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股骨颈骨折预测的Ansys非线性屈曲分析

    作者:张国栋;林海滨;陈宣煌;郑锋;陈国立;陶圣祥

    目的 实施10例股骨颈骨折的Ansys非线性屈曲分析,模拟与生物力学实验一致的股骨颈骨折实验全程.方法 采用10个股骨上段标本进行有限元建模,以十字坐标轴及绘图辅助软件TweakWindow实施精确的载荷施加及条件约束,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及非线性屈曲分析.结果 实现可控制的股骨颈骨折预测的Ansys非线性屈曲分析的载荷施加及条件约束;全部分析在达到结构崩溃时自动终止,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极限载荷为( 12 324.07±4439.733)N,大位移为(7.6067 ±2.2716) mm,截取载荷-位移曲线;通过应力等值线图可判断股骨颈骨折位置.结论 非线性屈曲分析是一种适用于骨折预测的有限元算法;通过十字坐标轴及绘图辅助软件可以实现精确可控制的载荷施加及条件约束,实现与生物力学实验一致的条件设置.

  • 缺氧对肝癌细胞内β-链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亮;王文权;徐华祥;徐永峰;汤钊猷

    目的 探讨缺氧对肝癌细胞内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分别利用100 μmol/L氯化钴和肝癌原位移植+肝动脉结扎建立肝癌细胞体内、外缺氧模型.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缺氧对PLC/PRF/5、Hep3B、HepG2和MHCC97 4种肝癌细胞内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缺氧不影响肝癌细胞β-catenin mRNA表达,但增加HepG2和PLC/PRF/5细胞内β-catenin总蛋白水平(>2.3倍),促进MHCC97及Hep3B细胞β-catenin的细胞内易位(胞质和/或胞核,>1.7倍).这与缺氧诱导的肝癌细胞内糖原合成酶3β下调,β-catenin蛋白降解抑制有关.结论 缺氧促进肝癌细胞内β-catenin蛋白表达和细胞内转移,增加细胞恶性潜能.

  • 大鼠CCL19体外表达及趋化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作者:王弼;陈燕凌;张吉成;蔡欣然

    目的 构建大鼠趋化因子CCL19表达慢病毒,建立CCL19体外表达模型.方法 以CCL19亚克隆载体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双酶切连接构建CCL19慢病毒包装载体,采用第3代慢病毒包装系统制备CCL19慢病毒颗粒,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滴度,Western blot法检测CCL19在IEC6细胞中的表达.分离大鼠树突状细胞,并采用侵袭小室(Transwell)实验检测慢病毒感染的IEC6细胞对树突状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结果 PCR和测序结果表明326 bp的CCL19基因表达序列连人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构建正确,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病毒包装滴度达到2×109 TU/ml.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慢病毒体外感染IEC6获得80%以上的阳性表达率.Western blot 检测验证了CCL19蛋白在表达慢病毒感染的IEC6细胞中高表达.Transwell检测表明过表达CCL19的IEC6细胞可以提高树突状细胞的净迁移率达4倍以上.结论 成功制备高滴度的CCL19表达慢病毒,并在IEC6细胞中检测到CCL19蛋白高表达,体外条件下CCL19的IEC6细胞可以提高树突状细胞趋化性.

  •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脏Hedgehog信号的影响

    作者:杨建旭;金海;冯智英;刘慧玲;吴斌;汪根树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对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脏Hedgehog (Hh)信号的影响.方法 切除肝脏左叶和中叶以建立SD大鼠部分肝切除模型.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A)、部分肝切除术组(B)、部分肝切除术+缺血再灌注组(C).A、B和C组于术后48 h取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和肝组织细胞核抗原(Ki-67)、Sonic hedgehog(Shh),Indian hedgehog(Ihh)和脑胶质瘤相关的致癌基因2(Gli-2)的表达.结果 C组ALT浓度高于A和B组(P<0.01),B组ALT浓度高于A组(P>0.05).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B组可见较多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少数处于不同分裂期的肝细胞;C组可见较多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多数处于不同分裂期的肝细胞.B、C组Ki-67、Shh和Ihh、Gli-2表达高于A组(P<0.01),C组高于B组(P<0.05).结论 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Hh信号通路可能被激活,从而促进肝脏再生修复.肝脏缺血再灌注可能促进部分肝切除术后Hh信号通路的激活.

  • 糖尿病大鼠膀胱肾上腺素能β3受体的改变

    作者:蒋玉清;赵万里;王秀丽;郭跃先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膀胱中肾上腺素能β3受体(β3-AR)的表达在糖尿病膀胱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80只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糖尿病模型组(n=40)及正常对照组(n=40).应用链脲佐菌素60 mg/kg腹腔注射,诱导形成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在发病第2、4、6、8、10周时处死取全膀胱,称重,取材制作光镜病理标本及提取蛋白,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肾上腺素能β3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组增长缓慢,膀胱湿重增加(P<0.05).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细胞肥大,变性,排列紊乱松散,胶原及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出现空泡;晚期逼尿肌细胞萎缩,仅见大量的胶原及弹性纤维成分.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肾上腺素能β3受体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周:(0.73±0.09)比(0.35±0.04),4周:(0.81±0.13)比(0.32±0.06),6周:(0.72±0.05)比(0.33±0.04),8周:(0.55±0.07)比(0.33 ±0.06),10周:(0.52±0.07)比(0.33±0.05)(P<0.05).结论 各时间段的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均出现损害,各时间段的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细胞中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含量均增加,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在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异种脱蛋白骨复合成骨细胞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研究

    作者:陈长青;程高建;练克俭;黄立羡;丁真奇;康两奇

    目的 观察异种脱蛋白骨(DPB)复合皮质骨来源成骨细胞修复兔桡骨临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的桡骨建立1.5 cm临界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植入:A组,异种脱蛋白骨与成骨细胞复合物;B组,自体髂骨;C组,异种脱蛋白骨.术后12周检测如下:X线观察、骨密度测量、标本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学观察.结果 X线显示:A、B两组均可见植入体与桡骨融合,骨折线消失,C组成骨量少,骨折线仍存在.骨密度测量: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88,P>0.05);A、C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69,P<0.05).标本大体观察:A、B两组骨折线消失;C组骨折线存在.生物力学测试: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3,P>0.05);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95,P<0.05).组织学观察:A组大量新生骨,B组被周围骨爬行替代,C组少量骨形成.结论 异种脱蛋白骨复合成骨细胞可以高效修复兔桡骨临界骨缺损.

  • 输尿管种子细胞分离及组织工程输尿管网状支架构建

    作者:许永德;符伟军;谭海颂;史建国;李钢;王忠新;马鑫;王晓雄;张旭

    目的 探讨输尿管上皮种子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增殖规律,以及构建种植种子细胞输尿管组织工程网状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制输尿管翻转分离器,分离实验用小型猪输尿管上皮种子细胞.体外培养并鉴定输尿管上皮种子细胞.观察输尿管种子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原代、第3代、第5代和第7代种子细胞增殖特性.后将输尿管种子细胞种植到电纺丝输尿管网状支架,于支架孵育第1、3、5、7、9天检测种子细胞增殖活性,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输尿管上皮种子细胞,角蛋白抗体和尿路上皮特异抗体UroplakinⅡ证实为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输尿管上皮种子细胞接种24 h基本贴壁,呈多角形团簇样生长,8d时细胞融合70%以上,呈铺路石状排列.输尿管上皮种子细胞在电纺丝输尿管网状支架上生长增殖良好.结论 改良输尿管上皮细胞分离方法可获得大量纯化的输尿管上皮种子细胞,其在输尿管网状支架上生长增殖良好,成功构建输尿管组织工程网状支架有望应用于输尿管损伤替代修复.

  • 孕鼠与非孕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器官损伤的对比

    作者:柯丽娜;王卫星;李斌;朱红波;李毅;陈龙

    目的 观察孕鼠和非孕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各器官的功能和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SD孕鼠分为孕鼠组和孕鼠SAP组,非孕雌鼠分为SO组和SAP组,分别设立3、6、12 h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检测血清淀粉酶(AMY)、肝功能酶学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BUN)],观察胰腺、肝脏、肾脏、肺和心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孕鼠SAP组AMY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在3、6h显著高于SAP组(P<0.05),肝、肾功能在3、6、12 h均高于SAP组[3 h ALT (128.38 ±.24.92)比(99.75±16.27) U/L,AST(261.25 ± 64.98)比(194.50±49.00) U/L,Cr (52.38 ±8.99)比(41.88±7.28)μmol/L,BUN(8.63±1.24)比(7.11±1.29) mmol/L,P <0.05],肝脏和肾脏组织病理评分(6h肝脏2.13±.0.44比1.56±0.49,肾脏5.25 ±1.28比3.88±1.13),在6、12h,肺脏组织病理评分在12h显著高于SAP组(5.00±0.85比3.75±0.49,P<0.05).结论 孕鼠较非孕鼠胰腺炎发病要急且病情进展更快,并发多器官损伤时间更早且损伤程度更重.

