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RNA干扰沉默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表达的影响

    作者:范钰;张尤历;郑树

    目的 探讨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PRL-3基凶小干扰RNA(siRNA)转染处理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后,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PRL-3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2、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和Boyden小室模型试验检测癌细胞的锚着不依赖性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次,将转染48 h的细胞接种裸鼠,观察其在体内生长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RL-3 siRNA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细胞集落生长和侵袭能力,且与浓度相关(P<0.05,P<0.01));转染组细胞MMP-2、MMP-9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裸鼠组织癌细胞侵袭横纹肌和血管,而转染组未见这些现象.结论 采用PRL-3siRNA转染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表达有关.

  • 经裂孔食管切除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评价

    作者:梁震;胡卫东;顾振东;熊宏超;陈克能

    目的 评价经裂孔食管切除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分析2000年5月至2007年7月单一外科医生组对46例食管癌患者实施经裂孔食管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食管鳞癌44例,食管腺癌1例.食管类癌1例.位于颈段者11例,胸上段者21例,胸中段者5例,胸下段者9例.行术前化疗者6例.按国际TNM分期:0期者3例;Ⅰ期者6例;Ⅱ a期者17例;Ⅱb期者2例;Ⅲ期者16例;2例为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胃代食管者42例,结肠代食管者4例.术前肺功能FEV1低于0.8 L或FEV1/FVC低于50%者29例.46例均获切除,切缘阴性,无手术死亡.术后声音嘶哑2例,心律失常3例.双侧胸腔积液1例,6例出现小的颈部吻合口瘘.结论 经裂孔食管切除术在食管癌的外科治疗中对高龄、心肺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剖胸手术患者是理想的选择.

  • 不同压力的二氧化碳气腹对胃癌细胞迁移运动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作者:郝迎学;钟华;张超;钱锋;饶芸;余佩武

    目的 通过体外模拟气腹环境,观察不同压力CO2或He(helium)对胃癌细胞MKN-45迁移运动和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 将MKN-45细胞置于充满CO2或He的密闭培养箱中,按模拟气腹种类不同分为对照组、CO2气腹组和He气腹组,模拟气腹压力分别为12 mm Hg和15 mm Hg,作用时间均为4 h.于处理结束后即刻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培养液pH值;Transwell法观察细胞迁移运动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变化.结果 CO2组细胞培养液呈酸性,He组细胞培养液呈碱性.CO2组和He组在12 mm Hg压力下MKN-45细胞穿过滤膜的数量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215 mm Hg组细胞穿过滤膜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He 15 mm Hg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2 15 mm Hg组细胞微丝、微管结构模糊,伪足消失.结论 在临床常用气腹压力(12 mm Hg)下CO2对胃癌细胞迁移运动及细胞骨架无明显影响;在15 mm Hg压力下,CO2对胃癌细胞迁移运动起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细胞骨架受破坏有关.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于亮;沈云;李继坤;孙昱皓;王一成;张建海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基质衍生因子SDF-1(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CXCR4的表达及分布,并分析高表达CXCR4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27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正常黏膜及5例肝转移灶内CXCR4 mRNA表达及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表达阳性率为73.6%,高表达率(表达超过50%细胞)为45.3%;有淋巴结转移组CXCR4高表达率(65.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5.9%)(P<0.01),并与肿瘤血管淋巴管浸润有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肿瘤组织中CXCR4高表达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4的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无关(P>0.05).27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P<0.01);5例肝转移灶组织中CXCR4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原发灶(P<0.01).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XCR4是一类参与结直肠癌病程进展的重要分子.CXCL12-CXCR4信号通路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 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作者:杨祖立;王磊;康亮;彭俊生;向军;黄美近;汪建平

    目的 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yk)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1年1~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yk基凶的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情况.并分析Syk基因甲基化失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48例肿瘤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凶的表达,而正常组织Syk基因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P=0.000).(2)发生甲基化的37例肿瘤组织中,Syk基因均失去表达.未发生甲基化的83例中,仅11例失表达;而癌旁匹配的正常组织均有表达.(3)Syk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其他临床参数无关.(4)术后随访资料表明,Syk基因甲基化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未甲基化组(73.5%比95.7%.P=0.007):而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未甲基化组(32.4%比8.4%,P=0.02).结论 Syk基因过甲基化失表达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导致结直肠癌侵袭性增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升高,3年生存率降低.

