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对比观察

    作者:冯笑山;涂心明;孙江涛;卫洪波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185例全胃切除术采取了3种不同的术式,对其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半年饮食状况、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反"7"字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和"P"形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均具有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且明显优于Lahay吻合术(P<0.01).反"7"字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平均手术时间(3h)少于"P"形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35h)、并发症(10%)也少于后者(13%).结论反"7"字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及"P"形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是全胃切除术后可选择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 克罗恩病46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冯跃;孟荣贵;金黑鹰;徐晓东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特点及其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20年来收治的46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确诊16例,误诊率65.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24例,弥漫性分布4例,单一分布18例,2例合并有癌变.手术治疗共62例次,手术原因以肠梗阻多(44/62,71.0%).手术方法以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多(38例次,61.3%),1990年前肠组织切除范围掌握在距离病变两端各10cm处;1990年后在保证吻合口通畅和足够血运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肠组织切除范围.随访发现,1990年前手术后的复发率为20.1%(3/13);1990年以后为25.0%(4/1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克罗恩病手术原因以肠梗阻多见,切除肠管范围、切缘有无病变残留并不影响复发率.外科手术仅适用于治疗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不能改变其基本病变进程.

  • 年轻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的分子标记

    作者:谢丹;曾薇芬;文剑明;林汉良;张萌;曾穗德;林锋;詹文华

    目的探讨与年轻人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63例年轻结直肠癌和对应的16例腺瘤组织中β连接素(βcatenin)、hMSH2、hMLH1和P53蛋白表达和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肿瘤的Dukes分期,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与相关性.结果在63例年轻CRC中,肿瘤组织的DNA倍性与患者的Dukes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非整倍体DNA含量的肿瘤,80.8%发生在DukesC或D期的CRC.P53蛋白的过度表达(76.0%)也倾向于浸润晚期的肿瘤;而hMSH2或hMLH1蛋白丢失的肿瘤70.0%是浸润早期的CRC.在16例配对的年轻结直肠腺癌和腺瘤组织中,βcatenin和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例βcatenin核浆聚集的CRC中,其对应的腺瘤有5例同时出现βcatenin的核浆聚集;丢失了hMSH2或hMLH1蛋白的3例CRC,其对应的3例腺瘤均丢失相应MMR蛋白.结论βcatenin和MMR蛋白hMSH2,hMLH1可以作为年轻CRC早期诊断中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而肿瘤的DNA倍性和P53蛋白表达是患者临床分期中有用的参考指标.

  • 直肠癌直肠系膜播散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小林;卿三华;黄祥成;吴承堂;宋京翔;姚学清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直肠系膜的合理切除范围.方法采用连续病理切片方法观察40例直肠癌的手术标本.结果40例直肠癌中发现直肠系膜有癌播散6例(15%),播散方式有肿瘤直接浸润、在系膜中形成孤立癌灶、血管和(或)淋巴管的转移.播散范围均在肿瘤下缘4cm之内.直肠癌直肠系膜播散与肿瘤分型、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相关,与肿瘤大小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无相关.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直肠系膜的远端切缘应超过肿瘤下缘4cm.

  • 乙状结肠单腔造口的不同术式及其并发症

    作者:屠世良;王辉;邹寿椿;邓高里;董全进;刘放;陈玉泽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单腔造口的佳术式,从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方法总结分析本院1980~2000年间随访18个月以上的乙状结肠单腔造口1935例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935例中,经腹膜腹直肌旁乳头型造口(A组)547例,腹膜外隧道腹直肌旁乳头型造口(B组)556例,腹膜外隧道经腹直肌平脐平坦型造口(C组)832例.3组发生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47.3%、B组37.1%、C组76%,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低于A组,C组低.结论通过腹膜外隧道经腹直肌平脐平坦型造口可有效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记定位在肠血管畸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凌跃新;吴肇光;程洁敏

    目的探讨肠血管畸形的术中定位方法.方法对15例肠血管畸形患者,经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证实具体出血动脉后,再进一步对出血分支动脉行超选择性插管,置入导引钢丝或造影导管作为术中定位标记.结果本组肠血管畸形位于空肠6例、回肠5例、空肠加结肠1例、结肠3例.手术时均顺利找到标记物并切除病变肠管,从而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经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明确畸形的肠血管后,置入标记物作为术中寻找病变部位的定位标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 西沙必利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复苏后胃损害的作用

    作者:张连阳;王正国;朱佩芳

    目的观察西沙必利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复苏后胃损害的作用.方法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休克(SS)组、出血性休克复苏(HS)组和出血性休克复苏后西沙必利治疗(HSC)组,同位素标记生物微球法测量胃血流量,同时测定胃黏膜内pH(pHi)、胃排空、胃黏膜丙二醛(MDA)含量和Na+K+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以及门静脉血乳酸水平.结果HSC组与HS相比,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显著降低,胃血流量下降幅度减少,2h胃pHi有显著回升,4h胃黏膜MDA含量降低、Na+K+ATPase活性增加,门静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出血性休克复苏后应用西沙必利有改善复苏后持续存在的胃缺血缺氧状态.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32例分析