  • 鱼油对开放式腹部手术大鼠术后疲劳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王强;叶星照;陈必成;张培趁;闫竞一;余震

    目的 探讨鱼油对开放式腹部手术大鼠术后疲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均分成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和鱼油干预组(F组).术后观察行为学变化,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光镜观察脑海马组织形态,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高效液相检测中枢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结果 病理和电镜显示F组损伤较S组轻;术后高效液相分析表明中枢不同区域的神经递质含量不同.S组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分别为(60.02±11.08)、(50.13 ±4.45)、(41.08±2.17) ng/L,F组为(45.48±13.51)、(42.08±4.47)、(38.76±2.41) ng/L,均较C组增高(P<0.01),F组较S组则明显降低(P<0.01);F组的血清SOD、GSH-PX含量较S组高(P<0.01);F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指标优于S组(P<0.05).结论 鱼油能有效改善术后的炎症反应,减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损伤,减轻中枢对外周手术创伤的应激,改善术后疲劳.

  • 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胡传义;刘修恒;葛名欢;宋超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HAI-1)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例前列腺增生(BPH)和48例PCa患者的前列腺组织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从mRNA水平、蛋白水平检测HAI-1基因的表达.结果 HAI-1的阳性率在BPH和PCa中为85.00%、52.08% (P <0.05);HAI-1 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5482±0.0313、0.6718±0.0516(P <0.05);HAI-1蛋白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5975±0.0518、0.7039±0.0377(P<0.05);随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的递增,HAI-1基因的表达量下降(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HAI-1基因的表达缺失可作为前列腺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一种分子标志.

  •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抗原转运相关蛋白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抗原转运相关蛋白-2的关系

    作者:李方成;张善义;李军亮;许新科;郑眉光;温铖彩;余舰;翁胤仑

    目的 观察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抗原及抗原转运相关蛋白(TAP)1、TAP2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病理级别的关系.方法 收集41例经病理确诊的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不同病理级别肿瘤标本中HLA Ⅰ类抗原及抗原加工递呈(APM)分子的表达水平,探讨HLA Ⅰ类抗原和APM分子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 HLA Ⅰ类抗原丢失在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分别为11% (1/9)、25% (3/12)、30%(3/10)及40% (4/10).TAP1和TAP2蛋白水平均与胶质瘤分级明显相关(P<0.05),表达水平随胶质瘤分级增加表达下降.此外,TAP1表达水平与TAP2明显相关(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HLA Ⅰ抗原和部分APM分子蛋白水平,随胶质瘤级别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导致部分T细胞免疫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 维生素K2联合磷脂酰胆碱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闫瑞承;沈世强;林福生;任波;马中林

    目的 观察维生素K2联合磷脂酰胆碱抑制肝癌的协同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实验评价维生素K2(1.25 ~ 500.00 μmol/L)联合磷脂酰胆碱( 1.25 ~400.00 μmol/L)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24、48、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前体(procaspase)-3、procaspase-8和procaspase-9的活性表达.结果 维生素K2(500.00 μmol/L)联合磷脂酰胆碱( 20.00 μmol/L)共同作用72 h可致使65.1%的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实验组procaspase-3和procaspase-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caspase-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K2联合磷脂酰胆碱对抑制人肝癌细胞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依赖于Caspase-9的活化.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雌激素诱导F344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婉;魏君;梁前垒;于音;郭永川

    目的 观察溴隐亭对雌激素诱导Fisher344( F344)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作用及雌激素受体(ER)ERα、ERβ、多巴胺2型受体(D2R)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泌乳素(PRL)、ERα、ERβ及D2R在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PRL水平.结果 模型组血清PRL水平(3579.8 ±412.5)μg/L与对照组(19.6±5.2) μg/L比较显著增高,治疗组(110.8±21.3) μg/L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与治疗组ERα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组ERβ的表达水平高于另两组;D2R在3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隐亭可抑制雌激素诱导的F344大鼠泌乳素腺瘤生长及PRL分泌,具有治疗作用.ER可能在泌乳素腺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肝细胞癌组织中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甲基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作者:薛万江;冯盈;李鹏;毛勤生;管洪庚;钱海鑫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UCC)组织中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 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80例HCC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C组织中黄曲霉素B1( AFB1 )-DNA加合物和多环芳烃(PAHs) -DNA加合物的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在肝癌组织中(60/8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3/80,P<0.01).HCC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在AFB1-DNA加合物阳性组(43/51)高于AFB1-DNA加合物阴性组(17/29,P<0.05);在PAHs-DNA加合物阳性组(39/45)高于PAH-DNA加合物阴性组(21/35,P< 0.05).结论 HCC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环境致癌因素AFBI -DNA加合物、PAHs-DNA加合物水平密切相关.

  • 表皮生长因子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Survivin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郭芽;韩晶;李建钦;王建英;王超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小细胞肺癌NIC-H446细胞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Survivin的机制.方法 噻唑蓝(MTT)法测定EGF对细胞增殖率的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测定EGF对NIC -H446细胞Survivin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测定EGF对NIC-H446细胞p38丝裂原活化激酶(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c-Jun氨基端激酶(JNK)、磷酸化JNK (p-JN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 EGF可促进NIC-H446细胞增殖,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0.36±0.06、0.57 ±0.15)比较,EGF组Survivin mRNA(0.69±0.12)和蛋白(0.89±0.19)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0.29±0.08)比较,EGF组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0.68±0.27)明显上升(P<0.01),其他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EGF+ SB203580组Survivin蛋白表达(0.56±0.17)、p-p38MAPK蛋白表达(0.41±0.11)显著低于EGF组(0.92 ±0.21、0.72 ±0.19,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GF通过活化p38MAPK信号通路上调小细胞肺癌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这可能是小细胞肺癌发展的重要机制.

  • 重组人Wnt10b蛋白的制备及其促进子鼠皮肤β-连环蛋白的表达

    作者:纪影畅;李宇;胡志奇;蔡湘娜;黄铿;高建华

    目的 基因工程制备重组人Wnt10b蛋白,观察其促进子鼠皮肤β-连环蛋白的表达.方法 以pUC19-Wnt10b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cDNA,扩增产物和pEGFP-N1载体双酶切,连接酶连接构建pEGFP-N1-Wnt10b真核表达载体,酶切和测序鉴定该载体;LpofectamineTM 2000将该载体转染入COS-7细胞,计算转染率.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OS-7细胞Wnt10b蛋白表达;将子鼠背部皮肤置于含Wnt10b蛋白的培养液中培养2d,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Wnt10b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扩增出的人Wnt10b基因cDNA正确克隆到pEGFP-N1载体,成功构建pEGFP-N1-Wnt10b;pEGFP-N1-Wnt10b,成功转染COS-7细胞,转染率为20% ~ 40%,转染后COS-7细胞Wnt10b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COS-7细胞分泌的Wnt10b蛋白能促进子鼠皮肤β-连环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成功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人Wnt10b蛋白,Wnt10b蛋白促进子鼠皮肤β-连环蛋白的表达增加.

  • 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作者:牛莉;杜朝晖;陈超;汪海松;李建国;王焱林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ST36)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SHAM)、脂多糖组(LPS)、电针非经非穴组(Non-EA)、电刺激足三里组(EA)、迷走神经切断组(VGX)、银环蛇毒素组(α-BGT).分别于注射脂多糖前(0时)、注入后2、4、6h4个时点取8只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后处死,离心取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Ⅲ(AT-Ⅲ)的活性.结果 在予以LPS2h后,LPS组(332.71 ±8.23) ng/L和VGX组(449.70±13.74) ng/L和α-BGT组(448.89±16.50) ng/L血浆TNF-α水平较EA组(268.64±5.48) ng/L升高(P<0.05);4h时,LPS组(681.27±7.72)ng/L和VGX组(776.29±3.23) ng/L和α-BGT组(769.97±5.50) ng/L与EA组(487.21±5.42) ng/L比较,血浆PAI水平升高(P<0.05);2h时,LPS组(22.51±0.47)ng/L和VGX组(27.10 ±0.30)ng/L和α-BGT组(27.01 ±0.57) ng/L与EA组(10.83 ±0.12) ng/L比较,血浆t-PA水平升高;2h时,LPS组(50.94 ±3.33) ng/L和VGX组(73.48 ±4.45) ng/L和α-BGT组(70.10±2.80) ng/L与EA组(29.47±3.58) ng/L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5);2h时,LPS组(368.76±13.83)和VGX组(244.69 ±4.88)和α-BGT组(241.85 ±5.51)与EA组(426.78 ±3.07)比较,血浆AT-Ⅲ的活性降低(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能有效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浆TNF-α的水平,并能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凝血和纤溶功能紊乱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

    作者:茹靖涛;曹靖;秦涛

    目的 观察关节腔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oNT/A)在佐剂关节炎模型中的镇痛效果及疼痛相关物质在脊神经节及脊髓的变化.方法 SD大鼠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0.1 ml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AA).关节炎形成后随机分为3组:BoNT组(n=10):关节腔内注射Botox/A 0.02 IU/5μl;NS组(n=10):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μl;Sham组(n=10):非关节炎模型组.5d后检测疼痛行为学、力量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神经节钠离子通道1.8(Nav1.8)、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的表达.结果 肉眼步态分析显示大鼠关节炎引起的严重的步态异常,BoNT治疗组改善了40% (P <0.05);治疗组大鼠右足热痛阈升高(P<0.05);脊神经节Nav1.8高表达;脊髓NR2B表达降低.结论 通过关节腔内注射Botox/A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减轻关节痛.

