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胸苷磷酸化酶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作者:卢晓明;牛彦锋;王国斌;蔡开琳;杨鹏;舒晓刚

    目的观察胸苷磷酸化酶(T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表达以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TP对肿瘤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1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和对应的77例邻近正常组织的TP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不同肿瘤间及肿瘤与正常组织TP表达差异,分析肿瘤组织TP表达与MVD值的关系.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胃癌、大肠癌TP表达对预后的意义.结果TP在胃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62.2%、63.5%、55.0%和68.2%,且肿瘤组织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TP阳性组的MVD值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胃癌、大肠癌中TP阳性表达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表达者差(P<0.05).结论T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对肿瘤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对胃癌、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 LNCaP-flu细胞耐受氟他胺的作用机制

    作者:邵晨;汪涌;师长宏;张运涛;袁建林;刘凡

    目的探讨可耐受氟他胺的LNCaP细胞亚株-LNCaP-flu耐受氟他胺的机制.方法抽提正常LNCaP细胞和LNCaP-flu细胞中的mRNA,琼脂糖凝胶电泳证明A260/A280>2.0,SuperscriptⅡ逆转录酶行逆转录,加入Cy5和Cy3,制备cDNA探针,使用16 184点位cDNA基因芯片观察两者细胞雄激素受体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情况.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结果Trizol法提取细胞mRNA合格,从16 184个点位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2 428个,占15.0%;其中1 194条下调,1 234条上调.其中与雄激素受体功能明显相关的共有4条基因,分别为NCOR1、NCOA2、NCOA4和DDC.此4基因在氟他胺短时作用的LNCaP细胞中均无表达变化.结论雄激素受体相关基因,尤其是4种雄激素受体共调节物,在LNCaP细胞的氟他胺耐受性的产生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 免疫隔离技术在异种肝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刘菲;刘雁冰;熊伍军;钟岚;赵中辛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药物性肝衰大鼠的治疗作用,观察移植大鼠存活率、肝功能的变化.方法以海藻酸钠体外包裹经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的乳猪肝细胞,以SD大鼠为受体,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48 h后将微囊化的猪肝细胞移植于大鼠腹腔内,观察移植大鼠存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测定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腹腔内肝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大鼠肝功能,转氨酶及胆红素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裸肝细胞移植组相比,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1周存活率(78.6%vs 66.7%)及2周存活率(42.9%vs25.0%)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异种肝细胞经微囊化处理后移植治疗急性肝衰大鼠,可给予肝功能代谢支持,提高移植治疗效果.

  • p14ARF蛋白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缺失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包仕廷;王三明;林木生;缪辉来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中p14ARF蛋白的表达缺失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记反应(Western blot)对45例肝细胞癌组织、39例癌旁组织及37例非肿瘤肝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p14ARF蛋白在肝癌肿瘤组织中表达缺失率为84.4%(38/45),p14ARF蛋白Ⅰ级-Ⅱ级(高分化)病例p14ARF蛋白缺失率为44.4%,Ⅲ级-Ⅳ级(低分化)病例p14ARF蛋白缺失率为94.4%(P<0.05).结论p14ARF蛋白表达缺失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提示p14ARF基因的失活可能是肝细胞癌恶性演变的重要因素.

  • 大鼠膀胱低位控制中枢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吴新红;肖传国

    目的从形态学上研究膀胱交感中枢和副交感中枢之问的联系.方法通过神经追踪的方法,在SD大鼠的腹下神经和盆节给予银光金(FG),确定膀胱的交感和副交感低位控制中枢的部位,于膀胱交感控制中枢及骶副交感核(SPN)分别给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结合麦芽凝集素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分别在腰6至骶1(L6-S1)和腰1至腰2(L1-L2)节段检测逆行标记细胞和顺行标记末梢,并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鉴别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和中间神经元.结果腹下神经和盆节给予FG,逆标交感节前神经元主要位于L1-L2节段的后联合核(DCN)及双侧中间侧细胞柱(IML),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L6-S1节段的骶副交感核(SPN).于L1-L2节段IML区给予HRP,在SPN的背内侧发现有逆标胞体较小的非胆碱能性神经元.于SPN中电泳入WGA-HRP,在L1-L2节段的IML区发现有顺行标记的神经末梢.结论膀胱的低位交感中枢和副交感中枢之间存在有形态学上的联系,骶副交感核(SPN)背内侧组的中间神经元可能在两者之间起协调作用.

  • p14ARF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作者:张妞;倪泉兴;张群华;金忱;李正东;甘军

    目的探讨外源性p14ARF基因导入人胰腺癌PC-3细胞株后,细胞侵袭力的变化.方法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外源性p14ARF基因导入人胰腺癌PC-3细胞株后,用细胞穿透Matrigel胶法比较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力的改变,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与侵袭转移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结果转染p14ARF基因后的PC-3细胞穿过Matrigel胶的能力减弱,48 h后平均穿膜细胞数从(92±12)个减少到(28±5)个,而且MMP9 mRNA表达下降.结论p14ARF基因能抑制胰腺癌PC-3细胞的侵袭能力.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在脑积水大鼠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的含量变化

    作者:赵时雨;袁先厚;江普查;吴光耀;文志华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在实验性大鼠脑积水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实验组SD大鼠36只,随机平分为3个组,用显微外科技术向枕大池内注入25%白陶土混悬液,分别在第2、3、4周后行核磁共振检测,鉴定脑积水形成情况,之后24 h内取脑脊液和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脑组织不同部位iNOS表达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测脑脊液中NO含量.对照组12只大鼠于枕大池内注入生理盐水,用同样方法检测.结果实验组共25只大鼠成功诱发脑积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脑组织中iNOS表达率均升高,尤其是白陶土注射后第4周脑室周围白质更为明显(40.65±4.06)%;实验组脑脊液中NO含量亦均增加,其中白陶土注射后第4周高(51.37±6.48)μmol/L.结论iNOS和NO可能参与了脑积水的病理生理过程.

  • 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

    作者:陈庄洪;黄继锋;蔡贤华;余伦红;刘曦明;徐峰;王华松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两种不同钉道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疗效.方法在8例新鲜尸体标本依次轮流测试正常、Ⅱ型齿状突骨折行AO进钉点与改良进钉点两种后路钉道螺钉固定术模型三维运动范围,并在16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采用枢椎下关节突下缘正中点为进钉点的方法行经关节螺钉固定及自体颗粒样松质骨植骨术.结果两种入钉方法均能明显减少寰枢关节的各向运动角度(P<0.01),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5~48个月随访,16例患者寰枢关节稳定性均获得恢复与骨融合,无并发症.结论新入钉点解剖标志明确,钉道长,能提供牢固地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核因子-κB的活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作者:孙政;杨镇;徐鋆耀