    作者:孙益红;秦新裕;王承棓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979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施行乳头旁憩室切除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单纯行憩室切除18例,另14例同时加行胆道手术.术中损伤胆总管和主胰管各1例,均经手术修补后治愈.全组29例获得随访,随访期2~10年,有效率达89.7%.结论憩室切除术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理的术式.术中胆胰管损伤是乳头旁憩室切除的主要并发症.憩室切除术宜由有胆胰十二指肠手术经验的医师施行.

  • 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李继坤;陈进;李远芳;陈忠伟

    目的评价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钙黏附蛋白(ECD)、α连环蛋白(αCA)及β连环蛋白(βCA)在结直肠癌转移潜能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VEGF、ECD、αCA及βCA的表达.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表达阳性率为47.4%,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为57.9%,VEGF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P<0.01);ECD、αCA和βCA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明显减弱,且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ECD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αCA、βCA表达减弱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但与肝转移发生无相关(P>0.05).(2)P53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P<0.05).(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P53和VEGF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好,而αCA和βCA表达减弱者预后较差(P<0.01).结论结合分析P53、VEGF、αCA及βCA的表达有助于对结直肠癌转移方式、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 P27kipl基因过度表达诱导人胃癌细胞系凋亡机制的研究

    作者:宝全;胡祥

    目的研究P27kipl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含人P27kip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将外源性P27kipl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应用Westernblot、流式细胞分析术(FCM)等方法,检测P27kipl蛋白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外源性P27kipl蛋白在胃癌细胞中获稳定表达,胃癌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P27kipl的过度表达可通过对bcl2表达的调控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提示P27kipl基因转染可成为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 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治力;杨连粤;黄耿文;文卫;鲁伟群

    目的探讨补充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干预组.制作盲肠结扎打孔(CLP)的脓毒症模型,应用荧光光谱分析仪检测自肠腔进入门静脉的荧光标记葡聚糖(FITCD)的浓度,用透射电镜观察黏膜细胞间隙FITCD颗粒的量.结果CLP后21h,假手术组血游离T3(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分别为(3.44±1.40)pmol/L和(9.53±3.39)pmol/L,脓毒症组为(1.59±0.20)pmol/L和(3.41±2.14)pmol/L,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组FT3浓度为(3.40±165)pmol/L,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假手术组门静脉FITCD浓度(0.84±0.15)μg/ml,脓毒症组为(1.73±0.39)μg/ml,高于假手术组(P<0.01),T3干预组(1.16±0.26)μg/ml,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1).电镜显示T3干预后的肠黏膜细胞间隙及毛细血管的FITCD颗粒明显减少.结论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降低大鼠肠黏膜的通透性,对脓毒症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 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的价值

    作者:吴广平;徐惠绵;关志宇;高英贤;方长青;刘树立;陈峻青

    目的探讨一组正反互补单克隆抗体对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癌细胞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LMW)、癌胚抗原(CEA)、间皮细胞(MC)及波形蛋白(Vim)4种标志物,对67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的癌细胞成分进行免疫细胞化学(ICC)检测,并与常规细胞病理学(CP)检测结果比较.结果ICC阳性检出率(86.2%)明显优于CP阳性诊断率(58.6%)(P<0.05);ICC阳性检出率随侵袭深度及病期进展而增加;CKLMW、CEA、MC及Vim4种抗体的可用度分别为64.6%、71.6%、77.9%、41.8%.结论联合应用CKLMW、CEA及MC对于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癌细胞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Vim缺乏诊断意义.

  • 胃镜下放置鼻空肠导管的临床应用

    作者:汪志明;任建安;吴素梅;黎介寿

    1997年1月~2002年2月,我院行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7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16例多发性胃癌临床分析

    作者:陈吉彩;施红旗

    我院于1994~2000年共手术治疗胃癌患者1856例.其中多发性胃癌16例,占0.86%.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多发性胃癌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49~82(平均63.2)岁,其中60岁以上13例,占81.3%.全组共有39个病灶,其中有2个病灶者12例,3个病灶者2例,4和5个病灶者各1例.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术式选择

    作者:陈学东;徐光炜;罗辉宁

    1984年5月至2000年8月我院收治肠系膜上动脉综征(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yndrome,SMAS)13例,均获满意疗效.现就有关其诊断和术式选择讨论如下.

  •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61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钧澄;李桂生;莫家聪;李穗生;刘文旭;谢家伦;刘唐彬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及新生儿急腹症,现分析总结我院收治61例该病患者的有关资料.

