025),HDAC1上调组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P =0.009);HDAC1下调组肺癌A549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至(42.17±3.19)% (P =0.006);HDAC1上调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率降低至(9.11±1.46)% (P =0.008),HDAC1下调组裸鼠移植瘤平均体积[(547.37±89.68) mm3]明显小于对照组[(1 238.44±212.36) mm3,P =0.006];HDAC1上调组的瘤体平均体积[(1 681.27±195.37) mm3]大于对照组(P=0.011).20 Gy γ射线照射后HDAC1下调组瘤体平均体积[(214.15±54.26) mm3]较照射前明显减小(P =0.007);而上调组裸鼠皮下种植瘤平均体积较照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64).结论 下调HDAC1表达能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增强瘤体的放射敏感性,上调HDAC1表达则使肿瘤辐射抗拒.

  •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通过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作者:宋哲;白晓枫;刘雅刚;周文勇;姬汉书

    目的 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通过酪氨酸激酶(JAK)/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迁移及侵袭.方法 LipofectamineTM 2000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N1-CDX2及空白质粒转入胃癌细胞中,Western blot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转染效果,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m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EGFP-N1-CDX2组中CDX2蛋白(0.18 ±0.01比0.82±0.08)及mRNA(0.21 ±0.01比0.84±0.08)表达量显著上升,细胞活力降低(0.78 ±0.07比0.37±0.03),细胞迁移距离[(6.82±0.67)比(30.73 ±3.08) nm]及侵袭数目[(50.21±5.09)比(148.36±13.50)个]显著提高,MMP-2(0.79±0.07比0.17 ±0.01)、MMP-9(1.00 ±0.10比0.26 ±0.02)、JAK2(0.49±0.05比0.22±0.02)及磷酸化STAT3(p-STAT3,1.28 ±0.12比0.38±0.03)表达量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X2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 造血祖细胞激酶1上调对人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王娇娇;吕鹏威;李林;王芳;谷元廷;李砺锋;王留兴

    目的 观察造血祖细胞激酶1(HPK1)上调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抑癌机制.方法 将乳腺癌细胞注射入裸鼠皮下,构建荷瘤裸鼠模型.根据注射细胞的种类分成6组,即MDA-MB-231-HPK1组、MDA-MB-231组、MDA-MB-231-con组、MCF-7-HPK1组、MCF-7组、MCF-7-con组,监测肿瘤生长变化并分析其生存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瘤体内HPK1、c-Jun氨基端激酶(JNK)、P53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HPK1及凋亡相关基因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pase)-3、Capase-9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空载体组比较,HPK1过表达组的裸鼠移植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移植瘤体积(MDA-MB-231组:F=86.61,P=0.001;MCF-7组:F =26.48,P=0.001)明显下降,生存率显著提高(MDA-MB-231组分别为66.000%、35.049%、35.294%,x2=5.315,P=0.021;MCF-7组分别为71.296% 、30.720%、33.083%,x2=4.909,P=0.027).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过表达组中HPK1、JNK、p53表达均上调,呈正相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组中HPK1、Caspase-3表达均上调(MDA-MB-231组中,P值依次为0.005、0.023,在MCF-7组中,P值依次为0.033、0.016);Caspase-9仅在MCF-7-HPK1组中表达水平上调(P =0.027).结论 HPK1过表达可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提高其生存率,并通过上调JNK、p53、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从而发挥抑癌作用,有望为人类乳腺癌基因治疗有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富氢水对骨性关节炎中关节软骨的作用

    作者:程少文;彭磊;韩燕芳;徐百超

    氢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主要特点是抗氧化损伤、抗炎性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而氧化损伤和炎性反应与骨性关节炎(0A)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通过腹腔注射富氢水后观察其对OA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兔OA模型的制作:采用经典的Hulth法[1]制作兔OA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富氢水(北京活力氢源饮品有限公司)5 ml/kg,每2d1次,8周后取关节软骨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再行Mankin's评分.

    关键词:
  • 便携式超声诊断肝脏钝性损伤的研究

    作者:王延明;许赟;王能;杨芳;盛月红;钱国军;许龙;冯乃章

    我们运用便携式超声对肝脏钝性损伤动物模型检查,探讨其在肝脏钝性损伤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一、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40~2.65 kg,购自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模型以BIM-V型生物撞击器制作[1].便携式超声采用开立手提式B型超声诊断仪A6,C 351型宽频探头.动物模型伤后0.5h利用便携式超声进行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检查和详细检查.其中FAST由经过短期培训的研究人员执行,详细检查为具有5年以上超声工作经验专业人员.检查结束后所有兔进行解剖,详细检查并记录腹腔出血及肝脏损伤情况.

    关键词:
  • 环靶明在体内及体外对人胶质母细胞瘤A172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薛立新;杨春福;李绪雄

    通过环靶明在体外及体内特异性阻断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A172中的Hedgehog信号通路(Hh)信号传递,观察其对A172细胞在体内及体外生长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环靶明对A17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方法检测环靶明对A17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环靶明处理前后SMO基因(smoothened)和GLI1基因在A172中的mRNA表达及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环靶明处理前后SMO和GLI1在A172中的蛋白表达及变化;环靶明对A172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
  • 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突变导致儿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伴Carolis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方建;王筱雯;郑凯;刘黎黎;栾江威;邵剑波

    国内目前鲜见经基因检测证实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 DPKD)伴Carolis病的病例报道,报道该病例意义在于对合并有多囊肝或肝纤维化且临床上表现为Carolis病的患儿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有助于寻找病因,防止漏诊.

    关键词:
  • 袖状胃切除术新术式在大鼠模型中的研究

    作者:王强;宋鑫;张伟

    单吻合口袖状胃切除联合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SADJB-SG)是袖状胃切除术(SG)结合了旁路成分的一种新术式.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将32只肥胖型糖尿病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链脲佐菌素诱导)分为SG组8只,SADJB-SG组24只,根据吻合口位置分为SA10组(屈氏韧带下10 cm)、SA20组、SA30组各8只.检测术后8周的空腹血糖、血清饥饿素(ghrelin)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

    关键词:
  • 促吞噬肽及其拮抗剂诱导中性粒细胞浸润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作者:牛洪凯;吕潇童;朱文涛;欧琨;魏强;成雨

    促吞噬肽为脾脏合成的四肽,具有促进吞噬的作用.我们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AP)模型,探讨促吞噬肽诱导中性粒细胞浸润在AP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A:对照组;B:促吞噬肽组;C:AP组;D:AP+促吞噬肽组;E:AP+促吞噬肽拮抗剂组.B、D、E组分别在制模20 min后股静脉注入促吞噬肽和拮抗剂75 μg/kg,其他组注人生理盐水.