  • FXYD3蛋白在肝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焕先;高丽杰;李崇辉;周宁新

    目的 探讨FXYD3蛋白组在肝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43例肝门胆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XYD3蛋白的表达,分析FXYD3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胆管癌组FXYD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44%( 29/43)显著高于癌旁组32.56%( 14/43,P<0.01),且前者的FXYD3蛋白表达与其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TNM分期及糖链抗原(CA19-9)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FXYD3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在肿瘤细胞初始转化及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机制

    作者:唐胜利;刘志苏;钱群;江从庆;艾中立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ano-HAP)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处理BEL-7402细胞后,免疫印迹法检测p53、c-myc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链免疫吸附反应法(TRAP-ELISA)方法测定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处理BEL-7402细胞使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上升、癌基因c-myc的表达下降.随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浓度的递增(0、50、75、100、150、200 mg/L),端粒酶活性降低(1.94、1.26、1.21、1.14、0.86、0.59),随着作用时间延长(0、12、24、36、48 h)端粒酶活性降低(1.94、1.73、1.57、1.43、1.26),并激活Caspase-3.结论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能通过上调p53、下调c-myc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及激活Caspase-3等途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 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对生物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永坤;林清;吴克瑾;李佳;陆云姝;程先华

    目的 观察单壁碳纳米管(SWCN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对生物细胞形态、增殖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鼠肝细胞BRL-3A、肾细胞NRK、雪旺细胞RSC96、人乳腺上皮细胞HBL-100,相同浓度分别为2.5、5.0、10.0、15.0 mg/L的两种碳纳米管共同培养24、48、72、96 h,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水溶性四唑盐细胞增殖检测(WST-1)检查两种碳纳米管(CNT)对4种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利用FITC-Annexin Ⅴ和碘化丙锭(PI)法检测CNT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两种不同浓度的CNT对4种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浓度达15 mg/L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CNT对正常细胞生长作用有一定的安全剂量范围,CNT制备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

  • 颅内动脉机械取栓装置取栓研究

    作者:冯光;杨铭;冯雷;马廉亭;成正辉

    目的 观察国产颅内动脉机械装置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临时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并注入凝血酶制作60只适合机械取栓的兔急性血管栓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治疗组、3h溶栓组、3、6、8、12h取栓组,取栓组应用颅内动脉机械取栓装置取栓,3h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溶栓,取、溶栓前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血管再通,行经颅多普勒(TCD)记录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CA)变化,行磁共振弥散成像(MR-DWI)描述不同时段取栓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变化.结果 3h取栓、溶栓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是8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MC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治疗组、12 h取栓组ADC值逐渐降低,而3、6、8h取栓组ADC值逐渐上升;栓塞后24 h与非治疗组和12h取栓组比较,3、6、8h取栓组ADC值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取栓装置取栓有效地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再通率,迅速恢复血流,适当延长了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

  •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新型剪接变异体PSM-E对前列腺癌细胞骨转移的作用

    作者:毛晓鹏;赵良运;王道虎;曹开源;丘少鹏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新型剪接变异体PSM-E对前列腺癌细胞(RM-1)骨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脂质体将PSM-E、PSMA基因转染RM-1,构建细胞模型(RM-1-PSM-E、RM-1-PSMA),检测羧肽酶活性;黏附及迁移实验测定不同细胞在骨基质胶模型上的黏附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中粘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转染空质粒的RM-1比较,RM-1-PSM-E、RM-1-PSMA的羧肽酶活性分别升高1.96倍和2.13倍,而黏附能力分别升高12倍和14倍,加入羧肽酶活性抑制剂后,RM-1-PSM-E、RM-1-PSMA的黏附能力分别降低2.6倍和3.5倍;与转染空质粒的RM-1比较,RM-1-PSM-E、RM-1-PSMA的迁移能力降低,且FAK的磷酸化水平分别升高1.47倍和1.66倍.结论 PSM-E对前列癌细胞骨转移具有调控作用,这与PSM-E的酶活性及FAK磷酸化水平有关.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瑞芬太尼麻醉后切口痛的影响

    作者:田丹丹;任燕伶;张卫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瑞芬太尼麻醉后切口痛大鼠行为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术前6d鞘内置管,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切口痛I +NS组(切口并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切口痛I+BR组(切口并鞘内注射BDNF抗体),瑞芬太尼I+R+NS组(应用瑞芬太尼、切口并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瑞芬太尼I+R+BR组(应用瑞芬太尼、切口并鞘内注射BDNF抗体).按照Brennan法行切口模型手术,生理盐水、瑞芬太尼和BDNF抗体均在术中给予.分别于术前24 h(基础值),术后24、48h测定机械痛阈.结果 与术前24h比较,C组术后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组、I+BR组、I+R+NS组及I+R+BR组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及48 h机械痛阈,与C组比较,I +NS组、I+BR组、I+R+NS和I+R+BR组机械痛降低(P<0.05);与I+NS组比较,I+BR组机械痛阈升高,I+R+NS组和I+R+BR组机械痛阈降低(P<0.05);与I+BR组比较,I+R+NS组和I+R+BR组机械痛阈降低(P<0.05);与I+R+NS组比较,I+R+BR组机械痛阈升高(P<0.05).结论 瑞芬太尼可能通过上调切口痛大鼠中枢神经系统BDNF表达而诱导痛觉过敏.

  • SET-及MYND-结构域含有蛋白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郭宁;陈汝福;周泉波;林青;程帝;曾兵;周嘉嘉;李志花

    目的 构建SET-及MYND-结构域含有蛋白3(SMYD3)荧光质粒并观察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人源组织中调取并扩增SMYD3基因酶切并连接于pEGFP-C3质粒构建SMYD3荧光质粒pEGFP-C3-SMYD3.利用质粒转染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株FRH0201并检测SMYD3表达改变,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方法及Transwell方法检测过表达SMYD3后细胞生长及迁移能力变化.结果 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SMYD3成功连接入pEGFP-C3载体中,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在质粒转染组中SMYD3表达较未转染组升高(73.23±5.60)%,较未转染组及空质粒转染组SMYD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方法及Transwell方法显示转染组细胞生长速度较未转染组及空白组加快,迁移能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YD3的过表达促进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可能是调控肝门部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 体外培养脑胶质瘤细胞株中CD133表达的研究

    作者:曾令成;万锋;叶飞;韩林;郭东生;雷霆

    目的 探讨与脑胶质瘤干细胞相关的CD133表型.方法 将无血清培养中的胶质瘤干细胞与含血清贴壁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中CD133的表达进行对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信使RNA(mRNA)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扫描成像进行CD13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所有胶质瘤细胞中均存在CD133 mRNA及蛋白的表达.AC133抗体所识别的糖基化CD133-AC133分子仅分布于无血清培养中的胶质瘤干细胞,阳性细胞比例为31.8% ~99.9%,且定位于此类细胞膜表面.AC133阴性的胶质瘤干细胞及含血清贴壁培养胶质瘤细胞中CD133蛋白的表达位于细胞内,阳性细胞比例约为22.2%~88.6%,其亚细胞定位为内质网和/或高尔基体.结论 细胞表面AC133分子,而非CD133 mRNA及细胞内CD133蛋白标记了一类胶质瘤干细胞亚群,但无血清培养环境下也存在AC133呈阴性表达的胶质瘤干细胞亚群.

