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16例十二指肠旁疝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杨维良;闫朝岐;刘涛;赵志;张建国;裴建华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旁疝( PDH)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 1962- 2003年间经外科手术治疗的 16例 P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 36岁.左侧 PDH( Landzert隐窝) 13例,右侧 PDH( Waldeyer隐窝) 3例. 10例患者平时无任何临床症状;3例患者在饱食后、 13例患者在剧烈运动或突然改变体位后出现上腹剧烈疼痛.腹部 X线检查提示 12例为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 B型超声及 CT显示, 6例左上腹胰腺和胃之间有扩张的囊性空肠袢.术前误诊率 87.5%. 1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 10- 13 d痊愈.经 2- 4年随访,均无疝复发.结论 PDH误诊率高,积极手术探查是正确诊断和治疗成功的关键.

  • 组织蛋白酶 B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于波;李世拥;安萍;左富义;蔡惠云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 B( CatB)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检测 8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 CatB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 CatB水平.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 Cat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6.6%、 31.3%、 88.4%和 85.0%,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和转移淋巴结中 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χ 2=45.6124, P< 0.01);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 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原发灶(χ 2=11.5982、 4.3747, P< 0.05). Dukes C、 D期 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 Dukes A、 B期(χ 2=16.9385, P< 0.01),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 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χ 2=14.2338, P< 0.01). 83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 CatB平均水平为( 5.9± 2.9) ng/ml, 30例健康志愿者 CatB平均水平为( 2.3± 1.1) 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975,P< 0.01). Dukes C、 D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 CatB水平高于 Dukes A、 B期患者.结论 CatB增强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有关,检测外周静脉血 CatB水平对临床预测和判断淋巴结和肝转移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评价和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2- 2004年载文与引文及著者的统计分析

    作者:周晓彬;滕洪松

    目的了解<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载文与引文及著者的特点.方法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 2002- 2004年<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的载文、引文和著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3年载文 546篇,期均载文量 34,篇密度为 0.44,平均发表时滞 7.52个青岛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基金项目论文占 14.3%;著者来自 28个省、直辖市及中国香港,合著率 88.88%,合作度 4.18;92%的论文有引文, 93.78%的引文来自期刊,引文语种主要为英文,普莱斯指数为 60.1%.结论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是一个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积极推动着我国胃肠外科的发展和建设.

  • 乌司他丁减轻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和机制的研究

    作者:何裕隆;邓艳红;黄美近;赵继宗;蔡世荣;张常华;詹文华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能否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 4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化疗前 1 d及下次化疗前空腹抽血检测白介素 6( 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治疗组患者每天化疗前滴注乌司他丁 15万 U,连续 5 d;对照组患者每天化疗前滴注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前后 IL- 6、 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差别.对照组白细胞下降、皮肤毒性、脱发的发生率比治疗组高,两组比较分别为 P=0.049, P=0.026和 P=0.032.治疗组患者化疗后 IL- 6的水平下降,与化疗前比较, P=0.033;TNF-α的水平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 IL- 6及 TNF-α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化疗后的一些常见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 IL- 6的水平而发挥作用的.

  • 小肠杯状细胞在大鼠休克后肠黏膜重建中的作用

    作者:常建星;陈双;蒋龙元;马丽萍;常瑞明;黄子通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小肠杯状细胞在肠黏膜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49只,每只重 250~ 300 g,分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再分为 6个组,分别为休克复苏后 1、 3、 6、 12、 24和 36 h组;各组留取回肠黏膜,观察休克复苏后早期不同阶段肠黏膜的形态改变、杯状细胞数量变化和肠三叶因子- 3( TFF3)的含量.结果休克后肠黏膜明显损伤, 3 h始肠黏膜出现损伤后修复现象,表现为杯状细胞聚集于损伤的肠黏膜表面;12 h后大部分黏膜细胞被杯状细胞覆盖,杯状细胞呈过分泌现象;24 h肠黏膜表面细胞连续性得到恢复.黏膜杯状细胞数量 24 h内从 243± 13下降到 157± 9,下降了 35.4%( r=- 0.910, P< 0.01);36 h组细胞数量明显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 t=4.01, P< 0.01). TFF3含量在 12 h前明显升高, 24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 t=3.24, P< 0.05).结论杯状细胞可能在肠黏膜损伤后的重建过程中起关键作用;TFF3的高表达可能是促进肠黏膜早期重建的重要因素.

