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对大鼠慢性肾病的保护作用

    作者:欧汝彪;于力;郝志宏;何慧婵;钟志强;魏鸿蔼;钟惟德

    目的研究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对大鼠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霉素肾病模型组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破壁灵芝孢子粉的有效活性成分)治疗组,治疗观察6周后24 h尿蛋白测定、血生化检测及病理的变化.结果阿霉素肾病模型组24 h尿蛋白测定(82.50±3.18)mg/d及血肌酐(44.75±8.06)umol/L较正常对照组(9.60±0.57)mg/d及(35.25±2.63)μmol/L明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变化显著;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治疗组24 h尿蛋白测定(45.01±3.94)mg/d较模型组(82.50±3.18)mg/d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结论应用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对大鼠慢性肾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变异型IκBα基因对人类胶质瘤形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扈玉华;吴建梁;史学芳;邵恩得

    目的探讨在人类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中,变异型IκBα(IκBαM)基因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及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经过IκBαM基因转染的人类GBM细胞植入裸鼠皮下制作异位肿瘤生长动物模型,检测肿瘤组织的发生及发展,进一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肿瘤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体内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受到IκBαM基因的抑制,表现为不发生肿瘤或迟发,并且肿瘤生长缓慢,而且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也显著降低.结论IκBαM基因对人类GBM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并且血管形成减少是其作用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 低剂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培养小鼠骨髓源性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剑锷;孙宗全;史嘉玮;高开柱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源性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培养方法,并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培养小鼠骨髓源性DC,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表型检测,检测其在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同时比较不同剂量GM-CSF下培养细胞内IL-10和TGF-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常规剂量GM-CSF培养出的DC为成熟DC和未成熟DC的混合体,经脂多糖(LPS)刺激后迅速分化成熟,表型为CD11c+、CD25±、CD80+、CD86+、MHCⅡhi,在体外可强烈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分化增殖;而低剂量GM-CSF培养出的DC为较单纯的未成熟DC,LPS不能刺激其分化成熟,表型为CD11c+、CD25-、CD80-、CD86-、MHCⅡlow,不能有效活化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其IL-10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结论用低剂量GM-CSF可培养出表型和功能均未成熟的小鼠骨髓源性DC,其自身高水平分泌IL-10可能是其成熟障碍的原因.

  • 5-氨基乙酰丙酸体外诱导膀胱癌细胞株BIU-87内生性原卟啉IX的动力学研究

    作者:宋晓东;叶章群;周四维;杨为民;刘继红;马扬之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LA)体外诱导膀胱癌细胞内生性荧光物质原卟啉(PpIX)荧光随时间的动力学变化及5-ALA的浓度、pH值对产生PpIX的影响.方法0.5×106个/孔BIU-87单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培养24 h,加入新鲜培养液和浓度为1 mmol/L的5-ALA,于不同时间终止培养,取出用流式细胞仪测各孔细胞内PpIX含量.另以不同pH值终浓度为1mmol/L的5-ALA培养液以及不同浓度的5-ALA培养液分别孵育BIU-87细胞2 h,同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各孔PpIX含量.结果5-ALA培养液孵育肿瘤细胞2 h后终止5-ALA继续作用,肿瘤细胞内PpIX含量在第3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回落.5-ALA仅作用20 min在培养2 h后观察PpIX含量低,与40 min以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ALA作用40 min后PpIX逐渐上升,但各观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佳pH值为6.7,而适宜浓度为1~2 mmol/L.结论5-ALA可体外诱导膀胱癌细胞产生PpIX,其含量是一个动态过程,且受5-ALA作用时间、pH值及浓度的影响,实验数据可为临床应用5-ALA诱导荧光的光动力学诊断膀胱肿瘤提供参考.

  • 白细胞介素-15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思海;李平;潘铁成;杨辰垣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5(IL-15)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同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均为C57BL/6小鼠;异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分别为BALB/C、C57BL/6小鼠.以β-actin作内参照,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取移植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IL-15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术后天数的增加,异基因移植组IL-15表达逐渐升高,第5天达高峰(与同基因移植组相比,P<0.01).结论IL-15的表达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移植物的预后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P物质对增生性瘢痕中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的影响

    作者:赵李平;利天增;祁少海;徐盈斌;谢举临;柯昌能;刘坡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SP)与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人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以及皮肤中肥大细胞(MC)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状态;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肥大细胞,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SP对分离的MC组织胺释放率的影响,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1)增生性瘢痕中MC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8.6±1.9)%显著高于非增生性瘢痕(6.1±1.5)%及皮肤组织[(5.3±1.2)%,P<0.01].(2)多数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呈活化状态.(3)增生性瘢痕组织中MC的组织胺释放率随SP刺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递增,与非增生性瘢痕组及皮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P明显提高增生性瘢痕中MC释放组织胺的水平而产生痒觉,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机制之一.

