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改良SDMC-2液对离体犬肺保存-移植的研究

    作者:刘相燕;陈钢;王洲;刘凡英;宋福杰

    目的 在山东医科大学心脏液2号(SDMC-2)的基础上,开发有利于肺保存的器官保存液.方法 30条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供、受体各5条,供体左肺经3种保存液于4℃保存12 h;然后行受体左肺移植,测定并比较再灌注后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保存末及再灌注后肺组织标本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1)保存-移植再灌注后,3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AP升高,PaO2降低(P<0.01);超微结构均不同程度损伤.(2)改良SDMC-2液保存组再灌注后即刻、0.5、1 h的MPAP无明显变化,均低于相应时间的低钾保存液(LPD液)、SDMC-2液保存组(P<0.05);PaO2则高于相应时间的LPD液、SDMC-2液保存组(P<0.05).电镜显示:改良SDMC-2液保存组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轻.结论 改良SDMC-2液具有优良的保存效果及抗再灌注损伤能力.

  • 腺病毒介导钠/碘泵基因靶向治疗胰腺癌

    作者:周泉波;陈汝福;李志花;田芬;周嘉嘉;陈积圣

    目的 观察0.8 kb的Mucin 1黏蛋白(MUC1)启动子驱动人钠/碘同向转运体(hNIS)基因在胰腺癌细胞靶向表达,评估其吸收碘的能力及结合放射碘治疗胰腺癌的效果.方法 采用双质粒脂质体共转染方法获得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MUC1/hNIS.Ad/MUC1/hNIS体外感染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及细胞125Ⅰ的吸收试验检测hNIS在细胞的靶向表达及吸碘功能.构建鼠Capan-2胰腺癌模型,瘤内注射病毒后,结合131Ⅰ治疗,观察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hNIS仅在MUC1阳性的CAPAN-2和SW1990细胞的胞膜靶向表达,且有高的125Ⅰ吸收能力,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0.5和13倍.Ad/MUC1/hNIS感染的肿瘤结合131Ⅰ治疗能抑制肿瘤生长,肿瘤体积减小到原来的83%.结论 0.8 kb的MUC1启动子能驱动hNIS基因在MUC1阳性的胰腺癌细胞靶向表达,结合131Ⅰ治疗后能抑制胰腺癌的生长.

  • 游离犬舌黏膜重建尿道的研究

    作者:胡晓勇;徐月敏;撒应龙;傅强;宋鲁杰;李超;沈婷

    目的 探讨舌黏膜游离移植替代尿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随机选定的10条杂种雌犬剥离尿道黏膜4 cm×1 cm后用等面积的舌黏膜替代尿道.术后留置硅胶导尿管1周,拔除尿管后观察排尿情况.3个月后对10条实验犬行逆行尿道造影检测尿道通畅情况,并用10 Fr尿管证实有无狭窄.随后处死实验犬测定移植物长度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观察舌黏膜移植至尿道后组织学上改变.结果 实验犬全部存活.10条中9条排尿通畅;1条发生尿道狭窄;无尿瘘发生.移植的舌黏膜存活良好;在舌黏膜与尿道黏膜交界处,舌黏膜的鳞状上皮有渐被尿道的移行上皮替代趋势.结论 犬的尿道黏膜可用舌黏膜替代.

    关键词: 尿道狭窄 移植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基因对Panc-1细胞裸鼠成瘤及转移的影响

    作者:汤志刚;孙振阳;胡何节;许戈良;陈炯;李建生

    目的 观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裸鼠成瘤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Panc-1-TFPI-2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作为实验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其大小;取皮下新生肿瘤组织进行原位胰腺接种,观察其对周围组织浸润及远处转移能力的影响.同时以Panc-1-V和Panc-1-P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裸鼠皮下均成瘤,但实验组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分别为(438.0±69.8)、(852.0±102.9)和(831.0±78.1)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胰腺接种,对照组移植瘤浸润胰腺组织,有肝、肺、淋巴结及腹膜转移灶形成,免疫染色显示转移灶CEA阳性,证实其为胰腺肿瘤转移而来.实验组移植瘤包膜完整,无明显浸润及转移现象.结论 TFPI-2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周围组织浸润及远处转移,为胰腺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 RASSF1A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业庭;吴柏华;刘伟平;黎瑞;钱建民

    目的 观察人肝癌组织RASSF1A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技术检测62例人中晚期肝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的表达情况.结果 69.4%(43/62)的肝癌组织中RASSF1A表达缺失,而癌旁组织中仅30.6%(19/62)该基因表达缺失,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肝癌中RASSF1A表达处于失活状态,其可作为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分子指标来用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

  • 汗腺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周岗;谢晓华;付小兵;杨靖;孙同柱

    目的 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与人汗腺细胞(hSGCs)共同培养模式,检测融合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hMSCs的可塑性分化机制.方法 分离纯化并体外扩增hSGCs和hMSCs;采用在47℃环境下热休克hSGCs 40min建立hMSCs与hSGCs共培养模式并观测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双染和RT-PCR等方法检测融合细胞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特征.结果 共培养后镜下可见产生融合细胞,细胞形态发生渐变,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形状不规则,多核和异型核,胞核相互靠近,约占细胞总数的约10%左右.采用抗癌胚抗原(CEA)和抗BrdU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法,检测BrdU标记的hMSCs与hSGCs共培养后的融合细胞,证实该类细胞具有两种细胞的独特的免疫特性;与汗腺发生形成密切的基因EGF和EGFR出现高丰度的表达(P<0.05).结论 热休克共培养后hMSCs具有在形态学和分子水平上向hSGCs分化的潜能,细胞融合现象丰富了皮肤创面修复和汗腺再生理论.

