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

    作者:邰建东;刘玉石;王广义

    目的 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190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4~14 cm,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5例(7.9%),出现吻合口瘘的时间2-17 d,平均5.8 d.年龄超过60岁(10.2%)、一般状况较差(20.7%)、术前有慢性肠梗阻表现者(19.1%)、拖出式吻合术者(12.2%)和腹膜外吻合者(9.2%)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3.2%)、一般状态良好者(5.6%)、无肠梗阻者(6.5%)、行前切除术者(6.7%)和腹腔内吻合者(2.7%);经吻合器吻合后吻合口予以手工加固者(1.9%)和术后直肠内留置肛管者(2.9%)明显少于未行手工加固者(11.4%)和未留置肛管者(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13例(86.7%)予以全身营养支持、局部冲洗引流、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吻合口瘘愈合时间10 d至2个月,平均21.8 d.另2例分别施以腹会阴联合切除和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均获治愈.结论 高龄、全身状态差、合并肠梗阻、吻合口位置低是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高危因素;吻合器吻合后行手工缝合加固、术后直肠内留置肛管减压可显著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非手术疗法是治愈吻合口瘘的主要有效措施.

  •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外科治疗

    作者:单毅;车旭;赵东兵;毕建军;周志祥;邵永孚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62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其中19例单纯卵巢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1个月,43例卵巢合并其他部位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行根治性切除的28例患者(45.2%)中位生存时间31个月;行姑息性切除的34例患者(52.8%)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附件切除术51例(82.3%),其中同时切除子宫42例;单侧附件切除11例(17.7%),其中8例(72.7%)在3-10个月内出现对侧卵巢转移而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应行双侧附件切除,争取根治性切除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消化道重建与术后处理

    作者:王东平;何晓顺;朱晓峰;彭俊生;马毅;王国栋;钱世鹍;鞠卫强;巫林伟;詹文华

    目的 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中消化道重建和手术后处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4年5月为1例胰腺癌合并多发性肝脏转移患者成功实施的亚洲首例上腹部器官簇移植资料.结果 术中切除了患者的肝脏、胆囊、胰腺、十二指肠及近端部分空肠、全胃、脾脏、大小网膜等脏器.采用Roux-en-Y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供体十二指肠近端封闭,受体近端空肠与供体十二指肠水平部吻合,吻合口下方35 cm处切断受体空肠,断端远端口与食管行端侧吻合,近端口与距离食管吻合口50 cm的空肠行端侧吻合.十二指肠腔内置减压管自受体空肠引出体外,Roux-en-Y吻合口远端空肠造瘘置营养管.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控制胰液分泌,尽早使用肠内营养,延迟拔除胃管及十二指肠减压管.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第3天移植胰腺内分泌功能已发挥作用,移植肝脏功能基本正常;消化道功能恢复顺利,第4天肠道排气排便,逐渐恢复至普通饮食;术后1个月除出现腹泻症状外,无其他并发症出现,肝功能及胰腺外分泌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成功为消化道重建及其手术后处理提供了经验.

  • 人类RUNX3基因对胃癌分化及预后影响的再评价

    作者:吴蓓雯;张俊;费旭峰;朱正纲;曹伟新

    目的 研究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基因3(RUNX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该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66例胃癌原发灶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并研究该蛋白表达与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所测胃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6%(40/66),且阳性颗粒定位于细胞浆;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RUNX3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2)RUNX3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P=0.025)和Lauren分型(P=0.034)密切相关,而与TNM分期无关(P=0.085);(3)肿瘤组织RUNX3蛋白表达和无表达组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7 d和247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RUNX3表达异常可影响胃癌分化,且RUNX3表达与患者预后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该基因作为典型抑癌基因的价值,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 一个低丰度表达胃癌下调新基因的克隆及意义

