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分期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作者:禚春杨;薛英威;郭忠武;高文伯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影响因素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全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39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Logistic回归分析N分期的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并进一步针对不同N分期患者分析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患者生存的关系. 结果 全组有307例(77.7%)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N0期88例,N1期86例,N2期111例,N3期110例. Borrmann分型(χ2= 32.045,P = 0.000)、组织类型(χ2= 5.595,P = 0.018)、浸润程度(χ2= 27.227,P = 0.000)和淋巴结清扫数目(χ2= 12.337,P= 0.000)是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全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65.3%. 肿瘤部位(OR = 2.86,95% CI:1.80 ~ 4.53,P = 0.000)、浸润程度(OR = 1.44,95% CI:1.12 ~ 1.85,P = 0.004)和淋巴结转移数目(OR = 1.58,95% CI:1.33 ~ 1.87,P = 0.000)是患者独立预后因素,而淋巴结清扫总数与预后无关(P>0.05).亚组分析显示,N3期清扫淋巴结数目≥40枚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N3期清扫不足40枚淋巴结的患者(χ2= 10.003,P = 0.019);而对于N0、N1和N2期,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的各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N分期受Borrmann分型、组织类型、浸润程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影响;对N0、N1、N2期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数达到20枚即可, 对N3期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数目达到40枚可改善患者预后.

  •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温世军;刘忠;胡祥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方法 回顾性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连续收治的51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清AFP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分为血清AFP阳性组(50例)和血清AFP阴性组(4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率,分析血清AFP阳性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与血清AFP阴性组相比,血清AFP阳性组患者的肝转移率[36.0%(18/50)比2.6%(12/462),χ2= 4.20, P < 0.01]和脉管浸润发生率[12.0%(6/50)比3.7%(17/462),χ2= 7.28, P < 0.05]更高. 血清AFP阳性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0月,5年生存率为20.8%;血清AFP阴性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2月,5年生存率为2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FP、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肝转移、脉管浸润与预后有关 (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瘤浸润深度 (HR = 1.464,95% CI:1.068 ~ 2.007,P = 0.018)、淋巴结转移(HR = 1.136,95% CI:1.011 ~ 1.275,P = 0.032)和肝转移(HR = 4.116,95% CI:2.610 ~ 6.489,P = 0.000)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 < 0.05),而术前血清AFP水平并不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血清AFP阳性胃癌更易发生肝转移和脉管浸润;但术前血清AFP水平并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勃起功能和排尿功能影响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军;康亮;雷育清;邓艳红;林金鑫;郑坚;黄美近;汪建平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勃起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7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分为观察组(新辅助放化疗序贯手术治疗化疗方案为mFOLFOX6,放疗总剂量50 Gy,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剔除中途退出试验、失访及复发病例,终30例观察组和29例对照组患者纳入分析. 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对治疗前和术后12月患者勃起功能及排尿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2月IIEF-5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其中观察组治疗前后积分差明显高于对照组(9.6 ± 6.1比5.3 ± 5.3,P<0.01). 两组术后12月IPSS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 ± 3.4比1.5 ± 3.0, P>0.05).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径与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有关(均P<0.05);年龄与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有关(P<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勃起功能存在较大影响,但对排尿功能无明显影响.

  •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

    作者:蒋志强;李亚兰;韩广森;张健;李智;王道海;刘英俊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2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血清白蛋白35 g/L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低白蛋白组及正常组. 分析白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本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低白蛋白组67例(10.8%),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 =35.609, P = 0.000)、淋巴结转移(χ2= 8.110, P = 0.004)、 远处转移(χ2= 9.064, P = 0.003)及肿瘤TNM分期(χ2= 23.070, P = 0.000)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均P > 0.05). 低白蛋白组和正常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2%和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0)、大体分型(P=0.014)、分化程度(P=0.014)、浸润深度(P = 0.000)、淋巴结转移 (P = 0.001)、远处转移 (P = 0.000)、TNM分期(P = 0.000)、手术方式(P = 0.000)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P = 0.032)与结肠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独立预测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率 (HR:0.694,95% CI: 0.492 ~0.980, P = 0.038),白蛋白水平较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结论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白蛋白水平低提示患者较差的临床病理情况及预后.