  • 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作者:李晋;安沂华;历俊华;张绍东;孙崇然;张涵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和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胚胎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将两种细胞共同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在脊髓内的分化情况并观察记录大鼠行为学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血清诱导分化可见大量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特征的分化细胞,与施万细胞共培养则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两种细胞共移植至脊髓损伤部位后,施万细胞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共移植可以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结论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且其分化方向和成熟程度可以被多种环境因子所调控.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可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 缺氧预适应抑制内皮细胞冷缺氧/温复氧损伤

    作者:史留斌;宋宁;芮晓晖;张浩;王乾伟;石伟;钱建民

    目的研究缺氧预适应对内皮细胞冷缺氧/温复氧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的内皮细胞ECV-304分成4组,A组,对照组;B组,冷缺氧/温复氧(A/R)组95%N2/5%CO2缺氧装置中用4℃UW液保存24 h;C组,缺氧预适应组(APC),内皮细胞在缺氧前遭受4个循环短时间缺氧/复氧;D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组:缺氧预适应前,细胞培养液中加入5μmol/L的HIF-1α抑制剂NS398,余同C组.缺氧结束后,各组37℃5%CO2 95%空气中复氧6 h.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内皮细胞保护作用通过细胞存活率(台盼蓝拒染法)、LDH释出率及ICAM-1的表达判定.结果缺氧预适应明显上调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抑制冷保存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表现为更高的细胞存活率,更少的LDH释出和ICAM-1的表达.而HIF-1α抑制剂可逆转这种保护作用.结论缺氧预适应能有效地抑制冷保存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这种细胞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HIF-1α介导的.

  • Moyamoya病免疫机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作者:陈赞;叶伟;王伊鹏;菅凤增;李萌;凌锋

    目的分析Moyamoya病(MMD)患者免疫机制的异常.方法分别采集22例MMD患者和22例健康正常人的血液样本,进行C3、C4、IgA、IgM、IgG、CRP以及自身抗体ANA、ENA、ANCA的检测.并提取烟雾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的总RNA,将mRNA逆转录为cDNA,用Cy5和Cy3标记作为探针,与含有492个基因的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基因芯片进行杂交.以Scan Array4000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荧光信号,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MMD患者各项临床免疫功能检查与健康正常人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烟雾病患者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和正常人血液淋巴细胞比较,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共有32个,其中19个基因表达增加,13个基因表达降低.结论MMD为一种局部因素所致疾病,烟雾病发生与患者的免疫相关基因异常有关.

  • 门静脉供体活细胞输注对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作者:孙岩;韩德恩;姜明山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注射供体活细胞对移植物慢性排斥反应(CR)及长期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成5组:A组为对照组,B组给予环孢霉素A(CsA)每日15 mg/kg体重灌胃,C组于术中经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1×108个,D组注射脾细胞和骨髓细胞各1×108个,E组在D组基础上加注肝细胞1×108个.观察生存时间,对长期存活的移植物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D组和E组移植心长期存活(>90 d),功能(2.3±0.5)级,受累的血管数<50%,血管评分1期,与B组及C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明显减低.结论经门静脉注射两种或两种以上供体活细胞可明显减轻慢性排斥反应并改善移植物长期生存质量.

  • 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研究

    作者:向松涛;周四维;管维;张旭;刘继红;庄乾元;叶章群

    目的探讨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MUC1与MUC7特异性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分离的4种组织标本及3种细胞株的mRNA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所有4种组织标本及3种膀胱癌细胞株的MUC1基因表达均为阳性.MUC7基因表达仅见于3种膀胱癌细胞株和侵袭性移行细胞癌标本.半定量结果显示MUC1mRNA基因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同腺性膀胱炎及各期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膀胱癌与侵袭性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细胞系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细胞株BIU-87/A同敏感细胞株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7 mRNA基因表达在3种细胞株及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C1基因的上调表达与MUC7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影响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导致相应的临床后果-恶性转变、侵袭转移、耐药.MUC7基因表达是尿路上皮恶性侵袭性转化的开始.

  • 聚乳酸阿霉素纳米微粒的制备及体内外释药的研究

    作者:殷香保;黎洪浩;陈汝福;叶华;任山;王捷;区庆嘉

    目的研究聚乳酸阿霉素纳米微粒(ADM-NP)的制备及其在体内外的释药特点.方法以聚乳酸为包封材料,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法制备ADM-NP.采用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考察纳米微粒的形态、粒径分布、载药量及包封率,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纳米微粒的释药特点.结果ADM-NP在扫描电镜下呈球形,粒径为(163±52)nm,载药量为(28.4±4.5)%,包封率为(73.6±9.2)%.ADM-NP在体外释药缓慢,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t1/2)、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滞留时间(MRT)均明显大于游离阿霉素(F-ADM,P<0.01).结论ADM-NP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其化疗效果理论上可望优于F-ADM.