    作者:杜建军;窦科峰;彭淑牖;王中华;褚光辉;王为忠;高志清

    目的 从成功建立的用于筛选胃癌下调新基因的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中克隆新基因片段,并行马拉松末端扩增;检测新基因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该基因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挑选860个阳性克隆测序,寻找新基因片段.RACE cDNA马拉松末端快速扩增.新基因行Northern印记杂交,并在25例胃癌黏膜与正常胃黏膜RNA进行新基因半定量RT-PCR.新基因行生物信息的分析.结果 筛选到一233 bp的新基因片段(拷贝数1/860),经cDNA末端快速扩增,得到了长度802 bp的新基因.命名为GDDM,被国际GenBank收录,收录号:AF494508.它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下调(GDDM/β-actin 36.919±6.290 vs 4.496±0.637,P<0.01).染色体定位4q31.1.结论 克隆到一胃癌下调低丰度表达新基因GDDM,它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基因 GDDM 胃肿瘤
  •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三苯氧胺辅助治疗的初步报告

    作者:万德森;李力人;李国材;潘志忠;周志伟;陈敏山;张亚奇;桂治宁;张怀德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抗雌激素治疗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吸附法(DCC法)检验73例患者的新鲜结直肠癌组织的ER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中的33例患者术后应用三苯氧胺(tamoxifen)进行辅助治疗.结果 癌组织ER阳性率37.0%.术后应用或未应用三苯氧胺辅助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7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术后远处转移(3.0%)较后者少(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部分结直肠癌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应用抗雌激素辅助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 术后髂内动脉和肝动脉联合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盆腔复发和肝转移的预防作用

    作者:屠世良;袁建华;邓高里;赵仲生;胡庭杨;董全进;曹鸿峰;叶再元

    目的 研究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髂内动脉和肝动脉联合灌注化疗对盆腔复发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84例获得根治性切除的直肠癌Dukes B、C期患者,术后41例予以预防性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和肝动脉联合灌注化疗,同时结合静脉化疗(观察组);另43例单纯静脉化疗(对照组);随访5年内患者盆腔复发和肝转移的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前瞻性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5年内肝转移和盆腔复发的发生率为17.1%和9.8%;对照组则为30.2%和1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观察组复发病例的平均无瘤生存期26.2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5.8个月(t=5.05,P<0.01).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6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u=8.68,P<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观察组盆腔复发和肝转移的风险较对照组减少20%[危险度0.7959],5年内死亡的风险同比下降20%[危险度0.8034].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预防性地进行髂内动脉和肝动脉联合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和抑制盆腔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提高5年生存率.

  • 贲门癌手术中淋巴结廓清范围的探讨

    作者:胡祥;田大宇;宝全

    目的 探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手术中合理的清扫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77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淋巴结的不同清扫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本组77例贲门癌患者临床分期以Ⅲ、Ⅳ期为主,共计57例(74.0%),可进行检索的淋巴结转移率:N1 64.9%,N2 14.3%,N3 10.4%;(2)T1及肿瘤大径小于2.0 cm时未检测到淋巴结转移,T2 N(+)1/5,T3 N(+)68.2%,T4 N(+)80.8%;(3)N1主要集中在No.1、3、2组,N2主要集中在No.7、8、10、9组,N3分别为No.5组6.5%、No.6组1.3%、No.16组1.3%、No.107~110组2.6%;(4)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者的5年生存率:D1为22.7%,D2为31.3%,D3为36.5%,D2、D3与D1术后生存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行D2以上淋巴结廓清术,可满足根治性要求,有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 重组腺病毒Ad-绿色荧光蛋白/干细胞白血病基因的构建及在Cajal间质细胞缺失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表达