  • 胃底贲门癌侵及胰体尾外科治疗的预后分析

    作者:黄昌明;卢辉山;李平;谢建伟;林碧娟;张祥福

    目的 探讨影响胃底贲门癌侵及胰体尾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35例胃底贲门癌侵及胰体尾患者进行手术.其中剖腹探查术20例,联合脾及胰体尾切除术115例.对影响手术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分析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剖腹探查术和联合脾及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7个月和3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8,P<0.01).联合脾及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3%、26.6%;肿瘤的直径、大体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No.10或No.11淋巴结转移、根治程度和受侵脏器切除数目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手术根治程度及受侵脏器切除数目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并发症发牛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0.0%和3.5%.结论 对于胃底贲门癌侵及胰体尾患者.施行联合脾及胰体尾切除术能够提高疗效.如果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或无不可根治因素存在、或无合并其他脏器受侵.施行联合脾及胰体尾切除术疗效好.

  • 促肝再生磷酸酶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作者:赵高平;周总光;雷文章;王存;郑雪莲;郑阳春

    目的 探讨促肝再生磷酸酶3(PRL-3)蛋白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等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CRC组织及其对应正常黏膜、6例结直肠腺瘤(CRA)及其对应正常黏膜、29例转移淋巴结及6例肝转移灶中的PRL-3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根据随访结果建立生存曲线,分析PRL-3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PRL-3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和CRA中几乎无表达;46例CRC组织中有26例(56.5%)阳性表达;29例转移淋巴结中有26例(89.7%)阳性表达;6例肝转移灶中有5例阳性表达.PRL-3在CRC细胞浆中呈弥漫性表达.而在细胞膜上表达更集中和强烈.PRL-3表达与肿瘤分期(P=0.019)和淋巴结转移(P=0.026)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大小和位置无关(P>0.05).CRC中有淋巴结转移的29例(63.0%)PRL-3阳性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7例(37.10%)(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41.4个月.CRC表达PRL-3蛋白阴性的患者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者(P=0.032).结论 PRL-3可以作为预测CRC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 内镜治疗直肠类癌的长期疗效

    作者:张轶群;周平红;徐美东;钟芸诗;陈巍峰;马丽黎;秦文政;蔡贤黎;姚礼庆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长期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间采用内镜治疗的9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结果均为典型类癌,均未突破黏膜下层,均未侵及周围淋巴结及血管.有80例(87.9%)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96(32.5±24.1)个月.肿瘤直径小于1.0 cm的65例患者,术后无1例复发;1.0~2.0 cm的25例患者,术后有3例(12%)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3个月、2年和6个月,其中1例再行Dixon术后3个月义出现肝脏转移(4%);肿瘤直径大于2.0 cm的1例患者术后未见复发.本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98.0%和91.4%.结论 肿瘤直径小于1 cm、未侵犯肌层的直肠类癌患者内镜下治疗长期疗效较为理想.

