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短期疗效的比较

    作者:王铁;叶颖江;韩亚妹;高志冬;郭鹏;杨晓东;姜可伟;尹慕军;王杉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根治术的62例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CME者31例(CME组),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者31例(非CME组).结果 CME组和非CME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22.5±1.8)枚和(17.6±1.3)枚(P<0.05);9.7%(3/31)的CME患者高位血管根部淋巴结阳性.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3.5±17.6) ml和(143.5±15.3)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3d内腹腔引流量CME组明显多于非CME组(P<0.05)外,两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社会经济效应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ME组术后发生肠梗阻3例,淋巴漏2例,切口裂开1例;非CME组术后发生肠梗阻4例,切口裂开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4%比16.1%,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CME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包括系膜根部淋巴结,且不会影响术后恢复及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 混合组织学类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焦旭光;梁寒;邓靖宇;王力;刘宏根;梁月祥

    目的 探讨混合型组织学类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10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总结其中混合组织学类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 全组胃癌患者中,混合型胃癌144例(13.0%).与单一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混合型胃癌肿瘤更大、T4期比例更高、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更晚(均P<0.05).混合型胃癌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6.5%和10.8%,明显低于单一型胃癌患者的58.8%和35.0%(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影响混合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在混合型胃癌中,高中分化癌加高中分化癌、高中分化癌加低分化癌和低分化癌加低分化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9.5%、10.3%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结论 相对于单一组织学类型胃癌,混合型胃癌侵袭力更强,总体预后不佳;其组织学成分的不同并不会影响预后.

  • 简单调强技术在胃癌术后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艳;朱卫国;韩济华;张晓晔;陶光州;李涛;于长华

    目的 研究简单调强放射治疗(sIMRT)技术在胃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2-6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例胃癌术后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放疗(3D-CRT)、5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和5野简单调强放射治疗(sIMRT)计划,其中3D-CRT采用上下分野照射,调强放疗均选取20°、80°、180°、280°和340°5个照射野.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的适形度指数、不均匀性指数、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特点、机器治疗总跳数及治疗总时间.结果 sIMRT和IMRT计划适形度优于3D-CRT计划,但不均匀性亦甚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的放疗剂量下, sIMRT计划受照射的肝脏和双肾体积百分比均低于3D-CRT计划(均P<0.05),与IMRT计划相近(均P>0.05).sIMRT计划的机器总跳数和总治疗时间均少于IMRT计划和3D-CRT计划.结论 sIMRT技术和IMRT技术用于胃癌术后放疗,其剂量分布明显优于3D-CRT技术;但sIMRT技术治疗时间短,在临床应用具有更便捷的优势.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的临床研究

    作者:曲建军;石毅然;郝风云

    目的 探讨7种胃癌相关因子在mFOLFOX7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53例行mFOXFOL7方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加亚叶酸钙)新辅助化疗的Ⅱ~Ⅲ期胃癌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met、EGFR、HER2、Ki-67、MMP7、P53及TOPOⅡ的表达情况.应用RECIST l.1标准和病理组织学相结合做化疗疗效评估,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各指标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52.8%(28/53),其中部分缓解52.8% (28/53),疾病稳定45.3%(24/53),疾病进展1.9%(1/53).新辅助化疗前后各因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为83.3%(10/12),阴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为43.9%(18/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53阳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为35.7%(10/28),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的72.0%(18/25,P=0.008).HER2阳性表达同时P53阴性表达者6例,其化疗均为有效.C-met、EGFR、Ki-67、MMP7及TOPOII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和P53是新辅助化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HER2和P53的表达情况对mFOLFOX7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有重要价值,推断两者可作为独立的影响因子在化疗前进行疗效预测.