  • 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结肠癌的表达及其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作者:殷平;邱兴烽;刘忠臣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结肠腺癌 iNOS、 VEGF、Ⅳ型胶原及 FⅧ Ag的表达情况.结果 45例结肠癌 iNOS和 VEGF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76%和 80%.两者呈正相关共同作用于肿瘤间质血管,致微血管密度( MVD)增多.结肠癌 iNOS 阳性的 MVD值为 37.0± 5.7;阴性的则为 30.5± 4.9.结肠癌 VEGF阳性的 MVD值为 39.5± 8.5;阴性的则为 30.7± 4.4. 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组织分型无关.结论 iNOS和 VEGF的表达与结肠癌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再手术37例临床分析

    作者:易斌;黄姗;王小林;魏明发;翁一珍;袁继炎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 37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再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儿术后便秘复发的主要原因为肠管切除不足 14例,合并肠神经发育不良 6例,闸门综合征 5例,其他原因 12例.再手术后无 1例死亡;31例( 83.8%)获 6个月至 11年的随访.术后 15例排便 1~ 2次 /d, 7例 1次 /2 d, 6例 1次 /3 d;1例 Rehbein术者(该术式本身保留了过多的病变直肠)和 1例 Soaves术者(再手术后未及时行肛管扩张)每周排便 1~ 2次,仍间断使用缓泻剂;1例 Soaves术者术后有粪液污裤现象.均无大便失禁者.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便秘复发的主要原因为肠管切除不足;复发后再手术效果良好.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23例诊治分析

    作者:王劲松;姚陈;王深明;吕伟明;林勇杰;李晓曦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3例 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男 17例,女 6例;平均年龄 42岁.有 20例为急性 MVT,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 94.1%;腹部 CT的检出率 100%.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愈率 81.8% (9/11例 );手术治疗 12例,包括肠切除和 Fogarty导管经肠系膜切缘的静脉分支切除肠系膜静脉血栓;手术并发症 33.3% (4/12例 ),其中顽固性腹水 2例,进食后腹痛 2例.住院期间死亡 2例 (8.7% ).随访 2个月至 9年,复发 3例,系出院后自行停用抗凝药物;死亡 3例,死因分别为心肌梗死、肝癌和肝硬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 CT扫描对 MVT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凝治疗和手术是 MVT有效的治疗手段.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表达和淋巴管生成与结肠癌进展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姜金波;李雪梅;张维东;朱民;寿楠海

    目的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 VEGF- C)、淋巴管密度( LMVD)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4例原发结肠癌 VEGF- C和 VEGF受体- 3( VEGF R- 3)表达,计数 LMVD,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结肠癌 VEGF- C阳性表达率为 43.2%( 19/44), LMVD为 10.14± 4.19. VEGF- C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 P=0.003)、淋巴结转移( P=0.002)和 Dukes分期( P=0.001)相关. LMVD与淋巴结转移( P=0.001)和 Dukes分期( P=0.001)相关. VEGF- C表达阳性组 LMVD为 11.34± 4.83,高于 VEGF- C表达阴性组的 9.24± 3.48,但 VEGF- C与 LMVD无相关性( P=0.105). VEGF- C阳性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 P=0.0225), LMVD阳性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 P=0.0036).远处转移( P=0.0004)、淋巴结转移( P=0.021)和 LMVD( P=0.0469)可以作为结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VEGF- C和 LMVD对于判断结肠癌侵袭性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LMVD可以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 原癌基因蛋白质 c- met核酶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秦荣;何振平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蛋白质 c- met核酶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含 c- met核酶基因的 U1/met292质粒转染至胃癌肝转移的 SGC- 7901亚系 L2细胞株,检测其对 L2亚系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c- met蛋白及肝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转染 c- met核酶基因对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同 L2亚系相比,其 VEGF、 c- me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P< 0.05),其肝转移能力明显减弱( P< 0.05).结论抑制胃癌细胞 c- met的过度表达,将可能起到预防与治疗胃癌细胞肝转移的作用.