  • 角蛋白19启动子介导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凋亡研究

    作者:王海平;关邯峰;吴毅平;陈孝平

    目的 探讨角蛋白19(keratin 19,K19)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这一载体系统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K19启动子驱动的HSV-TK载体pK19-TK,分别转染鼠转化角质细胞系、人肺癌细胞系和两种宫颈癌细胞系,MTT和流式细胞法检测前体药物丙氧鸟苷(GCV)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出pK19-TK质粒;两种细胞系在转染后产生了对GCV的敏感性,以鼠转化角质细胞系(PAM212细胞系)为例,加入2 μmol/LGCV后有19.4%的细胞死亡,加入10 μmol/L GCV和100 μmol/L GCV分别有44.4%、58.7%的细胞被杀死.结论 利用肿瘤细胞的角蛋白19表达特性来诱导细胞死亡在上皮细胞来源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不同性别大鼠同种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比较

    作者:姚友生;黄海;黄健;王涛;蔡奕川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性别供体的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方法 以雄性Lewis大鼠作受体,以雄、雌Fisher大鼠作供体,分为两组进行同种肾移植,建立大鼠同种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移植后每4周检测受者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移植后24周处死受体大鼠,对移植肾进行显微镜检、免疫组化、核糖核酸酶保护测定等检测,对比两组数据评价供体性别对移植肾的影响.结果 两组比较,第20周雄性供体组的24 h尿蛋白(21.14±0.98)mg/24 h、肌酐清除率(0.35±0.01),雌性供体组24 h尿蛋白(24.15±2.38)mg/24h、肌酐清除率(0.33±0.02),具有明显差异,雌性供体组的肾功能明显严重受损.雄性供体组移植肾仅有低度间质纤维化和轻微的血管内膜增厚,肾小球硬化百分数(19.7±4.2)%,淋巴细胞CD5+数量(14.9±3.0),雌性供体组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和血管内膜增厚更严重,肾小球硬化百分数(23.9±3.92)%,淋巴细胞CD5+数量(17.3±1.0),雌性供体组均高于雄性供者组,有统计学意义.雄性组TGF-β(0.0143±0.0031)和IL-6(0.0018±0.0024)的mRNA表达比雌性组TGF-β(0.0092±0.0018)和IL-6(0.000 64±0.000 22)高.结论 在大鼠同种肾移植慢性排斥动物模型上,供体的性别对移植肾的功能和组织形态具有明显的影响.

  • 胸腔镜下T2~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对手汗症患者手足温度的影响

    作者:曹浩强;沈亦钰;肖旺频;雷龙

    目的 观察手足多汗症患者行胸腔镜T2~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围手术期手足温度变化.方法 选择手足多汗症行T2~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患者2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因其他疾病行胸腔镜手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麻醉处理相同;连续监测手足温度,记录术前15 min、麻醉诱导后5 min、术后15 min和术后两周手足温度变化.结果 实验组术前手足温度较对照组低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麻醉诱导后、术后手足温度比术前均有明显上升(升高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T2~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明显影响手汗症患者手足温度,对判断手术治疗效果有参考价值.

  • 凋亡抑制因子XIAP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范民;王艳波;朱朝辉;邬喻;张世龙;刑诗安

    目的 检测抗凋亡(IAP)家族中XIAP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探讨XIAP的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50例膀胱癌患者中XIAP基因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免疫染色标本中,在空白对照、癌旁正常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XIA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和60%.RT-QPCR显示XIAP在膀胱癌组织中的-△△CT值是癌旁组织的5.7163(4.3081~7.1245)倍,与分级、分期和有无转移没有相关性,但与是否复发有相关性.结论 XIAP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量的多少可提示肿瘤是否复发.

  • 原位肛门重建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曹秀峰;肖建;朱斌;黄志华;王山;吴必超;黄水清;王和明;李义生

    目的 观察原位肛门重建术式的控便能力及其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48只家猫采用4种不同的术式行原位肛门重建,即A,B、C三组切除肛门内外括约肌,其中A组游离股薄肌包裹;B组结肠套叠;C组结肠套叠加股薄肌包裹;D组结肠套叠保留肛门外括约肌.术前、术后1、3、6个月测量重建肛管及直肠内压.临床资料分为重建组和Miles组,每组60例,重建组的术式按动物实验C组方法原位肛门重建者48例,按D组手术方法原位肛门重建者12例.术后6个月以后评价控便效果,并分析重建组和Miles组的术后1、3、5年生存率.结果 术后4组肛管内压及直肠内压均低于术前组(P<0.05);术后C、D组肛管内压及直肠内压高于术后A组(P<0.05);而A、B组之间以及C、D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D组术式治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控便功能优良者为78.33%(47/60);重建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100.00%、68.33%、48.33%,Miles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8.33%、71.67%、45.00%.重建组和Miles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肛门重建术既可根治肿瘤,同时能重建患者的排便功能.