  • 体外标记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

    作者:杨林;赵洪洋;赵甲山;朱贤立

    目的通过不同的方法对神经干细胞(NSCs)进行标记,观察NSCs脑内移植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增殖和迁徙情况.方法Feeney氏法制备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超顺磁氧化铁(SPIO)标记NSCs后立体定向脑内移植.对移植后大鼠的神经系统行为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SCs的存活及分化情况,并用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在体观察NSCs的存活和分布.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脑内移植后部分GFP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β-tubilin Ⅲ,神经系统行为学评分显示移植组动物明显改善,NSCs脑内移植后3周磁共振成像显示移植区低信号改变.结论移植NSCs可以有效地促进TBI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不同的NSCs标记方法能够综合评价细胞移植后的疗效.

  • 核转录因子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作者:孙备;白雪巍;孟庆辉;王刚;许军;姜洪池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sham组、SAP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Ⅰ组(100mg/kg体重)、PDTCⅡ组(25 mg/kg体重)、PDTCⅢ组(10 mg/kg体重)和丹参干预组.各组于造模6 h后,测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TNF-α和IL-10含量;检测胰腺细胞NF-κB激活水平及凋亡情况;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与SAP组比较,PDTC干预各组和丹参组内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TNF-α含量、胰腺组织NF-κB活性水平和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0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DTC各组和丹参组组间相互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NF-κB抑制剂可有效降低SAP血清中TNF-α的水平,而不影响IL-10含量;减少胰酶及炎症因子的持续释放;促进胰腺细胞凋亡;改善SAP病情.

  • NKX3.1短发卡RNA表达载体对NKX3.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刚;耿江;张元芳

    目的研究同源框基因NKX3.1短发卡RNA(shRNA)表达载体在前列腺癌LNCaP细胞中对目的基因的沉默作用,为研究NKX3.1基因功能建立平台.方法构建针对NKX3.1的shRNA质粒载体(pU6/NKX3.1-1和pU6/NKX3.1-2),并观察其介导LNCaP细胞中NKX3.1表达沉默的效果以及NKX3.1表达沉默对LNCaP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构建的质粒pU6/NKX3.1-1和pU6/NKX3.1-2能够有效地抑制NKX3.1的表达,使NKX3.1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其中pU6/NKX3.1-2的效应高于pU6/NKX3.1-1,分别达到83.7%和72.1%.NKX3.1表达沉默能够使LNCaP细胞生长加快,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成功构建NKX3.1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使LNCaP中的NKX3.1表达下调,初步证明NKX3.1在LNCaP细胞生长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NKX3.1基因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 动脉瘤模型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

    作者:张新元;马廉亭;王启弘;余泽;杨铭;秦尚振

    目的评价动脉瘤模型行腔内微弹簧圈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用以判断疗效.方法运用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建立犬颈总动脉(CCA)动脉瘤模型22个,其中侧壁型12个,分叉部4个,末端型6个.术后7~14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及经微导管动脉瘤内测压,然后以微弹簧圈紧密填塞动脉瘤腔,栓塞后重复进行上述检查,比较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所建模型均获成功.实验证实,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前后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验所建动物模型是研究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理想方法;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后,能减低、改变或消除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异常血流动力学状态,终止动脉瘤行为,防止动脉瘤扩大和破裂.

  • 三氧化二砷对肺腺癌耐药细胞A549/R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冯觉平;孔庆志;黄涛;成静;李敏;王亚萍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R)耐药性的影响及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As2O3的细胞毒性、A549/R细胞的药敏性及As2O3作用前后细胞内药浓的变化;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A549/R细胞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观察非细胞毒性剂量(0.150μmol/L)和低毒剂量(0.375μmol/L)的As2O3对肺腺癌A549/R耐药细胞内GSTs活性的影响;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同步检测GST-π、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MRP)mRNA表达水平及变化.结果As2O3在非细胞毒剂量下可显著降低耐药细胞对ADM的ICs0值;As2O3作用后A549/R细胞内ADM积聚增加,其逆转倍数为2.3倍;A549/R细胞中GSTs活性增高,GST-π及MRP mRNA呈过表达状态;不同浓度的As2O3可降低GSTs活性;同时可下调GST-π、MRP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As2O3可通过下调GST-π、MRP mRNA的表达而部分逆转A549/R细胞对ADM耐药.