    作者:张林;刘宝华;童卫东;李春穴

    目的 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干细胞白血病基因(SCL)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快速构建及在Cajal间质细胞(ICC)缺失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Ad-Easy系统、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快速构建重组腺病毒Ad-GFP/SCL.经尾静脉注射1.6×109 PFU的重组腺病毒给ICC缺失模型Balb/c小鼠,在不同的时相点检测重组腺病毒在小鼠心、肺、肝、脾、肾、小肠及结直肠组织内的分布和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重组腺病毒的体内毒性;RT-PCR法分析重组腺病毒介导的SCL mRNA在各脏器内的表达.结果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在不同时期可以观察到小鼠心、肺、肝、脾、肾、小肠及结直肠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GFP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显示各脏器未见明显毒性反应;RT-PCR法分析显示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SCL mRNA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GFP/SCL可介导SCL基因在ICC缺失模型Balb/c小鼠体内安全、稳定地表达,为进一步在体研究STC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结肠次全切除与改良Duhamel联合术式治疗50例重度功能性便秘

    作者:姜军;李宁;朱维铭;黎介寿

    目的 探索临床上较为满意的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SFC)的手术方式.方法 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4月间50例SFC患者经结肠次全切除与改良Duhamel联合术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曾予以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经过结肠镜、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检查,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功能性异常部位后,均施行了结肠次全切除与改良Duhamel联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27例(54%)结肠肌萎缩;29例(58%)结肠肌间丛细胞减少,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有缠结现象.全组术后随访(2.4±1.2)年,胃肠生活质量指标、便秘症状指标和出口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44例(88%)患者对其排便感到满意,仅有9例(18%)诉轻度腹痛;3例(6%)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无大便失禁;2例(4%)有轻度便秘复发,应用膨胀性泻剂和促动力药后症状可缓解.结论 结肠次全切除与改良Duhamel联合术式是治疗SFC较为合理、效果较好的手术方案.

  • 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原发性胃癌的遗传学变异

    作者:朱亚青;朱正纲;刘炳亚;陈雪华;尹浩然;王学浩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遗传学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23例原发性胃癌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化情况.结果 原发性胃癌患者平均每例肿瘤染色体臂变化数为7.52,扩增数要明显多于丢失数(5.38∶2.14).DNA拷贝数扩增常见于8q(9/21,42.9%)、20q(9/21,42.9%)、17q(8/21,38.1%)、3q(7/21,33.3%)、7q(7/21,33.3%)、11q(6/21,28.6%)、13q(6/21,28.6%)、1q(5/21,23.8%)、20p(5/21,23.8%);DNA拷贝数缺失常见于17p(7/21,33.3%)、18q(6/21,28.6%)、5q(5/21,23.8%)、8p(5/21,23.8%)、9p(5/21,23.8%).结论 原发性胃癌中存在多条染色体拷贝数的变化,由此引起相应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丢失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影响因素

    作者:颜松龄;徐宗斌;池畔;林惠铭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直肠癌根治术263例,其中腹腔镜组(LS组)86例,开腹组(OS组)177例.根据吻合口位置分布情况及是否行预防性结肠造口,再分为AR组(直肠前切除术,180例)与LAR(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或UAR(超低位直肠前切除)组(83例),造口组(62例)与非造口组(201例).通过观察各组内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建立吻合口出血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而判定吻合口出血与手术方式(LS与OS)、吻合口位置(AR与LAR或UAR)及预防性结肠造口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6例(6.1%).LS组与OS组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3%与4.5%,造口组与非造口组分别为8.1%和5.5%,AR组与LAR或UAR组则分别为3.3%和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因素中,LS与OS比较,LS因素的回归系数b1=1.319,优势比OR1=3.741,标准回归系数b1'=0.342.吻合口位置因素中,AR与LAR或UAR比较,LAR或UAR因素的回归系数b2=2.460,优势比OR2=11.704,标准回归系数b2'=0.632.预防性结肠造口因素中,造口与非造口比较,预防性结肠造口因素的回归系数b3=-1.394,优势比OR3=0.248,标准回归系数b3'=-0.327.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镜手术、低位或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是吻合口出血的危险因素;预防性结肠造口是吻合口出血的保护因素.三者之中,吻合口位置影响大,手术方式次之,预防性结肠造口影响小.