  • 吡那地尔诱导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保护

    作者:徐竞;蓝丹;杨光明;李涛;刘良明

    目的 观察吡那地尔诱导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保护及与线粒体ATP激活钾通道( KATP)的关系.方法 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观察吡那地尔预处理对大鼠存活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心率(HR)]的影响,以及线粒体KATP关闭剂5-羟基癸酸(5-HD)和格列本脲对其效应的作用.结果 吡那地尔预处理显著延长大鼠存活时间,恢复血流动力学,MAP、LVSP、LVEDP、+dp/dtmax、- dp/dtmax、HR分别增高5.9%、11.6%、32.9%、28.0%、28.1%和13.4%(P<0.01),5-HD和格列本脲可显著抑制其保护效应(P<0.01).结论 吡那地尔开放线粒体KATP,保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提高存活率.

  • 索拉非尼抑制人肝癌细胞耐药蛋白表达及其与氟尿嘧啶联用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的研究

    作者:沈沪佳;王艳红;徐建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HCCLM3多药耐药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与5-氟尿嘧啶(5-Fu)联用的协同效应.方法 使用索拉非尼和/或5-Fu对HCCLM3细胞进行干预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耐药蛋白渗透性糖蛋白(P-gp)和拓扑异构酶2A(TOP-2α)的表达;将HCCLM3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并进行药物干预治疗,通过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评估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细胞实验及裸鼠实验均设置对照组(C)、索拉非尼组(S)、5-Fu组(F)、索拉非尼与5-Fu联用组(SF).结果 各组细胞的pERK、P-gp及TOP-2α表达分别为:C组(0.061 ±0.026、0.076±0.033、0.075±0.022)、S组(0.024±0.011、0.027±0.006、0.025±0.024)、F组(0.080±0.036、0.047±0.005、0.059±0.025)、SF组(0.027±0.015、0.022±0.019、0.038±0.020).与C组比较,S组和SF组的pERK、P-gp、TOP-2α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各组裸鼠皮下瘤体积(cm3)分别为:C组(5.292±1.523)、S组(1.620 ±0.784)、SF组(1.1100.402)、F组(4.327±1.709).与C组比较,S组和SF组裸鼠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 索拉非尼单独或与5-Fu联用能明显抑制HCCLM3细胞中pERK、P-gp、TOP-2α蛋白的表达及裸鼠皮下瘤的生长.

  • X染色体开放读码框架6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致雄性大鼠尿道下裂发生中的表达

    作者:魏俊峰;周耀军;王勇;张力峰;张炜

    目的 观察X染色体开放读码框架6(CXorf6)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致大鼠尿道下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于妊娠14~18 d(GD14~18)实验和对照组各10只孕鼠分别给予DBP 800 mg/(kg·d)和豆油2 ml/d灌胃,GD19剖宫产统计尿道下裂发生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两组子鼠睾丸中CXorf6的表达.结果 尿道下裂仅实验组发生,发生率为40.7%;CXorf6在尿道下裂组的相对表达量为0.323±0.014(n=10),对照组为0.706±0.016(n=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orf6主要定位于睾丸间质和支持细胞,尿道下裂组CXorf6着色细胞数量减少,染色强度弱于对照组.结论 DBP通过干预CXorf6的表达以影响睾丸的发育及雄激素的产生而导致尿道下裂的发生.

  • 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神经干细胞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后血管生成与神经形态学的改变

    作者:毛进鹏;诸葛启钏;刘乐平

    目的 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神经干细胞(NSCs/GFP)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后血管生成与神经形态学改变.方法 分离、培养及纯化NSCs/GFP,并进行体外诱导分化.注射动脉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3d后将NSCs/GFP注入血肿同侧尾状核,观察NSCs/GFP在脑内分化情况以及大鼠不同时间点行为学的变化.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及鉴定NSCs/GFP,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后,能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P<0.05),且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结论 NSCs/GFP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能改善其运动功能,并有生成血管与神经的能力.

  • MO07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建文;吴文知;张兰;杨春晖;王艳萍;刘进

    目的 观察新型光敏剂M007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灭活效果及对残余细胞远期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光敏剂M007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剂量组(2、4、16 μmol/L),以630 ~ 660 nm波长的多光源系统光照10 min(光功率密度为0.036 W/cm2、光剂量为2.16 J/cm2)处理1×106人肝癌SMMC-7721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死亡率、死亡方式及噻唑蓝(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估不同组残存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M007浓度为2、4、16 μmol/L时,其介导的光动力反应使人肝癌SMMC-7721细胞死亡率分别达到(68.50±3.33)%、(96.70 ±2.63)%、(99.30 ±0.30)%;2、4和16μmol/L M007-PDT组中的残存细胞生长曲线低平,其吸光度值未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4、16 μmol/L未能形成细胞集落,但2μmol/L剂量组可见少量克隆形成.结论 MO07在4、16 μmol/L剂量时,其介导的光动力反应对体外培养的SMMC-7721细胞株有确切的灭活效果,残存细胞无远期增殖能力.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

    作者:贾奇学;邱波;陈宣银;程邦昌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D乳鼠关节软骨细胞,分为4组,每组加入不同处理因素进行干预,A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B组:10 μg/L VEGF;C组:10 μg/L白细胞介素(IL)-1β;D组:10 μg/L VEGF+ 10 μg/L IL-1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MP-13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 B组(0.88±0.47)、C组(3.69 ±0.45)及D组(3.85 ±0.48)的MMP-1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0.73±0.56),D组软骨细胞MMP-1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及C组(P<0.05).与A组(0.36 ±0.17)比较,B组(0.63±0.21)、C组(0.76±0.24)及D组(0.99±0.26)的MMP-1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D组MMP-1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及C组(P<0.05).结论 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VEGF可能通过上调软骨细胞MMP-13的表达发挥重要作用.

  • 激活态雪旺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周先虎;郝岩;冯世庆;孟恒星;陈有;宁广智

    目的 观察激活态雪旺细胞( ASCs)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神经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酶消化组织块法结合机械分离法分离培养ASCs;Ficoll法分离得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并经贴壁培养、分离后获得HUCBMSCs.采用全反式微甲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照组)、ASCs培养基半量换液法(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法( Western blot)半定量、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神经纤维200 (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定量分析等方法在诱导培养后1、2、3、4周进行综合评价HUCBMSCs诱导分化,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HUCBMSCs在ASCs和全反式微甲酸及bFGF、EGF的作用下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不同诱导时间细胞阳性率、Western blot半定量、Real-time 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内两种诱导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s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并促进HUCBMSCs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与传统全反式微甲酸诱导方法比较更简单.

  • 体外化疗后残余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潜能变化及其机制

    作者:熊伟;汤钊猷;任正刚;刘亮;孙惠川;邱双健;刘彬彬;徐永锋;戴陈新

    目的 探讨体外化疗后残余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潜能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以2 mol/L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和HepG2进行体外冲击化疗,获得残癌细胞株MHCC97L-oxa和HepG2-oxa.对比研究残癌细胞株和母细胞株的侵袭、运动、增殖能力以及分子表型的差异.结果 与母细胞株比较,MHCC97L-oxa和HepG2-oxa细胞显示出显著增强的运动能力(19.17 ±2.64比29.50±5.28,P<0.01和12.33±2.73比21.17±3.13,P<0.01)和侵袭能力(增强0.89倍,P<0.01和增强1.58倍,P<0.01),而增殖能力则显著下降.MHCC97L-oxa和HepG2-oxa细胞在形态和分子表型上明显区别于MHCC97L和HepG2,呈现出间质细胞形态,伴E-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显著下调,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转录因子Snail表达显著增强,细胞呈现上皮-间质转化.结论体外化疗后残余肝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侵袭转移潜能增强.

  • 隐睾及睾丸固定术后对大鼠生精能力的影响

    作者:蒋玉清;李瑞利;郭跃先

    目的 观察隐睾及睾丸固定术后对睾丸生精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手术方法对80只SD大鼠制作单侧隐睾模型,随机分为10组,其中4组(每组10只)于隐睾术后7、14 d切取患侧睾丸组织,6组于隐睾术后7、14d行睾丸固定术,分别于术后2、4、6周取材.将所取得的睾丸组织称重后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凋亡率和各生精细胞百分比以及组织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2( bcl-2)和bax基因表达量.结果 隐睾睾丸重量明显下降,隐睾组1C细胞(7d组:10.61 ±1.10,14d组:11.79 ±0.91)较对照组降低(16.48±1.60,P<0.05)、4C细胞也明显降低,而2C细胞(7d组:40.41±2.93,14 d组:51.41±6.45)较对照组增加(30.17±3.24,P<0.05).隐睾各组生精细胞凋亡率(7d组:14.9±1.26,14 d组:6.90±0.96)高于正常对照组(2.50±0.44,P<0.01),而睾丸复位固定术后各组生精细胞凋亡率均下降(P<0.05).隐睾7、14 d睾丸中bc1-2蛋白表达量(7d组:4.68±0.47;14 d组:5.66 ±0.71)较对照组(7.47±1.01)降低而bax蛋白表达量(7d组:8.27±1.08;14 d组:6.26±0.21)较对照组(5.82 ±0.47,P<0.05)升高,睾丸固定术后各组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而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 隐睾可以使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增加,睾丸复位固定术后,睾丸生精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复,其恢复程度和隐睾时间长短有关;bcl-2和bax表达在生精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 脊索细胞对类软骨细胞增殖及基质合成代谢的影响