    目的探讨脾脏动、静脉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PHT)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方法检测肝硬化PHT患者脾脏动、静脉和正常血管NF-κB的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内脾脏动、静脉组织TNF-α mRNA分别为(0.24±0.12)、(0.21±0.10),显著低于肝硬化PHT组脾动脉、脾静脉TNF-α mR-NA的表达(0.38±0.21)、(0.36±0.16),(P<0.05);对照组脾动、静脉NF-κB未被检测到明显的活性,而于肝硬化PHT组检测到显著具有活性的NF-κB表达(P<0.05),且PHT组脾脏动、静脉TNF-α mRNA表达与NF-κB的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肝硬化PHT血管组织NF-κB的活化、TNF-α表达增强,可能是肝硬化PHT时内脏血管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 维拉帕米对脑膜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洪涛;王和平;陈坚;雷霆;薛德麟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对脑膜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维拉帕米作用于培养的脑膜瘤细胞,MTT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建立裸鼠皮下脑膜瘤模型,观察服用维拉帕米后肿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维拉帕米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脑膜瘤细胞增殖,浓度为1μmol/L时即有抑制效应,抑制率为16.82%,100μmol/L时抑制作用明显,为52.95%.服药组皮下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163.94±10.24 VS 211.40±16.51,P<0.01),其PCNA表达也低于对照组(1.52±0.24 VS2.86±0.53,P<0.05).结论维拉帕米在体外和体内均可抑制脑膜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Rho-ROCK信号通路在纤维化大鼠小肝移植中的作用

    作者:苏明;万钧;黄志强;周宁新;吴德斌;范上达

    目的在建立大鼠纤维化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检测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探讨RhoROCK信号通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在小肝移植后供肝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纤维化肝移植模型;分全肝移植组和小肝移植组.观察两组7 d生存率;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本,应用α-SMA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测定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的激活程度;Western blot检测Rho、ROCKⅠ及VEGF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大鼠纤维化肝移植模型;全肝移植组和小肝移植组7 d生存率分别为58.3%(7/12)和8.3%(1/12,P<0.05);在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上,α-SM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在各时间点上,小肝移植组α-SMA的表达均高于同一时间点全肝移植组,表明小肝移植组HSCs激活的程度总体上高于全肝移植组;小肝移植组Rho、ROCKⅠ和VEGF的表达均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全肝移植组.结论由于Rho-ROCK信号通路导致的肝星状细胞激活在大鼠纤维化肝移植中小体积供肝损伤有显著意义.

  • 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吴云;陈纪伟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拮抗剂苦杏内酯AB(GAB)对急性胰腺炎(AP)鼠血流变学、胰腺黏附分子表达及胰、胰外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30只)、AP组(B组,30只)AP加GAB治疗组(C组,30只),观察各组血流变学、酶学、胰腺组织黏附分子E-选择素(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胰及肺、肠形态学改变.结果AP组,低切下全血黏度9.41±0.80、红细胞聚集指数2.38±0.10、红细胞刚性指数4.88±0.18,胰黏附分子表达评分E-selectin 2.2、ICAM-I 2.3,胰及肺、肠评分或分级病损严重;治疗组上述各血流变学指标依次为7.41±0.51、2.19±0.11、3.98±0.10(与AP组比P<0.01),胰腺组织E-selectin 1.1、ICAM-1 1.1C(与AP组比P<0.01),胰及肺、肠胰外器官病损减轻(P<0.01).结论AP时,黏附分子异常表达及血流变异常是导致胰、胰外器官损害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早期应用PAF受体拮抗剂GAB能有效改善AP血微循环障碍、血流变异常及降低黏附分子表达,对胰及胰外器官损害有保护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联合转染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

    作者:向川;杜靖远;翁习生;卫小春

    目的观察重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基因转染兔膝关节后对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方法前交叉韧带切断法(ACLT)将新西兰白兔膝关节制成OA模型,分为5组,分别向膝关节内注射转染了不同重组基因的阳性克隆软骨细胞.4周和8周后,取关节标本进行Mankin's评分,AB-PAS染色,TGF-β1、IGF-1、Ⅱ型胶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手术对照组软骨损伤程度较大,其Mankin's评分为9.50±0.96(4周)和12.5±1.71(8周),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和TGF-β1基因转染组、双基因转染组(P<0.05);各因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空白对照组(P<0.01)及TGF-β1基因转染组、双基因转染组(P<0.05)的灰度值高于手术对照组;双基因转染组的灰度值较单基因转染组高(P<0.05);8周时各对应组灰度值较4周有明显下降(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手术对照组的超微结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紊乱,经基因治疗4周后,超微结构逐渐恢复正常,但在8周后,其紊乱程度又逐渐加重.结论关节内注射转基因软骨细胞对OA有一定治疗作用;TGF-β1和IGF-1双基因的治疗效果优于单基因;基因治疗4周后,基因表达逐渐减弱,基因治疗具有时效性.

  • 颈脊髓后方致压三维运动下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赵斌;马迅;范永贵;陈维毅;张学锋;常建军;冯育旻

    目的研究颈黄韧带病变对颈脊髓后方致压,颈脊髓所受压力与致压深度、颈脊柱三维运动的关系,为探讨黄韧带病变所致颈脊髓病的发病机制提供运动学、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5具新鲜成人尸体颈脊柱标本(C2~C7)通过后方C4~5间骨窗伸入直径9.58 mm的半球形致压物模拟颈椎黄韧带病变时对颈脊髓后方所形成的压迫.实验对颈脊髓由后向前致压,致压深度分别为椎管中矢径的10%~60%、依次增加10%.分别测量各运动位置,不同致压深度下,颈脊膜脊髓后方所受压力.结果(1)随致压深度的增加颈脊髓脊膜后方所受压力明显加大,两者呈非线性关系.(2)颈脊髓后方致压时,测得颈脊髓脊膜后方所受压力,在前屈后伸运动中,20%~60%各相邻致压深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立位、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运动中运动中30%~60%各相邻致压深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右侧弯、左右旋转时,相同致压深度,两侧侧弯、旋转各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合并取均数分别命名为侧弯30°位、旋转15°位.(4)在各运动位置,不同致压深度颈脊髓脊膜后方所受压力变化比较,30%~60%致压深度时,前屈30°位>侧弯30°位>后伸30°位>中立位>旋转15°位.10%~20%致压深度时,侧弯30°位>后伸30°位>前屈30°中立位>旋转15°位.结论颈脊髓后方所受压力与致压深度和颈脊柱运动有着密切联系.所受压力随致压深度增加而增大,深度超出30%临界值后有统计学意义.相同致压深度颈脊髓后方所受压力大小随运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前屈后伸运动对颈脊髓的压力影响大.

    关键词: 脊髓 三维 生物力学
  • 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猪MHCⅡ分子在猪骨髓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钱建民;芮晓晖;史留斌;王乾伟;李国祥

    目的构建猪MHCⅡ分子的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建立产生病毒颗粒的包装细胞株,体外转导小型猪骨髓细胞并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为研究小型猪转导同种异体MHCⅡ分子对于肝脏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的诱导提供实验基础和实验材料.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SLA-DRBdd、SLA-DQAdd和SLA-DQBdd克隆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LNCX2上,通过脂质体转染包装细胞AmphoPackTM-293细胞,从G4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培养上清中获得了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并对体外培养的猪骨髓细胞进行了感染,采用Nothem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了目的基因在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经过酶切和测序验证已成功构建了MHCⅡ分子的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在转染AmphoPackTM-293细胞后可以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病毒颗粒,稳定的CFM-GFG418抗性率为6%~11%,RT结果显示抗性细胞中有目的基因的RNA转录产物存在,而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没有.结论重组有目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经过包装细胞AmphoPackTM-293产生的病毒颗粒可以有效地将猪MHCⅡ分子转导入猪的骨髓细胞并获得长期稳定的表达.