  • 调节性CD4+T细胞在大鼠自发肝移植耐受中的作用

    作者:古维立;翁杰锋;山口淳三;兼松隆之

    目的探讨在肝移植的自发耐受模型中,调节性CD4+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近交系大鼠从Lewis(LEW)到Wistar Furth(WF)的肝移植组合,对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注射抗CD4的单克隆抗体(Anti-CD4mAb),然后抽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的动态变化;并结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试验了解宿主脾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结果对肝移植自然生存的宿主注射Anti-CD4mAb后,术后第21天、42天均能够诱导出肝损害(排斥反应),但第56天、100天以上的则未能诱导出来,且该损害能被抗CD8单克隆抗体阻断.另外CTL试验显示宿主的脾细胞中,初始型CTL前体细胞在移植56d后未能检测出来.结论在自发性肝耐受模型中,宿主术后早期存在由CD4+T细胞介导的下调原始效应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纤维连接蛋白涂层黏附行为的影响

    作者:黄盛东;刘晓红;白辰光;龚德军;袁扬;刘延玲;徐志云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纤维连接蛋白涂层黏附行为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加入预涂纤维连接蛋白的96孔板,观察细胞的黏附特性、增殖活性及形态学改变.结果在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诱导下,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纤维连接蛋白预包被的96孔板底分布均匀,多呈纤维母细胞样外观;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纤维连接蛋白的黏附性是一种剂量-依赖性方式,50%的有效剂量(ED50)大约是20 μg/L,当达到大黏附力时剂量为100μg/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200μg/L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其中以50μg/L组细胞增殖活性强(P<0.05).结论在适浓度下,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显著提高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纤维连接蛋白涂层的黏附行为.

  • 端粒酶启动子调控p53基因表达对T24细胞的影响

    作者:朱晓应;符伟军;洪宝发;林茂虎

    目的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启动子调控p53基因在膀胱肿瘤细胞T24中表达对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成功构建的phTERT-p53载体,瞬时转染膀胱肿瘤T24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率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hTERT启动子调控p53基因表达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24、48 h凋亡率:实验组15.42%、36.57%;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组5.16%、8.19%;阴性对照组4.49%、7.18%],电镜下观察到典型凋亡改变,凋亡指数达25%.结论hTERT启动子能够激活phTERT-p53载体表达p53,使肿瘤细胞凋亡增加.

    关键词: 启动子 P53 端粒酶
  • PTEN基因治疗鼠C6胶质瘤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王虎;浦佩玉;康春生;董伦;王广秀;李捷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动物体内对脑胶质瘤的生长作用.方法将大鼠C6胶质瘤细胞(对照组)和转染PTEN cDNA的C6细胞(转染组)种植于SD大鼠右侧尾状核,荷载C6脑胶质瘤鼠用PTEN cDNA原位治疗(治疗组),并以空载体治疗作为对照(空载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生存期、肿瘤体积变化以及肿瘤病理组织学与细胞生物学特征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空载组大鼠均于3周内死亡,而转染组5只大鼠和治疗组6只大鼠观察60 d内无自然死亡,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PTEN基因在动物体内可以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可以成为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的优选靶之一.

    关键词: PTEN 胶质瘤 基因治疗
  •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激活的意义

    作者:李德旭;冯留顺;杨镇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血管的表达,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3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脾静脉与30例对照组织行ICAM-1原位杂交染色.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PKCα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脾静脉Ⅰ-CAM-1原位杂交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呈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表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VSMC中PKCα mRNA的表达是正常的2.81倍.结论PKCα和ICAM-1过度表达可能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Ⅰ-CAM-1的激活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 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脑组织转换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子强;朱竹先;刘雪平;解建;苗华;张坤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缺血皮层脑组织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电穿孔法将bFGF基因转染MSCs,免疫组织化学及双标记法鉴定bFGF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缺血脑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7、14 d发现转基因MSCs缺血脑组织表达bFGF.MSCs移植组和转基因MSCs移植组比较,移植后7、14 d的TGF-β1 mRNA表达系数分别为(0.42±0.04、0.52±0.06)和(0.33±0.05、0.36±0.04),后者更显著的降低其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转染bFGF的MSCs移植后表达bFGF,并显著下调缺血脑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

