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用于食管腺癌化学预防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涛;苏立伟;朱以芳;郎红娟;张峰;周勇安;梁晓华;王云杰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用于食管腺癌化学预防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胃空肠吻合加食管空肠吻合术建立混合反流SD大鼠动物模型,分为模型组(60只)和塞来昔布处理组(处理组,60只);对照组(20只)仅行单纯剖腹术.术后28周取食管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炎性反应程度和致癌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X-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模型组与处理组Barrett食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41/49)比75%(39/52),P>0.05],但模型组食管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57%(28/49)比17%(9/52),P<0.01].对照组未见Barrett食管或食管腺癌改变.在大鼠正常食管和空肠组织中均未检测到COX-2表达,而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COX-2表达率为100%.模型组食管组织中PGE2含量显著高于无反流组(P<0.01),而处理组大鼠食管组织中PGE2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塞来昔布显著降低了酸和十二指肠液混合反流模型大鼠Barrett食管癌变的危险.COX-2有可能成为食管腺癌化学预防药物的有效作用靶点.

  • 肿瘤大小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翟志伟;顾晋

    目的 探讨肿瘤大小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收治的345例结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肿瘤大小的临床佳界值,分析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45例结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85.1%.根据ROC曲线分析,以肿瘤大直径5 cm作为肿瘤大小的佳临界点.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者3年生存率为79.5%,小于5 cm者为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P=0.004)、肿瘤大小(P=0.020)、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0)和脉管癌栓(P=0.002)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1),但对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并无明显影响(P=0.827).结论 以肿瘤大直径5 cm为临界值,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但与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无关.肿瘤大小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需根据不同的TNM分期来判断.

  • 结直肠癌细胞Kiss-1基因表达在X线照射后的变化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作者:陈绍勤;涂明美;戴起宝;林素勇;柯春林

    目的 研究X线照射后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0Gy)和不同照射剂量(2、4、6和8Gy)的实验组.实验组经6-MV X线照射后48 h,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Kiss-1蛋白及mRNA水平,通过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4Gy剂量组细胞Kiss-1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6、8Gy剂量组表达明显上调(P<0.05);在2、4、6Gy剂量组细胞Kiss-1基因mRNA水平上调(P<0.05),8Gy剂量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细胞克隆形成数均明显减少(P<0.05);4、6、8 Gy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2Gy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X线照射有可能上调SW480细胞Kiss-1基因的表达,同时残存癌细胞凋亡率增高、增殖力下降.

  • 联合脏器切除治疗T4b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蔡明志;梁寒;王晓娜;张李;吴亮亮

    目的 评价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T4b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间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联合脏器切除治疗的96例T4bN0.3bM0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12例(12.5%)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胰瘘4例,腹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全组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全组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42.1%和23.5%.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类型、淋巴结分期及胰腺侵犯与T4b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分期和病理类型是本组T4b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 淋巴结分期为pN0或pN1的高分化T4bM0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后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 免腹部切口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术

    作者:闫巍;阿民布和;朱斌;张能维;廉东波;樊庆

    目的 探讨免腹部切口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术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免腹部切口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1~67(平均58)岁;便秘5例,乙状结肠癌3例,直肠癌4例.12例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40±45) min,术中出血量(70±40) ml.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仅1例便秘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右下腹痛,经解痉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6个月,5例便秘患者排粪频率3~7次/d,7例乙状结肠和直肠癌患者1~2次/d.术后随访1~20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 免腹部切口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术式.

  • 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肿瘤

    作者:韩意;何永刚;林谋斌;张浩波;陆兴生;吕克之;华智莉;张亚杰;尹路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直肠和乙状结肠肿瘤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6例直肠和乙状结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均未行保护性末端回肠造口.手术时间为(151.6±25.9) min,术中失血量为(200.2±114.7) ml,术后排气时间为(2.0±0.5)d.肿瘤大小为(3.0±0.7)cm,所有手术切缘均阴性,淋巴结检出数为(12.9±2.2)枚.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均为低位直肠肿瘤患者,其中5例出现于前15例患者中,后11例患者仅1例出现吻合口瘘.全组无输尿管损伤、术后肠梗阻及肺部感染病例.结论 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直肠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是将腹腔镜技术与经自然腔道手术概念相结合的一种进步.