  • 胃癌和癌旁黏膜与距癌远端切缘胃黏膜基因表达谱差异的研究

    作者:余传定;许沈华;牟瀚舟;姜志明;朱赤红;刘祥麟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胃癌 (T)和癌旁黏膜 (P)与距癌远端切缘胃黏膜 (C)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早期癌变相关的基因.方法利用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标准化 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 U133A基因芯片分别检测 T和 P及 C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T与 C比较差异 4倍以上共有 766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 [信号比的对数值 (SLR)>2]有 530个,表达下调 (SLR<- 2)有 236个;(2)P与 C比较差异 4倍以上共有 64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 (SLR >2)有 50个,表达下调 (SLR<- 2)有 14 个;(3)T和 P同时与 C比较 (T、 P两者之一差异 4倍以上 )共有 143个相同的基因,其中表达上调 (SLR >2)有 108个,表达下调 (SLR<- 2)有 35个.结论癌旁黏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显示 143个基因与胃癌表达的基因相同,提示这些基因可能与早期胃癌癌变的启动和演化有关.

  • 75岁以上高龄患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控便情况分析

    作者:鲁兵;傅传刚;刘连杰;刘玉祥;邢俊杰;孟荣贵;金国祥;喻德洪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的肛门控便功能.方法对年龄在 75岁以上、肿瘤距肛缘 7 cm以下、采用保肛手术治疗的 3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吻合口位置和手术方式分组,研究术后控便情况.结果患者排便次数达到正常的时间为术后( 9.8± 2.9)个月.肛门控便情况和直肠测压结果在低位吻合组与超低位吻合组及肛管吻合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肛管吻合组与超低位吻合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贮袋组术后( 7.7± 1.7)个月排便次数趋于正常,与直吻组( 10.6± 2.8)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术后 36.1%的患者出现 I度失禁的表现,贮袋组与直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保肛术后贮袋组直肠测压指标优于直吻组.结论高龄患者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能够明显改善近期的控便功能.

  • 谷胱甘肽- S-转移酶π和 DNA拓扑异构酶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欧希龙;孙为豪;胥明;曹大中;俞谦;俞婷;孙运良;江洁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 S-转移酶π (GST-π )和 DNA拓扑异构酶Ⅱ-α (Topo Ⅱ-α )在肿瘤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 ABC法检测 GST-π和 Topo Ⅱ-α在 60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 15例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GST-π和 Topo 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0%和 8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 P< 0.01). GST-π和 Topo Ⅱ-α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05),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密切相关( P< 0.01). GST-π在低分化癌组织中高表达;Topo Ⅱ-α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低分化癌( P< 0.01).结论 GST-π和 Topo 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作为衡量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 1075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晓霞;逯晓波;刘建利;李科;董全进;王辉

    目的研究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 1982- 2002年收入院的 1075例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建立病例统计的量化表格及其相应的 Foxpro6.0+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将统计结果输入数据库中进行整理,用 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全组中位年龄 58岁, 40岁以上者占 90.8%.右结肠癌占 64.7%,高、中分化腺癌占 69.8%,黏液癌占 13.6%.肿瘤 TNM分期Ⅰ期 8.1%,Ⅱ期 45.0%,Ⅲ期 26.5%,Ⅳ期 20.3%. 5年及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61.9%和 53.0%.结论 40岁以后患结肠癌风险明显加大,右结肠患病率高于左结肠,总体生存率比较高.

  • 肿瘤抗原相关基因 MPS- 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运伟;朱正纲;刘炳亚;顾琴龙;李建芳;瞿颖;陈雪华;林言箴

    目的探讨肿瘤抗原相关基因 MPS- 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 Western印迹,检测 42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以及 AGS、 MKN- 45、 SGC 7901、 KATOⅢ、 N- 87和 SNU- 1 6株胃癌细胞中 MPS- 1的表达情况.结果 MPS- 1 mRN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 MPS- 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 1.37± 0.87,明显高于其在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0.99± 0.67, P< 0.01). MPS- 1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相关, TNM分期为Ⅲ、Ⅳ期标本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标本( P< 0.05);但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同时, MPS- 1在 6株胃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 GES- 1, RT- PCR与 Western印迹结果一致.结论胃癌抗原相关基因 MPS- 1可能在胃癌的恶性转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为今后胃癌免疫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靶点.

  • 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急性大出血的外科治疗

    作者:余佩武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消化道溃疡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溃疡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更为多见 [1,2].但是,由于 H2受体阻滞剂、泵离子拮抗剂、幽门螺杆菌消除剂的临床应用以及内镜止血技术的广泛开展,绝大部分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均可得到有效的止血治疗,真正需要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明显减少. Thomopoulos等 [2]分析了过去 15年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 668例病例,发现溃疡病出血患者行急诊外科手术止血治疗的比例已从 80年代的 14%下降到了 5.3%,病死率也从 3.3%下降到了 2.4%.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水平.