  • NBD多肽对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状态的影响

    作者:苏刚;孙宗全;陈家军;董念国;刘超;邓勇志;王国华

    目的 观察NBD多肽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培养小鼠骨髓源性DC,分为对照组、LPS组及NBD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LPS组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 mg/L的LPS,NBD组于加入NBD50 μmol/ml,4 h后给予1 mg/L LPS刺激,继续培养3d.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表面CD80、CD86及MHC-Ⅱ分子的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D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DC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LPS可促进DC高表达CD80、CD86及MHC-Ⅱ分子,促进Th1型细胞因子释放、NF-κB高表达并易位于核内,并诱导T细胞增殖,NBD多肽可阻断LPS的这些效应.结论 NBD多肽可抑制DC成熟,增强同种未成熟DC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为进一步研究DC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三磷酸腺苷对体外培养大鼠雪旺细胞的作用

    作者:薄占东;赵劲民;杨志;苏伟;洪光祥

    目的 观察三磷酸腺苷(ATP)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雪旺细胞的影响,探讨ATP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SD乳鼠坐骨神经双酶消化后的剩余组织块培养雪旺细胞,G418纯化后培养24 h,分成5组继续培养10 d:ATP组(按不同浓度分4组)和正常组.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绘制各自的增殖曲线.在24和72 h对各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0.1 mmolATP组雪旺细胞的增殖不明显;1、10 mmol组24 h和72 h后处于S期的雪旺细胞明显增多;100mmol组雪旺细胞数则明显减少;1、10、100 mmol组和对照组的倍增时间分别为6.4、5.6、10.2、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能显著地促进雪旺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外周神经再生,但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高浓度ATP反而抑制雪旺细胞的增殖.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间隙连接蛋白4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梁启廉;陈小东;王三明;张远起;黄冰;许燕云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观察70例胰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VEGF和Cx4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1%(54/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8.6%(13/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x4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0%(21/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9%(51/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表达水平与胰腺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x43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同时检测VEGF与Cx43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胰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

  • 比较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离体心的保护作用

    作者:毛张凡;杜心灵;孙宗全;夏家红

    目的 比较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适应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4组:停灌/再灌组(I/R);预适应组(IPC);后处理组(Postcon);预适应加后处理组(IPC+Post-con),行Langendorff心脏灌流.观测血流动力学,心肌梗死面积,CK、LDH、SOD、MDA,超微结构,细胞凋亡,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与I/R比较,IPC、Postcon和IPC+Post-con均能显著减小梗死面积(分别为:46.34±2.80,24.20±2.31、24.40±2.39、25.58±3.15,P<0.01),减少凋亡指数(分别为:1.84±0.44,1.02±0.41、1.10±0.37、0.96±0.27,P<0.05),且3组之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和Post-con均能改善心脏缺血再灌注后的梗死面积,抗凋亡,但两者联合应用并不能产生更好的保护效果.

  • 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基因和B7-1基因共转染诱导大鼠的抗乳腺癌免疫效应

    作者:王烈;王振发;王瑜;卫立辛;贾凤歧

    目的 观察共转染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B7-1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抗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作用.方法 7d龄SD大鼠接种乳腺癌细胞后,每天观察有无肿瘤形成;转基因细胞接种荷瘤SD大鼠,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及生存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 SHZ-88、B7-1、MIP-1α和MIP-1α+B7-1细胞接种10 d后致瘤性分别为100%、30%、20%和0;荷瘤大鼠的生存天数分别为53.40±1.14、63.80±1.64、64.20±1.92及(89.00±2.55)d及外周血的CD4+、CD8+、CD4+/CD8+比值、IL-2及IFN-γ的含量,MIP-1α+B7-1组均高于其它组(P<0.05);接种14、28及40d后,MIP-1α+B7-1组大鼠的肿瘤体积均小于其它组(P<0.05).肿瘤中心或对侧腋窝接种肿瘤细胞,诱导的抗肿瘤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转染MIP-1α和B7-1,可产生协同抗乳腺癌效应.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大鼠主动脉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夏豪;谭安安;王志维;涂欣;夏军;胡波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大鼠主动脉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内的分布、与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不稳定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C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16只,A组).3个月后,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MIP-1α蛋白的表达情况,鼠单克隆抗体CD34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模型组中,MIP-1α阳性表达率85.71%,正常组MIP-1α无表达(0)(P<0.01);模型组中MVD(15.54±4.22)明显高于正常组(0)(P<0.01);不稳定斑块组MIP-1α(28.99±3.43)、MVD(24.12±4.34)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分别为19.76±5.02,17.45±3.71,P<0.05),MIP-1α蛋白表达与CD34呈正相关(r=0.671,P<0.05).结论 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的MIP-1α含量高,提示斑块内MIP-1α含量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MIP-1α可以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生成,从而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

