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大广;所剑;张洋;于金海;陈岩;何亮;孙璇;夏明杰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同一手术治疗组对49例非转移结肠癌(不合并肠梗阻)患者施行CME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患者淋巴结清扫中位数22枚/例.所有患者中位手术时间1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5 ml.术后中位排气时间3d,排粪时间6d,住院时间12 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2%(6/49).结论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CME手术安全,可行.

  • 腹腔镜与开腹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王道荣;赵建国;鱼海峰;汪刘华;蒋国庆;李永坤;陈杰

    目的 探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D2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21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有206例患者完成胃癌D2根治术,4例(1.9%)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 (208±38) ml比(300±52) ml,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2.9±0.7) d比(3.9±1.8)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2.8±6.2)d比(15.6±6.8)d,P<0.05],但手术时间长[(258±42) min比(193±30) min,P<0.05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5±1.9)枚/例和(25.8±1.5)枚/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7/201)比8.5%(15/1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9%(6/210)比2.8%(5/180),3年生存率分别为35.6%和37.8%,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远期生存.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冯华青;戴亮;马少华;康晓征;杨永强;陈克能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1年6-7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单一手术组收治的3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0例)和早期静脉营养组(15例).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术后24 h内对其分别给予整蛋白制剂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监测患者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及胃肠道症状.结果 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45.1±20.3)h和(56.7±17.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肠内营养组4例和静脉营养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均通过调慢输注速度和增加下床活动次数得以改善,两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食管癌术后24 h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不会延缓术后肠功能恢复和增加患者早期胃肠道症状.

  • 12岁少儿胃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陆俊;黄昌明;郑朝辉;李平;谢建伟;王家镔;林建贤

    目的 探讨少儿胃癌的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于2011年12月17日收治的1例经胃镜确诊的少儿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查阅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发表的关于少儿胃癌的文献,具体检索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网页MEDLINE、EMB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词为“Children/Pediatric gastric cancer/carcinoma”;检索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网页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检索词为“少儿胃癌”;对少儿胃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儿12岁,女性,肿瘤位于胃体高位大弯侧近胃底部,予以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病理提示:胃体溃疡型印戒细胞癌,pT4N0M0,Ⅱb期.术后4d恢复肛门排气,术后9d出院.复习国内外文献共获取少儿胃癌病例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12.7(2.5~17.8)岁.肿瘤位于贲门部5例,胃体部1例,胃窦或胃角部4例,胃窦及胃体部1例,未描述部位者4例.印戒细胞癌3例,低分化腺癌6例,中-低分化和中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2例,不清2例.手术治疗11例,围手术期化疗8例.随访9例,半年内死亡4例,半年至1年内死亡4例;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和围手术期化疗的生存时间达102个月.结论 少儿胃癌发病率极低,恶性度高、预后差,根治性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围手术期化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 胃肿瘤 少儿 诊断 治疗
  • 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小儿复杂型食管瘢痕性狭窄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威;梁建华;曾嘉航;唐决

    目的 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手术治疗小儿复杂型食管瘢痕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胸外科应用胸骨后管状胃代食管手术治疗复杂型食管瘢痕性狭窄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儿均为化学性食管灼伤者,长度超过2.5 cm的食管独段狭窄3例,多段狭窄4例.全组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平均6h,撤机后均无通气不足表现.出现吻合口瘘1例,1周后自愈;吻合口瘘并幽门梗阻1例,经术中预留十二指肠管喂养,3周后吻合口瘘自愈,4周后幽门梗阻恢复通畅;出现吻合口狭窄2例,经球囊扩张术后恢复正常饮食.7例患儿平均随访10.5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术是治疗复杂型食管瘢痕性狭窄的有效手术,近期疗效好.

  • 既往腹部手术史对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廖天然;黄昌明;林建贤;郑朝辉;李平;谢建伟;王家镔

    目的 探讨既往腹部手术史对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对328例胃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其中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PAS组)57例,无腹部手术史者(NPAS组)27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对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PAS组和NPAS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30.2±10.5)和(31.1±9.4)枚/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AS组相比,PAS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47.0±60.5) min比(214.7±57.0)min,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21.1%(12/57)比11.1%(30/271),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中转开腹率、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腹部手术史并不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是可行的.既往腹部手术史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其并不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食管癌手术入路的百年演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克能

    外科治疗食管癌已有百年历史,食管解剖位置独特,可以经左胸、右胸甚至不剖胸完成手术,其中经左胸食管癌手术不仅是古老的,也是我国沿用至今的方式.然而,目前认为经右胸手术更合乎肿瘤根治原则,渐为大家所认识.因此,以右胸为基础的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将成为更符合肿瘤学根治与微创原则的食管癌主流手术.