  • 低氧反应元件对低氧复氧状态下心肌细胞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中明;姜波;董红燕;张宜乾

    目的研究9拷贝低氧反应元件(HRE)对低氧、复氧心肌细胞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165)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培养,将在HEK293T细胞进行包装后获得的腺相关病毒转染培养的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分为8组,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分别在低氧(氧浓度5%)、正常氧(氧浓度21%)条件进行培养,取低氧/复氧不同时段的心肌细胞或培养液,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ELISA法分别测定心肌细胞及培养液中hVEGF165蛋白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心肌细胞hVEGF165mRNA的表达.结果病毒转染率约为87%;转基因低氧1组(A组)、2组(B组)及复氧1组(E组)培养液中hVEGF165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细胞免疫荧光hVEGF165蛋白染色呈阳性;RT-PCR结果亦显示,转基因低氧1组(A组)、2组(B组)及复氧1组(E组)可见484 bp目的条带.结论在低氧状态下,9拷贝HRE作为氧敏感调控开关,可促使心肌细胞转染的hVEGF165基因高度表达,而在复氧(正常氧浓度)状态下,hVEGF165因的表达即行中止.

  • 贲门周围血管隔离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

    作者:费国嵩;袁观宏;王雄彪;杨镇;李涛;游冬阳

    目的有效防止术后胃壁血管再生,且可降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从而达到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远期出血.方法制作血吸虫感染兔(20例)肝硬化模型,感染45d后随机分实验组(A),对照组(B),同时进行规范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实验组(A)兔贲门周围粘贴隔离材料,2个月后进腹同时取贲门周围不同部位胃壁全层、固定、切片、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两组同一部位血管数.结果消化道症状观察:A组术后出血率(黑便)10%;B组达40%,肉眼观察:A组贲门周围血管1~2支侵入胃壁;B组贲门周围9~11支血管侵入胃壁且有少量曲张血管.镜下观察:以胃壁1 mm3面积血管计数,观察两组同一部位血管数A组均为4支,B组为20支,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此隔离术可有效阻隔贲门周围血管再次侵入胃壁,防止血管再次曲张,达到预防出血,更有效防止胃漏发生.而在断流术基础上保留胃左动脉,可防止胃黏膜瘀血,从而控制门脉高压性胃病.

  • 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乌新林;王占民;马道新;杨凤辉;孙建芝

    目的观察外源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含有wtp53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p53导入GBC-SD细胞.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证实外源p53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用细胞计数和克隆形成实验反映细胞增殖状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转化细胞系中存在外源p53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稳定转染wtp53基因的GBC-SD-wtp53细胞,体外生长速率明显减慢;克隆形成率仅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GBGSD-mutp53(28%)和亲本GBC-SD细胞(29%,P<0.01);G0/G1期、S期、G2/M期比例(%)分别为(66.12±4.2、32.87±2.15、1.01±0.37),与对照组(46.20±5.1、30.78±2.92、23.02±1.87)及亲本细胞(41.25±3.2、40.03±2.09、18.72±1.05)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结论外源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体外生长.

  • p53与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表达和作用

    作者:谢文练;褚忠华;韩金利;林天歆;许可慰;胡道琴

    目的探讨p53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膀胱移行上皮癌的组织学标本的p53蛋白和hTERT mRNA表达,结合病理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62例标本中p53阳性表达21例(33.87%),hTERT阳性表达48例(77.42%).p53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显著相关(P<0.01),与肿瘤的复发显著相关(P<0.01).hTERT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复发无相关性.结论p53基因和端粒酶参与了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发生和进展.p53蛋白阳性表达有较高的肿瘤分级,并且更可能复发.hTERT可作为临床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新晨;杨维良;徐华锋;吴德全;张伟峰;张东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转移的关系.方法胃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rp78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rp7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都有Grp78表达,胃癌组织为1.02±0.16,正常组织为0.62±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成正比、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Ⅲ、Ⅳ期患者显著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胃癌组织大多数表达在(++)~(+++),正常组织大多表达在-~++.Grp78蛋白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成正比、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Ⅲ、Ⅳ期患者显著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的Grp78表达呈增高趋势,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并与胃癌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

  • 低分子肝素早期使用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

    作者:梅斌;刘飞龙;陈孝平;陈义发

    目的研究断流术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对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均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低分子肝素组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4 1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0 d),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间血栓发生率、术后再出血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7.35%,P<0.05).低分子肝素组治疗期间无出血顷向等不良反应.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组再出血率(21.74%)明显高于无血栓形成组(5.26%,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早期使用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且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移植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检测

    作者:裘国强;唐华美;邓贵龙;彭志海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YMDD变异及血清标志物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HBV再感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HBV PCR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YMDD变异;酶联免疫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后YMDD变异、HBV DNA及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为8.9%(17/189);YMDD变异病例达HBV再感染病例58.8%(10/17);HBV DNA定量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早期诊断HBV的再感染,有利于临床治疗;对HBV DNA阴性但HBsAg阳性病例,PreS1和HBeAg血清标志物可用于病毒复制的补充检测.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预防乙型肝炎复发应采用HBV DNA、YMDD变异及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

  • 微囊化猪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

    作者:黄华;陈钟;吴振宇;祝文彩;陈玉泉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移植(HTx)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LF)的效果.方法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肝灌注法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海藻酸钠-氯化钡法微囊化.应用D-氨基半乳糖(D-gal)1.2 g/kg体重腹腔内注射制作SD大鼠ALF模型.ALF大鼠随机分为3组.注药24 h后分别将PRMI 1640培养液2 ml腹腔注射为对照(Ⅰ组)、2 ml游离猪肝细胞(2×107个/ml)腹腔内移植(Ⅱ组),以2ml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2×107个/ml,Ⅲ组).观察移植后大鼠14 d存活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血氨(NH3)的改变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肝细胞移植后大鼠14d存活率:Ⅰ组为20.0%(5/25),Ⅱ组为66.7%(16/24),Ⅲ组为76.0%(19/2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1天Ⅰ组ALT、TB和移植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ALT、TB下降.第4天3组ALT、TB均继续下降,Ⅱ、Ⅲ组低于Ⅰ组(P<0.05),Ⅱ、Ⅲ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7天,ALT进一步下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Ⅲ组显著低于Ⅱ组和Ⅰ组(P<0.05),Ⅱ组低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14天,肝功能均明显恢复,ALT、TBⅡ、Ⅲ组均低于Ⅰ组(P<0.05),Ⅱ、Ⅲ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NH3有所改善,但各时间段及各组之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组和游离肝细胞组移植后肝脏病理损害修复较快,而阴性对照组肝脏再生修复较差.结论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可以提高药物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有利于受体受损肝脏的再生修复,但对降低血氨的效果不明显.

  • 3种不同途径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比较

    作者:程芮;王士雯;张友荣;孟玲;曹丰;徐勇;王韫芳;裴雪涛

    目的比较3种不同途径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方法小型猪12只,建立心肌梗死(AMI)模型,纯化扩增并将DAPI标记的MSCs经冠脉、心内膜及心外膜注射移植,移植前后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及LVEF变化,3个月后取心肌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蛋白desm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结果冠脉组梗死心肌周围未见明确的移植细胞,仅见非特异的荧光染色,与心梗后比较心功能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心内膜及心外膜组移植的MSCs分布较广,胞核为蓝色椭圆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胞浆心肌特异蛋白染色阳性,与冠脉移植组比较LVEDP降低(P<0.05)、LV±dp/dtmax增快(P<0.05)、LVEF增高(P<0.05)、新生血管数增加及瘢痕面积缩小等指标改善更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途径移植MSCs均可改善AMI后心功能,经冠脉移植不是佳途径,心肌内注射效果更好.

