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胃造口法腹腔镜胃后壁黏膜下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印慨;郑成竹;柯重伟;李际辉;华积德

    目的探讨胃造口法腹腔镜胃后壁黏膜下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 42例胃肿瘤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灶位于胃体后壁 23例,胃底后壁 19例;肿瘤直径 1.5~ 5.2(平均 2.4) cm.术式主要步骤为病灶定位、胃前壁切开、肿瘤提出胃腔、肿瘤切除、前壁缝合.结果 41例手术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 68 min,平均术中出血 25 ml.术后疼痛轻微, 术后第 1天可恢复活动,第 3天恢复进食,平均住院天数 7.4 d.有 5例患者术后病理显示为低度恶性间质瘤,随访 10~ 4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胃造口法腹腔镜胃后壁黏膜下肿瘤切除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结直肠充气螺旋 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灿辉;孟悛非;李子平;余深平;许达生

    目的探讨结直肠充气螺旋 CT扫描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从 1998年 8月至 2002年 12月,对术前 64例经结肠镜活检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结直肠充气,然后行螺旋 CT扫描,采用 Dukes分期法,将螺旋 CT分期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结直肠充气螺旋 CT图像能清晰地显示全部结直肠肿块,对浆膜层浸润的敏感性为 95.2% (40/42),特异性为 40.9%( 9/22),准确性为 76.6%( 49/64);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性为 75.0%( 15/20),特异性为 90.9%( 40/44),准确性为 85.9%( 55/64);总的分期准确性为 64.1%.结论结直肠充气螺旋 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局限性.

  • 不切断 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空肠袢肌电活动的改变

    作者:薛东波;魏云巍;张日平;张伟辉;宋洪江

    目的研究不切断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法对 Roux- en- Y滞留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普通健康幼猪 14只,随机分为不切断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组(实验组)和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组(对照组).术后 1周检测空肠袢平滑肌肌电.结果慢波频率:实验组 8.4 cpm,对照组 6.1 cpm;慢波振幅:实验组 2.31 mV,对照组 0.66 mV;峰电发生率:实验组 11.7%,对照组 7.4%;峰电振幅:实验组 0.58 mV,对照组 0.31mV;实验组平滑肌肌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实验组 MMC Ⅲ相时程为 6.9 min,较对照组的 4.2 min明显延长( P< 0.01), MMC周期实验组( 43.3 min)较对照组( 56.2min)明显缩短( P< 0.01).结论不切断 Roux- en- Y食管空肠吻合法可有效改善 Roux- en- Y滞留综合征.

  • 老年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程爱群;李翔;朱捷;葛睿;杜卫东;秦朝晖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71~ 2002年外科收治的年龄超过或等于 70岁的 45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胞胀或不适 (74.3% ),以及消瘦 (53.3% )和食欲下降 (47.1% ).临床Ⅲ、Ⅳ期患者占 63.9%. 413例患者予以手术治疗,胃切除 316例 (76.5% ),其中根治性切除 231例 (73.1% ),姑息性切除 85例 (26.9% ).并存有重要器官慢性病变 238例 (52.7% ),出现术后并发症 194例 (47.0% ).手术患者 5年生存率 32.9%,其中胃切除患者为 43.0%,根治性切除患者为 57.9%,姑息性切除患者为 2.7%.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多为临床Ⅲ、Ⅳ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提高早期诊断率;适宜的手术治疗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但应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 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强;柳建中;王家仓;孙涛;崔青皓;王殿昌;郝希山

    目的探讨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联合受累脏器整块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 182例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 97例行联合脏器切除治疗患者的疗效与同期 85例未行联合脏器切除治疗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7例患者切除的相关脏器为 165个,经病理组织学证实 51例 (52.6% )的 50个相关脏器 (30.3% )有癌浸润,另外 46例 (47.4% )的 115个 (69.7% )相关脏器为炎性浸润,受累脏器以小肠为常见,占 28.9%( 28/97).经联合脏器切除后, 97例患者 1、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 5%、 67 1%和 49 4%;而同期 85例仅行肿瘤局部切除或姑息切除治疗者 1、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1.1%, 58.8%和 10.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积极施行周围联合脏器切除术,是提高 5年生存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 CD10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大林;李杨;林惠忠;兰巧玲

    目的探讨 CD10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肿瘤新生血管标记物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鼠抗人 CD105单克隆抗体 (MAb),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8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 48例对照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并以Ⅷ因子相关抗原( F- 8 RA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 1) MVD及 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与对照组织间表达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01, P< 0.01);( 2)以 CD105和 F- 8 RAg测得的 MVD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01);( 3) VEGF在结直肠癌的表达与 CD10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01),而与 F- 8 RAg的表达无关( P >0.05).结论 CD105在结直肠癌组织新生血管有良好表达,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志物.以 CD105测得的 MVD可以被认为是与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的一种重要指标.