  • 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邱辉忠;肖毅;徐徕;周皎琳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接受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1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理标本下切缘的距离、环周切缘的完整性和淋巴结清扫的枚数. 结果 17例患者中体质指数(BMI)超过25 kg/m2的有7例.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178.0 ± 32.3) min,术中出血(50.6 ± 44.0) ml,术中并发骶前静脉出血1例(5.9%).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17.6%).标本远切端距肿瘤下缘(2.2 ± 1.6) cm,远近切缘和环周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获检淋巴结(14.5 ± 6.9)枚.术后住院时间(10.6 ± 6.7) d.术后随访(7.0 ± 2.6)月,除肝转移癌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外,其余病例均存活,尚未发现有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的直肠全系膜切除在技术上安全可行.

  •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预后的的预测价值

    作者:崔瑶;李剑;刘明月;史祖宣;付亚如;蔡利红;高天慧

    目的 评价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对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322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进行GPS评分.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GPS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322例AEG患者GPS评分为0分者192例,1分者104例,2分者26例.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37(4~73)月. GPS 0、1和2分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47.0(95% CI:31.6~62.4)月、15.0(95% CI:11.8~18.2)月和4.7(95% CI:3.8~5.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中位总生存时间GPS 0分者未达到,GPS 1分和2分者分别为20.6(95%CI:15.8~25.4)月和7.0(95%CI:5.8~8.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GPS评分是AEG患者无瘤生存及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1).结论 GPS是预测AEG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 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与hMSH2在结直肠癌合并慢性血吸虫肠病与散发型结直肠癌中表达的差异研究

    作者:陈寅波;刘卓;钱俊;冯海洋;李德川;范永田

    目的 研究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在结直肠癌合并慢性血吸虫肠病患者与散发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3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根据术前患者病史和肿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血吸虫肠病组(80例)和散发型结直肠癌组(25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在两组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 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散发型结直肠癌组患者相比,慢性血吸虫病组患者的年龄更高[(62.2 ± 9.6)岁比(57.2 ± 11.7)岁,P=0.000],术前血小板与白细胞水平更低[(197.0 ± 59.6)×109/L比(217.0 ± 84.3) × 109/L, (5.9 ± 1.9) × 109/L比(6.6 ± 2.8) × 109/L,均P=0.020]. 两组患者的低分化和未分化肿瘤的比例分别为44.2%(34/77)和4.9%(12/2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慢性血吸虫病组中hMLH1和hMSH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散发型结直肠癌组 [77.5%(62/80) 比98.1%(253/258),75.0%(60/80)比95.3%(246/258), 均P=0.000]. 合并慢性血吸虫病是hMLH1和hMSH2表达缺失的危险因素之一(RR:0.913, 95%CI:0.836~0.997, P=0.043),但非独立危险因素(RR:0.951,95%CI:0.867~1.043, P=0.286).结论 慢性血吸虫肠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散发型结直肠癌,提示慢性血吸虫肠病诱发结直肠癌的机制可能与hMLH1和hMSH2基因的缺失有关.

  • 胃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跃楠;张汝鹏;王维佳;马振敕;薛强;邓靖宇;梁寒

    目的 探讨胃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胃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 计算患者的总生存率, 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率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64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32.8%、18.8%和7.8%. 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部位、肺转移类型、合并肺外脏器转移和化疗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肺转移(HR=2.093,95%CI:1.092~4.014;P=0.026)和合并肺外脏器转移(HR=2.433,95%CI:1.359~4.358;P=0.003)是影响胃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HR=0.387,95%CI:0.211~0.710;P=0.002)是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胃癌肺转移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尤其是双侧肺转移或合并肺外脏器转移的患者;接受系统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 全胃切除术后完全腹腔镜下改良Roux-en-Y吻合的优势探讨

    作者:刘天舟;马志明;孙鹏达;李金龙;房学东;佟倜;朱甲明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改良Roux-en-Y吻合术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应用的优势与劣势. 方法 2014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同一手术组共对术前胃镜活检诊断为胃腺癌的36例患者实施了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加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其中传统Roux-en-Y吻合术(传统组)16例,改良Roux-en-Y吻合术(改良组)20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260.9 ± 21.2) min比(287.9 ± 19.0) min, P=0.000]和消化道重建时间[(32.4 ± 9.2) min比(45.4 ± 13.2) min,P=0.001]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50.9 ± 23.5) ml比(67.0 ± 20.5) ml, P=0.000],无需修剪系膜及切除肠管;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与传统Roux-en-Y吻合术相比,改良Roux-en-Y吻合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并能达到相近的手术效果,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完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方式.