  • 大肠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谢友利;刘阳;柯尊富;朱润庆

    目的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正常大肠黏膜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基因和Survivin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6例大肠癌和33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检测FHIT、Sui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33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上皮和56例发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9%、48.2%,原发癌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症正常大的黏膜上皮(P<0.01).Survivin在56例大肠癌的表达率为48.2%,显著高于33例癌症正常大肠黏膜上皮(P<0.01).结论FHIT基因表达的下调与Survivin基因表达的上调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这样临床上通过检测FHIT、Survivin的基因的表达率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抑癌基因LRIG1对膀胱癌细胞BIU8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杨为民;严泽军;叶章群;郭东升;蔡建良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LRIGi对膀胱癌细胞BIU8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pLRIG1-GFP质粒转染人膀胱癌BIU87细胞,用G418(800mg/L)筛选出抗性克隆.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LRIG1和EGFR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绘制转染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Boyden小室和同质黏附实验观察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和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pLRIG1-GFP组LRIG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升高,而EGFR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显著降低;转染pLRIG1-GFP组细胞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减慢;转染pLRIG1-GFP后的BIU87细胞侵袭和黏附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LRIG1是一种抑癌基因,通过参与形成EGFR的负反馈环路,对膀胱癌细胞BIU87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作者:郝继辉;郝希山;俞鸣;史玉荣;李强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荧光显色技术检测500μg/L TRAIL和/或Caspase抑制剂Z-VAD.fmk处理后,结肠癌细胞SW1116在不同时点(0、2、4、6、24 h)凋亡情况、Caspase-3酶活性及4 h线粒体△ψm、cardiolipin、细胞ROS变化.结果TRAIL可引起结肠癌细胞凋亡,并于4 h达凋亡高峰,凋亡指数为32.98%;并出现线粒体△ψm下降、cardiolipin丢失增加及Caspase-3酶活性增加,4 h达到大峰值为(37.56±2.572)μmol/L·hr-1·mg-1蛋白.但TRAIL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可被Caspase抑制剂Z-VAD.fmk所抑制.同时证实TRAIL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与细胞氧自由ROS的生成无关.结论TRAIL通过Caspase依赖方式引起线粒体△ψm下降、cardiolipin丢失增加导致线粒体内膜损伤,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Stat3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δ信号转导通路间交互作用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调控影响

    作者:马向涛;余力伟;王杉;张辉;杜如昱;崔志荣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NS-398对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Stat3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PPAR)δ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不同信号转导通路间交互作用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COX-2 mRNA表达水平,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处理结肠癌细胞系SW480,Western blot检测Stat3与PPARδ信号转导通路成员表达,噻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未检测到COX-2 mRNA表达,NS-398(75μmol/L)作用于SW480细胞72 h后,G1期细胞比率由37.9%上升至48.6%,S期细胞比率分别由58.1%,下降至44.9%,细胞增殖受抑制.Stat3、PPARδ、Cyclin D1与bcl-xL表达水平随NS-398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可能通过非COX-2依赖途径影响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 增生性瘢痕表皮细胞差异蛋白的初步分析

    作者:张曦;郭树忠;张琳西;潘阳林;武丽华

    目的检测并鉴定增生性瘢痕角质形成细胞(HK)较正常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揭示HK在增生性瘢痕(H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消化法分离5例HS(均位于四肢、处在增生期)组织HK,提取其中总蛋白质,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展示蛋白质分子的差异表达,并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600个点的在体HK双向电泳图谱,筛选差异蛋白质点24个,其中HK较正常高表达点8个,低表达点9个,极低表达4个,新发现的蛋白质点3个;对2个点质谱鉴定结果为Maspin前体与Zinc finger protein 226.结论消化分离法获得在体HK并建立其2-D图谱的方法可行,为HS相关蛋白质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初步筛选的24个差异蛋白质点及质谱分析所得结果提示HK蛋白表达存在异常,可能与HS的形成有关.

  • 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的免疫学特征

    作者:崔彬;刘迎龙;谢宁;于存涛;宋来凤;吴松

    目的构建去细胞的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探讨其免疫学特性变化.方法取液氮保存的人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采用低渗液-去污剂(1%去氧胆酸,1%DOA)-核酸酶[20 mg/L核糖核酸酶(RNase)和200 mg/L去氧核糖核酸酶(DNase)]去细胞法去除同种心脏瓣膜、管壁组织及肌肉中所有的细胞成分,保留完整的细胞外基质,构建去细胞的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HLA-DR抗原在同种心脏瓣膜组织中的表达;行大鼠皮下移植试验,评价组织学变化及Van Kosaa银染色法定性分析、原子吸收光度计法定量分析组织的钙化程度.结果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的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较深低温液氮保存同种心脏瓣膜(HVA)显著下降;大鼠皮下移植8周后,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定性分析表明去细胞组瓣叶和管壁组织中呈黑色颗粒的钙盐沉积较深低温液氮组显著下降,尤管壁组织更为显著;定量分析亦表明去细胞瓣叶和管壁组织的钙化程度显著下降(瓣叶:去细胞组0.83±0.17 mg/g,深低温液氮组[(1.39±0.26)mg/g,P<0.05];管壁:去细胞组(2.35±2.58)mg/g,深低温液氮组[(42.66±7.46)mg/g,P<0.05)].结论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的免疫原性显著下降,有望减轻移植后免疫反应,延长同种心脏瓣膜的使用寿命.

  • 核转录因子κB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表达及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保护作用

    作者:田晓峰;李英华;李玲;姚继红;冯秉安;杨春明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肠缺血再灌注(ⅡR)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及PDTC预处理组.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肺组织P选择素及NF-κB的组化表达、肺组织NF-κB的Westernblot检测.结果IIR后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表现为肺组织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NO水平上升和SOD水平下降,P选择素及NF-κB的蛋白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DTC预处理后肺损伤程度减轻、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I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NF-κB表达相一致.结论NF-κB参与了IIR导致肺损伤的过程,PDTC可有效预防这类损伤.

  • 反义寡核苷酸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作者:杨军;胡新华;张志深;刘程伟;陈哲;张强

    目的研究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Survivin ASODN 50、200μg组、正义对照组、Lipofectin+pluronic等五个组,施加不同的处理因素,在移植后1、2周取材.组织形态学方法比较内膜增生程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urvivin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基因的蛋白产物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变化.结果移植后1、2周内膜增生明显,局部转染50μg Survivin ASODN组内膜增生明显受抑制(P<0.05),200μg组受抑制程度更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Survivin ASODN组Survivin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显著减少(P<0.05),PCNA阳性表达同时减少,而TUNEL阳性细胞却明显增加.结论Survivin ASODN可显著抑制移植静脉的内膜增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urvivin基因及其蛋白产物表达,从而抑制VSMC增殖、促进其凋亡而实现的.