  • 保留喉功能的非开胸食管钝性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

    作者:王文光;李进东;许金良;高宗人;邵令方

    目的 探讨保留喉功能的非开胸食管钝性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总结分析1997年8月至2005年11月间,采用保留喉功能非开胸食管钝性剥脱术对28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术前均确诊为颈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12例单纯接受手术治疗(单纯手术组),16例术前或术后接受放疗(综合治疗组).治疗期间,全组无1例发生大出血、气管撕裂及围手术期死亡;6例(21.4%)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2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全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50.3%;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25.7%,综合治疗组5年生存率66.1%;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χ2=4.07,P=0.0438).结论 保留喉功能的非开胸食管钝性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是可行的,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杰;夏杰;王辉;杜洪;李旺林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FHIT)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凋亡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正常直肠和16例腺瘤组织标本及8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FHIT、Bax、Bcl-2和survivin基因蛋白的表达,并运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直肠癌细胞凋亡.结果 (1)直肠癌组织FHIT蛋白异常表达率为53.8%(43/80),其表达减弱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分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5年生存率关系密切(P<0.05,P<0.01).(2)Bax、Bcl-2和survivi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5%、51.3%和77.5%;survivin蛋白高表达与FHIT蛋白低表达密切相关(P<0.05);FHIT蛋白表达下降的同时,Bcl-2上调及Bax下调(P<0.01).(3)FHIT蛋白表达减弱时细胞凋亡指数(AI)也下降;FHIT蛋白不同表达组间的AI比较,P<0.01.结论 FHIT基因表达下降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FHIT基因可能参与肿瘤细胞凋亡的调节.

  • 盆腔四重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刘宝华;方仕文;张胜本;龚水根

    目的 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OOC)患者盆底形态变化和盆腔脏器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59例经物理检查初步诊断为OOC的患者和12例正常自愿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底、膀胱造影,女性阴道放置浸钡标记物(四重造影)检查,测量肛直角、会阴位置、盆底腹膜位置、膀胱位置.结果 在59例OCC患者中,经盆腔四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46例,盆底腹膜疝29例,直肠前突7例,盆底肌痉挛综合征7例,会阴下降综合征5例;还发现膀胱脱垂6例,子宫后倾或脱垂10例.与正常自愿者相比,OOC组力排相肛直角明显增大(P<0.05),静息相和力排相会阴异常下降(P<0.05,P<0.01),力排相盆底腹膜位置下降非常显著(P<0.01).OOC组中伴泌尿系症状者静息相和力排相膀胱位置均显著低于正常自愿者(P<0.05,P<0.01).结论 盆腔四重造影可有效诊断直肠内脱垂和直肠前突:对临床症状隐匿、物理检查难以诊断的盆底腹膜疝以及膀胱、子宫脱垂提供了诊断依据;有助于选择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

  • 联合多种高通量表达谱数据分析筛选胃癌相关基因

    作者:孟令新;李强;薛英杰;郭仁德;张毓青;宋希元

    目的 进一步寻找潜在的胃癌与正常组织间有诊断与治疗价值的基因标志.方法 分别应用肿瘤基因组解剖工程中表达序列标签和基因表达序列分析表达谱数据库筛查胃癌和正常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用虚拟电子杂交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进一步筛选,并同斯坦福微阵列数据库中胃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比较.结果 应用NCBI在线数字差异显示工具、cDNA数字基因表达分析工具和SAGE数字基因表达分析工具分别筛选出165、286和181个基因,经虚拟Northern分析共获得45个差异表达基因,将其与芯片数据比较分析,其中12个基因表达一致,对其中与胃癌关系尚未见明确报道的基因进行RT-PCR验证,ANXA1、MSMB、ANXA1O和PSCA 4个基因与数据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利用表达谱数据库资源能快速高效地筛选、确定胃癌相关基因,对这些基因进一步分析可为胃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分子标志.