    作者:丁凡;邵增务;熊蠡茗;马凯歌;高飞

    目的 观察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脊索细胞对类软骨细胞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4只4周龄日本大白兔胸腰段脊柱,获取髓核组织,酶消化法及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的脊索细胞及类软骨细胞.取第2代类软骨细胞与脊索细胞按1:1的比例接种于共培养装置Transwell小室中,将单层培养的类软骨细胞设为对照组.培养1、3、7、10 d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表型,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多糖的表达.结果 成功分离纯化、获取脊索细胞及类软骨细胞.镜下观察见原代脊索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 ~ 15 μm,胞质内含较多大小不等的囊泡;原代贴壁的类软骨细胞体积较脊索细胞小,呈短梭形,直径4 ~6 μm.随着非接触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类软骨细胞增殖明显加快,以共培养7、10 d明显(P<0.05);Ⅱ型胶原、蛋白多糖的表达量也逐渐增高.结论 脊索细胞能促进髓核类软骨细胞的增殖,其可能在阻止椎间盘退变的发生中具有一定意义.

  • 慢病毒介导C-1-1基因维持“自组装”工程化软骨永久性表型的研究

    作者:孙志博;杨述华;张宇坤;张波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C-1-1基因对维持“自组装”工程化软骨永久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C-1-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阳性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观察C-1-1基因的表达效果.用含有生长分化因子-5(GDF-5)的成软骨培养基诱导培养3周,3周后重悬细胞,以5×109个/L的细胞终质量浓度接种于2%琼脂糖包被的24孔板,行自组装培养3周后取材.通过Ⅱ型、X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甲苯胺蓝染色鉴定分化结果,并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结果 测序证实成功构建携带C-1-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hMSCs后,C-1-1基因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都有明显表达.自组装培养3周后,3组标本经甲苯胺蓝染色均可见广泛蓝染并带有异染型着色.C-1-1基因转染组的Ⅱ型胶原平均吸光度(A)值为(0.3754±0.0255),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型胶原平均A值为(0.0115±0.0062),显著低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1).结论 慢病毒介导C-1-1基因转染后,可增强“自组装”工程化软骨表型的稳定性,抑制其成熟肥大.

  • 特异性抑制人骨肉瘤细胞中EAG1基因表达的短发卡RNA筛选和鉴定

    作者:吴进;吴欣宇;丁真奇;施建东

    目的 筛选出能高效抑制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人EAG1(hEAG1)基因表达的短发卡RNA (shRNA).方法 根据人EAG1信使RNA (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4对不同的且能干扰hEAG1基因表达的shRNA.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GeneSil-hEAG1干扰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体外转染MG63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EA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合成4对shRNA.细胞转染结果显示48 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强荧光表达,转染率为70%.pGeneSil-hEAG1-2组的干扰效果为明显,hEAG1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筛选出的shRNA可高效阻断hEAG1的表达,可能成为骨肉瘤靶向性治疗的新策略.

  • Fibulin-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的研究

    作者:闫永吉;李炯明;刘建和;陈戬;姜永明;张劲松

    目的 构建Fibulin-5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膀胱癌5637细胞.方法 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Fibulin-5 cDNA,然后将其与pMD-19T载体连接.pMD-19T-Fibulin-5重组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Xho Ⅰ和EcoR Ⅰ的消化后产生Xho Ⅰ-Fibulin5-EcoR Ⅰ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 N1)质粒的相似位点并终合成p-EGFP-F5质粒重组体,并通过BgⅢ单酶切鉴定.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p-EGFP-F5质粒转染至人膀胱癌5637细胞株内.结果 PCR扩增片段长度为1429 bp.Xho Ⅰ和EcoR Ⅰ双酶切的片段经DNA测序显示Fibulin-5 cDNA插入正确.p-EG-FP-F5质粒重组体经BgⅢ单酶切出一约450 bp的条带.转染48 h后,pEGFP-Fibulin-5和pEGFP-N1转染成功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绿色荧光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Fibulin-5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人膀胱癌细胞内.

  • 原发性手汗症伴腋窝多汗患者腋窝汗腺中水通道蛋白5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剑锋;涂远荣;杜泉;薛武;李旭;林敏

    原发性手汗症常伴有腋窝、足部和头面部多汗,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学者倾向与交感神经的活动亢进相关,故针对交感神经的研究较多[1-4],分泌亢进的汗腺和与汗腺分泌密切相关的水通道蛋白(AQP)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尚少.我们通过检测原发性手汗症伴腋窝多汗患者的腋窝汗腺的AQP5蛋白和mRNA表达,探讨其在人体腋窝汗腺分泌中的作用和原发性手汗症伴腋窝多汗的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 益气通脉汤对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后肢缺血的影响

    作者:孟庆义;王瑞华;田利民;孙念峰;刘兆轩;李博

    严重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病变范围广泛,传统手术或者介入治疗无法实施,截肢率高.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等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出现给这些患者来了新的希望[1],MSCs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性血管新生细胞,其促血管新生的效果和其数量有关,但是增加MSCs的数量并不能无限制地增加MSCs的治疗效果[2],联合其他治疗措施以进一步增加MSCs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益气通脉汤对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后肢缺血的影响.

  • 生物钟基因调控胶质瘤C6细胞的生物节律性

    作者:李延辉;王凡;李张珂;牛占峰;夏鹤春

    有实验证实Rat-1和NIH3T3成纤维细胞在高浓度血清、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下可以使Period1、Period2( Per1、Per2)基因产生稳定的类似于机体内的生物节律[1],使得体外通过细胞株开展生物节律研究成为可能.本研究旨在观察恶性胶质瘤细胞的节律性.

  • 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复苏早期不同晶体液治疗效果的比较

    作者:闫旭;石忠琪

    我们应用生理盐水(NS)和乳酸林格氏液(LR)复苏的早期阶段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等参数,观察给予不同的液体类型对水肿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不同.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准备:24只微生物二级8个月龄健康杂种猪,体质量(21.50±0.82) kg,雌雄不限.给予3%戊巴比妥钠肌肉内注射镇静.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右颈内静脉置入深静脉导管.右股动脉置人4-F股动脉PiCCO导管,接PiCCO监护仪[1].

  • C57BL/6小鼠前列腺癌三种常用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春;李惠长;钱本江;吴涛华;毛瑛玉;刘昌明;张家彬

    我们应用C57BL/6小鼠在前列腺原位、腹部皮下及胫骨髓腔注射RM-1细胞方法建立细胞移植瘤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模型建立:C57BL/6雄性小黑鼠40只,鼠龄6~8周,随机分为3组:A组:前列腺原位注射组15只、B组:腹部皮下注射组15只、C组:胫骨髓腔注射组10只;取对数生长期的RM-1细胞,消化、洗涤、离心,稀释成1.0×109个/mlRM-1细胞悬液备用.

  • 一种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作者:范昕;卢旷逸;马小艳;张建新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的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我们参考吴恺等分离培养大鼠胰腺星状细胞的方法,建立起一种新的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组织块分离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采用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瓶,多聚赖氨酸可以使组织贴壁更加牢靠,同时增加细胞贴壁能力.其次根据胰腺星状细胞与胰腺内其他细胞的生长条件差异[1],纯化胰星状细胞,并加入胰酶抑制剂,防止自身消化导致的细胞损伤.

  • 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5例诊治分析

    作者:高炳玉;夏立平;刘玉;孙早喜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死率仍高达20.00%~23.00%,特别是SAP的亚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的病死率可高达42.00%~53.57%,并且治疗无章可循,SAP患者中约25%为FAP、SAP或FAP并发腹腔室隔综合症、胰腺脑病(PE)、多器官功能障碍时其病死率可高达62.50% ~75.00%[¨.我们收治5例SAP的严重并发症诊治,现报道如下.

  • 体外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的研究

    作者:余幼林;施宝民;王秀艳;苏忠学;卢晓飞;张振海;孙小刚;梁锋

    我们通过建立人为细胞诱导分化体系在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旨在为肝组织工程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细胞来源.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外周血由山东省立医院肝胆外科患者知情同意并志愿提供,由山东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RPMI 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Gibco公司);粒细胞刺激因子(齐鲁制药公司),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Peprotech公司);鼠抗人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Abcom公司);FITC标记山羊抗鼠IgG、TRITC标记山羊抗鼠IgG(北京中杉公司);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抗荧光淬灭封片剂(碧云天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β-巯基乙醇( Sig-ma公司).

