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중국당뇨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影响因子: 1.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49/R
  • 国内刊号: 张婷婷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journal@cds.org.cn
  • 曾用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岚;邓振霞;吴懿玲;何戎华;唐建英;穆会君;卜瑞芳;顾敏峰;王霞娟;蒋艳敏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清ACE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4名健康者ACE基因的缺失/插入多态性和血清ACE水平,并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结果 (1)ACE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χ2=3.348 7, P>0.05和χ2=3.725 7, P>0.05),且在增殖期DR组和背景性DR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意义(χ2=3.335 9, P>0.05和χ2=1.421 2, P>0.05).(2)糖尿病并发DR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与无D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878 3, P>0.05和χ2=9.165 5, P>0.05),且血清ACE水平在DR患者中明显升高(t=12.722,P<0.05),与ACE基因多态性呈一致表现.(3)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CE基因DD型、血清ACE水平、血胆固醇、空腹血糖和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糖尿病患者中DD基因型具有患DR易感性,并且在DR患者中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呈一致表现.

  • 糖尿病大鼠瘦素受体OB-Ra表达的研究

    作者:谢娟;郭刚;梁东春;鲍秋野;刘颖;张镜宇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OB-Ra mRNA在糖尿病(DM)大鼠多个组织中的表达及胰岛素(Ins)分泌减少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从大鼠脾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扩增了约1.44 kb的OB-Ra基因片段;以四氧嘧啶诱导DM模型大鼠;检测和比较正常和DM大鼠多个组织中OB-Ra mRNA的表达. 结果 OB-Ra mRNA在大鼠体内广泛表达,脾、睾丸、腹部白色脂肪(简称脂肪)及大脑等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而心、肺中几乎未见表达;DM大鼠的胰腺、脂肪和睾丸等组织OB-Ra mRNA的表达量与正常大鼠相比,分别减少了62%、15%和11%. 结论 DM大鼠体内胰腺、脂肪和睾丸等组织中OB-Ra mRNA表达量的降低与Ins分泌减少及由此引起的代谢改变有关.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丁致民;吴建新;李媛媛;欧阳;祝恕德;吴梦青;陆悦;邓薇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V型胶原(CIV)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4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组、微量蛋白尿(MA)组、临床白蛋白尿(ODN)组,分别检测各组的MMP-9、TGF-β1、CIV. 结果血清MMP-9含量在MA组及 ODN组较正常对照(NC)组明显升高(P<0.01),且ODN组较MA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TGF-β1含量NA组、MA组及ODN组均较NC组明显升高(P<0.01),MA组及ODN组较NA组升高明显(P<0.01).血清C IV含量ODN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NA组、MA组虽较NC组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血清MMP-9、TGF-β1升高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一氧化氮系统及肾脏的影响

    作者:陈燕铭;曾龙驿;吴伟康;江柏泉;张国超;罗汉川;钱孝贤

    目的研究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一氧化氮(NO)系统及肾脏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40只Wistar 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伊贝沙坦组和开搏通组.病程12周时处死大鼠,取血、尿和肾脏标本,测定尿量、体重、肾重/体重比值、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血清、尿液和肾组织的NO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合成,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肾脏的病理结构变化. 结果治疗12周后,糖尿病各组大鼠的尿量、肾重/体重比值、血糖、HbA1c、血清、尿液和肾脏组织的NO水平、肾脏组织iNOS蛋白的合成、肾小球体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明显高于或大于正常组,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伊贝沙坦组大鼠的血清、尿液和肾脏组织的NO水平、肾脏组织iNOS蛋白的合成、肾小球体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比糖尿病组明显减少(P<0.05);血清、尿液和肾组织NO水平与肾小球体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呈正相关. 结论伊贝沙坦能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损害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伊贝沙坦不同程度地抑制糖尿病大鼠NO的产生有关.

  •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梁继兴;林丽香;陈鸣钦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Ra)基因多态性分布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长度多态性检测87例2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7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和148名健康对照者的IL-1Rα第二内含子的86个碱基(bp)数目可变重复片段(VNTR)多态性. 结果 2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等位基因A2及含A2基因型频率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P<0.05). 结论 A2等位基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

  • 灵芝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尧;石凤英

    目的探讨灵芝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干预作用. 方法 43只正常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和糖尿病组(系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糖尿病组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组),苯那普利治疗组(A组),灵芝治疗组(L组).A组予苯那普利10 mg*kg-1*d-1灌胃,L组予灵芝600 mg*kg-1*d-1灌胃,D组予相同体积的饮用水灌胃. 结果治疗12周后, L组和A组的肾重/体重、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基质/肾小球面积比较D组明显下降; D组肾皮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增强,A组和L组较D组减弱,TGF-β1免疫组化染色也同步改变. 结论灵芝能明显降低糖尿病鼠的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及形态学异常,并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TGF-β1的表达和合成,表明灵芝对糖尿病鼠早期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作用.