  • 动静脉联合给药的FLEOX新辅助化疗加营养支持提高晚期胃癌可切除率

    作者:李国立;鲍阳;姜军;范朝刚;汪志明;李宁;黎介寿

    目的 总结动静脉联合给药的FLEOX新辅助化疗加营养支持对以淋巴结转移为主的晚期胃癌的手术可切除率.方法 对术前CT检查发现伴有严重的第3、7、9、12组淋巴结转移、或第14、16组淋巴结转移而难以切除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氟尿嘧啶(5-FU)370 mg/m2,静滴,第1-5天;亚叶酸钙200 mg静滴,第1-5天;足叶乙苷80 mg/m2与奥沙利铂120 mg/m2经动脉注射.第6、20天:每5周重复1次.其中12例伴有中、重度营养不良者酌情进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状况好转后进行化疗,以使患者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结果 5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影像学及组织学评价有效率(CR加PR)为84.0%;12例伴营养不良的病例在化疗结束、拟行手术前体重均较入院时明显增加,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恢复正常.手术切除率为78.0%,全组均成功进行了胃次全切除、全胃或联合脏器切除和D2+α、D3淋巴结清扫术.结论 动静脉联合给药的FLEOX新辅助化疗加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以淋巴结转移为主的晚期胃癌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 胃次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调节血浆ghrelin水平及人体质量指数的作用

    作者:王海涛;卢麒丞;王勃;王荣朝;张云;陈海龙;钱海鑫

    目的 研究胃次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调节血浆ghrelin水平与人体质量指数(BMI)的作用.探讨ghrelin与BMI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行胃癌根治手术的T1-2N0-1M0胃癌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毕Ⅰ式组(23例)和毕Ⅱ式组(19例).分别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第1、7、30和360天的血浆ghrelin水平及BMI.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ghrlein水平下降幅度基本一致:第1天下降至低(36.7%比35.7%).第7天均有所回升(51.0%比5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0天,两组ghrelin水平分别恢复至70.6%和67.2%,毕Ⅰ式组较毕Ⅱ式组有增高趋势.第360天时,毕Ⅰ式组ghrelin水平恢复至93.1%,虽低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毕Ⅱ式组仅恢复至81.6%,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33);两组ghrel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ghrelin水平在术后360天分别下降6.9%和18.4%;BMI下降3.3%和6.4%.ghrelin和BMI下降幅度之间两组均存在着线性关系(R12=0.297,P=0.007;R22=0.559,P<0.01).结论 符合解剖生理的十二指肠能代偿性地促进术后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的恢复,相应地促进BMI的恢复.ghrelin分泌不足的患者ghrelin水平与BMI呈正相关.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术后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庆广;陆连芳;周岩冰;曹守根;王东升;吕亮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素抵抗(IR)及血清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22例行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1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7天测量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TRF)、前自蛋白(PRE)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使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IR指数(HOMA.IR).记录患者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第1、3、7天,对照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R发生率分别为54.55%和36.36%、9.09%和36.36%、18.18%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术后第1、3天FBG、FINS和In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第7天TRF、PRE、RBP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问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降低胃癌患者术后IR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的比较

    作者:魏广辉;赵博;王振军

    目的 比较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HPLC)应用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分子遗传学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 应用PCR-SSCP和DHPLC方法分析经测序验证有序列变异的7个家系的所有成员的相应PCR扩增产物.分别计算SSCP和DHPL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应用SSCP对hMLH1和hMSH2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6%和66.6%:而应用DHPLC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分别为100%和93.3%:两种方法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PLC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SSCP,是理想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方法.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作者:吴小剑;何晓生;周旭毓;邹一丰;兰平

    目的 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C)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外文数据库检索词:Ulcerative Colitis 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Laparoscopy AND Open Surgery OR Open Procedure.中文数据库检索词:炎症性肠病OR溃疡性结肠炎AND腹腔镜AND开腹手术.检索1992年1月至2008年5月发表的相关英文或中文全文文献,检索出符合入选标准的对照研究16项共计923例患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UC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开腹手术相比,UC的腹腔镜手术明显缩短了开始进食时间(P<0.01)和术后住院天数(P<0.01),减少了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P<0.01),但延长了手术时间(P<0.05).在肠功能恢复时间、再次手术率、腹腔脓肿、吻合口瘘、肠梗阻、切口感染、术中出血量和死亡率方面未见明显优势.中转开腹手术率为4.2%.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短期恢复较快.