  •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动脉局部血红素氧合酶表达异常及意义

    作者:徐鋆耀;杨镇;孙政;李涛;许荣华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HO)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动脉的表达,探讨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HO-CO)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O-1、HO-2 mRNA表达,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其蛋白表达.试验组为门脉高压症并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同期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结果HO-1mRNA及蛋白仅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组的脾动脉表达,在非门脉高压症患者组不表达,吸光度比值半定量分析结果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mRNA 0.81±0.12vs0.03±0.00,P<0.01,蛋白1.56±0.25 vs 0.04±0.01,P<0.01);而HO-2 mRNA及蛋白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组与非门脉高压症患者组都有表达,且吸光度比值半定量分析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NA 0.58±0.09vs0.64±0.12,P>0.05,蛋白0.92±0.12vs0.84±0.14,P>0.05).结论HO-CO系统,尤其是HO-1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青藤碱对肾移植大鼠移植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和CD80的影响

    作者:王毅;宋珺;姜黎明;刘红军;李建军;王中华;罗志刚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SIN组、环孢素A(CsA)组、SIN+CsA组、对照组(V-Ⅶ),从每组中随机抽取半数,观察其存活时间,每日尿量及泌尿持续时间,另一半于术后第7天处死,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以及移植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80分子表达水平变化.结果N.S组术后9 d内死;SIN+CsA组与NS、SIN、CsA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cr、BUN:N.S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N+CsA组存在交互效应.外周血TNF-α表达水平、移植肾组织CD80表达: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N+CsA组存在交互效应.结论SIN可能通过下调移植肾组织TNF-α及细胞表面标记CD80分子的表达水平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并与CsA存在协同作用.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胶质瘤中水孔蛋白4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宗平;何理盛;林志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水孔蛋白4在胶质瘤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已鉴定的经抗性筛选的稳定表达正义/反义VEGF cDNA的C6细胞进行裸鼠皮下接种形成胶质瘤的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和水孔蛋白4在不同种植瘤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正义VEGF组瘤内VEGF及水孔蛋白4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反义VEGF组瘤内的VEGF及水孔蛋白4的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VEGF可能通过对水孔蛋白4表达的调控而共同参与胶质瘤水肿的病理生理过程.

  • 脑牵拉对兔脑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诚;刘胜;吴涛;郝建忠;郭强;尹卫

    目的探讨脑牵拉压(BRP)的测量方法,及脑牵拉引起兔脑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规律和机制.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平均随机分为30、40、50 g组,自制脑牵拉压测量装置并定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脑牵拉压区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30 g的BRP牵拉30min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为(97.14±2.27)%;40 g的BRP牵拉30min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为(84.59±3.73)%,与30g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g的BRP牵拉15 min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为(45.28±3.51)%,与30 g组、40 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装置可精确测量脑牵拉压大小.脑牵拉可引起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档低.实验性脑牵拉时,好将BRP控制在40 g以下,以避免脑牵拉伤的发生.

    关键词: 线粒体 膜电位
  • Caspase-12短发夹状RNA在内质网应激性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刘芳;邹萍;陈敏;张敏;吴耀辉;肖娟

    目的构建凋亡因子Caspase-12的短发夹状RNA(siRNA),观察其在体外对鼠粒单系白血病细胞WEHI-3细胞对凋亡的抵抗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一对针对Caspase-12编码基因的siRNA,构建表达此siRNA的重组质粒psiRNA-Caspase-12,转染入WEHI-3细胞.检测胞内Caspase-1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检测转染后WEHI-3细胞的抗凋亡能力.结果酶切分析和测序证实构建成功,siRNA对Caspase-12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染后WEHI-3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增加.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Caspase-12基因在白血病细胞株WEHI-3中的表达.并对内质网应激性凋亡具有抵抗能力.

  • 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伊力亚尔·夏合丁;罗洞波;刘春生;马合木提江·木合塔尔;温浩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预处理(N-WIP)对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N-WIP及经典缺血预处理(C-IP)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预处理方法对肺I/R损伤的保护效应.将40只兔随机分4组:对照组(C)、I/R组、C-IP组和N-WIP组,每组10只.对比观察各组血氧分压、肺湿/干重比、血清及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后I/R组血氧分压呈进行性下降,尤以再灌注30min内明显;N-WIP组和C-IP组血氧分压、SOD活性均优于I/R组(P<0.01),肺湿/干重比和MDA含量均低于I/R组(P<0.05,P<0.01),MPO活性较I/R组明显降低(P<0.05);N-WIP组和C-IP组与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WIP与C-IP可通过减轻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激活,提高机体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同等强度的减轻I/R损伤,起到保护肺脏的作用.

  • 散发性胆管癌患者染色体3p21.3区段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分析

    作者:陈勇军;唐启彬;王剑明;邹声泉

    目的研究散发性胆管癌患者染色体3p21.3区段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探讨染色体3p21.3区段遗传不稳定性与散发性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定位该区段上散发性胆管癌相关肿瘤基因.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24例散发性胆管癌患者染色体3p21.3区段上D3S1568、D3S1621、D3S1578和D3S1289四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和LOH发生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24例散发性胆管癌组织中,4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和LOH平均发生率分别为7.23%和15.63%.其中D3S1621位点的LOH高(45.83%,11/24),并与TNM分期、是否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染色体3p21.3区段D3S1621位点高频率杂合性缺失,提示3p21.3区段定位有散发性胆管癌的候选抑癌基因,并在散发性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与胃癌细胞受体结合竞争的研究

    作者:姜洋;张研;任辉;房学东;赵吉生;朱平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LHRH-PE40)在胃癌细胞及正常细胞是否存在相应受体表达及存在竞争性抑制.方法将胃癌细胞系BGC-823及正常人肾细胞系293制备成细胞膜,利用125I标记的LHRH-PE40与两种细胞膜进行放射性配基分析,以及与LHRH竞争结合分析.结果人肾细胞系293未见配基-受体特异性结合;而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结合竞争符合特异性配基-受体结合、竞争.BGC-823细胞亲和力:Kd=(37.82±1.42)nmol/L,容量Bmax=475.00±17.86 pmol/mg.结论LHRH是胃癌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LHRH-PE40对过度表达LHRH受体的胃癌均具有特异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 聚集蛋白基因在原代培养成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张盈帆;江华;林子豪;蔡在龙;吴包金

    目的研究神经源性聚集蛋白(agrin)基因在原代培养成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成年大鼠的成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将agrin-Y4Z8基因cDNA片段亚克隆入pCDNA3真核表达载体,重组子经脂质体介导转染成肌细胞,G418筛选,获得具有抗性的克隆,增殖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并初步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原代培养8周后,90%以上仍为成肌细胞,转染神经源性agrin基因后,成肌细胞可以表达相应的mRNA和有功能活性的蛋白.结论原代培养的成肌细胞可以作为agrin基因转移的有效载体,可用于进一步肌肉功能减退的基因治疗中.

  • 肿瘤标记物在恶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钱立新;邵鹏飞;吴宏飞;徐正铨;张炜;张伟明;华立新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端粒酶(Telomerase)对临床判断嗜铬细胞瘤性质的意义.方法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19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14份.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研究VEGF、PCNA、NSE和端粒酶在正常肾上腺髓质和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显微镜下判断组织切片的染色结果.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肾上腺髓质、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中分别为14.3%、38.1%和78.9%,恶性嗜铬细胞瘤VEGF表达明显强于良性嗜铬细胞瘤(p<0.01).PCNA阳性表达率在三组中比例分别为21.4%、33.3%和73.7%,恶性嗜铬细胞瘤PC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NSE和端粒酶在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独研究NSE和端粒酶的表达对区别嗜铬细胞瘤的性质意义不大;VEGF和PCNA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对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诊断有较大意义.