  • 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对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杨映弘;颜璟;吴艳军;蔺原;岳晓林

    目的 评价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对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间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接受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的29例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2个月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术后12个月时,28例(96.5%)患者血糖得到控制,无需服降糖药,HbA1c从术前的(8.4±1.3)%降至术后的(6.2±0.8)%,另1例血糖亦获改善.25例(86.2%)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得到纠正,其中19例术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16例(84.2%)术后恢复正常,17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中14例(82.3%)恢复正常,12例高密度脂蛋白异常患者中8例(66.6%)恢复正常,16例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的患者中5例(31.2%)恢复正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从术前的5.6±1.2降至术后的2.8±1.0,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从术前的3.2±1.3降至术后的1.5±0.8(均P<0.01).结论 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能有效地改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

  • 胃肠间质瘤辅助治疗新观点

    作者:潘志忠;伍小军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GIST的治疗形成了以外科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的治疗模式.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作为GIST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一线药物,其应用显著减少了GIST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延长了患者生存.对大多数高危风险GIST患者来说,目前SSGXVⅢ/AIO研究推荐伊马替尼术后辅助治疗至少应用3年.然而佳的辅助治疗持续时间和随访方案尚未明确,仍处于边治疗边总结中,也期待能提出一指导个体化治疗的评估标准.

  • 基因突变检测在胃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作者:曹晖;汪明

    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是胃肠间质瘤(GIST)重要的分子特征.对这两个基因突变的检测对于诊断KIT阴性GIST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用于预测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此外,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关注于把基因突变状态作为判断GIST预后因子的可行性.

  • 可切除胃肠间质瘤的术后风险评估标准及其评价

    作者:梁小波

    手术是原发局限性胃肠间质瘤(GIST)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但术后复发的风险持续存在,评估复发风险对指导是否需要进行靶向药物辅助治疗和判断预后十分关键.虽然对原发局限性GIST完全切除后的复发风险评估变量和风险等级等已确定,但无论是F/NIH共识、AFIP标准、改良NIH标准等,还是近年来尝试应用的数学计算模型风险识别方法包括Jason S Gold风险列线图、Rossi列线图和Joensuu高热线图等,均缺乏长期的、无选择偏倚的大型临床研究验证,无法提供较为准确的复发风险概率.

  •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一例

    作者:李曙光;傅健飞;陆晓峰;祝骁涛

    患者,女,73岁,因"上腹饱胀不适伴纳差逐渐加重半年"于2012年5月25日入院.患者无呕吐,无黑粪.查体:贫血貌,左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腹平软,上腹部未及肿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肛门直肠指检未见异常.入院前半个月,曾在本院门诊行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均见胃窦部巨大溃疡,但病理活检均未明确胃恶性肿瘤诊断.

    关键词:
  • 胃巨大胃肠间质瘤四例

    作者:陈海宁;杨弘鑫;张波;陈秀峰;陈志新;陈佳平

    病例1女,46岁,因"全腹痛3月,加重12 h"于2011年4月27日就诊.查体:左上腹有轻微压痛,可扪及包块.腹部增强CT示:左侧脾胃间隙见一大小约9.6 cm×6.9 cm包块,密度不均,内缘紧邻胃大弯侧,下缘紧邻胰腺前缘,后外方见脾血管影,动脉期病灶内见滋养血管影,间质源性肿瘤?见图1.初步诊断:左上腹包块,胃胃肠间质瘤(GIST)破裂?于5月5日行胃巨大GIST及胃壁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有约100 ml暗红色血性液体,胃脾间隙内一直径约10 cm椭圆形包块,包块已破裂,周围有暗红色血性液和血凝块,与周围大网膜粘连,于胃大弯侧后壁近脾下极处有一直径约1 cm的蒂,包块由胃壁向外生长.连同包块基底部胃壁一起完整切除包块.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好,于5月12日出院.术后病理:胃GIST(高风险)伴广泛出血.出院建议口服伊马替尼治疗,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能服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关键词:
  •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引起肠套叠一例

    作者:王元杰;赵小军;尤小兰;周鹏

    患者,男,19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半年余,加重1周"于2011年8月6日入院.患者半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胀痛,伴有反酸、嗳气,无呕血,1周来间断性解黑便,每天一次,量约100 g.既往史:出生时被发现右肩胛区一皮肤隆起,逐渐增大,15年前行手术切除,病理为海绵状血管瘤;后逐渐发现全身多处出现小血管瘤,稍增大,未作进一步处理;4年前因"乏力"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红蛋白为38 g/L,后长期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血红蛋白波动于70~120 g/L.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查体:右下腹、右足内侧、左脚趾第二趾端、右侧手掌可见蓝色皮肤结节样隆起,大小0.5~0.8 cm不等,质地中等,见图1.