  • 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持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尹春柱;张强;魏刚;郭芳芳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持续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胃癌根治术后第1~2天开始行CHPP,每日1次,共4次:对照组单纯行胃癌根治术.两组术后2-3周均予以四氢叶酸钙和氟尿嘧啶(LF方案)静脉全身化疗6个疗程.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7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63.9%和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3%和1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复发率分别为19.4%和4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CHPP有利于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 64排CT三维血管重建术前对胃癌血管侵犯的评估

    作者:姚学清;林锋;张忠林;郑仰;吴伍林;蔡观福;李勇

    目的 研究64排CT血管三维重建(3D CTA)进行胃癌术前评估中对肿瘤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经胃镜确诊为胃癌并接受手术探查的40例患者进行术前CT影像的CTA重建,判断胃周血管侵犯情况,与术中探查结果对比.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CTA重建,14例提示血管侵犯的患者有12例术中探查证实血管侵犯;CTA判断血管侵犯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96.4%;术前CTA判断胃周血管是否受侵与手术判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99,P>0.05).结论 64排3D CTA可作为胃癌是否侵犯血管的有效评估手段.

  • 应激状态下胃黏膜损伤与胃排空及胃酸分泌的关系

    作者:张洪峰;薛英威

    目的 研究胃黏膜损伤的确切原因和具体过程,为临床防治胃黏膜损伤、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水浸-束缚应激(WRS)大鼠的方法,将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6只,A、B、c 3组用放射性核素99mTc灌胃测定大鼠胃液相排空率;D、E、F 3组采用手术清除胃内容物并幽门结扎测定胃酸分泌率;G、H、I 3组为手术不清除胃内容物并幽门结扎,评估胃黏膜损伤溃疡指数(UI);分析胃排空率、胃酸分泌和胃黏膜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wRs时间延长,大鼠胃排空速率明显下降,B组(WRS 2 h)和c组(WRS 4 h)的胃排空速率与A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胃酸分泌受到显著抑制,E组(WRS 2 h)和F组(WRS 4 h)的胃酸分泌率与D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损伤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清除胃内容物可以有效防治应激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手术对本实验无明显影响.B、C组与A组的胃黏膜损伤U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D、E、F、G组大鼠未出现胃黏膜损伤,H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与F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D、E、F、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与B组之间和I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RS可导致胃排空障碍、胃酸分泌减少和胃黏膜损伤.

  • 细胞增殖标记物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在结肠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作者:王永;周总光;夏庆杰;张文燕;李红光;王蓉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标记物MCM2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结肠腺瘤巾的表达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SP法检测MCM2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部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CM2 mRNA在12例结肠癌、33例结肠腺瘤及5例正常黏膜中表达量的差异并分析其意义,同时用REST-XL(C)软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腺瘤之间MCM2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结果 MCM2在正常黏膜中仅表达在腺凹底部,而在结肠腺瘤及腺癌组织中均呈全层上皮表达,但两者在MCM2 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肠腺瘤与正常黏膜相比较,MCM2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结肠腺瘤之间MCM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M2在正常黏膜和结肠肿瘤中表达部位不同,且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可能作为早期筛查诊断结肠癌及评估腺瘤突变的指标之一.

  •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淋巴干结扎对系统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何桂珍;董良广;崔晓雨;陈雪峰;舒红