    关键词:
  •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王震;周正楠;张岩;肖银龙;邱旭升;张子韬;陈一心

    成骨细胞是骨形成中重要的功能细胞,过多或过快的凋亡会使骨代谢紊乱,进而引起骨量减少、骨骼微结构变化、弹性下降及骨质变脆.研究结果显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与成骨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但具体的作用及机制未知[1].我们通过在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加入BDNF,探讨BDNF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关键词:
  • 甲状旁腺粉碎装置在裸鼠甲状旁腺注射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刘岗;冯煜;阎良;胡峻;杜磊;黄建平

    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从而使钙磷代谢紊乱.药物治疗虽可改善症状,但无法治愈.目前认为进行甲状旁腺移植安全简单高效.我们应用甲状旁腺粉碎装置进行裸鼠甲状旁腺注射移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咖啡酸苯乙酯对地塞米松作用下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林强;李洪伟;孙春生;李东亚;郭开今;王业华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是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以骨量丢失、骨微观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本研究旨在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地塞米松诱导小鼠MC3T3-E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关键词:
  • 锁核酸扩增阻滞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肿瘤K-ras基因突变

    作者:闵丽姗;郑照正;钱福初;张贵阳;陈莹蓉;钟婧;马志红;戴利成;蒋微琴

    目的 建立锁核酸扩增阻滞突变体系荧光聚合酶链反应(LNA-ARMS-PCR)技术检测血浆K-ras突变方法,探讨该方法替代组织检测K-ras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锁核酸标记技术建立LNA-ARMS-PCR检测K-ras突变技术,收集155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对应血浆标本,同时检测其中的K-ras突变,分析其符合率.结果 建立的检测技术灵敏度高,质粒混合实验证实其灵敏度高达0.1%.肿瘤原发灶内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避免因肿瘤异质性导致的假阳性.血浆与肿瘤组织K-ras突变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35.3%,阴性符合率均为100.0%;Ⅳ期患者血浆与组织突变阳性符合率高达83.3% (15/18).血浆与组织突变检测符合率与TNM分期及循环游离DNA(cfDNA)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LNA-ARMS-PCR方法检测血浆K-ras突变,可以取代肿瘤组织用于检测K-ras突变,但仅限于晚期转移性患者临床价值高.

  • 胃癌术后复发微小RNAs指纹图谱筛选及临床应用

    作者:程向东;刘翔;陈香浏;王久利;徐志远;洪莲莲;凌志强

    目的 筛选并建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特异性微小RNA(miRNA,miR)指纹图谱.方法 选取胃癌根治术治疗术后局部复发和未复发胃癌患者各50例,收集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及术前血清标本.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健康对照血清50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特异性miRNAs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筛选出5种胃癌复发特异性miRNAs,分别为miR-10b、miR-21、miR-183、miR-371-5p、miR-378,5种miRNAs在血清中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相关(r分别为0.995、0.988、0.966、0.985、0.981,均P=0.000).肿瘤组织中5种miRNAs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均P =0.000).5种miRNAs高表达的患者术后复发时间显著少于miRNAs正常或低表达的患者(Log-rank值分别为104.216、100.260、50.842、98.185、92.136,均p =0.000).结论 特异性miRNAs指纹图谱能够预测胃癌术后复发.

  • 乳腺癌易感基因1、E-钙黏蛋白、p1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榕英;张爱龙;肖雪明;陈峰;陈兴;游振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E-钙黏蛋白(E-cadherin)、p1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DC组织(n=156)中BRCA1、E-cadherin、p120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IDC组织中BRCA1蛋白在>5 cm组的表达率低于≤5 cm组(12.5%比41.7%,x2=7.397,P =0.007),TNM分期Ⅲ期组低于Ⅰ/Ⅱ期组(23.0%比46.3%,x2=8.683,P=0.003),组织学高级别组低于低级别组(22.5%比42.2%,x2=4.963,P=0.026),分子亚型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12.5%比41.7%,x2=7.397,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DC组织中BRCA1表达与E-cadherin、p120表达呈正相关(r=0.161,P=0.045;r=0.197,P=0.014).BRCA1、E-cadherin和p120全阳性组IDC肿瘤大小、TNM分期与非全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1,P=0.019;x2=5.119,P=0.024),并与IDC Luminal分型有关(P =0.000),表现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ERBB2+型和Basal-like型中全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100.0%、25.3%、22.7%比12.5%).结论 BRCA1、E-cadherin和p120蛋白的异常低表达在乳腺ID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不良作用.

  • 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趋化因子受体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

    作者:刘华;张军;郭家龙;刘斌;刘涛;罗玲;程栋梁;张群献;王静;梁晓燕

    目的 检测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的意义,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62例NSCLC患者癌组织和匹配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XCL12、CXCR4的表达,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10个高倍视野计数,阳性细胞数≥10%为阳性(+),阳性数小于10%为阴性(-).分析其表达率与各种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细胞CXCL12的阳性表达率73.8%,NSCLC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1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SCLC细胞CXCR4的阳性表达33例,NSCLC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2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XCL12表达阳性率在Ⅲa~Ⅲb期为90.9%,在Ⅱa~Ⅱb期为55.5%;CXCR4表达阳性率在Ⅲa~Ⅲb期为90.9%,在Ⅱa~Ⅱb期为55.5% (P =0.030)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XCL12的阳性表达率在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为94.7%,在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为56.5%.CXCL12、CXCR4在NSCLC组织中均一致表达.结论 CXCL12、CXCR4在NSCLC组织中表达具有促癌作用.CXCL12、CXCR4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CXCL12、CXCR4专一性结合可能有促进淋巴结转移作用.

  •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血浆游离变肾上腺素和去甲变肾上腺素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策略

    作者:黄斐;陈方俊;彭颖斐;吴炯;郭玮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平台检测血浆游离变肾上腺素(MN)和去甲变肾上腺素(NMN)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策略.方法 招募255例健康人以建立参考范围.另招募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和内分泌科就诊患者,嗜铬细胞瘤组110例、疾病对照组1 262例和健康对照组500例,比较各组间MN和NMN水平.依据参考范围和由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佳特异性切点制定诊断策略.结果 MN和NMN参考范围分别为<64.97 pg/ml和< 185.83 pg/ml.嗜铬细胞瘤组MN和NMN水平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Z=-17.410,P=0.000;Z=-17.278,P=0.000)和健康对照组(Z=-16.434,P=0.000;Z=-16.439,P=0.000).定义MN和NMN中任意一个超过参考范围上限为诊断策略A,MN和NMN中任意一个指标超过特异性诊断切点为诊断策略B,用于排除和辅助诊断嗜铬细胞瘤.结论 建立LC-MS/MS平台检测MN和NMN的参考范围,为临床提供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策略.