  • Fas/FasL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

    作者:马文松;蔡安季;苏卓娃;赵丹;杨宇;杜冀晖

    目的 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的Fas/FasL的表达水平,探讨Fas/FasL诱导的细胞凋亡在AS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临床确诊的60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30例正常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亚群上的Fas/FasL表达水平.结果 早、晚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上的FasL的表达率分别为(0.59%、0.93%),CD3+CD8+T细胞上的FasL的表达率分别为(2.93%、4.32%),与健康对照组(0.48%、1.14%)比较,其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上的Fas表达率(58.25%、59.91%)比较,早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上的Fas的表达率(64.75%)明显升高(P<0.05),而CD3+CD8+T细胞上的Fas的表达率(48.64%)明显降低(P<0.05),Fas在晚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率(57.63%、56.32%)无明显变化.结论 Fas、FasL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水平与AS的病情发展阶段相关;Fas、FasL的异常表达所导致T细胞凋亡功能紊乱可能是A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 自行研制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插管的细胞毒性研究

    作者:杨剑;易定华;李杨;徐学增;俞世强;魏旭峰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各种动、静脉插管的细胞毒性.方法 对插管材料进行体外细胞培养,通过琼脂覆盖实验及噻唑蓝(MTT)实验观察细胞存活情况及活性,并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对照.结果 琼脂覆盖实验结果显示细胞溶解率小于20%,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噻唑蓝(MTT)结果显示50%材料浸提液1、3、5、7 d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85%、83%、81%及78%,具有轻微的细胞毒性.结论 自行研制插管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轻微,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 WISP-1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

    作者:田超;周总光;孟文建;李立;于永杨;雒洪志;王容

    目的 观察Wnt1诱导分泌蛋白-1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腺瘤形成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分别检测100例结直肠癌、58例结直肠腺瘤、4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WISP-1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WISP-1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9.0%(69/100)、39.7%(23/58)和20.0%(8/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在癌前病变开始逐渐出现高表达趋势.WISP-1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WISP-1的表达在结直肠腺瘤中与腺瘤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数目及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结论 WISP-1可能是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促进因子,参与了腺瘤早期形成以及癌变过程,其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和治疗的新靶点.

  • 转移抑制基因masp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玉峰;王岩峰;祝勇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asp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自1996年至2004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诊治的骨肉瘤患者的完整资料及手术标本,以及术后保留的瘤旁正常骨组织,共62例.骨肉瘤标本依据Enneking分期分组,分别予1%多聚甲醛固定和深低温冷藏及脱钙.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maspin基因在骨肉瘤和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骨肉瘤的临床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RT-PCR:maspin mRNA在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在骨肉瘤中的表达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maspin在骨肉瘤和正常骨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1%和5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基因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 转移抑制基因maspin的表达下调在骨肉瘤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maspin的表达变化可能对骨肉瘤的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内皮抑素基因在SW1990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吕纯业;胡先贵;邵成浩;刘瑞;张怡杰;金钢

    目的 应用AdEasy载体系统构建含人内皮抑素(hEndostatin)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感染后hEndostatin在SW1990中的表达和生物学活性.方法 将hEndostatin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CMV,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染大肠杆菌BJ5183,获得腺病毒重组质粒,腺病毒重组质粒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获取hEndostatin重组腺病毒.同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LacZ,转染SW1990细胞,确定重组腺病毒的适感染复数(MOI),hEndostatin重组腺病毒以适MOI转染SW1990细胞,观察转染后1~7 d hEndostatin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hEndostatin重组腺病毒,该腺病毒可高效介导hEndostatin在SW1990细胞中的表达,MO1=100为适感染复数;转染后1~7 d,上清中hEndostatin蛋白的浓度分别为(1.6±0.3)、(8.5±0.6)、(54.3±4.4)、(256.9±25.8)、(596.6±38.7)、(321.7±21.2)、(132.6±7.6)μg/L;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P<0.01).结论 重组腺病毒可介导hEndostatin基因在SW1990细胞中的有效表达.

  • 流式细胞术的凋亡检测技术在人胃肠实体瘤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姚静;谢大兴;吴剑宏;李小兰;肖徽;陶德定;龚建平

    目的 化疗药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据此将流式细胞术的经典凋亡检测技术应用到临床特异性抗肿瘤药物的筛查,实现快速,准确的药物敏感性报告.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的Annexin V/PI技术,检测67例临床手术切除的胃肠肿瘤在不同化疗药物诱导下发生的凋亡.结果 7种化疗药物诱导的胃肠肿瘤凋亡率有显著差异,胃癌的凋亡率以紫杉醇,丝裂霉素,氟尿嘧啶高;而大肠癌以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奥沙利铂诱导的凋亡率高.联合化疗方案,胃癌以氟尿嘧啶联合紫杉醇的敏感率及凋亡率高;大肠癌以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的敏感率及凋亡率高.结论 不同肿瘤或同一肿瘤的不同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不同.临床可应用凋亡检测技术作为快速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为肿瘤化疗筛选合适的个体化有效方案,避免无效化疗.