  •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胸外科医生的观点

    作者:李志刚

    胃食管反流病(GERD)十分常见.作为一种以反流、烧心为主诉的功能性疾病,GERD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和微妙.长期胃内容物和胆汁反流不仅可以引起黏膜炎性改变,而且可以诱发鳞状上皮的柱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和食管癌.因此,控制症状、治疗并发症并对肿瘤高危患者做出有效随访和干预,是治疗GERD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口服质子泵抑制剂( PPI)和改变生活习惯可以治疗绝大部分GERD.外科抗反流手术指征包括PPI药物治疗无效、合并并发症和食管裂孔疝的患者.腹腔镜微创抗反流技术的推出,极大地提高了抗反流手术的接受度,但远期并发症并未减少.因此,如Linx磁力环在内的更多新的外科手段急待推出.

  • 食管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连海英;朱砚;毛志勇;陈向志;梁智敏;梅兴明

    患者 男,52岁,因“胸部查体发现食管中下段肿物1个月,要求手术”于2011年2月22日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距门齿28~36 cm食管可见多条条索状黏膜隆起,表面黏膜尚光滑,病变食管管腔狭窄,内镜可通过.

  • 贲门癌扩大根治术后小肠广泛坏死一例

    作者:王轶宁;张法标

    患者 男,57岁.因“腹部阵发性胀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粪3d”于2012年2月1日入院.患者曾于2011年确诊为“贲门溃疡型腺癌”在外院行贲门癌扩大根治术(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肝部分切除和左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后常规予以化疗(具体不详).

  • CT三维重建诊断十二指肠旁疝一例

    作者:汲崇德;于威;张凯;刘铜军

    患者 女性,76岁.2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并恶心,未呕吐,体温38℃;同时停止排气、排粪;当地医院按“肠梗阻”予以保守治疗不见好转,且腹痛加重,以“急性肠梗阻”于2011年7月29日收入院.

  • 食管鳞癌组织中异常表达蛋白的预后研究进展

    作者:李慧;申潞艳;陈克能

    食管癌(E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改善了EC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但很多患者会在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预后较差.目前TNM分期是影响EC患者预后明确也是重要的因素,此外仍存在着其他影响EC患者预后的因素.对于食管鳞癌(ESCC)中异常表达蛋白的探索可能为完善分期,指导预后提供新的线索.我们回顾了ESCC组织中与预后有关的蛋白质表达异常方面的文献,并试图探讨这些蛋白分子在ESCC中预后价值和潜在的临床应用.

  •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外科治疗

    作者:贾炜;余家康;钟微;李瑞琼;何秋明;王哲;夏慧敏

    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EA)是胚胎时期在食管发育过程中空泡期发生障碍引起的畸形,常可因食管气管间的分隔不全而形成食管气管瘘,发病率为1/4000~1/2000[1].

  • 胃癌术后患者部分骨代谢指标检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丽萍;梅俏;许建明;张爽

    骨质疏松是胃癌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术后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改变,患者常有进食量减低、腹泻、体质量减轻和营养不良等症状[1].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多有代谢紊乱和钙、磷等代谢减少,可能导致骨代谢改变,引起骨质疏松.

  •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2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少斌;翁鸿锐;王耿;杨捷生;杨卫平;李桦;刘迪填;陈于平

    基底细胞样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恶性肿瘤,好发于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特别是下咽部、喉的声门上区、舌根部,临床上具有进展急骤、预后差等特点[1-2].