  •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与维护

    作者:李初俊

    肠内营养为首选的临床营养支持方式,尤其是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和维护好恰当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是实施安全、有效肠内营养的保证.

  • 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方案的选择

    作者:彭俊生;李赟

    胃肠道肿瘤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治疗.营养方案的制定是关键的第一步,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未明确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营养方案的选择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特殊营养素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吴国豪

    某些特殊营养素如谷氨酰胺、精氨酸、ω-3脂肪酸等具有治疗和调节机体代谢与免疫功能作用,可降低手术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本文介绍药理营养或免疫营养概念以及其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 营养支持对消化道瘘患者高代谢状态的作用

    作者:迟强

    消化道瘘多继发于手术后并发症,由于消化道瘘自身特点,多伴有多系统的感染,由于感染的存在,必然导致机体的高分解代谢.持续的高分解代谢延长机体的治疗病程,甚至影响预后.抑制机体高分解代谢状态,首要控制感染,由于消化道瘘感染的复杂性,其治疗措施是综合性的,而其中营养支持是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多数临床医生近年也逐渐认识到了营养支持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重要性.

  • 肠内营养置管技术及营养输入装置的应用

    作者:陈克能;王菲

    虽然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的肠外营养给许多临床情况带来了曙光,但由于存在感染及代谢并发症的危险,加之,近年肠内营养在置管、喂养及成分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使问世已有400多年历史的肠内管饲再度受到广泛关注与接受.本文就食管外科肠内管饲的有关问题作了阐述.

  • 胃肠外科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作者:于健春

    胃肠外科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外科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直接影响其手术疗效、医疗费用及预后.入院后24~48 h内进行营养筛查与评估,对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高风险患者及早选择佳营养途径和施行营养计划,是提高手术与营养支持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必要策略和保障.

  • 阑尾黏液腺癌并阑尾脓肿形成一例

    作者:李永浩;许湘宁;陈仰新

    患者女,51岁,因“偶发右下腹部疼痛1个月,再发7h”于2010年9月1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下楼梯时或改变体位时偶发有下腹部痛1个月,一过性,可以自行缓解,无其他不适,右下腹部可触及一质韧肿物.入院查体:心肺未见异常.

  • 间位结肠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冬冬;王毓利;乔海泉

    患者,女,48岁,因“腹胀不适伴便秘40余年”于2011年3月1日入院.该患者于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不适,呈间断性,进餐后较为明显,伴有便秘,偶有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5年前因腹痛腹胀加重入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好转.

  • 结肠原发性粒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朱亚西;谭伟艳;黄瑞妍;黄艳

    患者女性48岁.因腹痛不适2年余,体检发现结肠肿物而于2011年1月17日入院.CT检查提示:盲肠及升结肠下段肿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镜见肠腔明显狭窄,黏膜肿胀,质脆易出血;病理:黏膜内见成片异型细胞浸润,肿瘤细胞胞浆透亮,核圆形,大小较一致,核分裂像罕见,未见坏死及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LCA(+),CD3(-),CD20(-),CD56(-),CEA(-),CK(-),考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于1月21日行有半结肠切除术.

  • 肠功能障碍与肠内营养

    作者:戚智冬;迟强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的功能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肠道功能障碍的的认识就显得更为重要.肠内营养是恢复肠道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有效的肠内营养离不开可靠的肠内营养途径,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就是一种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

  • 完全离断隔离经肛门取出标本法在腹腔镜高位直肠前切除术的应用

    作者:邓建中;彭翔;余思;李志澄;曹金鹏;李朝阳

    目前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往往需要通过腹部小切口取出标本,弱化了腹腔镜手术微创的优势,并增加了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设计了完全离断隔离经肛门取标本法,应用于部分行腹腔镜高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乙状结肠癌或直肠癌患者,至今共完成18例,疗效满意.