  •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和穿孔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道达

    应用 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以后,溃疡的治愈已不再困难,但愈合后 1年的复发率相当高,即使采用药物长期维持治疗,一旦停药仍不能避免溃疡复发.现已经确认,根治幽门螺杆菌( Hp)可促进溃疡愈合和预防溃疡复发.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non- 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 NSAID)几乎无一例外都可引起胃十二指肠损害,国外文献报道, 80%的胃肠道损害源于 NSAID的应用,对长期服用 NSAID的患者行胃镜检查,溃疡发现率达 20%以上.因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原则应该是:停止使用 NSAID,除应用抑酸药外,对 Hp阳性的患者,不论初发或复发都应该根除 Hp.

  • 原发性小肠肿瘤38例临床分析

    作者:覃小雄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1- 2003年 3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良性肿瘤 6例,恶性肿瘤 32例;良、恶性比例 1.0 ∶ 5.3.肿瘤位于十二指肠者 18例,空肠 8例,回肠 1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黄疸.诊断符合率:内镜检查 68.2%( 15/22),小肠钡餐造影或吞碘剂造影 64.0%( 16/25). 38例均行手术治疗. 32例恶性肿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 31± 17)个月, 6例良性肿瘤患者 2例失访, 4例存活至今.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和 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率高,主要为手术治疗.

  • 胃癌合并多发性肝转移 11例外科治疗

    作者:孙振华;黄跃南;谷金宇;秦华东;张建国;果永海

    目的探讨胃癌并多发性肝转移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并多发性肝转移 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行相对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无手术死亡.术后中位生存时间 12.5个月. 8例死于肝转移, 3例死于腹膜转移.结论对加以选择的胃癌并多发性肝转移患者实施相对根治性胃切除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延长生存期.

  •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分析

    作者:谢小平;揭志刚;李映良;廖信芳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EN)的耐受性.方法对 68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 EN的耐受性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能耐受术后早期 EN的患者 21例 (30.9% ).术后 EN开始时间、营养液的浓度、输入量和手术方式是影响其耐受性的重要因素.根据患者接受营养的形式分为 EN组( 19例)、 EN加肠外营养( PN)组( 28例)和 PN组( 21例),并进行预后比较;EN组较 PN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 P< 0.05).结论控制术后 EN开始时间、小剂量、低浓度及选用短肽型 EN液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对 EN的耐受性.

  • 32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超;徐琳;刘宝善;燕锦;左明

    目的探讨 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32例 80~ 92岁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26例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74%,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 2例( 7.9%)局部复发, 8例( 30.8%)出现肝、肺及其他部位转移.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和 59%.另外 6例予以姑息治疗.结论对 80岁以上老年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 联合尾侧半胰和脾脏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

    作者:朱彦仁;任波;吴益夫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施行联合尾侧半胰、脾脏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总结 1986年 2月至 2001年 3月间对 32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施行联合尾侧半胰、脾脏切除术的疗效(观察组),并与同期施行姑息切除手术的 15例胃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25± 3)个月和( 19± 5)个月. 1年生存率分别为 81.3%和 73.3%( 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年存活率分别为 34.4%和 6.7%(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对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施行联合尾侧半胰、脾脏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 Cyclin D1、 Ki67和 Bcl- 2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

    作者:孙梅;张兴义;邹洪杰;孙亚欣;李东复

    目的研究 cyclinD1、 ki67和 Bcl- 2在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 59例手术切除 GISTs标本;并分析 cyclinD1、 ki67和 Bcl- 2与 GISTs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cyclinD1(P=0.0441)、 Ki67标记指数≥ 5% (P< 0.0001)、 Bcl- 2强阳性表达 (P=0.0432)均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 Ki67标记指数≥ 5%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cyclinD1与 Bcl- 2免疫组化染色呈正相关( r=0.273,P< 0.05).结论 cyclinD1、 Ki67标记指数和 Bcl- 2可作为 GIST预后的预测指标;Ki67标记指数可作为独立的预测指标.