  • 癌胚抗原CEA168~183多表位肽的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沈贤;应江辉;吴乐;王鹏飞;朱珊丽;薛向阳;张丽芳;朱冠保

    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信息学手段预测癌胚抗原(CEA)表位,选择富含T、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的短肽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Xhol Ⅰ、BamH Ⅰ、T4连接酶、核酸相对分子质量标准DNA Marker和预染蛋白Marker购自MBI公司.6×His-Tag单克隆抗体购自Bethyl公司.BALB/C小鼠,6~8周,雄性.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随意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杨志宏;上官守琴;田诗政

    皮瓣移植是整形外科常用的修复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的重要方法,但常遇到的问题是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皮瓣坏死,如何预防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更是整形外科医生渴望解决的临床难题.我们通过同种异体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观察对缺血皮瓣的保护作用.

  • 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峂;毛联刚;郑薇;和钢;李克强

    本实验旨在观察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复苏,扩增.收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5个/ml.共设4组: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组、表阿霉素组、二甲双胍+表阿霉素组.每组设3孔,每孔(6孔板)加入细胞总数为5×105个,加入相应的药物及培养液.孵育48 h,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

  • 颅骨凹陷性骨折应力变化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步玮;崔慧先;赵庆林;吴健;彭志刚;赵建;任慧玲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捷的制作颅骨凹陷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力学分析获得颅骨发生凹陷骨折的临界生物力学基础及颅骨受到外力后的应力变化.一、材料与方法1.选取男性健康志愿者,用螺旋CT对志愿者进行连续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完整头部,选择骨窗获得完整的颅骨CT断层图像.

  • 一种提取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总RNA的方法

    作者:张荣凯;李国威;方航;陈郁鲜;宋炎成;赵庆;蔡道章

    在关于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的研究中,大鼠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常使用.从细小的大鼠膝关节分离并抽提出高质量的软骨下骨总RNA样品十分困难.我们使用微动力磨钻液氮下打磨分离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结合Trizol与硅胶离心柱提取软骨下骨总RNA的纯化方法,是一种简单、可靠、实用的提取完整和高纯度软骨下骨总RNA的新方法.

  • miR-221在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韩非;王春友

    已有研究证实微小RNA( miRNA)在人类肿瘤中表达异常,其中miR-22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显著增高,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1].我们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胰管内乳头黏液性肿瘤(IPMN)和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血浆中miR-221的表达,探讨其作为IPMN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

  • 钙离子对人食管下括约肌舒缩机制的调节作用

    作者:吴瑞锋;刘俊峰;王其彰;李保庆;王金栋;刘新波

    人食管下括约肌(LES)结构或功能状态的异常是多种食管疾病的病理基础,LES压力的异常已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发病因素[1-6].但LES的调节机制仍未阐明,有关LES的舒缩调节机制仍是胸外科目前研究的热点,Ca2+作为重要的第二信使,在肌收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应用离体肌条张力测定技术分别测定在有钙或无钙溶液中4种肌条对乙酰胆碱反应的不同,观察钙离子对人食管下括约肌舒缩机制中的调节作用.

  • 开放式犬重度心肌挫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华;刘达兴;牛义民

    本实验旨在探讨一种简便易行的开放性重度心肌挫伤(SMC)模型制作方法,为研究心肌挫伤后心脏的病理生理变化提供实验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建立动物挫伤模型:16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组Ⅰ(n=4,不撞击,对照组)、组Ⅱ(n=4,m=1.Okg)、组Ⅲ(n=4,m=1.25 kg)、组Ⅳ(n=4,m=1.5kg),采用同高度,同底面直径,但不同质量砝码,对犬裸露心脏进行撞击,参照蔡庆勇等[1]冠状静脉窦插管采集心脏静脉回流血液.

  •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杨志强;党晓卫;乔师师;李鹏;王兆阳;徐大千;许培钦

    目的 探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观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脾-肺固定术后不同时期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补体(C3、C4)、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与术前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脾-肺固定术术后6个月白细胞由(3.27±1.93)×109/L上升至(6.70±2.12)×109/L,血小板由(77.60 ±44.14)×109/L上升至( 164.00 ±66.78)×109/L; C3含量由(0.83 ±0.06) g/L上升至(1.03 ±0.15) g/L,C4含量由(0.12 ±0.02) g/L上升至(0.16 ±0.02) g/L,CD4由(25.07±5.35)%上升至(31.18±5.26)%,CD4/CD8由(1.74±0.25)上升至(2.03±0.36);自由门静脉压由(43.92±5.50) cm H2O(1 cm H2O =0.098 kPa)降至(33.92±5.50) cm H2O,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脾-肺间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既能纠正脾功能亢进、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又能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 用医用高分子塑料制造的手术牵开器的研究

    作者:钱建民;汪防睿;马震宇;王乾伟;黄秀娟;周诚

    目的 观察医用外科软组织扩张器的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应用拉力测试装置对医用外科软组织扩张器和金属腹部牵开器进行力学实验,测量在不同的初始牵引力下,牵引器在持续牵引过程中随时间发生的牵引力变化及位移变化.再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比较医用外科软组织扩张器与传统的金属牵开器的临床应用结果.结果 力学实验结果提示,随时间的延长,医用外科软组织扩张器的残留牵引力逐渐递减,在牵引1h后,残留牵引力较基础牵引力平均减少了10% - 13%;而金属腹部牵开器的牵引力在牵引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临床试验中,共120例患者入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50/60例(83.3%)手术使用后,外科医生对术野显露的评价为非常满意,10/60例(16.7%)评价为满意,平均使用效果评分为4.83分;对照组为35/60例(58.3%)评价非常满意,评分4.58分(P<0.05).而在围手术期临床结果分析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和住院天数上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评分高值在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中分别为(2.60±0.65)分和(4.10±0.45)分(P<0.05),至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0/60(33.3%)和44/60(73.3%),持续时间分别为(1.80±1.19)个月和(3.70±1.84)个月(P<0.01).试验组在术后所用的器械清理时间平均为(5.0 ±2.3)min;而对照组为(370.0±5.8) min(P<0.01).结论 医用外科软组织扩张器在临床使用中评价良好,临床收益与传统的腹部牵开器相似,但减少了术后伤口感染的机会,并显著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减少了术后疼痛时间.

  • Ⅲ型前列腺炎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阮黎;钟惟德;李正明;黄文胜;郑荣根;罗彬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 Ⅰ位点F/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Ⅲ型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103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A组)及100例非前列腺疾病患者(B组)进行Fok Ⅰ位点SNP检测,分析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Fok Ⅰ位点SNP与Ⅲ型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结果 VDR基因Fok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在A组及B组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组基因型分布FF:28% (29/103),Ff:31% (32/103),ff:41% (42/103);B组FF:31% (31/100),Ff:35%(35/100),ff:34% (34/100),其中ff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F:44%( 90/206),f:56% (116/206);B组为F:49% (97/200),f:51% (103/200),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ok Ⅰ多态性是Ⅲ型前列腺炎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VDR基因Fok Ⅰ位点SNP与Ⅲ型前列腺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125I粒子活度对实体恶性肿瘤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董金红;王娟

    125 I粒子植入治疗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实体肿瘤综合治疗[1].在对实体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选用何种活度的125I粒子对不同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以及他们各自的并发症如何均是临床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国内外相关报道了解到,对于不同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的恶性肿瘤在125I粒子活度的选择上存在差异,且国内较国外应用粒子活度偏高.现介绍国内外应用125I粒子活度对实体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 皮瓣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昆明;李青峰

    皮瓣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血流量、血液流速、阻力指数等,它可以直接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反映.皮瓣血流动力学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有其各自适应证,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病例研究.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林奇;鲁峰;高建华

    身体的大多数组织都依靠血管系统来提供给每个细胞营养和氧气.组织生长超过100 ~ 200 μm(氧气播散的极限),就需要新的血管形成来供给营养和氧气[1].作为循环系统的一部分,血管运输着血液,营养到身体的每个部分并运走代谢产物.血管系统可以分成3个结构[2]:大血管(动脉和静脉),微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后分支形成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促进营养真正的分配到各组织.在血管形成的不同阶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现就近年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血管形成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 血管内介入方法制作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

    作者:王举磊;秦怀洲;朱俊玲;高国栋;徐国政;马廉亭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作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的稳定技术和方法,评价其有效性及实用性.方法 4只健康老年恒河猴,经右股动脉插管至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剂量为1.0 ~ 1.2 mg/kg,药物浓度为0.2g/L.术后2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行阿扑吗啡诱转试验,10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结果 4只恒河猴制作模型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注药侧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形态改变,数量减少,注药侧平均为(20.3±4.7)个,正常侧平均为(66.3±11.9)个(P<O.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方法制作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硬件及技术条件有一定要求.