  • 曲古菌素A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波;黄韬;刘科;王国斌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对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TSA作用乳腺癌T47D细胞5 d,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TSA作用36 h后细胞周期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SA作用36 h后MaspinmRNA的表达.结果 TSA在20 μg/L浓度以上可以明显抑制乳腺癌T47D细胞的增殖,并呈现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细胞周期检测发现100 μg/LTSA可导致细胞G1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而500μg/L TSA可显著的诱导细胞凋亡.RT-PCR显示100 μg/L TSA作用36 h后Maspin mRNA的表达增强,但在20 μg/L时其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SA可以抑制乳腺癌T47D细胞的生长,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Maspin基因的重新表达发挥抑癌作用.TSA可能是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皮肤源祖细胞的培养、鉴定和体外诱导分化

    作者:舒斌;祁少海;黄勇;毛任翔;谢举临;徐盈斌;刘旭盛

    目的 探讨皮肤源祖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及定向诱导成脂、成骨的方法,为组织工程提供较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 出生1~3 d的SD大鼠幼鼠皮肤,以含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免疫荧光鉴定细胞表达Nestin和Fibronectin情况;将第3代细胞,分别用成脂和成骨诱导液培养14 d,以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皮肤源祖细胞诱导成脂、成骨情况.结果 细胞呈悬浮生长,迅速增殖形成克隆球团;细胞免疫荧光表达Nestin和Fibronectin;成脂诱导14 d后,细胞内大量致密颗粒形成,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滴;成骨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暗红色钙盐沉积,骨桥蛋白表达阳性显示成骨细胞形成.结论 皮肤源祖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性,能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

  • 103Pd粒子植入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杀伤作用

    作者:王娟;徐丽君;徐建彬;杨丽;靳妍霞;申文江

    目的 观察103Pd粒子植入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杀伤作用.方法 建立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0只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103Pd粒子,根据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周边剂量为120 Gy.对照组植入冷源.分别在术后第17、34天,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移植瘤的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明显升高.实验组植入后17 d抑瘤率为89.24%,34 d为94.77%;病理组织学反应分级为RCRG1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7天与第3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3Pd粒子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显著杀伤效应.

  • hTERT基因短发夹状RNA表达载体对肾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温儒民;郑骏年;李望;毛立军;孔德领

    目的 观察针对hTERT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hTERT对人肾癌细胞及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1)pSilencer-hTERT转染人肾癌Ketr-3细胞,1、3、5、7d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技术检测hTERT mRNA、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2)BALB/C-nu裸鼠接种Ketr-3细胞成瘤,瘤内分别注射pSilencerhTERT(50 μg)、空质粒pSilencer1.0-U6(50 μg)及等体积(100 μl)生理盐水,隔日1次,共7次.治疗结束后第3天处死小鼠,取瘤组织检测肿瘤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TERT表达.结果 (1)pSilencer-hTERT转染3d后Ketr-3细胞hTERT mRNA表达(43.2±4.4)%、蛋白表达(42.6±5.6)%低,细胞增殖抑制率(37.3±6.6)%、凋亡细胞阳性率(30.5±4.7)%高,分别与空质粒对照组[(98.8±4.7)%、(98.0±3.7)%、(3.3±0.9)%、(10.4±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Silencer-hTERT处理组小鼠肿瘤体积(62.4±36.5)mm3减小,hTERT表达率(65.7±4.7)%降低,分别与空质粒对照组(83.2±38.7)、(90.7±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ilencer-hTERT能有效、持续抑制人肾癌Ketr-3细胞及裸鼠肾癌移植瘤生长.

  • 125IUdR对裸鼠原位膀胱癌的治疗作用

    作者:侯建全;吴光;何军;温端改

    目的 观察膀胱内灌注125Ⅰ-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对裸鼠原位膀胱癌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裸鼠原位膀胱癌模型,设立对照组、MMC组、125IUdR组和联合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MMC组、125IUdR组和联合组分别予膀胱灌注1 g/L的丝裂霉素(MMC)0.1 ml、18.5 kBq/10 μl的125IUdR 0.1 ml和18.5 kBq/10 μl的125IUdR 0.1 ml联合腹腔注射氨甲喋呤(MTX)(注射量为20mg/kg体重)治疗.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病理学检查、Caspase-3检测和生存分析比较各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MMC组、125IUdR组和联合组裸鼠的平均膀胱肿瘤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抑瘤率分别为33.45%、31.46%和50.27%;125IUdR组和联合组肿瘤细胞的S期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0.7)%和(0.18±0.03)%,而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67±1.629)%和(25.767±11.875)%;Caspase-3检测三个治疗组凋亡细胞数(评分分别为4.67、4.67和9分)多于对照组(评分为1.33分);三个治疗组裸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5.33、36.67、44.67d)较对照组(为29.33 d)延长.结论 膀胱内灌注125IUdR对裸鼠原位膀胱癌的治疗安全有效;125IUdR能选择性的杀伤DNA合成期S期的肿瘤细胞,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干扰膀胱癌细胞的DNA合成,延长实验裸鼠的生存期;氨甲喋呤联合125IUdR具有协同效应,可增强疗效.

  • 大鼠弹力蛋白原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熊江;殷恒讳;朱易凡;叶财盛;王深明

    目的 构建携载大鼠弹力蛋白原(tropoelas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表达.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以及线性化的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Tropoelastin-GFP进行同源重组,筛选出重组黏粒pAdTropoelastin-GFP,经过包装、扩增、纯化后获得重组腺病毒AdTropoelastin-GFP,测定病毒滴度.腺病毒体外感染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tropoelastin的mRNA.结果 得到了携载tropoelas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纯化后滴度为5×1011 pfu/ml,腺病毒转染VSMC后1、3 d tropoelastin mRNA表达较空病毒明显增高(P<0.01),并超出空病毒转染组2倍以上.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tropoelastin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的VSMC有效表达目的基因.