    关键词:
  • 胃肠间质瘤治疗进展

    作者:季鑫;季加孚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大部分患者存在c-kit或PDGFRα基因突变.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基石,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大大提高了GIST治疗效果.对于手术可以切除的患者,手术切除联合新辅助或辅助治疗改善了高危患者的预后;对于手术不可切除的患者,靶向治疗也有效地抑制、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 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吴庭玉;崔龙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肿瘤干细胞是指肿瘤内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形成异质性肿瘤的细胞亚群,是肿瘤耐药、复发、转移的根源,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对结直肠癌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结直肠癌干细胞的研究热点和新进展简要综述肿瘤干细胞的定义和起源、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维持肿瘤干细胞通路研究进展和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以及当前研究面临问题的思考.

  • 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策略

    作者:徐佳;曹晖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功能获得性突变所致的c-kit或PDGFRA受体酪氨酸激酶异常活化是大多数GIST发病的关键因素.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可特异性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活化,其作为治疗晚期GIST及高危GIST术后辅助治疗的一线治疗地位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成为了实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经典模型.但同时以上药物的耐药问题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棘手难题和研究热点.许多因素与发生伊马替尼或舒尼替尼耐药有关,其中,KIT/PDGFRA的基因突变是决定耐药与否的主要原因.此外,可能还涉及基因扩增、杂合性丢失和近膜热点区域之外的旁路激活及药物血浆浓度等原因.对于出现肿瘤耐药的患者,应根据不同的耐药原因,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体会

    作者:邓建中;彭翔;余思;曹金鹏;林义办;朱佳成;伍巧玲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和直肠全层向下移位而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其治疗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医生面对的一个难题.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由于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目前仍无公认有效的方法,亦没有一种固定方法适合所有病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治疗1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复杂阑尾炎的腹腔镜手术及术后处理

    作者:梁承友;罗毅;刘顺顺;李平;王海江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安全、损伤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1].本文回顾分析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2008年7月至2012年3月行腹腔镜治疗复杂阑尾炎的251例患者的资料.临床资料 251例中男性138例,女性113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47)岁.患者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或脐周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疼痛时间超过48 h.腹部查体: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阳性,腹膜炎体征明显.B超和CT检查提示阑尾管腔水肿变厚,伴或不伴阑尾周围、盆腔积液.

  • 胃肠间质瘤外科诊治共识和争议

    作者:何裕隆

    2012年末,中国临床肿瘤协作组(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在2011版诊治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和修订.本文将就GIST外科诊断治疗方面的修订热点问题进行回顾,包括活检的原则和适应证、外科治疗的原则和适应证.

  • 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治

    作者:庄淳;汪明;邱伟箐;徐佳;沈志勇;曹晖

    目的 探讨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2年11月间在上海仁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5例原发性GIST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者46例,未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者479例.结果 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的46例GIST患者术前诊断率仅为2.2%(1/46),按NIH术后危险度分级,极低危患者36例(78.3%),低危患者9例(19.6%),高危患者1例(2.2%).与未合并其他消化道肿瘤的GIST患者相比,合并者多见于老年患者(P=0.001),多发生于胃(P=0.000),肿瘤直径更小(P=0.000),核分裂像更少(P=0.000),危险度更低(P=0.000).4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36.1%,显著低于未合并者的82.2%(P=0.000).结论 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的GIST大多为低危或极低危险度,对预后影响较小,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合并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故对其治疗主要针对合并的恶性肿瘤,同时在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下可考虑一并切除GIST.