  • 腔镜切割缝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正国;杨光;潘冬;梁春晖

    直肠前突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疾病之一[1].其中,中、重度直肠前突导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保守治疗效果多不理想,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较多,但总体疗效欠佳[ 2].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采用腔镜切割缝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33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填塞手套并预置缝线法处理65例Miles术会阴部切口疗效观察

    作者: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会阴部伤口的处理通常采用会阴部皮肤拉拢直接缝合、骶前放置引流管的方法[1].上述方法止血时间较长,术后容易出现较多的渗血.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对65例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的处理作了进一步改良,并与65例传统Miles术的会阴部切口的处理术式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食管克罗恩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任于晗;时强;钟芸诗;姚礼庆

    从1950年Franklin等[1]报道第1例食管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到2008年为止,全世界仅报道了不足150例[2].食管CD少见,在成年人CD患者中占0.3%~2.0%,而在儿童CD患者中占6.5%[2].随着CD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食管CD作为容易误诊的疾病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 食管 克罗恩病 诊断
  • 肠内营养混悬液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丁盛;蒋利;张渝华;陈雪;刘顺碧;殷秀梅;唐秀英

    食管癌患者由于术前多有吞咽困难、进食梗阻等症状,热量摄取往往不足,加之术后较长时间不能进食,如果营养治疗没到位,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对临床结果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或医疗支出上升等[1-3].

  • 重视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问题

    作者:黎介寿

    “肠实质与(或)功能的损害,导致消化、吸收营养与(或)屏障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定义为肠功能障碍.应激状态下,胃肠道参与了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被认为是“机体应激的中心器官”.危重症时,由于缺血、缺氧、代谢紊乱,患者常合并有胃肠道功能障碍,这也常常成为治疗危重症的一个难点.无疑,营养支持对肠功能障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治疗措施,但实施有一定困难.本文主要就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概念、病因及胃肠道功能障碍时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及实施作一阐述.

  • 努力提高我国临床营养的整体水平

    作者:吴肇汉

    为达到营养支持治疗的良好效果,各专科临床医师应该承担责任.他们要提高对营养代谢理论的认识,并参与实施的全过程.要掌握相关新概念及规范技术,如不同的热量需求标准、“早期营养支持”的观念以及如何使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更有效.

  • 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评价

    作者:杜艳平;李玲玲;贺青;李赟;宋虎;林义佳;彭俊生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453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癌156例,结肠癌117例,直肠癌180例.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定机体组分;空腹抽血测定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项营养指标以及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3项血液指标.结果 NRS2002评分结果显示,总评分在3分以上者在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5%(110/156)、53.8%(63/117)和46.7%(86/180),胃癌明显高于结肠癌和直肠癌(P<0.05);营养受损评分1分以上者的比例胃癌高于结肠癌和直肠癌(P<0.05);而疾病评分2分以上者的比例却低于结肠癌和直肠癌(P<0.05).胃癌患者体质量指数、肥胖度、脂肪含量、脂肪百分数、手臂围度均明显低于结肠癌和直肠癌,而蛋白质百分比、肌肉百分比、手臂肌肉百分数、细胞质量百分数却明显高于结肠癌和直肠癌(P<0.05).胃癌和结肠癌患者中Alb、PA、Tf、RBC、Hb及Hct低于正常值的比例均高于直肠癌(P<0.05).结论 胃癌患者易出现脂肪的丢失,存在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概率高于结肠癌和直肠癌.联合人体组分分析及实验室检查能够更全面地评定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NRS2002评分相结合,可作为营养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肠吻合术的营养状况比较