  • 槲皮素改善脂氧素抑制移植心脏收缩力的作用

    作者:夏家红;徐磊;肖诗亮;吴萍;叶笃筠

    目的探讨槲皮素改善脂氧素(LXs)抑制移植心脏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术前27~32 d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稀释液1 ml感染的方法建立慢性感染大鼠模型,进行同种异体颈部心脏移植,并设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空白移植对照组.术后腹腔注射槲皮素稀释液(0.5mmol/L)1 ml,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移植物的病理变化以及移植心脏心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弓形虫慢性感染组与联合应用槲皮素组存活时间分别为(120.7±27.6)d、(108.6±21.6)d.移植心存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感染联合槲皮素组移植术后心功能明显高于单纯慢性感染组,射血分数分别为62.4±12.5、22.4±10.5.联合用药组的病理改变也明显轻于其他组.结论槲皮素改善脂氧素抑制移植心脏收缩力,并且不影响移植物存活时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肌肉移植后终板区神经源性聚集蛋白的分布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盈帆;江华;林子豪;陈刚;刘安堂

    目的明确大鼠股薄肌游离移植后终板区神经源性聚集蛋白(agrin)的分布变化规律.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的检测正常肌肉和移植术后大鼠股薄肌终板区神经源性agrin的分布变化.结果在正常神经支配肌肉的运动终板区表达低水平的神经源性agrin,肌肉移植后早期神经源性agrin明显减少,但并未完全消失,术后10周起逐渐恢复,到30周时仍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结论神经源性agrin的分布变化可能是终板重建延迟以及重建达不到术前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也间接影响到移植肌肉功能的恢复.

  • 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郑世营;李印;李虹;赵军;葛锦峰

    目的探讨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规律及在胃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细胞形态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抗Fas单克隆抗体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周期的影响以及对细胞杀伤作用的方式,并检测了SGC-7901细胞表面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抗Fas单克隆抗体有阻滞细胞周期、通过诱发凋亡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经抗Fas单克隆抗体处理后,SGG7901细胞表面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抗Fas单克隆抗体可以诱导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凋亡,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bcl-2表达无关.

  •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与皮层热凝对家猫脑功能影响及癫痫控制情况比较

    作者:张宇;申长虹;俞凯;张川;刘建鑫

    我们以家猫为研究对象,比较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与皮层热凝后家猫大脑运动皮层的病理、超微病理改变,以及运动功能保护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的异同;同时通过建立家猫运动区青霉素急性癫痫模型比较其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

  • 右腋下小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德奎;单清华;樊键;靳树仁;张书海;孙国林

    我们自1999年2月至2003年6月对4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6例瓣膜替换、法乐氏四联症等手术,行胸骨下段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对比体会,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 赖氨匹林对肝缺血再灌注微循环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江平;刘志苏

    一般认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自由基的过量形成、肝微循环紊乱和细胞内钙超载有关.本实验旨在通过门静脉内注入赖氨匹林观察其能否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时微循环.

  • 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X线照射对损伤区组织结构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刚;李新钢;吴承远;鲍修风;王东海;贾德泽

    我们采用更接近人体损伤类型的大鼠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同时探讨X线照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恢复的影响.

  • 局部切断后纵韧带对人工椎间盘置换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雷光华;刘尚礼;李康华;林飞跃;林涨源;陈鑫;宋先村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需撑开椎间隙以植入人工假体,部分患者由于椎间隙过窄致后纵韧带孪缩而很难满意撑开,此时需要切断后纵韧带,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者也须打开后纵韧带取出髓核组织[1].本研究旨在为探讨局部切断后纵韧带是否影响腰椎的稳定性.

  • 应用cDNA微阵列技术初步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基因表达谱

    作者:丁兴华;周良辅;毛颖;赵曜;龚佳蕾

    我们应用cDNA微阵列技术初步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基因表达谱,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持续压力对兔纤维环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作者:熊晓芊;杨述华;邵增务;詹子睿

    缺氧诱导因子(HIF-1)是细胞适应低氧环境所必需的蛋白质,α亚基为其主要的氧调节亚单位.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是人体细胞向胞内转运葡萄糖重要的载体,对缺氧环境下细胞能量代谢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 大肠癌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及其影响因子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凤安;罗玉贤;闫庆辉;刘津;张国建;蔡建辉;薛平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具有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但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发现许多肿瘤对TRAIL并不敏感.

  • 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反应与sCD30的相关性

    作者:秦超;张炜;殷长军;吴婷;金雁

    目的研究检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溶解性CD30(sCD30)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69例肾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sCD30的水平,并分析sCD30与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的关系.结果术前sCD30阳性患者11例,其中有6例发生急性排斥,sCD30阴性患者58例,发生急性排斥5例.两组相比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 d sCD30在发生排斥患者组中的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3 d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手术前后监测sCD30水平,特别是术前及术后第5天左右时的检测水平,对于评估和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瘦素及瘦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曹文东;杨涛;郝斌;皮兴涛;梁宏莉;续慧民;段红永;郭炳麟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乳腺癌及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瘦素及其受体的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瘦素与瘦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瘦素mRNA及蛋白在正常乳腺及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0%;瘦素受体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4.40%,正常乳腺组织mRNA阳性表达率7.69%;瘦素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瘦素受体的表达与瘦素表达明显相关(P<0.01).瘦素及瘦素受体高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及浸润明显相关(P<0.01).结论瘦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瘦素及其受体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或预后的指标.