  • 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小春;潘凯;张桂英;夏利刚;王东;杨晓东;左敏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 55例胃癌患者(治疗组)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 101例患者(对照组)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温热灌注液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 7.3%,对照组冲洗液的癌细胞检出率为 30.7%( P<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两年内腹腔复发率分别为 14.5%和 38.6%( P< 0.01).治疗组术后 1、 2、 3年生存率分别为 100%、 80.0%和 61.8%,对照组则为 96.0%、 52.5%和 35.6%,两组 2、 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1).结论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简便、高效、安全,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腹腔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 CD44和 CD54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马陈;邢春根;毛大本;叶钢;李国强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中 CD44和 CD54含量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发展的关系,寻找一个稳定的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ELISA)检测 38例结直肠癌和 2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以及 40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 CD44和 CD54含量, 并比较血清中 CD44和 CD54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结直肠癌组血清中 CD44和 CD5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结直肠癌肝转移组较结直肠癌组含量也明显增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结直肠癌组治疗后的血清 CD44和 CD54含量比治疗前下降.结论 CD44和 CD54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监测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客观指标.

  • 联合脏器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结肠癌

    作者:白月奎;邵永孚;张峰;高纪东;毕建军

    目的探讨对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8~ 1998年对 47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联合脏器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其肿瘤复发模式及患者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有 7例( 14.9%)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病理证实周围组织器官有肿瘤侵犯 30例( 63.8%);局部复发 8例( 17.0%),远处转移 16例( 34.0%); 5年生存率为 40.4%.多因素分析,肿瘤 UICC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P< 0.05).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累及周围组织脏器的患者,应力争联合脏器切除治疗.

  • 一间医院十年来结直肠癌的临床流行病学和病理特征变化回顾分析

    作者:郭立国;陈凛;卢灿荣

    目的探讨解放军总医院 10年来收治结直肠癌的临床流行病学和病理特征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 1993年 1月 1日至 1998年 3月 31日和 1998年 4月 1日至 2003年 6月 30日两个时间段各 63个月( 5年 3个月)连续收治的有完整记录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对这两个时间段的肿瘤发病人数、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病理类型、 Dukes分期及组织学分级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 2379例有完整记录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第一时间段有 968例,第二时间段有 1411例,平均患病年龄为 56.8岁.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比较,平均发病年龄为 55.1岁比 58.4岁( P< 0.001);近侧结肠癌所占比例为 21.6%比 26.4%( P< 0.01),总的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为 46.2%和 50.3%; Dukes A加 B期和 Dukes C加 D期比较分别为 39.3%比 49.6%和 60.7%比 50.4%( P< 0.001);病理类型及组织分级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10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增加;发病年龄趋向老龄化;发病部位有向近段转移的趋势;病理类型及组织分级无明显变化;晚期病例明显减少.

  •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筛选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中的应用

    作者:陈尧;周总光

    目的探讨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相关基因群的表达和初步功能.方法按一步法抽提人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的 RNA,将 2000条人类基因 PCR产物按微矩阵排列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总 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 cDNA-链做探针,混合后与上述基因芯片杂交,经严格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 2000条基因中,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 43条( 2.1%),其中上调 11条( 0.5%),下调 32条( 1.6%).表达异常的基因与细胞周期调节、细胞骨架与运动、细胞凋亡、细胞内信号传递、 DNA的合成与修复、 DNA的结合与转录、蛋白质的翻译合成及免疫功能相关.结论微矩阵基因芯片在筛选直肠癌转移时 ,相关基因的改变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等特点,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直肠癌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重度痔疮的3年疗效评价

    作者:姚礼庆;钟芸诗;孙益红;戈少云;刘厚宝;郑烈伟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2000年 7月至 2003年 7月我院收治的 352例Ⅲ、Ⅳ度痔疮患者行 PPH术,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 1、 6、 30 d以及随访终点时的疼痛、出血、坠胀和水肿情况.结果 35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9 min; 术后 1 d疼痛的发生率为 20.5%、出血的发生率为 5.7%;至术后 30 d时疼痛、出血情况明显改善.术后( 46.9± 10.9) h首次排便;平均住院( 4.4± 1.2) d;恢复正常工作的平均时间为( 8.0± 1.7) d.术后并发症以尿潴留( 10.0%)和出血( 5.7%)多见.随访 313例患者( 93.6%),平均随访时间( 27.0± 7.4)个月,仅有 4.5%的患者表现为少量出血, 其余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重度内痔的理想方法.