  • 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

    作者:杨弘鑫;陈海宁;张波;陈志新;陈佳平;陈秀峰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5例十二指肠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临床上均无特异性症状,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水平部及升部分别为2例、11例、8例和4例,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危险者分别为2例、7例、6例和10例.均予以手术切除,其中1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0例行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2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18例患者随访16~39个月,期间有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8、30和35个月复发.结论 十二指肠GIST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手术完整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延长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时间对中高度复发风险胃肠间质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健;党运芝;高静;沈琳

    目的 评估延长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时间对中高度复发风险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自2004年3月至2009年5月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且随访时间均在3年以上的101例中高度复发风险GIST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伊马替尼治疗情况:3例因不良反应服药不足1年后停药:24例服药1年后停药;21例患者服药2年后停药:18例患者服药3年后停药;8例患者服药3年余仍继续治疗中;27例患者服药超过4年.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95%CI:57.9~62.1个月),19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其中5例于辅助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14例为终止辅助治疗后出现复发.伊马替尼停药至肿瘤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2.0个月(95%CI:9.6~14.4个月),再次给予伊马替尼治疗均获得肿瘤控制.53例辅助治疗时间3年或3年以上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3.9%,明显优于不足3年的48例患者(68.0%,P<0.01).其中,3年以上者与3年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1%和8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乏力发生率有所增加外,辅助治疗时间3年以上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P>0.05).结论 延长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时间超过3年有望进一步延长中高度复发风险GIST术后的无复发生存期,且其不良反应并未显著增多.

  • 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作者:彭振鹏;孙灿辉;罗宴吉;董帜;李雪华;李子平;冯仕庭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CT征象对GIST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收集有完整CT及病理组织学资料的38例原发GIST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不同CT征象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3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6个月,3年生存率为86.8%.生存分析显示,GIST生长方式、大径、形态、边界、坏死形式、溃疡形成、周围侵犯及肝转移等CT征象可明显影响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均P<0.05).但GIST钙化与否与强化程度则与预后无关(均P>0.05).结论 CT检查能充分显示GIST肿瘤内部情况和相邻组织关系,能判断肿瘤坏死、出血、肿瘤内细小钙化、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对GIST患者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作用.

  • 高危胃肠间质瘤45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雷程;王琦三;王海江;尹东;刘林;金博

    目的 探讨原发可切除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 1月间收治的45例原发可切除高危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45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48岁.肿瘤位于胃19例,小肠9例,直肠7例,肠系膜4例,腹膜后6例.肿瘤完整切除35例(77.8%),术前或术中肿瘤破裂10例(22.2%).Ro切除33例(73.3%),R1切除5例(11.1%),R2切除7例(15.6%).术后均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中位用药时间24(10~99)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以水肿(86.7%,39/45)和白细胞减少(60.0%,27/45)为常见.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9(11~114)月.术后复发转移率为37.8%(17/45),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6.7%和74.4%.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是高危GIST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6,HR=8.698,95%CI:1.487~50.888).结论 R0切除是提高原发可切除高危GIST疗效的重要手段.

  • 胃肠间质瘤术后247例预后分析

    作者:宁亮;张东峰;周岩冰;焦学龙;曹守根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手术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47例GIST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1~113(中位26)个月,26例出现复发或(和)转移,18例死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91%和83%.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像及肿瘤是否破裂与患者预后有关(均P<0.01).对于中、高风险患者,术后服用伊马替尼者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服用者(85.7%比81.0%,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30,RR=2.248,95%CI:1.081~4.677)、核分裂像(P=0.041,RR=2.220,95%CI:1.032~4.776)和肿瘤是否破裂(P=0.004,RR=5.183,95% CI:1.677~16.017)是影响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核分裂像及肿瘤是否破裂是GIST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伊马替尼可改善GIST术后中、高风险患者总体生存.