  • 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晶波;杨中祥;张国利;陈志奇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1年11月对14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现报告如下.

  • 胃癌根治手术对患者血清E-钙黏附素浓度的影响

    作者:许洪卫;蔡诚忠;谭江平

    E钙黏附素(epithelialcadherin,ECd)又称上皮钙黏附素,属钙黏附素超家族经典亚族成员,它的表达程度与功能活性状态直接影响着肿瘤细胞的脱离和再附着[1].我们通过测定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Cd浓度,旨在探讨胃癌侵袭性和根治手术对血清ECd水平的影响.

  • 小肠广泛切除后未发生短肠综合征一例

    作者:周先亭;孟珂伟;李绍军

    患者男,51岁.因饮酒后腹痛,阵发性加重3d,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有稀水样便3~4次/d.经抗炎、输液治疗不见好转,腹痛加重,于2001年5月29日收入院.查体:心率140次/min,血压测不到.全腹有压痛、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腹部透视见肠腔有液气平面.

  • 幼儿胃黏膜脱垂一例

    作者:杨卫军;姜涛;夏有恒;王瑞珍

    患儿男,6岁,因反复间歇性呕吐4年于1997年8月27日入院.4年来进食后不定时出现呕吐,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伴间歇性加重,无发热,曾先后去数家医院就诊,均以"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进行治疗不见好转,遂来本院求治.查体:体温368℃,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体重14kg.消瘦,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可见胃型,右上腹触及指尖大小肿块,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差,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5.

  • 免疫营养基质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宋京翔;卿三华

    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免疫抑制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的原因在于肿瘤不仅能直接侵犯免疫器官引起免疫抑制,还可以释放免疫抑制因子而降低宿主免疫力,诱导体内抑制性细胞增多.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虽不能直接反映对肿瘤的攻击能力,但与肿瘤的发展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营养不良常见于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据报道,住院患者中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上消化道手术的癌症患者明显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超过30%[12].营养不良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限制了抗癌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 谷氨酰胺二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幼生;黎介寿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人体内含量大、作用多的氨基酸.由于Gln单体在溶液中稳定性差、溶解度低,商品氨基酸液中均不含Gln单体.含Gln的二肽可以避免Gln单体的上述缺点,作者对近年来有关Gln二肽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 肠功能障碍的营养支持

    作者:李宁

    肠道是维持人体营养、生存的重要器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肠功能的认识偏重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通常所谓的"肠衰竭(intestinalfailure)"是指患者丧失了小肠这一器官或小肠的功能,不能通过消化吸收来维持机体低营养需要量、甚至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在日常临床实践中,患者能否耐受肠道饮食是判断肠功能的一个实用标准.但肠道不仅有消化、吸收、蠕动的功能,还有免疫调节、激素分泌、黏膜屏障等功能,所发生的功能问题难以综合归纳,至今对肠功能障碍(gutdysfunction)的诊断标准尚无共识.

  • 循证医学对临床营养研究的导向

    作者:蒋朱明;江华

    临床营养由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组成.60年代,Wretlind(瑞典)、Dudrick(美国)、Wilmore(美国)等人在PN领域做了开创性工作,并很快在临床普及应用.曾宪九(北京)、吴肇光(上海)、吴蔚然(北京)等于1963~1966年做了外科代谢与营养方面的初步工作,如应用中心静脉插管输入水解蛋白注射液及15%~20%葡萄糖液等治疗肠瘘患者,观测患者的氮平衡、体液平衡等.20余年后,随着临床营养应用和研究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争论.20世纪90年代,循证(证据)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兴起,临床营养的研究和实践也受到了"按EBM进行研究"的影响.现对EBM的基本思想及其对临床营养中的部分前沿问题研究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 临床营养与胃肠外科疾病

    作者:吴肇汉

    目前,对于较复杂的胃肠疾病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治疗的积极意义已得到共识.但在具体实施时,疗效不佳或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些与适应证的掌握、营养制剂的选择和恰当途径的输入等方面有密切关系.为提高营养支持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现对其中几个问题作一些重点说明.

  • 消化液收集回输在胃肠外瘘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周建平;姚宏亮;李铁钢;范丹风;胡秋莲;皮执民;胡辅珍

    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消化液收集回输的方法治疗胃肠外瘘14例,体会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14例,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8~61岁.其中胃外瘘3例,十二指肠瘘3例,空回肠瘘8例.