  • 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杨学伟;张伟峰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 3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 26例 (81% )有顽固性便秘, 11例 (34% )有腹痛、腹胀, 6例 (19%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25例经 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 17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 5例为Ⅱ型, 10例为Ⅲ型.本组行乙状结肠切除 15例;右半结肠切除 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横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 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横结肠右半拉下与直肠上端吻合 7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 3例.术后随访 3个月~ 4年,疗效满意.结论经 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

  • 低位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作者:顾晋;周永建

    低位直肠癌是指发生在距肛缘 3~ 6 cm以内的肿瘤 [1].一般认为低位直肠癌(小于 10 cm)的局部复发率高于高位直肠癌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状吻合器的问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普及、术前放射治疗和化疗的开展以及新的化疗药物的应用,使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有了较大的发展,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 直肠淋巴管瘤三例

    作者:张英豪;雷鸣;武彪

    例 1 男性, 58岁.因间歇性大便表面带鲜血 3个月于 1999年 12月 21日收入院.患者于 3个月前发现大便表面带鲜血,无便后出血,不伴其他症状.在外院以"内痔"给于痔疮栓治疗,症状未明显好转.入院前 1周行肠镜检查,发现截石位肛周 6点距肛缘 6 cm有一 2 cm× 2 cm的肿块,位于黏膜下,肿块表面有约 0.5 cm× 0.5 cm大小的溃疡形成,取病理检查示慢性炎症改变.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致急性左股动脉栓塞一例

    作者:孙小林;胡晓华;娄善华

    患者男, 74岁.因腹泻、大便次数增多 3月余,便血 1周于 2003年 8月 30日入院.入院后行肠镜及病理活检提示距肛缘约 10.0 cm处直肠腺癌.于 2003年 9月 5日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吻合术.术中见直肠腹膜反折下方直肠前壁有一约 10.0 cm× 6.0 cm质硬肿块,侵及直肠达半周,穿透肠壁全层,未侵及邻近器官,肿瘤附近直肠上血管走行区肠系膜内及肠系膜血管根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腹主动脉、髂总动脉明显硬化.术中输同型全血 800 ml,术后常规对症治疗.术后 6 h突然出现左下肢麻木、疼痛,左下肢厥冷、呈苍白色,左足背动脉、左窝动脉及左股动脉搏动消失.考虑为急性左侧股动脉栓塞,急诊在全麻下行左股动脉取栓术,共取出长约 60 mm血栓.动脉血栓取出后,近侧股动脉出现搏动性喷血、远侧动脉见有逆行血流,左足背动脉及左窝动脉搏动恢复,左下肢体颜色渐转红润,皮温恢复.结束手术后密切监护心、肺、肾功能,观察动脉血气、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尿量,给予抗凝、预防血管痉挛等综合治疗.动脉取栓术后 24 h,出现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抢救及急诊行血液透析治疗无效,于动脉取栓术后 48 h,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血栓病理检查为动脉血栓形成,血栓内未见有癌细胞.

  •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几种贮袋的评价

    作者:胡牧;周总光

    近年来,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的理念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治疗的外科实践中.直肠癌局部解剖、病理、生物学行为及其远端转移规律等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显著提高,为众多患者解决了精神上的负担和生活、社交上的不便 [1].然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残余直肠过少、甚至缺如,超低位及结肛吻合术式往往导致肛门括约肌、肛垫及盆腔植物神经丛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在保肛之后,往往伴随控便能力的障碍.近 20年来,结直肠外科医生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的消化道重建中,设计了不同的贮袋,使得保肛术后的控便问题有了显著的改善 [2- 4].

  • 当前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对策

    作者:郁宝铭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之势.尽管在高发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高于直肠癌,但从全国范围而言,直肠癌的发病率仍高于结肠癌.特别在我国直肠癌患者中, 70%的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下,属低位直肠癌.因此,其治疗上的要求和难度远较结肠癌和上段直肠癌高.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低位直肠癌根治与功能间的矛盾,既要提高根治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长期生存率,又要提高保肛手术成功率、避免永久性结肠造口和保全泌尿生殖功能.

  • 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临床处理

    作者:邓侠兴;杨卫平;陈皓;尹路;彭承宏;蔡伟耀;李宏为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69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患者 18例,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结果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放射性肠瘘的诊治体会

    作者:邵冰峰;蒋松琪;江晓晖;朱汉达;黄健;吴金东

    放射治疗是癌症的一种治疗手段,但在治疗腹部或盆腔肿瘤时,有时可引起严重的肠道并发症--放射性肠瘘. 1998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我院收治宫颈癌放疗后肠瘘 22例、直肠癌术后补充放疗后肠瘘 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痔出血期间施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止血效果的观察

    作者:刘金林;王厚清;卢晓明

    在痔出血期间,选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PPH)能否达到满意的近期止血效果,应是引起关注的问题之一.我院自 2001年 1月以来,对 47例出血性痔施行了 PPH手术,并对其近期止血效果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和预防