  • 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朱立东;陈孝平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0年1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08例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按胆汁引流途径分成2组:外引流组52例,内引流组56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检测肝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观察各指标术前术后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外、内引流总胆红素(TBIL)分别由术前(344.55±106.57)、(322.20±111.51)μmol/L降为术后1周的(291.57±104.47)、(284.73±105.96)μmol/L,两组总胆红素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外、内引流组分别由术前的(109.59±20.96)、(110.99±17.25)ng/L降为术后的(105.33±20.60)、(84.93±14.44)ng/L,内引流组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内引流组患者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CD4+、CD3+、CD4+/CD8+值较术前明显增高,术后CD8+则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外引流组TNF-α及外周血CD4+、CD3+、CD8+、CD4+/CD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治疗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有效的方法;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时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胆道内引流后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改善.

  • 先天性马蹄足后肢芽及脊髓的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贾艳丽;杜世新;刘戈飞;罗绍伟;钟永盛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病因不清,晚期出现距骨滑车变低平或消失,终导致患肢残疾[1].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制作的大鼠CCF动物模型与人类新生儿CCF有较好的一致性,我们从RA投入第2天起对子鼠的后肢芽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观察受RA信号系统调控基因的表达,探讨在肢体发育不同时段综合多基因相互作用条件下终导致CCF发生的原因.

  •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反义核酸抑制胃癌细胞侵袭黏附的研究

    作者:朱金明;余佩武;赵永亮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是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的细胞骨架调节因子[1].我们采用反义技术抑制胃癌高侵袭转移细胞株中Tiam 1的表达,并观察对其体外黏附和侵袭、移行能力的影响.

  • 膀胱癌中Livin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海波;孔垂泽;杨春明;姜元军;杨建勋;张莹

    我们通过检测48例膀胱癌标本及15例非肿瘤膀胱组织中Livin基因表达情况,随访2年观察该群患者的预后情况,探讨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 尿激酶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对胃癌细胞腹膜转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丁友成;张辉;赵中辛;钟明安;朱正纲

    我们选择高表达尿激酶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高腹膜转移潜能的胃癌细胞系MKN45作为研究对象[1],观察uPA及其受体(uPAR)对胃癌细胞腹膜转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单纯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损伤对大鼠腓肠肌显微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孙钧铭;赵磊;姜东林;严志强;吕广明

    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萎缩逆转涉及到神经修复的许多方面[1],我们通过建立大鼠高选择性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单纯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损伤对腓肠肌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 苦参碱对乳腺癌细胞bcl-2蛋白、bax蛋白、Fas抗原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炳刚;葛利军;金立元;吴玉章;范玉琢;苏刚

    近年研究表明,多数抗乳腺癌的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与多种基因的调控有关,细胞凋亡的发生是一个有多种相关基因相互作用的复杂事件[1].有研究证实从西北中葯苦豆子中提取的苦参碱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凋亡[2].我们通过苦参碱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凋亡,检测与凋亡有关基因bcl-2、bax、Fas表达的变化,探讨苦参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控制性低血压肾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邹捍东;程邦昌;周青山;周晨亮;杜大平

    低血压可导致肾功能损伤[1,2].本研究对大鼠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观察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肾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并用丹参酮ⅡA预处理,观察其对肾功能损伤的保护效应.

  • Masp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卢秀波;李振宇;徐桂安;刘洋

    Maspin(mammary-serpin)基因是近年来用减数杂交技术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分离出一种新基因,其编码蛋白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超家族中的一种[1].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在Masp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 雌激素受体α和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符浩;罗志刚

    雌激素受体(E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雌激素的生理作用由ERα和ERβ两种亚型介导;两者在结构上有高度的同源性,但在编码基因、组织分布和表达明显不同,尤其是与配体结合后产生的生理学效应也不同[1].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ERα、ERβ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

  • 采用Wistar及SD大鼠制作C6胶质瘤模型

    作者:刘沣;刘健;杨华;李玉明;向欣

    我们分别采用Wistar大鼠及SD大鼠制作C6胶质瘤模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热预处理对溶干-γ射线消毒异体肌腱移植的影响

    作者:王欣;蔡林;夏志林;胡昊;王寿懿

    我们在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过程中采用热预处理后,通过观察肌腱粘连程度、进行组织学检测及在肌腱愈合时行负荷加载试验检测其强度,为临床预防异体肌腱移植后的肌腱粘连提供实验依据.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脂肪酸合成酶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作者:宋彦;王科峰;宋永胜

    脂肪酸合成酶(FAS)在许多肿瘤高度表达,其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某些肿瘤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1].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AS表达进行检测.

  •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与细胞色素P450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单位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和年;杜宇奎;张总刚

    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需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通过竞争性结合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单位1(VKORC1)阻断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生成达到抗凝效果,体内华法林通过肝细胞微粒体中药酶细胞色素P450酶即CYP2C9代谢.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探讨华法林维持剂量与VKORC1启动子区1639-A/G(VKORC1-1639A/G)和CYP2C9基因多态的相关性.