  • 促骨激素和生长因子对人骨髓基质细胞钙粘连素表达的调节

    作者:林剑浩;刘鹏;张斌;姜军

    目的检测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中钙粘连素是否连续表达,以及各种促骨激素和局部因子对其表达的调节.方法通过免疫定位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原代hBMSCs和永生化骨母细胞系(hOP-7)中钙粘连素表达.结果钙粘连素表达与hOP-7细胞系的碱性磷酸酶(ALP)相关,多种促骨激素和局部因子对钙粘连素表达有调节作用.MoAb C-1821抗体阻断钙粘连素可增加ALP基础活性,并对1,25(OH)2D3诱导的ALP活性有增强作用.结论人骨母细胞中表达钙粘连素,并参与成骨分化.促骨因子对钙粘连素表达的差异性调节表明这些因子可以通过不同的钙粘连素亚型来调节骨母细胞的分化.

  • 肝门部胆管癌54例诊治分析

    作者:刘建华;刘三光;张鸿飞

    肝门部胆管癌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早期侵犯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肝组织的特性,故手术难度大、预后差而一直成为外科难题[1].

  • ING1启动子甲基化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研究

    作者:曹云飞;陈利生;高枫

    具有完整活性的抑癌基因可有效地抑制肿瘤发生.p53是目前研究得比较透彻的抑癌基因.文献报道p53发挥抑癌作用,需要ING1(inhibitor of growth)的参与[1].若ING1表达缺失或受到拮抗,p53的抑制生长作用即明显受到抑制.ING1具有抑制细胞生长、促进凋亡,参与细胞衰老调控等作用[2,3].我们发现,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ING1基因的异常改变少见,癌组织中ING1的表达强度比相应的正常组织明显降低[4].但是目前,关于ING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的基因外修饰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卫东;林从尧;袁宏银;胡名柏;谢伟

    淋巴结是否转移仍然被认为是乳腺癌预后重要的因素之一,但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LNNBC)患者术后有25%左右的复发转移率[1],如能在早期发现微转移,则可以选择性地采取干预措施进行相关治疗.本研究旨在以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LNNBC外周血乳腺组织特异性的乳腺珠蛋白(hMAM)mRNA的表达,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乳腺癌微转移.

  • 顺行/逆行心肌灌注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刚;Xiang Bo;王剑;Deslauriers Roxanne;Tian Ganghong

    自从1898年Pratt首次提出逆行心肌灌注(逆灌)以来,逆灌的心肌保护效果已被证实[1],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心外科手术.但是相同灌注流量下逆灌与顺行灌注(顺灌)对于毛细血管流量、局部灌注以及能量代谢的影响尚未被充分证实.

  • 裸鼠人胃癌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作者:张晓青;刘炳亚;张明均;林言箴;朱正纲

    我们分别采用了新鲜组织块皮下及原位种植及细胞悬液皮下注射成瘤后原位种植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转移模型,并对它们的成瘤、转移情况及种植瘤、转移瘤的病理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唐树尧;姜涛;朴大勋

    大肠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深入研究大肠癌的浸润与转移无疑会提高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并对预后估计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人们在研究肿瘤浸润和转移的过程中,已了解到肿瘤的浸润与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肿瘤的血管生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 骨小梁空间结构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作者:赵斌;彭江;孙明学;汪爱媛;许文静;王广志;丁辉;卢世璧

    随着骨计量方法的不断提高,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骨小梁结构体系的三维重建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对松质骨空间结构进行了三维重建,现报道如下.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移植梗死心肌后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金誉;单根法;钟竑;李小波

    我们以成年杂种犬为研究对象,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梗死心肌移植的心肌再生、心肌细胞基本结构保护作用.

  • 剑突下入路的大鼠心脏穿刺采血法

    作者:金玮;金化民;盛晖;姚颐;程帆

    大鼠个体小,外周血采集困难,虽然已报告的采血方法众多,但操作起来并不尽如人意.我们建立了一种剑突下入路的大鼠心脏穿刺采血新技术.一只大鼠按一定间隔时间可重复采血,现介绍如下.

  • 大肠癌与局部黏附激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袁火忠;湛本珠;张功亮

    局部黏附激酶(FAK)是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一员,参与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的信号传导,在人体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通过检测FAK蛋白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了解FAK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及意义.

  • 蛋白质酪氨酸磷酶在肝癌内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爱军;王红阳;吴孟超;邱秀华;唐亮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TP)D1基因是通过同源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人骨骼肌细胞株构建cDNA文库,得到同一家族片段,均为PTP家族基因[1,2].目前PTPD1在食道癌、结肠直肠癌中表达[3,5],但在肝癌中表达的情况,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Northern blot分析PTPD1基因在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PTPD1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p53和细胞增殖核抗原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会春;鲁贻民;谈燚

    胆囊癌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代谢异常有关.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胆囊良、恶性组织中的ER、PR、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c-erbB2及p53表达水平.

  • 高原与平原枪弹伤组织金葡菌增殖情况的关系

    作者:何代平;央娜;李珣;邓勇;陈世迅

    为摸清拉萨地区枪弹伤感染延长的原因,我们分别在拉萨和重庆地区对15~20 kg重幼猪枪弹致伤后,以伤口主要感染菌约占65%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机体内外繁殖速度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 霉酚酸酯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小剂量CTLA4Ig在同种移植耐受诱导中的作用

    作者:韩从辉;詹鸣;梁清;张明;李怀富;吴天麟;韩澎;刘玉杉;闵志廉

    我们在以往的试验中已经证实霉酚酸酯(MMF)处理的树突状细胞(DC)能够诱导针对移植供者的特异性免疫耐受[1].为了进一步分析MMF-DC改善同种移植效果的深入机制,我们在供者MMF-DC免疫受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CTLA4Ig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情况.

  • 原代心房肌细胞培养及快速起搏细胞模型的建立

    作者:程伟;肖颖彬

    目前对心房纤颤(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完全清楚是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直接在心房肌细胞上进行研究的结果可靠,所以建立房颤的细胞模型有重大意义[1].

  • 鹅膏蕈氨酸立体定向毁损海马治疗大鼠颞叶癫痫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建鑫;申长虹;张川

    我们采用鹅膏蕈氨酸立体定向毁损同侧背侧、腹侧或整个海马,探讨不同毁损靶点对颞叶癫痫的控制效果及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 胃泌素、生长抑素对大肠癌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

    作者:吴佩;闫竞一;茆家定;徐国祥;赵有才;芮景

    检测79例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Cyclin D1、CyclinE、Cyclin A、Cyclin B1、CDK2、CDK4表达情况,探讨大肠癌组织GAS、SS的表达与Cyclins、CDKs表达的相关性,了解胃肠激素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具体调控位点.