  • 蛋白激酶B抑制剂增强胃癌细胞对足叶乙甙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徐细明;于红刚;吴耀贵;戈伟

    目的 观察化疗药物足叶乙甙(etoposide,依托泊甙)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蛋白激酶B(PKB)活性的影响及胃癌细胞对其敏感性的变化,探讨PKB活性与胃癌细胞对足叶乙甙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非放射性蛋白激酶活性分析方法检测胃癌细胞MKN-28(高分化)、SGC-7901(中分化)、BGC-823(低分化)和HGC-27(未分化)基础状态PKB活性,再用足叶乙甙分别作用于经过和未经过Wortmannin预处理的胃癌细胞,检测不同时间点(O、3、6、12和24 h)的PKB活性,并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不同时间点的生存率和凋亡率.结果 分化程度越低的胃癌细胞,PKB活性越强.足叶乙甙作用于未经Wortmannin预处理组胃癌细胞不同时间后,胃癌细胞的PKB活性增强、生存率降低和凋亡率增高,并呈时间依赖性;足叶乙甙作用于经过Wortmannin预处理组胃癌细胞后,未能检出PKB活性表达,SGC-7901、BGC-823和HGC-27细胞生存率降低、凋亡率增高,与未经Wortmannin预处理组相比更加明显.结论 足叶乙甙可以诱导胃癌细胞PKB活性的增强,Wortmannin预处理可以有效增强中低分化胃癌细胞对足叶乙甙的敏感性.

  • 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一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作者:傅红;高敏侃;曲兴龙;孙国防;沈磊

    目的 总结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报道2006年3月收治的1例极为罕见的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部腺癌Ⅰ-Ⅱ级.术后1周胆红素降至正常;但2周后出现胃-空肠吻合输出袢粘连性不完全性梗阻,经内镜下置管、鼻饲、营养支持、针灸等处理,40 d后痊愈出院.经检索,全球自1936-2006年间报道的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仅15例;其中只有5例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胰头与壶腹周围癌的报道.结论 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肿瘤时,若无明显禁忌证,应同样予以积极的外科治疗,术中操作应注意完全相反的解剖学结构.

  • 3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疗效分析

    作者:王三贵;陈汝福;林青;田晓;李淦洪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根治性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6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分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高选迷切术)组(治疗组,32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组(对照组,32例).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胃镜检查,治疗组溃疡愈合率(100%)高于对照组(71.9%);术后12个月复查,治疗组溃疡复发1例(3.1%),对照组10例复发(31.3%),8例(25.0%)未愈合;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选迷切术加穿孔修补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溃疡修补.

  • 食管癌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肖永光;程邦昌;王土生;胡浩;吴晓建;黄杰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复发肿瘤切除术,其中结肠代食管6例,残胃代食管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随访1-3年,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饮食.结论 对食管癌术后复发病例,只要具备手术适应证,应持积极态度.

  • 肠重复畸形合并急性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赵玉元

    目的 总结肠重复畸形合并急性并发症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978年6月至2006年3月肠重复畸形并急性并发症而行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误诊率91.7%.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除1例术后3年因粘连性肠梗阻需再次手术,其余均痊愈.结论 肠重复畸形术前误诊率高,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成人小肠套叠22例诊治分析

    作者:雷尚通;吴承堂;黄祥成;李国新

    目的 总结成人小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6-2005年收治的22例小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20例,血便2例;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2例,腹部包块6例,病程2 d至4年.20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行套叠复位加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证实小肠间质瘤10例,腺癌3例,恶性淋巴瘤3例,息肉2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脂肪瘤1例.患者手术后均康复出院.1例腺癌和1例淋巴瘤患者分别于术后32、13个月死亡.结论 腹部X线及B超检查对成人小肠套叠诊断有帮助,治疗以手术为主.

  • 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肝内复发的再治疗

    作者:贾忠;封光华;贺冠海;罗中尧;林乃弓;谢琦

    外科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后患者的5年存活率虽可达20%,但术后肝内再次复发转移并不少见[1].我院1993年6月至2003年6月间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其中22例(31.0%)肝癌复发,18例再次接受治疗.