    作者:马晋平;陈创奇;蔡世荣;石汉平;何裕隆;詹文华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肠吻合术患者的远期营养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胃吻合者19例,胰空肠吻合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以及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营养参数.结果 胰胃吻合组和胰空肠吻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胰瘘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胰胃吻合组和胰肠吻合组的BMI分别为(17.1±7.0)和(19.0±4.8) kg/m2,白蛋白分别为(30.1±0.5)和(32.1±1.3) g/L,转铁蛋白分别为(1.89±0.57)和(2.01±0.61) g/L,前白蛋白分别为(0.18±0.05)和(0.18±0.09) g/L,较术前均略有下降,但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上述营养参数均恢复到术前或高于术前水平,但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和胰空肠吻合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 谷氨酰胺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通透性和肺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何桂珍;董良广;崔晓雨;陈雪峰;张睿

    目的 研究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淋巴管结扎和不同肠内营养对肠道通透性、系统炎性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大鼠胃造瘘术后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Gln)肠内营养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肠内营养组和假手术组,前4组根据淋巴管是否结扎又各分为结扎和不结扎组,共9组,每组8只.所有肠内营养组均经胃造瘘给予等氮(1.8 gN·kg-1 ·d-1)等热卡(1046 kJ·kg-1 ·d-1)的营养支持,7d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他8组实施肠道缺血60 min,结扎组在缺血前同时进行淋巴管结扎;然后继续原营养再灌注3d.在胃造瘘术后第5、7和9天测定肠道通透性(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浓度值,L/M);术后第11天取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内毒素、细胞因子及ALT、AST的水平;取小肠黏膜检测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取肺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NO和NO合酶(NOS)浓度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肠道缺血60 min可引起肠道损伤;缺血后第1天,各组L/M均显著增加(P<0.05);缺血后第3天L/M明显下降(P<0.05),其中Gln肠内营养组和ω-3PUFA肠内营养组已恢复至接近缺血前水平(P>0.05),且淋巴管结扎组L/M明显低于不结扎组(P<0.05).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与普通肠内营养和正常饮食组比较,Gln肠内营养组和ω-3PUFA肠内营养组血清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明显增高(P<0.05);且淋巴管结扎后效果更为明显(P<0.05).予以Gln或ω-3PUFA肠内营养以及淋巴管结扎后,肺组织MPO、NO、NOS及细胞凋亡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肺等远隔组织损伤及系统性炎性反应可能与肠淋巴液中的某些因子有关,阻断“肠-淋巴途径”和(或)补充Gln和ω-3PUFA的肠内营养可以降低缺血引起的肠道通透性增加,降低循环内毒素水平,增加肠黏膜的厚度,减轻系统炎性反应和肺组织损伤.

  • Lipoplus脂肪乳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早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才华;李宁;王新颖;李国立;范朝刚;黎介寿

    目的 观察Lipoplus(力保加)脂肪乳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早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Lipoplus组和Lipofundin(力保肪宁)组,每组32例.术后1~5d,两组患者按等氮、等热量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于术前及术后1、2、3、6d,检测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氮平衡)和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三烯(LTB5和LTB4)];并观察患者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感染发生率、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术后1d,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6d又明显升高(P<0.05),并已达到正氮平衡.术后6d,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较术后3d明显下降(P<0.05),且Lipoplus组较Lipofundin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P<0.05);Lipoplus组LTB5/LTB4较术后1d明显升高(P<0.05),但Lipofundin组LTB5/LTB4的升高却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Lipoplus组术后感染发生率(3.1%,1/32)和SIRS发生率(6.3%,2/32)低于Lipofundin组[分别为9.4% (3/32)和15.6%(5/32)],APACHEⅡ评分(3.6±2.0)高于Lipofundin组(33±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ipoplus组术后住院时间则较Lipofundin组明显缩短[(6.4±1.1)d比(8.2±1.3)d,P<0.05].结论 Lipoplus脂肪乳剂可显著改善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降低术后炎性反应.

