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置管减压治疗恶性腹水源性腹腔间隔室综合征29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宏业;安峰;杨秀义;杨秀峰;冉祥根

    目的 探讨腹腔置管减压治疗恶性腹水源性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29例恶性腹水源性ACS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腹腔置管进行腹腔减压,观察腹腔减压过程中腹腔压力与腹水减压量的变化趋势,监测减压过程中及减压后24 h生命体征及减压前后24 h尿量变化.结果 腹内压(IAP)小于25 cm H2O者2例,25~35 cm H2O者21例,大于35 cm H2O者6例.全组患者在腹水排出1000~1500 ml时LAP下降明显.其后lAP曲线逐渐变缓,腹水排空后IAP维持在11~12 cm H2O,在24 h后降至6~8 cm H2O.与腹腔减压前比较,血压始终维持稳定,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频率和心率均较腹腔减压前明显变缓,尿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恶性腹水源性ACS早期腹腔置管减压可改善心、肺和肾功能.

  • JAK2-STAT3-波形蛋白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作者:徐建华;张超;唐波;郝迎学;陈军;刘涛;崔浩

    目的 探讨JAK2-STAT3-波形蛋白信号通路在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JAK2抑制剂AG490处理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Lovo细胞中波形蛋白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AG490处理后,Lovo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细胞划痕后24 h,AG490处理组(实验组)的细胞划痕宽度恢复20%,而对照组划痕宽度恢复60%(P<0.05).实验组Lovo细胞中P-STAT3和波形蛋白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JAK2-STAT3-波形蛋白信号通路参与调控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耐药基因相关蛋白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作者:俞鹏飞;郭剑民;徐琦;应杰儿;王晓稼;程向东;王新保;余传定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相关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9例胃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TOPo Ⅱ阴性表达、MRP阳性表达和GST-π阳性表达作为3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并将本组患者分成高危耐药组(2~3个危险因素)和低危耐药组(0~1个危险阒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生存率及辅助化疗的有效性.结果 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74.7%,与胃癌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关:MRP阳性表达率为40.4%,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GST-π阳性表达率为49.5%.与患者性别和胃癌分化程度有关.3种蛋白各自表达的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耐药组术后有25例(55.6%)复发,复发时间为(15.2±8.1)个月,与低危耐药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P>0.05),但复发时间早于低危耐药组[(21.3±11.1)个月,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和55.6%.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耐药组中化疗患者与未化疗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5.8%和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耐药组中化疗患者与未化疗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和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基因相关产物ToPo Ⅱ、MRP和GST-π的表达与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有效性有关,对于高危耐药的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预后.

  • 胃癌单个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意义

    作者:韩涛;梁寒;王晓娜;张汝鹏;丁学伟;刘翔宇

    目的 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指导临床规范化治疗.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9年7月至2004年6月间经手术治疗、清扫淋巴结数大于或等于10枚、术后病理证实仅有1枚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淋巴结跳跃与非跳跃转移、横向与非横向转移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全组65例患者共检出淋巴结1415枚,平均21.8枚/例;单个淋巴结转移率的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No.3(30.8%)、No.4(21.5%)、No.6(15.4%)、No.7和No.8(均为6.2%)、No.1和No.2及No.5(均为4.6%)、No.12(3.1%)和No.14及Ni.16(均为1.5%);其中跳跃转移20.0%(13/65),横向转移42.2%(19/4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仅与肿瘤大小有关(X2=4.447,P=0.035);淋巴结横向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但淋巴结跳跃与非跳跃转移、横向与非横向转移间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结论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总体遵循由远及近的转移顺序,但跳跃转移和横向转移方式也占有一定比例.对于胃癌淋巴结跳跃转移和横向转移的高危患者,术中应加强相应区域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 中低位直肠癌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371例临床经验

    作者:李世拥;梁振家;苑树俊;于波;陈纲;左富义;白雪;陈光;魏晓军;徐一石;崔伟

    目的 探讨套入式吻合保肛术式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71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71例患者男224例、女147例.年龄21~99(平均57.9)岁.肿瘤下缘距肛缘5~8 cm;病理诊断直肠腺癌361例.其中高分化138例.中分化201例,低分化者11例,黏液腺癌11例,腺瘤癌变10例.TNM分期:Ⅰ期120例,Ⅱ期222例,Ⅲ期26例,Ⅳ期3例.术后12~24周时排便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术后随访率85.7%(318/371),中位随访时间为5.8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6例(4.3%),吻合口狭窄8例(2.1%);局部复发率为6.3%(20/318),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69.7%.结论 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式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术后能使患者保留良好的肛门控便功能,是安全有效的直肠癌保肛术式之一.