  • 应用氟康唑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真菌感染

    作者:秦前波;何跃明;钱群;刘志苏;吴云华

    目的探讨用氟康唑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998年7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SAP并存真菌感染易感因素79例患者随机分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每日静脉点滴氟康唑200 mg,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抗真菌治疗后的真菌清除率和因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预防组的真菌感染率(5.3%:27.5%,P<0.05),因真菌感染的死亡率(5.1%:12.5%,P<0.05),住院时间(38.3:57.4,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预防组发生真菌感染后抗真菌治疗的真菌清除率低(33%:72.7%,P<0.05).结论氟康唑能有效降低SAP合并真菌易感因素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 硝酸甘油复合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旺频;周清河;姚明;安尔丹;杜炎芳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复合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在骨科手术的应用.方法选择椎体骨折内固定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和骨盆骨折内固定术患者75例,均选择全身麻醉.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硝酸甘油组(Ⅰ组)、硝酸甘油复合拉贝洛尔组(Ⅱ组)和非控制性降压组(Ⅲ组),每组25例.Ⅰ组手术开始时以1μg/kg·min-1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根据血压调整硝酸甘油剂量,内固定毕或肿瘤切除后停止降压;Ⅱ组手术开始时给予拉贝洛尔0.2 mg/kg,同时以1 μg/kg·min-1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根据血压及心率追加拉贝洛尔和调整硝酸甘油剂量;Ⅲ组不行控制性降压.结果Ⅱ组较Ⅰ组血压容易控制,Ⅱ组硝酸甘油用量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出血量及输血量与Ⅰ、Ⅱ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两组降压15 min后的MAP均较降压前降低30%左右.Ⅰ组降压15 min后的心率与降压前相比,有明显差异,Ⅱ组无明显差异;停止降压15 min后的MAPⅠ组恢复为降压前的109%,Ⅱ组恢复为降压前的94%,Ⅱ组比Ⅰ组升压过程更加平稳.结论硝酸甘油复合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可减小硝酸甘油用量,反射性心动过速和反跳性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低血压状态易于维持,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

  • 脊髓损伤实验治疗的方向和策略

    作者:祁全;毕郑钢

    脊髓损伤(SCI)的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经过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多方面的令人兴奋的进展,使我们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指导现代实验治疗的策略.SCI方面内容繁杂,本文拟以近几年来引人关注的一些突破性进展为重点,对SCI实验治疗的方向和策略进行分析概述.

  • 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刚;雷霆;牛洪泉;薛德麟

    神经干细胞的发现不仅改变了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组织不能再生的传统观点,还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1].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组织细胞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其功能主要依赖神经元及其之间的神经信息传递,不同的神经元在形态结构上基本一致,但功能却各不相同.仅仅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以期代替各种神经元的方法并不理想,较为理想的方法是在应用前根据靶组织类型对神经干细胞进行准确的定向分化诱导.因此,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调控,使其向所需的神经功能细胞分化是神经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移植和替代治疗的核心问题.现就近年来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调控的研究作一综述.

  • 应用Cuff技术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作者:冯剑锷;孙宗全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稳定可靠的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自制血管套管,运用Cuff技术吻合移植心的动、静脉.结果正式实验25次,成功23例,供心缺血时间均少于30 min.结论该方法明显降低了手术难度,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的优点,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 异种移植血管内皮细胞组织特异性表达人CD59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作者:张志宏;马腾骧;王广有;张月;李胜芝;李光三;刘思金;劳为德

    目的建立用于异种移植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组织特异性表达人CD59转基因小鼠.方法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ICAM-2启动子、人CD59基因第1个内含子、人CD59cDNA、BGH polyA终止信号的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原核中,选取注射后仍健康的受精卵移植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中待分娩.聚合酶链反应(PCR)及Southern blot确定外源基因整合阳性转基因小鼠.流式细胞术用于外源基因蛋白质水平表达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人CD59在转基因小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表达分布情况.结果产仔130只,9只外源基因整合阳性,整合率6%(9/130).6只获得蛋白质水平表达,蛋白质水平表达强度为人CD59在人白细胞表达强度的80%至95%,转基因效率5%(6/13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人CD59在转基因小鼠心脏、肝脏、肾脏组织有较强表达,且表达限于血管内皮细胞.结论成功地建立了用于异种移植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组织特异性表达人CD59转基因小鼠.

  • 外科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汪谦;王深明

    外科实验室作为临床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外科实验室一般都设置在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或大中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承担着特殊项目的临床检验、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等多样化任务.

  •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肌皮瓣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小蔚;程邦昌;陕声国;余墨声;王松山;李爱林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肌皮瓣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湖北白种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I/R组(B组)及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处理组(C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R不同时点肌皮瓣静脉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观察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水含量、肌细胞超微结构及肌肉存活比例变化.结果C组再灌注1、2 h,TNF-α含量(0.69±0.15)、(0.78±0.16)μg/L较B组(1.51±0.67)、(1.12±0.37)μg/L显著降低(P<0.01、P<0.05);再灌注1、2、4 h,IL-1β含量(0.17±0.09)、(0.18±0.06)、(0.17±0.07)μg/L较B组(0.43±0.17)、(0.46±0.18)、(0.32±0.14)μg/L显著降低(P<0.01,P<0.01,P<0.05).伴组织MPO活性、水含量显著降低(P<0.01),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程度改善及肌肉存活比例的明显提高(P<0.01).结论PDTC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合成,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效防护肌皮瓣I/R损伤.

  • 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内毒素和CD14/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悦;蔡晨;郭光华;李国辉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物对烫伤大鼠内毒素和CD14 mRNA、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致64只SD大鼠总体表面积(TBSA)30%Ⅲ度烫伤,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IN组,32只)和标准肠内营养组(EN组,32只),另取8只大鼠作为伤前正常对照组(N组).EIN组和EN组均给予等热量(125 Kcal/dl)肠内营养液.分别于伤前、伤后1、4、7、10 d抽取静脉血和肝组织,检测血清内毒素和TNF-α浓度,RT-PCR检测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结果烫伤后EN、EIN组血清内毒素、TNF-α浓度比伤前血清内毒素(0.125±0.050)和TNF-α浓度(0.85±0.27)显著升高(P<0.01),且肝组织CD14 mRNA、TNF-α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在伤后4、7、10 d,EIN组血清内毒素和TNF-α浓度以及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的表达均比EN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肠内免疫营养与标准肠内营养相比,可明显降低烫伤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减少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的表达,从而降低血清TNF-α浓度,改善烫伤后机体炎症反应.