  • SOX9基因与软骨组织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宏敏;许铁;姚爱明;冯斌

    Sox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9)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是与位于男性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Sex determ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同源的家族基因.1990年Berta等[1]将Y染色体上克隆到的人体性别的决定区域称为SRY基因,是当前被确定的睾丸决定因子的主要候选基因,是哺乳动物中睾丸发育的主要诱导者,被认为是性别决定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 离子导入法和微量注射法建立铁致外伤后癫痫动物模型的对比研究

    作者:晋金兰;刘绍明;司军强

    目的对两种方法建立起来的铁致外伤后癫痫(PTE)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和脑电图进行研究以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差异及研究价值.方法采用离子导入法(PIFC)和微量注射法(CFCI)建立铁致PTE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同时监测脑电图.结果PIFC建立起来的大鼠模型癫痫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咀嚼自动症,1 d内发作频率逐渐降低,癫痫发作时脑电图上同步出现平均频率为9.66 Hz,平均波幅为186.90 μV的癫痫波.CFCI建立起的大鼠模型癫痫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翻转跳起,四肢抽搐,2周内发作频率逐渐降低,癫痫发作时脑电图上同步出现平均频率为16.01Hz,平均波幅为143.60μV的癫痫波.结论铁致PTE动物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PTE动物模型.CFCI建立起来的PTE动物模型与PIFC相比,更有研究价值.

  • 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基因生物衍生型移植体修复骨缺损

    作者:易诚青;杜靖远;郑启新;郭晓东;刘勇;刘建湘

    目的构建生物衍生型移植体GP-DPB,评价GP-DPB与转基因细胞复合后的体内骨修复能力,通过对不同移植方式的对比研究,探讨骨引导、骨传导和骨诱导3种骨再生机制结合下的组织工程成骨效能,以期实现对组织工程方法的优选.方法体外扩增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以脂质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转染BMSCs.取新西兰兔30只,建立兔桡骨中段1.5 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5组.第1组(TGF-β1-BMSCs/GP-DPB)为实验组,以GP-DPB与转基因细胞TGF-β1-BMSCs复合,第2组(TGF-β1-BMSCs/G-DPB),第3组(TGF-β1-BMSCs/DPB)和第4组(BMSCs/DPB)为移植对照组,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移植体的成骨能力.结果观察骨缺损模型中各组骨修复效果,发现第1组(移植实验组,TGF-β1-BMSCs/GP-DPB)获得优的修复.软X线定量、骨密度测量和生物力学测定均反映出,第1组的成骨速率和成骨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衍生型复合移植体GP-DPB与转基因细胞TGF-β1-BMSC复合后,能很好地结合骨传导、骨诱导和骨引导3种成骨机制,使生物材料、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协调高效地发挥作用,充分体现了组织工程化骨中这种新移植模式的优势.

  • 生物素葡聚糖胺观测周围神经局部轴突运输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东生;孙洪辉;王心蕊;路来金

    目的研究神经示踪剂生物素葡聚糖胺(BDA)用于直观观察周围神经局部轴突运输的可行性.方法(1)显露双侧兔坐骨神经,于实验侧及对照侧坐骨神经干注射不同浓度、不同剂量BDA,对照侧注射生理盐水,术后6、12、24、48 h取样.于光镜及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样本.(2)将兔左侧坐骨神经横断损伤并缝合,分别于术后1~6周于损伤近侧神经干注射10%BDA,12 h后取标本观察.结果10%BDA可清晰地在周围神经轴突内显像,操作简单,结果易于观察.同时,坐骨神经断伤术后3周时有明确的轴浆运输的恢复.结论BDA神经干局部注射后能较清楚而直观地显示局部轴突运输的情况.