  • 胃癌患者术前钡剂造影检查对诊断和制订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长健;赵广法;李清国;陈静贵;朱凯;师英强;傅红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钡剂造影检杏对诊断和制订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纯胃镜检查及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对肿瘤位置和大小的判断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胃镜对贲门癌、胃体癌和胃窦癌的位置和范围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和78.4%、94.6%和86.5%以及98.1%和84.6%;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判断的准确率则分别为100%和84.8%、100%和91.9%以及99.0%和90.4%;胃镜与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对肿瘤位置和范围判断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判断贲门癌累及食管长度的准确率为60.6%,胃镜联合钡剂造影检查判断的准确率则为90.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联合钡餐检查较之胃镜能更准确地预测食管受累的贲门癌患者开胸手术的可能性(P<0.05).结论 贲门癌患者术前有必要行钡剂造影检查以明确食管下端是否受累及受累长度,对选择手术入路有指导意义,而胃体癌和胃窦癌患者术前在胃镜能明确肿瘤位置和大小的情况下可不必行钡剂造影检查.

  • 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

    作者:阮洪军;邵钦树;赵仲生

    目的 探讨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IN)患者胃镜所见及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51例经胃镜钳取活组织病理诊断为胃黏膜高级别IN患者的胃镜下表现,并对照分析其中33例接受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胃镜下有29例(56.9%)的病灶分布在胃窦部,11例(21.6%)在胃体,1例(2.0%)广泛累及胃窦胃体,其余10例分别在胃角和胃底;43例(84.3%)的浅表病灶形似早期胃癌样表现,另有8例(15.7%)的病灶形似进展期胃癌样.接受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中,13例(39.4%)术后病理证实维持高级别IN的诊断.胃镜下病灶形态均为浅表病变,大小均不足20 mm;其余20例(60.6%)术后则诊断为胃癌,其中早期胃癌14例,进展期胃癌6例.结论 胃镜下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IN的患者存在胃癌的概率高,应积极随访甚至手术干预.

  • 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兴茂;周志祥;梁建伟;王征;毕建军

    目的 探讨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80例Ⅱ期结A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的56例患者与无复发转移者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9.5枚/例和16.3枚/例(P<0.01),术后5年内死亡的97例患者与健在者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11.1枚/例和16.7枚/例(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检出大于或等于12枚/例组和小于12枚/例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9%和62.0%(P<0.01),复发转移率分别为6.4%和25.7%(P<0.01),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淋巴结检出数目有关(P<0.05).结论 淋巴结检出数目多少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淋巴结检出数目多者复发转移率低,生存率较高.

  • 脂肪清除和脂肪变性技术处理直肠癌标本的比较

    作者:刘剑文;赖东明;李英儒;周军;张育超;杨斌;陈双

    目的 比较应用脂肪清除和脂肪变性技术在直肠癌标本寻找淋巴结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64例直肠癌患者(男3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4岁)的手术标本,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脂肪清除组(30例)和脂肪变性组(34例),对比两组标本所获得的淋巴结总数及其大小和转移情况以及处理标本的时间.结果 脂肪清除组标本检出淋巴结平均37.4(17~69)枚/例,其中转移淋巴结3.3枚/例,平均直径为3.6 mm;脂肪变性组则平均检出 36.2(18~62)枚/例,其中转移淋巴结3.2枚/例,平均直径为3.7 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清除和脂肪变性两组预处理标本的时间分别为72和28 h,脂肪变性组处理标本的时间明显短于脂肪清除组(P<0.05);寻找淋巴结的时间则分别为2.1和2.0 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变性技术处理直肠癌标本,不但可获得与脂肪清除技术同样的淋巴结数量.而且可明显缩短处理标本的时间.

  • 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T1~2期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韩加刚;王振军;魏广辉;徐慧民;易秉强;马华崇

    目的 评价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基础上采取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T1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结果.方法 对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间实施IS8的4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术前的肿瘤分期为T1~2N0~1M0.实施完全ISR者5例,部分ISR者23例,改良的部分ISR(保留部分齿状线)12例.术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1例,伤口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97%,5年无瘤生存率86%.术后12个月时,接受部分ISR者和改良的部分ISR者的肛门功能优于完全ISR者(分别P=0.008和P=0.004);接受预防性造口患者的肛门功能优于未接受造口者(P=0.043).结论 ISR选择性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齿状线和部分内括约肌以及行预防性造口可能有助于改善术后肛门功能.