  • 不同管状胃上提径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叶中瑞;朱成楚;叶加洪;张锐利;陈保富;叶敏华;马德华;贾利民;孔敏;张健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须将管状胃上提至颈部进行食管胃吻合,上提的途径可以有多种选择,常用的是食管床途径和胸骨后途径.而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

  • 以分期为基础的食管癌微创治疗

    作者:傅剑华

    随着食管癌分期手段及内镜、腔镜设备的不断发展,更准确的治疗前分期及更成熟的外科微创技术,为以分期为基础的食管癌微创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不同分期的食管癌患者应当采用不同的微创治疗手段,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创伤,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综合治疗

    作者:赫捷;黄进丰

    本文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进展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和总结.Siewert分型对于食管胃交界区域腺癌的手术入路选择比较实用.对于Siewert Ⅰ型(实际为食管胸下段癌),目前国内外观点趋于一致,应按食管癌TNM分期标准,首选Ivor-Lewis手术,行扩大二野淋巴结清扫.对于SiewertⅡ型(实际为贲门癌)应选择经左后外切口开胸开膈行食管胃部分切除,但当患者年龄偏大或身体条件差时,可以考虑选择经腹和扩大食管裂孔行食管胃部分切除.SiewertⅢ型(胃癌),可以考虑选择经腹和扩大食管裂孔或左后外切口开胸开膈行食管胃部分切除,尤其考虑胸腔有可疑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累及EGJ以上食管可能导致上切缘阳性时,要考虑选择左后外切口开胸开膈行食管胃部分切除.围手术期化疗或术前同步放化疗对提高手术切除率或生存率有益,因此,对于肿瘤较大或有明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前化疗或同步放化疗以提高R0手术切除率和长期生存,但术前同步放化疗会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术后辅助治疗首选同步放化疗.

  • 进展期胃癌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专家共识

    作者:进展期胃癌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专家共识专家组

    胃癌在我国癌症患者死亡病因中居于前列,发病率高,有明显的性别、城乡和区域差异,男性约是女性的1.9倍,农村是城市的1.6倍,沿海地区为胃癌高发区域[1].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治愈患者的关键.

  • 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学习过程分析

    作者:谢绚;傅剑华;王军业;张旭;罗孔嘉;杨富;Amos Ela Bella;李小海

    目的 总结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的学习过程.方法 选取同一组医生连续完成的MIE手术10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2组各25例行胸腔镜并常规开腹手术,第3组50例行胸腹腔镜手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正常结构保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肿瘤病理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全组中96例患者顺利完成MIE,4例患者中转开胸,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310 min,中位失血量200 ml,中位清扫淋巴结22枚,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0%.第1组与第2组比较,在保留奇静脉弓(P=0.010)、保留支气管动静脉(P=0.038)及左侧喉返神经胸段术中暴露率(P=0.048)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50例与后50例比较,在胸部手术时间(P=0.000)、失血量(P=0.025)、保留奇静脉弓(P=0.001)、保留支气管动静脉(P=0.000)、胸野淋巴结清扫(P=0.022)、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 P=0.000)及该神经起始部术中暴露率(P=0.002)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E学习过程较长,应循序渐进.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技巧的提升,MIE将逐渐显示其独特的优势并替代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

  • 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柳硕岩;王枫;郑庆丰;陈啸风

    目的 探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福建省肿瘤医院298例行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7例在腔镜辅助下成功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用时(242.3±58.7)min,术后住院时间(17.4±9.8)d.淋巴结清扫总数(27.5±12.2)枚/例,其中纵隔、腹腔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0.7±5.7)、(13.3±7.8)及(7.7±8.1)枚/例.89例(29.9%)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41例,术后声嘶25例,吻合口瘘9例,切口感染7例,其他7例.术后经2~47个月的随访,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其余进食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腔镜辅助胸食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150例报告

    作者:林江波;康明强;林若柏;郑炜;陈椿

    目的 总结开展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的早期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结果 150例食管癌患者中,食管上段癌14例,中段癌95例,下段癌41例;其中鳞癌142例,其他类型癌8例.全组无术中死亡者,中转开胸6例,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258±45) min,其中胸腔操作(140±33) min,腹腔和颈部操作(119±28) min.平均术中出血(207±130)ml,切除淋巴结(23.3±8.2)枚/例.肿瘤分期为Ⅰ期39例,Ⅱ期58例,Ⅲ期53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2%(48/150),其中肺部感染17例,喉返神经麻痹13例,颈部吻合口瘘和心律失常各9例,乳糜胸5例,暂时性胸胃排空障碍5例,肠梗阻2例,肠扭转1例,血小板减少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的微创食管癌术式.