  • 介绍一种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

    作者:卢声琦;宋家琨;樊华

    随着对使用肠内营养的认识不断深入,空肠造瘘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我们根据实施肠内营养的实际需求,对传统的空肠造瘘术进行了改进,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 直肠癌肛管拖出式双吻合器超低位保肛新术式

    作者:王为民;戴观荣;李琴;王强;王元和

    现代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保肛手术的广泛应用.自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我院对15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肛管拖出式双吻合器超低位保肛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第七届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何裕隆;詹文华;王吉甫

    关键词: 胃肠 外科学术
  • 手术不可切除的上消化道恶性梗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作者:江志伟;姜军;李宁;黎介寿

    目的探讨手术不可切除的上消化道恶性梗阻患者进行肠内营养(EN)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手术不可切除的上消化道完全恶性梗阻患者6例,术前行全肠外营养支持,然后通过手术胃造口或空肠造口,术后逐渐由肠外营养(PN)向EN过渡,并根据病情进行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定期检查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体重、体质指数和进行卡氏行为状态评分(KPS).结果6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35.4±10.8)d,出院后继续家庭EN支持.4例患者营养改善后,进行了放疗或化疗,其中3例梗阻获得部分缓解,可以进少量流汁饮食和水.出院时与入院时相比,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及KP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上消化道恶性梗阻患者选择性地进行EN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

  • 肠瘘患者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革非;任建安;王新波;范朝刚;黎介寿

    目的了解肠瘘患者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细菌菌谱及药敏情况.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1年4月收治的使用腔静脉导管进行全肠外营养(TPN)的肠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肠瘘患者,共进行了358次腔静脉置管,腔静脉导管尖端培养阳性的有88次(24.6%),腔静脉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6.9±13.0)d.88次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尖端共培养出95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56.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5株,占36.8%;真菌6株,占64%.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临床表现,有16例患者更换了抗生素,4例改用抗真菌药物,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对于肠瘘患者,腔静脉感染仍是实施静脉营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常见.

  • D-甲硫氨酸联合化疗药物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费旭峰;曹伟新;陈雪华;朱正纲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Met)及其联合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别置于6种不同培养液:含LMet、含DMet、不含Met而替以同型半胱氨酸(Met-Hcy+)或在上述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氟尿嘧啶(5Fu).培养48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并在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无论是否加入化疗药物,DMet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Met-Hcy+组和LMet组;LMet加5Fu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LMet组和Met-Hcy+组,但与DMet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间的bcl2和bax表达率无改变.结论DMet及DMet联合化疗药物可通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而抑制肿瘤生长,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和bax的表达无关.

  • 两种脂肪乳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疗效的比较

    作者:朱明炜;韦军民;曹金铎;赵旭;唐大年;陈悦

    目的比较中长链脂肪乳及长链脂肪乳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的疗效.方法29例老年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分为中长链脂肪乳组(MCT组,15例)和长链脂肪乳组(LCT组,14例),术后第2~7天共进行6d的肠外营养支持.除脂肪乳不同外,均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观察累积氮平衡、血浆蛋白、脂质代谢及与感染有关的并发症和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术后经肠外营养MCT组获得正氮平衡,为(27.3±24.0)mg·kg-1·(6d)-1,而LCT组为(-17.5±16.2)mg·kg-1·(6d)-1.术后血浆蛋白水平均降低,LCT组前白蛋白的降幅为(-0.06±0.03)g/L,明显高于MCT组的(-0.02±0.03)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手术前后变化均不明显.术后感染性并发症MCT组2例,LCT组3例.结论中长链脂肪乳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的营养疗效比长链脂肪乳好.

  • 肠内营养支持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刘金明;邹寿椿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9例胃肠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中,有9例应用促胃动力药(胃动力药组),20例利用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灌注能全素或能全力施行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比较两组胃肠减压量、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体重及氮平衡,评估肠内营养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与胃动力药组比较,肠内营养组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平均缩短(7±2)d,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3%.治疗后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平均升高4.8g/L,转铁蛋白平均升高0.82g/L,淋巴细胞升高0.7×109/L,体重平均增加45kg,氮平衡平均升高6.15g/d.结论肠内营养能有效治疗胃排空障碍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卡培他滨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作者:蔡三军;蔡国响

    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商品名:希罗达)是一种口服的氟尿嘧啶氨基甲酸酯剂,它是氟尿嘧啶(5FU)的前体药物,在肿瘤组织中通过肿瘤细胞内的较高浓度胸苷磷酸化酶(TP)的作用转化成5FU.口服希罗达可模拟持续性静脉输注,同时避免胃肠外给药的屏障问题.

  • 生物可吸收医用膜(三)

    作者:朱精强;宋跃明;朱晓明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可吸收医用膜的临床应用情况,课题组的专家们组织实施了多家医院协作的生物可吸收医用膜预防腹、盆腔手术后粘连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成果已经获得了四川省卫生厅颁发的"生物可吸收医用膜的临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生物可吸收医用膜的临床应用推广得到了协作医院的大力支持,在及时反馈临床使用信息、对该膜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提出了许多中肯、宝贵的建议.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