  • 微小RNA-429在人胃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

    作者:谌雁冰;徐洪;王从俊;李继坤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429在人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0例胃癌组织、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以及60例正常胃组织中miR-429表达水平;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转化成胃癌前病变(PLGC)细胞模型,利用包装好的miR-429慢病毒以及慢病毒阴性对照感染PLGC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PLGC细胞的增殖,通过Targetscan预测miR-429的靶基因,Westem blot检测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54例(90.0%,54/60)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miR-429的表达量较正常胃组织下调,其中37例(61.7%,37/60)下降2倍以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表达量降低更为显著(P=0.012).所有胃癌组织中miR-429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胃组织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均P =0.003),且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癌旁血管浸润及TNM分期呈负相关.转染miR-429后5d,PLGC细胞生长明显受抑,转染组吸光度值(0.852±0.023)明显低于对照组(1.488±0.031,P=0.000).转染组CDC25B(通过Targetscan发现的miR-429靶基因)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miR-429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胃癌组织中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具有抑制胃癌前病变发展、影响胃癌侵袭转移的作用.

  • 微小RNA-181a、微小RNA-23a和微小RNA-26b在乳腺癌孕激素受体表达中的调控机制

    作者:张建祥;李建华;王芳;李林;谷元廷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81a、miR-23a和miR-26b对乳腺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81a、miR-23a和miR-26b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R表达.通过定点突变改变孕酮受体(PGR)基因3'端非编码区(3'-UTR)的miR-181a、miR-23a和miR-26b的结合位点的碱基,将突变后的基因连接至psiCHECK2载体,同时构建miR-vec-181 a-5p、miR-vec-23a-3p和miR-vec-26b-5p反转录病毒载体,将其转染至MCF-7乳腺癌细胞中.检测转染psiCHECK2载体细胞荧光素酶相对表达水平.采用FQ-PCR法检测转染miR-vec-181 a-5p、miR-vec-23a-3p和miR-vec-26b-5p反转录病毒载体后各细胞PR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癌旁组织miR-181a、miR-23a和miR-26b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99、0.717、0.472,P=0.621、0.478、0.640),乳腺癌组织中miR-181a、miR-23a和miR-26b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t=7.632、6.984、4.382,P值均为0.000);PR阳性患者乳腺癌组织中的miR-181a、miR-23a和miR-26b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PR阴性患者(t=8.441、7.359、4.563,P值均为0.000).野生型miR-181a、miR-23a和miR-26b共转染48 h时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分别为0.52±0.03、0.78±0.07和0.78±0.04,突变型miR-181a、miR-23a和miR-26b共转染48 h时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分别为0.95±0.05、0.93±0.06和1.02±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46、5.636、12.984,P值均为0.000).miR-vec-181 a-5p、miR-vec-23a-3p和miR-vec-26b-5p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MCF-7细胞6h后PR mRNA水平均降低,但是miR-181a过表达对PR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可持续至转染后18h,miR-26b和miR-23a转染组则在12 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在转染24h后,所有转染组细胞P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 miR-181a、miR-23a和miR-26b可负向调节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患者PR表达.

  • 粪便中Ras相关序列家族2A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的关系

    作者:孙冬生;魏素菊;王明君;孙敬国;张凤青

    目的 探讨粪便中的Ras相关序列家族2A (RASSF2A)基因甲基化对大肠癌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使用改良的COBRA法对102例大肠癌粪便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两个区域(区域1和区域2)甲基化状态进行了分析.51例结肠镜阴性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时探讨RASSF2A基因甲基化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患者粪便中广泛甲基化、部分甲基化及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63% (64/102)、87%(89/102)和13% (13/102),对照组分别为6%(3/51)、22%(11/51)和78% (40/51).大肠癌患者粪便中广泛甲基化、部分甲基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无甲基化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ASSF2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患者性别、肿瘤分期、浸润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 RASSF2A基因甲基化是大肠癌进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粪便RASSF2基因甲基化有望成为早期无创诊断大肠癌的新途径.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烧伤后残余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的影响

    作者:邱学文;盛颖萍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烧伤后残余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13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TIMP-2的影响.方法 10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取两处面积为16~25 cm2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创面外用rhGM-CSF凝胶剂及莫匹罗星软膏,对照组创面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观察用药后7、14d的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于用药前及用药后7、14d切取创面边缘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1、MMP-2、MMP-13、TIMP-1及TIMP-2的表达水平.结果 用药7、14 d后,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2±7)%、(86±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8)%;t=16.927,P=0.000;(68±7)%,t=41.849,P=0.000].联合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7.8±1.5)d,较对照组[(21.1±1.6)d]明显缩短(t=-21.604,P=0.000).用药前两组创面MMP-1、MMP-2、TIMP-1及TIMP-2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7、14 d联合治疗组MMP-1和MMP-2积分吸光度(IA)值分别为2 128±157、1 644± 157和1 834±130、1 493±1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 653±181、3 060±175和2 350±121、2 064±109).用药后7、14 d联合治疗组TIMP-1和TIMP-2的IA值分别为855±120、1 187±125和773±117、1 039±1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90±111、846±101和614±91、808±124).用药前后两组创面均未检测到MMP-13的表达.结论 外用rhGM-CSF凝胶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可能与其抑制创面MMP-1、MMP-2的表达或促进创面TIMP-1、TIMP-2的表达有关.

  • 长链非编码RNA反义非编码RNA的剪接变异体INK4基因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范钰;金鑫;王晓燕;郎亚昆;钟锡明;黄昊;蒋鹏程;张恒;陈跃华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反义非编码RNA的剪接变异体INK4基因(ANRIL)在胃癌患者血清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0例胃癌患者及90例健康者提取两组的血清总RNA,然后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胃癌组和健康志愿者组的ANRIL表达水平.分析ANRIL在胃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中表达的差异及ANRIL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健康志愿者组与胃癌组血清ANRIL表达水平分别为2.15±1.48、4.60±2.30(P=0.000).ANRIL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中的ANRIL对胃癌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曲线下面积为0.83).在有淋巴转移、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及Ⅲ~Ⅳ期患者中,ANRIL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01和0.035).但血清ANRIL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直径大小、组织分化、癌胚抗原(CEA)等无明显相关(P值分别为0.514、0.763、0.691、0.617和0.076).结论 血清中lncRNAANRIL检测可有助于诊断胃癌.