  • 俯卧位和左侧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疗效比较

    作者:侯予龙;赵建强;郭伟;臧豹;唐德荣

    目的 比较俯卧位和左侧卧位两种胸腔镜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胸心外科接受胸腔镜食管切除术、临床分期在T3N1Mo以下的8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俯卧位和左侧卧位各41例.结果 俯卧位组和左侧卧位组肿瘤位于食管上段分别为2例和3例;位于食管中段分别为12例和9例;位于食管下段分别为27例和29例.俯卧位组和左侧卧位组手术平均用时分别为230 (170~310) min和280(190~3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75(100~320) ml和360(120~67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8.4(4~23)枚/例和6.9(6~21)枚/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分别有6例(14.6%)和8例(17.1%)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俯卧位组术后平均随访15.7(2~28)个月,19例死亡;左侧卧位组术后平均随访16.3(3~31)个月,21例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结论 临床分期在T3N1M0以下的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采取俯卧位与左侧卧位手术疗效相同,但俯卧位手术时间短并有利于淋巴结清扫.

  • 透明帽法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月明;贺舜;薛丽燕;吕宁;程贵余;秦秀敏;窦利州;赖少清;倪晓光;张蕾;于桂香;鞠凤环;荀华英;朱娜;王贵齐

    目的 比较透明帽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ap)与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EMR-Cap治疗的30例(EMR-Cap组)及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接受MBM治疗的32例(MBM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及费用.结果 EMR-Cap组平均病变切除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分别为26 min和43 min,明显长于MBM组的10 min和32 min(P=0.036,P=0.038).切除病变总厚度和黏膜下切除深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R-Cap组平均治疗费用为(5466±354)元,明显高于MBM组的(4014±368)元(P=0.008).EMR-Cap组出现术后狭窄1例,MBM组出现术中穿孔1例.术后随访17~42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EMR-Cap组出现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 EMR-Cap和MBM均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段.在保证相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与EMR-Cap相比,MBM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治疗成本低的优点,适宜广泛推广和开展.

  •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汪灏;谭黎杰;李京沛;沈亚星;张毅;冯明祥;王群

    目的 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260例)和常规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3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冉次手术、冉入ICU及其转归.结果 与开胸组相比,胸腔镜组患者胸部手术时间更短[(105±30) min比(112±41)min,P=0.000],胸部出血量更少[(95±48) ml比(107±44) ml,P=0.002],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4.3±7.5)d比(16.9±9.5)d,P=0.000],胸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13.5±5.0)d比(11.6±4.7)d,P=0.0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4.6% (90/260)比45.0%(145/322),P=0.011),围手术期死亡率更低[0.8%(2/260)比3.4%( 11/322),P=0.032).两组患者术后再次手术的比例相当[1.5%( 4/260)比2.5%(8/322),P=0.425),但胸腔镜组术后需要冉入ICU者明显更少[5.4%( 14/260)比10.6% (34/322),P=0.024).结论 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16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真铭;王允;高永山;宋宇;马林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微创手术完成的160例食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0例病例中男1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6岁.行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139例,腹腔镜纵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3例,腹腔镜辅助Ivor-Lewis术15例,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 3例.手术时间230~780(平均364.0)min,术中出血量20~4000(平均286.2)ml;获得R0切除152例(95.0%),清扫淋巴结6~39(平均19.4)枚.中转开放手术11例(6.9%),其中开胸9例,开腹2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1.3%(18/160).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0~430 h(平均22.1)h,术后住院时间7~93(平均13.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4%(55/160),术后30 d内死亡率1.2%(2/160),住院死亡率2.5%(4/160).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可取得相当于甚至优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

  • 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朱成楚;陈保富;孔敏;王春国;王征;马德华;叶敏华;叶中瑞