    目的 比较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淋巴干结扎与不结扎对循环中炎性介质和细菌内毒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大鼠随机分4组,每组10只:空白组(A组);假手术组(B组);肠道缺血再灌注组(C组);肠道缺血再灌注加淋巴干结扎组(D组).缺血再灌注后,作肠系膜淋巴结培养计算细菌易位率;检测循环巾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TNF-α、IL-1β、IL-6和slCAM-1水平.结果 细菌易位率A、B两组为0;C组40%,D组20%.与A、B组比较,C、D两组内毒素、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D组显著低于C组:血循环中各细胞因子除sICAM-1在D组与C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C组的IL-1β、IL-6和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淋巴干结扎可减少细菌在肠系膜淋巴结的定植,并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及增加通透性,从而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后复发率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梁毅超;李国新;陈平雁;余江;张策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术后复发率.方法 以laparoscopy、surgery、minimal invasive、colon、intestine,large、colectomy、colonic neoplasms、rectal neoplasms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为检索词.检索1991年1月至2007年1月间发表的有关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后复发的随机对照研究.按筛选标准,共有10篇研究人选.南3名作者各自独立地对入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特征和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摘录,并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体研究样本量合计2474例结直肠癌.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对比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术后总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复发率合并优势比(OR)为0.95[95%C1 0.76~1.19],P=0.64.按不同复发类型进行独立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穿刺口或切口种植转移率对比开腹手术均无显著升高,其OR分别为0.79[95%C1 0.50~1.25],P=0.32和0.89[95%C1 0.62~1.28],P=0.54及1.04[95%C1 0.21~5.27],P=0.96.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对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其术后长期肿瘤学效果相当,并不会导致术后各类复发率明显升高,可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标准术式.

  • 全胃切除后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研究

    作者:叶再元;孙元水;施敦;邵钦树;徐继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8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手术后分别行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吻合术(A组,69例)、P型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B组,50例)和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C组,49例)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各组患者消化道重建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其中无瘤生存超过1年的121例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6和12个月时的体重、进食量、预后营养指数(PNI)和Visick分级指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A、B、c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30±7)min、(57±6)min和(48±6)min;A组时间短,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未发生吻合口瘘或十二指肠残端瘘等术后并发症.A、B、c组碱性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3%(2/46)、7.7%(3/39)和5.6%(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2/46)、17.9%(7/39)和19.4%(7/36),A组明显低于B、c组(P<0.0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体重和进食量的恢复均优于B、C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3组PNI均下降(P<0.05);12个月时,A组PNI与术前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Visick分级指数Ⅰ-Ⅱ级均优于B、C组(P<0.05).结论 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术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 嗜酸性胃肠炎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海峰;胡麦;孙钢;毛一雷;桑新亭;卢欣;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嗜酸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4例X线拍片示典型肠梗阻征象:76.2%的患者血常规检查有嗜酸细胞分类增高:18例内镜检查病理证实胃肠道黏膜急性及慢性炎症.结论 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变部位病理检查是确诊依据.

  • 腹腔镜胃异位胰腺切除八例

    作者:陈丹磊;田晓丰;李际辉;柯重伟;印慨;郑成竹

    目的 评价腹腔镜在胃异位胰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同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经腹腔镜术后病理确诊的8例胃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用时(43±8)min;术中出血(36.8±10.9)ml;无中转手术者.所有患者于术后36 h内恢复胃肠功能并开始进食和下床活动,引流管于进食后1~2 d拔除,无并发症出现,住院(4.0±0.8)d.经过6~36个月的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异位胰腺的治疗简便、有效和安全.

  • 神经胶质瘤-息肉病综合征一例

    作者:从志杰;刘连杰;傅传刚

    患者男性,19岁.因腹泻伴黏液血便3个月行肠镜检查提示"直乙交界肿块".于2005年12月8日行直肠肿块经腹前切除术.病理报告:绒毛状腺癌(T2N0M0).术后1个月出现进行性头痛,伴头晕、恶心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脑MRI提示:左侧颞叶约2 cm占位,伴病灶周围水肿,脑转移不排除.于2006年1月15日行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Ⅲ级).半年后因持续头痛发作于同年6月1日收入我院.

  • 消化道异时性多原发癌一例

    作者:谭嗣伟;李志霞;安大立;赵团结;何春燕

    患者男,46岁,间断上腹疼痛3个月,伴厌食消瘦1个月于1988年9月22日入院.胃镜及活检证实胃窦低分化腺癌.9月29日行胃癌根治术(毕Ⅱ式).术后病理检查:胃低分化腺癌,见图1A.术后行放化疗恢复良好于1988年10月18日出院.