  • 细胞核增殖抗原、CD13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吕龙;王宏博;万赤丹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蛋白、CD133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80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Ki-67、CD133表达.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Ki-67、CD13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90.0%,高于癌旁组织.结肠组织中Ki-67、CD133阳性表达与TNM期和淋巴结明显相关(x2=5.32、9.47,P=0.030、0.041).结论 Ki-67、CD133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肿瘤细胞的扩散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 肝X受体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冬;马志强;杨阳;袁建松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壁内脂质堆积和粥样斑块形成的慢性血管炎性疾病.肝X受体(LX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内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是维持哺乳动物脂质代谢稳态的重要调控因子.LXR激活后可上调与胆固醇逆向转运(RCT)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此外,还可以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炎性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将结合人工合成LXR激动剂研究现状,对激活LXR抗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关节炎软骨修复中的机制及应用

    作者:赵瑞鹏;段王平;董政权;李鹏翠;王春理;李刚;赵昱;卫小春

    骨关节炎的患者越来越多,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目前仍没有一种合适的外科手术或药物可以完全治疗骨关节炎.近几年,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组织修复中的独特优势也不断被发现.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关节炎中软骨损伤修复作用作一综述.详细阐述了它在骨关节炎软骨修复中的三大作用机制,即免疫调节作用、抗炎修复作用、成软骨细胞作用.并且,总结了国内外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关节炎软骨修复中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前试验.后,本文指出了目前面临的一些挑战,例如优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来源问题、三维立体培养支架材料的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 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中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颜艺超;叶颖江;姜可伟;申占龙;张辉;王杉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核糖核酸分子,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但在机体发育和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近五年的研究,就ln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白细胞介素-37抗炎及免疫调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航;李为民;姚咏明

    白细胞介素(IL)-37是新近发现的IL-1家族成员.不同于其他IL-1家族成员,IL-37具有下调机体全身及局部炎性反应、调控机体免疫稳态等功能;IL-37的免疫抑制效应参与多种临床疾病过程,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等,然而其确切抗炎作用机制仍未阐明.本文重点对IL-37的免疫功能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其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供体来源及其表观遗传学研究现状

    作者:史桂东;周先虎;冯世庆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组织工程学研究、自体细胞移植、药物研制和开发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其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ES)的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在体内外可以分化成多种成熟细胞,并且避免了胚胎干细胞在伦理道德制约、免疫排斥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近年来再生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干细胞技术的进步,iPS作为良好的“种子细胞”已成为国内外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随着iPS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实践的探索,其有望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一把利器.本文就iPS的人类供体细胞对比及表观遗传学方面进行综述.

  • 骨膜组织学特征与反应模式研究进展

    作者:李时与;郭澍

    外伤、肿瘤、畸形等造成的骨损伤是临床上面临的一大难题.研究结果显示,骨膜是一种位于骨周围的组织,其拥有动态结构的致密结缔组织膜,外观看似一个简易的围绕骨骼的包膜,实际上却极其复杂,并能为具有再生潜能的干细胞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参与骨营养与细胞的供给、痛觉感受和生长修复.因此骨膜组织结构与功能,以及骨膜反应模式的更深层次的研究,对于骨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和研究价值.

  • 癌巢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郭文文;莫祥兰;刘天奇;郝南;董小锋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的治疗均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负担,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全球每年约820万患者死于恶性肿瘤,其中90%的患者死于肿瘤转移相关性疾病.因此,对肿瘤转移机制的探索是恶性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及难点,新近研究结果显示,癌巢的形成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传统的转移理论体系的深化及补充.本文对癌巢形成相关的新进展、新理论进行总结及讨论.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转移 癌巢
  • 大鼠带血管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卿黎明;符劲飞;唐举玉;吴攀峰;周征兵;俞芳

    目的 探讨利用大鼠构建带血管的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6只,采用改良明胶-氧化铅灌注进行局部解剖,观测大鼠的下肢血供分布情况.以Sprague-Dawley (SD)大鼠为受体(n=12)、Wistar大鼠(n=12)为膝关节供体,构建带血管的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实验动物模型.术后4周采用Lequesne MG评分评价大鼠的行为学改变,X线摄片观测移植的膝关节情况.结果 股动脉在股深动脉平面直径为[(0.94±0.11) mm],在股深血管水平面以下离断股血管对大鼠下肢血供无影响.腘窝动脉、隐血管、膝外侧上血管及膝下返动脉参与形成膝关节周围血管网.构建的12只实验动物模型术后均顺利存活,术后4周Lequesne MG评分为(6.50 ±0.79)分;X线显示膝关节完整性存在,无关节面塌陷,骨折周围可见骨痂形成.结论 大鼠可用于构建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的实验动物模型.该模型获取、设计相对简单,成功率高.

  •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强

    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是具挑战性的临床难题之一,原因在于关节软骨是一个具有高耐久度、自身恢复能力有限的特异化结缔组织.创伤和退行性病变造成的损伤,导致关节软骨逐渐退化,终引起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以及退行性关节炎.目前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常见手术治疗方式有微骨折、软骨下骨钻孔术、关节清理软组织移植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和自体松质骨移植术.然而这些技术手段并非适用于长期临床治疗,这促使了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以期更好地修复关节软骨.

  • 脑糖原磷酸化酶小干扰RNA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景峰;陈舒振;杨阳;查圆瑜;张树威

    目的 观察脑糖原磷酸化酶(PYGB)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35例骨肉瘤和15例骨囊肿标本的PYGB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挑选PYGB高表达的骨肉瘤细胞株.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方法测定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6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结果 骨肉瘤组的PYGB表达(0.105±0.945)水平明显较骨囊肿组(0.062±0.038)高(P =0.006).小干扰RNA沉默PYGB后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明显降低,PYGB干扰组的G1期细胞比例从(49.74±1.54)%增加至(69.41±2.35)%(P =0.004),而S期细胞比例从(21.04±2.59)%下降至(14.15±0.98)%(P =0.028).G2期百分比从(25.62±0.64)%减少至(8.19±0.11)%(P=0.002),表明细胞周期受阻断在G1期.PYGB干扰组的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PYGB的小干扰RNA通过靶向抑制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bcl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l(CDK1)信号通路而抑制人骨肉瘤细胞MG63细胞的增殖.