  • 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何雪峰;温端改;侯建全;何军;岑建农

    Survivin高表达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研究结果显示其通过抗凋亡、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血管形成等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1,2].我们通过运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膀胱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

    作者:张坚;徐卓群;胡强

    晚期膀胱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仍然是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已发现膀胱癌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有关[1].本实验旨在观察COX-2抑制剂对T24膀胱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 衰老逃逸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鹰;潘铁军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一种男性老年病.目前发病率不断上升.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或器官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衰老,表现为细胞减少或其组织形态的萎缩.但前列腺组织却不同于其他组织器官,它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表现出增生、肥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很可能与细胞的衰老逃逸有关.所谓细胞衰老逃逸,是指细胞的生长与死亡失去平衡,而且正常细胞很少出现凋亡的过程[1].现对衰老逃逸现象在BPH发病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 虚拟可视化肝脏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林科灿;刘景丰

    基于现代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虚拟可视化肝脏技术,通过动态显示肝脏三维虚拟结构模型,能从各个角度仿真显示肝内管道复杂的解剖结构,提供全方位的肝脏立体信息,在计算机中构建虚拟的手术环境,为外科医生制订手术方案、手术模拟、手术导航提供了客观、准确、直观的手段,推动肝脏外科的发展.现主要介绍虚拟可视化肝脏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 软骨组织工程与细胞黏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沈龙祥;杨劲松;童培建;陈峥嵘

    关节软骨是一种无血管组织,损伤后自身愈合能力非常有限,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随着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发展,使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关节软骨的替代品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已经成为研究热点[1],目前在临床应用亦已获得成功[2].

  •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STAT蛋白家族的关系

    作者:吕磊;张纪蔚;张柏根

    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是近年来发现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是一条细胞因子对免疫反应、血细胞生成、神经和胚胎发育调节及细胞增殖凋亡等多效性的传导通路[1,2].STAT蛋白是一种双功能信号分子,不仅能把细胞外信号传递到细胞内,而且直接参与细胞的基因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是血管增殖性疾病发展的核心环节,也是目前防治的难点,因而有关病理学分子机制是血管增殖性疾病的研究热点[3].现就STAT蛋白家族在VSMC增殖中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不同深度糖尿病大鼠烫伤模型的制备

    作者:刘坡;祁少海;舒斌;谢举临;徐盈斌;黄勇;毛任翔;刘旭盛

    目的 探讨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制作糖尿病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正常SD大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诱导成功1、2、3、4周检测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胶原含量,以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判断典型糖尿病性皮肤改变所需的时间.以恒温恒压烫伤仪制作烫伤模型,制模条件为0.5 kg压力下,80℃,分别作用时间4、6、12 s,48 h后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烫伤深度.结果 糖尿病大鼠诱导成功后4周,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含量为(31.40±3.45)U/mg、胶原含量为(12.60±0.57)mg/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出现典型的糖尿病性皮肤改变.HE染色烫伤时间4、6、12 s时深度依次为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结论 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制作糖尿病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简单、方便,重复性高,为研究糖尿病创面愈合提供较为理想的模型.

    关键词: 烧伤 模型 动物 糖尿病
  • 前列腺癌与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意义及前景

    作者:王国民;陈伟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重要的老年男性肿瘤疾病.目前,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诊断技术的进步,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雄激素阻断疗法往往能发挥较佳的疗效,可有效缓解症状.但是雄激素阻断治疗的有效期有限,仅18~24个月.治疗后期大部分患者出现内分泌治疗抵抗,转变为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此时则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迄今,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以及肿瘤靶向转移的机制仍不明确,使正确认识和治疗该疾病造成了困难.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为前列腺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 全反式维甲酸增强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旁观者效应的研究

    作者:严春寅;范敏;陈卫国;李纲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结合更昔洛韦(HSV-tk/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与Cx43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携带HSV-tk基因的腺病毒液感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SV-tk基因整合情况,噻唑蓝(MTT)方法观察ATRA对前列腺癌PC-3,PC-3/TK+细胞旁观者效应,RT-PCR检测ATRA诱导Cx43 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 ATRA显著提高PC-3/TK对GCV的敏感性.在100μmol/L更昔洛韦(GCV)作用下,以10-8 mmol/L ATRA与不加ATRA的作用比较,在PC-3,PC-3/TK不同比例混合的各组中,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观察到10-8mmol/LATRA对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RT-PCR结果表明,经ATRA处理的PC-3细胞,其Cx43 mRNA的相对拷贝数比值增高约10倍.结论 前列腺癌PC-3细胞中,10-6 mmol/L ATRA具有明显增强HSV-tk/GCV旁观者效应的作用.其主要机制是通过ATRA在转录水平诱导Cx43 mRNA表达上调,导致旁观者效应的增强

  • 全反式维甲酸提高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前列腺癌效果及其与Cx43的关系

    作者:陈卫国;严春寅;侯建全;浦金贤;温端改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增强前列腺癌自杀基因治疗的旁观者效应及其与连接蛋白(Cx43)的关系.方法 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建立荷瘤裸鼠26只,按应用ATRA与否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再分为PBS/GCV组(3只)和Ad-TK/GCV组(10只).癌灶内多点注射Ad-TK病毒液1×109 pfu/100 μl,共治疗35 d.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Cx43分子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TRA可延缓前列腺癌生长速度,单独应用抗前列腺癌效果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ATRA联合Ad-TK/GCV系统抑制前列腺癌生长可提前1周,治疗后3周效果更显著,肿瘤体积分别为30.12 mm3和47.69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周时肿瘤体积分别为110.71 mm3和40.01 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x43 mRNA表达量为0.9995±0.2318,ATRA组则高达2.0315±0.8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4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弱表达,应用ATRA后表达增强,以胞膜为主.结论 ATRA可以增强Ad-TK/GCV系统抗前列腺癌效果,可能通过提高Cx43表达量来提高旁观者效应.