  • 兔中心型骺板缺损后骨桥切除的动物模型建立

    作者:余黎;余国荣;张克勇;张桃根;陶圣祥

    目的 建立兔的股骨远端中心型骺板缺损后骨桥切除的动物模型,并对骨桥切除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0只,观察β-TCP与骨组织相容性及对骨桥生长影响.另取3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A组(β -TCP标记+骨桥切除+脂肪填塞)、B组(β-TCP标记+骨桥切除)、C组(单纯缺损),每组10只,评价β -TCP标记,导针引导的方法切除骨桥的手术效果.结果 β-TCP置入后组织相容性良好,对骺板缺损后股骨畸形的程度没有影响(P>0.05);标记侧股骨长度(85.29 ±4.73) mm,外翻角度(12.35 ±2.53)°;未标记侧分别为(84.34 ±2.76) mm,(12.52±3.26)°.通过β-TCP标记,导针引导的方法可完整切除骨桥.运用脂肪筋膜瓣填塞骨桥切除后的缺损,可减轻股骨畸形的程度(P<0.01).A、B、C组的股骨短缩程度分别为(4.20±1.36)、(10.26±3.31)、(6.52±1.62) mm;外翻角的差异分别为(12.00±2.11)°、(23.47±4.06)°、(18.38±10.65)°.结论 通过β-TCP标记,导针引导的方法可建立兔股骨远端中心型骺板缺损后骨桥切除的标准动物模型.

  • 血管外科实验研究方向思考:从系统生物学研究到转化医学

    作者:蒋米尔;刘晓兵

    血管外科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血管疾病机制的实验研究,科学的实验研究成果也是临床开拓诊治新途径、开发新技术、开创新理念的不竭之源.血管疾病绝大多数是复杂性疾病,血管组织细胞和其功能调节亦是多网络多层次的,单一的基因、蛋白质、信号传导通路等的传统研究已不能满足复杂机体的研究需要,不能有效转化到临床应用.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步入"组"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的后基因组时代,血管外科实验研究主流亦趋于系统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另一方面,如何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同样是现代生物医学的巨大挑战.从实验室到临床,再从临床到实验室,转化医学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和共识,是血管外科实验研究的必由之路.现对血管外科系统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 微泡造影剂结合超声介导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转染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

    作者:胡敏;张凯伦;项飞翔;潘铁成;魏翔;朱学海

    目的 探讨微泡造影剂及超声辐照介导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转染防治移植静脉血管桥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NOS经微泡造影剂及超声辐照介导体外转染大鼠颈外静脉,再将静脉段间置植入颈总动脉,建立SD大鼠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于术后4周取移植静脉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法分析,观察eNOS基因在静脉桥中的功能表达和静脉桥新生内膜的增生.结果 Western blot法分析表明微泡造影剂及超声辐照介导eNOS基因转染组的移植血管桥内eNOS表达明显;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检测阳性率为(21.04±3.51)%,细胞凋亡指数为(12.11±1.23)%,新生内膜厚度(25.0±3.5) μm,内膜/中膜比值为0.43,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微泡造影剂及超声辐照介导eNOS基因转染可以有效抑制移植静脉桥新生内膜的增生.

  • 软组织静脉畸形侵袭行为与RhoC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郁玲玲;冯自豪;顾建英;亓发芝

    目的 探讨软组织静脉畸形侵袭性与Rho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侵袭性静脉畸形组织、非侵袭性静脉畸形组织及正常皮下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hoC蛋白及mRNA的表达.培养静脉畸形内皮细胞(VM-EC),小干扰RNA (siRNA)转染后检测细胞侵袭行为.结果 RhoC在侵袭组表达高于其他两组(P<0.0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3±0.055、0.529±0.134、0.939±0.051,mRNA相对表达量为0.117 ±0.029、0.378±0.130、0.704 ±0.152.RNA干扰后,VM-EC侵袭能力和成血管能力均下降(P<0.05),干扰前后穿透Matrigel胶的细胞数分别为56 ±6和20 ±4,形成完整血管环数分别为17 ±2和7±2.结论 RhoC是静脉畸形侵袭性发展中的重要蛋白,调控RhoC表达可影响其侵袭性进展.

    关键词: 静脉畸形 RhoC 侵袭性
  • 腹主动脉瘤瘤内压无线测量系统的体外模型构建

    作者:刘晓兵;王文兴;韩涛;陆信武;陆民;蒋米尔

    目的 探讨自主研制的无线压力感受器测量腹主动脉瘤瘤内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构建腹主动脉瘤瘤内压的无线检测系统,主要由植入子、能量发射系统、数据读取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将植入子置入腹主动脉瘤体外模型中,在低压50 mm Hg(1 mm Hg =0.133 kPa)、中压150 mm Hg、高压250 mm Hg等不同循环压力、42、37、32℃等不同温度以及5、10、30、50 cm等不同测量距离下,检测植入子的性能,以及检测模拟瘤体腔内修复术后,瘤内压在不同黏滞度状态下的变化.结果 在上述不同检测状态下,感受器测量结果非常接近于外界对照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处理软件结果可靠可信.能量线圈大工作距离为8 cm,数据接收器大工作距离为50 cm.瘤腔隔绝后,瘤内压下降至循环压的20%(P<0.01),符合对应的隔绝状态.结论 体外实验中,自主研制腹主动脉瘤瘤内压无线检测系统可行有效.

  • 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对肢体微血管相位衬度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卢伟锋;董智慧;符伟国;张祥满;彭屹峰;陈绍亮;肖体乔;王玉琦

    目的 应用同步辐射光源类同轴相位成像技术检测大鼠后肢肌肉的微血管.方法 取SD大鼠8只分别用生理盐水和硫酸钡对后肢动脉进行灌注,对不同厚度的标本进行普通X线和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另取1只大鼠,在不灌注对比剂的情况下检测肝脏、肺叶和肢体的血管.结果 未灌注对比剂的肝脏和灌注生理盐水或硫酸钡的后肢可见血管显影.和普通X线成像比较,灌注硫酸钡的后肢标本可显示更清晰的血管树,可显示的小血管直径为9 μm.结论 同步辐射成像技术有助于检测肢体微血管或新生血管.

  •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刘金平;向水;董念国;史嘉玮;孟庆良;肖勇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SOCS3)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携带大鼠SOCS3基因的腺病毒(pYrAd-rSOCS3)转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的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检测SOCS3、白细胞介素(IL) -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OCS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STAT3、IL-1β、IL-6、TNF-α、MCP-1及ICAM-1的的蛋白表达.结果 PDGF-BB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24h后,SOCS3、STAT3、P-STAT3、IL-1β、IL-6、TNF-α、MCP-1及ICAM-1表达均上调;pYrAd-rSOCS3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再用PDGF-BB刺激,其SOCS3表达进一步上调,但STAT3、P-STAT3、IL-1β、IL-6、TNF-α、MCP-1及ICAM-1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SOCS3表达通过负反馈调节酪氨酸蛋白激酶(JAK) -STAT3信号通路,抑制STAT3的激活及磷酸化而下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 层层自组装肝素/胶原复合涂层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

    作者:陆树洋;孙晓宁;张鹏;龚飞荣;沈雳;杨守国;王春生

    目的 观察层层自组装肝素/胶原复合涂层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片的抗凝血性能和血液相容性.方法 实验分为复合人工血管片组和普通人工血管片组.采用层层静电组装的方法将带负电的肝素与带正电的胶原交替涂覆到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片上,制备成复合人工血管片.参照IS010993-4及GB/TI6886标准中实验方法行血小板黏附实验、溶血实验及血浆复钙时间实验检测.结果 扫面电镜照片可以观察到普通人工血管片表面有大量血小板黏附,血小板呈扁平状贴覆在材料表面,复合血管片组表面有少量血小板贴覆(2.5±2.4比28.5±4.8,P<0.05);普通血管片溶血率0.63%,复合血管片溶血率1.27%,均<5%,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血管片血浆复钙时间为8.5 min,复合血管片观察至30 min未见纤维蛋白丝.结论 层层自组装肝素/胶原复合涂层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片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及血液相容性.

  • 丹参酮ⅡA抑制腹主动脉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研究

    作者:商弢;刘昭;周敏;刘长建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胰弹力蛋白酶灌注制作的大鼠腹主动脉瘤(AAA)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3组,每组12只.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用胰弹力蛋白酶灌注方法制作AAA模型,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注.实验组全程接受腹腔内注射丹参酮ⅡA2mg/(天·只),对照组与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术前和术后第5、12、18、24天使用彩色超声仪测量动脉瘤大处内径,并测量动脉收缩压.术后24 d取腹主动脉组织标本观察组织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定量观察.结果 术后第1周起实验组腹主动脉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且各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标本中弹力纤维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MMP-2和iNOS蛋白表达则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1).实验组MMP-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抑制(P<0.01).结论 丹参酮ⅡA能够通过下调MMP-2和iNOS表达而抑制大鼠AAA的扩张.