  • DAla2GIP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转基因小鼠膝关节软骨损伤保护效应的研究

    作者:吴松;石俊俊;卫定禄;李盛春;王宇泽

    目的 探讨葡萄糖依赖性肠促胰岛素多肽(GIP)类似物DAla2GIP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转基因小鼠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潜在机制.方法 雄性APP/PS1小鼠及同窝出生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6只/组)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对照组比较,转基因组小鼠膝关节软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0.11 ±0.02,P=0.00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 (0.20±0.04,P=0.001)表达量,脑组织及血浆中TNF-α[(331.60 ±39.06) pg/ml,P=0.018]和MMP-9[(98.56±3.08) pg/ml,P=0.001]及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0.74 ±0.12,P=0.001)含量显著增高,而Ⅱ型胶原(ColⅡ,0.05±0.01)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2);而经DAla2GIP治疗后,基本逆转转基因对照组的改变.结论 APP/PS1转基因小鼠可能是通过促进TNF-α、MMP-9和MMP-13等炎症因子的分泌而诱发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而DAla2GIP可以通过抑制炎性因子对软骨细胞的损伤来发挥保护效应.

  • 骨肉瘤细胞株阿霉素耐药与错配修复基因1基因甲基化的关系

    作者:唐超;徐敏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与骨肉瘤耐阿霉素(ADR)细胞株MG63/ADR的ADR耐药是否相关.方法 噻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浓度分别为0、2、4、8、16、32 μmol/L的ADR干预48 h后对MG63及MG63/ADR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MG63/ADR细胞对ADR的耐药指数,5-氮-2'-脱氧胞苷对MG63/ADR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MG63/ADR细胞经0、50、100 μmol/L的5-氮-2'-脱氧胞苷干预48 h后其对ADR的半数抑制浓度及耐药逆转指数.结果 MG63和MG63/ADR细胞对ADR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28±0.12) μmol/L和(11.18 ±0.11) μmol/L,MG63/ADR的耐药指数为4.90;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氮-2'-脱氧胞苷作用48 h,50 μmol/L 5-氮-2'-脱氧胞苷为MG63/ADR细胞的无毒剂量,100μmol/L 5-氮-2'-脱氧胞苷为其低毒剂量;MG63/ADR细胞被无毒剂量及低毒剂量5-氮-2'-脱氧胞苷处理后,ADR对MG63/AD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降至(6.18 ±0.13) μmol/L和(4.42±0.12) μmol./L;耐药逆转指数分别为1.81、2.53.结论 h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参与了骨肉瘤MG63/ADR细胞的ADR耐药.

  •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下斜行截骨有限元分析

    作者:高宗炎;许奎雪;金毅;陈骁;郑稼;高雁卿

    目的 使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评估不同角度股骨转子下截骨对于骨及假体应力和截骨面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CT扫描一名50岁女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提取股骨数据,建立数字模型,选用S-ROM假体将各组件数字化,后模拟手术,于转子下行倾斜30°、45°、60°、90°截骨,力学加载为患侧单腿站立的方式,检测模型应力分布,并测量每个模型的相对位移.结果 与完整股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力分布不同,行转子下截骨后,假体及股骨均会出现应力集中,股骨的应力集中部位主要在截骨的远端.从截骨面位移的角度,30°、45°、60°、90°截骨后的相对位移分别为101、29、48、133 μm,在倾斜45°截骨时,截骨面的旋转和轴向位移较为平衡,整体位移小.结论 有限元分析显示,转子下截骨会造成截骨远端股骨的应力集中;由于具有较小的整体位移,转子下倾斜45°截骨有望获得佳的截骨面稳定性.

  •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华;梅伟;王祥善;刘宏建;王利民

    目的 观察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表达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19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患者存在椎管内压迫、脊髓损伤的表现,将此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无脊髓损伤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同期选择入院查体的67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组,先后在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伤后第1、2、3、7、14、28、42、56天以及健康组查体者入院查体时分别抽取晨起空腹静脉5ml,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时间受试对象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水平;通过搜集临床资料,对测定以及记录的数据进行组间数据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伤后第1天TGF-β1的表达水平接近(P=0.221),均明显高于健康组.伤后第2、3、7天两组患者血清TGF-β1均呈进行性升高,其中观察患者第7天TGF-β1浓度为(64.5 ±12.8) μg/L,对照组患者为(43.7±13.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患者第14、28天TGF-β1血清浓度分别为(56.2±13.5)、(33.0±9.6) 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2、0.014),第42、56天两组患者TGF-β1表达水平接近,与健康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3);观察组患者骨痂形成时间(8.9±1.5)d、骨折愈合时间(40.7±6.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01、0.000).结论 脊柱骨折患者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合并脊髓损伤者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单纯骨折者,且能够长时间保持高表达水平,合并脊髓损伤者骨痂形成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单纯骨折患者.脊髓损伤促进了TGF-β1的血清表达,TGF-β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脊柱骨折的修复愈合.

  • γ-干扰素活化的巨噬细胞在神经干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作者:程志坚;贺西京;卢明;李浩鹏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IFN-γ)刺激、活化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对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迁移的影响.方法 分离、原代培养骨髓巨噬细胞和NSCs,然后通过体外迁移实验比较对照组、巨噬细胞组和巨噬细胞+ IFN-γ组迁移的NSCs数量.同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FN-γ刺激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结果 成功体外培养高表达F4/80的巨噬细胞和高表达巢蛋白(Nestin)、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NSCs.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组和巨噬细胞+ IFN-γ组迁移的NSCs数量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07、0.000).巨噬细胞+IFN-γ组[(0.75±0.05) mm2]较巨噬细胞组[(0.25 ±0.03) mm2]迁移的NSCs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3).ELISA结果显示巨噬细胞+IFN-γ组[(650±65) pg/ml]较巨噬细胞组[(420±23) pg/ml]上清液中MCP-1含量显著升高(P=0.037).结论 IFN-γ刺激巨噬细胞分泌可溶性因子诱导NSCs迁移,其中MCP-1可能起重要作用.

  • 高糖水平可能通过提高p16基因表达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

    作者:耿梦龙;夏英鹏;杜文君;李辉南

    目的 探讨高糖水平对成纤维细胞的诱导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葡萄糖浓度为5.56 mmol/L)和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33.33 mmol/L);采用β-半乳糖苷酶细胞衰老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采用噻唑蓝(MTT)法测细胞增殖;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16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16基因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β-半乳糖苷酶细胞衰老染色结果显示,高糖组衰老细胞比例在第45天、第60天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NIH3T3第45天:(14.402±6.527)%比(3.614±1.559)%,t=-3.595,P =0.019;NIH3T3第60天:(26.686±4.521)%比(3.750±1.742)%,t=-10.583,P=0.000;WI-38第45天:(44.116±12.386)%比(15.815 ±6.129)%,t=-4.579,P=0.002;WI-38第60天:(65.771±9.731)%比(22.081±5.706)%,t=-8.660,P=0.000];MTT法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增殖速率随时间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高糖水平可以上调p16基因的表达.结论 高糖水平能够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减缓其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高糖水平导致p16基因高表达有关.