  • 阿仑膦酸钠预防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宏斌;朱振安;毛远青;严孟宁;汤亭亭;侯筱魁;戴尅戎

    目的目的是利用阿仑膦酸钠来研究其对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重300~350 g的雄性SD大鼠24只,经膝关节将特制的钛合金假体及混合磨损颗粒植入胫骨近端(双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术后分别每日空腹阿仑膦酸钠(0.1mg/kg体重)灌胃和生理盐水2 ml灌胃,共6周,术后12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并采用ELISA法及半定量RT-PCR检测假体周围组织中TNF-α的的含量及OPGL/OPG含量的比率.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对照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厚、细胞成分多,可分3层:紧贴假体处为疏松结缔组织,稍外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外层含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与纤维界膜连接处新生骨边缘呈虫蚀状,新生骨与假体接触少,对假体的支撑作用差.实验组假体周围纤维界膜较薄、细胞成分少,多为成纤维细胞,新生骨与假体间呈点状接触,对假体有明显的支撑作用.形态计量学检测发现,两组间假体周围界膜厚度及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和半定量RT-PCR检测假体周围组织中TNF-α及OPGL/OPG发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仑膦酸钠不仅可直接作用于假体周围组织的中破骨细胞,同时可通过调节假体周围组织分泌TNF-α、OPGL、OPG等的含量来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增殖.

  • 未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作者:张晓玲;戴尅戎;汤亭亭;张超;周芸;周光炎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MHC-Ⅰ、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80(B7-1)和CD86(B7-2)的表达及探讨MSC的抗原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SC表面MHC-Ⅰ、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S0(B7-1)和CD86(B7-2)的表达,测定淋巴细胞MSC混合反应的强度.结果MSC表达高水平的MHCI类抗原,不表达MHCⅡ类抗原,低表达CD86(B7-2),不表达CD80(B7-1),IFN-γ刺激48 h后,MHCI类抗原表达增加,MHCⅡ类抗原表达,CD80(B7-1)、CD86(B7-2)也均有表达.未分化的MSC经γ-干扰素(IFN-γ)刺激之后,不会引起很强的免疫排斥反应,表现为弱免疫原性.结论未分化的MSC抗原性较弱,具有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能.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联合阿霉素治疗骨肉瘤

    作者:张仲宁;喻爱喜;侯炜;祝少博;程丽;毛琳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阿霉素(ADM)联用对骨肉瘤细胞株HOS是否具有协同杀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的抑制率和存活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RAIL受体(receptor,R)的表达水平.结果单用0.5 mg/L TRAIL及1.0、10.0、100.0 mg/L ADM对HOS-8603的抑制率分别为13.18%、5.56%、23.02%和76.72%,联合用药的抑制率分别为42.98%、53.12%、81.91%.0.5 mg/L TRAIL和1.0 mg/LADM有协同作用,TRAIL和ADM联用时TRAIL R2 mRNA表达较TRAIL单用时明显增强.结论TRAIL与ADM联用对骨肉瘤细胞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DM上调TRAIL R2的表达有关.

  • 低温保存对组织工程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晓中;邓力;杨志明;李秀群

    目的了解不同低温保存方法对组织工程骨支架生物特性和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工程骨分别在4℃和-196℃环境下保存3,6个月,以未行保存的组织工程骨和单纯生物衍生骨作为对照.实验分为7组,组织工程骨4℃保存3个月为A3组,保存6个月为A6组,-196℃保存3个月为B3组,保存6个月为B6组,未行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为C组,单纯生物衍生骨组为D组,新鲜人体骨为S组(仅作生物力学).观察细胞的黏附与生长,并行材料的生物力学、碱性磷酸酶活性(ALP)、细胞表面的整合素α2β1表达量、Ⅰ型胶原、钙化能力和成骨细胞成活率等检查.结果所有组织工程骨各组均可见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细胞在材料孔隙内生长、分化和增殖;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显示A3、A6、B3、B6、D组各组间大载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3、A6、B3、B6、D组分别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成骨细胞ALP活性、细胞表面的整合素α2β1表达量、Ⅰ型胶原、钙化能力和成骨细胞成活率依次为C组>B3组>B6组>A3组>A6组.结论4℃保存方法和-196℃保存方法对生物衍生骨的生物力学性能无明显的影响.4℃保存方法和-196℃保存方法对细胞的存活率和细胞的生物活力有明显的影响,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细胞的存活率和的细胞的生物活力.-196℃保存方法优于4℃保存方法,但4℃保存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和经济.

  •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

    作者:郜勇;杨述华;杨操;王瑞英;叶树楠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腺病毒表达载体,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相关特性.方法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技术快速构建Ad-VEGF165腺病毒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包装成为重组Ad-VEGF165腺病毒,并进行电镜观察及滴度测定.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VEGF165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含有hVEGF165 cDNA,电镜显示包装细胞中有大量病毒颗粒存在,测定包装的病毒滴度为6.3×1010 TCID 50/m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VEGF165的转录和表达.结论构建的VEGF腺病毒表达载体可有效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高效表达,为将表达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三磷酸腺苷对小鼠肌源性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陈燕花;陈振兵;康皓;王发斌;洪光祥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根据细胞贴壁能力的差异,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MDSC,应用MTT比色测定法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经ATP作用后,A490波长的光吸收值明显升高,处于S期的MDSC数量(S%)明显升高,G1%降低,增殖指数PrI值(S+G2M)%增高.结论ATP能促进小鼠MDSC增殖,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MDSC从G1期进入S期来实现的.