  •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米磊;仲蓓;张佃良;周岩冰;王东升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81.1±6.4)h比(87.3±8.0)h,P<0.05]、排气时间[(79.9±9.5)h比(86.6±8.7)h,P<0.05]和住院时间[(7.83±2.23)d比(9.57±1.96)d,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分别为(30.22±3.22)千元和(34.60±32.12)千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16.7%(5/30),P>0.05].术后第3和第7天,试验组患者CD3+、CD4+、NK细胞、CD4/CD8、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D8+细胞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 术中腹腔灌注化疗及术后营养支持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顾荣民;文旭;韦达;明学志;李刚;陈环球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灌注化疗(HIIC)及术后营养支持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江苏省肿瘤医院胃肿瘤诊疗中心收治的6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N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20例)、HIIC加EN组(HIIC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22例)和HIIC加PN组(HIIC加术后肠外营养,23例).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3、7、12d,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尿L/M比值,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结果 术前1d,EN组、HIIC加EN组和HIIC加PN组患者L/M值分别为0.0280±0.0183、0.0305±0.0208和0.0298±0.0229;术后3d,3组患者L/M值均明显升高(0.1235±0.0611、0.1648±0.0571和0.1702±0.062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IIC加EN组和HIIC加PN组明显高于EN组(P<0.05);之后,3组L/M值均开始回落,至术后12 d,EN组(0.0278±0.0217)和HIIC加EN组(0.0336±0.0235) L/M值已回落至术前水平(均P>0.05),而HIIC加PN组(0.0616±0.0430)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及其他两组(均P<0.05).与术前1d相比,术后12 d EN组和HIIC加EN组患者CD4+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HIIC加EN组和HIIC加PN组CD4+细胞比例显著低于EN组(均P<0.05).结论 HIIC会加重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通透性的损伤,并一定程度地抑制细胞免疫功能;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HIIC引起的肠黏膜通透性损害.

  • 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术后远期疗效及营养状况评估

    作者:钟微;余家康;夏慧敏;孙静;李瑞琼;农一敏;王勇;李乐

    目的 评估全结肠型巨结肠(TCA)患儿术后远期疗效及营养状况.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收治的11例TCA患儿进行随访调查,通过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营养评估;采用问卷进行直肠肛门功能Kelly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析远期疗效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11例患儿获得8~147个月的随访,其中有10例获得较满意的肛门功能(Kelly评分5~6分),另1例Kelly评分为3分;随访时间不足48个月的患儿Kelly评分明显高于随访时间48个月以上者(P<0.05).生活质量评估为优者(9~10分)9例,良者(7~8分)2例.按年龄别体质量(WFA):术后正常者2例,轻度营养不良6例,中度营养不良3例;按年龄别身高(HFA):术后正常者6例,轻度营养不良3例,中度营养不良2例.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13年以上)的患儿血清白蛋白为(49.0±2.7) g/L,明显高于家长受教育程度低的患儿(44.3±1.9)g/L(P<0.05).结论 TCA患儿术后远期疗效满意,能获得较满意的直肠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患儿术后体质量不足较身高不足更为多见.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儿童营养状态较佳.

  • 食管癌术后不同肠内营养配方的治疗效益

    作者:柳硕岩;陈啸风;王枫;郑庆丰

    目的 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安素、能全素和百普力3种早期肠内营养配方的治疗效益.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1年9-11月间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5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素组、能全素组和百普力组,每组均15例.各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给予管饲肠内营养素,连续8d.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9d空腹采血以检测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并记录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3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素组和能全素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2.4±15.73)h和(50.8±12.4)h,均明显快于百普力组[(60.3±16.8)h,P<0.05].安素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为(443.3±45.8)元,明显低于能全素组[ (639.5±52.6)元]和百普力组[(990.5±95.5)元](P<O.01).结论 安素、能全素和百普力3种肠内营养制剂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其营养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同;安素治疗费用低.