  • 关于三维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化的研究

    作者:杨逸禧;杨波;娄爱菊;张铮;林启旺;何可人;蔡梓红;尹飚;黎双庆;杨富国;郭元;王簕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三维共培养体系中成类血管网状结构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用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转染第4代hUVECs和第4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标记后的细胞植入Ⅰ型鼠尾胶原于培养皿内共培养.添加含有体积分数为5%胎牛血清的内皮细胞培养基(ECM)1 ml.共培养2、4、7 d及单纯细胞培养7 d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相互成网的状态及其两者生长情况.通过MetaXpress软件系统中血管生成分析模块(Angiogenesis)计算出生成的类血管网状结构的长度值,并利用DNA萃取法分析细胞的活力与增殖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与Western blot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水平及VEGF蛋白水平.结果 共培养2d后BMSCs明显开始拉伸,呈长梭状,细胞之间无聚集趋势;hUVECs拉伸情况不明显,仅有少数细胞有轻微拉伸.4d后BMSCs持续拉伸状态并有明显聚集趋势,hUVECs拉伸情况明显并有开始有聚集趋势,但两种细胞之间联系不明显,可见类血管状结构形成.7d后两种细胞均拉伸、聚集,两者相互交错并有管状结构形成.DNA含量测定显示细胞数量在7d内有明显增殖,增殖幅度与单纯培养的凝胶支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培养后2、4、7d对共培养的材料支架进行RT-PCR检测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2d,4d与7 d 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增长(2.1±0.1)倍及(5.2±0.2)倍;7d后单纯hUVECs及共培养的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单纯BMSCs培养的(2.4±0.1)倍及(8.8±0.2)倍.结论 被荧光蛋白标记后的hUVECs和BMSCs在Ⅰ型鼠尾胶原内可保持其荧光并存活,两者在此共培养体系中可进行三维生长与自由拉伸.7d后可见其明显的相互作用并形成类血管网状结构.可见使用此共培养体系是有效可行的,并且肯定了hUVECs与BMSCs在形成类血管网状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 脂联素对软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左伟;程文俊;焦竞;黄玉成;肖飞;王俊文

    目的 从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中分离出软骨干细胞,观察脂联素对软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收集5例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剩余的软骨组织,培养分选出软骨干细胞,观察比较单纯成软骨诱导培养基组和加入了脂联素的成软骨诱导组成软骨诱导后组织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蛋白聚糖(Agg)及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的免疫组织化学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中分选出的软骨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能向软骨细胞进行分化;当在成软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脂联素后,与未加脂联素的诱导组比较,细胞内Ⅱ型胶原和Agg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减弱(Ⅱ型胶原:1.004±0.125比0.588±0.101,P=0.001;Agg:1.002 ±0.050比0.584±0.138,P=0.000),SOX-9下调不明显(0.998±0.080比0.946±0.149,P=0.513),但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强(2.290±0.349比1.010±0.059,P=0.000).结论 脂联素对软骨干细胞的成软骨能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 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朱宇;陈清汉;张明生;张仲宁

    目的 探讨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骨肉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40例良性骨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患者标本中CD147、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骨肉瘤中CD147、MMP-2的阳性表达率大于良性骨肿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147、MMP-2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与Enneking病理分期、肺转移有关,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7).结论 CD147、MMP-2在骨肉瘤内高表达,在浸润、转移方面有重要作用.

  • 3.0 T核磁共振在大鼠体内示踪环氧化酶-2基因沉默的干细胞

    作者:赫天;张海宁;荣春;刘洪志;周路刚;孙煜杰;郝伟;王新

    目的 利用临床3.0T核磁共振成像(MRI)对通过尾静脉注射Molday IONRhodamine-BTM(MIRB)标记慢病毒介导环氧化酶-2(COX-2)基因沉默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大鼠活体示踪.方法 利用慢病毒介导在hBMCSs中沉默COX-2基因,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表达.将转基因hBMSCs进行新型氧化铁颗粒MIRB标记,测定佳标记浓度,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标记后细胞增殖能力,分组检测细胞成骨、成脂能力.将MIRB标记、慢病毒介导COX-2基因沉默的hBMSCs,单纯hBMSCs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分为3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注射人大鼠体内.分别于注射后1h、7d、14 d通过临床3.0 T MRI检测大鼠脑、肝脏,检测后处死大鼠,取脑、肝脏组织石蜡切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内荧光,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组织内铁粒子位置.结果 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COX-2在hBMSCs中成功敲除,与对照组比较,MIRB浓度为10 μg Fe/ml时标记率可达到90%,当浓度上升到20 μg Fe/ml时标记率可达到98%,浓度为50 μg Fe/ml时标记率与20 μg Fe/ml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B浓度<50 μg Fe/ml时对转基因干细胞可成功标记并不影响其分化、增殖能力.在大鼠体内注射7d后,通过MRI梯度回波T2加权在大鼠肝脏组织内发现低信号逃避区域,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强,注射14 d后低信号区域趋于稳定,通过组织切片在大鼠肝脏血管、血窦、肝小叶间和被膜中发现铁粒子的存在.结论 MIRB对转基因干细胞具有生物安全、高效标记、多重方法检测的优点.MIRB标记的慢病毒介导COX-2基因沉默的hBMSCs在注射人大鼠体14d内,可以通过3.0T MRI检测并且追踪.

  • 微小RNA-145靶向Notch通路抑制人韧带成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作者:王亚寒;罗建平;王小刚;杨彬;崔力扬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45对人韧带成纤维细胞(HLF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含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磷酸甘油培养液诱导HLFs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表达或抑制细胞中miR-145水平,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Western blot分析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以及Notch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miR-145靶基因.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化韧带组织中miR-145表达水平显著下降(0.21±0.09比0.64±0.13;t=7.543,P=0.000);与正常组比较,诱导液处理可显著抑制miR-145的表达(0.22±0.09比0.73±0.13;t=4.812,P=0.009),提高ALP、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Runt相关基因2(Runx2)水平(157.9±23.8比76.7±19.2,t=-4.599,P=0.010;1.01±0.21比0.32 ±0.10,t=-5.138,P=0.007;0.95±0.32比0.27±0.08,t=-3.571,P=0.023),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表达(0.30±0.17比0.74±0.13,t=3.561,P=0.024;0.36±0.11比0.85±0.20,t=3.718,P=0.021),miR-145过表达可显著削弱诱导液预处理带来的上述改变,而miR-145敲减可增加诱导液的作用;同时miR-145敲减可显著增加诱导液预处理诱导的Notch1、Hes1蛋白表达上调(1.81±0.19比1.20±0.23,t=-3.542,P =0.024;1.66±0.20比1.13±0.22,t=-3.088,P=0.037),提高Notch通路活性,此种作用可被Notch通路抑制剂DAPT逆转;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145对Notch通路的作用可能通过直接靶向调控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7(ADAM17)蛋白表达实现.结论 miR-145可通过直接靶向ADAM17调控Notch通路活性,进而抑制HLFs向成骨细胞分化.