  • 小肠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合并肠套叠肠扭转致完全性肠梗阻一例

    作者:王夫景;张强;彭祥志;许万松

    患者男性,27岁.因腹痛、腹胀3 d.症状加重并停止排气排便1 d于2007年3月21日入院.查体:血压、脉搏均正常,急性面容,面色苍白,腹部饱满,腹式呼吸减弱,全腹压痛,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0~1次/min.可闻及气过水声.钡剂灌肠和腹部拍片示:双膈下无气体影.中腹部见数个气液平面,肠腔扩张肠腔内黏膜皱襞呈弹簧状.见图1.于人院次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所见:腹腔内有淡黄色渗液约1000 ml,肝脾胃结肠未见异常,全部小肠肠管高度膨胀,颜色暗红,小肠系膜扭转并可见多枚大小不等淋巴结,大者4 cm×4 cm×2 cm,回肠末端套入结肠40 cm.术中诊断为肠套叠、肠扭转、肠梗阻.

  •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胃转移一例

    作者:邱江锋;林天胜;吴培仁;丁毅

    患者女,56岁.体检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贲门至胃体小弯侧4 cm×3 cm凹陷性病灶,于2007年7月12日入院.胃镜取材病理检查:胃低分化腺癌.体查:一般情况良好,腹部检查示未见异常.辅助检查:甲胎蛋白(AFP)5.3μg/L,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和糖链抗原50(CA50)正常;肝功能止常;乙肝HBsAg阳性,丙肝标志物阴性.CT平扫显示胃贲门小弯侧胃壁不规则增厚,增强后有强化.腹膜后未见异常淋巴结影;肝脏形态正常,内见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后边缘强化,脾脏大小正常,见图[1].术前诊断:胃癌肝转移.

  • 原发性十二指肠脂肪瘤一例

    作者:古应超;杜顺达;桑新亭;毛一雷;杨志英;卢欣;钟守先;黄洁夫

    患者男,60岁,间断上腹饱胀不适伴烧灼痛30余年,进硬质食物后排2次黑便于2007年9月2日入院.曾在其他医院行胃镜检查,经病理证实为胃黏膜组织慢性活动性炎症,小凹脓肿形成.此次入院查体:腹部平软,未及明确肿块,肠鸣音正常.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胃窦幽门前区见圆形充盈缺损,表面光滑,钡剂通过欠顺利.胃内见潴留液,十二指肠球部受压:见图1.腹部CT检查:十二指肠球降段右侧黏膜下见一脂肪密度为主的肿物.约8.0cm×3.6 cm,肿物内部密度不均,可见条索状致密影,局部肠腔受压、变窄.见图2.

  • 误诊为降结肠癌的结肠(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黎万成;石彦;曾冬竹;余佩武

    患者女,25岁.发现左下腹包块伴疼痛1个月于2007年7月13日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左下腹部可扪及一直径约6 cm包块,质中偏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活动,压痛明显.肛门指诊检查:直肠空虚.未扪及包块及溃疡,指套退出少许暗红色血迹.结肠镜检查:距肛缘24-28 cm见黏膜肿块,侵犯肠壁四周,表面溃烂坏死污苔.肠腔轻度狭窄.结肠镜取材病理检查:(结肠)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坏死.腹部CT检查:降结肠区直径约5 cm包块.肠腔狭窄,近段结肠稍扩张,肝、胆、胰、脾、双肾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初步诊断:降结肠癌.

  • 回肠J型储袋癌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许宝琨;张卫;余光荣

    结直肠切除加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IPAA)是目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回肠储袋取代直肠成为蓄便器官后,其黏膜层的组织也逐渐发生适应性变化,演变成类似结肠黏膜的构造,使之能更有效地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增强储袋的蓄便功能[1-4].由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大大高于回肠癌,因此适应性变化后,类似结肠黏膜的储袋黏膜,在理论上可能会导致回肠"J"型储袋的癌变率升高.