    目的 评估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间浙江省台州医院共对1 1例局部中晚期(ⅡB~ⅢA期)食管癌患者予以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术前化疗采取NP方案(长春瑞滨加顺铂)或TP方案(紫杉醇加顺铂)静脉注射;同期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放疗剂量40 Gy/20 d.放化疗后4~6周施行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结果 11例患者均完成预定同步放疗方案,期间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放化疗结束至手术的时间为(49.6±15.4)d.术中除1例患者(放化疗后75 d手术)局部纤维化形成外,其余10例患者手术难度并未增加;与同期15例行单纯腔镜食管切除术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242.3±27.0) min比(280.5±27.2) min,P=0.002],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68.2±95.6) ml比(244.5±84.8) ml,P=0.042],淋巴结清扫数量相当[(19.5±5.8)枚/例比(20.5±7.1)枚/例,P=0.683],但术后住院时间延长[(18.9±10.3)d比(12.5±4.6)d,P=0.020].术后病理示,4例瘤体明显缩小,7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4%(4/11),其中颈部吻合口瘘并肺部感染1例、颈部吻合口瘘并声嘶l例、肺部感染并胸腔积液2例.术后随访1~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

  • 胸腹腔镜联合与常规三切口食管次全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宝兴;李印;秦建军;张瑞祥;刘先本;孙海波;刘士磊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次全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次全切除术的9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105例行常规三切口食管次全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常规三切口组相比,胸腹腔镜联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85.1±32.8) ml比(215.5±60.6) ml],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2.7±3.5)d比(16.9±4.5)d],术后肺炎[4.1%(4/98)比12.4%(13/105)]、肺不张[3.1%(3/98)比10.5%( 11/105)]、需要处理的胸腔积液[ 3.1% (3/98)比10.5%(11/105)]、急性呼吸窘迫[1.0%(1/98)比7.6%(8/105)]及心律失常[4.1%(4/98)比12.4%(13/105)]等心肺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吻合口瘘、脓胸、乳糜胸、二次开腹、二次开胸、声带麻痹、肾功能衰竭、胃排空障碍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胸腹腔镜食管次全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在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上具有优势.

  • 腔镜微创与开放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淋巴结清扫的比较研究

    作者:茅腾;方文涛;谷志涛;姚烽;郭旭峰;陈文虎

    目的 比较早期腔镜微创与开放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淋巴结清扫情况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间上海市胸科医院手术治疗的7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完成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腔镜组),38例接受开放食管癌切除术(开放组).腔镜组中16例行单纯胸腔镜加开腹手术,11例行单纯腹腔镜加开胸手术11例,7例行胸腹全腔镜联合手术.结果 腔镜组早期病例(T1~2期)的比例高于开放组[79.4%(27/34)比55.3%(21/38),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2%(14/34)和42.1%(1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组功能性并发症(主要为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2.9%(1/34)比28.9%(11/38),P<0.01],技术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吻合口瘘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开放组[38.2%(13/34)比10.5%(4/38),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组数分别为(9.1±2.7)组/例和(11.2±2.1)组/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枚数[(13.5±5.9)枚/例]却明显少于开放组[(17.8±5.2)枚/例,P<0.05].按手术时间,腔镜组前期17例与后期17例患者技术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期患者胸腔淋巴结淋扫组数、枚数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腔镜辅助微创食管癌手术可降低功能性并发症发生率,但早期技术不熟练时易增加吻合口瘘和喉返神经损伤等技术性并发症.腔镜下清扫淋巴结可以达到或接近开放手术水平.

  •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肖文光;马可;彭林;李强;陈利华;韩泳涛

    目的 研究不同分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以指导各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2012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8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按Siewert分型标准,Ⅰ型9例(3.9%),均采用上腹、左胸两切口入路;Ⅱ型121例(53.1%),其中经左胸入路12例,经上腹、左胸两切口入路48例,经腹入路61例;Ⅲ型98例(43%),其中经上腹、左胸两切口入路22例,经腹入路76例.分析各型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手术根治性的影响.结果 228例AEG手术患者中有20例(8.8%)切缘阳性,其中Ⅱ型10例(8.3%),Ⅲ型10例(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手术入路,经腹组切缘阳性率为12.4%(17/137),经左胸组胃切缘阳性率16.7%(2/12),均高于经上腹、左胸两切口组的1.1%(1/88)(均P<0.05).159例患者(69.7%)发现有淋巴结转移:Ⅰ型淋巴结转移率4/9,其中胸腔转移2例,上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Ⅱ型淋巴结转移率66.9%(81/121),其中胸腔转移32例(26.4%),腹腔转移81例(66.9%).Ⅲ型淋巴结转移率70.4% (69/98),其中胸腔转移15例(15.3%),腹腔转移69例(70.4%).结论 对于Ⅰ型AEG患者,由于其淋巴结转移规律符合食管下段癌,可选用经上腹、左胸两切口以方便清扫胸腔及腹腔淋巴结;对于Ⅱ型患者,由于其较高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应行上腹、左胸两切口以保证肿瘤切除范围及下段食管旁、膈上淋巴结清扫;对于Ⅲ型患者,经腹单一切口可因减少对呼吸功能影响而更具优势,但对于肿瘤病灶较大、外侵明显的病例,可加做开胸手术以保证手术根治性.