  •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治疗减缓移植物血管病及机制

    作者:赵波;宫念樵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治疗减缓同种移植物血管病的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BN-Lewis大鼠血管移植为对象,依据基因治疗方案分为4组:同系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载体对照组、腺病毒介导的HO-1( AdHO-1)组.移植后2个月,观察各组移植物纤维化和内膜增生,检测T细胞(CD3+)、B细胞(CD45RA)和巨噬细胞(CD68+)浸润数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物HO-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的浓度.结果 同系对照组无移植物血管病表现,空白对照组和载体对照组大量纤维沉积,AdHO-1组纤维沉积轻微.血管内膜/(内膜+中膜)百分比4组分别为7.6%、81.4%、85.9%、15.9%.每400倍视野浸润细胞数4组分别为T细胞(9.2±1.6、92.3±11.6、89.6±17.8、39.3±10.1)、B细胞(3.6±1.1、72.6±11.8、66.6±10.9、30.6±9.9)、巨噬细胞(7.5±1.2、78.5 ±21.7、72.5 ±19.8、34.5±18.7).血清IL-10浓度4组分别为(50.2±20.1)、(40.2±11.1)、(38.6±19.3)、(481.2 ±69.1)ng/L.AdHO-1组与空白对照组和载体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O-1基因治疗增高了移植血管HO-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AdHO-1基因治疗减缓同种移植物血管病,移植物纤维化和内膜增生明显减轻.AdHO-1基因治疗下调了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移植物中的浸润,增加了HO-1和IL-10的表达,IL-10-HO-1通路的活化可能是移植血管得到保护的重要原因.

  • 淀粉样蛋白A在人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表达及其激活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炎性体的机制

    作者:姜雨刚;王文见;王冕;张志辉;黄楷;张远起;王深明

    目的 观察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 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人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中的表达,并通过SAA激活NLRP3炎性体的体外实验分析在ASO中NLRP3炎性体激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AA、NLRP3、IL-1β在ASO血管壁中的表达.SAA处理巨噬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成熟型IL-1β和裂解型Caspase-1,检测细胞中IL-1β前体蛋白、Caspase-1前体蛋白的表达.RNA干扰技术下调单核细胞(THP-1)细胞中NLRP3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AA对人巨噬细胞中核因子(NF) -κB p65入核的影响.结果 ASO下肢血管壁中SAA、NLRP3、IL-1β的表达较正常动脉壁上调倍数分别为10.19 ±0.29、7.11 ±0.14、5.06 ±0.15,与正常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蛋白表达呈现出共区域化;SAA处理巨噬细胞,SAA各剂量组(1、2、5、10 mg/L)较对照组比较,NLRP3上调倍数相应为(2.49±0.34、3.19 ±0.22、3.61 ±0.29、4.46±0.20,P<0.01),Caspase-1p20上调倍数相应为(1.32 ±0.11、4.59±0.28、17.55±1.40、25.69±1.71,P<0.01),IL-1β p17上调倍数相应为(1.24±0.09、2.48 ±0.22、15.59±0.96、23.57±0.80,P<0.01),下调THP-1巨噬细胞中的NLRP3表达后,SAA诱导的IL-1β分泌明显减低.SAA可以上调人巨噬细胞中IL-1β前体蛋白的表达,而且被NF-κB特异性阻滞剂Bay1 1-7082所抑制,上调倍数分别为17.64 ±2.07、6.45±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显示SAA促进巨噬细胞中NF-κB p65入核.结论 SAA在ASO血管壁中广泛沉积,并上调了NLRP3和IL-1β的表达.SAA可以激活NLRP3炎性体,引起IL-1β的分泌.SAA可以上调IL-1β前体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NLRP3炎性体激活致IL-1β分泌的预启动功能.因此在ASO中SAA可能通过激活NLRP3炎性体而促进动脉硬化炎症的发生、发展.

  • 高糖诱导氧化应激对大鼠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郭清保;刘勇;施森;周翔宇;孙晓磊;石镁虹;邓显;钟武;曾宏;杨辉;何延政

    目的 观察高糖诱导氧化应激对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大鼠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培养3d后进行鉴定.鉴定后的细胞根据培养液中终末葡萄糖浓度的不同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5.5 mmol/L)和高糖干预组.高糖干预组又分为3个亚组:高糖1组(15mmol/L),高糖2组(30 mmol/L),高糖3组(60 mmol/L).分别在24、48、96 h进行抗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浓度、谷胱甘肽(GSH)含量、EPCs增殖检测,加抗氧化剂后再次检测EPCs增殖.结果培养3d后的细胞经鉴定证实为EPCs.同时间点高糖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在48、96 h,高糖干预组GSH、抗O2-含量,EPCs增殖显著降低(P<0.05),MDA浓度明显升高(P<0.05).同浓度不同时间点与24 h比较,高糖2组和3组MDA浓度明显升高(P<0.05),GSH、抗O2-含量,EPCs增殖显著降低(P<0.05),加入抗氧化剂后,高糖干预组+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与高糖干预组比较EPCs增殖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糖诱导大鼠EPCs氧化应激反应增强,EPCs增殖明显减弱.加入抗氧化剂后高糖干预组EPCs增殖又显著升高,提示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可能是影响EPCs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功能鉴定

    作者:倪冷;刘昌伟;刘暴;宋伟;李天佳;王琳芳

    目的 构建携带目的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 (bcl-xL)的重组腺病毒并鉴定其功能.方法 构建重组腺病毒pAdxsi-GFP-bcl-xL并体外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目的蛋白表达及氧化应激下细胞凋亡.结果 重组腺病毒pAdxsi-GFP-bcl-xL构建成功,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可成功表达目的蛋白bcl-xL,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荧光染色及碘化丙锭(PI)染色结果提示,在氧化应激下,重组腺病毒感染组早期及中晚期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H2O2组)显著降低,两组早、中晚期凋亡率分别为(3.7±0.2)%、(10.3±0.5)%(P<0.01)及(6.8±1.3)%、(18.3±2.8)%(P<0.05).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pAdxsi-GFP-bcl-xL,它可显著降低氧化应激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 靶向RNA干扰骨桥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作者:邱志兵;陈鑫;薛昊;许欢;徐明;蒋英硕;汪黎明;肖立琼

    目的 构建大鼠骨桥蛋白(OPN)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针对OPN基因的不同部位设计3对shRNA的寡核苷酸片段,克隆到慢病毒载体PLKO.1中,构建靶向OPN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LKO.1-OPN-shRNA,检测并筛选佳抑制效率的shRNA干扰载体.并将其转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SMCs OPN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SMC OPN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沉默OPN基因后对VSMC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靶向OPN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重组慢病毒载体PLKO.1-OPN-shRNA转染后可显著抑制VSMCs的OP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OP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其中以PLKO.1-OPN2-shRNA为明显,达到90%以上;转染PLKO.1-OPN2-shRNA后72 h的细胞增殖能力[吸光度(A)值=0.365 ±0.011]明显低于未处理组(A值=0.941±0.028)和阴性对照组细胞(A值=0.941±0.040,P<0.05);而早期细胞凋亡率(20.44±2.69)%和晚期细胞凋亡率(16.79±1.01)%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佳抑制效率的靶向OPN慢病毒表达载体PLKO.1-OPN2-shRNA,该载体能有效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 Tiel基因在曲张大隐静脉瓣膜的异常表达

    作者:王鑫;乔彤;刘长建

    目的 观察下肢静脉曲张疾病中,Tiel基因在曲张大隐静脉第1对瓣膜中的异常表达,探讨其与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大隐静脉曲张组15例,正常对照组1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隐静脉第一对瓣膜CD31及Tiel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瓣膜中Tiel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瓣膜两侧内皮细胞表达CD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瓣膜根部近心侧内皮细胞表达Tiel强于远心侧(P<0.05),但在瓣膜尖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曲张组中瓣膜除了形态发生变化外,瓣膜近心侧内皮细胞CD31的表达稍弱于远心侧(P<0.05),而Tiel的表达显著弱于远心侧(P<0.01);Western blot未能检测到瓣膜中Tiel蛋白的表达.结论 静脉瓣膜近心侧内皮细胞Tiel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在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 胰腺癌的免疫治疗

    作者:王喜艳;李海军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以外科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为主的传统方法、近年来兴起的靶向及基因治疗方法,及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现有的治疗方法虽然在局部肿瘤切除、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创伤大、不良反应明显及患者耐受能力差等诸多问题,且并不能达到治愈胰腺癌的目的.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