  • 胃肠道生存质量指数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手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陶琦;钱群;江从庆

    便秘的手术治疗由来已久,1908年,Lane[1]首次采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colectomy and 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但术后复发率较高(10%~20%),常伴随腹痛、腹胀等并发症.Kallbassi等[2]及Parks等[3]提出了结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储袋吻合术,该术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IRA术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Lillehei等[4]提出了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sulbtotal colectomy with cecorectal anastomosis,CRA).经过不断改进,Sarli等[5,6]报道了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端端吻合术,并认为改进后的手术方式在理论上较以前的术式更具前景.由于以往各学者采用的手术疗效评估标准不同,致使手术的成功率出现明显差别[7,8].胃肠道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评估系统的建立在STC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 珍爱小肠减少短肠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任建安;黎介寿

    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的器官,长达3~5 m.因为较长,代偿能力很强,常难令人珍惜.但是小肠一旦减少到不足100 cm时.残存小肠将无法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短肠综合征就会发生.患者将会出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并终导致各种营养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有作者认为.少于180 cm即为短肠综合征.较为权威的观点是,如残留肠管功能正常,有回盲瓣时,少于50 cm可表现为短肠综合征;无回盲瓣,少于100 cm为短肠综合征.如肠道合并放射性损伤,残存小肠的长度要更长,才不致出现短肠综合征.

  • 腹腔镜辅助治疗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作者:张洪明;胡晓华;吴芳芳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为3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联合开腹手术的治疗.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食管间质瘤六例诊治体会

    作者:李国仁;戴建华;王燕青;邵仲凡;苗福禄;陈光辉;潘引鹏;董淑敏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其中食管间质瘤(尤其恶性间质瘤)多为个案报道.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证实为原发性食管问质瘤6例,现总结其诊治经验.

  • 挂线疗法治疗肛门直肠外伤

    作者:李俊;李凌琳;周忆;李海

    直肠损伤传统处理方法是:直肠损伤处清创、伤口缝合,乙状结肠造口以使粪便改道,造口远端用生理盐水及甲硝唑溶液充分冲洗,骶骨前直肠后放置烟卷引流.术后3~4 d拔除引流,伤口愈合后4周再作二期手术.将外置的乙状结肠切除后吻合[1].但这样患者痛苦大、并发症高、恢复时问长、经济负担重.我们对1例肛门直肠前列腺外伤9 h的33岁男性患者予以挂线疗法治愈,现介绍如下.

  • 无痛内镜下肠内置管在腹部手术后胃瘫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孙学良;蒋林哲;王兆永;王爱光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2002年4月至2007年8月对12例PGS患者在无痛内镜下肠内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良好.

  • X线监视下经鼻肠管小肠减压治疗小肠梗阻

    作者:李德春;李瑞红;郭永高;张葆

    胃肠减压是治疗小肠梗阻的重要措施,而胃肠减压深度直接影响引流效果和患者腹胀改善程度[1].传统鼻胃管减压仅限于胃内容物.对小肠内的减压作用甚微.减压导管置入小肠内,能迅速清除肠内容物,较快地减轻梗阻症状,直至解除梗阻.2005年2月至2007年7月,我院对15例小肠梗阻患者在X线监视下置入鼻肠减压导管抽吸减压,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无支撑管的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临床应用

    作者:周颖奇;宋彬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af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疾病常规的手术方式.然而.胰瘘仍然是PD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4%.死亡率为40%[1].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因其对合合理,胰瘘发生率低,是常用的胰肠重建方式.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我们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的基础上再作改进,对3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均采用无支撑管的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术后谵妄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

    作者:胡卫东;陈克能

    随着大型手术患者的年龄有增大趋势,谵妄将成为外科、特别是胸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1].但是术后谵妄在临床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项研究表明.有78%的术后谵妄患者被临床医师误诊[2].因此,了解大型手术后谵妄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非常必要的.

  •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主要的靶器官[1].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约有50%~6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或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患者(80%~90%)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2].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肝转移灶无法切除患者的巾位生存期仅6.9个月,5年生存率为0,而肝转移灶能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40%[3].因此,通过多学科合作团队(MDT)开展积极的综合治疗,有望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