  • DOG-1蛋白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彭钊;吴轲;童强;王国斌

    目的 探讨DOG-1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GIST及40例正常胃肠道组织中DOG-1及CD117的表达情况.结果 80例GIST组织中有76例(95.0%)表达DOG-1,67例(83.8%)表达CD1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0例正常胃肠道组织中,均未见CD117及DOG-1阳性表达.梭形细胞型GIST中,DOG-1与CD117阳性表达率均为96.0%(49/51);上皮样细胞型GIST两者表达率分别为94.1%(16/17)和52.9%(9/17);混合细胞型GIST分别为91.7%(11/12)和75.0%(9/12).DOG-1的阳性表达与GIST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发生部位及病理学分级均无关(均P>0.05).结论 DOG-1在GIST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在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型中存在高表达,在正常胃肠道组织中不表达,有望作为诊断GIST的一种新型的标志物.

  • 围手术期伊马替尼治疗在可切除原发中高危胃肠间质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双喜;李子禹;张连海;步召德;武爱文;吴晓江;宗祥龙;陕飞;季鑫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伊马替尼对可切除原发中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R0 切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可切除中高危GIST、并进行手术切除加围手术期伊马替尼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伊马替尼治疗方式分为新辅助治疗组(术前加术后伊马替尼治疗,15例)及辅助治疗组(术后伊马替尼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病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治疗组的肿瘤大径(11.2 cm)和平均径(9.1 cm)均明显大于辅助治疗组(7.7 cm和6.2 cm,P=0.005和P=0.014).新辅助治疗组术前治疗疾病控制率为93.3%(14/15).新辅助治疗组和辅助治疗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86.7%(13/15)和84.8% (28/33) (P=1.0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2/15)和9.1%(3/33) (P=0.642).两组患者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5%和41%,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和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35,P=0.766).结论 对于可切除的原发中高危GIST,围手术期应用伊马替尼的治疗模式具有潜在优势.

  • 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刘星;蒋伟忠;官国先;陈致奋;池畔;卢辉山

    目的 探讨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48例伊马替尼耐药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舒尼替尼用药方案:18例患者采用50 mg/d服药4周,停药2周(50 mg/d 4/2组);30例患者采用37.5 mg/d连续口服(37.5 mg/d CDD组).结果 48例患者舒尼替尼中位治疗时间为56周,按Choi标准于治疗后24周进行近期疗效评估,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21例,疾病进展14例,客观有效率为27.1%(13/48),疾病控制率为70.8%(34/48).4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9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8周,中位总体生存期(0S)为92周.分组分析显示:既往伊马替尼剂量为400 mg/d者,其PFS和OS均优于既往伊马替尼剂量大于400 mg/d者(中位PFS:53比35周,P=0.018;中位OS:157比71周,P=0.003);外显子11突变者OS劣于外显子9突变者(中位OS:71比157周,P=0.008).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25例,52.1%)、恶心(24例,50.0%)、疲乏(23例,47.9%)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1例,43.7%).按舒尼替尼给药方案分组分析,50 mg/d 4/2组腹泻及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较37.5 mg/dCDD组更为严重(P=0.027,P=0.048).结论 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疗效较好.在伊马替尼400 mg/d耐药后应直接换用舒尼替尼而不要加大伊马替尼用药剂量.外显子9突变者舒尼替尼的治疗效果优于外显子11突变者.舒尼替尼37.5 mg/d连续口服的用药方案安全性较好.

  • 影响胃肠间质瘤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

    作者:方洧靖;张荣欣;罗容珍;区庆坚;万德森;潘志忠;伍小军

    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间质瘤(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48例完全切除术后的GIST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组织芯片为载体,检测Ki-67、E-cadherin、MMP7、CD44、nm23、P53、Survivin、Cyclin D1、COX-2和VEGF共10个生物指标,研究其表达与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预后分析(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Ki-67、E-cadherin、MMP7、CD44、P53和Survivin与GIST术后无瘤生存有关(均P<0.05),Ki-67、E-cadherin、P53和Survivin与总体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Ki-67、CD44和P53是影响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Ki-67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Ki-67、CD44和P53与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Ki-67还能提示预后.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