  • 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在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邵峰;杨成刚;刘鑫;杨道贵

    目的 探讨由益生茵、谷氨酰氨、深海鱼油和短肽肠内营养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对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添加益生菌、谷氨酰胺和深海鱼油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34例,普通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术后7d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HOMA-IR)、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并观察院内感染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7d,治疗组空腹胰岛素和In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4±3.7)mU/L比(13.7±5.4)mU/L(P<0.05)和1.1±0.2比1.7±0.4(P<0.05);治疗组CD4+[(45.2±5.4)%]、CD4/CD8(2.1±0.3)及NK细胞计数[(19.5±6.6)%]明显高于对照组[(38.1±2.9)%、1.6±0.2及(15.4±5.6)%,均P<0.05].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6.1%(2/33)比17.6%(6/34),P>0.05]和肠功能恢复时间[(69.3±9.5)h比(70.1±11.6)h,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17±3.8)d比(21±4.2)d,P<0.05].结论 对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免疫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鱼油脂肪乳对胸腹部大手术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应用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高键;纪春艳;吴国豪

    目的 评价鱼油脂肪乳对外科大手术和伴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成本-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间接受胸腹部大手术或入院时伴有SIR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年龄、疾病和手术方式严格1∶2配对鱼油组和对照组,终得到未进入ICU的大手术患者220对(鱼油组220例,对照组440例),进入ICU的大手术患者102对(鱼油组102例,对照组204例),SIRS患者66对(鱼油组66例,对照组132例),调查各种临床结局指标,计算各种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比”评价.结果 未入ICU的大手术患者,鱼油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结局、各项费用及成本-效果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入ICU及伴有SIRS的危重患者,鱼油组在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ICU天数、再次手术率、术后感染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鱼油组在未再次手术率、无感染发生率和围手术期存活率的成本-效果比均低于对照组.对于进入ICU的大手术患者,补充鱼油脂肪乳使上述3个结局指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减少105、160和89元;对于SIRS患者,补充鱼油脂肪乳使这3个指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减少670、280和220元.结论 鱼油脂肪乳改善预后的效果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对伴有脏器功能不全的严重创伤及感染的危重患者,其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比和药物经济学价值.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夏立建;李茂刚

    目的 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细胞的形态学观察(Hochest33258染色)、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HT-2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气相色谱分析的方法检测DHA对HT-29细胞n-3PUFA和n-6PUFA含量及n-6/n-3PUFA比例的影响.结果 DHA在体外对HT-29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10、20、40和80 mg/L DHA作用24 h时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6.8%、24.7%、50.0%和60.1%,40 mg/L DHA作用24、48和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0.0%、69.9%和77.0%;呈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荧光染色可观察到细胞核染色质浓集,核浓缩核碎裂,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DNA凝胶电泳呈现特征性的梯形条带(DNA Ladder);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经DHA处理后HT-29 DNA合成前期(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72.1%比51.3%),DNA合成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19.9%比38.9%),细胞呈现明显的G1期阻滞;气相色谱分析显示,DHA可以降低HT-29细胞内n-6PUFA而提高n-3PUFA含量,降低n-6/n-3PUFA比率.结论 n-3PUFA 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来阻遏结肠癌细胞的生长,这种作用的机制可能为降低了细胞的n-6/n-3PUFA的比例.

  • 手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的近期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蒋会勇;张雪峰;王希泽;李谨;张成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 HALS)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住院手术的42例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HALS(HALS组,19例)和腹腔镜辅助(腹腔镜辅助组,23例)进行TME直肠癌根治手术,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缘均为阴性.HALS组和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2±17) min和(168±19) min(t=-2.767,P=0.009);Dixon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中位数5.6 cm和4.5 cm (P=0.000);住院费用分别为2.6万元和2.9万元(P=0.008);而术中失血量、清除淋巴结数、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ALS直肠癌TME根治术同样具备腹腔镜辅助手术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和创伤小的优点.

  • 反复高热伴贫血2月余

    作者:许静涌;孙建华;王征;杨大为;黄美雄

    不明原因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常见病因包括:感染、肿瘤和结缔组织病.往往初诊就诊于内科.本文对一例主诉为“反复高热伴贫血2月余”的病例进行讨论.该患者曾于多家医院内科检查治疗,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收入血液科,给予输血、抗炎、退热治疗,无效.后PET-CT发现腹腔占位,转入普通外科行肿瘤切除术.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患者临床状况复杂.前后涉及内科、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为临床医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提供了有益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