  • 右后下入路动脉先行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作者:王小明;孙卫东;胡明华;王冠男;蒋亚琦;方小三;韩猛

    目的 探讨右后下入路动脉先行的手术路径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接受右后下入路动脉先行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开始于十二指肠水平部的起始处,沿Toldt间隙向头侧游离,于左肾静脉跨越腹主动脉上缘处显露出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自根部至十二指肠上缘完成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和游离. 结果 17例患者中胰头腺癌5例,腺鳞癌2例,黏液性囊性瘤1例,胆总管下段腺癌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 2例中转开腹,其余15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20±85) min,术中出血量(305±175) ml.术后病理示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清扫淋巴结(15.4±6.5)枚. 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胆漏2例,胰漏2例,均保守治疗愈合;腹腔内迟发性出血1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右后下入路动脉先行的手术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减瘤手术对胃癌腹腔内种植转移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

    作者:刘书尚;刘克;刘震;柰超;肖书傲;郭曼;连肖;杨学文;柳金强

    目的 探讨减瘤手术对发生腹腔内种植转移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5年4月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一科收治的术前评估未发现转移、而术中探查发现腹腔弥散粟粒样种植转移的151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32例患者予以肿瘤局部根治性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减瘤手术, 术后追加以氟尿嘧啶为基础方案的辅助化疗(减瘤联合化疗组);39例患者单纯接受减瘤手术(单纯减瘤组);23例患者行探查联合以氟尿嘧啶为基础方案的术后辅助化疗 (探查联合化疗组);57例患者仅单纯行探查手术 (单纯探查组). 比较4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结果 全组151例患者中,148例(98.0%)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2(1.4 ~ 61.2)月,减瘤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9(95% CI:8.8~15.1)月,单纯减瘤组为7.1(95%CI:3.2~11.1)月,探查联合化疗组为8.2(95%CI:4.6~11.8)月,单纯探查组为5.4 (95% CI: 4.4 ~ 6.4)月,4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对于腹腔内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减瘤手术可延长生存时间,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更佳.

  •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作者:刘肖琼;马钊;陈传贵;于振涛

    目的 分析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4年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术前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或可疑恶性黑色素瘤4例, 低分化鳞癌7例,小细胞癌1例及腺癌1例,误诊率达69.2%(9/13). 术后病理提示,清扫淋巴结5~36(平均20.5)枚,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6.9%(10/13)、 淋巴结转移度为10.2%(27/266). 本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2%(6/13),其中乳糜胸2例,肺炎、呼吸衰竭并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和切口感染各1例,经积极抗感染、气管插管及胸导管结扎等治疗后均好转.10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154月,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9(5~29)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 4.5 (2~12)月,术后 1、2 年分别有 3 例(30%)和 1 例(10%)患者存活,无患者存活至术后3年.截至随访,9例患者已死亡,其中吻合口复发1例,肝转移1例,肝、肺和骨多发转移7例;另1例仅随访5月,未发现复发转移征象. 结论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诊断难度大,术后远处转移率较高,预后差.以规范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能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2月内小婴儿长段型巨结肠疗效观察

    作者:禚保彪;张宏伟;李圆;秦海辉;史迎春;李政委;孙庆增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和传统经腹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年龄<2月)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6月至2011年4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250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 (LS组)151例, 行传统经腹Soave根治术(OS组)99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LS组中2例患儿因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手术,OS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与OS组比较,LS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应用和输液均较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肠炎和肠梗阻的比例也较少(均P<0.05);而两组术后发生便秘、肛门狭窄和排粪失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腹腔镜下Soave根治术手术治疗新生儿及2月内小婴儿长段型巨结肠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少,与开腹手术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 儿童Burkitt淋巴瘤继发肠套叠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能强;孙传政;李勇;乔键;诸建明;袁晓琪