  • 微孔聚已内酯膜对异体肌腱移植后粘连的预防作用

    作者:艾合麦提·玉素甫;李靖扬;朱良;王振斌

    目的研究微孔聚己内酯(PCL)薄膜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粘连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在-84℃冰箱冻存10 d的兔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于30只受体兔右下肢肌腱缺损处,随机分为2组,A组在腱移植处包裹微孔PCL薄膜作为实验组,B组在腱移植处不包裹薄膜作为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切取腱移植部位,进行大体观察,常规制成光、电镜标本,镜下观察;对移植腱段、吻合口进行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腱周粘连定量测定.结果镜下微孔PCL包膜组腱移植段内部的成纤维细胞数和胶原纤维量与不包膜组无明显差别,但不包膜组腱周组织成纤维细胞数和胶原纤维量明显较微孔PCL包膜组多;HyP含量不包膜组与微孔PC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腱段和吻合口的羟脯氨酸含量,微孔PCL组分别为(27.3±3.5)mg/g体重,(19.2±3.8)mg/g体重;未包膜组为(28.4±3.6)mg/g体重,(20.1±3.2)mg/g体重;不包膜组比微孔PCL组粘连程度重(P<0.05).结论微孔PCL膜有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对肌腱愈合无影响,临床可作为一种预防肌腱粘连措施.

  • 生物人工周围神经修复大鼠不同长度周围神经缺损

    作者:赵富强;姜保国;张培训;张宏波;杜婵

    目的采用一种自行研制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部分脱乙酰甲壳质构建人工神经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不同长度的缺损,研究证实其修复效果.方法选用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成不同长度(5、10、15 mm)的坐骨神经缺损,右侧进行人工神经桥接修复,左侧进行原位神经移植.12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以及组织学检测.结果5 mm以及10 mm组,光镜下能够观察到人工神经内新生的纤维延续存在.组织学证明,此种人工神经能够有效的修复10mm以内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的产生表明:12周后神经已经长过缺损段,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并且已经长入远端靶器官.结论结果证明这种套管能够有效的桥接10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神经直径的6~8倍).可能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同时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组织工程化的人工神经的良好载体.

  • 携载rhBMP-2微球的新型复合人工骨的释药及成骨活性研究

    作者:费正奇;胡蕴玉;张德志;吕荣;李丹;蒲勤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测定了复合材料释药速度,将复合材料及rhBMP-2-CPC分别植入兔双侧股骨髁骨缺损区域,通过X线、组织学观察比较不同时期材料的降解及成骨情况.结果复合材料各时间点的体外释药量均大于单纯rhBMP-2/CPC组,与单纯rhBMP-2/CPC材料相比较,复合材料植入体内后不同时间点材料的降解和新骨生成均高于单纯rhBMP-2/CPC植入组.结论rhBMP-2/PLGA微球的掺入可明显加快rhBMP-2的释放,提高材料的降解速度和成骨活性.

  • 一氧化氮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和辛伐他汀对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李月白;胡新永;王卫东;王义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C-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辛伐他汀对NO的调控.方法6个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给予辛伐他汀和地塞米松,模型组(B)给予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对照组(C)给予生理盐水.8周后观察第3腰椎显微结构、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腰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免疫组织化学.结果3组血清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微结构与C组相似,B组呈骨质疏松表现.3组eNOS表达的平均灰度值与平均积分吸光度分别为:(179.08±4.38)与(0.455±0.019)、(169.42±3.00)与(0.401±0.010)、(181.08±2.31)与(0.463±0.150).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骨体积、类骨质表面、类骨质宽度和成骨表面分别为(53.46±2.49)%、(9.52±1.11)%、(3.25±0.19)μm、(9.20±1.37)%,均比B组(42.48±1.95)%、(7.34±0.66)%、(2.72±0.32)μm、(7.43±0.58)%显著增高(P<0.01),与C组(54.69±1.87)%、(9.44±1.13)%、(3.44±0.28)μm、(9.83±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骨吸收表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OS依赖性NO的低表达是GC-OP的重要发病机制,辛伐他汀增强eNOS的表达而有效预防该症的发生.

  • 外科实验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作者:黄莚庭

    外科实验研究相对于临床研究而言,泛指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研究有所不同,一般均立足于临床,从临床实际出发,通过实验研究的直接观察或模拟观察来解释某些临床现象,探索某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验证某些手术的可行性,提高某些手术的安全性,评估某些外科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等等.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