  • RNA干扰封闭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PC-4凋亡

    作者:王化明;许加刚;刘秀真;韩明宏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技术(RNAi)封闭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4中Smad4的表达以阻断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信号转导进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以RNAi特异性封闭PC-4中Smad4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mad4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Smad信号通路下游分子Smad2/3的表达,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自RNAi后12h起,PC-4细胞中Smad4 mRNA表达量为封闭前的20%~68%,蛋白表达量为封闭前的8.0%~17.2%,Smad2/3 mRNA表达量为封闭前的0%~52%,且细胞凋亡加速.结论 抑制Smad4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PC-4细胞TGF-β/Smad信号的转导,进而促进细胞凋亡.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小鼠前列腺癌的肿瘤亚致死损伤区的观察

    作者:武睿毅;王国民;徐叶青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小鼠前列腺癌引起的肿瘤凝固性坏死区中存在的肿瘤亚致死损伤,以及HIFU联合放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设对照组、HIFU组、低剂量放疗组、放疗组和HIFU联合低剂量放疗组,各组测定肿瘤坏死面积百分比(NAP),并通过TUNEL法和抗CD34微血管染色分别检测残留存活肿瘤组织的凋亡细胞密度(AD)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IFU组NAP(41.18±6.44)%显著增加,肿瘤凝固性坏死区的周边虽残留存活肿瘤组织,但存活肿瘤组织的AD(61.78±20.95)个/视野显著增加,MVD显著降低(P<0.05).放疗组和低剂量放疗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U联合低剂量放疗组与HIFU组和2个放疗组比较,NAP(77.95±6.19)%显著增加,残留存活肿瘤组织的AD(183.33±33.62)个/视野显著增加(P<0.05).析因方差分析示HIFU和放疗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增效效应(P<0.01).结论 HIFU治疗小鼠前列腺癌时,凝固性坏死区周边残留的存活肿瘤组织存在亚致死损伤.HIFU联合低剂量放疗存在协同增效效应,能减少肿瘤的亚致死性损伤,促进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和肿瘤细胞凋亡,疗效优于单独的放疗或HIFU治疗.

  • 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

    作者:胡建波;陈业辉;杜洪;张静;梁颜笑;熊思维

    目的 观察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α-methylacy-CoA racemase,P504s)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方法 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观察57例前列腺腺癌标本及399例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P504s、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表达.结果 57例前列腺腺癌标本均有PSA的阳性表达(++~+++),54例可检测到P504s阳性表达,癌细胞胞质内可见阳性着色较深的颗粒状物,P504s染色阳性率为94.7%(54/57),其中弥漫阳性率(+++)为54.4%(31/57),3例阴性表达P504s(5.3%).99.5%(397/399)的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未见P504s阳性表达,P504s在前列腺腺癌和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10,P<0.01).P504s的表达程度与标本的获取手术方式及Gleason分级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x2=29.44,P>0.05).结论 P504s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前列腺腺癌的参考指标,具有较佳的敏感性(94.7%)和特异性(99.5%).

  • 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PA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徐晓峰;周四维;张旭;叶章群;马鑫;张建华

    目的 观察在前列腺癌特异性高表达的癌基因前列腺雄激素调节基因(PAR)对雄激素的反应及其机制,探讨通过抑制PAR基因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方法 用细胞计数检测双氢睾酮对LNCaP、PC3细胞增殖的刺激效应,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双氢睾酮对LNCaP、PC3细胞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双氢睾酮和其拮抗剂联合作用对LNCaP细胞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低浓度(0.001~1 nmol/L)双氢睾酮刺激可促进LNCaP细胞增殖,且刺激效应随双氢睾酮浓度升高而增强,在0.1 nmol/L浓度时达大,细胞计数为(27.54±0.71)×104个/孔,为对照组(16.13±1.03)×104个/孔的(170.74±0.78)%;同时使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在0.1 nmol/L浓度时高,为对照组的(272.42±8.24)%,P<0.05);高浓度(10、100nmol/L)双氢睾酮则抑制其增殖和PAR基因表达,在10 nmol/L和100 nmol/L浓度,细胞计数分别为(12.02±0.41)×104/孔、(11.13±1.92)×104/孔(P<0.05);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76.64±2.47)%和(52.97±1.07)%,(P<0.05).这一调节效应可以为氟他胺所阻断.双氢睾酮对PC3细胞生长及PAR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PAR可能是雄激素-雄激素受体通路下游的前列腺癌特异性癌基因,有望成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基因和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 外科与循证医学

    作者:杨镇;裘法祖

    循证医学(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其核心是强调证据,要求在严格的科学证明的基础上开展医疗工作,因此循证医学顾名思义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则是在近30年才形成的.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