    目的 探讨儿童Burkitt淋巴瘤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例Burkitt淋巴瘤继发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患儿病程>1周者5例,其中3例有反复肠套叠史. 病理分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别为6例、1例和1例.肿瘤整块切除7例,减瘤术1例. 7例患儿术后恢复后转上级医院进行6个月化疗,另1例Ⅳ期患儿于术后第15天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随访19月至5年,6例未见复发;1例Ⅲ期患儿复发. 结论 引起肠套叠的Burkitt 淋巴瘤常处于肿瘤分期的早期,完整切除病灶可以减少术后化疗强度,提高疗效;肿瘤晚期,应首选化疗;完全肠梗阻时可行肠造瘘术.

  • TST STARR+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正国;杨光;杨勇;潘冬

    目的 评估TST STARR+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5例采用TST STARR+手术治疗的ODS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术中出血量10 ml,术后住院时间7.8 d. 术后继发出血2例,轻度肛门失禁伴急便感 4 例. 术后随访 6~12 月,Longo ODS症状评分由术前的 14.9 ± 6.0 降为术后的 3.9±2.9 (P < 0.01).总有效率为88%(22/25).结论 TST STARR+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操作简单、痛苦少、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 CT引导下肛尾神经毁损技术治疗癌性会阴痛3例应用体会

    作者:张利;黄冰;姚明;过建国;谢可越

    目的 介绍治疗癌性会阴痛的CT引导下肛尾神经毁损技术. 方法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于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对3例因肿瘤复发侵及骨盆、膀胱、输尿管和会阴软组织而做了大小便改道手术的癌性会阴痛患者,在CT引导下以屈膝俯卧体位找出腰5至骶1椎间隙并选定进针点,局部麻醉后,用7号腰椎麻醉穿刺针以1 ml/min的速度缓慢注入5%酚甘油1.2 ml并保持坐姿6 h. 结果 术后CT三维重建示:药液均位于终池,药液上界均在腰5椎体下缘水平.患者会阴区感觉完全麻木,会阴痛完全消失.但双下肢肌力及感觉均未受影响. 结论 对于大小便均已改道的顽固性癌性会阴痛患者,肛尾神经毁损术操作简单,效果确切.

  • 成人肠重复畸形致肠套叠一例

    作者:李向民;夏立建;田敏;陈景波;袭祥鹏;崔忠惠;杨明宇

    患者 男性,41岁,因"下腹隐痛2年,突发剧烈绞痛1 d"于2014年4月21日入院.查体:下腹深压痛,其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潜血试验阳性,肿瘤标记物阴性. 外院腹部CT提示:下腹部可见明显扩张U形肠袢,见图1.腹腔内肠系膜脂肪及血管呈"旋涡状"改变,内见肠管样组织及肠系膜血管套入肠腔,见图2. 入院后给予解痉及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后,行全消化道钡餐:局部肠腔扩张,管壁毛糙,黏膜紊乱,显示欠佳,远端肠管稍狭窄,钡剂通过尚顺利,未见明显梗阻.为明确腹痛原因,行腹腔镜检查术.进镜探查距回盲部100 cm处见套叠肠管, 肠壁局部增厚,近端肠管连同小肠系膜套入远端肠管, 牵拉套叠肠管复位后, 发现部分套叠肠管为回肠管状重复畸形, 位于肠系膜侧,遂将重复肠管与正常肠管一并切除并作肠吻合.

  • 原发性胃肠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PDGFRA突变一例

    作者:钟健;肖虎松;沈晓涛;郑馨;陈夷林;吴先林

    患者 男,48岁. 因胃出血于2015年5月22日入院.胃镜检查示:胃体后壁及胃底可见巨大肿物,表面溃疡,胃腔变形狭窄, 胃镜不能通过. 腹部CT示: 肝胃之间可见11.8 cm × 12.3 cm × 8.5 cm 密度均匀的肿块影,CT 值 40 Hu,与胃小弯侧胃壁分界不清并与胃腔相同,内见液体及气体密度影,增强扫描强化均匀,动脉期CT值48 HU,门脉期及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后静脉期CT值63 HU, 见图1; 肝脏、胆囊、胰腺及肾形态正常,腹膜后及大血管旁见多发淋巴结,可至1.2 cm × 0.9 cm. PET-CT示:胃底、体部小弯侧见13.2 cm× 11.0 cm × 10.2 cm密度均匀的类圆形软组织块影,CT值43 HU, FDG异常摄取,大SUV为 18.6;肿块胃壁侧见溃疡,并与胃腔相通;肿块周围脏器受压位移.腹膜后大血管旁见多发淋巴结. 初步诊断为胃肠间质瘤.