  • 糖原合成酶基因M416V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作者:傅健;谢海宝;吕远栋;徐伟红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即Glycogen Synthase(GS)基因M416V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 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252例T2DM患者、196例非DM对照者GS基因第10外显子第416号位点上由蛋氨酸(Methionine)置换成缬氨酸(Valine)的变异,即M416V. 结果 (1) T2DM组的GS基因M416V的Val等位基因频率为10.3%, 对照组的Val等位基因频率为6.4%; T2DM组中的Val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37.(2) 在T2DM组中,具有GS基因Val 等位基因者的BMI值明显高于无Val 等位基因者(P=0.024), 具有GS基因Val 等位基因者的2hPG值明显高于无Val 等位基因者(P=0.005). 结论 GS基因416位点上的Val等位基因与T2DM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它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的发生.

  • 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及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影响

    作者:梅小斌;高从容;邹大进;湛冯兰;叶志斌;许静;李保春;袁伟杰;崔若兰

    目的探讨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水平的关系. 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DM)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洛沙坦1 mg*kg-1*d-1或2 mg*kg-1*d-1灌胃8周.Western 杂交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P27蛋白水平, ELISA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ECM)蛋白(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和尿白蛋白,采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定肾小球面积. 结果 DM 8周大鼠肾重/体重比例增高,肾小球面积增大,肾小球ECM蛋白水平增加,24 h尿白蛋白排泄增多,同时肾小球P27水平增高.洛沙坦降低DM大鼠肾重/体重比例、肾小球面积及肾小球ECM蛋白水平,减少24 h尿白蛋白排泄,降低肾小球P27水平.洛沙坦的上述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洛沙坦不改变DM大鼠血糖水平. 结论洛沙坦可减轻DM大鼠肾小球肥大程度,此作用可能与洛沙坦降低DM大鼠肾小球P27水平有关.

  • 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脂餐后代谢的急性影响

    作者:马学毅;荆丹青;胡景胜;白桦;钱宏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1 g顿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餐后代谢的急性影响,探讨其降糖机理及临床新用途. 方法初诊T2DM、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患者共30例,按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Homa-IR≤2分为A、B两组,观察服二甲双胍+脂餐及对照脂餐后8 h内血糖、胰岛素(INS)、血脂变化. 结果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餐后血糖及体重指数(BMI)相似情况下,A组显示高胰岛素血症,餐后长时间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1 g顿服显著抑制A组餐后2 h血糖、游离脂肪酸(FFA),长达8 h的TG及8 h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P均<0.05)而不引起胰岛素变化,而B组未见显著改变. 结论 1 g二甲双胍在胰岛素抵抗的T2DM及IGT患者起了明显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此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TG的清除或利用实现的.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陆宏红;李明珍;华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9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 水平,分析患者组血浆tHcy水平与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结果 (1)患者组血浆t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6.0±6.3) μmol/L vs (11.7±2.2) μmol/L,P<0.01];患者组中35%存在高Hcy血症(tHcy>16.2 μmol/L),而正常对照组仅7% (P<0.01).(2)患者组中的高Hcy组[n=75,tHcy为(23.7±7.4) μmol/L]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而正常Hcy组[n=141,tHcy为(11.6±2.5) μmol/L]为40%(P<0.01). 高Hcy组中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及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Hcy组,其中以冠心病发生率差异尤为显著(43% vs 23%, P<0.001),而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3)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Hcy水平与年龄、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0.36,P=0.0009;r=0.27,P=0.0184),与肌酐清除率、血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53,P=0.0003;r=-0.25,P=0.0137). 结论高Hcy血症与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及肾脏病变关系密切.

  • 野黄芩甙元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莹;宋光华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野黄芩甙元(EB)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观察EB对DM大鼠肾病理、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 以及对肾组织局部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 结果 EB可降低DM大鼠Ccr、UAER及系膜基质含量,降低肾内局部ET、TGF-β1 的水平. 结论 EB可能通过降低肾组织局部ET及TGF-β1的含量起到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罗晖;宁英远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27 bp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了32名健康对照者与8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eNOS基因a/b基因型,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上述人群空腹血清一氧化氮代谢物(NOx)水平.并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4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UA1b)组(DM1),微量UA1b组(DM2)和大量UA1b组(DM3). 结果 (1)T2DM各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DM各组aa+ab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M1组a等位基因频率及aa+ab基因型频率高于DM2及DM3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2)NC组aa+ab基因型空腹血清NOx明显低于bb基因型.(3)血清NOx在DM1组较NC组有明显的升高,但在DM2、DM3组却较NC组显著降低.(4)T2DM患者中,aa+ab基因型UAER和血清肌酐(Scr)水平显著高于bb基因型. 结论 eNOS基因27 bpVNTR多态性与DN发生有关,eNOS基因a等位基因是DN发生和发展的有用的预测标志.

  • 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焦秀敏;刘宽芝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制作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缬沙坦治疗组,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肾脏肥大指数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AI-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缬沙坦治疗组较非治疗组尿白蛋白明显减少(P<0.01),尿素氮水平下降(P<0.05),肾脏肥大指数改善(P<0.05),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PAI-1蛋白表达增多,治疗组PAI-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结论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PAI-1的表达.