  •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构建

    作者:唐世杰;谢思田;胡素銮;肖志强;申纪奎;易红

    目的为研究成纤维细胞基因转染的可行性创造条件,从而为转化生长因子(TGF)β3转基因治疗创面与病理性瘢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并鉴定pcDNA3.1(一)-hTGFβ3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TGFβ3 mRNA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hTGFβ3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HindⅢ酶切,电泳后显示1 253 bp的hTGFβ3目的片段和5.40kb的pcDNA 3.1(-)载体片段,测序证实酶切片段与GenBank中登记的TGFβ3全长序列相同,证实pcDNA3.1(-)-hTGFβ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RT-PCR检测了hTGF83在转录水平mRNA的表达情况,表明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后hTGFβ3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能在NIH3T3成纤维细胞中表达hTGFFβ3mRNA,为其在创面与病理性瘢痕的转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C5a反义肽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陈月;李保胜;李元朝;吕凤林;胡承香

    目的研究C5a反义肽R4在小鼠体内拮抗C5a的活性以及它对小鼠CLP后脓毒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CLP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CLP后立即尾静脉注射反义肽R4,剂量分别按1,0、2.0、4.0、8.0 mg/kg体重,观察小鼠的生存率.取实验组小鼠(4 mg/kg体重)取血液和肺组织,检测血清ALT、AST、BUN、肌酸酐、尿酸和肺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结果(1)对照组小鼠ALT、AST、BUN、肌酸酐、尿酸、肺的MPO浓度分别为(344.416±29.786)、(375.350±13.373)U/L,(25.233±6.006)mmol/L、(48.933±7.306)、(456.000±152.526)μmol/ml、(4.476±0.880)U/g.正常小鼠组以上参数分别依次为(24.520±8.097)、(116.983±40.963)U/L、(6.917±1.585)mmol/L、(11.083±1.833)μmol/ml、(52.800±9.200)μmol/ml,(0.456±0.081)U/g.实验组以上参数分别依次为(60.933±7.960)、(163.433±7.925)U/L,(7.200±1.311)mmol/L,(18.600±1.708)μmol/ml,(158.166±6.924)μmol/ml,(1.005±0.107)U/g.对照组较实验组和正常组小鼠损伤明显,实验组小鼠以上参数较对照组的发生有意义的改善(P<0.05).(2)实验组小鼠生存率(33%~50%)比对照组小鼠明显提高(P<0.05).结论该结果显示C5a反义肽在小鼠体内有着良好的拮抗C5a的作用,揭示了治疗脓毒症的一种新的药物治疗范畴.

    关键词: C5a 反义肽 脓毒症
  • 老年人皮肤多能干细胞的分离及有效扩增

    作者:柯昌能;利天增;徐盈斌;祁少海;黄冰;谢举临

    目的探讨老年人皮肤多能干细胞分离、扩增方法.方法6例老人皮肤标本,在限制性培养基和血清作用下筛选克隆和扩增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克隆分析等方法评价其生理特性.结果1 cm2老年人皮肤原代获得400 600个克隆;扩增后每代获(2~3)×105个克隆.克隆向神经元、神经胶质、平滑肌和脂肪样细胞分化;单克隆增殖细胞也能向上述细胞分化.克隆表达Nestine、fibronectin、c-My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端粒体逆转录酶蛋白.结论老年人皮肤多能干细胞在限制性培养基和血清交替作用下能有效分离和扩增,使老年人干细胞自体移植成为可能.

  • 转Endostatin基因角朊细胞移植对烧伤深Ⅱ°创面愈合及瘢痕增生的影响

    作者:梁晚益;唐辉;张琼;刘旭盛;黄跃生

    目的探讨转内皮生长抑制素(ES)基因角朊细胞移植对烧伤深Ⅱ°创面愈合及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将人体皮肤移植于裸鼠并造成深Ⅱ°烧伤创面.实验分为对照组(11只)、单纯角朊细胞移植组及转ES基因角朊细胞移植组(各10只).对照组不行细胞移植,创面自行愈合;单纯角朊细胞移植组创面移植培养人角朊细胞;转基因移植组移植转ES基因角朊细胞.观察各组裸鼠创面愈合特点、瘢痕增生情况,并对愈合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检测愈合区皮肤组织ES蛋白表达、Ⅰ、Ⅲ型前胶原含量.结果转基因移植组裸鼠创面愈合时间(13±5)d与单纯移植组(14±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短于对照组[(25±7)d,P<0.01].对照组裸鼠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明显,伤后100 d厚度≥0.22 cm,单纯移植组瘢痕增生厚度≥0.17 cm,转基因移植组仅有轻度瘢痕增生,愈合区皮肤组织ES蛋白检测阳性.单纯移植组、转基因移植组愈合区组织前胶原Ⅰ含量(65.3±8.5)μg/g,(61.4±7.0)μg/g、前胶原Ⅰ/前胶原Ⅲ比例(0.66±0.15,0.57±0.13)明显低于对照组(1.51±0.37,P<0.01),而前胶原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转ES基因移植既可加速创面封闭,又能抑制愈合后瘢痕形成.

  • 荷负电气溶胶治疗大鼠烧伤创面后表皮干细胞的变化

    作者:李叶扬;利天增;谢举临;祁少海;徐盈斌;卞辉宁

    目的探讨荷负电气溶胶对烧伤创面表皮干细胞影响以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将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个动物背部两侧分别制成实验创面或对照创面,实验创面以荷负电气溶胶照射,A组动物每日照射2次,B组每日照射1次;利用干细胞表达β1整合素的特性,加入整合素β1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面表皮干细胞含量的变化,比较各时相点两组创面间的差异.结果A、B两组各时相点实验创面的表皮干细胞数目是同组对照创面的1.5到2倍;而A组实验创面的表皮干细胞数又较B组实验创面增多.结论经用荷负电气溶胶照射大鼠烧伤创面能促进表皮干细胞的增殖.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抑制作用

    作者:汪灏;李秋荣;郝群;李幼生;李宁;黎介寿

    目的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GM-CSF及白细胞介素(IL)-4诱导人外周单核细胞获得非成熟树突状细胞(DCs),然后以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或饱和脂肪酸硬脂酸(SA)处理细胞24 h,并将其分为5组:非成熟DCs组、成熟DCs组、EPA处理组、DHA处理组和SA处理组.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细胞成熟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DCs表面抗原提呈分子HLA-DR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的表达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细胞增殖能力.结果非成熟DCs组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率为(48.7±17.5)%、(57.3±16.9)%及(78.5±15.1)%,成熟DCs组这3种分子高表达,其表达率为分别为(86.3±10.8)%、(77.4±13.5)%及(79.6±14.5)%,EPA及DHA处理组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65.5±17.2)%、(60.2±9.1)%、(56.9±12.3)%和(64.7±13.5)%、(57.7±13.6)%、(64.9±5.8)%,与成熟DCs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处理的DCs表达率分别为(88.1±4.5)%、(71.2±14.5)%、(75.9±10.7)%与成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上清IL-12及TNF-α的含量,5个组分别为(70.8±1.9)、(286.8±80.4)、(158.5±43.5)、(161.0±20.1)、(271.5±45.6)和(4.7±2.3)、(32.1±12.5)、(13.7±4.8)、(9.0±6.5)、(27.6±11.4)ng/L,EPA及DHA处理组与成熟DC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A组与成熟DC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A及DHA组其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亦显著下降(P<0.05),并且随着EPA及DHA浓度的增加,其下降越明显.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在体外抑制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的表达及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

  •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基因多态性对LBP及细胞因子诱生的影响

    作者:蔺静;姚咏明;咸力明;黄志红;侯晓霞;于燕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C1306→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全血培养LBP表达及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采集118例健康献血员静脉血,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StuI对PCR产物的消化作用检测C1306→T基因多态性,并采用全血细胞培养模型检测内毒素刺激前后LB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蛋白水平.结果118例健康献血员中,14例为T/C杂合子,104例为T/T纯合子.对照组及内毒素刺激组中T/C基因型上清液LBP浓度均明显高于T/T纯合子,而TNF-α、IL-6及IL-10对内毒素的反应性在两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内毒素受体LBP C1306→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间接影响LBP的蛋白水平,但与体外炎症介质的生成关系不明显.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