  • 直肠癌 Dixon术后局部复发 36例临床分析

    作者:盛宇伟;任建强;孟庆浩;刘浩

    目的探讨直肠癌 Dixon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 2004年行 Dixon术后局部复发 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复发时间为术后 3- 20(平均 8.8)个月, 1年内复发者 26例.复发部位为吻合口 27例,会阴部 2例,吻合口周围 2例. Dukes A期 3例, B期 18例, C期 10例.乳头状腺癌 4例,低分化管状腺癌 8例,黏液腺癌 16例,未分化癌 2例,鳞癌 1例.肿瘤远切缘距离 3 cm以内者 25例,超过 3 cm者 6例.结论 Dukes B、 C期和黏液腺癌及肿瘤远切缘距离 3 cm以内的直肠癌患者 Dixon术后易出现局部复发.

  • 间置空肠长度对贲门癌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

    作者:詹华;潘晓明;林忠民;王长春

    目的探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长度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法将 8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 A组( 40例),间置空肠长度为 20~ 25 cm;B组( 40例),间置空肠长度大于 40 cm.术后对两组病例分别作胃镜和消化道 X线钡餐造影,并于术后 7 d和 2~ 3个月后行连续 24 h食管 pH值监测,同时观察临床自觉症状,以评价食管反流的情况.结果 A组 5例( 12.5%)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 B组 24 h食管 pH值显著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间置空肠长度以大于 40 cm以上为好.

  •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出段空肠套入胃内一例

    作者:薛连才;王树地;姜兴朝

    患者男, 65岁.因左上腹绞痛 15 h,伴恶心、呕吐于 2004年 9月 13日入院.患者 13年前曾因胃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短期内恢复良好,但出院数月后开始出现左上腹绞痛,并放射到同侧背部,伴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有时可自行缓解,有时需经胃肠减压治疗方使病情缓解.

  • 急性外伤性肠系膜裂孔疝致肠绞窄一例

    作者:李平;王方雄;刘立洪;涂杨娥

    患者,女, 12岁.入院前 3 h左侧腰部及臀部摔伤,感左侧腰部及左上腹部疼痛,当时并不剧烈,可以忍受,并继续打扫教室后步行 15 min回家;但随后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并呕吐 1次而于 2001年 9月 7日入院.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及心肺未见异常.

  • 胰高血糖素样肽2与肠道保护

    作者:陈吉;吴国豪

    严重创(烧)伤、失血性休克、广泛肠切除、小肠移植、长期全肠外营养以及肿瘤的放化疗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其功能的可逆或不可逆丧失.临床上从代谢支持和调理的角度出发,应用多种特殊营养物、生长激素和多肽类生长因子等,在维护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物质的作用都缺乏肠道特异性.近期研究发现一种新的多肽类胃肠激素能够促进损伤肠黏膜生长修复,即胰高血糖素样肽- 2( glucagon- like peptide 2,GLP- 2),其作用具有高度肠道特异性.

  • 努力提高我国胃十二指肠溃疡严重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水平

    作者:李世拥

    穿孔、出血和狭窄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严重并发症.尽管新型 H2受体拮抗剂和 H+- K+- ATP酶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明显提高了溃疡病的治愈率,使溃疡择期手术率下降 50%~ 60%,但溃疡并发急性穿孔和出血的发生率并没有下降,近年来反而略呈上升趋势 [1].很显然,面临新型强效抑酸药物的问世、治疗观念的转变、新的手术器械的应用和对新微创概念的理解,应该对溃疡严重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有一个新的认识.

  • 经胃壁造口双腔管进行胃肠减压和空肠营养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蔡宏俊;向美玲;胡俊波

    胃肠道手术后,予以有效的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传统方法是经双侧鼻腔置入胃肠减压管和空肠营养管,或者经鼻置入胃肠减压管、经小肠造瘘置入肠内营养管,以减轻吻合口张力和供给营养 [1].但经鼻置管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增加感染机会.我们设计了一种集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功能于一身的双腔管(硅胶管)应用于临床,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 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癌 59例分析

    作者:路直美;陈继贵;徐俊;王倩;陈华荣;陈超

    局部切除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因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已被外科医生普遍接受.现对我院 1990年 1月至 2000年 2月 5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局部切除的效果进行分析.

  • 直肠癌外翻式吻合保肛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世明;冉正容;刘泽战;胡友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视,低位直肠癌的重建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我院自 1997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施行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术 28例,其中外翻式结直肠吻合保肛术 15例,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的 12例报告如下.

  • 胃肠道吻合的沿革

    作者:黄从云;彭淑牖

    100多年来,尽管胃肠道手术的吻合方法有很大改进,但吻合效果仍不十分理想.现综合介绍胃肠道吻合的发展历程,以探讨其发展趋势.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