  • 2003-2009年《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发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情况分析

    作者:陆培华;李晨;潘瑶;许志勤;司淑萍;杜虎;吕锡东;时立平;陶国清

    目的 分析2003-2009年<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发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论文情况.方法 研究2003-2009年<中华胃肠外科杂志>42期期刊刊载的临床RCT文献,对每篇文献收稿时间、发表时间、引文总数、中文引文数、英文引文数、文章所属单位、单(或多)中心研究情况、研究阳性结论情况、研究中患者例数、基金资助情况、研究起始时间、研究结束时间、研究作者人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9年<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共刊出临床RCT文章80篇,期均RCT数1.6篇,RCT在所有临床研究类文献中占比为12%.80篇RCT研究的平均发文时滞为208 d,篇均引文数为8.6条,篇均研究对象数为118例(名),篇均研究周期为29.2个月.RCT研究中多中心研究7篇,单中心研究73篇,所有RCT研究均得出有阳性意义的结论.有基金资助的RCT研究17篇,占所有临床RCT数的21.3%.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发表临床RCT研究6篇,是多的单位.结论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重视刊载循证依据极强的临床RCT研究,此类研究对国内胃肠外科领域临床指南及诊疗规范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936C/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腺瘤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吴翔磊;李冬青;刘志苏;万新月;吴云华;江从庆;张中林;秦前波;钱群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498 C/T、936 C/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腺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224份结直肠腺瘤及200份正常对照标本进行研究,应用TaqMan探针法检测VEGF 1498 C/T、936 C/T基因型,搜集相对应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与VEGF 936 CC基因型相比,CT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患者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危险显著增加(OR=2.00,95%CI:1.23-3.25,P=0.006;OR=2.04,95%CI:1.28-3.26,P=0.003);与VEGF 936-C等位基因相比,T等位基因携带者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危险亦显著增加(OR=1.91,95%CI:1.25.2.91,P=0.003).结直肠腺瘤患者为VEGF 936CT+TT基因型或携带T等位基因,其病理类型倾向于绒毛状腺瘤(OR=2.54,95% CI:1.12.5-75,P=0.040;OR=3.08,95%CI:1.64-5.80,P=0.001).VEGF 1498 C/T基因多态性在腺瘤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 936 C/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腺瘤易感性密切相关.

  • 内镜辅助定位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病变

    作者:杨雪菲;李明伟;朱畅;胡海军;郭春华;夏利刚;潘凯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定位腹腔镜手术在胃肠息肉和小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对38例直径在2.0~3.5 cm之间的胃肠道息肉和肿瘤患者(病变位于胃13例,结肠25例)施行腹腔镜手术,术中首先利用内镜进行准确定位,然后行病变切除手术.结果 本组38例患者术中均准确定位,定位后行腹腔镜下胃壁楔形切除术7例,经小切口胃壁部分切除术6例,经小切口结肠壁部分切除术25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住院时间为(7.0±1.7)d.结论 对于2.0~3.5 cm之间的胃肠道息肉和肿瘤,内镜辅助定位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 结直肠癌组织中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作者:陈维香;费绍华;祝蕾;丁珺;伍健

    目的 探讨N0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上皮型钙黏附索(E-cad)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2例病理证实的N0期结直肠癌患者548枚淋巴结中CK20 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对上述两种指标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本组62例结直肠癌患者CK20 mRNA阳性率(淋巴结微转移率)为38.7%(24/62);E-cad高表达率为51.6%(32/62).E-cad高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呈显著负相关(r=0.453,P=0.001);其中19例T1~2期患者中E-cad表达与微转移无相关性(r=016,P=0.946);43例T3~4患者中E-cad高表达与微转移呈显著负相关(r=382,P=0.007).结论 N0期结肠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

  • 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

    作者:曾长青;黄良祥;严茂林;王耀东;李建党;赖智德;田毅峰

    目的 评估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9年10月间接受腹腔镜探查术的64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有62例(96.9%)患者经腹腔镜探查活检明确诊断,其中结核性腹膜炎及肠结核26例,转移性腺癌20例,恶性淋巴瘤3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淋巴窦组织细胞增生2例,间皮细胞瘤4例,嗜酸性细胞增多症1例,卵巢癌伴腹腔内转移2例,恶性肿瘤(来源不明)1例,不明原因的肝硬化伴原发性腹膜炎1例,阑尾腺癌伴腹腔转移1例.结论 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因腹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 腹腔镜 腹水 诊断
  • 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作者:曹杰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就全球而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上升趋势.据报道,美国2008年结直肠癌新增病例数为14.9万人,并有5万例患者死于结直肠癌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所有肿瘤的第3位[1].

  • 从个体化角度探讨直肠癌的治疗策略

    作者:顾晋

    我国结直肠癌患者中约2/3是直肠癌患者[1].尽管目前对直肠癌的病因学研究和以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直肠癌的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的改善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当看到,国内外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医生们已经开始重视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直肠癌的治疗中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且个体差异决定了其治疗效果的不同.因而引出了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关系的问题.