  • 成人腹膜后巨大结肠重复畸形伴不完全性肠梗阻一例

    作者:杨学伟;闫朝岐;杨维良

    患者 女性,22岁.左下腹阵发性绞痛伴呕吐、停止排气、排便2 d于2004年3月30日入院.18个月前因腹痛疑诊"卵巢囊肿"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膜后囊性肿块,未予任何处置;2个月前发现左下腹部肿块逐渐增大.查体:血压、脉搏均正常,左腹部饱满,可触及50 cm×50 cm×25 cm大小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差,有压痛,无反跳痛,可闻及气过水声.

  • 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陈旧性创伤性膈疝致结肠坏死二例

    作者:魏法才;杨道贵;邹胜鲁;王立全

    患者 例1 男性,45岁.因阵发性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 d于2001年5月6日入院.8年前有胸部刺伤史,当时仅行清创缝合治疗.查体:心肺正常,左侧胸壁有一3 cm伤口瘢痕.腹部膨隆,可见肠形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但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腹部透视:小肠积气并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

  • 直肠形态与肛管直肠测压对直肠内脱垂患者的诊断意义

    作者:余苏萍

    直肠内脱垂是出口梗阻性便秘中较常见的疾病[1].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7.直肠内脱垂是指直肠近侧的肠壁黏膜或全层折叠陷入远侧肠管或肛管,而又不脱出于肛门之外,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者.从理论上讲,直肠内脱垂是直肠脱垂的前期阶段;但临床研究发现,直肠内脱垂很少发展为直肠脱垂[2].

  • Cajal间质细胞与结肠动力紊乱

    作者:童卫东;刘宝华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胃肠道慢波的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s),参与慢波的传播,对肠神经系统的神经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1].近年来,有关ICC的形态功能及其在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ICC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结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外科治疗中的热点问题

    作者:刘宝华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colon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CSTC)是以结肠动力减弱为特征的顽固性便秘,表现为结肠传输减慢、无便意、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与结肠巨大迁移性收缩波的减少有关,而后者又受肠道平滑肌、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综合调控.该病症状顽固,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大部分患者终需要手术切除结肠.

  • 排便的生理学研究

    作者:张东铭

    人类排便机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而又复杂的生物调节过程.导致排便困难或便秘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数个因素并存,起相互协同作用或连锁反应,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随着便秘发病率明显上升的趋势,排便生理学的研究受到关注并取得了长足进展.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

    作者:《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2月9-11日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会议中心召开.共计75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既有德高望重、成就卓越、享誉海内外的老一辈胃肠外科专家,也有年富力强、学术造诣精深的学科骨干,更有近年来在胃肠外科临床和学术研究领域十分活跃的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白书忠副会长、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王德社长、游苏宁总编辑和蔡丽枫副社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 第18届美国克里夫兰基金会佛罗里达医院国际结直肠外科论坛纪要

    作者:王颢

    由美国克里夫兰基金会佛罗里达医院(Cleveland Clinic Florida,CCF)举办的第18届国际结直肠外科论坛于2007年2月13-18日在佛罗里达州劳德戴尔堡市举行.会议邀请了英国St Mark医院的Nicholls教授、美国Mayo医院的Wolff教授、Stony Brook医学院的Corman教授、意大利的Longo教授、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Lacy教授等44位著名的结直肠外科专家,来自50个国家的700余名代表与会.

  • 便秘的手术治疗指征和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傅传刚

    慢性便秘根据与解剖相关的发生机制可分为慢传输性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和混合型便秘.慢传输性便秘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运动功能迟缓、传输粪便功能下降而导致的便秘,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没有便意、大便干结、需依赖泻剂进行排便.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继发性便秘和特发性便秘两种类型.

  •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排便障碍

    作者:邵万金;谭金枝

    通过各种临床和实验研究,Longo推出了一种新的技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即运用环行吻合器治疗导致排便障碍的一些疾病,包括直肠内脱垂和直肠前突引起的排便梗阻综合征.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