  • 胃血管周细胞瘤一例

    作者:徐果;朱德祥

    患者 女,17岁,因"心慌乏力1年、黑粪4 d"于2011年7月13日入院. 患者1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乏力,活动后明显,无头晕意识障碍,无呼吸困难. 1周前于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重度贫血,4 d前发现粪便发黑. 查体发现严重贫血貌, 血红蛋白 55 g/L. 胃镜检查: 胃窦见直径2.0 cm柱状隆起,表面糜烂,活检病理示炎性肉芽组织,见图1. CT示胃后壁局限性软组织密度肿块,直径约2.5 cm,肿块向胃腔内生长,境界尚清晰,见图2.术中探查见腹腔无腹水,术中未发现胃周肿大的淋巴结,胃窦后壁见一3 cm × 3 cm × 3 cm实质性肿块,质硬,边界清楚,侵犯全层,主要向胃腔内生长. 遂距肿块边缘约2 cm行扩大的楔形切除.术中标本未活检见癌细胞. 术后常规病理结果示胃恶性肿瘤,淋巴瘤或小细胞癌可能.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基因异常及其致病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张艳莉;任红霞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是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1/4,是世界卫生组织常规监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由于ARM发病因素多样及病理改变复杂,其具体病因至今仍不清楚,现普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内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Hox基因、Shh信号途径、Fgf基因、Wnt基因、Cdx和TCF4基因、Eph及其配体参与了消化道末端的发育,当这些基因/信号途径异常时均可导致肛门直肠畸形;此外,在妊娠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可导致其发育异常. 由于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因素繁多,因而关于人类ARM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缓慢.本文对ARM的致病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相关辅助牵引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吴文明;魏志;孙自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已成为广为接受的胃肠道早癌微创外科术式,限于其学习曲线陡峭性,大规模的临床应用尚需时日.为此,一些简化手术进程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相关辅助牵引技术应势而生, 包括金属夹丝线联合牵引技术、金属夹弹力圈联合牵引技术、S-O金属夹牵引技术、磁力锚牵引技术、钳牵引技术和机器人牵引技术等,可改善手术视野,增加手术安全性并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就当前出现的各种相关牵引技术的优、劣势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抉择提供参考.

  • 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原发灶是否切除的是与非

    作者:王晰程;韦青;沈琳

    对于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 如果原发灶存在梗阻、穿孔、大出血等症状,目前推荐切除原发灶.但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是否进行原发灶切除,始终存在争议. 本文将针对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原发灶切除治疗所起的作用(包括获益及风险)进行分析,重点介绍怎样区分出有可能从原发灶切除中获益的人群.

  • 精准医学在肥胖与代谢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存川;高志光

    2015 年 1 月20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 "精准医学计划",这意味着人类医学迈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与笔者2011年8月提出"精准减重手术"观点不谋而合, 减重外科由开放到腔镜, 由传统粗放外科模式到现代精准外科模式的转变,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 精细术中操作、精良的术后管护以及科学随访,达到少的术后并发症、 短的术后住院时间及佳的治疗效果的目标,从而为患者带来大的益处,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大数据分析与循证医学研究:争论与协同

    作者:陈心足;胡建昆

    循证医学的兴起是从经验性医学向基于客观证据为导向的当代医学转变的重要节点. 在生物医学数据大爆发的当今, 新兴的大数据分析能够高效地解决生物医学和医疗卫生活动中的探索性或决策性问题. 目前的问题是, 我国还没有很好地开展和应用大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如临床决策或公共卫生决策, 而不应该争论大数据分析是否将取代循证医学.无论是循证医学或是大数据分析,在我国关键的基础是原始数据库的设计、建设和收集,这才是我们应该清楚认识的现实问题.