  • 食管胃交界部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内镜下切除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作者:钟芸诗;李全林;周平红;徐美东;张轶群;陈巍峰;马丽黎;秦文政;胡健卫;蔡明琰;姚礼庆

    目的 评价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基础的各种内镜切除技术在食管胃交界部(EGJ)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SMT)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所有接受内镜下切除治疗的患者资料库,筛选出2007年3月至2011年6月间经内镜下超声或CT证实固有肌层来源的EGJ处SMT患者143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内镜切除方法、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143例患者中男74例,女69例,平均年龄49.1岁.135例(94.4%)病变成功完成内镜下整块切除,其中接受内镜黏膜下挖除术126例,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6例,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3例;另外8例肿瘤于内镜下部分切除后,基底部尼龙绳套扎.肿瘤平均直径为17.6 mm,平均手术时间45.1 min,平均出血量50.0 ml.术中穿孔6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均通过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好转.术后病理示,平滑肌瘤121例,胃肠间质瘤20例,颗粒细胞瘤1例,肌间脂肪瘤1例.术后经3~48个月的随访,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在EGJ固有肌层来源SMT治疗中,各种内镜切除方法均安全有效,临床医师需根据肿瘤的临床特征具体选择.

  •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与胸下段食管鳞癌外科治疗结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傅世杰;方文涛;茅腾;冯键;谷志涛;陈文虎

    目的 比较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与胸下段食管鳞癌(LESC)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探索各自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4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11例AEG和126例LES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例手术切除率、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EG组和LESC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4.6%( 105/111)和97.6%( 123/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G组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LESC组[6.3%(7/111)比32.5%(41/126),P<0.01],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则明显高于LESC组[57.7%(64/111)比34.1%(43/126),P<0.01].Siewert Ⅰ型和SiewertⅡ型AEG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5%(4/32)和4.7% (3/64),而15例SiewertⅢ型AEG患者则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AEG单纯经腹手术者,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显著低于经胸手术者[0/22比7.9%(7/89),P<0.05;LESC经右胸行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者,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明显高于经左胸单一切口者[17.9%( 12/67)比0/59,P<0.0l].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4%( 26/111)和27.0%(34/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G和LESC具有不同淋巴结转移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Siewert Ⅰ型和Ⅱ型AEG需重视中下纵隔淋巴结的清扫.

  • 腹腔镜经膈肌裂孔近端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98例

    作者:任明扬;黄斌;张军;蒲敏;邓思寒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膈肌裂孔近端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接受腹腔镜经膈肌裂孔近端胃切除术治疗的98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下完成近侧胃切除术96例,中转开腹2例(联合脾切除术1例,联合脾脏、胰尾切除术1例).手术时间( 224.1 ±33.7) min;术中出血(69.4±26.1)ml;切除食管长度(4.0±0.6) cm;术后病检切缘均无癌残留;获取淋巴结(16.4±5.7)枚/例.术中损伤胸膜14例,损伤脾脏3例;术后吻合口瘘1例,无吻合口狭窄、术后出血、切口(包括穿刺孔)感染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30个月,术后1个月和3个月反流性疾病问卷表评分分别为(9.9±4.4)和(9.3±4.3),无切口(包括穿刺孔)癌种植,随访期间死亡5例.结论 腹腔镜经膈肌裂孔近侧胃切除治疗AEG安全可行,近期临床效果较好.

  • 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手术治疗

    作者:秦允生;庄业忠;杨捷生;黄楚坚;许强周;黄棉生

    目的 总结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6年9月间汕头大学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85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胸和经腹途径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185例患者,经左胸途径手术治疗133例(经胸组),经腹手术52例(经腹组).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14/133)和11.5%(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1).术后1、3、5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83.9% 、44.5%、32.9%和86.0%、38.0%、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结论 AEG患者选择经胸或经腹的手术方式应个体化.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