    作者:徐涛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日益引起重视.现将我院 1990年 3月至 2003年 3月收治的 31例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 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手术创面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作者:隋永领;杨道贵;邵峰;刘志恒;魏法才;陈启

  • 国产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作者:骆学全;张波;陈华增;强生庭

  •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屈翔;王宇;张仲良

    关键词:
  • 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伟;肖旭波;姚永强;王婷;聂哲群;范昕

    关键词: 残胃癌 残胃再发癌
  • 三苯氧胺对胃癌组织中雌激素信号传递体系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弋;戚士芹;王光升;王瑞祥

    胃癌患者术前口服雌激素受体阻断剂三苯氧胺( tamoxifen, TAM),通过检测用药前后雌激素受体 (ER)、磷酸化酶( PR)及 bcl- 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索 TAM对胃癌组织中雌激素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

  • 结直肠癌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峰;孟荣贵;傅传刚;金国祥;喻德洪

  • 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的检测

    作者:李良辉;池畔;陈大良

    腹腔内脱落癌细胞或微小癌灶 (又称腹腔微转移 )是导致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联用癌胚抗原( CEA)、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 7)和细胞角蛋白 20(CK20) 3种标志物检测腹腔内脱落癌细胞,以期提高腹腔微转移的检出率.

  • 顺行性结肠灌洗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晓东;喻德洪

    顺行性结肠灌洗术( antegrade colonic enema, ACE)是指在近端结肠腔内置入导管,向远端进行灌洗,达到结、直肠排空.是近些年来提出的治疗排便失禁或慢性便秘的一种手术方法 [1].发展至今,采用广泛的是结肠导管术 [2].现就 ACE的临床应用做一概述.

  • 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彭俊生;詹文华

    腹部外科手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发展为胃肠功能衰竭,因此,须引起腹部外科医生的重视.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类型和诱因颇多,现仅就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几种常见类型,结合文献和我们的初步经验,浅谈其预防与处理方法.

  • 英格兰和北爱尔兰 2002年和 2003年结直肠外科年会纪要

    作者:杨刚

  • 中下段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转移情况与转归

    作者:万远廉;潘义生;刘玉村;汪欣;吴涛;武颖超;黄珊君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简称侧方转移)的规律和预后.方法对 1990~ 2001年经根治性切除证实侧方转移的 20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0%( 17/20)的患者为直肠系膜和 /或根部淋巴转移加侧方转移, 15.0%( 3/20)的患者为单纯侧方转移.侧方转移率依次为闭孔动脉 45.0%( 9/20)、髂内动脉 40.0%( 8/20)、髂总动脉 20.0%( 4/20)、髂外动脉 15.0%( 3/20)和腹主动脉分叉淋巴结 5.0%( 1/20). 75.0%的患者发生术后远处转移或远处转移合并盆腔局部复发,其中 83.3%发生于术后 2年内.患者平均生存期 21.6个月, 术后 3年、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6.7%和 0.结论中下段直肠癌侧方转移不仅是盆腔局部病变,还可能是属于全身病变的一部分,提示直肠癌远处转移发生的可能性.

  • 直肠壶腹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超武;黄观清;谢靖

    目的评价直肠壶腹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对改善患者排便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 2001年 11月至 2003年 6月期间 ,21例患者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直肠壶腹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21例患者,均行一期吻合,未行结肠或回肠预防性造瘘.有 1例出现吻合口瘘的临床症状,术后 6例患者日排便次数为 5~ 10次, 1例 10次以上; 8例稀便, 4例夜间便逸, 12例不能控制稀便气体, 11例便急. 3个月后排便功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未发现壶腹炎、吻合口狭窄.结论直肠壶腹成形术应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排便功能.

  • 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结肠-直肠 /肛管吻合术中应用的评价

    作者:高明;韩方海;张肇达;周总光;吴凌云;李向阳

    目的评价对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 5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用支撑捆扎法进行低位结肠-直肠 /肛管吻合保肛手术 (sphincter preserving operation,SPO),并与 542例进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abdomino- perineal resection,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比较 5年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同时分析保肛术后的排便功能.结果 APR和 SPO组总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5 2%和 69 7%;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6.7%和 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SPO组中: 低位吻合术 5年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86.2%与 1.4%;超低位吻合术分别为 85.3%与 2.5%; Park手术分别为 68.7%与 4.8%; Bacon手术分别为 65.7%与 6.3%;低位和超低位保肛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分别为 91.5%和 94.3%.结论对低位直肠癌病例进行 SPO手术,从根治性和功能性上评价是可行的.

  • 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作者:梁君林;万德森;潘志忠;周志伟;陈功;卢震海;李力人;伍小军;丁培荣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至 1999年 262例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远切缘长度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有关,肿瘤部位、远切缘长度与局部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远切缘长度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预后因素,远切缘长度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远切缘长度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远切缘短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增大.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