  • 炎性肠病外科百年发展历程

    作者:练磊;吴小剑;谢明颢;兰平

    外科治疗是炎性肠病(IBD)出现肠道并发症或内科治疗失败时重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时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外科治疗. 随着外科手术操作的不断优化和手术方式的不断创新,IBD 外科治疗的理念和手术方式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期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了解各种治疗理念和手术方式的发展历程, 对深入理解及熟练掌握各类术式的适应证和手术技巧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随着生物制剂、腹腔镜、多学科合作等新的技术和理念的发展,IBD外科医师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是顺应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

  • 从精准医学看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的未来

    作者:姚宏伟;舒畅;胡松年;刘荫华

    我国的结直肠癌已经进入高发期. 2015年是"精准医学"计划的启动之年. 结直肠癌的"精准医学"就是在癌症基因组测序和信息分析基础上,解析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复发的机制,有针对性地实施个体化治疗.由全球多个国家的专家组建的结直肠癌分型团队,整合以往以基因检测为基础的结直肠癌亚型分类系统, 参考基因突变、拷贝数、甲基化、microRNA和蛋白质组学信息,建立了4个各具特征的共识分子亚型(CMSs). 其清晰的生物判读性,成为目前有力的结直肠癌分类系统,并有望为建立临床精准治疗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 分子诊断技术在结直肠癌个体化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付极;林国乐

    精准治疗,是指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 为患者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高发癌症, 手术效果和化疗药物使用均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基因组技术的广泛应用, 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理解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并通过分子诊断技术,对患者的预后和化疗药物反应进行分析,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异质性,本文将介绍这一领域的新发现.遗传异质性方面主要包括微卫星不稳定(MSI)表型的分子机制与临床表现和化疗反应之间的关系; 高突变亚型和零星突变与特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本文还将梳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RAS、PI3K/AK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信号通路方面研究的新进展, 以及通过与之相关的分子诊断筛选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取得更佳疗效方面的经验. 并介绍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这一技术手段,帮助识别高危复发患者,提示化疗耐药风险;还通过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基因变化,进一步揭示肿瘤耐药的机制.

  • 胃肠间质瘤诊断与治疗的新挑战——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曹晖;汪明

    随着近年来的肿瘤分子诊断的发展及靶向药物的推广应用,癌症治疗已经逐步进入了精准医学新时代.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 的诊断和治疗充分体现了精准医学的理念,但是目前在GIST临床诊治的诸多方面 (如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 野生型 GIST 的治疗策略以及耐药现象的应对等)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探索.

  • 直肠癌术前精准评估对保肛手术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方海;杨斌

    近年来,直肠癌外科治疗有了一定的进步,直肠癌根治手术可以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完成,包括腹腔镜下和da Vinci机械人系统,传统的开腹手术已不是主要选择.佳的手术应该同时做到根治、微创和保功能.根治手术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 根据肿瘤浸润和扩散范围选择合理而确切的切除范围,做到不盲目扩大和缩小切除范围的R0手术. 对直肠癌功能的保护主要是保留肛门、排尿和性神经.目前,对保留植物神经的根治手术可以做到全程直视下保留,尤其对盆腔神经丛和血管神经束的保留.基于对直肠癌向远端肠壁浸润距离、淋巴结转移规律的认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腹腔镜技术的普及以及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保肛手术已经成为低位直肠癌主要的术式选择, 直肠癌保肛手术率可达到70%左右.综合应用现有的检查技术和手段,对直肠癌局部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精准评估, 包括肿瘤的临床T、N、M分期和环周切缘以及与筋膜的关系, 构建肿瘤浸润进展和淋巴结转移范围的立体图像, 对选择直肠癌个体化精准切除范围, 是否选择保肛手术并达到好的预后和保存佳的生活质量非常必要. 具体检查技术和手段阐述如下.