  • 肠上皮间紧密连接与炎性肠病

    作者:龚剑峰;李宁

    1972年Shorter等[1]首次提出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与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Hoilander[2]研究显示,紧密连接异常引起的肠上皮通透性增加在IBD发病机制中确实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此,黏膜屏障和紧密连接在IBD发病机制和临床后果中的角色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 2010中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中日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第二十届上海长海国际肛肠外科周

    作者:

  • 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相关问题

    作者:李世拥

    近年研究结果显示.借助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提高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局部控制率和保肛率.是直肠癌辅助治疗的新趋势[1].术前新辅助放疗或放化疗对直肠癌的局部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手术或手术后的放化疗[2].

  • 个体化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锡山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直肠癌发病率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逐年上升.目前,直肠癌根治术仍是直肠癌治疗重要、有效的手段.常规的直肠癌根治性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在内的两端足够肠段、系膜、周围淋巴结及受侵的组织,而直肠癌淋巴清扫术式的合理化一直是外科医师争论的热点.

  • 基于基因敏感性的结直肠肿瘤个体化治疗

    作者:徐忠法

    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有赖个体化治疗,即针对不同个体的手术、放化疗、生物靶向等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有效组合.尽管结直肠肿瘤的化疗和靶向治疗研究目前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常用的化疗方案有效率多低于70%,不同种族人群或个体间存在显著的药物敏感性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遗传学分析,20%~40%的结直肠肿瘤患者有可能接受了错误的药物治疗.近年来,人们发现某些基因的表达状况可能影响结直肠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

  • 直肠癌放射治疗的选择

    作者:章真

    近年来,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推广和综合治疗的规范应用,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但由于其解剖特点,直肠癌在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仍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表现方式.放疗或放化疗与根治性手术联合是直肠癌局部治疗的主要方法.放疗的目的主要为提高局部控制率、增加保肛的概率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结直肠癌的规范性多学科治疗

    作者:蔡三军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占世界第3位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排第4位[1].至20世纪90年代初,外科治疗独领风骚,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后,各种治疗方法(或方式)包括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相继问世并应用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入21世纪后,多学科综合治疗逐渐在国外开展起来,使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有了很大提高,美国结直肠癌患者2002年的5年生存率就提高到64.1%[2].

  • 评估适应证扩大后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安全性

    作者:Jee YS;张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在韩国和日本,其适应证不断扩大.本研究旨在评估扩大适应证的安全性.

  •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Denoya P;高显华

    近年来.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迅速增多,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技术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新辅助放化疗可以降低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率、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分期、提高保肛率.目前,关于腹腔镜技术能否安全应用于接受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 直肠癌扩大淋巴结清除与传统手术的Meta分析

    作者:Georgiou P;蔡永华

    侧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在10%~25%直肠癌患者,且与局部复发率增高、降低生存率有关.本Meta分析旨在评价在手术治疗的直肠癌病人中扩大的侧盆腔淋巴结清除的价值.

  • 胃癌伴同时性胃间质瘤八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刘晓文;徐宇;龙子雯;朱蕙燕;王亚农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中常见的非上皮来源的肿瘤,可以与胃的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同时发生,如癌、类癌及淋巴瘤[1-3].1996-2007年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了8例胃癌伴胃间质瘤的患者,现将其诊治及预后情况总结如下.

  • 腋下小切口技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庆安;王海宁;张海龙;李平;宋强;刘明林

    胸廓小切口即保留胸肌的胸廓前、后外侧切口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已有数十年历史.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及胸腔镜等设备的广泛应用,胸部小切口微创技术已有了新的拓展和应用.山东省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于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采用腋下胸肌不切断小切口手术治疗了127例食管癌患者.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 腹泻3个月和便血1个月

    作者:李伟;安大立;李志霞

    病例介绍本例患者女性,69岁.主诉:腹泻3个月.便血1个月.加重3 d.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6~7次/d,为黄稀便,无明显腹痛腹胀.1个月前开始出现大便中带鲜血,量少,并感右中下腹坠涨不适,未予特殊诊治.3 d前出现全程鲜血便,遂来院就诊.门诊结肠镜检查:距肛门15 cm处可见长约10 cm的不规则隆起之黏膜,菜花样,累及全周,有活动性出血,管腔僵硬,镜身通过困难,活检病理示黏液腺癌.

  • 胃窦癌根治术后空肠间置代胃术

    作者:刘翔宇;梁寒

    胃窦癌患者经远端胃次全切除后,无论行Birroth Ⅰ或BirrothⅡ式吻合,均会对患者的消化吸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常发生输入袢梗阻、输出袢梗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此外,幽门括约肌的丧失使食物迅速排空至小肠也会引起一系列症状.我院于2004年7-12月采用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12例胃窦癌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论文二次发表的声明

    作者: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