  • 铁蓄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并抑制成骨活性的研究

    作者:袁晔;张鹏;王亮;徐非;俞晨;杨帆;张辉;易剑桥;徐又佳

    目的 观察铁蓄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数量、凋亡的影响,探讨铁蓄积在骨质疏松BMSCs层面的发病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6~8周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枸橼酸铁铵(FAC)0.1g/kg干预8周.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铁蛋白(FER)、成骨标记物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 NP),micro-CT进行股骨远端骨小梁三维形态重建和空间结构参数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占骨髓细胞比例.细胞实验,取6只8周C57雄性小鼠骨髓组织,体外实验分离培养BMSCs,达到一定数量后分为细胞对照组和细胞实验组,实验组加FAC干预24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天冬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收集在体观察、细胞观察各组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FAC组BMSCs占骨髓比例[(2.68±0.91)%]与对照组[(4.06±0.76)%]比较显著降低(P=0.029)、FAC组BMSCs细胞凋亡比例[(1.86±0.22)%]比较于对照组[(0.25±0.09)%]显著增加(P=0.032)、BMSCs细胞Caspase-3蛋白切割增加;ELISA结果显示FAC组成骨指标P1NP(4.08±0.71) ng/ml比较于对照组(9.16±0.55) ng/ml显著降低(P=0.041)、FAC组血清铁蛋白(14.34±0.82)比较于对照组(5.89±0.62)显著上升(P=0.021),micro-CT检测的FAC组骨密度(50.41±10.27) mg/mm3比对照组(104.68±8.56) mg/mm3显著下降(P =0.033)、FAC组骨小梁空间结构参数[BV/TV骨体积分数:(10.18±1.76)%,Tb.Th骨小梁厚度:(0.057±0.012) mm,Tb.Sp骨小梁分离度:(0.322±0.214) mm]比较于对照组[BV/TV:(19.92±1.92)%,Tb.Th:(0.098±0.008) mm,Tb.Sp:(0.172±0.133) mm]显著下降(P =0.021).结论 铁蓄积后,成骨活性指标受到抑制可能与BMSCs凋亡增加相关,而BMSCs凋亡增加可能与铁蓄积诱导Caspase-3活化相关.

  • 新型硫化铜纳米颗粒细胞毒性及光热稳定性研究

    作者:周峰;邓国英;刘锡建;王秋根;王建东;王谦

    目的 选用典型纳米光热材料探讨纳米材料潜在生物学毒性及长期稳定性.方法 (1)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法检测硫化铜纳米颗粒材料在长期存放(室温存放30 d)于培养基后释放重金属离子的情况,重新检测其电镜形态和发热特性.(2)比较硫化铜颗粒材料浸提培养基不同比例培养和硫化铜颗粒直接梯度浓度培养对软骨原代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使用960 nm、0.72 W/cm2激光照射加入纳米颗粒培养后的软骨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凋亡情况,并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样本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表达.(4)将久置(室温存放30 d)后的材料再次应用于裸鼠瘤体治疗,研究相同条件激光照射材料的光热效应对于瘤体核心温度的影响.结果 (1)材料浸提培养基中铜离子浓度为85 μg/ml,硅离子为158.8μg/ml,完全浸提培养基在12h后对细胞的生长具即可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0),48 h后对软骨细胞的抑制率超过30%.(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加入材料前后,细胞凋亡率为(6.30±0.50)%和(7.36±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未加入材料的细胞在接受激光照射后凋亡率为(7.83±0.94)%,较未接受激光照射的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加入材料的细胞组,其凋亡率在照光前后以及时间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00).(3)在裸鼠成瘤瘤体光热损伤模型中,实验组瘤体核心温度在1 min之内可升高至36℃,4 min时升至4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00).结论 长期存放下,纳米硫化铜材料可释放出较高浓度的铜离子,在一定比例下,显著抑制正常软骨细胞的增殖;该应用条件下激光对于正常细胞的损伤不明显,但对含有纳米材料的细胞损伤显著;在动物瘤体治疗应用中,纳米材料仍然具有稳定的特点,能够达到显著的肿瘤杀伤作用.

  • 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物2在人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关红亚;刘嘉;王亚东;尚国伟;王义生;连鸿凯;曹巍;李月白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物2(CCAT2)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20例人骨肉瘤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CCAT2的表达和人骨肉瘤MG63细胞与正常成骨细胞hFOB1.19的CCAT2表达.合成针对CCAT2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CCAT2),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入MG63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小干扰RNA (siRNA)-NC组、siRNA-1组和siRNA-2组,后利用RT-qPCR技术检测4组细胞中CCAT2的表达量,验证siRNA沉默效果;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和凋亡能力.结果 CCAT2在人骨肉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2.448±1.013和1.551 ±0.7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95,P=0.002);在MG63细胞和hFOB1.19细胞的相对表达水平为2.357±0.157和1.329±0.4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6,P=0.020).沉默细胞中CCAT2后,与NC组(1.064±0.092)和空白对照组(1.076±0.135)比较,siRNA-1和siRNA-2组CCAT2表达量(0.499±0.030、0.519±0.097)明显下降(tsiRNA-1组=7.248,PsiRNA-1组=0.002;tsiRNA-2组=5.814,PsiRNA-2组=0.004).降低CCAT2的表达后,MG63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siRNA-1组和siRNA-2组平均细胞侵袭个数为(40.00±2.00)、(38.67±2.08)个,较NC组[(65.00±3.61)个]和空白对照组[(65.33±3.51)个]明显减少(tsiRNA-1组=10.857,PsiRNA-1组=0.001;tsiRNA-2组=11.314,PsiRNA-2组组=0.000);细胞凋亡能力[(44.76±2.49)%、(46.53±2.66)%]较NC组[(5.01±0.20)%]和空白组[(5.43±0.47)%]明显增加(tsiRNA-1组=26.832,PsiRNA-1组=0.000;tsiRNA-2组=26.370,PsiRNA-2组=0.000).结论 lncRNA CCAT2在人骨肉瘤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抑制CCAT2的表达可显著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的凋亡.