  • 腹内感染抗菌治疗持续时间的探讨

    作者:

    腹内感染的治疗需要从解剖学上控制感染源,同时加用抗生素.然而,抗菌治疗的适宜持续时间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将感染源已得到充分控制的518 例复杂性腹内感染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260 例,抗生素应用至发热、白细胞恢复正常及肠梗阻缓解后第2 天,长不超过10 d)和试验组(258 例,抗生素固定应用3 ~ 5 d).观察的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经预定方案治疗后手术部位感染、复发性腹内感染或30 d 内死亡的总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抗菌治疗持续时间和继发感染率.

  • 腹腔镜辅助与开放直肠癌术后病理学结局的比较:ALaCaRT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未能提供足够证据支持直肠癌常规应用腹腔镜手术

    作者:

    一般认为,腹腔镜较开放手术有更好的术后疗效.然而,由于解剖学上的限制,从肿瘤彻底切除的角度看,腹腔镜手术也许并非更具优势.为了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是否不亚于开放手术,我们于2010 年3 月至2014 年11 月间开展了非劣效三期随机试验.

  • 腹腔辅助与开放手术治疗Ⅱ或Ⅲ期直肠癌术后病理结局的比较:ACOSOG Z6051随机临床试验

    作者:

    有关腹腔镜手术切除直肠癌术后疗效的证据尚不完整,尤其对于分期更晚患者.为了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是否不亚于开放手术, 我们于2008 年10 月至2013 年9 月间开展了多中心非劣效随机试验.来自美国和加拿大35 个中心有资质的外科医生参与了本研究.终,肿瘤距离肛缘12 cm 以内的486 例临床Ⅱ或Ⅲ期直肠癌于新辅助治疗后被随机分至腹腔镜组和开放组.

  • 钙和维生素D均不会降低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风险

    作者:

    流行病学和临床前数据提示,维生素D 的摄入量和血清水平高及钙的摄入量高,可以降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风险.为了验证上述营养物质对结直肠腺瘤的预防作用,我们开展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本研究采用部分析因设计,将经全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腺瘤并于镜下切除且无残留的2 259 位参与者,随机分至维生素D3组(420 位,每日服用维生素D3 1000 IU)、钙剂组(419 位,每日服用磷酸钙1 200 mg)、钙加维生素D3组(421 位,两者均服用)及安慰剂组(415 位),另将部分女性参与者随机分至钙加维生素D3组(295 位)及钙加安慰剂组(289 位).根据内镜医生建议,3 或5 年后采用结肠镜检查对纳入患者进行随访监测,主要结局指标为随机分组后至结肠镜随访监测期间的腺瘤发生率.

  • 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路消化道重建术

    作者:李双喜;李子禹;陕飞;贾永宁;张连海;季加孚

    根据日本胃癌协会治疗指南, 近端胃切除是适用于胃上部早期胃癌的一种标准手术方式[1].随着微创技术及腔镜器械的发展, 腹腔镜胃癌手术也已成为早期胃癌的合理选择之一.在此趋势下,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及双通路消化道重建术体现了微创手术与功能保留手术的结合,国内尚未见此类术式的相关报道. 我中心近期完成1例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路消化道重建术,报道如下.

  • 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关于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15〕98号

    作者: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显著提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今年发生多起国内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撤稿事件,对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重申和明确科技工作者在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的科学道德行为规范,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根据中央领导意见,现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 在本刊发表的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英文缩写名词

    作者:

    关键词: 论文 英文缩写
  • 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正式上线

    作者:

    关键词: 公众 胃肠外科
  • 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

    引言 我国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编撰《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希望能对目前正在或将要开展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的同道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一、 手术机器人的特点与优势1. 技术特点:手术机器人系统由视频系统、机械臂系统和医师控制台3部分组成. 视频系统为主刀医师提供放大10~15倍的高清三维图像,赋予手术视野真实的深度感,增加医师对手术的把握.机械臂系统位于床旁,安装有1条镜头臂和3条器械臂. 器械臂所持专用器械具有独特的可转腕结构,可以540°旋转,突破了双手的动作限制,使操作更灵活, 尤为适合狭小空间内的手术. 主刀医师坐于控制台前, 实时同步控制床旁机械臂的全部动作, 无需长时间站立,显著降低了生理疲劳[1-3].机器人计算机系统自动滤除术者动作中的不自主颤动,使操作更稳定.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