  • 糖尿病肾病进展与凝血异常的关系

    作者:孙雪峰;王兆霞;周希静;王力宁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凝血异常与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关系. 方法选择观察8个月期间尿蛋白和肾功能变化相一致的22例患者,分为二组,一组以华法林治疗,一组作为对照,每组各11例.每月测一次血、尿肌酐和尿蛋白,华法林停用后第2天检测各项凝血指标. 结果尿蛋白增加和肾功能恶化作为2个独立因素增强DN患者的凝血活性;抗凝治疗在改善凝血亢进状态后能延缓肾功能恶化,但不减少尿蛋白排泄. 结论 DN患者伴随尿蛋白增加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并因此促进肾功能恶化.

  •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的比较

    作者:廖志红;李延兵;修玲玲;许雯;胡国亮;翁建平

    吡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也有降低胰岛素抵抗及降糖作用.本研究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进行随机双盲试验,研究他们对2型糖尿病(T2DM)的降糖效果和不良反应.

  •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陶松桔;徐自强;宋卫红;谭辉;尹支农

    近年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增多和细胞外基质(ECM)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各个环节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氟伐他汀对DN患者血清Ⅳ型胶原(C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和机制.

  •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改变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相关关系

    作者:王奕丽;刘国良

    E-选择素(E-S)是一种黏附因子,又称为内皮-白细胞黏附因子-1, 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倍受关注的是内皮细胞表面的组织特异性,它能介导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一些T淋巴细胞在内皮表面的滚动.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可溶性E-S水平,探讨其在DN发病中的作用与早期诊断价值.

  • 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MCP-1的影响

    作者:陈晖;张小玲;邵凤民;刘章锁

    本研究证实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肾小球上有明显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但机制尚不清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是针对单核细胞的趋化因子,可能在DN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IV型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淑红;倪安民;郭倩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IV型胶原(CIV)是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管间质增殖的主要成分,尿中CIV的升高可以反映肾损害的程度[1].因此,探讨其检测和影响因素对于DN的防治具有临床意义.

  • 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慧;叶福林;张立斌;刘志民

    糖尿病(DM)心肌病是DM患者所特有的心脏病变,其病理特点是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和心肌微小血管广泛内膜病变.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免疫功能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动物试验表明体内转染TGF-β1基因可促进心肌纤维化[1].Doi等[2]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DM大鼠心脏TGF-β1表达显著增高.褪黑素(Melatonin,Mel)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Mel对DM大鼠心肌TGF-β1蛋白及基因的调节作用,探讨Mel对DM心肌病变的治疗作用.

  • 糖尿病患者肾脏细胞外基质蛋白聚糖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晋红;李红

    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是许多脏器慢性病变的病理基础,是决定DM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微血管病变时,细胞外基质(ECM)发生多种变化,包括蛋白聚糖(PG)等变化,从而导致局部屏障系统改变、通透性加强、蛋白渗出、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及纤维增生等改变,引起肾脏、眼底等并发症.了解DM时PG的变化对了解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理、发展过程等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进行相应的治疗.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晋康;柳洁

    胰岛素抵抗(IR)不仅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DM前期、葡萄糖耐量低减(IGT)阶段大中血管损害的重要基础之一.近年来IR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现简述如下.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叶迎春;李竞;甘佩珍

    糖尿病肾病(DN)是严重影响糖尿病(DM)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细胞外基质(ECM)在肾小球、肾小管聚集导致的肾小球坏死及肾间质纤维化是其特征性病理改变[1],DN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显示,DN的发生可能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MO/MФ)在肾组织的广泛浸润有关,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MO/MФ特异性的趋化因子,对MO/MФ有很强的趋化作用.

  • 合理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

    作者:谌贻璞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Ⅱ)生成,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ARB)能阻断AⅡ与AT1受体结合,故均能抑制AⅡ的致病作用.这两类药除能有效降低系统高血压外,还能减少尿蛋白排泄及延缓肾损害进展,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因此,这两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ACEI及ARB的肾脏保护机制包括血液动力学效应及非血液动力学效应两方面,血液动力学效应主要指降低肾小球内"三高"(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非血液动力学效应主要指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选择通透性及减少肾脏细胞外基质蓄积.

  • 年龄相关胰岛素抵抗是必然的现象吗?来自百岁健康老人的经验

    作者:

    文献充分证明了年龄老化和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1983年首次记载了年龄相关的胰岛素(Ins)介导的葡萄糖吸收受损(IMGU)[1,2].我们收集的数据证实了IR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峰大概在80岁.在90~100岁的健康老人中IR没有显著增加.这一研究说明IR在老年人群中不是必然的.

  • 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杨琳;周智广;黄干;颜湘;欧阳玲莉;伍汉文

  • 糖代谢异常老年人群死亡率的分析

    作者:徐向进;潘长玉;田慧;陆菊明

  • 胰岛素口腔喷雾剂在正常人口腔粘膜的吸收和生物学效应

    作者:赵维钢;王姮;李玉秀;孙琦

中国糖尿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