  • 新型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在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天宝;李晓飞;冷萍;荣春;张钊;李晓东;张海宁

    目的 观察新型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压电蛋白1(Piezo1)在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骨性关节炎患者退变软骨细胞,利用细胞体外加力实验系统(FX-5000 Tension System)处理细胞,根据预实验结果分成0h加力组(空白组)、2h加力组、12h加力组、24 h加力组、48 h加力组和相应的抑制剂红玫瑰毛蜘蛛来源刮刀样机械敏感毒剂4型(GsMTx4)组、抑制剂氟甲基酮(Z-ATAD-FMK)组.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力学条件刺激下各组细胞的Piezo1、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Caspase-12)、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激活因子4(ATF4)和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量.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试剂盒检测空白组,加力组和抑制剂组细胞胞质内的钙离子含量.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 V-PI)凋亡试剂盒检测各分组的凋亡.结果 (1)Pizeo1 mRNA在骨性关节炎退变软骨中有少量表达,且12h加力组表达量增加,为51.21 ±7.42(采用2-△△Ct的方法无计量单位),24 h加力组达到高峰,为153.98±10.34,48 h加力组为73.98±14.01,与24 h加力组比较,Piezo1 mRNA的表达出现下降(P=0.013).内质网应激信号分子Caspase-12、PERK、GRP78、ATF4和CHOP的mRNA的表达也出现相同趋势.(2)2h加力组软骨细胞胞质中的钙离子较空白组有所增加,钙离子荧光强度由(226±25)nm增加到(481±19) nm,P =0.032,12h加力组钙离子浓度升高,荧光强度为(612±21) nm,24h加力组钙离子浓度达峰值,荧光强度为(1 009 ±29)nm,48 h加力组钙离子荧光强度为[(609 ±91) nm],48 h加力组钙离子浓度较24h加力组有所降低(P=0.017).(3)在牵张应力作用下,2h加力组早期细胞凋亡率为(0.214±0.091)%,较空白组开始增加(P=0.044),12h加力组晚期凋亡率为(0.258±0.115)%,较空白组开始增加(P=0.028),24 h加力组的晚期细胞凋亡率达峰值,为(0.587 ±0.214)%,但48 h加力组凋亡率为(0.231 ±0.218)%,较24h加力组有所降低(P=0.033).结论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1参与骨性关节炎的软骨细胞晚期凋亡过程,并且是以钙离子为第二信使,通过内质网应激通路启动细胞的凋亡过程.

  •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蒋伟宇;于亮;顾勇杰;马维虎;胡旭栋;阮超越;陈云琳;赵刘军;徐荣明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评价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选取1名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层厚1 mm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获得C0 ~ C2节段CT数据,应用Mimics、Free form和Ansys软件建立正常人体寰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再分别建立固定模型与动态固定模型,比较两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载荷下固定整体的活动范围和应力特点,分析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各活动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分别为8.9°、8.2°、2.8°及10.4°,均优于普通固定系统,分别增加21.9%、10.8%、12.0%及126.9%;动态固定系统螺钉应力较固定系统大,分别为1 410、1 410、1 410、1 520 mPa,平均应力值高出普通固定系统将近3倍,应力集中处位于寰枢椎钉座底部;在前屈、后伸状态下固定模型的椎体骨质应力比动态模型高;连接棒在固定状态下比动态固定状态下应力更加集中.结论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可靠,能够有效保留寰枢椎的部分活动度;寰枢椎钉座底部易产生应力集中,为可能的断钉部位,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罗鸿斌;林建华;许昌声;王长昇;陈鹏

    目的 探讨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在自组装多肽水凝胶中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前期的研究中我们成功了构建重组腺病毒介导以hBDNF为目的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标志基因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hBDNF-rMSCs).本研究中我们将hBDNF-rMSCs分别与不同水凝胶共培养,实验分组:hBDNF-rMSCs+完全培养基(对照组);hBDNF-rMSCs+RADA16水凝胶组(RADA16多肽组);hBDNF-rMSCs+RADA16-PRG水凝胶组(RADA16-PRG多肽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MU)掺入法测共培养后1、3、5d细胞增殖水平;噻唑蓝(MTT)法测共培养后1、3、5d细胞代谢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点的hBDNF-rMSCs在RADA16-PRG水凝胶中的细胞BrdU掺入率及细胞代谢率显著性增加(细胞BrdU掺入率Pd1=0.000,Pd3 =0.001,Pd5=0.000;细胞代谢率Pd1=0.002,Pd3 =0.019,Pd5 =0.001),不同时点hBDNF-rMSCs在RADA16水凝胶中的细胞BrdU掺入率及细胞代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BrdU掺入率Pd1 =0.138,Pd3=0.063,Pd5 =0.137;细胞代谢率Pd1 =0.240,Pd3=0.078,Pd5=0.054);与RADA16水凝胶组比较,不同时点的hBDNF-rMSCs在RADA16-PRG水凝胶中的细胞BrdU掺入率及细胞代谢率显著性增加(细胞BrdU掺入率Pd1=0.002,Pd3 =0.004,Pd5=0.000;细胞代谢率Pa1=0.002,Pd3 =0.019,Pd5=0.004).结论 hBDNF基因修饰rMSCs与自组装多肽RADA16及功能化RADA16-PRG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BDNF-rMSCs在功能化RADA16-PRG自组装水凝胶中具有更高的细胞增殖及代谢水平.

  • 颈短缩对股骨头颈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吴伟;喻爱喜;漆白文;李般若;李宗焕

    目的 运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股骨颈短缩以后股骨头颈的生物力学变化,探讨股骨颈短缩病例中股骨头坏死概率明显高于颈正常组的力学机制.方法 利用MIMICS软件分别建立Pauwells角为70°的颈正常、颈短缩2.5mm和颈短缩5.0mm的股骨颈骨折模型,将3种模型分别与3枚空心钉进行装配,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相应的加载和约束,分析比较股骨头颈的应力变化.结果 颈正常、颈短缩2.5 mm和颈短缩5 mm3种情况下,股骨颈上方空心钉大拉伸应力值分别为15.7、14.1、12.4 mPa;股骨颈下方骨质大压缩应力值分别为20.2、19.1、17.8 mPa;同时,股骨头高应力分布区由其外上象限转移到其正上方,非主要负重区的大应力分别为10.6、12.8、17.2 mPa.结论 股骨颈短缩使股骨近端偏心距减小,不影响内固定和骨折断端的稳定性,但使股骨头负重区发生转移,同时非主要负重区出现高应力区.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